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趣闻故事

时间:2019-05-15 05:1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两首》趣闻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两首》趣闻故事》。

第一篇:《古诗两首》趣闻故事

《古诗两首》趣闻故事

袁枚为豆腐折腰

袁枚(公元1716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他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进士,才华出众,诗文冠江南。他与纪晓岚(清乾隆四库全书的总编纂)有“南袁北纪”之称。

袁枚好吃,也懂得吃,是一位烹饪专家。曾著有《随园食单》一书,是我国饮馔食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他详细记述了自我国十八世纪中叶上溯到十四世纪的三百二十六种菜、肴饭点,大至山珍海味,小至一粥一饭,无所不包。真是味兼南北,美馔俱陈,为我国的饮食史保存了不少宝贵的史料。

袁枚提倡吃豆腐,他说豆腐可以有各种吃法,什么美味都可以入到豆腐里。有一天,杭州有一个名士,请他吃豆腐,是用豆腐和芙蓉花烹煮在一起的。豆腐清白如雪,花色艳似云霞,吃起来,清嫩鲜美,叹为观止。袁枚急请教做法。主人秘不肯传,笑道:“古人不为五斗米折腰,你肯为豆腐三折腰,我就告诉你。”袁即席折躬,躬毕大笑,说;“我今为豆腐折腰矣!”主人告诉他这个菜叫“雪霞美”,以豆腐似雪,芙蓉如霞而得名,并告诉他如何烹调。袁枚归家后如法炮制。毛俟园吟诗记此事云:“珍味群推郇令庖,黎祁尤似易牙调,谁知解组陶元亮,为此曾经一折腰。”袁枚为豆腐折腰,一时传为美谈。

在袁枚的提倡下,豆腐列入佳肴,大为流行。如浙江的“东坡豆腐”,兰溪的“五香豆腐”,无锡的“镜箱豆腐”,山东的“三美豆腐”,江苏的“八宝豆腐”,宁波的“三虾豆腐”、“蘑菇豆腐”,绍兴的“单腐”,诸暨的“双腐”等,样式繁多,佳味无穷。

武昌出鱼,有豆腐名菜叫“鱼钻沙”。在清水锅里,放豆腐一块,把活生生的小鱼,放入锅内,然后点火加温。至沸时,鱼全钻入豆腐四周,围成一排,鱼鲜尽入豆腐之中。然后起汤出锅,蘸调料而食,豆腐鲜而汤美。吃一块,拣一块,吃饱为止,谓之豆腐饭。有人赞之以诗云:

肚饥饭碗小,鱼美酒肠宽。

问客何所好,豆腐且烧鱼。

杨万里嗜茶如命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者仅一部份。其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而其诗体则自成一家称“诚斋体”。

杨万里有关茶的诗文和陆游的诗作有一明显差异就是非常浓郁地表现了一种嗜茶如命的心境。

杨万里有一首《武陵春》词在词中小序中他说“老夫茗饮小过遂得气疾”词中又说“旧赐龙团新作祟频啜得中寒。瘦骨如柴痛又酸儿信问平安”。由于嗜茶“茗饮小过”“频啜得中寒”弄得人“瘦骨如柴”但他仍不愿与茶一刀两断他在另一首诗中说“老夫七碗病未能一啜犹堪坐秋夕。”虽病不绝只是少喝点罢了。

此外杨万里由于夜里也好饮茶故常常引起失眠但他决不责怪饮茶。他在《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中说“迟日何缘似个长睡乡未苦怯茶。春风解恼诗人鼻非菜非花只是香。”其《不睡》诗又说“夜永无眠非为茶无风灯影自横斜。”

杨万里嗜茶如命可见一斑。

但其嗜茶如命绝非是口腹之贪他追求的是茶的味外之味。杨万里在《习斋论语讲义序》中说“读书必知味外之味不知味外之味而日‘我能读书’者否也《诗》曰‘谁谓荼(即茶)苦其甘如荠。’吾取以为读书之法焉。”将读书与饮茶作比较由饮茶而想到读书从这段话中可看出杨万里深得饮茶的味外之味因此即使他病得瘦骨如柴仍不愿放下茶杯。

