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在正确的语文教学路上[推荐]
走在正确的语文教学路上
这个暑假,井冈山大学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举办了一个月的国培。新余、萍乡和吉安三地的学员们齐聚一堂,不舍昼夜,聆听了近50堂专家学者与名师的讲座,并积极进行了交流、反思与实践活动。培训结束后,静静思之,对于“做一名什么样的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等一系列让我感到困惑与迷惘的问题,一条正确的小学语文教学之路渐渐在眼前清晰起来。
做一名什么样的小学语文教师呢?
井大副校长曾建平的《漫说小学教师师德》,在培训班上旗帜鲜明地强调:敬业爱生,教书育人!爱专业、爱学生是一名教师的师德灵魂。我们应从爱中来享受职业的幸福。而不是从物质的财富上来获取幸福。教育学院院长彭春妹《教师幸福诉求与内心成长》,她极富哲理与幽默的话语,让我更深地体会到:爱是职业与生活幸福的源泉。胡忠光的《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心理培养》进一步从心理层面丰富了我对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幸福感认识。在整个培训系列讲座中,一个最核心的字眼就是“爱”!要在生命中有学生,在教学中有学生。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是心存爱意,是爱着自己的学生的。
小学语文到底该教什么呢?
当前,我们仍有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仍在教着体裁、作者、中心思想、划分段落、归纳段意、艺术特色等内容,走在一条传统的语文教学老路上;也有部分教师注重只课文知识的讲授,在内容中分析来分析去;还有一部分教师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太着眼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所谓人文性教学。这些也是我一直以来倒来倒去,无所适从的教学内容。针对语文教学中出现诸多脱离语文教学本质的现象。吴忠豪教授高屋建瓴地抛出“本体性”与“非本体性”语文教学内容观。引起了全体学员的共鸣,也拨云见日,让我对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这一问题,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中国教科院王晓霞博士则进一步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将语言文字的实践性理念摆在了重要地位。王松泉和倪文锦分别在《我们要什么样的语文课》和《“共同备课”的行动研究》一致地阐述了语文课堂应注重培养并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最后,来自上海的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的讲座,为我们上演了一场注重运用语言文字教学的压轴大戏。最后,他一言总结道:“说到底,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祖国语言’这八个字。”在大师们的讲座中,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提到了这八个字。教会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已深深地刻印在我脑海中。
小学语文又该怎样去教呢?
这也是一直困扰在我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问题。来自一线的名师张化万两个讲座《小学习作教学策略》实践性极强。无独有偶,许莹以生动幽默语言将一个个教学实例娓娓道来,都是讲的“活动作文”教学,与张化万所讲的作文教学方法如出一辙。除了作文教学这一重点教学领域之外,我们也十分关注着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张化万的《提高阅读教学对话的有效性》以及贾志敏的《小学生阅读教学指导策略》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价值。从中,我更加明白了朗读、评价等方式方法的价值。语文课就是要以语文的手段来解决语文的问题,要上得:书声琅琅、议论纷纷。
语文教学为什么教这些?又为什么要这样教?
在整个国培培训历程中,名师、专家学者们都注重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几大核心理念的解读与强调。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二是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突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三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理念有多远,行动才会有多远。我们要始终坚持理念的指导作用,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真正走向有效的语文教学之路,永远地走在语文教学的正确路上。
第二篇:走在语文路上
走在语文路上
仙桃小学
罗爱兰
(一)教学之旅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在语文路上摸爬滚打了十几年。至今还记得毕业后初登讲台,不知如何是好,只有细心的观察别的老师的教学,我发现了如何做一名老师的秘诀。“教书育人”就是认真备课、上课、听课、批改作业;对表现好的孩子多表扬多鼓励;对学生犯了错误多批评、多教育。而且许多同行前辈纷纷告诫我:“教好学生的关键在于多讲、多练”,“不要和学生嬉皮笑脸”,“要把学生顽劣的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中”。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就这样去做。我端起教师的架子,埋头苦干,恪守师道尊严。
一段时间后,我惊奇地发现学生不由自主地形成了这样一个定势:只要我一到教室门口,学生们立刻缄口沉默。“乖孩子”规规矩矩地坐好,“调皮生”则瞪着大眼睛盯着我,此时的我总会有一股成功感油然而升。上课时,我会一边按部就班地传授知识,一边不辞辛劳地用锐利的眼光“关爱”着我深爱的弟子,犹如猎豹在盯着欲出洞的小鹿,一旦发现谁没有注意听讲,我的火便蹭的一下子窜出来,紧接着就是震耳欲聋的责怪声迅速从课堂传来:“某某同学,你不好好听课,在干什么呢?”一声怒喝,那个学生便如从梦中惊醒般弹簧一样地站了起来。这时我会毫不例外地冲下讲台,走到“某某同学”面前,结果可想而知。之后我会理直气壮地重回讲台,心里为自己的“壮举”而悄悄得意。
几年后,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来了。在学习中,在观摩中我看到了不一样的课堂,活动多,设计巧,趣味浓,不一样的师生关系,是朋友,是长辈,亲亲热热,快快乐乐。我喜欢这样的教学,我如饥似渴的学习着,想要把它们搬到我的教学中。接手新的学生,我尝试着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自己的实践,用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和谐相处,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激励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潜能,用创新的思想去启迪学生的智慧,用爱的情感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我还学会了微笑,不再是以往的严肃,每天换作一副新面孔——微笑总是挂在脸上。门开了,我精神抖擞地走上了讲台。面对着孩子,我从心底溢满了对他们的爱。当他们学习时,我会无私地给予赞许的笑,希望他们做的更好;当他们活动时,我会高兴地给予鼓励的笑,希望他们玩的更巧;当他们溜号时,我会善意地给予提醒的笑,期待他们把错误改正掉;当他们沉思时,我会及时地给予启迪的笑,期盼他们解决问题更妙!的确,新课改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激发探究的热情,增强探究的意识,学会探究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平等对话,学会表达
