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易志军教学实录

时间:2019-05-15 06:11: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杨氏之子易志军教学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杨氏之子易志军教学实录》。

第一篇:杨氏之子易志军教学实录

杨氏之子——广东省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教学实录 执教: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 易志军

【说明:

1、此课获比赛第一名。

2、此记录是课堂上敲下的,部分细节未能完整或只能作简单记录,如有偏颇之处敬请原谅。】

课前:之前就知道,华洋小学的同学们特别……师生对古文句子。咋们来个更难的,老师用古文介绍自己,看同学们能不能听得明白。吾姓易,三十有二。好读书…尤好读古文。……第一,这是一篇文言文,第二这是五年级的课文,有信心吗?用一句话鼓励自己……

一、揭题:理解含义,迁移运用 1.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和你们年纪相仿的孩子,他就是——杨氏之子。那我姓易,我就是(易氏之子)你呢?你呢?

2.知道这课文出自哪本书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哦,看注释,贵姓?哦,X氏注释法,请把方法写在黑板上。看注释是……今天我们第一次学习,就更需要看注释了。

二、初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出示生字:梁 惠 诣 乃 曰 禽…… 1)

乃……

2)

曰跟我们常见的什么字很像…… 3)

禽?查字典,好,贵姓……写黑板上 4)

查字典,找禽的注释,5)

(写生字),把你觉得难写的字……

4.写好生字开始读课文,要把每个字音都准。5.确定自己每个字音都都准的举手。请你读。

三、再读:读准停顿,读出韵味

6.了不起,每个字音都读准了,但是古文这样读好吗?俗话说诗有诗韵,文有……(师生合作读),(蓝/黑字,红斜杠表停顿)。对,这样,停顿的时候,尾音拉长更好。【细节闪光处:精辟、到位的指导,加上巧妙的朗读引导作为示范,效果立竿见影。】 7.对,就这样,练习。

四、美读:体会文句,读出意思

8.谁来试试?先别急,老师给你音乐,找到感觉了再读。9.抑扬顿挫,有滋有味。来,我们一起来。10.读百遍,其意自见。同学们,读了这么多遍,读出来了吗?故事写了几个人?哪两个? 11.孔君、君家……分别指的是谁呢?你是怎样知道的?

12.其实,她告诉了我们一个学习文言文非常好的办法,来,写黑板上。13.……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讲讲文章的意思? 14.别急,用上这些方法,和你的同桌试一试。【细节闪光处:授之以渔,活学活用。】 15.好了?谁来?把掌声送过她。

五、品读:品味语言,感受智慧

16.刚才她说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至少有一两百字吧?古文才五十几个字,这就是古文的特点……虽然简短,但是却能给人带来无限的想象。只有带着想象……老师配动作范读。咋们试试看。

17.来老师,读第一句,你们读后面的。为了方便做动作,起来读。18.你们知道为什么老师读第一句,你们读后面吗?(因为第一句……后面写的是故事。)19.杨氏之子特点是—— 伸起手跟老师跟老师一起写聪慧。聪者,耳听……心想,慧者……

【细节闪光处:对“聪、慧”两字的书写教学,易老师都结合了各自的偏旁边写边说字义,可见易老师对细节安排的用心。】

20.来,把这个词放进课文原句,读。

21.从哪看出他聪慧呢?拿笔画出相关的句子。22.坐在这边的男孩,老师一定要给你个机会……

23.其他同学一样吗?老师给你个机会,老师提示你…… 24.杨氏之子……此是君家果,什么意思? 25.那如果来的是白家……

26.这杨氏子跟你们一样,所以说他——聪慧。27.还从哪里看出他聪慧? 【细节闪光处:“聪慧”一词拎起全文,脉络清晰、准确高效。】 28.像这样,……话音刚落,杨氏子马上回答,叫……

29.我们来试试……对,像你们这样,老师话音刚落就……就叫应声答。30.还从哪里看出他很聪明。

31.有道理,从他这个举动就看出他很有礼貌,对吧? 3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是什么意思?一起读。33.如果把“未闻去掉呢?”读。说。哦,明白了,“未闻”显得很有礼貌。看,这就是语言的艺术,一个“未闻”让我们再次感到杨氏之子的聪慧。34.再读,感受他的聪慧。哎,有礼貌,要读得委婉一些。【细节闪光处:“委婉”一词一语中的,课堂评价可谓一针见血,高效!】 35.一个九岁的孩子,能这样……由此可见他不仅聪慧,还是……甚聪慧。36.来,一起夸夸他……杨氏之子甚聪慧。华阳学子甚聪慧。【细节闪光处:品读中感悟,感悟中理解,理解中运用,运用中升华。怎一个“妙”字了得!】

六、背诵:积累语言,深化感悟 37.读一读,背一背。38.生背。

39.真厉害,谁背?

