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学案例

时间:2019-05-15 05:37: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沁园春·雪》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沁园春·雪》教学案例》。

第一篇:《沁园春·雪》教学案例

《沁园春·雪》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多样朗读加深理解词所描写的意境;

2、通过朗读更好的传递词的磅礴大气;

3、比较中理解词的知识并试着填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句话同学们熟悉吗?

学生:不熟悉!

解说:这是一首歌的歌词,老师只是知道,但我的父辈们却是非常熟悉,而且人人会唱,不信就请某老师唱一段。

问:歌词中有一句“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是对毛泽东的赞美,何以对毛泽东给以这么高的评价?你能介绍一些毛泽东的革命事迹吗?

(学生介绍毛泽东的光辉业绩。)

小结:毛泽东不光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带领人民建设新中国。毛泽东还是一个文人,而且绝对是一个大气十足的文人。不信,就让我们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亲自感受一下他的词风。

(板书课题。)

老师介绍写作背景。

二、自由朗读全文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词所描写的内容。

345货源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思考:词的上下阕各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读文,并能结合文章谈自己的理解。

画面一:绘北国壮丽雪景。

画面二:评历史人物,赞当代英雄。

师:刚才同学们能够结合文章,介绍画面,谈得都很好,但是却未能通过你的朗读展示词的魅力,将这首词的磅礴大气传递出来。

三、观察画面,揣摩意境,再次朗读文章

要想把握词的精髓,朗读很重要。朗读要收到成效,标准的普通话必不可少,但把握感情,做到适当的停顿、重读则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请同学们静心看下面的片断,酝酿感情,再次朗读全文。

1、放片断。

2、学生自由朗读并对需处理的字、词做好标记。

3、个别示范朗读,自评(你是如何处理重读、停顿的);同学点评,穿插老师点拨。(把握关键处:如“冰封”和“雪飘”动静结合;望领起七句写景;山舞的“舞”、原驰的“驰”;竞折腰的“竞”;“惜”等。)

四、个性创作(大组诵读)

看!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和词人溶为一体,也变的气宇轩昂,意气风发。老师是灵机一动,又有了一个新的提议,看看我们同学能否给词配上必要的神态、动作等,更好地展示这首词的魅力。

(以大组为单位,进行个性创作,并加以展示。)

五、活学活用

345货源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我们很清楚:《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一篇咏雪言志的文章,抒发了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伟大的抱负。老师手边还有几篇沁园春的词,你能发现这几篇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介绍词的知识:沁园春是词牌名,分上下两阕,共114字。雪、长沙等是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写词又叫填词。

现在就让我们来做小词人,以《沁园春·勤中》为题,填一首词。

当堂交流,课后润色。

345货源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沁园春·雪》教学案例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教学实录:

师:注意“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这些词的读音和意思。大家把书拿起来,齐读一遍课文。

师:读得很好。我们以前也学过几首词,谁还记得?

(众生举手回答,有《渔家傲·秋思》《望江南》《武陵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师:大家回答正确。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词的知识。“沁园春”是这首词的——

生(抢答):词牌名。

师:“雪”是这首词的——

生(抢答):标题。

师:这两者谁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呢?

生(抢答):标题。

师:比较长的词一般有两段,称为上阕和下阕,《沁园春·雪》就是这样的。词是讲究押韵的,我们看看这首这首词押的是什么韵。

生:ao韵。

师:对。大家一起把押韵的字读出来。

生:飘、滔、高、娆、腰、骚、雕、朝。

师:下面,大家对照注释互相讨论,疏通这首词的字面意思,要求能够用自己的话,把它的大致意思讲出来。

(生自由讨论,气氛热烈)

师:谁先发表意见?

生:我国北方冬天的景象是,到处被冰覆盖着,随处可见到飘雪。远远望去,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黄河的上上下下,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好像想要和天比个高低。等到雪后天晴来看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格外娇艳美好。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引得无数的英雄为之倾倒。爱惜秦始皇和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文化稍稍差一些;成吉思汗是称雄一世的人物,却只会拉弓射大雕。这些人都过去了,点算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是要看现在。

师:说得非常好。其他同学有没有要补充或更正的意见?

生:“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翻译得不正确,不应该是爱惜秦始皇和汉武帝,文化稍稍差一些,应该是可惜秦始皇和汉武帝,文化稍稍差一些。

师:言之有理。“惜秦皇汉武”中的“惜”怎么理解啊?

