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色彩知识[定稿]
色彩知识——色彩基础知识、几种色彩的属性
自然界中的颜色可以分为无彩色和彩色两大类。无彩色指黑色、白色和各种深浅不一的灰色,而其他所有颜色均属于彩色。
(一)色彩三属性
(1)色相
也叫色泽,是颜色的基本特征,反映颜色的基本面貌。
(2)饱和度 也叫纯度,指颜色的纯洁程度。
(3)明度
也叫亮度,体现颜色的深浅。
(二)色相对比的基本类型
两种以上色彩组合后,由于色相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色相对比。它是色彩对比的一个根本方面,其对比强弱程度取决于色相之间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角度),距离(角度)越小对比越弱,反之则对比越强。
1.零度对比
(1)无彩色对比 无彩色对比虽然无色相,但它们的组合在实用方面很有价值。如黑与白、黑与灰、中灰与浅灰,或黑与白与灰、黑与深灰与浅灰等。对比效果感觉大方、庄重、高雅而富有现代感,但也易产生过于素净的单调感。
(2)无彩色与有彩色对比 如黑与红、灰与紫,或黑与白与黄、白与灰与蓝等。对比效果感觉既大方 又活泼,无彩色面积大时,偏于高雅、庄重,有彩色面积大时活泼感加强。
(3)同类色相对比 一种色相的不同明度或不同纯度变化的对比,俗称同类色组合。如蓝与浅蓝(蓝+白)色对比,绿与粉绿(绿+白)与墨绿(绿+黑)色等对比。对比效果统一、文静、雅致、含蓄、稳重,但也易产生单调、呆板的弊病。
(4)无彩色与同类色相比 如白与深蓝与浅蓝、黑与桔与咖啡色等对比,其效果综合了(2)和(3)类型的优点。感觉既有一定层次,又显大方、活泼、稳定。
2.调和对比
(1)邻近色相对比 色相环上相邻的二至三色对比,色相距离大约30度左右,为弱对比类型。如红橙与橙与黄橙色对比等。效果感觉柔和、和谐、雅致、文静,但也感觉单调、模糊、乏味、无力,必须调节明度差来加强效果。
(2)类似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约60度左右,为较弱对比类型,如红与黄橙色对比等。效果较丰富、活泼,但又不失统一、雅致、和谐的感觉。
(3)中度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约90度左右,为中对比类型,如黄与绿色对比等,效果明快、活泼、饱满、使人兴奋,感觉有兴趣,对比既有相当力度,但又不失调和之感。
3.强烈对比
(1)对比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约120度左右,为强对比类型,如黄绿与红紫色对比等。效果强烈、醒目、有力、活泼、丰富,但也不易统一而感杂乱、刺激、造成视觉疲劳。一般需要采用多种调和手段来改善对比效果。
(2)补色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180度,为极端对比类型,如红与蓝绿、黄与蓝紫色对比等。效果强烈、眩目、响亮、极有力,但若处理不当,易产生幼稚、原始、粗俗、不安定、不协调等不良感觉。
(三)有关色彩的视觉心理基础知识
(1)色彩的冷、暖感
色彩本身并无冷暖的温度差别,是视觉 色彩引起人们对冷暖感觉的心理联想。
暖色:人们见到红、红橙、橙、黄橙、红紫等色后,马上联想到太阳、火焰、热血等物像,产生温暖、热烈、危险等感觉。
冷色:见到蓝、蓝紫、蓝绿等色后,则很易联想到太空、冰雪、海洋等物像,产生寒冷、理智、平静等感觉。
色彩的冷暖感觉,不仅表现在固定的色相上,而且在比较中还会显示其相对的倾向性。如同样表现天空的霞光,用玫红画早霞那种清新而偏冷的色彩,感觉很恰当,而描绘晚霞则需要暖感强的大红了。但如与橙色对比,前面两色又都加强了寒感倾向。人们往往用不同的词汇表述色彩的冷暖感觉,暖色——阳光、不透明、刺激的、稠密、深的、近的、重的男性的、强性的、干的、感情的、方角的、直线型、扩大、稳定、热烈、活泼、开放等。冷色——阴影、透明、镇静的、稀薄的、淡的、远的、轻的、女性的、微弱的、湿的、理智的、圆滑、曲线型、缩小、流动、冷静、文雅、保守等。中性色:绿色和紫色是中性色。黄绿、蓝、蓝绿等色,使人联想到草、树等植物,产生青春、生命、和平等感觉。紫、蓝紫等色使人联想到花卉、水晶等稀贵物品,故易产生高贵、神秘感感觉。至于黄色,一般被认为是暖色,因为它使人联想起阳光、光明等,但也有人视它为中性色,当然,同属黄色相,柠檬黄显然偏冷,而中黄则感觉偏暖。
(2)色彩的轻、重感
这主要与色彩的明度有关。明度高的色彩使人联想到蓝天、白云、彩霞及许多花卉还有棉花,羊毛等。产生轻柔、飘浮、上升、敏捷、灵活等感觉。明度低的色彩易使人联想钢铁,大理石等物品,产生沉重、稳定、降落等感觉。
(3)色彩的软、硬感
其感觉主要也来自色彩的明度,但与纯度亦有一定的关系。明度越高感觉越软,明度越低则感觉越硬,但白色反而软感略改。明度高、纯底低的色彩有软感,中纯度的色也呈柔感,因为它们易使人联想起骆驼、狐狸、猫、狗等好多动物的皮毛,还有毛呢,绒织物等。高纯度和低纯度的色彩都呈硬感,如它们明度又低则硬感更明显。色相与色彩的软、硬感几乎无关。
(4)色彩的前、后感
由各种不同波长的色彩在人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有前后,红、橙等光波长的色在后面成像,感觉比较迫近,蓝、紫等光波短的色则在外侧成像,在同样距离内感觉就比较后退。
实际上这是视错觉的一种现象,一般暖色、纯色、高明度色、强烈对比色、大面积色、集中色等有前进感觉,相反,冷色、浊色、低明度色、弱对比色、小面积色、分散色等有后退感觉。
(5)色彩的大、小感
由于色彩有前后的感觉,因而暖色、高明度色等有扩大、膨胀感,冷色、低明度色等有显小、收缩感。
(6)色彩的华丽、质朴感
色彩的三要素对华丽及质朴感都有影响,其中纯度关系最大。明度高、纯度高的色彩,丰富、强对比 色彩感觉华丽、辉煌。明度低、纯度低的色彩,单纯、弱对比的色彩感觉质朴、古雅。但无化何种色彩,如果带上光泽,都能获得华丽的效果。
(7)色彩的活泼、庄重感
暖色、高纯度色、丰富多彩色、强对比色感觉跳跃、活泼有朝气,冷色、低纯度色、低明度色感觉庄重、严肃。
(8)色彩的兴奋与沉静感
其影响最明显的是色相,红、橙、黄等鲜艳而明亮 的色彩给人以兴奋感,蓝、蓝绿、蓝紫等色使人感到沉着、平静。绿和紫为中性色,没有这种感觉。纯度的关系也很大,高纯度色兴奋感,低纯度色沉静感。
