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印度洋carlsberg脊的铁锰结核与沉积物的地球化学、因子分析和粘土矿物分布的关系(改好)

时间:2019-05-15 05:1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北印度洋carlsberg脊的铁锰结核与沉积物的地球化学、因子分析和粘土矿物分布的关系(改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北印度洋carlsberg脊的铁锰结核与沉积物的地球化学、因子分析和粘土矿物分布的关系(改好)》。

第一篇:西北印度洋carlsberg脊的铁锰结核与沉积物的地球化学、因子分析和粘土矿物分布的关系(改好)

西北印度洋carlsberg脊沉积物地球化学、因子分析和粘土矿物分布与铁锰结核的联

摘要:来自carlsberg脊西南部的钙质粘土和软泥,其Si(4.62-23.88%)、Al(1.63-7.98%)、Ti(0.43-1.70%)和CaCO3(8.50-79.75%)的含量变化较大。结合这些元素的变化,说明该区域受到碳酸盐相和热液铁锰结核相混合作用。R模式因子分析提取出5个因子——生物来源、岩石碎屑、热液来源、相关沉积物的自生作用和热液来源向自生来源的过渡阶段。地球化学数据表明Cu和Ni是由于生物过程导致,而Fe、Zn和Co则来源于热液。Mn/Fe(沉积物0.08-0.63;结核090-1.48)和结核与沉积物中Mn与Cu、Zn、Co的特征,表明在成岩作用的早期,通过孔隙水有Mn2+的供给结核。粘土矿物的分布表明伊利石和蒙脱石比高岭石和绿泥石富集,而镁铝皮石和蒙脱石是不完全结晶相。由于伊利石和绿泥石在南纬区域离散的分布,推测来源于印度河,然而蒙脱石和高岭石是自生成因且受到了海底火山岩的改造。

关键词:地球化学沉积物粘土矿物铁锰结核R型因子分析Carlsberg脊

前言:

对于阿拉伯海沉积物的早期研究是出于区域经济利益(Stewart,Pilkey and

and Biscaye,1976;

Griffin,1970;Böstrom Kolla,Be

and Melson,1965;Gorbunova,1966;Goldberg andFisher,1971;Kolla,Henderson

and Biscaye,1976;Kolla,Ray and Kostecki,1981;Kolla,Kostecki,Robinson,Biscaye and Ray,1981;Shankar,Subbarao and Kolla,1987)。即便已经知道了carlsberg脊沉积物中存在铁锰结核的伴生,但可能是因为前人的工作仅在沉积物(Gorbunova,1966;Goldberg and Griffin,1970;Kolla, Henderson and Biscaye, 1978;省略)和铁锰结核(Cronan and Tooms,1967 and 1969)中分别进,故研究重心很少放在沉积物-结核相互关系上。而对于carlsberg脊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的研究也只能根据有限的样品(Gorbunova, 1966;Goldberg and Griffin, 1970;Kolla, Henderson and Biscaye, 1976)。本文介绍了沉积物的主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粘土矿物的分布。采用了地球化学、粘土矿物学和R型因子分析对沉积物的性质进行研究,其中因子分析和粘土矿物学手段讨论了沉积物的来源。通过结核和沉积物的地球化学数据对比,尽可能的去探索两者之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

材料和手段

1981年的R.V的第86和87个航次中,彼得森获得了20个沉积物样品(站位如图1所示)。采样区域海底地形崎岖,最大水深为5400m。更新世沉积物是白色、深棕色的钙质软泥。有孔虫软泥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堆积,谷地处大多为硅质软泥。

为了得到总消化率,将沉积物样品清洗、烘干、磨碎后,用HCl、HF和HNO3处理,并确保沉积物样品中没有任何结核存在。主量元素Mn、Fe、Cu、Ni、Co、Zn、K和Mg含量通过AAS,PE-5000测得,同时也测得了Si、Al、Ti和P的含量。通过”carbonate bombe”方法(Müller and Gastner, 1971)得到CaCO3的含量。分析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使用USGS标准检验以及平行样重复试验校准,其USGS值小于10%。加入10ml醋酸和5mlH2O2去除样品中粘土(<2μm)部分的CaCO3和有机质成分的干扰。粘土矿物含量通过XRD方法获得。粘土矿物的鉴定是根据Brindley和Brown于1980年提出的方法,且估算了主要粘土矿物的含量(Biscaye,1965)。使用Fernandes和Mahadevan开发的电脑软件(1982)进一步对地球化学数据进行了R型因子分析。根据Valsangkar、Rajamanickam的方法(1988),将同样通过MAS(AAS,PE-5000)测得的铁锰结核数据与沉积物数据联合比较分析,尤其是Mn、Fe、Cu、Ni、Co和Zn元素的对比。

