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新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模版)
文新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中国古代文学1、2、3、4、5教学大纲 * 中国现当代文学1、2、3、4教学大纲 * 外国文学教学大纲 *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 现代汉语教学大纲 *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 写作1、2教学大纲
* 中学语文教学论教学大纲 * 演讲学教学大纲
* 中国古代文论教学大纲 * 西方文论教学大纲 *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1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1(先秦-南北朝作品选)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代码:01050101213 学 分:3 总 学 时:72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先修课程: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课程内容包括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近代等六个文学史时期,包括诗歌、辞赋、散文、骈文、词曲、戏剧、小说等多种体裁和各个时期的文学发展、嬗变和文艺思潮。这些内容是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使学生系统地学习中国古代的优秀作品,培养和提高阅读、鉴赏、分析、评价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通过重点掌握文学史上的主要作家和代表作品,了解掌握中国文学史上各个时期的文艺思潮、文学走向,及其各不相同的文体、风格与流派,以便为未来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各章的基本内容与考试要求)
第一编先秦文学(20学时)
本阶段文学概述(1学时)第一章 上古文学
教学目的:了解原始歌谣和古代神话
学时分配:1
讲解分析和指导阅读:《共工怒触不周之山》、《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鲧禹治水》 第二章 诗经
教学目的:了解《诗经》的艺术特点,学会审美阅读《诗经》作品的方法。
学时分配:4 讲解分析和指导阅读:《氓》、《君子于役》、《蒹葭》、《采薇》、《七月》、《生民》
第三章 先秦散文
教学目的:掌握春秋战国散文的艺术特点
学时分配:8
讲解分析和指导阅读:《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左传·秦晋肴之战》、《国语·邵公谏弭谤》、《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触龙言说赵太后》、《侍坐章》、《齐桓晋文之事章》、《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劝学篇》、《墨子·非攻》、《庄子·逍遥游》、《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第四章 楚辞
教学目的:掌握楚辞的艺术特色和屈原作品的主要内容。
学时分配:6
讲解分析和指导阅读:《离骚》节选、《山鬼》、《九辩》节选
先秦文学参考书目:
金开诚《屈原集校注》中华书局
程俊英《诗经注析》中华书局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
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
崔大华《庄学研究》人民出版社
梁启雄《韩子浅解》中华书局
《诸子集成》中华书局
《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
第二编 秦汉文学(15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秦代文学的特征
学时分配:2 指导阅读《谏逐客书》
秦代文学2学时:谏逐客书 第一章 汉代乐府民歌
教学目的:掌握汉乐府艺术精神和艺术特点。
学时分配:2
讲解分析和指导阅读:《东门行》、《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战城南》、《十五从军征》、《平陵东》、《妇病行》、《古歌》、《悲歌》、《上邪》、《有所思》、《上山采蘼芜》等。
背诵:《东门行》、《陌上桑》、《十五从军征》、《上邪》、《有所思》、《孔雀东南飞》(从开头到“二情同依依”)。
第二章 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与《古诗十九首》
教学目的:了解五言诗的发展、艺术精神和艺术特点
学时分配:2学时
讲解分析和指导阅读:《行行重行行》、《庭中有奇树》、《冉冉孤生竹》和《迢迢牵牛星》、《羽林郎》。
背诵并分析《行行重行行》、《庭中有奇树》、《冉冉孤生竹》和《迢迢牵牛星》的艺术特色?
第三章 汉代的辞赋
教学目的:了解汉赋的体式及影响
学时分配:1
指导阅读并翻译:《子虚赋》
第四章 汉代的政论文
教学目的:了解汉代政论文的特征
学时分配:1 指导阅读《过秦论》(上)
第五章 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
教学目的:了解《史记》、《汉书》的主要内容并掌握其传记文学的特征。
学时分配:10
讲解分析和指导阅读:《项羽本纪》、《陈涉世家》、《廉颇蔺相如列传》、《李将军列传》、《魏公子列传》、《刺客列传》、《魏其武安候列传》、《苏武传》、《李夫人传》、《霍光传》。
思考题:
1、评述项羽其人,谈谈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是如何塑造项羽形象的?
