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部应用解剖及生理、慢性鼻炎、急慢性副鼻窦炎-教案内容

时间:2019-05-15 05:09: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鼻部应用解剖及生理、慢性鼻炎、急慢性副鼻窦炎-教案内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鼻部应用解剖及生理、慢性鼻炎、急慢性副鼻窦炎-教案内容》。

第一篇:鼻部应用解剖及生理、慢性鼻炎、急慢性副鼻窦炎-教案内容

稿

科目:耳鼻咽喉科学

任课老师姓名:田湘娥 授课对象:临床、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

年级: 人数:

次数:1次

授课章节、内容:鼻部解剖及生理、慢性鼻炎、急慢性副鼻窦炎 授课时数:3 学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要求:

1.熟悉鼻窦分组及各鼻窦开口部位

2.了解慢性单纯性鼻炎、肥厚性鼻炎和萎缩性鼻炎的病因和病理,掌握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3.了解急性化脓性鼻窦炎的病因,掌握其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熟悉治疗原则。

4.了解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病因,掌握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讲授重点:

1.重点讲解鼻腔各壁的组成及其重要结构、鼻窦的分组及各鼻窦的开口,鼻中隔黎氏动脉丛的组成及临床意义。

2.重点介绍慢性单纯性鼻炎、肥厚性鼻炎和萎缩性鼻炎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3.重点介绍急性化脓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4.重点介绍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局部症状、诊断方法及主要治疗手段。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辅以提问结合重点、多媒体投影。教具:

多媒体

讲授提要和时间安排:

1.鼻窦分组及各鼻窦开口部位。15分钟

2.慢性鼻炎的临床特点,分型及各型的临床表现,各型的鉴别要点及处理原则。20分钟

3.急性化脓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15分钟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局部症状、诊断方法及主要治疗手段。15分钟

教课教材:耳鼻咽喉科学(第六版)湖

稿

鼻部解剖及生理

鼻:外鼻、鼻腔、鼻窦

一、外鼻:形如一个基底在下方的三边锥体。

1.名称: 鼻根——上端位于两内眦之间连于额部。

鼻尖——下端向前突起称~。鼻累——两者之间为~。鼻背——鼻累的两侧为~。

鼻翼——鼻尖两旁的半圆形膨隆部分称~。鼻唇沟——鼻翼与面颊交界处有鼻唇沟。鼻小柱、前鼻孔。

2.支架:

①骨性支架——上颌骨额突,额骨鼻突,鼻骨。②软骨: 隔背软骨:(1)鼻外侧软骨;(2)鼻中隔软骨(四方软骨)。大翼软骨:(1)外侧脚——构成鼻翼的支架;(2)内侧脚——夹鼻中隔软骨的前下缘构成鼻小柱的主要支架。

隔背软骨的底面观略似“↑”形,两侧鼻背板(鼻外侧软骨)内缘的上段与鼻隔板(鼻中隔)的前缘互相融合,与鼻骨及上颌骨额突共同支持鼻背。

外鼻软骨性支架借致密的结缔组织紧密附着梨状孔边缘,各软骨之间亦为结缔组织所联系。

梨状孔:鼻骨下缘,上颌骨额突内缘及上颌骨腭突的游离缘共同围成。

鼻骨:左右成对,中线相接,上接——额骨鼻突,外缘接→左右两侧上颌骨额突。下缘——以软组织与鼻外侧软骨相同。

特点:上部窄而厚,下部——宽而薄,易受外伤而骨折。鼻骨骨折可行复位(举例)。3.外鼻的静脉:(1)内眦V及面V→颈内,颈外V;(2)由内眦V→眼上、眼下V→颅内海绵窦。

特点:①与海绵窦相通;②无瓣膜(与身体其他静脉不同点,可上行也可倒流);③面部、疖肿挤压可引起海绵窦炎症(危险三角区)

