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时间:2019-05-15 06:40: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第一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握起义的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1927年7月下旬,中共派周恩来担任南昌方面的前敌委员会书记,负责筹划和领导这次起义。7月21日,周恩来由武汉秘密到达南昌。26日,贺龙、叶挺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和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开进南昌。27日,周恩来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成立了由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组成的起义总指挥部,部署起义计划。

然后,鼓励学生讲述南昌起义的经过。8月1日2时,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党直接掌握和影响的军队两万余人在南昌宣布起义。由于部署严密,对敌军进行突然袭击,仅五个小时的激战,就全歼守敌,占领南昌。起义胜利后,起义部队进行了整编,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下辖三个军,任命贺龙为代总指挥,叶挺为代前敌总指挥。一支由无产阶级独立领导的军队诞生了。8月3日至7日,起义部队按照预定计划,相继撤离南昌,经过赣南、闽西,直奔广东潮汕,途中遭到优势敌军围攻而失败。保存下来的部队,一部分进人梅陆丰地区,与当地农民武装会合,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移到湘南开展游击战 南昌起义

1、南昌起义的概况怎样?(要求学生说出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A.时间:192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就定在8月1日。B.地点:江西南昌。[要求学生在56页地图上标明位置] C.领导人:朱德、周恩来、贺龙、陈毅等 D.结果:一度占领南昌,撤出南下途中受挫。

动脑筋: 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为什么要撤出南下广东?(遭到反动军队包围,不宜与敌人硬拼,计划南下广东,争取外援,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然后北伐。)

3、南昌起义的历史地位: 启发学生思考:

南昌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对于中共来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它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的武装斗争,是反抗国民党叛变革命、实施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人民军队的创建。

老师问:有谁能回答:为什么我国将南昌起义纪念日定为建军节吗? 答案: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的光荣节日。

4、南昌起义的教训:

简单介绍南昌起义的教训。受俄国革命模式的影响,起义以夺取敌人力量强大的大城市为目标,没有深人农村,发动土地革命,武装农民。中国要寻求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

问一问: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委主席江泽民为某纪念馆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你认为该纪念馆应该在()

A.北京

B.武汉

C.南京

D.南昌

(二)、秋收起义 时间:1927年秋 领导人:毛泽东 结果:失败

起义失败的原因及其影响(让学生们看课本总结并分析)

原因:没有认清中国的国情,走城市革命道路,在当时的情况下,城市革命道路是行不通的

影响:开创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

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问一问:

1927年,毛泽东在一首诗词里这样写道:“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指出南昌起义失败以后,毛泽东等人又领导在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出示秋收起义形势示意图,指图简述秋收起义的经过和结果,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果断决定将部队带往井冈山地区,并在那里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指导学生看书思考:井冈山在那儿?是一个什么样地区?为什么要在那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问答环节:

(1)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提醒学生进行敌我力量对比分析时,注意观察57页“文献资料·红军歌谣”、59页“自由阅读卡·红军的军服”:

A.敌强:武器装备齐全,掌握着城市的控制权,但在农村的力量却比较薄弱。

B.我弱:在国民革命和秋收起义中连续受挫,损失很重,但能艰苦奋斗,可以适应农村的生活。)

(2)观察彩色图片《井冈山会师》和57页插图《龙江书院——井冈山会师毛泽东和朱德相见的地方》,说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分点提问—— A.会师时间:1928年4月

B.改编后的部队名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 C.领导人:朱德、毛泽东)

(3)根据59页“活动与探究”的内容,小组议论并发言:秋收起义后,工农革命军为什么要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启发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答题思路。然后,层层引导:

A.双方力量对比情况:敌强我弱,敌人的力量集中在城市,在城市起义不可能全胜。

B.井冈山条件:位于湖南、江西交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有利于部队给养的筹集;离大城市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便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结合前面所了解到的中国革命失败的教训和井冈山地区的客观条件分析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必要性。

2、井冈山会师。

出示“井冈山会师”图片,鼓励学生讲述“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革命的第一支坚强的革命的武装建立了。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提出问题: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后,采取什么措施打退敌人的围剿? 1928年5月4日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在根据地,红军采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迫”的游击战术,多次打退敌军对根据地的围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来进一步发展为湘赣根据地。讲一讲:组织学生讲革命故事:“朱德的扁担”。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的影响。(学生们先自己思考总结分析,然后老师引导并给予准确答案)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它为大革命失败后继续坚持革命斗争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它犹如中国革命的一点“星星之火”,终会形成“燎原之势”。