2、分析《苏武传》思想性、艺术性。
两汉文学参考书目:
郭茂倩《乐府诗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
北大中文系《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
王伯祥《史记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费振刚《全汉赋》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三编 魏晋文学(23学时)
魏晋文学概述(1学时)讲解分析和指导阅读:《观苍海》、《龟虽寿》、《短歌行》、《燕歌行》其
一、《七哀》其一(“西京乱无象”)、《登楼赋》、《饮马长城窟行、《出师表》、《悲愤诗》
1、背诵曹操的《观苍海》、《龟虽寿》、《短歌行》、曹植的《白马篇》、《野田黄雀行》、《咏怀》诗(“夜中不能寐”、“驾言发魏都”、“一日复一夕”)、《幽愤诗》、《与山巨源绝交书》、《田园田居》(其一)、《饮洒》(其五)......。
第四编 南北朝文学(14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南北朝文学内容和艺术特点。文学概述(1学时)
讲解分析和指导阅读:《五君咏》、《登池上楼》、《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梅花落》、《拟行路难·泻水至平地/对案不能食》、《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寄王琳》、《重别周尚书》、《木兰诗》、《子夜歌》、《子夜四时歌》、《丁督护歌》、《读曲歌》、《那呵滩》、《企喻歌》(“男儿可怜早”)、《隔谷歌》(之
一、之二)、《雀劳利歌辞》、《幽州马客吟歌辞》、《企喻歌》(“男儿欲作健”)、《李波小妹歌》、《地驱乐歌辞》(“驱羊入谷”)、《折杨柳歌辞》(“腹中愁不乐”、“健儿须快马”)、《敕勒歌》、《水经注·江水注》(“自三峡......泪沾裳”)、《芜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北山移文》、《恨赋》、《别赋》、《与朱元思书》、《与陈伯之书》、《哀江南赋》、《列异传·宋定伯捉鬼》、《搜神记·三王墓》、《世说新语·王蓝田性急》。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参考书目:
逐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两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
刘义庆《世说新语》中华书局
颜之推《颜氏家训》(王利器集解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
陆保如《中古文学系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乐府诗选》、《三曹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三、学时分配
比例计一个学期,教学18周,周学时4,共72学时。
四、成绩评定
五、教学参考书籍(见各编之后)
中国古代文学2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2 课程性质:专业课
课程代码:01050101214 学 分:3 总 学 时:72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本科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1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中国古代文学2(唐五代宋作品选),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必修的主干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的一个重要段落。它与《中国古代文学史》相联系,系统地学习中国唐宋时期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把握其精神内涵,领会其艺术精髓,一方面可以为准确地理解文学史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丰厚遗产,也可以培养大学生深厚的文化素质。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本课程时间跨度较大,按照时间序列分为唐代文学和宋代文学两大部分,分一个学期讲授。
(2)本课程涉及的作品众多,要求了解作家作品的相互归属及其所属年代,著名作家的主要字号、别集名及其所属流派,掌握节选作品的原书出处,著名作家作品的并称,各种常用文体并认知作品所属文体类别;理解重要作家作品风格及其成因;掌握一流作家的代表性作品的内容、艺术及分析、鉴赏方法。
(3)作品分讲授篇目与阅读篇目,讲授篇目下列讲授内容,阅读篇目仅列出篇目。(4)提纲中加 * 号的为背诵篇目。
三、学时分配
一、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0.5学时)
1、诗中乐观豪迈的送别情调
2、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联。专题讨论题:如何处理惜别之情和豪迈情怀?
二、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2学时)
1、本文的性质。
2、作者自抒怀抱的两方面内容:命途多舛,穷且益坚。
3、应酬性与文学性的结合。
4、骈文规范的遵守和创新。
5、结构特点。
6、分析“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及其他景物描写方面的技艺。
7、典故的运用。
专题讨论题:理解作者的复杂感情。
三、骆宾王《在狱咏蝉》(0.5学时)
1、咏蝉与抒怀的结合。
2、物我关系的处理。
专题讨论题:试分析此诗与张九龄《蝉》、李商隐《蝉》的异同。
四、陈子昂《登幽州台歌》*(1学时)
1、写作背景
2、感情特点
3、抓住感情的爆发点,直抒胸臆,无景物描写,却有四顾苍茫之感。专题讨论题:(1)诗中的感情与作者个人经历和时代的关系。(2)为什么不写景却有四顾苍茫之感?
五、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学时)
1、层次内容。
2、感情特点。
3、月亮在全诗的中心作用。
4、诗情、画意、哲理的融合。
5、语言、章法、修辞方面的技巧。专题讨论题:(1)如何理解诗中的感伤情绪?(2)分析该诗的艺术成就。
六、王维《山居秋暝》*(0.5学时)
1、内容。
2、动静相衬、视听结合的写景特色。
3、赏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
专题讨论题:体会该诗诗画乐结合的艺术境界。
七、王维《鸟鸣涧》*(0.5学时)
1、境界及禅意。
2、以动写静的手法。
专题讨论题:以动写静的手法及效果。
八、王维《送元二使安西》*(0.5学时)
1、感情特点。
2、分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巨大的影响。
专题讨论题:与其他送别诗相比,该诗感情上有什么特点?