我改变了以往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①给学生机会。比如在教学《世纪宝鼎》一课时,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朋友介绍世纪宝鼎。学生也以游客的身份提出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考查了学生收集的资料,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变老师枯燥的讲解为学生自主地我想说,我能演。再通过读书,进一步了解世纪宝鼎。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使师生、生生、生文对话达到融合,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学习。再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发散学生思维。想想说说如果是你,会设计什么样的铁路。学生说出很多S型、T型、直线等等。追问詹天佑为什么用了“人”字形线路呢?进一步分析人字形线路的优点。平等对话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把自己想说的,能说的都说出来,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②虚心请教。教师不是万能之人。我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③合作学习。我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
2、创设情境,大胆想象
教学时,设置一些问题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灵感和热情。比如:教学《向往奥运》一课时,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给奥运冠军的一封信》让学生大胆想象,把我们对奥运的向往,对奥运冠军的崇敬表达出来,由此体会体育冠军的来之不易,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展示成果,增强自信
每个孩子内心都有想展示思维成果的渴望与冲动,他们想在展示成果中展现自我。因此,我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阅读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心得体会;善于言辞的同学可进行辩论。如:在学习《詹天佑》时,学生通过读课文,对詹天佑开凿隧道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不细致。此时,让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品读相关段落。然后通过动手画一画,自己讲解理解其含义。再如学习“人”字形线路的行车方法。我没有通过课件直接演示,而是自己堆了个“人”字形线路,让学生根据理解行车。学生通过演示,直观的理解了行车方法并发出了对詹天佑的赞叹。
4、面向全体,尊重个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时,那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并非不活跃,只是他们不擅长口头表达而已。我用击鼓传花、接力赛,小组擂台赛等多种方法解决字词句段的、听、说、读写,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积极思维,勇于发言。这样就可以较好地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地避免“看客”的出现,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5、转变方式,自主探究
课堂教学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么,就让我们给学生一个探究的天空,让他们用“探究”这一支点去“撬起”整个知识王国吧!
第三篇:走在语文的路上
小学语文五上新教材培训交流发言稿
后西小学 黄志先
各位同行:
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金色的十月与大家相逢,一起走进新课程。感谢谢老师给我这个机会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下面我就我在高段语文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交流。谢老师让我结合五年级上册第一至四单元教材来讲,我就在举例时用这几个单元的例子吧。
一、备课——铺好前行的道路。
教了二十年语文,备了二十年的课,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全都经历过。也许在低段我们备一篇文章只需要十分钟,而中段,我们自然地就用了二十分钟,进入高段,拿着一篇文章,我们明显感觉到语言文字的深度,它需要我们付出三十分钟甚至更多的时间去备课了。不过,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么多年,我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老师的课上得好不好,学生喜不喜欢听,教学效果好不好,跟备课是否深入到位,是成正比的。
所以,我常对自己说,无论自己有多忙,班上有多少事情没处理完,作业有多少没改完,都一定要挤出时间来用心地备课。一定要把课备好。把功夫用在备课上,这才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这是我一直在努力做的。
我所说的备课不是写教案。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显性的。我说的是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等隐性的工作。
隐性备课最重要。这是“内功”,有时是看不到的,也无法形之于文字的。内功好的人,即休养高的,悟性好的,教学经验丰富的,花的工夫会短得多,效率就会高,反之就会低。
1、隐性备课最重要的是钻研教材。一篇课文摆在面前,先做什么?第一步就是初读课文,对文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随着悟性的提高,有些要害词语,写得出色之处,以及课文的重点、难点,也会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记号。凡是生字,拿不准读音的字,我都一一查字典,注拼音。凡是新词(包括说不准的词语),我都查字典,弄明白。比如第一课《窃读记》里的“饥肠辘辘”,为什么辘字是车字旁,原来的学生很多都要写错,原来是不明白其义。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车行声。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而枵(xiao)肠辘辘,饥不可堪。”只要明白辘辘是车行的声音,那么就不会写错了。还有《我的“长生果”》里有一个词“浮想联翩”的“联翩”是什么意思,作为老师不但要意会,还要“言出”。很多老师反应学生在写这个词时后面两个字易错。浮想:飘浮不定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有些词语的意思虽然不一定讲,但老师必须弄懂。知识性的东西,不能有半点含糊。
2、钻研教材的第二步是准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细心琢磨、体会。对于五年级的语文,应该围绕每个单元的主题,从四个层面去解读文本:
基本内容,写的是什么; 思想感情,表达了什么;
深刻内涵,即语言文字背后的东西是什么;
语言表达,即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在哪些时候可以运用学到的表达方式,也这样写?
