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匆匆》教学设计之七-教学教案
安达小学 尤莉
教材简析
教学理念
根据课标精神,本课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力求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真情,在积累中提高素养。
设计特色 感悟品析积累运用
教学准备 vcd、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四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流程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谈话激情,导入课文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行初读感悟,并进行教学信息的反馈,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既达到了整体感知的目的,又有的放矢地激发了学生深层次赏读课文的兴趣。)
二、品读、赏析、读中悟情
2、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向同学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并准备发言。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话题辐射全文,通过以说代讲、以读促讲来学习课文,既突破重点和难点,又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但这一话题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加以引导点拨。)
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引导:
(5)注重引导学生在品析过程中诵读文章,力求达到“读读品品,品品读读”的教学氛围。
(“以读促讲,以说代讲”,促进了学生感悟,培养了语感。既避免了“满堂问”的现象,又使教学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2、3)
三、诵读、积累优美句子
1、这篇文章精妙的词语、精美的句子比比皆是,值得我们学习。
2、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品析以及自己的认识,找出文中你认为写的好的语句,把自己的感情融于朗读之中,然后记忆,看谁记得多记得快。
3、交流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背一背你喜欢的句子。
4、配乐轻声齐读
教师随着文章的情感掌握音乐的音量大小。
(这一板块的设计,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积累语句,通过“找出文章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的学习活动,提供学生选择的机会,以发挥个性,较好地达成教学目的1、3。)
四、延读,从课文内容想开去
这一环节可安排在课堂内外两部分。
课内:学生学完课文后,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时间的体验来谈谈感受,可以从一首诗谈起,或从名人名言谈起,或从一件事谈起,各抒己见。
课外:(1)引导学生走近朱自清,去读朱自清的散文,如:《荷塘月色》、《春》、《背影》等,让学生感受作家语言文字的优美,提高写作能力。
(2)阅读有关时间宝贵的诗词、文章、名人名言。
(3)召开读书报告会。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资源,但在信息社会中,教材显然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资源,教师必须积极拓展新的领域,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想开去,从教材向外延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匆匆》教学设计点评 安达小学 尤莉
看了尤莉老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匆匆》一课的教学设计,又看了她的课堂教学实施情况,我们欣喜地感到,新课程理念已经自然、深入地走进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感到新语文教学的鲜明特色与任课教师在学习新理念,实践新课程过程中迅速成长的脚步。
下面就这一课的教学设计谈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把握学科特点,体现新课程理念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灸人口的散文,阅读这样一篇文章,应该是一次很好的心理享受与情感体验。
教师先设计了“谈话激情,导入读书”的环节,这就给这节阅读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学生阅读情感上的基础。而后,在学生读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几个学科特点很突出的教与学的“点”。
一是深入地读,富个性地悟,开放地谈。深入地读,是把心放在文章内容里去读,体会这篇散文的优美和深刻;是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去读,读得有情,有趣。有思考。富个性地悟,是结合每个学生个人经历,调动这些读书个体的内心情感体验去进行读书感悟;开放性地谈,是学生读书,感悟之后的阅读互动和交流。可以说,学生在读书,感悟之后,各抒己见,是很好的互学过程,很多学生的个人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所说学生在阅读中揣摩,在阅读中体会,领悟,在交流和讨论中说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的阅读教学方面要求,这节课上有好的体现。
二是注重读书中的积累与运用,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匆匆》这篇散文采取了多种修辞手段,用得精当。学生应认识这些方法在表达上的好处,主动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并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中有这方面的考虑。如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当堂背诵部分句、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设计。
三是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观的变化
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延伸,课内外阅读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体现了小语文教学观向大语文教学观发展的变化。
二、课堂教学清新、自然,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有情有趣。
“品读、赏析,读中悟情”是这节课重要教学过程。
第二篇:《匆匆》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匆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课文,作者朱自清先生对日子的匆匆,一去不复返,逝去如飞的感慨,给我们以珍惜时间,在有限时间里多做有意义事情的启示。文章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说明时间的来去匆匆,教育人们珍惜时间,不要让时光匆匆流失。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学习拟人、排比、叠词等语言表达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读自悟中懂得时间的来去匆匆。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要珍惜时间。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按常规要求做好预习,此外课前完成两份作业,为课前学习铺垫情感:
1、认真读课文,找出每一个段落中你最喜欢的语句,反复读上几遍,并抓住重点词,结合表达方式来写感受,体会作者的感情。
2、利用周末做一份手抄报,内容要求:朱自清资料;珍惜时间的成语、名言、古诗名句、故事等。
3、买或借《朱自清散文选》,用心阅读。
教学流程:
一、谈话启发,唤醒已有的生命体验
师板书:“勿”,读什么?什么意思?板书:“匆”,读什么?“匆匆”什么意思?生活中你有没有匆匆过?(生畅谈)课文里说什么“匆匆”?同学们,你认为时间是什么?根据你的生活体验,用一个打比方来说说。
师过渡语:同学们对时间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很好!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在他24岁时写下《匆匆》这篇文章,他对时间又有一番怎样的感悟呢?让我们打开课本,走进匆匆,感受岁月的脚步。
二、自由阅读,开启阅读体验的航程
1、同学们,接下来咱们干嘛?——检查朗读。对,平时读书机会较少的同学,今天能不能主动给自己一个机会,站起来读书?
