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时间:2019-05-15 05:30: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第一篇: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一、简述皮杰亚理论中7-12岁的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具体运算阶段思维特点:1.思维中形成了守恒观念

2.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实物支持

3.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

4.思维具有可逆性。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守恒概念:是指物体的形式(主要是外部特征)起了变化,但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或内部性质)并未改变。包括有质量守恒、重量守性、面积守恒、体积守恒、长度守恒等。守恒概念是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二、简述家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1、家访。由学校的教师和干部到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一般是与家长沟通情况,交流感情,密切关系,商讨共同教育儿童、青少年的方式。

2、班级家长会。主要目的是使家长与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直接面对面的集中沟通,交流意见或建议,增进互相理解与支持,共同为学生进一步发展协调配合。

3、家长学校。指家长在专业教师的引领指导下,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知识,以及教育子女的方法。

4、家长沙龙。以家长为主体,以学生学习成长为中心,以教师及专家学者为咨询指导,旨在提高家长教育素养,提升教育理念,转变传统教学教育观念,实现以家庭教育为突破口,最终形成教育合力的一种方式。

5、家长委员会。由关心学校、关心教育事业,具有教育子女经验的家长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参与学校和班级的教育与管理,协助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三、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1、全面性,放宽视野,检索内容客观全面。

2、准确性,检索过程要认真细致

3、勤于积累,检索方法要多样化,建立个人资料库

4、善于思考,用创造性思维综合分析文献内容。

四、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

1、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2、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3、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的根本途径

五、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1、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

2、兴趣广的逐步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

3、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

六、简述形成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1、发挥班主任的表率作用

2、发挥舆论阵地的宣传作用

3、发挥身边榜样的作用

4、发挥任课教师和家长的作用

七、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特意义的人

八、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建立学生档案

4、开展班会活动

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6、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

7、撰写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九、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

2、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等,使遗传提供 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3、学校教育。在个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十、简述教育报告的一般结构

1、题目。是指报告的标题或者课题名称

2、引言。往往简明扼要地说明目的、背景、价值和意义

3、正文。是报告的主体部分,一般要求客观、真实地对研究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

4、结论。就是对问题给出答案

5、参考资料和附录。是对报告中所引用的资料注明出处来源

十一、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法的理解。

1、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时间、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地自觉自愿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或不情愿的学校

2、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补性学习

3、探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法

十二、简述奥苏泊尔(Ausubel)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于新知识进行联系

十三、简述小学生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十四、简述确立小学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十五、简述如何利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治知识遗忘

十六、简述如何让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的习惯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堂中正确引导

3、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

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十七、简述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

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半即使是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解决策略:

1、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十八、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

1、目的明确

5、语言艺术

2、内容正确

6、气氛热烈

3、方法得当

7、板书有序

4、结构合理

8、态度从容

十九、简述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1、小学生情绪情感的丰富性不断扩展

与学习活动和学校生活相关的事物内容。此外,儿童在班集体的地位以及与同伴之间、老师之间的关系、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等,都会引起小学生负面的情绪体验。小学生的社会性情绪也在不断发展。小学生的各种高级情感的不断发展也在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世界。

2、情绪情感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随着儿童进入小学,在集体生活的影响下,儿童控制情绪的能力组建提高。虽然与成年人相比,小学生的情绪仍然具有很大的冲动性,还不善于掩饰、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他们的情绪已开始组建内化,小学高年级学生已逐渐能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表现以及随之可能产生的后果,情绪的稳定性和平衡性日益增强,冲动性和易变性逐渐消失。

3、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小学生的情绪与学前儿童相比,不但在内容上丰富多彩了,而且其情绪体验也更加深刻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归因能力不断得到去提高,情绪体验逐步深刻,愤怒的情绪开始逐渐渐少,并更加现实化。

二十、简述我国小学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

1、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只对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2、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通过对班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区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3、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4、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二十一、简述杜威的教育观点

1、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2、教育及生活:”教育即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准备

3、教育即生长

4、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这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与核心

5、学校即社会

6、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二十二、简述讲授法运用的基本要求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系统、全面:既要使学生获得可靠知识,又要在思想上有提高

2、注意启发。在讲授中善于诘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

3、讲究语言艺术。力图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楚、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要以适度,语调应抑扬顿挫;姿势助说话,提高语言的感染力

4、要组织学生听讲

二十三、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

2、早期经验的影响

3、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影响

4、个人勤奋的影响

二十四、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

1、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

2、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绩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3、情感陶冶法。这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感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

4、指导实践法。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其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5、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