稿

内眦V、面V:眼上V,眼下V→海绵窦,鼻上唇疖肿挤压↓海绵窦血栓性V炎。

N:外鼻的运动神经是面N。感觉N——三叉N的第1支(眼N),第二支(上颌N)的分支:筛前N,滑车上N,滑车下N及眶下N。

L:主要汇入下颌下淋巴结及腮腺淋巴结。

二、鼻腔:为一狭长腔隙,顶窄底宽,前后径大于左右径,前起前鼻孔,后止后鼻孔通鼻咽部。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两侧,每侧鼻腕包括:鼻腔:①鼻前庭:有皮肤覆盖,富于皮脂腺和汗腺,毛囊,故可发生疖肿;外侧鼻翼,内→鼻中隔小柱(又称可动中隔)。在鼻前庭皮肤与鼻腔本部粘膜交界处的外侧部分,相当于大翼软骨外侧脚的上缘处,有一弧形隆起,称鼻阈,为鼻前庭最狭窄处亦称前内鼻孔,在行前鼻镜检查时,不要越过此界。②鼻腔本部。

鼻腔本部——二孔四壁 二孔:前、后鼻孔。

前鼻孔——鼻翼的游离缘,鼻小柱及上唇围绕而成。

后鼻孔——蝶骨体,蝶骨翼突内侧板,腭骨水平部后缘,犁骨后缘围绕而成。

四壁——内、外、顶、底。1.顶壁:

很窄,呈穹窿状。前段倾斜上升,由额骨鼻部与鼻骨构成,后段倾斜向下,主要由蝶窦前壁构成,中段水平,为分隔颅前窝与鼻腔的筛骨水平板,板上多细孔,又称筛板,薄而脆受外伤时易发生骨折,且为鼻部手术的危险区(禁区)。

2.底壁:

即硬腭的鼻腔面,与口腔相隔,前由上颌骨腭突,后由腭骨水平部构成。

3.内壁:

即鼻中隔的软骨性和骨性部分。

主要由:鼻中隔软骨,筛骨正中板,犁骨组成。相当于鼻中隔前下方,血管汇聚成丛,称黎氏动脉丛(little’s)该处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故称“易出血区”(主要是血管丰富)。(静脉丛——克氏区)。湖

稿

鼻阈(Limen nasi)——相当于大翼软骨外侧脚的上缘处,有一弧形隆起,为鼻前庭最狭窄处,亦称内孔(ostium interrum)。

鼻丘或鼻堤(agger nasi)——在中鼻甲前方的鼻腔外壁上有一小丘状隆起。

下鼻道的前上方有鼻泪管的开口。

中鼻道(middle meatus)外壁上有两个隆起,前下者呈弧形嵴状,名钩突(uncinate process),后上者内含气房,名筛泡(cethmoid bulla),均属筛骨。二者之间有一半月裂隙,称半月裂孔(semilunar hiatus)。

嗅沟(olfactory sulcus):

其在中鼻甲游离缘平面以上的部分称嗅沟,亦称嗅裂。各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称总鼻道(common meatus)。

原则:1).体贴关心病人,操作轻柔;

2).细心,认真; 3).操作正规。

4.外壁:三甲三道

外侧壁上有突出于鼻腔中的三个骨质鼻甲,三个鼻甲依次缩小1/3,呈阶梯状排列,前端的位置又递次后退1/3。下鼻甲为一独立骨片——下鼻甲骨,中、上鼻甲则为筛骨的一部分突起。

下鼻甲前端接近鼻前庭,后端距咽鼓管咽口约1cm~1.5cm故下甲肿大时可引起鼻塞,咽鼓管的通气引流会受到影响,引起——卡他性中耳炎。

在中鼻甲前方的鼻腔外壁上有一小丘状隆起,称鼻丘或鼻堤,在临床上有时做封闭注射用。

相当于中甲后端的后上方近蝶窦底处有一骨孔,称蝶腭孔,向外通翼腭窝,为蝶腭神经及血管出入鼻腔之处。蝶腭N节位于此窝内。

上鼻甲:

居于鼻腔外壁的后上部,位置最高,但最小,有时仅为一粘膜皱襞,作前鼻镜检查时,为下,中甲所遮而看不到。后上方有蝶筛隐窝,蝶窦开口于此。

嗅沟:中甲游离缘平面以上部分称~(或嗅裂)总鼻道:各鼻甲与中隔之间的间隙称总鼻道。

稿

1.下鼻道:前上方在鼻泪管开口,离下甲前端1.5cm处是上颌窦穿刺的适宜进针部位。(此处骨壁薄,易刺透)。

2.中鼻道:钩突,筛泡,半月裂隙。

外壁上有两个隆起,前下者呈弧形嵴状名钩突,后上者内含气房名筛泡,均属筛骨,二者之间有一半月裂隙,称半月裂孔,为前组鼻窦的开口所在。

依次为:前——额窦开口;后——前组筛窦开口;最后——上颌窦开口。

前、后筛窦是按开口所在部位分,但在标本上无法详解。临床上利用其解剖特点,辨别鼻窦炎症所在。

3.上鼻道:

内有后组筛窦开口。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鼻腔血管:A:颈内A→眼A→筛前、筛后A→中甲平面以

上(前、后上部,包括中隔区),颈外A→上颌A→蝶腭A→中甲平面以下(后部、下部)。

特点:

1.小A无弹力层——对化学分子刺激非常敏感 2.呈多孔状——管壁薄,有利于交换 3.小A、V吻合(A、V直接吻合),故血管舒缩性非常敏感。4.有小海绵窒——热时收缩冷时膨大,使加温面扩大。鼻腔的N:

1.感觉N:三叉N→第一支(眼N)和第二支(上颌N)的分支。

2.嗅N:

分布于嗅区粘膜中的嗅C,嗅丝经筛孔穿过筛板,进入嗅球。嗅N的鞘膜由硬脑膜延续而来,故手术损伤嗅区粘膜,继发感染延伸入颅→鼻原性颅内并发病。

3.植物N:

交感N——岩深N,交感N兴奋↑→鼻粘膜血管收缩。

付交感N——面N→岩浅大N,付交感N↑→鼻粘膜血管 扩张,分泌物↑↑。

稿

鼻窦

鼻窦:系鼻腔周围颅骨中的一些含气空腔,左右成对,共计四对,依其所在颅骨命名。各窦均有窦口与鼻腔相通。按其解剖位置及窦口所在部位,可将鼻窦分为前后两组。

前组鼻窦:上颌窦、前组筛窦、额窦,均开口于中鼻道。后组鼻窦:后组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蝶窦——开口于蝶筛陷窝

故在施行前鼻镜检查时,如见中鼻道有脓→前组鼻窦发炎所致。

后组鼻窦发炎时——嗅沟积聚有脓,或在后鼻镜下见上鼻道或嗅裂后段有脓。

各鼻窦的发育不同,出生时,上颌窦较大约8~10(前后径),×3~4(宽)×3~5(高)mm,发育与出牙及换牙有关,9岁时体积约25×18×18mm,窦底与鼻腔底相平,15岁时与成人接近。

出生时筛窦已出现,较小,发育迅速,额窦和蝶窦尚未发育,分别在2岁及4岁时才出现,故初生婴儿即可发生上颌窦炎或筛窦炎。

上颌窦(maxillary sinus)

在4对鼻窦中:①最大,②位置最低,③窦口最高,④发病率最高

5壁:

1.前壁——中央最薄,略凹陷,称尖牙窝,行上颌窦根治术时经此凿入窦腔,眶下孔→眶下N及血管通过。

2.后外壁——颞下窝毗邻,近翼内肌,上颌窦肿瘤破坏此壁侵及翼内肌时可引起张口困难。

3.上壁——即眶底,故眶内疾病及窦内疾病可相互影响,尤多见于肿瘤,囊肿及外伤。

4.底——为牙槽突,故牙根感染有时可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与上颌第二双尖牙及第一,二磨牙关系密切)。

4.内壁——系鼻腔外壁的一部分,后止方有上颌窦口通入中鼻 道。

筛窦(ethmoid sinus)

位于鼻腔外上方的筛骨内,呈蜂房样,每侧有气房约10个;

稿

依其窦口所在部位将筛窦分为前后两组:前组筛窦开口于中道,后组筛窦开口于上鼻道,前、后筛窦两组约以中鼻甲附着缘为界。

外壁——与眶内容物相隔的纸样板及泪骨(眶内壁),故在筛窦炎症时可引起眶内蜂窝组织炎或脓肿及球后视N炎等并发病,筛窦囊肿或肿瘤破坏此壁可使眼球向外向前移位。

内壁——为鼻腔外壁的一部分,附有上甲及中甲,下界为筛泡,位于中鼻道内。

顶壁——是额窦底壁和颅前窝的一部分。

筛窦前与上颌骨额突及额窦相接,后与蝶窦相接。

额窦(frontal sinus)

