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乡风味小吃
家乡风味小吃
六(1)班
陈晓旭
我的家乡位于海峡西岸最北部——福建省,浦城县。家乡有很多风味小吃,什么豆腐丸,灯盏糕,桂花茶灯,我都爱吃。不过这么多小吃中,我最喜欢吃的还是麻糍,每到立冬那天,我们一家子都去二姨夫家,因为家乡有一传统风俗,立冬这天每家都得吃麻糍,古人有“麻糍补冬”的说法,二姨夫家照例年年立冬都会做麻糍吃,麻糍好吃,做法还挺有趣的呢!
姨夫先把糯米洗好,倒入蒸笼中蒸熟,然后把蒸好的米倒进一个大师臼里,接着,姨夫用木头的舂槌“啪嗒”地锤糯米饭,爸爸就用占了水的手不停地翻转着糯米饭,这一打,一翻······便有了节奏,爸爸和姨夫像是在演奏一曲优美的打击乐呢。他们边锤边打地轻轻哼着调子。那有力而又有节奏的“啪嗒,啪嗒”声不时传出,与村子里各家各户不时响起的锤击声形成优美的旋律。
经过两个成年男人汗流浃背的捶打,糯米饭成了粘稠的糯米团,到了做麻糍最后一个步骤了,就是把早已炒熟的芝麻磨成的粉和白糖搅拌均匀,制成芝麻粉把糯米团捏成一个鸡蛋大小的小团,在芝麻里滚几下,就成了香气扑鼻的麻糍了,刚做好的麻糍透着糯米和芝麻的香气,闻着就叫人流口水啊!赶紧的,快动手吃啊!我一下子吃了两大碗,我明知麻糍吃多了会胀肚,我可顾不了那么多了,我现在只管吃。
家乡的习俗是:这天不仅人要吃麻糍,耕牛也要吃麻糍,据说也是让牛补冬,以备来年有力气下田干活。这就是我家乡的小吃,我爱吃麻糍!如果你有机会来到浦城,我带你去吃。
第二篇:家乡风味小吃
家乡风味小吃
我的家乡风味小吃众多,最为突出的就数香糕与豆腐串了。
白象香糕
白象香糕,原名白象公记牌香糕,是乐清市北白象镇公记南北货商号所创,迄今已有50多年历史。它以糯米粉为主料,芝麻、绵白糖、桂花作辅料,经蒸制而成,其特点是色白味甜、柔酥软。
小时侯,我就对它垂涎三尺。我总是扯着妈妈的衣角,让她带我去买香糕,那里的工人有时还会把香糕的整个加工过程介绍给我们听,我总是听得津津有味的:只要先把糯米碾成粉,用水和好,不软不硬。然后在揉好的糯米粉里掺入芝麻,接着,把特制的平底大砂锅用水蘸均匀。不看不知道,里面竟布满了一个个方窝。最后,把糯米粉铺上锅,嵌上桂花,整个过程需要花上一个多小时,也可算是一项繁琐的工程了。
蒸好后,稍稍晾会儿,把砂锅倒扣在案板上,底上稍洒些水,一点点把砂锅拿起来。眼看大功告成,在香糕表面抹一层香油封住,这样,吃的时候里面还热乎乎。
白象香糕的味道是极香甜的,只觉得那糯米粉要把嘴粘住,那香甜可口之气沁人心脾!
豆腐串
说起豆腐串。其实!豆腐串和茶叶蛋是放在一起的,也委屈了茶叶蛋成配角喽!也许你会问一个问题:茶叶蛋和豆腐串放一起煮起来成什么样子啊?不过,也就是两者独特的味道相结合,才称的上是美味啊!我敢打包票,吃了这里的豆腐串,保准把你搀得吃了还想吃。
小学时候,我有时会到豆腐串老店去吃豆腐串。我喜欢看着他们煮豆腐串,弄懂他们是怎么把豆腐串煮得如此美味。首先,把满乘着水的大锅烧沸,等到水里吐出大气泡的时候,往里面灌入大量的辣油、味精,继续烧,使它们的味道充分与水混在一起。这时,把早在一旁等待的干豆腐倒入辣汤里,过会儿,把茶叶蛋也放进去,两种味道就相融了。煮的时间越长,味道就越好(可以更加得入味)。客人一来,就用大汤勺舀起,给几根竹棒,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可是妈妈总是说小孩子吃辣的不好,因此,我只能偶尔去吃。豆腐串色、香、味样样俱全,香、麻、辣、鲜等味味独道。拿起一串来,又烫又辣,我总是舌头舔嘴唇,嘴唇砸舌头。
这里的豆腐串远近闻名,真不愧为家乡风味一绝啊!