结果和讨论

表Ⅰ中给出了沉积物金属元素的含量(主量元素、金属元素),表中所含单质的氧化物总含量介于99.41%-100.59%之间(氧化物含量未给出)。样品在含水率、氧化物和有机质含量方面变化较大。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SiO(、29.89-51.10%)Al2O3(3.08-15.21%)和CaCO3(8.50-79.75%)。与深海粘土对比,研究区carlsberg脊沉积物在Ni、Co和Zn元素富集程度相当,但却亏损Mn、Fe、Cu和Al。TiO2(0.46-2.84%)的含量变化较大,而P2O5(0.28-0.38%)含量稳定。之所以对主量元素进行因子分析,主要是为了探究碳酸盐组分对沉积物的影响。通过地球化学数据的因子载荷表(表Ⅱ),可以看出5个占据96.9%影响的载荷因子。每一个因子都代表着一个沉积物的来源或者两个地质过程的过渡期。表Ⅲ中给出了来自9个采样点的18的样品的53个与沉积物伴生的铁锰结核的地球化学数据。能够识别出来的结核种类有7中,其中Sr结核(粗糙的球形)比其他富集。其丰度为1.1-5.8kg/m2。一般情况下,风化岩石构成结核的核心,δMnO2一般存在矿物相。与印度洋平均沉积物相比(Cronan and Moorby,1981),这些结核中Ni、Cu和Zn的含量相近,而Mn、Fe和Co的含量偏低。具有粗糙的表面结构(相对于Sr结核)的类球状或椭球状的结核从核部到外层,其Mn、Fe、Cu、Ni、Co和Zn的含量逐渐增加,而观察到的其余类型的结核则反之。

因子分析

在R型因子分析中,一般认为具有强烈正相关的Cu-Ni-Zn元素其相关性不是很明显,表明主要成分之一的CaCO3稀释了其余元素的含量。因子1具有较大的CaCO3载荷,代表了生物碳酸钙成因。具有较大的Al负载荷进一步证实了因子1即为生物成因(Cronan,1980)。因子2中,Cu、Zn和Ni具有较高的负载荷,而Mn和Fe表现微弱的正载荷。更进一步的观察,在因子2(认为是自生成因)中具有较高的得分的样品在因子5(热液成因)中同样如此。因此可以认为因子2代表了从热液向自生铁锰氧化物转化的一个过程。Cronan(1980)在东北太平洋沉积物中同样观察到这个现象。因子3具有较高的Ni载荷,适度的Zn载荷和较弱的Cu载荷,从这个特征上判断,很有可能代表了自生成因,因为自生的锰氧化物是以富Ni、Cu而贫Fe、Al为特征(Friedrich,1976)。Cronan(1986)同样提出过Ni元素在深海自生铁锰氧化物中的富集。

(有疑问)因子4具有较高的P载荷和相比较而言较低的Mg、Al、Fe、K和Si载荷。如前文所描述的,样品因子载荷矩阵是在没有MOC(孔隙水、有机碳、碳酸钙)基底干扰的情况下进行的,然后却没有表现出高的P载荷和其余元素的低载荷。因此我们可以认为,P是由CaCO3(自生磷灰石?)携带导致其余成分稀释。海水中的P同样会被细菌的活动清扫(Harris,Milnes and Veeh,1981)。因此,因子4可以解释为生物作用对于沉积物的贡献,而且在一些样品中过盛的生物成因硅也支持这个观点。同时,Mg、Al、Fe、K和Si在因子4中的因子得分可以被认为是沉积物组成由浮尘向碎屑转变的标志。综上所述,因子4代表了生物作用和碎屑对沉积物的共同贡献。因子5中,Mn具有高载荷而Co和Fe具有较低的载荷。这些特点代表了热液铁锰氧化物因子,据Cronan(1980)研究发现,热液因子一般亏损Ni元素。

粘土矿物分布

粘土矿物的鉴定表明,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和与石英伴生的高岭石,组成了最常见的碎屑相成分。镁铝皮石结晶较差,微晶蒙脱石无结晶相(如图2)。与高岭石(3.03-11.46%)、绿泥石(9.63-25.62%)和镁铝皮石(0.68-5.92%)相比,伊利石(26.93-87.97%)和蒙脱石(13.30-43.18%)是主要的成分。Gorbunova(1966)和Kolla曾经报道称,在本文的研究区,广泛存在着10-20%微晶蒙脱石与镁铝皮石伴生,而在我们的数据中镁铝皮石则没有那么富集。如果微晶蒙脱石代表了蒙脱石族(Hathway,1979),那么研究区域中蒙脱石的含量应该与Gorbunova(1966)和Kolla能够较好的匹配起来,然而实际上我们的数据中蒙脱石的含量比前人的研究中要高很多(所有的样品中含量均大于20%,如表Ⅳ)。绿泥石的含量(9-25%,表Ⅳ)同样比Gorbunova的1%和Kolla的10%高很多。伊利石的含量与前人的研究(20%或者大于50%,Kolla,1976)匹配的较好。