居额骨鳞部的下部。大小,形状极不一致,有时可一侧或两侧未发育。

前壁——额骨外板,较坚厚,常含骨髓,故当额窦炎症或额骨外伤后感染可发生额骨骨髓炎。

后壁——借额骨内板与额叶硬脑膜为界,并有血管穿过此壁入硬脑膜,为引起鼻源性颅内并发病途径之一。

底壁——为眶顶及前组筛窦之顶,其内侧相当于眶顶的内上角,甚薄,急性额窦炎时此处可有明显压痛,额窦囊肿破坏此壁可使眼球向外,下方移位。

在底壁内侧尚有额窦开口,一般经鼻额管通入中鼻道前段(半月裂隙)

内壁——即分隔两侧额窦的额窦中隔上段常偏曲。

蝶窦

位于鼻腔后上方的蝶骨体内,发骨大小不一,由蝶窦中隔分为不相对称的两腔。

顶壁——大多数向下凹陷,构成蝶鞍底部,故可经蝶窦取除脑垂体肿瘤,两侧尚有海绵窦。

侧壁:上方——有视N压迹。下方——有颈内动脉压迹和三叉N上颌支压迹。

后壁——为蝶骨体骨质,发育特大的蝶窦其后壁与颅后窝相隔的骨板有时甚薄。湖

稿

前壁——中央形成喙部,与中隔的筛骨垂直板和犁骨后缘相接。蝶窦的自然开口位于喙部两侧。

下壁——即后鼻孔及鼻咽顶部。两侧位于翼突根部处有翼管神经孔。

鼻腔的生理功能

一、呼吸功能

二、嗅觉功能

三、共鸣功能——鼻塞时(闭塞性鼻音)

开放性鼻音(软腭麻庳)

鼻窦功能:对共鸣、减轻颅骨重量、维持头部平衡起一定作用。

人类鼻窦粘膜无嗅N未梢,故亦无嗅觉功能。

每次鼻呼吸时,鼻窦内的空气出入交换量仅为其容量的千分之一,故对调节温度和湿度都作用不大。

慢性鼻炎

定义:系鼻粘膜及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伴有不同程度的机能紊乱。

包括:慢性单纯性,慢性肥厚性,干燥性,萎缩性,干酪性等5种。病因:

(一)局部原因:

1.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可转化为慢性鼻炎,为其主要的致病原因。

2.邻近病灶如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鼻中隔偏曲影响鼻腔引流等长期刺激和影响的结果。

3.鼻腔用药不当或为时过久,如长期滴用血管收缩剂,特别是滴鼻净,可引起药物性鼻炎。

4.职业及环境因素,长期吸入污染的空气,鼻粘膜受到物理和化学因子的刺激和损害,可造成慢性鼻炎。

稿

(二)全身因素:

许多全身慢性疾病如:贫血、结核、心、肝、肾疾病等,某些急性传染病,营养不良,如:或维生素A、C缺乏,内分泌失调,妊娠期。

慢性单纯性鼻炎

原因:是基于鼻腔血管的N调节功能紊乱使付交感N占优势,交感N呈相对抑制状态而引起:

1.血管扩张,腺体分泌↑,粘膜肿胀,分泌物↑为特点的慢性炎症。

症状:

一、鼻塞:

特点:1.间歇性:白天活动后,天气热,鼻塞↓。

2.交替性:夜晚,静坐,寒冷,鼻塞↑,侧卧右→右鼻塞,侧卧左→左鼻塞。

二、鼻涕多

常为粘液样,有感染时可稍稠为粘脓性。检查:1.鼻粘膜肿胀,主要是下鼻甲

2.下鼻甲呈暗红色

3.鼻腔内有较粘稠之粘液分必物,多积于鼻底部及下鼻道。

三、治疗:

1.血管收缩剂:1%麻黄素,1%E+F,滴鼻净<1周。2.鼻腔冲洗(在分泌物较粘稠情况下)。3.抗菌素(1~5%链抗素)4.病因治疗

慢性肥厚性鼻炎

常由单纯性鼻炎演变而来

特点:是以粘膜及黏膜下层,甚至骨质均有增生,肥厚,病变主要在下甲及中甲前端或相对应的中隔粘膜。

症状:

1.鼻塞:单侧或双侧持续性,血管收缩剂滴鼻效果差。湖

稿

2.嗅觉↓:长期鼻塞,嗅分子不能达到达嗅N→嗅觉↓。3.鼻涕不多:因粘膜增生肥厚,腺体受压,故分泌↓→涕不多。

4.若肥大的下甲后端压迫咽鼓管咽口可出现耳鸣、听力↓。检查:

下鼻道内有少量粘液或粘脓性分泌物不勿擤出。

(一)鼻粘膜增生,肥厚,鼻腔被肥大的下甲所堵塞;

(二)粘膜肿胀,呈苍白粉红色或淡紫红色,表面不平,呈结节状或桑椹状,以下鼻甲前端及其游离缘为重。

(三)用探针触压下甲表面,有硬实感,不凹陷,或虽呈凹陷,但不易立即恢复。

(四)血管收缩剂不敏感,局部应用麻黄素类药物,粘膜不收缩或收缩很少。

治疗:

(一)下鼻甲粘膜尚能收缩者,治疗方法基本同慢性单纯性鼻炎,效果不显著,可行下鼻甲粘膜下硬化剂注射,使粘膜产生疤痕组织,减轻鼻塞。

下甲粘膜硬化法:常用的硬化剂有:5%碳酸甘油,5%鱼肝油酸钠,2%普鲁卡因甘油,50%G、S。80%甘油,(二)冷冻方法

(三)下甲粘膜不能收缩者。

行:a: 下鼻甲粘膜部分切除术:原则不宜超过下甲的1/3,如切除过多→继发性萎缩性鼻炎,b:对骨性肥大者,宜作下鼻甲粘——骨膜下切除术。既可改善腔通气引流,又无损于鼻粘膜的生理功能。

干燥性鼻炎

是一种常见的职业性慢性炎症。

病理改变:

鼻中隔粘膜因经常受粉尘的刺激,鼻中隔软骨部前段发生小V曲张,上皮摩烂,纤毛柱状上皮变为复层鳞状上皮,腺体消失而粘膜逐渐干燥。

病变特点:只限于鼻腔前部,主要在鼻中隔前1/3部。症状: 湖

稿

1.鼻干燥感,涕少或伴有鼻痒 2.鼻出血,量少或涕中带血 3.少量结痂 检查:

①鼻粘膜呈灰白色或暗红色,表面干燥有薄痂。主要在鼻中隔前1/3及下甲前端,痂皮无臭味。

②粘膜浅表糜烂,血管曲张。治疗:

1.润滑剂:Neb menthat co 石腊油,滴鼻

2.抗菌素:1~5%链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眼膏 3.维生素类,维生素C、B2、A 4.加强劳动防护(带口罩)

萎缩性鼻炎

特征:是鼻腔粘膜,骨膜及骨部发生萎缩及鼻内有脓痂形成,嗅觉消失。如鼻内伴有奇臭者,则称“臭鼻症”。

病因:

学说甚多,可归纳为两类

(一)原发性:认为本病是全身疾病的一种局部表现。过去学者认为此病

干燥性鼻炎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鼻炎,发病与气侯和职业因素有密切并系,在粉尘多和气象干燥的环境,鼻粘膜因长期受刺激而产生病变。此外,维生素缺乏也可引起粘膜改变,更易发生干燥性鼻炎。

症状:(病变特点,只限于鼻腔前部,主要在鼻中隔前1/3部)。1.鼻腔前部干燥——因粘液腺体萎缩,粘液分泌物↓所致。2.分泌物过于粘稠不易排除。使中隔粘膜上皮发生糜烂,甚至溃疡,形成穿孔。

3.轻微鼻出血,涕中带血或混有血痂(粘膜干燥,毛血管曲张,挖鼻损伤)。

4.鼻内有刺痒感,异物感,患者经常的揉鼻挖鼻借以减轻症状。湖

稿

检查:

1.鼻粘膜干燥充血,其上附有痂皮或粘稠的分泌物。2.粘膜表面糜烂或有溃疡,故检查时操作应轻柔,防止出血。3.鼻粘膜及鼻甲无萎缩现象,嗅觉正常,痂皮亦无臭味,这是与萎缩性鼻炎的重要区别。

治疗:

1.加强劳动防护,改善工作环境(带口罩等)2.保持鼻腔粘膜湿润,冲洗鼻腔/日(生理盐水)

3.鼻内滴药使鼻粘膜湿润,生理盐水或润滑剂Ned menthat.Co,石腊油

4.抗菌素(1~5%链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眼膏)5.维生素类:维生素C、B2、A

萎缩性鼻炎

主要表现是:鼻腔粘膜,骨膜和鼻甲骨萎缩,鼻腔宽大。鼻内有脓痂形成,可发生恶臭(臭鼻杆菌),并有明显嗅觉障碍,臭味重的又称臭鼻症。

分原发性及继发性二种

(一)原发性:病因尚不明,过去认为此病的发生与植物N失调,内分泌紊乱,某些特殊细菌(如臭鼻杆菌,类白喉杆菌等)的感染,营养不良(如维生素A、B2、D缺乏)血中胆固醇合量↓以及遗传因素有关,学说虽多,但无定论,近来随免疫学的发展,发现萎缩性鼻炎患者大多有免疫功能的紊乱,并通过免疫法测定证实。因此本病可能是因病毒感染,营养不良等所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继发性,此类病因明确

1.局部因素:a:多继发于鼻腔疾患之后,如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脓性分泌物的长期刺激。

b:高浓度工业粉尘,有害气体的长期接触

C: 鼻手术下鼻甲切除过多或短期内多次鼻腔手术引起的鼻粘膜广泛损伤。

2.全身因素:

特殊传染病(结核、梅毒、麻风)对鼻的损害等。病理改变:

早期粘膜仅呈慢性炎症改变,继而发展为进行性萎缩。湖

稿

特征:粘膜与骨部血管逐渐发生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海绵状静脉丛炎,血管壁结缔组织增殖肥厚→管腔缩小或闭塞。血循环不良→粘膜,腺体骨膜及骨质萎缩。纤维化。复层或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转化为无纤毛的鳞状上皮。

症状:

(一)鼻咽干燥感:由于腺体萎缩分泌物↓,以及长期张口呼吸所致。

(二)鼻塞:脓痂堵塞鼻腔而致鼻塞或因鼻腔N感觉迟钝,虽有空气通过,但不易感觉而误觉鼻塞。

(三)鼻出血——鼻腔粘膜干燥,易致血管破裂出血,挖鼻或用力擤出干痂时,亦可损伤粘膜引起出血。

(四)嗅觉障碍——由于嗅区粘膜萎缩,嗅觉减退或消失。鼻腔内虽有大量脓痂堆积而不自闻其臭。

(五)头痛、头昏——由于鼻腔宽大,吸气时冷空气刺激鼻粘膜,脓痂堆积或伴发鼻窦炎,皆可引起头痛,头昏。

(六)恶臭:因臭鼻杆菌,变形杆菌等致臭细菌在脓痂下繁殖生长,脓痂中的蛋白质腐败分解,产生恶臭。

检查:

1.自幼发病者可影响鼻部发育而呈鞍鼻,鼻梁宽而平。2.鼻腔粘膜干燥,鼻甲缩小,尤以下鼻甲为甚。3.鼻腔宽大,通过鼻腔直接看到鼻咽部。

4.鼻腔内可有大量灰绿色脓痂充塞,清除脓痂后,可见粘膜萎缩。干燥,甚至糜烂而易出血。

5.萎缩病变向下发展,咽喉粘膜可有同样改变。预防:

1.注意增强体质,改善环境及个卫生。

2.注意对维生素的摄取(特别是维生素A、B)。

3.鼻部施行手术时,注意不可切除组织过多,积极治疗鼻窦炎。

治疗:

(一)全身治疗。1.维生素疗法:一般认为维生素A有保护粘膜上皮及增强结缔组织抗感染的能力。可维生素A,5万~10万单位/日,鱼肝油丸,2#,tid,维生素B2——有促进组织细胞代谢的作用。10mg,tid,湖

稿

烟酸——有扩张血管,改善鼻腔粘膜血液循环之效。10mg,tid。

2.组织疗法

(二)局部治疗 1.鼻腔冲洗 2.滴鼻药:

(1)润滑性或刺激性滴鼻剂:Ned menthal co,50%蜂密,清鱼肝油等——可促进鼻腔粘膜充血肿胀增加血循环,减少鼻内干燥和臭味并可使鼻腔痂皮软化,便于擤出。

