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上册 毫米 分米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1.例1。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1)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2)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4)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教学时,应注意下面几点:
(1)出示例1图后,教师可以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2)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让学生分别估计一下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每小组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记录下来。
(3)要知道估计的结果是否准确,需要进行验证,引导学生分别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学生测量时,教师可以问:“遇到什么问题了吗?互相交流一下”,从而引出毫米以及毫米与厘米的进率。(4)学生掌握了毫米及毫米与厘米的进率后,要让学生重点掌握1毫米的长度观念,可以给学生介绍1分硬币的厚度约是1毫米,但考虑到1分硬币在市场上的流通日易减少,可以多举一些其他例子,如,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也可以让学生从一沓纸(或作业本上的纸)中量出1毫米,数一数有几张。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用毫米作单位的事物,如,自动铅笔的笔芯、降雨量等等。(5)“做一做”中的题,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并交流一下想法。2.例2(见下页图)。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1)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了解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会选择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4)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教学时,应注意下面几点:
(1)用学生尺测量课桌的长,有许多的方法,可以用尺子的最大刻度(比如,15厘米、18厘米)为一段连续量,这样量的次数少,但计算比较麻烦;也可以10厘米为一段连续量,这样量的次数多,计算比较简单;当然还有其他方法。这些方法各有所长,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不要限定其中一种。因为展示、交流学生各种不同的测量方法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2)针对学生中的10厘米为一段连续测量的方法,教师可以提出:“10厘米的这一段,可以用一个比厘米较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由此引入分米。
(3)通过测量、交流及引导,学生找出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应该不成问题,应该把机会留给学生,教师可以提出:“你们能发现分米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吗?”
(4)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学生在学习了厘米之后,对10厘米的长度有一定的印象,这样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比划1分米的长度,相互之间进行验证,并举出生活中长(宽、厚)是1分米的物品,以此加强学生对1分米的长度的认识。(5)“做一做”中安排了量课桌的宽,是对学生选择用分米作单位测量效果的检验,学生可以用长尺(如米尺),也可以用学生尺1分米、1分米的测量,不够1分米,再量出有多少厘米,还可以以厘米为单位进行测量,结果用几分米几厘米的形式来表示。3.关于练习一中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一是考查学生的长度观念,二是考查学生用毫米作单位的测量水平。在做此题时,先让学生估测,不要急于用尺子测量。学生在判断是否是正方形时,存在竖着看和横着看的差别,可以采用转动课本的方法反复对比。判断后,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第3题,含有两项内容,一项是估计常见物品的长(或宽),另一项是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后,要让学生对估计的结果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其目的是让学生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及时矫正,提高自己的估测能力。
第4题,是有关长度单位换算的习题,教学中教师可以补充毫米与厘米的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如,3厘-6毫米=()厘米()毫米等。
第5题,包含两项内容,一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二是对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进行估测,前两道题答案惟一,分别填“分米”和“米”,后两道题的答案可以不同。
第6题,将2米长的木料截成同样长的四段,要算2÷4,学生不会计算,需将2米换算成20分米,再计算。
第7题,属于小调查,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果完成此题有困难,可以改换其他调查内容。
第二篇:分米毫米教案
分米和毫米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表象。
2、通过实际测量,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并提高估测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难点: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准备:
1、课件、尺、软盘;
2、学生准备:彩纸条、剪刀、1分硬币、电话卡或银行卡。
教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
1,昨天晚上预习中遇到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2,学生自由发言 二,交流展示
师:我们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板书:米 厘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我们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好?量一支铅笔的长度该用什么单位呢?
