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集

时间:2019-05-15 05:1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集》。

第一篇: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集

在揭示课题后,我指导学生就题设疑:黑板没有脚,怎么会自己跑了呢?黑板两个字为什么加双引号?学生只有以敏锐的观察力发现了问题,才能有强大的动力,才能真正开启心智的大门,真正激发学习的热情。抓住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很有学习效果。课文叙述的故事,集中反映了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这一中心。教学时,我抓住这一中心展开教学。让学生找出描写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的句子,小组讨论、交流,再通过朗读体会,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抓住妈妈、医生、爸爸和爱迪生各自的表现进行教学,提出相应的问题。特别对爸爸和爱迪生两个人的手部动作进行了挖掘:从“搓”看出爸爸的心情怎样?从“攥”看出爱迪生心情怎样?理解爸爸无可奈何的心情并不难,但是要理解爱迪生此时攥着拳头,手心攥出了汗水,不仅仅是因为急,还说明他在开动脑筋想办法。要理解这“攥”的两层含义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于是我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来进行理解。并让孩子把自己也当一回爱迪生,做做爱迪生的动作,由此,让孩子体会爱迪生的心灵深处。

在教学时,我先出示徐虎的照片,说说照片上的这个人的名字,然后揭题,并告诉大家,这是一个普通的人,却被人们称为他的一颗心像“闪光的金子”,这是为什么呢?这以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意兴上又起了波澜,产生了学习的欲望。

其次,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通过这些语言材料感受徐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文中第四自然段比较具体地记叙了徐虎为住户连夜疏通管道的一件事,教学时,我还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让他们初步懂得写一件事需要哪些要素,从而为今后练习写记事的片断打下基础。最后,我抓住文本的空白处引导学生想象,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徐虎 ;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徐虎 ;在冰天雪地的日子里,徐虎

课前请小朋友每人带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学生情绪高涨。课上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水果的形状和颜色,鼓励学生描述要生动,可以用上打比方的句子。让孩子品尝水果,孩子的脸上都乐开了花。品尝过后,学生畅所欲言。现在,水果家族开会,要选一个水果国王。这样孩子的说话欲望被激发出来了。

通过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因此,笔下的水果都很诱人。

在上课之前,我和孩子作了一番交流,发现现在的孩子对抗日的事迹知之甚少,影片的观摩又是少之又少了,为了能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历史背景,更直接地接触人物,触摸人物内心,我利用课间让学生观看了《少年英雄王二小》,让学生在观看中直接了解王二小,了解王二小小小年纪就有如此的机灵和勇敢,有了这样的深层理解后,再学课文时,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走进了二小的内心,理解了英雄人物,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对这段历史的探究兴趣,并且抓住文中那朴实的语言,仔细观察,仔细阅读,让王二小英勇的壮举一次次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

本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形象地描述了鸟岛,让人身临其境。教学第二自然段时,“陆续”这个词的意思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根据学生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更有体验这一特点,我提出让学生分成小组表演不同种类的鸟儿,根据老师的提示:一群斑头雁飞来了,一群鱼鸥飞来了,一群赤麻鸭飞来了,在这样的表演中,学生就理解了“陆续”一词的意思。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紧紧抓住“热闹”一词做文章,找文中的鸟多、鸟窝多、鸟蛋多突出小岛的与众不同。

文章的第二、三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直观、生动的优势,刺激学生的感官,品词析句。通过“一只蝴蝶飞来”和“一群群蝴蝶飞来”的比较,理解“金光灿灿”,从而体会“十分壮观”。通过花瓣与蝴蝶的比较,想象花瓣随风飘落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到原来蝴蝶也可以像花瓣一样轻盈飞舞,从而更好地朗读好这句话。通过欣赏蝴蝶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色彩斑斓“,并通过比较,体会“飞过”、“穿过”、“越过”等词语的用词准备性,体会蝴蝶的辛苦;通过“感到”、“聚会”体会蝴蝶此时此刻的快乐心情,蝴蝶漫天飞舞,由此了解到这些山谷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蝴蝶谷”。从而让学生体会了文章的意思。

由于这是少数民族的节日,对于我们这边的小朋友相对是比较陌生的,仅靠朗读来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主要是运用图片、课前搜集的资料等手段与朗读想结合来理解课文内容,让人们泼水的欢乐以及那盛大的场面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对课文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第二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的欢乐场面。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加突出文章的重点,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重点句子、重点词语进行教学,贯彻了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通过学生的自读、感悟,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我先让孩子们自读这段话,明白老师让“你”告诉“李响”一件什么事,接着引导孩子们讨论:如果你见到李响,该怎样转述老师的通知?大部分孩子都认为这个很简单,思考了一点点时间,就举手了。也有一部分孩子不敢举手,可能是不知道如何转述,也有可能是对于自己的答案不自信。我让举手的孩子进行了回答,第一个孩子转述简单了些,我请了第二个孩子,说得很到位。在孩子们说的时候,我给了其他孩子评价的机会,这同样是表达的训练,我给孩子们提供了“我觉得„„”、“我认为„„”、“你说的„„”等句式,让他们有一个意识,在给别人提意见时一定要诚心诚意,要先说优点,再指出不足的地方。

可以说整首诗的教学,想象是时刻伴随的,想象让孩子们走进了夏天,让孩子们和夏天的事物亲密接触。特别是2、3、4小节的教学,我让孩子们想象“透明的雨滴”是什么样子,“雨滴”落在“一片绿叶”上是什么样子,“小鱼”在“清凌凌的小河”里游动又是什么样子,雨滴“睡”在绿叶上,小鱼“游”到小河里,它们心里会怎么想;我还让孩子们想象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的样子,蝈蝈在浓密的树荫里欢快地叫着,想象自己变成了大大的荷叶之后会干些什么„„孩子们一边想象一边学习课文,觉得很有意思。最后得省略号留给孩子们更多的想象空间,让孩子们挖掘更多的事物,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创编能力。

课文中的农谚的意思,通过共学第一个“梨五杏四”,后面的农谚也迎刃而解。课堂上,在有感情朗读和感悟寓意这两块花了较多的时间,朗读是通过明确不同鸟的不同声音来感悟朗读的,辅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加强朗读训练,有分角色朗读、表演读、比赛读等。感悟寓意方面,从猴子盲目听从别人的想法来概括出它的没有主见,从它急于想吃果子拔改树方面概括出它的急于求成,没有耐心。

《春雨》是一首诗歌。全诗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滋润万物的作用和小朋友在雨中植树,绿化祖国的活动。教育学生珍惜春光,开展种植活动,为绿化祖国做出贡献。

本节课我通过组织学生看图片,利用配乐范读,自由练读,有感情地诵读等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采用“图文对照,读议结合”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读、想、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在课堂教学中,环节设计较好的是:

1、谜语激趣,导入新课。从谜底巧妙地引出“雨”,联系实际的季节自然地导出“春雨”,将春雨图画在黑板上,学生很感兴趣。

2、采用随机教学法,指导精读,感悟内容。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找出喜爱的诗句。(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不懂的词语,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3)通过演示课件,让学生懂得诗中哪些词语用得美,丰富学生的语言。

3、拓展训练,启发想象。

(1)让学生想象春雨还飘落在哪些地方?那里会出现怎样的情景?(2)春雨使万物生长,如果你是动物、植物,想对春雨说什么?

4、质疑问难。通过质疑诗的开头、结尾为什么出现两次“春雨沙沙”,体会作者的用意,理解诗的内涵。

5、推荐古诗。扩展知识面,进行知识的延伸。在本堂课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1、教学思路不够开放。

在启发学生想象“春雨来临的时候,你想干什么?”时,可让学生画出自己的想法,用画笔来装点大自然。

2、过渡语言设计不够精练。

3、朗读训练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语言文字训练不到位。

这首诗歌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可让学生模仿诗歌的形式练习仿写。《蚕姑娘》教学反思

上《蚕姑娘》一课之前,我反复钻研教材,上网多方查找资料,浏览优秀老师的教案,但还是觉得不太容易把握。因为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跟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科学性较强,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特点是本文的重难点,怎样化繁为简,使学生轻松掌握这一变化过程呢?我收集了许多形象直观的图片,一开始我通过课件出示长大的“蚕”让学生观察,学生因为从来没见过,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为上好这一节课打下了基础。紧接着我趁热打铁抓住课文的第二段为切入口,让学生反复朗读、思考:蚕姑娘是如何从又黑又小变成又黄又瘦的,她在这一过程中都做了哪些事,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把描写蚕的一些动词归纳在黑板上,吃 睡 脱 醒变。在此基础上我让孩子们不看书看着板书复述课文,没想到竟然大部分孩子都能熟练地背诵这一段。由于这篇课文段式回环往复,结构基本相同,所以第二段是学习的重点,这一段掌握了,后面各段我主要放手让学生自学,不懂的地方相机给予指导。并抓住不同点让生比较异同,这样一来,本来担心要花费许多口舌学生又未必明白的蚕的生长过程和变化特点学生轻松地就掌握了,而且一课时下来,学生不看书就能根据板书内容描述出课文的内容。我想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肯钻研的老师。只要肯在“钻”字上下功夫,每一节课都会是趣味盎然的!

《月亮湾》是一篇优美的文章--文美、境美、情美。这么好的美文最适合朗读.因此我主要把精力放在引导学生赏读,诵读上。描写村前景色的自然段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让学生紧紧围绕美丽二字,自己读一读,想一想,村前哪里的景色最美,把相关的句子划一划,并在小组中说说你觉得美丽的原因。此环节,学生们非常认真,在小组里讨论时,也能毫无顾及,把自己想说的都表达出来。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先出示文中的插图,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一处一处地说一说,拎出表示方位的关键词: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然后再让他们读读书上的句子,再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如此的处理,村前的地理位置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会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条理清晰。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美化了他们的语言。我在小结课文加以提示,学生很快就能根据这些表示方位的词将课文背诵出来了。在这个指导背诵的过程中我是渗透了一个抓住关键词来背诵的方法。所以背课文也不是死记硬背,是有方法的,作为老师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这些方法。正所谓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这篇课文,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为内容,描写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愉快渡过自己节日的动人场面。内容生动活泼,充满了节日气氛,语言优美。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珍视今天,热爱生活,憧憬未来的教育影响。但是怎样让学生体会,感受文字的美妙,是个难点。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同时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感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以激发学生实现未来的理想和愿望。

一、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时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不假。在课堂上要想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去,教师除了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外,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多种方式去刺激和感染学生,使其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在本节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们以看录象、听歌曲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小朋友怎么过自己的节日,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并且在回忆的过程中重新体会到过节时的快乐心情。

三、引导自问自答,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解答学生的问题是课堂上的主要学习任务,但解决的方法并不单一。一个问题提出,不仅能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争论,还能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在默读课文后,我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通过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把看到的说一说,并把自己理解到的读出来,学生自然就理解了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自问自答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

学文重在情感体验,然而每个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后的情感体验不会相同,所以我会提供广阔空间给他们,让他们读出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如:你是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读,你是什么心情,谁的心情和他不一样等等,让学生在感悟中摸索学习。最后以赠送爱心卡为结束,在之前把快乐的孩子和苦难的孩子进行比较,让学生们知道在自己得到快乐的同时也要想到把自己快乐给予他人,爱别人自己也会同样得到快乐!

《雨后》是著名作家冰心的诗作,全诗以浅近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雨后孩童戏水的嬉闹情景,勾画出孩童活泼、俏皮的形象,极具童趣。

先谈朗读方面的:

一、在教学中,首先我从学生生活入手,结合他们自己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通过朗读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于年龄特点,很多孩子都喜欢玩水踩水,那快乐的感觉长留心中。所以在教学中,我就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进入课文所描绘的玩水踩水的情境中去,在入情入境的感悟中享受兄妹俩踩水时的兴奋和快乐,与之产生共鸣。我经常这样问学生:“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而且理解这首诗的难点在于体会兄妹俩行动与心理活动的矛盾。这方面的心理如何让学生揣摩得到,我觉得关键在于我采取了恰当的突破方法。我的方法就是:唤起儿童的亲身感受,并以自身儿时的体验来印证,化难为易。如:在读“糟糕——糟糕”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谈体验和表演的方法,体会了小哥哥当时嘴里说糟糕,心里却是兴奋和骄傲的心情,所以能读准语气。这样看来,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确实是一个十分科学的方法。”

二、在教学中,老师在课堂上要多提供机会让学生说,让他们自己去感悟体会,老师只需做画龙点睛般地提示。《语文课程标准》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教学环节,我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呵护学生的个性,都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我采用想象说话、表演动作、作诗、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谈感想等学生喜欢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尽情地说,任由想象驰骋,个性得到张扬。

三、注重朗读指导,有益于学生语感的培养。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应以读为主线,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体验情感。在教学中,学生的读书活动贯穿课的始终,我通过形式多样的读,并在读后给予鼓励性评价,既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对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审美体验。并且还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进行朗读感悟。如:在第一小节中,指导学生体会广场上的小朋友无比开心的心情,我引导:让我们和书中小朋友一起像“赤脚神仙”一样,开开心心地读第一小节吧!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这是爱因斯坦的名言。“努力挖掘课程资源,合理利用课程资源”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那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学着用诗的语言来表达,既为学生的创作插上了翅膀,又为学生享受快乐语文、快乐生活创设了情境,个性得到了张扬。

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风和太阳开始都认为自己本领最大,两次比本领后双方都悟出了道理。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一定要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看待别人。

文中出现的“太阳”和“风”都是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两种事物,对于“太阳”与“风”的特点及功能,学生们都较为了解,课文采取童话体裁来讲述,是学生最为喜好也是最能接受的,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见解,表达感受。

所以我根据当天的天气设计了开场白昨天刮了一场大风„„

我结合了生活实际,提起学生的谈话兴致,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过程中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看图回答理解“谁知、觉得”俩词,并能用“觉得”说一句话

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学生通过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通过看图,再现文章内容,通过自由想象说话,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

并且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自己要好的同学一起读书,大大地增强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在评议中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个性感受,鼓励学生产生独特的体验。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我给了他们充分的时间阅读课文,学生通过自读形式初读课文,又借助文中图画阅读课文,加上教师对重点词句的点拨,学生对课文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所以不论是分角色朗读或只戴头饰的表演读,他们都能把握住文中主人翁的情感和态度,把他们的对话读得惟妙惟肖。而这多种形式的阅读方式取代了单调的齐读,特别是分角色读和戴头饰表演读,符合低年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能够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孩子们活起来了,他们必定以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思维使智慧之火熊熊燃烧。整个课堂显得流畅而灵动。

课堂上,生生之间的评价很到位。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中学会倾听,学会了如何评价他人,可惜的是,教者对学生的评价与疏导做得不够好。课堂评价中,学生要学会评价他人,要在评价中学会倾听,还要在评价中达到学习的目的,这样的评价才具有实效性,而教者过于注重让学生学会自评,对通过评价中达到学习的目的这一方面关注不够,应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培养此意识。

蜗牛的奖杯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抓好朗读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读出感情。由于课文是寓言故事,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自悟寓意,不以繁琐的分析或抽象地讲道理,所以我反复创设情境,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读自悟。本教学设计注重了引导学生从词语表达的准确、鲜明去体会、感悟寓意。如:通过对“遥遥领先”、“得意洋洋”、“成天”、“唯恐”、“生怕”、“天长日久”等词语及其所在句子的反复品读,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了蜗牛得奖后所作所为的表象,让学生感受、体味到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着的道理。

二、抓好重点词语理解

在本课中重点词语有“遥遥领先”、“得意洋洋”、“唯恐”、“生怕”等,课堂上我通过各种形式、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意思,从而理解所在的句子及段落的意思。比如:在理解“遥遥领先”一词时,通过让学生看比赛录像,自己理解并总结词语的意思,从而明白蜗牛是多么的厉害;在理解“唯恐”和“生怕”时,我通过近义词理解的方法理解“唯恐”和“生怕”两个词的细微差别,老师最后进行总结,使学生体会蜗牛非常得意的心态。