尽管通常情况下深海粘土被认为是普通的碎屑沉积,然而Biscaye(1965)曾经提出,印度洋海底特定区域的粘土矿物组成具有较大的研究意义。Kolla、Henderson和Biscaye(1976)认为该研究区域正适合作为这一特定的区域进行研究。实际上该研究区域远离大陆,且从西北到西南高岭石+绿泥石的丰度逐渐增加,表明受到当地海底玄武岩的改造。这块特定区的高岭石组成早在1965年Biscaye就曾研究,但是Hathaway(1979)认为高岭石是化学风化作用的产物。Sugisaki和Kinoshita(1980)指出在海底沉积物中Al-Mg-K元素的共生关系不会有较大的改变。因此Al2O3-MgO-K2O的图解,可以较好地指示出沉积物来源。结合世界海底玄武岩和现代大洋中脊玄武岩平均含量,图3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部分沉积物受到了该区域海底玄武岩的改造。Bostrom和Fisher(1971)认为海底火山活动是导致研究区域沉积物中Fe元素含量较高(8-10%)的原因。然而在本文的研究中,大多数样品的Fe含量介于1-3%之间,并不支持海底火山作用对沉积物形成具有较大影响的观点。

在印度河和恒河的沉积物中,镁铝皮石含量较低(Kolla,1976)。富伊利石、贫镁铝皮石的沉积特征指示了距离研究区域西北方向3000千米的印度河来源。在更新时海平面降低的时期,大量印度洋沉积通过海面环流和浊流的作用广泛分布在研究区域内(kolla,1976)。Gorbunova(1966)曾经在西阿拉伯海发现了少量出现的微晶蒙脱石,并且认为是火山物质分解的产物。结核中Mn和Fe元素的富集(表Ⅲ)表明微晶蒙脱石中仅含有少量的铁,大部分的铁都用于形成结核中的δMnO2,而不是钡镁锰矿。蒙脱石的形成可能是受到原地海底玄武岩蚀变的改造,也可能是由风带来的火山物质。Kolla认为长距离的沉积搬运对沉积物的影响不大,后者也是中印度洋海盆沉积物中蒙脱石的主要来源。

沉积物-结核的关系

通过测量沉积物和结核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可以看出两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且指示出这些元素具有独立的来源。(有疑问)当沉积物中的自生元素Mn、Cu和Ni在沉积后阶段中处于。。的条件下时,他们将会转移并且最终以一种能够形成铁锰结核的形式,沉积在氧化性环境的水-沉积物界面附近。结核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始形成,并且这些元素的含量由核心到边缘逐渐增加。这个假设已经被Valsangkar,Rajamanickam(1988)用他们的研究区域中的铁锰结核证实。在海水中Mn氧化物的清扫下,Cu和Ni 能取代δ-MnO2(矿物学控制)中的Mn(Burns and Burns,1977)。(疑问)生物作用在多元分析是重要的因素,故Cu和Ni一般认为是生源成因。Halbach、Hebisch和Scherhag(1981)也同样认为Cu和Ni是生源成因,为此他们在太平洋赤道区域附近的放射虫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疑问)Fe和Co元素相关性良好(图4),说明有其余元素被Co元素取代。本文的研究工作应该能够反应最利于Co元素形成的条件是典型的氧化环境(例如海山)。Valsangkar,Rajamanickam曾经讨论过结核的矿物学特征,并发现了氧化程度高δMnO2相的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上述观点。Craig、Andrews和Meylan(1982)曾发现,Co3+能够替代δ-MnO2中的Mn4+。Carlsberg扩张脊的热液活动也可能导致类似Co的,非原生的碱金属富集。从表Ⅲ中看出,3个站点(1902、1907/1和1905)的沉积物和结核的Mn/Fe比值范围:结核是1.13-1.48,沉积物是0.08-0.36。结核中的Mn和Fe元素很有可能来自于具有高Mn/Fe比值的沉积物。如果两者之间没有物质交换(Price,1967),那么两者的Mn/Fe比值理论是应该是相近的。各种元素的结核/沉积物数值,其值最大的是Mn(44.56倍),而最小的是Zn(4.5倍)。Fe、Ni、Cu和Co分别是5.69、17.66、10.5和12.0。

结论

Carlsberg脊区域钙质沉积物中CaCO3的含量较好的反应了样品深度的不同。对于其余元素而言,碳酸钙类似于稀释剂。元素含量的多变,反应了其沉积来源的多变性,生物源、碎屑源、热液源、自生沉积作用,甚至包含了热液作用向自生沉积作用转换的中间过程。碳酸钙、Cu和Ni是生物作用带入,而Fe、Zn、Cu和Co是热液作用的结果。粘土矿物研究表明,伊利石和绿泥石是来源于印度河,而蒙脱石和高岭石则是受到海底岩石的改造,自生沉积作用的结果。通过热液活动和沉积后阶段中Mn、Cu、Ni元素的变化,可以知道结核和沉积物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

下载西北印度洋carlsberg脊的铁锰结核与沉积物的地球化学、因子分析和粘土矿物分布的关系(改好)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北印度洋carlsberg脊的铁锰结核与沉积物的地球化学、因子分析和粘土矿物分布的关系(改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