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检阅评课
简单教语文 扎实用语文 ——评刘仁增老师执教《检阅》一课
刘仁增老师的课如其人,给人一种自然,清新之感。有效的语文课堂追求简单和实用,回归语文本位,让课堂更具有语文味,刘仁增老师的课堂正向我们传递着这样的讯息。
一、扎扎实实识字
刘仁增老师并没有因为这是一堂公开课而忽视了识字教学在中年段中的重要地位。简简单单的导入后,刘老师出示两个词“博莱克”“拄拐”,学生读后,引导学生观察“博”和什么字相似,学生马上联想到“傅”“协”,老师强调其偏旁“十”,再让学生在桌面上认真书空一遍。
在课文教学中,指导书写“默”“纠”时,提问:你要提醒大家什么?在此基础上,尊重学生的意见,有针对性的指导,进行关键笔画的强化,既在对比中加强了对字形的把握,同时利于对字义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能力。
刘老师针对生字设计的教学,也正响应《新课标》所提出的:“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打好识字写字基石能促进学生一生的语文学习。
二、轻轻松松学写作
教学中,刘仁增老师无处不渗透语用教学理念,如导入新课认识“博莱克”“拄拐”两个词后,老师出示文中插图,让学生看图将这两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降低了难度,训练了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联想自己教学中,几乎忽视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自认为没什么必要,且学生觉得难,都不愿意说。但读一篇文章,或写一篇习作,如果连最基本的主要内容都搞不清,还谈什么呢?
再如,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那哪些句子是描写检阅的,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后,先让学生归纳这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说到“写了国庆节检阅的隆重”,老师问道“还有哪个词和隆重意思一样?”“盛大”。“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检阅盛大隆重?”再引导学生看图,联系课文读句子,老师点明“第一句先说检阅盛大隆重,后面几句话围绕第一句具体说,这就是总分的写法”,男女生再分别读后,总分的写法就深深地刻在脑海了。
三、实实在在朗读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读书声!朗读是唯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学习方法。在课堂中,刘老师突出以读代讲的学习方式,声情并茂地引导学生反复接触文本,在读中理解,感悟。在指导读:“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在队长后面走着一名拄拐的男孩,看来,他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两句时,刘老师引读“这是一个勇敢的博莱克!”学生接读“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老师再次引读“这是一个自信的博莱克!”学生再次接读“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孩子们精彩的读书声告诉我们,他们是多么投入地读,仿佛他们就是围观人群中的一员,仿佛他们就是参加检阅的少先队员中的一员。
四、展开想象充实文本
刘仁增老师很会利用文本空白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有效的练笔。如在理解“截肢”一词后,老师问“见过拄拐走路吗?”“走起路一摇一摆”,老师又出示“博来克忘记了自己在拄拐”,同时出示:博来克肯定忘记了,但他肯定记得。孩子们在展开想象的同时,也走进了博来克的内心。
在课堂尾声,学生质疑:博莱克拄拐走路不是摇摇晃晃吗?怎么走路还能保持一致呢?老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出示几个句子,让学生想象回答:清晨,人们还在甜蜜的梦乡,博莱克。中午,人们躲在凉爽的空调房里,博莱克。晚上,夜深人静,博莱克。在学生想象博莱克辛苦训练场景的基础上,老师又引导学生说出这个小伙子棒在哪里?学生自然而然体会到博莱克的自信及为此付出的努力。
总而言之,刘仁增老师朴实地教学,真实地引领,让学生积极而扎实地掌握。这份回归自然的清新愉悦让我喜欢。最后,请让牢记崔峦老师的话吧:“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让我们在简简单单、本本分分、扎扎实实中前进。
第二篇:《检阅〉说课材料(新)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14《检阅》说课稿
呼伦贝尔市中心城新区新海小学
程秀娟 2015年4月
《检阅》说课稿
一、走入文本——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检阅》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是围绕本组专题“儿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而选编的。这篇课文讲述了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课文的思路很清晰:先是交待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然后细致描述了两个场景: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检阅,商量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课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很突出。集中体现在文中细致的心理描写:刚开始,大家都很犹豫、很矛盾,不知道怎样解决该不该让博莱克参加检阅这个难题。又想使自己的检阅队伍整齐划一,又不想伤害大家的好伙伴博莱克。还是队长打破了僵局,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并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大家的心情由忐忑不安到激动自豪,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变化过程。课文的语言描写也很有特色。从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鲜明的个性特点,人物形象比较丰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语文学习的重点。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是学习本课的难点。另外,课文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要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使学生在阅读时初步感受到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制定以下:(1)学习“检阅时”部分,感受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2)会写“博、鸦、默、棒”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积累课文中好的词语。