生:可惜。

师:对,记在书上。要注意随听随写,在书上写旁批。这几句的意思是“可惜秦始皇和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文化稍稍差一些;”这首词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品味、赏析这首词。诗词是抒发作者情怀的。咱们看看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学生自由讨论,气氛热烈)

师:谁来发表意见,代表个人或代表小组都行。

生:我们小组认为作者上阕写北国的雪景,下阕议论

生:我认为这首词是作者触景生情之作,上阕写景,下阕议论历史,生:我认为上阕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抒发热爱之情,下阕议论历代帝王。

师:三位同学讲得都有道理。大家预习过课文,已经初步了解了背景知识。当年身为红军的领导人,正要率军北上抗日,收复河山,面对着大雪中的祖国河山,他是怎样描写的?

(众生思考)

师:同学们看上阕,作者先总写雪景,然后用“望”字领起具体之景,“惟”“顿”静态描写;“舞”“驰”“欲与天公试比高”动态描写,接着写想象之景。文学作品写景是有倾向性的,这样的景色,引起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生(抢答):热爱、赞美、歌颂„„

师:对。

(板书:上阕:写景——北国壮丽雪景 抒发热爱之情)

接着看下阕。“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从上阕写景转入下文对历史人物的评论。作者举出五位很具代表性的人物,一一加以评说。作者的评论包含什么感情?

(学生自由讨论,气氛热烈)

师:谁来发表意见,代表个人或代表小组都行。

生:我认为作者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不擅长文治。从“惜”可看出来。

生:我们组认为作者充满了超越历代英雄的自信。从下文可看出来。

生:我认为作者还是肯定这五个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从“略”、“稍” 可看出来。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不但说出答案,还说出根据。其实只要言之成理就是对的。诗歌本身就具有多义性。那么,评论历史人物是为了什么呢?

(众生思考)

评古是为了论今,针对古代帝王的不足,下文更好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师:好了。既然如此,什么人是作者心目中的“风流人物”?

生(抢答):毛泽东

师:一个人吗?

生:不止吧!

师:那应该是什么人?毛主席代表什么?

生:代表无产阶级英雄人物。

师:那么,作者心目中的“风流人物”应建立什么样的功业?

生:应该为人民建立一个新中国,让人民大众当家作主。

师: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拥有远大的抱负。

(板书:下阕:论史——历代帝王文治不足 歌颂无产阶级)

师:词的赏析先进行到这里。同学们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应该能在课上背诵下来。下面我们看《江山如此多娇》巨幅国画,听录音,尽可能去记。

(放录音,打投影片——《江山如此多娇》)

师:大家快速地背诵课文。

(学生各自试背,神情专注)

师:好!请一位同学背。林冰。其他同学继续背。

(林冰同学背诵)

师:声音很嘹亮、清脆,但在停顿方面还应注意。再请一位同学。黄前鹏。

(黄前鹏同学背诵)

师:停顿、感情都把握得很好。下面大家齐背一次,不但要准确,而且要求大家把感情表达出来。

(学生齐背)

师:大家背得很好。下面我们在轻松的气氛中,听听著名歌唱家彭丽媛如何演绎这首词的。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欣赏。

(播放彭丽媛的歌,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三.教学反思:

新课程实行已经有些年头,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课改的新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这节课,我以对新理念的理解实践教改,力图探索诗词教学的新路子。诗词教学,我大体上是按这样的步骤:整体感知 疏通文意(包括预习)——点拨引导 品味赏析——回味成诵。我认为这样是符合教学规律的。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这三个环节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老师只应该是起主导作用,老师的讲是必要的,但不能太多,点到为止。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积累、感悟。

第三篇:《沁园春·雪》教学反思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

一、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1、问题设计遵循了整体把握文本的原则,力图使学生经历从整体到局部的阅读过程。提问切中了作品的要害,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且具有清晰的层次感。上阕围绕“为什么写景产生了壮美的效果”一问展开,下阕则以对比为支点,融评价历史人物与理解“风流人物”内涵于一体。

2、鉴于作品作为词的文体特点,仍关注了一些难点词句。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须”“文采 ”“风骚”等。

3、备课时也把介绍意象和“诗品取决于人品”的论点定为教学目标,意在丰富学生诗词鉴赏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对提高学生鉴赏水平应该说是大有裨益的。具体操作过程也引发了有价值的比较阅读。

回顾备课过程,我意识到自己根本的立场是努力回答了一个问题:我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以自己研读教材的体验为设计教学的立足点、出发点,在此过程中首先要求自己撷取精华,深刻透彻地领会作品的思想实质及表达形式,希望自己的思路能有效地启发学生,自己的收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

