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三年级语文金色的草地教案1[人教版]
2、金色的草地 杜鹃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第一课时 质疑导入
师:春天来临,小草都醒来了,嫩嫩的,绿绿的,睁开双眼,伸着懒腰,从地里钻出来,大 口大口喘气。同学们,当那时一片绿油油的草地,我们都不忍踏上。板书:草地
师:但是同学们,今天我带你们领略不一样的风景。板书:金色的 师:出示课题,读题,质疑。(学生提问时间)
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滋生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而对提前预习的学生来说,课文可以在他们的脑上有一个再现的过程,从而理解本文的意图,对美好的大自然的憧憬。自读感悟
师:同学们,我们在一二年级摘到了很多生字,现在已经是滚瓜烂熟的字了,这一课里又长了新苹果,现在去丰收吧,如果需要帮忙,眼前这个人倒是很愿意帮你。
指令: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次,不知道意思的词语,请指教词语手册,同学及老师。
学生喜欢一个明确的指示做事,在低段目标尽量明确,指令尽量精准,可是针对于儿童的心里,让他们把去学演变为乐学,老师便要在语言上下功夫,用“摘苹果”等方式激励学生,去提起学习的兴趣,即使是后进生,有了乐学的情绪,便不会在其它学生学习的时候,他在滥竽充数。检查自学情况
师:现在是分享成果的时间。看同学们劳有所得,老师很欣慰,有些长得高不容易摘你也不要慌,同学还有老师都是你的助手呢。出示卡片生字
玩耍 一本正经 使劲 绒毛 假装 这些年来 钓鱼 观察 花瓣 合拢 手掌 有趣 学生自读,同桌对读。解释词语,学生自助学习。学习内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回读课题。解决问题。这片金色的草地在哪?为什么会变成金色的?
师:很多同学早就知道了答案,咱先不说,先默读一遍,觉得一定是了,请站起来大声地朗读。回答问题。板书:蒲公英
对蒲公英的了解与认识。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同学一定都很喜欢玩吧,我们看看课文中的两兄弟怎么玩的? 在看课文之前谁还记得二年级中有一课说到蒲公英妈妈是如何传播种子的? 师:同学们在玩的时候是怎么玩的?图中的小人又是怎么玩的。同桌互读。反馈。和全班分享喜悦。
师:从表情看得出,大家都好兴奋好高兴。那我们一起演演吧。再读,表演。
想象情景,如果你在场,你又怎么玩呢? 形容一下当时的场面。朗读课文
读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二自然段,把我和弟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师生评价。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举行擂台赛。总结
对学生的表现评价,布置作业。第二课时 回顾课文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对蒲公英一定有的了解,让我们再一次回顾一次那快乐的情景。指名朗读第一、二自然段,说说这两段大概意思。感悟第三、四自然段
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伞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事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探究这个奥秘。
1、学生读课文。
2、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板书/:早晨、中午、傍晚
3、怎么会变色?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教师可以出示下列填空题,提示帮助学生理解。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草地就——; 中午,花朵——,它是——,草地就——; 傍晚,花朵又——,草地就——。
4、谁能不看提示,自己把这个奥秘就清楚? 师: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我”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后,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什么变化? 齐读第四自然段。
我们大家都爱上蒲公英。仿佛是通人性的,文中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觉得这种说法怎么样? 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所讲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开合情况谈体会。
5、练习生字。完成作业 课后拓展:
以自我介绍的形式,介绍蒲公英。表演。总结课文 朗读课文。小结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展,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居大自然中的发现及时地记录下来。
第一课时,我以学生读为重点,以各种方式进行朗读,让学生融情融景,在齐读前。我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我们站在旷野中,一大片一大片的草地,开出了金黄色的花。”“你的跟前就有一朵美丽的蒲公英,小心不要把它踩着,轻轻地摘下,大家一起吹。”学生都沉浸其中,我神秘地关好门窗,“同学们,可不要把这种情绪飞走了,我们一起带进课文。” 学生读的时候便十分投入。第二课时,我在学生的自悟下带领学生学习课文。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上册金色草地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草地》教案及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认识本课15个生字,包括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蒲公英的资料生词卡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
课
时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
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重点指导学生区别“近和进”、“反和返”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简单介绍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外皮黄棕色,叶根生,花为头状花序。
(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如“蒲、傍”,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5)完成“语文天地”抄一抄2
四、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
注释:通过学生自学,既加深了[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印象,同时在介绍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反复联系,加深印象扩大学生接受知识的面积。
第 二 课 时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
把你见过的蒲公英的样子讲给同学听听。
出示蒲公英的图片(蒲公英开放,学生描述。)
二、品味课文,体会感情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从读课文中你体会到了“我”的什么感情?(用课文中的话来说)
“我”和弟弟为什么那么开心啊?