3、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二、以人为本——说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那么,本节课我遵循以人为本,在写字教学、朗读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将教学内容寓于以指导朗读,以提高学生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及朗读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句意;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说中训练语言;在评价中教会读书方法。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三、以学定教——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现代教育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品悟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和体会语言。并与自己的阅读实践期待相结合,形成新的感知。
(2)重点突破法:本课“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是学生理解的重点所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引导从博莱克身上和儿童队员身上不断挖掘,感受儿童队员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利用文本的资源,来帮助理解这段话,有效降低了难度,凸显了重点。
2、说学法。
(1)现代教育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反复不断地朗读,并且每次都是在不同感悟的基础上引导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课文内容。
(2)通过写话,拓展思维,加强语言训练,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深化对文章中心的感悟。
四、以读为本——说过程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我把本课的教学划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会认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检阅、商定”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学习“检阅前”部分,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下面我重点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奠定情感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检阅》。1.认读生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课,切入主题导入,为进一步探究新知做好铺垫。2.学写生字
出示本节课学写的生字“博、鸦、默、棒”,学生认读。a.引导学生观察,在结构上即书写特点。
b.教师范写“博、默”,学生练习,教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目的是培养学生书写生字时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及培养学生正确写生字姿势,此教学环节充分地落实写字教学是三年级的教学目标,同时还强调了正确的书写姿势是写好字的前提。3.根据提示概括“检阅前”的内容。
提示(用原文回答)
儿童队员在检阅前遇到了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他们决定_______________。
(二)品读感悟,出示“这个小伙子真棒!”引出学习内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重点句。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第10—16自然段,找出描写博莱克检阅时表现的自然段,圈出具体描写博莱克表现的词语,读一读,想一想:博莱克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把你的体会写在旁边。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去感悟,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
教学预设:
CAI出示: “看来,他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1.指名读句子,谈体会。
2.抓住“忘记了” “保持一致”“ 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关键词句体会博莱克的心情,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3.想象说话:
在博莱克精彩的表现中会有怎样的付出呢?进一步体会博莱克的不容易及他自强、自信的品格,进而引导学生读出对博莱克的敬佩之情。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想象,设身处地地体会博莱克走好有多么不容易,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发自内心的称赞。4.小练笔
此时你想对博莱克说什么?写下来。
[设计意图]:写话训练可以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让学生的真情实感在笔尖流淌,读写结合,在写中积淀语言,在写中再次升华情感。
5.出示“这个小伙子真棒!”突出主题。CAI出示:(“多么盛大的节日!多么隆重的检阅!”)