6、品德修养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的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二十五、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

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的质量

2、有利于大面积的培养人才

3、有利于系统的传授知识

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缺点:

1、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

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别,不利于因材施教

二十六、简述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班杜拉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四种:

1、成败经验;

2、替代经验;

3、语言信息;

4、情绪和生理状态。

其中,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二十七、简述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的要求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目的。学生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校管理的宗旨

3、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二十八、简述教学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直观性原则

3、启发性原则

4、巩固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二十九、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操作定向:也称作操作的认知阶段,即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和程序的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2、操作模仿:学习者通过观察,实际再现特定的示范动作或行为模式

3、操作整合:是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起来,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性的、一体化的动作

4、操作熟练: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

十、简述循序渐进原则及其实施要求

1、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十一、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业

1、遗传素质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2、一串熟知的心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十二、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十三、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的共作

后进生具有不适度的自尊心、学习动机不强、意志力薄弱等心理特征。

1、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

后进生特别需要温暖和关爱,因为他们经常遭到同学的白眼,家长的嫌弃。人格傻瓜得不到尊重,就会与教师、同学、家长处于对抗状态。教师只有爱他们,才能转化他们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强化学习动机,启发自觉学习;利用原有学习动机的转移,产生学习的需要;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提高分辨是非能力,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班主任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后进生,利用其优点作为推动他们前进的动力和转化的良好开端

十四、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2、直观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十五、简述培养心智技能的几个措施

由于心智技能是按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此在培养方面必须分阶段进行,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为提高分阶段训练的成效,必须充分依据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采取有效措施。为此,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性特征,这呢个却使用语言

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十六、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教育启示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要循序渐进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要分阶段教学,不搞一刀切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要 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要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要因材施教

十七、简述小学班主任的作用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扮演着多重角色,担负着多种责任,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2、是校长、教导主任有力助手

3、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

4、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

十八、简述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十九、简述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

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是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已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十、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1、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3、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十一、简述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了解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建立学生档案

4、个别教育

5、班会活动

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7、操行评定

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十二、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特点

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儿童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推动力。

1、儿童最初对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

2、儿童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组建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感兴趣。这种对学科兴趣的分化时间一般从三年级开始,既有客观(如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原因,又有主观(如觉得有用,能动脑子等)的原因

3、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发展着

4、游戏因素在儿童的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渐降低

5、在阅读兴趣方面,一般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童话故事发展到文艺作品和通俗科学读物

6、对社会生活的兴趣逐步在扩大和加深

十三、简述如何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四

十四、简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施启发式教学,超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5、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第二篇: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1、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全民性全面性义务性

2、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调查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

3、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

4、班队活动的基本类型 主题教育班队例会班队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活动劳动游戏活动

5、班主任的基本职责(1)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2)教育学生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3)关心学生身心健康(4)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劳动实践(5)关心学生课余生活开展有益课外活动(6)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7)与家长、学生沟通形成合力

7、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课题教学目标课型、课时 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处理板书设计及教具

8、小学教学设计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系统性程序性可行性反馈性

9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全班教学 班内小组教学 班内个别教学

10、学习兴趣的培养的一般方法(1)社会意义及社会价值(2)积极学习的态度形成定势(3)参加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4)教师要做好示范(5)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某一领域不断积累

11、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类型 偏好:听觉型、视觉型、触觉型和混合型 智力:知识学习、技能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12、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内容 方法:调查法观察法测验法自我评价法档案袋评价量规 内容:一般包括教师、学生、真实可靠全面本质的比较

41、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简历专业思想拓展专业知识发展专业能力形成专业自我

42、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大自然进行美育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文化艺术活动进行美育通过日常生活进行美育

43、我国小学美育的基本原则 形象性情感性活动性差异性创造性

44、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群众活动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

遗传 环境 个体主观能动性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方面: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要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包括: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校外活动;(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6)班主任工作。

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有哪些(1)说理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陶冶教育法;(4)指导实践法;(5)品德评价法;

(6)品德修养指导法。

班级管理的作用: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班级活动的组织四个步骤:

班级活动主题的选择制订班级活动计划班级活动的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管理主要是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

13、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能够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良好循环缩短理论和实践的距离。帮助老师积累经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新手型老师向经验型老师的转变经验型老师向专家型老师的转变。

14、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15、我国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导向性疏导性因材施教集体中教育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发扬积极克服消极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16、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 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内部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品德各要素协调统一的发展有阶段的连续的发展从不自觉到自觉