如《落花生》一课,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谈花生”四个部分的内容,它要表达的一个观点是“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句子也是全文的中心句,我们就要弄明白这句话是作者听了父亲对于花生品格的议论之后受到的感
悟。作者当时还小,但从父亲对花生的评议中,已经体会到了父亲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却没有实际用处的人(并非针对桃子、石榴、苹果等);而有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指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和贡献。本篇课文采用了“借物喻为人”的写法。可以引导学生模仿这种写法写一写其他事物:梅花、竹子、荷花、蜡烛、小草„„这些,我们在备课就要在心中有数。
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谋篇布局方法,也要掌握好,以便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学习,去运用。对文章的妙处和特色理解了,成竹在胸了,课堂上便会自如地引导学生去感悟。老师毕竟是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老师领悟得深,学生才能领悟得深,甚至在老师的诱导下,超常发挥。否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3、钻研教材的第三步是认真思索课后训练题的要求,思考练习题的内容涉及到语文教学的每一方面,全面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只要我们把思考练习题融入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去解决,把每一道题都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训练,就一定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课后题,有的老师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先努力去做。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我先答一答(有时写在书上,有时在心里想一想)。要求学生写的字和词语,每个要求写的字应留意什么,一定掌握准,否则就写不规范。
〈〈走遍天下书为侣〉〉课后有一题是读下面的句子,再根据自己读书的感受填空:
一本你喜欢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欢的书就是______,也是______。
我自己看到这道题时一时也打不开思路,那么学生应该更难。在我思索如何打开思路时,我的目光落在了“阅读链接”——〈神奇的书〉上,发现内容正好和这个相符,于是我在备课时就想好,如果学生打不开思路,就用这个“阅读链接”来帮忙。后来在课上,果然学生说不出多少来,于是我这样引导:
朗读诗歌:
师:从这首诗歌中你发现什么?
生1:书就像战舰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
生2:书就像一匹神奇的骏马,带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
师:你们观察地真仔细,那你觉得书还像什么,为什么?
生1:书就像一杯谈谈的清茶,让我们享受生活的惬意。
师:感受得真好。
生:书就像一杯咖啡,让你精神焕发。
师:比喻地非常贴切。
生:书就像一场春雨,滋润了我们的心田。
生2:书就像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们在知识的天空翱翔。
这样的课堂效果都归功于深入地备课,充分的预设。钻研教材是备课的最重要一环。这法儿那法儿,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法儿。
备课,我们一定要做到“备课于心”和“备课于书”。
二、课堂——欣赏美丽的景点
如果备课已为我们铺好了前行的路,那么我们将如何去欣赏语文乐园里的美景呢?如果把课堂比作一个大花园,那么,每一个语文知识点、训练点、目标点就成了这个花园中的一个个景点。我想,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已经走遍花园的每一个角落,熟稔其每一处风景并有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路线和精华景
点,在我们像导游一样引导学生在这个花园里欣赏探索中,我们不能完全依照自己预设的线路,也不能让学生信步由缰。在这个师生共行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牢记我们的目标,朝着我们的目标前行,一定要把语文课程标准和每个单元的训练目标作为前行的方向。
语文大花园这么大,今天我们就到两个景点去看看吧。下面我谈谈五年级上册第一至四单元的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中的一些感想:
(一)倡导一组课文整体推进
(1)设立整组浏览课,或先通过阅读导语,明确本组学习的任务和方法。(2)发挥“回顾和拓展”的作用,在“交流平台”中引导学生自主回顾和总结。
就“我爱阅读”这一组,我们可以回顾的东西很多: A:我积累了好多好词佳句„„ B:我又阅读了一些有关读书的文章„„ C:我学到了一些很好的读书方法„„ D:我知道了图书的分类方法„„ E:我最喜欢的课文是„„因为„„ „„
这就像一次旅游,出门前要对旅游线路有个整体了解,归来后要对旅游中留下的照片或是美好记忆进行整理。
(二)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加强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是高年级阅读教学基本的任务之一,概括能力的养成足以使学生受益终身。要根据不同文体,让学生逐步掌握概括主要内容的
方法。抓住记叙的要素、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说说每部分的大意等做法都有助于学生抓课文主要内容。
在指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过程中,教师是抛砖引玉之人,方法尤为重要。其常用方法有:
1、段意合并法
2、六素串联法(把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串联在一起)
3、题目扩展法
4、中心句借助法
5、问题概括法
6、取主舍次法
以上是在教学中可常用的方法。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方法切不可滥用,要因地制宜,使用恰当的方法。同时在训练时,要告诉学生抓住主要内容要做到两点:简要和完整。在训练时,可以让学生在默读或朗读一篇文章后,自己动手写一写主要内容。然后对学生初次概括的主要内容进行指点,如 要用第三人称叙述,不要出现细节描写的语言,不要有人物的直接对话,概括的内容要全,不能漏了重要内容,如果是一件事的话,一定要有起因经过结果在里面,少一部分就不全。在叙述时语句不要有病句,要通顺。在指点后,让学生再修改自己写的主要内容,再次压缩,简洁明了。如果每篇精读课文都这样的练习的话,既能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整体的把握,又能将概括主要内容这一训练点落到实处。
(2)经常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理清文章脉络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使日后写作条理清楚。一般来说,文章的脉络主要是“纵向”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时间顺序等﹚和“横向” ﹙按人或事物的几个方面、景点的几个方位等﹚两大格局。
《窃读记》先概括的写窃读的感受(1-4),再从在顾客多书店窃读、下雨天的时候、饭店传来菜香时、书店的灯亮了具体四个方面写出自己的窃读感受。
《小苗与大树的》紧紧抓住季羡林老先生对怎样“读书”等三次回答要看闲书读书、要三贯通、读古诗文理清文章脉络
《我的“长生果”》以读书的经历“最早——后来——渐渐地——后来” 理清文章脉络。
《梅花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通过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桂花雨》“绘花姿——品花香——摇花乐——想桂花”
第三组说明性课文一般都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的,脉络更是一目了然。
《鲸》: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钓鱼的启示》“11岁时钓鱼——34年后的感悟——回想34年前的情景”,课后练习:根据课文内容,用适当的词语概括“我”心情的变化。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次游玩父亲的教导——此后出售时装的按期交货——后来时装展的如期开幕”
《落花生》“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谈花生”
教学心得:让学生关注每个段落段首的句子,也就是每个部分之间的“分水岭”。
(3)细读理解,品味感悟文章思想感情
第1课根据单元重点《窃读记》应该品悟文本的思想感情
理解我那种矛盾的窃读滋味 “ 快乐”“惧怕”来感悟我对读书的痴迷与渴望。“快乐”“惧怕”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的词,也是我矛盾的心情。在教学时应该紧紧地扣住这一对词展开教学。