1.指名读句子,指导学生联系下文体会节日的“盛大”,检阅的“隆重”,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此处。
2.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设计意图]:有了充分的感悟做基础,再来读这句话,就会获得心灵的震憾和人生的启迪。
(三)小结,情感延伸。
(四)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布置
五、体现内容——说板书 检 阅
儿童队员 尊重 信任
真棒
博莱克 自信 自强
[设计意图]:能更好地体现教学内容和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六、总结得失——说反思
(一)教学所得:
1、能依据目标要求抓住重点进行导读。
安排这篇课文是要让学生感受儿童队员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品质。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课后问题中提出的两句重点句“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突破全文。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质疑:观众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和这些小伙子真棒!在交流的过程中,抓住文本的重点字词去突破,如写博莱克真棒,抓住“忘记自己在拄拐”、“保持一致”、“睁着大眼睛”这些词语,体会到一个残疾孩子博莱克走得非常投入,很有精神。再通过内容补白,想象博莱克能够参加国庆检阅这么隆重的集会,而且走在队伍第一排,他的心情怎样?为了这一刻,他曾经怎样做?这样层层深入地理解,既有思想意义的提炼与升华,也有语言文字的训练,解决了课文学习的重点,学生比较顺利地体悟到他的坚强、自信、勇敢。在体会这些小伙子真棒时,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内容,理解在作出决定前队员们复杂矛盾的心理,感受队员们美好的心灵。
2、比较好地开展了朗读训练。
这篇课文情感起伏较大,是朗读训练的好材料。如在第一课时处理这个棘手问题时大家的沉重与沉默,当大家做出了决定后那种如释重负的轻松与愉悦,还有本课时处理的博莱克参加检阅时的表现、检阅仪式盛大隆重的场面,以及人们对他们的赞颂等。开展有效的朗读训练,能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验读书的快乐,会更喜欢朗读,更注重文本的感悟。所以,在对这些语段进行朗读训练时,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如场面描写,是通过让学生找出表现场面“盛大”和“隆重”的语句,抓住 “人山人海”、“彩旗飘扬”等关键词来体会。通过内容补白,想象博莱克能够参加国庆检阅这么隆重的集会,他曾经付出多么艰苦的努力?让学生对他的敬佩油然而生,进而指导朗读,达到了很好地教学效果。
3、读写结合,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在学生充分读书,突破课文难点,理解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基础上,我安排了写话训练。可以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让学生的真情实感在笔尖流淌,读写结合,在写中积淀语言,在写中再次升华情感。
(二)遗憾之处:
总之,在这堂课中,我让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碰撞,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了“零距离”的心灵对话。用心灵去倾听心灵,达到心灵相通,情感共鸣,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但是,教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
第三篇:评课
《北风和小鱼》是一则有趣的童话,写的是肆虐的北风虽然能够使许多动植物害怕,但是小鱼却不怕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弱者面对强者时毫不畏惧的情景。王老师整堂课充分挖掘了教材的语言价值,着重于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培养了学生在语言方面的基本功。老师设计了多处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如:让学生听了北风的声音后,让学生说说他们都听到了什么,以及听了这些声音有什么感受;再如:让学生观察北风向梧桐树、草地、鸟儿吹一吹,梧桐树、青草、小鸟发生变化的画面,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所看到的情景,通过看图不仅训练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又如:“北风气急了,它怎么想,学着北风的口吻来说一说”等等,像这样的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训练,王老师课上还有多处。可以看出,整堂课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高于一般一年级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平时王老师这样不断训练的结果。王老师整堂课非常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且十分善于煽情,善于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化解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并抓住学习重点。老师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用自己投入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因此,整堂课上自始至终学生脸上都洋溢着学习的热情,如:一开始,由“呼呼地吹”去体会北风的凛冽,王老师不仅仅让学生听了北风的声音,说了自己的感受,还让学生也模仿北风的样子来吹一吹,当学生吹得不够用力时,老师引导学生“北风吹得还不够大,再大一点”,全班学生跟着老师一起用力地吹一吹,很自然地体会了北风凛冽,不仅化解了难点,课堂上让学生参与,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北风的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王老师让学生来演一演北风的样子,模仿北风的样子来说说北风的话,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再进行朗读指导就显得水到渠成了。只是,一年级的孩子学习课文还应该多给他们一些读课文的时间与空间。课堂上应是书声朗朗。还有,对于朗读的指导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感悟。有些地方,如“北风气急了,猛吹一口气”等处,应该不仅仅是因为读就是读,得有感情,老师可以进行范读,让学生试着比较一下怎样读更好。
