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媒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
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根教鞭、一杯水”的模式,以其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勾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为传统的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关键词:多媒体 激趣 悟情 导行 创新
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多媒体已走进课堂,它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为传统的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下面就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所展现的魅力,浅谈个人的几点认识。
一、激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方式,就算你能妙笔生花、语出惊人,但终究形式单一,内容有限,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后,效果就不同了,一堂课里,有音乐、有图片、有影像、有看的、有听的,丰富多彩,学生自然就会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春》一文时,我首先播放一段录像: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其中有朗润的山,哗
哗流动的水,嫩绿的小草,有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满了花,鸟儿在繁花嫩叶中卖弄清脆的喉咙,柳树的枝条在春风吹拂下正在翩翩起舞,学生看到这些美景,都被美景陶醉。我趁此引入新课,达到了激发学生情感的最佳效果。由此可见,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将课文中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活泼生动的画面,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将学生引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当中,使学生从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又如:教学《笋芽儿》一课。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了解竹笋的生长过程中,学习笋芽儿冲破一切阻力茁壮成长的精神。于是,我以钢琴曲《春野》为背景音乐制作了一段竹林景观的flash。画面由青翠欲滴的竹林逐渐聚焦到竹笋上,竹笋在绵绵春雨中破土、拔节。教学就在这色彩丰富的画面和生动可感的声音中拉开了序幕。学生如同置身于大自然,化作了一支春笋,呼吸着泥土的芬芳,沐浴着春天的甘霖。
二、悟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材大多文质兼美,作者将深厚的情感流溢于笔端,凝聚在字里行间。有时尽管教者使尽了浑身解数,可学生的情感往往还是“千呼万唤不出来”,而电教媒体能很大程度上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特别是音乐,它是人类第二语言,是开启感情闸门的钥匙。音乐大师贝多芬曾说“音乐能从男人心中生出火来,能从女人眼中带出泪。”可见其感染力之强。
《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课文,它真实
地记叙了周恩来同志逝世后“八亿神州泪纷纷,千家万户哭总理”的场面。这感人的情景,对今天的小学生来说有着情感的距离。周总理为了党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赢得了党和人民的尊敬、爱戴。对于这点,学生也难以理解。课前,让生收集周恩来总理的生平事迹或观看相关影视片断,对人物作初步了解。教学时,为了烘托课堂气氛,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不妨出示周总理的遗像,以哀乐为背景;接着,用一段富有情感的导语,创设庄严的课堂气氛;随后在哀乐声中范读课文,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课文的感情基调;接着,用录像再现夜幕降临,细雨蒙蒙,长安街两旁的人等灵车的情景。哀乐与画面融为一体,学生完全沉浸在无比悲痛的气氛中,从心底萌发了对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并深深体会到了“人民爱总理,总理为人民”的内涵。
又如,《梅花魂》一文,关于梅花品格的那段文字是全文的难点。仅仅通过品文析句无法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原文:“„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的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怎样的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象这梅花一样。„.”)这里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由梅花的品格而引申到赞美人的品格。单单靠扣重点词句,无法调动学生的情感。我在教学这段话时,两次播放《红梅赞》的主题歌曲。第一次,在学生找出写红梅品格的句子后,让学生感悟,外公实
际赞美的是红梅的品格,播放歌曲《红梅赞》红冰天雪地,傲然怒放的红梅,优美动听的旋律,深情赞美的歌词。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对梅花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第二次,在学习完第二句话后,明白外祖父赞美梅花,实则赞美的是有气节的中国人,同时指出:这首歌是电影《江姐》的主题曲,影片中江姐为了追求革命信仰和崇高理想,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毫不动摇,大义凛然,最后含笑走上刑场,倒在一片梅花灿烂的地方。歌曲唱的是梅花,实在赞美江姐。声情并茂的导语使学生深深领悟:梅花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老人爱梅花,就是因为梅花是祖国的象征。
三、导行
教师身兼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职责。鲜明、具体的形象,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做人的榜样。这种崇高的形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屡见不鲜。如:机智勇敢的王二小、严守纪律的邱少云等等。教学时,怎样充分利用这些生动感人的形象去熏陶学生,这还需教者动一番动筋。
如《丰碑》一文,讲述的是:长征途中,一位掌管物质发放的军需处长把御寒的棉衣分发给了战士,自己却被严寒活活冻死的事。通过词句理解和感情朗读等手段,学生不难领悟军需处长克已奉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如何深化这一主题,让军需处长成为人们心中的丰碑,让其身上折射的精神成为人们行动的导向呢?生硬的说教,往往收益甚微,甚至会令生反感,而流于形式。于是,我在学生领悟了军需处长的精神后,借鉴了明慧老师的教法,引入了一首题为《为了谁》的
MTV。这首MTV以“无私奉献”为主题,把许多具有“军需处长”精神的人贯穿在一起。他们中有抗日战争时期的狼牙山五壮士和王二小,有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和罗盛教,有身兼“保姆”、“上级”、“勤务员”数职的老班长和倔强的小红军,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峰和小英雄赖宁,有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和抗击“非典”的医务工作者,有党的公仆、人民的好儿子 —牛玉儒和人民公安的楷模任长霞。他们虽然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担任不同的工作和职务,但他们都具有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多媒体的导入,突破了时空的局限,让学生对“无私奉献”精神领悟更为透彻,其心灵受到了洗礼和振憾,从而起到帮助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作用。
四、创新
在当今的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因此,课堂教学尽可能要为学生提供丰富想象的机会,多媒体走进课堂,使得教学环境焕然一新。