17、小学生德育的基本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民主与法制和纪律教育正确人生观与科学世界观教育

18、班级管理的内容 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活动管理

19、班级管理的基本办法 做好班级常规管理对于学生不正确、不文明行为及时加以引导和制止树立典型平等对待学生因材施教以鼓励为主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

20、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 课堂教学班会学校活动课外科学技术文娱体育艺术活动社区实践服务活动

21、教案设计的步骤和要求 步骤:研读课程标准分析处理教材确定教学目标了解教学环境选择教学方法准备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要求:科学规范简洁明了形式多样理念先进

22、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发现教学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

23、教学反思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教师成长档案袋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像法

24、班级管理的原则 整体性原则民主性原则高效性原则

25、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调查法 观察法 个案研究法 文献法 比较研究法

26、近现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征 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6年的“4—2”学制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从小学堂到小学都有了私立和公立

27、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课程开设心理辅导课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小组辅导

28、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渐分化明显地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29、课外活动的内容科技活动学科活动 文体活动课外阅读活动 游戏活动社会活动 主题活动

30、班级管理的四个基本环节 计划组织 检查 总结

31、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营造优雅的班级环境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操行评定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32、课外活动的特点 自愿参与自主活动形式多样内容开放

33、小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的基本认知特点 观察力:目的性较差缺乏精确性缺乏顺序性缺乏深刻性 记忆力:有意记忆逐渐增强意义记忆迅速发展注意力: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注意力分配和转移较弱 想象力:有意想象增强想象更富于现实性想象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

34、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实践性 开放性生成性 自主性

35、信息技术与小学教育整合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利用计算机中现有工具利用计算机信息加工能力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利用网站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

36、学习动机激发的基本方法 内部动机为主外部动机为辅问题情境恰当评定妥善奖惩组织竞赛归因训练

37、教学评价的种类 作用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 方法相对性绝对性 主体教师学生自我 方式系统测验日常观察 工具标准化测验教师自编测验

38、教学反思的类型 人数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群体反思 时效性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

39、小学综合课程的三种基本形式 以知识的逻辑结果为主线以主题或解决问题为主线以学生活动为主线

40、运用教育研究的比较研究法的步骤和基本要求 步骤明确比较目的选定比较主题广泛搜集、整理材料对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做出比较结论 要求保证可比性资料必须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1)小学生情绪情感的丰富性不断扩展(2)情绪情感的稳定性逐渐增强(3)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观点(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3)学习的情境性

对小学生学习指导的方法有哪些(1)领悟式指导法;(2)迁移指导法;(3)点拨式指导;(4)反馈式指导法;(5)矫正式指导法:(6)对比式指导法(7)兴趣式指导;(8)渗透式指导。

小学生学法指导的原则(1)针对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4)渗透性原则

小学生学法指导的内容(1)学习计划的指导(2)听课方法的指导(3)复习方法的指导(4)写作业方法的指导

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

(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5)依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

影响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哪些(1)外部条件

①家庭教养方式②社会风气③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

①认知失调;②态度定势;③道德认知。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通过一些对偶故事的观察实验,揭示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进程,把儿童的道德分为他律 道德和自律道德两种水平,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1。权威阶段;3。可逆性阶段;4。公正阶段。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科尔伯格把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改为道德两难故事法,在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鉴别出了 6个阶 段。他将这些阶段划分成3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一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即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阶段1: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阶段3: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阶段4: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阶段6: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简述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班级活动的总结

班级管理的原则 方向性原则全面管理原则 自主参与原则 教管结合原则 全员激励原则平行管理原则

班级活动的途径(1)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阮相结合(2)要注意与学生的品德教肖相结合(3)要注意与班级的实际情况相结合(4)要注意与各类节假日和纪念日结合课外活动的特点

自愿性 自主性 灵活性 实践性 广泛性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1群众性活动2小组活动3个别活动

课外活动的组织的基本要求

①目的明确②考虑学生兴趣及实际③发挥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④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互相配合 ⑤因地、因时制宜

课外活动的组织对教师的要求 ①教师要有一技之长 ②允分足够的准备

③要调整好与学生的关系: ④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⑤认真总结并汲取经验教训

第三篇: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一、教育与教育学相关考点内容

1.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2.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作用。

(1)导向作用。教育目的是制定教育政策、确立教育制度、选择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重要依据。教育目的对教育有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引领作用,也因此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

(3)评价作用。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衡量和评价教育教学实施效果 的根本依据。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都必须以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为根本依据。

3.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坚持个性与社会性的统一。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在社会发展条件下的个性发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强调:

(1)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3)教育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教育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6)素质教育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5.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1)教育可以再生产劳动力。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2)教育可以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可以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被更多的人掌握,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教育可以促进产生技术更新。通过对科学创造的生命载体—人的培养,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创新,促进生产技术的更新,以此对生产力发展

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6.简述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特点教育制度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发展过程。

(1)前制度化教育时期。这是指形式化教育从不定型发展为定型的过程。教育实体的产生是教育形态趋于定型的标志。

(2)制度化教育时期。这是指近代教育系统的形成时期。制度化教育主要是指正规教育,即具有层次结构的按照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我国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近代学制的产生。

(3)非制度化教育时期。这是指在制度化教育之上进一步发展的教育时期。非制度化教育并非否定制度化教育,而是指出了制度化教育的弊端,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围墙之内”。美国教育学家库姆斯等人陈述的非正规教育的概念、伊里奇所主张的非学校化观念都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正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二、教育学的发展相关考点内容

1.简述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

(1)柏拉图认为人类要想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重要的就是通过教育获得真知,以“洞察”理想的世界。

(2)教育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培养未来的统治者为宗旨的教育乃是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这种理想的正义国家的工具。

(3)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2.简述卢梭《爱弥儿》的主要教育思想

(1)倡导自然教育,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

(2)倡导儿童本位的教育观。认为要高度尊重儿童。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答:

(1)问题情景与表征方式(2)个体的智能与动机(3)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4)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5)情绪状态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 答:

(1)有效地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

(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4.简述影响个性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答:

(1)遗传

(2)家庭和环境的影响(3)学校教育的影响(4)社会实践

5.简述学习策略中资源管理的具体策略 答:

(1)时间管理策略(有效安排利用)

(2)学习环境管理策略(调节自然条件、设计学习空间)(3)努力管理策略(鼓励学生自我激励)(4)学业求助策略(及时求问)

(5)学习工具的利用(字典、参考书等)6.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哪些变化 答: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7.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答:

(1)操作的定向阶段

操作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2)操作的模仿阶段

操作的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其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象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3)操作的整合阶段

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学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4)操作的熟练阶段

操作的熟练是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8.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 答:

(1)说服法

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2)榜样法

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3)锻炼法

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锻炼包括:练习、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4)陶冶法 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5)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表扬奖励是对学生的良好思想、行为作出的肯定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其品德积极发展的方法。批评处分是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作出的否定评价,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与错误的方法

9.简述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答:(1)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

(2)意志对活动有调节支配作用,使人的行动能按设定好的目的去改造世界(3)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4)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10.简述能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

(1)发展水平的差异(2)表现早晚的差异(3)结构的差异(4)性别差异(5)类型差异

11.简述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答: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12.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答:

(1)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2)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3)联系实际问题进行教学(4)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启发指导(5)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13.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答:

(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性质

(4)对教师的期望

14.如何理解小学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答:小学教育的性质:小学教育是一个国家学制中的第一个阶段的教育,我国的小学教育其性质是基础性教育,是义务教育,又是普及教育。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小学教育既不是就业定向的职业技术教育,也不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它是面对全体儿童实施普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

(1)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 ,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和文化普及。(2)为培养各类人才奠定基础 ,小学教育是培养各类人才的前提。(3)为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儿童向少年过渡,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时期,也是儿童发展最易受影响的时期。15.简述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 答:(1)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教学(2)课外和校外活动(3)劳动

(4)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5)班主任工作

16.简述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答:

(1)有意义学习材料的本身,必须合乎非人为的和实质的标准,即具有逻辑意义

(2)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4)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的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17.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答: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需要(3)人们的教育理想

(4)我国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18.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答:

(1)我国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其理论基础的(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坚持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 19.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答:(1)学习上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2)兴趣广度逐步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3)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4)由消极兴趣向积极兴趣发展

20.简述皮亚杰理论中7-12岁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答:(1)思维的具体性。思考问题还离不开具体的事物和经验

(2)思维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3)去自我中心,逐渐学会从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修正自己的想法

21.简述如何促进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答:(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发挥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课堂中正确引导

(3)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强化教育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6)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22.简述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策略

答:问题:第一,由于受到分数的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性;第二,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解决策略: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23.简述影响学制的因素 答:

(1)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2)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4)要依据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征

(5)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24.简述现代学制发展的趋势 答: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25、简述循序渐进原则及基本要求

答: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技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②注意主要矛盾,解決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26、简述讲授法及基本要求 答: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话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的基本要求: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②注意启发; ③讲究话言艺术。

