第一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步骤
中国心理应用行业引导者
www.xiexiebang.com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设计步骤
一、团体辅导设计原则
团体辅导设计是指运用团体动力学与团体辅导与咨询等专业知识,有系统的将团体活动加以设计、组织、规划,以便领导者带领团体成员在团体内活动,达到团体辅导与咨询的目标。方案设计、活动选择必须考虑到团体成员的需求、团体目标及期待结果。如能选择适当的活动并加以运用,将会对团体的过程与发展产生很大的帮助。
二、团体辅导设计内容
团体名称及目标:依据理论基础;参加对象及人数;活动地点;活动时间及安排; 活动方式及内容;活动资源;方案评估方法。
三、团体辅导设计步骤
(1)确定团体辅导的目标:为什么要组织团体辅导?(2)明确带领团体咨询的人员:由什么人带领?(3)确定参加团体的对象:什么人参加?存在哪些问题?(4)团体咨询的类型与程序:团体咨询属于哪种类型?(5)什么时候组织团体咨询?持续方式?
(6)团体咨询进行的地点:在哪里进行?环境如何?(7)团体成员招募方式:招募采用哪些方法?是否甄选?(8)团体咨询效果评估: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效果评估?(9)其他条件:需要哪些花销?有无财政预算?道具?
四、团体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1、确定团体的性质及规模
团体的目标、性质和规模直接影响团体辅导的效果。因此确定团体的目标和性质必须先了解不同团体模式的特点。
(1)结构式团体与非结构式团体
按照团体辅导的计划程度可以分为结构式团体与非结构式团体。结构式团体是指事先做了充分的计划和准备,安排有固定的程序的活动让成员来实施的团体辅导。在这类团体辅导中,团体领导者的身份易辨认、角色明确,经常需要采用较多的引导技巧,促进团体内互动。这类团体的优点是团体早期就能增加团体成员的合作,减少参加者的焦虑,容易聚焦。一般比较适合学校及社区教育团体。非结构式团体是指不
第 1 页
中国心理应用行业引导者
www.xiexiebang.com
安排有程序的固定活动的团体辅导。活动弹性大。领导者常潜入团体中,身份不易被觉察.一般适合年龄较长、心智成熟、表达能力较强的人。
(2)开放式团体与封闭式团体
按照团体参加者的固定程度可以分为开放式团体与封闭式团体。开放式团体是指成员不固定,不断更换,新成员有兴趣可以随时加入。新成员的加入会使团体气氛产生很大变化。封闭式团体是指一个团体从第一次聚会到最后一次活动,其成员保持不变,一起进入团体,一起结束。这种团体有较高的和谐性和认同感。如果中间有新成员加入,必然会象平静的水面扔下一颗石头,影响团体进展。一般情况下,团体辅导与治疗常采用封闭式的方式进行。
(3)同质团体与异质团体
按照团体成员的背景相似程度可分为同质团体与异质团体。同质团体指团体成员条件或问题具有相似性。例如,学生团体参加者都是年龄相近、文化程度相同,生活环境类似、社会地位一致的大学生,本身的背景、年龄、知识、经验相似,又抱有同样的发展课题或同样的苦恼而来参加团体辅导。异质团体指团体成员自身的条件或问题差异性大、情况比较复杂。如本身的背景、年龄、知识、经验、地位极不相同的人。同时成员所抱有的问题也不同。同样背景的人可以使团体参加者相互同,产生“同病相怜,克病相助”的关系,共同积极地、投入地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胆囊不同背景、不同问题的人在一起有利于了解不同人的心理与行为,差异越大,复杂程度越高,更有充分的机会去学习和改变自己。
(4)团体规模的大小
团体规模的过小,人数太少,团体活动的丰富性及成员交互作用的范围欠缺,成员会感到不满足、有压力,容易出现紧张、乏味、不舒畅的感觉;团体规模过大,人数太多,成员之间沟通不易,,参与和交往的机会受到限制,团体凝聚力难以建立,并且妨碍成员分享足够的交流时间,致使在探讨原因、处理问题、学习交流技能时流于草率、片面、表面,而影响活动的效果。
从团体的类型看,开放式团体辅导一般人数较多,因为团体成员是流动的,为了成员之间有足够的交往机会,应保持一定数字。而封闭式的团体辅导人数不宜过多。从问题的类型看,主要取决于团体辅导的目标。以治疗为目标的团体辅导人数不宜多,一般6人---10人;以训练为目标的团体辅导人数居中,一般10人一12人;以发展为目标的团体,参加者可适当多一些,一般12人--20人。
2、团体活动的时间及频率
一般而言,团体产生治疗与改变的因素需要时间,也就是说团体经由创始期、成熟期到结束期要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团体持续时间太短,效果受影响;但持续时间过长,成员易产生依赖,领导者和参加者的时间、精力也不允许。一般认为8一15次为宜。活动间隔时间多长,看法不太一致,每周1次或每周2 第 2 页
中国心理应用行业引导者
www.xiexiebang.com
次都可以。每次时间1.5小时到2小时。对于青少年来说,针对他们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兴趣易转移的特点,最好活动次数较多,每次活动40—60分钟。假如是大学生和成年人,每周1次,每次2小时为宜。两个小时足够讨论一些比较深入的问题,而又不致使人太疲倦。
