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美术《花 灯》说课稿
小学美术《花 灯》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花灯》,是义务教育课程美术第三册第十七课,下面我将从教学资源开发、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四大版块来对这堂课进行设计,敬请指教
第一版块:教学资源开发
一、教材分析
花灯,也称“灯彩”,是我国流传甚广且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工艺。每逢喜庆时节,我国民间喜爱张灯节彩,祝贺祈福。民间巧匠广取天然或人造材料,并用扎糊、雕塑、绘画、剪贴和刺绣等各种技法,创造了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花灯艺术。本课以花灯为题材内容,通过赏灯、说灯、做灯、评灯实施教学活动,旨在了解“花灯”这一民间艺术。
二、教学目标
◆了解元宵节的由来和花灯的历史,以及各类花灯的艺术特点。
◆掌握制作彩扎花灯的基本方法和要领,感受制作花灯作品的工艺特点。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相互合作的工作作风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手工制作与民间工艺相结的素质培养。
四、教学难点:制作方法及外观造型设计学习。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范品
学具准备:剪刀、彩纸、废品、固体胶、绳线
第二版块:说教法与学法(一、说教法)
根据《小学美术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法优化组合,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节的主要途径之一。”心理学家也认为:凡是能激励学生去学习的直接兴趣或间接兴趣,也都是激励学生对学习的动机。我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教这一课时将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法、课堂激励法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首先,教师以开门见山的方式,播放一些课前收集的有关元宵、花灯的图片、音乐等,从欣赏角度直入课题,学生通过看看、想想、说说等元宵活动,重温元宵节的热闹情形,引导学生进入制作花灯的学习活动中。接着教师出示一个花灯成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花灯的基本构造特点。然后请学生将教师的范品一步一步地拆开,师生共同尝试探究花灯制作的基本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制作、装饰方法作指导,如穗子的形状、数量、安放位置,装饰手法(描绘、剪贴等)的运用,花灯骨架的造型以及捆扎成型的小窍门等。接下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创作,教师播放一些轻快的民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主表现。最后是评析作业、交流经验和拓展环节。
(二:说学法)
常言道:授人一鱼不如教人以渔。科学的学习是一把开发学生智能的金钥匙,也是学习取得成效必要条件。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法、合作探究法来达到学习目的。【学生在无拘无束的创作中受到美的感染。体会到艺术创作的愉快,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更加热爱生活,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第三版块:说教学程序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学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一、)欣赏感受
1、教师播放课件,营造元宵节的气氛,学生欣赏,谈谈感受。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做一盏漂亮的花灯,也来闹闹元宵节。
3、板书课题:花灯。(二、观查分析)
1、播放一些花灯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参考,讲解一些关于花灯的知识,让学生在理论上对花灯有点基本的认识,然后分类讲解每一种花灯的材料、造型特征、艺术价值等等。
【直观又生动地吸引了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留恋、向往,激起学生制作花灯的兴趣。】
(三、方法指导)
1、教师出示一个花灯成品,请学生上台将它一步一步地拆开,引导学生观察、逆向分析花灯制作过程,教师做适当的示范:
(3)装饰:扎穗、描绘或剪贴;(2)包扎:涂胶、贴纸;
(1)捆扎:选材、设计骨架、扎骨架。
2、欣赏学生彩扎类花灯作品,提问:这些花灯真漂亮,它们用了一些什么材料呢?和民间花灯作品有什么不同?你想制作一个什么样的花灯呢?
(四、合作创作)
1、让学生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创作。加强学生的交流、互动和合作。以求作品的创作呈现更为丰富的表现力。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并对学生制作上的问题及时解决。(五、评析交流)
1、将学生作品悬挂展示。
2、每组选一二名小朋友将该组的构思、设计意图,说说给大家听。在评价过程中,重视生生之间的互评,锻炼学生表达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同时重视评价的发展性功用和激励性功用。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采用提问方式,使学生赏、说、做、评结合,发现学习和美育相融,是美术教学大纲的要求。】
第四版块:说板书设计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做灯过程与板书相配合,将范图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和谐一致。
花
灯
(3)装饰 :扎穗、描绘或剪贴
(2)包扎 :涂胶、贴纸
(1)捆扎 :选材、设计骨架、扎骨架
第二篇:闹花灯 美术
美术教案:闹花灯
龙岗小学
郑丽
一、教材闹花灯分析