三、抓好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巧妙的结合进行了融合,我重点抓了2处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注重情境的创设,比如:“你现在就是小蜗牛,我来采访一下你,你把奖杯放哪去了?为什么一直背着他?”等等,让学生进入到角色,更好地体会蜗牛当时的心态,进而体会到课文的寓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高效的言语活动,高质量的提高学生的语言。

四、抓好文章的中心

开课之出,我就引导学生质疑:蜗牛的壳是怎么来的?翅膀去哪了?然后带着疑问读课文,理解课文,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最终明白,蜗牛的硬壳是由自己的骄傲,自满造成的。然后再板书中充分体现。反思:

1对于课堂中随机生成的问题,没有很好的顺势引导,因此有些被动。当学生没有照预设教案那样回答的时候,显得有些环乱,这还需要今后继续在平日教学中多加积累。

2.学生朗读的形式可以更丰富一些,多加自由练习读,同位互读,当孩子有了自己的感情体验之后再来进行全班齐读,效果会更好。3.在理解“唯恐”、“生怕”的时候,理解过于粗浅,可以借助近义词的互换,让学生体会不能互换的原因是什么,并将两句话分开指导朗读,在充分读的基础上,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4.学生学习完课文后,缺少了主题的升华,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谈谈体会与感受,真正感受到,面对骄傲不能自满,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抓住狐狸的动作:骨碌一转、扯、摇,启发学生思考,理解每个动作的含义,从而理解狐狸的心理活动,体会它的狡猾。又从老虎的动作:楞、松,明白了老虎被狐狸骗了的经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情绪高涨,发言踊跃,读出了狐狸步步得胜,老虎信以为真的味道来,然后再进行表演,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狐假虎威》是一篇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通过狡猾的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事,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别人的事。其中字词的掌握以及老虎和狐狸的对话部分是重点,而了解总结出“狐假虎威”的含义是难点。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根据课文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教学特点设计如下:

第一部分,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学生字、词。

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很强的自学生字的能力,学生拥有熟练查阅字典的能力和极强的阅读能力。对于字词已经无须老师一一来讲解了。对于生字的教学,则放弃原先的统一教。代之是充分发挥学生自学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小组里一起学习,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听取尊重他人的见解,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成为为完成同一学习任务作出努力的合作伙伴。利用精心设计的学习单,由小组长带领,依靠大家的力量,运用各种方法来识记生字。既突破了教学重点,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运用学习工具能力,质疑和解疑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第二部分,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表演。

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朗读中不光要求学生的朗读貌似,而且更要求神似。需要学生不仅会读课文中的对话,而且要学会联系上下文揣摩课文中人物的心情。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角色,了解课文内容。老师则起指导作用。如:引导学生读句子“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我先让学生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四个词语的意思。再让学生自己自由读,个别指名读之后,让学生自己把句子演出来,看看是不是把这句句子读懂了。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边读边演,再让同桌之间进行进行合作表演。通过创设情景、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懂句子,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在指导学生朗读第2节时,提示小朋友读的时候注意旁白部分,帮助学生运用动作、面部表情进行朗读表演,初步掌握朗读技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朗读和表演中有所得、有所学、有所感、有所悟

第三部分:巧妙设计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围绕第8节进行提问。“百兽为什么纳闷呢?它们在想什么?”“它们又为什么撒腿就跑呢?”“它们到底怕的是谁?”这一系列问题,是帮助学生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的关键。就像一个坡度,让学生一点一点,不知不觉走上去,慢慢领悟“假”是什么意思?“威”又是什么意思?通过这样的一问一答的形式,逐步揭示“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突破这篇课文的难点。

整个课堂使用了参与教学,合作教学,兴趣教学,自主教学,活动教学和媒体教学等策略。运用了分组,个别指导,五官体验,尝试,鼓励,活用资源,实践表演等教学方法。讲课中,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孟郊是怎么看出母亲多了几根白发的?头发那么多,他怎么就能看出母亲又多了几根呢?就这个问题,我是这么回答他的:那是因为孟郊平时就很关心和关爱自己的母亲,所以他才会注意到这些细小的变化,这个细节正是体现的儿子对母亲的爱。

我认为,这个细节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既可以用上面各位的理解,也可以这样来引导学生,孟郊所看到的可能还是原来的那些头发,只是当他想起母亲连夜为自己赶制衣服的时候,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情悠然而生,所以就在心里觉得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既能体现母亲的慈爱,也能体现孟郊对母亲的感激。

课堂不仅仅是预设的,而且还是生成的。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创造性因素,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时时留心,敏锐地捕捉住生成的契机,挖掘教育因素,及时引燃,巧为点拨,让教材“增值”。

《沉香救母》

(一)教学反思 今天上课时,一个学生突然问我“‘再三’是什么意思?”其他的学生就有马上拿出字典翻找的,但是他们很快就迷惑了,因为字典上的解释他们并不理解。我突然发现,解释词语,以词解词,教学参考书(或是字典词典)上怎么说,原封不动到交给学生,结果学生记住的是一些似懂非懂的词义解释,印象并不深刻。

心理研究表明,小学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而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想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更是以具体体形象思维为主,思考问题更是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

经过这一思考,我决定丢开教参和词典,让学生们通过形象的动作和表演来体会。两个学生分别演沉香和爸爸,一个学生先问:“爸爸,我长这么大还没有见过妈妈呢,我的妈妈呢?”“爸爸”叹了口气,没有回答。过了一会儿,“沉香”又问,“爸爸,我都那么大了,究竟我的妈妈在哪里?”“爸爸”看了看沉香,还是没有做声。又过了一会儿,“沉香”又着急的问:“爸爸,人家都有妈妈,为什么我没有?我到底有没有妈妈,您告诉我呀!”“爸爸”无奈的摇摇头,终于讲出了真相。经过了这两个同学的表演,其他同学马上对“再三”这个词语有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也体会了这个词的意思。这样的解释词语的方法,比单调的查字典要来得有趣多了!

《沉香救母2》教学反思

在学习到课文《沉香救母2》第二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深切地体会沉香不畏艰难险阻,救母心切的顽强意志,我紧扣“不在乎”作为文眼,让学生细细地品读。沉香为了救出妈妈,他“一点都不在乎”什么?以这个为切入口,引领学生走入文本,重点抓住“不知„„也不知„„,充饥、捧、磨出一个个血泡、划下一道道血痕”这些字词加大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力度,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味,再通过交流进一步全面提升对文本的感悟。“沉香不在乎长途地爬山涉水。”“沉香不在乎一路上忍饥挨饿,餐风饮露。”“沉香不在乎脚上那么多的血泡,身上那么多的血痕。”“他也不在乎路上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危险。”——学生以心灵诠释着文本,再造着文本,并且从文本中获得了充分的情感体验,此时让积蓄情感得以升华,提炼深刻的内涵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于是,我把学生的这些情感凝聚成一个喷涌点:“小朋友,沉香当时还只不过15岁,面对这么多的困难,这么多的危险,老师想都不敢想,可是沉香不但一一克服了,而且还“一点都不在乎”,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又一次掀起了课堂的高潮,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

本周二行政听课,我执教的是12课《木兰从军》。由于对教材的理解不够透彻,没能很好地把握每个教学环节的实施,导致完成不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整个课堂显得琐屑、杂乱,重难点不突出。另外,为了过多强调一些历史常识,为了完成自己的教案,没能关注学生,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在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以谈话导入的方式,提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长大后想成为什么呢?”便指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想。当学生兴致勃勃地说出自己的美好理想时,我侍机问“小朋友,你长大了,想成为一名英雄吗?想成为一名英雄,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的呢!需要小朋友付出很多,才行呢!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认识一位我国的古代的女英雄,她的名字叫《花木兰》。”为了让学生直观对花木兰有所了解,我便出示了花木兰身着战袍的飒爽英姿告诉学生:“这就是花木兰。”原以为这样的设计行之有效,孰知这样的环节,占用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导致难点还未突破,便已下课。

在听课老师和领导评课时就提出了这一点:“现在的语文课堂,应该屏弃所有修饰,那些所谓的花枝招展的花样,对教学不起什么作用,反倒影响教学质量。反之,单刀直入、开门见山似的导入反倒行之有效。”

华丽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简简单单、朴朴实实的课堂、扎扎实实的课堂,才是最实用的。也是我作为年轻教师今后努力的方向。

今天我教学了《学棋》这篇课文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第一自然段介绍了秋是古时候的一位下棋能手。我抓住“能手”“远近闻名”这两个词语突出秋的棋艺高超。教学时还引导学生谈谈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从而让学生感受秋的棋艺高超,让学生心生赞叹,有感情朗读。;过渡语言还可以,能结合课文情境来过渡,比如:“谁来夸夸他呀?”,但有时还是有些生硬。作为青年老师对教材的专研不够深入,有待提高,本课其实可以抓住“专心致志”这个词来串起全篇的主线,可以先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再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在结合学生当时的学习状态再次深化“专心致志”这个词义,接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生活中还专心致志做哪些事情?还有的就是理解词语的方法太单一;有了训练的意识,但是练得太多了,应结合课文内容来设计练习;我的语言太过快了,没有抑扬顿挫,表现力要加强。

《学棋》语言浅显易懂,条理清晰明了,道理易得实用。课文通过一个学棋的故事,告诉人们学习要专心致志。第二自然段写了秋的两个学生在学棋时的不同表现,课文中的插图也与此段内容相对应,形象地展示了两个学生学习时的不同表现,对比鲜明。教学时我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再读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哪些句子写了图画上的情景。按照学生的观察顺序分别出示文中的句子。一处:一个学生专心致志,一 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让学生读读找找这个学生的动作,强调“一边„„一边„„”这个关联词,让学生体会看和听是同时 发生的,学生看的时候在听,听的时候在看,再用“一边„„一边„„”说说话。然后带领学生朗读,体会他的认真专心。而另一个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呢?我同样让学生读,抓住“走了神儿”“不由得”体会这位学生的学习态度。找找另一位学生在做什么,想什么,让学生知道这位学生在学习时是心不 在焉。听着听着就想到别的地方去了,也不再注意老师的讲课了。再让学生对比朗读两段话,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两位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通过选择学习方式与合作学习方式的引进,打乱了严谨、封闭的课堂空间,让学生在宽松的、合作的、自我的学习氛围中自主探究,更能促使学生思维的灵动、开放、创新。同时通过多向评价,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更独到和深刻。如评价表演时学生对于大街情境的补白:表演车子的同学来回穿校还不时发出喇叭鸣叫声,行人三三两两说话,有商人叫卖声,有路人还价声„„这样的表演使得文章所描写的平实的生活场景一下子生动形象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对于人物神态动作的补白:表演安培的同学低看头、故看眉,不时还揉一下太阳穴,嘴里还在喃喃自语,这表演逼真传神地再现了一个专心思考、沉浸于自己思维中的科学家。在这样表演的基础上如果能配以朗读不就更多彩了?学生的演、读、评,极大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使他们更好地感悟了语言,体会了人物的思想。

在低年级教学中,表演环节的创设不光为了激活课堂气氛,更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感悟课文而服务的。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检查到学生懂得了安培心算题目的入迷,懂得了他看见黑板的喜悦,懂得了他把马车车厢后壁错当成黑板的原因,在灵动地交流评价中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到安培这种忘我钻研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安培会随身带着粉笔?我让学生联系课文,反复诵读。最后,这个学生自己得出了答案——因为安培搞研究非常专心,专心到需要随时演算。他随身携带粉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安培的钻研精神。

经常听到有老师说指导孩子读书要有梯度、有坡度,在教学中能体现孩子在老师的引导 下读书有了很大的进步。在《“黑板”跑了》这一课中,我就做出了一定尝试,表现在:循序渐进式的阅读要求,有梯度地引领学生读好课文、理解词语。

在解读课题、质疑课题以后,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出示了第一遍读课文的要求:(1)自己大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确;(2)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理解生字词以后,我让学生再读课文,这一次的要求比第一遍时要高一些,要求学生能把课文读流利;第三遍读课文的要求是默读,并讲清默读的要求,要求学生不发声地边读边想,“黑板为什么会跑了?”“黑板上为什么加引号?”这样有梯度地引导学生读课文,层次比较清楚,学生也能在老师有意识的安排和引导下顺利地读通课文、读顺课文。而且还能使学生跳一跳,就摘到了桃子,在每一阶段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这种层次性的教训学不仅体现在课文的朗读指导上,在词语的教学中也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我出示四组精心设计的词语,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生字以及词语的音读正确,然后去掉拼音,用开火车的形式抽读词语,以达到巩固的目的,最后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去理解词语,从而达到读好词语的目的。

《晚上的太阳》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著名科学家爱迪生在妈妈生病时,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光明,让医生顺利地完了手术,救了母亲.告诉人们遇事要积极动脑动手。

我想,课文最吸引孩子的地方应是爱迪生想出办法那段文字了,在教学第一课时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认真读第二自然段,照着做一个小实验。大多数孩子亲自去做了这个实验。第二课时的教学我主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积极倡导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而整个课堂是生动的,开放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具体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堂教学体现了开放性。

首先,问题的设计具有开放性。如:“结合自己的实验记录,说说爱迪生的办法好不好?”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提供了广阔的时空,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其次,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和体验。教学中,我没有什么机械的所谓标准答案,只要学生回答的有道理,就充分肯定学生的答案,并积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第三,课堂教学体现了体验性。

第二自然段对人物神情的描写也非常精彩。当全家听医生说“妈妈得的是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动手术”,而用油灯照明做手术很危险时,在场的每个人都显示出不同的神情:“医生犹豫了”、“妈妈痛苦地呻吟着”、“爸爸无可奈何地搓着手”、“爱迪生站在一旁焦急地看着妈妈”、“爱迪生的手心攥出了汗水”。针对这些人物的不同神情,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想象并让学生表演,在表演朗读中抓住这些神态描写的词句,进一步加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并且学生也在表演朗读中体会到当时情况的危急。

闪光的金子》教学反思

课上了大半进入了尾声,师总结要让学生从事例中体会到徐虎全心全意、热情为他人服务的那颗像“闪光的金子”般的心。虽然根据自己的教案进行教学学生是能听懂的,能答上来的,但也只是浮于表面。正在我要想个好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总结全文时,坐在第三排的一个男生流鼻血了,这突发情况我备课时可没备到,这本来就不是能预设的嘛,更巧的是偏偏在这堂课,在讲到最关键地方,我抓住这一生成,不紧不慢地说:“今天课上我们认识了全心全意、热情为他人服务的全国劳模徐虎,那我们是不是也该用行动表示一下呀?”话音刚落,一张张纸巾递了过来,没想到效果这么好,大家这样积极,我便在一旁抓住这一“生成”有情有境地总结了课文,并鼓励学生要像徐虎学习,像身边的“小徐虎”学习。

第二篇: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集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集 《春雨》是一首诗歌

全诗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滋润万物的作用和小朋友在雨中植树 绿化祖国的活动 教育学生珍惜春光 开展种植活动

为绿化祖国做出贡献

本节课我通过组织学生看图片 利用配乐范读 自由练读

有感情地诵读等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 采用“图文对照 读议结合”的方法

通过让学生“读、想、说”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

环节设计较好的是:

1、谜语激趣 导入新课

从谜底巧妙地引出“雨” 联系实际的季节自然地导出“春雨” 将春雨图画在黑板上 学生很感兴趣

2、采用随机教学法 指导精读 感悟内容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找出喜爱的诗句

(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不懂的词语 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3)通过演示课件

让学生懂得诗中哪些词语用得美 丰富学生的语言

3、拓展训练 启发想象

(1)让学生想象春雨还飘落在哪些地方?那里会出现怎样的情景?(2)春雨使万物生长 如果你是动物、植物 想对春雨说什么?