九、孟浩然《过故人庄》*(0.5学时)
1、内容及感情。
2、淡而有味的特点。
专题讨论题:体会孟诗淡而有味的特点。
十、高适《燕歌行》*(2学时)
1、写作背景。
2、思想意义。
3、分析“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
4、环境描写的作用。专题讨论题:(1)该诗诗序中提及张守珪守边之事,诗中内容与此事关系如何?(2)分析该诗的思想性。(3)诗中写景的作用。
十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学时)
1、诗中的奇情壮彩。
2、如何处理咏雪与送行的关系。
3、分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树开”、“风掣红旗冻不翻”。
4、语言及音韵特点。专题讨论题:(1)如何处理咏雪与送行的关系?(2)以此诗为例,分析岑参边塞诗的创造性。
十二、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0.5课时)
1、复杂的思想情感。
2、写景议论与抒情交织的技法
十三、王昌龄《出塞》*(0.5学时)
1、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互文手法。
2、理解此诗言少意多,内蕴丰富的特点。
3、议论的作用。
专题讨论题:理解后两句议论的意义。
十四、王昌龄《闺怨》*(0.5学时)
1、表现思妇感情的变化过程。
2、第三句的关键作用。
专题讨论题:理解王昌龄绝句含蓄不尽的韵味。
十五、王之涣《凉州词》*(0.5学时)
1、旗亭画壁的传说。
2、首句异文辩析。
3、雄阔苍凉的境界。
专题讨论题:如何判断首句异文问题?
十六、李白《蜀道难》*(1.5学时)
1、关于主题的各种说法。
2、层次内容。
3、喷发式的抒情方式
4、反复咏叹的形式及作用。
5、想象、夸张、神话传说融为一体的手法。
6、语言特点。专题讨论题:(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重复三次,有何作用?(章法结构。
十七、李白《行路难》*(0.5学时)
1、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2、感情的大起大落。
3、多种艺术表现手法。
专题讨论题:比较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与此诗的异同。
十八、李白《将进酒》*(1学时)
1、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
2、纵横跌宕的结构。
2)试分析该诗的3、雄奇狂放的风格。
4、夸张手法。专题讨论题:(1)如何评价纵酒行乐的消极思想?(2)结合《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等诗,论述李白乐府诗的创造性。
十九、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1学时)
1、借饯别以抒发其深广的忧愤。
2、感情的复杂多变。
3、直起直落的抒情方式
专题讨论题:如何理解诗中复杂多变的感情?
二十、李白《早发白帝城》*(0.5学时)
1、绝处逢生的欢快之情。
2、俊逸爽朗的风格
二十一、李白《望庐山瀑布水》*(0.5学时)
1、瀑布的神采
2、诗人的主观色彩。专题讨论题:(1)阅读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分析李白此诗的主观性。(2)结合具体作品,比较王昌龄、李白七言绝句的异同。
二十二、杜甫《兵车行》*(1学时)
1、写作背景。
2、诗歌内容。
3、记事与记言结合。
4、语言特点。
专题讨论题:记事与记言相结合,有什么作用?
二十三、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2学时)
1、写作背景。
2、层次内容。
3、反映现实的广度和深度。
4、忧国忧民的情怀: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5、沉郁顿挫的诗风。
6、分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句。专题讨论题:(1)该诗的思想意义。(2)沉郁顿挫的风格。二
十四、杜甫《新安吏》(1学时)
1、“三吏”、“三别”组诗的写作背景和内容。
2、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
3、写实手法。
专题讨论题:诗中对话的意义。
二十五、杜甫《石壕吏》*(1学时)
1、内容。
2、叙事中饱含深情。
3、笔法洗炼。
专题讨论题:体会杜甫爱国与忧民之间的矛盾心情。
二十六、杜甫《春望》*(0.5学时)
1、情景与时事交融的手法。
2、诗人自身形象对深化主题的作用。专题讨论题:分析此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二十七、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学时)
1、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2、分析“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专题讨论题:该诗怎样表现其欣喜若狂的心情?
二十八、杜甫《登高》*(0.5学时)
1、悲壮苍凉的感情。
2、格律精严的特点。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丰富内涵。专题讨论题:分析该诗的格律特点。
二十九、韩愈《山石》*(1学时)
1、内容。
2、散文化特征。
专题讨论题:谈谈此诗散文化的表现。
三
十、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0.5学时)
1、写作背景
2、感情内容。
3、艺术特色。
三
十一、李贺《雁门太守行》*(0.5学时)
1、内容。
2、浓墨重彩的语言。
专题讨论题:诗人如何表现我方失败的正义战争?