二、对学生课堂活动的反思

1、除了朗读、模仿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活动主要是停留在思考回答教师提问的层面上。不能说这种活动完全是非自主的,但至少提出问题阶段的活动是非自主的。依据平时的教学实践,我也几乎认定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的探究价值是有限的,更不曾设想由此来组织课堂教学。

2、从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看,我期待的效果是学生能认同自己研读教材的结论,而不认为学生具备自主完成较高层次的研读的知识储备。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学生课堂活动的基本表征是学生的表达,比如提出疑问,讨论问题,展示议论或独立思考的结果,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等等。而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我也没有让学生用较多的课外学习(如查寻背景材料)弥补这种不足,所以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似乎难以展开,教师仍扮演了主角。

3、从形式上看,本节课学生的群体活动就是朗读。由于对时间因素的考虑和对独立思考的重视,我并没有强调合作(讨论),于是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对一”的问答。但我仍以为自己较好地引发了学生的思维冲突,虽然问题的解决较多地借助了教师的讲解和总结。

三、与新课标的距离有多远

学生活动应当成为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师的“教”也应当回应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这节课的教学设想,关注了“学生可以学到什么”,但忽视了“学生怎样用自己的方式去学”。

学生活动的质量固然不取决于课堂的活跃热闹程度,而取决于活动所围绕的核心,但教师的思维毕竟取代不了学生的体验。教师的引导作用必须发挥但可以有多种方式,新课标想来是希望教师更“隐身”一些,希望教师的引导作用能更多地在学生活动中显示出来。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把握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活动也就必然成为一种载体。教师也因此必须承担起学生活动设计者的重任。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先前对自己的角色职责的认识是模糊的。

第四篇:沁园春雪 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导入:

师:老师想作个调查,喜欢读小说的同学请举手——这么多;喜欢读诗歌的请举手——呀,这样少。

很多同学不喜欢读诗歌,为什么?(生自由发言)其实诗歌是很高雅的文学样式,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的美称。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歌,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希望大家今后多读点诗歌,养成自己纯正的文学趣味。古典诗词,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很耐咀嚼。

毛泽东就是一位古典诗词的爱好者,他的一生,不仅在临窗伏案时,就是在戎马倥偬之间也不断的吟咏诵读、写诗填词。据中南海毛泽东图书馆员统计,毛泽东生前认真批注、圈画过的诗词总计在1590首以上,一般性的翻阅、欣赏至少在2000首以上。泱泱诗国的甘露,滋润哺育了这位诗风雄奇的伟大诗人。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学习这“伟大篇章”中的一篇——《沁园春 雪》

一、诵读诗歌

古人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也从诵读入手,来领会全诗。现在请同学们听配乐诗朗诵,要求听准每一个字音,并领会诗词所表达的感情,可以小声跟读。

1、初听这首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谁能来谈一谈? 明确:豪迈、气势磅礴

这首词风格豪放、气势磅礴、令人振奋。(师)

2、我们齐读一遍再来感悟一下,好吗?(生齐读)(指名一位同学):你认为你们刚才读出感情了吗?(生)不好,读起来缺乏力度,没有读出感情。

过渡:把握这首词的感情,还要从写作背景谈起。本词写于1936年——抗战前夜。当时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奉行不抵抗主义,中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队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战争最前线。渡河前,适逢大雪,毛泽东曾于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观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强信念,豪情激荡的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3、同学们想象一下,诗人站在海拔千米的塬上,祖国河山的壮丽景色展现在眼前,心中会涌起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明确:自豪、豪迈的感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在朗读本诗时,要始终把握这种感情基调,此外,还需要借助一定的朗读技巧。你知道诗歌朗读一般要注意什么吗?

明确:停顿、重音,还有节奏、语调、语速等

5、(1)请看前三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应在哪里停顿? 明确: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生试读)

(2)那么重音呢?应放在哪几个字上? 明确:千、万

为什么? 明确:“千”“万”只有作重音处理,才能让听众感受到雪景的广阔,作者的视野与意境的开阔。

(3)还有需要重读的字吗? 明确:封、飘。“'封”有“冰冻、封闭”之意。“'飘”'则突出雪轻盈的特点。

师范读、指名读、生齐读。

二、研读诗歌,体悟情境

6、古诗词中,常有一个字能起到领起下文的作用,叫做“领字”'或“一字”领起,你能从上片中找出这个字吗?它领起了那几句话?(看到了那些景物)

明确:望。

作者当时是站在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看到的这些景象,视野非常开阔,可这些景象也远远不是诗人视野所能达到的范围,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这些景色加上了诗人的想象。