如《黄山奇石》是第四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具体描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雄鸡叫天都”四个石头的特点。而“黄山的奇石还很多,„„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它们起名呢?”教学时,不妨从此处拓展,激起学生创新的火花。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即利用课件依次出示五块奇石,要求把能和他们适合的名字对应起来,如没有合适的名称,请为其命名。
这个环节可完全把课堂的时空换给学生,由学生自主操作。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当答题欠妥时,信息反馈提醒学生谨慎思考。整个过程,学生思维活跃,所起的名字也是百花争艳,很有创新意识。
总之,多媒体 “激趣、悟情、导行、创新” 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成为语文教学活动的润滑剂。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情感积极参与阅读过程,同时有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深入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熏陶,从而使之渐趋纯真、高尚。愿我们的语文课堂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开出瑰丽的奇葩。
参考文献:
《教育原理》 主编 王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解月光、王品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多媒体教学优化设计》李学农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论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论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多媒体技术对于包罗万象的语文学科来说,是不可多得的辅助教学手段,它可以显示优美的动态画面,可以播放动听的音乐、纯正的朗诵,可以方便地调用图表、文字、图片、把课本中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艺术片,把抽象的语文变为生活的语文,使语文教学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像力,用多媒体交互性、可控性强的特点,搞好语文个性化教学,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也能够弥补教师自身的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在教学中恰当的使用多媒体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运用、兴趣、学习
正文: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现代化的多媒体教育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发展:从一开始的录音机、幻灯,到后来的投影仪、录像机、电视机,直至现在的实物投影仪、音像结合语音设备、电脑等,高新科技多媒体教学手段层出不穷。这些现代化的视听教学手段生动、形象、且感染力强,如果恰当运用,就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可以说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既是激活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又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快乐的孩子们欢跳着,风筝在天空中尽情地飞舞……学生全神贯注地看着屏幕,尽情地品味“一碧千里”“流水淙淙”的美丽内涵,书面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活生生的画面,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春的美景,体会出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又如我讲《黄河颂》的时候,让学生听《黄河颂》的歌曲,看黄河的气势澎湃,让他们充分体会到了黄河的伟大和雄壮,便于他们更好的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
如教《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适时播放贝多芬的著名钢琴曲《命运交响曲》、《欢乐颂》等,让学生聆听大师的心灵之声,体会人物的情感世界,感悟贝多芬的伟大人格。
二、启发学生的想像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世界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灵感。文学作品的创作需要想象力,科学理论的建设更需要想象的参与,因为想象超越经验事实,从而导致发现新的事实和理论。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更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而多媒体就成了其中必不可少的运用手段。
例如,我在教《在山的那边》的时候,在课文引入的时候,我播放了自己制作的flash动漫,学生看了之后对山的那边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同时也把学生的目光紧紧地吸引到了课堂之上。
胞都调动了起来,学生就会随着故事的情节而紧张、严肃,时而拍手,时而大笑等。他们的喜怒哀乐得到尽情的宣泄后,进而从中明白了人生的哲理,体会了作者所要表达的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特别是一些容易重复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的补充使旧知识增添了新内容,学生不断地有一种新鲜感和历史接近感,就能很好地避免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如我在教写作文《戏曲大舞台》的时候就充分运用了多媒体的功能,让学生看戏、听戏,因为老师不是全才,不可能什么都会,特别是戏曲,所以只有通过网络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戏曲,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更多的了解戏曲的有关知识,从而更好的写作。
总而言之,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中,逐步提高实践能力,潜移默化地学习了现代的发散性思维方法,从而改变了传统性思维固有的死板和狭隘。
参考资料:
1、《教学研究》
2、《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第2、8期
3、《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特点与作用》李永前
4、《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第三篇: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
多媒体技术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种新的模式,是一次教育理念的革命,它为把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创造了广阔的空间。正确地认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关键词】
多媒体 语文 作用
作为一名一线小学语文老师,深知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式,是一次教育理念的革命,它为把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了多媒体教育技术对语文教学的辅助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再现形象,使学生受到“情”的触动。