十、课堂小结:

以问题的形式和学生一起重温课本的主要内容。如: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时间、背景、结果、影响;以“八一”作为人民解放军为建军节的原因;毛泽东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原因及影响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十一、作业布置:

中国革命一直都是以俄国为老师的.俄国十月的道路 从城市走向农村的,你认为俄国的革命道路在中国能否行得通?为什么?从毛泽东领导军队进攻中心受挫到进军井冈山成功开辟革命根据地的史实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我们应该如何学习这种精神?

十二、板书设计: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南昌起义→南下受挫

反动国民党反动统治﹛

秋收起义→敌强我弱

﹜井冈山会师→星火燎原

第二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案设计:靳晓旭

政史系1103班

学号:201103510056

一、教学课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二、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课标要求:

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南昌起义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认识这个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通过学习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的意义,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通过对比去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为此作出伟大的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崇敬之情,同时培养学生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背景、时间、影响;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六、教学难点:

毛泽东为什么要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七、学情分析:

1.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相关内容,所以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背景不难掌握。

2.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年多的历史,已初步具备了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

3.课堂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增加师生互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八、教学用具: PPT、图片、地图

九、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一)课题分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点儿小火星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比喻小事可以酿成大变。也比喻新生事物开始虽然弱小,但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二)、导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北伐战争》,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大大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就在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武汉和上海的反动势力汇合起来,对幼年时期的共产党继续进行疯狂镇压。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积极分子惨遭屠杀,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然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新的革命道路。今天我们学习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二、教学新课:

(一)、八一南昌起义:

1、南昌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

教师指出: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暴力清党,以极端残酷的手段镇压革命人民,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达31万多人。

提出问题:你认为从大革命的失败中,共产党人应该吸取什么教训?(没有自己革命武装)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中共决定用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2、南昌起义的过程:

首先,播放南昌起义的录像,要求学生讲述南昌起义的基本过程,包括南昌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起因、经过、结果等。指导学生看书,让学生掌握起义的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1927年7月下旬,中共派周恩来担任南昌方面的前敌委员会书记,负责筹划和领导这次起义。7月21日,周恩来由武汉秘密到达南昌。26日,贺龙、叶挺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和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开进南昌。27日,周恩来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成立了由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组成的起义总指挥部,部署起义计划。

然后,鼓励学生讲述南昌起义的经过。8月1日2时,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党直接掌握和影响的军队两万余人在南昌宣布起义。由于部署严密,对敌军进行突然袭击,仅五个小时的激战,就全歼守敌,占领南昌。起义胜利后,起义部队进行了整编,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下辖三个军,任命贺龙为代总指挥,叶挺为代前敌总指挥。一支由无产阶级独立领导的军队诞生了。8月3日至7日,起义部队按照预定计划,相继撤离南昌,经过赣南、闽西,直奔广东潮汕,途中遭到优势敌军围攻而失败。保存下来的部队,一部分进人梅陆丰地区,与当地农民武装会合,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移到湘南开展游击战 南昌起义

1、南昌起义的概况怎样?(要求学生说出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A.时间:192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就定在8月1日。B.地点:江西南昌。[要求学生在56页地图上标明位置] C.领导人:朱德、周恩来、贺龙、陈毅等 D.结果:一度占领南昌,撤出南下途中受挫。

动脑筋: 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为什么要撤出南下广东?(遭到反动军队包围,不宜与敌人硬拼,计划南下广东,争取外援,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然后北伐。)

3、南昌起义的历史地位: 启发学生思考:

南昌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对于中共来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它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的武装斗争,是反抗国民党叛变革命、实施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人民军队的创建。

老师问:有谁能回答:为什么我国将南昌起义纪念日定为建军节吗? 答案: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的光荣节日。

4、南昌起义的教训:

简单介绍南昌起义的教训。受俄国革命模式的影响,起义以夺取敌人力量强大的大城市为目标,没有深人农村,发动土地革命,武装农民。中国要寻求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