27、简述谈话法及基本要求 答: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间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间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要准备好间题和谈话计划; ②提出的间题要明确,富有桃战性和启发性,间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 ③要善手启发诱导; ④要做好归纳、小结

28、简述练习法及基本要求 答: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练习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使学生明确_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 ②精选练习材料,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 ③严格要求

29、简述实验法及基本要求 答: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实验法的基本要求是:①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提出具体的操作步環和实验要求;②重视话言指导,重视教师示范的作用; ③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及时检査结果 30、简述讨论法及基本要求 答: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決某个问题而进行深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问题要有吸引力; ②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 ③做好讨论小结

31、简述班级授课制及其忧缺点 答: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优勢: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择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不足: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增养;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32、简述德育过程的一般规律 答: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诺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33、简述说服法及基本要求

答: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运用说服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①明确目的性;

②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③注意时机;④以诚待人

34、如何培养小学生观察力 答:

(1)要使儿重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2)要使儿重具有知识准备

(3)指导小学生观察的方法,增养观察的技能(4)要重视对观察结果的处理(5)观察要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35、如何培养中学生观察力 答:

(1)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3)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

36、简述影口向遗忘进程的因素 答:

(1)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2)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3)学习程度

(4)材料序列对遗忘的影响

37、如何根据遗忘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答:

(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2)恰当安排复习内容

(3)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

38、在教学中如何增养学生的想象力 答:

(1)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2)丰富学生知识, 扩大表象储备(3)创设想象.情境,引发想象

(4)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想象

39、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兴趣 答:

(1)在活动中发展小学生的兴趣(2)激发和保护小学生的有益兴趣(3)利用原有兴趣迁移(3)通当的表扬和鼓励

40、简述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答:

(1)遗传素质(2)环境和教育(3)实性活动

(4)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41、简述建构主文的共同观点 答:

(1)知识观: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2)学习观:建构主文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社会互动性和主动建构(3)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4)教学观:情最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

4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

(1)创设间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2)根据作业难度, 适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要善进行実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理续努力

43、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答:又称“倒U曲线”,是指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住激起水平较高。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任务难度的増加,动机的最住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勢。一般来讲,最住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44、简述影响迁移的因素 答:

(1)学习情境的相似性(2)学习材料的性质(3)学习活动的多样性(4)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5)年龄特征及智力水平

45、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答: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46、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答: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樓象直观

(2)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象直观)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47、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答: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48、简述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 答: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第四篇: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需要的层次越低,对人的影响越大。马斯洛认为,只有基本需求得以满足,才能出现更高层次的需要。(1)生理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人对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兴的需要等。(2)安全需要,它表现为人们对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的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一个团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等。(4)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5)求知的需要,又称为认知与理解的需要,是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指对对称,秩序,完整结构以及对行为完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的需要。

儿童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儿童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是指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自身等的因素的影响,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一方面表现在同一年龄阶段儿童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有个体差异,另一方面表现在相同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也有个体差异。

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

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的成长。

简述知觉的一般特性。

知觉的一般特性包括:(1)知觉的选择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即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

人们对客体的知觉总是以自己过去的经验来补充当时获得的感觉信息,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

(3)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某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知觉对象的特征。(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不因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特性。

简述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

(1)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离,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2)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3)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

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所提出的基本理念。

(一)学生为本

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师德为先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根据遗忘规律如何合理组织复习。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该曲线表示,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根据遗忘规律,合理组织复习,防止遗忘,要做到: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及时复习2,合理使用复习方法,方法灵活多样 3,适宜增加复习次数,反复识记 4,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水平。(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和变革。

简述小学教师撰写操行评语的注意事项。

操行评语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家长了解子女在校学习与表现的途径,反映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师业务水平,小学教师在撰写评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评语内容要全面,从德智体美等多方面评定学生的情况;2,以肯定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3,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互动,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4,评语语言表达要富有感染力,亲切生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简述皮亚杰理论中7——12岁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7-12 岁的小学生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具体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小学生思维发展特征是:(1)思维的具体性;思考问题还离不开具体的事物和经验。(2)思维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3)去我中心;逐渐学会从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能够接收别人的意见,修正自己的想法。

简述家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1,相互访问:学校进行家庭访问,家长访问学校和班主任;2,通信联系、电话联系;3,召开家长座谈会;4,建立家长委员会。

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①全面准确地检索教育文献②进行内部评论与外部评论③以分析概括为基础,撰写教育文献综述报告。