(四)几种常见色彩表现的特征
(1)红色 红色的波长最长,穿透力强,感知度高。它易使人联想起太阳、火焰、热血、花卉等,感觉温暖、兴奋、活泼、热情、积极、希望、忠诚、健康、充实、饱满、幸福等向上的倾向,但有时也被认为是幼稚、原始、暴力、危险、卑俗的象征。红色历来是我国传统的喜庆色彩。
深红及带紫味的红给人感觉是庄严、稳重、而又热情的色彩、常见于欢迎贵宾的场合。含白的高明度粉红色,则有柔美、甜蜜、梦幻、愉快、幸福、温雅的感觉,几乎成为女性的专用色彩。
(2)橙色 橙与红同属暖色,具有红与黄之间的色性,它使人联想起火焰、灯光、霞光、水果等物象,是最温暖、响亮的色彩。感觉活泼、华丽、辉煌、跃动、炽热、温情、甜蜜、愉快、幸福竺,但也有疑惑、嫉妒、伪诈等消极倾向性表情。
含灰的橙成咖啡色,含白的橙成浅橙色,俗称血牙色,与橙色本身都是装中常用的甜美色彩也是众多消费者特别是女妇,儿童,青年喜爱的服装色彩。
(3)黄色 黄色是所有色相中明度紧高的色彩,具有轻快、光辉、透明、活泼、光明、辉煌、希望、功名、健康等印象。但黄色过于明亮而显得刺眼,并且与他色相混即易失去其原貌,故也有轻薄、不稳定、变化无常、冷淡等不良含义。
含白的淡黄色感觉平和、温柔,含大量淡灰的米色或本白则是很好的休闲自然色,深黄色却另有一种高贵、庄严感。由于黄色极易使人想起许多水果的表皮,因此它能引起富有酸性的食欲感。
黄色还被用作安全色,因为这极易被人发现,如室外作业的工作服。
(4)绿色 在大自然中,除了天空和江河、海洋、绿色所占的面积最大,草、叶植物,几乎到处可见,它象征生命、青春、和平、安详、新鲜等。绿色最适应人眼的注视,有消除疲劳、调节功能。黄绿带给人们春天的气息,颇受儿童及年轻人的欢迎。蓝绿、深绿 是海洋、森林的色彩,有着深远、稳重、沉着、睿智等含义。含灰的绿、如土绿、橄榄绿、咸菜绿、墨绿等色彩,给人以成熟、老练、深沉的感觉,是人们广泛选用及军、警规定的服色。
(5)蓝色 与红、橙色相反,是典型的寒色,表示沉静、冷淡、理智、高深、透明等含义,随着人类对太空事业的不断开发,它又有了象征高科技的强烈现代感。
浅蓝色系明朗而富有青春朝气,为年轻人所钟爱,但也有不够成熟的感觉。深蓝色系沉着、稳定,为中年人普遍喜爱的色彩。其中略带暖味的群青色,充满着动人的深邃魅力,藏青则给人以大度、庄重印象。靛蓝、普蓝因在民间广泛应用,似乎成了民族特 色的象征。当然,蓝色也有其另一面的性格,如刻板、冷漠、悲哀、恐惧等。
(6)紫色 具有神秘、高贵、优美、庄重、奢华行的气质,有时也感孤寂、消极。尤其是较暗或含深灰的紫,易给人以不祥、腐朽、死亡的印象。但含浅灰的红紫或蓝紫色,却有着类似太空、宇宙色彩的幽雅、神秘之时代感、为现代 生活所广泛采用。
(7)黑色 黑色为无色相无纯度之色。往往给人感觉沉静、神秘、严肃、庄重、含蓄,另外,也易让人产生悲哀、恐怖、不祥、沉默、消亡、罪恶等消极印象。尽管如此,黑色的组合适应性却极广,无论什么色彩特别是鲜艳的纯色与其相配。都能取得赏心悦目的良好效果。但是不能大面积使用,否则,不但其魅力大大减弱,相反会产生压抑、阴沉的恐怖感。
(8)白色 白色给人印象中洁净、光明、纯真、清白、朴素、卫生、恬静等。在它的衬托下,其他色彩会显得更鲜丽、更明朗。多用白色还可能产生平淡无味的单调、空虚之感。
(9)灰色 灰色是中性色,其突出的性格为柔和、细致、平稳、朴素、大方、它不像黑色与白色那样会明显影响其他的色彩。因此,作为背景色彩非常理想。任何色彩都可以和灰色相混合,略有色相感的含灰色能给人以高雅、细腻、含蓄、稳重、精致、文明而有素养的高档感觉。当然滥用灰色也易暴露其乏味、寂寞、忧郁、无激情、无兴趣的一面。
(10)土褐色 含一定灰色的中、低明度各种色彩,如土红、土绿、熟褐、生褐、土黄、咖啡、咸菜、古铜、驼绒、茶褐等色,性格都显得不太强烈,其亲和性易与其他色彩配合,特别是和鲜色相伴,效果更佳。
也使人想起金秋的收获季节,故均有成熟、谦让、丰富、随和之感。
(11)光泽色 除了金、银等贵金属色以外,所有色彩带上光泽后,都有其华美的特色。金色 富丽堂皇,象征荣华富贵,名誉忠诚;银色雅致高贵、象征纯洁、信仰,比金色温和。它们与其他色彩都能配合。几乎达到“万能”的程度。小面积点缀,具有醒目、提神作用,大面积使用则会产生过于眩目 负面影响,显得浮华而失去稳重感。如若巧妙使用、装饰得当、不但能起到画龙点晴作用,还可产生强烈的高科技现代美感。后是明度,暖以系中高明度、高纯度的色彩呈兴奋感,低明度、低纯度的色彩呈沉静感。
红、黄、蓝这三种颜色被称为三原色,两个原色相调和产生出间色。: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橙色:可以与之成为好朋友 白色:和你有双胞胎的灵魂 红色:实际上你最爱的人
黄色:你永远都不会把他(她)忘记 绿色:一生都会记得的人
第二篇:色彩知识
【光进入视觉】
光源光、透射光、反射光
光源光:
光源发出的色光直接进入视觉,像霓虹灯、饰灯、烛灯等的光线都可以直接进入视觉。
透射光:
光源光穿过透明或半透明物体后再进入视觉的光线,称为透射光,透射光的亮度和颜色取决于人射光穿过被透射物体之后所达到的光透射率及波长特征。
反射光:
反射光是光进入眼睛的最普遍的形式,在有光线照射的情况下,眼睛能看到的任何物体都是该物体的反射光进入视觉所致。
【色彩对比】
180度:补色、120度:对比色、90度:中度色、60度:类似色、30度:相近色、0度:同色
同色相对比:
一个色相的不同明度或者不同纯度变化的对比。俗称同类色组合。如蓝色与浅蓝(蓝+白)色对比,绿与粉绿(绿+白)与墨绿(绿+黑)色等对比。对比效果统一、文静、雅致、含蓄、稳重,但也易产生单调,呆板的弊病。
相近色相对比:
色相环上相邻的二至三色对比,色相距离大约30度左右,为弱对比类型。如红橙与黄橙对比等,效果感觉柔和、和谐、雅致、文静,但也感觉单调、模糊、乏味、无力,必须调节明度差来加强效果。
类似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约60度左右,为较弱对比类型,如红与黄橙色对比等。效果较丰富、活泼,但又不失统一、雅致、和谐的感觉。
中度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90度左右,为中对比类型,如黄与绿色对比等,效果明快、活泼、饱满,使人兴奋,感觉有趣,对无既有相当力度,但又不失调和之感。
对比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约120度左右,为强对比类型,如黄绿与红紫色对比等。效果强烈、醒目、有力、活泼、丰富,但也不易统一而感杂乱、刺激、造成视觉疲劳。一般需要采用多种调和手段来改善对比效果。补色色相对比:
补色对比距离约180度左右,补色相对比的色相感,要比对比色相对比更完整、更丰富、更强烈,更富有刺激性对比色相对比也会觉得单调、不能适应视觉的全色相刺激的习惯要求,互补色相对比就能满足这一要求,但它的短处是不安定、不协调、过分刺激,有一种幼稚、原始的和粗俗的感觉。要想把互补色相对比组织得倾向鲜明、统一与调和,配色技术的难度就更高了。
【色彩三要素、四要素】 明度、色相、纯度、色温、色相:
色相是指红、橙、黄、绿、蓝、紫等颜色,这类颜色的名称通常称为色相。任何人一眼就能看出红、橙、黄等颜色,这类颜色的名称通常称为色相。
明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明度越高,色彩越浓,越亮。明度越低,色彩越深,越暗。明度最高的色彩是白色,明度最低的色彩是黑色,均为无彩色。有彩色的明度,越接近白色者越高,越接近黑色者越低。依明度高低顺序排列各色相,则为黄、橙、绿、红、蓝、紫。
纯度:
纯度即各色彩中包含的单种标准色成分的多少。纯的色色感强,即色度强,所以纯度亦是色彩感觉强弱的标志。不同色相所能达到的纯度是不同的,其中红色纯度最高,绿色纯度相对低些,其余色相居中,同时明度也不相同。
色温:
表示光源光色的尺度。色温是在摄影、录象、出版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光源的色温是通过对比它的色彩和理论的热黑体辐射体来确定的。热黑体辐射体与光源的色彩相匹配时的开尔文温度就是那个光源的色温,它直接和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相联系。
【色彩模式】
RGB模式、CMYK模式、Lab模式、Crayscale灰度模式、Bitmap模式。
RGB模式:
RGB模式的配色原理是加色混合法。把红 绿 蓝三种颜色迭加起来可以得到白色,显示器和扫描仪采用有色光,通过把不同量的红,绿,蓝三种分量组合起来,就可以在这些设备上产生各种颜色.显示器的显像过程就是加色原理的例子。
CMYK模式:
CMYK模式的配色原理是减色混合法,颜料有选择地吸收一些颜色的光,并反射其他一些颜色的光.由于青色,品红色和黄色吸收与其互补的加性原色,所以这几种颜色叫做减性彩色.彩色印刷设备利用减性原色产生各种色彩.颜料的色彩取决于所能吸收和反射的光的波长.颜料及印刷油墨等就是减色原理的例子。彩色印刷通常是使用青(C)、品红(M)、黄(Y)三色油墨及黑色(k)油墨来完成的,黑色油墨常被用以加重暗调、强调细节、补偿彩色前面颜料的不足。
Lab模式:
Lab模式的特点是在使用不同的显示器或打印设备时,它所显示的颜色都是相同的。
Crayscale灰度模式:
Crayscale灰度模式,计算机通常将灰度分为256级灰阶,一幅灰度图像在转成CMYK模式后可以增加彩色,但是如果将CMYK模式的彩色图像转为灰度模式则颜色不能恢复。
Bitmap模式:
Bitmap模式,Bitmap模式的像素只有黑或白,不能使用编辑工具,只有灰度模式才能转换成Bitmap模式。
【HSB模式】 什么是HSB模式
HSB模式中,H(hues)表示色相,S(saturation)表示饱和度,B(brightness)表示亮度。
色相:在0~360°的标准色轮上,色相是按位置度量的。在通常的使用中,色相是由颜色名称标识的,比如红、绿或橙色。黑色和白色无色相。
饱和度:表示色彩的纯度,为0时为灰色。白、黑和其他灰色色彩都没有饱和度的。在最大饱和度时,每一色相具有最纯的色光。
亮度:是色彩的明亮度。为0时即为黑色。最大亮度是色彩最鲜明的状态。
HSB模式:
HSB模式中S和B呈现的数值越高,饱和度明度越高,页面色彩强烈艳丽,对视觉刺激是迅速的,醒目的效果,但不易于长时间的观看。以上两种颜色的S数值接近,是强烈的状态。H显示的度是代表在色轮表里某个角度所呈现的色相状态,相对于SB来说,意义不大。
【色彩联想及心理】
1)红色:火焰、血液、红旗、中国结,红灯笼
炎热、战争、革命、热情、激怒、危险、恐怖
2)橙色:香橙、夕阳、灯光、麦田
甜蜜、温暖、喜欢、丰收
3)黄色:阳光、灯光、柠檬、迎春花、黄金
光明、希望、快乐、活泼、富贵
4)绿色:大自然(树木、草地)等
和平、青春、宁静、安全、成长
5)蓝色:蓝天、大海、远山
平静、理智、高尚、深远、沉着、稳重
6)紫色:丁香花、紫藤、葡萄
梦幻、神秘、幽雅、高贵
7)白色:白云、雪、婚纱、医生、白糖
纯洁、光明、干净、神圣
8)黑色:黑夜、墨水、绅士
寂静、恐怖、严肃、正义、邪恶、刚强
9)灰色:乌云、水泥、烟雾、阴天
平凡、忧郁、压抑、失落、阴暗、颓废、丧失信心
【色彩方向】
为什么12点方向是红色?4点方向是黄色?8点是蓝色:
因为12点方向是红色,4点方向是黄色,8点方向是蓝色,12点到4点是红色到黄色的过渡,红加黄就变橙色,那自然2点钟2点钟方向是橙色,其他方向以此类推......【三色组配】
三色组合用得当往往可使设计效果跳出,如用不当则十分刺眼不协调。一般来说用主次系统的颜色不可大于三种,超过三者要造就出高水准的成效,则成功率甚微。
1)较平淡的组色——白+灰+黑、白+米+黄、绿+蓝+黑。
2)较突出的组色——白+黑+红、白+黑+紫、白+黑+绿、白+黄+黑、白+黄+蓝、白+黄+红、黑+黄+红、蓝+橙+白、蓝+橙+黄、绿+橙+白、绿+橙+黄、红+蓝+白及单一色三明度渐层色组合。
3)较深沉的组色——黑+灰+棕、黑+棕+红、黑+紫+灰、蓝+绿+灰、黑+蓝+绿。
4)较活泼的组色——绿+黄+橙、红+黄+橙、紫+红+橙、白+黄+橙、白+红+橙。
5)较气氛的组色——黑+白+灰、黑+白+棕、金+红+黑、金+红+白、金+紫+白、银+蓝+白、银+红+白、银+灰+红、银+绿+白、金+棕+红、金+透明色+黑、金+透明色+红、银+透明色+黑、银+透明色+红。
6)较传统的组色——白+棕+灰、棕+红+灰、土黄+红+棕、黄+棕+灰。
7)较清新的组色——蓝+白+灰、绿+白+黄、绿+黄+灰。
8)较温暖的组色——红+紫+白、黄+橙+红。
9)较为统一的组——白+米色+灰、米+黄+灰、红+紫+粉红、绿+蓝+绿蓝主色的同系辅色及同一主色的三色组合。
0)不协调的组色——蓝+棕、(咖啡色)+黄、红+绿+紫。
【色彩的魔法】
温度的魔法、重量的魔法、大小的魔法、距离的魔法、兴奋与沉静的魔法、兴奋与沉静的魔法、柔和与坚硬的魔法、清晰与模糊的魔法。温度的摩法:
象征太阳及火焰的红、桔、黄有温暖的感觉,称为暖色系;相反的,令人联想大海或蓝天的蓝色系,给人寒冷的感觉,称之为冷色系。
(应用)室内布置暖色系或冷色系,在心理上的温度,据说大约差3度左右。
重量的摩法:
寒色系或明度较低的颜色,比暖色系或明度高的颜色看起来较沉,相同重量的黑色会比白色看起来重两倍。明快的有彩色比沉重的颜色看起来,较有安全感,(应用)利用色彩重量的魔法改善物体的重量,有助于体力劳动的效率。
大小的魔法:
暖色系或明亮色看起来使物体比本身体积大一些,称为膨胀色;相反,寒色系或暗浊的颜色,看起来较小,称之为收缩色。其中,黑色看起来最小,白色看起来最大。
(应用)我们可以利用色彩的魔法展现身材的曲线。
距离的魔法:
膨胀色会有前进的视觉效果,看起来较近、较大;收缩色有后退的视觉效果,看起来较远、较小。
兴奋与沉静的魔法:
鲜艳、饱和、明亮的色彩会令人产生兴奋、愉悦的情绪,因此常常运用在点缀或比较静态的物体上,改善视觉效果,暗浊、深沉、灰色调的色彩给人沉静的印象。通过色彩的丰富变化改善事物、服装的整体印象。
柔和与坚硬的魔法:
明亮、清爽的颜色让人感觉有柔和感,而较暗或低明度的颜色让人看起来较坚硬。清晰与模糊的魔法:
高彩度的色彩让人感到印象深刻,如交通信号灯、交通警示牌的红、黄、蓝,这些颜色在服装中同样给人以醒目、清的印象,容易让人记住;低彩度、低明度的色彩让人不能长时间精力集中,且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谈判、演讲等场合不宜选择类似色彩。
【颜色搭配】 A、颜色系:
(1)原色:红、黄、蓝
(2)复色:红 黄=橙 红 蓝=紫 黄 蓝=绿
(3)间色:黄 橙=橙黄 橙 绿=棕
B、彩色系:
(1)色相:指色彩的冷、暖属相
(2)纯度:指色彩的纯净程度
(3)明度:指色彩的明亮度
C、颜色分类:
(1)暖色:红、橙、黄、粉红
(2)冷色:青、蓝、紫、绿、灰
(2)中间色:黑、白、咖啡
D、颜色搭配原则:
(1)冷色 冷色(2)暖色 暖色(3)冷色 中间色
(4)暖色 中间色(5)中间色 中间色(6)纯色 纯色
(7)净色(纯色)杂色(8)纯色 图案
E、颜色的搭配禁忌:
(1)冷色 暖色(2)亮色 亮色(3)暗色 暗色
(4)杂色 杂色(5)图案 图案
【色彩六大特征】
冷、暖、浓、淡、鲜、浊:
人们以往对色彩的认识里,认为红、橙、黄色为暖色系,蓝、绿、紫为冷色系。实际上任何一种色彩,只要在其中加入黄色的成份,这个色彩就会有暖的感觉,加入蓝色会有冷的。感觉。我将以黄以底调的色彩称之为暖色,将以蓝色为底调的色彩称之为冷色。这是色彩六大特征之两大特点:即冷色调、暖色调。
【色彩功能划分】
主色、辅助色、点缀色:
主
色:主色是占拒全身色彩面积最多的颜色,占全身面积的60%以上。通常是作为套装、风衣、大衣、裤子、裙子等。
辅助色:辅助色是与主色搭配的颜色,占全身面积的40%左右。他们通常是单件的上衣、外套、衬衫、背心等。
点缀色:点缀色一般只占全身面积的5%-15%。他们通常以丝巾、鞋、包、饰品等,会起到画龙点精的作用。点缀色的运用是日本、韩国、法国女人最擅长的展现自己的技巧。据统计,世界各国女性的技巧中,日本女人最多的饰品是丝巾,她们将丝巾与自己的服装做成不同的风格搭配,并且会让你情不自禁地注意他们的脸;法国女人最多的饰品是胸针,利用胸针展示女人的浪漫情怀。
【色踩基调】
除了主色彩原则,我们还可以从基调原则出发寻找配色方向。色彩基调的情感是绝对的,这会大大提高配色创作时切入方向的可参考性。
纯色色调:
纯色是表现生命巅峰中最成熟的颜色。这一点很有趣,自然界的花卉、果实、动物(例如鸟类、鱼类)达到生命巅峰的时候,大多数都会呈现出单纯色调。纯色也常用于儿童题材相关的产品,如玩具、书籍、服装、环境装饰等。这是因为纯色有着极其开放的健康、积极之情效果,但也因此给人血气方刚、不稳重、不成熟的感觉。
正面:积极的、有活力、开放的、力量感、直接的、非常健康的、儿童、热情的、夏天的、浓厚的
反面:低档次的、粗俗的、肤浅的、花俏的、炎热的、激烈的
明色色调:
明亮色调,也可以成为明色色调,是在纯色的基础上加入白色得到的色彩。没有了纯色的激烈和娇艳,明色显得明朗、干净,因此也失去了威严的效果,成为最容易令人产生好感的颜色。单独明色的运用非常丰富的,既可以作为主色,也可以作为辅助色。
正面:和平、明快、明朗、明亮、清爽、轻松、年轻、朴素、舒适、阳光、纯真、清澈、干净、开放
反面:没有深度、浮躁、太轻漂、软弱、没有立场、廉价的、孩子气
淡色色调:
纯色加白得到明色系,明色加白得到淡色系。淡色色调没有丝毫沉重感和阴暗感,如婴儿般的轻柔。说淡色是干净的颜色,不如说它是单纯的颜色。它没有很强的主张,比较冷静,偶尔也会有冷淡的感觉。
正面:纤细、女性、幼儿、天真浪漫、柔软、温柔、淡雅、轻的、童话般、梦幻
反面:柔弱、不可靠、没主见、没用的、消极、冷淡、冷酷
浊色色调:
在纯色里加入灰色,可以得到浊色。绘画时,这是极为忌讳的事情,加灰加黑会使色彩变的倾向性变得极弱,乃至画面脏脏的。设计用色是采用计算机分析的方法,颜色的倾向性可以通过调整数值来寻找到合适的效果,使得浊色可以在视觉设计相关产业(印刷、视频等多种媒介输出)中广泛地应用。浊色是一种中庸的色调,不会极端强也不会极端弱,主要是成熟洗练的成年品味高端的色调。
正面:高级的、成熟的、稳重的、意味深长、朴素、田园、有格调的、沉着的、贵重的、现代感
方面:迟钝的、成熟过头、年老的、保守的、消极的、浑浊的、没有用处的、不实际的、淡浊色调:
纯色加灰得到浊色,淡色加黑得到淡浊色。淡浊色与浊色的情感倾向是相似的。淡浊色则更加优雅、柔和,偏向女性化。它在服装、化妆品和家居等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正面:都市的、女性的、优雅的、成熟的、成年的、雅致、舒畅的、有格调的、高雅
反面:柔弱、消极、没活力、冷漠、孤独的、不实用的
暗色色调:
纯色加黑得到暗色色调,黑色里面蕴藏着激烈的力量,它与纯色结合后,可以讲力量内敛起来,形成有气势、庄重的色彩感觉。暗色色调在男性相关的用品中常常出现,例如服装、男性洗漱用品、汽车等题材。男性和女性的色彩感觉偏差较大,男性色彩感觉体现力量、规律、忍耐和自律等特征,暗色色调包含着这些关键点。女性色彩感觉主要是柔弱、自由、温和和随意的、淡色、淡浊色色调包含了这些关键点。
正面:强力的、实用的、商务、认真、朴实、坚实、有格调、有风格、有个性、有深度、沉着、执着、男性、传统、古典
反面:过暗的、阴气过重的、重、上年纪、威压、严厉、脏的
第三篇:色彩知识教案
色彩知识讲解
1.什么是色彩?