7、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下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诗人描绘的雪景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呈现在你大脑的荧屏上,然后描述给大家听,我们比一比看,哪位同学脑海中绽开的想象之花最美丽,老师给你一分钟的准备时间。

8、同学们的描述很精彩,想象力也很丰富。这里有两个比喻句很精彩,你能找出来吗?它们好在什么地方? 明确:山舞银蛇,原驰腊象。诗人这样写让山、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给人精神奋发的感觉。

联系当前的革命形势与情形,我觉得诗人是在暗示中国革命将会蓬勃发展。

“舞”、“驰”,用的是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烈。不仅生动地表现了群山和高原的连绵起伏的美丽形象,且化静为动,赋予沉寂的大自然以旺盛的生命力,想象丰富,生动传神。

“欲”和“比”,把群山和高原人格化了,不仅突出了它们之高,更显示了其无畏气概和斗争精神。言近意远,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丰富的思想内涵。

过渡:同学们说得不错,毛泽东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使他成为了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正因为诗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有着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性格,才决定了他 的诗词风格豪放、不同凡响,足以雄视万代、辉映千秋。著名作家吴祖光称《沁园春雪》是“睥睨六合、气雄万古,一空依傍,自铸伟词的第一流杰作中的杰作。”(大屏幕出示《江山如此多娇》的国画)

9、这幅画就是根据《沁园春 雪》的肢体画下来的,你觉得它最能体现那几句诗词? 明确: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10、作者面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河山,想象到的却是雪后初霁祖国的艳丽美景,想要抒发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明确: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赞美之情。

坚信中国革命必定胜利的感情。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能走进这首词,真正领会诗人当时的感情。诗人王过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借景抒情、情景相生是本词的一个特点。下面,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这种革命的豪情好吗?

男、女同学分读,展开朗读比赛。

1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联系上下阕的内容,此句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前句总括写景,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后句总领下文抒情,指出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为祖国的壮丽河山而倾倒。

12、正因为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诗人又是如何评价这些英雄的呢?

明确:惜„„射大雕

13、你了解这些帝王吗?能不能介绍一下他们的业绩?(生介绍大屏幕展示)

14、这些帝王都曾立下赫赫战功、风云一时,对历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既便如此,在伟人毛泽东的眼里,作为一国之君,他们仍有不少缺憾,都表现在那些方面? 明确:文学才华、治国本领。

15、由哪个字领起?(惜)“惜”字包含哪些意味?

明确:这个字首先肯定了帝王们的丰功伟绩,是显赫一时的大英雄,也委婉的指出他们的缺点。含有惋惜之意。看出作者没有拜倒在前人的脚下,因为这样才能雄视千古,表现出诗人的自信。

16、从诗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明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过渡: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大志。1925年,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后,面对生机勃勃的辽阔大地,他感慨万千,在《沁园春长沙》中写下了这样一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11年后的1936年,作者同样面对祖国的壮丽山河,审时度势,在《沁园春雪》中作出了有力的回答,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同学们想一想;谁主浮沉? 明确:毛泽东、无产阶级领袖、人民群众

小结:这就是说无产阶级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大众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下阕,作者通过评论历代英雄,赞颂今朝的风流人物,抒发了自己的抱负。一齐朗诵下阕,注意把握激情。(生齐声诵读)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毛泽东是一代伟人,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可他也成为了历史。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中国人在一代又一代领导人的带领下,走进了新时代,创出了举世瞩目的业绩,你能说一说吗?

明确: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富国强民的道路。还提出“一国两

制”的伟大设想,在江泽民同志的领导下,香港、澳门相继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邓小平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

那么,近几年呢?我们又有哪些震惊世界得成绩?

明确: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永远也忘不了那让每一个中华儿女热血沸腾得时刻!

我们历尽阻难,2001年11月10日加入了世贸组织。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之后神

六、神七„„

总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同学们,十几年后,你们也会成为新世纪的主宰者,会成为真正得风流人物,让我们满怀这种豪情,齐读《沁园春 雪》。

板书: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景: 江山多娇(望)

评: 古代帝王(惜)

颂: 人民大众(主旨)

第五篇: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

严明华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词,意境非常壮阔,气势异常豪迈。词中展现了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了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表现了后来居上的英雄气概,感情奔放,胸襟豪迈。

学习本文应在熟读和背诵的过程中,细致地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入地感受词中的意境,深切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学生对作者要有一定的了解,对词的知识也要做一点积累,因此,学生课前准备和教师的介绍都要注意这一点。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一般常识,通过正确的诵读感受词的音韵节奏之美;