朋友,欢迎你来我家乡做客,一品我家乡的风味小吃。
第三篇:家乡风味小吃
云南安宁“八街凉卷粉”
家乡的风味小吃数不胜数,但我介绍的是家乡的“安宁八街凉卷粉”,在昆明市安宁市及其周边范围内,“八街凉卷粉”几乎是人人喜爱的一道传统美食,可以说是小有名气。
据了解,卷粉起源于广东西关地区的汉族特色小吃,其中以西关布拉肠最为出名,早在清代末期,广州街头上就已经听到卖卷粉的叫卖声。那时候,卷粉分咸、甜两种,咸肠粉的馅料主要有猪肉、牛肉、虾仁、猪肝等,而甜肠粉的馅料则主要是糖浸的蔬果,再拌上炒香芝麻。卷粉又叫布拉蒸肠粉,是一种米制品,亦称拉粉、布拉肠粉、捆粄、拉肠、猪肠粉(因卷粉形似猪肠)。因为早市销量大,多数店家又供不应求,人们常常是排队候吃,因此又被戏称为“抢粉”。(潮汕地区肠粉和传统广式拉肠不同,潮汕拉肠馅料多配料多,传统广式拉肠往往只有一两种馅料且仅蘸酱油食用,味道较清、纯。)出品时以“白如雪,薄如纸,油光闪亮,香滑可口”著称。在广东,卷粉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街坊美食,它价廉、美味,老少皆宜,妇孺皆知。从不起眼的食肆茶市,到五星级的高级酒店,几乎都有供应。
关于卷粉的起源,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说法,有人说“最早是抗日战争时期由泮塘荷仙馆创制。”又有人说“卷粉起源于广东,早在清代末期,广州街头上就已经听到卖卷粉的叫卖声”。也有传说是乾隆皇帝游江南那会儿,受了吃客大臣纪晓岚的蛊惑,专门拐去粤西吃卷粉。当吃到这种“够爽、够嫩、够滑”的东西时,乾隆赞不绝口,并乘兴说:“这米粉有点像猪肠子”。卷粉在广东是最为普遍的早餐,看起来粉皮白如雪花、薄如蝉翼、晶莹剔透,吃起来鲜香满口、细腻爽滑、还有一点点韧劲,让人一吃难忘。
各地卷粉的做法都不相同,在香港广佛等地,多配以生抽加花生油或猪油。潮汕地区多用花生酱或沙茶酱等地方特色酱料,而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区则多加添芝麻以及甜酱,虽然做法和吃饭都不相同,但是都有不错的地方特色。
“安宁八街凉卷粉”很远便能闻见它的香味,令人垂涟欲滴!松软的卷粉浸在褐色的汤料里,在上面撒上葱,香菜和花生面,使得“八街凉卷粉”的卖相非常好。
“八街凉卷粉”做法十分讲究,凉卷粉首先精心选用上好大米,放在井水中浸泡两个小时,在放在石磨上磨成细腻的米浆,用水将其中杂质洗净,然后均匀的放入大锅里,掌握火候蒸透,制凉,然后提取薄如面纱的凉卷粉。将卷粉切细成条,浇上花椒油,特制的“油辣子”,特制的香香的酱料,芝麻油,酱油,酸醋等十多种酱料,再加上白糖和切碎的葱,姜,蒜,最后在撒上花生面和香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配料的量的掌握,各种佐料的量配好了,那么一份色香味俱全的“八街凉卷粉”才算是做好了。“八街凉卷粉”的味道独特在于香中带辣,辣中带酸,酸中带甜,令人回味无穷,一吃难忘。
第四篇:家乡的风味小吃
家乡的风味小吃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家乡的风味小吃。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更多地了解家乡。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味小吃是美味。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让学生主动地了解更多的家乡风味小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了解家乡的风味小吃,和一些风味小吃的做法。
2、了解一些有关家乡的风味小吃的故事。
3、向父母、爷爷奶奶询问家乡的风味小吃,有机会参加一些美食活动。
3、带一样自家做的风味小吃。
二、激情导入:
1、我们家乡南岳虽然地方小,但是是一个好地方。在这里,有许许多多的让人谗得口水直流的风味小吃。
2、出示课件1,今天我们来学习——家乡的风味小吃。齐读课题。
三、风味小吃的品种:
1、在我们南岳有许多的风味小吃,你知道的有哪些?
2、出示课件2,各式各样的风味小吃。
3、学生说出这些风味小吃的特点。
4、你还知道哪些风味小吃?同桌相互说一说。
5、指名说一说,其余同学
可以相互补充。
6、你感兴趣的风味小吃有哪些呢?有关于它的的故事吗?
7、老师小结。
8、把你课前了解到的风味小吃写下来。然后互相交流
四 学做风味小吃。
1、许多的风味小吃是可以自己做的,你会做吗?
2、学生说,教师有重点地记录。
2、学生将自己家做的风味小吃拿出来请小组成员品尝,并介绍做法。
五、课外活动拓展。我们利用课余的时间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家乡的小吃,和同学们一起开个风味独特的“尝鲜会”吧!
第五篇:家乡的风味小吃
家乡的风味小吃
一说起瓜丁,我就会垂涎欲滴,它可是我们家乡响当当的名片,是潮汕地区最有名的一道小吃。
瓜丁清香可口,甜而不腻,有排毒去火的药效,是居家旅行的必备佳品。下面我就想大家介绍瓜丁的制作过程吧。
首先,要挑出上好的冬瓜,把冬瓜皮削掉,把冬瓜肉切成小长方体,再把切好的冬瓜丁放进热水里洗个热水澡后出水沥干,再把冬瓜丁装在竹筐里,在清凉的泉水里浸泡上三天三夜,再沥干,接着就是敷糖水了,把上等的甘蔗糖和薄荷叶熬成水状,把沥干的冬瓜丁倒进糖水里,均匀地着糖,最后放在竹匾上晾干,就大功告成了。成品后的瓜丁白中泛青,晶莹剔透,像一个个精美的翡翠,令人爱不释手,拿上一块,轻轻一咬,清脆爽口,一股清香令人回味无穷。
由于家乡的瓜丁是原生态的绿色食品,所以深得海内外朋友们的喜爱,现在的瓜丁,不但畅销全国各地,而且走出了国门,一块小小的瓜丁,凝聚着潮汕人民的智慧和热情,一块小小的瓜丁,传递着浓浓的乡音乡情。我爱你,家乡的瓜丁。
六年级:告别夏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