40.……咋们一起(配乐背)

七、拓展:读写结合,推荐原著

41.有一个故事,叫咏雪,写的是……(出示原文)老师说白话文解释。42.……曰,(生读)

43.看,这就是……(下雪图)把你们巧妙的语言也写下来。屏幕:“白雪纷纷何所似?”【提示】好像:宛若、宛如、如同。有点像:差可拟。用作句尾,如“撒盐空中差可拟”。生填回答。44.同桌间,一个当……对话。

45.刚刚老师在教室里走了一圈,发现同学们妙语连珠。46.请刚才老师画了钩的同学上台。47.来,一起当……问问他们…… 课堂评价:此女甚聪慧。课堂评价:惟妙惟肖…… 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汝等甚聪慧也。掌声送过他们。48.道韫曰什么?请大家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第二篇:给予树 教学实录(易志军)

《给予树》教学实录及评析 执教:易志军

评析:崔峦

一、复习导入,引出“棒棒糖”

师:今天这节课,将由易老师来陪伴大家继续走进第31课。请齐读课题。(生齐读)

师:听说上节课你们已经读过这篇课文了,那易老师来检查一下。我的检查有三关。第一关,初级关。这些词语谁会读?(出示:兴高采烈 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生读)

师:谁能够通过读,让人一听就能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生声情并茂地读)

师:还记得吗?在这个故事当中,兴高采烈的是谁? 生:金吉娅的哥哥姐姐。师:沉默不语的呢? 生:沉默不语的是金吉娅。师:那么,如愿以偿的又是谁呢? 生:(齐)陌生女孩。

师:恭喜你们顺利通过第一关!接下来进入第二关,我要听写词语,请大家拿出作业本。

(生听写词语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订正)

师:现在进入第三关,高级关。这些句子,谁会读?(出示)

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

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师:第一句,谁来?(生读)师:这时,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担心

师:妈妈为什么担心呢?

生:妈妈给大家的钱不多,她担心孩子们买不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师:简而言之,就是为买礼物的事情而担心。第二句,谁来读?(生读)师:这时,妈妈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生:妈妈的心情是生气的,因为金吉娅给家人买的礼物居然是那种很便宜的棒棒糖。师:还是因为礼物的事情。第三句谁来读?(生读)

师:这句话中,没有直接描写妈妈心情的句子,你们觉得可以用什么词语呢? 生:激动。

师:是啊,激动也是因为圣诞礼物。你们看,担心是因为礼物,生气—— 生:(齐)也是因为礼物。师:最后激动—— 生:(齐)还是因为礼物。

师: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圣诞礼物展开的,而金吉娅送给大家的礼物是—— 生:(齐)棒棒糖。

师:这到底是一些怎样的棒棒糖?这节课,我们就从这耐人寻味的棒棒糖开始今天的学习。(师板画棒棒糖简笔画)请大家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带有“棒棒糖”的句子。

(生默读课文,圈画句子。师巡视、指导)

二、汇报交流,走进“棒棒糖”

1、让妈妈有些生气的“棒棒糖”

师:都画好了吧?咱们来交流一下,第一处含有“棒棒糖”的句子是——(生汇报,师出示)

透过塑料口袋,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师:咱们一起来看看,想想妈妈此时的心情,你觉得该怎样朗读呢?(生朗读)

师:老师感受到妈妈的生气了。这个句子其实挺有意思的,值得我们好好品味。老师把这个改一下,你们看,发现了什么?(出示少了“只”字的句子)

生:老师,少了一个“只”字。师:这个“只”字可以少吗?为什么?

生:不能少!因为少了这个“只”字,就看不出金吉娅到底买了什么。生:这个“只”字,说明金吉娅除了买了一些棒棒糖之外,没买任何其他礼物。师:是啊,金吉娅居然只买了棒棒糖,妈妈当然有些生气了。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个句子。(生朗读)

师:老师把这个句子再改一下,你们看,又发现了什么?(出示去掉破折号及后面内容的句子)

生:老师,你把破折号和破折号后面的那句话去掉了。

师:是啊,这个变化很明显。那么,你们觉得这后面的内容可以去掉吗? 生:不能去掉!师:为什么呢?

