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麦哨》说课稿
《麦哨》说课稿
一、说教材。
《麦哨》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玩耍嬉戏的情形。这一是篇文质优美的课文。文章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儿童在田园无忧无虑玩耍的欢快场面,让我们感受到田园风光的动人,田园生活的惬意。文中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许多语句都值得学生去品味积累;首尾呼应,两段表达相近意思却用了不同的措辞。能够使学生在体会语言美的基础上感受到田园生活的美,激发了他们向往大自然的情感。所以本文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语感,丰富他们语言积累的好文章。
《麦哨》在课文中描绘的孩子们在田间嬉闹的场景,如:摔跤、吹麦哨、翻跟斗等,作为生活在乡下的孩子来说已经是最熟悉不过,每提到一个场景孩子们都能说出他们在田间地里欢快的场面,这也是学生们学习这篇课文的基础条件,但要体会到文中语言所描述的这种“欢快、柔美”,这种诗情画意般的境界,还是有一定的局限。这篇课文我安排了一个课时的教学时间,并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兜、畔”等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和、应、剥、嚼”。2.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受乡村生活的淳朴自然、孩子们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内容的同时品味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二、教法
根据本文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法:
1.情境教学法:课件展示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朗读感悟法:采用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品位语言,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谈话导入
童年是一幅画,画中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诗,诗中有我们明媚的笑脸。在作家张益眼中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麦哨)请大家齐读课题
2、介绍麦哨
它是农村孩子特有的玩具,用一小节麦秆,在上面打一个小洞,放在嘴里轻轻一吹,就能发出呜卟,呜卟的声音。
3、感受麦哨声音的美,模仿麦哨的声音
(二)、自读课文,检查生字
1请大家自由、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出示小黑板,认读8个生字及掌握多音字“和、应、剥、嚼”。
(三)、品读赏析,体会语言之美,感受风光之美。
学习第四自然段,我指导学生通过自由读、有感情读、齐读、创设情景读等多种读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田园风光的五彩缤纷,引导
学生抓住 “鹅黄嫩绿、金黄、黑白相间”等一些表示色彩的词,来感受即将丰收的欢快以及田园的景色的柔美。同时借助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展示一些田野风光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加深印象,感悟意境之美。
(四)、再读文,感受活动乐(玩、吸、吹)
五彩缤纷的田园风光是那么的美,那在田园上割草的孩子们呢?他们美不美?美在哪?
我指导学生通过看图说话,图文对照,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乡村生活的淳朴自然、孩子们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五)、拓展延伸
文中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有他们的快乐,我们也有属于自己的快乐,谁来说说,你在生活中有什么快乐的事?尝试写作练习,把学习的视角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四、课后反思
在落实各项教学环节的过程中,我觉得仍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指导学生品读课文中的优美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却少了老师深情并茂的范读,没有给学生树立榜样。我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我问学生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活跃了,但却造成了学生只带着老师的问题去阅读,去寻找答案,却很少有自己独特创新的阅读体验。
第二篇:麦哨 说课稿(范文模版)
《麦哨》课后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麦哨》,我将从说教材学情、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麦哨》是一篇略读课文,且排在单元篇目的最后。文章主要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玩耍嬉戏的情形。这一是篇文质优美的课文。文中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许多语句都值得学生去品味积累。文章还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中了解这种手法的运用,并学习将其运用于自己的写作。让学生以文本语言为通道,细品田园之美,最终到达文本所描绘的唯美境界,产生情与美的共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对于麦哨和课文中描绘的孩子们在田间嬉闹的场景,不用说城市里的孩子,就连现在乡下的孩子也无法体会到这种“欢快、柔美”。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这些方面,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教学。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和内容的特点,并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能力,我给这篇课文安排了一个课时的教学时间,并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会认“畔、兜、穗、裹”等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麦哨、呜卟、和着”等词语。
2、熟读课文,品味文章中语言的生动优美,感悟乡村田野的美丽风光和农家孩子的有趣生活。积累喜欢的句子。
3、认识文章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体会这种方法的好处,并运用到习作当中去。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品味文章中语言的生动优美,感悟乡村田野的美丽风光和农家孩子的有趣生活,并积累喜欢的句子。首尾呼应写作手法的学习也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本文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法:
1.情境教学法:课件展示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朗读感悟法:采用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品位语言,深入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从“回忆前文,导入新文;初读课文,直击中心;精读课文,感受麦哨;拓展延伸,展示下水文”四个方面来说说教学过程:
1、回忆前文,导入新文
