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大课教案[全文5篇]

时间:2019-05-15 06:10: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长学校大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长学校大课教案》。

第一篇:家长学校大课教案

安全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课题

教学目的:

近年来,小学生在各种意外伤害中遭遇不幸的事件屡见不鲜。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他们能否安全地生活、健康地成长,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家庭的幸福和国家兴衰。对孩子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安全教育,在保护好孩子的同时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既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也是学校和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学重难点:

1、小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家庭怎样有效地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3、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应该教些什么。授课时间:一个小时 听课人:学校全体家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首先欢迎你们参加家长学校培训活动。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学校,开学初我们先来谈谈孩子的安全问题以及如何对孩子进行安全。

二、针对现状提出问题 小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育存在众多的误区,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仍然较为低下。

1、小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不容乐观。某媒体曾经有过这样一则报道:某部门组织中日小朋友进行联欢,当孩子们到达下榻的宾馆时,中国的孩子放下行囊就开始嬉戏玩耍,而日本小朋友却在走道里东张西望——他们正在查看安全通道在什么地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很少人有日本儿童这样的安全意识,甚至许多家长也很少做到随时留意自身的安全问题。尽管现在有很多孩子知道打110,但是绝大部分孩子不知道在遇到火灾、地震、龙卷风等紧急情况下如何逃生;不完全知道在遇到犯罪分子的时候,如何有效的保护自己。广大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让人担忧。

2、小学生安全教育存在众多的误区。

(1)安全教育有空洞说教的倾向。这主要表现为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安全常识教育时,空洞的说教多,具体可操作性的行为指导少。如家长会时常提醒孩子:“放学后要早点回家,小心坏人”。这话比较抽象空洞,孩子不知道怎样才算“小心坏人”。因此,在一些问题出现的时候,他们往往不知所措,意外事件和悲剧也因此发生。

(2)安全教育有明显的滞后性。家长通常是在孩子出事之后,或者是某些事件在身边发生了,才进行相关的教育,充当的是救火队员的角色,这导致了一些本可避免的悲剧的发生。另外,家庭普遍忽视对低龄儿童的教育越重要。在此条件下,安全教育明显滞后于孩子的需求。

(3)重保护轻教育的问题普遍存在。孩子的安全问题一直为广大家长和教师所关注。为了防止孩子发生意外,家长总是小心翼翼、时时刻刻对孩子严加保护和防范。当孩子面临危险时,成人更具普遍性的做法是包办代办,而不是教育孩子如何去应对这样的场面,如何去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这种“重保护轻教育”的行为,使得孩子们缺乏生存经验和自我保护常识。

3、家长自身缺乏相关的知识与经验。当前我国还没有面向公众的、系统而健全的安全教育体系。许多家长的安全意识通常来自于相关书面知识的积累与自身有限的生活实践,有点甚至是一些道听途说经验。因此,家长自身的安全常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也非常有限。“育人者”自身尚不具备全面的、科学的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得他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显得力不从心,或顾此失彼。

此外,学校和社会对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也存在一定问题。当前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小学生生存教育课程,缺乏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安全教育的教材;社会上目前开展生存体验教育的场地和设施明显不足,这使得面向公众的消防安全与交通安全等等基本生存常识的普及教育也没有广泛开展;广播、电视、报刊杂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也缺乏对国民安全教育及相关知识点宣传普及。这就更要引起广大家长对孩子安全教育的重视。

二、家庭怎样有效的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己才是最重要。为了孩子的安全和家庭的幸福,我们应该加强和重视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巧。实施小学生安全教育从以下方面入手:

1、育人者先受教育。小学生家庭安全教育要靠家长来主导实施,家长自身的知识水平将直接影响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要想教育好孩子,家长必须先受教育,这是做好家庭安全教育工作的前提。家长应该加强安全知识的学习,通过参加安全教育培训班、向他人求教、看书自学、进行生存体验等多种形式,来提高自身的水平,以便更好的教育孩子。

2、遵循生活课堂原则。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安全知识,才能真正对孩子的行为产生指导作用;能让孩子信服的说教,才能起到实质性的效果。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应该遵循生活课堂的原则,即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教孩子一些安全常识及自我保护的技巧。家长应该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对孩子进行教育,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孩子充分认识到成人的说教是有道理的,从而自觉的接受教育。

3、进行超前教育。“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但是安全问题与孩子的生命息息相关,意外事故一旦发生,其后果可能无法挽回。因此,在安全教育方面超前教育是关键,我们应该尽可能防患未然,把功夫下在前面。

4、增加生存体验。一个人有较丰富的经历,也会有较多的经验。我们不要对孩子限制太多;而应该在其人身安全不会受到严重影响的前提下,放手让他们去探索和尝试,一增强其生存体验,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应对各种情况。若有条件,还可以带领孩子到专门的生存体验机构去体验

方式,让孩子在体验和尝试的过程中实现“玩中长智慧”。如果学校和社区开展有关安全教育的活动,家长应大力支持,让孩子参与。

5、重视和发挥榜样的作用。在小学生安全教育中,榜样作用不可忽视,成人的言行常常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应该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采取必要的日常防范行为,当好表率,让孩子养成重视自我保护的习惯。

6、加强亲自沟通,当好安全向导。在生活中,常有一些成人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无知的特点,对孩子实施伤害,唆使生活经验缺乏、是非善恶分辨能力较差的孩子去从事一些违法违纪行为。因此,家长应努力成为孩子可以信任的人,经常与孩子沟通,鼓励孩子将其感到奇怪、或遇到的不对劲的事情告诉家长;同时,应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孩子在相关事件中无心犯下的错误。借此机会,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安全追踪,并“对症下药”地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当好孩子的安全向导。

7、主动配合学校社区,形成教育合力。学校、社会和大众传媒等对小学生的成长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小学生安全教育方面也各有优势。要提高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巩固和强化家庭安全教育的效果,家庭应主动与各方面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建安全教育体系。

三、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应该教些什么?

在安全教育方面,我们不但要给孩子“干粮”,还要给孩子“猎枪”。我们应该保护未成年人,更应该向他们传授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的知识和

进行探讨。

1、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教育。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潜在的安全威胁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交通安全常识。据不完全统计,自从人类发明汽车以来,全世界大约有3000万人死于车祸,伤残者1300多万人,交通事故造成的儿童伤亡更是令人触目惊心。在我国(特别城市地区),家长几乎每天都惦记着孩子在马路上的安全,接送孩子上学、护送孩子回家几乎成了每日的必修课。对于低龄的孩子来讲,采用大人接送和教师护送的方式未尝不可。但是孩子最终还是要离开父母独自上路的。因此,防止交通意外重在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就具体内容而言,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交通标志和交通规则的认知教育。家长要教孩子认识各种交通标志、了解它们的含义、学会遵守相应的交通规则。如:教育孩子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过天桥或地下安全通道,在有信号灯的地段,必须服从信号灯的指示;在美欧人行横道的地方过马路,要与众人结伴同行,并注意来往行驶的车辆,先看左边后看右边,千万不可跑着过马路;在街上行走时,不可边走边看书报或带耳塞听音乐,也不要突然从汽车后面跑出来——这样容易和来往的车辆相撞;不要翻越马路上的护栏和隔离墩,听到消防车、救护车、警车鸣笛时,要主动避让;在阴雨天气,还要注意提醒孩子穿色彩亮丽的服装,以避免车祸的发生。

第二、乘坐交通工具出行的安全教育。乘坐交通工具出行若不注意安全,也极易造成意外伤害。我们应该教育孩子在乘车时,要站稳扶好,以

万不能将头、手等身体部分伸出车外;乘坐地铁,或在火车站接送客人时,要特别注意站在安全线内。乘船时,如遇超载或天气恶劣的情况不要乘坐,上船时不要拥挤、在船上不能打闹或倚坐船头;乘船落水后,不要脱掉衣服,可吹响救生衣上的哨笛或挥动色彩鲜艳的衣服进行呼救;若不会游泳且无救生设备,也要有求生的信心,应在水中尽量采取仰卧的姿势,使口鼻露出水面继续呼吸,并注意呼吸的技巧——深吸、浅呼。这样不容易下沉。

第三、骑自行车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我国有自行车王国之称,许多的小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自行车,有些孩子甚至在幼儿时就学会了汽车。在生活中,我们常看到一些小朋友骑着车你追我赶,甚至有孩子一只手扶着车把或双手离把汽车,相互模仿玩“特技”等,捧跤受伤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十分必要。家长应教育孩子养成骑车前检查刹车、车铃等是否安全有效的习惯,中途发现刹车坏了要下车推行;在马路上骑车,不要并排骑车、相互追逐、骑车带人或放车把骑车,也不要在2个车把上都悬着东西而影响转弯,应靠右行驶并走非机动车道,遇到陡坡要下车推行〃〃〃〃〃〃另外,还应告诉孩子在骑车遇到紧急情况时,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保护:汽车快要跌倒时,不宜拼命保持平衡,最好是果断、迅速的将车抛开,而人则向另一侧跌倒;同时,要注意绷紧全身的肌肉,尽可能用身体的大部分面积基础地面:不可用一只手、一只脚或单肩着地,更不可让头部先落地。

1)用电安全。“电”被人称为“无形杀手”。如今电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家用电器也越来越普及。如何确保孩子的用电安全已经成为了家庭教育的当务之急。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向孩子传授安全用电知识,教孩子安全的使用家用电器。应教育孩子不要触摸电源开关或破损的电线,以防触电;不能用小刀、铁丝等金属物去捅电源插座和开关,以防因金属导电而发生意外;电扇转动时,不可把手伸进去,也不可擦拭电扇等等。其次,要教孩子不可在电力设施附近玩耍,以免发生意外。再次,要教孩子预防雷电。家长还应告诫孩子在雷电交加的下雨天,不要站在大树和高压电线杆下避雨、不要靠近避雷针和它接地装臵、不要在旷野里行走或者打着雨伞在旷野里跑、不要使用电视机和收音机,以防雷击而遭意外。

(2)预防火灾。常言道:“水火无情”,家长应该注意在日常生活,对孩子进行防火教育。具体而言,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教育孩子安全地使用容易引发火灾的日用品。生活中有许多日用品,如打火机(火柴)、各种炉灶、蜡烛、煤油灯、蚊香等,如果使用不当,极易引发火灾。家长应教育孩子使用这些物品时注意事项:A不要拿着油灯、蜡烛等可移动的火源进入阁楼之类的狭小空间或床底下等低矮的地方;应将其固定好并放臵平稳,以防倾倒引燃附近的物品;外出或睡觉时,要将其熄灭以绝隐患。B不要在炉灶边放臵易燃物,也不要在火炉边玩耍、打闹、以防意外;切勿在明火熄灭之前,直接往酒精炉、煤油灯内添加酒精、煤油等液体燃料,没有不可与汽油、酒精混合在一起作燃料使用;使用旧式泥砖砌成的炉灶时,应注意不要在炉灶旁堆放过多的柴草,注意熄灭灶膛内的余火,以防死灰复燃引发火灾;使用煤气灶,若在家里闻到了煤气味,千万不要划火柴或者使用打火机,也不能开关电灯、拉合电闸、拖拉金属器物,这样容易引起煤气爆炸。此外,家长还应提醒孩子外出时要关好煤气阀,并告诉他们如何正确的处理煤气泄漏。C不可将燃着的蚊香放臵在窗帘、床单等附近,以防这些易燃物因风吹动而触及蚊香火头导致火灾。

第二,常用灭火方法的传授。一是教孩子如何使用灭火用品,二是教孩子在何种场合使用禁忌和特定的适用场合。如:水可以用来灭火,但只能浇灭纸、布、木头等一般可燃物引起的火灾;钾、电石、炙热的金属等遇水易燃烧的物品以及带电的电线、电气设施起火、则不能用水扑救;由于汽油、煤油、食用油等比水轻,且油和水不易混合,水浇上去会使其液面升高、液体外溢而扩大燃烧范围,也不可用水扑火。另外,还应教孩子了解不同类型的灭火器的特征和功用,学会相应的使用方法,并告诉孩子,“人身上着火后不能用灭火器扑救,否则会造成感染”等等相关常识。

(1)日常起居的自我防护及受伤后应急处理。在有些情况下,孩子若在日常起居中受到伤害而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常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家长应该自己学会、并教会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受伤时,采取科学的应急措施进行处理,以防止意外的发生。

第一,向孩子传授烧烫伤后应急处理办法。对于一般的烧烫伤,应立即用自来水冲洗降温,同时要注意保持伤处清洁;轻者可涂红花油、烫伤膏,但不可涂抹红药水、紫药水等带色的药物,更不可抹酱油、豆油等,冲洗伤面,并及时上医院治疗。如果起了泡,不要将水泡弄破;对于大面积烧烫伤,要在进行自来水降温冲洗等应急处理后,用干净的布或衣物将伤面盖上以防感染并迅速到医院救治。

第二,被昆虫和其他动物咬伤后的应急处理。孩子被蛇、蝎子、毛毛虫、蜂等昆虫或其他动物咬伤、蜇伤后,除了要及时上医院治疗外,在事发时采取适当的临时措施进行紧急处理极为重要。例如:被毒蛇咬伤后,应立即用布带在伤口的近心处5厘米处勒紧,用凉开水冲洗伤口后,用冰块或凉水敷于伤处降温以防止毒素扩散;被蜈蚣咬伤,要立即用苏打水或肥皂冲洗后,涂抹浓度大的碱水或3%的氨水以中和蜈蚣酸性的毒液;被蜂螫伤拔火罐的方式吸取蜂毒,切不可用手去挤被蜇的部位;发现被水蛭叮咬,应立即往水蛭身上喷洒盐水或食醋后将其除去,伤口处可涂上紫药水,若水蛭爬进鼻腔,则可采取面部接触水面由鼻孔往外呼气的方式让水蛭自动爬出。

第三,其他情况下的紧急处理及自我防护。在日常生活中,还可能遇到异物误入气管、昏车船、受伤出血等紧急情况。家长要向孩子传授相应的急救办法,并告诉孩子在这些情况下,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应该找大人处理或去医院,同时冷静地想想家长教给的简易急救方法,尽可能想办法救护自己或其它受伤的人。此外,家长还应教育孩子积极的进行相关的自我保护,包括叫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怎样保护好自己的眼睛、牙、大脑、皮肤、耳朵等。如:告诉孩子为防止异物进入气管造成的危险,不要把豆子、花生仁、小石子或纸团等塞进鼻腔,以防这些东西通过鼻腔进入气管;

理——先用植物油、酒精等滴入耳道,把小虫粘住或淹死后用镊子取出来,或者用生理水冲洗将小虫冲出来,等等。

1、突发事件中的逃生技能训练。

(1)火灾中的逃生常识。在对孩子进行火灾中的求生常识教育的时候,应该给孩子以尽可能详细的行为指导,向他们传授具体造作方法。具体来讲包括以下一些知识:

第一,向孩子传授火灾中的呼救技巧。如果楼道着火了,而室内未着火,要赶快关闭通向楼道的门窗,然后站在靠窗的地方等待救援;如果是晚上可以用手电筒或者是摔东西发出声音的方法,或者挥动白色衣服作为呼救的信号。

第二,向孩子传授逃离火场的知识。如果在屋子里发现门外冒着浓烟,不要马上开门查看火势,要注意先摸摸门把手,如果很烫就不要开门,否则一开门就可能会发生爆炸;即使把手不烫,开门的时候也不要站在正面,以防火苗突然窜入而被烧伤;如果室内有浓烟,要把衣服用水浇湿,然后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巴,趴在地上尽快爬出火场,以防窒息或中毒死亡;如果身上着火,要赶快把衣服脱下——因为衣服受热会融化并贴在身上,而且有毒性,或者是躺在地上打滚把火苗压灭;失火的时候千万不要使用电梯,可以从安全通道撤离;如果安全通道已经起火,楼层不高的话,可以用绳子或者床单结成系在窗子上慢慢滑下来。

第三,教孩子在遇到室外火灾时的应对措施。如果在野外遇到森林大火时,应尽快离开火场,并立即报警和通知大人。逃离时,千万不要往树

如果一时跑不开,要选择近地的土坑、河滩或者河沟,把衣服用水浸湿,蒙头上卧倒避火;也可以用湿衣服把头包好,选好走到地方,一口气冲出火常

(2)地震中的求生技巧。家长应该教给孩子地震发生时,在不同的场合所应该采用的逃生方法。

如果孩子在教室里遇到地震,要听老师的指挥,把书包顶在头上保护头部;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跑到门外去,在靠近墙的位臵的同学则可以靠着墙根蹲着;在教室中间的可以在课桌底下躲避。

如果是在家中,要拔掉室内用电器的插头,并且立即用枕头或者被子顶在头上保护头部,躲在坚实的家具下;或者到厨房、厕所等宽度小而强度大的地方,但是一定要避开墙薄的地方。如果在楼上,最好跑下去,但逃生时不要乘坐电梯。如果在电影院,靠近门的要立即逃往外面,中问的人最好是躲在排椅的下面,在前排的可以到舞台和乐池的下面躲避。如果在商店要赶快躲到大柱子旁边或者没有堆放货物的通道,千万不要躲在商品橱窗边。

如果人在屋外,不要往屋里跑,以防房屋倒塌,要逃往开阔的地方躲避,并注意保护好头部。如果靠近加油站或者煤气站等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地方,要迅速逃离。如果走在大街上,要尽量避开人行天桥或者高层建筑,也不要在狭窄的街巷避险。如果在船上,要立即到岸上躲避;来不及上岸,应该在甲板上蹲下并抓住固定物体,以免海啸发生时被抛人海中。

(3)遭遇龙卷风和沙尘暴袭击时的自救方法。如果在室内遇到了龙卷风,要立即打开门窗,并马上躲进空间小的房间内或者是混凝土的地下避

低洼地带藏身。

遇到沙尘暴袭击的时候,要尽快到最安全的地方去,比如室内。如果在野外,千万不要乱跑,要尽可能快的就近蹲靠在避风沙的矮墙处,或者趴在高坡的背风处,或者抓住牢固的物体。同时,用衣服蒙住头部,这样可减少空气中大量沙尘通过呼吸进入肺部,也可以避免或者减轻沙尘暴吹起的砾石砸伤头部。另外,不要沿着河边或池塘走,以防风向变化而导致意外。

(4)遇到冰雹的躲避对策。当冰雹即将来临的时候,应该躲进坚固的建筑物内。冰雹来的时候常常伴有大风和雷电,躲避冰雹时应注意预防雷击。

总之,生命是最宝贵的,它属于我们的只有一次。家长要教育孩子在遇到地震、火灾等等突发事件的时候,一定要把保住生命放在第一位。不要为抢救自己心爱的玩具、喜欢的衣服、积攒的钱财,而使自己丧失逃生的时间和机会。

2.珍惜生命,防暴自卫。当前,社会治安还存在一些问题,拐卖和绑架儿童、利用孩子行窃或抢劫等案件时有发生;小学生“见义勇为”却白白送命的事件也较为常见。家长应该注意强化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提升孩子自卫应急的能力。

(1)要有防人之心。有一位小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位自称“迷路了”的妇女,便热心的给她带路。当她们行至偏僻的地方时,这位妇女将她挟持拐卖了。这一案例给了人们这样的警示:我们应该教育孩

应该提倡,但对广大的小学生来讲,应该把自身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以谨慎的态度去帮助别人。另外,如果孩子一人在外需要帮助,应该提醒孩子去主动挑选可以为自己提供帮助的对象,而不是让别人来选择自己,否则,极易给坏人以可乘之机。

家长应尽可能给孩子具体的行为指导。如教育孩子在遇到陌生人来访时,应采取如下措施:①独自在家时,决不开门。如果来访者是从未见过面的,不论他说什么好话,都不能将门打开;如果来访的陌生人自称是抄电表或收水费的,或是能道出父母姓名并自称其朋友、同事的人,也不要开门,应将其婉拒门外,并告诉他们在大人回家后再来访。②如果陌生人是打听某件事、某个人的,也要注意辨别对方意图,如果对方确实有事,自己又确实能给予帮助,可以隔着门回答。③听到敲门声,也可从防盗门的“猫眼”看一下,对方是陌生人可假装家里没人而不予理会,过会见没有反应,来访者多半会走开。④见到成群陌生人,切勿随便开门。若是来了一群陌生人,没有自报姓名而上来就敲门是决不能开门的。若对方急于入室,必要时可打电话跟父母或邻居联系,若来者不善,要一边沉住气,一边打“110”报警。另外,还要提醒孩子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更不可随便吃陌生人给的食物;不要一人到人少偏僻的地方去,也不要在晚上孤身外出;独自一人在快要到家时,要环顾四周,看看有无陌生人跟随,如果发现有人尾随,而家里可能又无大人时,不要先开门,可以先到邻居家等等。

刚柔并济,机智应对。在生活中,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勇敢地与坏人作斗争。但是,也应该教育孩子做一个刚柔并济的人,我们应该教育孩子在四顾无援的情况下,面对匪徒要摆出一幅受害者的样子,而不可表现得十分潇洒,以免招来更大的灾祸。另外,我们不主张孩子鲁莽地与犯罪分子搏斗,或是用眼神和其他动作激怒罪犯——这并不是教孩子当懦夫,但孩子在毫无反抗能力、伤害无可避免的情况下,必须学会放弃匹夫之勇、钱财、甚至做人的尊严,以求保住自己的生命。因为这些固然重要,但生命更可贵——只有让自己活下去,一切才有希望;只有留得青山在,才能开拓未来;也只有活下来,才有可能去指证罪犯、进而将他们绳之以法,同时也避免其他无辜的人再受到伤害。