生:后面的内容说明这些棒棒糖很便宜,是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

师:对呀,破折号后面的内容就是强调了这些棒棒糖的便宜。妈妈原本希望大家送出像样的礼物,而金吉娅居然买了这么便宜的棒棒糖,当然有些生气了。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生朗读)

师:与金吉娅相比,哥哥姐姐送出的礼物一定会好很多。因为金吉娅是最小的,所以他们送给金吉娅的礼物可能就是——

生:(齐)最好的。

师:你们觉得,他们可能送给金吉娅什么呢? 生:他们可能会送给金吉娅一个漂亮的布娃娃。生:还可能会送给金吉娅一些巧克力。生:可能会送给金吉娅一个发卡。生:可能会送给金吉娅一条围巾。

师:这真是充满爱的家庭。那么,他们送给金吉娅的是一些怎样的布娃娃、巧克力、发卡、围巾呢?谁也能用破折号补充强调一下。(出示)

大哥送个金吉娅

——那种

。二哥送个金吉娅

——那种

。大姐送个金吉娅

——那种

。二姐送个金吉娅

——那种

。生:大哥送给金吉娅布娃娃——那种会唱歌的布娃娃。生:二哥送给金吉娅巧克力——那种很甜很甜的巧克力。生:大姐送给金吉娅发卡——那种带花边的发卡。生:二姐送给金吉娅围巾——那种又长又漂亮的围巾。

师:相比之下,金吉娅给大家买的礼物却是一些棒棒糖,还是—— 生:(齐)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

师:这当然让妈妈有些生气了。一切的生气、一切的不解,都是因为这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板书:——五十美分一大把)这是第一个含有“棒棒糖”的句子。第二句,谁找到了?

2、让金吉娅有些难过的“棒棒糖”

生:我找到的是“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

师:真好!其他同学也找到这个句子了吗?好的,那咱们一起看看这个句子。书上说,金吉娅说这句话的时候,声音比较小。你们觉得改怎样读好这个句子呢?

(生小声读)

师:有点感觉,谁再来。(生小声地、慢慢地读)

师:刚才咱们关注到句子中的破折号,在这个句子中,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标点符号。生:省略号。

师:(板书:“„„”)大家看看,如果去掉这个省略号,这个句子还通顺吗? 生:(齐)通顺。师:既然是通顺的,作者为什么要加上这个标点符号呢?

生1:加上省略号之后,说明金吉娅说话时有些结结巴巴的,因为她有点难过。师:说得真好。给咱们开了一个好头,老师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在省略号后面板书“难过”)其他同学继续说,从这个省略号,你读出了金吉娅当时怎样的心情?

生2:她有些内疚,因为哥哥姐姐都买了很好的礼物,而自己却没有买像样的礼物。师:这个词用得真好!(板书:内疚)

生3:金吉娅当时一定还有些担心,她担心妈妈会责骂她。

师:是啊,家里并不宽裕,而自己却把大部分钱给一个陌生女孩买了礼物,所以,她有些担心。(板书:担心)来,老师请刚才三位同学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体会。

(三个学生分别朗读句子)

师:让我们一起读出金吉娅的难过、内疚、担心。(生齐读)

师:为什么金吉娅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妈妈不是给了而是美元吗?事情的经过到底是怎样的?

生:金吉娅原本是准备给家人买礼物的,课时它后来发现给予树上有一张心愿卡,她为了满足那个陌生女孩的心愿,就把大部分钱给那个小女孩买了一个洋娃娃。

师:是啊,文章有一个部分写出了事情的经过,找到了吗?(生浏览课文)生:第4自然段。

师:(出示第4自然段前半部分)同学们请看看这段话,这么长的一段话,其实里面藏着三个词,让它的条理变得非常清晰。你能发现是哪三个词吗?

生:本来,后来,于是。

师:其他同学同意吗?(生齐:同意)

师:真棒!咱们三年级的同学,读较长的段落时,只要理清了条理,就能整体把握内容了。现在,谁能不看课文,用这三个词语来说说事情的经过?

(生复述事情经过,全班鼓掌)

师:说得多有条理呀!他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复述了一遍,其他同学也能学着他的样子来说一说吗?

(生根据“本来„„后来„„于是„„”练习复述事情的经过)

师:原来,金吉娅把大部分钱给一个陌生的女孩买了洋娃娃。所以,望着这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金吉娅只好难过地对妈妈说——

生:(小声齐读)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

师:孩子们,老师有些不明白了,金吉娅明明知道妈妈可能会生气,为什么还要给一。个陌生女孩买洋娃娃呢?

生:因为金吉娅认为,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可以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师:是啊,这是金吉娅做这个决定的理由。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出示: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可以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生读)

师:是啊,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啊!想一想,我们过圣诞节的时候可能会得到什么礼物呢?

生:一件漂亮的衣服。生:一个崭新的魔方。生:一台最新款的手机。

师:而那个陌生的小女孩,她有漂亮的衣服吗?(生齐:没有)有崭新的魔方吗?(生齐:没有)有最新款的手机吗?(生齐:没有)

师:她真的是—— 生:(齐)什么都没有。

师:她真的是什么都没有啊!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读出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同情?(生读句子)

师: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她真的什么都没有。但是,她有一个愿望,一个梦寐以求的愿望。

生: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师:什么叫作“一直盼望”呀? 生:就是没有停止过,长时间地盼望。生:就是以前盼望,现在依然还在盼望着。师:是啊,白天盼望—— 生:晚上也在盼望。师:去年盼望—— 生:今年也盼望。师:你们看屏幕。(出示)

白天时,她盼望洋娃娃陪她一起玩。晚上时。难过时。寂寞时。高兴时。生:晚上时,她盼望洋娃娃能和她一起睡觉。生:难过时,她盼望洋娃娃能听她倾诉。生:寂寞时,她盼望洋娃娃能陪着她玩。生:高兴时,她盼望洋娃娃能和她一起分享。

师:白天盼望,晚上盼望,难过时盼望,高兴时也盼望,这就叫着—— 生:(齐)一直盼望!