2、提出要求:读书的同学要做到:字字响亮,句句流利,尽量有感情;倾听的同学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每听完一个自然段,请及时提出你在预习中还不理解的地方或者抛出一个能引发同学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3、学生读书,注意以下词语:罢——吧,确乎——的确,确确实实;时间的流——引导回忆水流、人流,想象时间的流就是——? ;头涔涔、泪潸潸——可拓展词语汗涔涔(汗流浃背、大汗淋漓)、潸然泪下;挪移——移动;凝然——本文指眼睛定定地看的样子;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
4、师:这是一篇字字珠玑、词词琪琛的精美散文。令人赏心悦目的语言要多读才能品出字里行间的味道来,才能揣摩出作者的情感来。我们捧起书来,再读,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句子放声读出来。
三、重点研读,用生命感悟时间的匆匆
1、师:读了几遍课文,我发现每位同学的表情与刚上课时完全不一样了,现在趁热打铁,赶紧拿出笔来,结合你的课前预习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你的思考。你可以从一个词想开去,也可以从表达方法上去领悟。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够吧?先写完的可以跟同学交流。开始。(生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潜心会文,师巡视)
2、师:悄然间5分钟已从同学们的笔下飞过,来吧,让大家分享你的阅读体验,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之前提个要求:认真倾听,补充观点,但不重复观点。
3、重点指导:
(1)句子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生读句子,屏幕出示这段话。)(感悟到作者用一连串的排比和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用一连串的追问突出了时间一旦逝去就再无踪迹。对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的留恋。)
用你的朗读把作者的感受表达出来。
(2)句子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生读句子,屏幕出示这段话。)
引导学生抓住 “像针尖上一滴水”和第四自然段的“像轻烟”“像薄雾”感悟作者把本来无形的时间写得有形了。
引导学生抓住“溜”字感悟过去的日子像个孩子似的抓也抓不住,无声无息地走了,走得无影无踪。让我们感伤,让我们思考。课文里像“溜”这样拟人化的用法还有好多处,把它们找出来。读一读。(藏、逃、脚、轻轻悄悄、挪移、伶伶俐俐、跨、飞溜、闪过。你看,作者用了一连串轻巧、宛转的词来表达一个意思,让无形的时间可触可摸,生动形象,这样的文章怎不让人爱读呢?)