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①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②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③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④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对各不同学科内容产生初步的分化性兴趣,特点主要有:1,学习上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2,兴趣广度逐步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3,兴趣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4,由消极兴趣向积极兴趣发展。简述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1,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2,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促进学生的学习。3,培养管理骨干,善于发挥榜样的力量。4,培养良好的班风,让每个同学都成为班风建设的主人。5,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

(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关怀。

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1)全面了解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1,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2,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3,建立严明的班级纪律4,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5,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4)进行日常管理。

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基础;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影响作用,但其作用不能夸大。(2)环境: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具有其独特的功能,例如加速个体发展、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等得功能。(4)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简述教育调查报告的一般结构。

一般的调查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标题。一般通过精炼、确切、鲜明的文字概括全篇内容,点明被调查范围。(2)引言。在引言部分,应简要讲明本次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正文主体。这是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这部分把调查获得的大量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归纳出若干项目、条分缕析地叙述,要做到数据确凿、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观点明确。(4)结尾。调查报告的结尾一般有以下几种写法:其一是概括主题、深化主题;其二是总结经验,形成结论;其三是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其四是展望未来,说明意义。(5)附录 附录包括各种调查表格或问卷、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等。调查报告不一定都有附录。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式的理解。

(1)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2)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3)探究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简述奥舒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发生须同时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及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1)客观条件,即学习材料本身必须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战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范围之内的。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一般来说,学生所学的教科书或材料,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的概括,是有逻辑意义的。(2)主观条件,即学习者自身的因素,主观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以便与新知识建立联系;二是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的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简述小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这是生动活泼地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3)劳动;这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4)少先队活动; 这是通过青少年自己的组织做开展的活动来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5)班主任工作。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其一项重要任务,因此班主任工作也是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简述我国小学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1)我国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3)人们的教育理想;(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我国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相结合的学校教育制度,小学教育是基础。(2)全民性。从广义上说,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从狭义上讲,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适龄儿童。(3)义务性。小学教育面向全体适龄儿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论其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都必须接受小学教育(4)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小学教育是面对全体儿童实施普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简述学校心理辅导的含义和途径。

学校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适应良好。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有,(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如开设心理卫生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向学生传授,普及心理健康知识。(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这种课程的特点是,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强调学生认识情感行动的全面投入,活动组织上以教学班为单位,(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组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简述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1)调查研究法(2)目标管理法(3)榜样示范法(4)情境感染法(5)规范制约法(6)舆论影响法(7)心理疏导法(8)行为训练法。简述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步骤和要求。

一、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①分析教学对象与教材;②设计教学目标;③进行学习任务分析;④设计教学思路与环节;⑤设计教学评价;⑥编写出教案。

二、教案设计的步骤:①导入环节;②新授课环节;③结课环节。

三、教案设计的要求:①内容联系实际,目标定位准确,要适应全体学生且有应用价值;②逻辑清晰,通过案例让学生参与其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探索能力;③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新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之所以能够对人的发展起到主导作用,原因有(1)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场所,学校的教育活动都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进行设置的活动。(2)学校教育具有专业性和系统性,学校有专门的教育场所是叫者教育方法与手段系统的学科知识与体系等,这些都体现了其非常强的专业性和系统性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3)学校教育的选择性,主要表现在教育培养目标地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等的选择上。(4)学校教育具有较长的基础性,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教给儿童青少年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社会生活必备的道德规范和社会人际关系准则,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各类教育都是交给受教育者做人做事的道理、生存技能及生活知识。因此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总之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是比较全面系统的,因此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步骤为:提出研究问题——查阅文献——制定研究计划——收集和整理资料——实施研究计划——撰写研究报告。小学生品德培养的方法有哪些。

(1)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实想认实的方法。(2)榜样示范法,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3)指导实践法,指导实践法也称实际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在行为实践中是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4)情感陶冶法,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自觉唱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5)品德评价法,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6)品德修养指导法,品德修养法也称个人修养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与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德育方法。简述教学反思的特点。

(1)根据教学的基本流程,可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2)根据反思的主体,可分为自我反思和集体反思。(3)根据反思对象,可分为纵向反思和横向反思。

(4)根据教学理论深浅程度,可分为理论反思和经验反思。简述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育专业素养。教师是教书育人的职业,不仅要具备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4)教师还应该掌握教育教学艺术。新时期,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新时期,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就必须认识到:第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第二,学生是独立的人;第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简述小学课堂教学总结的基本方法。

(1)画龙点睛式(2)回味无穷式(3)首尾呼应式(4)相对完整式

简述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1)了解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建立学生档案(4)个别档案(5)班会活动(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7)操行评定(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简述教育调查法的优点。