师:为了让小女孩如愿以偿,金吉娅毅然将大部分钱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然而剩下的钱就只能够买一些棒棒糖了,那种——

生:(齐)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

师:所以,望着这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金吉娅只好难过地说—— 生:(小声齐读)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

3、让妈妈无比高兴的“棒棒糖”

师:多么善良、多么体贴的孩子呀!同学们,此时此刻,当妈妈知道事情的经过之后,你觉得,在妈妈的眼里,金吉娅给予我们的仅仅只是棒棒糖吗?(指板书)

生:不是!师:(擦去学生听写的板书“棒棒糖”)仅仅是那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吗? 生:不是!师:(擦去板书“——五十美分一大把”)仅仅只是那让金吉娅难过、内疚、担心的棒棒糖吗?

生:不是!师:(擦去板书“„„难过、内疚、担心”,黑板上剩棒棒糖简笔画)在妈妈看来,金吉娅除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什么呢?

生: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师:看来,最后一个含有棒棒糖的句子该登场了。一起读!(出示: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生齐读)

师:(在棒棒糖简笔画下面画四条横线)知道这里需要些什么吗? 生:知道!(一生上台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师:你们觉得,妈妈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1:高兴的,激动的。

师:好的,请你读读这句话,读出妈妈的高兴、激动。(生1读句子)

师:老师已经感受到妈妈的高兴和激动了。你们觉得,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妈妈的心情呢?

生2:自豪。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女儿而自豪。(生2读句子)生3:妈妈此时一定非常兴奋,她觉得金吉娅太善良、太懂事了。(生3读句子)

师:我发现还有好多同学想读。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读出妈妈的高兴、激动、自豪吧!(生齐读句子)师:(指扳手)是的,金吉娅不仅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板书画笑脸)现在,谁能结合板书把这段话背诵下来?(生跃跃欲试)

师:这么多同学会背吗?好的,咱们一起来吧。(生齐背)

三、小结课文,升华“棒棒糖”

师:同学们,在这个温馨的节日里,在这个普通的家庭里,金吉娅给予家人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其实,无论是家人还是陌生女孩,金吉娅给予他们的就是一个字,那就是——

生:(齐)爱。

师:今后在圣诞节的时候,在生活中的每一天,你们将给予大家的又是什么呢?(生沉思)

师:下课。

【专家评析】

看似“陌生”,实则有益的阅读教学改革

为了改变充斥熟悉的教学内容、熟悉的教学视角、熟悉的教学套路、费时多而收效微的阅读教学,易志军老师苦苦求索,大胆实践,提出了“陌生化教学”这一阅读教学的新主张。

“陌生化教学”,就是教师千方百计地把学生带入文本的情境之中,引起强烈的阅读期待;就是教师从一望而知的文本内容中,发掘新的语言训练点、阅读生长点,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疑难困惑,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探究兴趣;就是教师改变教学视角,使学生“在熟悉的地方看到陌生的风景”,学会多视角阅读;就是教师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习得种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就是让每堂课都有新鲜感、都有挑战性、都充满智慧,都学有所获。

听完易老师执教的《给予树》一课,我的总体感受是:让人感觉熟悉的是扎实、高效;让人觉得陌生的是易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和对教学的处理。到底哪些地方让我们觉得陌生,或者说让我们觉得有新意呢?

首先是词句教学的陌生化

上课之初,易老师让学生读词语,体味词意,听写词语,读句子,理解文本中人物的心情。这样的词句复习是有价值、有新意的。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词句教学始终是一个重点。特别是词语的理解、积累、运用,以及句子的理解、积累和句式的运用。然而,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们看到比较多的是读词语,听写词语。从易老师的课上,我们或许可以受到一些启发。他稍微变换了一下教学方式,就把词句的复习巩固,把对文本的初步理解,把对人物内心的感悟有机地整合起来了。不是就词论词,就句论句。这种变换虽然简单,但会给学生带来新鲜与别致的感觉,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唤起学生投入的视野和期待的张力。

第二是教学线索的陌生化

本课教学中,易老师抓住了一个事物,也就是“棒棒糖”。这个词语在文中只出现了三次,但它的每一次出现正好是这个故事矛盾与情节的焦点,并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易老师独具慧眼,引领孩子们围绕这个“棒棒糖”来展开学习,由此带出对内容的理解,对文字背后情感的体会,对一段话的理解,以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好地体现了深度的阅读。