4、质疑问难

通过质疑诗的开头、结尾为什么出现两次“春雨沙沙” 体会作者的用意 理解诗的内涵

5、推荐古诗

扩展知识面 进行知识的延伸

在本堂课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1、教学思路不够开放

在启发学生想象“春雨来临的时候 你想干什么?”时

可让学生画出自己的想法 用画笔来装点大自然

2、过渡语言设计不够精练

3、朗读训练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语言文字训练不到位

这首诗歌合辙押韵、朗朗上口 可让学生模仿诗歌的形式练习仿写

《蚕姑娘》教学反思 上《蚕姑娘》一课之前 我反复钻研教材 上网多方查找资料 浏览优秀老师的教案 但还是觉得不太容易把握

因为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跟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 科学性较强

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特点是本文的重难点 怎样化繁为简

使学生轻松掌握这一变化过程呢?我收集了许多形象直观的图片 一开始我通过课件出示长大的“蚕”让学生观察 学生因为从来没见过 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 为上好这一节课打下了基础

紧接着我趁热打铁抓住课文的第二段为切入口

让学生反复朗读、思考:蚕姑娘是如何从又黑又小变成又黄又瘦的 她在这一过程中都做了哪些事

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把描写蚕的一些动词归纳在黑板上 吃 睡 脱 醒变

在此基础上我让孩子们不看书看着板书复述课文 没想到竟然大部分孩子都能熟练地背诵这一段 由于这篇课文段式回环往复 结构基本相同

所以第二段是学习的重点 这一段掌握了

后面各段我主要放手让学生自学 不懂的地方相机给予指导 并抓住不同点让生比较异同 这样一来

本来担心要花费许多口舌学生又未必明白的蚕的生长过程和变化特点学生轻松地就掌握了 而且一课时下来

学生不看书就能根据板书内容描述出课文的内容 我想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肯钻研的老师 只要肯在“钻”字上下功夫 每一节课都会是趣味盎然的!

《月亮湾》是一篇优美的文章--文美、境美、情美

这么好的美文最适合朗读.因此我主要把精力放在引导学生赏读 诵读上

描写村前景色的自然段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我让学生紧紧围绕美丽二字 自己读一读 想一想

村前哪里的景色最美 把相关的句子划一划

并在小组中说说你觉得美丽的原因 此环节

学生们非常认真 在小组里讨论时 也能毫无顾及

把自己想说的都表达出来 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 先出示文中的插图 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一处一处地说一说

拎出表示方位的关键词: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然后再让他们读读书上的句子 再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如此的处理

村前的地理位置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会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条理清晰 同时

也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美化了他们的语言 我在小结课文加以提示

学生很快就能根据这些表示方位的词将课文背诵出来了

在这个指导背诵的过程中我是渗透了一个抓住关键词来背诵的方法 所以背课文也不是死记硬背 是有方法的

作为老师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这些方法 正所谓要授之以渔 而不是授之以鱼

这篇课文

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为内容

描写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愉快渡过自己节日的动人场面 内容生动活泼 充满了节日气氛 语言优美

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珍视今天 热爱生活

憧憬未来的教育影响 但是怎样让学生体会 感受文字的美妙 是个难点

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同时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 获得美的享受

从而感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以激发学生实现未来的理想和愿望

一、设各种情境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时最好的老师” 这句话一点不假

在课堂上要想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去 教师除了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外 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多种方式去刺激和感染学生 使其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进而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在本节课一开始

我就让学生们以看录象、听歌曲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小朋友怎么过自己的节日 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

并且在回忆的过程中重新体会到过节时的快乐心情

三、引导自问自答 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解答学生的问题是课堂上的主要学习任务 但解决的方法并不单一 一个问题提出

不仅能引发学生思考 激活学生的思维 引起学生的争论

还能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 学生在默读课文后

我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然后通过课件展示画面 让学生把看到的说一说 并把自己理解到的读出来

学生自然就理解了自己提出的问题 在自问自答的过程中

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

学文重在情感体验

然而每个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后的情感体验不会相同 所以我会提供广阔空间给他们 让他们读出自己的感受 说出自己的想法

如:你是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读 你是什么心情

谁的心情和他不一样等等 让学生在感悟中摸索学习最后以赠送爱心卡为结束

在之前把快乐的孩子和苦难的孩子进行比较

让学生们知道在自己得到快乐的同时也要想到把自己快乐给予他人 爱别人自己也会同样得到快乐!《雨后》是著名作家冰心的诗作

全诗以浅近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雨后孩童戏水的嬉闹情景 勾画出孩童活泼、俏皮的形象 极具童趣

先谈朗读方面的:

一、在教学中 首先我从学生生活入手 结合他们自己的生活体验

让他们通过朗读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 ”由于年龄特点

很多孩子都喜欢玩水踩水 那快乐的感觉长留心中 所以在教学中

我就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进入课文所描绘的玩水踩水的情境中去 在入情入境的感悟中享受兄妹俩踩水时的兴奋和快乐 与之产生共鸣

我经常这样问学生:“如果是你

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而且理解这首诗的难点在于体会兄妹俩行动与心理活动的矛盾 这方面的心理如何让学生揣摩得到

我觉得关键在于我采取了恰当的突破方法 我的方法就是:唤起儿童的亲身感受 并以自身儿时的体验来印证 化难为易

如:在读“糟糕--糟糕”时 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通过谈体验和表演的方法 体会了小哥哥当时嘴里说糟糕 心里却是兴奋和骄傲的心情 所以能读准语气 这样看来

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确实是一个十分科学的方法 “

二、在教学中

老师在课堂上要多提供机会让学生说 让他们自己去感悟体会

老师只需做画龙点睛般地提示

《语文课程标准》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 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整个教学环节

我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都呵护学生的个性

都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

我采用想象说话、表演动作、作诗、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谈感想等学生喜欢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尽情地说 任由想象驰骋 个性得到张扬

三、注重朗读指导 有益于学生语感的培养

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应以读为主线 以读代讲、以读促讲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体验情感 在教学中

学生的读书活动贯穿课的始终 我通过形式多样的读 并在读后给予鼓励性评价 既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又有学生对学生、对老师的评价 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审美体验 并且还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 进行朗读感悟 如:在第一小节中

指导学生体会广场上的小朋友无比开心的心情

我引导:让我们和书中小朋友一起像”赤脚神仙“一样 开开心心地读第一小节吧!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这是爱因斯坦的名言 ”努力挖掘课程资源

合理利用课程资源“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 那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学着用诗的语言来表达 既为学生的创作插上了翅膀

又为学生享受快乐语文、快乐生活创设了情境 个性得到了张扬

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

讲的是风和太阳开始都认为自己本领最大 两次比本领后双方都悟出了道理

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 一定要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看待别人

文中出现的”太阳“和”风“都是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两种事物 对于”太阳“与”风“的特点及功能 学生们都较为了解

课文采取童话体裁来讲述

是学生最为喜好也是最能接受的

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 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见解 表达感受

所以我根据当天的天气设计了开场白昨天刮了一场大风......学生争相举手发言

我结合了生活实际 提起学生的谈话兴致 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 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过程中出示课文插图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理解”谁知、觉得“俩词 并能用”觉得“说一句话

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学生通过自读课文 了解文章内容 通过看图 再现文章内容 通过自由想象说话 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

并且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自己要好的同学一起读书 大大地增强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在评议中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个性感受 鼓励学生产生独特的体验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 我给了他们充分的时间阅读课文 学生通过自读形式初读课文 又借助文中图画阅读课文 加上教师对重点词句的点拨 学生对课文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

所以不论是分角色朗读或只戴头饰的表演读 他们都能把握住文中主人翁的情感和态度 把他们的对话读得惟妙惟肖

而这多种形式的阅读方式取代了单调的齐读 特别是分角色读和戴头饰表演读 符合低年段儿童的心理特点

能够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孩子们活起来了

他们必定以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思维使智慧之火熊熊燃烧 整个课堂显得流畅而灵动

课堂上

生生之间的评价很到位

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中学会倾听 学会了如何评价他人 可惜的是

教者对学生的评价与疏导做得不够好 课堂评价中

学生要学会评价他人 要在评价中学会倾听

还要在评价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这样的评价才具有实效性

而教者过于注重让学生学会自评

对通过评价中达到学习的目的这一方面关注不够 应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培养此意识

蜗牛的奖杯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抓好朗读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阅读教学 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

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 指导读出感情

由于课文是寓言故事

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自悟寓意 不以繁琐的分析或抽象地讲道理 所以我反复创设情境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

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读自悟

本教学设计注重了引导学生从词语表达的准确、鲜明去体会、感悟寓意

如:通过对”遥遥领先“、”得意洋洋“、”成天“、”唯恐“、”生怕“、”天长日久“等词语及其所在句子的反复品读

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了蜗牛得奖后所作所为的表象 让学生感受、体味到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着的道理

二、抓好重点词语理解

在本课中重点词语有”遥遥领先“、”得意洋洋“、”唯恐“、”生怕“等 课堂上我通过各种形式、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意思 从而理解所在的句子及段落的意思 比如:在理解”遥遥领先“一词时 通过让学生看比赛录像 自己理解并总结词语的意思

从而明白蜗牛是多么的厉害;在理解”唯恐“和”生怕“时

我通过近义词理解的方法理解”唯恐“和”生怕“两个词的细微差别 老师最后进行总结

使学生体会蜗牛非常得意的心态

三、抓好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文字训练 在教学中

我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巧妙的结合进行了融合 我重点抓了2处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注重情境的创设

比如:”你现在就是小蜗牛 我来采访一下你

你把奖杯放哪去了?为什么一直背着他?“等等 让学生进入到角色

更好地体会蜗牛当时的心态 进而体会到课文的寓意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高效的言语活动 高质量的提高学生的语言

四、抓好文章的中心 开课之出

我就引导学生质疑:蜗牛的壳是怎么来的?翅膀去哪了?然后带着疑问读课文 理解课文 朗读课文 感悟课文 最终明白

蜗牛的硬壳是由自己的骄傲 自满造成的

然后再板书中充分体现

反思:

1对于课堂中随机生成的问题 没有很好的顺势引导 因此有些被动

当学生没有照预设教案那样回答的时候 显得有些环乱

这还需要今后继续在平日教学中多加积累

2.学生朗读的形式可以更丰富一些 多加自由练习读 同位互读

当孩子有了自己的感情体验之后再来进行全班齐读 效果会更好

3.在理解”唯恐“、”生怕“的时候 理解过于粗浅

可以借助近义词的互换

让学生体会不能互换的原因是什么 并将两句话分开指导朗读 在充分读的基础上

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4.学生学习完课文后 缺少了主题的升华

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谈谈体会与感受 真正感受到

面对骄傲不能自满 要继续努力 争取更大的进步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通过抓住狐狸的动作:骨碌一转、扯、摇 启发学生思考

理解每个动作的含义 从而理解狐狸的心理活动 体会它的狡猾

又从老虎的动作:楞、松 明白了老虎被狐狸骗了的经过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学生在课堂上情绪高涨 发言踊跃

读出了狐狸步步得胜 老虎信以为真的味道来 然后再进行表演

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狐假虎威》是一篇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

通过狡猾的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事 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别人的事

其中字词的掌握以及老虎和狐狸的对话部分是重点 而了解总结出”狐假虎威“的含义是难点 因此

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 根据课文的要求 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教学特点设计如下:

第一部分 通过小组合作

让学生自学生字、词

经过一年的学习

学生已经具有很强的自学生字的能力

学生拥有熟练查阅字典的能力和极强的阅读能力 对于字词已经无须老师一一来讲解了 对于生字的教学 则放弃原先的统一教

代之是充分发挥学生自学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在小组里一起学习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 听取尊重他人的见解 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成为为完成同一学习任务作出努力的合作伙伴 利用精心设计的学习单 由小组长带领 依靠大家的力量

运用各种方法来识记生字 既突破了教学重点

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运用学习工具能力 质疑和解疑的能力

以及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第二部分 创设情景

让学生进行表演

多种朗读形式 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在朗读中不光要求学生的朗读貌似 而且更要求神似

需要学生不仅会读课文中的对话

而且要学会联系上下文揣摩课文中人物的心情 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角色 了解课文内容 老师则起指导作用

如:引导学生读句子”狐狸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我先让学生理解”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四个词语的意思 再让学生自己自由读 个别指名读之后

让学生自己把句子演出来 看看是不是把这句句子读懂了 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边读边演 再让同桌之间进行进行合作表演 通过创设情景、多种形式的朗读 让学生读懂句子 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在指导学生朗读第2节时 提示小朋友读的时候注意旁白部分

帮助学生运用动作、面部表情进行朗读表演 初步掌握朗读技巧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课文内容

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朗读和表演中有所得、有所学、有所感、有所悟

第三部分:巧妙设计问题 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围绕第8节进行提问

”百兽为什么纳闷呢?它们在想什么?“"它们又为什么撒腿就跑呢?”“它们到底怕的是谁?”这一系列问题

是帮助学生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的关键 就像一个坡度 让学生一点一点 不知不觉走上去

慢慢领悟“假”是什么意思?“威”又是什么意思?通过这样的一问一答的形式 逐步揭示“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 突破这篇课文的难点

整个课堂使用了参与教学 合作教学 兴趣教学 自主教学

活动教学和媒体教学等策略 运用了分组 个别指导 五官体验 尝试 鼓励 活用资源

实践表演等教学方法

讲课中

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孟郊是怎么看出母亲多了几根白发的?头发那么多 他怎么就能看出母亲又多了几根呢?就这个问题

我是这么回答他的:那是因为孟郊平时就很关心和关爱自己的母亲 所以他才会注意到这些细小的变化 这个细节正是体现的儿子对母亲的爱

我认为

这个细节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 既可以用上面各位的理解 也可以这样来引导学生

孟郊所看到的可能还是原来的那些头发

只是当他想起母亲连夜为自己赶制衣服的时候 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情悠然而生

所以就在心里觉得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 既能体现母亲的慈爱

也能体现孟郊对母亲的感激

课堂不仅仅是预设的 而且还是生成的

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创造性因素 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时时留心

敏锐地捕捉住生成的契机 挖掘教育因素 及时引燃 巧为点拨 让教材“增值” 《沉香救母》

(一)教学反思 今天上课时

一个学生突然问我“'再三'是什么意思?”其他的学生就有马上拿出字典翻找的 但是他们很快就迷惑了

因为字典上的解释他们并不理解 我突然发现 解释词语 以词解词

教学参考书(或是字典词典)上怎么说 原封不动到交给学生

结果学生记住的是一些似懂非懂的词义解释 印象并不深刻

心理研究表明

小学生思维的主要特点

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 而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

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想联系 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更是以具体体形象思维为主 思考问题更是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

经过这一思考

我决定丢开教参和词典

让学生们通过形象的动作和表演来体会 两个学生分别演沉香和爸爸 一个学生先问:“爸爸

我长这么大还没有见过妈妈呢 我的妈妈呢?”“爸爸”叹了口气 没有回答 过了一会儿 “沉香”又问 “爸爸

我都那么大了

究竟我的妈妈在哪里?”“爸爸”看了看沉香 还是没有做声 又过了一会儿

“沉香”又着急的问:“爸爸 人家都有妈妈

为什么我没有?我到底有没有妈妈 您告诉我呀!”“爸爸”无奈的摇摇头 终于讲出了真相

经过了这两个同学的表演

其他同学马上对“再三”这个词语有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也体会了这个词的意思 这样的解释词语的方法

比单调的查字典要来得有趣多了!《沉香救母2》教学反思

在学习到课文《沉香救母2》第二自然段时 为了让学生深切地体会沉香不畏艰难险阻 救母心切的顽强意志 我紧扣“不在乎”作为文眼 让学生细细地品读 沉香为了救出妈妈

他“一点都不在乎”什么?以这个为切入口 引领学生走入文本

重点抓住“不知......也不知......充饥、捧、磨出一个个血泡、划下一道道血痕”这些字词加大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力度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细细品味