怎样把语文课文讲活?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极强的表现力,将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兴趣、打动学生的心灵。如上星期我在学校讲授第十册中的《丰碑》公开课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我提问:“丰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丰碑”具体指什么?用多媒体演示:大雪纷飞,在一棵大树下,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着,如一座晶莹的丰碑。接着,我继续启发学生:军需处长怎么会冻死的?在冻死前是怎
样的情形呢?导入重点段的学习。多媒体演示:画面渐渐清晰,出现了老战士的形象,他冻僵了……学生通过朗读分析,理解了军需处长的一心为公、毫不利己的高贵品质。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他的精神,可用多媒体把两个画面结合起来:老战士冻僵了,雪越下越大,覆盖住他的身躯,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运用多媒体,通过两个场景的对比,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使学生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
二、模拟过程,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
通过程序设计,模拟过程,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提供周围熟悉的真人真事,更具有感召力。多媒体的模拟功能,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一愿望。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把文学艺术中的世界展现在论文格式学生面前,既缩短了课堂教学时间,又增加了课堂信息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飞夺泸定桥》攻天险一段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奋不顾身”一词,用多媒体模拟喊杀声、枪炮声混成一片,红军战士不怕危险,奋勇夺桥……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通过定格放大让学生仔细观察几个红军战士夺桥的动作(铺桥、冲锋),用“红军战士夺桥奋不顾身、有的……有的……有的……”进行说话训练。在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运用词语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创设情境,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通过多媒体,创设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情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例如,在教学第八册《只有一个地球》时,抓
住“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一句的中心词“可爱”、“易破碎”进行教学。多媒体演示:音乐声中,桂林山水的美、黄山的奇……一一出现在学生面前。我们的地球多美呀!再用多媒体演示:工业污染使环境受到破坏,河水浑浊,小鱼死亡;树林被乱砍滥伐,山上一片荒芜。我们要保护地球,因为地球太容易破碎。
四、点化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创新。
一堂课是否优质,主要是看重点和难点能否突破。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多媒体自身的优势为我们更好地突破重难点提供了有利的条件。1.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由于多媒体可以提供声像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难为易。如《鸟的天堂》中有一段描写榕树的叶子:“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学生理解“颤动”一词是个难点,“颤动”字面上可解释为“抖动”,但光理解这些是不够的。这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晨曦中,那青翠、油亮的新叶在微风中轻轻地颤动……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学生便领悟到了“颤动”一词的含义。这样,学生就经历了感知→理解→运用,抽象→具体→抽象的过程。2.化静为动,化虚为实想象、联想是作者从客观实体上生发出来的。以多媒体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主观感受,可以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例如,教学第六册《荷花》一课时,引导学生理解“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是一个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呢?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满池荷花。它们姿态各
异,看着看着,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接着,多媒体演示:我在荷花中翩翩起舞,满池的荷花也随我一起翩翩起舞,蜻蜓向我飞过来,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向我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小作者的观察想象,整个难点的突破是在欣赏的过程中完成的。
五、多媒体教育技术改变了语文教学的知识观、数量观。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使教学的形式有了根本的变化,还使语文教学从单一传授课本知识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使教学的内容和数量更加多样化、开放化。如我们在讲《草船借箭》一文时,彻底改变了以往只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中的重点字、词、句的传统做法,将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历史人物如诸葛亮、曹操、刘备、周瑜等人物的介绍、性格描述、人物形象以及《草船借箭》的多个视频片断一起整合到课件中,使学生的认知面不再局限于课文中那些单调枯燥的文字上。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多角度、多层面上理解文中的思想内容,在愉悦的体验中感知知识、探究知识、接受知识。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更全面的知识。
总之,只有正确地认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才能实现以媒传知、以媒生情,才能为学生认识过程的重点、难点服务,并为其感官提供愉悦的刺激,才能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黄秋生《 谈谈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几个问题》,中国电化教育,2002.李晓媛“浅析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中小学语文教学》,2004.刘育涛、安素平《试论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
第四篇: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高安市建山镇中心小学 谢林根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育是一门艺术,学校是展示教师“才艺”的大课堂,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唯一的依据是教师是否深谙教学方法的技巧,所以“教学艺术”一度成为教师醉心研究和向往的学问,但是,现代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产生,冲击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渐渐占据了整个教学的过程。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动画、影像于一身,以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灵活便捷的交互手段显示出独特的内在魅力,不仅可以把教学内容变得直观生动,还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弥补理解上的不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现就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谈几点体会。