三
十二、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1学时)
1、写作背景
2、层次内容。
3、艺术特色
专题讨论题:以此诗为例,分析李贺诗歌的想象艺术。
三
十三、李贺《李凭箜篌引》*(1学时)
1、描写音乐的名篇之一。
2、艺术特色。
专题讨论题:阅读韩愈《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琵琶行》,分析该诗与他们在音乐描写方面的不同之处。
三
十四、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0.5学时)
1、与白居易原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的关联。
2、感慨中蕴有达观情怀。
3、分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专题讨论题:分析该诗与白居易原作的联系及超越。
三
十五、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0.5学时)
1、写作背景。
2、感情内容。
3、次联“赋中之比”的手法。
专题讨论题:体会柳宗元诗歌的感情特点。
三
十六、白居易《轻肥》(0.5学时)
1、讽刺宦官的主题。
2、对比的手法。
专题讨论题:以此诗为例,说明白居易讽谕诗的特点。
三
十七、白居易《长恨歌》*(2学时)
1、创作背景。
2、层次内容。
3、主题辨析。
4、对历史题材的艺术加工
5、完整曲折的情节。
6、传神的人物描写
7、浓郁的抒情气氛
8、章法和语言特点 专题讨论题:(1)阅读陈鸿《长恨歌传》,比较该诗与它的不同之处。(2)李杨爱情是具有政治性的历史事件,诗人如何把握这一历史题材?(3)分析该诗叙事与抒情的关系。
三
十八、韩愈《张中丞传后序》(2学时)
1、创作背景。
2、思想主题。
3、议论与叙事的结合。
4、英雄形象的刻画。
5、气势充沛、饱含感情。专题讨论题:(1)理解本文的思想意义。(2)理解韩文多变的特点。
三
十九、柳宗元《小石潭记》(0.5学时)
1、善于体物的特色。
2、感情特点。
专题讨论题:分析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写景抒情艺术。
四
十、白行简《李娃传》(2学时)
1、层次内容。
2、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3、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4、描写细致传神。
5、对比手法。
专题讨论题:以《李娃传》为例,分析唐传奇为什么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四
十一、杜牧《赤壁》*(0.5学时)
1、借咏史抒发自己的感慨。
2、历史题材的艺术化
专题讨论题:诗人如何将历史艺术化?
四
十二、杜牧《山行》*(0.5学时)
1、色彩鲜明的画面。
2、“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哲理内涵。
3、凝炼的语言。
专题讨论题:理解诗中丰富的内涵。
四
十三、李商隐《锦瑟》*(1学时)
1、主题的多重理解及自伤身世说。
2、抒情委婉含蓄。
3、朦胧凄艳的意境。
4、典故、象征等手法综合运用。
专题讨论题:为什么“一篇锦琵解人难”?
四
十四、李商隐《无题》*(1学时)
1、精纯深挚的爱情悲歌。
2、分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五六两句“从对面写起”的笔法。
专题讨论题:以此为例,分析李商隐爱情诗的特点。
四
十五、温庭筠《菩萨蛮》*(0.5学时)
1、感情内容。
2、艺术特征。
专题讨论题:以该词为例,分析花间词风。
四
十六、李煜《虞美人》*(1学时)
1、强烈悲怆的亡国之痛
2、分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专题讨论题:帝王的亡国之痛,为什么会引起普通人的共鸣?
四
十七、柳永《雨霖铃》*(1学时)
1、内容的新变。
2、情景交融、点染结合的手法。
3、铺叙手法。
4、分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5、语言形式。
专题讨论题:谈谈对该词雅俗的理解。
四
十八、柳永《望海潮》*(1学时)
1、内容及其意义。
2、铺叙技巧。
3、分析“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专题讨论题:理解以赋为词的手法。
四
十九、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0.5学时)
1、淡淡的哀愁
2、分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专题讨论题:理解该词的感情特点。
五
十、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0.5学时)
1、清秋怀人之情。
2、境界开阔高远。
3、风格。
专题讨论题:该词境界有何特点?
五
十一、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0.5学时)
1、上下片的内容。
2、以乐景写哀情。
3、暗用典故。
五
十二、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0.5学时)
1、婉曲幽深的思情。
2、分析“泪眼问花花不语,落红飞过秋千去”。专题讨论题:理解欧词的风格特点。
五
十三、欧阳修《戏答元珍》*(0.5学时)
1、谪居山乡的复杂心情。
2、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3、跌宕变化的章法。
五
十四、欧阳修《秋声赋》*(1学时)
1、借秋声抒发人生感慨。
2、表现秋声形象感人。
3、文赋的形式。
专题讨论题:该文如何表现秋之声?
五
十五、王安石《明妃曲》*(1学时)
1、命意新警。
2、层次内容。
3、昭君形象的刻画。
4、以议论来深化主题。
专题讨论题:与前人同类诗歌相比,该诗命意新警体现在哪些方面?
五
十六、苏轼《游金山寺》*(1学时)
1、借游金山寺抒发思乡归隐之情。
2、层次内容。
3、写景艺术。
4、丰富的联想。
专题讨论题:分析该诗的写景艺术。
五
十七、苏轼《惠崇春江晚景》*(0.5学时)
1、在绘画基础上的诗意联想
2、分析“春江水暖鸭先知”。
专题讨论题:谈谈题画诗与所题之画的关系。
五
十八、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0.5学时)
1、遗貌取神的手法
2、分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专题讨论题:分析该诗遗貌取神手法的意义。
五
十九、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1学时)
1、感情内容。
2、时而合说、时而分写的手法。
3、白描手法。
专题讨论题:该词上片一般理解为梦前所思,你赞同吗?为什么?