第三是教学视角的陌生化

在这节课中,体现得比较突出的是标点符号。例如在学习第一个含有“棒棒糖”的句子时,易老师抓住了句子中的破折号品词析句,了解标点的作用并尝试运用,让学生运用破折号说说大哥、二哥、大姐、二姐会给金吉娅买什么,这就是运用,而且没有离开文本。又如学习第二个含有‘棒棒糖“的句子时,易老师引领学生关注了省略号背后主人公的内心活动,领悟其表达效果,并再次引导学生运用,这就是深阅读。

第四是教学方法的陌生化

例如在学习第4自然段的时候,易老师并不是采用“读内容、说意思“的常规套路,而是推陈出新,引导学生理出这段话叙述的顺序,找出”本来“”后来“”于是“这三个最能体现文段条理的词语,并借助词语复述故事的经过。这对孩子们今后的有序表达是大有裨益的。又例如,在积累语言方面,这是我们低、中年级的阅读课常做的一件事。易老师非常巧妙地把最后一段文字与板书结合起来,并让学生借助板书背诵、积累,非常巧妙,也非常有效。

总之,整节课既扎实又充满新意,既高效又洋溢新鲜,是对易老师所倡导的“陌生化教学”很好的注脚,使我们能够进一步理解“陌生化教学”的真意。从本节课便可确证:“陌生化教学”这一阅读教学新思维、新视野、新样态、新方法,受到了生来就好奇、求变的小学生的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值得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研究和关注。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崔峦,全国小语会名誉理事长)

第三篇:杨氏之子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杨氏之子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

1、出示罗斯福的故事,默读。

师:孩子们,昨天我们聊到了一个话题“语言的艺术”,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关于语言艺术的故事,请大家看看。

生:(默读故事)

师:看懂了吗?一个小小的问题,罗斯福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告诉朋友了吗?生:罗斯福没有告诉他的朋友。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罗斯福说:“我也会保密”,说明罗斯福没有告诉朋友。

师:对,你读懂了这个故事。罗斯福拒绝了朋友,但是他并没有正面的拒绝,而是采用了一种委婉的方法,这里就体现了语言的艺术。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就是“语言的艺术”。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流传的很多,刚才大家读的故事是白话文,今天我们要读一篇古文,齐读课题――

2、引入课题,解题。

师:读了课题,你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

生:这篇课文讲了杨氏的孩子的故事。

师:“杨氏”的意思是姓杨的人家,哪“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

生:“杨氏之子”的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二、读通课文

1、范读。

师: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哪我们就先来读读吧,把每一个字音读正确。2、自由小声初读课文

师: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自己试着读一读,相信你会比老师读得更好。

3、请一个学生读课文,检查字音

师:读得很不错!

三、理解课文大意。

1、自主理解课文。

师:这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先试一试。

2、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

师:我们同桌合作,看能不能一起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对照原文请学生逐句理解)

相机指导理解文言文的两个重要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看注释理解了“甚、诣”等字的意思。理解“为设果”需要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师:“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讲的是?

生1:这句话的意思是:“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小孩才九岁,非常聪明。”

师:你说的“非常”是原文中哪个字的意思?生:是“甚”的意思。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了课文下方的注释。

师:很好,你采用了理解文言文的一种最基本用常用的方法“看注释”,你很会学习。师:大家来读读第二句。

全班朗读: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师:谁来说说这句的意思。

生: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不在家,就把儿子叫出来。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为设果,果有杨梅。谁为谁设果?

生:杨家小儿为孔君平摆出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师:这里并没有写是杨家小儿为孔君平设果,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上一句讲了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所以应该是杨家小儿为孔君平设果。师:对,孔君平是客人。你采用的方法是我们理解文言文的有一个重要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

师:通过刚才探讨的两种方法,我想最后两句话理解起来应该没有问题,请大家读最后两句:“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你们认为文中的“家禽”和现在我们所说的“家禽”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看法。生:现在说的家禽是指鸡鸭这些动物,而古文中的家禽是?

师:我来帮助你,古文中“禽”的意思是“鸟”,哪“家禽”就是――

生:家里的鸟。

师:对。这句话中的夫子指对读书人的尊称,相当于“您”,现在谁来完整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孔君平指着水果对杨家小儿说,师:孔君平到底是指着什么水果对杨家小儿说?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家小儿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家小儿说:“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师:很好。

4、请一个学生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师:通过大家的交流,我想你一定能把这个故事通畅地讲出来,谁来试试?

生: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掌声)

师:非常棒!