其次,我们还应向孩子传授一些对付罪犯的技巧。遇到匪徒不要惊慌,应设法记住其体貌特征,包括身高、年龄、体态、衣着打扮、相貌(包括脸形、发型、额头、鼻子、眼睛、下巴、牙、胡须、四肢等等)、口音、动作习惯、特别记号(身体器官的异常、某方面的生理缺陷、文身及疤痕等人为特征)。遇到罪犯在2人以上时,可设法制造罪犯之间的矛盾,努力获得精神紧张、初次或偶然犯罪、有同情心的罪犯的同情和信任,并设法逃跑。若遇到绑匪要受害人给家长写信或打电话时,要通过拖延通话时间等方式,设法流露自己所在的位臵或行踪。遭遇罪犯时,可利用一些办法巧妙地报警,如采取推倒橱柜、用物体打碎玻璃门窗发出声音等,通过制造引人注意的噪音的办法进行报警;也可以趁案犯不注意时,在其口袋内放入谷粒、药片、纸屑等细小的物品作暗记,或者趁其不备,在其衣物

帮助。

(3)“见义智为”而不是“舍己救人”。“舍己救人”的烈士是崇高的,但是我们认为“救人而不舍己”的英雄更值得敬重和学习。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它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善待它、珍惜它。当别人的生命面临危险时,你应该积极救助,但不应该冒着自身的生命危险盲目行动——因为你的生命与别人的生命一样重要;鲁莽行事、用一个人的牺牲去换取另一个人的生存,甚至因此而白白送命,同样是对生命的亵渎和不负责任。小学生本身行为能力较弱、生活经验缺乏,在“见义”之时,最恰当的行为应该是积极呼救,而不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去直接救助,应该“智为”而不是“勇为”。我们不主张宣传少年烈士,更反对让孩子在遇到危险时冲锋陷阵、争当英雄;而应该教育孩子珍惜生命、关爱生命,学会采取理性的、恰当的行为去救人于危难之中,学会“救人而不舍己”。

(4)适当的收敛光彩。曾经有一位家长给上小学的孩子买了一款非常时尚、漂亮的电子手表,当他的孩子第一次带着它去上学,却再没有回来——这款在成人看来并不值钱的手表,却引起了比他们的孩子年长的、问题少年们的注意,他们抢走了孩子的手表,并失手打死了高声呼救的孩子。家长心疼孩子,不惜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把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这种做法自然可以理解;让孩子们穿戴流行的服饰、使用时尚的产品也不为过。这些对于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较强的消费能力的人来讲,也许并不算什么,但对于有的人来讲,却可能和你的性命一样值钱。小学生生活经验与自我保护能力相对缺乏,且每天要出人车站、码头,骑车或步行上学;他

子学会适当的收敛光彩,以保障自身安全。

四、课程小结

小学生安全问题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关的知识也极为丰富。在现实生活中,天灾人祸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人们必须学会生存、学会自我保护,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广大的小学生既应该有迎接幸福和欢笑的情怀,也应该有面对厄运和挫折的勇气与能耐。我们衷心地希望有更多的家长能重视小学生安全教育,努力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让孩子们掌握更多的生存知识和技能。

如何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家长明确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2、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授课时间:一个小时 听课人:学校全体家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首先欢迎你们参加家长学校培训活动。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学校,共同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关心学生的发展情况。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是怎样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二、帮助家长们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要想引导未成年人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必须培养孩子做一个健全的人,要具有随时迎接挫折,迎接“丢脸”,经历痛苦的思想准备。这样的教育特别应该从小学生抓起,从小培养孩子们在挫折中成长的能力。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从小在爷爷、奶奶、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生活在太阳底下,吸取着雨露阳光。唯我引导,能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吗?他们只会遇到困难退却,受到挫折失去信心和希望,经受不了打击,他们只会顺水推舟,不会逆水行舟。难怪我国每年都会出现小学生因不能正确面对父母的教育而服毒身亡的,因同学的嘲笑而跳楼自杀的,因学习的压力而弃学逃亡流浪街头的,因羡慕而产生妒忌走上犯罪道路的……因此,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极为重要的。作为学校、家庭应责无旁贷加强培养孩子们从小面对挫折的能力,让他们在风雨中健康成长。

三、家长交流自己孩子出现的一些现象,谈谈平时是怎样教育的。

四、建议家长培养受挫能力的具体做法

(一)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压力莫过于来自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莫过于学习分数的高低、成绩的好坏,莫过于与同学之间的争吵、意见的分歧,莫过于老师严厉的批评、同学的嘲笑……然而,一个在家被父母娇惯了的“小皇帝”“小公主”们怎能一下子承受得了这些压力呢?要么与父母调皮,要么与同学打架,要么变得孤僻,要么变得古怪,要么与老师对立等。由此可见,从小养成孩子自我教育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1、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

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爱好、性格、习惯等,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反思、自觉学习,找出与别人的差距,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他们在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基础之上,才能不断地

失败。特别是班级里的后进生,他们本身缺乏自信心,导致他们形成自卑感,严重影响着他们身心活动和学习能力,使原有的聪明才智不能正常地发挥。面对这样的孩子,更加要帮助他们认识自我,了解自我,面对现实,找找原因之所在,在认清自己之后,以清醒的头脑、良好的心态,调节自我,战胜自我,树立信心。要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动力,迎接新的挑战。

2、用典型的事例进行自我能行的教育。

人无完人,各有所长,各有所好,只要有信心,就会体现自我能行的价值。“相信自己,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久而久之,孩子们从小懂得长处要发扬,短处要弥补,这样能促使自己健康成长。

3、亲近孩子,教其反思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言语难免有可能会伤害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没有健康的思想和承受能力,就不能正确面对,就会导致不良后果。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型孩子,他们不善言表,更容易造成不良后果。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要多开导他、启发他,鼓励他们自我检查、反思,使他了解自己的不足,认识自我的不对,找出与别人的差距和误区以及自己存在的问题。从小进行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教育,养成自我反思的良好生存习惯,他们就会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二)遇到困难,学会解决

50%以上的小学生上学、放学都是父母或爷爷、奶奶接送,连自己的小书包就是父母或爷爷、奶奶背,这些接送孩子上学的人成了孩子们的书童;有的孩子穿衣、吃饭、洗漱都是父母包办……这样的孩子事事依赖于父母,他们娇气得很,独立生活能力和承受压力的能力差,更谈不上解决困难、处理问题的能力了。一旦父母不在孩子们身边,遇到困难他们措手不及?借此,家长就应该进行一些简单的解决困难,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

家庭是孩子们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言谈举止,道德行为,对孩子成长具有决定的影响,要想让孩子从小健康成长,家长就得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受挫能力的培养,不能迁就孩子、惯养孩子、溺爱孩子。要转变教育观念,不要认为孩子只有一个,事事都要顺从;他们人小做不来事,事事都包办。要重视养成教育和习惯教育以及各种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从身边的小事抓起。希望家长随时与教师保持沟通,教育孩子遇到困难不要害怕,要有随时迎接困难的思想准备,学会动脑、用脑,解决身边的小事、小问题,用智慧去战胜困难。该班的某些学生学习畏难情绪严重,遇到难题家长帮她做,在批改作业时我发现好几次这样的现象。我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意识到这样下去的害处以及帮助孩子解决困难的措施,要从小抓起,从身边的小事抓起,教育孩子克服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要迎难而上,不能遇到困难就退怯。事后我发现这样的情况有所好转了。看来家校坚持配合培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我相信从小具备健康心理和经受过挫折教育的孩子将来他们会成为生活的强者。

人生的致命点就是经受不了挫折的打击,有的人一旦遇到一点小麻烦,遇到一点小挫折,就不能接受,不能正确地对待。有的人是想不通,情绪低落,闷闷不乐,沉默寡言,十分无助的样子;有的人是发泄,性格暴躁,把所有的气都往别人身上发…….一个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麻烦事,烦心事,总会受到一些大小不同的打击,小学生也不例外。然而多数孩子娇生惯养,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哭哭啼啼,依赖家长和老师。如何培养孩子面对家庭、学校、社会诸方面带来的打击?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1、学会面对自己

当自己受到打击以后,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多想想造成自己受到打击的原因。如果是自己造成的,就要勇敢地面对自己,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告诉孩子: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知错就改,才是好孩子。

2、学会面对父母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家长看到孩子学习成绩考差时,不懂得教育的父母就会生气地批评孩子,有的孩子不能接受父母的批评教育,与家长产生抵触,不服从家长,甚至于向家长示威。这样的孩子思想、行为处于危险的边沿,教师应加以正确的引导:一是采取开展活动的方式,使孩子在活动中明理,查找自己的不对;二是采取交流的方式与孩子们沟通,理解父母用心的良苦;三是举生活的实例和现象,明辨对错,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付。我们要学会迎接挫折和打击,也要学会对付挫折和打击,只有那些敢于面对同学,面对教师,面对父母,面对社会,面对困难,面对人生坎坷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人,是最了不起的人,是人们最敬佩的人。

(四)心中不愉,学会交流沟通

交流和沟通使矛盾化解,交流和沟通使人愉悦,交流和沟通使人进步,交流和沟通使人健康。只有善于交流和沟通的人,才能做一个真正健康的人。而有的小学生内向,不善于表达和沟通,受点打击,闷在心里,关在屋里,不愿见人。长期下去,思想压力大,包袱重,使其身心不能健康成长。面对这样的孩子,告诉他,要做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心中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找伙伴、信懒的人说一说、摆一摆,在交流中对方会帮助你解决疑难、排除困惑。要学会自我排解,学会交流、沟通,争取别人对你的支持、帮助、理解、排扰。切忌有事闷在心中。本班有个孩子,年龄最小,性格十分内向。父母经商,高龄得子,十分惯养这孩子。父母不敢说他的不是,一旦说他不是,他就跟父母大吵大闹,或者当的一声把门关上,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我知道此事以后,专门找他谈心,开导他,经过开导,他明白;这样下去不但对自己身心健康没有好处,而且不利于自己健康成长;有什么不愉快的事要主动学会与别人交流、沟通,求得别人的宽刷原谅、理解、帮助。渐渐的孩子懂事了,学会与父母交谈了,父母一见到我就是一席感激的话。事实证明经过挫折教育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意志坚强的人。

热爱生活的人才是强者。只有那些“热爱丢脸,欢迎挫折,经历痛苦”的人,长大后,才能追求成功,铸造人生的辉煌。我希望孩子们在我们老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都能成为学习生活中的真正强者。

创建学习型家庭,做合格家长

教学目标:

1、通过于家长地交流,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

2、创建学习型家庭,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3、让家长努力做到爱学习、能学习、会学习,做一个合格家长。

4、让家长学会引导孩子成为孩子真正的合作伙伴。教学重点:

1、创建学习型家庭,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2、让家长努力做到爱学习、能学习、会学习,做一个合格家长。教学流程:

一、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意义

1、请家长思考:

(1)孩子是值得我学习的吗?我向孩子学习了什么?(2)作为父母还需要学习吗?学习什么呢?

2、介绍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意义。

(1)孩子是值得学习的——建立交互式家庭学习模式

(2)父母也是要学习的——建立全体成员都学习的家庭学习主体 家庭学习是一种新的家庭教育观,学习型家庭是一种新的家庭形态和新的家庭生活方式,创建学习型家庭是在家庭中进行的一场革命,其成败将直接关系到家庭在未来社会中的生活质量,将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在未来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学习型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与非学习型家庭成员相比更能够积极适应变革,更有效地适应生活的挫折和冲击,更加健康

快乐,更加容易获得人生的幸福体验,更快捷赢得成功。学习能使家人永远年轻,学习能让家庭更加健康。学习型家庭是幸福的、快乐的、温馨的、成功的家庭。

今天,肩负培养教育子女任务的家长,如果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思想观念,不随时加强学习,极有可能丧失教育子女的主动权和子女首任教师的资格。因此,建立学习型家庭,让家庭成员共同学习,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二、学习型家庭的要求

1、学习型家庭的要求是什么?

在学习型家庭中,父母不是知识的权威者,不是永恒的教育者,而是子女共同学习的伙伴,是孩子成长的引导者、欣赏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自身的学习是必不可少永无止境的。许多家长都深知“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的道理。只有家长身体力行,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影响自己的子女,使他们对知识产生强烈渴望,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最终得到丰硕的成果。

学习型家庭的父母有两项职责:一是透过自己对学习的热爱,带动家庭学习风气;二是父母经营一个最适合学习的非竞争性、非威胁性、低权威的环境,使孩子感觉温暖安全,同时家人之间能够进行双向和多向的沟通,使学习充满了乐趣。

2、请家长联系实际:自己的家庭属于学习型家庭吗?我的家庭有这样的氛围吗?

三、做一个合格家长

1、更新教育观念。

想一想:您认为家长是一种职业吗?需要进行职业培训吗? 我们应当把家长作为一种职业。既然是职业就好像其他任何职业一样,上岗前就要进行职业培训,学习和掌握职业知识和职业道德,努力争取做合格的家长,因此,必须努力学习教育子女的知识,具备做父母的道德。

(1)加强对家教理论的学习

有些家长认为养育后代是连动物都会的事情,还需要学习吗?殊不知,家庭教育也是一门科学。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得到家长的指导、帮助。家长只有掌握了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懂得孩子在不同时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懂得儿童教育的方法和规律,才能为孩子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有针对性的帮助。因此,家长平时应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读书、看报等途径,有意识地加强家教理论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教育的盲目性,乃至错误的认识和做法。

(2)正确理解和履行父母的职责

现在我们的不少家长对子女的爱确实是过分了,是溺爱,主要表现: ①、舍不得孩子受“委屈”。

②、舍不得孩子吃苦,事事包办代劳,从小开始如洗手帕、洗手洗脚、穿衣、戴红领巾、叠被、扫地、洗碗等完全应由孩子自己做的事,父母也包办代劳。

③、将子女臵于家庭中的至尊地位。

④、纵容护短。当子女与他人纠纷,吵架、打架,有的家长不分是非,往往首先责怪对方。

⑤、物质刺激。

⑥、有的家长只尽心尽力对子女尽“责”,而不要求孩子对父母、对家庭负责,使孩子无需付出任何代价就可轻易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将使孩子缺乏负责感,只想索取,不想奉献。

不少家长认为自己的主要责任就是赚钱养家,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经济环境。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懂得父母对孩子的责任,不仅要把他们抚养好,而且还要教育好。在我国的婚姻法中也明文规定“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的义务”。家庭是人才的摇篮,父母是孩子最早也是任期最长的老师。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这些流传甚广的故事中,我们都能看到父母的教育对孩子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因此,家长不仅要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生活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要重视孩子的优良品德、良好习惯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只有正确理解一履行父母的职责,才有可能抚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2、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1)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在家庭里创造一个良好的感情环境。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体贴和充满欢乐的气氛,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基础,是得以发挥家教威力的情绪背景。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主体,夫妻之间的互敬互爱,有利于整个家庭气氛的温馨和谐,对于子女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有的父母当着孩子的面经常吵嘴、打架,会给子女心灵下投下阴影,觉得在家里压抑不舒畅,精神上苦闷,感受不到温暖,于是便可能向外部

寻找寄托,不少中学生违法犯罪是家庭气氛不和谐有关的。也有的夫妻虽然不吵不闹,但相互感情不沟通,长期处于冷战之中,这也会使孩子感到非常痛苦,容易形成内向、孤僻、不合众的性格。教育孩子要坚持一致性的原则,可以唱红脸和唱白脸,带着目的,否则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2)怎样去引导孩子,成为孩子真正的合作者呢?

我经常听到家长抱怨:我天天叫他学习他就是不听,我想这可能是你抓得时机不对,一个人的心里需要是有特定的条件和特定的场合和特定的时间的,当一个人不需要水的时候,你给他水他当然无所谓,这时你要给的水越多他可能会成为一种负担,相反如他这时正干渴难忍,那当然不一样,教育孩子也同样如此,所以教育孩子,要善于抓住教育时机,适时教育孩子。

①、抓住孩子成绩考差的时候 ②、抓住孩子作业做错的时候。③、抓住孩子简单问题都不会的时候。④、抓住孩子遇到难题的时候。⑤、抓住孩子成绩老上不去的时候。⑥、抓住孩子坐不住板凳的时候。

如:有的孩子一回家做作业就坐不住板凳,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吃苹果,一会儿玩玩……一个20分钟的作业他能做几个小时,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家长必须帮着改掉它。可有的家长告诉我说:“我家孩子什么方法都用过了,可就是改不过来。”我说:“你把目标分小,先让他坚持5分钟,然后坚持十分钟……,这样逐渐向上加,每次达到预定的目标就进

行奖励,这样坚持一个月,孩子就渐渐的变了,变得非常认真,一年下来,孩子学习成绩也提高了许多,从倒数变成了顺数。

请大家记住,只有差的教育,没有差的孩子,只要孩子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进步就是好的教育。

(3)想给家长一点建议: 对待孩子:

①、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②、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③、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④、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⑤、给孩子一点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对待自己:

多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系统教材,购一本家教教材)多看书学习;(好的教子经验)经常反省自己对子女的教育得失; 多与教师交流;

多表扬,少批评,每天用笑脸对待孩子。(4)需要引起重视的六个“应该”:

①、应该“不断学习”: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

在辅导孩子方面,家长也要和孩子同步学习,同步前进,俗话说“活

到老学到老”,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才不会被社会淘汰;这样才能在孩子心目中树立榜样,才能保持父母的美好形象;这样才能解答孩子的疑难问题,让孩子不再迷茫不再彷徨。

提倡亲子共读,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共写读后感。我们不但和孩子之间拥有了共同的语言密码,增进了亲子关系,而且在共读共写的过程中,母子的写作水平都能得到提高。

②、应该“多了解多交流”: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平时要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沟通交流,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和孩子做朋友,这才是新型的和谐的亲子关系。

③、应该学会倾听: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此时,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④、应该正确地“使用表扬和批评”:

表扬要讲究方法,既不能泛滥,也不能敷衍,更不能冷漠。表扬要表扬到点上,“热情真诚、实质有效”的表扬,才是孩子前进的动力和源泉。

另外,根据我多年的班主任经验,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一般情况下,孩子没有不喜欢得到老师表扬的,尤其是在全班同学面前。这样,他会因

此而产生无穷的动力,变得阳光开朗,积极向上。另外,多和孩子的老师沟通,把您的需求告诉她,让她在校内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也把孩子在家的点滴进步告诉她,希望她能在同学面前对孩子的进步进行表扬。我想照此去做的话,一定有效果。就像一个人生病,从来没有用过某种药,一用就好。

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批评孩子。如果真的犯错误了,就要及时地把孩子叫到跟前,郑重其事地批评,指出他错在哪里,分析他错的原因,并要有适当的惩罚措施。要批评,就要把准命脉、切准要害,让他彻底明白!切忌不痛不痒的批评。

⑤、应该让孩子“自食恶果”: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体会“自食恶果”的滋味。比如他做作业总是磨蹭,家长怎么说也不听,干脆到点就把作业收起,不让孩子写了,必须马上睡觉。第二天和老师结合一下,让老师在学校批评,让孩子尝到被批评的滋味;土壤孩子做完作业后检查,他不听,家长也不能事必躬亲,让他在考试中尝试不检查造成的后果,从而自发地改正这一坏习惯……这样,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⑥、应该教育孩子“懂得感恩”:

现在很多孩子都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泡在蜜罐里长大,不懂得感恩。这就需要我们父母的言传身教。您得经常给孩子讲着,示范着。

言传身教:对待家人(老人、丈夫、妻子),要嘘寒问暖,知冷知热,作出表率;经常给孩子讲父母的艰辛与不易,抓住生活的细微处让孩子感

知父母对他的付出与关爱,告别老人时要教会孩子说暖心话,父母一方生病时,要指导孩子如何侍侯;

耳濡目染:多让孩子看一些有关亲情的影片和书籍,文化的熏陶也很有震撼和感染的力量。抓住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教育孩子,启发孩子的良知。

四、结束语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感激;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忧虑。

我们出发点和愿望永远是为了孩子,真诚的希望今天的到来能让大家有所收获,最后预祝我们在座的各位的孩子都有一个美好的明天。谢谢!

家长作业:

作业做的很好仅能做到做不到

1每天抽出几分钟和孩子聊天,问问孩子在学校的生活。2周末抽出几个小时和孩子一起游戏、看电视、读书、出去游玩。3假期带孩子处出野餐或短期旅游。

4出差时,每天和孩子打电话聊天,给孩子带有教育意义的小礼物。5参加孩子的家长会。6检查孩子的作业并签名。

7长时间离家时,给孩子写信或发电子邮件,讲讲有趣的见闻,让孩子时刻感受父爱。

教育孩子从小讲文明、懂礼貌

教学目标:

1、文明礼貌教育是培养孩子做人的需要。

2、文明礼貌教育包含的主要内容。

3、家庭中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策略。教学重点、难点:

家庭中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文明、礼貌的概念

1、各位家长好!感谢各位家长在百忙之中参加这次家长培训,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主题怎样教育孩子从小讲文明、懂礼貌。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更有必要培养孩子这种好习惯。

2、下面我们与家长谈谈,什么是文明?