先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再自己说说 那“我”和弟弟是不是一直都在做这个游戏啊?
我们来看后面的课文 指导学生读课文第2部分(第3、4自然段)
作者有什么新发现?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
什么变化?指导(学生完成语文天地中“图示蒲公英的变化”)
7“我们”为什么不再随意揪它?
引导:喜爱金色的草地→
为什么是金色的→不再随意揪→金色的草地
若“我”没有发现蒲公英的变化,后果会怎样?
三、思考交流 指导学生再读课文 说说自己是如何观察喜爱的花草的?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填到语文天地中
四、课后延伸
请学生用刚学会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
第 三 课 时
一、课始三分钟:
1、小组内说颜色在生活中的特殊作用。
2、集体交流。
二、课堂补白,积累运用。
风的颜色
风有颜色/有着变幻多端的颜色,/它一年四季都在忙碌,/把世界装扮成美丽的画册。/春天的风是绿色的,/染绿嫩草/染绿树叶/染绿山岗和原野。/夏天的风是蓝色的,/浅蓝的林带,/深蓝的湖泽,/蓝风送走太阳的炎热。/秋天的风是金色的,/金风迎来收获的季节,收获遍地的金子。/收获满意喜悦。/冬天的风是白色的,/白风扬起鹅毛大雪,/美丽的白天鹅啊。/多么可爱多么纯洁。/风有颜色,有着变化多端的颜色,/要是没有风,/就没有这五彩缤纷的世界。
三、小组讨论
1、风真有那么多颜色吗?
2、要是没有风的话……
四、文海冲浪 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常常提及“兴趣”,把激发孩子的“兴趣”摆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条件。事实确实如此。课程改革两年来,我也在自己的课堂上不断地摸索着、尝试着。我常常会捧着教材思索着,“怎样才能让孩子更加喜欢学这篇课文?”“怎样的处理才能使孩子学得更快乐、更轻松?”“怎样才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懂得道理?”《金色的草地》这篇文章讲述了俄罗斯乡下的兄弟俩在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快乐成长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接着他们无意中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从而真正喜爱上了蒲公英这种平凡的植物。文章表现了兄弟俩对这片草地朴实的爱,以及这片草地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体现了人与大自然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文章情节生动真实,情感真挚、语言平实,贴近学生生活,是一篇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好材料。低段的孩子生性好动,很难在课堂四十分里做到始终如一地专心听讲。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有更多的方法去吸引孩子,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在平和、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故意在课堂上创设一个玩的时机,给孩子一次玩的机会,也不失为一项好的举措。当然,我们教师要把握好分寸,要让孩子玩得其所,玩得有价值。
第三篇:冀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草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让学生在感情朗读、表演、交流中体会、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3、鼓励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品位语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谜语,学生进行猜谜活动,引出蒲公英。
2、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3、理解词语:
4、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深入品味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懂,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导。
3、学完课文后,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师生都不能解决的,鼓励课外研究。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五、拓展延伸、课外积累
用自己学到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并把它记在小笔头上。
第四篇:三年级语文金色的草地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2.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3.学习本课的11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蒲公英开花与合拢,造成草地颜色不同的原因。
教具准备:
课件、蒲公英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词语搭配练习。
金色的(阳光)金色的(麦浪)金色的(童年)金色的(草地)„„
师:《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呢?
