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教案7课后Word 文档
第七课 铁生锈
教学目标
1、知道金属有生锈的现象;
2、以铁生锈为例,说出金属生锈的原因;
3、说出一些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难点:金属生锈的原因。教具准备:
锈铁块、铜绿以及一些不锈钢制品,课前一星期布置学生预做铁钉生锈的实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许多金属都会生锈。
(1)在我们身边有哪些金属生锈的现象?(2)会生锈的这些东西是什么材料做的? 归纳:铁生锈这锈叫做铁锈。
(二)自主探究,交流分享(3)还有什么金属会生锈?
通过观察铜上面绿色的物质,得出“铜绿”是铜生锈形成。(4)那么,铝、铅等金属会不会生锈呢? 归纳:许多金属都会生锈。
(三)合作学习,释疑解难
2、金属为什么会生锈?(1)出示生锈的铁钉,问:铁钉上出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生锈?(学生讨论)
(2)教师归纳小结得出:锈是金属在空气中发生氧化作用的结果。(3)学生观察自己面前的潮湿试管中的铁钉和比较干燥试管中的铁钉,两个铁钉有什么区别?(4)说明了什么呢?
(5)日常生活中什么金属最容易生锈?铁锈有什么特点?
(四)实践创新,展示评价
3、怎样防止金属生锈?
(1)怎样才能防止生锈呢?(2)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金属放在干燥的环境中;金属的外面加一层保护层;金属与空气隔绝;在一种金属中加入另处一些金属制成不易生锈的合金。(3)出示一些用合金作的制品让学生观察。
(五)梳理总结,拓展延伸
4、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7 铁生锈
锈是金属在空气中发生氧化作用的结果 教学反思:
第8课 牛奶的变化
教学目标:
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利用简单表格整理有关实验数据;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的与科 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认识牛奶常见的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教学重难点:
知道牛奶有哪些变化,牛奶的用处。教具准备:牛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同学们喜欢喝牛奶吗? 那你知道牛奶有什么好处吗?牛奶中富含维生素A,可以预防皮肤干燥及暗沉,使皮肤白皙,有光滑。
(二)猜想假设
大家收集的资料真全面啊!那么关于牛奶,你还想知道什么问题呢?看来你们都是注意观察的好孩子,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揭开这些问题的答案!
(三)制定方案
先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谁愿意把我们小组的实验设计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我们小组四位同学每人进行其中一种混合实验。一定要记录好实验现象。
(四)实施探究
1能具体说说哪些东西能让牛奶发生哪些变化呢? 牛奶中放醋,牛奶中出现混合物凝集现象。
将啤酒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牛奶有絮状物产生。将食盐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牛奶没有变化。将柠檬汁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牛奶中有沉淀生成。
2、交流有关引用牛奶的知识
有人习惯空腹喝牛奶,这不科学。牛奶不宜久煮或加热次数过多。
(五)展示交流 用牛奶做胶水。
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制作方法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第一步:将40ml的脱脂牛奶倒入一个杯子在,加入10ml的醋,搅拌一下,使其充分混合。
第二步:用纱布过滤上述混合物。
第三步:用玻璃棒将纱布中收集的固体物质倒入杯子中。第四步:在杯子中加入适量小苏打,搅拌。
(六)拓展创新
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棒。让老师来听一听,你们都有哪些收获。那你知道这么好喝酸奶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下面老师教教大家如何做酸奶,好不好? 板书设计:8 牛奶的变化
牛奶中放醋,牛奶中出现混合物凝集。啤酒,牛奶有絮状物产生。食盐,牛奶没有变化。柠檬汁,牛奶中有沉淀生成。教学反思:
第9课 静止和运动
教学目标: 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模拟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2.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3.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重难点: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车模型,图片资料。教学过程:
1.录像导入,激发兴趣。
⑴请同学们仔细观看录像(播放一组录像:校园内学生活动录像和人们乘坐公共汽车情景录像)。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⑵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静止和运动”。板书课题。2.师生互动,共同探究。⑴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
①教师谈话,提出问题:刚才我们观看的录像中,谁在运动?谁是静止的? ②学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物体“谁在运动、谁是静止的”展开激烈的争论),介绍运动、参照物的概念。(以人们乘坐公共汽车情景图为例)③设计模拟实验,验证猜想与认识。
模拟“乘客与行人”的实验,进一步体验并描述运动与静止。⑵描述运动和静止。
①出示课件:游人坐过山车图,商场内顾客乘电梯上下楼图,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图,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行轨道图。②仔细观察图中的物体,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 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可鼓励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在班内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游人做过山车为例)
④师谈话:生活中,你们还见过类似的运动和静止的例子吗?(学生彼此交流自己的看法。)3.回顾全课,评价总结。
谈话:这节课同学们对运动和静止进行了认真研究,真不简单!你们能不能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第10课 距离和时间
教学目标:
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的记录;
2.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关心新科技等社会问题。
3、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和时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和时间的关系;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教学准备:秒表、卷尺、车模型、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1、同学们,你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没有接触过有关距离和时间的知识?谁来说一说。学生交流。
2、你们实地测量过距离和时间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测量并研究距离和时间的关系,好不好?