朗读指导:过去的日子像一滴水,像一阵轻烟,像薄薄的雾,瞬间消逝了。作者怎不感慨呢?你能读出这种惋惜、感慨之情吗?(生动情地读)其他同学我们也像他一样试着读读。
预设:八千多的日子从作者的手中溜去,同学们也算一算有多少日子从自己的手里溜走了?(四千多)你想让时光倒流吗?可能吗?我从你们的回答中听出了留恋,让我们捧起书来,带着与朱自清先生一样的感受与他的心一同跳动吧!老师先起个头。师读:“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生接“在默默里算着……”然后有感情地读好第二自然段。
(3)师:过渡语:过去的日子悄然离去,那么现在的日子又是怎样的匆匆呢?课文里有一处非常具体地描述日子来去匆匆,请快速找出。
找句子。生汇报。“洗手的时候——闪过了。” 理层次。师:从几方面来写? 引读加深理解。师:咱们来合作一把,一起来感悟时光匆匆。老师读黑体字,同学们读后面部分。读之前先酝酿一下感情。注意老师做记号的地方。(结合课件)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师:同学们有没发现朱自清先生所举的这些例子,都是——(引导学生说: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告诉我们:时间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你我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溜走的。像以上所说的洗手、吃饭、睡觉的时间是必要的, 可朱自清却认为自己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了, 可见他——(引)多么珍惜时间。想想我们自己,时间又是怎样过去的呢?能像作者这样具体地拣拾起时间的足迹吗?(让学生仿照以上句子的结构说出几句话)
学生汇报,师可能要从两方面点评:珍惜时间,利用时间;浪费时间,浪子回头。还要引导学生评价谁用词好?你从人家的发言中学到了什么?)
(4)深层次思考:我们把书放下来细细思索。作者一直感慨时光匆匆,仅仅是为逝去的时间感到无奈、留恋、惋惜吗?作者写这篇文章还要告诉自己什么呢?请大家从第四自然段中找出有关句子作依据。
(生自默读第四节,找出有关句子,谈理解)
师:是啊,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每个人的一生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面对短暂的人生,朱自清先生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深深思索,他一次次的反躬自问:我留着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事实真的像作者所说的他什么都没有留下吗?(补充资料,由 生谈或师介绍。)师:看完资料,老师想请同学们回头再读读这句话“我留着些——呢?”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引发学生质疑、探讨:作者明明做出一番成绩,为什么还觉得自己什么都没留下?(即使这样,他还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可见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严格啊。)师过渡:从资料上看,朱自清才24岁,就深刻感到时间的紧迫,强烈意识到要抓紧时间做事。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无限的价值。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请看24岁——去世的资料。(课件出示)
四、总结延伸,写下心灵文字
1、师:此时再多的语言也是苍白的,让我们拿起笔来。请你把自己珍惜时间的想法、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如果能结合这篇课文的句子来写更好,更值得表扬。(学生写,老师巡视、指导,写完后进行点评)
2、当下课铃声响起时,教师总结:你看,一节课40分钟就这样从我们琅琅的书声中,专注的思索中,精彩的发言中匆匆而过,时间啊,你从不为谁驻足停留。但只要我们不放弃,一直和时间赛跑,就一定能获得成功!下课。
反思学生的全面发展:《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文章创作于二十年代,在表达上与现代文章有所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文中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而且大多数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适合朗读,因而地教学设计时,我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质
(一)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口头语言,是社会中人与人交际的最好工具。要想让学生做好,教师应先将口头语言的重要性讲给学生,因为它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以后的社会工作。充分利用晨读时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许多优美的词汇储存于学生的记忆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在课堂上,要有目的地让学生多朗读文章中的优美片段,启发学生思考回答各种问题,老师范读要起到示范作用。
(二)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怕写,教师怕教,往往写不成一篇像样的文章,面对学生写作能力较差,文字表达素质不佳的现状,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反思。第一,塑造学生的心灵,是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作文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也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其他学科比较,作文与思想的关系更为密切。因为没有思想就没有语言,没有正确的观念为指导,就写不出思想感情真实、健康的好文章。叶圣陶先生说:“作文之形式为文字,其内容突不出思想情感两端,以言思想,则积理必富而为文始清,若但读物得宜,便会仿其词句,握管撰作,则收效犹薄。”小学生正处于思想观点的形成阶段,更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在现行语文教育中,许多老师忽视思想教育,就作文论作文,学生为作文而作文,其缺乏思想的光芒和感人的力量。文如其人,言为心声。第二,培养学生的兴趣,把写作作为学生的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陶行知先生亦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学生一旦与写作产生了浓厚兴趣,就会主动钻研,乐此不疲,甚至可以步入灵感顿生,下笔千言的佳境。教学中要注意低起点,多鼓励,命题切合学生实际,写作形式多种多样,力争将写作变为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写作“会使自己的头脑更清醒,更无知,更坚强,更轻松,会使自己和别人相处得更和谐”。写作一旦成为一种需要,常常能达到欲罢不能的程度。第三,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的能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学生阅历浅,生活范围窄,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由于缺乏生活的体验和素材的积累,作文时常常搜肠刮肚,无病呻吟,甚至空想,胡编滥造。本人认为,应该把学生从课堂上解脱出来,让他们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去寻找素材,激发灵感,学会写。魏书生说过:“中小学作文规范不宜讲得太多,讲多了束缚学生手脚,反倒不会写文章了。”打消学生写作文的顾虑,让学生放开胆子,走出课堂,用自己的眼睛来看世界,看生活中的一切,用心去体验各种不同的情感,不断积累素材,积累情感,从而生发写作的欲望,写作的灵感,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第四,让学生勤练笔。除每周的作文课外,还可以激发学生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读后感和观察笔记,随时随地把看到的、想到的,试着以书面的语言表达出来。课堂上更多的是教学机智,是动态生成,为了不使每一节课匆匆而逝,我还要不断地深入学习。