三,互动探究
(一)认识分米
1、量一量
师:请你用直尺量一量你的文具盒的长边和短边大约各是多少厘米?(学生回答)
师:一般来说,文具盒长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0厘米。(边说边板书:10厘米)
师:(示10厘米的彩条)像这样10厘米长的线段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长度——分米(板书课题: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在“10厘米”后板书:是1分米)那么,20厘米就是多少?(2分米)学生齐读:10厘米是1分米
2、认一认
(1)师:请你拿出直尺,看看1分米到底有多长。1分米可以从哪里到哪里呢?(请学生上实物投影指出)也就是说1分米相当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学生齐读。
问:你的尺上有几个1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2)体验:
① 请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用直尺比划出1分米。我们现在比划的就是一柞的长度,一柞大约是1分米。比划给同桌看。
② 一人比划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
③ 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断,一起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3、画一画
(1)师:你能用尺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吗?你准备怎样画?先和同桌说说,再画在纸上。
(2)交流:你是怎样画的?请学生上实物投影展示汇报。
(3)师:(边说边画)1分米我们可以从刻度0画到10的地方,可不可以从1开始画起呢?这样应该画到哪里了呢?(11)为什么?如果从2开始画呢?从3呢?
师:只要画满10大格,就是10厘米,就是1分米。(4)请你帮同桌量一量,看看画的线段是不是1分米。
4、找一找
4人小组相互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全班交流。(插座边长、软盘边长、粉笔长……)
5、数一数
师:(示米尺)谁来数一数,1米有多少厘米?你是怎样数的?结果怎样?(板书:1米=10分米)学生齐读。
6、实践操作:“想想做做”第4题
(示课件)和你的同桌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厘米,再说说接近几分米。
先让学生目测一下几分米,再测量。
(二)认识毫米
1、师:我们以前量过数学书的长边和短边,现在老师想请你帮个忙,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
同学们有的说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有的说1厘米不到,老师还想知道得更准确,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接着板书课题:和毫米)
2、小组学习
(1)师:在学习毫米时,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自己去发现关于毫米的知识。① 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你在尺上找出来。② 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
③ 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请你量一量。(2)学生4人小组学习。(3)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总结:① 直尺上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② 1厘米中数出多少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所以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学生齐读。
③(示实物并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电话卡或银行卡的厚度、书上数出10张纸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问:还有别的物体吗?
3、师:现在请你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教师演示)同桌互相比划,用一分硬币插进去量一量对不对。
4、(示课件)你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吗?请学生说一说。
师:比如测量降雨量、量小蚂蚁的身长。(教师适当解释)
三、总结
1、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分米和毫米)
师:加上前面学习的米和厘米,我们已经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从大到小分别是:米、分米、厘米、毫米。今天我们还知道了这些单位之间的一些关系。(学生齐读: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五、矫正反馈
1、“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相互说长度,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指名回答。
2、“想想做做”第3题
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请1-2组汇报。
3、“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回答,说说怎样想的。
4、“想想做做”第6题
(1)学生判断,集体反馈。(2)学生用尺量。六,迁移应用
量自己的拇指宽大约是多少毫米。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分米和毫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厘米=10毫米
1《分米和毫米》学案
学习目标:1,通过预习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2,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一,预习数学书26页内容。二,寻找生活中1分米长的实物,1毫米的实物。
三,完成填空。
1米=()厘米,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
1米=()分米 三,画一画
1,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 2,2,画一条比41毫米多4毫米的线段。
四,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门长2()
大米宽2()黄瓜长2()
蚂蚁长5()五,在○填上“<”“>”或“=”
3厘米○3分米
5毫米○5厘米 1米○10分米
7分米○7厘米
《分米,毫米》巩固案 一,画一画
1,画一条36毫米的线段
2,画两条线段,使它们一共长2分米。
二,在正确的答案前面画“√”
1,一块手帕的边长约2(□米,□分米,□厘米)2,张明的身高是12(□毫米,□分米,□厘米)3,蚂蚁身长约5(□厘米,□分米,□毫米)三,解决问题
1,一根绳子长28分米,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多少分米?
2,自动铅笔长9毫米,两枝这样的铅笔长多少毫米?
3一扇窗户高81厘米,给它配上9快玻璃(框子的高度忽略不计),每块玻璃高多少厘米? 四,智力大冲浪
两根电线长98分米,第一根长26分米,第二根比第一根长多少分米?