二、科学探究
1、测一测。
①谈话:同学们,我们到校园中去进行测量活动吧。
②师生来到操场,共同进行测量活动。组织学生在学校操场的百米跑道上进行跑步测量。
③谈话:测量中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实际的去测量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时间,并做好记录。二是在实际测量中,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玩”上而忽视了对时间和距离的测量和记录。
2、分析统计表。
①谈话:根据刚才的测量和记录,我们来进行分析和研究。学生分析、讨论并交流。
谈话:怎么对物体的运动进行描述呢? 学生讨论并交流。
师生达成共识: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知道物体的位置、方向和快慢。学生纷纷对物体的运动进行描述,并相互进行交流。②谈话: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学生分析、讨论并交流。
小结: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距离,跑的距离远,说明运动的速度快,反之,运动的速度慢;相同距离比较所用的时间,用的时间越少,说明速度越快,反之,运动的速度慢。
③谈话:研究我们的测量结果,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析、讨论并交流。
三、课堂拓展
在本节课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对自己的测量和分析还满意吗? 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感受。
请同学们课下根据自己5秒钟走的路程和从家到学校用的时间,估算从家到学校的第 11课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认识物体的惯性;能通过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了解生活中更多的惯性现象;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积极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愿与他人交流;乐于用学到的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3、知道物体具有惯性,知道什么是惯性;会用惯性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重难点:知道物体具有惯性,知道什么是惯性;会用惯性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教学准备
直尺、机车模型、木块、记录表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玻璃杯上放一隔板,板上放着一个正对着杯口的鸡蛋,猛击隔板,鸡蛋落入杯中。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组自行探究
1.用尺子击棋子,其他棋子跟着动吗?它们仍然保持什么状态? 2.讨论:这说明了什么? 3.交流,小结 组织集体研讨
1.运动着的物体有没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本领呢? 2.学生假设,交流。3.教师演示小车遇障碍实验。4.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归纳总结
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特有的性质。
第12课 物体的运动方式
教学目标
1.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会分析描述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能够知道运用观察、比较的方式认识各种运动方式的特点。2.意识到复杂的运动方式是由简单的运动方式组成的;感受分析问题的乐趣。3.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这要有四种类型: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重难点
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这要有四种类型: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教学准备
直尺、风车、易拉罐、木块、铁架台 教学过程
(一)导课 由玩入境,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纸风车:谁会玩这个小风车? 2.学生上讲台演示风车的玩法。
3.让学生将自带的玩具在小组内相互交换着玩一玩,看看哪些玩具会运动。是怎样运动的。
4.学生汇报自己玩玩具的情况,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师随机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探究活动
1.(出示小木块、易拉罐、钢尺、纸风车、橡皮筋、单摆装置等简单材料)想一想,怎样可以让它们运动起来? 2.小组讨论交流研究方法。
3.小组合作探究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可以给物体的运动方式起名,可以用笔画出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得出物体运动的几种方式并画在黑板上。木块——移动 纸风车——转动 易拉罐——滚动 单摆——摆动
5.实践应用,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
(1)教师出示图片:下落的雨滴、跷跷板、转椅、水车、锯木头、火车在直直的轨道上行驶、开启的电风扇、滑滑梯、被反复按动的键盘、玩漫步机等。(2)学生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
(3)学生汇报小组交流情况,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三)拓展活动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运动时存在着多种运动方式? 学生交流活动中的惯性
第13课 动物的运动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对物体的运动进行观察,能用图或文字表述;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描述动物运动的方式。2.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知道动物运动方式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认识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的不同特点。教学重难点 认识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的不同特点 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激发学生去思考、回忆不同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小组自行探究
1.陆地动物的运动方式。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运动。你曾经见过的陆地上的动物都有哪些运动方式? 小组内先自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师:这些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小结。2.水中动物的运动方式。
师:生活在水里的动物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呢? 生:游泳
师:对,但是它们游泳的方式也各不相同。谁能模仿几种鱼类的游泳方式? 学生交流
3.空中飞行动物的运动方式。4.了解蠕动。
想一想,为什么动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的运动方式都不一样呢?
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为了扩大活动空间,有利于它们寻找食物、逃避敌害和迁移,动物的运动方式都与生活环境相适应。5.研究动物的运动规律。归纳交流 运动方式:爬行、行走、奔跑、跳跃、飞行、游泳、蠕动 拓展活动
查阅资料,研究不同动物的运动速度。
第14课 白天与黑夜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研究昼夜的变化,认识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形成的,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时间。重难点
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形成的,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时间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1、结合平时的了解想一想: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天空中是怎样运动的?
2、提问:
(1)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出了什么现象?(2)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
3、谈话: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的昼夜就交替着循环出现,那么是什么原因引导了地球昼夜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1)谈话:科学家们很早以前便对昼夜变化这一自然现象进行了研究,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1页。(2)提问:
①“太阳中心说”是谁提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公转和自转的?
(3)地球绕着太阳旋转,月球绕着地球旋转,它们在宇宙中的相对应位置及地球、月球的旋转情况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地球、月球在宇宙中围绕着太阳旋转的有关录像)闭着眼睛想一想茫茫的宇宙之中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转的情形。
(1)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运动,月球绕着地球运动。那么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是由什么运动造成的呢?
教师演示三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月球的运动情况。
(2)提问:从三球仪的演示中可以看出,地球在绕太阳转动的同时还进行着什么样的运动?
(3)讨论:你认为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是由于什么运动造成的?
(4)我们每天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说是地球在运动?下面我们通过一些活动弄清这个问题。
(5)分组活动,一个同学坐在转椅上,另一个同学使转椅转动。思考:
①坐在转椅子不动时,看到周围的物体怎样? ②转动转椅,你看到周围的物体是怎样的? 系?
④坐在转椅上,从左向右转动,你周围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6)分组讨论:
①我们知道,地球以外的月球、星星等天体,每天都有东升西落的现象,这说 明什么?(地球自西向东运动)
②由此可以推测,我们在地球上的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在作什么样的转动而形成的?
(7)小结: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转动着。
(8)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那么昼夜现象又是由什么引起的呢?我们用下面的模拟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9)分组实验并思考:
①“地球上”的哪个部分被“太阳”照亮?哪个部分未被“太阳光”照亮? ②这两个部分分别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
③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插小红旗的地方什么时候是白天?什么时候是黑夜?白天、黑夜是否交替出现? ④以上实验说明什么?