丰碑》这篇课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文章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表现了红军将士们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今天有幸听到马老师执教这篇文章,教者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情,让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这节课中马老师巧妙的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思想感情。1。情境教学法:课堂中注重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图片、录音等教学设备营造氛围,让学生观看红军过雪山的录相和冻僵的军需处长图片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关注,入情入境生情。2.诵读质疑法:指导读中感悟,读中质疑,实现语感积淀,促进学生自悟自得,使学生在图、声、乐、情中自主学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深刻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媒体演示法,多媒体展示感人的画面,再配以柔和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本节课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在马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精彩,读出了课文要表达的感情,也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本课教学中,学生以多种形式的读来整体感知这篇文章,即:1.大声自读,读通课文;2.分段朗读,检查自学;3.快速览读,概括内容;4.小声自读,画出最感动的语句。由品赏朗读到领悟情感自然水到渠成。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主要依靠求异思维。在结尾之处的教学设计也体现出教者的别具匠心。马老师用课件出示军需处长在雪地里冻僵,像座晶莹的丰碑的画面,让学生仔细看图,并想像,“当军需处长靠在树下马上要牺牲了,他会想些什么呢?他有什么心愿吗?”让学生看图想象延伸,不仅练习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发展了思维,也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在战士们心中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在同学们的心中也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一样永垂不朽。人们常说:“文道结合”,在总结课文时,马老师又问学生:“你从军需处长身上想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畅所欲言纷纷把对军需处长的崇敬表达出来了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我认为马老师这节课的教学正体现了这些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去好好的学习。
评课是在课堂教学领域内,根据现代教学理论,运用现场观察的手段,收集课堂教学过程的事实性材料,对能够认识和进行评价判断的教师、学生行为及这些行为所导致的结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评课是教师应具备的一项基本功。经常性地开展评课,有利于准确诊断教学问题,提炼教学经验,优化教学艺术,有助于教师间切磋技艺、共同提升。正如有位专家所说:科学的评课可谓课堂教学的指挥棒、经验交流的总结场、疑难问题的解答地、教法学法的点拨源、先进教学手段的演示台、教学特色的发掘地、现代教学思想的传播站、更新观念的着力点。因此评课对于推进新课改的实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评课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有规律可循、有要领可操作,有一定的原则可引路。评课也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就需要有个性化的创见,需要一种智慧去演绎。评课形式多样,如:个别交谈式、集中讨论式、书面评议式。评课稿的撰写当然属于书面评议式,这种形式可以静下心来,深思熟虑地咀嚼回味课的全程,冷静地用相关的理论去审视剖析,较从容地做到说理透彻、分析到位。
在正规的教学论文范畴内可能找不到评课稿的概念,但实事求是地说,对自己或他人的课堂教学的入情入理地剖析难道不是最好的教学论文吗?起码可以避免一线教师充当某些专家的传声器的两难境地。
一、存在问题
1、重教师轻学生
虽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的呼喊声如海浪拍击,生本意识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日趋浓烈,但在评课时,我们仍只关注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忽略学生通过学习到底发展了没有,发展了多少。我们在评课时习惯阐述教师的言行,很少剖析学生的言行,更甭说去洞察学生学习时的神态、习惯,体察学生的心灵、情绪。即使有幸提到了学生,也只是就表象的热闹与否上蜻蜓点水一掠而过,没有从本质上重视学生的学情。久而久之,循环往复,课堂成了教师展示自我、演绎教案的舞台也就不难理解了。请看下面一篇评课稿:这节阅读课总体上感觉①教师教学理念新: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②教师能着力引导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互动中学习;③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体现了课改的趋势;④重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需要探讨的问题:①教师既要注意语文教学内容活动化有要注意做到活动内容语文化。②师生互动不要停留在表层上,要通过互动,实现师生在知识、情感、心灵上的双赢,这是深层次的问题。③既要引导学生掌握书本的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建构新的知识,超越现有的知识,勇于创新。