二、新授:
(一)同学们,你们见过蒲公英吗?说说你看过的蒲公英。
老师拿出事先准备的蒲公英,拿给学生看。
点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
课文中是怎么向我们介绍蒲公英的呢?
(二)自读课文,把不明白的地方在书中批注。
1. 学生质疑:
老师估计学生的问题有:
(1)乡下是什么地方?
(2)为什么蒲公英开花的时候,是我和弟弟最开心的日子?
(3)什么叫不引人注目?
(4)我的新发现是什么?
(5)草地的颜色是做梦变化的?
(6)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7)蒲公英为什么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
能解决的问题,学生提出后当时就解决。
2. 把学生的问题归纳为:草地的颜色变化与蒲公英有什么关系?
出示上面两幅图,让学生观察,直观上的不同。
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画画、动手实验、查资料等)来解决问题。
3.自由组合,分小组谈论。
老师行间巡视。老师把蒲公英的实物交给动手实验的这一组学生。
点评:老师没有过多地设计问题来牵着学生,而是让学生找到有相同兴趣的伙伴一起来解决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4.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读书小组:直接读第三段。一个学生读书,其它学生补充解释。着重用书上的语言来回答问题。
读到早晨、中午、傍晚的景色时,请画画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图画,并解释。
可以及时利用刚才出示的那两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随机出现蒲公英的课件。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动手实验组的同学来解释。可以把自己的手当做蒲公英来演示,也可以拿着蒲公英的实物来说明。
结合学生的小组汇报,看有关蒲公英的课件。其中有蒲公英开黄花、蒲公英种子的画片。
点评:从对课文的理解延伸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使课堂学习与学生生活融合在一起。
讨论:发现了蒲公英的这种开花规律后,我和弟弟有什么变化吗?
学习第二段与第四段,进行对比。理解第二段的“我们总是为了寻开心,随意揪掉这些不引人注目的小花。”和最后一段的“从那时起,我们不再随意揪它,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引导、教育学生要爱护植物,爱护大自然。
师:蒲公英不仅是孩子的好朋友,而且,它还是药材呢。同学们在课下还搜集了不少有关蒲公英的知识、图片,下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点评:通过展示、交流的图片等资料,激发了学生到课外去学习知识的欲望,同时,也为课外学习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我和弟弟为什么能发现蒲公英的开花规律呢?
仔细观察。大自然有许多好玩有趣的现象,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能知道。
三、作业。
仔细观察你喜欢的花草树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设计:
金色的草地
随意揪
新发现
最喜欢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色
黄色
绿色
细心
观察
第五篇:三年级语文金色的草地等教案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3、誊写自身喜欢的句子。【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寻找蒲公英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大家去草地上玩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样的?在草地上你玩些什么?
2、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板书课题)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教师相机出示卡片,检查巩固生字、新词:
玩耍、一本正经、谢寥(liào)沙、绒毛、假装、钓(diào)鱼、观察、花瓣、合拢(lǒng)、手掌、有趣。
三、读书感悟
1、第1自然段:
⑴ 文中这片草地出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
学生考虑讨论后指名朗读相关的课文(第一自然段)。
⑵ 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
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都可入药。
2、第2自然段:
⑴ 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植物妈妈有方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达种子的?