⑤你认为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10)小结:我们每天看到太阳自东向西运动,实际上是地球自西向东对着太阳自转。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一次昼夜变化的时间也就是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15课 昼夜与生物
教学目标:
1、能用图表记录由于昼夜交替的影响,动植物和人的变化情况;
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观察动植物和人的昼夜行为变化,知道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行为产生影响。重难点:
能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动植物随昼夜变化的行为特点
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动植物录像、图片资料、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活动: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我们平时上学都是看什么知道时间的?(钟表),可是有一位科学家,他在花圃里种了很多种花草,无论白天还是晚上,他只要看看花圃里的花草就知道大约是什么时间了,你猜猜他是怎么知道时间的?(他观察花的开放时间就知道,或者闭合时间;花的开放闭合是有规律的。)
那你觉得它的这种规律是什么原因影响的呢?(板书:昼夜更替)
为了进一步探究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就去研究一下昼夜的更替对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二、探究活动
A:探究昼夜更替对植物的影响。
2、这种现象说明什么?(牵牛花有规律的变化,有自己的生活节律。)牵牛花的规律性变化主要是昼夜更替有规律引起的。(板书:箭头)据学生的回答,牵牛花的颜色变化进行相机的解决。颜色变了
3、其实受昼夜更替的影响,很多植物生长有规律性的变化,比如有些花白天 开放,如:荷花等;有些花晚上开放(夜来香,昙花)
4、课件(昙花):为满足同学们的观察,我们去看一段精彩的新闻—昙花一现 ——课后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观察,注意做好记录。B:探究昼夜更替对动物的影响
1、给出一些动物,你能根据他们的生活规律分成两类吗?
2、学生分类。
白天活动,晚上睡觉 晚上活动,白天睡觉。他们这样生活有什么好处?(举例说明)
3、通过我们对动物活动的观察,发现动物的活动也是有规律的,而且这种规律与他们的生存需要有很大关系。产生规律的活动原因是什么?(昼夜更替的规律性变化引起的。)
4、下面我们去看一段资料(出示资料2:动物活动规律性变化及对人的生活产生的影响)通过这段资料,你有哪些收获?(昼行性动物和夜行性动物。掌握规律,创造财富)
C: 探究昼夜更替对人的影响。
1、昼夜更替对人也会产生影响吗?(会)为了进一步探究这个问题,课前很多同学对一天中身体活动的各个方面做数据统计,看看,他们是从哪个方面进行统计的?(课件:测量的活动图),同学们,你们都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测量的数据?(各小组汇报:体温,心跳,脉搏跳动),你觉得还可以补充哪些方面?(体重,身高,血压),那一天中哪几个时间来测比较科学呢?(早上,中午,晚上)
2、现在我们把课前搜集的一天中身体活动的数据资料拿出来,我们一块来分析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各组课前自己选择研究内容)
3、学生小组探究,分析资料,探究规律,得出结论。
4、汇报交流:(研究题目,发现,结论):
5、(昼夜更替有规律。)
6、人的很多有规律活动都是因为昼夜更替有规律产生的。因此,在我们的生活中,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应该怎么做?
(人体生物钟,有规律的生活才能保证身体健康等等,举例说明:晚上熬夜加班,两天不睡觉等等)总结拓展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观察分析了昼夜更替对动植物产生了规律性的影响。我们发现:
三、总结:昼夜的更替是有规律的。生活在地球上的动植物因昼夜更替也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了,实际上,大自然还有很多的秘密和规律,比如,猫的瞳孔变化,花生叶子的闭合等等,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科学分析,你就会有收获。
四、课外延伸
1、想办法测试自己的活动规律和记录自己的作息时间。
2、观察一种动物的活动规律。(蜜蜂)了解它对人类和植物的积极作用。
3、小组合作制作“花钟”
第16课 四季更替
教学目标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四季循环的现象提出问题;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四季循环的变化现象作假设性解释;会想办法做四 季循环的模拟实验。
2、知道四季的不同特征;知道气象部门对四季的判别标准;知道四季循环是由于地球公转形成的;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为一年。
3、喜欢大胆想象,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体会到宇宙间的天体都是运动的,而且运动是有规律的,并以一定的方式赞美它,如科学小诗等。教学重难点:
知道四季的不同特征;知道气象部门对四季的判别标准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地球仪、电灯。
分组实验材料──蜡烛,用乒乓球、铁丝制成的小地球仪(在北半球处粘一个小纸人)。教学过程
1.关于四季变化的教学,教师也可以先请学生想一想:四季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先启发学生回忆太阳高度与气温的关系。
3.学生明白了气温高低的原因以后,教师可利用地球仪演示四季变化的成因。4.关于地球公转的周期,可以引导学生从“一年循环一次”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关于地球的公转的方向,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相对运动原理,从星座逐渐西移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关于地轴是倾斜的,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直接告诉学生;关于地轴倾斜方向不变,除利用图示说明,还可结合北极星在一年中总是固定的方向来说明。5.总结
(1)什么是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什么现象?(2)什么是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什么现象?(3)一天24小时是根据什么定的?
(4)在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同时自转多少周?(5)为什么一年有365天?