应该说这位教师的评课思路清晰,有自己的见解,而且看问题比较深入,但是他自始至终居高临下地站在教师角度俯视学生,评课的视角基本上局限在教师的角色意识里。
2、重形式轻目标
教学形式应服务于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运用的任何教学形式都要从完成教学目标出发,根据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策略与方法,这是最基本原则。但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较多地存在只讲形式不讲实效的现象。选择教学形式时对全体学生的训练深度、训练广度、训练的灵活性、层次性等因素都缺乏考虑。如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的确能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拓宽视野、增加信息,为创设间接的教学情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现代教学媒体的滥用会削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扼杀想象力。但不少教师对现代化的理念把握不很准确、不很全面,尚未真正理解现代化的本质,混淆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认为运用现代化媒体就是现代化了。在评课时,往往把是否运用媒体作为象征性的指标,贴上媒体标签的就加以充分肯定。
这重形式轻目标还表现在忽视语文学科的本位目标,评课时,较多关注的是语文教学外围上的因素,诸如:氛围、情感、合作,很少涉及到课文的特点体现、重难点落实、语言发展目标的达成。例如:有位教师评《一株紫丁香 》教学如下:①一开课,教师让学生沉浸在动听的旋律中感受音乐,体验歌曲的情感,利用欣赏歌曲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悟师生之情。②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创设情境将诗、乐和画融为一体,为后面的诵读、感悟诗歌营造了良好的心理氛围。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扮演角色的领读,尊重了学生的选择,给学生创设展示读和个性化朗读的机会。③在朗读的基础上采取灵活的汇报方式,体现了新课改的自主学习精神,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有效地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④最后,又一次音乐响起,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音乐声外的旁白是对这首诗最好的注释。这样的评课稿很显然是重表象轻实效,忽略了教学目标的学科性、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教学效果的实效性。这样的评课思维盛行的话,就会导致教学实践停留在对教学技巧的模仿和研讨上,缺失理念的观照,缺失新课程精神与实践操作的整合。
3、重面面俱到轻特色剖析
对一节的评议应该从整体上去分析评价,但决不是不分轻重、主次,面面俱到,而需要有所侧重。但实践中有些评课往往面面俱到,试想一篇评课稿从教学目标、处理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教学个性和教学思想诸方面上去综合分析,肯定会流于泛泛而谈、浅平乏味。
各位老师,大家好!很感谢大家来到咱们这个外貌看起来已经不怎么时髦的校园里参加这样一场意义深远的活动,感谢大家如此真诚地聚到这里来倾听与研讨!下面,我把自己对语文综合活动课的理解以及参加这次活动展示的心得跟大家作一个汇报。
《语文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我觉得这段话是可以用来阐释语文教学的综合活动趋势的。沽名生意,语文综合活动课,要以语文为主线,综合各类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提高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我设计的语文综合活动课《我爱读书》,以指导阅读为主线,除了上好一堂课,还延伸出了一系列活动,如“相约书城”、“诵读比赛”、“让摘录更快乐”等,目的就在于扎扎实实地引导孩子们成为爱阅读、会阅读的人。
在上课之前,我组织“相约书城”这个十分有意义的活动,目的是一举多得:一是利用良好的城市文化资源,身临其境,让学生在浓厚的阅读氛围中感受书本带来的快乐;二是推荐好书更加便利,更有说服力,让学生与家长明白三年级开始阅读哪些书更好;三是为课堂交流积累资料。上课一开始,我出示的那些照片都是在活动中拍下的,用意在于唤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快乐,在这个基础上,我引出自己写的诗歌《书》,再次激发他们对书的喜爱,接着引出阅读这个主题,就顺理成章了。
指导学生摘录这个环节,体现了活动课的养成与发展的功能。这堂课里,摘录是作为辅助阅读的活动方式出现的,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在阅读中发展思维、想象、感悟等能力。三年级的学生对一边阅读一边摘录的好处认识不深,他们的阅读很多时候都停留在浅层,比较懵懂,要摘录什么,他们的概念比较模糊,摘起来很茫然,容易带着功利性,为了完成任务而摘,为了摘成语或者摘歇后语、格言而摘,我想要学生明白的是要摘录自己有感悟的,可以引起共鸣的词与句,这样的摘录才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阅读感悟能力,进而使他们具备得心应手的写作能力。
最后要提到那些小书签,这是我比较得意的作为课堂激励的一个小招术,小小的书签上,那些意义深刻的话寄托着我对孩子们的期望,虽然一小片一小片剪着的时候手比较酸,但是看起来效果很好。看到孩子们想得到书签的急切表情与得到书签时的自豪神情,我真的很开心。
一堂课上完了,接下去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一切为了孩子”,我想,不管是传统的常规的语文课,还是新兴的语文综合活动课,这个教育宗旨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第四篇:评课
评课材料