我们通常说的“文明”,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

3、什么是礼貌呢? 礼貌是文明行为的主要内容,其核心是对他人的关心和尊敬。

4、文明礼貌它的概念是社会生活中通用性最强的行为准则。如对人有礼貌,尊老爱幼,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保护自然环境等。他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

二、与家长谈谈文明礼貌教育是培养孩子的需要

1、文明礼貌的重要性

清初思想家颜元有句名言:“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修,心尚礼则心泰。”他的意思是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无论对国家、家庭,还是对孩子自身来说,都十分必要。

2、要教育孩子讲究文明礼貌,是让他们学会做人的必修课 你们知道吗?原国家教委和全国妇联颁布的《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大家读过吧:请一位家长说说其中内容有关文明礼貌“家庭教育”重在教子做人。

3、我给各位家长举个事例:据说在75位曾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举行的一次集会上采访一位老学者:“请您谈谈你是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您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老学者想了一下说:“在我童年时光,我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了事要道歉,等等。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与会的科学家对比表示赞同。我们从这位老科学家的回答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4、请这位家长谈谈自己的感受。

5、是的。高山起于垒土,伟大出自于平凡,任何伟大的天才,都要从做人学起步。

6、下面在谈谈让孩子讲究文明礼貌,是实现家庭和睦幸福的必要条件。

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体验:见到孩子对长辈尊敬爱戴心里总是乐滋滋的,长幼之间的关系也变得特别亲密。反之,孩子说话粗言恶语,顶撞老人,心里就会无比烦恼。但是不少的家长,烦只在一刹那间,训斥或打骂

一番就算了事,有的甚至对孩子在社会生活中不遵守公共秩序也不闻不问,结果,孩子就会变得粗野、蛮横。他们在家中必然要激起矛盾和冲突,或者在外面“惹是生非”给家里带来不安的因素。我们家长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谈一谈。

家长谈了自己孩子,有过顶撞老人的事情,他说:我们听了老师的讲话,觉得这样的事不是小事,要严加教育孩子,从小做起。

7、教育孩子讲究文明礼貌,也是让孩子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 我们的社会在不断进步,要求每个人都要讲究文明礼貌,孩子更要从小做起,这种传统美德要不断地发扬、光大,是培养孩子做人的需要。

8、家长互动

互相谈谈自己孩子在这方面做得如何及其重要性。

三、文明礼貌教育包括的主要内容

1、与各位家长谈一下文明礼貌的第一点:语言文明。

这点大家一定知道:“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等。与人交谈不要说粗话、脏话,要在适当的场合和时机运用文明用语。

2、生活我们,这点也很重要。

要求衣着整洁;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早晚刷牙,不乱扔废弃物等。你们的孩子做到了吗? A家长说一说

B老师讲了有关在校抽屉很乱、很脏,教室里随手乱丢纸屑,与在家的习惯有关。

3、行为文明,包括上下楼梯慢步轻声靠右行,教室里不大声喧哗,做时要抬头挺胸,不要翘二郎腿或者抖动等。

4、交往文明:要求孩子待人接物大方有礼,经常使用文明用语,学会倾听别人讲话,不随便插话;关心小伙伴;不要乱翻别人的书包或物品,您的孩子做到了吗?

5、家长谈论纷纷,对自己孩子存在的问题,互相交谈着。

6、我们再来说说社会文明吧!

在公共场所,要做到不大声喧哗,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再马路上疯跑打闹,不攀折树木花草,这些对孩子来说都要进行教育,不仅是在学校,家长有很重要的责任和义务。

四、家庭中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策略 这是今天我要讲的重点分5个方面谈一谈:

1、以身作则树榜样

古谚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是说父母的一举一动都深刻地影响着孩子,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产生影响和示范。所以,凡是希望孩子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

请一位家长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感受。

他举了一个实例:三口人到外面野炊,母亲把一下残渣秽物都装进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里,儿子也学做妈妈的样子,把鱼骨头等及时送进垃圾袋里。妈妈还把别人抛弃的饮料瓶也顺便拣起,丢进垃圾箱内,儿子看到这一切,钦佩不已。

师:这种平常又成功的行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耳提面命立规矩

就是要讲规则,大到法令法律,社会公德,行为准则,小到游戏规则、家庭规矩等,对小学生而言,从身边的行为开始教育。如:不乱翻别人的东西,乐于助人。家里要开饭了,孩子非要把电视可能完;到别人家做客,该告辞了,孩子仍不肯走;到商场里想要的东西家长没有买,就哭闹耍赖等。这时千万不能迁就,应及时说服,必要时辅以强制手段。

这种事情在我们家里一定出现过,你们一个怎样做呢?家长展开讨论。

3、遇事而论择良机

①这点很重点,我发现有的家长出门之前就开始唠叨“今天要用心听讲,不要做小动作”说到校门口,还在嘱咐,有作用吗?

②请家长说说。

③不能事无巨细,无时无刻地唠叨,已没什么作用。要做到讲究时机,掌握火候,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对孩子进行讲述,把文明礼貌的规范要求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在家庭生活中,把那些讲文明,修养好的人作为孩子的榜样学习。

这样一次,两次怎么能行呢,还要长期在生活中渗透,就是我们要继续讲的。

4、反复教育重坚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特别对孩子而言,他们年龄小,辨别力不强,自控力差,特别是社会上有些不文明行为容易引起孩子的困惑,会经常出现反复。我们对孩子教育时要前后连贯,持之以恒,不能朝令夕改。

师:我举一个班上同学的例子,有个同学父母给她制定了培养孩子的每日计划,为了培养她的学习习惯,每天早上6:30分起床、洗漱后读书半小时;下午放学回家,温习功课10~20分钟,再做家庭作业,起初天暖和,大家都能适应,后来天气渐渐变冷,早上就推迟了半小时,再冷一点儿,听不到孩子们的读书声了,渐渐的,孩子,家长一起睡懒觉,孩子的习惯没养成。可见,持之以恒多么重要啊!

这是我从家长那里了解的一个真实故事,家长有何想法。

5、抓早抓小最重要。

这就是这次培训在一年级开办的目的。对孩子的教育不仅要趁早,而且要从小事上抓起。所谓“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从点滴小事抓起,不能认为事情小而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就迁就孩子。因为在文明礼貌上无论事情“大”或“斜道理是一样的,很多“大事情”是由“小事情”累积而成的。小孩的坏习惯,正因为在发生的第一次没有得到及时纠正,而引发第二次、第三次,以至形成了坏习惯。所以各位家长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引导督导,帮助,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不可忽视的问题。

今天,我从几个主题讲了文明礼貌对于提高孩子的素质,启迪他们的心智,塑造成功的人生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下面家长有什么困惑可以谈一谈

1、略

2、略

有些家长也有成功的经验,可以与大家共享。

1、略

2、略

刚才大家谈得非常尽兴,有成功的经验,也明确了未来的方向。真诚希望能给家长带来一点启发,让您的孩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明人,现代人,让我们共同帮助他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与快乐,最后让我们用一段教育格言与家长们共勉。

播种一种习惯,将收获一种行为; 播种一种习为,将收获一种性格; 播种一种性格,将收获一种人生!

第二篇:家长学校教案

家长学校教案——道德、礼仪、挫折

授课人:刘银平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明确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培养孩子的礼仪和挫折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导入:

很高兴迎来了一个和家长沟通的日子,和大家交流更加坚定了我工作的信心,你们是我工作的支持者,是我力量的源泉,家长们的责任心很重,对待孩子的态度深深的感染了我,使我更加意识到肩上的责任重大。

今天我就现在家长们存在的一些问题讲授以下几个内容:

第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第二,家长在培养孩子健康心理上,特别要注重的几点。第三,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注意的问题。第四,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梅老师就父亲如何参与家庭教育的三点看法。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一个孩子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才能为将来的人生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家长对孩子不能只注意在校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思想品德方面的修养,注意他们在社会上可能受到的不良影响,否则好孩子也有可能变坏,有的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家长成天把孩子禁锢在家里学习,不注意开拓孩子视野,增长社会实践经验等,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品德的发展像涓涓细流,需要日积月累,成长中的孩子道路品质还没定型,需要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良好教育环境的营造,这个过程是由浅入深的。低年级的小学生只是初步掌握一些道德上的判断,知道了一些诸如公平、自私之类的概念,并且主要是依据家长、老师、小伙伴们以及各类传媒的种种言论和行为,来形成自己的判断。到了高年级,他们才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标准,对一件事情或一个人做出比较独立的评价。总体来说,小学生的种种道德上的表现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这就决定了道德培养的长期性和及时性,它贯穿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要求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在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中不要怕麻烦,要反复地讲道理、举例子,以及自身经常的影响,才能有助于将道德观念在他们心中扎下根来,仅有言教还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通过父母的身教和结合生活实践中的各种情境施教。孩子们是通过模仿来学习各种不同的行为方式的,模仿是没有道德判断的,但通过模仿学到的不同行为方式,就是别人评价个体道德品质的依据。孩子们模仿最多的就是父母,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在孩子面前要做到慎言、慎行,家长一句随便说出的话,对于一件小事的处理,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良好品德的培养。身教胜于言教,这句话用在父母对孩子的品德的教育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就家庭而言,要着重抓好孩子文明礼仪和健康思想观念的教育,这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用适宜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重视文明礼仪教育父母要教育孩子衣着得体,整洁朴素,美观大方。男孩子不蓄长发;女孩子不化妆,不配戴成人的道饰。父母要教给孩子对长辈或初识者称呼“您”;对教师、社会工作人员称号“老师”“师傅”、“阿姨”“叔叔”等;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要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要说“您好”;与人分手时要说“再见”;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得到帮助时说“谢谢”。要使孩子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一方面,家长必须在待人接物过程中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让孩子有一本活的学习教材;另一方面,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孩子随时随地练习,逐渐形成自觉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孩子在公共场所的文明举止,既显示出个人的修养,也反映出家庭的教育水平。所以,家长要特别重视并经常利用可能的机会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如电梯门口,看见先生给女士让路,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就是一种文明举止;饭店里,看见服务员举止优雅、热情大方地招待客人,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也是一种文明举止等等。

二、在目前独生子女家庭居多、孩子智力开发早、社会影响复杂的情况下,家长在培养孩子健康心理上,特别要注重以下两点,否则可能会为将来的生存带来很多忧患。因为这样的人,经受的困难和挫折的磨练较少,心理娇弱,经不起风吹雨打,将来生活中一遇挫折,心理上便很难适应,容易产生过度的挫折感,难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因此,要舍得让孩子承受挫折,以提高其挫折的承受能力,他们今后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战胜困难。

日常生活中,孩子遇到挫折的情景很多,如能使孩子正确对待和处理,都可以达到提高孩子挫折承受能力的目的。人生的道路部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时常遇到坎坷,遭受挫折。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当今孩子而言,可能会在学习、爱好的选择、自尊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遭受挫折。如:在学习方面,学习成绩达不到理想的目标,没能上理想的学校;在兴趣和爱好的选择方面,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得不到父母的支持,没有机会显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在自尊方面,自己常常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信任,经常受到轻视和忍受委屈,没有被评上“三好生”,没有被选上班干部;在人际关系方面,结交不到与自己讲知心话的朋友等。孩子遇到挫折并非坏事,但陷入挫折不能自拔,就会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比如孩子丧失自信心,焦虑、自卑等。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使孩子不断增强克服困难、不屈服于逆境的勇气和信心;帮助孩子寻求适宜的自我期望水平,不断调整目标和行为;主动了解孩子,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帮助孩子。

在学习上,作为家长应尽量减少孩子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放下包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分数的奴隶,同时还应帮助受到挫折的孩子正视困难,在逆境中不灰心,不消沉,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重新制定学习策略方法,争取下次考好。

三、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注意的几点:

1、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要有一定的要求,家长应明确提出要求,并落实检查,不要“事事说,事事空”

2、当孩子出现错误时,家长应戒躁,但也不可小而视之,应有一个客观的态度,细心地负责,把准脉,对症下药。

3、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行为规范,孩子来自各种家庭,他身上自觉地带着父母给他留下地烙印,家长当着孩子,尤其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能想说就说,想做就做,你可以对你的行为负责,但你无权对你孩子的一生负责,尽管他是你生的养的,但他最终属于社会。

四、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梅志罡老师就父亲如何参与家庭教育的三点看法。

①父亲平常要多亲近孩子,尽量坚持每天与孩子共享一段时光。通过这种持续有效的家庭亲子互动,孩子不仅能够从父亲那里感受到关爱,而且能从父亲的气质、情感、智力等方面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为自身的心理与智力发展补充养分。

②父亲要尽力创造一种和谐的家庭互动氛围。如在孩子面前夸奖、赞扬孩子的母亲,或对妻子微笑等。夫妻间在孩子面前的爱慕行为,是确保给孩子爱的一种有效方式。

③父亲要多方面关心孩子的思想与学业。做父亲的应经常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谈话,通过谈话使自己了解孩子,让孩子了解父亲,同时也使孩子通过父亲了解外面的世界,多方面去教育孩子,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五小结:

今天的课是针对目前家长们存在的一些典型的问题展开的,作为老师,我能深刻的体会到家长们的不易与困惑,我力求通过这个家长学校的渠道和你们沟通交流,和你们共同进步,让我们携手帮助孩子健康、出色的成长。

家长学校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感谢家长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学习。

二、帮助家长们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家长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

2、家长是有目的进行教育的实施者。孩子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家长的培养、教育分不开。古今中外众多名人成材的事例无不说明家庭和父母的作用。

3、是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良好环境。这里说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能够满足孩子生活学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适合的场所,可以说是良好的物理环境;由家长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营造的家庭氛围是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21世纪社会变化更加剧烈、科技发展更加迅猛,因此,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孩子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家长要树立现代教育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认识到,年幼的孩子总是在反反复复中感受着劳动的乐趣、独立做事的快乐。从不会做到逐步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逐步像样,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从中孩子也获得了自身的发展。正因如此,家长就应放手让孩子锻炼,不要怕他们做不好,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对于孩子独立去作的事,只要他们付出努力,无论结果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自信。“我行”这种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孩子自己做事常常做不好甚至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再去做,绝不能动辄就说“我说你不行吧,就会逞能”,更不要见孩子做不好就动手代劳。当他们执意去做那些难度较大的事时,家长应予以鼓励并给予帮助。这样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的锻炼机会,养成独立的行为。

2、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家长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去想,去寻求答案。

3、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我国传统家教中十分注意培养孩子“听话”、“顺从”,却从不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小到生活小事,大到孩子的发展方向,一概由父母决定,孩子缺少自己作决定的机会,这就不能培养他们的抉择能力。然而,自我抉择能力也是独立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4、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往往同时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时,最关键的是家长自己要战胜自我。我们常见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碰到困难,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而是立即代劳。还有的家长明知应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立即心软而妥协,依顺孩子,从而前功尽弃。因此,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应下决心甚至下狠心,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精神。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这一切都不是父母替代的了的,深爱孩子的父母们,让你的孩子从小学着自己走路吧!

四、父母应怎样引导孩子学习。

1、布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如果希望孩子喜欢读书,那么,家中应该有书、杂志、报纸。孩子在书香环境中成长,自然会喜欢接近书,喜欢看书。但是,这个环境还必须是简化了的,不能太嘈杂或是一下子提供太多的学习刺激,以免孩子无法专心地学习。

2、用正面的语言和亲自示范的方式来教导他。

如果您希望孩子学习一种好的行为,那么您最好使用正面的语言,明确地告诉他所要做的行为,例如告诉他“我们应该……做”,而不只是批评他、责备他做得不对。然后再亲自示范正确的动作来教导他。如果孩子说会,那么就让他做给你看,再指导他正确的方式。

3、不要打扰他的专心。

孩子专心在做某一件事时,不要去打扰他。第一件事还没完成之前,不要叫他做第二件,也不要让他做太多或做一些超乎他能力的事,否则,孩子在匆忙、心急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养成放弃的习惯,怎会有始有终呢?

4、孩子一起游戏。

从游戏中可以训练他的一些基本能力。有时也可以将复杂的学习活动分成几个简单的步骤,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去完成。

5、多鼓励他。

只要孩子有好的行为,有一丁点的进步,哪怕他的表现不如我们的理想,我们也要鼓励、赞赏他,使他保有学习的原动力。

五、总结。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要适时、适量。“权威”只能使孩子造成被动的学习行为,而非内心自动自发的自愿行为。研究证明,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动机、态度的形成。真正的爱的教育,是关爱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儿童有良好的学习行为表现。

第三篇:家长学校教案

家长学校教案——道德、礼仪、挫折

授课人:李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明确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培养孩子的礼仪和挫折教育。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挫折教育的重要性。教学过程:导入:

很高兴迎来了一个和家长沟通的日子,和大家交流更加坚定了我工作的信心,你们是我工作的支持者,是我力量的源泉,家长们的责任心很重,对待孩子的态度深深的感染了我,使我更加意识到肩上的责任重大。

今天我就现在家长们存在的一些问题讲授以下几个内容:

第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第二,家长在培养孩子健康心理上,特别要注重的几点。第三,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注意的问题。第四,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梅老师就父亲如何参与家庭教育的三点看法。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一个孩子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才能为将来的人生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家长对孩子不能只注意在校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思想品德方面的修养,注意他们在社会上可能受到的不良影响,否则好孩子也有可能变坏,有的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家长成天把孩子禁锢在家里学习,不注意开拓孩子视野,增长社会实践经验等,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品德的发展像涓涓细流,需要日积月累,成长中的孩子道路品质还没定型,需要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良好教育环境的营造,这个过程是由浅入深的。低年级的小学生只是初步掌握一些道德上的判断,知道了一些诸如公平、自私之类的概念,并且主要是依据家长、老师、小伙伴们以及各类传媒的种种言论和行为,来形成自己的判断。到了高年级,他们才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标准,对一件事情或一个人做出比较独立的评价。总体来说,小学生的种种道德上的表现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这就决定了道德培养的长期性和及时性,它贯穿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要求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在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中不要怕麻烦,要反复地讲道理、举例子,以及自身经常的影响,才能有助于将道德观念在他们心中扎下根来,仅有言教还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通过父母的身教和结合生活实践中的各种情境施教。孩子们是通过模仿来学习各种不同的行为方式的,模仿是没有道德判断的,但通过模仿学到的不同行为方式,就是别人评价个体道德品质的依据。孩子们模仿最多的就是父母,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在孩子面前要做到慎言、慎行,家长一句随便说出的话,对于一件小事的处理,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良好品德的培养。身教胜于言教,这句话用在父母对孩子的品德的教育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就家庭而言,要着重抓好孩子文明礼仪和健康思想观念的教育,这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用适宜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1重视文明礼仪教育

父母要教育孩子衣着得体,整洁朴素,美观大方。男孩子不蓄长发;女孩子不化妆,不配戴成人的道饰。

父母要教给孩子对长辈或初识者称呼“您”;对教师、社会工作人员称号“老师”“师傅”、“阿姨”“叔叔”等;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要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要说“您好”;与人分手时要说“再见”;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得到帮助时说“谢谢”。要使孩子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一方面,家长必须在待人接物过程中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让孩子有一本活的学习教材;另一方面,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孩子随时随地练习,逐渐形成自觉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孩子在公共场所的文明举止,既显示出个人的修养,也反映出家庭的教育水平。所以,家长要特别重视并经常利用可能的机会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如电梯门口,看见先生给女士让路,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就是一种文明举止;饭店里,看见服务员举止优雅、热情大方地招待客人,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也是一种文明举止等等。

二、在目前独生子女家庭居多、孩子智力开发早、社会影响复杂的情况下,家长在培养孩子健康心理上,特别要注重以下两点,否则可能会为将来的生存带来很多忧患。因为这样的人,经受的困难和挫折的磨练较少,心理娇弱,经不起风吹雨打,将来生活中一遇挫折,心理上便很难适应,容易产生过度的挫折感,难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因此,要舍得让孩子承受挫折,以提高其挫折的承受能力,他们今后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战胜困难。

日常生活中,孩子遇到挫折的情景很多,如能使孩子正确对待和处理,都可以达到提高孩子挫折承受能力的目的。人生的道路部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时常遇到坎坷,遭受挫折。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当今孩子而言,可能会在学习、爱好的选择、自尊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遭受挫折。如:在学习方面,学习成绩达不到理想的目标,没能上理想的学校;在兴趣和爱好的选择方面,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得不到父母的支持,没有机会显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在自尊方面,自己常常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信任,经常受到轻视和忍受委屈,没有被评上“三好生”,没有被选上班干部;在人际关系方面,结交不到与自己讲知心话的朋友等。孩子遇到挫折并非坏事,但陷入挫折不能自拔,就会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比如孩子丧失自信心,焦虑、自卑等。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使孩子不断增强克服困难、不屈服于逆境的勇气和信心;帮助孩子寻求适宜的自我期望水平,不断调整目标和行为;主动了解孩子,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帮助孩子。

在学习上,作为家长应尽量减少孩子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放下包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分数的奴隶,同时还应帮助受到挫折的孩子正视困难,在逆境中不灰心,不消沉,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重新制定学习策略方法,争取下次考好。

三、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注意的几点:

1、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要有一定的要求,家长应明确提出要求,并落实检查,不要“事事说,事事空”

2、当孩子出现错误时,家长应戒躁,但也不可小而视之,应有一个客观的态度,细心地负责,把准脉,对症下药。

3、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行为规范,孩子来自各种家庭,他身上自觉地带着父母给他留下地烙印,家长当着孩子,尤其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能想说就说,想做就做,你可以对你的行为负责,但你无权对你孩子的一生负责,尽管他是你生的养的,但他最终属于社会。

四、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梅志罡老师就父亲如何参与家庭教育的三点看法。

①父亲平常要多亲近孩子,尽量坚持每天与孩子共享一段时光。通过这种持续有效的家庭亲子互动,孩子不仅能够从父亲那里感受到关爱,而且能从父亲的气质、情感、智力等方面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为自身的心理与智力发展补充养分。

②父亲要尽力创造一种和谐的家庭互动氛围。如在孩子面前夸奖、赞扬孩子的母亲,或对妻子微笑等。夫妻间在孩子面前的爱慕行为,是确保给孩子爱的一种有效方式。

③父亲要多方面关心孩子的思想与学业。做父亲的应经常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谈话,通过谈话使自己了解孩子,让孩子了解父亲,同时也使孩子通过父亲了解外面的世界,多方面去教育孩子,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五小结:

今天的课是针对目前家长们存在的一些典型的问题展开的,作为老师,我能深刻的体会到家长们的不易与困惑,我力求通过这个家长学校的渠道和你们沟通交流,和你们共同进步,让我们携手帮助孩子健康、出色的成长。

家长学校教案—帮助孩子适应一年级新的学习生活

主讲教师:李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介绍学校的学习纪律和常规要求,让家长知晓学校的规章制度,配合班主任及老师教育学生遵守纪律,让学生尽快适应小学一年级的学习、生活。

2、介绍班级对学生的具体要求,争取家长和教师配合好,细化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并能互相督促落实。

3、和家长一起学习本期的内容,为学生学习辅导做好准备。教学内容: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家长们正面临着空前的、史无前例的、严峻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