团体辅导实际中,活动的时间虽有规定,但不必墨守成规。团体领导者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掌握。如果发现预定的时间到了,发现有些问题还需要深入,在征得成员同意后可适当延长。也有一些团体领导者在团体开始时并不规定活动时间及间隔,由团体成员视活动情况自行决定。
3、团体活动的场所
对团体活动的场所的基本要求有:
(1)为避免团体成员分心,也就是要使团体成员在没有干扰的条件下集中精神投入团体活动。(2)有安全感,能够保护团体成员的隐私,不会有被别人偷窥、监视的感觉。(3)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可以随意在其中走动、活动身体、围圈坐。(4)环境舒适、温馨、优雅,使人情绪稳定、放松。
一般而言,一间宽敞、清洁、空气流通、气温适当的房间,最好有隔音条件,没有固定的桌椅为最理想。团团体活动中成员可以在地毯(板)上席地而坐,随意坐成大圈,或分组坐成小圈;或用折椅比较灵活,围圈而坐可以使团体成员都有面对面谈话的机会。
4、团体成员的甄选(1)团体成员选择的条件
团体领导者在筹划团体辅导时,就应该根据团体的目标明确服务对象。通常,参加团体辅导的成员可以是背景、问题相似的人,也可以是背景不同的人。从团体辅导的特点看,参加团体的成员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①自愿报名参加,并怀有改变自我和发展自我的强烈愿望。②愿意与他人交流,并具有与他人交流的能力。③能坚持参加团体活动全过程,并遵守团体的各项规则。
那些性格内向,羞怯,孤僻,自我封闭的人,和有严重交往障碍的人不宜参加团体辅导与治疗。(2)团体成员的来源途径
团体成员的来源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宣传手段,成员自愿报名参加;二是领导者根据平时辅导情况,选择有共同问题的人,建议他们报名参加;三是由其他渠道、如班主任介绍,或其他辅导人员转介而来。发展性团体辅导主要是通过广告、通知来招募成员。已经报名,自愿参加团体辅导与治疗的申请者
第 3 页
中国心理应用行业引导者
www.xiexiebang.com
并申请者并不一定都适合成为团体成员。因此,团体领导者还要对申请者进行筛选。常用的筛选方法有直接面谈,心理测验和书面报告。
(3)团体成员甄选的方法
主动报名、自愿报名参加团体辅导的申请者并不一定都适合成为团体成员。因此,团体领导者还要对申请者进行甄选,以便排除一些无法在团体中得益,而只会阻碍和破坏团体的人。常用的甄选方法有直接面谈,心理测验和书面报告。
①面谈甄选
面谈一般15-25分钟。由团体领导者按约定的时间与报名参加团体的人一对一地见面。提出的问题有:你为什么想要参加这个团体?你对团体的期望是什么?你以前参加过团体吗?你需要的帮助是什么问题?你是否有不愿与之在一起的某个人或某类人?你认为你会对团体做出哪些贡献?对于团体和领导者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②书面甄选
让候选成员填写一张表格,提供必要的信息。例如: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生活环境、参加动机、面临的主要问题、期望等。
五、团体辅导计划的实施
1、团体的起动(1)暖身活动
在团体开始之初,为克服陌生感,增进成员了解,拉近彼此距离,可用一些热身活动,引导个人参与团体活动的热忱。如座位采取圆形方式,以产生团体动力,使每一成员都能面对面,平等交往。团体可以从唱唱跳跳等活动开始,也可以从非语言的身体运动开始,如“微笑握手”、“无家可归”、“推气球”等。在活动中体会团体的作用,在活动中放下紧张、焦虑和不安的情绪,不知不觉中融入团体。
(2)介绍活动
要使团体发挥功能,必须使成员尽快相识。传统的自我介绍法,常会使人在介绍自己时不自然,而有所保留。若采取交互介绍的方式,就比较能较快地激发个人对他人的认识与兴趣。做法如下:先配对,两人一组,互相说出自己的基本资料外,并说出三个“最”:最喜欢的、最得意的、最讨厌的事物或人,再回到团体介绍刚才配对的新朋友。也可以采用“滚雪球”,从两人组互相自我介绍,然后合并为四人组他者介绍,再到八人组连环自我介绍。
下面是一个介绍活动“让我们相识”的实例。适用对象:儿童以上一般成人,6-8人。
第 4 页
中国心理应用行业引导者
www.xiexiebang.com
阶段及时间:阶段初期,约30-40分钟。材料与场地:纸、笔,安静舒适的场地。
目的:利用一系列交互介绍,使彼此熟识,增进团体温暖的感觉。
实施过程:成员围坐一圈,领导者给每人一小张白纸,同时要成员按1, 2报数
单数者与圆圈正对面的单数者两人配成一组。二人一组互相自我介绍,将对方自我介绍内容,写在白纸上。自我介绍内容包括:姓名、籍贯、家庭状况及爱好以及三个“最”(如最值得回忆的事,最高兴的事,最难过的事)然后回到团体围圈坐,向全体介绍刚才认识的朋友,被介绍人可以补充或修正。所有成员介绍完后,指导者引导进行讨论如:被介绍时感觉如何?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朋友时你的感受如何?参与此活动,你有些什么感觉与经验?