六
十、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学时)
1、望月怀人之情。
2、高远的境界。
3、旷逸的风格。
专题讨论题:理解苏轼乐观旷达的精神。
六
十一、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0.5学时)
1、主旨问题。
2、咏物中的寄托
3、语意高妙
六
十二、苏轼《定**》(莫听穿林打叶声)*(0.5学时)
1、主题。
2、以生活小事包含人生哲理
专题讨论题:体会词人的乐观达的精神。
六
十三、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1学时)
1、借怀古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
2、“借宾(周瑜)定主(苏轼)”写法。
3、豪放词的代表作。
专题讨论题:分析该词的豪放风格。
六
十四、苏轼《前赤壁赋》(1.5学时)
1、创作背景
2、层次内容。
3、复杂的心情。
4、主客问答的意义。
5、写景、抒情、议论的统一。
6、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异同。专题讨论题:(1)如何理解文中的主客问答?(2)结合欧阳修的《秋声赋》,谈谈文赋的特点。
六
十五、黄庭坚《登快阁》*(0.5学时)
1、感情内涵
2、分析“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3、用典、练字。
六
十六、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0.5学时)
1、忆旧怀人的怅惘。
2、对前人诗句的借用点化。
3、分析“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4、结构特点。
专题讨论题:分析该词的结构特点。
六
十七、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0.5学时)
1、传统题材的突破
2、以议论入词
3、神话题材的巧妙把握
专题讨论题:比较同类诗词,看秦观该词的新意。
六
十八、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0.5学时)
1、贬谪中的孤苦之情。
2、由凄婉至凄厉的词境。
六
十九、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微塘路)*(1学时)
1、美人过后的怅惘。
2、分析“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专题讨论题:分析结尾几句比喻的新警独到之处。
七
十、周邦彦《六丑》(正单衣试酒)*(1学时)
1、借咏物来抒怀。
2、体物工巧。
3、铺叙手法。
专题讨论题:结合该词,谈谈周邦彦词的艺术特征。
七
十一、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0.5学时)
1、思乡情怀。
2、体物工巧。
3、清新淡远的风格。
专题讨论题:以上述二词为例,分析清真词体物工巧的特点。
七
十二、李清照《声声慢》*(1学时)
1、创作背景
2、感情内涵。
3、借秋景以渲染愁情。
4、十四个叠字的运用。
5、音韵悲切。专题讨论题:该词是李清照后期词作的代表作,就愁情和风格而言,与前期词作有什么不同?
七
十三、李清照《醉花阴》*(0.5学时)
1、深切的相思之情。
2、分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七
十四、陆游《关山月》(1学时)
1、爱国感情。
2、层次章法。
3、艺术手法。
专题讨论题:分析该诗的层次章法。
七
十五、陆游《书愤》*(0.5学时)
1、思想感情。
2、对比手法。
3、分析“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七
十六、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0.5学时)
1、闲适之情。
2、体现诚斋体的特色。
专题讨论题:举例说明诚斋体的特点。
七
十七、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0.5学时)
1、“采菱辛苦废犁锄”所表现的农家苦。
2、“新筑场泥似镜平”所表现的农家乐。
3、语言轻快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专题讨论题:结合作品,论述范成大对田园诗的贡献。
七
十八、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1学时)
1、伤春宫怨中的政治内涵。
2、比兴手法。
3、柔中有刚的风格。
专题讨论题:分析该词的比兴象征手法。
七
十九、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学时)
1、创作背景。
2、怀古与伤今的结合。
3、大量用典的意义。
4、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异同。
专题讨论题:王国维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请结合苏、辛的代表作,谈谈对此的理解。
八
十、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0.5学时)
1、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2、对比手法。
3、王国维所言“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三种境界。
八
十一、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0.5学时)
1、感情内涵。
2、豪壮的风格。
3、结构特点。
八
十二、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1学时)
1、黍离之悲,今昔之感。
2、借景抒情。
3、对比手法。
4、大量化用前人词句。
专题讨论题:分析该词的主要艺术手法。
阅读篇目:
卢照邻《长安古意》、杨炯《从军行》、陈子昂《感遇》(兰若生春夏)、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王维《渭川田家》、《观猎》、《使至塞上》、《鹿柴》、《竹里馆》、王昌龄《从军行》、《长信秋词》、高适《封丘县》、《营州歌》、岑参《逢入京使》、《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李白《古风》(大车扬飞尘)、《远别离》、《长干行》、《塞下曲》、《丁都护歌》、《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秋浦歌》(炉火照天地)、《峨嵋山月歌》、《渡荆门送别》、《梦游天姥吟留别》、《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剗却君山好)、杜甫《望岳》、《丽人行》、《月夜》、《哀江头》、《羌村三首》、《北征》、《新婚别》、《秋兴八首》、《登岳阳楼》、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谒衡岳遂宿岳寺题门楼》、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山上层层桃李花,杨柳青青江水平)、《西塞山怀古》、白居易《观刈麦》、《上阳白发人》、《琵琶行》、《钱塘湖春行》、李贺《梦天》、《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致酒行》、杜牧《过华清宫》、《泊秦淮》、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安定城楼》、《贾生》、《夜雨寄北》、《隋宫》、《嫦娥》、韩愈《进学解》、《送李愿归盘谷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祭十二郎文》、柳宗元《段太慰逸事状》、《三戒》、李朝威《柳毅传》、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梦江南》(梳洗罢)、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无名氏《菩萨蛮》(枕前发尽)、《望江南》(莫攀我)。