回顾前面所学的课文《乡下人家》,说一说乡下人家的特点。由此引到作家陈益笔下的《麦哨》,激发学生探究《麦哨》的趣味和特点。
2、接下来进行课文初读。要求学生进行自由朗读,边读边寻找麦哨的特点。学生读完课文后首先检查预习情况,出示生词,通过指生读、开火车读、领读、齐读等形式检验学生的生字词预习情况。然后提问学生仿佛在课文中听到了什么声音,由此引出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在此处我设计互动环节,师读课文,生配麦哨声。通过有趣的活动来引导生体会麦哨的特点
3、到了精读阶段,文本的深入剖析围绕“欢快、优美”两个词展开。
欢快优美的麦哨声由谁吹响?引出第三段。学生在第三段感受乡下孩童的外表形象,以及比喻手法的运用。接下来细化感受人物形象。由此引出第5段,赏析玩耍的男孩的形象,感受孩童的快乐。在此体会动作描写的妙处,并进行拓展衍生,请生说一说女孩在草地上会怎么玩。提问学生当孩童们玩累了,会干什么?由此引导第6段。进行茅茅针的介绍,引导生根据文章的描写,结合生活经验想象茅茅针的味道,体会到乡下生活的惬意。
乡下孩童无拘无束的快乐离不开他们所处的环境。进入第四小节学习乡下的景色。通过景物的列举,景物描写特点的分析,来感受乡下无时无刻的美景。教师在此处重点赏析描写麦子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擎”字运用的妙处,感悟文章“欢快、优美”的基调。
4、将课文吃透后,我对课堂进行了拓展衍生,对学生进行说话、写作训练。我会出示下水文,展示老师笔下的乡下生活。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以及下水文,思考自己体会到的乡下生活,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在此处重回首尾呼应手法,让学生讲述这种手法的好处。并指导学生将此种手法引用到写作中去。
5、作业,最后我会提出记忆好词好句的要求,并且布置习作训练,模仿课文写一段自己眼中的乡下生活。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具有提纲挈领,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过程节奏感,集中学生注意力,达到审美教育的作用。所以,我的板书完全是按照我的教学思路而来,简洁而又突出重点,更具诗情画意,把文章的重点全部诗意地概括出来。
24.麦哨
欢快优美 首尾呼应
第三篇:《麦哨》说课稿(写写帮整理)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你们辛苦了,我是 号选手,说课的题目是《麦哨》。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中收获快乐,收获成功,是我最大的心愿,我正不断努力实现它。借此平台,希望前辈们予以指导,让我更快的成长。下面我将从眼中有文本,脑中有目标,心中有方法,胸中有流程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各位前辈,首先我要说的是眼中有文本,突出教材的核心地位。《麦哨》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该组以“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为主题展开,在整个教材体系中承担着带领学生们走进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为主要任务。文章主要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将要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玩耍嬉戏的情形。让人读来如临其境,如痴如醉!
其次,我要做到脑中有目标,方能彰显文本独特魅力。依据新课标阶段目标第三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教材所处地位,内容,结合四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将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立本节课的目标如下:1.能正确的读写本课所要求掌握的生字词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为了落实本课的三维目标,我把教学重难点确定为:品味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能深切感受田园风光,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
再次心中有方法,才能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人文素养,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我采用了自主学习,自能阅读、鼓励欣赏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表演再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学生重感悟,重积累,重情趣,重迁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把语文课堂变成学生快乐学堂。
最后,胸中有流程,才能达到授人以渔之效。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原则,我的课堂结构将分为五大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未成曲调先有情
上课伊始,我会用麦哨的图片和一小节麦秆,引出麦哨的声音并借机让学生明白首尾呼应的写法。这样的开始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境。
第二环节:朗读感知,潜心会文动真情
《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本环节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由易到难,突出层次,让学生主动寻求知识。首先,我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检查生字,感知了文本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习能力。
第三环节:美读品味,咬文嚼字品至情
这个环节是我教学重点部分,我将从四个阶段来展开 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这么一篇优美的散文令人陶醉。我将引导他们把心动的地方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上理由。2.理解“欢快,柔美”的情感 孩子们在草地上尽情玩耍,你看到了一群怎么样的孩子?紧接着问孩子们有了这份快乐,什么声音又会响彻整个田野?从而直观的引出欢快、柔美 3.领悟“欢快,柔美”的内涵
在此阶段,播放音乐,教师范读第6自然段,一咏三叹切身体会吃茅茅针的乐趣,学生在与文本之间对话中,无数的体验纷至沓来,从而轻松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4.提升“欢快,柔美”的意境
通过对文章的学习,让他们充分地感悟乡村“欢乐,柔美”生活,让他们做一回小诗人,引导他们把第三自然用诗的形式展示出,先读再仿写。引导学生知识的迁移,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感。
第四环节:反馈评价,真心诚意去延伸
在课堂的尾声中,让学生重温悦耳的麦哨声。整堂课由哨声起,又在哨声中戛然而止,首尾呼应,不绝于耳的哨声仿佛在潜移默化地告诉学生,这哨声包含孩子们的笑声,包含着无拘无束童年生活的无限向往。作业:
为了复习和强化所学知识,我适当地安排了能动性作业:有时间和家人去看看乡下走走,并尝试写几句诗赞美田园美景。这样的作业设计让文本丰富的语言浸润着学生的心灵,文已尽,学无尽,意未尽。
板书:
板书设计的原则是简洁,形象,直观体现教学内容要点,突出重难点。所以我的板书设计把文章的重难点诗意地概括出来了
24*麦
哨
碧湖,绿田,孩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 油菜,蚕豆,稻花,一曲欢庆丰收的歌; 翻跟头,竖蜻蜓,麦哨声声,小伙伴们乐开怀!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前辈!