观察与思考: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南天的星座(猎户座或其他任意一个星座)在天空中的方位有什么变化?(随着日期的推移,自东向西移动。)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这是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与周围星座相互运动的现象。)板书设计:
16、四季更替
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一天24小时 地球公转一年,一年有365天 四季循环是由于地球公转形成的。
第17课 弯弯的月亮
教学目标
1、拟月相变化的实验,连续观察月亮一个月,给月亮记日记,观察一天中的月亮移动,并且给月亮的移动做记录。
2、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以及月相形成的原因;认识月相,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3、能够坚持做长期观察,能够克服恐惧心理。教学重难点:
一个月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一天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的位置变化。
教学准备:关于月亮的图片和影片、模拟月相变化实验。教学过程
1、月相是怎样形成的
(1)组织学生画出记忆中月亮的形状。(2)展示画像,指导学生认识月相的形成。
(3)评议画像:指出哪些画像和生活中的月亮形状的相近。
(4)讨论:得出“这些看见的月亮部分是太阳光照射到的部分”的结论。(5)欣赏关于月亮的影片和图片并讲解。
(6)布置学生对月相进行观察,分组连续观察和记录三、四和五月的月相;观察一天中的月亮移动,并且给月亮的移动做记录。
2、探究月相的变化规律(1)组织学生交流月相日记。(2)小组内部交流,按照日期排
3、指导学生认识特殊月相。
4、组织学生讨论月相变化规律。
5、组织学生做模拟月相变化实验。
6、对照图片或画像辨认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等月相。
7、讨论,并初步得出结论。
8、学生动手做一个月的月相卡,证明结论是否正确。
第18课 日食和月食
教学目标:
1、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及相关知识。
2、能运用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猜想;通过实验获得事实证据,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比较;用多种方式表达研究成果。
3、在模拟日食发生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的特点,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意识到模拟实验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教学重难点:
探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有层次的,探究日食的成因是重点,在探究日食的成因中根据事实材料推测分析是谁挡住了太阳光是难点。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文字、图片或声像资料。
2、月相形成的实验材料。
3、CAI课件: 教学过程:
1.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1)播放日食发生的过程录像或课件或观察图片。(2)讨论: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
(3)教师补充日食发生过程的一些其他事实性资料。(4)整理小结:日食发生过程中的一些特点。2.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
(1)提出问题:日食发生的原因是什么?(2)教师讲述古代人们对日食发生的认识。(3)推测日食发生的原因。(4)如何用模拟实验来证实我们的推测?实验怎样做?需要什么材料?(5)小组制定模拟实验计划。
(6)预测: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才能说明日食发生了?(7)小组实验。
(8)实验后的交流:模拟实验是如何做的?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发生了日食?这时地、月、日三者的位置是怎样的?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日食? 3.日食的成因。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日食的形成原因。
(2)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图,让学生讲解日食的成因。(3)交流:你们从图中还有什么发现?
(4)根据自己对日食成因的分析,推断日食发生的农历时间,并对照事实加以证实。4.月食的成因。
(1)推测月食发生的原因。(2)用模拟实验加以证实。(3)画出月食成因示意图。(4)根据示意图说说月食的成因。
(5)讨论:为什么说月食发生的机会比日食要多一些?月食发生在农历的什么时候? 板书设计:
18、日食和月食 现象: 分析: 呈弧形渐缺 →是球体 自西向东渐缺 →自西向东运动
第19课 登上月球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网上阅读、观察、讨论等认识月球,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及月球的认识。
2、激发网上阅读、讨论、想象等多种方法收集信息的态度与能力;
3、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及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增强对月球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及空间想象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月球探秘网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探究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从古代神话故事嫦娥奔月--人类幻想登月,到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成功登上了月球,并拍摄了许多照片(多媒体课件展示)。到1972年12月,人类先后6次登上月球进行了探索研究,月球是我们人类的邻居,美丽而又神秘,你最想了解哪些有关月球的知识?(学生质疑)
2、这节课,请你做一个月球探险家,去探索月球的无穷奥秘?
二、网上阅读,自主探究。
1、引导讨论,提示学法。
你想通过哪些方法来探索有关月球的知识?
2、分组自学,指导探究。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学法获取有关月球的知识。网址:界牌中心校网站中的月球探秘
3、组织讨论,课内交流。
学生打开相关网页介绍有关月球的知识(自己知道的),教师利用投影展示。课文重点知识:
(1)月球是个球体,是地球的卫星,距离地球约384000千米。(2)月球比地球小得多,49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大。(3)月球不会发光,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4)月面高低不平,表面像铺上了一层细细的粉末。
(5)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风、雨,是一个寂静、干旱、黑暗的世界。(6)昼夜温差大,白天最高120℃,晚上可降到零下180℃以下。(7)月球引力小,只相当于地球的六分之一,人在上面轻飘飘的。(8)没有植物、动物,没有生命。
4、在进行了一番探索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5、如果那一天实现了,请你想一想,未来的月球将会是什么样的?
三、总结探究,延伸课外。
1、科学的探索是无穷无尽的,一个个未能解开的难解之谜等待着我们去探索,我们要好好学习,认真探索,一步一步开启科学知识的大门。
2、作业:课后上网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把所掌握的知识用网页、幻灯片等形式反映出来,下节课举行一个月球探秘展示评比活动
第20课 蚯蚓找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动物的生存和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三种鸟的身体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关系的研究,认识动物身体的某些形态特征,总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动物身体的某些形态特征,总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难点:知道动物的生存和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具准备:
1、有关动物生活与环境的挂图或投影片。
2、每组蚯蚓若干条,长方形的盒子(里面涂成黑色并把盒盖的一侧剪掉2厘米),一张同盒底面积一样大的薄膜或吹塑纸,一块黑色湿布或一张吸水纸、干土、湿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动物的生存是否需要一些基本的条件呢?动物和环境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问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适于蚯蚓生活的环境
(1)提问:你在什么地方容易捉到蚯蚓?这说明蚯蚓可能喜欢什么样的环境?(2)讨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蚯蚓喜欢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3)汇报设计方案。(让学生充分发言,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将方案完善起来)
师生小结: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认识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1)学生看图片:课本4页插图或复制的投影片。(2)提问:图中有哪些动物?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环境里?(3)讨论: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
(4)小结:各种动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周围的环境,动物将不能生存。
3、认识三种鸟的形态结构与它的生活环境总是相适应的。(1)观察啄木鸟适于捉食树洞中虫子的形态结构特点。①出示啄木鸟的标本或硬卡纸做的图片。
②引导学生观察:啄木鸟的喙、足和爪各有什么特点?与它的生活环境有关系吗?