再通过交流进一步全面提升对文本的感悟 “沉香不在乎长途地爬山涉水 ”“沉香不在乎一路上忍饥挨饿 餐风饮露

”“沉香不在乎脚上那么多的血泡 身上那么多的血痕

”“他也不在乎路上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危险 ”--学生以心灵诠释着文本 再造着文本

并且从文本中获得了充分的情感体验 此时让积蓄情感得以升华

提炼深刻的内涵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于是

我把学生的这些情感凝聚成一个喷涌点:“小朋友 沉香当时还只不过15岁 面对这么多的困难 这么多的危险 老师想都不敢想

可是沉香不但一一克服了 而且还”一点都不在乎“ 从这里

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又一次掀起了课堂的高潮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 心中悟出始知深 ” 本周二行政听课

我执教的是12课《木兰从军》 由于对教材的理解不够透彻 没能很好地把握每个教学环节的实施 导致完成不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整个课堂显得琐屑、杂乱 重难点不突出 另外

为了过多强调一些历史常识 为了完成自己的教案 没能关注学生 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在开课时

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以谈话导入的方式 提问学生:“小朋友们

你们长大后想成为什么呢?”便指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想 当学生兴致勃勃地说出自己的美好理想时 我侍机问“小朋友 你长大了

想成为一名英雄吗?想成为一名英雄

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的呢!需要小朋友付出很多

才行呢!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认识一位我国的古代的女英雄 她的名字叫《花木兰》

”为了让学生直观对花木兰有所了解

我便出示了花木兰身着战袍的飒爽英姿告诉学生:“这就是花木兰 ”原以为这样的设计行之有效 孰知这样的环节

占用了很多宝贵的时间 导致难点还未突破 便已下课

在听课老师和领导评课时就提出了这一点:“现在的语文课堂 应该屏弃所有修饰

那些所谓的花枝招展的花样 对教学不起什么作用 反倒影响教学质量 反之

单刀直入、开门见山似的导入反倒行之有效 ” 华丽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 简简单单、朴朴实实的课堂、扎扎实实的课堂 才是最实用的

也是我作为年轻教师今后努力的方向

今天我教学了《学棋》这篇课文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第一自然段介绍了秋是古时候的一位下棋能手

我抓住“能手”“远近闻名”这两个词语突出秋的棋艺高超 教学时还引导学生谈谈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 从而让学生感受秋的棋艺高超 让学生心生赞叹 有感情朗读

;过渡语言还可以 能结合课文情境来过渡 比如:“谁来夸夸他呀?” 但有时还是有些生硬

作为青年老师对教材的专研不够深入 有待提高

本课其实可以抓住“专心致志”这个词来串起全篇的主线 可以先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再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在结合学生当时的学习状态再次深化“专心致志”这个词义 接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生活中还专心致志做哪些事情?还有的就是理解词语的方法太单一;有了训练的意识 但是练得太多了

应结合课文内容来设计练习;我的语言太过快了 没有抑扬顿挫 表现力要加强

《学棋》语言浅显易懂 条理清晰明了 道理易得实用

课文通过一个学棋的故事 告诉人们学习要专心致志

第二自然段写了秋的两个学生在学棋时的不同表现 课文中的插图也与此段内容相对应

形象地展示了两个学生学习时的不同表现 对比鲜明

教学时我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 再读读课文

找找课文中哪些句子写了图画上的情景 按照学生的观察顺序分别出示文中的句子 一处:一个学生专心致志

一 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 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 让学生读读找找这个学生的动作

强调“一边......一边......”这个关联词 让学生体会看和听是同时 发生的 学生看的时候在听 听的时候在看 再用“一边......一边......”说说话 然后带领学生朗读 体会他的认真专心

而另一个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呢?我同样让学生读 抓住“走了神儿”“不由得”体会这位学生的学习态度 找找另一位学生在做什么 想什么

让学生知道这位学生在学习时是心不 在焉 听着听着就想到别的地方去了 也不再注意老师的讲课了 再让学生对比朗读两段话

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两位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通过选择学习方式与合作学习方式的引进 打乱了严谨、封闭的课堂空间

让学生在宽松的、合作的、自我的学习氛围中自主探究 更能促使学生思维的灵动、开放、创新 同时通过多向评价

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更独到和深刻

如评价表演时学生对于大街情境的补白:表演车子的同学来回穿校还不时发出喇叭鸣叫声 行人三三两两说话 有商人叫卖声

有路人还价声......这样的表演使得文章所描写的平实的生活场景一下子生动形象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对于人物神态动作的补白:表演安培的同学低看头、故看眉 不时还揉一下太阳穴 嘴里还在喃喃自语

这表演逼真传神地再现了一个专心思考、沉浸于自己思维中的科学家 在这样表演的基础上如果能配以朗读不就更多彩了?学生的演、读、评 极大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 使他们更好地感悟了语言 体会了人物的思想

在低年级教学中

表演环节的创设不光为了激活课堂气氛

更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感悟课文而服务的 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

教师检查到学生懂得了安培心算题目的入迷 懂得了他看见黑板的喜悦

懂得了他把马车车厢后壁错当成黑板的原因 在灵动地交流评价中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内容 感悟到安培这种忘我钻研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

一个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安培会随身带着粉笔?我让学生联系课文 反复诵读 最后

这个学生自己得出了答案--因为安培搞研究非常专心 专心到需要随时演算

他随身携带粉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安培的钻研精神

经常听到有老师说指导孩子读书要有梯度、有坡度 在教学中能体现孩子在老师的引导 下读书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黑板”跑了》这一课中 我就做出了一定尝试

表现在:循序渐进式的阅读要求

有梯度地引领学生读好课文、理解词语

在解读课题、质疑课题以后 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

并出示了第一遍读课文的要求:(1)自己大声朗读课文 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读准确;(2)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理解生字词以后 我让学生再读课文

这一次的要求比第一遍时要高一些

要求学生能把课文读流利;第三遍读课文的要求是默读 并讲清默读的要求

要求学生不发声地边读边想

“黑板为什么会跑了?”“黑板上为什么加引号?”这样有梯度地引导学生读课文 层次比较清楚

学生也能在老师有意识的安排和引导下顺利地读通课文、读顺课文 而且还能使学生跳一跳 就摘到了桃子

在每一阶段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这种层次性的教训学不仅体现在课文的朗读指导上

在词语的教学中也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我出示四组精心设计的词语 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生字以及词语的音读正确 然后去掉拼音

用开火车的形式抽读词语 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最后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去理解词语 从而达到读好词语的目的

《晚上的太阳》是一篇人物故事

课文讲述了著名科学家爱迪生在妈妈生病时 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光明 让医生顺利地完了手术 救了母亲.告诉人们遇事要积极动脑动手

我想

课文最吸引孩子的地方应是爱迪生想出办法那段文字了 在教学第一课时后

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认真读第二自然段 照着做一个小实验

大多数孩子亲自去做了这个实验

第二课时的教学我主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积极倡导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而整个课堂是生动的 开放的

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具体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

课堂教学体现了开放性

首先

问题的设计具有开放性 如:“结合自己的实验记录

说说爱迪生的办法好不好?”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提供了广阔的时空 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广度 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其次

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和体验 教学中

我没有什么机械的所谓标准答案 只要学生回答的有道理 就充分肯定学生的答案

并积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

第三

课堂教学体现了体验性

第二自然段对人物神情的描写也非常精彩 当全家听医生说“妈妈得的是急性阑尾炎 需要马上动手术” 而用油灯照明做手术很危险时

在场的每个人都显示出不同的神情:“医生犹豫了”、“妈妈痛苦地呻吟着”、“爸爸无可奈何地搓着手”、“爱迪生站在一旁焦急地看着妈妈”、“爱迪生的手心攥出了汗水” 针对这些人物的不同神情 在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想象并让学生表演 在表演朗读中抓住这些神态描写的词句 进一步加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并且学生也在表演朗读中体会到当时情况的危急

闪光的金子》教学反思 课上了大半进入了尾声

师总结要让学生从事例中体会到徐虎全心全意、热情为他人服务的那颗像“闪光的金子”般的心

虽然根据自己的教案进行教学学生是能听懂的 能答上来的

但也只是浮于表面

正在我要想个好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总结全文时 坐在第三排的一个男生流鼻血了 这突发情况我备课时可没备到 这本来就不是能预设的嘛 更巧的是偏偏在这堂课 在讲到最关键地方 我抓住这一生成

不紧不慢地说:“今天课上我们认识了全心全意、热情为他人服务的全国劳模徐虎 那我们是不是也该用行动表示一下呀?”话音刚落 一张张纸巾递了过来 没想到效果这么好 大家这样积极

我便在一旁抓住这一“生成”有情有境地总结了课文 并鼓励学生要像徐虎学习像身边的“小徐虎”学习

预设的课堂也许是有秩序的课堂

但也许会缺乏灵气;生成的课堂也许会“乱”一些 但可能会因此而精彩

如果这堂课按我预设的教案进行教学 学生不仅会感到枯燥乏味 不感兴趣

而且对知识点难以掌握

而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自由学习的时空 学生学得主动 学得积极 学得活泼

随时留意身边有无生意可做,才会抓住时机.着手越快越好.碰到不平常的事发生时立即想到赚钱,这是生意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第三篇: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集2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集(下)

《识字5》教学反思

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的《识字五》一课,它介绍的是我国的各种武器装备以及军事术语。学生对这一类的识字不感兴趣,认为很枯燥,所以在上课时要充分利用挂图、实物、手偶、简笔画、动作、多媒体等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听音、看景、会意,增强好奇心,提高兴趣,理解生字。首先,穿插游戏,让孩子在快乐中识字。儿童的天性是好玩,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在儿童的生活中,游戏和学习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以谜语形式让学生记住这个字;“找朋友”,给生字找个朋友(即组词),使学生增强了对字的理解,同时拓展知识面;“转风车”给生字换部首,既认识新的字,又复习学过的字,一举多得;编故事、编儿歌或者顺口溜,让孩子易记易背,懂了意思也就记住了生字。将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了。

其次,运用多媒体,让孩子在理解中识字。在上本课时,如果脱离图象介绍,单纯的教学,学生就会感觉很陌生,毫无兴趣,毕竟它远离孩子的生活。而如果通过录像一边观看我国新式武器,一边学习关于武器的名称,学生就会记得快得多。

《识字6》教学反思

《识字6》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把孩子们引进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教材介绍了12种动物,大多数是孩子们熟悉的。教学中运用自主学习的策略,充分调动孩子们已有的经验去识字,使认识事物和识字同步发展。本课将12种动物名称排成4组,每一排都是押韵的词串,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诗的韵味。课文配以相应的图画,渗透了动物回归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图文对照可以帮助学生识字和理解词义,拓宽视野,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做到有情有趣。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既有利于弥补他们生活经验的不足,更能诱发他们学习新字的饱满热情。这里,用真实的动物园情境,课前我在黑板上画好森林环境,导入新课时,贴上可爱的动物,为学生营造了真实的氛围,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识字、写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努力提高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本环节设计坚持先自学而后教的原则,教学本课生字时,分为两步:先让孩子们自学,再人人争当小老师,把自己学会的字介绍给大家;对有一定难度的,就由老师带着学。这样扶放结合,既有利于学生扎实有效地掌握生字,又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生字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孩子们收集资料,介绍动物园里的动物,这其实是又一次情境的渲染。通过争当小导游,孩子们的感情又一次升温,他们很快进入角色,加深体验,边看边说,边说边想,俨然是个小导游,他们的介绍闪烁着灵性的创造性的火花,彼此享受着学习的快乐!学生在对话中,美读韵文,丰富韵文,拓展韵文。孩子们的思维活了,课堂活了,文字丰满了,增强了喜爱、保护动物的情感。同时,在学生练字过程中,我随时提醒学生注意正确的书写姿势,并加以纠正,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识字7》教学反思

这堂课上得比较成功,自己认为处理的比较好的方面有以下几点:

一、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对于那些生动、鲜明、具体的事物非常感兴趣,所以形、声、色俱备的现代信息技术—— CAI课件,能立即抓住孩子的视听,给学生的认知活动提供一个最佳的情绪背景,学生的思维会立刻活跃起来,深深抓住孩子的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孩子都融入到课堂里。一开课就向学生呈现出许多动物自由活动、快乐玩耍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而又美丽的动物王国,让他们在欣赏中感受,在感受中生趣。一幅幅精彩的画面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马上进入了情境,并对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整个的教学过程,都以到动物王国游玩为主线,设计各种教学环节,并创设多种多样的活动,如:认识动物朋友、当小老师、找朋友、游览动物乐园、给动物表演节目等,充分让学生在活动中、游戏中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让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追求识字“生活化、情境化、游戏化、层次化”,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通过合作学习、小组学习、互动交际、角色转换,促使他们动脑、动眼、动手、动嘴,调动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在具体语境中识字,让枯燥的识字充满童趣,充满乐趣。如这堂课以“认识客人及记住他们的名字”为大情境,以与美丽的客人朋友引出要学的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注重了每个教学环节,力求设计流畅,过渡语自然,条理清晰,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其目的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巩固识字,强化识字,突破识字的重难点。拓展部分也注重了生字的再现,巧妙地把本文中的要认的字,编成了一段话,让学生通过阅读,进一步的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另外也是对学生进行保护动物教育的好载体,一举两得。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一、识字的方法还可以引导学生记得更生动、多样些,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如“雁”和“鹰”可以放在一起记。

二、以后还要加强教学过程中生生的互动环节,以更好的、及时地掌握学困生的学习情况。

三、自己在教学中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错误,在以后的教学一定要杜绝这种错误的发生。

四、由于课堂容量大,导致了最后的写字部分没有很好的完成,以后要注意时间的把握。

虽然这堂课得到了老师的较好的评价,但是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提高,以后我会更加注重课堂的每一个细节,更加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力求课堂能迸发出更多的火花,让自己的教学水平能更上一层楼。

《识字8》的教学反思

当学生充分认识文中的鸟儿后,我又启发学生想想:你知道鸟的王国里还有哪些成员?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许许多多鸟儿的名称后,我抓住契机,鼓励学生:这些鸟儿有什么特征呢?请小朋友课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查阅资料,出一份小报,与大家交流。这样,使学生的目光跳出课本,去进行新的探索。

本堂课,给了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通过他们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13《学棋》教后反思

《学棋》这篇课文讲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所学结果截然不同,告诉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课文其实很简单,要说明的道理学生也一看都能明白。我就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能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积累相关成语;能用“一边 „„一边„„”说一句话;抓住重点词语、句子,通过看图比较,对比朗读等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学习文中第二小节的样子,仿写几句话。

一堂课下来,有些地方似乎没有讲清,问题可能主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本课的把握。对于这种说理的文章,到底应该挖撅到怎样的一个程度,通过一种怎样的方式让学生去明白这个道理考虑得还不够。其实,要说明的道理学生都懂,而且在一开始时,我让学生大胆预测自己如果拜秋为师的话,若干年以后自己的下棋水平会如何?学生已经说到,如果认真的话,应该水平会很高,但如果开小差的话,不会有多大进步。此时学生对文中要讲的道理已经明白一二,课上我想我不一定非得再程序化的让学生先读,再画,再说两个学生不同的表现,浪费了时间,效果也许还不如让学生直接说出原因然后再指导读读来得好。本打算在最后让学生看图写话:出示四幅图片,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认真学习的。意在培养学生说话写话能力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指导学生的行为。这一想法自觉还可以,不过如真去做的话,估计学生也会有一定的困难!