杨万里嗜茶如命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从清澄如碧的茶水中悟出了为人处世之正道。宋人罗大经《鹤林NO: 1 ALL: 2.玉露》中记载说杨万里从常州知府调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时将万缗积钱弃于常州官库两袖清风而去。他致仕回乡后“清得门如水贫唯带(皇帝所赐的玉带)有金。”故居老屋三代末加修葺只能挡挡丝风片雨。

杨万里一生清廉其子杨伯儒也以清廉著称在广东任官时曾以自己的七千俸钱代贫户纳税。而杨伯儒病入膏肓临终之际却连入殓的衣衾也没有。

“故人气味茶样清故人丰骨茶样明。”这是杨万里《谢木韫之舍人赐茶》中的诗句他将茶的清雅明澈来称道知心朋友的气质丰骨把茶在精神方面的地位作用和价值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而即以其诗还颂其人杨万里也当之无愧

NO: 2 ALL: 2.

第二篇:古诗趣闻

古诗趣闻

知不知羞

宋朝有一个人喜欢舞文弄墨,听说殴阳修擅长作诗,很不服气,就想当面看个究竟.走在半路上,他看见一棵古树,就吟了两句:“门前一古树,两股大桠杈。”想再吟下

去,却再也想不出词儿了。正巧,欧阳修走过,就替他续了两句:

“春至苔为叶,冬来雪是花。”

这人回头一看,是个老头,就说:“老伙计,想不到你也会做诗,那我们一起去拜 访一下欧阳修,看他有多大能耐!”

他们一同上了路。在一条河堤边,正好有一群鸭子跳进水里,那人便吟道:

“一群好鸭婆,一同跳下河。”

欧阳修便用骆宾王的名句续了两句: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

后来他们一同渡河,这人在舱内又做起了诗来:

“两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

欧阳修便又帮他续了两句:

“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羞)。”

如此十分

从前,有个人路过杭州时,拿出自己的一卷诗去请教大诗人苏东坡,并当场抑扬顿

挫地朗读起来,朗读完了以后。他问苏东坡:“你看我的诗能打几分?”

苏东坡说:“十分,完全可以打十分!”

他听了很高兴,又问苏东坡:“凭什么能得这满满的十分呢?”

苏东坡说:“七分是朗读,三分是诗,加在一块不就十分吗!”

打油趣诗

唐朝南阳读书人张打油喜作俗话诗。一日大雪纷飞,他脱口吟道:“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风趣、行象而夸张地苗绘出雪中景物的特

点。他还在官衙壁上题咏雪诗:“六出飘飘降九霄,街前街后尽琼瑶。有朝一日天晴

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县衙传他进府,以南阳被叛军包围正向各处求

援之事为题,命他作诗。他吟道:“天兵百万下南阳,也无救兵也无粮。有朝一日城

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

后人把这类俚俗浅露、引人开心的诗叫做“打油诗”。

以发代笔

唐代,汝阳王宴请大诗人李白及长史张旭等人。李白以惊人的才华,压倒了一批奸

臣,因此,张旭对李白十分敬佩。因一时找不到大毛笔,张旭散开发簪,以发代笔,蘸

着墨汁,在白墙上写出一行诗句:“高吟大醉三千首,留著人间伴月明。”满堂一片喝

彩声。人称李白和张旭:一个“诗仙”,一个“草圣”。

贾岛推敲

贾岛〔贾岛:唐朝诗人。〕初赴举,在京师〔京师:京城。〕。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炼:此处指用心琢磨,使词句简洁优美。〕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讶之〕对贾岛的行为感到惊讶。时韩退之权京兆尹〔韩退之权京兆尹:韩退之即韩愈,唐朝大文学家;权,代理;京兆尹,京城地方长官。〕,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俄:不久,此指时间很短。〕为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神游象外:神,精神;游,离开;象,眼前事物。精神已离开眼前事物之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立马久之:立马,停下车马;久之,很长时间;之,句末助词。〕,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辔(pèi):缰绳,此处代马。〕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留连:舍不得离开。〕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布衣之交:老百姓之间的交情。这时贾岛还没有做官,所以这样说。〕。