(3)澄清目标
团体开始时由领导者作简短的开场白,说明团体的性质和目标及进行方式,帮助成员清晰地了解团体的方向,以及可能给自己带来的成长,也协助成员调整自我对团体辅导的期望,积极投入团体。领导者的角色要从“此时此地”出发,以解除成员的心理困惑。
(4)订立团体契约
为保证团体顺利进行,需要成员共同遵守一些规则。团体开始时,可以要求成员自己讨论团体契约,便于自觉遵守和互相提醒。也可以由领导者提出,得到成员的复议。如准时参加、集中注意、坦诚相待、保守秘密、全心投入等。
2、团体过程及结束
根据团体方案,团体过程中领导者会采用不同的活动和技术,如反应技术、互动技术、主动技术等,以达成不同单元的目标。团体结束时领导者的任务是回顾与总结团体经验;评价成员的成长与变化并提出希望;协助成员对团体经历做出个人的评估;鼓励成员表达对团体结束的个人感受;团体的效果做出评估;帮助成员把在团体中学习获得以及带来的转变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结束活动的方式可分为三种:(1)回顾与总结
回想团体做了什么?自己有哪些心得?还有哪些意见?(2)祝福与道别
成员间用心意卡或小礼物彼此祝福、道别,增进并维持友谊。(3)计划与展望
讨论今后应作些什么?对未来生活有些什么展望。
第 5 页
中国心理应用行业引导者
www.xiexiebang.com
(4)评估团体实效
运用不同的评估工具,认真评估团体过程中成员的改变程度。团体结束后一般还需要继续追踪成员适应生活的状况。
六、团体领导者的准备
1、带领团体的要求
(1)了解团体成员的心理及需要
不同的团体成员,身心发展所处阶段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成长背景不同,需要和问题类型也不同。所以,团体领导者了解成员的身心发展特征及心理需要十分重要。
(2)了解一般辅导与咨询的原理
团体领导者应该接受过辅导的专业培训。了解有关团体辅导的各种理论、学派的观点以及独特之处,并能择取精华,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团体过程中,领导者不要采取权威的态度,这样才能使成员有勇气并放松地将真正的内心话或真实感受表露出来。尽量用鼓励的方式来增强成员的新的行为。在团体进行中,辅导要适宜,太少会使团体成员急躁,太多则会使成员形成依赖。
(3)了解团体动力及团体过程
带领团体时,应明确告知团体成员有关团体的性质、目的、过程、使用的技术、及预期效果和团体守则等,协助每一位成员自由决定他们的参与意愿。带领团体时,应与团体成员订定团体行为原则,规范成员行为,以免造成对团体发展不利而影响成员身心健康。客观、公正地处理团体内的事务,不可存有偏心或持着不公平的态度。
(4)会使用辅导中的基本技术
作为团体的领导者必须能熟练各种辅导技术。领导者不要为自我表现,选用那些有危险性或超越自己知识、能力或经验的技术或活动,以免造成团员身心的伤害。如果为了成员的利益,需要采用某种有挑战性的技术或活动时,应自己先熟悉该项技术或活动的操作技巧,并事先做好适当的安全措施和保护准备。
2、团体领导者的条件(1)良好的人格特质
成功的团体领导者具有以下人格特质:有勇气和自信心,关怀他人,平易近人,热情开朗;不自我防卫;有充分的想象力和判断力;有幽默感、真诚、坦率、友善。
(2)具备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对团体成员信任、理解,创设尊重和自由的团体气氛,接纳每一个团体成员;具有同理心,能准确地回应成员的感受;善于观察,勇于示范。
第 6 页
中国心理应用行业引导者
www.xiexiebang.com
(3)具有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
不仅要有个别心理辅导的经验,也要有带领团体辅导的经验;熟知团体发展的各个阶段及自己作为领导者的职责。
(4)严格遵守职业伦理道德
团体领导者要以成员的利益为重,保护当事人利益不受侵害,保守秘密,尊重成员的隐私权;尊重成员参加团体的自愿选择权;精心选择团体活动方式;了解哪些行为是违反职业道德的,严格遵守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伦理要求。
3、团体领导者的基本职责(1)注意调动团体成员参与积极性
团体领导者应积极关注团体内每一个成员,认真观察他们的心态变化,激发成员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鼓励成员相互交流,开放白我,积极讨论,激发大家对团体活动参与的兴趣;对不善于表达的成员给以适当的鼓励,对过分活跃的成员适当制止,始终把握引导团体活动朝向团体辅导的目标方向发展。
(2)适度参与并引导
团体指导员应根据团体的实际情况,把握自己的角色,发挥领导者的作用。在团体形成初期,成员相互尚不了解,团体气氛尚未形成,领导者要以一个成员的身份参与活动,为其他成员做出榜样。在引导成员开始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时,领导者应注意谈话的中心及方向,随时适当引导。
(3)提供恰当的解释
团体辅导过程中,当有成员对某些现象难以把握或对某个问题分歧过大而影响活动顺利进行时,领导者需要提供意见、解释。解释的时机和方式因为团体活动形式不同而不同。比如,在以演讲、讨论、总结形式活动的团体内,领导者可以在开始时就成员的共同问题进行系统讲授。在提供解释时应注意表达简洁、通俗易懂、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避免长篇大论,避免过分专业味。同时,在整个辅导活动中应避免解释过多,影响成员的独立思考。