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执勤)、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李清照《如梦梦》(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永遇乐》(落日熔金)、陆游《钗头凤》(红酥手)、《卜算子》(驿外断桥边)、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祝英台近》(宝钗分)、《清平乐》(茅檐低小)、《鹧鸪天》(陌上柔桑)、姜夔《燕雁无心》、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欧阳修《画眉鸟》、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北陂杏花》、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新城道中》、《题西林壁》、黄庭坚《寄黄几复》、《雨中望岳阳楼君山》、范成大《催租行》、《州桥》、杨万里《初入淮河》、陆游《五月十一日梦从大驾亲征》、《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沈园》(城上斜阳画角哀,梦断香消四十年)、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苏轼《喜雨亭记》、《方山子传》、《后赤壁赋》、《答谢民师书》、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四、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作业、课堂答问和闭卷考试三者相结合的方式。
总成绩的构成:两次作业(或学科论文)分别占总分的10%,课堂答问(或课后讨论、文献综述)占10%,半期考试占10%,期末闭卷考试占60%。
五、教学参考书籍:
《唐诗选》,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李白诗选》,复旦大学中文系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杜甫诗选注》,萧涤非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白居易诗选》,顾学颉、周汝昌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韩愈诗选》,陈迩冬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李商隐诗选》,刘学锴、余恕诚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唐宋传奇选》,张友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唐宋词选》,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宋文选》,四川大学中文系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苏轼选集》,王水照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黄庭坚选集》,黄宝华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陆游诗选》,游国恩 李易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范成大诗选》,周汝昌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杨万里选集》,周汝昌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3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3 课程性质:专业课
课程代码:01050101215 学 分:3学分 总 学 时:72学时
适用专业: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本科
先修课程: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
1、中国古代文学2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中国古代文学3(元明清作品选)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该门课程主要涉及研读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时段的代表作家作品,通过老师对该段文学代表性作品的示范性讲授和对学生读书的悉心指导,使学生掌握或了解本段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及其艺术特点,并
使学生对本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作出科学评价,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读书方法、阅读、分析、评价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课程所用教材为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
一、二》(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编 元代文学(20学时)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
1、元代社会的基本情况,元代社会与元代文学的密切联系,元代的总体文化概况。
2、元杂剧的名称及渊源,元杂剧创作发展两个时期的总况,元杂剧作家与作品总况,“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形式。
3、元曲四大家及其创作基本情况。
4、王实甫以前崔张故事的演变。
5、散曲的产生和种类。
6、南戏的兴起和发展。
7、元代诗文概况。“理解”:
1、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基本情况,关汉卿的艺术成就和地位;
