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时间:2019-05-15 05:42: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第一篇: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第一课 地球的外衣

【学习目标】

1、认识大气的成分,了解各种成分的作用。

2、知道大气对地球的作用。

3、认识大气成分的改变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4、指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关心地球未来,保护大气、爱护环境。

【学习重点】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关心地球未来,保护大气、爱护环境。

【学习难点】

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改变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方式】

展示、讨论、探究

【导与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你知道吗,地球也穿着“宇航服”?这套“宇航服”就是地球大气(也就是大气圈)。大气除了提供生命得以维持的气体,还保护着整个地球,维持着地球的生命系统。我们就生活在大气底部。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通读教材,解决问题

大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2、分小组合作交流

(1)地球和月球的表面温度有何差异?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

(2)月球表面温度适合生命生存吗?为什么?

(3)分析讨论宇航服与普通服装相比,有哪些特殊作用或功能。

(4)读一读,课本P4‚伦敦的‘烟雾事件’‛,进一步了解人类生产活动对大气的影响及以人类产生的危害。

三、展示点拨,质疑问难

1、展示点拨:

(1)地球表面的温度不至于过高,也不至于过低,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强烈。因为地球表面有一层大气,月球没有;另外表层水的多少也不一样。

(2)月球表面温度不适合生命生存,因为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太大。

(3)大气不仅提供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元素,而且对地球上的水、地表温度产生影响。大气是对地球上物质和能量交换、运动进行调节的平衡器,还是减轻地球受其他天体、射线冲撞袭击的缓冲圈层。

(4)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为谋求发展,越来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大气成分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从而导致了地表温度升高、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酸雨、南极臭氧洞和全球臭氧层减薄等现象。

人们渴望蓝天白云,向往洁净优雅的生存环境。为此,许多关心地球未来的人士正在为治理大气污染、保护大气环境不懈地努力着,保护大气、爱护环境已成为一种时尚。相信明天的天空一定更蓝!

2、发现与质疑:通过学习,你还知道哪些大气问题,提出来我们一同学习。

四、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1.地球上干洁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组成,另外不家二氧化碳与惰性气体; 2.大气对地球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3.人类的生产生活正在使大气中的成分产生变化。

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能力评估:

1.大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2.试列举大气对地球的保护作用。3.人类对大气产生了哪些影响?

六、自我反思

第二课 地球在“发烧”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救济的影响,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所起的作用。

2、帮助学生认识到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是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的主要原因,引导学生寻找我们的哪些行为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探索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种途径。

3、意识到地球继续变暖带来的严重后果,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能力也有责任从自己做起,为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保护环境出一份力。4.帮助学生了解身边的绿化与环境保护密切联系,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

【学习重点】

通过气候问题的小调查等,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能力也有责任从自己做起,为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保护环境出一分力。

【学习难点】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是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的主要原因,引导学生寻找我们的哪些行为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探索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种途径。

【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导与学过程】

一、导入

循环播放音乐:《地球你好吗》,注意歌曲的歌词内容,它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关系很密切。

浏览图片:北极熊图片

北极熊溺死在海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气温升高,北极地区冰川融化,北极熊失去了理想的栖息地,所以——地球在‚发烧‛。)

近百年来,全球变暖的现象正在加剧,它是由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效应‛共同引起的。联合国权威部门对全球气候进行了评估,明确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已有观测结果证实了全球大气和海洋平均温度的升高、冰雪的消融和海平面的上升。全球气温及海平面加速上升(通过数据的对比,进一步了解气温升高及海平面上升的趋势在加强)

二、阅读材料,合作交流

1、观看图文资料及视频资料,进一步了解气候变暖产生的恶果。

2、学生阅读:人类活动对温室气体的影响。

3、学生活动:谈一谈,你的家乡有哪些人类活动能导致温室气体增加?

三、展示点拨,质疑问难

1、北极地区冰盖面积逐渐减少,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全球气温升高。这种变化使海平面上升,淹没海拔较低的平原和岛屿,旱灾、烘水灾害频繁发生,物种灭绝,野火时有发生,病虫灾害、土地沙漠化……从上面我们了解到全球气温升高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它是由‚温室效应‛引起的。

大气中的一些成分对地球起着保温作用。随着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改变,大气对地球的保温作用增强,加剧了地表温度的升高。

2、对气候影响最大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由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出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日渐失衡。目前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多达55亿吨,加上森林被大量砍伐,地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使得这些二氧化碳有40%~50%滞留在大气中,所以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已达到过去42万年的最高值。

3、如:魏桥纺织厂、亚光毛巾厂、热电厂、淀粉厂、粉烧农作物桔杆……

四、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盘点收获

1、地球温度在升高。

2、地球温度升高是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造成的。

3、控制温室气体的增加趋势,给地球“退烧”。拓展提升

1、学生阅读《京都议定书》,了解什么是《京都议定书》,其内容是什么。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2010年必须完成的消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消减8%,美国消减7%,日本消减6%,加拿大消减6%,东欧各国消减5%-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该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2、除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外,你还能想出哪些措施和建议来给地球降温?(小组内合作交流,小组选派代表发言)

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循环再利用

如:节能减碳-绿色生活;冷气控温不外泄;随手关灯拔插头;省电灯具更省钱;节能省水看标章;铁马步行兼保健;多搭乘公共运输工具;多吃蔬食少吃肉;自备杯筷环保袋;惜用资源顾地球;支持绿色消费

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1、请列举全球变暖的危害。

2、全球气温升高的原因是什么?

3、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控制全球气温继续升高?

六、自我反思

第三课 “空中杀手”——酸雨

【学习目标】

1、了解酸雨现象及危害,加强环保意识。

2、了解人类对酸雨现象的治理措施,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

【学习重点】

明确酸雨是怎么形成的;知道酸雨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了解减少酸雨的方法。

【学习难点】

预防酸雨,减少酸雨对环境的危害。

【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导与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关于酸雨的报道和新闻,继而展示酸雨危害的图片,引起学生对酸雨的关注。人类活动不仅改变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造成全球气温升高,还造成了其他成分的变化,给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社会带来负面影响。雨是怎样变酸的呢?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雨是怎样变酸的?形成酸雨的气体有哪些?

2、自主学习:认识酸雨

3、合作与交流:酸雨的危害有哪些? 自主学习:P9读一读,了解酸雨的危害。

小组讨论:你的学校周围有燃煤的工厂和企业吗?这些企业对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排放有什么限制吗?它们都采取什么措施?

三、展示点拨,质疑问难

1、雨、雪、雾、霜、露、雹等在降落过程中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致酸物,就变成酸性的降水。

2、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PH值(即酸碱度)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

3、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规模的扩大,排放到大气中的致酸物质越来越多。酸雨的形成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1)服饰建筑物和工业设备;(2)破坏露天的文物古迹:(3)损坏植物页面,导致森林死亡;(4)是琥珀中的鱼虾死亡;(5)破坏土壤成分,使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6)引用酸化造成的地下水,对人体有害。

四、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盘点收获

1、雨、雪等遇到二氧化硫等物质形成酸雨。

2、酸雨对地球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3、人类通过对致酸物质的减排可有效控制酸雨。拓展提升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酸雨对人类、对动植物、对建筑物都有危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治理呢?

人们已经认识到来自酸雨的危害,正在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还蓝天以本来面目。

自主学习:P10读一读:‚雾都‛换回蓝天。

小组讨论: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减少酸雨危害、还蓝天以本来面目做些什么? 我们可以向周围的人做宣传,让大多数人了解酸雨的危害。我们可以节约用电,减少发电厂的能源消耗,等等。人类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但要想根除酸雨还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一起行动,付出更大的努力!

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1、形成酸雨的气体有哪些?

2、酸雨对地球环境有哪些影响?

3、人类应如何解决酸雨问题?

六、自我反思

第四课 地球的保护伞——臭氧

【学习目标】

1、认识臭氧的保护作用。

2、了解臭氧空洞现象,知道臭氧空洞的形成原因。

3、通过了解人类保护臭氧层的措施,增强保护臭氧层的意识。

【学习重点】

臭氧的保护作用;臭氧层的保护措施。

【学习难点】

臭氧层的保护措施。

【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导与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你知道在海伦娜岬角,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瞎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臭氧空洞的危害引出臭氧的保护作用)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读课本,明白什么是臭氧。

2、说明紫外线对生物的危害

三、展示点拨,质疑问难

1、臭氧层是指距地球25公里至30公里,臭氧分子相对富集的大气平流层。它能吸收99%以上对人有害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线伤害。受人类活动影响,南极上空臭氧层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大面积空洞。这一空洞一般每年8月出现,9月至10月时空洞面积最大,12月前后消失。

2、紫外线对生物的危害:(1)、免疫功能下降(2)、对遗传因子的深度伤害(3)、皮肤癌、白内障发病几率增加(4)、背后和手脚的色斑癌的发病率增加(5)、造成皮肤暗沉、老化、斑点、皱纹(6)、癌前病变状态的日光角化症的增加

四、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盘点收获

1、臭氧层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2、极地上空出现从臭氧空洞现象,臭氧空洞是由人类活动排放的部分气体造成的。

3、人类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臭氧层。

拓展提升

近年来,大量化学物质破坏了大气层中的臭氧层,破坏了这道保护人类健康的天然屏障。据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报告显示,1979年以来中国大气臭氧层总量逐年减少,在20年间臭氧层减少了14%。而臭氧层每递减1%,皮肤癌的发病率就会上升3%。目前,北京市气象局发布了北京市的紫外线指数,以帮助人们适当预防紫外线辐射。

北京市气象局提醒人们当紫外线为最弱(0—2级)时对人体无太大影响,外出时戴上太阳帽即可;紫外线达到3—级时,外出时除戴上太阳帽外还需备太阳镜,并在身上涂上防晒霜,以避免皮肤受到太阳辐射的危害;当紫外线强度达到5—6级时,外出时必须在阴凉处行走;紫外线达7—9级时,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这段时间最好不要到沙滩场地上晒太阳;当紫外线指数大于等于10时,应尽量避免外出,因为此时的紫外线辐射极具有伤害性。

阅读以上材料,分小组讨论,工作生活中保护臭氧层的方法有哪些?

1、购买带有‚无氯氟化碳‛标志的产品;

2、合理处理废旧冰箱和电器,在废弃电器之前,除去其中的氟氯化碳和氟氯烃制冷剂;

3、不用含甲基溴的杀虫剂,4、做好空调、冰箱或冷柜常规检查和修理泄漏;冷却剂不释放到大气中。

5、不使用了消耗臭氧层的物质如清洗剂、灭火剂、涂改液、海绵垫。

6、告诉你的家人、朋友、同事、邻居、保护环境、保护臭氧层的重要性,让大家了解哪些是消耗臭氧层物质。

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1、臭氧层有什么作用?

2、臭氧层为什么出现了‚空洞‛?

3、在保护臭氧层方面我们应该怎么做?

六、自我反思

第一课 生命之源

【学习目标】

1、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2、知道水在各方面的重要性,理解水是生命的基本物质基础之一。

3、认识水虽然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是作为重要的基本资源,可供人类利用的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水资源短缺成为世界性的难题。

4、了解中国缺水的严重性、紧迫性以及国家的相关节水法规和措施,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学习重点】

感受水资源的稀少和宝贵,懂得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从小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

【学习难点】

认识水虽然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是水资源短缺成为世界性的难题。

【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导与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播放与水资源缺乏的相关视频,展示相关图片,我们地理课上学过地球上71%是水,可称为水球,怎么还会缺水呢?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通读课本,知道: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哪些?

2、分小组讨论:假如没有水,生活没有水,工业没有水,今天没有水,明天没有水,会怎么样?

3、怎样理解‚水是有限的‛?

4、阅读材料《我国的水资源状况》,议一议,我国水资源状况;水资源紧缺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三、展示点拨,质疑问难

1、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海水是咸水,不能直接饮用,所以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如何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水和冰川等。

2、我们生活中离不开水:每天帅呀、洗脸、洗衣。做饭离不开水,我们每天要喝水,农业工业都离不开水。

3、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之战地球上水体总量的2.53%左右,其中近70%是固体冰川,即分布在两极地区的中、低纬度地区的高山冰川,还很难加以利用。目前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和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储量约占全球淡水总量的0.3%,只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对然水资源丰富,水是可再生资源,但是真正能够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是十分有限的。

4、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排在世界第6位,而人均径流量约为世界人均的1/4,居世界第110位。课件,按人口平均,我国是水资源的‚贫穷国家‛。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和空间分布上很不均匀,造成部分地区水资源供需的突出矛盾。近年来,我国由于过分开采地下水及用水方式落后,加上水资源惊人的浪费和水体污染家中,加深了水资源危机,农业和城市缺水十分严重。由于缺水,每年全国工业产值受到的损失达数百亿元。

四、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盘点收获

1、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水对生物以及农业和工业生产的重要性。

2、水资源总量中各类水体所占的比例,淡水资源异常珍贵。

3、我国水资源状况以及水资源紧缺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拓展提升

阅读材料《以色列的节水农业》小组讨论,滴灌技术的主要优点。

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1、简要列举地球上的主要水体。

2、举例说明水的重要性。

3、生活中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节约用水?

六、自我反思

《环境污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获得生态学知识,初步知道什么是环境和环境问题,认识环境。即会分析环境质量与生命质量的关系。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利用资料提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产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对环境负责的意识。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录像片,文字资料、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图片、表格、文字材料等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师:请同学们大屏幕,欣赏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几个片断(播放课文中的图片课件,环境污染带来一系列危害。)

师:同学们,看到刚才播放的几个镜头,你们有哪些感受?想到那些问题? 师:近几十年来,由于世界各国工农业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

增加,导致世界各国都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大气、水、土壤等遭受严重的破坏,大面积砍伐树木、滥杀生灵,扰乱了生态平衡„„人类生存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环境污染(板书课题)

所以,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问题。

二、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中央电视台有一栏节目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挑战无处不在”。这句话说的非常有道理,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真是到处充满挑战。今天上课,咱们就以挑战的方式进行,叫“智者为王”。全班同学共分成四个小队即:梅队、兰队、竹队、菊队。(教师介绍挑战的方式)

师:挑战无处不在,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联系生活中的现象回答按要求做答:

1、请把你们能够想到的与环境有关的5个词语写出来,先独立写,然后小组讨论,每一位学生向小组成员讲解自己认为什么是“环境”?什么是“环境污染”?

师:环境污染——指人类在生产与生活时所产生的有害物质(主要是废气、废水、废渣)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危害人类正常的生活和发展。

2、砍伐森林、水污染、白色污染、空气污染有什么害处?

三、分析问题,探究明理师:同学们,请结合书、录像片及生活实际,我们开始“智者为王”

第二轮挑战(教师介绍挑战规则:组与组之间是必答,组内是抢答)挑战题如下:

1、你还知道哪些污染情况?