第三篇:《匆匆》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让它白白地流去。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重点:欣赏学习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匆匆”是形容什么的?(急急忙忙的样子。)不仅人会“匆匆”,时间也回“匆匆”。而且是一去不复返。时间到底到那里去了呢?为什么会一去不复返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匆匆》。
二、作者和背景简介(见课件)
三、初步感知课文:
听朗读,要求:
1、注意生字新词;
2、划出自己最喜欢的或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字词教学(见课件)
1、给生字新词注音
2、解释新词
五、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时间来去匆匆的相应语句或段落,说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1.燕子去了„„一去不复返呢?
排比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念。
2.像针尖上„„也没有影子
作者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渺小,消逝得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3.洗手的时候„„双眼前过去。
用排比句形象的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4.过去的日子如„„痕迹呢?
时间匆匆而去形象化为“如轻烟”,比喻独特,联想新奇;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六、根据理解,说说这些句子该如何来读。抽学生读,然后师范读并指导学生朗读。
七、布置作业
1、识记生字和新词
2、熟读、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朱自清的散文《匆匆》。
二、细读课文第一、三自然段,从语言、写法、修辞等角度谈谈这两段好在哪里?
三、作者意识到了时间匆匆吗?他的表现又如何?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呢?找出文中语句。
四、齐读第四段,找出能表现作者由感悟而发奋的心境的句子。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五、思考: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走一遭?
六、齐读共想: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七、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珍惜时间,有所作为。
八、在以后的学习中,你又该如何做呢?
九、能不能用格言、警句、诗文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十、巩固练习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一去不复返 时间
来去匆匆
要珍惜
留下痕迹
第四篇:《匆匆》 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
(主备:张素芳
修改:乔恩民)
课文简析:
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
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
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本课是首次学习朱自清的文章,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其作品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优美语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理解“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等词语的意思。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体会、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等方法。
4、懂得“匆匆”的含义,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教学重点:
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2、感受时间的“匆匆”,懂得珍惜时间。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感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的匆匆流逝,从而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相关资料: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学生时代即创作新诗。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1年至1932年,曾到英国留学。回国后先后在江苏、浙江的几所著名中学和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等校任教。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因贫病在北平逝世。他的散文成就很高,写景抒情,委婉细致,气质清新优雅,语言质朴而有风采。《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篇,均以诗意盎然著称于世。有诗集《雪朝》(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洲杂记》《你我》等。解放后出版有《朱自清文集》《朱自清散文集》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长歌行》,谁愿意背诵给大家听?
2、学了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是啊,时间如流水匆匆,一去不复返!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也曾在他的文章中表达了这样的感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时间的匆匆。板书课题。
4、了解作者: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朱自清先生吗?