⑵ “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
⑶ 同桌练习后指名一对同桌学生上台边说边演。师生一起评价后,再推选一对学生扮演。
⑷ 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
学生描述。
⑸ 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一起评价。
3、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玩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1、2自然段。第二课时
一、复习一、二段
指名朗读一、二自然段,说说每段大意。
二、感悟第三、四自然段
1、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一起地探究这个奥妙。
⑴ 学生读课文。
⑵ 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黄昏各是什么颜色的。
⑶ 草地怎么会变色?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教师可以出示下列填空题,提示协助学生理解。
蒲公英的花就像_____,可以_____、_____。
早晨,花朵_____,_____,草地就_____;
中午,花朵_____,它是_____,草地就_____;
黄昏,花朵又_____,草地就_____。
⑷ 谁可以不看提示,自身解释?
⑸ 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2、那一天,去钓鱼的我又新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什么变化?
⑴ 齐读第4自然段。
⑵ 我们大家都爱上了蒲公英,蒲公英仿佛是通人性的。文中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觉得这种说法恰切不恰当?
联系上文所讲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开合情况体会。
三、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
2、小结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发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身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四、完成作业
1、熟记田字格中的字:
⑴ 默读田字格中的字,想想自身分别怎么记住它们,然后交流。
教师着重提示以下几下字:
“耍”,上面是“而”,不要写成“西”下少一横的形状。
“绒”,左边是“纟”,右边是“戎”,“戎”字左下不是“廾”。
“钓”,右边是“勺”,不是“勾”。
“瓣”,中间是个“瓜”,左中右三局部要写得紧凑些。
⑵ 学生描红,然后誊写。
2、把课文中自身喜欢的句子抄下来。《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认识本课15个生字,包括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蒲公英的资料生词卡片
课时布置:3课时
公开课教案: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一起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重点指导学生区别“近和进”、“反和返”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简单介绍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外皮黄棕色,叶根生,花为头状花序。
(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如“蒲、傍”,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5)完成“语文天地”抄一抄2
四、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
注释:通过学生自学,既加深了印象,同时在介绍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反复联系,加深印象扩大学生接受知识的面积。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把你见过的蒲公英的样子讲给同学听听。
出示蒲公英的图片(蒲公英开放,学生描述。)
二、品味课文,体会感情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局部(第1、2自然段)
从读课文中你体会到了“我”的什么感情?(用课文中的话来说)“我”和弟弟为什么那么开心啊?
先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再自身说说。
那“我”和弟弟是不是一直都在做这个游戏啊?
我们来看后面的课文
指导学生读课文第2局部(第3、4自然段)
作者有什么新发现?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指导(学生完成语文天地中“图示蒲公英的变化”)
7“我们”为什么不再随意揪它?
引导:喜爱金色的草地→
为什么是金色的→不再随意揪→金色的草地若“我”没有发现蒲公英的变化,后果会怎样?
三、考虑交流
指导学生再读课文
说说自身是如何观察喜爱的花草的?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填到语文天地中
四、课后延伸
请学生用刚学会的观察方法观察自身喜爱的事物
第三课时
一、课始三分钟:
1、小组内说颜色在生活中的特殊作用。
2、集体交流。
二、课堂补白,积累运用。
风的颜色
风有颜色/有着变幻多端的颜色,/它一年四季都在忙碌,/把世界装扮成美丽的画册。/春天的风是绿色的,/染绿嫩草/染绿树叶/染绿山岗和原野。/夏天的风是蓝色的,/浅蓝的林带,/深蓝的湖泽,/蓝风送走太阳的炎热。/秋天的风是金色的,/金风迎来收获的季节,收获遍地的金子。/收获满意喜悦。/冬天的风是白色的,/白风扬起鹅毛大雪,/美丽的白昼鹅啊。/多么可爱多么纯真。/风有颜色,有着变化无常的颜色,/要是没有风,/就没有这五彩缤纷的世界。
三、小组讨论
1、风真有那么多颜色吗?
2、要是没有风的话……
四、文海冲浪
仔细观察生活中的色彩,仿写一首诗歌。
板书设计:
金色的草地
新发现: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新发现前:我和弟弟揪它们做游戏
新发现后:我们不再揪它,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