色彩对于我们来说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熟悉的,从大自然中的天空、大地、山川、河流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它无时不有,它无处不在,可以说是我们最习以为常的东西了。但是,如果认真地问起来,请你准确、科学地讲讲色彩是怎么回事?它是怎样形成的?可就不是每个人都能回答出来的了。
原来,色彩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是物体天生所固有的,自然界中所有物体的颜色都是物体本身吸收和反射光波的结果。
当英国大科学家牛顿于1676年用一只三棱镜将太阳光分离出五颜六色的色彩光谱时,人们才第一次真正认清了色彩产生的原因;人们才知道白色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光波组成的,见下图。当我们说:“这只杯子是红色的。”实际是杯子表面分子吸收了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光,而仅仅反射红颜色光波的结果。——个物体当它吸收了光波中的其它颜色,而唯独反射某一种颜色的光波时,这个物体就会呈现它反射出的颜色。全反射的呈现白色,而黑色则是对光波全吸收的结果。物体呈现颜色是光线照射的结果,光产生了色彩。光是色彩之母,展现在我们面前五彩缤纷的世界,实际上都是光的杰作
2:光源色、固有色与环境色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一切物体的颜色都是由于光线照射的结果。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是习惯把物体在正常日光下呈现的颜色叫“固有色”,以此同在有色光线照射下所产生的“光源色”相区别!
a:固有色:指物体在正常日光照射下所呈现出的固有的色彩。如红花、紫花、黄花等等色彩的区别。
b:光源色,指某种光线(太阳光、月光、灯光、蜡烛光等)照射到物体后所产生的色彩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同样一个物体,在不同的光线照射下会呈现不同的色彩变化。比如同 是阳光,早晨、中午、傍晚的色彩也是不相同的,早晨偏黄色、玫瑰色;中午偏白色,而黄昏则偏桔红、桔黄色。
阳光还因季节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变化,夏天阳光直射,光线偏冷,而冬天阳光则偏暖。光源颜色越强烈,对固有色的影响也就越大,甚至可以改变固有色。比如一堵白墙,在中午阳光照射下呈现白色,在早晨的阳光卜则呈淡黄色,在晚霞的照射下又呈桔红色,在月亮下则呈灰蓝色。所以光线的颜色直接影响物体固有色的变化,光源色在色彩写生中尤为重要。
c: 环境色 : 物体表面受到光照后,除吸收一定的光外,也能反射到周围的物体上。尤其是光滑的材质具有强烈的反射作用。另外在暗部中反映较明显。环境色的存在和变化,加强了画面相互之间的色彩呼应和联系。也大大丰富了画画的色彩。对此,环境色的掌握非常重要。
3: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色相:即色彩的相貌和特征。自然界中色彩的种类很多,色相指色彩的种类和名称。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等颜色的种类变化就叫色相。
明度:指色彩的亮度或明度。颜色有深浅、明暗的变化。比如,深黄、中黄、淡黄、柠檬黄等黄颜色在明度上就不一样,紫红、深红、玫瑰红、大红、朱红、桔红等红颜色在亮度上也不尽相同。这些颜色在明暗、深浅上的不同变化,也就是色彩的又一重要特征一一明度变化。
色彩的明度变化有许多种情况,一是不同色相之间的明度变化。如:白比黄亮、黄比橙亮、橙比红亮、红比紫亮、紫比黑亮;二是在某种颜色中加白色,亮度就会逐渐提高,加黑色亮度就会变暗,但同时它们的纯度(颜色的饱和度)就会降低,三是相同的颜色,因光线照射的强弱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明暗变化。见下彩图。
纯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叫饱和度。原色是纯度最高的色彩。颜色混合的次数越多,纯度越低,反之,纯度则高。原色中混入补色,纯度会立即降低、变灰。物体本身的色彩,也有纯度高低之分,西红柿与苹果相比,西红柿的纯度高些,苹果的纯度低些。
4:什么是原色、间色和复色?
现代光学向人们展示了太阳光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我们可以通过三棱镜或雨后彩虹亲眼观察到这种现象。在阳光的作用下,大自然中的色彩变化是丰富多彩的,人们在这丰富的色彩变化当中,逐渐认识和了解了颜色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和性质,总结出色彩的变化规律,并把颜色概括为:原色、间色和复色三大类。
(1)原色:也叫“三原色”。即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自然界中的色彩种类繁多,变化丰富,但这三种颜色却是最基本的原色,原色是其他颜色调配不出来的。把原色相互混合,可以调和出其他种颜色。
(2)间色:又叫“二次色”。它是由三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红与黄调配出橙色;黄与蓝调配出绿色;红与蓝调配出紫色,橙、绿、紫三种颜色又叫“三间色”。在调配时,由于原色在份量多少上有所不同,所以能产生丰富的间色变化。
(3)复色:也叫“复合色”。复色是用原色与间色相调或用间色与间色相调而成的 “三次色”复色是最丰富的色彩家族,于变万化,丰富异常,复色包括了除原色和间色以外的所有颜色。
5:什么是互补色、邻近色与同类色?