A、惧怕——我为什么惧怕? 这正是文本的重点,也是文本的难点。教惧怕时应该与时代背景相结合(文章写的是六、七十年前的北京,也就是在解放前,书店都是私人开的,不象我们今天的书店,书店的那些老板是不欢迎不买书只看书的人,所以当时的林海音会有这种惧怕)
B、快乐—— 我为何快乐?怎样快乐?可以紧紧围绕这些快乐的句子进行解读: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象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4)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
A、人生感悟,如《窃读记》:“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B、道德引领,如《落花生》:“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C、如价值取向,如《钓鱼的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D、如科学方法论,如《假如没有灰尘》:一分为二的看事物——辩证法 E、具体学习方法,如《走遍天下书为侣》:“首先„„然后„„还会„„会„„最后”
(三)加强习作能力的培养。
阅读与习作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而读写结合又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最佳途径之一。
1、多种形式训练,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五年级上册教材对习作教学的体现有两大块——语文园地中的习作和课文中的小练笔。
本册习作共安排了7次,7次习作涉及写身边的事物、自己的所感所思、想象性作文等多个方面。在呈现方式上,有的是说写合一安排,有的则分开安排。习作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单元习作。
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专题学习,让学生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学到的表达方式,运用到习作中去。还可以灵活处理“口语交际”和“习作”部分,可以先习作,后交际;也可以先交际,后习作,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安排,目的是让学生乐写、爱写。在教学上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启发引导,让学生对作文充满兴趣:可以设置情境,启发想象;可以激发生活经验和情感,让学生有话可说,引发写的冲动;还可以引导观察,发现生活情趣,引起学生写的热情和愿望。写的时候,重在把心中所想、所感写下来,让学生感到写作就是倾吐,是件愉快的事情。
(2)随文小练笔
新教材很重视随文小练笔,在教材编写的课后习题中,就为我们示范找到了课本资源读和写的结合点,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引导学生从所读课文的内容和形式中受到启发,练习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如:《松鼠》《新型玻璃》等课文)二是让学生通过练笔,写出自己阅读的感受;(《“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三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编故事。随文小练笔主要有这些形式:课文延伸、模仿创新、问题拓展、词句铺垫、画中写话、续编故事等。不过,这些都给教师带来了不少的压力,因为备课时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构思好课文的最佳练笔时机。
课文
小练笔
《走遍天下书为侣》
假如你去旅行会带上什么(问题拓展)《鲸》
鲸的自述(课文延伸)《地震中的父与子》 阿曼达在废墟下(课文延伸)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自己感受到的父母之爱的两种表现形式(受到启发)
(3)日记
新教材从二年级起就要求记日记,鼓励学生随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用一句话起,一段话起,记下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发现,记下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受,记下自己的喜怒哀乐„„因此,我们不要把日记的要求提到怎样的高度,我们只要求学生通过日记熟练自己的笔头。
(4)生活中的小练笔
秋天到了,写写秋风、秋雨、秋果。冬天到了,写写寒风、冰块、早霜。开学了,写下对自己的勉励与希望,学期结束了,向父母汇报一学期来的情况。班级、学校举行了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把印象最深的记下来。生活中到处是写作的源泉,教师先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才能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善于观察生活,观察自然,人、事、景、物均可涉及。观察后及时记录,不计较文章长短,不计较结构章法,只求真实。
2、扩大课外阅读,积累习作素材,注重实践体验。
学生习作中无话可说常常是因为平时素材积累不够。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像、阅读等方式积累素材。例如,要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逐步学习观察生活。一是在习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人和事,让学生感到有很多东西可以写;二是在生活中随时提醒学生:这件事是否也可以写到作文中呢?再如,习作的新意往往来自于作者对生活观察的深度和独特角度。要让学生“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并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这种感受。
当学生有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有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有了对现实生活的关爱与热爱,才能提起习作的兴趣,才会“乐于表达”。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但是从当前学生习作现状来看,学生缺少生活体验,学校与家两点一线,他们似乎看不到今天的太阳与昨天有什么不同。语文实践有助于学生习
作能力的“自我实现”。只有亲身体验的才是最真实的,但是把所有习作涉及的内容都去体验一下也是不现实的。所以要把两者结合起来。语文实践直接体验,那么阅读文学作品同样也能获得体验,因为文学作品就是作家直接体验出来的,而且还有思想提升的意义,还有开启学生智慧的意义。第一组“采访”,第二组的“策划一次活动”,第三组的“我是小小推销员”,第四组的“搜集资料”,第五组的“综合性活动,第六组的课外延伸给父母讲,第七组的“不忘国耻”还有课外大量的“爱国”题材作品来感悟,第八组“我爱看的革命影视作品”,这都强调了语文的实践性,没有这些活动实践,根本无法有效地完成习作。除此之外,扩大阅读量是解决学生素材资源匮乏的有效途径。语言的积淀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我们都明白语言的积淀来源于课内,更来源于课外大量的阅读。相信我们的孩子通过好词佳句的摘抄,精彩片段的赏析,读后心得的抒写,在获得精神的丰裕与净化的同时,也获得语言的灵动与提升。
3、整合课文学习,加强方法指导,培养习作技能。
本册要求的写说明文、读书笔记、读后感、梗概,这些习作形式都是首次出现,有的在教材中给出例文,有的则没有。这些习作本来没有固定格式,但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为降低习作的难度,让学生尽快“上路”,教师可以先行示范。教师通过示范,给学生讲清楚写这类文章的基本要求。
例如,学写说明文——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让学生写说明性的文章,运用所学的说明方法讲事物说明清楚。这其实可以在我们学习课文的过程当中随机落实方法指导。例如学习《鲸》这篇课文,学习前教师布置让学生搜集有关鲸的详细资料。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已经了解作者是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讲鲸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此时学生早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课堂上所学的新本领展示出来。于是教学过程中就创设一个片断练写的环节,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来介绍鲸的其他知识,既让学生有展示的机会,又