2、关于练习的安排。因为本课内容较为简单,所以在设计本课时如何穿插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也动了一番脑经。首先是根据低年级的学习特点,我以认识“棋”字开始本课的教学,写字训练紧跟其后。在讲到“一边„„一边„„”这组词时,考虑到以前学生对在何种情况下使用这组词掌握的不是很好,我设计了先读,再判断,然后自说的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练习。应该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不过所选内容有些模棱两可,给学生的判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最后还设计

了一个说写训练。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一堂课要完成这些练习,实践证明是太多了些。

3、对学生的了解。这堂课的设计有些偏于理想化,没有真正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备。不是对学生不了解,而是出于是公开课,似乎想追求的东西要多些,也就自然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实际。问题从两方面来解决。一是平时的课容量要增大,对学生的训练要多一些。二是公开课时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切合实际,才能发挥学生最好的水平。

14《“黑板”跑了》教后反思

通过选择学习方式与合作学习方式的引进,打乱了严谨、封闭的课堂空间,让学生在宽松的、合作的、自我的学习氛围中自主探究,更能促使学生思维的灵动、开放、创新。同时通过多向评价,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更独到和深刻。如评价表演时学生对于大街情境的补白:表演车子的同学来回穿校还不时发出喇叭鸣叫声,行人三三两两说话,有商人叫卖声,有路人还价声„„这样的表演使得文章所描写的平实的生活场景一下子生动形象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对于人物神态动作的补白:表演安培的同学低看头、故看眉,不时还揉一下太阳穴,嘴里还在喃喃自语,这表演逼真传神地再现了一个专心思考、沉浸于自己思维中的科学家。在这样表演的基础上如果能配以朗读不就更多彩了?学生的演、读、评,极大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使他们更好地感悟了语言,体会了人物的思想。

在低年级教学中,表演环节的创设不光为了激活课堂气氛,更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感悟课文而服务的。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检查到学生懂得了安培心算题目的入迷,懂得了他看见黑板的喜悦,懂得了他把马车车厢后壁错当成黑板的原因,在灵动地交流评价中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到安培这种忘我钻研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安培会随身带着粉笔?我让学生联系课文,反复诵读。最后,这个学生自己得出了答案——因为安培搞研究非常专心,专心到需要随时演算。他随身携带粉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安培的钻研精神。

经常听到有老师说指导孩子读书要有梯度、有坡度,在教学中能体现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读书有了很大的进步。在《“黑板”跑了》这一课中,我就做出了一定尝试,表现在:循序渐进式的阅读要求,有梯度地引领学生读好课文、理解词语。

在解读课题、质疑课题以后,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出示了第一遍读课文的要求:(1)自己大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确;(2)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理解生字词以后,我让学生再读课文,这一次的要求比第一遍时要高一些,要求学生能把课文读流利;第三遍读课文的要求是默读,并讲清默读的要求,要求学生不发声地边读边想,“黑板为什么会跑了?”“黑板上为什么加引号?”这样有梯度地引导学生读课文,层次比较清楚,学生也能在老师有意识的安排和引导下顺利地读通课文、读顺课文。而且还能使学生跳一跳,就摘到了桃子,在每一阶段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这种层次性的教训学不仅体现在课文的朗读指导上,在词语的教学中也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我出示四组精心设计的词语,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生字以及词语的音读正确,然后去掉拼音,用开火车的形式抽读词语,以达到巩固的目的,最后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去理解词语,从而达到读好词语的目的。

15《晚上的太阳》教后反思

《晚上的太阳》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著名科学家爱迪生在妈妈生病时,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光明,让医生顺利地完了手术,救了母亲.告诉人们遇事要积极动脑动手。

我想,课文最吸引孩子的地方应是爱迪生想出办法那段文字了,在教学第一课时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认真读第二自然段,照着做一个小实验。大多数孩子亲自去做了这个实验。第二课时的教学我主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积极倡导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而整个课堂是生动的,开放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具体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堂教学体现了开放性。

首先,问题的设计具有开放性。如:“结合自己的实验记录,说说爱迪生的办法好不好?”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提供了广阔的时空,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其次,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和体验。教学中,我没有什么机械的所谓标准答案,只要学生回答的有道理,就充分肯定学生的答案,并积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第三,课堂教学体现了体验性。

第二自然段对人物神情的描写也非常精彩。当全家听医生说“妈妈得的是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动手术”,而用油灯照明做手术很危险时,在场的每个人都显示出不同的神情:“医生犹豫了”、“妈妈痛苦地呻吟着”、“爸爸无可奈何地搓着手”、“爱迪生站在一旁焦急地看着妈妈”、“爱迪生的手心攥出了汗水”。针对这些人物的不同神情,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想象并让学生表演,在表演朗读中抓住这些神态描写的词句,进一步加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并且学生也在表演朗读中体会到当时情况的危急。

16《闪光的金子》教学反思

课上了大半进入了尾声,师总结要让学生从事例中体会到徐虎全心全意、热情为他人服务的那颗像“闪光的金子”般的心。虽然根据自己的教案进行教学学生是能听懂的,能答上来的,但也只是浮于表面。正在我要想个好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总结全文时,坐在第三排的一个男生流鼻血了,这突发情况我备课时可没备到,这本来就不是能预设的嘛,更巧的是偏偏在这堂课,在讲到最关键地方,我抓住这一生成,不紧不慢地说:“今天课上我们认识了全心全意、热情为他人服务的全国劳模徐虎,那我们是不是也该用行动表示一下呀?”话音刚落,一张张纸巾递了过来,没想到效果这么好,大家这样积极,我便在一旁抓住这一“生成”有情有境地总结了课文,并鼓励学生要像徐虎学习,像身边的“小徐虎”学习。

预设的课堂也许是有秩序的课堂,但也许会缺乏灵气;生成的课堂也许会“乱”一些,但可能会因此而精彩。如果这堂课按我预设的教案进行教学,学生不仅会感到枯燥乏味,不感兴趣,而且对知识点难以掌握。而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自由学习的时空,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活泼。教你玩游戏》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练习5安排的口语交际训练题。这道题是听话、说话的综合练习,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时,必须把握三点:一是紧扣题目,从插图入手启发引导,打开“说路”。二是根据学生实际,因势利导,力求让学生说好(首先,注意让学生说出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其次,引导学生说清楚这些游戏玩过吗?怎么玩?引导学生最好把话说得有条理些。再次,引导学生说说除了书上画的以外的游戏,说清楚游戏名称玩的和方法。)。三是创造条件,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交际。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17歌唱二小放牛郎

歌唱二小放牛郎》是苏教版第四册的一首叙事诗,同时也是一首歌词。歌词颂扬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为了掩护八路军后方机关和数千老乡,把敌人领进埋伏圈,自己英勇牺牲的壮举。由于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要使学生真切感知、深入领悟王二小机智勇敢地跟敌人作斗争的精神,我通过听唱、观察、朗读、想象等手段,把学生带进一个悲壮的感情世界,在多种感官的活动过程中,了解二小的事迹,从而感知英雄的品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8《鸟岛》教后感

鸟岛》这篇课文写了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类活动的情形,课文在介绍鸟岛的有关知识的同时,还突出了人与鸟的朋友关系,意在让孩子们从小增强环保意识,懂得爱护鸟类。

全文条理非常清楚,第一自然段介绍了鸟岛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鸟岛的鸟,春季成群结队返回故乡,夏季成了鸟的世界,第四自然段写鸟岛的有人都自觉爱护鸟。

很明显,二、三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因此,我在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时,就考虑到整堂课要做加减法,突出重点。而事实上,课堂上我也是这么做的,第一部分着重引导学生了解鸟岛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理解词语“闻名中外”的意思,减去了反复的朗读。

而在重点段中,如何引导学生感悟鸟岛鸟的多,鸟岛的热闹景象则是重中之重。我觉得在教学二、三自然段中,我做得比较好的是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借助媒体、图片等,把学生带入文章中所描绘的画面中,结合重点词句体会感悟,通过师生、生生、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交流、角色体验、想象拓展,充分感受到鸟岛真是个鸟的世界。整个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大多数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次愉快的旅行中,我想,这也证明了我的设计比较适合我们班的学生吧。

当然,这节课的缺点也不少。刚上完课,我就感觉整堂课还是太满,由于自己不停向前赶,以至于将后面的两个环节匆匆了结了,看来减法还做得不够;再者,针对课堂生成的资源,没有抓住契机去利用和发掘,如张主任提出的“一群群”和“一群一群”的不同和引导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学生出现的一个表达错误,看来,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更应该注重倾听,用慧眼关注细节,才能更好地去把握好动态生成。在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中,我的设计意图是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自己的想法,在对话交流中体会鸟儿对于我们现实生活的意义。同时,我还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性”的培养,让学生浸润在语言和人文所营造的氛围中。但我忽视了一点,没有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其实这个环节非常需要出示一张张人鸟和谐共处的画面,去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受亲近大自然,亲近鸟儿。这样,“保护鸟儿,保护环境”的种子就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悄悄生根、发芽„„

最后,我想说,其实无论上什么课,都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勿急勿躁。张主任说的对,我们不应该过多地注重过程和形式,上不完的内容那就不要上了,留到下节课再上也是可以的,稳稳当当地把这堂课上扎实才是最重要的。

19在历练中成长----《台湾的蝴蝶谷》教学反思

《台湾的蝴蝶谷》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文章,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台湾的蝴蝶谷每年春季瑰丽而壮观的景色。全文文笔优美,词汇丰富,既能让学生感受蝴蝶谷的迷人景象,又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的热爱之情。因此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就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首先,在黑板上画出了大的山谷,创设了一种学习情景。使学生们对学习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细细品读优美的语言,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在学生有体会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充当蝴蝶到山谷中去聚会,一方面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去发现、品尝文中语言的美。引导学生根据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在山谷中飞舞的画面齐读“每年春季,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细细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让学生画出句子中表示蝴蝶动作的词,再辨析“飞过”、“穿过”、“越过”有什么不同。学生借助画面及师生的互动表现,感悟语言的美,学生品味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受到了美的熏陶。

其次,在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中,围绕着“台湾的蝴蝶谷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这个问题,我和孩子们展开了学习和讨论。并抓住文章中许多表示颜色的词语来引导学生想象,鼓励学生动用积极的情感想象蝴蝶谷的美。结合课件的使用,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台湾黄蝶谷有金光灿灿的美;彩蝶谷有五彩斑斓的美,他们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人类的美丽和神奇。

反思这节课,自己也还有很多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首先,在引导学生质疑提出问题后,缺乏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搜集和整理意识。其次,在引导学生自主赏景、品句、有感情朗读的过程中,一部分领悟能力较强的学生确实是表现出色,非常成功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也从他们齐声朗读的课文中能听出来,还有一些学生没有很好地体会到蝴蝶谷的迷人。应该说我们的课堂应更多地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每个孩子的发展。这将是我努力的方向。

20《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本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其中第二自然断是重点段落。

“交给方法,自主学习”是我这段时间运用24字教学模式以来总结的一个方法,教师要舍得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为此,在第二段的学习中中,我紧扣“欢乐”,让学生边读边想,从哪句话感受到人民泼水很快乐的。把它找出多读几遍。随后交流句子,说说从句中的哪些词语体会到欢乐。交给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例如学生从第三句: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体会到欢乐。我就跟着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该句内容,让大家一起读读。然后请学生想一想,哪些词让你体会到人们的欢乐?如从“早早”这个词体会傣族人民盼望过泼水节的那份急切的心情。整个过程老师始终是跟着学生在学。

整堂课学生朗读很到位,但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由于泼水节离我们小朋友的生活比较遥远,比较陌生,因此,如果仅靠朗读来进行教学的话,学生就没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如果播放傣族人民泼水的录像片段给小朋友看,使学生如临其境,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

21《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反思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是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诗歌以“我想变„„”的句式,充分体现了孩子眼中,心中的夏天。这节课我用运电教媒体教学。我紧紧围绕“读好书,写好字”这两大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说训练,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通过读中悟,悟中读,使学生享受审美乐趣。

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字词教学,所以整堂课字词教学始终贯彻其中,课开始就复习词语,最后再教学两个生字“游”、“戏”。在阅读中进行字词教学,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比如说理解“透明”“清凌凌”等词语时,我出示透明的雨滴和清凌凌的小河的画面,让学生通过看图理解这两个词,并设计了想像的环节。在理解“穿梭”一词时,我运用了表演的策略,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在“情境诵读”,设计中,我把“读”贯穿于整堂课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但是不是孤立的“读”,而是在情境中读,我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变成雨点、小鱼、蝴蝶、过蝈蝈并让学生上黑板补充画面,用画面再现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体验。如在感悟“我想变成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时,我先让学生欣赏雨滴图,想象自己就是小雨滴,睡在绿叶这个大摇篮里,风婆婆用手轻轻地推着你,小雨滴,感觉怎么样?让学生去移情体验,学生有的说:“很舒服。”有的说:“很高兴。”然后让学生融入自己的感情去朗读。在琅琅的书声中,让学生领悟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当然,“读”的时候,也是有详有略的,如:“雨滴”、“小鱼”和“荷叶”我是详细指导的,“蝴蝶”、“蝈蝈”、“星星”、“新月”,我是简单处理的。

怎样理解文中的“我”为什么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我认为这是本文的难点。我先出示荷叶图,让学生说说荷叶的样子,通过说,理解荷叶的美是作者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的原因之一。而在此基础上,想象小鱼、雨点的快乐。末尾的省略号给学生留下了更多想象的空间,我设计了让孩子们想象省略号的内容,“――来了,在荷叶上――――。”练习想象说话,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想象,训练学生的思维,而且还帮助他们积累了语言,更进一步地点到了诗歌的题眼。这么多的小动物喜欢荷叶是因为荷叶给它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所以是作者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的主要原因。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也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22《猴子种果树》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课文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极富儿童情趣,适合儿童诵读。教学中能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表演,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寓意。

在教学本文时,我指导学生先从看图入手,揭示课题,并就题设疑:猴子是怎样种果树的?结果怎么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课课文。在学生基本读通、读顺课文后,再让学生回答前面的问题,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当教学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了解猴子种果树的经过和结果,明白做事如果急于求成,没有主见,到头来什么事都办不成的道理。在学习课文的第二至八自然段时,我根据课文三层意思内容相近和叙述形式相似的特点,先扶后放,渗透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时候要以扶为主,提出问题:正当梨树成活的时候,乌鸦是怎么对猴子说的?猴子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让学生先读,再让他们思考,学生在读完后,都积极地进行思考,我发现他们个个都抢着回答问题。学完后,再让学生说说学习方法,以四人小组来讨论学习其他段落。在讨论的过程中明白课文的寓意。

教学时还要抓住动物的特点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懂得做事要有主见、有耐心。以导“说”、导“演”、导“读”、导“疑”的过程来让学生学习本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朗读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猴子急于吃果实,没有一点耐心的情态,同时注意读出三种鸟的语言个性。

23《会走路的树》教学反思

《会走路的树》是一篇清新优美的童话故事。它讲述了两个小动物之间深厚的友谊。在教学中,我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引出课文的内容,作为这个故事的开始。动画的出示、音乐的渲染,富有感染力的引语,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小动物的距离,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走入了情境。读,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感受小树与小鸟之间那美好的交往时,我让学生通过读、体会,找出重点词语来朗读,学生通过读课文,从“好一会儿、送、天天”等词语中体会出小树对小鸟的热情、喜爱、关心。我引导学生从“当然可以。来吧!”这句话中体会小树答应得多么爽快、干脆和热情。又如,在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感受驯鹿儿子与小鸟相见时的惊喜与激动,我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叫、激动、”来体会、朗读之外,我还抓住了小鹿说的话,加上了语气词,并让学生也试着加语气词来来指导学生朗读,产生了不错的效果,感受到小鹿认出小鸟时的惊喜、开心与激动。