2、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环境问题,对环境污染 进行分类(不要求全部说出)师:A、空气污染B、水污染C土壤污染D全球变 暧E臭氧层空洞F噪声污染G光化学污染H、大气污染

3、各小组分析产生这些 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

4、这些污染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5、探究如何查找这些污 染源的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回答情况做必要的补充,完善下图。附:关于环境污 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图

四、师:(读图)“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人类在发展进程中,需要“三思而后行”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以小组为单位,在下面两个活动中任选一个进行调查,也可以自行设计调查内容,并讨论污染的原因。

活动一:调查水污染

1、确定一条被污染的河流。

2、取一瓶水带回家沉淀并观察。

3、填写调查报告。

活动二:调查学校或家周围的空气状况。

1、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分工合作,观察主要路段一小时内驶过多少辆汽车。

2、在学校或家庭附近数一数有多少个工厂的烟囱,看一看冒出的烟是什么颜色的。

3、在窗台上放一张白纸,观察一天后白纸上落了多少灰尘。

《环境污染的危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环境质量现状,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

2.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其自学能力,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课堂讨论和自主发言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与实践,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开放式、探索式、研究性的自主学习。

通过实践、社会调查、查询环保网站等相关资料,从不同角度去体会,感知环境污染的危害,从现象的感知中升华知识。

教学流程

第一步:创设情景:发放学习目标及有关讨论题,提供实验的材料及查询的网站。自主探究:指导学生确立自主探索的子课题

1.通过调查法调查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2.通过实验法验证重金属Hg对生物的危害。

3.通过讨论法让学生区分水华和赤潮,水体富营养化和生物的富集作用。4.通过网络查询法指导学生自主探讨环境污染方面的实例,并归纳总结环境污染的危害。

5.通过查询法查询化学、物理学科书籍,弄清酸雨的PH值,声音的度量单位分贝等学科间的知识。

分成五个小组,分别就老师确立的五个子课题展开实际探究性操作。第二步:激兴导学

以唐诗人李白赞美大自然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为导入语大屏幕展示以下文稿系列图片

(1)大自然美好风光——蓝天、白云,花、鸟、虫、鱼

(2)受污染后的恶果图片——美国洛杉矶化学烟雾事件的图片,秃山荒岭、浓烟滚滚、以及水污染等的图片和解说资料(来源于网络下载资料)。

观看大屏幕演示文稿,身心颤动,体验污染危害,涌动环保激情。归纳整理:组织学生,让各小组汇报调查结果、实验结果,当地污染状况,并提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让学生展示他们所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各小组围绕不同侧面的情景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分享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1组:空气质量调查组:从当地冬季煤炭燃烧引入大气污染问题,介绍:(1)什么是大气污染?(2)我国大气污染属于什么型污染?主要的污染物是什么?(3)目前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4)当地大气污染源有哪些?(5)大气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2组:水质调查组:从水的重要性谈起,汇报当地水质情况,分析水污染的原因。汇报验证被Hg污染的水对水蚤生命活动的影响的实验结果。(1)水污染包括哪几个方面?当地水污染情况如何?(2)讨论为什么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3组:固体废弃物调查组:从当地生活垃圾已成为污染城市环境的隐患归纳出(1)什么是固体废弃物?其污染的危害有哪些?(2)讨论为什么说固体废弃物是“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

4组:土壤污染小组:从绿色食品引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焦点访谈等栏目有关土壤污染的报道。

5组:噪音污染调查组:首先结合物理知识介绍声音的度量单位分贝,随后,用所找资料很有说服力地解释了为什么说噪音污染是一种“隐形杀手”?

启发引导,发散思维

再次鼓励学生自由畅谈,培养其发散思维。“搭起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自由发言,凸现出了学生极强的表现欲望。

出示问题:(1)归纳自己周围存在哪些环境污染?有什么治理方法?(2)请预测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积极发言,各抒己见,都热切地表示从自身做起,倡导同学及家人都立即树立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和责任感。

课后强化:鼓励学生利用校园网络资料在网上发布以“保护环境,拯救自己”为题的倡议书。

除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再次上网收集环保信息资料,丰富环保知识,并自发建立了“环保好少年”网站。

《环境污染及其治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能够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及其环境污染的分类。(2)能够说出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3)能够说出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2.能力目标:(1)能够对教师给出的环境污染的案例进行阅读、分析和讨论。(2)能够运用人地关系理论,分析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3)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忧患意识和参与意识。(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对环境污染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2.让学生提出一些治理环境污染的建设性的意见和措施。[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把预先准备好的环境污染的案例发给每一位学生,每个案例后面都有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

[案例1] 据报道,南极洲有一个比新加坡面积大9倍的冰架从南极冰帽中分离出来。科学家们的判断颇让人担心:炎热夏季即将来临,其他的冰架也频临瓦解边缘,这预示着南极洲的冰河流量将增加,全球海平面将上升,对低地地区将造成危害。全球变暖,冰在哭泣。冰架是覆盖南极大陆的冰层的浮动伸延部分。此次冰架完全瓦解碎片,是30年来发生的此类事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科学家们警告,这一事件是大自然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再次发出警报。

问题:(1)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哪些?(2)主要的温室气体有哪些?它们主要来自于哪里?(3)全球气候变暖会造成哪些后果?(4)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全球气候变暖?请提出一些建议和设想。

[案例2]近几年,我国水体水质总体上呈恶化趋势。1990年,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为179亿立方米,1999年为351亿立方米,其中生活污水80%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全国湖泊约有75%以上的水域受到显著污染。在调查的约10万千米河段中,有近47%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水域,以及50%的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的遭到污染其中有10%的河段污染严重,已基本丧失使用价值。更为严重的是,全国已有90%的城镇的饮用水源受到污染,华北地区也被列为21世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问题:(1)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华北地区为什么会被列为21世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提示:从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去分析。)(3)请你谈谈华北平原如何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4)生活在华北平原的你可以为本地用水问题做些什么?

[案例3]经调查,目前上海的生活垃圾日产量达1、1万吨,其中废旧塑料制品占了7%,每年排入环境的废旧塑料总量可达29万吨,这中间最为惹眼的是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由于管理不善,处理困难,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河面上、绿化带中、铁路两旁以及中小道路上,一只只白色的发泡塑料餐盒被随意乱扔,以致“白色污染”一词逐渐成为废旧塑料污染环境的代名词而家喻户晓。

问题:(1)何为“白色污染”?(2)“白色污染”的根源在哪里?(3)政府采取了那些措施治理“白色污染”?(4)你可以身体力行的做些什么?

[案例4]请你结合学校周围环境,调查一下是否有噪声污染。

问题:(1)噪声污染的来源有哪些?(2)噪声有哪些危害及影响?(3)你认为你所在班级学习环境是否良好?(4)请你为本班级出谋划策提出一些可以降低本班噪声污染的合理建议。2.课堂教学:

(1)复习旧知:从人地关系模式图中说出人地关系的内涵。教师补充说明: 环境具有供给物质、能量和容纳、消除废弃物的能力,但其能力是有限的。人类若能正确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就会向着有益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反之,恶化的环境必然惩罚人类。

(2)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了解了由于人类的活动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对大气、水质及土壤的污染,因而有害于人类及其它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就是环境污染。

课前,同学们对老师发下来的案例都进行了阅读和思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下产生这些环境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并请提出你们的看法。(3)新课教学:分组进行讨论,每一小组讨论一个案例。

小组代表上来发言。(略)教师引导学生在谈设想和建议时,要把自己也融入进去,引导学生将认识升华到行动中去。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总结反馈。(4)巩固新课:展示一幅漫画:“地球出汗了”。

讨论漫画揭示的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引起的后果和解决的措施。最后教师总结:我们每一位有能力、有责任的公民,都要关心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环境,使环境向着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环境污染与保护(选修课)》

一、教学模式:信息教学

二、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1.了解有关污染的主要类型、主要问题、公害事件 2.掌握酸雨形成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原理

3.了解有关化学烟雾、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等环境污染问题的化学反应原理与环境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酸雨形成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难点:有关化学烟雾、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环境污染问题的反应过程。教学方法:讨论、启发式

教学工具:学生准备的资料(图片、表格、文字材料等)、实物投影、微机等实验仪器:试管、试纸、实验药品等

三、教学过程 1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学生的演讲环境与人类,引入本节课课题环境污染。(板书)环境污染与保护

(启发)有关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极其防止措施

(讨论)学生根据所掌握的有关资料,讨论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食物污染等

并通过所掌握的资料讨论上述污染的主要危害及防止的方法。(总结)环境污染的类型(板书)

一、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启发)环境污染中主要问题。

(讨论)学生通过资料,讨论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习题)设置实验习题和讨论习题,揭发有关酸雨形成的化学反应过程(总结)酸雨等环境问题的主要化学原理(板书)

二、环境污染中的主要问题(启发)环境污染产生的主要公害

(讨论)通过资料的整理、例举环境异常产生的主要公害事件(板书)

三、环境污染产生的主要公害事件(小结)本章主要内容

四、课堂练习:1.实验设计:通过实验验证酸雨形成的化学反应原理 2.习题:有关酸雨的PH问题。3.通过环境污染产生的主要公害事件。讨论毒物富集问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于环境污染有较全面的认识,了解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并通过各种讨论形式,揭发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主要环境污染问题中的化学反应原理。通过例举环境污染极其主要危害,提醒学生一步认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第二篇: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目 录

第一课时 《环境污染》 第二课时 《环境污染的危害》 第三课时 《环境污染及其治理》

第四课时 第五课时 第六课时

《环境污染与保护(选修课)》《走进湿地》 《争做绿色小卫士》

第一课时《环境污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获得生态学知识,初步知道什么是环境和环境问题,认识环境。即会分析环境质量与生命质量的关系。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利用资料提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产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对环境负责的意识。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录像片,文字资料、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图片、表格、文字材料等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师:请同学们大屏幕,欣赏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几个片断(播放课文中的图片课件,环境污染带来一系列危害。)

师:同学们,看到刚才播放的几个镜头,你们有哪些感受?想到那些问题? 师:近几十年来,由于世界各国工农业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 增加,导致世界各国都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大气、水、土壤等遭受严重的破坏,大面积砍伐树木、滥杀生灵,扰乱了生态平衡„„人类生存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环境污染(板书课题)

所以,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问题。

二、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中央电视台有一栏节目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挑战无处不在”。这句话说的非常有道理,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真是到处充满挑战。今天上课,咱们就以挑战的方式进行,叫“智者为王”。全班同学共分成四个小队即:梅队、兰队、竹队、菊队。(教师介绍挑战的方式)

师:挑战无处不在,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联系生活中的现象回答按要求做答:

1、请把你们能够想到的与环境有关的5个词语写出来,先独立写,然后小组讨论,每一位学生向小组成员讲解自己认为什么是“环境”?什么是“环境污染”?

师:环境污染——指人类在生产与生活时所产生的有害物质(主要是废气、废水、废渣)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危害人类正常的生活和发展。

2、砍伐森林、水污染、白色污染、空气污染有什么害处?

三、分析问题,探究明理师:同学们,请结合书、录像片及生活实际,我们开始“智者为王” 第二轮挑战(教师介绍挑战规则:组与组之间是必答,组内是抢答)挑战题如下:

1、你还知道哪些污染情况?

2、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环境问题,对环境污染 进行分类(不要求全部说出)师:A、空气污染B、水污染C土壤污染D全球变 暧E臭氧层空洞F噪声污染G光化学污染H、大气污染

3、各小组分析产生这些 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

4、这些污染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5、探究如何查找这些污 染源的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回答情况做必要的补充,完善下图。附:关于环境污 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图

四、师:(读图)“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人类在发展进程中,需要“三思而后行”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以小组为单位,在下面两个活动中任选一个进行调查,也可以自行设计调查内容,并讨论污染的原因。

活动一:调查水污染

1、确定一条被污染的河流。

2、取一瓶水带回家沉淀并观察。

3、填写调查报告。

活动二:调查学校或家周围的空气状况。

1、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分工合作,观察主要路段一小时内驶过多少辆汽车。

2、在学校或家庭附近数一数有多少个工厂的烟囱,看一看冒出的烟是什么颜色的。

3、在窗台上放一张白纸,观察一天后白纸上落了多少灰尘。

第二课时《环境污染的危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环境质量现状,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

2.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其自学能力,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课堂讨论和自主发言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与实践,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开放式、探索式、研究性的自主学习。

通过实践、社会调查、查询环保网站等相关资料,从不同角度去体会,感知环境污染的危害,从现象的感知中升华知识。

教学流程

第一步:创设情景:发放学习目标及有关讨论题,提供实验的材料及查询的网站。自主探究:指导学生确立自主探索的子课题

1.通过调查法调查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2.通过实验法验证重金属Hg对生物的危害。3.通过讨论法让学生区分水华和赤潮,水体富营养化和生物的富集作用。4.通过网络查询法指导学生自主探讨环境污染方面的实例,并归纳总结环境污染的危害。

5.通过查询法查询化学、物理学科书籍,弄清酸雨的PH值,声音的度量单位分贝等学科间的知识。

分成五个小组,分别就老师确立的五个子课题展开实际探究性操作。第二步:激兴导学

以唐诗人李白赞美大自然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为导入语大屏幕展示以下文稿系列图片

(1)大自然美好风光——蓝天、白云,花、鸟、虫、鱼

(2)受污染后的恶果图片——美国洛杉矶化学烟雾事件的图片,秃山荒岭、浓烟滚滚、以及水污染等的图片和解说资料(来源于网络下载资料)。

观看大屏幕演示文稿,身心颤动,体验污染危害,涌动环保激情。归纳整理:组织学生,让各小组汇报调查结果、实验结果,当地污染状况,并提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让学生展示他们所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各小组围绕不同侧面的情景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分享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1组:空气质量调查组:从当地冬季煤炭燃烧引入大气污染问题,介绍:(1)什么是大气污染?(2)我国大气污染属于什么型污染?主要的污染物是什么?(3)目前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4)当地大气污染源有哪些?(5)大气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2组:水质调查组:从水的重要性谈起,汇报当地水质情况,分析水污染的原因。汇报验证被Hg污染的水对水蚤生命活动的影响的实验结果。(1)水污染包括哪几个方面?当地水污染情况如何?(2)讨论为什么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3组:固体废弃物调查组:从当地生活垃圾已成为污染城市环境的隐患归纳出(1)什么是固体废弃物?其污染的危害有哪些?(2)讨论为什么说固体废弃物是“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

4组:土壤污染小组:从绿色食品引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焦点访谈等栏目有关土壤污染的报道。

5组:噪音污染调查组:首先结合物理知识介绍声音的度量单位分贝,随后,用所找资料很有说服力地解释了为什么说噪音污染是一种“隐形杀手”?