5、解题:“匆匆”是什么意思?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里,“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
二、自读自悟。按要求自读课文:
1、学会7个生字。
2、把课文读正确。
3、思考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三、小组合作。
1、读准词语: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涔涔、潸潸、遮挽。
2、听写词语,互查互批。
3、组内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
四、读文解疑。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问题:文中“匆匆”指的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五、指引探究,布置作业
1、读课文,想一想:朱自清先生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自主朗读,感悟体验
(一)自主阅读,组内交流: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用心体会。
2、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3、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
(二)集体交流:
1、读出文中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日子从我们生活的细微之处,在我们不注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了。)
指导朗读:体会时间短暂易逝。
作者细心地发现日子在洗手、吃饭、默默时,在我们不注意它时悄悄地过去了,除了以上的例子你还能想到其他的方面吗?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中想开去——(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晒太阳时,日子从身上一闪而过„„)
(2)“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作者想留住时间,但时间还是匆匆地过去了,作者只能掩面叹息,而时间又在叹息里闪过了。)
指导朗读:读出作者想留住时间的迫切以及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惋惜之情。
(3)过渡:是啊,岁月如梭,时光飞逝,时间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飞快地闪过,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这就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把握住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刻,跟时间赛跑,不要让时间白白地匆匆地流逝,以至于感叹、惋惜。
1、找出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交流、朗读: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
3、细读课文,画出与作者有同感的句子,感受作者情感,感悟文章道理:
(1)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讨论:作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感受?
(2)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a理解:徘徊罢了,匆匆罢了。b问一问自己能做什么? c问一问想问的人能做什么?
d写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我能做——,我还能做——。
三、回读全文,懂得惜时
作者以优美的笔触表现了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
四、友情倾诉,共享格言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请你把一句有关惜时的格言送给我们身边的人好吗?
五、作业
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惜时格言。
附:板书设计
第五篇:匆匆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
济南市章丘市枣园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李 秋 红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匆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匆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组中的第二篇课文。这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这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文中还巧妙的运用大量的叠词,使人读起来感到格外的轻巧,婉转,越读越爱读。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二、学习目标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高段的阶段目标要求,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以及本课的写作特点,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同几条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匆匆、默默、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轻轻悄悄、伶伶俐俐。
2〉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熟练的、入情入境的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积累语言。
3〉情感目标: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三、学习重点、难点
由于这篇文章的写作年代距现在较远,表达方式与现在的有所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所以确定本课的重点、难点如下:
(一)学习重点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二)学习难点
借助课外资料和生活实际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法
本文文辞优美、情感浓郁,为此,只有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引起学生同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领会中心思想,体会语言的美。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取情感教学,用感情朗读贯穿全课教学。在这条主线的基础上通过自主读悟,合作交流,师生、生生互动,创设实践语言的情景,通过朗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通过练笔尝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五、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感知语言材料,自己读课文,品读感悟,渗透了“读(课文)、思(问题)、画(重点词句)、悟(感受)的学法。读写迁移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的学习方法。
六、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安排得是否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学生谈话,启发学生说出描绘春天的词语。[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
2、用课件配乐播放一组春天的画面,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从而引发学生对春天的赞美,并用各种方式表达。
[目的是为了与朱自清看到春景以后的独特心境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引发学生初读课文的兴趣。]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二)赏读全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课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好文章要反复诵读,要放手让学生去自主读书,在“放”中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瑰丽,得到美的感受,情的熏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心读书的良好习惯。]