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当然像这样的片断练习还可以在其他几篇课文中运用,如学完《松鼠》后让学生写“我喜爱的小动物”,学完《新型玻璃》后让学生写“我发明的新型玻璃”等。本次习作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1)这是五年级学生第一次练习写说明文,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树立习作的自信心,让学生轻松愉快地作文。本次习作的内容是介绍一种物品,可以是蔬菜、水果,也可以是玩具、文具或电器。教师应提前布置学生选择好物品,并通过观察、参观、访问、阅读说明书、查找资料等方式,尽可能多地掌握这种物品的有关资料。如果方便的话,可以请学生把介绍的物品带到课堂上来。
(2)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所选物品的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如,介绍蔬菜的为一组,介绍水果的为一组,介绍玩具的为一组,介绍文具的为一组,介绍电器的为一组„„教师最好能为每个小组提供一篇相关的例文,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明确应从哪些方面进行介绍。如介绍蔬菜、水果,应重点介绍形状、颜色、味道,还可以介绍种类、产地、产量、营养价值等方面的情况;介绍玩具、文具、电器,应重点介绍形状、特点、构造、用途以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等。
(3)在学生确定作文的内容之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注意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恰当使用说明方法。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能用上哪些说明方法。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跟小组内的同学再交流交流,听听别人的意见。
(4)要把习作评价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反复修改习作,并积极与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提出修改建议。
(5)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优点进行鼓励,并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指导,指导的重点一是按一定顺序鞋,二是恰当运用说明的方法。
(6)讲评习作时,可选一篇较为典型的学生习作,请全班学生共同评议,肯定优点,指出问题。还可以让学生读一读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段落,请其他同学进行赏评。最后,还要让学生对自己的习作再次修改。
4、交流评价重鼓励,自改互评扶、放要有法。
教学中的交流评价主要体现在:写前交流中,互相启发思路;习作后的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交流写法,把习作改得更好;讲评作文中,互相激励,互相评议,以提高习作水平。习作的交流评价重在鼓励学生的习作热情和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始终以乐观和愉悦的心情来写作文。
每次习作发下来以后,学生关心的不是给他写的评语,而是给他的分数或等级。哪怎样改变这个现状呢?我想,这就要求我们评语要有鼓励性、准确性、火候性,哪怕是一句话也要让学生有收获,看了不忘,看了这次还想看下次。
(1)自改自评常用法:
A、符号批示法:对学生的初作浏览后,对需要改的地方用符号标出。如对不通顺的句子用“──”?,对错别字用“口”,让学生根据符号自行修改,学生修改后,再进行检查指导。
B、点拨提示法:可将学生的作文进行分类,从各类中抽出几篇,对需要修改的地方稍加提示性批语。
C、要求提示法:针对学生习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D、反复朗读法:在修改时,让学生朗读习作,自我监听,用笔划出不顺口的词句,并加以修改。
E、默读分析法:学生采用默读的方法,思考是否围绕中心选材,段落层次的安排是否合理,详略是否得当等。
(2)互评互改两用法:
A、先对学生习作有针对性地选择几篇作为例文,采用朗读或投影出示,然后由学生进行评议,评议时,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肯定优点,也要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和怎样修改。发言者必须有理有据,小作者可以解释反驳,大家互相讨论,达成共识。
B、学生写完作文后,收上来后由科代表(或组长)把作文发给别的学生(可全班交换,也可小组内交换,还可大组轮换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互相批改,老师只给出评分标准。由于学生自己改别人的作文,因此积极性非常高,改到好文章便知道自己的不足,改到差的则能指出作文的缺点,这样做,学生批改文章时往往很详细,很具体,等于重写了一篇作文。
三、课后——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是众所周知的。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学习的空间。从另一个角度看,单靠传统的课堂教学也难以承担起培养语文能力的任务。因此,新课标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就必须将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语文教师要将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作为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一方面,要把语文学习扩展到课外、校外,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另一个方面,要改革课堂教学,强化课堂教学同生活的联系,打破课堂教学的封闭局面。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开发身边的语文课程资源,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结语:
各位同行,我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在备课时作为一般读者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会本文”“披文以入情”,喜怒哀乐,与
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在对课文语言来一番“虚心涵咏、切己体察”的基础上,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在课堂上,要还语文以“语言文字”的本色,对文中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习得的学法,需要揣摩的写法都要一一地落到实处,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并交学生从语文课本带向更广阔的语文天地。这样子,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扎扎实实求发展,本本份份为学生。谢谢大家,请多批评指正。
让我们在语文这条路上,携手前行。
第四篇:走在路上
走在路上
— 读《我的教育行走》有感
李镇西老师名字如雷贯耳,但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对李镇西老师了解不是很多,寒假期间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我的教育行走》,可以看出李老师是热爱教育的人,正如李老师所说:“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作家,后来当了教师,就把文学这种业余爱好融进我的专业,于是我有了一点成功的感觉和许多职业的幸福”。“教育其实有着至少不亚于文学的魅力!”文学与教育齐飞,青春与童心为伴,李老师收获了双重幸福。
《我的教育行走》是李老师在国内外行走与思考时所撰写的文化散文,字里行间包含着深切的民族和教育的忧患意识。一读到这本书,想起曾经读过的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都是这种游记散文的形式,且行且思,将历史、文化融入旅行当中。但和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不同的是,李老师的足迹是和教育分不开的,面对自然,面对历史,面对哲人,他谨记自己作为教育者的责任,做一个永不止步的思想者。
打开书,李老师引领我去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领略着大自然的美好风光。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他是一名幸福的旅行者。有着厚重历史的皖南古村落,如梦如幻的海滨城市,独具特色的名山。李老师笔下的自然风景跳动着灵动的光芒,折射着历史的痕迹。武夷山曹墩村,这个富足、宁静的村庄。读着书中的文字,自己仿佛置身其中,更是唤起了对儿时的记忆,“村口,水车的影子隐隐约约,哗哗的水声表明它依旧在执着而又孤芳自赏地悠悠转动着。一条小溪在每一户人家的门前默默流过,偶尔从门里透出的灯光直射溪底。”“老宅门前,三三两两地坐着或蹲着些长者,嘴上的烟卷忽闪忽闪的,映出一张张纯朴的脸庞,而一群一群农家孩子则不时在村子里追逐着,打闹着。星光下的村子生动而安详,此起彼伏的,是三两声慵懒的狗吠和英气风发的蛙鸣……”久居城市,对这样的情景是多么的向往,向往那份祥和,向往那份宁静。在李老师的书中很多这样的情景,骑着自行车,带上喜欢读的书,依山傍水,陶醉其中是多么惬意!