启发引导,发散思维 再次鼓励学生自由畅谈,培养其发散思维。“搭起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自由发言,凸现出了学生极强的表现欲望。

出示问题:(1)归纳自己周围存在哪些环境污染?有什么治理方法?(2)请预测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积极发言,各抒己见,都热切地表示从自身做起,倡导同学及家人都立即树立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和责任感。

课后强化:鼓励学生利用校园网络资料在网上发布以“保护环境,拯救自己”为题的倡议书。

除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再次上网收集环保信息资料,丰富环保知识,并自发建立了“环保好少年”网站。

第三课时《环境污染及其治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能够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及其环境污染的分类。(2)能够说出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3)能够说出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2.能力目标:(1)能够对教师给出的环境污染的案例进行阅读、分析和讨论。(2)能够运用人地关系理论,分析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3)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忧患意识和参与意识。(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对环境污染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2.让学生提出一些治理环境污染的建设性的意见和措施。[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把预先准备好的环境污染的案例发给每一位学生,每个案例后面都有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

[案例1] 据报道,南极洲有一个比新加坡面积大9倍的冰架从南极冰帽中分离出来。科学家们的判断颇让人担心:炎热夏季即将来临,其他的冰架也频临瓦解边缘,这预示着南极洲的冰河流量将增加,全球海平面将上升,对低地地区将造成危害。全球变暖,冰在哭泣。冰架是覆盖南极大陆的冰层的浮动伸延部分。此次冰架完全瓦解碎片,是30年来发生的此类事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科学家们警告,这一事件是大自然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再次发出警报。问题:(1)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哪些?(2)主要的温室气体有哪些?它们主要来自于哪里?(3)全球气候变暖会造成哪些后果?(4)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全球气候变暖?请提出一些建议和设想。

[案例2]近几年,我国水体水质总体上呈恶化趋势。1990年,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为179亿立方米,1999年为351亿立方米,其中生活污水80%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全国湖泊约有75%以上的水域受到显著污染。在调查的约10万千米河段中,有近47%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水域,以及50%的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的遭到污染其中有10%的河段污染严重,已基本丧失使用价值。更为严重的是,全国已有90%的城镇的饮用水源受到污染,华北地区也被列为21世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

问题:(1)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华北地区为什么会被列为21世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提示:从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去分析。)(3)请你谈谈华北平原如何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4)生活在华北平原的你可以为本地用水问题做些什么?

[案例3]经调查,目前上海的生活垃圾日产量达1、1万吨,其中废旧塑料制品占了7%,每年排入环境的废旧塑料总量可达29万吨,这中间最为惹眼的是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由于管理不善,处理困难,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河面上、绿化带中、铁路两旁以及中小道路上,一只只白色的发泡塑料餐盒被随意乱扔,以致“白色污染”一词逐渐成为废旧塑料污染环境的代名词而家喻户晓。

问题:(1)何为“白色污染”?(2)“白色污染”的根源在哪里?(3)政府采取了那些措施治理“白色污染”?(4)你可以身体力行的做些什么?

[案例4]请你结合学校周围环境,调查一下是否有噪声污染。

问题:(1)噪声污染的来源有哪些?(2)噪声有哪些危害及影响?(3)你认为你所在班级学习环境是否良好?(4)请你为本班级出谋划策提出一些可以降低本班噪声污染的合理建议。2.课堂教学:

(1)复习旧知:从人地关系模式图中说出人地关系的内涵。教师补充说明: 环境具有供给物质、能量和容纳、消除废弃物的能力,但其能力是有限的。人类若能正确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就会向着有益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反之,恶化的环境必然惩罚人类。

(2)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了解了由于人类的活动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对大气、水质及土壤的污染,因而有害于人类及其它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就是环境污染。课前,同学们对老师发下来的案例都进行了阅读和思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下产生这些环境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并请提出你们的看法。(3)新课教学:分组进行讨论,每一小组讨论一个案例。

小组代表上来发言。(略)教师引导学生在谈设想和建议时,要把自己也融入进去,引导学生将认识升华到行动中去。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总结反馈。(4)巩固新课:展示一幅漫画:“地球出汗了”。

讨论漫画揭示的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引起的后果和解决的措施。最后教师总结:我们每一位有能力、有责任的公民,都要关心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环境,使环境向着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第四课时《环境污染与保护(选修课)》

一、教学模式:信息教学

二、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1.了解有关污染的主要类型、主要问题、公害事件 2.掌握酸雨形成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原理

3.了解有关化学烟雾、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等环境污染问题的化学反应原理与环境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酸雨形成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难点:有关化学烟雾、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环境污染问题的反应过程。教学方法:讨论、启发式

教学工具:学生准备的资料(图片、表格、文字材料等)、实物投影、微机等实验仪器:试管、试纸、实验药品等

三、教学过程 1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学生的演讲环境与人类,引入本节课课题环境污染。(板书)环境污染与保护

(启发)有关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极其防止措施

(讨论)学生根据所掌握的有关资料,讨论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食物污染等

并通过所掌握的资料讨论上述污染的主要危害及防止的方法。(总结)环境污染的类型

(板书)

一、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启发)环境污染中主要问题。

(讨论)学生通过资料,讨论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习题)设置实验习题和讨论习题,揭发有关酸雨形成的化学反应过程(总结)酸雨等环境问题的主要化学原理(板书)

二、环境污染中的主要问题(启发)环境污染产生的主要公害

(讨论)通过资料的整理、例举环境异常产生的主要公害事件(板书)

三、环境污染产生的主要公害事件(小结)本章主要内容

四、课堂练习:1.实验设计:通过实验验证酸雨形成的化学反应原理 2.习题:有关酸雨的PH问题。

3.通过环境污染产生的主要公害事件。讨论毒物富集问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于环境污染有较全面的认识,了解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并通过各种讨论形式,揭发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主要环境污染问题中的化学反应原理。通过例举环境污染极其主要危害,提醒学生一步认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第五课时《走进湿地》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湿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湿地的分布情况。

2.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地形知识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3.通过学生了解我国湿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治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湿地资源的意义,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点、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以及正确的资源观。教学建议

二、重点:我国湿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构成特点、当前湿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采取的措施。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三、教学过程:

[导入]有句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源”,这说明的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说明土地是一个国家农业生产的基础。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国湿地资源的状况如何。

[板书《走进湿地》

[解释]湿地资源指目前和可预见到的将来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土地,它是人类最宝贵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引导读图]结合“我国湿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耕地减少,分组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湿地按利用类型,主要分为哪几种? 2.我国以哪种湿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最大?湿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几分之几?难以利用的湿地资源占了多少?这会导致哪些问题出现?

[转折]湿地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利用,湿地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活动]读书上所给的资料,请你来概括一下,我国的湿地资源都面临着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读资料]

[教师小结]

1.当前湿地利用中的问题

(1)湿地资源相对减少。

(2)湿地资源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问题、草场超载等)

2.我国湿地利用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3.采取的措施

(1)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2)开源节流(合理规划各项用地,因地制宜,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3)加强湿地资源的建设和保护

小结:湿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利用,我国出现了严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场资源超载、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等一系列问题。湿地对我们这个人口将近13亿的国家来说,尤其显得重要。大家都要爱护我们的土地。

第六课时《争做绿色小卫士》

教学目标:

1.积极参加社区中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合作。2.了解争做绿色小卫士的积极意义,鼓励学生加入争做绿色小卫士的行列,做保护环境的热心人。

3.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美化家园的热情。重点:积极参与社区中的各项活动,加入争做绿色小卫士的行列,成为小小志愿者。

难点:在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做保护环境的热心人。教学准备:

1.欣赏图片、绘画图片课件。2.圆珠笔、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欣赏图片《绿色的家园》,将学生引入情景。

2.谈话:同学们,如今,绿色最为时尚,她不光走进了大自然、走进了社会,走进了每一座城市、每一个乡村,走进了工厂、走进了学校„„也走进了我们生活的社区。板书:绿色。几年来,在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下,社区的环境越变越美,你想让我们的社区变得更美吗?(想)你愿意做一名保护环境的小卫士吗?(愿意)板书:小卫士。好,这节我们来学习第二单元第2课第二部分内容。完成课题板书。板书:争做。齐读课题。请打开课本。二.导学课本37页内容:

1.引入:光明路小学的同学,为了维护社区的环境卫生,自发地阻止了争当“绿色小卫士”活动,社区里经常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2.观察课本37页几幅图:看你从没每幅图中知道了什么。3.交流:依次出示每幅图,小组选代表汇报,说出图意。

4.小结:通过上面的交流,我们知道了整洁的社区环境需要大家来维护。我们虽然还小,但我们也可以为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齐读37页中间一段话。

三.导学38页上面内容:

1.引入:可是生活中,我们经常在社区的路边、草地里看到有宠物的粪便,有时不小心还会踩到脚上,太不卫生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该怎么办呢?请看38页两幅图。

2.观图,思考。

3.交流:你能说出图意吗?

4.拓展小结:很好,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你们知道在社区生活中还有哪些污染环境的现象吗?(举手发言)

四.写信.1.引入:为了保护社区的环境卫生,我们用写信的方式把刚才说的这些告诉社区居民,让他们知道怎么做。

2.出示书信格式要求。3.学生写信。巡视。4.学生读信。

5.小结过渡:很好,同学们用书信方式给社区居民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五.读板报。

1.引入:课本39页是一位小朋友在社区黑板上写的一份板报,请自读,看你从中了解到什么? 2.速读感悟。

3.交流:你从中了解到什么?

4.小结:这份板报意在呼吁大家遵守社会公德,爱护社区环境。齐读板报第二段。

六.拓展。

1.出示《环保绘画作品》。看你们看懂了什么? 2.引入:为了保护身边的环境,怎样做才是绿色小卫士? 3.交流:充分举手回答。

4.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好,大家都勇于争做绿色小卫士

第三篇: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初一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极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他们掌握环保的有关知识,通过开展大量的实践活动,做环保的小主人。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

2、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教学措施:

1、精心准备,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加强健康教育。

2、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3、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问题研究与教改设想: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执行说明:

1、学生组成若干调查小组,选定调查主题。

2、广泛阅读报刊杂志,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搜集环境污染及如何保护环境的资料。教学进度安排表

1天气与节气1课时 2我是地球小公民1课时 3夜晚的星星哪儿去了1课时 4避免电磁辐射1课时 5不容忽视的热污染1课时 6化学农药的功与过1课时 7拒绝白色污染1课时 8交通状况巧改善1课时 9我是环保小法官1课时 10生机盎然的农村1课时 11小区的变迁1课时 12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1课时 13色彩斑斓的自然界1课时 14融入自然的生态住宅1课时15向海洋索取淡水1课时 16山东的旅游资源1课时 17地球能养活多少人1课时 18做个环保志愿者1课时

第1课 天气与节气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天气现象背诵相关的天气谚语。

2.初步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初步认识二十四节气名称和意义。.3.感受二十四节气与人们的活动、动植物的变化的关系。.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二十四节气名称和意义。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课,了解天气现象。

1、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几则谜语放松放松,好吗?(师出示谜面)大家一起猜,猜到后大声说出谜底,好吗?开始。学生猜谜,教师板书:风、雪、雨、露。黑板上的这些现象统称为:天气(板书)。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研究天气。

2、除了黑板上的天气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晴、霜、雾凇、雾、虹、霾、霞、海市蜃楼、晕、闪电、雷、极光、龙卷风、沙尘暴、雪暴、台风、冰雹、冰针…)

二、了解天气变化的途径。

1、你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了解天气变化的?(看天气预报、看手机信息、看报纸、听广播、上网、观察生活…)【激活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

2、现代人了解天气变化的途径有很多。那你知道古代的中国人是怎样了解天气变化的吗?(观察生活现象,总结谚语)

3、谁能说说你搜集到的谚语。学生汇报。

4、在大家同时搜集谚语的时候,我发现×是个有心人。她不仅搜集了谚语,还了解了一些谚语的意思。现在请×来当老师,为大家说上几条。

【在学习和利用科学技术的同时要继承和发扬前人的优秀经验。】

5、总结:前人的优秀经验我们要继承,当代的科学技术我们更要利用。谁知道我们最常用的了解天气变化的方法是什么?(收看天气预报。)

三、识标识,看天气预报,做小小预报员。

1、在天气预报中,我们常用特定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天气现象。出示。请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让我们共同来认识这几种天气符号。

2、只有天气符号还不够,我还为大家带来了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请大家边看边收集信息:天气预报包括哪些内容?(气温、阴晴(降水)、风力、风向、空气质量等)【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为人性化、创造性地播报天气预报做好铺垫。】

3、了解了天气预报的内容后,我们也来尝试着播报一下天气。这里有几座城市明天的天气情况,请你创造性地为济宁或其他的两座城市,播报天气预报。温馨寄语:可适当、适时运用下面的小提示,让你的播报更加具有人性化!先在小组内练习,一会儿请有创意的同学到前面播报!

指名上台播报!(2~4人)【人性化地播报天气,让学生在关心科学的同时关注生活质量。】

4、为什么我们要及时地收看天气预报,了解天气资讯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韦帕的新

闻。谁能说说为什么要了解天气资讯?

(减少人员伤亡,降低经济损失,防止精神伤害…)

【让学生了解收看天气预报的意义和作用,以此来关注生活。】

四、探究天气与人类的关系。

1、刚才我们了解了许多天气的知识和信息。我想知道,你最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 〖晴天--太阳能洗澡、做饭;风大--(荷兰风力)发电;阴天--人工降雨;雪天--杀菌…〗 【让学生充分利用以有经验谈自己喜欢的天气,激活学生的以有经验,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已利用的天气,让天气走近学生生活,缩短它们之间的距离感】

2、我发现多数同学喜欢晴天。因为在这样的好天气下,我们可以尽情地舒展筋骨,享受阳光。可如果天天都是这样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的话,又会怎样?出示干旱的图片。2005年8月,广东省徐闻县就持续了248天的晴,看!这就是持续晴天而导致的旱情。

3、课下,你也收集了一些因天气而造成的灾难。现在就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交流收集到的有关资料,一会儿选代表在全班发言。(选有代表性的:晴、雨、雪、雾)【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师讲小故事★换个角度看问题★

“有一位老人,整天坐在家里发愁。为什么呀?听我慢慢道来!她呀,有二个女儿,都出嫁了。大女儿嫁给了伞店的老板,小女儿嫁给了染坊的老板。安理说,不用愁呀!可是,晴天她也愁,雨天她也愁。晴天愁她大女儿家的伞卖不出去;雨天愁她小女儿家的布晒不干,不好卖;愁啊!有一天,来了一个人对她说:老太太你可真有福气每天都不用愁晴天,你小女儿家的布晒得好雨天,你大女儿家的伞卖得好从此,老太太就不再坐在家里发愁。”

为什么同样的事情,前后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人生有两种态度:乐观与悲观。相同的情况,不同的视觉,不同的心境。悲观的人容易钻牛角尖,而乐观的人总是以好的方面来看问题。最终伞与布的情况是不变的,悲观沉落于忧愁,乐观的尽情享受人生!同样即使是同样的天气,有人在欢喜,有人忧。所以只有我们辩证地看待天气,正确地对待天气,我们就可以享受变化着的天气。

【通过讲有关天气的小故事,让学生初步学会辨证地看待天气,正确地对待天气,享受不同的天气。】

五、齐心协力

1、认识二十四节气

2、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六、走出校园,做观察记录。

第2课 我是地球小公民

教学目标:

1、懂得地球上生物之间息息相关,它们都是人类的朋友。

2、明确地球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以及产生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

3、明确作为小公民应怎样去做。教学重点:

弄清地球产生的变化以及发生变化的原因,明确作为小公民的职责。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地球是个大家园,我们不孤单,有许多的朋友,植物、动物…我们都是地球的主人。

二、探究园地

地球为人类提供资源 生物资源作食品,水资源作气候调节,大气作能源释放,矿物作能源物资,星球固体表面做活动场地,森林草原作栖息地,沙漠戈壁作考场… 明确地球的慷慨无私。感受人类的自私

1、地球的变化

2、变化的原因

三、齐心协力,保护地球:

如何爱护地球,保护家园?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生讨论,完成书上的表格。

四、走出校园,亲身实践

1、阅读小资料《世界地球日》

2、制定一个方案,组织一次宣传活动,呼吁大家爱护动植物,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第3课夜晚的星星哪儿去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光污染,光污染的种类以及危害。

2、明白如何有效地防治光污染,课下调查避免光污染的措施。教学重点:

光污染的种类、危害以及防治措施。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夜晚,城市与乡村的星空有什么不同?