(4)创造接纳融洽的气氛
团体辅导过程中,领导者最主要的职责之一是营造团体的气氛,使成员之间互相接纳、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使团体充满温暖、真诚、融洽、关怀、理解、亲切、安全的气氛。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团体成员才可以降低社会屏障,真实坦率地开放自己、揭示自己的核心情感,即真实的自我。以使每个成员都被其他人如实地看待,并从其他成员中得到关于自我肯定和否定的反馈,以便真正地认识自我,获得成长。
第 7 页
第二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新华小学第二次心理辅导活动——人生观、价值观
一、热身活动:击鼓传花
准备道具:布口袋、抽签箱
从第一个同学开始顺次蛇形传递,鼓声停止,由手中持有布口袋的同学来抽签,签上标有哪个同学进行表演(如左边的同学表演金鸡独立),并记录手中持有口袋同学的姓名。这样进行六次,记好这六名同学的姓名。游戏结束。
二、主题活动:角色游戏
准备道具:六张标有不同身份的卡片;给每个同学发的投票纸
私人飞机坠落荒岛,六人存活,但只有一个人能被救出荒岛,岛上没有水也没有食物。这六个角色分别是:
1、孕妇:已经怀胎八个月
2、发明家:正在研究新能源
3、医学家:研究癌症的治疗方案很多年,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
4、宇航员:远征火星,找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5、生态学家:负责热带雨林的抢救工作
6、清洁工:做清扫街道的工作
由刚刚记录下的六名同学参与这次的游戏,其他的同学作为观众,游戏开始前若这六名同学中有不想参加游戏的则可以另其选择一个代替他参加游戏。
游戏规则:由于只能救一个人走出荒岛,所以这六个人需要开会决定应该救谁出去。每个人首先陈述自己的理由,可以是救自己出去的理由也可以是救别人出去的理由,第一个同学陈述之后,第二名同学先要复述一遍前一个同学的理由,再说自己的理由。以此类推。第一名同学要最后复述第六名同学的理由。最后由在座的同学们根据同学们复述的情况和理由是否充分来投票选出应该救出去的人,每人只允许选择一个被救的人。
这六名同学抽取身份卡片后,可以回到座位找自己的同伴一起探讨理由,有五分钟的准备时间。五分钟后游戏正式开始。发给同学们的卡片上有相应的要点提示。(若是选择救自己可以说:我的职业;我有怎样的责任;我可以为社会做出怎样的贡献;我被救之后会怎么帮助其他困住的人等。若选择救其他人则要说明救他人的理由)
举例说明:(人民教师和慈善家)第一位同学:我是一名老师,我认为我应该是被救出去的那个。因为我已经从事教师的行业三十多年了,不仅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更是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我想把我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更多的人们,让更多的精英去建设我们的祖国,让我们的后代能生活的更幸福。如果我得救了,我也不会忘记你们,我会第一时间去公安局报案,请求他们的支援,你们很快就会得救的。第二位同学:她是一名老师,从事教师行业三十多年了,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而且希望能够培育更多优秀的学生。如果他获救了他会马上去警察局报案来救我们出去。我是一名慈善家,我已经捐助了好多的穷人和孤儿,现在正在筹集一笔巨款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我认为我应该是被救的人,因为我出去以后不仅可以回来救你们的生命,还能帮助更多可以帮助的人。我作为已经从鬼门关走过来的人更是深深体会了死亡的可怕,所以我会倾尽我的所有去帮助其他人。
分享:为什么是XX能够被救;他的什么理由打动了你;没能被救的同学在表达时欠缺在哪里,为什么;如果可以补充你还会说些什么。等。
结语:各行各业都有他们存在的价值,无论少了哪一个职业我们的社会都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正是由于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努力的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斗着,才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所以无论你们的父母、长辈,或者十多年以后的自己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大家都是最棒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对班主任老师说一句“老师,你真棒!”。
三、结束活动:十年后的自己
每个同学都站起来说一下自己以后的理想职业,也可以说一说自己要做那个职业的理由。
第三篇:团体心理辅导
二年级团体心理辅导记录