多子女的家庭,父母是一层,子女们是一层,形成一个完整的社会关系。独生子女家庭,就只有父母一层,一个孩子形不成一层社会,是不完整的社会关系。

老祖宗没有给我们这代人留下教育独生子女的经验。以前,都是多子多福的概念。例如:过去的社会,一个家庭有几个孩子,经常为一件事'争抢'。孩子们之间'抢着'吃饭,已司空见惯。从小就养成了一种'竞争'意识。现在的家庭,多数为独生子女,父母事事让着孩子,连喂饭都是家长追着孩子一口一口地喂。独生子女在家庭里,没有与孩子'抢'东西的伙伴,孩子缺少竞争对象。

独生子女摔倒后,就会哭,做家长的恨不得8个人一起去扶他。但这不是因为孩子摔疼而哭的,是孩子看到家长惊慌的样子吓哭的。你不扶他,他就不起来。这样的孩子就会养成'娇气'。这种现象很普遍。如果家里有几个孩子,一个孩子摔倒了,当父母的不一定会顾得过来去扶他,他就不会依赖别人,自己就会站起来。这样,孩子就会养成什么事都要依靠自己的好习惯。

独生子女的家庭,父母都是让着孩子的。做家长的不跟孩子一般见识,有的孩子打大人时,大人却不敢打孩子;玩游戏时,孩子只能赢不能输;孩子喜欢什么,家长就送到身边。不喜欢的东西,家长就不让它出现在孩子面前等等。这些使孩子养成了一种'唯我独尊'、什么都要是第一、不能吃亏的思想。独生子女长大后到学校或走上社会就很有可能'吃不开'。因为离开了家庭后,没有人会像父母一样让着他们。他们一旦遇到挫折时,就会感到这个世界变了,受不了,甚至厌学或讨厌社会。这时候,就需要家长们在适当时候'跟孩子一般见识',扮演兄弟姐妹的角色,故意跟孩子抢东西。孩子打父母,父母也要打孩子。让孩子从小认识这个世界不是为他一个人准备的,否则孩子成长不起来。

很多独生子女缺乏责任感。这是由于家长从来没有让孩子对一件事负过责任,责任都让家长承担了。没有对事物负过责任的孩子,他的责任感又如何产生呢?所以这样的孩子一旦走进学校,老师要求他们承担很重的学习任务时,他非常不习惯,千方百计地逃避,上课不安心听讲,作业磨磨蹭蹭甚至不能完成。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责任感的培养和锻炼。

如今的家庭教育是一次性的,一旦出错,很难有改正的机会。过去有些人老大没教育好,接受了教训,老二就可以教育好,现在没有这种机会了。孩子幼儿阶段没教育好,到小学阶段再来补救的话,效果就差远了。因为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有它的规律和特点。

做父母的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去,把别人的孩子引进来,让独生子女多跟小伙伴们接触。

家长不能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要把孩子的要求分成两类:一是合理的要求,二是不合理的要求。好孩子不能养成任性,任性的孩子都是父母娇惯的。

家长的刀子嘴、豆腐心是最坏的教育方法,破坏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破坏了孩子的自立能力,造成了孩子的任性、依赖和无能。还说明了家长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显然是心理不够健康的表现。一个心理健康的家长要把孩子看成是独立的人,尽可能地帮助孩子成长。成长主要是孩子的事而不是家长的事。对于孩子,家长是一个指导者、可靠的朋友和坚强的后盾,而不是指挥官、不是奴仆、也不是救星。

我国有句老话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很多穷人家的孩子都考上了大学。这是因为他们从小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他们知道只有奋发图强,才能摆脱困境。而有些家长,给小孩子很多的钱,孩子拿着钱怎么能好好学习呢?这些家长们还说我给孩子这么多钱了,他都不好好学习。这是拿钱买孩子学习,有再多的钱也买不来好孩子。大家应该明白,世界上还有比金钱更能吸引孩子们学习的东西。做父母的应该认识到,'钱'离学习远,离吃喝玩乐近。给孩子很多的钱等于把孩子引向了吃喝玩乐的企图。等孩子长大后就不会挣钱,只会花钱。因为钱都父母给的,没有了可以向父母再要。这种培养孩子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是错误的,更是十分危险的。

最后,我想说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你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试想:如果家长是每天一大早起床,忙着上班工作,你的孩子会有睡懒觉的习惯吗?不会。而如果家长自己天天喜欢睡懒觉,孩子会有早起的习惯吗?不会。我也常常听到学生说自己上学迟到的理由是因为爸妈起来晚了,所以来不及了。又比如说,家长习惯于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的,东西整理的整整齐齐的,孩子会随便乱扔自己的东西吗?不会。如果家长自己就是乱扔东西,家里一团糟的样子,那孩子会自己去整理东西吗?不会。所以,我们在要求孩子要做到之前,先想一想、看一看自己做到了没有。如果家长每天有看新闻、看书、写文章的习惯,那么他的孩子肯定也会有这样的习惯的。这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现在的许多家长都认为,只要把孩子送进学校就可以了,老师什么都会教的。孩子没学好是学校的老师没教好,熟不知家长忘记了孩子的教育自己也有责任,老师教的再好,回家看见父母的行动,就把老师教的一股脑的全丢了。老师的行为准则要求做到:以身作则、循循善诱。其实这也是对家长的要求,而家长的对孩子所起的作用尤为重要。

(二)介绍学校日常情况以及学生家长应遵守的纪律

1、作息纪律: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旷课,有病有事要请假,和老师联系。原则上学生不请事假,争取全勤。

2、家长委员会的成立(3人),希望大家主动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时间并热心为班级服务的家长报名。

3、上课期间,家长不随意进入教室,有急事应先向老师示意,说明来意,一般情况下在办公室等候。

4、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到校注意言行、仪表、衣着整洁,不抽烟,不说粗话,不大声喧闹,不随手乱扔垃圾,大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让他们不知不觉地模仿。

5、每学期都要开家长会,希望每位家长准时到会,不迟到,给孩子做榜样。学期末将评选好家长,大家应积极争取,起好带头作用,为孩子树立榜样。

6、学生到校要佩带红领巾、校牌,希望家长做好督促。

7、一年级的孩子较小,希望在做清洁时,家长能协助孩子。

8、学校要求不布置书面作业,但据以往经历,家长都要求留作业,我们与家长商量一下。

9、作业要求:

(1)每天抄完作业,家长督促学生按质按量完成作业,并在家校联系本上签字,注意签上作业的数量,写明“已完成”。(2)格式要求。

(3)作业改错:每次做作业前必须先改错,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安全教育

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我们都希望孩子平平安安长大,所以希望家长格外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

1、人身安全:学生严格遵守学校作息时间,上课不要太早,放学家长接送。

2、课间活动安全:教育学生不要和同学打闹,不滑滑梯,不玩危险的游戏,不攀爬栏杆,不带危险的玩具到学校来。

3、饮食安全: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吃不干净的食物,不喝生水。

最后,感谢各位对家长学校的支持,如果我的讲解和建议能够抛砖引玉,为大家带去一丝灵感,解开一个困惑,那么我将荣幸之至。

家长学校讲座教案—浅谈小学生礼仪教育

课题:浅谈小学生礼仪教育 执教:李贞 授课目标:

1、使家长知晓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

2、了解礼仪教育的内容和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实施礼仪教育 授课内容:

有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些人认为,现代社会讲个人自由,懂不懂礼仪没关系,只要学习好、工作好、有真本事就行了。现代社会的确尊重个人的选择,自由度大了,然而对人的礼仪要求更高,因为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社会“大雅之堂”越来越多,谁也不会愿意成为难登“大雅之堂”的人。有些家长认为,小孩子天真无邪,想怎样就怎样,长大了就懂得礼仪了,这也是误解。一方面,孩子从小不培养好习惯,就必然形成坏习惯;坏习惯形成了,再改就很难。另一方面,在孩子小时候培养礼仪习惯,与孩子天真无邪表现并不矛盾,越是懂礼孩子,越能获得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因为他是受人们欢迎的人。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重视学生的礼仪教育。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随着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讲究礼仪,礼尚往来,对于每个人置身于社会,无论从政还是经商,日常工作还是出入重要场所,居家还是外出,都十分重要。可以说礼仪是一张人际交往的“名片”,礼仪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架设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礼仪又是帮助我们获得成功,创造幸福生活的“通行证”。

礼仪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礼仪教育实质是培养人的教养,是教人如何尊重人,如何与他人相处。它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教育,健全人格的教育。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过多的呵护甚至溺爱,不少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主,缺乏一种与人谦让、合作的思想,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别人,有时显得智力有余而教养不足、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而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最需要的恰恰就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因此,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人,首先就要注重培养有教养、知礼仪的人。由此可见,在少年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加强礼仪教育,对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礼仪教育呢?

一、提高认识,点滴做起

首先,教育学生学会尊重。礼仪教育界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教育学生尊重人,关心人,是礼仪教育最基本的内容。

1、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情感,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尊敬师长,礼貌待人。不欺负弱小,不取笑他人,不以自己所长讥笑他人之短,不讽刺挖苦他人,不伤害他人的自尊,不给他人起绰号,不以别人的生理缺陷而贬低人。

2、尊重自己。尊重自己,发展自己,要从尊重自己的身体和名誉做起。

其次,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礼仪”用语,说话语气要和蔼,可运用一些委婉的语气词,如吧、呢、吗;当请求别人做某事时,应使用表求客气的词语,如请、麻烦、劳驾等;当得到别人帮助时,要说谢谢、非常感谢;当妨碍了别人,给别人带来麻烦时,应主动说对不起,请原谅;当别人向你道歉时,应主动说没关系。

再次,培养学生符合规范的礼仪举止。正确运用微笑、鞠躬、握手、鼓掌、右行礼让、立正敬礼等礼貌体态语言;待人大方,双手接物;拜访他人要预约,并选择合适的时间,一般应避开他人休息和吃饭的时间,特殊情况需说明;进入别人房间或办公室应事先敲门,待主人允许方可进入;在别人家作客,不应乱翻、乱动人家的橱桌抽屉和书籍玩具;平时要注意衣着得体,夏天在公共场所不穿拖鞋,不赤脯,不穿小裤衩等。

二、家长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

关于教育孩子,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跟前,一旦你他们熟知的人的榜样给他们看了,同时说他们为什么漂亮或为什么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的。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纵观古今中外,但凡著名的有成就的人物,无一不以他崇高的人格力量而在世上树立起丰碑。

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家长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家长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影响学生,因此,家长的以身作则至关重要。一个人格高尚的懂得教育孩子的家长,都必须具有一种严格的自律精神,他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应该做得到。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家长要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整合德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1、家校互动,形成合力。教师要与家长多交流、多沟通,特别要重视与后进生家长联系,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真正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有效地教育学生。

2、抓家长,优化礼仪教育的外部环境。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家长的行为对孩子有重大的影响,首先是抓育人意识。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愿望,大的趋势是望龙,重智轻德,我向家长发出倡议,重智也重德。

其次是抓礼仪教育指导,家庭中如何进行礼仪教育,家庭礼仪教育要“从生活入手,从交往中引导,从习惯中落实”。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从规范行为习惯到道德信念的形成,需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必须经过一个从他律到自律和道德内化过程。我们不仅应该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更重要的是要让这种美德占据孩子的心灵,成为一名合格的现化公民。礼仪表现在生活之中,只要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加强重视,及时纠正,逐步使学生养成文明礼仪的习惯,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一定能成为有气质、有风度、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

第四篇:家长学校教案

强化孩子的自我管理

教材内容:这一讲主要是从孩子对于零花钱和网络游戏两个方面的管理上给家长朋友们提出的合理建议。

教育目的:

1、帮助家长教孩子学会合理支配零用钱,学会合理消费。

2、拒绝网络游戏,学会正确利用网络。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讲授说理法,教材导读法。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孩子学会合理支配零用钱,学会合理消费。

2、正确认识网络,拒绝网络游戏,做一个文明有识的小网民。教学过程:

一、我的零用钱不够用

(一)阅读教育故事,进入学习情境。

教材情景创设:孩子希望像同桌一样得到更多的零用钱,却遭到了妈妈的拒绝,孩子心理不平衡,爸爸通过耐心的谈话,了解孩子零用钱的去处以及孩子渴望得到零用钱的目的,引导孩子合理支配零用钱。这位父亲的做法是非常值得大家效仿的。

(二)现身说法,分析症结。

首先,请个别家长朋友谈在孩子的零用钱方面自己是怎样做的,孩子又是怎样的表现。然后请其他家长针对教育故事中爸爸的做法和生活中这几位家长的做法展开讨论,寻找关于引导孩子正确使用零用钱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家长门共同的困惑,一同走进专家课堂。

(三)专家课堂,指点迷津。

这一环节,我们可以和家长朋友一起来阅读。在专家课堂里,首先帮我们分析了孩子不能合理支配零用钱的原因,然后指出家长朋友们应采取的正确做法:

1、确定给孩子零用钱的时间。

2、合理规划合理的零用钱数额。

3、规划零用钱的适用范围。

4、不随便增加或减少零用钱的数额。

5、教会孩子储蓄。

5、鼓励孩子把零用钱捐助慈善事业。6帮助孩子建立家庭银行卡。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要合理监督孩子的零用钱,监督孩子零用钱的去处,当孩子出现零用钱不够用是,家长一定要问明钱的用途去向,帮助孩子分析哪些是正当的花费,哪些是属于不必要的花费,学会合理消费。和孩子一起算好收支帐对家长朋友还是有所启发的。

(四)谈打算,订计划。

在这一环节,教师和家长一起来围绕孩子的领用前的收支状况设计一个表格,如教材P33的表格,并制定出关于引导孩子合理支配零用钱的计划措施。

(五)作业

认真填写设计表格,做好周总结,月总结,季总结,年总结。

二、网上游戏真过瘾

(一)提出问题,各抒己见。

师:在信息时代,网络游戏以其较强的互动性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了很多孩子沉迷于其中。面对这种情形,家长朋友们是如何做的呢?

家长朋友们各抒己见,讲述自己对于这件事情的认识和做法。教师借机引导家长朋友进入第二环节。

(二)阅读教育故事,评价分析。

和家长朋友一起阅读书中的教育故事,面对沉迷于网络游戏中的孩子,家长的苦恼溢于言表。教育故事中妈妈的软弱和爸爸的粗暴都是不可取的,而教育专家通过和孩子和风细雨的交流,是孩子及时悬崖勒马。那么,在家庭中如何让孩子远离网络游戏,使孩子健康成长呢?进入第三环节。

(三)走进专家课堂,聆听专家教诲。

专家提示,首先要分析孩子迷恋网络游戏的原因,弄清孩子为什么喜欢网络游戏。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孩子放学后几乎 1 找不到伙伴玩耍,网络游戏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孩子的孤独。另外,在孩子的学习压力逐渐增大的时候,网络游戏使孩子压抑的心灵得到了释放,从中寻找到了自信。其次,家长朋友要采取措施,帮助孩子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健康成长。对于沉迷在网络中的孩子,家长朋友们应该怎样做呢?首先,不要强行禁止,要培养孩子网络之外的兴趣,多创设和小伙伴交往的机会,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同时,要做个有心人,为孩子做出表率。在此问题上,家长朋友们一定切记:引导永远比堵截更积极,更有效。

(四)总结

教师针对家长讨论的情况和教育故事给予的启示以及专家课堂,进行总结,引导家长朋友一分为二地看待网络游戏,让网络成为辅助孩子学习,开拓知识的工具。

(五)作业:

1、教会孩子正确上网,引导孩子客观公正地看待网络游戏。

2、和孩子达成共识,控制上网时间和内容。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让家长们认识到良好的家庭环境气氛,尤其是良好的家庭情感气氛、心理气氛和文化气氛,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重要的。为了教育好子女,家长应努力把家庭构建成为孩子的乐园。

教学方式: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小单位,是所有人心灵的港湾,是我们每个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更是小学生成长的乐园,不良的家庭环境会给小学生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甚至终身......二、案例分析:

1、家庭环境对小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影响。

2、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基本生活技能的影响。

3、家庭环境对小学生道德情操的影响。

4、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理想志趣的影响。

小结: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情环境对孩子的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每个家长都要充分重视这个问题,努力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气氛。

三、讨论:

怎样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1、家长自由讨论。

2、集体交流,教师相机归纳:

A、家长必须注意自身的心理健康,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才能形成良好 的家庭心理、文化气氛,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B、家长要多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跟子女心理相通,形成融洽的情感和心理气氛。

C、家长要注意身教,身教和言教并重,才能引导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D、让孩子适当参与家政管理,既能让孩子体恤父母的辛苦,防止其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又为培养孩子勤俭、踏实、坚毅的品质提供了生活感性经验。E、避免“过度教育”,不要随意干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要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向上的家庭气氛

F、家庭贵有书卷气,建立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四、总结:

鉴于家庭环境影响的深刻性和潜移默化性,家长对子女要精心培养,爱而不宠、尊重信任、严而不苛、民主平等,让家庭充满和睦、向上、愉快的气氛。

小学家长学校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感谢家长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学习。

二、帮助家长们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家长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

2.家长是有目的进行教育的实施者。孩子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家长的培养、教育是分不开的。古今中外众多名人成材的事例无不说明家庭和父母的作用。

3.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良好环境。这里说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能够满足孩子生活学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适合的场所,可以说是良好的物理环境;由家长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营造的家庭氛围是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21世纪社会变化更加剧烈、科技发展更加迅猛,因此,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孩子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家长要树立现代教育观,要有科学发展的眼光,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认识到,年幼的孩子总是在反反复复中感受着劳动的乐趣、独立做事的快乐。从不会做到逐步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逐步像样,这是必然的 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从中孩子也获得了自身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家长就应放手让孩子锻炼,不要怕他们做不好,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对于孩子独立去做的事,只要他们付出努力,无论结果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自信。“我行”这种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孩子自己做事常常做不好甚至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再去做,绝不能动辄就说“我说你不行吧,就会逞能”,更不要见孩子做不好就动手代劳。当他们执意去做那些难度较大的事时,家长应予以鼓励并给予帮助。这样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的锻炼机会,养成独立的行为。

2.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我国传统家教中十分注意培养孩子“听话”“顺从”,却从不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小到生活琐事,大到孩子的发展方向,一概由父母决定,孩子缺少自己作决定的机会,这就不能培养他们的抉择能力。然而,自我抉择能力也是独立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3.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往往同时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时,最关键的是家长自己要战胜自我。我们常见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碰到困难,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而是立即代劳。还有的家长明知应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立即心软而妥协,依顺孩子,从而前功尽弃。因此,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应下决心甚至下狠心,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精神。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这一切都不是父母能替代的,深爱孩子的父母们,让你的孩子从小学着自己走路吧!

四、父母应怎样引导孩子学习

1.布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果希望孩子喜欢读书,那么,家中应该有书、杂志、报纸。孩子在书香环境中成长,自然会喜欢接近书,喜欢看书。但是,这个环境还必须是简化了的,不能太嘈杂或是一下子提供太多的学习刺激,以免孩子无法专心地学习。

2.用正面的语言和亲自示范的方式来教导他。如果您希望孩子学习一种好的行为,那么您最好使用正面的语言,明确地告诉他所要做的行为,例如告诉他“我们应该......做”,而不只是批评他、责备他做得不对。然后再亲自示范正确的动作来教导他。如果孩子说会,那么就让他做给你看,再指导他正确的方式。

3.不要打扰他的专心。孩子专心在做某一件事时,不要去打扰他。第一件事还没完成之前,不要叫他做第二件,也不要让他做太多或做一些超乎他能力的事,否则,孩子在匆忙、心急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养成放弃的习惯,怎会有始有终呢?

4.孩子一起游戏。从游戏中可以训练他的一些基本能力。有时也可以将复杂的学习活动分成几个简单的步骤,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去完成。

5.多鼓励他。只要孩子有好的行为,有一丁点的进步,哪怕他的表现不如我们所想,我们也要鼓励、赞赏他,使他保有学习的原动力。

五、小结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要适时、适量。“权威”只能使孩子造成被动的学习行为,而非内心自动自发的自愿行为。研究证明,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动机、态度的形成。真正的爱的教育,是关爱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儿童有良好的学习行为表现。小学家长学校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过程:

导入:感谢家长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学习。

一、家庭教育

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家长学校则肩负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家教理论,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任务。当前家长学校要着重抓好:

1、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过去,家长的养儿防老、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观念,必须代之以为国教子的观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传统的德育观念必须改变,如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听话才是好孩子;不为人先,不为人后;“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冒险)......应该培养孩子的科学与民主、自立与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精神。传统的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际水平的观念必须改变,应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并重,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

2、学习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①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要求太高,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不仅无益,反而害之。②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相结合。既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又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③态度一致,教育统一。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要一以贯之,而且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和统一。④说服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⑤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⑥感情与理智相结合。⑦及时教育与持恒相结合......二、帮助家长们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家长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

2、家长是有目的进行教育的实施者。孩子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家长的培养、教育分不开。古今中外众多名人成材的事例无不说明家庭和父母的作用。

3、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良好环境。这里说的环境 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能够满足孩子生活学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适合的场所,可以说是良好的物理环境;由家长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营造的家庭氛围是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21世纪社会变化更加剧烈、科技发展更加迅猛,因此,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孩子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家长要树立现代教育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认识到,年幼的孩子总是在反反复复中感受着劳动的乐趣、独立做事的快乐。从不会做到逐步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逐步像样,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从中孩子也获得了自身的发展。正因如此,家长就应放手让孩子锻炼,不要怕他们做不好,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对于孩子独立去作的事,只要他们付出努力,无论结果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自信。“我行”这种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孩子自己做事常常做不好甚至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再去做,绝不能动辄就说“我说你不行吧,就会逞能”,更不要见孩子做不好就动手代劳。当他们执意去做那些难度较大的事时,家长应予以鼓励并给予帮助。这样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的锻炼机会,养成独立的行为。

2、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家长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去想,去寻求答案。

a)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我国传统家教中十分注意培养孩子“听话”、“顺从”,却从不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小到生活小事,大到孩子的发展方向,一概由父母决定,孩子缺少自己作决定的机会,这就不能培养他们的抉择能力。然而,自我抉择能力也是独立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b)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往往同时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时,最关键的是家长自己要战胜自我。我们常见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碰到困难,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而是立即代劳。还有的家长明知应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立即心软而妥协,依顺孩子,从而前功尽弃。因此,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应下决心甚至下狠心,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精神。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这一切都不是父母替代的了的,深爱孩子的父母们,让你的孩子从小学着自己走路吧!