问一问: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委主席江泽民为某纪念馆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你认为该纪念馆应该在()

A.北京

B.武汉

C.南京

D.南昌

(二)、秋收起义 时间:1927年秋 领导人:毛泽东 结果:失败

起义失败的原因及其影响(让学生们看课本总结并分析)

原因:没有认清中国的国情,走城市革命道路,在当时的情况下,城市革命道路是行不通的

影响:开创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

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问一问:

1927年,毛泽东在一首诗词里这样写道:“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指出南昌起义失败以后,毛泽东等人又领导在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出示秋收起义形势示意图,指图简述秋收起义的经过和结果,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果断决定将部队带往井冈山地区,并在那里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指导学生看书思考:井冈山在那儿?是一个什么样地区?为什么要在那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问答环节:

(1)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提醒学生进行敌我力量对比分析时,注意观察57页“文献资料·红军歌谣”、59页“自由阅读卡·红军的军服”:

A.敌强:武器装备齐全,掌握着城市的控制权,但在农村的力量却比较薄弱。

B.我弱:在国民革命和秋收起义中连续受挫,损失很重,但能艰苦奋斗,可以适应农村的生活。)

(2)观察彩色图片《井冈山会师》和57页插图《龙江书院——井冈山会师毛泽东和朱德相见的地方》,说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分点提问—— A.会师时间:1928年4月

B.改编后的部队名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 C.领导人:朱德、毛泽东)

(3)根据59页“活动与探究”的内容,小组议论并发言:秋收起义后,工农革命军为什么要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启发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答题思路。然后,层层引导:

A.双方力量对比情况:敌强我弱,敌人的力量集中在城市,在城市起义不可能全胜。

B.井冈山条件:位于湖南、江西交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有利于部队给养的筹集;离大城市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便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结合前面所了解到的中国革命失败的教训和井冈山地区的客观条件分析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必要性。

2、井冈山会师。

出示“井冈山会师”图片,鼓励学生讲述“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革命的第一支坚强的革命的武装建立了。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提出问题: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后,采取什么措施打退敌人的围剿? 1928年5月4日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在根据地,红军采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迫”的游击战术,多次打退敌军对根据地的围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来进一步发展为湘赣根据地。讲一讲:组织学生讲革命故事:“朱德的扁担”。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的影响。(学生们先自己思考总结分析,然后老师引导并给予准确答案)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它为大革命失败后继续坚持革命斗争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它犹如中国革命的一点“星星之火”,终会形成“燎原之势”。

十、课堂小结:

以问题的形式和学生一起重温课本的主要内容。如: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时间、背景、结果、影响;以“八一”作为人民解放军为建军节的原因;毛泽东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原因及影响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十一、作业布置:

中国革命一直都是以俄国为老师的.俄国十月的道路 从城市走向农村的,你认为俄国的革命道路在中国能否行得通?为什么?从毛泽东领导军队进攻中心受挫到进军井冈山成功开辟革命根据地的史实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我们应该如何学习这种精神?

十二、板书设计: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南昌起义→南下受挫

反动国民党反动统治﹛

秋收起义→敌强我弱

﹜井冈山会师→星火燎原

第三篇: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南昌起义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认识这个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内容,认识到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重点和难点]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是本课的重点。

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是本课的难点。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照片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可以从“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入手,用“李大钊就义”图片和“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等形象资料增强学生印象,并激发学生的感情,引出毛泽东的一段话:“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然后导入新课。也可以先问学生有没有看过《南昌起义》的电影,然后教师讲述朱德在起义前夕设鸿门宴的故事,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引出要学习的新内容。3)讲授新课:

一、南昌起义

1.从起义的背景、经过(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意义三个方面把握,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朱德的枪》《南昌起义》和《南昌起义示意图》,并提问:《南昌起义》图片中讲话的人是谁?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要南下广东?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重大意义?也可以用教室里的电视播放《南昌起义》电影中的精彩片断,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激发学习兴趣。

二、秋收起义

学习时,先布置学生阅读小字“八七”会议的内容接着悬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指出秋收起义时工农革命军从修水、钢鼓、安源分三路进攻,受挫后在文家市会合,南下途中三湾改编,最后落脚在井冈山并建立起中国农村第一个根据地。“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