一、辅导缘由: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责任心,教会他们换位思考。引导小学生培养自己勇于担当、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
二、初步分析:当回“坏孩子”
“坏孩子”这个称谓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排斥和反感的。许多孩子在被老师和同学贴上这个标签之后,并不能马上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问题,反而会将问题的根源放在这些给他指出问题、贴上“坏孩子”标签的老师和同学身上。这样一来,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体会当坏孩子的害处与自身上存在的不足是十分必要的。学会担当、学会负责是现代家庭教育辅导孩子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换位思考的体悟行为,恰恰能在培养小学生管理自己、解读自己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换位思考,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心理活动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并做一个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好孩子。本活动试图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三、目的要求:
1.帮助小学生学会如何换位思考
2.引导小学生培养自己勇于担当、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
四、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准备一件最喜欢的物品
五、辅导方法: 体验法、推理法
六、操作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愿意被人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吗?生答:“不愿意!”但是今天老师要同学们做一回坏孩子,希望同学们通过体验活动去寻找他们隐藏起来的心灵轨迹。” 2.课堂操作。
(1)词意接力
①教师在黑板上分别在两行处写上好事、坏事。
师问:“好事你会做吗?坏事你会做吗?”,生答:“好事我会做,坏事我不会做。(出示板书:好事”/坏事
会做/不会做)师问:“好事你喜欢做吗?坏事你喜欢做吗?”,生答:“好事我喜欢做,坏事我不喜欢做”(师出示板书:好事/坏事
会做/不会做
喜欢做/不喜欢做)
师问:“你喜欢做的事情有哪些?”,生答:“读书、学习、游戏……(都是相对来说比较符合好孩子的行为)” 师问:“你不喜欢做的事情有哪些?”,生答:“迟到、挑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都是相对来说比较坏的事情)” 看来同学的回答都很符合老师的口味。那么你们是这样做的吗?
师问:“有哪些同学迟到过三次以上的?”,生超过半数举手(大多数都有过一些不好的行为)。
师:既然同学们在看待“迟到”这件小事上,都觉的错误可以一犯再犯,是不是老师可以理解为同学们喜欢做这件事情呢?生摇头。
师:既然同学们摇头,那就是说明同学们喜欢做坏事。师问:“破坏同学的物品是不是做坏事的行为?”,生答:“是的!”
师:既然同学们都觉的这样的行为是坏事,并且从多次“迟到”的现象上来看,那同学们肯定就是喜欢迟到喽。回过头来看,前面同学们自己也说过了:“迟到是一件坏事”。所以,是否可以理解为同学们喜欢做坏事喽。生摇头。师用相同的方式举出其他同学们经常会犯的小错误。老师讲其夸张地表现出来。
②小组评议:现在同学们应该明确了一个道理:“凡是小错误重复地犯了许多次,就会使小错误变成一件坏事。而同学们平时都害怕自己会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所以同学们就这个道理讨论一下是否自己站在坏孩子的角度审视一下自己,看看自己身上是否也有着这样活着那样的坏习惯?
③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已经开始关注自己身上的问题了,并且开始学会以第二人称“他”的角度来进行换位思考。(2)“做一会坏孩子”评选活动。
①教师接着前面的内容,在黑板上已经写好的板书(好事/坏事
会做/不会做
喜欢做/不喜欢做),让学生自己
举出一些不好的行为。学生举出了一系列坏习惯。小组讨论:如果让同学们选择一件坏事做,你会做哪一件?
生:摇头。
师:同学们都带来自己最喜欢的物品了吧?
生:带来了。
师:那现在就让我们每个同学,同桌之间相互交换自己带来的物品,然后想办法进行破坏。
生:不要(有的甚至情绪很激动)
师:既然同学们为了保护自己心爱的物品都能够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那么在面对平时遇到的不良行为时应该熟视无睹还是加以劝告呢?同学们讨论一下,当你做了一件坏事后是否想考虑过别人的感受,或者说假如你曾遭过坏孩子的破坏,你的心情是否很开心呢?