4、带着理解朗读课文。

师:有了自己的理解,我想你再来读课文,一定能把它的韵味读得更好,来试试。生:齐读课文(读出了停顿)

四、品读句子,体会杨氏之子应答的巧妙之处。

1、出示思考的问题:“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师:南宋诗人、哲学家朱熹提出了“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的读书方法,请你再细细地读,静静的思考,你一定会有新的体会。大家就大屏幕上的话题一边读一边思考,可以在书上作批注,现在开始。

2、品读句子,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3、独立学习思考,并做好批注。

4、四人小组交流。

师:刚才我巡视了一圈,看到可大家都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这样请大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的体会。

5、全班交流。

重点点拨:(1)、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孔君平由杨梅而

联想到小儿家的姓,就给杨家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语言很风趣幽默。(板书:杨梅)(2)、杨家小儿听出了孔君平的话外之意,并立刻做出反应,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开玩笑,所以马上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所以以孔雀给他开玩笑。(板书:孔雀)(3)、品位杨氏之子的话外之音:如果你认为杨梅是我家的水果,哪孔雀就是你家的鸟罗!

师:我们来分享大家的读书体会,谁来?

生:我认为杨家小儿回答的妙在于他说:“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师:为什么他要说孔雀呢?

生:因为孔君平说杨梅是杨家的水果。

生:我认为孔君平是在讽刺杨家小儿,你姓杨,杨梅就是你家的水果。

师:大家认为讽刺的说法恰当吗?讽刺是用在对立的双方。

生:我觉得孔君平在这里不是讽刺,因为他们之间并没有矛盾,我觉得是孔君平在考考杨家小儿是不是传说的那么聪明。

师:这样说有道理。

生:杨家小儿的回答妙在他听出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他的意思是说,杨梅不是我家的水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他间接否定了孔君平的说法。

师:体会得真好!杨家小儿的意思是说,如果您认为杨梅是我家的水果,那——生:孔雀就是您家的鸟。

师:还可以说——

生:如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当然不是我家的水果!

生:我认为杨家小儿的回答很言语巧妙,反映敏捷,体现了语言的艺术。

生:(掌声)

5、设想:孔君平听了杨家小儿的回答,会怎么说?

指导学生在说孔君平的话是用上“聪惠”

师:孔君平听了小儿的回答,会有什么反映呢?

生:这孩子真聪明。

生:孔君平无言以对。

生:孔君平会暗自佩服。

6、揭示中心词“聪惠”

师:可以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

生:聪惠

师:请大家看惠的解释是?

生:智慧

师:对,语言的艺术是来自于智慧。

7、小结

师:(总结)正如那位同学说的那样,这杨家小儿真是不简单啊,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让人回味无穷!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讲,会达到不同的效果。

五、熟读成诵

1、孩子们的体会很深刻,如果现在朗读课文,相信你能够把自己的体会带进朗读,你可以尽情地感受古文的韵味,请一个同学读。

2、师: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3、全班背诵。

六、拓展

1、给你家小区花园的“严禁践踏草坪”换一种说法,体现语言的艺术。

师: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例子还有很多,就拿身边的事来说吧,几年前像“禁止践踏草坪!”这样生硬的,带着指令性的提示语随处可见,但是,现在,你走进公园,你会发觉,这样的语言少了,同样的意思,有了不同的表达方式,你能试着来改一改这个说法,体现语言的艺术。

生:小草要睡觉,请别打扰!

师:充满关怀!

生:草儿青青,何忍踏之!

生:花草美,爱花护花人更美!

师:多么温馨的提示,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相信这样的提示语更有说服力。2、生活中体现艺术性的语言还有很多,同学们分享收集的资料。

师:孩子们还收集了许多这样的语言,我们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待会把你们小组里最能打动人的语言大家分享。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生:我收集了一条贴在车上的标语“别吻我,我怕羞”

师:这个“羞”字一语双关啦!

生:另一个意思是“我怕修”

生:还有的说:“我不是碰碰车”(笑、掌声)

师:大家为什么要笑,因为它幽默,这幽默的背后却在善意地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

生:„„

3、总结。

师: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有着无穷的魅力,有“口吐金兰”的语言香气,有“唇枪舌战”的语言战争,有“妙笔生花”的语言表达,有“舌战群雄”的语言典故,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也会大相径庭。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仅能够感受到语言魅力所散发出来的光彩,而且能够运用语言的艺术,就让语言的美丽伴随我们继续语文的学习之旅吧!下课,谢谢孩子们!

第四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文言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1、今天我们学习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仔细读一读这篇课文,和平时读的课文感觉有什么不同吗?