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这是本课的难点。先让学生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要点归纳。农村和城市相比,条件是艰苦的,可是红军战士在艰苦的环境下却充满了革命乐观精神。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教材的“红军歌谣”和“红军的军服”,并有机进行革命斗争传统教育。

三、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会师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个历史事件,学习时,可以利用《井冈山会师示意图》和《龙江书院——井冈山会师毛泽东和朱德相见的地方》插图,加深印象。指出两军会师后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

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课的史实十分丰富,有相关的电视片,电影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写的许多回忆录;还可以补充邓小平领导百色起义,建立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等史实,建议教师制作相应的教学软件进行教学。

1.中共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是1927年的南昌起义,中共在农村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在井冈山建立建立根据地的原因是: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最大革命根据地是中央革命根据地?

五、巩固、小结:建议教师在板书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制作本课的知识结构表进行本课的小结。

六、练习:“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七、作业:议一议: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要南下广东? 附:板书设计

一、南昌起义

背景、经过(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意义三个方面掌握

二、中共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是1927年的南昌起义

三、中共在农村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四、在井冈山建立建立根据地的原因 备注:

课后记:(在第二页)

第四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1范文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八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稳定、发展、和谐是当前社会生活环境大格局,战火纷飞的年代离学生十分久远,学生对于往昔的那些革命历史了解不多,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理解不透、感受不深的现象。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学生处于五年级下学期,已经度过了三、四年级时的马鞍型心理发展不稳定时期,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积淀并逐步形成一定的是非辨识能力,对新知识的吸收能力比较强,在前一课的基础上有继续学习的良好愿望。虽然不太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壮大等革命历史,但希望通过学习活动来深入体会。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壮大的革命历史,知道红军长征的艰难险阻,使学生产生崇敬革命先辈、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意识,使他们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明确自己肩负的重任,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热爱祖国、建设祖国。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整理相关史料,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交流感悟,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重温那段峥嵘岁月,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学生掌握的资料有限,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另外要注意课前、课中、课后的活动衔接,突出重点,精心设计,强调“活动”,收集交流、体验感悟,力求让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方式中积极参与、感心动情,以达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之效。设计思路

1.课前收集整理资料。教师着力引导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相关历史资料,特别是红军在井冈山和长征途中的典型事例,做到功在课前,课堂上才会有感有悟。

2.课中交流探讨感悟。在充分收集资料的情况下,学生互相交流探讨,共同感受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艰难历程,感悟红军长征的“人间奇迹”,说一说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发扬长征精神,真正让学生用实际行动来感悟和发扬长征精神。

3.课后认真实践拓展。课后搭建交流活动的平台,通过“唱革命歌曲、讲革命故事、扬革命精神”等系列活动感悟发扬长征精神,为促进学生后续发展奠定基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革命先辈从小立志、严于律己、不怕困难、不断追求等优良品质。知道一些革命遗址,养成尊重历史文化、发扬革命传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好习惯。能力:通过收集相关史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归纳资料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能够与同学一起讲讲革命故事或者开展一些学习、纪念等活动。

知识: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体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内涵。知道毛泽东等革命先辈的远大抱负及为中华民族做出的杰出贡献,了解红军经受的重重困难及付出的巨大牺牲。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发展壮大的革命历史,知道红军长征的艰难险阻,使学生产生崇敬革命先辈、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意识,使他们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明确自己肩负的重任,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热爱祖国、建设祖国。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整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资料,准备相关的磁带、图片等。收集关于向农村进军、井冈山会师、革命根据地建立等史实资料。准备毛泽东的诗词《长征》《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及《长征组歌》。

学生准备:学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并查找毛泽东的诗词和青少年时期的故事。收集红军歌谣及红军在井冈山生活或战斗的故事。查找红军长征的典型故事,如《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等。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58-P59页内容,话题为“南湖船上的伟大决定”。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60-P61页内容,话题为“红星照耀井冈山”。第三课时完成教材P62-P64页内容,话题为“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伴随歌声,走进历史

1.教师播放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学生跟着齐唱,让学生伴随歌曲旋律走进那个革命的年代。