②全班交流:选出一名不想体验当坏孩子感觉的同学,让他讲讲自己的内心想法。
总结和建议: 通过这节心理辅导课,使同学们通过换位思考了解到问题产生时发生困惑的原因。同时也让学生通过一次做“坏孩子”的特殊体验,了解到这些问题孩子的内心需要一个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怀与引导。
课外作业 :从现在起,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能够冷静下来,分析一下事情的主要原因,通过换位思考的方法替对方做一些考虑,同时能够在设想中体会到坏习惯给自己带来的不良影响,要将这种“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继续坚持下去。
四年级团体心理辅导记录
尽管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任务,但游戏仍然是小学儿童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儿童,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最喜爱的活动。带有表演性质的游艺活动对小学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增长知识,而且能发展能力,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化装舞会正是适宜的活动形式。小学儿童通过参与准备,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通过主动邀请教师和同学参加舞会,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通过成功地举办化装舞会,有助于增强信心和勇气。目的要求
1.通过舞会培养小学生与别人交往的信心、勇气和能力。
2.通过舞会,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
课前准备
化装舞会所需要的头饰、面具和伴奏音乐带等。
操作过程
1.导人课题。
“同学们,我们大家都希望有好多好多知心朋友,可是我们有的同学性格内向,不善交往,遇到不熟悉的人就会害羞,不好意思与人交谈,这样就会影响自己的人际交往,使自己身边缺少友好的伙伴。今天我们举行这个舞会,目的就在于培养和锻炼我们的交往能力,交上更多的好朋友。”
2.活动与训练。
(1)宣布舞会开始,请同学们把自己制作的头饰、面具戴在头上。“现在大家都不知道对方是谁,用不着害羞,要大胆地去邀请对方跳舞,注意跳舞时不能说出自己的名字,也不要问别人的名字。(”音乐起,舞会开始,要督促帮助性格内向、不善交往的同学寻找舞伴。)
(2)两曲过后,音乐暂停片刻,教师提问:“你觉得乐曲好吗?现在你的心情怎样,好吗?”
(3)继续播放音乐,希望大家放开胆量,尽情地跳舞。
(4)几曲过后,教师再问:“想一想,你与几个舞伴跳过舞?在跳舞中交谈些什么?你与对方交谈时轻松吗?高兴吗?你最满意的舞伴有几位?使你感到满意的是什么?”
(5)音乐再起,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寻找舞伴时应当注意哪些社交礼仪?自己做得如何?可邀请教师共舞。
(6)当一首乐曲进行过半时,突然停止音乐,请大家拿掉面具,前后左右互相看一看,对方是谁?(惊讶,大笑)教师:“①你的舞伴原来熟悉吗?如果不熟悉,请谈谈你们现在交往得怎么样?②与老师共舞,你有什么感觉?老师跳得好吗?你感到拘谨吗?”
总结和建议
事实表明,只要我们克服胆怯心理,大胆尝试,就会发现与人交往并不是什么难事。如果能充分注意到社交场所应有的礼仪,就会顺利交往。我们今天的舞会开得很成功,希望我们的友谊长存。
第四篇:团体心理辅导
第四单元
单元目标:从他人的反馈中认识自己,并体会被人理解的感受,并通过设定一些使成员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感的情景,让成员在这些情景中扮演角色,然后谈自己的感受,达到进一步增进成员自信心的目的。
活动对象:在校大学生
活动时间:2009年11月22日9:00—11:00活动地点:东区团体心理咨询室
活动内容:开始,让大家做一个热身活动,让成员进入活动状态。
一、热身游戏——:哑口无言1、2、3、目的:学会通过非语言的形式理解他人的感受 时间:约30分钟 操作:全体围城一个圆形,然后闭上眼睛回忆一下这一周内生活的感受,是疲乏、兴奋,还是焦虑、烦闷。然后每人用手势和表情,体态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让其他成员猜猜动作和表情反映的感受是什么。被猜测者说明他人的猜测是否正确,为什么?通过
练习,学会从他人的手势、表情、眼神、动作等非语言的沟通方式
理解他人,训练自己敏锐地观察他人的感受的能力。
二、心理情景剧
1、活动目的:这场情景剧主要是针对大家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提
出的,如何与别人自信顺利交往并且融洽相处,这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而有些人在社交的过程中会出现自卑、恐惧的心理,轻微的症状表现为面红、流汗、颤抖、重度的则会发展成自闭,通过设定一些使成员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感的情景,让成员在这些情景中扮演角色,达到进一步增进成员自信心的目的。
2、3、时间:约70-100分 操作 : 在活动开始前,领导者先让观看演出的成员营造真诚和信任的气氛。社交恐惧 :最普遍的特定社交恐惧是公开演讲恐惧症,是对公开演讲或表演的恐惧,比较通俗的说法就是怯场。其他的像是害怕公开写作、害怕脸红、害怕公开吃东 西害怕使用公共厕所等。
扮演:心理情景剧:1)选班委
首先让每个人上台,竞选他们想当的班委,下面的人扮演一个班。每个人限时3分钟,然后再谈谈感受和体会。
2)面试:苏宁电器招募促销员