第四篇:麦哨教案
四年级下册《麦哨》教学设计
翟云珍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
2、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
3、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的语言美。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的假期都是怎样度过的呢?(生自由答)那你们知道乡下孩子是怎样度过他们的课外时间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麦哨)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标出来。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三.品读“趣事”,交流感受
农村孩子趣事可真多!请同学们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趣事好好读一读,读好之后对同桌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交流:板块一(吹麦哨)
你们最喜欢玩什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麦哨?)1.谁来读一读。
2过渡:老师从这两部分摘录了一些词,这些都是描写-------麦哨的词语。1)出示词语:呜卟
一声呼 一声应
忽高忽低
你呼我应
此起彼落 2)指读全部词语:谁愿意来读读?(3个)
3.聚焦“呜卟”:这麦哨声是一声--------呼,一声------应。咱们来试试,老师呼,你们应
4.同桌试试,注意练练麦哨的声音变化(指名呼)
指导:呜卟(一呼),呜卟(一应),呜卟(一高),呜卟(一低)——” 哪两位同桌配合着多吹几声?(出示:呜卟---呜卟---呜----)同桌练练,注意节奏
5现在我们分组来吹麦哨。一二组呼
三四组应
我是田野的指挥者。(一呼――应
忽高―――忽低
此起——彼落 6这麦哨声给你什么感觉?【欢快、柔美】)
7.来,端好书,一二组读12段,三四组读78段,释放你们的快乐吧!(配乐牧童的短笛)
8.读着读着,你们会发现一二自然段和七八自然段写法相似,只是变换了一些词语,一二段在文章的开头,七八段在文章的结尾,这样的写法叫——(生:首尾呼应)
吹麦哨可真好玩。孩子们,你们还想玩什么? 板块二(草地上玩耍)出示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
1.你觉得好玩吗?你最喜欢在草上(翻跟头)――草扎脚吗?为什么(因为――)
你最喜欢在草地上(竖蜻蜓)-草扎手吗为什么(因为――)你最喜欢在草地上(摔跤比赛)-摔倒了疼吗为什么(因为――)2.难怪作者说----出示句子读(草地„简直是)还有谁也想来夸夸这柔软的草地。指名读。
你还想在柔软的草地上干什么?(生:------------)
过渡:在草地上玩累了,喊渴了,不知是谁一声招呼,大家----板块三(采茅茅针)出示第六6段
1.这些句子很难读,自个儿先练习练习。2.指名读。
3.平时你们玩累了,喊渴了,你都喝什么?(茅茅针可是天然的绿色饮料,想尝尝吗?)谁来说说乡村孩子们是怎样品尝茅茅针的?课文里用了两个动作的词。出示(嚼嚼---吮吮)
这两个词都与嘴巴有关,咱们来做做动作,谁来嚼一嚼,吮吮又是怎样子的? 谁来有滋有味地读好这两个词。
出示句子(剥开叶片----嚼嚼---)加上动作自己读读尝尝吧 指名读(嚼一嚼回味一下,吮吮---不急,吮一吮,让那味儿直沁肺腑。)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品尝品尝吧!齐读
3.茅茅针什么味道呀?(很甜,一直甜到了心窝里)就像什么味道? 味道可真好呀?明年春天老师一定带你们去尝尝)
小结: 乡村孩子在田野里吹麦哨,在草地上尽情玩耍,玩累了,喊渴了采茅茅针-----小伙伴们乐开怀!(板书)
四、研读“田野”欣赏美景 过渡:农村孩子的生活充满了童趣,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他们充满情趣的生活环境。课文哪段话集中写了农村田野的美丽风光。
出示: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都是浓阴。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1、这段话很美!自由读读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这段话中有许多描写颜色的词。(你真是火眼金睛)请同学们快速的找到这些颜色词并把它全出来。生交流汇报。这么多颜色汇聚在田野里,你想送什么词给田野-----田野就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板书
2.谁还有什么发现?引:默读课文,把文字想象成画面,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田野里一幅丰收的景象!)