颜色之间的互补关系(对比关系)与邻近关系是学习色彩的又一重要问题。色彩学上称间色与三原色之间的关系为互补关系。意思是指某一间色与另一原色之间互相补足三原色成分。例如,绿色是由黄加蓝而成,红色则是绿的互补色,橙色是由红加黄而成,蓝色则补足了三原色;紫色是由红加蓝而成,黄色则是紫的互补色。如果将互补色并列在一起,则互补的两种颜色对比最强烈、最醒目、最鲜明: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是三对最基本的互补色。在色轮中颜
色相对应的颜色是互补色,它们之间的色彩对比最强烈。
而邻近色则正好相反,邻近色之间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朱红与桔黄,朱红以红为主,里面略有少量黄色;桔黄以黄为主,里面有少许红色,虽然它们在色相上有很大差别,但在视觉上却比较接近。在色轮中,凡在60度范围之内的颜色都属邻近色的范围。
同类色则比邻近色更加接近,它主要指在同一色相中不同的颜色变化。例如,红颜色中有紫红、深红、玫瑰红、大红、朱红、桔红等等种类,黄颜色中又有深黄、土黄、中黄、桔黄、淡黄、柠檬黄等等区别。这些同类色变化多样,千姿百态,在色彩训练中,如果我们能够根据需要调配出更多、更丰富的同类色,那我们的色彩表现力就会越来越强。如果你能热练地区别和调配出几十种不同的绿色,那么在风景写生时你就能随心所欲地表现出大自然中不同绿色的变化,而不会只用一种单调的绿色去画。表现其它物体也是如此。—个人掌握的词汇越多、越丰富,那么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越强、越精彩,绘画也是同样。所以熟练地掌握同类色的变化,并能随心所欲地调配出来,对于丰富我们的色彩表现力是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
苹果色彩受光分析:
亮部色彩是光源色+固有色的混和,亮光色基本是光源色+微量固有色。中间调子层次则以固有色成分最强,有少量的光源色和环境色成分,交接线是物体色彩+该物体色彩的补色。暗部色彩主要是物体固有色+环境色。反光色主要是环境色+少量暗部色彩,投影色是物体的补色+受投影物体色彩+环境色。
6、关于补色:
色彩的冷暖关系,即补色关系。人们对色彩的明与暗、冷与暖理解起来并不难。如红色光线射过来,物体的受光面就会罩上一层红暖色,寒色也即如此。问题在物体的背光部下又是什么色彩呢?往往初学者会在此出现很多问题,很多人用暗红来处理,有些人则用固有色加黑、蓝、褐等色,结果画面画得又脏又燥。这说明一些人还没有掌握色彩光学反应的原理,所以,常常作画失败,影响了色彩的提高。那么,暗部究竟应是一种什么色呢?冷暖的光学反应应是用一种补色关系来画暗部色彩。然而补色是客观自然现象造成的,还是主观的人为处理的呢?下面例举人的生理现象和自然现象的两个科学的例子来解释这个问题。
人的眼球视觉结构是由两种细胞组成。一种是眼球里专司感光的网膜上的圆柱细胞(或称棒状细胞),它敏感于黑、白的吸收和补充;一种是眼球里网膜上针对瞳孔的感光——黄斑上的专司感色(亦能感光)的圆锥细胞(亦称简状细胞),它敏感于色彩冷暖的吸收和补充。人的眼睛生理造成了对色彩的冷暖明暗要求,就保人的身体对温度的要求一样,太热了想阴凉一点,太冷了想暖和一点,光线太强就想弱一点,太弱了又想强一点。而人的视觉看太暖的色彩时间长了,就想看点冷的,看太冷的色彩时间长了就想点暖的才舒服。这是人的视觉上的正常要求,这种要求构成人的视觉上的补色现象。
当你长期注目于阳光(白光),然后再看别的东西的时候,你的眼前 就必然发暗,而看不清别的东西。这是你的眼中的圆柱细胞受到白光的强烈刺激之后,对于白光已经疲于感觉,无法吸收,而急需吸收另一种 光线来加以补充和调整,使其消除疲劳。这时,你对暗就特别敏感,反之,就是另外一种要求。这是无色系统里的互补,也是黑和白之间的互补。在有色系统里,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白的物体平面上,放一块鲜艳明亮的红布,你长时间目不转睛盯着红布,在眼睛盯得很疲惫的时候,突然将视线挪开,你就会明显地发现,有一轮廓与刚才那块红布相似的幻影,然而,这个幻影的色彩已不再是鲜红的,而变成青绿味了。这在物理学上称之为视觉残象的原理,也是眼睛中圆锥细胞疲于刺激后的补充和调整。
由于这种眼球网膜结构细胞的生理原因。比如你在洗照片的暗室里工作,因暗室里用的是暗淡红光,当你工作完成走出暗室时,外面的光线就显得格外明亮,而且看白的物体都带青绿味。这完全是眼球网膜结构细胞敏感于光和色的补色。
自然界色彩冷暖互补现象随处可见。当早晨日出之时,红色的光线笼罩了自然界物体的所有受光面,这时各种各样的物体暗部都或多或少地呈现有绿青味。随太阳的升高,色光由红变黄,物体的暗部又由绿青味渐变成青紫味、蓝紫味等。尤其是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在夕阳橙红、橙黄的光源照射下,所有天空中的晚霞及所有物体受光面,都笼罩上橙红或橙黄色,暗部都分别呈现不同程度的青绿或紫青味。这种色彩冷暖、明暗强烈的补色现象,人的肉眼能看得清清楚楚。彩照、彩色影视中的场面也科学地证明了色彩的互补现象。
以上这种补色现象在色彩训练及色彩绘画上应用极广。我们的水粉静物多在室内写生,补色关系远不及野外自然界中强烈。但在光源、色彩冷暖强弱的情况下,任何色彩均离不开补色的因素,若忽视对补色的应用,只知道暗部加重加黑,那么画面上的色彩效果就必然会缺乏对·比而觉得沉闷和死板。
在绘画色彩学上,绘画色彩的补色可在所标色相环寻求,补色对象一般在色环上直径两极的二色为180。时,可称之为补色,作画时不清楚补色应用的同学,可参考色相环去分析应用补色在色彩关系中的作用。
7、补色在画面哪些部分发挥作用
补色是指在色谱中一原色和与其相对应的间色间所形成的互为补色关系。原色有三种,即红、黄、蓝,它们是不能再分解的色彩单位。三原色中每两组相配而产生的色彩称之为间色,如红加黄为橙色,黄加蓝为绿色,蓝加红为紫色,橙、绿、紫称为间色。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就是互为补色的关系。由于补色有强烈的分离性,故在色彩绘画的表现中,在适当的位置恰当地运用补色,不仅能加强色彩的对比,拉开距离感,而且能表现出特殊的视觉对比与平衡效果。
我们知道,补色是人的视觉感受所呈现的一种视觉残象的生理反应。例如:当你注视一朵鲜艳的红花时,你的视觉会在红花的边缘外的背景色彩中感受到一些绿色的成分。当你观察一杯鲜艳的橙色饮料时,你会发现在这个杯子的投影及边缘背景上有蓝紫色的色彩成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补色现象。它是人的视觉色彩平衡系统所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由于一种纯度较高的色彩相对应的相反成分伴随我们所注视的物体色彩而产生,以此减弱 该物体的强烈色彩对视觉产生的刺激。绘画中的色彩慨念及原理的运用就是以人的视觉感受与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两方面为基础和依据的。因此,在绘画中,艺术家会主动地运用补色原理在绘画作品中制造强烈的色彩对比效果以获得特定的艺术氛围。如印象派画家莫奈的绘画大量地运用对比色——补色,纳比派画家的重要代表波纳尔的油画作品更是以补色的对比关系来表现对象的明暗关系,色彩明丽、轻快,充满光线的跳动感。可见,正确地运用补色会使绘画色彩作品取得醒目、强烈的视觉效果。
那么补色主要在画面中所表现的物体的哪些部分发挥作用呢?换句话说,在物体的色彩的哪些部分有补色成分呢?根据人的视觉平衡系统及出现视觉残象的规律特点,我们把补色现象在绘画作品中所出现的位置作如下归纳,即在物体色彩关系中有以下几个有补色成分的部分:以一个深红色的苹果为例,在这个苹果的明暗交接线上、投影的边缘应当有补色绿色的成分,在苹果边缘的四周也应适当有淡绿色的成分混合在周围的背景色彩中。补色的分离性所产生的视觉效果会使画面的色彩对比明亮强烈,增强空间距离感。这可从印象派以来的外光写生及静物写生作品中获得这方面的例证,并加深这方面的认识和经验。
在画面中,交接线、投影及背景处的色彩里有红苹果的补色绿色成分。这是视觉平衡系统产生的生理现象。这种补色对比在视觉上会加强色彩的对比距离感。
8、厚画法与薄画法的选择与运用
厚画法与薄画法又称为干画法与湿画法。
厚画法主要指在作画过程中调色时用水较少,覆盖时用色较厚,用色量较大。而薄画法通常是指作画时调色较稀薄滋润,具有水色淋漓的绘画效果。
厚画法与薄画法究竟选择哪种好?又该如何运用呢?