2、为了加深学生的感受,课文读完后,我让学生静呆半分钟,去回味体会。这样以静制动,营造课堂上的空白,让学生静静的聆听时间的飞逝,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悟,谈出自己的感想,拉近时空的距离,激起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要珍惜时间。这样就准确地把握了课文的感情基调,自然地渗透了情感教育。
(三)学习词句,领悟特点
1、出示本课的词语:匆匆、默默、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轻轻悄悄、伶伶俐俐,指名读,齐读,让学生说说这些词语的特点,引出“叠词”这一概念,以“伶伶俐俐”为例,与“伶俐”作比较,让学生体会使用叠词的表达效果,并放在句子中体会,使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
2、启发学生去发现本文除了使用了大量的叠词外,在句式表达上的重要特点——问句多。
3、出示这些问句中最主要的三个: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教师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加深学生的理解,真正实现在读中感悟。]
4、让学生读一读这些问句,去体会朱自清那特有的心境,读完让学生谈一谈从中读出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伤感 惋惜,教师注意尊重学生的独特体会,真正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师逐句指导学生读出伤感和惋惜。
(四)品读赏析,读中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课件播放朱自清独站在窗前,陷入思索的动画,教师渲染引读:1922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年的春天,朱自清独站在窗前,窗外草长莺飞,春水潺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屋内作者却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昵?[通过生动逼真的画面,加上音乐的渲染,有效地创设了情境,使离我们年代久远的朱自清变抽象为形象,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阅读的愿望油然而生,感情朗读水到渠成。](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配乐感情朗读。[美妙的音乐、深情的朗读、形象的画面,在这种情境中感悟课文内容,一定会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入主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同时也给学生营造一种淡雅、轻愁的意境,一下子把学生带入美的境界,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柔美的基调。]
2、学习第二自然段(1)学生自读。
(2)教师与学生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时间吗?是的,时间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它来去匆匆,无影无踪。可朱自清却用他那生动的笔墨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的存在,为我们呈现出了时间,那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时间。
(3)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重点词句。
(4)教师引导学生紧紧抓住“八千多个日子”、“针尖上一滴水”、“溜”来体会时间的短暂和飞逝。
(5)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时间的短暂和飞逝,我用课件现场让学生一起感受30秒。
[把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让语文成为真实的语文,这也正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最重要的意义。]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
(2)让学生说在默读时特别关注的一个字“脚”,教师反问:太阳是时间的象征,是光阴的象征,那它怎么会有脚呢?让我们一起在课文中去寻找时间的脚步吧。(课件出示重点句子)教师指名读。
(3)教师启发学生:这就是朱自清24年的日子,那你的四千多个日子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是怎么过得呢?[教学中不仅注重读的指导,还要进行语言表达的拓展训 练。在这里我由读引入说,让学生在读懂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 匆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仿照本段的写法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仿说 练习,通过仿说,进一步体会时光的匆匆,进行了知识的迁移。](4)进行师生合作配乐朗读,教师总结:这就是时间,它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身边溜走。[板书:不知不觉](5)出示整段文字,让学生找动词,并说一说从中发现了什么? [时间过得越来越快了](6)教师再次课件出示30秒时间的流逝过程,总结:这就是时间,它的脚步匆匆,这就是光阴,它的脚步匆匆,太阳可真是有脚啊,我们想抓也抓不到,想追也追不上,想留也留不住,面对这样的时间,你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板书:无奈)让学生通过朗读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
(7)回归前文:课文学到这儿,我们再来回头看一下第一自然中的一句话。[课件出示] 学生齐读,教师反问:从这句话中我们体会到的仅仅是伤感吗?仅仅是惋惜吗?我想更多的还是深深的无奈。朱自清又一次陷入了沉思。[出示第四自然段]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课件播放动画,渲染]教师引读,朱自清一问、二问、三问、四问、五问、六问自己,指名读,教师相机回答。
(2)让学生像朱自清一样反问自己,指名读,男生齐读。
(五)诵读全文,积累语言
播放动画,配乐师生一起感情朗读全文。
(六)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师: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朱自清都做了些什么呢?(课件出示朱自清的著作)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由于前面说过文章写作年代较早,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和朱自清一生的成就,突破教材狭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窄的范围,将语文的学习由课堂延伸至课外,教会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筛选信息,运用信息,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为接下来引导学生写好自己的感情作好铺垫。]
(七)情感倾诉,主题升华
1、教师启发:朱自清他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他用自已的实际行动履行了诺言,没有白白走这一遭啊,此时此刻,面对如此匆匆而又短暂的时间,你想说些什么,拿起手中的笔,把自己的阅读感言写下来吧。
2、学生写完,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从同学们那精彩的肺腑之言中,老师想用一个词概括,——珍惜时间,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会像朱自清那样有所作为。[板书:惜时 有为] 师:这也正是朱自清所发出的感叹。[板书:感叹] 师: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把自己的阅读感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时刻刻警示自己、反省自己做一个珍惜时间,有所作为的人
八、板书设计
匆匆 惜时 有为
短暂 飞逝 不知不觉 伤感 惋惜 无奈 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