教育调查法是指通过深入的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发现新问题,这样儿探索教育一般规律的研究方法。教育调查法突出的优点:(1)不受时空的限制,能在较短的时间并以较快的速度对较大范围的事实进行研究,它可以通过邮寄电话因特网等手段,以问卷访谈等形式大量迅速地收集信息。(2)简单方便容易操作,由于调查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对环境和其他一些研究条件要求不高,且不需要操纵和控制调查对象,所以能在较大范围内为,较多的研究者所采用,(3)容易量化,调查项目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差别,以供被调查者选择。搜集到的资料比较容易量化或比较容易进行量化处理。

第五篇:《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归纳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归纳

1.为什么说教育(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影响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是在受经过专门训练和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影响较系统、全面和深刻。

教育的主导作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教育的主导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一些外部因素:教育自身的状况;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依赖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依赖于社会发展的状况,包括生产力水平、科技发展、社会环境、社会文化传统和民族心态以及公民整体素质等。

2.影响学制建立的依据?

(1)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学制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

在阶级社会,学制(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3)本国民族历史文化传统。

(4)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在确定教育目的、学制和培养目标时必须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对于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青少年儿童,提出不同的要求。

(5)本国学制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每个国家的学制都有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建立新学制时,既不能脱离本国学制的历史沿革也不能忽视吸收其他国家学制改革的有益经验。

3.试阐述基础教育课改革所倡导的“全人发展”理念。

“全人发展”理念体现了教育的平等性、大众化和个性化,即教育机会均等,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具体表现在:

(1)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

(2)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4)为了学生的个体发展。

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承认学生是发展的、有潜力的、有差异的人,是活泼的、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教育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4.试阐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生活、自己和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

5.试阐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的自觉自愿的学习,学习的“自主性”表现为“自立”、“自为”、“自律”三个基本特征。

(2)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3)探究学习是指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意愿或假设,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从而获得创新实践能力与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具有主动性、问题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

6.试阐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发展性评价教育理念。

(1)发展性课程评价是针对我国现行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2)新课程提出的发展性评价,其基本内涵表现为: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评价内容多元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3.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等

4.评价主体的互动化,建立师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5.评价过程动态化。

(3)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一、明确评价内容和标准。二、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三、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四、制定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

(4)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包括以下四个环节:一、明确评价内容和标准。二、设计评价工具。三、搜集和分析反映教师教学和素质的数据和证据。四、明确促进教师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7.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体现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3)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结构

(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8.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和为谁服务的问题。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统治阶级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控制教育的领导权:第一,通过国家权力机构对教育实现控制或管理。第二,利用经济力量来控制教育的领导权。第三,以思想和意识形态上的优势力量来影响和控制教育。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力。

(5)政治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政治决定着教育性质和目的,进而也决定着教育内容的选择,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选择。

9.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的“师德为先”。

师德为先具体表现在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10.简述教育实验报告的一般结构。

(1)题目

实验报告的标题常常采用研究课题的名称,指明所研究的主要变量,要简练具体,使研究问题一目了然。

(2)前言

也称引言、导论、绪论,是研究报告的正文开头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提出问题,表明研究的目的、通过对有关文献的考察,说明选题的依据、课题的价值和意义。

(3)方法

该部分要阐明实验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

(4)结果

这是研究报告的主要部分,要求简要的说明每一结果与研究假设的关系,将研究结果作为客观事实呈现给读者。

(5)讨论

讨论是对研究结果的内涵和意义进行评价。

11.注意的品质与影响因素

品质:广度、转移、分配和稳定性。

广度的影响因素:

(1)注意对象的特点

(2)个体的知识经验

转移的影响因素:

(1)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

(2)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

(3)明确的信号提示

(4)个人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

稳定性的影响因:

(1)注意对象的特点

(2)主体的意志力水平

(3)个人的主观状态

12.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数量和位置

(2)学习程度的大小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4)识记的方法

(5)时间因素

(6)情绪和动机

即学习材料、学习程度、记忆任务、方法、时间、态度(口诀:端正态度,用好的方法,在对的时间,根据材料,完成一定程度的记忆任务)

13.记忆能力的培养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动机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理解

(3)深度精细加工,促进知识理解

加工

(4)组块化策略+多重编码

加工

(5)合理使用记忆术

记忆术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复习

(7)拓展练习机会,提供时间机会

应用

14.影响个体认知发展的因素

(1)成熟

(2)练习和经验

(3)社会性经验

(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15.简述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