你从哪些地方看到了丰收的景象?(出示麦穗的句子)特别是从哪个词中发现的? 生:从丰满看出麦穗儿颗粒很饱满。生:我从擎字看出麦穗很大,很沉!
能给擎字换个字吗?(托 举)能换吗?怎样的举才叫擎?(使劲地举 用力地举)为什么要用力地举?(麦穗太重了)
4.孩子们,什么是麦芒?你么看,这细细的一条条的就是麦芒,一颗颗的就是麦穗。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一个麦穗儿,就是-----。(跳动的音符演奏着丰收的乐曲。)好一曲欢庆丰收的赞歌!(板书)
3.还从哪个句子中看到了丰收的景象?(出示排比句子)特别是从这个句子的哪些地方看到了丰收的景象? 生:从密密的嫩荚看出嫩荚长得很多。生:从一蓬蓬可以看出种子长的又大又多。
4.田野不仅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还是一曲欢庆丰收的赞歌!让我们一起赞美他吧!(配乐朗读)
5.同学们,田野里还会有哪些丰收的景象呢?你能不能模仿这个排比句写一写。交流汇报:注意用词准确性,句子表达的多样性,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五、课堂小结。
学完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吹麦哨
麦哨 草地上玩耍(淳朴、天真)
(欢快、柔美)“吮”茅茅针
第五篇:《麦哨》教案
《麦哨》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和、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重点:
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看词猜义
1、教师激趣:同学们喜欢农村吗?为什么?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组的最后一篇课文《麦哨》,板书课题,麦哨。课文中的麦就是——(麦子),写“麦”字时,注意写好第三笔和这个字的部首“折文旁”,哨就是——(口哨),写“哨”时注意第七笔。麦哨就是——(取一节快成熟的麦秆拉一道缝做成的哨子。)
3、学生齐读文题。
二、检查字词,走进文本
1、教师导学: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听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
(1)出示课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抽读—纠正—自由读—带读。(2)学生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直接描写麦哨的句子,并读一读。(3)指名读描写麦哨的段落(第1、2、7、8自然段)。指导读准多音字“和、应”。
2、教师引导:读了这四个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生1:我发现这四个自然段中很多内容比较相似。
/ 3
生2:我发现第1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几乎是一样的。生3:我发现作者用的是首尾呼应的写法。
3、小结引导:真棒!看来,你们都是用心的孩子,这四个自然段确实展示出了作者使用的写作方法。就像作者说的那样“你呼我应,此起彼落”。还有么?你们是否发现了文字中表达出的麦哨哨音中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提示一下,关键的词在这四个自然段中重复出现。
4、教师引读:好,请全班同学标注一下这两个关键词。现在分男女生朗读这四段话。男生读第1、2自然段,女生读第7、8自然段,一声呼,一声应,一边读,一边体会这种写法。
三、抓住难点,研读课文
过渡:本文总共六百余字,而关于“麦哨”的段落只有四个自然段。其余的文字中都没有出现“麦哨”,你觉得用“麦哨”作为课文题目合适吗?
1、探讨第4自然段,感受大自然中蕴藏的和谐有序的柔美。课件出示:“油菜花”“豆荚”“萝卜花”“麦秆”“麦芒”的图片。
教师导学:请看看,这段文字中描写“油菜花”“蚕豆花”“豆荚”“萝卜花”“麦秆”“麦芒”的语句,作者写作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不能,因为文中说“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也就是说,要一个凋谢后才能长出另一个,是按照生长顺序出现的,这是自然之道,不能颠倒。)
学生说出读完这段话的感受。(一切都有序,你不争我不抢。)小结:这种和谐有序的美,不正是一种柔和的美吗?
2、探讨第5、6自然段,感受乡村生活中蕴藏的欢快。
(1)指名读第5、6自然段,提问:这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乡村孩子们的生活。)
结合具体句段说说自己的体会。
(2)指导朗读:看来,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有滋有味的,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的快乐吧!
/ 3
3、探讨第3自然段,感受言语之中蕴藏的快乐。
指名读后说说这段话写的是什么。(写的是在湖畔割草的孩子。)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的?
课件出示: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读读这段话,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味。这段描写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感受到童年的快乐,乡村生活的简单。感觉到色彩很美,很协调。)
教师小结:确实,简单就是快乐之源!这就是柔美!乡村生活的特点和麦哨“柔美”“欢快”的特点是一样的。
四、感受主题,积累语言
1、教师引读:同学们,刚才我们品味着课文,感受到了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情形,那快乐美好的田园生活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再仔细读读课文,一定会发现课文中的好多词句也像麦芒一样齐刷刷的,也是那样的美。
2、学生自读:寻找有规律的词句,交流美的词句,诵读喜欢的词句。
3、课外作业:请同学们选用这一单元中喜欢的诗句,尝试着写几句诗,赞美田园景色。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