四、培养孩子成为机警的人

如今,我们应该重视把孩子培养成为机警的人。这是因为机警不仅仅是人的一种对外界作出的迅速反应,更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很难想象,一个稀里糊涂的“马大哈”怎么能搞出一番事业?!要让孩子成为机警的人,家长和教师的表率作用很重要。如果大人整天恍恍惚惚,做事丢三落四,那么要求孩子“机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培养孩子机警,不妨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如,要求孩子上学时不要遗失书本或文具;上街购物得算清每一笔帐;去公共场所须谨防小偷窃去钱包;晚上就寝前应关好门窗等等。孩子是否机警,与责任心的培养也大有关系。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往往会自觉地时时留神、处处关注,尽量不 出什么纰漏。平时,大人可从帮助其树立责任感着手,也可通过游戏来训练孩子的机警。如,父母让孩子晚上独自在家处理诸如关好门窗、检查水源电源火源、接听电话等事,然后再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加以评述。再如,等孩子一人在家时,让朋友装成陌生人敲门,看孩子如何应付。甚至父母与孩子外出时,可有意与孩子走散,然后在远处关注孩子会作出什么反应。通过让孩子独立处理一些意外事件,也能培养其机警的素质。如,放学回家路上有生人想认识他(她)或给他(她)吃东西;外出游玩时小伙伴突然发病倒地;发现有可疑的人在家门口徘徊......看看孩子能不能找到各种方法巧妙地应付。机警的孩子不仅善于保护自己,还会因此而充满自信。在孩子的 “人生之舟”上,“机警”犹如加添的一面“风帆”......五、怎样使孩子消除自卑感

在现实生活中,确有许多孩子存在着对自己缺乏信心、瞧不起自己、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无法赶上他人的自卑感。孩子的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使自己沮丧、孤僻,以至悲观、失望。那么,怎样使孩子克服自卑感呢?

(一)、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长处,也都有他的短处。作为家长,在生活当中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点滴的进步,并不时失机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孩子认为自己有优点,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便会增强取得更大更好成绩的信心和希望了。

(二)、不要贬低孩子。我们有些家长爱用大人或“神童”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达不到要求就以侮辱性的语言讽刺、嘲笑孩子,数落他的短处,故意贬低孩子。经常受到这种斥责的孩子往往自信心受到强烈冲击,时间久了,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接受家长的暗示,承认自己的素质差,慢慢地就失去了信心。因此,要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家长首先要改变对孩子的看法,要用家长的信心去鼓舞孩子的信心。

(三)、不要滥贴“标签”。不管你的孩子表现如何,都不能随便作出“没有出息”之类的负面判断,也不能任意给孩子贴上“窝囊废”之类的灰色标签。因为这非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还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自我认识,孩子的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四)、要满足和引导孩子的表现欲。自我表现欲是青少年时期最主要的欲望之一。当孩子的自我表现欲受到压抑时,就会产生自卑感。

但不要单纯抽象地用貌美、聪明、学习成绩好等来展现孩子的自我表现欲,而要尽可能地在具体的不同层次的其他孩子身上让自己的孩子看到自己特有的优势,从而满足自我表现欲。

(五)、要重视孩子每次成功的经验。要教育孩子重视自己每一次的成功经验。成功的经验越多,孩子的自信心也就越强。平时要注意教导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量力而行,不可好高务远,以免挫伤成功的积极性。

(六)、要注意扬长避短。要让孩子知道,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付出的越多,收获的就越多。同时要让孩子明白,在生活当中具有多种才华和非凡能力的人只是少数,人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要采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要扬己之长,避己之短。这样,就能充分发挥长项,取得更大的成绩

六、父母应怎样引导孩子学习。

1、布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如果希望孩子喜欢读书,那么,家中应该有书、杂志、报纸。孩子在书香环境中成长,自然会喜欢接近书,喜欢看书。但是,这个环境还必须是简化了的,不能太嘈杂或是一下子提供太多的学习刺激,以免孩子无法专心地学习。

2、用正面的语言和亲自示范的方式来教导他。

如果您希望孩子学习一种好的行为,那么您最好使用正面的语言,明确地告诉他所要做的行为,例如告诉他“我们应该......做”,而不只是批评他、责备他做得不对。然后再亲自示范正确的动作来教导他。如果孩子说会,那么就让他做给你看,再指导他正确的方式。

3、不要打扰他的专心。

孩子专心在做某一件事时,不要去打扰他。第一件事还没完成之前,不要叫他做第二件,也不要让他做太多或做一些超乎他能力的事,否则,孩子在匆忙、心急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养成放弃的习惯,怎会有始有终呢?

4、孩子一起游戏。

从游戏中可以训练他的一些基本能力。有时也可以将复杂的学习活动分成几个简单的步骤,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去完成。

5、多鼓励他。

只要孩子有好的行为,有一丁点的进步,哪怕他的表现不如我们的理想,我们也要鼓励、赞赏他,使他保有学习的原动力。

五、总结。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要适时、适量。“权威”只能使孩子造成被动的学习行为,而非内心自动自发的自愿行为。研究证明,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动机、态度的形成。真正的爱的教育,是关爱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儿童有良好的学习行为表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教学目的:

1.让家长明白掌握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家长掌握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有一个18岁的硕士研究生由于成绩优秀,被指定为留法预备生。这本是一件好事,但他在语言学院学了半年,就休学了。原因竟是他生活不能自理。一想到“马上就要到国外去,离开了父母生活怎么办?”他就失眠。结果身体越来越差,最后只得休学。

家长同志们,当你们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感想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讨论一下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的问题。

二、明确培养“自理能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1.“自理”是生存的基本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幼年和少年时期过着无忧无虑、心满意足的生活的年轻人,在他们刚刚跨进独立的劳动生活时,往往会感到精神颓丧,对前途失去信心。”有这样一个故事发人深省:一只虎皮鹦鹉被主人养在鸟笼中,每日衣食无忧。后来,主人看见其他的鸟儿在大自然里自由自在地生活,觉得虎皮鹦鹉整天被关在笼子里很可怜,于是就打开笼子将它放回了大自然。主人以为鹦鹉从此会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没想到,几天后鹦鹉却死于饥寒交迫。因为它既不会筑巢也不会寻食。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科学技术、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也是人类自身竞争最为激烈的时代。孩子长大后,要在这个时代中生存、发展,获得成功,而不被时代所淘汰,就必须从小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不断学习更新自我的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否则,他们就会像那只虎皮鹦鹉一样难以适应。

2.“自理”是创业的基本前提。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在日本,从1998年起,文部省就和通产省合作在小学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日本小学有个“早起会”,敦促孩子们很早起来,利用早上课前二三个小时搞勤工俭学,给人送报纸、餐饮,这既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又是对将来创业的一种准备和尝试。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借鉴。

3.“自理”是独生子女教育的突破口。如今生活在我们周围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小皇帝”似的生活也越来越让我们担忧。比如:入睡和起床的能力,吃饭和排泄的能力,着衣和穿鞋的能力,洗衣和做饭的能力,保护自己身体的能力,上街过马路、买东西的能力等等,一个人如果不具备这些基础的能力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了。因此,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也是当今独生子女教育的突破口。

4.“自理”是“五自”的基础。依据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江泽民同志为少年儿童提出了“五自”要求。即要求少年儿童一代做到自理、自学、自律、自护、自强。今天的少年儿童能否在新世纪的激烈竞争中学会生存与创造,能否驾驭生活,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和祖国未来的合格建设者,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自理是少年儿童的一个必备素质,做到“五自”,起点应当是“自理”,只有学会了自理,才可能逐步达到“五自”要求。因此,学会“自理”是“五自”的基础。

三、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方法

1.家长同志们先讨论一下,怎样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呢?然后各自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可以适当记录一些好的意见)

2.提出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⑴在家庭劳动中培养。培养孩子们独立自主精神,摆脱依赖心理,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应该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自己做,今天的事今天完成,从而锻炼孩子的独立性。

⑵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在美国,多样的小型活动是寓教于乐的手段。如组织缝纽扣、洗衣服、刷鞋,叠被子等各种比赛;会同家长让孩子“当一天家,理一天财”;还可利用节假日开展活动,如在迎接年时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贺年片、手包饺子等。这些都可以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增添生活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锻炼孩子的能力。

⑶在鼓励中培养。有人说:“孩子为赞赏而生存。”家长多给予孩子一些鼓励和赞扬,孩子就有了自信。有了自信,孩子就能看到希望,奇迹也就创造出来了。如果孩子扫地扫到鞋子上,拖地把脏水泼到衣服上,家长就大声训斥,孩子的兴趣被打消了,今后他还会再做吗?自理能力又怎么能提高呢?

⑷培养自理能力父母要以身作则。孩子的自理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自立问题。如果一个孩子想自立了,那么他就会去努力地自理,就会积极地尝试,去培养和提高自理能力。而自立,这就和父母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父母有很强的奋斗精神、自立精神,那么,孩子就会有这种精神。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

四、总结

21世纪是能力的社会,让我们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做起吧!我们今天所做的每一点、每一滴,都会在孩子未来的生活里发出耀眼的光芒。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如何培养孩子的机智,如何消除孩子的自卑感

教学目的:通过本次家长会,和家长进行沟通,互相了解学生校内校外的表现,以便及时、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指导;讨论教育方法,互相交换意见,为更好地教育孩子打基础。

尊敬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

首先欢迎各位家长牺牲休息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有些家长平时与我们保持着联系,而大多数家长已经好久不见了,感觉有好多问题要和您交流。

自开学以来,全班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有一定程度的进步,但对于一些学生的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平时多加强联系与合作,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作为新世纪的一代小学生,他们不仅寄托着父母的期望,还肩负着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因此,对于当代小学生,不仅要学会求知,学会创造,还要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所以,我们有必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良好的行为习惯、高雅的志趣。作为学校和班级,我们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我们的力量毕竟是薄弱的,社会和家庭这两大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教育力量非常巨大。所以,我说,希望我们能密切配合,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下面,我们一起探讨两个问题。

一、培养孩子成为机警的人

如今,我们应该重视把孩子培养成为机警的人。这是因为机警不仅仅是人的一种对外界作出的迅速反应,更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很难想象,一个稀里糊涂的“马大哈”怎么能搞出一番事业?!要让孩子成为机警的人,家长和教师的表率作用很重要。如果大人整天恍恍惚惚,做事丢三落四,那么要求孩子“机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培养孩子机警,不妨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如,要求孩子上学时不要遗失书本或文具;上街购物得算清每一笔帐;去公共场所须谨防小偷窃去钱包;晚上就寝前应关好门窗等等。

孩子是否机警,与责任心的培养也大有关系。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往往会自觉地时时留神、处处关注,尽量不出什么纰漏。平时,大人可从帮助其树立责任感着手,也可通过游戏来训练孩子的机警。如,父母让孩子晚上独自在家处理诸如关好门窗、检查水源电源火源、接听电话等事,然后再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加以评述。再如,等孩子一人在家时,让朋友装成陌生人敲门,看孩子如何应付。甚至父母与孩子外出时,可有意与孩子走散,然后在远处关注孩子会作出什么反应。

通过让孩子独立处理一些意外事件,也能培养其机警的素质。如,放学回家路上有生人想认识他(她)或给他(她)吃东西;外出游玩时小伙伴突然发病倒地;发现有可疑的人在家门口徘徊......看看孩子能不能找到各种方法巧妙地应付。

机警的孩子不仅善于保护自己,还会因此而充满自信。在孩子的“人生之舟”上,“机警”犹如加添的一面“风帆”......二、怎样使孩子消除自卑感

在现实生活中,确有许多孩子存在着对自己缺乏信心、瞧不起自己、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无法赶上他人的自卑感。孩子的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使自己沮丧、孤僻,以至悲观、失望。那么,怎样使孩子克服自卑感呢?

(一)、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长处,也都有他的短处。作为家长,在生活当中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点滴的进步,并不时失机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孩子认为自己有优点,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便会增强取得更大更好成绩的信心和希望了。

(二)、不要贬低孩子。我们有些家长爱用大人或“神童”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达不到要求就以侮辱性的语言讽刺、嘲笑孩子,数落他的短处,故意贬低孩子。经常受到这种斥责的孩子往往自信心受到强烈冲击,时间久了,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接受家长的暗示,承认自己的素质差,慢慢地就失去了信心。因此,要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家长首先要改变对孩子的看法,要用家长的信心去鼓舞孩子的信心。

(三)、不要滥贴“标签”。不管你的孩子表现如何,都不能随便作出“没有出息”之类的负面判断,也不能任意给孩子贴上“窝囊废”之类的灰色标签。因为这非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还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自我认识,孩子的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四)、要满足和引导孩子的表现欲。自我表现欲是青少年时期最主要的欲望之一。当孩子的自我表现欲受到压抑时,就会产生自卑感。但不要单纯抽象地用貌美、聪明、学习成绩好等来展现孩子的自我表现欲,而要尽可能地在具体的不同层次的其他孩子身上让自己的孩子

看到自己特有的优势,从而满足自我表现欲。

(五)、要重视孩子每次成功的经验。要教育孩子重视自己每一次的成功经验。成功的经验越多,孩子的自信心也就越强。平时要注意教导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量力而行,不可好高骛远,以免挫伤成功的积极性。

(六)、要注意扬长避短。要让孩子知道,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付出的越多,收获的就越多。同时要让孩子明白,在生活当中具有多种才华和非凡能力的人只是少数,人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要采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要扬己之长,避己之短。这样,就能充分发挥长项,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会说“真好”

一、为什么要教会孩子说“真好”?

(一)健康的心理深刻地影响着和制约着孩子诸方面素质地发展,渗透到了他们的一切言行和生活中。

1.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会说“真好”的孩子才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产生积极乐观的道德情感,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心,才会不断做得更好。

2.孩子心理健康也是其学习知识,发展智能的心理基础。

积极乐观的情感能让儿童情绪稳定,愉快地、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学习勤奋,进取心强。

3.心理健康也影响身体健康。

现代医学研究充分证明,有很多疾病的起因都与心理因素有关,有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才能不断对环境作出适当的反应,不至于导致心里健康出现问题 而产生疾病。

(二)会说“真好”是孩子交往的需要。

1.是孩子与小朋友交往的需要。

会说“真好”的孩子才善于去发现朋友的长处,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善于帮助对方克服缺点,共同进步,去获得真正的友谊。

2.是孩子与父母、老师交往的需要。

会说“真好”的孩子才会懂得父母、老师给予的爱,从而会去珍惜爱、回报爱。

3.是孩子与社会交往的需要。

会说“真好”的孩子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参与社会活动,认识社会。

二、怎样教会孩子说“真好”?

1.培养孩子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会孩子用敏锐的双眼去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告诉他们什么是“真、善、美”,让他们学会去感受,去体会,去实践,去创造,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中的每一天。

2.教会孩子保持自己的“好”,学习别人的“好”。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有自己的长处,帮助孩子认识自己,会对自己说“真好”,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保持自己的“好”,同时,教孩子去善于寻找别人的闪光点,及时用自己的行动向别人学习,是自己能进步得更快,更好!

3.教会孩子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生活。

生活中,肯定有一些看似不好的人、事、物,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看问题,换个角度想,说不定“不好”变“真好”,从而使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三、提醒家长注意的一些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像人际关系不良,和同学不能很好相处,自卑、扭捏、担心、任性、虚荣、孤独、嫉妒等这些心理问题带有相当的普遍性,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已比较严峻,必须尽快走出重知识传授,忽视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误区。作为父母切不可仅仅满足于孩子考个好成绩和听大人的话,一定要注意维护和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孩子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幸福快乐地生活。新乐小学家长学校教师备课教案 如何当一个优秀的家长

引导家长改变单纯生物的、物质的责任观,树立和履行以教育为核心的科学的责任观,把家长以抚养为重点的责任心,转为以教育为重点的责任心,认真地做好家教工作。

1、孟母三迁的故事。

2、教师素质与我们的质量。

3、介绍本年级教师特点。

4、教育好子女就犹如种好“自留地”。因为教育好子女,既是家庭未来的幸福,又是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家长学校教案

第一讲爬孩子的成长不容错过

教学目的:1如何帮助家长避免或者改掉溺爱孩子的毛病。

2如何帮助家长将严格要求和尊重孩子结合起来,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教学重点:使家长认识到孩子在不同阶段的成长都是十分重要的,都是不容错过的。

教学难点:我们应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哪些工作。

教学方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引入:关于重视孩子的成长问题,教材从两个方面,通过两个案例进行分析。

一、带领家长学习第一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简单复述教材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

你是否也把孩子“爱的机会”垄断了?你是否尽量地帮助孩子做任何事情,而很少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发挥的空间?

家长分析讨论,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过分的溺爱虽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使孩子遭到毁灭。”父母对孩子的百依百顺,不仅不能换来良好的亲子关系,还往往使孩子不理解、不尊重父母,而这其实犯了教育的大忌。

讨论故事中孩子父母的做法与自己平日的做法有没有相同的地方?说说这种做法有哪些坏处,今后应该怎么做。[家长具体发言]

2、如何避免或者改掉溺爱孩子的毛病呢?

(1)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给孩子发挥的空间

(2)让孩子独立,相信自己的孩子。

(3)孩子做好了要给予赞许和鼓励,但在表扬孩子时,请遵守一个黄金规则,即:表扬不能太少,但也不能太多。

(4)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

3、讨论总结家长应采取的措施、策略:

(1)鼓励和安排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2)对生活习惯严格要求,使孩子有规律地生活。

(3)让孩子学会等待和忍耐。

(4)在教育孩子时,家中的其他人都应流露支持的态度,要配合默契。

家长应如何要求孩子:

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后让家长检查。

⑵多参加集体活动,不能只一味地想着自己,应该学会关心他人,在集体活动中体验友谊的温暖,学习他人长处的快乐。

⑶每天你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请记下这些成长的足迹。

二、带领家长学习第二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跟家长通读教材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让孩子全面发展、严格要求的方法。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当孩子取得进步时,无论是多么微小的进步,家长都要适时地表扬孩子。对于孩子提出的合理的愿望和要求,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理解孩子。

讨论故事中孩子父母的做法与自己平日的做法有哪些不同?说说他们的做法有哪些可取之处?[家长具体发言]总结出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的必要条件:

⑴家长要有健康的教育心态。

⑵要倾听孩子的声音,积极地与孩子沟通,充分地了解孩子。

⑶合理满足孩子的愿望和要求。

⑷适时地表扬、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⑸严格要求也是必要的。

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要想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家长具体应注意;

①规定每天和孩子共同相处的家庭时间,至少半小时。

②每天坚持给孩子说一句或祝愿或鼓励或赏识的话。

③把时间交给孩子,开阔孩子的视野。

④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不要马上大声责备,用和缓的语气和正面意义的语言与孩子交流。

在此基础上教育孩子应该做到的是:

理解父母为什么对自己要求严格;如果你不能理解父母的某些做法,要及时跟父母沟通;对自己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在家里可以设立一个“好行为箱”等等。

第二讲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教学目的:1如何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毅力和耐心。2通过学习引导家长怎样帮助孩子,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毅力和耐心。

教学方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引入:关于培养孩子的意志力问题,教材从两个方面,通过两个案例进行分析。

一、带领家长学习第一个案例以及第一则教育故事

1、班主任跟家长通读教材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一起欣赏教育故事,然后交流。

成长中的孩子兴趣广泛,也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天赋。例如故事中孩子就爱好书法。但要把孩子的书法天赋发挥出来,家长要花费很多心思。故事中的家长这一点就做得很好。你的孩子是否在某些方面也有天赋?你是否也跟故事中的父母的做法相似呢?[家长畅谈自己的做法]。然后在教师、家长共同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不能坚持、缺乏毅力和耐心是很多孩子都会面对的一个难题。

2、跟家长一起分析孩子缺乏意志力的原因。

(1)与一些家长注重智力投资、智力开发而忽视对孩子意志力、行为习惯的培养有一定关系。

(2)没有自信。没有自信的孩子往往难有毅力,这是因为自信乃毅力的“精神基础”。

(3)兴趣不稳定。孩子对新鲜事物都容易产生兴趣,但因为他们的年龄还小,兴趣容易转移,等几方面的原因。

3、在对待孩子缺乏毅力和耐心的问题上,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给孩子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以下是几种培养孩子意志力的方法。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有意识地让孩子吃点苦,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培养孩子的自立。

◎遇到困难多给予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和谐民主的家庭气氛,对于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毅力也是很重要的。

讨论总结家长应采取的措施、策略 ◆家长需要做出表率。

◆处理好培养孩子智力和培养孩子意志力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关系。

◆故事激励。经常给孩子讲一些生动形象的故事来激励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给孩子找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做。如:天天扫地、写日记等等。

二、带领家长学习第二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跟家长通读教材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很多低年级的小学生看到自己喜欢的零食就走不动,直到家长妥协,而咱们家长没意识到自己正是孩子自控力差、意志力薄弱的帮凶。一起分析孩子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

◎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的年龄直接关系着孩子的自我控制力或者意志力。

◎家长的教育方式。孩子意志力薄弱与家庭的教育方式也有很大的关系。

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讨论出帮助孩子,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的具体措施:

◎父母们在培养孩子意志力的时候,首先要尊重孩子,要把孩子放在主体的地位上去思考问题。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家长要让孩子多参与。

◎意志力的培养要注重第一次的坚持。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提高孩子延迟满足的承受能力。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要制定合理的计划,并重在监督。