这节课中,我还安排了好几处说话训练,如“小树带着小鸟来到,看到。”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来感受小树和小鸟之间相处得十分快乐、融洽。从而读出这种感觉。又如“小鸟和小树告别了,会说些什么呢?”通过角色对话,让学生体会到小鸟和小树之间那恋恋不舍的告别之情和深厚的友谊,为理解全文,朗读全文,打下感情基调。课文最后 “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引导学生想象他门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学生续编下去。不仅在这样的说话训练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让学生在对话中实现对课文内容的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深入地理解了课文,还在一定程度上体会出人与人的相处之道。但是也存在了一些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说小树和小鹿去了哪些有趣的地方,见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出示的句式把学生的思维框死了,学生不能充分展开想象,只是停留在了肤浅的表面,其实完全可以让学生自由去想象,可以把有趣的地方说出来,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打开,说出来的内容,相信会更有深度。

24《问银河》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围绕新教材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让学生多读,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整堂课着重抓住识字,朗读和提问三上训练重点.在识字教学中,多次采取小组互助学习的形式,想方设法落实小组互助的任务,在“摘星星识字”教学环节让人耳目一新,学生装一睁开眼,就看到闪闪发亮的星星,从视觉上首先就能够引发学生兴奋的情绪。

在读方面,重视朗读,相互评价,强化语感紧紧围绕文中的四个问句,读好问句,读出问句的语气,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结合师生问,生生问的相互评价,反复练读,达到最佳效果。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提问,乐于提问,“学贵有疑”,如何引导学生向银河发问,这是我在备课过程中反复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通过美妙的音乐,优美的律动,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小星星》乐声悠扬,曲调优美欢快,富有联想,学生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情绪上有些疲惫,这优美欢快的音乐配上简单的律动,让学生从身心上得到了一定的放松。别一方面,随着轻快的音乐,学生的思绪在老师的轻声渲染中“飞”到了遥远的银河,为下一步展开丰富的联想做好铺垫。

第四篇: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集

识字一反思

在教学时,我注重采用多种方法复习生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词语的意思。

这是我给这个班上的第一堂课,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很多的词语还是一知半解,上课不认真听,字迹比较潦草,没有人积极回答问题。但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能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读书习惯和兴趣。

秋天的图画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着力突出了以下三个要点:

1.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上课伊始,通过帖画的出示,引出给画面配音朗读的任务,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积极性。

2.强化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理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由读、想像读、评价读、加动作读、齐读、为画面配音等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在读中学会读,同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3.积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注意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形成的设计。另外,在引导学生进行学法探究方面,突出了读文想像的方法指导。

4、通过让学生想象的说、练,让学生学会语言、运用语言。2 黄山奇石

学习《黄山奇石》一课,这篇文章对于学生来讲比较单调。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使出了浑身招数,谈话激趣,自读自悟,比赛朗读等形式。当“小导游”们介绍完“金鸡叫天都”后,就要比赛读出奇石的有趣。第五小组的一名代表信心十足的站起来,当读到“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他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的啼叫?”这句时,只听我班最调皮的张成用课本挡着嘴巴,正“喔喔喔”地小声叫个不停,一时间,教室里听到的小朋友都在窃喜,好不容易营造的氛围被这只“大公鸡”轻松的破坏了。我心里生气极了,本想劈头盖脑的批评一顿,可转念一想,他这个小家伙,不仅理解了课文中“不住的啼叫”等词,而且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只不过,他用的方式不好。于是我就对他说:“你真是一个细心读书的好孩子,是不是已经看到了那只金光闪闪的大公鸡?我们读书的时候也要像张成一样,眼中有物!”几句简单的话语,不仅传递给学生新的读书方法,而且提醒了他,鼓励了他,此后,他读书更认真了,发言也更积极了,我深感欣慰。试想,假如,当时我没有控制自己,只是从扰乱课堂单方面去批评他,那一定会大大打击他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我们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多点赞赏,少点指责,多点肯定,少点否定,学生一定会懂得了自律,也能让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中变得快乐而自信。3植物妈妈有办法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讲述了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传播种子的办法。本课训练学生读懂句子,把句子连起来了解节的内容。本课主要培养学生理解、概括、默读、朗读和收集使用信息的能力。

为了帮助理解重难点,首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引导,借助一些媒体加深理解。蒲公英传播种子是用录象展现过程的,让学生知道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苍耳传播种子是通过投影演示的;石榴传播种子是通过图片;豌豆传播种子是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句子,然后同桌交换意见,再利用录像,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豌豆蹦跳着离开妈妈,也就是靠弹力传播种子。

4古诗两首课后记

苏轼的《赠刘景文》并不常见,我采用了板画形式让学生们理解这首诗,学生们熟读此诗后,不懂的问题就自主地提出来。教学第二首诗感到非常轻松。因为课前先给学生较充分的自学时间,学第一首诗后师生讨论得出了一个预习计划:

1、读、涂、注;(边读边涂出生字,在易读错的字上注音)

2、再读;(读准、读流利、读美)

3、讨论。(查字典理解词义,再小组同学说说诗意)。新课教学基本按照事先设计的环节进行,其中自学成果展示精彩不断,学生们纷纷主动上台读诗、背诗,还有的同学通过查词语手册加上自己的理解,已能基本读懂诗的意思。

语文园地一单元后记

本组教材以“秋天”这一线索来编排的课文,其中《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两篇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学习使他们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伟大,从而激起学生去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本组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以秋天为线索,又不局限于秋天的景色。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美好的生活是勤劳的人们创造的,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教学本组教材时,我激发了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秋天景物和气候的特点,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汇;引导学生自己画秋天、写秋天,并动手利用树叶等制作书签、贺卡等。并注意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和认真读书的习惯。

识字二课后记

本课的词语表现的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读起来感到亲切、有趣。但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所不同,有的喜爱琴棋书画,有的喜爱吹拉弹唱,也有的喜爱栽花种草。学习时,可充分发挥学生不同的优势,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特长,有利于弥补体验不到的一些乐趣。学生在表达时,有的没把心理话说清楚。学生在谈话时引导他们说准普通话,想好了再说。

一株紫丁香

1、课文中的紫丁香,是学生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礼物,代表学生热爱老师的那颗真挚的童心。这一点,教学时引导了学生读中感悟。

2、默读课堂中还是第1次出现,学生没达到要求。

六 我选我

班级选小干部是一件孩子们都关心的事,学生很容易将课文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对课文的理解就更容易了。在教学过程中,在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做事有自信心,适当地表现自我,更要有一颗为他人服务的心。在学了课文之后,对学生进行我选我的口语训练及小练笔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七一分钟

许多孩子都有睡懒觉的经历,有的起床后还磨磨蹭蹭的,所以也有迟到的经历。但是现在的孩子往往不用自己乘公交车,不用独自上学,快迟到了,自有父母替他们着急,甚至有父母为他们的迟到说情。为此,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回忆自己上学时那紧张的情景,在课篇二: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全集

二下语文教学反思 1找 春 天 2 古诗两首 3 笋 芽 儿 4 小鹿的玫瑰花

语文园地一 5 泉水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7 我不是最弱小的 8*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语文园地二

9《日月谭》教学反思 10《葡萄沟》教学反思:

园地三教学反思:

13《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 14《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反思: 15《画风》教学反思: 16《充气雨衣》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 17《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18《雷雨》教学反思: 19《最大的“书”》教学反思

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五教学反思: 21课 教学反思: 22课教学反思: 23课教学反思: 24课教学反思: 25课教学反思: 26课教学反思: 27课 教学反思: 28课 教学反思: 29 数星星的孩子 30 爱迪生救妈妈 31 恐龙的灭绝 32阿德的梦 1找 春 天

本课是新开学的第一课,教学中注意了学法的指导,不仅让孩子熟悉课文,更让学生将生疏了一学期的学习方法加以熟悉。本课描写的是美丽的春天,可以用画图结合讲解,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开始就激发孩子求知欲,用疑问的语气说:小朋友,一年有哪四个季节?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你有哪些话可以来赞美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学找春天的课文吧。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打开书本大声地朗读起来了。在读书过程中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这时我出示生字卡片,通过个别、男女读等多种形式让孩子读准字音。通过动作理解“害羞”“躲躲藏藏”“遮遮掩掩”顿时笑声一片,学生在愉快中体会字词理解字义。我们看到了春天的什么?我们听到了春天的什么?我们闻到了春天的什么?我们触到了春天的什么?学生带着问题精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吗?”??读着这些语句,领会其中的情与趣,我们会感到回味无穷。

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2 古诗两首

教学反思:

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学生对古诗已经不再陌生,所以在本学期教古诗时除了要引起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之外,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三步学习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情景,体感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且由于古诗的琅琅上口,学生多数比较感兴趣,我感觉效果很不错。3 笋 芽 儿

教学反思:

本课生动有趣,故事内容吸引着学生。可以利用情景表演,让学生都来当小笋芽,体会他的语言,动作,表情等等,从而体会到课文所描写的春景,事实证明,用这种办法可以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尤其是在本课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时,运用多媒体创境激趣,使学生学习融入到情景之中,激发了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识字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本节课识字方式多样化,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还利用游戏识字,增强了识字兴趣。

阅读课文能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阅读形式多样化,以读为本,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教学中的自由读、指名读、表演读等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整堂课充分体现了自主与开放,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自己喜欢画的画、说自己想说的话??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个性得到张扬,朗读能力、表演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语文素养得到提高。4 小鹿的玫瑰花

教学反思:

一个很美丽的故事,传递出“能够给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的朴素的哲理。

一、追求平等对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语文课堂应该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置身于与教材、与作者、与同学、与老师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之中,师生共同经历,共同生成。首先,对话的关系是平等的。《小鹿的玫瑰花》一文,要让学生体验到“能够给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是不太容易的,但通过努力,也是可以做到的。教学中,抓住了一些看似平常实则颇具玩味的词句,如:“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和“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学生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解疑,随着思考的加深,感受的加深,情感的体验也在不断地生成。

二、注重情感体验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对话。因此,课堂中,教师要以自身的激情引导学生,用他们全部的理智、经验和情感去感受、领悟、欣赏课文的内涵。《小鹿的玫瑰花》一课,就多处引“移情”进课堂,注重体验。学生一会儿是小鹿,在“如果你就是小鹿,躺在床上的那段日子,想得最多的会是什么?”的体验中,感受到小鹿是那么迫切希望看到玫瑰花,感受到他看不到花时的那种惋惜和难过。一会儿又成了黄莺和微风,在“黄莺,你为什么见了玫瑰花就想唱歌?”和“微风,大伙儿在夸你的时候,你心里怎么想?”的体验中,感受到小鹿的玫瑰花给别人带来的快乐。随着体验的深入,学生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小鹿自己没有看到玫瑰花但仍然发自内心的那种快乐。不断的角色体验的过程,是学生全部生命活力的外化,是对课文中包含的思想情感的重新组合和建构。

三、激活创造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维品质的提高。因此教学中要抓住时机,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和创造,保护孩子富于幻想的天性。如,在指导读好黄莺和微风说的话以后,教师先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个帮助想象的平台:还有谁也看到了玫瑰花?蝴蝶姑娘飞来了,她说── 一只蟋蟀跳过来,他说── 一位可爱的小姑娘跑过来,她说──,继而让学生自由想象说话。学生有了阅读的基础和思维的开启,小白兔、蜜蜂等人物形象纷纷浮于脑海。一个问题展开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

“为他人开一朵花”,小鹿这样的行为,给大家带去了快乐。我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也应该常常地想到学生喜欢什么,常常地为他们带去快乐。语文园地一

本单元是第一单元,所以在学完后要注意学生识字方法的巩固,记忆。在做练习时应积极给予学生指导,尤其是方法的指导。

本次我的发现的设计能通过具体的事物,引导学生观察联想,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有趣的活动中,在联系已知经验和生活经验中,发展语言,发展思维。“读读背背”中“我会填”的练习,让学生在自学生字中发现规律,在空中运用语言,充分尊重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性。本次口语交际设计,学生能充分参与交际的情境,激发兴趣,创设全体同学参与的条件,激励学生在多向互动的动态式活动进行对话,发表独特感受,培训口语交际能力。而在“展示台”这个环节,学生自选展示内容,展示方式,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春光美丽,语言的勉力。在宽带网栏目中拓展知识,学习收集、处理、加工信息,培养主动自学的能力。

本次要求学生“把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写下来”的练习设计,主要是尝试和开拓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第一学段写话教学不容忽视的三个核心问题。

其一,兴趣情感问题。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有利于克服在口头语转化为书面语过程中产生的畏难情绪。因为学生对春天都不陌生,因此要求对春天有新的发现并写出来,没有兴趣及情感的支撑是不行的。本设计注重从兴趣入手,以歌激发情趣,以画调动情感,以评价激励使其兴趣持久。学生有了较浓的兴趣,当然就会轻松愉快地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新发现。

其二,联想想象问题。设计让学生画出和说出自己发现的春天的景物之后,想象它们想干什么,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写出自己对发现的景物想说的话。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把“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的要求落到实处。

其三,话语条理问题。让学生规范而且有条理地用自己的话说出和写出春天里的新发现,既能扩展他们写作思路,形成思维上的飞跃,产生灵感,又能体会到话语是要合乎习惯,要讲究规则美的。只有这样,他们口里笔下才会有“小草探出脑袋来,想和我一起玩”之类的美句,从而得到语言上锻炼。设计用“发现什么样的景物+它想干什么”的顺序说单个景物;按一定条理说一组景物;用“美丽的,我想对你说”的方式来表达感情,正是让学生在作文起步的路上轻松而有条理地说话写话,抵制“信口开河”的伪“自由写话”,把作文的底子打好。5 泉水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时,伴随着叮咚的泉水声,教师深情描绘泉水的美妙。然后指导学生读出泉水的冲劲,引导学生想象泉水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看到了什么。音乐的渲染,朗读的感受,导语的创设,让学生初步走进泉水的世界,感受泉水的美。接着老师通过学生听教师的朗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使文本的语言在学生头脑中产生具体可感的画面,让孩子产生迫切去读课文,去体验泉水那甜美生活的冲动。

精读课文时,教师给了学生自主感悟的空间,以读文本,读中对话,移位体验,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那股泉水。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读好泉水的几句话,特别注意孩子的个性化的朗读体验,通过激发想象,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感受阅读的乐趣。如,山里姐姐那一部分,教师当作姐姐,和学生对话,学生很快进入泉水的角色,热情地招呼姐姐“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有了愉快的体验,孩子们的思维也活跃了,一个孩子质疑:“天然是什么意思?”其他孩子纷纷发表意见“就是大自然”“是自己流出来的”教师此时说:看来我不需要说什么,你们都明白了。孩子们是都明白了吗?我看这是教师在处理这些偶尔问题时一种不负责任的推辞。确实,从孩子们的只言片语来看,他们确实能悟到天然的意思。再如读到果园那一部分,让孩子们想象果树喝了泉水后会是一番什么景象,再让学生读书,学生作为泉水的那种自豪,那种付出的快乐自然表达得淋漓尽致。篇三: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一”。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反思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优缺点如下:

一、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

针对班级中一部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文字较差的现状,从开学初我就注重了这方面的训练,在教学活动中尽量突出这方面的训练,训练时做到词不离句,名不离篇。教学中,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尤其是对一些易混淆的字,我主要采用比较法、归类法、重点突破法,使学生牢记在心。在作文指导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联想能力。因为从以往的作文中我发现许多学生的作文,思路狭窄、语言干瘪,这与他们的联想能力薄弱有一定关系。许多事实证明,从不同角度、不同体裁、不同内容、不同主题,即变换角度指导作文,能使学生有更多发现和创新。多角度作文可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全面观察事物,想象丰富。