二、明确光污染的类型。(一)光污染的种类

1、白亮污染

2、人工白昼污染

3、彩光污染

列举相关例子,让学生弄清分别是哪种污染。

三、明确光污染的危害

1、导致能源浪费

2、对人的心理产生破坏。

3、对人的生理产生破坏。

4、引发交通安全问题。

四、避免光污染的措施。

第4课 避免电磁辐射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电磁辐射,电磁辐射的危害。

2、知道一些预防电磁辐射的措施。教学重点:电磁辐射的危害以及措施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代生活中有许多电磁辐射,只要有电子、电气设备,就会有一种杀手--电磁辐射。

二、电磁辐射的危害

1、日常生活中哪些电器会产生电磁辐射?

2、电磁辐射有哪些危害?(1)诱发癌症并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值。

(2)会对人体的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伤害。(3)是造成孕妇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4)过量的电磁辐射直接影响儿童组织发育、骨骼发育能力。

三、预防电磁辐射的措施

1、学生试着填写下表

2、教师提出一些建议:(1)电器避免扎堆。(2)按照指示规范操作。(3)电器不要放在卧室里。

(4)避免长时间操作,每小时离开一次。(5)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第5课 不容忽视的热污染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热污染,热污染的危害。

2、了解防治热污染的方法。

3、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新加坡采取了哪些防治热污染的方法。教学重点:

了解热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热污染的措施。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走出闹市区,来到乡村什么感觉?从乡村返回城市,什么感觉? 为什么城市的气温比郊区高呢?

二、明确什么是热污染以及危害。

1、为什么城市的气温比郊区低呢? 城市热岛效应:

2、热污染:

3、热污染的危害 污染水体 污染大气

间接引发疾病。加重城市热岛效应。

三、防治热污染的措施(一)防治措施

1.废热的综合利用充分利用工业的余热,是减少热污染的最主要措施。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种类繁多,有高温烟气余热、高温产品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和废气废水余热等。这些余热都是可以利用的二次能源。我国每年可利用的工业余热相当于5000万吨标煤的发热量。在冶金、发电、化工、建材等行业,通过热交换器利用余热来预热空气、原燃料、干燥产品、生产蒸气、供应热水等。此外还可以调节水田水温,调节港口水温以防止冻结。对于冷却介质余热的利用方面主要是电厂和水泥厂等冷却水的循环使用,改进冷却方式,减少冷却水排放。对于压力高、温度高的废气,要通过气轮机等动力机械直接将热能转为机械能。2.加强隔热保温,防止热损失在工业生产中,有些窑体要加强保温、隔热措施,以降低热损失,如水泥窑筒体用硅酸铝毡、珍珠岩等高效保温材料,既减少热散失,又降低水泥熟料热耗。3.寻找新能源利用水能、风能、地能、潮汐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即解决了污染物,又是防止和减少热污染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太阳能的利用上,各国都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二)我的建议 学生提出建议

四、新加坡在防治城市热岛效应方面采取的措施: 绿化环境。

第6课 化学农药的功与过

教学目标:

1、明白化学农药的功与过,辩证看待问题。

2、明白过量使用农药的危害。

3、知道什么是生物防治。

4、对使用农药的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并写出调查报告。教学重点:

明确化学农药的功与过,知道生物防治的方法,会写调查报告。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农药的发明保证了农业的增产,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负面效应。

二、开动脑筋想问题:

1、遇到病虫害怎么办?

2、为什么瓜果要洗净?

三、畅所欲言化学农药功与过。

1、化学农药的功劳:

2、化学农药的危害:

A、对害虫的天敌也有伤害作用,破坏自然界的平衡。

B、长期使用,害虫产生抗药性,使用量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C、土壤环境遭受污染。D、对水体造成污染。

E、在农产品中残留,进入食物链。

四、生物防治

1、什么是生物防治

2、防治的主要方式

3、生物防治的优缺点

五、走出校园:

调查农民使用农药的情况,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并写出调查报告。

第7课 拒绝白色污染

教学目标:

1、明确什么是白色污染。

2、知道一些防治白色污染的措施。

3、开展拒绝白色污染的垃圾清除活动。教学重点:

明确什么是白色污染,防治的措施,能自觉去清除白色污染。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塑料袋是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谁来说说原因?

二、白色污染带来的危害:

1、影响市容和景观,做成视觉污染。

2、很难分解,给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三、防治白色污染的措施。

1、减少使用方面

2、再循环利用方面

3、新技术应用方面

4、其他方面 阅读小资料:限塑令

四、走出校园

1、组织一次“保护家园、拒绝白色污染”为主题的垃圾清除活动。

2、对塑料袋的使用情况和公众对白色污染的认识开展调查,自己设计调查问卷,与同学交流调查结果。

第8课 交通状况巧改善

教学目标:

1、思考人们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的优缺点,知道在不同情况下选取哪种交通工具最合适。

2、了解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知道改善的一些方法措施。

3、调查公众对交通拥堵问题的认识和满意度,写出调查报告。教学重点:

了解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知道改善的一些方法措施。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车小车,出行方便了,课时,新的问题开始困扰我们:交通拥挤,环境污染。

二、开动脑筋:

1、经历过交通拥挤么?什么感受?

2、人们出行只要用到哪些交通工具?分析优缺点。知道在哪种情况下选取哪种交通工具最合适

三、交通拥堵以及改善的方法和建议。

1、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

2、缓解交通拥堵的方法有哪些?

四、走出校园

1、阅读小资料:无车日

2、调查公众对交通问题的满意度和认识,写出调查报告。

第9课 我是环保小法官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2、对于身边一些无视或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能做出判断,知道该如何裁决,做环保小法官。

3、用拍手歌、小快板、儿童剧等形式,宣传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知识。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制定的一些关于环保的法律法规知识,能自觉做环保的小法官。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颁布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的法律,一起来学习。

二、开动脑筋:

1、为何要制定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

2、制定了哪些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法。自然资源法 生态保护建设法 环境影响评价法 清洁生产促进法 …

三、用法,做小法官

1、寻找身边无视或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

2、做小法官,对该事件应如何裁决?

四、走出校园:

自编自演拍手歌、小快板、三句半等形式,宣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知识。

第10课 生机盎然的农村

教学目标:

1、了解感受社会主义的和谐新农村。

2、知道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建设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过去的农村是怎样的?如今的农村呢?从古今对比中,了解农村的变化。

二、开动脑筋:

如今的乡村是怎样的情景?

三、讨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阅读小资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五、交流农民靠勤劳致富的实例。

六、走出校园:

和父母去乡村旅游,感受一下生机盎然的新农村。

第11课 小区的变迁

教学目标:

1、了解感受社会主义的和谐新农村、了解小区的变化。

2、知道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建设目标,了解完美居住小区的标准。教学过程:

(一)生机盎然的农村

1、导入

过去的农村是怎样的?如今的农村呢?从古今对比中,了解农村的变化。

2、开动脑筋:

如今的乡村是怎样的情景?

3、讨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阅读小资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5、交流农民靠勤劳致富的实例。

6、走出校园:和父母去乡村旅游,感受一下生机盎然的新农村。

(二)小区的变迁

1、走进现代化的和谐小区。

2、讨论

你所居住的小区有什么特色?

发生了哪些变化?还有哪些地方然令人不悦?

3、齐心协力

你认为完美的小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你的小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4、走出校园

对居住的小区进行综合评价。

第12课 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清洁能源,了解我国的能源消耗情况。

2、清洁能源的应用情况,如何开发新的清洁能源。

二、教学过程

1、你消费的能源有哪些?这些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会带来哪些资源环境问题?

2、从我国的能源消费情况你体会到什么?

3、什么是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可用于哪些方面?

4、走出校园:

查阅资料,了解山东的风力发电。

三、小资料清洁能源

清洁能源是不排放的,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是指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海潮能等,可再生能源不存在能源耗竭的可能,因此日益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尤其是能源短缺的国家。太阳能清洁能源:

1、光与热的转换。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等。

2、光与电的转换,如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车、船等。是将太阳的光能转换成为其他形式的热能、电能、化学能,能源转换过程中不产生其他有害的气体或固体废料,是一种环保、安全、无污染的新型能源。

海洋能海洋能指依附在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海洋通过各种物理过程接收、储存和散发能量,这些能量以、、温度差、盐度梯度、海流等形式存在于海洋之中。

1、潮汐能

2、、海水温差能

4、盐差能

5、海流能

风能: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由于地面各处受太阳辐照后气温变化不同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因而引起各地气压的差异,在水平方向高压空气向低压地区流动,即形成风。风能资源决定于风能密度和可利用的风能年累积小时数。风能密度是单位迎风面积可获得的风的功率,与风速的三次方和空气密度成正比关系。据估算,全世界的风能总量约1300亿千瓦。风能资源受地形的影响较大,世界风能资源多集中在沿海和开阔大陆的收缩地带。在自然界中,风是一种可再生、无污染而且储量巨大的能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各国都在加紧对风力的开发和利用,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风能的利用主要是以风能作动力和风力发电两种形式,其中又以风力发电为主。以风能作动力,就是利用风来直接带动各种机械装置,如带动水泵提水等这种风力发动机的优点是:投资少、工效高、经济耐用。氢能:

1、所有气体中,氢气的导热性最好,比大多数气体的导热系数高出10倍,因此在能源工业中氢是极好的传热载体。

2、氢是自然界存在最普遍的元素,据估计它构成了宇宙质量的75%,除空气中含有氢气外,它主要以化合物的形态贮存于水中,而水是地球上最广泛的物质。据推算,如把海水中的氢全部提取出来,它所产生的总热量比地球上所有化石燃料放出的热量还大90O0倍。

3、除核燃料外氢的发热值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为142,351kJ/kg,是汽油发热值的3倍。

4、氢燃烧性能好,点燃快,与空气混合时有广泛的可燃范围,而且燃点高,燃烧速度快。

5、氢本身无毒,与其他燃料相比氢燃烧时最清洁,除生成水和少量氮化氢外不会产生诸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铅化物和粉尘颗粒等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质,少量的氮化氢经过适当处理也不会污染环境巨,而且燃烧生成的水还可继续制氢,反复循环使用。生物能

生物能是太阳能以能形式贮存在中的一种形式,一种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的,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是独特的,它是贮存的太阳能,更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所有生物质都有一定的能量,而作为能源利用的主要是农林业的副产品及其加工残余物,也包括人畜分粪便和有机废弃物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燃料。生物能具备下列优点

1、提供低燃料,2、提供廉价能源于某些条件下,3、将有机物转化成燃料可减少环境公害例如,垃圾燃料,4、与其他非传统性能源相比较,技术上的难题较少。至于其缺点有

1、植物仅能将极少量的太阳能转化成有机物,2、单位土地面的有机物能量偏低,3、缺乏适合栽种植物的土地,4、有机物的水分偏多(50%~95%)

地热能:地热能是由抽取的天然,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并以形式存在,是引致及的能量。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摄氏7000度,而在80至100公英里的深度处,温度会降至摄氏650度至1200度。透过的流动和熔岩涌至离地面1至5公里的地壳,热力得以被转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这些加热了的水最终会渗出地面。运用地热能最简单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热源,并抽取其能量。

水能:水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是清洁能源,是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广义的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资源;狭义的水能资源指河流的水能资源。是常规能源,一次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最理想的能源,可以不受能源短缺的影响,但也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如需要有水力、风力、太阳能资源,而且最主要的是投资和维护费用高,效率低,所以发出的电成本高,现在许多科学家在积极寻找提高利用可再生能源效率的方法,相信随着的短缺,可再生能源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13课 色彩斑斓的自然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界五颜六色的原因。

2、了解保护色的知识

3、了解色彩与心理活动的变化。

二、教学过程

1、开动脑筋

自然界有哪些颜色?自然界的景物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

2、实践天地

通过实践,知道太阳关的组成。

3、了解保护色的有关知识

哪些动物和它的生活环境颜色相似?

4、探究园地:

周围的环境中某些色彩发生了变化?选择一种变化,探究其原因。

赤潮发生的原因很多,目前尚未有定论,所以以下写的要么就是普遍认可的原因,要么就是个人的见解,要么就是赤潮多发时的情况(比如说,气候条件之中的一些无风之类的)如果按你的说:

气候条件:无风或微风、高温、干燥、闷热、水温较高等等

生物因素: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条件,因为赤潮究其本质是赤潮生物的增殖达到了一个限度甚至是超过了这个限度,如果赤潮生物增殖正常,数量稳定,即使其他条件都符合,也不会引发赤潮。

生物因素,主要就是一些赤潮生物的异常增殖(原因很多),引发了赤潮…以及之后一切的后果

化学因素:主要是污水、工厂一些废水的未处理排放,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

环境因素:我觉得在这里面,比较重要的,是比如说海水的水循环,将下层营养物质搅到上层…引发表层水体富营养化

其实,原因很多,而且很多原因,我无法归类到你所说的四方面中去,罗列如下

人为活动,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由于人为的活动,引发水体富营养化,或者是一些厄尔尼诺现象、全球变暖等都对赤潮有影响,他们都直接或间接的为赤潮的发生提供或创造了一些条件,比如说营养物质上的、温度上的

生物互相之间的,一些赤潮生物的过量增殖,会有一些毒素、粘液等等的排放,导致以他们为食的鱼类等动物被毒死或窒息而死(粘液有可能附着于鱼鳃上)之后的尸体分解、赤潮生物大量繁殖阻断与空气的交流等等原因还会导致水体氧气的缺乏…这些整体打乱了水体平衡

5、颜色与心情

大自然的各种色彩使人产生各种感觉,并可陶冶人的情操。不同的颜色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从而引起人的心境发生变化。

心理学家对颜色与人的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红色表示快乐、热情,它使人情绪热烈、饱满,激发爱的情感。黄色表示快乐、明亮,使人兴高彩烈,充满喜悦之情。绿色表示和平,使人的心里有安定、恬静、温和之感。蓝色给人以安静、凉爽、舒适之感,使人心胸开朗。灰色使人感到郁闷、空虚。黑色使人感到庄严、沮丧和悲哀。白色使人有素雅、纯洁、轻快之感。总之各种颜色都会给人的情绪带来一定的影响,使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变化。

俄国一位学者研究表明,红色使人心理活动活跃,紫色使人有压抑的感觉,玫瑰色使人已经消沉或受到压抑的情绪振奋起来,蓝色可以使人镇静并可抑制人过于兴奋的情绪,绿色可以缓和人的紧张心理活动。

颜色可使人绝望,也可使人重新获得生活的勇气。当然这种作用是间接的诱发作用。国外曾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有一座黑色的桥梁,每年都有一些人在那自杀。后来把桥涂成天蓝色,自杀的人显著减少了;人们继而又把桥涂成粉红色,在这自杀的人就没有了。从心理学观点分析,黑色显得阴沉,更会加重人的痛苦和绝望的心情,把人向死亡推进了一步。而天蓝色和粉红色使人感到愉快开朗,充满希望,使人从绝望中挣扎出来,重新燃起生命之火。