(1)人作为主体是通过他自身的实践活动来参与和接受客观事物

(2)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认识。经验以及需要、兴趣等来对客观事物作出反应,并为了实现自己的意向,自觉地、有目的地开展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活动。

(3)能否正确处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充分发展和发挥

16.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的特点

(1)为了得到好分数,不落人后,或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而学习

(2)为了履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或为集体争光而学习

(3)为了个人前途而学习

(4)为了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利益而学习

17.小学儿童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1)学生自己要有积极的态度

(2)利用学科特点优势

(3)创设问题情境

(4)改进教学方法

(5)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

18.小学儿童学习态度的特点

(1)对老师尊敬依恋;选择性怀疑

(2)对集体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交往;责任感

(3)对作业自觉负责

(4)对评分认识到评分的意义

19.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在教育中的应用

(1)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需求

(3)自由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体精神

(4)重视人文社科的设置

(5)提倡情感性的师生关系

2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学习观

主动建构性 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着,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

社会会互动性 学习是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技能,掌握有关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是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的,学习共同体彼此之间沟通交流分享共同完成一定的社会任务

情景性 知识是不能脱离活动情景而抽象存在的,学习应该与情景化的社会活动结合起来

(2)教学观

探究学习 通过有意义的问题情景,让学生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学习与所探究的问题有关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支架学习

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然后逐步撤去支架,让学生独立探索学习。

情景教学 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称为情景教学。知识,学习与情景化的活动联系在一起,学生应该在真实的情景中尝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 以互动合作为教学活动取向,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来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21.奥苏贝尔的学习动机理论

(1)认知驱力是成就动机三个组成部分中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它大都是存在于学习任务本身之中的。所谓认知驱力,就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

(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

(3)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或权威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需要。

22.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1)学习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2)替代性经验;

(3)言语劝说;

(4)情绪唤醒。

23.学习动机的培养

(1)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志向

(2)利用原有动机迁移,产生新的学习需要

(3)帮助学生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

(4)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5)向学生提供榜样

(6)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4.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妥善进行惩罚、维护内部动机

(3)根据作业难度、控制动机水平

(4)设置课堂环境、搞好竞争合作

(5)进行归因训练、促进继续努力

(6)利用反馈信息、给与适当评定

(7)进行成就训练、提高自我效能

25.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1)目标+活动——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组成的共同活动

(2)机构+领导——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3)纪律+制度——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4)舆论导向——积极向上的班集体舆论导向

(5)个性发展——学生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

26.形成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1)建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2)选拔班干部

(3)建立正常的班级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27.班级管理的方法

(1)常规管理——做好班级常规管理

(2)及时引导+制止——对于学生不正确、不文明的言行要及时引导和制止

(3)典型+平等——树立典型,平等对待学生

(4)差异性,鼓励——因材施教,以鼓励为主

(5)自身素质——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

28.班级管理中的问题解决策略、处理原则和方法

解决策略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主体地位

3.有目的的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处理原则

1.教育性: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目的2.因材施教:照顾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

3.客观性:避免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随意处理问题

4.启发性:注意启发学生改正错误的自觉性

5.有效性:用育人的态度,发展的眼光学生,一分为二的看待事情

6.一致性:学校、家庭、社会力求步调一致,相互配合7.可接受:处理不能强加于人,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

8.冷处理:冷静、公平、宽容

处理方法

1.沉着冷静,机智果断

2.客观公正,以事实为依据

3.积极疏导,抓住教育的契机

4.掌握分寸,谨慎行事

5.即兴发挥,机敏幽默

29.处理课堂上对突发事件的注意事项

1.忽略小而且转瞬即逝的问题行为;

2.非言语警示或停顿;

3.适时表扬正确行为;

4.言语提醒、反复提醒;

5.直接提问;

6.执行结果,注意慎用批评与惩罚。

下载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1.当代小学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义务教育得以全面实施 (三)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与规范 (四)办学体制走向多样化 (五)课程改革不断深化2.请简述孔子的主要......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预测简答题

    简答题(预测) 1.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2)精深的专业知识。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2. 教学过......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建立学生档案 4、开展......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3简述教学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式。 4简述教师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5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 6简述小学生......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3简述教学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式。 4简述教师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5......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归纳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归纳 1.为什么说教育(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影响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是在......

    2019版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个体差异性。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复杂......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集合[合集5篇]

    1.简述智力的性别差异。 【答案要点】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女性智力分布较均匀。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就是说很聪明的男性和很笨的男性都比女性多,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