一、变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却不浓。因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产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我在教学《比尾巴》一课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将生活中的动物搬到大屏幕,画面上,动物们都来到森林里,以此来激发学生,这些动物来到森林干什么?一下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这些小动物们来到森林原来是来比尾巴的。清晰、鲜明、真实的画面一下就吸引了学生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通过图文对照,学生们很快就知道了不同的动物,尾巴也各不相同。结束时,以音响,画面为一体来巩固学生们对所学的内容。
二、缩短时间距离,培养感情
《难忘的泼水节》讲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但是故事所发的时间与学生生活相距甚远,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情感,及培养生对总理的崇敬之情。我利用多媒体,将总理生前的故事制成动画,配上音乐及解说,再现总理关心百姓,慰问灾民,衣着俭朴,忘我的工作,及逝世后,人民自四面八方来,十里长街为总理送行的场面,学生从中理解总理心中有人民的情怀,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总理的敬爱之情。教学中,我还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来历及意义,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同,让学生查找资料搜集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培养学生了解祖国文化,热爱祖国的感情。
三、培养想象力,促进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对诗歌中所描绘的时代,人物思想民,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中一直是小语教学的一大难题,恰当的利用多媒体,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还能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教古诗《春晓》一课时,教学一、二句时,我播放一幅天刚亮及处处鸟儿欢叫的 面,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诗的内容,原来是大诗人睡得太香,连早晨天亮了都不知道,亏得小鸟把他叫醒。又如让学生领会三、四两行诗境时,我播放一幅花满地的动画,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园里的花开得真好,可就被风吹了一晚上,不知道掉了多少花瓣下来,从而理解诗人此时的心情,既开心又有些对花满地的惋惜之情。这样
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学生一下就能感 受到浓浓的春意。实践证明,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诗中的音、形、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有利于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古诗的教学效果。
四、巧用多媒体,提高作文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和思维的发展,仅靠具体形象思维已不能满足学生对语言文字更高的要求。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进行说写小动物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知道“小白兔”,但很少接触,我认为巧用多媒体,将学生带到一个活泼有趣的动物世界里,再进行说话训练。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生们进入了充满乐趣的白兔乐园里,一只活蹦乱跳的小白兔映入眼帘,长耳朵,红眼睛,小嘴巴,东跑西跳,好不可爱!学生们争相把可爱的小白兔介绍给大家,“长长的耳朵,竖在小小的脑袋上,活像两片长长的树叶。”“红宝石似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就这样,本来难度大的说话课 在轻松具体的环境中完成了。学生也变怕说成了爱说了。
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只要我们正确把握,有机整合,科学合理运用,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第五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学校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也成为评价一节课质量的主要因素,那么如何正确运用多媒体课件才能达到预期或更好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使教育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那么什么是最优化?讲的通俗一些也就是在同样的条件下,同样的时间内使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扎实。最优化的标准有两个:最大效果和最少时间。
一、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多媒体课件有生动、丰富、即时反馈等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能够按照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知识内容,举例说明,进行演示、反复学习,这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高教学质量。
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课件能够将授课内容以大纲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省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以便有更多时间进行讲解、与学生交流,教师可以很容易地使用和支配更多的信息资源,增大了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控制范围,并且为教师控制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帮助。
2、清晰呈现教学内容
教师通常有这样的体会: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传统媒体所不能完成的任务,例如在讲解比较抽象的知识、以及人类肉眼不能接触的微观世界等,过去教师在讲解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而今天多媒体课件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3、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实现因材施教
大量的资源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广泛的学习。真正的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总之,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普及,多媒体课件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随之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发人深省。怎样才能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它真正的成为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成了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这就需要教师正确的认识与多媒体课件之间的关系,合理的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使多媒体真正的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