在临床实践中,学者们对颜色治病也进行了研究,效果是很好的。高血压病人戴上烟色眼镜可使血压下降;红色和蓝色可使血液循环加快;病人如果住在涂有白色、淡蓝色、淡绿色、淡黄色墙壁的房间里,心情很安定、舒适,有助于健康的恢复。

颜色对人的脉搏和握力都有一定影响。国外有的学者做过实验,证明人在黄颜色的房间里脉搏正常,在蓝色的房间里脉搏减慢一些,在红颜色的房间里脉搏增快很明显。法国的生理学家实验发现,在红色光的照射下,人的握力比平常增强一倍,在橙黄色光的照射下,手的握力比平常增强半倍。

由此可见,颜色不但可以影响人的情绪,而且还对人的健康发生影响。

6、走出校园

查阅相关信息,说说颜色与心情的关系。

第14课 融入自然的生态住宅(讨论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生态住宅,生态住宅的特点。

2、对比自己的住宅,分析差距。设计心目中的生态住宅。

三、教学过程

1、开动脑筋

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住宅,说说自己喜欢的地方,为什么。

2、畅所欲言 什么是生态住宅? 生态住宅的特点。

3、沉思默想

对比自己的住宅,想想哪些地方符合生态住宅的要求,哪些地方存在差距、4、展开想象,设计心中的神态住宅。

第15课 向海洋索取淡水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海水是如何变成淡水的。了解海水变成淡水的方法。

2、了解海水淡化还未普及的原因。

二、教学过程

1、了解地球淡水资源情况,知道海水分布情况。

2、实践天地:通过实验,了解海水是如何变成淡水的。

3、了解海水淡化的方法。

海水淡化方法:现代意义上的海水淡化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发展起来的。战后由于国际资本大力开发中东地区石油,使这一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快速增加,这个原本干旱的地区对淡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中东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加之其丰富的能源资源,又使得海水淡化成为该地区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现实选择,并对海水淡化装置提出了大型化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20世纪60年代初,多级闪蒸海水淡化技术应运而生,现代海水淡化产业也由此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

海水淡化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始于干旱的中东地区,但并不局限于该地区。由于世界上70%以上的人口都居住在离海洋120公里以内的区域,因而海水淡化技术近20多年迅速在中东以外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真空冷冻海水淡化法工艺包括脱气、预冷、蒸发结晶、冰晶洗涤、蒸汽冷凝等步骤,海水淡化水产品可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是一种较理想的海水淡化法。

冷冻海水淡化法原理

海水三相点是使海水汽、液、固三相共存并达到平衡的一个特殊点。若压力或温度偏离该三相点,平衡被破坏,三相会自动趋于一相或两相。真空冷冻法海水淡化正是利用海水的三相点原理,以水自身为制冷剂,使海水同时蒸发与结冰,冰晶再经分离、洗涤而得到淡化水的一种低成本的淡化方法。与蒸馏法、膜海水淡化法相比,冷冻海水淡化法能耗低,腐蚀、结垢轻,预处理简单,设备投资小,并可处理高含盐量的海水,是一种较理想的海水淡化法。冷冻海水淡化法工艺:冷冻海水淡化法工艺之脱气由于海水中溶有的不凝性气体在低压条件下将几乎全部释放,且又不会在冷凝器内冷凝。这将升高系统的压力,使蒸发结晶器内压力高于二相点压力,破坏操作的进行。显然减压脱气法适合本系统。

海水淡化法工艺之温度和压力它们是影响海水蒸发与结冰速率的主要因素。

海水淡化法工艺之冰-盐水是一固液系统普通的分离方法均可使冰-盐水得到分离,但分离方法不同,得到的冰晶含盐量也不同。实验结果表明减压过滤方法得到的冰晶含盐量比常压过滤方法得到的冰晶含盐量低得多。

海水淡化法工艺之蒸汽冷凝在蒸发结晶器内,除海水析出冰晶以外,还将产生大量的蒸汽,这些蒸汽必须及时移走,才能使海水不断蒸发与结冰。

反渗透法:通常又称超过滤法,是1953年才开始采用的一种淡化法。该法是利用只允许溶剂透过、不允许溶质透过的半透膜,将海水与淡水分隔开的。在通常情况下,淡水通过半透膜扩散到海水一侧,从而使海水一侧的液面逐渐升高,直至一定的高度才停止,这个过程为渗透。此时,海水一侧高出的水柱静压称为渗透压。如果对海水一侧施加一大于海水渗透压的外压,那么海水中的纯水将反渗透到淡水中。反渗透法的最大优点是节能。它的能耗仅为电

渗析法的1/2,蒸馏法的1/40。因此,从1974年起,美日等发达国家先后把发展重心转向反渗透法。

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发展很快,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持续降低,主要发展趋势为降低反渗透膜的操作压力,提高反渗透系统回收率,廉价高效预处理技术,增强系统抗污染能力等。太阳能法:人类早期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主要是利用太阳能进行蒸馏,所以早期的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一般都称为太阳能蒸馏器。馏系统被动式太阳能蒸馏系统的例子就是盘式太阳能蒸馏器,人们对它的应用有了近150年的历史。由于它结构简单、取材方便,至今仍被广泛采用。

低温多效:低温多效蒸馏淡化技术的概念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是指盐水的最高蒸发温度低于70℃的淡化技术,其特征是将一系列的水平管喷淋降膜蒸发器串联起来,用一定量的蒸汽输入通过多次的蒸发和冷凝,后面一效的蒸发温度均低于前面一效,从而得到多倍于蒸汽量的蒸馏水的淡化过程。

多效蒸发是让加热后的海水在多个串联的蒸发器中蒸发,前一个蒸发器蒸发出来的蒸汽作为下一蒸发器的热源,并冷凝成为淡水。其中低温多效蒸馏是蒸馏法中最节能的方法之一。

电渗析法:该法的技术关键是新型的研制。离子交换膜是0.5-1.0mm厚度的功能性膜片,按其选择透过性区分为正离子交换膜(阳膜)与负离子交换膜(阴膜)。电渗析法是将具有选择透过性的阳膜与阴膜交替排列,组成多个相互独立的隔室海水被淡化,而相邻隔室海水浓缩,淡水与浓缩水得以分离。电渗析法不仅可以淡化海水,也可以作为水质处理的手段,为污水再利用作出贡献。此外,这种方法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的浓缩、分离与提纯。

压汽蒸馏:压汽蒸馏海水淡化技术,是海水预热后,进入蒸发器并在蒸发器内部分蒸发。所产生的二次蒸汽经压缩机压缩提高压力后引入到蒸发器的加热侧。蒸汽冷凝后作为产品水引出,如此实现热能的循环利用。

露点蒸发法:露点蒸发淡化技术是一种新的苦咸水和海水淡化方法。它基于载气增湿和去湿的原理,同时回收冷凝去湿的热量,传热效率受混合气侧的传热控制。露点蒸发淡化技术是以空气为载体,通过用海水或苦咸水对其增湿和去湿来制得淡水,并通过热传递将去湿过程与增湿过程耦合,使冷凝潜热直接传递到蒸发室,为蒸发盐水提供汽化潜热,以提高过程的热效率。

海水淡化现状

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约3500万立方米左右,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供水问题,即世界上1/50的人口靠海水淡化提供饮用水。全球有海水淡化厂1.3万多座,海水淡化作为淡水资源的替代与增量技术,愈来愈受到世界上许多沿海国家的重视;全球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总量每年约6000亿立方米左右替代了大量宝贵的淡水资源;全世界每年从海洋中提盐5000万吨、镁及氧化镁260多万吨、溴20万吨等。海水淡化需要大量能量,所以在不富裕的国家经济效益并不高。沙特阿拉伯的海水淡化厂占全球海水淡化能力的24%。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杰贝勒阿里海水淡化厂第二期是全球最大的海水淡化厂,每年可产生3亿立方米淡水。

4、齐心协力

展开想象:未来的海水淡化厂是什么样子的?

第16课 山东的旅游资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山东著名的旅游资源以及新开发的专项旅游。

2、知道如何保护山东的旅游资源。

二、教学过程

1、开动脑筋;

你去过山东的那些旅游景点?家乡有哪些名胜古迹?

2、实践天地: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旅游景点,编写导游词,做小导游,把旅游景点介绍给大家。

3、畅所欲言

4、介绍山东著名的旅游资源 资料:山东省旅游资源

山东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在空间格局上已形成“一个核心,三个区域,一条主线”。一个核心是以临沂为中心的沂蒙山革命老根据地红色旅游区,涵盖区域包括临沂市、莱芜、淄博、潍坊四个地市,其中临沂是国家18个革命老区之一,其下辖的沂水、临沭、苍山、莒南4个县是山东仅有的一类革命老区。三个区域:一是以菏泽为中心的原冀鲁豫边区为基本范围的鲁西地区,这一地区具有边区革命特色。二是以枣庄和微山湖为中心的铁道游击队活动区。这一地区是山东人民敌后游击斗争的主要活动区域,是抗日游击战争的一个典范,充满了革命英雄主义的传奇色彩,是沂蒙山革命旅游区的重要补充。三是以烟台、潍坊、青岛及威海为中心的胶东革命根据地旅游区,这一区域是山东敌后武装斗争的重要地区,是滨海地区重要的红色旅游地。一条主线是指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山东的转战路线。这条主线将山东红色旅游的一个核心与三个区域串连起来,形成山东大红色旅游圈。2004年年底国家公布了30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济南-济宁-枣庄-临沂-连云港线位列其中。沂蒙老区是山东红色旅游开发起步最早的地区,其产品知名度和经济效益都已享誉全国。根据八路军一一五师转战沂蒙的路线规划建成的红色旅游圈,与蒙山沂水的优美风光融为一体,已经成为独具特色的沂蒙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莱芜战役纪念馆自1997年建立以来已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100多万人,外宾上万人,连续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等,已发展成为山东省集教育、旅游、观赏于一体的国家AA级“红色旅游”景点。鲁西地区、铁道游击队区和胶东地区也结合各自的特点,发展了一大批经典景区景点和精品线路。山东不但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其它各类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同样是丰富多彩。山东是旅游资源大省,资源的规模、种类、品位和布局均达全国上乘水平。泰山和曲阜“三孔”,是最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的名胜古迹。山东拥有3000多公里的海岸线,海岸线上的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四颗明珠连成一片,成为中国独有、世界少见的海滨旅游城市群。山东历史文化悠久,是圣人之乡,历史上产生过许多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和科学家,包括孔子、墨子、孟子、管子、孙子、扁鹊、鲁班、诸葛亮、王羲之、李清照、蒲松龄等等。这些资源,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山东民俗风情多姿多彩,生生不息。胶东沿海渔家风情浓郁,传统的祭海出渔仪式,古老的海神娘娘传说,刚性豪爽的渔家汉,巧夺天工的花边刺绣,粗犷奔放的胶州秧歌,闻名遐迩的青岛啤酒等,袒露着大海般的胸襟;鲁中平原以农耕文化为特色,潍坊风筝、杨家埠年画、元宵花灯、高密剪纸、淄博美陶、博山琉璃、周村丝绸等,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泥土香;鲁西地区传统深重,孔孟家乡、水浒故地、古运河

畔、民间织锦、斗鸡斗羊、婚丧嫁娶等,闪烁着古代文明之光。以山东民俗资源为特色,富于现代生活气息的大型节庆活动应运而生,潍坊国际风筝会、曲阜孔子文化节、泰山国际登山节、淄博元宵灯会、青岛碑酒节、荣成渔民节、烟台葡萄酒节等等,色彩纷呈,独具魅力。

5、齐心协力:如何制止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

(1.)在景区显著位置设立提示牌,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和旅游文明意识在旅行社也加强宣传(2.)建议在景区安装摄相头,对污染环境、破坏旅游设施等等不文明行为者拍照,公布在景区显著位置。(3)对各个旅行社提高要求,谁的客户谁管好,出现不文明行为可以对旅行社进行处罚(4)对散客建立旅游素质数据库,全国连网查询如有不文明行为的记录,对其以后的旅游中,不得享受优惠房价,团费等

6、走出校园

宣传文明行为,做一次“扮靓秀美山川”的义务劳动。

第17课 地球能养活多少人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上人口分布情况。从世界人口增长图例,分析人口增长情况。

2、了解一些减缓人口增长的措施,了解人口与资源问题。

二、教学过程

1、开动脑筋:

世界上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

2、探究园地:

分析世界人口增长图例,说说发现的问题。

新华网联合国11月7日电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执行主任苏拉亚·奥贝德7日在联合国总部发布《2001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时指出,贫困加人口迅速增长将导致致命后果。她呼吁各国政府提高教育水平和改善计划生育服务,减缓人口增长。

《2001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说,目前世界人口正以平均每年7500万人的速度增长,预计2050年将从目前的61亿增加到79亿、93亿甚至109亿之多。主要人口增长都将在发展中国家,其中49个最不发达国家的人口将增长2倍,从现在的6.68亿增长到18.6亿。报告说,资源有限与人口增长的矛盾将导致致命的后果。目前全球约有20亿人缺少食物保障,全球用水在过去70年里增加了6倍,水的供应和农田面积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压力。预计2025年全球粮食产量要比现在增加1倍才能满足全球80亿人的需要;而到2050年,估计有42亿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不到保障。

报告在谈到人类消费资源不平衡的现象时说,目前占全球20%的富国人口的私人消费量占全球私人消费量的86%,而占全球20%的最贫穷人口的私人消费量只占全球的1.3%。(记者丁宝忠)

3、畅所欲言

分析中国人口增长折线图,说说存在的问题。讨论减缓人口增长的措施。

4、齐心协力 人口与环境:

一是人口数量增加,对资源的需求量必然增大,人口数量增长给资源带来的压力是对其环境产生的最基本影响。

二是伴随着人口数量增加,人口的分布也越来越集中于城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消费水平上升,使生活排污剧增。有资料表明,城市人口的人均生活排污量大大高于乡村,如果这些排污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这是人口数量增多,从生活方面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三是伴随着人口数量增长,人类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扩大当然要带来更多的废弃物,处理不当也会造成环境污染。我们虽然没有理由把人口数量增长完全等同于生产活动扩大的原因,但人口数量增长应该说是生产活动增加的推动力之一。这是人口数量增多,从生产方面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人口与自然: 自然:

1:人口过度增长,势必引起城市规模扩大,造成自然的破坏。

2:人口过度增长,生活生产污水及工业生产的废物,造成自然的污染。

3:人口过度增长,对自然中的资源的需求量增加,造成资源的过度利用,造成资源短缺。人类社会:

1:人口过度增长,使得各种资源人均占有量愈小。

2:人口过度增长,使得人口密度愈加增大,不利于人类生存。

3:人口过度增长,各种竞争也激烈,反正个人觉得压力大。(这点是自由发挥的。)人口与社会:

(1)人口过量增长对物质生产造成压力(2)人口过量增长会导致对资源的过度使(3)人口过量增长引起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4)人口过量增长影响了人口素质的提高

5、走出校园

上网浏览或查阅图书、报刊,了解我国人口以及我国在提高人口素质和控制人口数量反面采取的具体措施。

(1)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新生儿保健、全民使用合格碘盐和为特殊人群补碘;

(2)积极开展出生缺陷监测和预防的试点工作;(3)在相关领域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第18课 做个环保志愿者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自觉做一名环保志愿者。

2、知道哪些和环境保护以及志愿者相关的节日。会写环保志愿书。

二、教学过程

1、开动脑筋

听说过环保志愿者么,有无做过志愿者。

2、畅所欲言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环保志愿者? 首先向当地的环保志愿者协会或组织提出申请,一般以申请书的形式上交组织,等待审核通过,只要热爱环境的爱心人士很容易通过.表现突出可以申请上一级协会志愿者!