2、散曲在形式上的特色。“掌握”:
1、关汉卿的代表《窦娥冤》的思想内容与人物形象
2、《西厢记》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3、高明《琵琶记》的积极意义和封建局限。
二、教学内容
概论 元代社会与元代文学(1学时)
元王朝统治的近百年中,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一)经济方面
蒙古族以游牧为业,不事农业生产,故入主中原之初,不懂恢复和发展农业,到处圈占土地,改为牧场,任意驱赶农民,严重破坏了农村经济,给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农民被迫流入城市,弃农学工,使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工商行业不断扩大,而元代统治者由于军事上的和生活上的需要,又比较重视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城市经济的畸形发展和繁荣。
(二)政治方面
元代的政治极端黑暗,统治者推行民族压迫和种族歧视政策,对汉人严加防范,将全国各族人民分为四等,最高为蒙古人,其次为色目人(最早被征服的西域各部族人),等次不同,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规定了极不平等的待遇,蒙古贵族可以为所欲为,政府要职只能由蒙古人和色目人担任,汉人和南人的社会地位很低,受到种种歧视和压迫。
伴随各族歧视,元代统治者又将民众依其不同身份,分为十等,有“八娼九儒十丐”之说,将文人列入九等,仅在乞丐之上,反居娼妓之下,其如此受鄙视,社会地位之低下,可想而之,加之,元代又长期废弛科举制度,堵塞了文人进身仕宦之路。
由于元代统治者推行种族歧视政策和实行森严的等级制度,使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化,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元代特定的政治、经济状况和社会矛盾,以及文人地位的急剧下降,对元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三)文化思想方面
经过长期的社会大**,和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封建传统观念受到冲击,儒学(特别是理学)的力量被削弱,使作家的思想有所解放,敢于对各种社会问题提出大胆的见解。这为文艺领域的开拓,提供了思想基础。
少数民族文化和音乐的输入,与汉文化交融,给元代文学带来不同于其它时代的新特点。
(四)元代各体文学发展概况:以元杂剧的成就为最高,其次为散曲和南戏,后面将列专章具体讲述,元代诗文的成就不高,不作重点讲述。第一章 元杂剧的兴起和繁荣(2学时)
第一节 杂剧的简述
(一)元曲的名称及内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元代,起了一个很大的变化,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元曲开始兴起和繁荣。所谓元曲,乃广义的称呼,实则包括两种文学体裁:一为剧曲,即元杂剧,乃戏剧之属;一为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乃诗歌之属。足以代表一代之文学,能与唐诗、宋词并称者,实为元杂剧,散曲无此成就。
(二)杂剧的名称及渊源:杂剧之名,早在唐代即出现,但当时所谓杂剧,盖泛指各种技艺,并非纯粹之戏剧。迄至宋金,杂剧以诙谐调笔为主,杂以歌舞与滑稽之表演,犹不能视为正式之戏剧。直至元代由于各种条件已趋成熟,杂剧始成为一种固定的比较完备的文学体裁(戏剧)之专称。
第二节 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一)元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对文学的重大影响,现实为杂剧创作提供了广泛的题材和丰富的内容,并赋予杂剧积极的思想倾向和强烈的人民性。
(二)城市经济的畸形发展,市民对文化娱乐的要求,为杂剧的演出提供了物质条件(演出场所)和群众基础(大批观众)。
(三)元代统治者推行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使汉人社会地位急剧下降,民分十等,儒居末流,又长期废弛科举,文人没有出路,迫使很多“门弟卑微”、“职位不振”而又“高才博识”的中下层知识分子投身杂剧创作,形成了有才能的作家群,并与民间艺人相结合,对杂剧的兴盛繁荣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四)经过长期的社会大**,儒学(特别是理学)文化传统力量削弱,遂使一向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戏剧,蔚为大观。
(五)唐宋以来各种戏剧因素的发展,为元杂剧的产生、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丰富的文学传统上的借鉴,特别是金代的院本和宋金时期的诸宫调,在戏剧和乐曲两个方面给元杂剧的兴起以最直接的影响。
第三节 元杂剧创作发展两个时期的总况
(一)元杂剧创作的前期,大致包括元代初期到元成宗(铁木耳)大德年间,在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的北方,成为杂剧创作和演出活动的主要地区,这个时期,出现了关汉卿、王实甫、马致元、白朴等大剧作家,并形成了以他们为代表的有才能的作家群,给后代的戏剧创作以巨大深远的影响。这是元杂剧创作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代。
(二)元杂剧创作的后期,大致包括元中叶至元代末期,创作和演出活动的中心由大都转向临安(今杭州)。这个时期,没有再出现可与关、王比肩的大作家,虽然此期的郑光祖被称“元曲四大家”之一,其实逊色多矣。这是元杂剧创作的衰微期。
(三)元杂剧作家与作品总况:有元一代不到百年,有姓名可考之杂剧作家约有二百余人,有记载可查之作品约有七百三十余种,于此可见一代文学之盛。但流传至今天者,杂剧全本仅二百零八种,残本二十九种,一并算来不过二百三十七种,佚失大半,令人叹惜。
第四节 元杂剧的体制
(一)“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形式:全剧用楔子开场,中间四折,结尾用两句或四句对句,叫做题目正名,以概括全剧内容。
(二)在乐曲上每折使用一个宫调,全剧四折由四大套曲组成。用北曲演唱。
(三)一角独唱的演唱体制,根据主唱角色的不同性别,分为“末本”和“旦本”(由男主角唱者为“末本”,由女主角唱者为“旦本”)。
(四)杂剧演出的三要素:科、白、唱、综合歌唱、舞蹈、念白一体,是中国古典戏剧的艺术特点。
(五)杂剧的角色的行当:末、旦、净、杂四大类。比之前代戏剧,角色增设和细分。
(六)杂剧体制的规范性及其束缚。
思考题:
1、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2、元杂剧的体制。第二章 关汉卿(5学时)
第一节 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1学时)
(一)关于关氏在籍贯、官职、出生年代等问题上的不同说法,及目前较通行的看法。关氏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所表现出来的自己的风貌和性格。