2、理解本首词的内容和思想内涵,特别是要体会作者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念,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3、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词的内容和精妙的语言

四、教学难点:

体会词的思想内涵和作者在词流露的豪情壮志。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达成教学目标1,同时理解词的内容。第二课时:达成教学目标2、3,并进行课堂检测。

六、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

一、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

1、可用北方冬天的雪景图,配以本词的朗诵;

2、可介绍写作的背景。

二、有关词的常识积累:

词产生于唐,流行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沁园春是词牌名。所谓词牌,就是指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沁园为东汉汉明帝为他的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然变相强夺公主田园,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吟咏感叹之,渐成“沁园春”这一中国文人所钟爱的词牌。

三、简要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 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

四、朗诵课文:

1、教师范读或录音播放,给学生直观的朗读指导。

2、学生自由朗读,小组内互相促进。

3、学生集体诵读,教师指导(正字音、明节奏、出感情等)。

4、小组展示朗诵。

五、体会词的大意:

1、根据课下注释,学生独立理解词的大意。

2、小组讨论交流。

3、教师指导。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眺望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河水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连绵的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一样蜿蜒游走),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似乎想要与苍天比试一下高低。等到天晴的时候,(再看红日照耀下的白雪,格外的娇艳美好)。”

“江山是这样的(壮丽),让无数英雄为此(倾倒)。可惜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的帝王,(略差文学才华);像唐太宗宋太祖那样的帝王,(缺少一点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成吉思汗,(只知道使用武力而不懂得得文治)。而这些都已经过去了,(真正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现在的人们。”

六、分析词的内容:

1、分析词的上阕: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上阕那几句概括描写了我国北方雪景的总特点?(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用四个字概括。

(作者望见了长城、黄河、群山和高原。共同之处是雄伟壮丽或雄浑壮阔。)(3)上阕哪几句是作者的想象,表达力怎样的思想情感?(最后三句,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山河的赞美)

(4)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有了哪些修辞方法?找出来体会其妙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也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更精美,富有表现力。等等。)

2、分析词的下阕: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1)找出承上启下的句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2)作者写了我国历史上哪些英雄人物,在作者眼里他们虽然是英雄人物,但是都缺少什么?

(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元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缺少文学才华,在作者看来,真正的英雄人物应该是文武兼备的人。)

(3)作者认为谁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呢?(“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即真正能够成为历史英雄人物的是今天的文武双全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坚信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一定会成功,文武双全的共产党人会建立不朽的功勋。)

七、教师小结,学生再次朗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诵课文,体会作者在词中所表现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壮志。

二、体会词的思想内涵和深厚情感:

1、思考并讨论交流下面的问题:

(1)从整个这首词看,你能体会到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通过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描绘来表达作者的赞美和热爱之情、通过历史英雄人物的议论和评价来表达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壮志豪情,对革命英雄的热情赞颂,传达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等等)

(2)找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2、小组展示。

三、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学生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传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体会借景抒情的妙处。

四、体会词的精美的语言:

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语或句子,体会这些语言的精美之处。

五、课堂检测:

1、注音

沁()园春

分()外 妖娆()

成吉思汗()

数()风流人物

2、解释:(1)、惟余莽莽(2)、红装素裹

(3)、分外妖娆

(4)、江山多娇

(5)、略输文采

(6)、稍逊风骚

(7)、一代天骄

(8)、风流人物

3、填空:

这首词的词牌名是(),题目是()

4、问答

(1)上阕中,作者望见哪四种景物?这些景物的特点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用四个字概括。(2)上阕中,哪几句诗是虚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4)作者认为,要成为当今的风流人物,应该具备怎样的才能?请用四个字来概括。(5)“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六、课后作业: 背诵默写这首词

下载《沁园春·雪》教学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沁园春·雪》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七三班 赵明璐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教学目标 1.理解诗词大意; 2.理解上下阕的内容层次及艺术手法; 3.朗读,背诵默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三.学生自学 1.......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诗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 2.领会本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教学目标 1.理解诗词大意; 2.理解上下阕的内容层次及艺术手法;3.朗读,背......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第一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交流预习心得,导入新 1、结合本地的气候特征,引导学生展开对“雪景”的描绘。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 作者: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诗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 2.领会本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教学目标 1.理解诗词大意; 2.理解上下阕的内容层次及艺术手法; 3.朗读......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1、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及重点: 一、理解、积累 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二、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三、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能力,......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张国生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理解诗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 2.领会本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教学目标 1.理解诗词大意; 2.理解上下阕的内容层次及艺术手法; 3.......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及重点: 一、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二、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三、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