3、沉思默想:

假如你是个环保志愿者,你应该怎样做?

4、齐心协力

阅读小资料,知道一些和环境保护以及志愿者事业相关的节日。任选一个主题,写一份相关的环保倡议书。

5、走出校园。

1、成立环保志愿者协会,写协会章程。

2、组织“小小环保志愿者进社区”活动。

第四篇:青岛版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主备人: 李清翠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第一单元大气

课题:第一课地球的外衣

【学习目标】

1、认识大气的成分,了解各种成分的作用。

2、知道大气对地球的作用。

3、认识大气成分的改变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4、指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关心地球未来,保护大气、爱护环境。

【学习重点】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关心地球未来,保护大气、爱护环境。

【学习难点】

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改变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学习方式】

展示、讨论、探究 【导与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你知道吗,地球也穿着“宇航服”?这套“宇航服”就是地球大气(也就是大气圈)。大气除了提供生命得以维持的气体,还保护着整个地球,维持着地球的生命系统。我们就生活在大气底部。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通读教材,解决问题 大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2、分小组合作交流

(1)地球和月球的表面温度有何差异?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

(2)月球表面温度适合生命生存吗?为什么?

(3)分析讨论宇航服与普通服装相比,有哪些特殊作用或功能。

(4)读一读,课本P4伦敦的‘烟雾事件’,进一步了解人类生产活动对大气的影响及以人类产生的危害。

三、展示点拨,质疑问难

1、展示点拨:

(1)地球表面的温度不至于过高,也不至于过低,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强烈。因为地球表面有一层大气,月球没有;另外表层水的多少也不一样。

(2)月球表面温度不适合生命生存,因为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太大。(3)大气不仅提供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元素,而且对地球上的水、地表温度产生影响。大气是对地球上物质和能量交换、运动进行调节的平衡器,还是减轻地球受其他天体、射线冲撞袭击的缓冲圈层。

(4)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为谋求发展,越来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大气成分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从而导致了地表温度升高、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酸雨、南极臭氧洞和全球臭氧层减薄等现象。

人们渴望蓝天白云,向往洁净优雅的生存环境。为此,许多关心地球未来的人士正在为治理大气污染、保护大气环境不懈地努力着,保护大气、爱护环境已成为一种时尚。相信明天的天空一定更蓝!

2、发现与质疑:通过学习,你还知道哪些大气问题,提出来我们一同学习。

四、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1.地球上干洁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组成,另外还有二氧化碳与惰性气体;

2.大气对地球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3.人类的生产生活正在使大气中的成分产生变化。

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能力评估:

1.大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2.试列举大气对地球的保护作用。3.人类对大气产生了哪些影响?

教学反思

主备人: 李清翠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课题:第二课地球在“发烧”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救济的影响,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所起的作用。

2、帮助学生认识到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是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的主要原因,引导学生寻找我们的哪些行为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探索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种途径。

3、意识到地球继续变暖带来的严重后果,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能力也有责任从自己做起,为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保护环境出一份力。

4.帮助学生了解身边的绿化与环境保护密切联系,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

【学习重点】

通过气候问题的小调查等,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能力也有责任从自己做起,为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保护环境出一分力。

【学习难点】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是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的主要原因,引导学生寻找我们的哪些行为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探索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种途径。

【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导与学过程】

一、导入

循环播放音乐:《地球你好吗》,注意歌曲的歌词内容,它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关系很密切。

浏览图片:北极熊图片

北极熊溺死在海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气温升高,北极地区冰川融化,北极熊失去了理想的栖息地,所以——地球在?发烧?。)

近百年来,全球变暖的现象正在加剧,它是由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效应?共同引起的。联合国权威部门对全球气候进行了评估,明确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已有观测结果证实了全球大气和海洋平均温度的升高、冰雪的消融和海平面的上升。全球气温及海平面加速上升(通过数据的对比,进一步了解气温升高及海平面上升的趋势在加强)

二、阅读材料,合作交流

1、观看图文资料及视频资料,进一步了解气候变暖产生的恶果。

2、学生阅读:人类活动对温室气体的影响。

3、学生活动:谈一谈,你的家乡有哪些人类活动能导致温室气体增加?

三、展示点拨,质疑问难

1、北极地区冰盖面积逐渐减少,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全球气温升高。这种变化使海平面上升,淹没海拔较低的平原和岛屿,旱灾、烘水灾害频繁发生,物种灭绝,野火时有发生,病虫灾害、土地沙漠化„„从上面我们了解到全球气温升高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它是由?温室效应?引起的。

大气中的一些成分对地球起着保温作用。随着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改变,大气对地球的保温作用增强,加剧了地表温度的升高。

2、对气候影响最大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由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出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日渐失衡。

目前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多达55亿吨,加上森林被大量砍伐,地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使得这些二氧化碳有40%~50%滞留在大气中,所以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已达到过去42万年的最高值。

3、如:魏桥纺织厂、亚光毛巾厂、热电厂、淀粉厂、粉烧农作物桔杆„„

四、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盘点收获

1、地球温度在升高。

2、地球温度升高是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造成的。

3、控制温室气体的增加趋势,给地球“退烧”。拓展提升

1、学生阅读《京都议定书》,了解什么是《京都议定书》,其内容是什么。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2010年必须完成的消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消减8%,美国消减7%,日本消减6%,加拿大消减6%,东欧各国消减5%-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该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2、除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外,你还能想出哪些措施和建议来给地球降温?(小组内合作交流,小组选派代表发言)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循环再利用

如:节能减碳-绿色生活;冷气控温不外泄;随手关灯拔插头;省电灯具更省钱;节能省水看标章;铁马步行兼保健;多搭乘公共运输工具;多吃蔬食少吃肉;自备杯筷环保袋;惜用资源顾地球;支持绿色消费

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1、请列举全球变暖的危害。

2、全球气温升高的原因是什么?

3、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控制全球气温继续升高?

六、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

主备人: 李清翠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课题:第三课“空中杀手”——酸雨

【学习目标】

1、了解酸雨现象及危害,加强环保意识。

2、了解人类对酸雨现象的治理措施,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学习重点】

明确酸雨是怎么形成的;知道酸雨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了解减少酸雨的方法。

【学习难点】

预防酸雨,减少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导与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关于酸雨的报道和新闻,继而展示酸雨危害的图片,引起学生对酸雨的关注。

人类活动不仅改变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造成全球气温升高,还造成了其他成分的变化,给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社会带来负面影响。雨是怎样变酸的呢?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雨是怎样变酸的?形成酸雨的气体有哪些?

2、自主学习:认识酸雨

3、合作与交流:酸雨的危害有哪些? 自主学习:P9读一读,了解酸雨的危害。

小组讨论:你的学校周围有燃煤的工厂和企业吗?这些企业对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排放有什么限制吗?它们都采取什么措施?

三、展示点拨,质疑问难

1、雨、雪、雾、霜、露、雹等在降落过程中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致酸物,就变成酸性的降水。

2、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PH值(即酸碱度)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

3、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规模的扩大,排放到大气中的致酸物质越来越多。酸雨的形成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1)服饰建筑物和工业设备;(2)破坏露天的文物古迹:(3)损坏植物页面,导致森林死亡;(4)使湖泊中的鱼虾死亡;(5)破坏土壤成分,使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6)引用酸化造成的地下水,对人体有害。

四、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盘点收获

1、雨、雪等遇到二氧化硫等物质形成酸雨。

2、酸雨对地球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3、人类通过对致酸物质的减排可有效控制酸雨。拓展提升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酸雨对人类、对动植物、对建筑物都有危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治理呢?

人们已经认识到来自酸雨的危害,正在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还蓝天以本来面目。

自主学习:P10读一读:雾都换回蓝天。

小组讨论: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减少酸雨危害、还蓝天以本来面目做些什么?

我们可以向周围的人做宣传,让大多数人了解酸雨的危害。我们可以节约用电,减少发电厂的能源消耗,等等。人类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但要想根除酸雨还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一起行动,付出更大的努力!

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1、形成酸雨的气体有哪些?

2、酸雨对地球环境有哪些影响?

3、人类应如何解决酸雨问题?

六、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

主备人: 李清翠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第四课地球的保护伞——臭氧

【学习目标】

1、认识臭氧的保护作用。

2、了解臭氧空洞现象,知道臭氧空洞的形成原因。

3、通过了解人类保护臭氧层的措施,增强保护臭氧层的意识。

【学习重点】

臭氧的保护作用;臭氧层的保护措施。【学习难点】

臭氧层的保护措施。【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导与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你知道在海伦娜岬角,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瞎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臭氧空洞的危害引出臭氧的保护作用)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读课本,明白什么是臭氧。

2、说明紫外线对生物的危害

三、展示点拨,质疑问难

1、臭氧层是指距地球25公里至30公里,臭氧分子相对富集的大气平流层。它能吸收99%以上对人有害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线伤害。受人类活动影响,南极上空臭氧层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大面积空洞。这一空洞一般每年8月出现,9月至10月时空洞面积最大,12月前后消失。

2、紫外线对生物的危害:(1)、免疫功能下降(2)、对遗传因子的深度伤害(3)、皮肤癌、白内障发病几率增加(4)、背后和手脚的色斑癌的发病率增加(5)、造成皮肤暗沉、老化、斑点、皱纹(6)、癌前病变状态的日光角化症的增加

四、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盘点收获

1、臭氧层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2、极地上空出现从臭氧空洞现象,臭氧空洞是由人类活动排放的部分气体造成的。

3、人类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臭氧层。拓展提升

近年来,大量化学物质破坏了大气层中的臭氧层,破坏了这道保护人类健康的天然屏障。据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报告显示,1979年以来中国大气臭氧层总量逐年减少,在20年间臭氧层减少了14%。而臭氧层每递减1%,皮肤癌的发病率就会上升3%。目前,北京市气象局发布了北京市的紫外线指数,以帮助人们适当预防紫外线辐射。

北京市气象局提醒人们当紫外线为最弱(0—2级)时对人体无太大影响,外出时戴上太阳帽即可;紫外线达到3—级时,外出时除戴上太阳帽外还需备太阳镜,并在身上涂上防晒霜,以避免皮肤受到太阳辐射的危害;当紫外线强度达到5—6级时,外出时必须在阴凉处行走;紫外线达7—9级时,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这段时间最好不要到沙滩场地上晒太阳;当紫外线指数大于等于10时,应尽量避免外出,因为此时的紫外线辐射极具有伤害性。

阅读以上材料,分小组讨论,工作生活中保护臭氧层的方法有哪些?

1、购买带有?无氯氟化碳?标志的产品;

2、合理处理废旧冰箱和电器,在废弃电器之前,除去其中的氟氯化碳和氟氯烃制冷剂;

3、不用含甲基溴的杀虫剂,4、做好空调、冰箱或冷柜常规检查和修理泄漏;冷却剂不释放到大气中。

5、不使用了消耗臭氧层的物质如清洗剂、灭火剂、涂改液、海绵垫。

6、告诉你的家人、朋友、同事、邻居、保护环境、保护臭氧层的重要性,让大家了解哪些是消耗臭氧层物质。

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1、臭氧层有什么作用?

2、臭氧层为什么出现了?空洞??

3、在保护臭氧层方面我们应该怎么做?

六、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

主备人: 李清翠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第二单元水

课题:第一课生命之源

【学习目标】

1、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2、知道水在各方面的重要性,理解水是生命的基本物质基础之一。

3、认识水虽然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是作为重要的基本资源,可供人类利用的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水资源短缺成为世界性的难题。

4、了解中国缺水的严重性、紧迫性以及国家的相关节水法规和措施,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学习重点】

感受水资源的稀少和宝贵,懂得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从小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

【学习难点】

认识水虽然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是水资源短缺成为世界性的难题。

【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导与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播放与水资源缺乏的相关视频,展示相关图片,我们地理课上学过地球上71%是水,可称为水球,怎么还会缺水呢?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通读课本,知道: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哪些?

2、分小组讨论:假如没有水,生活没有水,工业没有水,今天没有水,明天没有水,会怎么样?

3、怎样理解?水是有限的??

4、阅读材料《我国的水资源状况》,议一议,我国水资源状况;水资源紧缺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三、展示点拨,质疑问难

1、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海水是咸水,不能直接饮用,所以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如何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水和冰川等。

2、我们生活中离不开水:每天帅呀、洗脸、洗衣。做饭离不开水,我们每天要喝水,农业工业都离不开水。

3、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之战地球上水体总量的2.53%左右,其中近70%是固体冰川,即分布在两极地区的中、低纬度地区的高山冰川,还很难加以利用。目前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和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储量约占全球淡水总量的0.3%,只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对然水资源丰富,水是可再生资源,但是真正能够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是十分有限的。

4、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排在世界第6位,而人均径流量约为世界人均的1/4,居世界第110位。课件,按人口平均,我国是水资源的?贫穷国家?。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和空间分布上很不均匀,造成部分地区水资源供需的突出矛盾。近年来,我国由于过分开采地下水及用水方式落后,加上水资源惊人的浪费和水体污染家中,加深了水资源危机,农业和城市缺水十分严重。由于缺水,每年全国工业产值受到的损失达数百亿元。

四、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盘点收获

1、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水对生物以及农业和工业生产的重要性。

2、水资源总量中各类水体所占的比例,淡水资源异常珍贵。

3、我国水资源状况以及水资源紧缺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拓展提升

阅读材料《以色列的节水农业》小组讨论,滴灌技术的主要优点。

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1、简要列举地球上的主要水体。

2、举例说明水的重要性。

3、生活中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节约用水?