其实厚画法与薄画法在水粉画写生中常常是结合运用的。当然,也有一些作者偏爱用厚画法或薄画法,这也是由各人的作画习惯而定的。
为了便于说明不同手法及把握其作画的方法,我们先分开来谈这两种画法各自的特点。厚画法作画时,用笔蘸色饱满,掺水较少,表现物象时须下笔肯定有力,笔触方向感明确。它非常适宜表现形体转折明确、结实厚重的物体,如土陶罐、火锅、土豆、瓜果等。在厚画法的表现中除了厚堆、塑造的方法以外,也可采用透底画法。这种方法是笔上的颜料虽然干厚,但蘸色量不多,用笔作画时轻松流畅,有意造成透底的效果,即落笔的色彩不要画死、画实,使人感到很透气,底色会在笔与笔之间显露出来,共同构筑该色彩区域的基调倾向。这种手法可造或轻松、活泼、丰富、生动的色彩效果。
薄画法,一般是大面积的铺色,水色淋漓,然后一层层加上去。采用薄画法时,用色及用水量都要充足,一气铺好大的画面关系。运笔作画快而果断,不然会产生很多水渍。薄画法往往适宜表现柔软的衬布、玻璃倒影、瓷瓶、花卉或水果等,这会有助于表现出物体的光泽及微妙的色彩变化。选择何种手法去表现对象,一方面根据物体的种类而定,另一方面也是由个人的作画习惯及偏爱决定的。用厚画法和薄画法都可以画各类物体,亦可将厚画法与薄画法加以综合运用。一般而言,暗部的色彩和远处背景物体的色彩应画得薄一些、虚一些,亮部的色彩和近处物体的色彩应画得厚一些、实一些。这样容易拉开前后的色彩强度,同时也符合我们的视觉感受。
9、变色现象怎样控制
水粉画颜料虽然有极强的表现力,但它同时也有一个较大的缺憾,那就是容易出现“变色”现象。这是很多初学水粉画或有一些经验的考生感到头痛的。具体来说,水粉画的“变色”是指在色盘中调配的颜色刚刚画到纸上的色彩效果与干燥后的色彩效果会产生变化,有些颜色干燥后变浅,有些颜色干燥后变深,似乎让人有些捉摸不定,无法控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怎样才能控制水粉变色的情况呢?我们知道,水粉画颜料是由填充剂和着色剂混合而成的,在没有加水的情况下,锡管里挤出的颜色最鲜艳、最饱和,加水调稀后便会减弱其纯度,水加得愈多,鲜明度愈低,色彩也会变得愈淡。此外,水粉色在几种不同的颜色相互调配时,相加的品种愈多,色彩的倾向性就愈弱,如果在几种颜色相调时再加白色试图提高明度,干燥后会变得灰暗,较深于色盘调配时的明度。这是因为色彩在混合停止后进入干燥过程中会出现沉淀现象。比重轻的颜色会上浮,比重重的颜色会下沉。白色的比重比很多色彩的比重要重些,所以,相调配的其他色彩会上浮,干后的色彩比调拌时要深些。如果用多种颜色相调表现物体暗部深色时,干燥后会比色盘中调配时的感觉偏灰、变浅。因为复色会降低色彩原有的色度。这就是我们通常在作画中出现的“变色”现象。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在调配颜料表现暗部时,特别是表现非常深重的色彩时,就不宜用太多种类的颜色同时相调,以用二至三种颜色调配为好。画亮部的色彩时,为了保证色彩的鲜亮和明度,不要用白色与多种色彩相调配,以避免色彩干燥生产生灰暗的感觉。
综上所述,我们在调色时对水分的控制、在画不同明度的色彩时所要调配的颜料的数量的控制,都是防止出现“变色”现象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10、怎样避免和克服水粉画出现“粉气”
在水粉静物写生中,我们时常会遇到画得“粉气”这一问题,往往要时时提防,担心画面处理不当而陷入“粉气”、“苍白”的境地。
造成画面“粉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在表现物体的色彩层灰差别时,到处都以白色来调和,以此区分明度,使整个画面粉质的比重过大,从而产生“粉气”的感觉。特别是在表现物体受光面的色彩时,有些考生为了使受光面表现出较高的明度而一味加白色,从而丧失了物体的固有色倾向,画面的“粉气”也就随之而来。须知,即使是画物体的高光,也只应以白色蘸少许光源色及固有色,这样画出的物体高光才会符合该物体的色彩倾向关系。而且不同物体的高光色彩应该是各不相同的,切忌用白色去画所有物体的高光。
造成“粉气”的第二个原因是在表现物体的暗部时,不适当地调入较多的白色。一般在水粉写生中,暗部的色彩比较忌讳加进白色。因为水粉的白色与其他深色相调,干燥后就会特别“粉气”,重不下来。因此,通常是用柠檬黄、粉绿、土黄、橘黄、湖蓝等颜色,根据暗部的冷暖倾向调和深色以表现暗部的色彩变化。另外采用湿薄的调色方法可减弱暗 部的明度,以此来表现暗部反光及表现暗面的明度差异,从而回避使用白色。当然不是绝对不能使用白色来表现暗部的色彩,对一些明度很高的物体,如白色瓷盘,暗部当然也需用白色与其他色彩相调。即使是表现色彩很深的物体,有经验的作者在表现暗部色彩的不同明度层灰时,也会用少量的白色调配暗面的色彩,色彩不必调熟,只是灵活地表现一些反光部分并在小中范围内提上几笔,这样非但不会产生“粉气”的感觉,相反会形成丰富、饱满的色彩美感。
造成画面“粉气”的第三个原因是调色盒中的颜料被未洗干净的笔蘸颜色时弄脏,或因调色盘在较长的作画时间里未及时清洗,或用含白粉的笔去蘸调色盘中的颜料,影响了颜料的强度,而使画面产生“粉气”的感觉。
11、剖析水粉静物写生中的“火”、“灰”、“脏”、“花”
“火”,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用色纯度过高,几乎用管装或瓶装的颜料原色未加调和即直接作画,给人以火、生、楞的感觉。此外,用色太厚,特别是用非常厚的颜色在画面上“干拖”、“干拉”都会造成画面的焦枯、火气。这些都说明初学者缺乏水粉画的调色和用笔经验。
“灰”,是指在整幅画面中缺乏物体的暗部与亮部的色彩对比,这其中包括明度对比和色彩的冷暖对比。此外,静物中有些鲜艳、明亮的色彩因纯度不够从而产生灰的感觉。另外一个比较普遍的原因是用色彩表现某一物体时,调配色彩的种类过多,复色间相调必然产生灰、闷的感觉。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水粉写生用过量的水分调少量的色彩,画出的作品也会产生灰、脏的感觉。这是由于水粉颜料的特性造成的,因为水粉颜料主要由填充剂和着色剂混和而成,加水稀释后,饱和度就会降低,色彩会变得灰暗。它与水彩颜料的性能不同,稀薄的水彩会产生透明、柔和的微妙效果,而水粉颜色调了过多的水分就会变得苍白无光。所以调色时一定要控制用水量,以保证颜色的鲜明度。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水粉的优势。
“脏”,造成画面脏色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在表现某种色彩时,调配的色彩种类过多,最后导致色彩倾向不明确而成为脏色。另外一个很典型的原因是,很多初学水粉画或经验不足的考生,在水粉静物写生中经常会用水或很稀薄的色彩在较厚的底色上刷抹、揉擦并加以修改,以求协调柔和的过渡面色彩。这样画出的物体色彩,干燥生就会产生脏、灰暗的感觉。协调邻近色、过渡色,必须调出明确的倾向色彩,摆上或趁湿画上去,这样的色彩衔接才是真实而漂亮的。