关于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目标导向法。

◆独立活动法。

◆克服障碍法。

◆自我控制法。

◆表扬法。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家长要以身作则。并且可以要求孩子: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父母一起制定详细的作息时间表和一段时间的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收拾书包、自己收拾房间等等;在困难面前不害怕,从事一些稍微有点困难的活动如:长跑、山等。

第三讲尊重孩子的选择

教学目的:1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

2家长在孩子兴趣的培养上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教学重点:要学会尊重孩子的选择。

教学难点:引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兴趣。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引入:关于尊重孩子的选择问题,教材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带领家长学习第一个案例、第一则教育故事。

1、班主任跟家长通读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一起欣赏教育故事,然后交流。

案例中的家长不管孩子的实际情况如何,逼着孩子充实各种特长,结果导致孩子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你是否也跟故事中的父母的做法相似呢?[家长之间互相说说] 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一是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意愿来选择是否上兴趣班,而且兴趣班不宜过多,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兴趣班变成负担班,兴趣变成了孩子的烦恼。二是做家长的不应该过早地把孩子束缚在狭小圈子里,进行定向培养,应该为孩子创造条件,让他们多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开阔他们的眼界,这才是开发孩子智力,培养创造力的前提。

2、然后跟家长一起分析兴趣是什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

家长在孩子兴趣的培养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孩子,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2)学会鼓励孩子,强化其兴趣。

(3)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总之,兴趣是不断探究他生存的这个“未知”世界的动力源泉,是开展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并发展孩子的兴趣。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我们可以具体地做到这些:

◎父母的榜样作用。言传不如身教,父母热爱学习是对孩子的最大鼓励。在学习气氛浓厚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家长和孩子一同学习。初入学的孩子自制力差,家长可陪读一段时间,多关心孩子的学习,了解孩子的作业情况,并及时帮助改正错误。

◎带孩子去科技馆或博物馆。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

◎从孩子的某一特长出发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和表扬孩子的优点、特长和成功,趁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毅力,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带领家长学习第二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简单复述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故事中的妈妈因为女儿的学习成绩一般,怕耽误孩子的学习,就不同意孩子学跳舞。那么这种担心有没有道理呢?[家长展开讨论] 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要完成对孩子各项知识的启蒙任务,不能单靠课堂教学,还必须有丰富的课外活动做辅助,这些活动能使孩子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剩余精力得到发挥,使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得到满足,而且孩子的广泛兴趣还能反过来激发他们课堂学习的热情,在培养科学作风、提高思维和实践能力上也都起着课堂教学难以起到的作用。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选择他们的兴趣,并且帮助孩子发展他们的兴趣。

那么我们在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方面应该注意什么呢?这就首先要明白孩子的兴趣有那些特点:

◎孩子的兴趣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

◎孩子的兴趣有一定的可塑性。

◎孩子的兴趣具有广泛性。

◎孩子的兴趣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

根据上述特点,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把兴趣的选择权交给孩子。

◎要根据孩子自身的条件,帮助孩子实事求是地正确选择兴趣和爱好。

◎主动积极地接受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自己的兴趣。

◎让孩子在兴趣中得到快乐。

◎家长观念要正确,不能急于求成,要有长远眼光。要有耐心。

关于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兴趣方面,可以考虑以下方法:

◆耐心教育,促使孩子兴趣生成。◆正确引导,帮孩子选择有价值的兴趣。

◆树立信心,帮助孩子建立兴趣持久性。

◆引导孩子,培养孩子兴趣广泛。

第四讲学会合作学会分享

教学目的:1如何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和分享的习惯。2帮助家长改掉孩子自私的缺点。

教学重点:如何让孩子学会合作,学会分享。

教学难点:如何让孩子改掉自私,学会分享。

教学方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带领家长学习第一个案例以及第一则教育故事

1、班主任简单复述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一起欣赏教育故事,然后交流。案例中的孩子在小组游戏中不喜欢和别人一起玩,孩子的父亲从这小小的行为中敏锐地意识到孩子缺乏必要的合作能力,并设计具体活动,不动声色地教育了孩子。故事中的家长真是高明。你的孩子是否也缺少必要的合作能力?你注意到了没有?你是否也独具匠心地设计一些活动,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提高孩子的合作能力呢?[家长到讲台发言] 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与他人交往,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基本心理需要。交往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具有特殊意义,善于和他人合作、分享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品质。

2、然后跟家长一起分析孩子不愿与人合作、分享的原因。

(1)家庭环境。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没有玩伴,与人交往的机会少,容易造成交往不足,不利于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

(2)孩子的性格。如今的孩子都有“自我中心”的心理,这种心理的根源在于父母的自私和溺爱。

那么,怎样培养一个善于合作和分享的孩子呢?

◎父母要做好表率。

◎要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要让孩子学习分享和回赠。

◎父母要学会分享孩子的东西。

二、带领家长学习第二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简单复述案例内容,引导家长共同交流:我们的孩子也存在这样自私的毛病吗?那么孩子自私的毛病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在平常的教育中有没有责任?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孩子自私的毛病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孩子,家长一定要从自身找原因,并耐心、细致地帮助孩子克服自私的不良品行。

◎家长要注重孩子德育的培养,不要溺爱、迁就、放纵孩子。

◎让孩子学会分享,不要用无私的爱培养出自私的孩子。最简单的办法是,使孩子认识到世界上的许多事都要分担和共享,并使其懂得应该经常关心别人。

◎家长不能让孩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任意自流。不能对孩子采取“随他便”的教养方式。

◎取消孩子在家中的特殊地位,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扮演合适的角色。

◎帮助孩子认识自私的危害。

而对于我们家长来说,还有一些具体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父母要以身作则。

◎引导孩子尊重和关心长辈。

◎父母可通过具体事例,启发教育孩子懂得关心帮助别人。

◎引导孩子学会说谢谢,让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

◎和孩子玩“扮演角色”的游戏,使孩子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么样的。

◎帮助孩子在同学和邻里中结交朋友。

第五讲做一个讲诚信的好孩子

教学目的:

1、使家长认识到要培养一个讲诚信的孩子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理解孩子的做法,二是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2、让家长了解怎样理解孩子和如何教孩子学习换位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孩子学习换位思考的方法。

教学方法:谈话交流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引入:关于培养孩子的诚信问题,教材从两个方面,通过两个案例进行分析。

一、带领家长学习第一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简单复述教材77页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

你的孩子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吗?将孩子类似的表现与其他家长交流沟通。

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交不上作业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父母处理的方式不当,会引起孩子的不满。讨论故事中孩子父母的做法与自己平日的做法有哪些不同?说说他们的做法有哪些可取之处?[家长发言]

2、在对待孩子撒谎问题上,我们应有正确的认识:

(1)当孩子进入学龄儿童阶段,父母若发现孩子有说谎的意图,那么父母有必要先了解原因。一般来说,导致孩子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孩子的谎言不外乎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敌意性的谎言

②防卫性的谎言

③补偿性的谎言

(2)我们没必要把孩子说谎看的过于严重,只要我们找到了孩子说谎的真正原因,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孩子说谎的毛病是比较容易改掉的。

①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并合理满足。

②孩子有说谎的行为,父母要耐心教育,循循善诱。

③多聆听并与孩子沟通。

④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

⑤对惯于说谎和有意说谎的顽固孩子,除了严厉的批评教育以外,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惩罚,来戒除孩子的恶习。

3、讨论总结家长应采取的措施、策略

⑴对孩子的行为给予积极的暗示。

⑵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要奖罚分明,让孩子有一个明确的是非标准。

并且要求家长应培养孩子正确的认识 ⑴做错事后,想办法弥补过失,比撒谎掩盖更重要。

⑵相信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永恒的

⑶相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做了好事会得到表扬鼓励,做了错事要受到批评惩罚。

二、带领家长学习第二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简单复述教材87页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在教育孩子时,注意引导孩子诚实守信。然后讨论教材88页故事中孩子父母的做法与自己平日的做法有哪些不同?说说他们的做法有哪些可取之处?[家长讨论] 总结出:父母要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良好行为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是无声的命令,是真正的权威。

⑵使孩子认识到守信是优良品德,失信是不道德的行为。

⑶教给孩子获得别人信任的方法,让孩子行有所依。

⑷指导孩子择友时把诚实守信的品格放在首位。

2、讨论总结要想培养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家长应注意;

(1)以身示范,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孩子道德的楷模,诚信的表率。

(2)教育孩子珍惜名誉。

(3)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道德情感。

(4)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对孩子的行为结果及时进行反馈。

3、关于孩子应学习的规范

①学会遵守约定时间。

②答应别人的事情,就要千方百计、不遗余力的去兑现。

③坚持独立完成作业,做到学习、评比、竞赛不弄虚作假,考试不作弊。

第六讲勇于挑战自我

教学目的:如何让孩子接纳自我,如何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接纳自我。

2、家长如何鼓励孩子大胆说话。

教学方法:谈话交流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这一讲,主要解决小学生自我接纳问题和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问题。

一、带领家长学习第一个故事

1、问题引入:

班主任简单介绍教材96页故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自己的孩子是否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将孩子类似的表现与其他家长交流沟通。[家长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每一个孩子都不同,家长应理智的了解孩子对孩子有一个合理的期望。然后,家长们互相讨论故事中孩子父母的做法与自己平日的做法有哪些不同?说说他们的做法有哪些可取之处?

如何教会孩子接纳自我,并努力改善自我,完善自我,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这是家长首先要学会的本领。

⑴家长要鼓励信任孩子,使孩子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⑵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基本途径。

⑶目标要适中,少做比较,树立信心,鼓励孩子勇与克服困难。

⑷加强交流,丰富交往 ⑸及时与老师沟通,共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2、讨论总结家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⑴支持孩子,因为孩子是父母的唯一

⑵诱导孩子多说自信的话

⑶避免在他人面前说孩子的缺点

⑷当孩子面对挫折时,应和孩子一起商讨解决办法。

⑸了解孩子,给孩子合理定位

⑹及时鼓励肯定孩子的行为

⑺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正确认识周围的人和事

二、带领家长学习第二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简单复述教材110页的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自己的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情况。[家长讨论]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说话能力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语言能力,未来的社会生活,需要人与人之间广泛的交流。

2、借鉴专家指导:告诉家长帮助孩子克服心理上的压力后,还要注重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⑴为孩子创设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

⑵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注重语言积累

⑶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机会,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

⑷采取积极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孩子语言能力。例如,速读法、背诵法、复述法、描述法。

3、讨论总结家长应采取的措施、策略

⑴与孩子进行积极的情感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创造机会与孩子交流。

⑵积极关注孩子成长,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⑶在阅读中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⑷通过观察活动,丰富孩子语言表达的内容

⑸多做练习,提高孩子语言表达的技能。

第七讲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教学目的:

1、使家长了解儿童多动症的特征,懂得如何对患了多动症的儿童进行教育、指导、训练。

2、使家长充分认识到为了自己工作挣钱而忽视孩子心理需求对孩子的影响,重视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教学重点:

了解儿童多动症的特征,注意教育方式。

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抽时间跟孩子沟通交流。

教学难点:对多动症患儿进行指导训练,帮孩子走出心理孤独。

教学方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剖析案例。

(一)、班主任带领家长学习案例1.1、跟家长通读教材122页案例《老师说我多动症》看完这个案例请家长谈谈自己的看法。[家长交流]案例中的孩子被老师认为患了多动症,家长在老师的 要求下带孩子去医院做了相关的检查,但结论是孩子没有多动症。

2、家长阅读专家课堂的内容。(126页--129页)。请家长读后相互之间交流自己的收获。根据专家课堂总结:

(1)多动症儿童的主要特征:

◆注意障碍。

◆活动过度。

◆感知觉障碍。

◆情绪和行为障碍。

◆社会适应不良。

◆学习困难。

(2)多动症小学阶段的表现:(127页--128页)

(3)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行为治疗。

◎感觉统合治疗。

3、教育多动症患儿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要求必须切合实际。

◎把过多的精力引导出来。

◎加强集中注意力的培养。

◎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增加新案例:

1、跟家长讲一个教育故事《美金的价值》:

一位爸爸下班回到家很晚了,他很累并有点烦,发现他5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他。“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爸,你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地问。

“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你一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哀求。“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20美金。” “哦,”小孩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我10美金吗?”父亲发怒了:“如果你只是要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并上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着,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小孩安静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并关上门。

父亲坐下来还生气。后来,他平静下来了。开始想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者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

父亲走进小孩的房间:“你睡了吗,孩子?”“爸,还没,我还醒着。”小孩回答。

“我刚刚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我将今天的气都爆发出来了--这是你要的10美金。”“爸,谢谢你。”小孩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父亲生气地问。

“因为这之前不够,但我现在足够了。”小孩回答,“爸,我现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 餐。” 讲完后,请家长们反思自己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目前,越来越多的孩子经常一个人留在家里,遭受着孤独、恐慌、敏感、多疑等不良心理的折磨。令人担忧的是,很多家长忽视了孩子心理的需求,结果导致孩子长期处于消极的情绪体验状态。许多家长长期忽视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结果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很容易让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

2、走进专家课堂总结:

(1)孤独心理产生的三个原因:

◎问题家庭给孩子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父母顾了事业难顾家庭,缺少与子女的沟通交流,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

◎缺少玩伴。

(2)帮孩子走出心理孤独的几点做法:

◎加强为人父母的责任感。

◎亲子之间加强沟通,父母要留些时间给孩子。

◎多鼓励孩子参加群体活动。

二、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关注孩子心理需求的重要性,怎样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作为家长,不管你工作多忙,每天都要拿出哪怕半小时的时间留给你和你的孩子,掌握最适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方式,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和爱意,让他在爱的注视下长大。

第八讲塑造孩子美的心灵

教学目的:

1、指导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发现美,培养孩子的内在美。

2、让家长重视和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

教学重点:

如何采取多种手段教育孩子,实现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塑造孩子美的心灵。

教学难点:

使家长理解孩子“爱心和责任心”的表现,积极引导支持,塑造孩子美的心灵。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剖析案例。

(一)、学习案例1.1、与家长一起通读教材145页案例《乡下表妹真老土》,看完这个案例,不知你有何感想?如果你的孩子这样,你会怎么做?[家长自由交流意见]

2、孩子的妈妈是怎样处理这件事情的?案例中的妈妈,最初只是注重女儿的外在打扮,没有教会孩子发现美,感悟生活,因此在女儿的世界里,穿得漂亮就是美。妈妈后来意识到这一点是非常宝贵的,为了让孩子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妈妈以经典的公益广告为切入点,采用情景教育法,教育引导女儿去发现美。

妈妈的教育让芳芳彻底改变了,芳芳要做一个心灵美的孩子。

3、跟家长一起走进专家课堂让家长明白,如何塑造孩子美的心灵:

(1)父母应该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使孩子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内在美,也就是心灵美。

●让孩子知道内在美的重要性。

●让孩子追求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2)在家庭中培养孩子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学习案例2

1、与家长一起通读教材155页案例《妈妈,我也要捐款》,共同交流,如果你是孩子的妈妈,你会怎么做?[家长发言]

2、案例中孩子的妈妈是怎样处理这件事情?一起阅读教材(157页-159页)。

3、跟家长一起走进专家课堂,让家长明白:要珍惜孩子的爱心,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父母怎样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呢?

◆孩子爱心、责任心的培养应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应从生活小事入手对孩子从严要求。

◆要求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也就是从小就严格要求孩子不能依赖父母,凡是自己能做的事,都该自己去做。

◆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要让孩子学会爱,学会爱他人,只有会爱的人才有爱心。

◆家长要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4、在家教过程中家长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父母要以身作则。

●多鼓励、引导孩子。

●珍惜孩子爱的表达。

●至少每学期带孩子参加一次社会公益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爱心。

5、孩子应该怎么做呢?(164页)

◎学会爱自己。

◎学会爱他人。

◎学会爱集体。

一、清点到会人员。

二、明确讨论主题。

三、主题内容。

通过实践证明:成功的教育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协调一致的结果。

1、家长要明确自身的两重身份与责任。首先,家长与子女是具有血缘、伦理和经济关系的,家庭教育是父母(或长者)与子女之间进行的。父母(或长者)既是家庭的家长,又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既负有对子女的抚养责任,更负有教育子女的责任。其次,是让家长懂得抚养与教育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养”是“育”的物质基础,“育”是“养”的目标、导向。

2、家长要走出三个误区。1).家长走出溺爱与苛求的误区。父母对孩子最容易表现出失去原则的爱。一些 父母总觉得对孩子严点,似乎就不是心疼孩子,因而对孩子百依百顺,满足孩子的一切欲望,成为孩子的奴仆和孩子撒娇、任性的保护者。这样做是真正地疼爱孩子吗?不!法国伟大的哲学家卢梭曾尖锐地指出“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2).家长要走出教子观念的误区。不同的家长有着不同的教子观念,当然,有不少观念是正确的,但也有相当部分家长的观念迷误,造成家教误导,分析其原因,存在这样几种不良心理:急切望子成龙心理,盲从心理,新的“读书无用论”心理,怕孩子吃苦心理,怕孩子吃亏心理等等。

3、家长要坚持四个参与。1).家长要参与学习,提高自身素质。2).家长要参与活动。3).家长要参与竞争,树立家长榜样。4).欢迎家长参与听课、评课,使家校教育互为促进。

4、家长要改变五种观念。1).改变把孩子作为父母的私有财产的观念,把家庭教育和祖国四化建设联系起来。2).改变认为父母对孩子主要是“养”的观念,使家庭从“单纯生活型”转变为“教育型”。3).改变让孩子自然成长的观念,有目的地对孩子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4).改变孩子必须绝对服从父母的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家庭关系。5).改变“只有高分数才是好孩子,要成才就必须苦读”的观念。体、美、劳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四、家长交流心得体会。

家长学校教案

第一讲孩子的成长不容错过

教学目的:1如何帮助家长避免或者改掉溺爱孩子的毛病。

2如何帮助家长将严格要求和尊重孩子结合起来,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

教学重点:使家长认识到孩子在不同阶段的成长都是十分重要的,都是不容错过的。

教学难点:我们应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哪些工作。

教学方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引入:关于重视孩子的成长问题,教材从两个方面,通过两个案例进行分析。

一、带领家长学习第一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简单复述教材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

你是否也把孩子“爱的机会”垄断了?你是否尽量地帮助孩子做任何事情,而很少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发挥的空间?

家长分析讨论,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过分的溺爱虽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使孩子遭到毁灭。”父母对孩子的百依百顺,不仅不能换来良好的亲子关系,还往往使孩子不理解、不尊重父母,而这其实犯了教育的大忌。

讨论故事中孩子父母的做法与自己平日的做法有没有相同的地方?说说这种做法有哪些坏处,今后应该怎么做。[家长具体发言]

2、如何避免或者改掉溺爱孩子的毛病呢?