遇盗赠诗

唐朝诗人李涉,曾于九江遇盗。盗首盘问后知是李涉,说:“既是李学士,不用剽

夺,久闻诗名,愿赠一首就行了。”李涉遂题绝句一首:“风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

夜知闻。相闻不用相回避,世上而今半是君。”强盗款待李涉而后离去。

一根鹅毛唐朝时,某地方官缅伯高,上京进贡一只天鹅给皇帝。路经沔阳湖,想给天鹅洗洗澡,不料一松手让天鹅飞跑了,只掉下一根鹅毛。他就把这根鹅毛献给皇帝,并吟诗一首:“上复唐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一字之师

元代著名诗人萨都刺有一联:“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为人们所称

赞。但有一位老农却对这句诗不以为然。萨都刺问他不好在什么地方?那老人说:“闻

和听两字同意这难道不是毛病?”萨都刺问:“那怎么改呢?”老人说:“把闻天竺雨

改成看天竺雨就行了,唐人不是有林下老僧来看雨吗?”于是,萨都刺拜老人为一字之

诗。

金陵续诗

传说,有一次,朱元璋乔装出游,来到金陵古渡,正遇上一群上京应试的举子在等船过江。有人提议吟诗作乐。其中一位年轻举子见长江浩荡,钟山苍茫,一座若大的采石矶屹立江畔,便脱口而出:“采石矶兮一称砣。”大家都夸他起句气势磅礴。朱元璋却笑道:“气魄虽大,但恐续句却为难了。”一句话提醒了众位举子:是啊,若大一座山是称砣,那末称杆和称钩又是什么呢?纵使有了这般大的称,又拿去称什么呢?那位年轻举子确实很难续下去。大家都不能续完。朱元璋说:“我来试试。”于是念道:“采石矶兮一称砣,长虹作杆又如何?天边弯月是钓挂,称我江山有几多!”众举子一个个目瞪口呆。

金鸡报晓

明朝洪武十四年辛酉岁是“鸡年”。大年初一,朱元璋到翰林院文华堂,与学士们一起饮酒庆贺,席间,他以“金鸡报晓”为题,作诗一首:“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大家见这两句都暗自好笑。但后两句却奇峰突起,气象非凡:“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朱元璋用“逆挽”法,创造了新的意境。

平民皇帝朱元璋不但作诗,而且评诗也很有意思。明代江盈科文集《雪涛诗评》有一段朱元璋的趣事。朱元璋在江南与陈友谅等人大战时,偶然投宿一寺。住持不知他是谁人,便问他的姓名。朱元璋不答,乃题诗一首壁间。诗云:“战退江南百万兵,腰间寳剑血犹腥。山僧并不知分晓,只管叨叨问姓名。”

首二句有杀气,末二句有不耐烦之意。后来朱元璋称帝,寺僧也知道了当年的题诗者是当今皇上,十分惊恐,便命人用水洗去其诗。一日,朱元璋忽然想起这首诗,便派人去问此诗在否,诗已洗刷掉,众僧惶恐不已。内有一僧有急才,即献诗一首呈上。诗云:“御笔题诗不敢留,留时恐惹鬼神愁。曾将法水轻轻洗,尚有龙光射斗牛。”

首二句言朱元璋的诗是天子墨迹,留在人间会惹鬼神之怒,故此用水洗去。末二句则是拍马屁的言语,说朱氏之诗虽经水洗,仍然透出万丈光芒,足见是非凡之物。朱元璋看了这首马屁诗,龙颜大悦,便免予追究寺僧洗诗的过失。

朱元璋评诗乃随心所欲而评,吹捧者大多得到好处。一次朱元璋微服出行,遇一岁贡至京的书生彭有信。朱口占《虹霓》诗二句:“谁把青红线两条,和云和雨系天腰。”彭应声续道:“玉皇昨夜鸾舆出,万里长空驾彩桥。”马屁拍得恰到好处。朱元璋认为他“有学有行,君子也”,便任为北平布政使。