首先让每个人上台,先做自我介绍,勇敢的说出自己的优点,下面的人扮演招募者。每个人限时3分钟,然后再谈谈感受和体会。
讨论:同学们都对此问题深有同感,很多人都表示自己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会有紧张和不自然的感觉,大家认为这是一个很普遍的心理问题,应该好好对待„„
指导: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与从小生活的环境有关,也有可能是自己希望自己能表现的很好,反而造成了压力过大而不自然。大家觉得对于轻微的症状,自己平时要主动一点,多多和别人交往,说话,克服障碍„„比较严重的就应改去找心理医生就诊
三、备用游戏:猜猜我是谁1、2、3、4、活动目的:从他人的反馈中认识自己,并体会被人理解的感受。时间:约20分钟 准备:白纸,笔 操作:每人一张白纸,请写下3~5句描述自己的句子。如“我是……”
不写名字。写完后将纸叠好,放在团体中央。然后每人随机抽取一张,打开纸上的内容,让大家猜一猜这一张是谁写的。猜中的人要说明理由。指导者引导团体成员发表自己猜中别人或他人猜中自己时的感受
活动结束:本次活动结束后,成员间相互讨论感受,并鼓励成员谈其收获。
第五篇:团体心理辅导
让团体心理辅导开花结果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在我校的教育实践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什么是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咨询与治疗的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意义
心理学研究证明,团体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团体心理咨询之所以在学校中适用有效,有以下四点理由:学校中团体是自然而然存在的;受教育者都处于相似的身心发展阶段,有共同要面对的发展课题和成长困扰;成长中的青少年更关注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更容易接受来自同龄人的建议;班级团体心理辅导。
三、班级团体心理辅导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是针对同一发展阶段的学生共同关心的问题,如情绪、学业、生涯发展、性、自我认同等重要发展课题的辅导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促进青少年完成该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目标。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特点有:性质——教育性;重点——满足一群学生的共同需要(同班里的大部分学生);情境——班级全体参加。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功能:
1、发展性功能:完成该年龄阶段青少年应该达到的发展水平。
2、预防性功能:预防该年龄阶段容易出现的偏差和问题。
3、矫治性功能:对已出现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给予纠正。
四、心理辅导老师应该具备的基本态度
1、要对生命的敬畏和责任感;
2、一视同仁的爱心;
3、要有专业精神。
五、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注意的事项
(一)精心营造和维护团体辅导氛围
1、良好的辅导氛围的要求:信任、安全、真诚、坦率、合作、互动、活跃、有序。
不良辅导氛围的表现:紧张、防卫、调侃、迎合、应付、涣散、呆板、无序。
2、氛围营造的技巧:做好热身活动;设计好开场白;设计好第一个活动情境(注意情节的合理性与可探讨性);注意座位的排列;不要因多余的环节中断已经形成的氛围。
(二)灵活控制活动过程
1、设计好活动板块。
2、控制讨论的时间。
3、及时制止调侃或语言攻击,保护学生心理,使学生免受伤害。
4、讲清游戏规则、讲清楚活动细节、指令明确。
5、问题具体,少而精。
(三)让学生“动”起来
1、与一般的心理讲座相区别。
2、精心设计每一个活动环节,让学生参与活动中。
3、教师要先“动”起来。
4、宽松、和谐的环境。
(四)注重从情景体验出发
一般以心理剧表演、小品、案例分析、心灵日记、辩论等形式呈现。场景模拟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以引起学生的同感。角色扮演(心理剧)或小品要有情节,尽可能生动有趣,使学生专注投入。
(五)促进学生主体自我发展
操作上要提供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条件。
1、确保每个学生都被辅导教师注意到了。
2、教师讲得不要太多,不要喧宾夺主。
3、调动好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即让学生“动”起来)。
(六)辅导教师要易被学生接受
1、良好的个人素质——亲和力、自信、真诚、举止得体。
2、得体的语言——亲切、诚恳、简洁明确、鼓励性语言。
3、一定的组织能力——当机立断、快速反应、随机应变、周密思考。
中学生个体心理咨询应注意的问题
1.中学生心理咨询与成人心理咨询的服务对象不同。
中学生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学生,他们心理发展未成熟,具有过渡、闭锁性、动荡性与社会性。咨询工作者要充分掌握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心理健康发展水平,采用特殊的咨询方法。
2.中学生心理咨询与成人心理咨询的服务目标不同。
成人心理咨询的目标是使心理成熟的成人成为心理健康的社会成员,而中学心理咨询的目标是使青少年按党的教育方针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材,也就是尽早实现社会化的目标。