“成都今天的美丽,每天都让我沉醉其中”,面对自己的故乡,李老师毫不掩饰自己的骄傲。成都辉煌的历史,成都的美景、成都的美食、成都的美女,成都厚重的文化魅力,成都人的自得其乐。李老师在这座城市中看到了希望,人民生活幸福的希望,教育的希望,并为这个希望努力耕耘着。“这些高楼大厦正在镶嵌的绿色或蓝色玻璃
幕墙,是这座古老城市的年轻面容,现在,这一张张年轻的面容正骄傲地俯瞰着脚下这片土地的又一个春天!”
跟随老师旅行,也是在与哲人对话。每到一处,李老师首先要探访的是人文景观。五人墓、林昭、朱自清、史可法、谭嗣同、胡耀邦、叶圣陶、陶行知、晏阳初、张太雷、瞿秋白。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一次次震撼我们的心灵。在与哲人的对话中我感受到了李老师的率真和耿直,三百年前,五人墓的五义士事不关己却为义声援,“宁为玉碎,永不低头”的林昭,“浩然正气的史可法”,以古鉴今,反思当下,我们感到汗颜,特别是面对陶行知先生,一篇《愧对先生》更是真情流露。面对先生所倡导的民主教育,对照当代中国的种种教育弊端,我们仿佛看见李老师那泣血之悲痛,记住了文中陶行知先生曾写过这一段感人的话:“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她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她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她没有打着她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怄气。他想你抱他一忽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是啊,我们真是愧对先生啊!作为一名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让本来丰富多彩的教育行为变了样,我们关注作业、分数,忽略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漠视了学生想对我们表达的情感,久而久之,学生疏离了我们,我们也逐渐疏离了学生。学生是一个有情感的独立个体的人,牢记这一点,像李老师一样,谨记先生的教诲,做一个新教育的践行着。
我们是幸福的,行走在教育改革的春天中,为什么我们的道路布满荆棘,因为前面有玫瑰绽放。合上书卷,我不由自主地走到窗前,重新思考作为教育者的良知、精神、责任和使命。“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第五篇:走在路上
走在路上
任时光消磨,在消逝中我们看清彼此,往日的泪,往日的情,一切似在昨天,又好遥远,荏苒三年,我们最终走向告别!行走在路上,有谁记得那是一个怎样的开始?
栀子花开
走进一个陌生的班级,走在一群的人中,这是我要相依相伴三年的同窗!起初我用冷漠生存在其中,一直以来,我拒绝友情,因为害怕失去,无法承受。
但是拒绝不了真诚的微笑,就像花儿拒绝不了阳光的照耀,所以,不必想其结果如何,只需把握现在。
行走在路上,我闻到了栀子花开的芬芳。
香樟叶盛
沙漏记得,我们遗漏的时光。一粒沙、一度夏,再回首,已是浓萌遮蔽!是谁帮我擦的黑板?是谁帮我倒的垃圾?是谁在失败时劝慰我?是谁在成功时祝贺我?是谁教会我爱?是谁教会我成长?
一切尽在不言中。
微风浮动,送走阵阵清凉。行走在路上,我看到香樟叶盛。
终将告别
浪一次又一次冲击着海滩,将我们的足迹抚平,回头追望,才知道,我们已走出了那么远,只是了然无痕,只有遥远,回不去的时光,诉不尽的深情。只是总有一天,终将告别,曲终人散,亘古不变。但是最美好的岁月中,庆幸我们有缘在一起!
行走在路上,我听到终将告别的风声。
三年的时光,是如此漫长,又如此短暂,我总想提笔写下些什么,但又无言可写,因为语言无法将它描绘!
无论开始如何,结局如何,行走在路上,那段岁月在心中永恒铭刻!