③讨论后师生小结:啄木鸟的喙长而坚硬才能捉吃树洞中的虫子;脚两趾向前,两趾向后,能够紧紧地抓住树干,加上尾部的作用,牢固地支撑住身体直立在树干上,这样的形态结构是它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这也是与其在树上生活相适应的。
(2)观察丹顶鹤适于在水中捕食的形态结构特点。①出示鹤的投影片或卡片。
②观察:丹顶鹤的喙、足、爪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与它必须在水中捕食有什么关系?
③师生小结:丹顶鹤的喙又长又大,便于在浅水中捕食鱼虾和软体动物。它的 脚趾都长得特别长,适宜生活在沼泽地带,能行走自如,不致陷于泥泞中。(3)观察鸵鸟适于沙漠奔跑等形态结构特点。①出示鸵鸟的投影片或卡片。
②观察:鸵鸟的喙、腿、脚趾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③师生小结:鸵鸟的喙一般长而扁平,上喙比下喙长,适于摄取植物性食物。两腿长而粗壮,趾间有蹼,脚下面长有肉垫,便于在沙漠中快速奔跑。(4)谈话:通过以上的观察、讨论和分析,你认为鸟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呢?(5)学生讨论,并汇报。
(6)小结:鸟的形态结构及其身体器官的特殊构造总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4、指导学生用研究鸟的方法研究其他动物的生存与环境的关系。
第21课 变色龙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各种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3.锻炼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各种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难点:动物的自我保护是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教学准备:
生:把两条大小颜色相近的乌鱼分别放入两个不同的环境中饲养,观察它们有没有变化。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动物捕食的录像。讨论:这是动物的什么现象? 2.师:难道这些小动物心甘情愿作为别人的美餐吗?它们会怎么做?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动物是用什么方法来保护自己的,好吗?(板书课题:动物的自我保护)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书上“阅读”部分内容)思考:为什么两组蝗虫的“命运”绝然不同。2.我原来请大家在家中做了一个实验,这是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做的实验过程。(播放乌鱼实验的开始部分我发现五天后两条乌鱼的颜色深浅不同了。(继续放映完实验录像)那现在看看老师做的实验结果如何? 放在黑色水桶中的乌鱼更黑了,放在白色脸盆中的乌鱼颜色变浅了。有的同学实验的结果与我的不同,那就请你课后再分析一下实验的过程,找一找原因,好吗?现在大家先讨论一下,为什么乌鱼会变色,这样有什么作用呢? 乌鱼的颜色深浅可能与它的生活环境有关,生活在黑暗的地方就会变黑;生活在明亮的地方就会变白。
对,乌鱼变化的颜色与生活的环境颜色相近,就不容易被别人发现,可以保护自己。
3、让自己身体的颜色与周围环境相似,这是乌鱼自我保护的方法。那么其它动物会不会想办法保护自己呢?如果会,它们是用什么方法呢?现在我请大家到 《动物星球》上去探索一番,看谁能得到最新的发现。
已经对《动物星球》探索了二十分钟,现在展示自己成果的时间到了,请你把自己的最新发现介绍给大家?
(请几位有不同发现的同学分别上教师电脑,使用网络广播形式,边操作电脑,边进行介绍,使得介绍更加清晰生动。其他同学还可以向他们提问。)现在我们知道其它动物也都有自我保护的方法,而且种类繁多。你们还想知道更多有关动物的知识吗
那可以课后继续在《动物星球》上研究,也可以进入《动物星球》上的“时空隧道”到其它动物网站去探索。
三、巩固练习:
1、请学生进入“考考你”的网页,完成三个关于动物自我保护的选择题。
2、师:现在你们知道两组蝗虫的“命运”为什么不同了吗?
3、全班评选出一个“达尔文研究小组”,并发给他们课前准备好的证书。
四、布置作业:
通过这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各种动物在自然界都会遇到敌害,凡是能生存下来的都有保护自己的本领。请大家课后再深入地研究一两种动物自我保护的特点。
第22课 植物向哪里生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植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2.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初步学会说明“植物生活需要一定条件”的对比实 验。
3.发展学生质疑和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用差异法判明事物因果关系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各种植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里。难点:认识黄豆或其它植物的生存环境。
三、教学准备:
黄豆、暗盒、小烧杯、餐巾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问:你都知道或种植过什么植物,能否向大家做一个介绍。学生介绍自己知道或种植过什么植物。
二、学习新课 活动
(一)指导学生认识植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出示一些植物挂图或图片(可把一些图片存到软盘中,投到屏幕上)。思考:
1.柑橘树生长在什么地方?(我国南方)苹果树生长在什么地方?(我国北方)在北方有柑橘树吗?南方有苹果树吗?我国南北自然条件有什么不同? 2.仙人掌生长在什么地方?(沙漠)莲(荷花)生长在什么地方?(河湖、池塘里)把仙人掌种在水里、把莲种在沙漠中行吗?沙漠与池塘、河湖的自然环境有什么不同?
3.月季花种在什么地方生长得好?(向阳地方)玉簪种在什么地方生长得好?(背阴地方)这两个地方自然环境有什么不同? t
讨论:这些事实说明了什么?
教师小结:根据以上讨论,我们知道各种植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植物的生活环境包括阳光、温度、水等。阳光、温度、水等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但是各种植物对阳光、温度、水的需要并不完全相同。例如有的植物喜光,有的植物喜阴;有的植物喜水,有的植物喜干;有的植物喜暖,有的植物喜寒。活动
(二)指导学生认识绿豆或其它生长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实验l--绿豆或其它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实验2--绿豆或其它生长与水的关系 学生根据课前的实验,进行汇报
师生小结绿豆或其它生长需要的环境条件。活动
(三)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植物 出示挂图或图片热带森林、沙漠植物、沼泽植物。思考
1.图中是什么自然环境? 沙漠、池塘、热带森林、沼泽。
2.沙漠、池塘、热带森林、沼泽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干旱、少雨)干旱、少雨;水多;炎热、多雨;泥泞、多水。
3.在沙漠中、池塘中、热带森林中、沼泽中有什么特有的植物?