(2)1%链霉素液滴鼻,能抑制杆菌生长,减少炎性糜烂,以利上皮生长。

(三)手术疗法:主要目的是减少鼻腔空气流量防止鼻腔水分蒸发,粘膜干燥和结痂形成。

1.鼻腔外侧壁内移术有一定疗效。

2.鼻腔粘骨膜下埋藏充填自体骨或库藏骨,塑料,硅橡胶等。3.近年用鼻前孔关闭术。

4.我院近来采用上颌骨(鼻腔前壁)转移带蒂骨瓣埋置术效果甚佳。

急性化脓性鼻窦炎

一、定义

急性化脓性鼻窦炎为一常见病,多继发于急性鼻炎,病变是指鼻窦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重者不仅影响鼻窦粘膜,累及骨质,而且还可引起周围组织和邻近器官的并发症。

二、病因

(一)全身因素

1.全身抵抗力↓——过度疲劳,受凉受湿,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以及生活环境不卫生所致。

2.全身性疾病——贫血,糖尿病、内分泌功能不足。3.急性传染病——上感、流感、麻疹、猩红热、白喉等。

(二)局部因素

1.鼻腔疾病妨碍鼻窦通气引流: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鼻息肉,异物,肿瘤等。湖

稿

2.邻近病灶感染的影响:扁 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牙源性炎症。

3.直接感染:鼻窦外伤骨折(开放性)异物穿入鼻窦。游泳后用力擤鼻将污水挤入鼻窦内均可引起感染。

4.鼻腔内填塞物留置时间过久。

5.气压改变:高空飞行迅速下降时,窦腔形成相对负压,鼻腔炎性分泌物→吸入鼻窦→发炎。

三、致病菌

多为:化脓性球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

其次为杆管菌——流行性感冒杆菌,变形杆菌。牙源性——多为厌氧菌感染,脓液常带恶臭。

但在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病人中,80%为杆菌且厌氧菌属者多见。

四、症状:

(一)全身症状:鼻窦炎常继发于上感或急性鼻炎,使已有症状加重。

出现:畏寒、发热、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

(二)局部症状: 1.鼻塞:由于鼻腔粘膜肿胀和分泌物增多所致,多为持续性,患侧明显。重者可致暂时性嗅觉↓或丧失。

2.多脓涕:鼻腔内潴溜大量脓性或粘脓性鼻涕。不易擤出。若为牙流性鼻窦炎,病人往往自觉鼻涕发臭。

3.头痛及局部疼痛:头痛为鼻窦炎常见症状,其发生原因为——分泌物潴溜及窦内粘膜肿胀压迫神经未梢所致。

另外细菌毒素刺激神经未梢亦可引起头痛。

前组鼻窦炎所引起头痛——多在头颅表面的额部及面部。后组鼻窦炎所引起头痛——则多位于头颅深部,引起颅底或枕部疼痛。

各自特点:

急性筛窦炎:一般头痛较轻,局限于内眦或鼻根部,也可能放射至头顶部。

前组——与额窦炎相似

后组——与蝶窦炎相似(枕部)湖

稿

急性上颌窦炎:前额部痛,晨起轻,午后重还可能伴有同侧面颊部胀痛或上列磨牙疼痛。

急性额窦炎:前额痛,有明显的时间规律。由于窦腔分泌物一夜间的潴留→压迫窦腔粘膜→产生反射性疼痛。故晨即感头痛,渐渐加重,午后减轻,至晚间全部消失。

急性蝶窦炎:眼球深处钝性疼痛,可放射到头顶部,耳后部,还可引起早晨轻,午后重的枕部头痛。

五、检查:

1.详细询问病史及分析病史(头痛特点)

2.前鼻镜检查所见——鼻粘膜明显充血,尤其是窦口附近的粘膜明显。中鼻甲红肿,鼻腔内大量脓涕,体位引流(见书28页)为阳性。(10-15分钟)

3.若考虑牙源性上颌窦炎,必须检查牙齿(口腔科)。4.鼻腔窦内窥镜检查。

5.X线鼻窦拍法检查——鼻额位,鼻颏位(柯、华氏位)6.上颌窦穿刺(诊断性)(但需全身症状已控制,无发热,抗生素控制下施行)。

六、诊断:

根据病史及检查头痛的特点,一般不难诊断。

七、并发症:

由于抗生素药物的广泛应用,鼻窦炎的并发症已很少见。

八、治疗:

(一)原则:1.根除病因,(牙源性拔除牙齿)

2.保证引流通畅

3.控制感染和预防并发症。

(二)一般治疗:适当休息

(三)使用抗生素药物控制感染,以防转化为慢性。

(四)血管收缩剂:1%E+F+抗生素+激素→混合滴鼻→以利引流

(五)理疗:局部热敷,超短波,磁疗→促使炎症吸收消退。

(六)上颌窦穿刺冲洗法:在全身症状消退及局部炎症基本控制后施行。

部位:距下鼻甲前端约1-1.5cm鼻腔外侧壁处。

稿

药物冲洗:生理盐水或灭滴灵液,注入药物杭生素,激素和糜蛋白酶,也可以根据药敏选药物。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

(chronic Suppurative sinusitis)是鼻部疾病中最常见者,常继发于急性化脓性鼻窦炎之后,但牙源性上颌窦炎可慢性起病,部分筛窦炎亦有开始即慢性者。

凡一侧或两侧各鼻窦均有炎症者,称全鼻窦炎(pansinusitis)

一、病因

多因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反复发作,未获彻底治愈,因而迁延所致。

其他病因与急性化脓性上颌窦炎基本相似。

二、致病菌

主要有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和流感杆菌,但多为混合感染。

三、症状:

(一)全身症状:

常见的是精神不振,易疲倦,头昏,记忆力↓及注意力不集中等。

(二)局部症状:

1.多脓涕:为此病人的主要症状之一,以病侧明显,主要为粘脓涕或脓性。若为后组鼻窦发炎,鼻涕倒流入鼻咽,病人感“痰多”。

2.鼻塞:轻重不等,常因鼻粘膜肿胀,鼻甲息内样变,息肉形成或鼻内分泌物较多所致。

3.头痛:不一定有头痛,若有,亦不如急性严重。一般多属钝痛、闷痛,多因细菌毒素被吸收→脓毒性头痛。也可由于窦口阻塞→窦腔内空气被吸收后形成负压,而产生真空性头痛。

鼻窦炎引起头痛的特点:

1.头痛常伴鼻塞,流脓涕与嗅觉减退等鼻部症状。2.头痛多有时间性或固定部位。

3.鼻腔通气引流改善后头痛可减轻,头部(低头、弯腰、咳嗽)静脉压↑时头痛加重 湖

稿

四、检查及诊断:

(一)病史

(二)鼻腔检查:

1.前鼻镜下所见:①前组鼻窦炎:中鼻道有脓。②后组鼻窦炎:嗅裂有脓下流。

2.体位引流观察

10-15分钟

(三)窦内窥镜

(四)X线鼻窦拍片及断层拍片。

(五)上额窦穿刺或导管冲洗法。

(六)C、T扫描

五、治疗:

(一)滴鼻药:血管收缩剂——(1%E+F、抗生素、激素)混合滴鼻。

滴鼻净成人<1周,小儿不宜用→药物性鼻炎

(二)上颌窦穿刺(上颌窦炎),每周1~2次(注入药物),上颌窒内置管冲洗(保留置管一疗程10天)

(三)负压置换疗法(取代疗法)

适用于:慢性筛窦炎,慢性额窦炎,慢性蝶窦炎,或全组鼻窦炎。

方法:见书66页所述 注意点:

1.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鼻出血,鼻部手术后伤口未愈,高血压病人不宜用本疗法。

2.吸引器负压控制在180mmHg(24KPa)

(四)鼻额管冲洗法(现已少用)

(五)辅助手术疗法:(中甲切除、鼻息肉摘除、鼻中隔矫正术)排除窦口受阻→以利引流。

(六)上颌窦根治术,筛窦根治或开放术,额窦(鼻额管扩大术)扩大自然开口或建立通道→以利引流达到治疗目的。

下载鼻部应用解剖及生理、慢性鼻炎、急慢性副鼻窦炎-教案内容word格式文档
下载鼻部应用解剖及生理、慢性鼻炎、急慢性副鼻窦炎-教案内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