闹花灯,又叫灯彩,是我国流传甚广且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工艺。本课闹花灯以花灯为题材内容,通过赏灯、说灯、做灯实施教学活动,旨在了解“花灯”这一民间艺术。
闹花灯民间花灯的品种大致可分为四大类。闹花灯一是座灯,安放在地上或是特制的架上,灯体庞大,气势宏伟,灯光明亮。二为挂灯,该灯体积相对较小,闹花灯做工却特别精巧,色彩鲜艳,图案精美。三是水灯,放于水上,放灯者许下心愿,花灯随波而荡,预示着心想事成。四为提灯,即孩子们提在手上玩耍的灯,造型大多模仿动物造型。教材呈现的学生作品为挂灯和提灯造型,体积较小,方便提在手上玩耍和展示。闹花灯 民间花灯从制作工艺上又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彩扎类。传统彩扎花灯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经过前前后后近七十道工序,一只花灯才算真正做成。教材呈现的学生作品主要为彩扎花灯,简化了花灯制作的工具,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多种材料进行制作,如可用竹筷代替竹篾,塑料纸、玻璃纸、皱纹纸等代替绸布,双面胶、透明胶等代替绳线、铁丝、粘胶,各地区的老师可根据本地情况酌情调整。制作工艺也简化为三步:
一、捆扎花灯的骨架;
二、将骨架用纸材进行包扎;
三、选用剪贴、描绘等装饰手法打扮花灯。
二是刻纸类。采用硬纸板为材料,工艺师先设计造型,按其形状把灯体准确分解成几何块面图形,描绘上各种图案后,再用刻刀精心雕刻,最后将这些纸板按造型粘合上色,配上丝穗便成了刻纸花灯。教材对此类花灯没有呈现作品,教师还是应对此做出说明,如若学生感兴趣,可以此为契机,降低制作难度,鼓励学生尝试运用纸盒等制作刻纸花灯。
二、教学目标
◆了解元宵节的由来和花灯的历史,以及各类花灯的艺术特点。
◆掌握制作彩扎花灯的基本方法和要领,感受制作花灯作品的工艺特点。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相互合作的工作作风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三、教学思路本课涉及到立体造型的问题,重在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动手能力,要求学生将条状物(竹筷等)捆扎成立体形状,并进行包扎装饰。
教学活动的安排可考虑为:欣赏感受——观察分析——方法指导——合作表现——评析交流。让学生在参与活动、制作作品中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氛围和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相关技能和知识。
首先,教师以开门见山的方式,播放一些课前收集的有关元宵、花灯的图片、音乐、录像等,从欣赏角度直入课题,学生通过看看、想想、说说吃元宵团、闹花灯、猜灯谜等元宵活动,重温元宵节的热闹情形,引导学生进入制作花灯的学习活动中。
然后教师出示一个花灯成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花灯的基本构造特点。还可以请学生将教师的范品一步一步地拆开,师生共同尝试探究花灯制作的基本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制作、装饰方法作指导,如穗子的形状、数量、安放位置,装饰手法(描绘、剪贴等)的运用,花灯骨架的造型以及捆扎成型的小窍门等,每讲到一处,教师能提供相应的图片欣赏则最佳。
接下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创作,教师播放一些轻快的民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主表现。
最后是评析作业、交流经验和拓展环节。作业展评可采用悬挂式,学生积极地谈了制作过程中的感受、体会和对作品的评价后,教师可提供蜡烛、灯泡等可发光的物品,鼓励学生课后想办法让自己的花灯亮起来,使之成为本课的又一个亮点。
四、教学选择 教学安排上可考虑课前引导学生通过书籍、报刊杂志、网络或寻找老艺人等手段了解元宵节的由来、元宵习俗,欣赏、收集花灯的图片。
本课的活动设置建立在民间手工艺的基础之上,如若本地区有此类手工艺,教师可以将教材作进一步的教学处理。
五、教学建议
为了降低制作花灯的难度,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精神等,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开展合作学习。
本课教学可根据学情安排1_2课时完成,课前应督促学生准备好各种应备材料,教学中应强调注意整洁、卫生。
教师应注意用火用电安全。可在教室里牵挂铁丝以方便作品的悬挂展示。如条件许可,还可以组织一次学生花灯作品展。
第三篇:美术:创意花灯
日常教学活动设计 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幼儿园
大班美术活动:创意花灯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指出:活动要来源与幼儿的生活,开展幼儿感兴趣的事情。活动开展时间正好处于元宵节时期,街上挂满了琳琅满目的花灯,它们总是能吸引孩子的眼球,因此设计了这个活动。在此活动中,要求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敢于尝试利用自己的方法及材料进行制作,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1.能尝试自己按步骤,并正确使用剪刀,创意制作简单的灯笼。2.喜欢参与手工活动,初步体验制作灯笼的快乐。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教师自制红包花灯一个,3位幼儿: 若干个红包、订书机、剪刀、一次性筷子、打孔钳、胶带、手工绳。
经验准备:见过各种各样的花灯,并能用语言简单的描述。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孩子们你们知道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元宵节)
2.关键问题:在这个节日里你们吃过什么?(汤圆)玩过什么?(灯笼、烟花……)教师小结:每年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特有的节日。在元宵节这一天,大家要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
3.师:你见过怎样的灯笼?
二、观察自制红包花灯,了解制作方法 1.教师出示自制的灯笼
关键问题:你们觉的这个灯笼漂亮么?它和你们元宵节买的灯笼有什么区别?