仙人掌、骆驼刺等耐旱植物;莲、水草、浮萍等喜水植物;高大、茂密、长绿的植物;多是喜水的草类植物。
因为各种植物都需要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植物。观看植物的适应性的资料片,并由教师和学生介绍相关的资料。
三、巩固应用
植物生长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第23课 密切联系的生物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自然界中生物都要从食物中获得能量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自然界中生物都要从食物中获得能量 难点:认识什么叫做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准备:
有关食物链中的植物、动物的投影片或挂图。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动物和植物的生活环境包括哪些方面?植物的生活为什么离不开阳光?
2、植物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来制造食物,动物又是怎样来获取食物的?
3、动植物为什么必须获取食物?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食物链。
(1)提问:要研究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你认为应从哪几方面来研究?
33(2)出示挂图或投影片(也可用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图中的动植物谁吃了谁?
(3)学生叙述后,你能按照谁被谁吃的关系顺序填写课文中的空格吗?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强调指出要按照谁被谁吃的关系描述。
(4)像稻谷被蝗虫吃,蝗虫被青蛙吃,青蛙被蛇吃,蛇被鹰吃这样的食物关系,把植物与动物连结起来,形成一个链条,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食物链。(板书课题)(5)学生分组讨论:一条食物链通常是从什么开始,到什么终上?(6)师生小结:食物链通常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2、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食物网。
(1)出示挂图或投影片(也可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观察:图中有哪些生物?
(2)讲述:利用食物链的知识,你能将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用箭头表示出来吗?注意画的时候要完整,即从植物开始到肉食动物结束。(3)小组讨论:研究画图,写出食物链。
(4)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在投影上画箭头表示,并且检查每条食物链画得是否完整,是否合理。
(5)提问:数一数,我们一共画了多少条食物链?
(6)找一找,这些食物链中,哪些生物能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哪些动物能吃不同的食物?这些食物链之间的关系怎样?
三、小结:多种生物在取食关系上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多种食物链相互交错,相互联结,形成网状的结构,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食物网
第24课 珍稀动植物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我国几种珍稀的动植物,以及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3.向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我国几种珍稀的动植物
难点:通过认识珍稀的动植物,查找相关资料,使学生从中体会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资料。录相机、展台、VCD机等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认识几种珍稀的动植物。
我国动、植物种类很多,其中有些是非常珍贵、稀少的动植物,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你们知道在我国,哪些是珍稀的动植物吗?
组织同学汇报,学生汇报时,师生可及时点评,对汇报有新意的组给予鼓励、表扬。
认识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学生活动:
⑴学生课前准备好查到的资料。⑵学生思考后回答:大熊猫、扬子鳄„„
⑶合作:小组同学共同准备,最后派1~2名代表来汇报。学生代表小组汇报,如有相关音像资料的可请老师帮助播放。评价:
能介绍一些珍稀的动植物
二、认识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
各小组的代表都进行了精彩的汇报这些动植物为什么珍稀呢?
三、小结
在自己的身边,你知道哪些珍稀的动植物?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
第25课 生物的启示
教学目标:
1、了解仿生过程,认识到什么是仿生。
2、注重事实,乐于合作与交流。
3、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勇于创新。教学重点:
了解仿生过程,认识到什么是仿生。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葱是我们熟悉的一种蔬菜,你知道葱叶有什么性能吗?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葱叶的启示
1、拿出葱,让学生玩,在玩中学生会发现葱叶虽然很薄可是却不容易弯,这样一来学生头脑中产生了问题,就会有想要在研究的欲望。问题一:葱叶不容易弯曲,为什么?
答:筒形的葱叶比剪开的葱叶承受压力大,承重能力强,所以葱叶不容易弯曲。
2、学生说说可能是什么原因,当和剪开的葱叶进行对比后,学生会发现一些问题。
活动二:许多重大发明都受到生物启示。
1、让学生自己制作葱叶模型,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不管是纸筒还是葱叶都有一样的特性。
2、由此再让学生利用葱叶的这个特性去进行发明创造。同时还让学生了解仿生。活动三:观察不同的树叶,会得到什么启示?
观察树叶,让学生发挥想想,利用树叶的不同特点进行发明创造。问题二:观察不同的树叶,会得到什么启示?
这里是让学生认真观察树叶的不同,同时和它们的生活习性相结合,理解这样的叶子对于它们的生活有什么益处。比如荷叶和松树的叶子,让学生去发挥想象力去改进会改变生活中的物品等。拓展活动:
大自然中的小动物都有各自的特性,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然后思考自己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课外活动:
交流资料提高自己对仿生学的认识
第二篇:六年级科学教案级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 能量 第一课 电和磁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重要。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如何使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更明显实验讨论和设计(短路:用通电线圈代替通电直导线)
2、教学难点:通电直导线使指小南针发生偏转实验的提出、操作、观察和解释。
教学准备:
一号电池、电池盒、小电珠、灯座、导线、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00多年前,人们对电和磁的了解十分的有限。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一个有关电和磁的秘密。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现历史上那个伟大的时刻。(板书课题:电和磁)
(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1.奥斯特当年正在用一个简单的电路做实验。桌上有老师准备的材料。请你们先用这些材料组装一个简单电路。(提示学生:科学研究过程分为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分享成果)
2.学生活动
3.当时在奥斯特的实验桌上放着指南针。这个指南针的指针一头指着北,一头指着南。当接通了电源的导线靠近它时,奥斯特突然看到一个现象……你们想试一试吗?
4.学生活动
5.有什么发现?对这个发现你们有什么解释?
6.通过短路的方式,你们会看到更加明显的现象。再试试。
(三)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1.奥斯特在发现了这个现象之后,连续几个月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他又做了几百次类似的实验。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实验。像P49那样把导线绕成圈,然后通上电。用它来靠近指南针,又会发现什么?
2.学生活动
3.汇报: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在哪种情况下指南针偏转的角度大?