(1)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给孩子发挥的空间

(2)让孩子独立,相信自己的孩子。

(3)孩子做好了要给予赞许和鼓励,但在表扬孩子时,请遵守一个黄金规则,即:表扬不能太少,但也不能太多。

(4)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

3、讨论总结家长应采取的措施、策略:

(1)鼓励和安排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2)对生活习惯严格要求,使孩子有规律地生活。

(3)让孩子学会等待和忍耐。

(4)在教育孩子时,家中的其他人都应流露支持的态度,要配合默契。

家长应如何要求孩子:

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后让家长检查。

⑵多参加集体活动,不能只一味地想着自己,应该学会关心他人,在集体活动中体验友谊的温暖,学习他人长处的快乐。

⑶每天你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请记下这些成长的足迹。

二、带领家长学习第二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跟家长通读教材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让孩子全面发展、严格要求的方法。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当孩子取得进步时,无论是多么微小的进步,家长都要适时地表扬孩子。对于孩子提出的合理的愿望和要求,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理解孩子。

讨论故事中孩子父母的做法与自己平日的做法有哪些不同?说说他们的做法有哪些可取之处?[家长具体发言]总结出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的必要条件:

⑴家长要有健康的教育心态。

⑵要倾听孩子的声音,积极地与孩子沟通,充分地了解孩子。

⑶合理满足孩子的愿望和要求。

⑷适时地表扬、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⑸严格要求也是必要的。

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要想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家长具体应注意;

①规定每天和孩子共同相处的家庭时间,至少半小时。

②每天坚持给孩子说一句或祝愿或鼓励或赏识的话。

③把时间交给孩子,开阔孩子的视野。

④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不要马上大声责备,用和缓的语气和正面意义的语言与孩子交流。

在此基础上教育孩子应该做到的是:

理解父母为什么对自己要求严格;如果你不能理解父母的某些做法,要及时跟父母沟通;对自己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在家里可以设立一个“好行为箱”等等。

第二讲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教学目的:1如何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毅力和耐心。2通过学习引导家长怎样帮助孩子,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的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毅力和耐心。

教学方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引入:关于培养孩子的意志力问题,教材从两个方面,通过两个案例进行分析。

一、带领家长学习第一个案例以及第一则教育故事

1、班主任跟家长通读教材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一起欣赏教育故事,然后交流。

成长中的孩子兴趣广泛,也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天赋。例如故事中孩子就爱好书法。但要把孩子的书法天赋发挥出来,家长要花费很多心思。故事中的家长这一点就做得很好。你的孩子是否在某些方面也有天赋?你是否也跟故事中的父母的做法相似呢?[家长畅谈自己的做法]。然后在教师、家长共同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不能坚持、缺乏毅力和耐心是很多孩子都会面对的一个难题。

2、跟家长一起分析孩子缺乏意志力的原因。

(1)与一些家长注重智力投资、智力开发而忽视对孩子意志力、行为习惯的培养有一定关系。

(2)没有自信。没有自信的孩子往往难有毅力,这是因为自信乃毅力的“精神基础”。

(3)兴趣不稳定。孩子对新鲜事物都容易产生兴趣,但因为他们的年龄还小,兴趣容易转移,等几方面的原因。

3、在对待孩子缺乏毅力和耐心的问题上,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给孩子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以下是几种培养孩子意志力的方法。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有意识地让孩子吃点苦,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培养孩子的自立。

◎遇到困难多给予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和谐民主的家庭气氛,对于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毅力也是很重要的。

讨论总结家长应采取的措施、策略

◆家长需要做出表率。

◆处理好培养孩子智力和培养孩子意志力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关系。

◆故事激励。经常给孩子讲一些生动形象的故事来激励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给孩子找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做。如:天天扫地、写日记等等。

二、带领家长学习第二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跟家长通读教材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很多低年级的小学生看到自己喜欢的零食就走不动,直到家长妥协,而咱们家长没意识到自己正是孩子自控力差、意志力薄弱的帮凶。一起分析孩子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

◎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的年龄直接关系着孩子的自我控制力或者意志力。

◎家长的教育方式。孩子意志力薄弱与家庭的教育方式也有很大的关系。

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讨论出帮助孩子,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的具体措施:

◎父母们在培养孩子意志力的时候,首先要尊重孩子,要把孩子放在主体的地位上去思考问题。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家长要让孩子多参与。

◎意志力的培养要注重第一次的坚持。◎培养孩子的意志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提高孩子延迟满足的承受能力。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要制定合理的计划,并重在监督。

关于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目标导向法。

◆独立活动法。

◆克服障碍法。

◆自我控制法。

◆表扬法。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家长要以身作则。并且可以要求孩子: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父母一起制定详细的作息时间表和一段时间的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收拾书包、自己收拾房间等等;在困难面前不害怕,从事一些稍微有点困难的活动如:长跑、爬山等。

第三讲尊重孩子的选择

教学目的:1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

2家长在孩子兴趣的培养上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教学重点:要学会尊重孩子的选择。

教学难点:引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兴趣。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引入:关于尊重孩子的选择问题,教材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带领家长学习第一个案例、第一则教育故事。

1、班主任跟家长通读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一起欣赏教育故事,然后交流。

案例中的家长不管孩子的实际情况如何,逼着孩子充实各种特长,结果导致孩子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你是否也跟故事中的父母的做法相似呢?[家长之间互相说说] 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一是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意愿来选择是否上兴趣班,而且兴趣班不宜过多,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兴趣班变成负担班,兴趣变成了孩子的烦恼。二是做家长的不应该过早地把孩子束缚在狭小圈子里,进行定向培养,应该为孩子创造条件,让他们多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开阔他们的眼界,这才是开发孩子智力,培养创造力的前提。

2、然后跟家长一起分析兴趣是什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

家长在孩子兴趣的培养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孩子,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2)学会鼓励孩子,强化其兴趣。

(3)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总之,兴趣是不断探究他生存的这个“未知”世界的动力源泉,是开展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并发展孩子的兴趣。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我们可以具体地做到这些:

◎父母的榜样作用。言传不如身教,父母热爱学习是对孩子的最大鼓励。在学习气氛浓厚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家长和孩子一同学习。初入学的孩子自制力差,家长可陪读一段时间,多关心孩子的学习,了解孩子的作业情况,并及时帮助改正错误。

◎带孩子去科技馆或博物馆。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孩子 的学习兴趣。

◎从孩子的某一特长出发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和表扬孩子的优点、特长和成功,趁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毅力,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带领家长学习第二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简单复述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故事中的妈妈因为女儿的学习成绩一般,怕耽误孩子的学习,就不同意孩子学跳舞。那么这种担心有没有道理呢?[家长展开讨论] 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要完成对孩子各项知识的启蒙任务,不能单靠课堂教学,还必须有丰富的课外活动做辅助,这些活动能使孩子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剩余精力得到发挥,使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得到满足,而且孩子的广泛兴趣还能反过来激发他们课堂学习的热情,在培养科学作风、提高思维和实践能力上也都起着课堂教学难以起到的作用。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选择他们的兴趣,并且帮助孩子发展他们的兴趣。

那么我们在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方面应该注意什么呢?这就首先要明白孩子的兴趣有那些特点:

◎孩子的兴趣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

◎孩子的兴趣有一定的可塑性。

◎孩子的兴趣具有广泛性。

◎孩子的兴趣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

根据上述特点,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把兴趣的选择权交给孩子。

◎要根据孩子自身的条件,帮助孩子实事求是地正确选择兴趣和爱好。

◎主动积极地接受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自己的兴趣。

◎让孩子在兴趣中得到快乐。

◎家长观念要正确,不能急于求成,要有长远眼光。要有耐心。

关于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兴趣方面,可以考虑以下方法:

◆耐心教育,促使孩子兴趣生成。

◆正确引导,帮孩子选择有价值的兴趣。

◆树立信心,帮助孩子建立兴趣持久性。

◆引导孩子,培养孩子兴趣广泛。

第四讲学会合作学会分享

教学目的:1如何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和分享的习惯。2帮助家长改掉孩子自私的缺点。

教学重点:如何让孩子学会合作,学会分享。

教学难点:如何让孩子改掉自私,学会分享。

教学方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带领家长学习第一个案例以及第一则教育故事

1、班主任简单复述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一起欣赏教育故事,然后交流。案例中的孩子在小组游戏中不喜欢和别人一起玩,孩子的父亲从这小小的行为中敏锐地意识到孩子缺乏必要的合作能力,并设计具体活动,不动声色地教育了孩子。故事中的家长真是高明。你的孩子是否也缺少必要的合作能力?你注意到了没有?你是否也独具匠心地设计一些活动,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提高孩子的合 作能力呢?[家长到讲台发言] 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与他人交往,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基本心理需要。交往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具有特殊意义,善于和他人合作、分享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品质。

2、然后跟家长一起分析孩子不愿与人合作、分享的原因。

(1)家庭环境。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没有玩伴,与人交往的机会少,容易造成交往不足,不利于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

(2)孩子的性格。如今的孩子都有“自我中心”的心理,这种心理的根源在于父母的自私和溺爱。

那么,怎样培养一个善于合作和分享的孩子呢?

◎父母要做好表率。

◎要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要让孩子学习分享和回赠。

◎父母要学会分享孩子的东西。

二、带领家长学习第二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简单复述案例内容,引导家长共同交流:我们的孩子也存在这样自私的毛病吗?那么孩子自私的毛病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在平常的教育中有没有责任?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孩子自私的毛病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孩子,家长一定要从自身找原因,并耐心、细致地帮助孩子克服自私的不良品行。

◎家长要注重孩子德育的培养,不要溺爱、迁就、放纵孩子。

◎让孩子学会分享,不要用无私的爱培养出自私的孩子。最简单的办法是,使孩子认识到世界上的许多事都要分担和共享,并使其懂得应该经常关心别人。

◎家长不能让孩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任意自流。不能对孩子采取“随他便”的教养方式。

◎取消孩子在家中的特殊地位,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扮演合适的角色。

◎帮助孩子认识自私的危害。

而对于我们家长来说,还有一些具体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父母要以身作则。

◎引导孩子尊重和关心长辈。

◎父母可通过具体事例,启发教育孩子懂得关心帮助别人。

◎引导孩子学会说谢谢,让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

◎和孩子玩“扮演角色”的游戏,使孩子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么样的。

◎帮助孩子在同学和邻里中结交朋友。

第五讲做一个讲诚信的好孩子

教学目的:

1、使家长认识到要培养一个讲诚信的孩子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理解孩子的做法,二是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2、让家长了解怎样理解孩子和如何教孩子学习换位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孩子学习换位思考的方法。

教学方法:谈话交流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引入:关于培养孩子的诚信问题,教材从两个方面,通过两个案例进行分析。

一、带领家长学习第一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简单复述教材77页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

你的孩子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吗?将孩子类似的表现与其他家长交流沟通。

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交不上作业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父母处理的方式不当,会引起孩子的不满。讨论故事中孩子父母的做法与自己平日的做法有哪些不同?说说他们的做法有哪些可取之处?[家长发言]

2、在对待孩子撒谎问题上,我们应有正确的认识:

(1)当孩子进入学龄儿童阶段,父母若发现孩子有说谎的意图,那么父母有必要先了解原因。一般来说,导致孩子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孩子的谎言不外乎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敌意性的谎言

②防卫性的谎言

③补偿性的谎言

(2)我们没必要把孩子说谎看的过于严重,只要我们找到了孩子说谎的真正原因,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孩子说谎的毛病是比较容易改掉的。

①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并合理满足。

②孩子有说谎的行为,父母要耐心教育,循循善诱。

③多聆听并与孩子沟通。

④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

⑤对惯于说谎和有意说谎的顽固孩子,除了严厉的批评教育以外,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惩罚,来戒除孩子的恶习。

3、讨论总结家长应采取的措施、策略

⑴对孩子的行为给予积极的暗示。

⑵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要奖罚分明,让孩子有一个明确的是非标准。

并且要求家长应培养孩子正确的认识

⑴做错事后,想办法弥补过失,比撒谎掩盖更重要。

⑵相信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永恒的

⑶相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做了好事会得到表扬鼓励,做了错事要受到批评惩罚。

二、带领家长学习第二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简单复述教材87页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在教育孩子时,注意引导孩子诚实守信。然后讨论教材88页故事中孩子父母的做法与自己平日的做法有哪些不同?说说他们的做法有哪些可取之处?[家长讨论] 总结出:父母要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良好行为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是无声的命令,是真正的权威。

⑵使孩子认识到守信是优良品德,失信是不道德的行为。

⑶教给孩子获得别人信任的方法,让孩子行有所依。

⑷指导孩子择友时把诚实守信的品格放在首位。

2、讨论总结要想培养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家长应注意;

(1)以身示范,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孩子道德的楷模,诚信的表率。(2)教育孩子珍惜名誉。

(3)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道德情感。

(4)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对孩子的行为结果及时进行反馈。

3、关于孩子应学习的规范

①学会遵守约定时间。

②答应别人的事情,就要千方百计、不遗余力的去兑现。

③坚持独立完成作业,做到学习、评比、竞赛不弄虚作假,考试不作弊。

第六讲勇于挑战自我

教学目的:如何让孩子接纳自我,如何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接纳自我。

2、家长如何鼓励孩子大胆说话。

教学方法:谈话交流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这一讲,主要解决小学生自我接纳问题和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问题。

一、带领家长学习第一个故事

1、问题引入:

班主任简单介绍教材96页故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自己的孩子是否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将孩子类似的表现与其他家长交流沟通。[家长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每一个孩子都不同,家长应理智的了解孩子对孩子有一个合理的期望。然后,家长们互相讨论故事中孩子父母的做法与自己平日的做法有哪些不同?说说他们的做法有哪些可取之处?

如何教会孩子接纳自我,并努力改善自我,完善自我,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这是家长首先要学会的本领。

⑴家长要鼓励信任孩子,使孩子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⑵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基本途径。

⑶目标要适中,少做比较,树立信心,鼓励孩子勇与克服困难。

⑷加强交流,丰富交往

⑸及时与老师沟通,共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2、讨论总结家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⑴支持孩子,因为孩子是父母的唯一

⑵诱导孩子多说自信的话

⑶避免在他人面前说孩子的缺点

⑷当孩子面对挫折时,应和孩子一起商讨解决办法。

⑸了解孩子,给孩子合理定位

⑹及时鼓励肯定孩子的行为

⑺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正确认识周围的人和事

二、带领家长学习第二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简单复述教材110页的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自己的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情况。[家长讨论]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说话能力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语言能力,未来的社会生活,需要人与人之间广泛的交流。

2、借鉴专家指导:告诉家长帮助孩子克服心理上的压力后,还要注重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⑴为孩子创设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

⑵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注重语言积累

⑶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机会,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

⑷采取积极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孩子语言能力。例如,速读法、背诵法、复述法、描述法。

3、讨论总结家长应采取的措施、策略

⑴与孩子进行积极的情感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创造机会与孩子交流。

⑵积极关注孩子成长,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⑶在阅读中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⑷通过观察活动,丰富孩子语言表达的内容

⑸多做练习,提高孩子语言表达的技能。

第七讲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教学目的:

1、使家长了解儿童多动症的特征,懂得如何对患了多动症的儿童进行教育、指导、训练。

2、使家长充分认识到为了自己工作挣钱而忽视孩子心理需求对孩子的影响,重视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教学重点:

了解儿童多动症的特征,注意教育方式。

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抽时间跟孩子沟通交流。

教学难点:对多动症患儿进行指导训练,帮孩子走出心理孤独。

教学方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剖析案例。

(一)、班主任带领家长学习案例1.1、跟家长通读教材122页案例《老师说我多动症》看完这个案例请家长谈谈自己的看法。[家长交流]案例中的孩子被老师认为患了多动症,家长在老师的要求下带孩子去医院做了相关的检查,但结论是孩子没有多动症。

2、家长阅读专家课堂的内容。(126页--129页)。请家长读后相互之间交流自己的收获。根据专家课堂总结:

(1)多动症儿童的主要特征:

◆注意障碍。

◆活动过度。

◆感知觉障碍。

◆情绪和行为障碍。

◆社会适应不良。

◆学习困难。

(2)多动症小学阶段的表现:(127页--128页)

(3)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行为治疗。

◎感觉统合治疗。

3、教育多动症患儿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要求必须切合实际。

◎把过多的精力引导出来。

◎加强集中注意力的培养。

◎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增加新案例:

1、跟家长讲一个教育故事《美金的价值》:

一位爸爸下班回到家很晚了,他很累并有点烦,发现他5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他。“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爸,你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地问。

“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你一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哀求。“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20美金。” “哦,”小孩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我10美金吗?”父亲发怒了:“如果你只是要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并上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着,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小孩安静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并关上门。

父亲坐下来还生气。后来,他平静下来了。开始想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者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

父亲走进小孩的房间:“你睡了吗,孩子?”“爸,还没,我还醒着。”小孩回答。

“我刚刚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我将今天的气都爆发出来了--这是你要的10美金。”“爸,谢谢你。”小孩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父亲生气地问。

“因为这之前不够,但我现在足够了。”小孩回答,“爸,我现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讲完后,请家长们反思自己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目前,越来越多的孩子经常一个人留在家里,遭受着孤独、恐慌、敏感、多疑等不良心理的折磨。令人担忧的是,很多家长忽视了孩子心理的需求,结果导致孩子长期处于消极的情绪体验状态。许多家长长期忽视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结果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很容易让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

2、走进专家课堂总结:

(1)孤独心理产生的三个原因:

◎问题家庭给孩子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父母顾了事业难顾家庭,缺少与子女的沟通交流,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

◎缺少玩伴。

(2)帮孩子走出心理孤独的几点做法:

◎加强为人父母的责任感。

◎亲子之间加强沟通,父母要留些时间给孩子。

◎多鼓励孩子参加群体活动。

二、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关注孩子心理需求的重要性,怎样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作为家长,不管你工作多忙,每天都要拿出哪怕半小时的时间留给你和你的孩子,掌握最适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方式,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和爱意,让他在爱的注视下长大。

第八讲塑造孩子美的心灵

教学目的:

1、指导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发现美,培养孩子的内在美。

2、让家长重视和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

教学重点:

如何采取多种手段教育孩子,实现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塑造孩子美的心灵。

教学难点:

使家长理解孩子“爱心和责任心”的表现,积极引导支持,塑造孩子美的心灵。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剖析案例。

(一)、学习案例1.1、与家长一起通读教材145页案例《乡下表妹真老土》,看完这个案例,不知你有何感想?如果你的孩子这样,你会怎么做?[家长自由交流意见]

2、孩子的妈妈是怎样处理这件事情的?案例中的妈妈,最初只是注重女儿的外在打扮,没有教会孩子发现美,感悟生活,因此在女儿的世界里,穿得漂亮就是美。妈妈后来意识到这一点是非常宝贵的,为了让孩子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妈妈以经典的公益广告为切入点,采用情景教育法,教育引导女儿去发现美。

妈妈的教育让芳芳彻底改变了,芳芳要做一个心灵美的孩子。

3、跟家长一起走进专家课堂让家长明白,如何塑造孩子美的心灵:

(1)父母应该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使孩子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内在美,也就是心灵美。

●让孩子知道内在美的重要性。

●让孩子追求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2)在家庭中培养孩子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学习案例2

1、与家长一起通读教材155页案例《妈妈,我也要捐款》,共同交流,如果你是孩子的妈妈,你会怎么做?[家长发言]

2、案例中孩子的妈妈是怎样处理这件事情?一起阅读教材(157页-159页)。

3、跟家长一起走进专家课堂,让家长明白:要珍惜孩子的爱心,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父母怎样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呢?

◆孩子爱心、责任心的培养应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应从生活小事入手对孩子从严要求。

◆要求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也就是从小就严格要求孩子不能依赖父母,凡是自己能做的事,都该自己去做。

◆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要让孩子学会爱,学会爱他人,只有会爱的人才有爱心。

◆家长要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4、在家教过程中家长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父母要以身作则。

●多鼓励、引导孩子。

●珍惜孩子爱的表达。

●至少每学期带孩子参加一次社会公益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爱心。

5、孩子应该怎么做呢?(164页)

◎学会爱自己。

◎学会爱他人。

◎学会爱集体。

第五篇:家长学校教案

家长学校教案

一、课 题: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二、授课者:岳占利

三、时 间:2012年9月26日

四、内 容:

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家长?从当前家教现状,提出几点建议。

一、要端正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家教观涉及到教子观、人才观、亲子观、德育观、智育观等方面。例如人才观,什么是人才?这关系到家教的培养目标。有的家长认为:只有考试成绩得高分、只有考上大学、只有成名成家才是人才,因而对孩子只重分数,加重孩子学习负担,在家教中操之过急,方法简单粗暴。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厌倦,对人生冷漠,压抑甚至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发发展,到头来成才也渺茫。其实,孩子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年龄,其才能?quot;潜在的“,是”潜人才“。只要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从实际出发,科学培养,都可以使孩子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要重视孩子的全面素质培养,不少家长望子成龙。花很多精力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却不注重孩子的品德、意志、毅力、经受挫折能力等非智力方面的培养。而事实证明,在人才形成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占有重要的位置,只有先成人,才能成才。一个孩子学习上的缺陷不一定影响他的一生,而品格和人格上的缺陷可能贻害一辈子。很难设想一个胸无大志,狭隘自私,缺乏直面困难勇气的人会有什么大的作为。因此家长要注意孩子品德教育、健全人格发展和身体素质关心孩子全面成和,切切实实打好基础,培养”做人“,也就为”成龙“、”成凤“创造了可能性。

三、改进家教方法。现在有的家长对孩子或者放纵娇溺,百依百顺,或者横加干涉,棍棒相加。望子成龙的热切期望与缺乏科学教育方法形成很大的矛盾,不”懂“孩子,却拼命在”教育“孩子,结果事与愿违。因而家长需要掌握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自己孩子个性特点,靠激发、引导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四、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家长本身的言行无时无刻地对孩子起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家长思想素质、文化素质、情趣修养、行为规范都会直接影响孩子。家长要努力学习家教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从家庭环境、家庭气氛、家庭风尚等方面,给孩?quot;润物无声”的熏陶。

法国作家福拜楼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操在父母的手里。”愿家长们都能胜任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承担起缔造祖国未来的神圣职责。

家长学校教案

一、课 题:把家庭构成孩子的乐园

二、授课者:岳占利

三、时 间:2012年10月10日

四、内 容:

良好的家庭环境气氛,尤其是良好的家庭情感气氛、心理气氛和文化气氛,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重要的。为了教育好子女,家长应努力把家庭构建成为孩子的乐园。

一、慈爱 恩爱 敬爱 互爱

家庭情感气氛对孩子成长有着重要影响。某地有一个5岁的女孩子,个子矮小得看上去只有二、三岁,到医院检查,开始诊断为发育激素不足症,但施用激素治疗无效。后来经过调查,发现这个孩子成长在一个恶劣的,没有温暖的家庭环境中,为了增进她的发育,在有关单位干预下,把她寄养在姑妈家中,不用激素,但发育过程比原来快两倍以上。3年后,基本上赶上了正常儿童的发育水平。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情感气氛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有重大影响,每个家长都要充分重视这个问题努力培育一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情感气氛。

二、童心与童趣

家长必须注意自身的心理健康,才能形成良好的家庭心理气氛,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1、家长要保持童心,才能有童思和童趣,跟子女心理相通,形成融洽的情感和心理气氛。2、家长要具备耐心、自制的心理品质。

3、家长要具备角色心理常识,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身份,扮演不同的角色。4、家长要自觉减轻心理压力。

三、家庭贵有书卷气

家庭文化与家庭道德教育密切相关,家庭文化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家庭道德教育的质量。好的家庭文化气氛,是一种无声的思想工作。它通过一定的情景培养人的优良道德情感。“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气氛,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怎样辅导你的孩子学习

明天学校要召开自开学以来的第一次家长会。其主要目的有四,一是让家长了解本学期学校的各方面计划;二是向家长介绍自开学以来孩子在学校的各方面表现;三是以第一次阶段性检测为例,分析本学期学生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四是对家长进行家长学校的授课。本次授课的内容为《怎样辅导你的孩子学习》。

教学目的:

1、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感谢家长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学习。即使最关心、了解孩子的父母,有时候也不知道怎样正确处理孩子们在学校碰到的问题:如不能正确回答数学难题,小伙伴之间出现了矛盾等,今天,我们共同探讨如何在家庭教育中辅导孩子的学习。

二、帮助家长们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家长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

2、家长是有目的进行教育的实施者。孩子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家长的培养、教育分不开。古今中外众多名人成材的事例无不说明家庭和父母的作用。、是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良好环境。这里说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能够满足孩子生活学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适合的场所,可以说是良好的物理环境;由家长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营造的家庭氛围是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21世纪社会变化更加剧烈、科技发展更加迅猛,因此,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孩子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家长要树立现代教育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认识到,年幼的孩子总是在反反复复中感受着劳动的乐趣、独立做事的快乐。从不会做到逐步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逐步像样,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从中孩子也获得了自身的发展。正因如此,家长就应放手让孩子锻炼,不要怕他们做不好,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对于孩子独立去作的事,只要他们付出努力,无论结果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自信。“我行”这种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孩子自己做事常常做不好甚至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再去做,绝不能动辄就说“我说你不行吧,就会逞能”,更不要见孩子做不好就动手代劳。当他们执意去做那些难度较大的事时,家长应予以鼓励并给予帮助。这样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的锻炼机会,养成独立的行为。

2、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家长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去想,去寻求答案。

3、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我国传统家教中十分注意培养孩子“听话”、“顺从”,却从不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小到生活小事,大到孩子的发展方向,一概由父母决定,孩子缺少自己作决定的机会,这就不能培养他们的抉择能力。然而,自我抉择能力也是独立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4、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往往同时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时,最关键的是家长自己要战胜自我。我们常见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碰到困难,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而是立即代劳。还有的家长明知应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立即心软而妥协,依顺孩子,从而前功尽弃。因此,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应下决心甚至下狠心,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精神。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这一切都不是父母替代的了的,深爱孩子的父母们,让你的孩子从小学着自己走路吧!