3.中学生心理咨询与成人心理咨询的服务内容不同
成人心理咨询内容侧重于社会对个体的影响,而中学心理咨询内容侧重于学校、家庭对个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导致学生产生心理卫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在考试焦虑;学习负担造成之紧张;师生关系不良;父母期望过高;家庭关系紧张;性知识缺乏;异性爱慕,早恋倾向等。可见大部分问题涉及学校教育与家庭关系。又如学生厌学、逃学问题行为的出现,初看是社会因素(脑体倒挂、知识贬值),实际上还是由于教育因素(有的教师偏宠好生、歧视差生,教学方法的死板又使知识基础差的学生感觉不到成功的喜悦,反而还施加压力、加码)与家庭因素(家长、教师的读书无用论或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揠苗助长,学生不胜负担,对学习恐惧)所致。学校心理咨询要与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开展对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
4.中学生心理咨询与成人心理咨询的服务方式方法不同。
中学生由于自主力差,经验较少,自我观念没有成熟,常意识不到自己的心理问题,或不知如何去解决心理问题。因而特别要注意指导与咨询相结合的原则,在开展心理预防的基础上,在普及心理卫生知识的基础上,中学生才会主动意识到有许多问题需要向有经验的专业工作者咨询指导。心理指导的工作还要推广到教职员工及家长的范围,让大家都来关心学生及子女的心理健康,教师与家长意识到孩子们有异常心理和行为问题时,会督促他们找心理咨询机构,甚至亲自带他们去共同接受集体咨询或家庭咨询。同时,在咨询指导时,与成人相比需要更多、更明确的指导。
5.中学生心理咨询与成年人心理咨询对咨询工作者素质要求不同。
教育心理咨询工作者不仅要求有一般咨询人员应有的仲裁心理危机的本领与解除心理负荷、改善当事人认知结构的技能,而且要熟悉发展心理学、学校心理卫生学,并且有中学教育的实践经验。故经过专业训练的中学教师及政工人员或行政干部担任此职更为合适的。
6.中学生心理咨询要采用适合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特殊性的原则和方法。如,争取信赖;灵活伸缩;注重现实;听取见解,间接建议;提供生活经验,促进模仿认同。与此同时,还要遵循咨询工作的一般基本原则和方法(如保密性、交友性、认知性、启发性、整体性、明确与委婉相结合、指导与咨询相结合、治疗与咨询相结合等原则)。
7.心理咨询宜个别进行,不能围观旁听。
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中学生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咨询工作者要充分掌握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心理健康发展水平,采用特殊的咨询方法,如,争取信赖;灵活伸缩;注重现实;听取见解,间接建议;提供生活经验,促进模仿认同。与此同时,还要遵循咨询工作的一般基本原则和方法。
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要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一、转变健康观点及教育观点
学生的健康不仅指躯体的健康,还应包括心理的健康。学生心理卫生工作应纳入到班级教育工作的重要日程中。教育学生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心理适应能力,为实现这个目标,学校教育就要纠正单纯追求升学率,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衡量教育工作的片面标准,把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个性特点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作为班级教育工作中重要的指导原则,既更新健康观念、教育观念,开展行之有效的学校心理卫生教育。
二、辅导员与受辅者在精神上的协调一致
辅导员与学生应彼此心理相融,产生思想上的“共振”。作为辅导员的教师要放下自己的主观臆断,设身处地从中小学生的角度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帮助他们自我表达、自我探索和自我了解。同时教师应注意克服对心理辅导有损无益的过分同情与怜悯的心态。
三、辅导员要尊重受辅者的人格
辅导员对受辅者人格的尊重,要注意以下方面:
1.接纳。辅导者要给受辅者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2.关心。辅导员要使受辅者重新感到自身的价值,产生积极改变现状的动力。
3.专注。辅导者要专心倾听受辅者的心声。
4.平等。辅导员要和受辅者之间平等地互相谈心、切磋、协商,杜绝“我教你听”的说教或命令方式。
5.信任。作为辅导员的教师要相信每位学生都有独特的价值,相信受辅者的可塑性和可改变性。
四、辅导员对受辅者应以诚相待
辅导员应真诚地对待学生,这样受辅者才会信得过辅导员或班主任,愿意表露自己内心的想法,从而获得良好的心理辅导效果。
五、辅导员应对受辅者的隐私注意保密 受辅的学生坦诚地向辅导员倾吐心声,寻找帮助,辅导员应注意保密,不能轻意地将学生的隐私外泄,更不能作为新闻传播,或提供给学校领导作为处分学生的材料等。
以上五点是辅导员(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需注意的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归根结底要求教师应有正确的教育观和良好的人格特征,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