4.经过这些实验之后,奥斯特虽然没有做出太多的解释。但是他却用铁的事实证明了:电可以产生磁。随后他的发现又得到了牛顿等科学家的进一步证实和发展。为我们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四)知识巩固:(解决问题)现在这里有几节废旧电池你能否帮老师检测里电池是否用完?什么方法证明?(学生实验:通电后观察小指南针是否发生偏转,如果发生偏转证明有电,如果静止不动证明没有电)
(五)归纳总结:
1、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
2、运用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的现象,再加上小指南针,可以检测废旧电池是否用完
(六)课堂作业:课本P49第一个问题。板书:
1、电和磁
通电导线
磁针偏转
产生磁 通电线圈
磁针偏转
产生磁 电能产生磁
第三篇:7,《蜗牛的奖杯》课后反思
7,《蜗牛的奖杯》课后反思
《蜗牛的奖杯》一课是一篇童话故事,生动有趣,蕴涵哲理。我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读,在读中体味语言,懂得课文向我们揭示的道理,受到教育。
首先抓住重点词句,朗读感悟。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各不相同,对文本的理解也就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有力”、“自由”、“遥遥领先”、“得意洋洋”等词语,重点朗读感悟,并时常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以此诱导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所感悟,在不断的读书积累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接着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读说结合。
情境的创设意在低年级儿童直观形象的思维与心理状态,旨在让他们的积极情感贯穿课堂始终,只有调动起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兴趣,才能达到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好语文的目的。所以课堂上我让学生在读读、说说中感悟课文内容,使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
其次让学生拓展说话,深化体验。
本篇课文,给我们留下了充分的思维空间,如蜗牛得奖之后、其他动物看到蜗牛成天背着奖杯、老蜗牛和小蜗牛的插图……都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因此,在学生接触感悟了本文鲜活的语言后,我设计了相关的说话练习。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拓展读说的训练中真正学会表达,同时加深学生对寓意的独特的体验。可是这节课上下来好多地方与事先不相符,这都与自己的水平、心理素质有关,有待于好好的学习。
第四篇: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课后考试7
课后考试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讲解 第十二讲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1.下列项目中,关于“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说法错误的是()。A.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待处置资产的价值及处置损溢
B.本科目期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尚未处置完毕的各种资产净溢余
C.事业单位处置资产一般应当先记入本科目,按规定报经批准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终了结账前一般应处理完毕
D.对于在处置过程中取得相关收入、发生相关费用的处置项目,本科目还应设置“处置资产价值”、“处置净收入”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A B
C
D
答案解析:本科目期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尚未处置完毕的各种资产价值及净损失;期末如为贷方余额,反映尚未处置完毕的各种资产净溢余。终了报经批准处理后,本科目一般应无余额。
二、判断题(请判断每小题的表述是否正确,认为表述正确的请选择“对”,认为表述错误的,请选择“错”。)1.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事业单位带来服务潜力或经济利益的,应当按规定报经批准后将该无形资产的取得成本予以核销。()
对
错
答案解析: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事业单位带来服务潜力或经济利益的,应当按规定报经批准后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核销。
第五篇:高中选修7英语课后题
高中选修7英语课后题一
一、单词拼写
1.All of us should be concerned with public _____(事务)to make our society a better one.2.Nowadays people have to pass various tests for professional _____(证书)so that they can be qualified for a well-paying job.3.He may be good at football, but he is very _____(笨拙)on the dance floor.4.When human friends desert us, good books are always ready to give us friendship, sympathy and e_____.5.The foundation would like to launch programs for providing _____(援助)for poor areas and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Africa.6.I hope we will have the strength to bear the difficulties and disappointments and bear them with _____(尊严)and without self-pity.7.He is a well-edacuted man and behaves _____(高雅).8.Do you believe that the photo-electric reader be capable of s_____ characters at the rate of two thousand a second?
9.Not everyone think it is ridiculously _____(荒谬的)to predict that the sun will not rise tomorrow.10.It is reported that a couple who separated after 40 years of m_____ split their house in two.11.I want an e_____ for why you have refused to eat these nice fresh cod.12.---I heard that your brother got d_____.Is that true?
---Not so bad,but he dose have problems with his wife.13.F_____ Germany, Einstein went first to France, then to Belgium, and then to Britain.14.In my opinion,this journey, like all the ones mentioned above, was _____(纯粹)imaginary.15.The poor old couple began to regret the _____(购买)of such a large house at so high a price.16.Who will in charge of the distribution of food and clothing to the flood vivtims?
17.We all think that the repairs to the school will be _____(提供资金)by the local educational department.18.Many people thought he should remain and _____(讲课)in Europe to influence society.19.My new boss used to be a travel _____(代理人)in a famous city.20.Life can be compared to a journey with an unknown _____(目的地).二、词语填空
1.This novel,____ TV from the American original, is very popular among young students.2.I know the warning systerm will work well because we have ____ it ____ many times.3.Take heart and wee are sure to ____ these difficulties sooner or later.4.I ____ to see if you were at work but no one answered my phone.5.Just then I heard my name called.____, I found my former English teacher similing at me.6.You must always keep your mind fresh by ____ some time for exercise.7.Hearing the news that he was fired , the young man ____ despair.8.It is time that we ____ and got ready to start out.9.The old man on duty ____ having seen the accused enter the building.10.I don't really work here;I am just ____ until the new secretary arrives.11.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____the likely result before we decide to do anything.12.We had several anxious hours waiting for our wet clothes to _____.13.She ____her head from the window and called for help.14.The doctor's advice was that the patient ____ at once.15.I have never done this type of work before;I'm not sure how I will ____.16.It is you teachers’s duty to make the new students ____in your school.17.Here are my reasons for believing I am ____ the position of branch manager
18.At first man ____the places where the food and water were plentiful.19.Why did the president refuse to comment on the election results at the news conference?The symptom of jetlag often persists for several days while the internal body clock slowly ____ the new time zone.三、单句改错
1.The truth is that she did everything she could save her sons from the big fire but in vain.2.We have no choice but work hard to try to find a solution to make sure that we save our economy.3.My English teacher is said to be studying abroad, but I don’t know what country he studied in.4.The doctor noted that the oral drug w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amount of time patients needed being treated.5.As we had had a long walk through one of the markets of Old Delhi, we stopped having a rest at a square.6.I wonder whether the way you thought of making the water clean makes any sense.7.Having stood with great difficulty from the ground, the wounded soldier rushed in the war, never being heard from again.8.On Monday, former Prime Minister Nawaz Sharif also said he wants the vote holding next week.9.The introduction of modern equipment to the company led to a great many workers laid off.10.Tim Bemers-Lee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set up the World Wide Web, on which all theinformation is shared by all.