四、父母应怎样引导孩子学习。

1、布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如果希望孩子喜欢读书,那么,家中应该有书、杂志、报纸。孩子在书香环境中成长,自然会喜欢接近书,喜欢看书。但是,这个环境还必须是简化了的,不能太嘈杂或是一下子提供太多的学习刺激,以免孩子无法专心地学习。

2、用正面的语言和亲自示范的方式来教导他。

如果您希望孩子学习一种好的行为,那么您最好使用正面的语言,明确地告诉他所要做的行为,例如告诉他“我们应该„„做”,而不只是批评他、责备他做得不对。然后再亲自示范正确的动作来教导他。如果孩子说会,那么就让他做给你看,再指导他正确的方式。

3、不要打扰他的专心。

孩子专心在做某一件事时,不要去打扰他。第一件事还没完成之前,不要叫他做第二件,也不要让他做太多或做一些超乎他能力的事,否则,孩子在匆忙、心急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养成放弃的习惯,怎会有始有终呢?

4、孩子一起游戏。

从游戏中可以训练他的一些基本能力。有时也可以将复杂的学习活动分成几个简单的步骤,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去完成。

5、多鼓励他。

只要孩子有好的行为,有一丁点的进步,哪怕他的表现不如我们的理想,我们也要鼓励、赞赏他,使他保有学习的原动力。

五、总结。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要适时、适量。“权威”只能使孩子造成被动的学习行为,而非内心自动自发的自愿行为。研究证明,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动机、态度的形成。真正的爱的教育,是关爱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儿童有良好的学习行为表现。

家长学校上课教案

一、引题(10分钟)

现在家长们都很关心一个问题:下学期到底是去读学前班还是读大班,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认识学前班和大班的不同之处。

二、孩子该不该上学前班(30分钟)

顾名思义,学前班是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教育的一种形式。据有关部门统计,1998至1999年,北京市由小学主办的学前班已达1092个,共有34000余名幼儿上过学前班。

应该说,学前班的学前教育为幼儿升入小学一年级起到了衔接作用。然而,探究学前班的起源,人们会发现:学前班并不能取代幼儿园的作用。

据北京市教委学前班教育处有关人士介绍,80年代初,由于幼儿数量多,很多幼儿园没有足够的条件接收幼儿入托,所以,兴办学前班就成了解决“入托难”的权宜之计。然而,进入90年代后,北京市的托幼园所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幼儿出生率逐年递减,现有的园所已解决了全市3至6岁儿童的入园问题。所以北京市教委关于《学前班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本市城镇地区原则上不得举办学前班,农村地区根据本地实际,在幼儿园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举办学前班。

国家教委根据我国目前幼儿教育的发展情况已对举办学前班作了明确决定:学前班是农村幼儿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要大力发展农村学前一年教育,凡3—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85%的大中城市一律不得举办学前班。

既然学前班是儿童入学前的衔接过渡,为何还要逐步取消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同生动、活泼的幼儿园教育相比,学前班存在着诸多弊端。而且,这一点已经得到有关专家的注意和认同。

从办学条件来看,学前班均儿童容量过大(北京市教委规定学前班班均生额不超过40人),可提供给儿童的玩具、图书缺乏。据朝阳区教科所学前教育研究室对该区54所幼儿园的调查表明:“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已成为了幼儿园的主要问题。幼儿园开设“幼儿识字班”已相当普遍,特别是大班的孩子竟一本正经地做起作业来,甚至还将作业带回家做。还有的一些学前班没有适合学龄前儿童使用的桌椅,造成许多孩子视力大幅度衰退,小小年纪便戴上了眼镜,此外,目前学前班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经过幼教培训,因此教育活动普遍存在“小学化”倾向,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不能完全符合幼儿心理及生理特点,对于孩子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训极为不利。

据笔者曾对200名幼儿家长调查表明,有64%的家长们认为:“孩子应先上幼儿园,再上个学前班,方能入学。”将上学前班看成是上小学前必不可少的过程,错误地认识幼儿园与学前班的关系。还有部分家长对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幼儿教育的一般规律不明确,埋怨:“孩子在幼儿园一天到晚总在玩,没有学到什么东西。”而因为孩子在学前班会认识多少个拼音字母,会算100以内的加减法沾沾自喜。因此,许多家长仅注重孩子知识的积累,而不注意幼儿兴趣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其实,幼儿园与学前班并没有谁先谁后,由低到高的关系。它们同属我国对幼儿实施教育的机构,但学前班是幼儿园数量不能满足幼儿教育需要的一种补充;幼儿园接纳3—6周岁的幼儿进行系统的学前教育,学前班招收没有条件接受系统的幼儿园教育的5—6周岁的幼儿,对他们进行学前补偿教育。

幼儿园的任务之一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为此,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动静交替,保证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可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增强体质;幼儿园接受唱、跳、画等美育活动,也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幼儿园在集体中饮食起居,可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理能力。我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游戏。这是由幼儿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身心特点所决定的。“玩”是孩子的天性,任何人都不能扼杀孩子的天性。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原则是: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中学”。看起来,孩子从早到晚是在玩,其实是将教育目标与教学内容融汇贯穿在游戏中,以“玩”的形式,使幼儿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从而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同时得到动手、动口、动脑等各种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如在玩卖东西、送信件等角色游戏中,孩子在快快乐乐的游戏中,他们的平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等都能得到训练。又如许多家长发现孩子上幼儿园后,会经常使用许多新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所需,这就是孩子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全面进步。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根本原因还是在应试教育,还在于什么样的是“人才”这一观念上。当然,基于当前我国小学生源减少,教师超编,教室闲置的现状,许多小学还是希望能够继续开办学前班的,虽然一些教师的年龄偏大,但他们有经验,责任心强,孩子们可以得到全面的教学保障。那么上过学前班的孩子在正式成为小学生后,学习能力是否高于未上学前班的同龄呢?据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对26所小学进行的一次抽样调查表明:从学前班来的孩子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由于这阶段的课程他们已经学习过一遍,所以暂时相对会比幼儿园来的孩子学习上感觉轻松一些。但从幼儿园来的孩子在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学前班的孩子,在班上成绩大多优于学前班来的孩子。据笔者对某企业幼儿园出去的孩子做过跟踪调查对比,发现从本园大班毕业的孩子在学校的成绩大多明显优于中途弃园上学前班的孩子。这其中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学前班的课程与一年级的课程颇有相似之处,孩子们对此已不感兴趣。

那么家长们对此如何看呢?笔者采访了几位过来人,有的说上学前班很有用。孩子对校园生活节奏很适应,另外孩子因在学前班学习过一年,学习基础好,学习不吃力。但也有学生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上学前班,因学前班与一年级的教材很相似,孩子对重复的东西不感兴趣,结果学习虽不吃力,但上课不专心,有的甚至由此养成上课走神的不良习惯。

师范大学钱伟春教授认为,学前班之所以长期得以保留是与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态有着密切联系的。实际上,很多家长在思想上陷入了一种误区,他们把早期教育生硬地理解为提早教育。而学前班“读、写、算”的特殊功效正好迎合了家长们的这种心理。殊不知,对于发育不够完善的幼儿来说,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对孩子的骨骼、肌肉的发展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对今后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国外留学回国的学前教育专家宁春森认为,3至6岁的幼儿需从玩中感知事物并获得知识经验,学习方式应以游戏为主,而小学那种“符号教学”很难培养幼儿观察事物的能力和习惯,当然也就谈不上培养学习兴趣了。即使西方发达国家,学前班也只是一种补偿教育的形式,作为幼儿园的辅助教学而存在。

是让孩子上幼儿园,还是上学前班?盼子成才的家长可要三思!

三、家长自由讨论:是让孩子上幼儿园,还是上学前班

家长学校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感谢家长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学习。

一、家庭教育

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家长学校则肩负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家教理论,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任务。当前家长学校要着重抓好:

1、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过去,家长的养儿防老、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观念,必须代之以为国教子的观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

传统的德育观念必须改变,如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听话才是好孩子;不为人先,不为人后;“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冒险)„„应该培养孩子的科学与民主、自立与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精神。传统的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际水平的观念必须改变,应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并重,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

2、学习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①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要求太高,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不仅无益,反而害之。②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相结合。既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又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③态度一致,教育统一。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要一以贯之,而且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和统一。④说服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⑤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⑥感情与理智相结合。⑦及时教育与持恒相结合„„

二、帮助家长们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家长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

2、家长是有目的进行教育的实施者。孩子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家长的培养、教育分不开。古今中外众多名人成材的事例无不说明家庭和父母的作用。

3、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良好环境。这里说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能够满足孩子生活学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适合的场所,可以说是良好的物理环境;由家长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营造的家庭氛围是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21世纪社会变化更加剧烈、科技发展更加迅猛,因此,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孩子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家长要树立现代教育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认识到,年幼的孩子总是在反反复复中感受着劳动的乐趣、独立做事的快乐。从不会做到逐步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逐步像样,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从中孩子也获得了自身的发展。正因如此,家长就应放手让孩子锻炼,不要怕他们做不好,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对于孩子独立去作的事,只要他们付出努力,无论结果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自信。“我行”这种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孩子自己做事常常做不好甚至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再去做,绝不能动辄就说“我说你不行吧,就会逞能”,更不要见孩子做不好就动手代劳。当他们执意去做那些难度较大的事时,家长应予以鼓励并给予帮助。这样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的锻炼机会,养成独立的行为。

2、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家长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去想,去寻求答案。

a)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我国传统家教中十分注意培养孩子“听话”、“顺从”,却从不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小到生活小事,大到孩子的发展方向,一概由父母决定,孩子缺少自己作决定的机会,这就不能培养他们的抉择能力。然而,自我抉择能力也是独立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b)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往往同时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时,最关键的是家长自己要战胜自我。我们常见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碰到困难,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而是立即代劳。还有的家长明知应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立即心软而妥协,依顺孩子,从而前功尽弃。因此,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应下决心甚至下狠心,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精神。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这一切都不是父母替代的了的,深爱孩子的父母们,让你的孩子从小学着自己走路吧!

四、培养孩子成为机警的人

如今,我们应该重视把孩子培养成为机警的人。这是因为机警不仅仅是人的一种对外界作出的迅速反应,更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很难想象,一个稀里糊涂的“马大哈”怎么能搞出一番事业?!要让孩子成为机警的人,家长和教师的表率作用很重要。如果大人整天恍恍惚惚,做事丢三落四,那么要求孩子“机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培养孩子机警,不妨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如,要求孩子上学时不要遗失书本或文具;上街购物得算清每一笔帐;去公共场所须谨防小偷窃去钱包;晚上就寝前应关好门窗等等。孩子是否机警,与责任心的培养也大有关系。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往往会自觉地时时留神、处处关注,尽量不出什么纰漏。平时,大人可从帮助其树立责任感着手,也可通过游戏来训练孩子的机警。如,父母让孩子晚上独自在家处理诸如关好门窗、检查水源电源火源、接听电话等事,然后再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加以评述。再如,等孩子一人在家时,让朋友装成陌生人敲门,看孩子如何应付。甚至父母与孩子外出时,可有意与孩子走散,然后在远处关注孩子会作出什么反应。

通过让孩子独立处理一些意外事件,也能培养其机警的素质。如,放学回家路上有生人想认识他(她)或给他(她)吃东西;外出游玩时小伙伴突然发病倒地;发现有可疑的人在家门口徘徊„„看看孩子能不能找到各种方法巧妙地应付。

机警的孩子不仅善于保护自己,还会因此而充满自信。在孩子的“人生之舟”上,“机警”犹如加添的一面“风帆”„„

五、怎样使孩子消除自卑感

在现实生活中,确有许多孩子存在着对自己缺乏信心、瞧不起自己、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无法赶上他人的自卑感。孩子的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使自己沮丧、孤僻,以至悲观、失望。那么,怎样使孩子克服自卑感呢?

(一)、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长处,也都有他的短处。作为家长,在生活当中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点滴的进步,并不时失机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孩子认为自己有优点,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便会增强取得更大更好成绩的信心和希望了。

(二)、不要贬低孩子。我们有些家长爱用大人或“神童”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达不到要求就以侮辱性的语言讽刺、嘲笑孩子,数落他的短处,故意贬低孩子。经常受到这种斥责的孩子往往自信心受到强烈冲击,时间久了,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接受家长的暗示,承认自己的素质差,慢慢地就失去了信心。因此,要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家长首先要改变对孩子的看法,要用家长的信心去鼓舞孩子的信心。

(三)、不要滥贴“标签”。不管你的孩子表现如何,都不能随便作出“没有出息”之类的负面判断,也不能任意给孩子贴上“窝囊废”之类的灰色标签。因为这非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还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自我认识,孩子的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四)、要满足和引导孩子的表现欲。自我表现欲是青少年时期最主要的欲望之一。当孩子的自我表现欲受到压抑时,就会产生自卑感。但不要单纯抽象地用貌美、聪明、学习成绩好等来展现孩子的自我表现欲,而要尽可能地在具体的不同层次的其他孩子身上让自己的孩子看到自己特有的优势,从而满足自我表现欲。

(五)、要重视孩子每次成功的经验。要教育孩子重视自己每一次的成功经验。成功的经验越多,孩子的自信心也就越强。平时要注意教导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量力而行,不可好高务远,以免挫伤成功的积极性。

(六)、要注意扬长避短。要让孩子知道,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付出的越多,收获的就越多。同时要让孩子明白,在生活当中具有多种才华和非凡能力的人只是少数,人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要采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要扬己之长,避己之短。这样,就能充分发挥长项,取得更大的成绩

六、父母应怎样引导孩子学习。

1、布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如果希望孩子喜欢读书,那么,家中应该有书、杂志、报纸。孩子在书香环境中成长,自然会喜欢接近书,喜欢看书。但是,这个环境还必须是简化了的,不能太嘈杂或是一下子提供太多的学习刺激,以免孩子无法专心地学习。

2、用正面的语言和亲自示范的方式来教导他。

如果您希望孩子学习一种好的行为,那么您最好使用正面的语言,明确地告诉他所要做的行为,例如告诉他“我们应该„„做”,而不只是批评他、责备他做得不对。然后再亲自示范正确的动作来教导他。如果孩子说会,那么就让他做给你看,再指导他正确的方式。

3、不要打扰他的专心。

孩子专心在做某一件事时,不要去打扰他。第一件事还没完成之前,不要叫他做第二件,也不要让他做太多或做一些超乎他能力的事,否则,孩子在匆忙、心急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养成放弃的习惯,怎会有始有终呢?

4、孩子一起游戏。

从游戏中可以训练他的一些基本能力。有时也可以将复杂的学习活动分成几个简单的步骤,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去完成。

5、多鼓励他。

只要孩子有好的行为,有一丁点的进步,哪怕他的表现不如我们的理想,我们也要鼓励、赞赏他,使他保有学习的原动力。

五、总结。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要适时、适量。“权威”只能使孩子造成被动的学习行为,而非内心自动自发的自愿行为。研究证明,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动机、态度的形成。真正的爱的教育,是关爱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儿童有良好的学习行为表现。

家长学校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本次家长会,和家长进行沟通,互相了解学生校内校外的表现,以便及时、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指导;讨论教育方法,互相交换意见,为更好地教育孩子打基础。尊敬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

首先欢迎各位家长牺牲休息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有些家长平时与我们保持着联系,而大多数家长已经好久不见了,感觉有好多问题要和您交流。

自开学以来,全班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有一定程度的进步,但对于一些学生的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平时多加强联系与合作,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作为新世纪的一代小学生,他们不仅寄托着父母的期望,还肩负着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因此,对于当代小学生,不仅要学会求知,学会创造,还要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所以,我们有必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良好的行为习惯、高雅的志趣。作为学校和班级,我们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我们的力量毕竟是薄弱的,社会和家庭这两大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教育力量非常巨大。所以,我说,希望我们能密切配合,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下面,我们

问题。

一、培养孩子成为机警的人 如今,我们应该重视把孩子培养成为机警的人。这是因为机警不仅仅是人的一种对外界作出的迅速反应,更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很难想象,一个稀里糊涂的“马大哈”怎么能搞出一番事业?!要让孩子成为机警的人,家长和教师的表率作用很重要。如果大人整天恍恍惚惚,做事丢三落四,那么要求孩子“机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培养孩子机警,不妨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如,要求孩子上学时不要遗失书本或文具;上街购物得算清每一笔帐;去公共场所须谨防小偷窃去钱包;晚上就寝前应关好门窗等等。

孩子是否机警,与责任心的培养也大有关系。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往往会自觉地时时留神、处处关注,尽量不出什么纰漏。平时,大人可从帮助其树立责任感着手,也可通过游戏来训练孩子的机警。如,父母让孩子晚上独自在家处理诸如关好门窗、检查水源电源火源、接听电话等事,然后再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加以评述。再如,等孩子一人在家时,让朋友装成陌生人敲门,看孩子如何应付。甚至父母与孩子外出时,可有意与孩子走散,然后在远处关注孩子会作出什么反应。通过让孩子独立处理一些意外事件,也能培养其机警的素质。如,放学回家路上有生人想认识他(她)或给他(她)吃东西;外出游玩时小伙伴突然发病倒地;发现有可疑的人在家门口徘徊„„看看孩子能不能找到各种方法巧妙地应付。

机警的孩子不仅善于保护自己,还会因此而充满自信。在孩子的“人生之舟”上,“机警”犹如加添的一面“风帆”„„

二、怎样使孩子消除自卑感 在现实生活中,确有许多孩子存在着对自己缺乏信心、瞧不起自己、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无法赶上他人的自卑感。孩子的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使自己沮丧、孤僻,以至悲观、失望。那么,怎样使孩子克服自卑感呢?

(一)、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长处,也都有他的短处。作为家长,在生活当中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点滴的进步,并不时失机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孩子认为自己有优点,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便会增强取得更大更好成绩的信心和希望了。

(二)、不要贬低孩子。我们有些家长爱用大人或“神童”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达不到要求就以侮辱性的语言讽刺、嘲笑孩子,数落他的短处,故意贬低孩子。经常受到这种斥责的孩子往往自信心受到强烈冲击,时间久了,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接受家长的暗示,承认自己的素质差,慢慢地就失去了信心。因此,要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家长首先要改变对孩子的看法,要用家长的信心去鼓舞孩子的信心。

(三)、不要滥贴“标签”。不管你的孩子表现如何,都不能随便作出“没有出息”之类的负面判断,也不能任意给孩子贴上“窝囊废”之类的灰色标签。因为这非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还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自我认识,孩子的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四)、要满足和引导孩子的表现欲。自我表现欲是青少年时期最主要的欲望之一。当孩子的自我表现欲受到压抑时,就会产生自卑感。但不要单纯抽象地用貌美、聪明、学习成绩好等来展现孩子的自我表现欲,而要尽可能地在具体的不同层次的其他孩子身上让自己的孩子

看到自己特有的优势,从而满足自我表现欲。

(五)、要重视孩子每次成功的经验。要教育孩子重视自己每一次的成功经验。成功的经验越多,孩子的自信心也就越强。平时要注意教导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量力而行,不可好高务远,以免挫伤成功的积极性。

(六)、要注意扬长避短。要让孩子知道,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付出的越多,收获的就越多。同时要让孩子明白,在生活当中具有多种才华和非凡能力的人只是少数,人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要采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要扬己之长,避己之短。这样,就能充分发挥长项,取得更大的成绩。

下载家长学校大课教案[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长学校大课教案[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家长学校教案

    让孩子愉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教学时间: 教学地点:一年级教室 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家长 主讲人: 教学内容:一年级《家长必读》第1课 让孩子愉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教学目标: 1、帮助家长......

    家长学校教案

    课题:培育爱心懂得感恩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教学,让家长明确培育学生的爱心,让学生懂得感恩的重要性。 2、通过本次教学,让家长知道让学生学会感恩,家庭教育是第一位的。 教学过......

    家长学校教案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015—2016学年度 教师:--- 教学目标: 1、引导家长认识到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2、帮助家长认识到自己平......

    家长学校教案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授课时间:2016.10.10 授课内容:儿童叛逆期教育 授课人:王欣荣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识叛逆期; 2.面对初步进入叛逆期的孩子,家长该如何应对。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孩......

    家长学校教案

    《让孩子学会感恩》家长学校案例 南海区桂城街道桂城中心小学 梁少芬 教学目标: 1、通过案列分析,引导家长分析形成孩子不懂得感恩的原因。2、通过家长之间的交流学习,使家长懂......

    家长学校教案

    家长学校教案《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学目标: 1 、让家长明确培养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孩子成才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教给家长培养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策略 3、 家庭......

    家长学校教案

    家长学校讲座稿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站在这里和大家共同交流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些问题,首先感谢大家的到来,您的到来体现出您对孩子爱,也意味着您对家......

    家长学校教案

    教案 教学内容: 如何陪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使家长了解青春期的特点,认识到家庭氛围与孩子健康成长有密切的关系。 2、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