今天两位老师讲的都是绘本故事。故事的阅读教学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次很新颖的尝试。所以,在我们进行集体备课之前,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集体观看了杨老师下发的国家和山东省的阅读教学示范课视频,同时,老师们都做了详细的听课记录,在观看的过程中,如果有老师对示范课的某一个环节提出异议,我们也会停下来讨论,商议无果的情况下,我们还会在网上的相关文章中找寻答案。
当然,网上找出的答案一定不是万能的,真正的备课环节开始,两位执教教师为主备教师,她们在经过前面的学习和思考后,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有了自己初步的教学想法,这时,我们进行了组内集体教研,对于两位主备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在商讨和争论后,我们进行了第一次试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一次试讲后,我们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拓展环节实用性不强,整堂课下来,学生多为孤军奋战,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较少,评价方式单一,板书不够规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方面做的不够等等,很多很多问题罗列在我们面前。所以,第二轮第三轮的集体备课和试讲就又开始了,在整个备课的过程中,我们组的老师们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在一次一次的尝试中摸索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方法,尽可能的在这次活动中讲出一节有自己特色和风格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课。现在,我就分别针对今天两位老师的课,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陈昕老师执教的是丽声妙想绘本系列故事之一《Presents For Baby》。这是一节温馨的故事教学课。在教学中,陈老师结合自己家也有一个小baby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故事,让学生用心灵触摸故事。整个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故事主人公逐段理解故事内容,板书的设计也对学生理解整篇故事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整堂课给人的感觉是温馨有亲和力!
张晓洁老师执教的是一个经典的英文绘本故事《Five Littl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这是一个深受孩子们喜欢的英语绘本故事。课前,张老师积极收集相关资料,给孩子们呈现了一节好听,好看,好学又好玩的小学英语阅读课,相信这样的课堂一定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觉得更值得一提的是,张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有一项是让学生完善自己的英语读书记录本,可见,我校五年级的部分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和培养下,已经养成了每天进行英语阅读,并书写英语读书记录的好习惯,相信能够坚持这一做法的孩子,在不断的积累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希望我校有更多的学生能在老师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下,体会阅读技巧的成功运用,享受阅读的乐趣,并带动其他语言技能的发展,最终成为独立的阅读者。
第五篇:评课
评课: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是否突出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是否紧密围绕教学目标?
2、从处理教材上分析: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难点,抓住了关键?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看教学思路设计:(1)、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是否符合学生实际?(2)、教学设计是否具备新教学特点—具备独创性?(3)、教学思路、层次是否清晰?(4)教师所作的教案设计在课堂上是否有很好的效果?看课堂结构安排:(1)、结构是否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2)、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效率高?
【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前面时间安排多,内容松散,后面时间少,内容密度大)或前紧后松现象(前面时间短,教学密度大,后面时间多,内容松散)。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3)、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4)、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是否得当?(5)、优差生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6)教师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
4、从教学手段和方法上分析:(1)是否量体裁衣,优选活用?(2)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
(3)教学方法是否有改革和创新?(4)现代化教学与现代化教育手段是否相互呼应?(是否使用现代教学科技进行讲课)
5、从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分析:(1).看板书: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依纲扣本。其次,言简意赅,有艺术性,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2).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6、从教学效果上分析: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