文言文和我们平时学习的课文最大的不同是文言文——难理解。

2、那你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谁来说说?(姓杨人家的儿子)课文中的小孩姓杨是杨氏之子,你姓什么?在古代你就是—— 文言文看似很短,但不像我们平时的课文那么好读。怎么读好它呢?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看。

二、借助停顿符号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读。

刚才老师注意听了一些同学的朗读,有些同学读时磕磕绊绊、一顿一顿的。而有些同学读得流畅通顺,说说你有什么方法吗?生交流。

2、读文言文我们要注意恰当的停顿,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试着再读一读。(让学生在书上做好停顿记号)(幻灯出示)

3、指生读一读全文。

三、自解意思,初述大意

1.师:真了不起,刚接触古文,就能把古文读得这么好,这么流畅。像这样的古文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读懂它?

先把每个字的意思搞明白,再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看课文插图理解;也可以在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2.师:请你试着用这样的方法读一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哪个字,哪个词或者哪一句话?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个记号,等一会我们来交流。

3.师:你读懂了吗?会说每句话的意思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 孔君平诣其()父 此()是君家果()为()设果

四、读懂课文,体会“聪惠”

1、这个姓杨人家的儿子怎么样?请同学们读第一句,你了解到了什么?(姓杨人家的儿子是梁国人,当时只有九岁,非常聪明。)短短的一句话,让我们了解到了杨氏之子生活的国家,以及年龄、性格特点。“甚聪惠”的“惠”通“慧”,“甚聪惠”的意思是非常聪明。

那么,从哪儿看出来这个小孩非常聪明呢?

2、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体现“杨氏之子”聪惠的语句。幻灯出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那他聪明在哪儿呢?(1)“儿应声答曰——” 说明他反应很快,思维敏捷。(不假思索地回答)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听出了孔君平的“话中话”,听出了“弦外之音”。孔君平并没有说你姓杨,杨梅也有一个杨,只说了一句话“此是君家果”。小孩马上就听出来了,言外之意——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说明他很会听。

(3)孔君平抓住杨梅的“杨”和杨氏的“杨”都是同一个字来开玩笑——“此是君家果”,小孩马上抓住孔君平和孔雀都有一个“孔”字来反驳:没听说过孔雀是你家的家禽。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回答得很巧妙。像这样的人,我们说他是——能说会道、伶牙俐齿、对答如流、能言善辩。

师相机板书:会听、反应快、会说。

分角色读对话。

3、大家看,杨氏之子,第一,会听,能够听出话中话;第二,反应快,思维敏捷;第三,会说,回答得十分巧妙。我还有个问题,“甚聪惠”的“惠”书上说是通假字,跟智慧的“慧”是一个意思,但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智慧”的“慧”呢?这个“惠”跟智慧的“慧”有何区别呢?老师查了《辞海》,发现“惠”主要有这么几层意思,第一是仁慈;第二是柔顺;第三,跟“慧”相通,意思是聪明。(幻灯片出示)仁慈、柔顺什么意思?就是有教养、有礼貌。刚才我们讨论了这个小孩的聪明。那么,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孩不但聪明.而且很有教养、有礼貌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细细地读课文,每一个字都要注意思考。生细读。指名答。(1)“为设果,果有杨梅”,从这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非常有礼貌,给孔君平准备了水果。当时的情况是——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那他就是小主人了。那他端出多少水果?就一种吗?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果有杨梅”,果子中有杨梅,证明不止有杨梅。“设果”,就是摆水果:如果只有一种水果是称不上摆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小孩非常热情好客,端出好多水果招待客

人,懂得待客之道。

再往下看,还从哪里能看出他是一个非常懂事、有礼貌的孩子?

(2)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夫子”两个字里看出来,夫子是尊称,说话很得体,很有教养。古人说话真是有礼貌,孔君平用了“君家”来称呼“杨家”,表示尊重。(3)“未闻”这个词看出来他很有礼貌。“未闻”的意思是——没有听说。他没有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用了否定句进行回答。幻灯出示: 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比较一下,如果这个小孩直接这样回答:那么孔雀就是你家的鸟了。这样回答就——(不得体。因为孔君平毕竟是来拜见他父亲的,这样会让客人尴尬!)用了“未闻”这样——(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不让对方难堪,又不动声色地反驳了对方。)

4、此时,孔君平不禁会赞叹,用文中的一个词是——甚聪惠!怪不得人们赞叹说——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5、读懂了文章,那能背下来吗?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下来。(生自由背诵课文)指名背诵课文,最后全班一起背《杨氏之子》。

五、拓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故事。

六、课外作业。把《杨氏之子》》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

会听

反应快 杨氏之子

会说

有教养

有礼貌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

春光小学

曹龙

《杨氏之子》是五年级第三组的一篇课文,该组课文以语言的艺术为单元主题,通过古今人物语言的艺术,展示了语言的魅力。这是一篇文言文,全文共五句,短小精悍,文笔精炼,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思维敏捷,机智幽默的男孩形象。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所以在教学中,我尽量让同学们做到充分地朗读。针对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明白“家禽”的意思,与今义的不同。