一般说来拍马屁得好处者居多,但也有马屁拍在马脚上的倒霉蛋。有一个诗僧名来复,一次朱元璋召见他,并与共饭。饭后他写诗谢恩。诗云:“淇园花雨晓吹香,手挽袈裟近御床。阙下彩云移雉尾,座中红茀动龙光。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碗醍醐出上方。稠叠滥承天上赐,自惭无德颂陶唐。” 朱元璋见诗大怒,下令杀了这个和尚。僧人来复这首谢恩诗,获罪的原因是用了“殊”和“无德”三个字。朱说。“诗用殊字,谓我为歹朱,又谓我无德。奸僧敢大胆如此!”把“殊”字无端拆为“歹朱”二字,恐怕太牵强附会了吧。

僧人来复“自惭无德”竟被说成是攻击朱皇帝无德,更让人莫名其妙。难怪《雪涛诗评》的作者江盈科如此说:“噫,前诗未必佳,乃取不次之位;来复诗工矣,乃取不测之祸。太祖评诗,可谓无定价矣!”所谓“无定价”者,即无一定的准则也!

十七字诗

明正德年间,徽郡天旱,太守祈雨,但几天后仍是晴空万里。有人作十七字诗嘲讽他:“太守出祈雨,万民皆喜悦,昨日推窗看,见月。”太守命令将那人捕来,重打十八大板后说:“你能再作十七字诗就饶恕你,否则要用大刑。”那人应声道:“作诗十七字,被责一十八,若上万言书,打杀。”太守只得将他释放。

诗解纠纷

明代蜀人杨升庵的儿子,平日与邻居相处很好,后为造一堵墙与邻居闹翻。儿子就修书一封,想让在京城做官的父亲出面压倒对方。杨升庵却回信道:“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几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莫学当年秦始皇。”一诗排解了纠纷,传为美谈。

第三篇:小学生趣闻故事

一百多年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幼小的儿子替别人放羊为生。

有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一个山坡上,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头顶飞过,并很快消失在远方。牧羊人的小儿子问父亲:“大雁要往哪里飞?”牧羊人说:“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过寒冷的冬天。”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要是我也能像大雁那样飞起来就好了。”小儿子也说:“要是能做一只会飞的大雁该多好啊!”

牧羊人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对两个儿子说:“只要你们想,你们也能飞起来。”

两个儿子试了试,都没能飞起来,他们用怀疑的眼神看着父亲,牧羊人说:“让我飞给你们看。”于是他张开双臂,但也没能飞起来。可是,牧羊人肯定地说:“我因为年纪大了才飞不起来,你们还小,只要不断努力,将来就一定能飞起来,去想去的地方。”

两个儿子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并一直努力着,等他们长大--哥哥36岁,弟弟32岁时--他们果然飞起来了,因为他们发明了飞机。这两个人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

第四篇:古诗两首

4、古诗两首

预设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教学难点:“擎雨盖、傲霜枝、坐”的意思。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看图。[课件出示两幅插图 ]你们猜猜看这两幅图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为什么?

秋天到,大地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写秋天的古诗。板书:古诗两首。指导书写“首”。

宋朝的苏轼和唐朝的杜牧用独特的语言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我们先来看看苏轼的《赠刘景文》[ 出示诗句 ]。

二、初读古诗

1、简介作者,解释题意

苏轼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赠刘景文》这首诗是诗人赠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诗。教学“刘”,指导书写。

2、通古诗。(1)自由读古诗。

(2)小老师带读生字。[ 出示生字 ]

(3)再读诗句。(个别读——齐读)[ 出示诗句 ]

3、初步理解诗意。(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圈出不理解的词语。(2)、学生质疑。(3)、师生共同释疑。出示课件,帮助理解擎雨盖、傲霜枝。

你见过霜吗?冰箱里白色的东西就是霜。北方秋天气温很低,地面上或草叶上全凝结一层薄薄的白色冰晶,就是霜。

4、再次放声朗读全诗。

三、朗读激情

1、边读边想象:你都看到了什么?哪一句诗告诉你的。

2、诗人认为最美的的是什么呢?