师:仔细观察这个红包花灯,小朋友们看出这几个灯笼用什么材料制作的?(红包)
2.教师利用ppt图片讲解示范制作灯笼的方法。(1)对折、折角、两头折、四角折、围圆、角对角粘贴。(2)三位幼儿商量设计自己的红包。
(2)要求幼儿能够分工合作,一位幼儿折红包,一位幼儿做坠子,一位幼儿钉红包。
执教者:张芸
日常教学活动设计 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幼儿园
三、幼儿3人一组,制作灯笼 1.教师交代要求,幼儿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能力差的幼儿。2.有能力的小组可以制作2个。
3.提醒幼儿折时要对齐、按平,并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
四、展示灯笼,互相评价
1.幼儿分组上台展示自己的灯笼,并做简单介绍。2.幼儿评价。
关键问题:你最喜欢哪一只灯笼?为什么?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做的灯笼都很漂亮,而且很有创意,现在请你们将自己的灯笼在教室里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挂起来,下课的时候要求别的小组的小伙伴再来观看一下自己的灯笼。
2018年2月26日
第四篇:小学美术说课稿
教材:X第X册第X课《XXXX》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我说课的内容是XXXXX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X册第X课《XXXXX》一课(课件),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程程序、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课件)
一.教材分析(课件)
1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XXXXXX》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Xxxx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本节课前面安排了xxxx等课,已经让学生接触到了用颜料彩笔等工具进行绘画,用彩泥、彩纸等手工材料来表现画面,而《鱼儿游游》这节课是在此基础用“剪纸、撕纸、彩笔绘画、彩泥制作、综合材料”等方法来表现画面,复习运用了前几节课的学习内容。而在本节课后面安排了xxxx等课,这几节课主要是通过彩纸彩泥以及综合材料来表现画面,为此打下基础。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实践操作中表现美、创造美。
3教学重点是:XXXXXX。
4教学难点是:XXXX合理性和协调性。(将XX巧妙的设计在造型中)。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现在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而《鱼儿游游》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X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三教学目标:
体会XX的意义,形成XXXX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XX,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
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二.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X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课件)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创设情境 欣赏XX 我首先设计了“创设情景——欣赏XX”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了XXXX动画片段,把学生带入XX的世界中,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XX,为后面设计XX做好铺垫,引导学生通过体会XX的意义,懂得珍惜XX,引出本课课题—XX
(二)引导启发 了解XX 其次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 了解XX”一环节。先出示一组图片,通过“?”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探索,了解。接着出示一组有错误的XX,让学生观察分析:设疑引路,归纳总结,突破难点,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制作设计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三)自主探究 折制XX 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折制种表”一环节,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我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X正当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积极的探究动机的时刻,我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到书中寻找答案,鼓励他们根据书中提示,相互交流,积极互动,讲解自己的制作想法,了解不同的方法步骤,并大胆地展示出一个设计与众不同的表面。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大胆创作 制作XX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大胆创作——制作XX”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在再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钟面指示明确。制作同时,并播放儿童歌曲X,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五)展示欣赏 评价XX 我接着设计了“展示欣赏——评价钟表”的环节,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XX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板书设计:(课件)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XX基本特征示意图和展示区。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第五篇:小学美术说课稿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说教材,本课是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第·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方面的知识,增加在·方面的知识,提高在·方面的能力,也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根据上述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重点是···,难点是····。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结合学生发展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活动,提高·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拓宽美术思维,体验到·的乐趣,培养·的情感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发展的年龄特点、行为特点,我将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首先是创设情境法,通过开放式问题的提出来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再利用多媒体教具,演示相关资料,并讲解相关内容,将讲授法和演示法有机结合,更好的引导学生听看思考讨论,同时,我还会采用观察交流法、讨论法,多层面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彭杨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法上,结合前面制定的教法,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观察、分析、探索实践、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先请学生观察思考相关内容,等学生用了感性认识后,再进行创作。充分调动学生手眼脑参与学习,在学生自己体验、操作实践的过程中主动的汲取知识。
下面具体的谈谈教学过程,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互
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整个的教学过程分为情境导入、讲授新知、实践创作、赏析评价、小结五个环节
首先是导入环节。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动力之一”,而好的开始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上课伊始,我会先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短片,提出相关问题后从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在看听说的过程中,唤起学生对··已有的认知和记忆,从而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良好效果。
接下来是新授环节,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我将用演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首先ppt出示相关资料,然后提出··问题,同桌之间讨论。再请学生欣赏课本上内容,回答相关问题。通过问和答,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做到人人参与课堂,人人乐在其中。
在实践创作环节,先观察课本中学生的作品,指出创作时应该注意的问题,然后由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并选出组长来完成本课的创作内容。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机会,他们还能体验到受到尊重,受到信任的情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了彼此热爱,相互尊重的情感。接下来是赏析评价环节,在学生作品即将完成时,小组内先自评作品,然后相邻小组互评,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来评价,学生自评完毕后我在此基础上再加以简评。通过这种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评价能力。
最后是小结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我会请学生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回家后你准备用今天学的知识做些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加深学
生对本课记忆,并将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后,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创造美。为了帮助学生清晰明了的了解本课知识,我采用了重点试板书,并结合ppt来展示本课内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