11.Caught cheating in the exam cost him the chance to be promoted.12.He escaped punishing by taking advantage of his position,which caused a bad influence among the citizens.13.We have long known that the reasons why President Bush and his team gave for going to war in Iraq were false
14.The couple saw a new movie at the theatre, after that they had dinner at a Chinese restaurant.15.There is very strong evidencethat the degree in which you maintain your mental faculties depends on a handful of quite simple environmental factors
高中选修7英语课后题二
一、补全句子
1.The young man _____(一心想成为)the general manager of a great enterprise.2.The manager needs an assistant that he can count on to take care of problems _____(在他不在场的情况下).3.The visiting Minister _____(对……表示满意)the talks, _____(补充说)that he had enjoyed his stay here.4.She discovered that there were _____(一堆堆)empty wine bottles _____(形状各导、大小不一)in the corner.5.The young girl _____(险胜)her great rival(对手)in the tennis competition.6.Don’t be angry with them.They only said such unkind things about you _____(出于忌妒).7.Once he was run after by a seal that was like _____(长着锋利牙齿的巨人)and he was almost _____(当场吓死).8.This business invitation is _____(出租或出售)of electronic production workshops and related buildings in the IT industry park.9.The moment the 28th Olympic Games _____(宣布开幕), the whole world cheered.10.It is said that dogs will _____(陪伴你)for as long as you want when you are feeling lonely.11.They got home after work only to find the whole house had _____(被弄得乱七八糟).12.Mary ceremonies will be held to _____(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next year.13.I hope we can live_____(舒服地)and happ ss in the countryside after we retire.14.The students who fail to _____(符合这些要求)will not be admitted to the famous university.15.It has not been decided _____r(谁接替史密斯先生做我们的导师)?
二、句型转换
1.The new medicine proved beneficial to the patient's skin problems.----The new medicine proved to _____ _____ _____to the patient's skin problems.2.I have neither brothers nor sisters.That is to say, I'm an only child.---I have neither brothers nor sisters—_____ _____ _____, I'm an only child
3.Li Ming has his faults, but, on the whole, he is a good helper
--Li Ming has his faults, but, _____ _____ _____, he is a good helper.4.The manager is busy at his desk.You'd better disturb him.---The manager is busy at his desk.You'd better _____ _____ _____.5.As a matter of fact, my boss is thr years younger than me.--As a matter of fact, my boss is thr years _____ _____ me.6.All we could see in front of us was 200 km of nothing but sand.--All we could see _____ _____ us was 200 km of nothing but sand.7.Did you rewalize that Joe had this problem with his knee?
--____ you ___ that Joe had this problem with his knee?
8.I haven't received any letter from myfather working abroad so far.---I haven't _____ _____ myfather working abroad up to the present.9.We have arranged for her to be treated by a famous doctor of our city.---We have_____ _____ _____ her to be treated by a famous doctor of our city.10.We have become accustomed to the way of living in such a crowded place.---We have _____ _____ _____ the the way of living in so crowded a place.11.It is difficult to imagine that he accepted the decision without any hesitation.---It is hard to imagine _____ _____ the decision without any hesitation.12.The famous scientist will arrive soon and a party will be held in honour of him.---The famous scientist , _____ _____ _____ a party will be held, is to arrive soon.13.It is reported that the floods have left about two thousand people homeless.---The floods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about two thousand people homeless.14.It may rain tomorrow.In that case,we'll have to put off the sports meet till next Saturday.
---It may rain tomorrow, _____ _____ _____,we'll have to put off the sports meet till next Saturday.
15.We've replaced the old adding machine with a computer.---We've _____ the old adding machine _____ a computer.三、翻译
1.我以为他在取笑我,就越发跑得快起来,到达学校时我都上气不接下气了。(make fun of;out of breath)
2.我们许多人很少或没有与残疾人工作或交往的经验,因此可能意识不到他们的需求。(disability;aware)
3.就我而言,这两个设计中的后者比前者实际的多。(as far as one is concerned;latter)
4.这位年轻的作家没有文学理论知识,只有吸引观众的愿望。(desire)
5.她年龄还太小,不能不依赖父母;她依靠他们给她提供衣服和食物。(independent;depend)
6.十位专家组成的访问团预定星期四到达,这期间我们该做些什么呢?(due to;in the meantime)
7.我发邮件祝贺他考入清华大学,攻读经济专业。(congratulate;majorg in)
8.有时我们会发现面对面的交流可能是人很尴尬。(embarrass)
9.我确信那儿的自然之美将会给你留下极好的印象。(beauty)
10.我们班所有的学生都渴望参加下月举行的演讲比赛。(be dying to;participate in)
11.人们期待这些年轻人去适应过去几代人从未处理过的社会环境的变化。(adapt to)
12.每年我们都向红十字会捐部分钱以帮助那些贫困中的人。(donate;in need)
13.孩子们在房间里很安静。我纳闷他们在干什么。(up to)
14.在准备发射神舟七号的过程中,科学家需要了解天气变化。(preparation;knowledge)
15.我们不知道那些建筑工人遇到了困难,要不然我们会帮他们的。(otherw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