六、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

主备人: 李清翠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第二单元第二课 淡水污染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水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观测法。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水资源的重要性。

一、水资源的重要性 正常情况下,人体一天需水2500毫升左右。脱水达到体重的2%就有症状:口干、舌燥。脱水达到体重的6%就会中毒。脱水达到体重的15%就会危及生命。

二、水污染及其危害 1.水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2.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危害 3.水污染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水污染的防治近几年来,杭州市在水污染综合治理方面,主要做了如下的工作: 1 疏浚西湖和城区河道,2 建设西湖引水工程和钱塘江一西湖沟通工程。3 整治运河,4 建设运河截污处理工程。5 建成市区污水干管工程和整治污水排放系统。6 建成杭州四堡污水处理厂——我国城市目前最大的一级污水处理厂。7 划定水源卫生保护区范围和建成自来水源保护工程。8 搬迁和改造重点污染企业。目前,9 杭州市水环境质量有了改善。1998年12月1日起,10 杭州市区禁止销售、使用含磷洗涤用品(包括含磷洗衣粉、肥皂粉和洗衣液),11 成为全国率先实现无磷化省会城市之一。

目前,许多城市水资源紧张,北京水资源不足400立方米/人。我国荒漠化每天损失近1.5亿元。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多亿元,平均每天近1.5亿元。这是记者在“支持中国履行,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建立伙伴关系筹资国际会议”上了解到的(2001年6月)。

教学反思:

主备人: 李清翠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第二章第三节 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声音和噪声的关系,噪声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噪声污染的防治,噪声的利用。

教学方法:实验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做实验:各类声音的分贝值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一、关于声音、噪声、分贝的概念 声音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环境因素。和谐悦耳的声音,对人体健康有益。那些杂乱无章、对人的听觉神经以强烈刺激的声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噪声。声音强弱是用分贝来表示的,声音越响,分贝越高。

二、噪声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1.噪声对人体的影响 2.噪声对动物的影响 3.噪声对建筑物的损害。

三、噪声污染的防治 降低噪声源本身的噪声,采用疏通通道、润滑机械、无声液压等技术。控制传播途径,采用隔音、消音和吸音的技术。采用个人防护技术。

四、化害为利,利用噪声为人类服务

教学反思: 主备人: 李清翠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第三课 蓝色国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对于人类和地球环境的重要作用。2.了解目前海洋污染的现状和海洋污染的危害。3.树立保护海洋的意识,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

二、重点与难点

海洋污染现状和海洋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三、教学方法

自学明理、视频感悟、小组合作、归纳总结。

四、教学准备

PPT,百度、优酷、土豆等网上相关视频及其他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日本“冲之鸟”礁图片,让学生看课本P23的“想一想”,回答以下问题:

1.为什么日本要耗费巨资建造看上去毫无价值的珊瑚礁? 2.这周边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能给日本带来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PPT明确相关的内容。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 1.自学明理

看课本P23“蓝色宝库”部分,掌握海洋的作用有哪些。待学生回答后,PPT明确:

海洋的作用是,为人类提供极为丰富的资源,可以调节地球大气的温度和湿度,是 天然的“蛋白质仓库”。

2.同伴合作

完成课本P24的“猜一猜”。

PPT明确:金鱼会由于缺氧死亡。油会封住水面,空气接触不到水面影响水溶解氧气.时间长了缺氧鱼就会死掉.——石油污染的危害

3.视频感悟

(1)看视频《污染,海洋难以承受之痛》,列举海洋污染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PPT明确:海洋污染有污水、废物、过度捕捞、酸雨、石油泄漏。

(2)观看视频《保护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物》,谈自己的感受。

(3)视频《保护海洋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说出我们该怎样保护生态环境。完成课本P25的“议一议”。

4.课内拓展

如果位于海防前哨的岛屿消失对祖国蓝色国土意味着什么? 过度语:我国对日本政府企图通过变鸟礁为岛的行为提出了抗议,我们应该认识到海洋中的每一寸国土的重要性,要共同珍视蓝色国土,捍卫蓝色国土的完整。请同学们思考,如果位于海防前哨的岛屿消失对祖国蓝色国土意味着什么?

提示:从渤海、黄海经台湾以东海域至南沙群岛曾母暗沙,向上到海南至北部湾,近300万平方千米为我国管辖的海域。把陆地领土和海洋国土连在一起看,祖国是立在亚欧大陆东部的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领土是这把火炬的腾腾火苗,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是这把火炬的托盘和手柄,作为托盘和手柄的蓝色海洋将为“火炬”提供源源不断的燃料。

PPT明确:如果位于海防前哨的岛屿消失对祖国蓝色国土意味着,丢掉我们的国土,丢掉我们的专属经济区,失去我们拥海域的独家开采权。

强调:珍视蓝色国土,捍卫蓝色国土的完整!5.歌曲欣赏 播放《我爱这蓝色的海洋》MTV,感受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誓言。

(三)小结

小组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四)课外拓展

调查我们周遍社区居民对大海的污染情况,写出自己的调查报告。

第三单元 第一节 生存之本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环境的概念,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教学过程:

一、环境及其组成

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周围事物是同某项中心事物相对而言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类。自然环境是由日光、大气、水、岩石、矿物、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共同组成的。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

二、环境的特性

1、整体性:即人与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地球的任一部分,都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

2、有限性: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其空间是有限的。

3、不可逆性;一旦遭到破坏,五法彻底回到原来的状态。

4、持续反应性:环境污染不但影响当代人,而且对子孙后代有着深远影响。

三、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与自然环境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对立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建立了生态平衡。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与能量;同时,通过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环境又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作用叫做环境的反馈作用。三.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1.什么是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出现了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甚至影响人类生存的种种问题,这就叫做环境问题。2.环境问题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农业阶段,环境质量良好 第二阶段——传统农业阶段,环境质量较好 第三阶段——近现代工业阶段,工业污染迅速发展,环境质量急剧恶化 第四阶段——现代工业时期,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环境问题有:(1)火山爆发、山崩、地震、泥石流、海啸、台风、寒潮、水旱等自然灾害(2)某些地区水土中缺少人体需要的某种化学元素,或含有某种不适合人体的元素。

教学反思

主备人: 李清翠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第二课 伤病缠身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大地母亲”有哪些伤病。2.知道什么是水土流失。

3.了解土地沙化的原因以及我国治理沙化的措施。4.了解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5.树立保护土地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明白什么是水土流失。

2.了解土地沙化的原因及我国治理沙化的措施。

三、教学方法

自学交流、视频感悟、归纳总结。

四、教学准备

PPT,百度、优酷、土豆等网上相关视频及其他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土地既是自然环境,又是一种自然资源,更是人类的生存之本。然而,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资源的不合理运用,土地不堪利用,伤病缠身。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导读提纲,自己看书,小组合作,找出有关“大地母亲”的“伤病”的问题。

(二)探究 1.自学明理

读课本P31—33,探究以下问题:(1)“大地母亲”有哪些 “伤病”?(2)什么是水土流失?(3)土地沙化的原因有那些?

2.同伴互助完成P33的“看一看”,说出: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其中对保护环境具有积极作用的是哪几种?(学生完成后,交流明确相关知识)

3.各抒己见

(1)教师在黑板画出不同坡度的两个面,让学生说出水土流失哪个严重。

(2)观察图片,相同坡度,有无植被,水土流失哪个严重? 4.图片演示

相同坡度,植被不同,水土流失哪个严重? 5.视频感悟

(1)观看视频《水土流失》,加深对水土流失的印象和理解。

(2)观看视频《防止土地荒漠化》,回答问题: 哪些措施可以防止土地荒漠化?

(三)小结

学生对照P33的思考与总结进行小组合作总结。

(四)课外拓展

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你所在社区土地减少的情况以及原因,写出调查报告。

教学反思:

主备人: 李清翠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第三单元第三课 让绿色拥抱大地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观察法。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观察植物生长情况。

一、生物与环境 生物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创造者

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大气污染对植2.物的危害 3.水污染对植4.物的危害 5.土壤污染对植6.物的危害

三、保护我们的“朋友”——生物 1.建立绿色生物圈保护网 1974年,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起,建立了生物圈保护区网。至今已有90多个国家联合构成全球性的“绿色”网络。目前,中国有l6个自然保护区加入了这个“绿色”网络。[小资料] 中国加入联合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的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吉林)、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内蒙古)、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新疆)、盐城自然保护区(江苏)、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湖北)、卧龙自然保护区(四川)、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浙江)、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浙江)、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福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 2.建造绿色家园 植物孕育了人类的文明,“绿色”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现代大城市最佳的居住环境,要求人均绿地面积达到60平方米。目前能达到这个水平的只有4座城市:波兰的华沙、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奥地利的维也纳和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因此,地球上城市“绿色家园”的建设任务,还是相当艰巨的。

教学反思

主备人: 李清翠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第四单元第一课人类之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物是人类的朋友。2.知道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3.知道人类对生物保护和利用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初步形成人类应该与其他生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生物是人类的朋友。2.知道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

自学交流、视频感悟、归纳总结。

四、教学准备

PPT,百度、优酷、土豆等网上相关视频及其他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视频《生物圈》,思考:生物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为几类?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明确:生物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为动物、植物、微生物。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

1.自学明理

看书P40—41解决下列问题:生物对人类做出了哪些贡献? 2.同伴互助

完成P41中的“试一试”,总结“森林”的重要作用 3.小组合作

(1)雷达是根据哪种生物的生理特点发明的?

(2)举例说明:生物的各种器官和生理机能给科技发明带来的启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明确:根据蝙蝠回声定位发明了雷达;根据鲸鱼储水特性发明的潜水艇;根据蜻蜓的翅膀发明了飞机;人类根据叶片上的锯齿型发明的锯子;根据鱼体形发明的舰船;人类根据树形态发明的伞;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子。

4.视频感悟

看视频《食物链》,完成P42“做一做”。根据学生的所做,教师明确:

(1)食物链的表述要求:什么被什么吃了。箭头的方向。(2)多条食物链构成食物网 5.问题延伸

对“做一做”中的问题2 设计为以下问题:(1)如果草少了会出现什么后果?(2)如果羊少了会出现什么后果?(3)如果狼少了会出现什么后果?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明确:各种禾草、灌木以水、土壤、二氧化碳为养料,在一定温度下,叶绿体利用太阳能把这些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供草原上牛、马、羊、野兔等食用;一些肉食动物,如狼、鹰又吃食草动物;微生物又把动植物尸体分解为无机物,重新供草原植物利用。如果人类大量捕杀狼、鹰等肉食动物,那么牛、马、羊、野兔等植食动物就会因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这样草原上的植物(树、草)也会因植食动物饲料增加而大量减少,时间长了,会造成草原退化,能够提供的绿色植物会减少,大量的植食动物因为得不到充足的食物而死亡。6.视频感悟

观看视频《生态平衡》后,谈自己的感想,小组交流。

(三)小结

PPT出示《海豚导航》故事,让学生根据板书和故事内容进行总结本节课的感悟:动物、植物、微生物与人类同住地球村,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必须善待生物,善待生物就是善待人类自己,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让我们和大自然及大自然的生物和谐相处吧!

(四)课外拓展

根据本节课的所学,以小组为单位办一份“人类与生物”的手抄报。

教学反思

主备人: 李清翠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第二课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认识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人类应该担负的责任。3.了解生物多样性减少会引起生态系统的恶化。4.培养学生热爱生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认识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人类应该担负的责任。3.了解生物多样性减少会引起生态系统的恶化。

三、教学方法

自学交流、视频感悟、归纳总结。

四、教学准备

PPT,百度、优酷、土豆等网上相关视频及其他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长江江豚》的公益广告,回答问题: 1.你喜欢“笑笑”吗?喜欢它的微笑吗?

2.为什么它的微笑越来越少了呢?它的家人又都去了哪里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发表自己的见解: 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使生物呈现出与环境相适应的多样性的特点,环境的破坏,直接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导入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 1.自学明理

读课本44页的“读一读”的内容,掌握以下知识:(1)什么是生物的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根据学生的了解,PPT明确: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主要体现在: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同伴互助 完成课本44页的“算一算”。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再过100年,会有多少种哺乳动物和鸟类从地球上消失。

3.小组合作

完成课本45页的“议一议”,观察图标: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和世界人口增长之间有什么关系。

根据学生的回答,PPT明确:世界物种灭绝的数量随人口增长呈上升趋势。

4.各抒己见

看课本P45 “想一想”中的图片,回答问题:(1)人类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2)这些行为是怎样让生物失去家园的?(3)人类还有哪些行为会破坏生物的家园? 5.视频感悟

观看视频《生物多样性》,回答问题:视频中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11条措施是什么?

(三)小结

(四)课外拓展

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了解以下知识:(1)什么是外来物种入侵?

(2)外来物种入侵的两种主要途径是什么?(3)我们见到的外来物种有哪些?

教学反思:

主备人: 李清翠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第三课自然保护区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自然保护区的含义。2.能列举出我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并知道其保护的对象。3.了解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知道知道自然保护区的含义。2.能列举出我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并知道其保护的对象。3.了解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自学交流、视频感悟、归纳总结。

四、教学准备

PPT,百度、优酷、土豆等网上相关视频及其他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视频《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自然保护区? 2.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五种类型是什么?

3.自然保护区中的“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的功能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明确:自然保护区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地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导入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 1.成果共享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他们课前准备的课本P48中的“查一查、找一找”知识。学生交流后,PPT呈现“中国14个世界级自然保护区所在的省份以及保护的对象”、“山东省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览表”。

2.图片欣赏

PPT出示21张具有代表性的动植物图片,让学生欣赏后为其找自然保护区。

3.读书明理

读课本P49,了解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学生交流后,老师明确:设立自然保护区对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和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均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小结

对照板书,小组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四)课外拓展

以小组为单位,给我们的二龙山景区写一份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解说词,并划分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教学反思

主备人: 李清翠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第五单元能源 第一课文明基石

学习目标

1、了解形形色色的能源及其分类。

2、明确能源消费与社会进步的密切关系。

3、了解能源的分布与供应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影响。学法指导:课题导入—提出问题―追根求源—讨论交流——提出主题——课外实践。

导入:根据你的理解,举例几种身边常见的能源。并说说它们的用途。

你能说说什么是能源吗?

一、能源:凡是能直接或者经过转换而获取某种能量的自然资源统称为能源。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能源的种类

根据能源被种用的程度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型能源。按能否再生可划分为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

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它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种用。

非可再生能源:是指经过千百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

举例并讨论这两种资源。

三、能源的利用经历了三个阶段:柴草时期、煤炭时期、石油时期。

讨论:说说家中用到了哪些能源?设想一下示来能源时期是什么样的。

四、能源的分布与城市的发展 读一读第54页第二段

说说:东营由一个小村庄发展为现代化城市的关键是什么? 读一读:54页最后一段

讨论:能源的分布与供应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发产生的巨大影响。

五、谈感想和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主备人: 李清翠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第二课无“能”为“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目前的能源现状。

2、了解能源结构不合理的情况,认同优化能源结构。

3、认同节能减排。

二、教学重难点

能源现状、优化能源结构、节能减排

三、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出租车油全民行动!

1、小结。

作业:课后调查当地的能源利用情况改气”“空调温度退出国际”“汽车停三开四”等现象,问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2、能源现状学生阅读课本资料小组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得出小组结论其他组补充

师生共同总结:能源短缺

3、优化能源结构

出示2004年世界和中国两幅能源结构图,让学生分析比较,发表观点师生共同总结出能源结构不合理

提出讨论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有什么弊端?怎样优化合理?学生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其他组补充完善

师生共同总结出;优化产业结构

4、节能减排阐述节能减排的必要性 组织讨论:面对紧张的能源和环境压力,分别从家庭、交通、购物等角度分析节能减排的措施。小组讨论

5、师生共同总结出:节能减排,教学反思

主备人: 李清翠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第三节开发新能源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能源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但需要不断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以解决能源的供需矛盾和环境问题。

2.知道太阳能和核能是两种新能源。3.了解直接利用太阳能的两种途径

4.了解裂变、聚变,知道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知道核反应堆的作用,以及核电站的原理和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新能源的种类;知道新能源的用途。难点:核能的利用。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有关新能源挂图、录像等

五、教学设计:

引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量迅速增长,使能源问题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因此,人们正在积极寻找各种办法和措施,大力探索和开发各种新能源。

(一)核能

1.学生看书后提出问题:获得核能有哪两种途径? 2.说出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特点。3.核能的利用有哪些优点?