第三篇:分米 毫米教案
一、导入
师:一年级我们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你还记得1米有多长吗?用手比划一下。米可以用什么字母来表示?(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米
m);1厘米有多长呢?比划一下,可以用什么字母表示?(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厘米
cm)请估计下面物体大约有多长?
1、教师们高约2()2、1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有18()
3、米尺长度是100()师:看来,当我们要记录较长物体的长度时,一般使用单位“米”,表示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选用单位“厘米”。
二、认识分米
1、估一估
师:请大家把桌上的纸条拿起来,结合已有的测量经验估算一下,纸条大约有多长?(纸条提前准备好
10厘米)
师:谁能来说一说纸条大约有多长?你是怎么估算的?(如果要问这个问题,就要对学生的估算方法做一个评价:有些同学是根据一厘米的长度,看这张纸条大约有多少个一厘米的长度来估计的。这种方法真好!)生:
2、量一量 师:看来同学们估的长度都不一样,想要知道这张纸条到底有多长,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吗?(用直尺)
师:下面我们就亲自用直尺测量一下(提醒一下量的方法:0刻度线对齐),并把结果填在书p42的表格中
学生汇报结果,并用ppt出示
3、说一说
师:你们能用手表示一下10厘米是多长吗?那么谁还可以用另一种长度单位来表示呢? 生:分米
师:对,这张纸条长1分米,因为10厘米就是1分米(ppt)
师: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在数学中,我们可以用字母dm来表示分米,谁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分米和厘米的关系?(ppt)全班齐读
师:2分米等于多少厘米?5分米呢?8分米呢?(这些问题很好,很有必要,还可以反过来提一下:10厘米是多少分米?40厘米呢?等等。)师:快速找一找直尺上从哪儿到哪儿的距离是1分米呢?和你的同桌一起在直尺上找一找吧 生:
师:从0到10之间常1分米,1到11之间长1分米,10到20之间长1分米。伸出你的两指比一比多长是1分米。(这个体验活动也非常重要,要让学生比划准确,记住自己比划的长度,建立对1分米的正确表象认识。)
师:请大家找一找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生:
师: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1分米和1米是怎样的关系? 生:
师:1米=10分米,用字母表示就是1m=10dm(全班齐读公式)
三、认识毫米
1、量一量
师:请大家先估算数学课本的宽、厚大约是几厘米?再用直尺量一量,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
师:用厘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有时不是整厘米数,为了更准确,我们需要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有谁知道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体现引入毫米的必要性)
2、说一说
师:1毫米有多长呢? 生:
师:1厘米中间的1个小格就是1毫米,我们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师: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数一数1厘米之间有几个小格?是几毫米? 生:
师:谁能用我们数出的结果说一个等式来表示厘米和毫米的关系? 生:1cm=10mm(课件出示)师:大家已经认识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现在我们以毫米为单位再来量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度。看看这次量的结果与开始相比,哪一个更准确? 生:
3、估一估
师:请拿出1枚硬币(要看看是否是1毫米厚,还可以选其他的一些卡片试试,如果能让学生带上一些来,更好),估计一下,这枚硬币的厚度是多少?再捏一捏,量一量。(这个体验活动请参看教师用书中给出的参考案例,更好的帮助学生建立对1毫米的正确表象。)生:
师:找一找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估一估大约是几毫米? 生:
四、小结
师:现在我们认识了四个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它们之间会是什么关系呢?请4人一小组观察米尺,一起讨论,看看哪个小组有新的发现? 生:学生汇报,ppt出示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接下来老师送给你们一个闯关游戏,用今天学过的知识来闯关
五、巩固练习(ppt)
六、总结
师:你能说说这节课有那些收获吗?然后请同学们比划一下1分米、1毫米有多长。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两个新朋友,还了解了他们的关系,请同学们下课后量一量,看看哪些物体物体的长度是1分米、1毫米。下课。
总的来说设计得不错,因为教学内容比较多,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调控好课堂进度,合理分配和把握时间。
这段时间你太累了,要注意多休息,课慢慢上,不着急,注意身体。
第四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2012年秋季期)
广西省桂平市南木镇黎明小学:周洁兰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使学生经历猜测、探索、验证的过程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 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三、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或挂板)、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硬币、一枚一元硬币。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快乐学堂——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
由学生测量的结果引入毫米。或者由下面的游戏引入。
测量游戏:同学们,你们每组桌上有一个篮子,篮子里有几种东西(“一元硬币、一分硬币”各一枚、一张纸条、一块橡皮),请你们看看分别是什么?谁能用尺子准确测量出它们的长度或厚度?(小组合作)然后小组汇报。
猜测:一元硬币的厚度。测量一枚1元硬币或1分硬币的厚度为什么不能用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呢?(学生自由发言)
一枚1元硬币(1分硬币)的厚度用米或厘米做单位都不合适,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
(二)、探索新知
1.认识毫米。
继续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快乐学堂——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
观察自己的直尺,你有什么新发现?(同桌交流)
汇报交流: 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用两支笔的笔尖指着,一毫米一毫米地数1厘米中有多少个1毫米?