二、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语文课堂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有得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尽量体现这种学习方式。如上课时的小组质疑解疑,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集体解决。小组合作,让学生不但理解了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而且进一步体会了文章的中心,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快乐,感受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朗读指导不到位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感受和积累。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的体现出来。在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中,朗读指导有些少,在上课时的备课设计中朗读指导的设计较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逐渐加强朗读训练这一环节。学生的朗读水平不高,究其原因,是教师缺乏朗读技巧的指点。语文课的朗读目的之一是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何通过朗读来体会,除了理解课文内容外,应该要有朗读技巧的运用问题。要重视朗读训练,同时自己也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1、整各单元教师注重朗读的指导,强化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通过齐读、比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等不同方式进行朗读,在加上教师有感情的范读,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2、教学形式较为多样,教师和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鲜明的体现。通过共同完成板书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现自我,有被重视感和成就感。

3、教师在课堂上“故意出错”引起学生判断、纠正,这样的反思策略,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加了学习的信心。

4、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词语手册等活动理解词语意思,从而,正确完成了教学任务。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中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这一过程。

5、在写字方面,我把写字当作美的鉴赏对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一直强调学生把字写得正确、工整、规范、漂亮。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单元中,由于本人年龄原因,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从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方法,虚心向同事们求教,因为我知道课程是一种实践,只要用心钻研、探索、反思、总结经验,就可以把语文融入到孩子们当中,变成孩子们的笑脸,变成学生愉快的学习,变成学生更真实的发展。新课程要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变成一种真实的、动态的、发展的现实。

一、学生在玩 中学语文,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在识字方面,这一学期学生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来分析字形,并对认字方法有比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学生基本上都学会了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来独立识字。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将学生引领到生活当中去识字,激起学生识字的极大热情。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整体识记生字,提倡个性化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寻找出自己认为最有效的识字方法,通过不断的求异,激活学生思维,玩 出

价值。如闯字的识字,有的学生说:这是一只马跑进门了。不是,这是马儿被关住了失去了自由,想冲出门到外面呼吸新鲜的空气。有的学生说:这是门跟门有关系,就是冲进门或冲出门的意思„„一个字有多种识记方法:看字形认字、跟据部首猜字义等等,学生在发散思维的玩 中学得快乐。再如用画画的方法记一记会意字;将所学的字、词贴在家中的实物上复现;将课外识记的字剪一剪、贴一贴,制成小报;在班级中评选出识字大王等方法、活动都为学生识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玩 法。

二、在写字方面,我把写字当作美的鉴赏对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一直强调学生把字写得正确、工整、规范、漂亮。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本单元的生字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自学,首先让学生自学生字,然后指名拿自己喜欢的生字读一读并领读。接着让小老师以考大家的方式来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最后从生字中挑出“四会字”让学生一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一记(组词、造句、换偏旁等)如此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了起来,参与面就广了。但是不足的是小老师的作用发挥得不够理想,还需要老师的指导。

本单元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能给人一启迪的故事,学生对故事兴趣浓厚,但认识事物还比较片面。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需要表达的意思,但在教学明理中,应该选择学生更感兴趣的话题或是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引入,而不是纯粹的说教。这样就更能从学生的角度悟出课文中的道理了,并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与方法的训练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作为引导者的我也存在许多的不足,如评价性的语言较少,给学生读的时间有时不够多,字词的复习巩固有些孩子没有过关等,这些都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改进。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阅读本单元的课文,扑面而来的是求新的气息,是创造的渴望,是发现的生机。《玩出

来的发明》告诉我们,发明的火花常常蕴藏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只要我们善观察、勤思考,就能捕捉到它。《地动仪》这一史无前例的伟大发明,闪耀着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之光。《充气房子》让我们了解了现代建筑技术的新发展。《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向我们介绍了几种利用自然景物辨别方向的方法。《骑“白马”的苍耳》告诉了我们植物传播种子的有趣途径。课文感情浓厚、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显得亲切而生动。学习这一组课文,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自然科技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注现代科技发展的浓厚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勤于观察、乐于创新的好品质;在阅读中识字、学词、学句,增强语文能力。

在教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时,我拓展延伸到:“除了课文中所说的忠实的向导以

外还可以说忠实的什么?”“北极星是盏指路灯”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等。在学完四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仿照书上的形式,说说还有哪些可以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的学生说可以根据树木的年轮辨别方向:“年轮宽的一面是南面,年轮窄的一面是北面”;有的学生说可以根据果子的颜色来辨别方向:“果子颜色深的一面是南面,果子颜色浅的一面是北面。”等等。然后再让学生像课文中所写的那样再说一段话。让学生在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丰富知识。给学生充分的语言训练时间,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我还利用简笔画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在理

解第5小节“沟渠里的积雪哪边化的快哪边化得慢,化得快的那边是南面还是北面,为什么?”时,应该是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一面是朝着南面,化得慢的一面朝着北方。对此,学生不容易理解,因为按照常识,应该是南面照到的阳光多,积雪化得快。我就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简单地画出沟渠,阳光从南面照过来,由于被沟渠的壁挡住了,所以阳光先照到沟渠中北面的积雪,所以沟渠中朝着南面的积雪先化,朝着北面

的积雪反而化得慢。看了直观的简笔画,学生就一下子就理解了。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主题是以传统文化为依托集中识字。主要安排了《俗语》、《有趣的成语》、《对联》和《诗词曲名家》四篇课文。让学生在识字、识词的同时积累丰富的语言和实践资料,初步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生动、有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高尚情感。教学时我注重朗读,对课文内容如词语、典故等的理解不求全求深,先背诵下来,留待日后再去慢慢回味、消化。本单元仍以识字教学为主,我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过的识字方法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热情。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字典老师”是要教会学生部首查字法,这是二年级训练的一个重

点,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正确的查字典的方法,并调动学生主动运用字典识字的热情。培养动手能力,掌握基本技能。在教学中,我们把查字典的步骤给学生讲清楚,让每个孩子都掌握。但是查字典有个熟练的过程,这就需要练习。在这一点上,二(1)班卢老师的做法非常好,我们组里的老师都采用了这个方法。在每一课的预习时,我们都要求学生对生字的预习动手查字典,需要写清楚生字的部首、除部首外几画、在字典中的页码、字的读音、组两个词。一开始,学生十个生字查下来用时一个小时,孩子觉得作业时间长了,家长也不理解。我们及时给家长讲明这样做的目的,得到了家长的配合,每次作业给孩子看着时间,并签上时间。经过两周的训练,孩子查字典的步骤熟练了,用时由原来的一小时减少到30分钟,而且准确率大幅提高。现在孩子们写作业,写周记的时候,遇到不会的字,都习惯拿起字典了,我感觉这是我们这单元做的最有成效的事情。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走下课堂,我深深地思考:阅读教学要树立“以读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

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体验,在读中训练学生的语感,思维和表达能力。”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基本以读为主线来组织教学。

1、整体感知、自主择读

阅读课文,应让学生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主要写的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然后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知、经验、情感出发,抓住重点择读课文。这就把选择权留给了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品读感悟描写景色美的句子时,我没有指令性的语言,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喜欢那句就读那句。教师在教学生读时注意倾听,抓住问题的关键,再点拨,引导。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体验。

2、读有所思,读有所悟

读书要做到“读进去,读出来”。“读进去”就是读中有思考,“读出来”就是读中感悟。学生对读书的思考和感悟还停留在表层,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如在《清澈的湖水》教学中,我引导“面对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说:“湖水很美丽。”我反问:“假如你去游览时,你会往里乱扔垃圾吗?”等等,这些指向的语言,就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深层含义的钥匙。学生想不到的问题,教师要帮助想到,教师和学生要看成合作伙伴的关系,这才是有生命的语文教学。

3、读中生情,以情促读

学生在粗读课文时,对内容的感悟和情感的共鸣,对生活的联系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没有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教师要抓住时机,再次深入课文情境。如:“你已经划出了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能美美的读吗?”

4、读后互评,评后再读

学生读不出情感往往是忽略了评议的作用。评议就是相互启发、引导、指正、借鉴。评议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如:“能美美的读吗?”我指名学生读,后渗入评价信息。出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领略略学习的精彩与美妙。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还有许多的不足,比如说,自己虽然渗透了一些新的课程理念,但还不够放手,教

师的主导作用还比较突出,没有良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第五篇: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

《我为你骄傲》这篇课文记叙的是一件很生活化的小事,故事虽小,却真实感人,贴近学生的生活。文中的孩子 “我”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尽管当时没敢承认,但愧疚的心理始终伴随着“我”。 内心的懊悔,担心“做贼心虚”似的心理及自我解脱的办法描写得细致而动人,而老奶奶回赠的那句包含着疼爱宽容和鼓励的话更是出乎意料。课文中有两条线索:“我”的情感变化为明线,老奶奶的情感变化为暗线,考虑到学段特点,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我”的情感变化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发现。以下谈谈对这堂课的教学认识。

一、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低段学生的教学重在字词句的理解。教师的传授教学并非单方面的授予,而是让学生能够习得、理解并运用。根据低段学生的特点在理解字词时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意思。比如“骄傲”一词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大部分还停留在“自以为是”的贬义理解,而因此在课堂当中的我为你骄傲则是褒义。我紧紧抓住这一特点让先说说自己对骄傲的理解,再出示运动员图让学生理解骄傲还有另一种褒义。最后让学生再举例说说班级中还有谁值得我们骄傲的,并自豪地对他说一说。再是“不自在”的理解,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有过不自在,再放入课文中朗读理解感悟。

二、紧抓情感主线,理解课文

课文的`理解认识主要以男孩的心里变化为主线贯穿始终。因此课堂中我以“开心、害怕、不自在、轻松”一组词语出示让学生对课文的中心主线进行大概的梳理整体感知。接着根据情感主线让学生感悟“开心、害怕、不自在”三个心情变化的理解。通过比喻句“……像……又像……”、“像……一样”的抓读,感悟。做做动作,体会男孩的开心,害怕。联系生活实际、换位思考理解男孩心里的不自在。

当然课堂当中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如课堂朗读指导不深入,课堂关注生本不清晰,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加强。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2

为了加深对诗歌意境的体会,可以组织学生倾听杨树唱歌、观察杨树、画杨树。

一、品读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让他们切实体验到语句美、意境美。如:学完第一节后,这样引导学生品读:“假如你现在就是一棵欢快的杨树请你配上动作,读出快乐的感觉吧。”

二、在学习第一节时,“为什么下雨时唱得响亮”,有的说:“因为杨树喝饱了水,所以唱得响亮。”因为下雨了,雨水给他洗了澡他心里太高兴了,所以就唱得响亮了……虽然学生的`话很稚嫩,但很有个性完全是心声的流露反映了他们眼中的世界。课下,我认真思考认为还有一些不足:课堂应重视引导学生想象,如杨树还会把歌儿唱给谁?在歌中唱什么?此时应重点引导点拨。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3

【学习目标】

1、会认“针”等4个生字,会写“忠”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课前准备】

1、指南针。

2、课件:天然的指南针。

3、生字词卡片。

4、了解辨别方向的其他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故事导人。(故事主要内容是去野外游玩,不小心与同学们走散,迷了路)

2、设疑:这时该怎么办?(请学生想各种可能)

3、揭示课题,老师板书。

二、初读课文,随机识字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随机识字:

先让学生了解诗歌特殊的分节方式再指名分节读,在读中正音。本课的'四个生字都是翘舌音,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里介绍了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用笔做上记号。

4、出示指南针,简单介绍它的作用。

5、讨论交流:课文中讲的“天然的指南针”指的是什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

三、细读课文,自主学习

1、在2~5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进行研究。(四人小组学习)

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问一问。

2、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结合学生的回答,理解“忠实”“向导”“稠”“稀”“分辨”等字词。

并用课件演示文中四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同时了解能辨别方向的原因。

3、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指导书写

1、齐读课文。

2、巩固生字:(做从生字卡片中找字的游戏)

⑴ 我有一颗中国心。(忠)

⑵ 左右结构的字。(稠、针)

⑶ 找找上下结构的字。(忠、盏)

⑷口头填空:一( )灯。

3、指导书写:

⑴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如第一行的三个字是上下结构,三个字都是上窄下宽;第二、三行的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而且都是左窄右宽)

⑵ 让学生说说写这些字应该注意什么。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4

转眼又是一学期匆匆而过,回顾一学期来的语文教学工作,有收获,也有反思,二年级的学生虽说不像一年级刚入学什么也不懂,但一些良好的语文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因此,这一学期,我的教育侧重点还在于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注重教授识字方法,办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同时,二年级识字仍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让学生识字,必须有内驱力,小学生喜欢读故事,我告诉他们要读懂这些精彩的故事,就得认识大量的字。为了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汉字本身的魅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1、自编儿歌识字法2、动手演示记字法3、辨部首想字义4、拆字、合字游戏5、做加一笔减一笔游戏借助这些方法主要培养识字兴趣,让学生每看到一个新字,都会动用各种方法识记,在识字过程中不是囫囵吞枣式的记忆字形,而是经过一个精细,辨认各个组成成份的`阶段,这样做既巩固识字效果,增强识字兴趣,又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

二、培养阅读习惯

我觉得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越早开始越好。因此现在适时开发孩子的早期阅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内部言语机制还不完善,注意力不稳定,有声思维起主导作用,需要朗读的大声发音来组织思维、集中注意力,还有朗读过程中,眼、口、耳多种器官,同时活动,加强了记忆,所以教学中我十分加强学生的朗读,背诵方面的训练,培养他们积累有价值的语言材料,并做到熟读成诵的习惯。并鼓励他们多读课外读物,背诵儿歌、古诗、名言,并定时安排课外阅读任务,背诵任务,切实做到,勤读书,广积累为三年级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5

本课也属于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教材分别用图表的形式展示了“日”、“目”、“冫”、“氵”的实物—古文字—今文字的演变过程。根据字形的结构规律和每组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将12个词语分为四组。与识字3略有不同的是情境图生活气息较浓,有充分的想象空间,为识字、诵读、练习说话提供了凭借。

教学中,我引导孩子明白四种偏旁部首的演变同时,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受“晴空 温暖 晾晒”、“寒冷 冻结 冰雪”两组词语所传达的意境,做到读词语、想意境、悟感受,真正做到切己体察。借助图画感受“东海 黄河 长江”等词语所传达的`意象,通过诵读再现意象,感受东海、黄河、长江的壮美。

当然课堂上也不能一味的讲解,孩子的兴趣必须调动起来,因此,在课中,我在黑板上画上太阳、流水、眼睛、冰块的简笔画,再引导孩子说说这些古文字像什么?这样激起了孩子探究的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孩子从太阳、流水等的形状试着说具体,这样适当地进行语言训练,发展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并为识字教学增添了情趣。

所以我想,我们的识字教学,应跳出为识字而识字的圈子,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汉字的神奇、感受汉字的魅力,达到孩子自主识字的最高境界。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6

今天我上了语文课《蚕姑娘》,这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在上课一开始,我先从谜语开始导入新课:一条小小虫,自己盖新房,躲在新房里,变个飞仙女。孩子们一下子就兴奋起来,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蚕的了解,由于班上有好多孩子都是农村里来的,所以蚕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熟悉的,多少都能说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教学片段:

有孩子说:“蚕小时候很丑,长大了可以变成蛾。”“说的真不错。”又有孩子说:“蚕是吃桑叶长大的。”“恩,你说的是对的。”也有孩子说:“蚕会吐丝结茧,我们的好多衣服就是用蚕丝做的。”“你懂得的知识真多”还有的孩子说:“蚕是从蚕卵里生出来的。”“你说的完全正确”。这样之后就没有孩子举手发言了,于是我鼓励孩子谁能把刚才的极为小朋友的发言连起来说,具体的用一段话来说说自己对蚕的了解。课堂上更是沉默了,不知是因为沉默是金还是不会。大概一分钟左右,班上开始陆续有孩子举手了,只是数量还是很少。于是我让其中的一位孩子发言。他说:“蚕是吃桑叶长大的,它从蚕卵里生出来,最后变成蚕蛾,它还会吐丝结茧,做成衣服。”我首先表扬了这位同学的大胆发言,然后说:“这位同学把刚才四位同学的意思连起来了,真是了不起,可是他说话的顺序有些乱,谁能够按照蚕的生长过程来按照顺序有条理地说说。”此时,又有几位孩子跃跃欲试起来。我请了其中一位,他流利地说:“蚕是从蚕卵里孵化出来的,然后就吃着桑叶慢慢生长,长大后,它吐丝结茧,最后变成蚕蛾。”