出示“橙黄橘绿”的课件。秋天还有什么美丽的景色呢?拓展说话,欣赏课件。

3、这么美好的秋天,假如能用我们的朗读表达出来那该多好啊!诵读。

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学生自由练读。—— 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学生的阅读古诗的实践,切不可用复杂的分析来替代,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悟意、生情。)

四、拓展升华

1、古往今来写秋天的诗歌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子夜吴歌》、《灞上秋居》、《秋夕》等等,1 老师这里有一首《秋夕》请同学们自由读,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是写秋天的?都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

[ 出示《秋夕》 ]

2、学生自由读诗歌

3、交流汇报

4、同学们秋天是金色的,秋天是神秘的,秋天是丰收的,秋天是喜悦的,让我们用最饱满的热情来赞美秋天吧,齐诵《赠刘景文》。[ 出示《赠刘景文》]

5、秋有秋的丰满,春有春的华丽,夏有夏的激情,冬有冬的神韵,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你还喜欢哪个季节呢?知道这个季节有哪些诗句吗?[ 出示春、夏、冬诗 ](不使学生的思路受到束缚,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五、书写巩固

1、出示要写的字 “枝”、“记”,学生认读。[ 出示田字格 ]

2、观察字形,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字

3、老师示范

4、学生练写。

六、作业

1、收集有关秋天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2、挑战小老师背诵古诗《赠刘景文》

二、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陶醉于宋朝苏轼所赞美的秋色里,领略了秋天果实累累的丰收景象,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秋天,看看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是怎样描写秋天的。一起来学习《山行》。《山行》是杜牧乘着马车在山上行走时看到深秋的美景而即兴写下的一首赞美了秋天的诗。

三、读通诗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山行》,把古诗读通,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出示《山行》 ]

2、小老师教生字

3、比赛读

4、齐读诗句

四、师生研读

1、边读诗边想象,诗人在山上行走看到哪些景物?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感情是什么?在书本上找出个词来(爱)

2、他爱这里的山,爱这里的石径,他最爱的是什么?诗人为什么爱这里的霜叶?学习“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理解“坐”。

一片枫叶是火红的,那一树的枫叶像什么?让我们感觉到什么?

一棵的枫叶让你感觉到美,那满山的枫叶让你感觉到什么?我们再来把诗的最后两句读一读。

3、学习第一句。白云生处有人家,这个人家看起来怎么样的?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人们的幸福生活,仿佛听到人们的欢歌笑语。把我们的感觉溶入进去读一读。

五、诵读激情

1、整首诗哪一处的景色给你留下印象最深?

2、这么美的景假如能把它读好就更美了。(范读——个别读——配乐朗读)

3、学生背诵——配乐朗诵

六、课外拓展

1、从古至今文人墨客除了用诗歌来赞美秋天之外还用什么语言来赞美秋天的美景呢?

2、交流收集的资料

3、师出示文章,师生共读。[出示课外资料]

七、书写练习

1、书写生字“于、枫。”

2、完成“我会填”

第五篇:古诗两首

5、古诗两首

车拉学校 梁民玲 教材概述

《题西林壁》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数。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山感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话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游山西村》中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的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情感。现在常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古诗,对于学习古诗也有了一定的方法。两首古诗可以按先后顺序分别进行教学,也可以把两首古诗进行比较教学。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可以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尝试学习,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是难点,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句子中去试着讲讲句子的意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学到的观察方法与他人交流。2.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3.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苏轼在赞美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的同时,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体会陆游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并认真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的诗句。

教学策略

提示诱导法 自主学习法 教学资源

PPT课件 语文课本 拓展材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学到的观察方法与他人交流。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教学重点

认真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的诗句。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1、(PPT课件)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

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

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放映庐山录像)(目的:让学生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