2、理解本课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3、背诵课文。理解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感受语言的艺术。围绕这个教学目标,我确定“理解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定为教学重难点,以理解文言文作为突破口。教学时,第一个环节,检查初读,整体感知,指名大声朗读文言文,结合正音,并引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节奏,注意停顿;第二个环节,根据注释,理解文言文意思。学生根据注释,自己试讲文言文的意思,之后小组互讲,全班交流。提出这个要求后,尝试理解,交流汇报。如你读懂了哪些地方或哪个句子?有生很自信地回答:我读懂了杨氏之子是个很聪明的孩子。然后,他朗读:“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甚”是很,非常的意思。”抓住“聪惠”一词,引导杨氏之子何以聪慧,表现在哪?”引出下面有客孔君平来家招待而智答的故事。根据学生的回答,逐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这样一来,请同学们用现在的话来说说《杨氏之子》就很好解释了。第三个教学环节,感受语言的妙处,拓展延伸。既然杨氏之子如此聪明,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他妙答的机智。学生畅所欲言:孔杨关系亲密,孔有意逗逗杨氏之子,以姓氏发问,杨氏之子立即也以孔氏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妙在反应迅速,思维敏捷,孔音刚落,他就应声而答;妙在答而不忙,含蓄婉转,不失礼貌;妙在话中有话,温文尔雅,机智幽默。

不过,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时间调控上还有欠缺,最后总结有些仓促;有些问题学生思考不足;课堂没有安排背诵时间等等。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以改进教学水平。谢谢!

第五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杨氏之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0课。课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户人家中的一个九岁男孩的故事。

学情分析

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一般会觉得很难读,很难懂,如果引导不慎,就会让学生厌恶文言文了。针对学生这种实际情况,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尽量让学生产生这样的认识:学习文言文真有趣!为他们以后的方言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体会人物机智。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理解古文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教学准备

1.《世说新语》的资料。

2.课文插图。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初步感知文言文。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通过多种形式地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

3、能借助注释、插图、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感受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读懂每句话的意思。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古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笔巨大的财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来学习一篇文言文,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杨氏之子。课题是什么意思?(姓杨的人家的儿子)(板书:10杨氏之子)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放声自由读课文,争取把文章读通顺)

2、检查读通情况,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

惠曰禽诣乃应

3、引导学生读懂停顿。

a、指名朗读

b、交流讨论

c、归纳节奏

d、齐读课文

三、精读品味

1、回顾学法。

引导学生回顾理解诗句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看注释,借助工具书,看插图……

2、运用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读读古文,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有不明白的在同桌间、小组内研讨,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共同探讨。(2)小组学习。(3)全班汇报。

3、知道每个句子的意思后再连起来试着说说课文的意思。

四、深层对话,体悟“言外之意”,品味精妙之处

1、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1)师生对话,理解字面之意:杨梅是你们家的水果。

“此”——这个(杨梅)“果”——水果 “君家果”——你家的水果(得出“此是君家果”的意思)(2)品读对话,体味“言外之意”。

此是君家果——你和杨梅同姓,乃一家人

2、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感悟对答之巧。

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不假思索地答道:“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引读第一句:多么聪明的孩子,所以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学生齐读第一句,随机解释“惠”同“慧”,通假用法。(2)品读“未闻”之妙。

君家——夫子家杨梅是君家果——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提示“未闻”不讲解

学生对比着读: 孔雀是夫子家禽。(语气说话硬邦邦的。)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语气比较婉转,听起来比较有礼貌。)A、指导学生带着不同的语气,读出意味。B、再造情境,迁移运用“未闻”。师:杨氏子,(手指自己)在下柳君平。(手指杨梅)此是君家果。生: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树。

师:果然聪明!接着又来了个姓梅的。(手指杨梅)此是君家果。生:未闻梅花是夫子家花。

五、熟读成诵。

1、师:这么聪慧又懂事的孩子,你们喜欢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出喜欢的感受,读出古文的韵味。(请几名学生读文,配乐)

2、师: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

六、拓展

将课文改写成白话文。板书设计

杨氏子孔君平杨梅孔雀

教学反思

10杨氏之子

下载杨氏之子易志军教学实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杨氏之子易志军教学实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课前谈话 五( )的同学们,大家好。自我介绍一下,我姓黄,来自英才小学。大家可以叫我黄老师,在五年的语文学习中,大家积累了很多古语名句,现在咱们就来练上一练,怎......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杨氏之子》一文,讲述了梁......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师:李荣美 课文分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

    杨氏之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愿意听故事吗?请看大屏幕,认真听故事:(大屏幕)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中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问他关于在加勒比海的小岛上建立......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生字新词。 3.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杨氏之子 教学设计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李亚丽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杨氏子语言的巧妙,感受杨氏子的聪慧。 教学重......

    杨氏之子 教学设计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长安小学 赵伟华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