走在路上
“叮叮叮,叮叮叮„„”放学了,同学们欢呼着,我也飞快地向家的方向冲去。
跑着跑着,我飞快的脚步突然缓慢起来,再是完全停下来。
那行人繁多的步行街头,跪着一个衣衫不整而面容憔悴的母亲,她怀里抱着一个一两岁的小孩。
我想:“这肯定是一对家境贫寒的母子,要不然怎么会沦落到母亲上街头乞讨呢?嗨,太可怜了„„”
再看看旁边的一个小铁罐里,仅仅只放着街上行人施舍的几个硬币。
一阵寒风吹来,我不禁打了个寒颤,缩了缩脖子,把手放在口袋里,再次把目光投向那位母亲,她也明显感到了一阵寒意,只见她直立起身子,把有些凌乱的衣服再次拉了拉,裹紧了耗资的身子。寒风丝毫没有打扰孩子甜美的梦。“在这天气异常寒冷的情况下,这位母亲为什么还会跪在街头乞讨呢?哦!对了,她也许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好好或下去。”我心中默默想着。
我一边沉思,一边不知不觉向家的方向移动脚步。突然听见背后“碰„„”的一声响,我不由回头看了看。我呆住了,一个差不多五六岁的小姑娘把一枚光闪闪的硬币轻轻地放在那位正在乞讨的母亲身旁的铁罐里。随后,我又听见了那为母亲那句对小姑娘说的“谢谢”。
小姑娘走了,她迈着轻盈的脚步走了;而我却挪动像灌了铅似的脚再次转过身走到了那位母亲身旁。
看看这位亲期望的目光,看看这位母亲怀里小孩熟睡的面庞,再想想刚才的那一幕,我也把口袋里仅有的五角钱轻轻地放在那聚集着多人爱心的铁罐里。然而,我也听见了那位母亲发自肺腑的一句话——“谢谢”。
我笑了„„
走在路上
走在路上,走在路上。走在路上,也会发生许多不平常的事。
这天上学的小梅走在路上,她听见汽车的喧闹,看见熙熙攘攘的人群,感受到这个城市什么事物都是忙碌的:汽车、人,就连飘过这个城市的云朵也是匆匆而行„„
朦朦胧胧,隐隐约约,小梅好像来到了世外桃源,这既像是一个小村庄,又好像是一片没有人类足迹的森林。
在这里:天空格外的蓝,草地格外的绿;山格外的青,水格外的秀;小鸟的歌是那么婉转动听,每一只小动物都是那么调皮可爱。小动物们见到了小梅,也不害怕,胆大的小动物还来扒她的口袋,看看里面有没有美味„„这一切的一切,是多么的安宁、祥和;是多么的和谐、愉快!
这里,小梅最反感的忙碌不存在,小梅最讨厌的嘈杂不存在„„一切都像她的梦中那个地方一样。更重要的是,这里没有一大堆的作业和卷子,没有一大堆的压力。
小梅丢掉了书包,躺在草地上,开始看小动物们玩耍:小牛和小马正在悠闲的啃着草地上的青草,小兔子在一旁吃着胡萝卜看着他们;蜜蜂和蝴蝶正在花海中飞舞;傻乎乎的小熊,玩累了就到蜂巢里去偷吃蜂蜜,小蜜蜂看见了,给小熊打了一个“预防针”,然后送给它了一罐蜂蜜。这下可把小熊美坏了!抱起蜂蜜罐子就开始吃,一直吃到蜜罐底朝天,才带着嘴边的蜂蜜和鼻子上的一个大包心满意足的睡觉去了。小梅看到小熊这么可爱的样子,不禁“扑哧”一声笑出声来。小梅很想用小河里的清水给小熊洗一下脸。于是,小梅捧起了一捧清水„„突然,小梅看到天空中落下了一滴水珠,整个世界荡起一圈圈的涟漪,就像水面一样。当整个世界再次恢复平静的时候,小梅竟然又回到了„„城市里!书包背在肩上嘈杂还是照样的嘈杂,忙碌还是照样的忙碌。小梅也该忙碌起来了——上学快晚了!小梅也没来得及细想刚才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就急急忙忙跑向学校去了„„
走在路上
走在车如流水人如龙的街头,一个人独自前行,心里有一丝的冰冷,这么多年了在不断开始,不断启程,不能回首。
虽然寂寞常常侵入心灵,却不能轻易停下脚步,匆匆忙忙的人群,看不清真实的表情,我们依然要昂着头,依然要面带微笑,虽然可能心早已千疮百孔,支离破碎。
当梦想走出现实,发现已经跋涉了太久,心似乎再也承受不起重重的负荷。眼睛凄迷成雾,渺渺茫茫看不到来时的路,伪装的坚强外表下面,其实很多人都很脆弱。
也想让泪水成河,却不肯舍弃自尊与冷傲,在没有停歇的艰辛中,不停地赶路,风雨兼程,把温情揉碎在自己的手里,把眼泪流淌在自己的心底。
虽然可能不需要海誓山盟,但人生需要承诺,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应该付出真心与真诚。
走过千山万水,体会到瞬间就是永远;寻回千遍万遍,知道心才是最好的停泊。也许有的人一生之中都在寻寻觅觅,却没有一个最好的结果。
可是,我们不总是快乐,偶尔欢跃,象昙花一现的绚丽,其实已是珍贵。人生本来很短,不能让光阴流逝的那一刻尽是苦涩。
冬日乍暖还寒的午后,一个人流连在长长的大街,没有想去的方向,也没有太注目的风景,心已经不再记住那些伤口。
走在路上,走在自己的路上,岁月赐予收获,也赠送我们失落,手紧紧地相握,自己温暖自己,人不能伤心得太久,否则就再也找不到释怀的借口。
阳光还是那么灿烂,穿透我的目光,穿透心底的伤,其实我们真的不能辜负这大好时光,真的没有理由让幸福流走。
一天天,一年年,守住自己的一片天,沧海桑田也应该不厌倦,星月流转依然在我们的窗前,无需花开如海,无需倾心之恋,自己也可以装饰自己的梦幻,让心不孤单,让每个人都固守着一份属于自己的浪漫,直到永远。
走在路上
一辆单车。一张地图。出发。
最喜欢学校门口的那一段长长的下坡。骑车飞奔下去,听着耳边呼呼的风声,有种奇妙的快感。很少有人不向往速度的。旁边的景物迅速后退。那一刻,感觉像是在飞。
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是因为对于身边的景色太熟悉了。所以才觉得少了许多的新鲜感。而陌生的地方,总会有不一样的景色等待着我们去追寻,去探索。作文
看着地图上的陌生的地方,然后寻着路线,一点点的接近自己的目标。让人有种莫名的收获的快感。
走上些许的路程,然后停下来,看看地图,对比一下自己走过的路线是否正确。像是在回望自己的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但是谁又能保证自己的路一定是正确的呢?回望,是很好的方式。可以避免自己走错路,走错了方向,甚至走反方向。作文
路上的景色也是很值得留恋与回味的。“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不仅仅要
注意最后的目的地。而沿途的风景也要仔细欣赏,不要忽略了旅行时的美丽景色。”看着路边的陌生的建筑与陌生的人们。却也能够从他们身上找到熟悉的气息。因为我们彼此并不遥远。或都市,或乡土。都会让我们感到有种熟悉的味道的。
川流不息的人们,诉说着每一个地区的发展。他们都在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着,辛勤着。
不断行走的人是因为他们在追寻心中的目标。麦田守望者唱到“我们没有理想,流浪没有方向,只是梦中的麦田,守着一片金黄”。如果说没有理想,那心中的那片麦田又代表了什么?