生谈感想(目的:使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

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

(设计意图:由图片导入,从视觉上给学生留下庐山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二、讲解(17分钟)

2、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

3、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重点:卷舌音、平舌音)

4、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师配乐朗诵古诗

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 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生齐读古诗(配乐)

5、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

师:在这堂课中我们要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出示学习任务),请读一遍。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激励学生)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完成前四项学习任务。如果遇到了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合作学习)(课堂预计: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解释诗时会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办法:讲学法,我们在解释古诗时,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谓拆分法,就是将一句诗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加以解释,然后将这些解释联系起来。同时你还必须联系整首诗的内容来解释,举例说明。)

6、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出示相关资料(资料:苏轼个人情况。西林寺。)播放庐山风景。

7、巩固

师: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我希望同学们边看就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岭。

生观看录像。

师:在看过了美丽的庐山后,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判断一下黑板上的图形哪一个是山岭,哪一个是山峰,现在请同学来朗诵这首诗。(引发感情:在朗诵这首诗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庐山的面貌;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非常的高兴,于是就朗诵出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8、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

师: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学生朗诵时出示课件)(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人眼中的庐山却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提示: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

9、背诵

师: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生背诵古诗(出示课件)

师检查背诵情况

10、总结

师: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现在,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大家在听故事时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那里。

师讲故事《盲人摸象》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四位盲人他们错在那里?

11、结束

师:请大家对照学习任务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完成了。(出示学习要求)生检查。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诵读感受到,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角度在变化,所见到的景象也就各不相同,所以诗人才说“不识庐山真面目”。)

三、拓展阅读(10分钟)

自由阅读资料书第 页的内容,背诵你喜欢的古诗。(设计意图:激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

四、拓展写作(10分钟)

把《题西林壁》改写成一篇写景的小作文,用上你积累的优美词句,使文章形象、具体。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观察的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

角度不

不识/庐山/真面目,同,观

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

察效果

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5,学会一类生字豚.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资料准备

背景音乐与诗境相关的挂图、字典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熟读古诗,了解诗句大意感悟诗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学习“豚”。(2分钟)

教师读诗,学生边听边画出一类生字豚

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学生查字典豚:小猪,也泛指猪.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设计意图:引导理解字词的意思,为学习古诗打基础。)二,读诗,整体感知(8分钟)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2,个别读.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4,完成课后练习1 莫:不要浑:(1)水不清,污浊;(2)骂人糊涂,不明事理;(3)全,满:~身是汗(4)天然的本文指酒不清澈

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

同学讨论

(设计意图:合作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三,合作,探究学习再次感悟诗的意境(10分钟)

1、小组内讨论:《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诗的次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传几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三,再读诗,感语交流

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

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2、熟读成诵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设计意图:开拓学生视野,让他们感受祖国风光的壮美,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拓展阅读(10分钟)

1、自由阅读资料书第 页的内容。

2、创新火花

《游山西村》另外一首 学法指导:查字典咨询老师同学讨论 写法指导:先抑后扬

(设计意图:建立作者档案,扩大阅读面。)

六、拓展写作(10分钟)

1、学习了这两首诗,你懂得了什么?请写一写。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吗?试着把它写下来,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下载《古诗两首》趣闻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两首》趣闻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望洞庭》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

    古诗两首

    古诗十三首 漠北怀古相思 赵晓赵晓 中原凄草满皇宫三月渭源桃李香 君王醉酒卧帐中京城草凄柳芽黄 大漠残阳照西风春愁不随东风去 将军孤剑影黄昏点滴相思惹恨长 赵晓,1990生,......

    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1、词语: 促进、深夜、记忆、异乡、相逢、佳节、加倍、遥远、遍地、插花 2、背写两首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 3、多音字: 挑:tiāo( ) tiào( ) 4、拓展积累写秋古......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作品注释 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

    古诗两首

    5、古诗两首 城关一小 高银芳 教材概述 《题西林壁》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

    古诗两首

    五年级上册诗词教案 寻隐者不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

    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

    古诗两首

    2、古诗两首 东营区实校 常丽丽 设计理念: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