“花”,产生的原因是对整组静物大的色彩关系、大的明度关系缺乏把握的能力。有这方面问题的考生往往素描基础也比较薄弱,作画时容易一头钻进细节关系,一味去抠细小的色彩变化,从而丧失了物体大的色彩冷暖关系及色调倾向,特别是大的明暗层次关系。要克服这个毛病,需要在观察和着色时从大处着眼。建议考生用宽大的扁笔进行开始阶段的铺色,注重大的暗面、中间面及亮面的色彩变化,暂时忽略细微的起伏及微妙的色彩变化,抓住并控制了大的体面色彩关系后,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表现,相对较容易克服琐碎的毛病。但从根本上说,整体观察与整体表现才是克服琐碎毛病的有效方法。
第四篇:《色彩知识》教案
《色彩知识》教案
年级:预备班
1课时
教师:李新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视觉特性——色相、明度、纯度。并尝试学会色轮的制作,体验色彩的感受。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光与色的科学原理,在了解色彩的原理的基础上,尝试完成12色相的色轮的制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美术作品中不同色彩形成的色调关系,体会其产生的不同审美情感,理解不同色彩对作品的主题和内容的影响。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的色彩三要素,并运用到具体的色彩课程中去,体念色彩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教学的难点:在理解色彩形成原理的基础上,完成色彩的色轮表的的制作。
三、教学准备
学生:需准备好水彩或水粉颜料,毛笔,图画纸,调色盘,盛水器,抹布。教师:需准备示范图,笔,颜料,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 “我们的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生命的物质基础是阳光,空气,水.光是一切视觉现象的主体,大自然是美妙的色彩世界,人的色彩感觉都是在光的照射下产生的.2.色彩形成的原理
师:色彩是由光刺激眼睛而产生的一种视觉效应,光是其发生的原因,色是其感觉的结果.由此可见,色彩的形成需要有哪些基本条件: 生:要有正常的能分辩色彩的眼睛;要有光线.3.小实验
雨过天晴,空中出现彩虹。17世纪的英国科学家牛顿在剑桥大学的实验室,把太阳光从一条小缝引进暗室,通过三棱镜后分解出红、橙、黄、绿、青、蓝、紫 的彩带——光谱。
4.什么是“色彩的三要素”
师:即色彩的色相——色彩各自的相貌;
色彩的明度——色彩的明暗的程度; 色彩的纯度——色彩的鲜灰度。5.什么是“色彩的三原色”
师:即红(用深红);黄(柠檬黄);蓝(普兰)。三原色是色彩最基本的色相,我们可以在色轮上找到他们的位置。
6.什么是“色彩的间色”
师:间色是指由二个原色混合而成的色彩.红、黄、蓝是三原色用色相感极其鲜红的红、黄颜料混合,可得到橙、红橙、黄橙 等不同的色相;用色相感极鲜艳的黄、与蓝颜料混合可得到绿、黄绿、蓝绿等不同的色相;用色相感极鲜艳的蓝与红混合可得到紫、篮紫、红紫等不同的色相,把这些不同的色相组成的12色相环,或不同色相的块面。我们称为色轮。7.老师作间色练习示范:
师:在多面体上操作用三原色中的任何二眼原色混合得出的间色。(提问):从老师的示范中我们可以知道二间色之间的间色应该有多少个? 生:(略)应该有无数个。8.色彩的实际运用
师:举二例说明三原色的运用
(1)电视机的显像管的发射管是单束的话,就是黑白电视机;(2)电视机的显像管的发射管是红、黄、蓝三束的话,就是
彩色电视机。
用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理解
9.布置作业:
要求:在12 色相的色轮上,完成三原色和9个间色的制作 色相要求准确,色彩要鲜艳,画面整洁。
师:巡视并指导学生作业
10,作业评价
师:对已完成作业的同学的作品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并作简短的评讲,指出其中的优缺点,以提高学生的制作水平。
五.教学反思:
预备年级的美术课《色彩知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讲清色彩的形成原理和三原色及间色的的产生,这是我们必须在课中向学生讲清楚的知识点。如色彩的形成就必须要让学生了解色彩是大自然的光的照射和人的生理机能的反映的复合体,二个条件缺一不可。而三原色则是不可调和的;间色是由原色调和而成的,从理论上讲是无穷的。学生只有了解了这些基本知识点后,才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作业。另外,老师的示范是很重要的,色彩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非常直观的教学,学生只有通过老师的课堂示范才能让学生对色彩的形成过程有直观的理解。老师光在课上讲
学生是很难理解的。那么学生的作业的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既然解色彩是大自然的光的照射和人的生理机能的反映的复合体,那么人的眼睛的视力客观上是存在着差异的,这也是我们应该向学生讲清楚的,让学生了解的。
第五篇:室内设计色彩知识分析
室内设计色彩知识分析
室内设计中很大一部分需要依靠空间色彩来调和,但是色彩与空间中很多元素有着紧密的关系,并不是将色彩强行介入一个空间,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成功的用色。色彩与质感
不同的材质使色彩表现有不同的感受。因材质不同,可表现出柔软、刚烈、眩目、冰冷、平质……等等,故在色彩的计划中,要加以实质材质色的配置,而非单纯的色票配色,就如同壁布鞋柔质的绿色与油漆光亮的绿色给予人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要作好色彩的质感配色计划,最好是作实质样品或样本的Color List,使业主更易了解。而以透视色彩或色票配色,多与实际材料色有很大出入。
色彩与面层感
任何材质表面皆为平直或凹凸,由平面、雾面、皮面、石材面、凹凸面,对于色彩的演出皆有不同的效果,经过非平整的细部分割,可使色彩浓度降低,加上自然分割或人为分割,可使色彩气氛更加浓郁。
色彩与照明
照明有自然采光与人工采光,而人工照明方面因灯具及光度不同,使色彩表现演出也有很大的不同;对于自然采光因受光面大小与方向,对设计案的色彩表现也有很大的不同,故色彩计划并非单纯配色即可,必须加入照明与日照因素,甚至考虑不同的时间、场合需求照明下的色彩表现,及照明下产生光影对色彩的效果与变化。
色彩与界定
色彩是点、是线、是面、是体时对整体设计各有不同的效果。点色彩有突出、点缀的效果,面线彩色是点彩色的集合具象征、标示及指引的效果,面彩色有片面、独立面、体的分断面效果,小的面彩色是点及线彩色的延伸,大的面彩色是体彩色的一部分,色彩的界定是将色彩作个别围括,而加以对整体作个配置,而以体彩色为基本衬底。色彩界定尤其首重线的指引、突破及次重要的独立面色彩效果。
以上列出的元素在室内设计用色中都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