2.教师提问: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重温那段峥嵘的岁月。

【设计意图:以学生耳熟能详的革命歌曲切入主题,伴随着音乐的旋律,歌词内容使学生眼前浮现出一幕幕画面,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活动二图片展示,讲述历史

1.教师展示“《共产党宣言》”“中国共产党‘一大’上海会址”“浙江嘉兴南湖游船”等相关图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然后请学生讲述每一幅图片上所反映的故事。2.教师对学生讲述的故事给予评定。

【设计意图:直观的图片、详细的讲述,帮助学生快速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历史。教师及时的评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三形象比喻,明确意义

1.在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及队伍发展壮大后,引导学生用形象的比喻和优美贴切的语言表达其成立的意义。如:“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犹如黑暗中亮起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等。

【设计意图: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教师引导学生用形象的比喻和优美贴切的语言表达其意义,既激发了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活动四故事交流,品读诗词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参加“中共一大”的会议代表有哪些吗? 2.学生列举“中共一大”代表名单。教师相机补充介绍。

3.举行“毛主席诗词(故事)交流会”,让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毛主席青少年时期的故事,或朗诵毛主席诗词,并请听众谈谈从中受到的教育。讲故事、朗诵诗词的学生与听众相互评分,最后评出优胜者。

【设计意图: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诗词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够融入学生的情感体验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活动五策划方案,升华主题

1.师提问:同学们,每年的“七一”我们学校都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你们能说说吗? 2.生交流“七一”庆祝活动的方式。

3.师补充校外更多的“七一”庆祝活动形式,可根据实际出示音影像资料。

4.师提问:同学们,刚才看了那么多“七一”庆祝活动的资料,真是丰富多彩啊!如果是你们来策划,你们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庆祝党的生日呢?

5.生设计自己的“七一”庆祝方案,师生共同评选出优秀作品予以表彰。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展开话题,让每位学生都有话可说,再要求学生设计方案进行评比,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再一次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抒发自己的赞美之情。】 活动六亲身实践,拓展活动

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参观当地的革命遗址,了解当地早期党的革命活动和革命先辈的事迹。

【设计意图:参观实践活动使学生再次受到思想的洗礼,培养了学生对党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南湖船上的伟大决定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第五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读后感

-----------指引黎明的曙光

1930年一月,面对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着城乡的中国,毛泽东同志撰文指出了“中国革命不仅必然会迎来高潮,而且很快会走向高潮”,纠正了部分同志对中国革命形势的错误估量,指引了全国革命前进的正确方向,坚定了全党全国群众争取伟大胜利的立场和信心。本文为全国人民指引了黎明的曙光。

毛主席在这篇文章中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让全国人民认识到“中国革命高潮决不是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

毛主席在本文中引用了中国一句古语,说明中国革命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这一本质认识在五卅运动及其以后的大革命运动已经得了充分的证明。这句“老话”便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便是毛主席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的回信,在收录进《毛泽东文选》时,被命名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要理解一篇伟大的文章甚或一个伟大人,在历史上的意义,理解他们是如何推动历史进步的,就必须要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历史环境做充分详尽的了解。

1927年大革命后,国民党统治集团将捕杀的网罗张遍了全中国,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之多,全党党员人数由中共五大时的57900多人锐减到10000多人,革命的主观力量大为消弱,工农运动走向低落,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敢不敢坚持革命?怎样坚持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必须回答的两个根本性问题。虽然如此,共产党人却并没有被严峻的考验吓倒,他们领导了武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开启了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新篇章。中国革命由此进入一个新阶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即十年内战时期。

但是党内一部分同志还缺少正确的认识,他们对时局存在错误的估量,对形势产生悲观的认识,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他们不赞成争取江西的计划,也没有用这种红色政权的巩固和扩大去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深刻的观念。他们持有一种“在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错误理论,这种理论并没有认清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的客观事实,并没有认清中国半殖民地本封建社会的国家性质。

面对这些会影响中国革命前途的错误认识,随着红军的发展和根据地的扩大,毛泽东在本文中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的中国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异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并且指出要判断中国政治形势,需要认识四个要点。总结为:

(一),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政权、武装、党派等)也是弱的;

(二),大革命剩下的革命力量的发展将是很快的,将具有“星火燎原”之势;

(三),对反革命力量也要从本质上去估量,切不可产生政治上的盲动主义或悲观主义;