4.你知道世界和我国核能利用状况吗? 学生回答:核裂变和核聚变 学生回答、讨论、交流、回答:

(1)能量密集,运输量小(2)地区适应性强(3)清洁、安全(4)铀矿在地壳中储量丰富

讨论、交流、回答:(1)世界:核发电量最多的国家:美国核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法国(2)我国:浙江秦山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

(二)太阳能

1.太阳能的利用有哪两种途径? 2.太阳能的利用有哪些有缺点

讨论、交流、回答:太阳发电、转变为热讨论、交流、回答:优点:(1)能量巨大(2)清洁

(3)分散缺点:受气候和天气影响较大

(三)生物能

四、课堂小结

五、课外作业,上网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我国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

教学反思:

第五篇: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七年级 环境教育 教案

第一单元 大气

课题:第一课 地球的外衣 【学习目标】

1、认识大气的成分,了解各种成分的作用。

2、知道大气对地球的作用。

3、认识大气成分的改变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4、指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关心地球未来,保护大气、爱护环境。

【学习重点】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关心地球未来,保护大气、爱护环境。

【学习难点】

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改变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方式】

展示、讨论、探究

【导与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你知道吗,地球也穿着“宇航服”?这套“宇航服”就是地球大气(也就是大气圈)。大气除了提供生命得以维持的气体,还保护着整个地球,维持着地球的生命系统。我们就生活在大气底部。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通读教材,解决问题

大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2、分小组合作交流

(1)地球和月球的表面温度有何差异?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

(2)月球表面温度适合生命生存吗?为什么?

(3)分析讨论宇航服与普通服装相比,有哪些特殊作用或功能。

(4)读一读,课本P4‚伦敦的‘烟雾事件’‛,进一步了解人类生产活动对大气的影响及以人类产生的危害。

三、展示点拨,质疑问难

1、展示点拨:

(1)地球表面的温度不至于过高,也不至于过低,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强烈。因为地球表面有一层大气,月球没有;另外表层水的多少也不一样。

(2)月球表面温度不适合生命生存,因为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太大。

(3)大气不仅提供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元素,而且对地球上的水、地表温度产生影响。大气是对地球上物质和能量交换、运动进行调节的平衡器,还是减轻地球受其他天体、射线冲撞袭击的缓冲圈层。

(4)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为谋求发展,越来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大气成分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从而导致了地表温度升高、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酸雨、南极臭氧洞和全球臭氧层减薄等现象。

人们渴望蓝天白云,向往洁净优雅的生存环境。为此,许多关心地球未来的人士正在为治理大气污染、保护大气环境不懈地努力着,保护大气、爱护环境已成为一种时尚。相信明天的天空一定更蓝!

2、发现与质疑:通过学习,你还知道哪些大气问题,提出来我们一同学习。

四、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1.地球上干洁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组成,另外不家二氧化碳与惰性气体; 2.大气对地球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3.人类的生产生活正在使大气中的成分产生变化。

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能力评估:

1.大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2.试列举大气对地球的保护作用。3.人类对大气产生了哪些影响?

六、自我反思

课题:第二课 地球在“发烧”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救济的影响,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所起的作用。

2、帮助学生认识到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是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的主要原因,引导学生寻找我们的哪些行为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探索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种途径。

3、意识到地球继续变暖带来的严重后果,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能力也有责任从自己做起,为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保护环境出一份力。

4.帮助学生了解身边的绿化与环境保护密切联系,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

【学习重点】

通过气候问题的小调查等,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能力也有责任从自己做起,为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保护环境出一分力。

【学习难点】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是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的主要原因,引导学生寻找我们的哪些行为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探索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种途径。

【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导与学过程】

一、导入

循环播放音乐:《地球你好吗》,注意歌曲的歌词内容,它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关系很密切。

浏览图片:北极熊图片

北极熊溺死在海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气温升高,北极地区冰川融化,北极熊失去了理想的栖息地,所以——地球在‚发烧‛。)

近百年来,全球变暖的现象正在加剧,它是由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效应‛共同引起的。联合国权威部门对全球气候进行了评估,明确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已有观测结果证实了全球大气和海洋平均温度的升高、冰雪的消融和海平面的上升。全球气温及海平面加速上升(通过数据的对比,进一步了解气温升高及海平面上升的趋势在加强)

二、阅读材料,合作交流

1、观看图文资料及视频资料,进一步了解气候变暖产生的恶果。

2、学生阅读:人类活动对温室气体的影响。

3、学生活动:谈一谈,你的家乡有哪些人类活动能导致温室气体增加?

三、展示点拨,质疑问难

1、北极地区冰盖面积逐渐减少,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全球气温升高。这种变化使海平面上升,淹没海拔较低的平原和岛屿,旱灾、烘水灾害频繁发生,物种灭绝,野火时有发生,病虫灾害、土地沙漠化……从上面我们了解到全球气温升高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它是由‚温室效应‛引起的。大气中的一些成分对地球起着保温作用。随着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改变,大气对地球的保温作用增强,加剧了地表温度的升高。

2、对气候影响最大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由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出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日渐失衡。

目前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多达55亿吨,加上森林被大量砍伐,地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使得这些二氧化碳有40%~50%滞留在大气中,所以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已达到过去42万年的最高值。

3、如:魏桥纺织厂、亚光毛巾厂、热电厂、淀粉厂、粉烧农作物桔杆……

四、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盘点收获

1、地球温度在升高。

2、地球温度升高是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造成的。

3、控制温室气体的增加趋势,给地球“退烧”。拓展提升

1、学生阅读《京都议定书》,了解什么是《京都议定书》,其内容是什么。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2010年必须完成的消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消减8%,美国消减7%,日本消减6%,加拿大消减6%,东欧各国消减5%-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该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2、除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外,你还能想出哪些措施和建议来给地球降温?(小组内合作交流,小组选派代表发言)

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循环再利用

如:节能减碳-绿色生活;冷气控温不外泄;随手关灯拔插头;省电灯具更省钱;节能省水看标章;铁马步行兼保健;多搭乘公共运输工具;多吃蔬食少吃肉;自备杯筷环保袋;惜用资源顾地球;支持绿色消费

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1、请列举全球变暖的危害。

2、全球气温升高的原因是什么?

3、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控制全球气温继续升高?

六、自我反思

课题:第三课 “空中杀手”——酸雨 【学习目标】

1、了解酸雨现象及危害,加强环保意识。

2、了解人类对酸雨现象的治理措施,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

【学习重点】

明确酸雨是怎么形成的;知道酸雨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了解减少酸雨的方法。

【学习难点】

预防酸雨,减少酸雨对环境的危害。

【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导与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关于酸雨的报道和新闻,继而展示酸雨危害的图片,引起学生对酸雨的关注。人类活动不仅改变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造成全球气温升高,还造成了其他成分的变化,给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社会带来负面影响。雨是怎样变酸的呢?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雨是怎样变酸的?形成酸雨的气体有哪些?

2、自主学习:认识酸雨

3、合作与交流:酸雨的危害有哪些? 自主学习:P9读一读,了解酸雨的危害。

小组讨论:你的学校周围有燃煤的工厂和企业吗?这些企业对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排放有什么限制吗?它们都采取什么措施?

三、展示点拨,质疑问难

1、雨、雪、雾、霜、露、雹等在降落过程中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致酸物,就变成酸性的降水。

2、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PH值(即酸碱度)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

3、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规模的扩大,排放到大气中的致酸物质越来越多。酸雨的形成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1)服饰建筑物和工业设备;(2)破坏露天的文物古迹:(3)损坏植物页面,导致森林死亡;(4)是琥珀中的鱼虾死亡;(5)破坏土壤成分,使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6)引用酸化造成的地下水,对人体有害。

四、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盘点收获

1、雨、雪等遇到二氧化硫等物质形成酸雨。

2、酸雨对地球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3、人类通过对致酸物质的减排可有效控制酸雨。拓展提升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酸雨对人类、对动植物、对建筑物都有危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治理呢?

人们已经认识到来自酸雨的危害,正在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还蓝天以本来面目。

自主学习:P10读一读:‚雾都‛换回蓝天。

小组讨论: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减少酸雨危害、还蓝天以本来面目做些什么? 我们可以向周围的人做宣传,让大多数人了解酸雨的危害。我们可以节约用电,减少发电厂的能源消耗,等等。人类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但要想根除酸雨还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一起行动,付出更大的努力!

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1、形成酸雨的气体有哪些?

2、酸雨对地球环境有哪些影响?

3、人类应如何解决酸雨问题?

六、自我反思

课题:第四课 地球的保护伞——臭氧 【学习目标】

1、认识臭氧的保护作用。

2、了解臭氧空洞现象,知道臭氧空洞的形成原因。

3、通过了解人类保护臭氧层的措施,增强保护臭氧层的意识。

【学习重点】

臭氧的保护作用;臭氧层的保护措施。

【学习难点】

臭氧层的保护措施。

【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导与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你知道在海伦娜岬角,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瞎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臭氧空洞的危害引出臭氧的保护作用)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读课本,明白什么是臭氧。

2、说明紫外线对生物的危害

三、展示点拨,质疑问难

1、臭氧层是指距地球25公里至30公里,臭氧分子相对富集的大气平流层。它能吸收99%以上对人有害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线伤害。受人类活动影响,南极上空臭氧层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大面积空洞。这一空洞一般每年8月出现,9月至10月时空洞面积最大,12月前后消失。

2、紫外线对生物的危害:(1)、免疫功能下降(2)、对遗传因子的深度伤害(3)、皮肤癌、白内障发病几率增加(4)、背后和手脚的色斑癌的发病率增加(5)、造成皮肤暗沉、老化、斑点、皱纹(6)、癌前病变状态的日光角化症的增加

四、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盘点收获

1、臭氧层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2、极地上空出现从臭氧空洞现象,臭氧空洞是由人类活动排放的部分气体造成的。

3、人类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臭氧层。

拓展提升

近年来,大量化学物质破坏了大气层中的臭氧层,破坏了这道保护人类健康的天然屏障。据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报告显示,1979年以来中国大气臭氧层总量逐年减少,在20年间臭氧层减少了14%。而臭氧层每递减1%,皮肤癌的发病率就会上升3%。目前,北京市气象局发布了北京市的紫外线指数,以帮助人们适当预防紫外线辐射。

北京市气象局提醒人们当紫外线为最弱(0—2级)时对人体无太大影响,外出时戴上太阳帽即可;紫外线达到3—级时,外出时除戴上太阳帽外还需备太阳镜,并在身上涂上防晒霜,以避免皮肤受到太阳辐射的危害;当紫外线强度达到5—6级时,外出时必须在阴凉处行走;紫外线达7—9级时,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这段时间最好不要到沙滩场地上晒太阳;当紫外线指数大于等于10时,应尽量避免外出,因为此时的紫外线辐射极具有伤害性。

阅读以上材料,分小组讨论,工作生活中保护臭氧层的方法有哪些?

1、购买带有‚无氯氟化碳‛标志的产品;

2、合理处理废旧冰箱和电器,在废弃电器之前,除去其中的氟氯化碳和氟氯烃制冷剂;

3、不用含甲基溴的杀虫剂,4、做好空调、冰箱或冷柜常规检查和修理泄漏;冷却剂不释放到大气中。

5、不使用了消耗臭氧层的物质如清洗剂、灭火剂、涂改液、海绵垫。

6、告诉你的家人、朋友、同事、邻居、保护环境、保护臭氧层的重要性,让大家了解哪些是消耗臭氧层物质。

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1、臭氧层有什么作用?

2、臭氧层为什么出现了‚空洞‛?

3、在保护臭氧层方面我们应该怎么做?

六、自我反思

第二单元 水

课题:第一课 生命之源 【学习目标】

1、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2、知道水在各方面的重要性,理解水是生命的基本物质基础之一。

3、认识水虽然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是作为重要的基本资源,可供人类利用的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水资源短缺成为世界性的难题。

4、了解中国缺水的严重性、紧迫性以及国家的相关节水法规和措施,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学习重点】

感受水资源的稀少和宝贵,懂得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从小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

【学习难点】

认识水虽然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是水资源短缺成为世界性的难题。

【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导与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播放与水资源缺乏的相关视频,展示相关图片,我们地理课上学过地球上71%是水,可称为水球,怎么还会缺水呢?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通读课本,知道: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哪些?

2、分小组讨论:假如没有水,生活没有水,工业没有水,今天没有水,明天没有水,会怎么样?

3、怎样理解‚水是有限的‛?

4、阅读材料《我国的水资源状况》,议一议,我国水资源状况;水资源紧缺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三、展示点拨,质疑问难

1、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海水是咸水,不能直接饮用,所以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如何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水和冰川等。

2、我们生活中离不开水:每天帅呀、洗脸、洗衣。做饭离不开水,我们每天要喝水,农业工业都离不开水。

3、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之战地球上水体总量的2.53%左右,其中近70%是固体冰川,即分布在两极地区的中、低纬度地区的高山冰川,还很难加以利用。目前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和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储量约占全球淡水总量的0.3%,只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对然水资源丰富,水是可再生资源,但是真正能够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是十分有限的。

4、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排在世界第6位,而人均径流量约为世界人均的1/4,居世界第110位。课件,按人口平均,我国是水资源的‚贫穷国家‛。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和空间分布上很不均匀,造成部分地区水资源供需的突出矛盾。近年来,我国由于过分开采地下水及用水方式落后,加上水资源惊人的浪费和水体污染家中,加深了水资源危机,农业和城市缺水十分严重。由于缺水,每年全国工业产值受到的损失达数百亿元。

四、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盘点收获

1、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水对生物以及农业和工业生产的重要性。

2、水资源总量中各类水体所占的比例,淡水资源异常珍贵。

3、我国水资源状况以及水资源紧缺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拓展提升

阅读材料《以色列的节水农业》小组讨论,滴灌技术的主要优点。

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1、简要列举地球上的主要水体。

2、举例说明水的重要性。

3、生活中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节约用水?

六、自我反思

下载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集

    环境教育课本课程内容 第一节 环境和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环境的概念,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

    法门一中环境教育七年级教案下

    目 录 第一课时 《环境污染》 第二课时 《情系环保》 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 第五课时 第六课时 第七课时 第八课时 《农药带给我们什么》 《化肥带给我们什么》 《吸烟的危害》......

    环境教育教案

    “珍爱河湖,保护生态” 年级:二年级(1)班 内容:珍爱河湖,保护生态 学习目的: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河湖保护及涉水安全意识,维护良好水生态,保障河湖健康,激发学生爱环境的情感,并激......

    环境教育教案

    江苏省首届环境教育优秀教案 环境的污染与保护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自己学习和生活环境中的环境污染现象。 (2)举例说出某一种污染物可能对生物体产生的影响。 (3)了......

    环境教育教案

    第一单元 大地的呻吟 1 农药带给我们什么 教学目标:明确农药的使用价值及农药的危害;解决农药对我们的伤害。 教学重难点:去除果蔬残留农药的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环境教育教案

    环境教育教案 环境教育教案一、环境保护的意义(第1课)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我国自然环境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物资基础,环境教育教案。 2、知道“三废”污染、......

    环境教育教案

    环境教育教案:《万物和谐的地球村》 任课教师:鲁崇安 任课班级:塔甸中学八年级 课时:1课时 一. 教学目的: 1、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得危害意......

    环境教育教案

    第6课 噪声与人类健康 教学目标:1、知道噪声产生的原因和途径。2、知道噪声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声音,各种各样的声音使世界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