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还有更小的格。一厘米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书: 1厘米=10毫米)。
你身边什么物体的实际长度接近1毫米?
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5毫米、10毫米的长度。
练习:
量出一枚1分硬币的厚度。
填一填:
2.认识分米。
(1)引入分米。
动手操作:用学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课桌宽是多少?(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做单位时,一一测量很麻烦。)
独立探索:你感觉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量课桌的宽比较合适?
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像量课桌这样的物体长度时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单位都不合适,我们就要创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⑤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板书,把课题补充全:分米的认识)
(2)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表示出2分米的长度。
(3)学生用直尺量1米长的绳子,每1分米作一个记号,问: 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板书 1米=10分米)
(4)练习
与同桌互量从手腕到指尖有多长?
(三)、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继续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练习区——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
1.量出数学教科书的宽是几分米几厘米几毫米?(1分米4厘米4毫米)
2.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投影或挂板出示)。
一把米尺的长是1()一把米尺的长是10()一把米尺的长是100()
一个墨水瓶高约1()教室的门高约是2()
宽约是1()
(四)、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即直观又准确地记住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五)、板书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六、教学反思:
认识分米和毫米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分米和毫米》一课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教材编排的内容很充实,由于有较多的学生操作活动,又是一节低年级数学概念课,所以把这一课上扎实上好不容易。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趣味性。本节课让学生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让学生感受到掌握毫米和分米是日常测量的需要,感受到学习这部分
知识的价值。本节课的设计,本着“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为主”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能力,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际生活又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
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1至24页
教材分析:
(一)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本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这些长度单位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分析教材的编排意图
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2、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3、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
体验 1 毫米、1 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
1、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策略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实际操作等突破重点,通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动手操作,计算等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在生活中常遇到测量问题,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在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要注意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与认真思考相结合,在测量中,学生可能对毫米的测量更难掌握一些,可让学生多操作,单位换算和计算也要加强。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 1毫米、1 分米的长度单位。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操作和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复习旧知。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
(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
(3)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2、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老师板书学生估计的结果。提出问题: “究竟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呢?”请同学分成小组对数学书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分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和厚。
(2)组织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数学书长:不到 21 厘米,差 2 个小格。宽:不到 15 厘米,差 2 个小格。厚:不到 1 厘米,只有 6 个小格。
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足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引出毫米: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 1 毫米。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2、学习1 厘米10 毫米。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从直尺上选定 1 厘米的长度,数数在 1 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通过观察和数格从中得出,把 1 厘米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就是 1 个小格,长是 1 毫米。1 厘米10 毫米。
老师板书:1 厘米10 毫米
3、深刻感悟 1 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现象。
(1)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 1 毫米?然后动手量一量看你说的对不对。(硬币、超市会员卡、钥匙等)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为单位计算的?
(3)说一说,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4)猜一猜,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然后同桌同学合作验证猜得对不对。
三、巩固练习
1、第 3 页做一做
2、第 5 页练习一第 1、2 题及第 3 题的前 2 题。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