(四),不可只观察当前表面现象不观察实质,将特殊的小的环境一般化扩大化起来。

结合以上四点,毛泽东又充分分析了帝国主义相互之间、帝国主义和殖民地之间、帝国主义和它们本国的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的发展。指出帝国主义争夺中国一迫切,帝国主义和整个中国的矛盾,帝国主义者相互间的矛盾,就同时在中国境内发展起来,促使中国各派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产生军阀混战,促使赋税加重,令广大的负担赋税者和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和中国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工业的矛盾日益明显。而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伴随着帝国主义的商品侵略更加深刻化。致使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通过认识这些引起革命高潮的各种矛盾向前的发展,就知道了中国是处在怎样一种皇皇不可终日的局面之下,处在怎样一种混乱状态之下。就知道了反帝反军阀反地主的革命高潮,是怎样不可避免,而且是很快会要到来。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指出“星火燎原”的话,正是时局发展的适当的描写。许多地方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学生罢课的发展证实了这个“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时期,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

在反革命潮流逐渐低落的形势之下,党的战斗力组织力恢复一定很快,党内干部分子的消极态度也会迅速消灭。群众是一定归向我们的。屠杀主义固然是为渊驱鱼,改良主义也再不能号召群众了。群众对国民党的幻想一定很快地消灭。在将来的形势之下,什么党派都是不能和共产党争群众的。在大混乱的现局之下,只有积极的口号积极的态度才能领导群众。党的战斗力的恢复也一定要在这种积极态度之下才有可能。而奠定了群众基础就等同于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这篇文章不仅反驳纠正了党内对革命前途的错误认识,更优先于很多人开始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对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况,是在党内盛行的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苏维埃精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领导中国革命的毛泽东思想逐步形成并成熟的突出表现。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同志以一种遗世而独立的姿态,在中国革命的前进道路上孤身超出其他很多人很远,他引领着身后人民群众的行动和思想,迎着革命胜利的东方曙光前进,这曙光将他并不孤独的背影拖的很长、很长,那伟岸的身影撑起了一个民族的独立与自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最近读了毛泽东写给林彪的一封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那时在对于时局的估量和伴随而来的行动问题上,党内有一部分同志还缺少正确的认识。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他们似乎认为在距离革命高潮尚远的时期做这种建立政权的艰苦工作为徒劳,而希望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然后再来一个全国武装起义,那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就成为全国范围的大革命。他们这种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他们的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

有些党员从主观主义出发不恰当地看大了革命的主观力量,而看小了反革命力量。结果,走上盲动主义的道路。

那时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立足于中国落后的脆弱的社会经济组织之上的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也是弱的。这样中国革命的走向高潮,一定会比西欧快。在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党内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也是很自然的。但若从实质上看,那便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这在五卅运动及其以后的大革命运动已经得了充分的证明。

马克思主义者对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所谓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的这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那时安定了不知多少党内的同志,使他们看到了希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这星星之火,使胜利的红色旌旗飘遍中国,点亮了中国革命的灯塔,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党凭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和“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艰苦奋斗作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

下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读后感

    最近我阅读了毛泽东主席的著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看完这篇文章后,我受益匪浅,不仅仅感慨毛泽东主席深远的目光、科学深入的分析以及他正确的形势判断,更看到了共产党人在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中国革命的指明灯 2011级公管医保2班冯雅菁20110603057 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暂时进入低潮,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毛泽东领导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最近读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感触颇深,于是写下这读后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同志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针对党内出现的盲动主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1927年大革命后,国民党统治集团将捕杀的网罗张遍了全中国,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之多,全党党员人数由中共五......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出自《尚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而我对于这句话的最初印象来自于电视剧。对于从小就喜欢看战争、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同志写给林通知的一封信,原名为毛泽东同志写给林彪通知的一封信,主要内容是为了批评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在对市局的估量上存在着悲观思想。......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感 姓名:丁彦秀 班级:临床123 学号:2012211549 一直以来对于《毛泽东选集》中收录的一些文章就充满了好奇,读过了其中的一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文......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感

    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感最近读了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感想很多。从中明白了很多东西。不仅仅感慨毛泽东主席深远的目光、科学深入的分析以及他正确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