我们在路上,我们在追寻着。
我骑着单车,在这陌生的城市寻找着我的希望,我的目标。
它就在前方。
走在路上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旅行时起初也曾有过动摇,也曾漫无目地的走在每一个角落,也曾经在一个又一个的十字路口停下自己的脚步,不知道走哪一边,也许每走错一次,都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这时的我们走在路上,心中也许会有着无限的迷惘,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奋斗,在走的过程中就会领略到不一样的风光,收获到很多。而我也是这漫漫长路中的一员,在路上慢慢寻找和收获一切未知的东西,在慢慢成长。
小时候走在路上那是无知的,需要大人们的耐心指引才能走过一条又一条的道路,这时候总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还记得我小时候给小猫剪指甲的事,那时的我因为看见妈妈在给我的手剪指甲,听着指甲咔擦的声音我又好奇,心又痒痒的,那时我又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想碰。于是我的人生在行走的过程中闹了一次小笑话,我趁妈妈上班时去给小猫剪,我蹑手蹑脚的抓住了小猫,把它抱在手里,说着一些安抚的话,然后使劲一剪,可是剪了第一个它就松开了爪子,马上从我的身上跳下去,并在我的手上抓了三条痕迹,当时不太痛,过了一会就火辣辣的了,它站在地上,身子拱起,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吓得我手足无措,最终以妈妈带我去医院收了场,虽然我搞不懂那时我为什么会这么幼稚,但是毕竟我成长了,我又走了一大段路程,不在傻兮兮的被毒蘑菇所迷惑,但是我还要继续向前走,我还要继续的走在人生的道路上„„
上学后,我有了识别路径的方向感,不再闹出这样那样的笑话,可是道路上的荆棘却向我扑面而来,对于没有经历太多世事的我,是一次不小的考验,我和朋友约定好星期六上午八点半去图书馆,我兴高采烈的跑去那里,等待朋友的到来,可是已经过去了半个小时了,我的心这时扑通扑通的跳,脸也顿时红了起来,生怕他不来,可是意外还是发生了,是我同学的妈妈来了,她说同学有事,不能来了,我听了,虽然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和同学闹矛盾,只是心里有一点说不清楚的感觉,也许我度过了荆棘却留下伤疤吧,当星期一我听同学说是因为她发烧,又不想让我担心,故意说有事时,我就知道我的伤疤痊愈了。于是我又在不断成长,在路上坚定的行走,成为了现在的我。
现在的我依然在孜孜不倦地行走着,以后也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不管是荆棘、还是美丽的毒蘑菇、还是„„但我们不停地在前行,在打败这些困难。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在路上,迎接未来的曙光!
走在人生之路上
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眼里有泪,却不是悲凉。冰心老人的散文,诗一样的语言,滋养着我们的心灵。是啊,左手情,右手爱,就是它支撑着我们,走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一路欢歌笑语,一路烦恼忧伤,悲欢离合,苦辣酸甜,组成了人生的丰富。
走在路上,尽量让自己步履从容,以享受的心态,悠然游走。早晨的风,柔和得象夏夜纳凉时妈妈为你扇来的凉风,茂密的行道树,将金色的阳光斑斑驳驳地洒在你的身上,为你带来一路温暖,一路清凉,更何况还有小鸟在树枝上伴你一路低吟浅唱。晚上你下班回家,偶尔会有细密的小雨飞舞飘扬,不妨穿行雨中,任绵密的雨丝,轻拂你的面庞,也拂去你心底的忧伤,让你的心儿,象朗朗夜空中那道弯弯的月亮!
走在路上,四季的风景在不停地变幻。春天万物萌生,夏天茁壮成长,秋天热闹丰盈,冬天内敛沉静。要用心体味生命成长的过程,错过了一季,也许就会错过一生。
走在路上,人生的四季也在向你匆匆地走来。童年绮丽的梦幻,成长伴随的快乐与烦忧,中年成熟丰富,老年澄澈洞达„„不要慨叹生命的无常,就是它轮回的表演,让你眼中常有了亦悲亦喜的泪滴。
在路上行走,别光只顾着赶路,记得偶尔停下你匆匆的脚步,好好欣赏一下沿途的风景,重新打整一下自己的人生。象冰心老人那样,在自己生命长途的两径旁,多栽些花儿少种些刺儿。走在这样的花径上,花儿芬芳,心也芬芳!走在人生之路上,记得让心儿永远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