这是我在课堂上对班级学生进行的一个随机的说话指导训练,原本在备课时,我想的是通过我自己的介绍让孩子对蚕有个初步的了解。但到了课上,我忽然转念一想,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简单说一说,而且我也可以看看孩子到底对蚕有多少了解,于是就有了上面这个片断。其实,这样的教学案例在语文课堂上是比比皆是的。语文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在语文课上,语文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对教材中典范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上,同时,还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语言的交流和教师对学生口头语言的评价与改造上。而让学生把话说得充分而有序,这是语文课上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最重要也是最实在的目标之一。语文课要重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从学生口头言语的表达角度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得充分而又丰富,这样就是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而引导学生把表达出来的口头言语说得更加规范、精妙,这样就是体现了与语文的工具性。

那么在课堂上,作为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将话说得充分而有序呢?“言为心声”,先让学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在脑海中先彻底、周全地想清楚,在这之后,学生的说话才能表达得充分而有序,所以这里还涉及到一个如何训练学生思维的丰富性和条理性的问题。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讲,在课堂上言语表达往往不够完整、充分,也缺乏一定的条理,此时老师的引导就显得格外重要。我认为我上面的一个教学过程就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我鼓励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知道什么说什么,将自己对“蚕”的认识片言只语地表达出来,然后启发学生将这些“片言只语”按照条理组织起来,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同时丰富起来。在充分表达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和语言缺乏条理性的问题又会暴露出来,此时我灵活地引导点拨,让学生发现表述顺序上的混乱,并要求按照一定顺序重新理顺自己的思维并组织语言,最后达到充分而有序地表达的效果。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7

今年我担任二年级班主任及语文课程。我们班有50个学生,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50个人一个班班容量很大。听校长宣布后,我心里着急很担心,我就在想,我是不是能把这个班带好,我是不是能把语文教好。

要带好一个班首先是抓好纪律。现在的孩子都活泼好动,教室里总是乱哄哄的,我强制性地禁止孩子不要说话,认真学习可是收效甚微。我想教改不是要求少批评多表扬鼓励吗?我为什么不用呢?再次孩子都乱说话时,我就树立榜样,谁谁真乖,没有说话在认真学习;谁谁进步了,这次没说话;谁谁真是一个遵守纪律的好孩子。纪律是学习的保障,没多久,班级纪律果然好多了。

纪律有了保障还是不够的,学习还应养成习惯,首先我从写字入手,本班学生有一个缺点就是书写错误较多,原因是书写随意,不讲格式,作业做完了就可以了,从不检查,针对这种情况,我注意强调书写格式,并要求写得慢些,写得工整,让我看时针对孩子写的字,给出针对性评价。书写太不工整时,一律重新做过,过了一段时间,书写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错误还是较多,于是我在班上宣布了这样一条规矩,如果五次连续全对又工整,就发奖品,这样激发了好学生的兴趣,一部分学生是懒习惯了,对此无动于衷,怎么办呢?当然还有办法,每天作业错了改三遍,再到我跟前背才算过关,慢慢错误少了。

50个人不可能一个一个过关,也不可能不过关。二年级孩子小,背得快,也忘得过,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一课生字让他们背三遍。第一遍,先同桌交换背,再给组长背,接着第二天再复习一遍,老师提问背,最后听写一遍。孩子多就要充分利用小组长的主动作用,除了平时给组长背外,还让组长帮着看作业。二年级孩子较小,由于年龄特点,也不会太认真,然后我就先让组长看,再让我看,持时我就会注意哪个小组看得就没有出错,及时表扬小组长,其他小组长就会认真一看。

二年级学生应该有一个主动学习的良好好习惯了。孩子们年龄特点也不会主动去学习,我就帮产制定了一系列步骤,每一课都要先背一类生字,生字背完了写两遍。写完之后,可以先用字典查一查二类生字的组词、字义等,对二类生字有个初步的了解,在讲二类生字,孩子们可以说很多组词。孩子们会觉得自己很棒,下次肯定会更认真查。学习完二类生字就开始读课文,读文就要标段,回答课文后的`问题。在讲课之时,让孩子有话可说,学完课文,孩子们就可以做练习册了,做完练习册可以看看课外书,可以在固定的时间把你看到的故事讲给全班学生听。孩子们没有主动性,我就帮孩子制定好步骤,即使你不布置,孩子们也会按照步骤一步一步做。

这是我一个月来的一点收获总结,但是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我会在工作中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探索,寻找出更好的教学方法。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8

《邓爷爷植树》是新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它描绘的是我国一代领导核心带头植树的事。本课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那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这个情感目标,是我教学设计时考虑的一个重点,情感目标相对于知识技能目标而言是隐性的.,很容易被人忽视的。

刚开始时,我只是设计了请小朋友说说树有什么作用,以此来实现这一目标,但总觉得这一环节并不是很好,很难把这一目标完全落实到位。在课前准备时,我突然想到了为什么不利用课件来帮助我落实这一目标呢?如果我能把森林的减少与消失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展示出来,效果会不会更好呢?心动不如行动,于是我马上动手从网上搜集图片,制作了一个课件。利用课件,在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9

《千人糕》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份糕点的制作过程,一块普普通通的',有形可见的糕点,把学生带进一个复杂、艰辛的社会劳作过程中。

我在讲授这篇课文的时候,重点引导学生从人物对话中感受、理解多与人合作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多次引导学生思考,逐渐把学生带入千人糕的制作过程中,从读课文中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其实这个故事主要是借助学生们经常吃糕点,启发学生一个道理: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另外,我坚持要求学生自主识字,合作交流识字等识字技巧,进行识字比赛等形式,提高学生们的识字兴趣,激发求知欲。同时注意强调学生们规范书写,讲解生字的结构,引导学生正确书写,使学生能够养成正确、良好的书写习惯。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0

本课教学时,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象、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课教学设计有梯度性,先抓课本上,再向课外和生活中延伸。如在完成第一题时,老师创设导游的情景,让学生练习说话;在完成第二课时,要求学生充分的抓住文本特点,通过朗读讨论的形式,来理解文本的意思,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能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作者的心情,并且能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充分的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会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1

这是一篇默读课文。这篇课文的内容并没有多大的理解难度,学生完全可以凭借自主朗读指导米糕是如何做成的,也能够基本懂得“千人糕”名字的意义,但是,要想真正读懂课文所蕴含的`关于“合作”的深刻主题,却并不容易。为此,在教学本课的时候,重点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爸爸将米糕称为“千人糕”的意图进行探究交流,让他们以小见大,从一个平平常常的米糕的事例中懂得“共同努力,互相合作”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注意巧妙融入课后练习题,让学生由课文学习自然进行延伸拓展,实现了在更多事例的感知中进一步深化对课文主体的理解的学习目标。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2

一、随文识字,提高识字效果

低年级识字教学是重点。学生识字、认字的过程、如果在一遍遍的读字,分析字形的过程中 进行,太枯爆,学生没有兴趣,效果也不好,为了克服这点弊端,我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即让学生自主读文,在读文过程中借助书中的文字注音或工具书(字典)进行自主识字,在自主读文的过程中去认识生字,为了检验学生生字认识的准确性,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开展生生之间的第一步纠正字音,认读生字的过程,再进一步在全班展开“我把课文读正确”的展示活动,为认识生字打下了坚持基础。正因为如此学生在把课文读正确时就已经达到了认识生字的目的。为了使学生在每一遍的读文中,都能对生字有一个重点的认识,我让学生把生字涂上显眼的颜色,由此,运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心理学原理,让学生反复在读文中感知生字的字型。

二、读懂自然段,培养阅读能力

低年级第一课时的语文教学,除了识记生字之外,还要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为了落实这个目标,我采取的是让学生以读懂自然段为基础,理解文章脉络,从而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即让学生自主地去读每一个自然段,了解这段写了什么,读懂了什么?进而为第二课时提出不懂的问题,更深入的学习文章和词语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做可以将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方式与教师对文章的理解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和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三、以读为本,读有目标,读有层次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学习中我采取了大量的、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的活动。如:自己读,合作读,指明读,开火车读,男女赛读等形式。不但如此,学生在读之前心中有明确的读的目标,这样的阅读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每一步都扎实有效。

四、充分感性,建立表象

教学中, 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幅与课文内容相配套的亮丽的画面,让学生在抽象的语言文本的基础上对课文有深刻的感性认识。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直观的画面,与文中一个个美好的词语相呼应,又有利于学生建立表象,形象的理解词语。

五、问题

1、读文时应有意培养学生回读的习惯: 在让学生读懂自然段的环节中,在一遍自读之后,有一部分学生能有所了解,也有另外一部分学生没能了解,这时,如果老师充分照顾全体,引导学生进行回读,既一遍没读懂,再读一遍……,如此设计能面向全体,同时,让学生逐步养成回读的习惯,这也是一项很重要的阅读习惯,可以为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搭建好基础。

2、生动有效的引导。

3、要让孩子写的充分: 语文教学中每堂课都要安排写字练习,而且要让学生写的充分,写的从容。我这节课中由于前面的检查生字的环节用了大量的时间,造成写字时,只剩了短短5分钟,所以学生写字写的很匆忙,写字的效果不高,为学生留下了书写的负担。为了克服这一点,我想,我今后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把握好时控,为写字留下充分的时间,加大课堂的密度,提高40分钟 的效果。

4、我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自身的基本功还要不断的加强,语文教师要有深厚的语言文字的功底,才能在课堂上应对自如,让每堂语文课都能充分让学生感受中华语言的魅力所在。

5、教师的评价语言上要更丰富、更具有激励性,才能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抓住课堂的兴奋点。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既有精神的熏陶又有精神的享受,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3

记得以前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裁缝非常有名气,专门为当官的裁衣服,而且裁的衣服有个特色:都是前襟长后襟短,官当得越大,前襟越长。一位师爷慕名而来,可裁缝给他裁的衣服却是前短后长。刚来的徒弟奇怪地问:“为什么裁的衣服不一样呢?”裁缝笑答:“官越大,派头越大,越趾高气扬,前襟不长些岂不衣不遮体,后襟不短些,岂不垂地;而师爷就不同了,整天鞍前马后,点头哈腰,前襟过长岂不垂地?”——这就是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那么我们教师又何仿当当裁缝。

《杨树之歌》这首诗歌意境美,韵律强,适于朗诵,而且要求背诵。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之后,在熟读的基础上,课后马上就能将诗歌背诵下来,在背诵过程中还能将诗的韵味读出;绝大部分的学生在第二天早读时都能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可有少部分的学生只能背出一句半句,或者结结巴巴的半天才背完。这么大的差异,该怎么办呢?对那些掌握得快的学生,我及时地给予表扬,可对那些没能背出的学生就该指责吗?指责他们就能背出了吗?——不,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有可能他们尽力了,可给他们的时间太少了,以至于背不下。所以,我告诉他们:你朗读这首诗歌时很有感情,只要你花心思,多读几遍,你一定能将它背下来的,老师相信你能行,你什么时候会背了,自己来找老师背诵,好吗?在接下去的几天里,那少部分学生陆续来找我背诵,有些学生的表现甚至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所以,不妨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要求,让他们跳跳、伸伸手就能触摸到各自的胜利果实。在识字教学中也一样,要求识的字,有些学生写一遍就会了,就没有必要让他们抄写好多遍;有些学生写二遍、三遍还不会,就应要求他们多写几遍,直到掌握了为止。

每位学生都有一件适合自己的“衣裳”,教师应当好“裁缝”,为他们“量体裁衣”,客观地对待每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促进每位学生共同进步、健康成长。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4

课上我先与学生共同观看了乌鸦的图片,向学生简单介绍了乌鸦,讲了乌鸦反哺的故事,知道了乌鸦“孝敬”老人这一特点,学生自读了课文,了解了这个小故事,从这个故事中又看到了乌鸦聪明能干的一面,我们课前准备了教具,以小组为单位,做了实验,体会乌鸦喝到水的办法,之后又对“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学生们的回答丰富多彩,有的说乌鸦可以把瓶子打破,有的说乌鸦可以将瓶子抛到空中飞起来喝,有的.说可以往瓶子里放些小树枝、小树叶,有的说可以将瓶子倾斜一下······

最后,我们又采取“演背式”,边背诵边做动作,让每个同学扮一只乌鸦,先对照课文自己创作,尝试把课文表演出来,再请几个同学汇报,大家帮助修改,最后大家边做动作边背课文,教学比较成功,学生在动中完成本课教学。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5

《狮子和兔子》是十单元《动脑筋》中的第二篇主体课文。写的是狮子被蚂蚁叮咬,不胜其烦,兔子启发他开动脑筋,跳到水里,摆脱了蚂蚁的故事,从反面说明不动脑筋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个童话故事生动有趣,语言简洁、浅显,孩子们理解起来比较容易。狮子和兔子的形象刻画非常传神,特别是二者的对话、神态、语气都非常生动,想象空间也比较大。因此,这篇课文正好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我班学生经过近两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加上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已能自主地阅读浅显的文章。因此根据年段目标、教学要求以及我班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首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次,理解重点词语:“吼、蹦、翻滚”“筋疲力尽”、“恼羞成怒”等,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活动。最后,通过学习课文,认识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要动脑筋的道理。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充分感知了这篇课文的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充分利用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了主人翁精神。这篇课文较为简单,所以在引导孩子有感情地朗读这方面,我主要是采用边读边评,在对话中揣摩怎样读好课文的方法。因为我们班的孩子平时有养成对话的好习惯,所以这个环节还是比较轻松地达到。我把重心转移到以表达为中心来,自我感觉“又疼又痒”“筋疲力尽”“恼羞成怒”这几个词语教得比较饱满:孩子们想象的空间比较大,他们自由的发挥,让课堂充满了活力。通过学习学生也明白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能光凭蛮力和发脾气,应该冷静的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存在问题:首先是指导朗读不到位,不深入,重点字词学生掌握不扎实。其次在培养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上显得过于急躁,学生掌握起来还比较困难;对于发散学生思维的培养方面做的不够好.比如“兔子笑什么?”狮子赶走蚂蚁后,想对兔子说些什么呢?”课后还可以补充提问“学完课文,你想对狮子和兔子说些什么?”再让学生同桌互相说,然后全班交流。最后让学生动手来写话,这样孩子就觉得比较轻松,写出来的话,也变地生动活泼,孩子在宽松的氛围中写话激发了他们写作的兴趣,这也是老师所期望的。

我相信,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只要我勇于前进,继续努力,教学当中所存在的问题是会改善的,教学技能是会不断提高的。

下载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 作为一个有二十几年教龄的教师,面对新一轮的教学改革,面对新教材,我们都面临着新的考验。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 《羿射九日》是统编教材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神话故事。教学时,我立足文体特点,以语言学习为核心,以语文活......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怎样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进行语言文字的......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 一、随文识字,提高识字效果低年级识字教学是重点。学生识字、认字的过程、如果在一遍遍的读字,分析字形的过程中 进......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 《狮子和兔子》是十单元《动脑筋》中的第二篇主体课文。写的是狮子被蚂蚁叮咬,不胜其烦,兔子启发他开动脑筋,跳到水......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常用[15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集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集 第一周《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通过对黄山奇石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发了学生们对祖......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2010-06-29 11:35:38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集 《春雨》是一首诗歌 全诗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滋润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