(二)根据关氏创作实践、生活特点可以认为他在当时就是一个颇负盛名的职业剧作家,他不仅是个多产的作者,而且还在丰富的舞台演出实践,和当时戏剧界有广泛的联系,有公认的领袖地位。
(三)关氏作品的现存状况,由于作者生平事迹和作品年代的不可考,对研究其思想和创作所带来的限制,无法具体说明作者的生活和思想对创作的影响,无法探讨作家创作思想变化的历程。
第二节 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2学时)
(一)思想内容与人物形象
1、不幸的生活遭遇和她善良性格的体现。
2、社会恶势力把窦娥平静而又可怜的生活也破坏了,种种迫害造成了她的反抗性格。
3、封建官府一手制造了窦娥的冤狱,使她的反抗性格进一步发展。
4、临刑前对天地的愤怒质问、指责与发下的誓愿,是对神圣的最高主宰者――天地的大胆怀疑,是不公平不合理的黑暗的社会形象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古代作品鬼魂形象出现的思想意义及其不同倾向。
(三)窦娥形象的意义:有力地揭露了黑暗与残酷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封建吏治的腐败,表现了被压迫者要求伸冤复仇、伸张正义的强烈愿望;寄托了作者的社会政治理想。
(四)作品使用浪漫主义手法,对悲剧气氛的渲染,所获得的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
(五)结尾清官断狱,所表现的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第三节 关汉卿其他杂剧(1学时)
简述《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鲁斋郎》等杂剧。
第四节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1学时)
(一)关杂剧塑造了众多的、具有个性特色的、不同阶级和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矛盾和现实斗争,体现了充分的现实主义精神。
(二)关杂剧歌颂了被压迫者的优良品质,赞扬了他们坚强不屈的反抗性和斗争精神,表现了人民群众企图掌握自己的命运、渴望战胜社会恶势力的强烈愿望,使杂剧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三)关杂剧艺术的完整性、独创性、戏剧性,和语言的质朴自然、本色当行,都是杂剧创作的典范。
复习题:
1、窦娥的性格的特征。
2、《窦娥冤》的悲剧意义和浪漫主义手法。
3、关汉卿的艺术成就和地位。第三章 王实甫和《西厢记》(4学时)
第一节 王实甫以前崔张故事的演变(1学时)
(一)唐元稹《莺莺传》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否定莺莺不合封建礼教的行为:为好色无情、负心背义的张生开脱、辩护。
(二)宋赵德麟的《商调蝶恋花》完全保存了《莺莺传》的内容的倾向,只是将文言小说改变成韵散相间的讲唱体鼓子词。
(三)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从根本上否定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确立了崔张故事反对封建的进步主题,肯定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否定父母包办,否定以妇女为玩物、维护男子特权的封建婚姻。
第二节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王西厢对董西厢的继承和发展(2学时)
(一)王西厢加强了崔老夫人作为封建家长的典型性,深化了董西厢反封建的主题思想。
(二)王西厢充分发挥了戏剧艺术的特色和长处,使主要人物张生、崔莺莺的性格更丰富、更充实、更典型。
(三)王西厢克服了董西厢在作品的前半部单线描写张生的倾向,细致地描写莺莺叛逆性格的形成发展过程,突出了崔张自由恋爱和包办婚姻的对立。
(四)张君瑞这一人物改变了前代文学作品中男子多负心汉的形象。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张生在爱情上始终如一的多情重义的性格,体现了作者“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理想。
(五)《西厢记》在元代剧坛上所获得的“天下夺魁”的美名,以及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节 《西厢记》的艺术特色(1学时)
(一)在杂剧艺术形式上的革新:根据内容的需要,突破了一剧四折的结构体制,创造了长篇巨制的结构。在演唱方面也突破了一人独唱的体制,打破了“旦本”“末本”的界限。
(二)篇幅长而结构严紧,剧情虽系单线索而进展曲折,并且自然而富于变化。
(三)创造了精彩的戏剧场面:既有浓厚的诗情画意,又有幽默讽刺的喜剧气氛。
(四)语言特色:辞采华美,清丽婉约,具有“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是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作。作品擅长情景的描绘,善于吸收和融铸前人的诗词名句。
思考题:
1、王西厢对董西厢反封建主题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第四章 前期其他杂剧作家和作品(1学时)第一节 白朴
(一)白朴的代表作《墙头马上》。故事的来源及在宋元时期的广泛影响。在描写婚姻爱情剧中的特色:女主人公李千金在要求婚姻自主方面更主动、热情、泼辣、自信和坚定。
(二)白朴的名剧《梧桐雨》。作者立意不明,思想混乱。历来称道这一作品,主要是因为它的词曲优美及长于抒情。第二节 马致远
(一)马致远的代表作《汉宫秋》。关于民族感情的主题思想,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艺术特色:悲剧气氛的渲染,文辞优美,强烈的抒情性。
(二)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所表现的消极创作倾向,及其中透露出来的对功名富贵的否定和对官场黑暗的指责。神仙道化剧盛行的原因和马致远的创作在元剧同类作品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节 其他作家
高文秀和他的《黑旋风双献功》、《保成公径赴渑池会》;康进之的《梁山泊李逵负荆》;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尚仲贤的《柳毅传书》;李好古的《张生煮海》。
复习题:
1、白朴《墙头马上》人物形象的塑造。
2、马致选《汉宫秋》的现实意义和艺术特色。
3、马致远神仙道化剧所表现的思想倾向,以及盛行的原因和影响。第五章 后期杂剧作家和无名氏的剧作(1学时)
(一)杂剧的南移和衰微
(二)郑光祖的代表作《倩女离魂》,题材来源,作品用“离魂”这种幻想的形式发展了西厢故事的“私奔”的情节,强调了“形”、“神”的矛盾,表现了反对封建婚姻的胜利,《王粲登楼》抒发一知识分怀才不遇的愤懑,在元代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三)宫天挺的《死生交范张鸡黍》,歌颂了生死不渝的友谊和信义,对不学无术而又追逐名利、卖友求荣之辈的指责,具有明显的讽刺现实意义。
(四)元杂剧中无名氏作品的现存状况。无名氏作品对现实的广泛反映和表现出来的复杂倾向。《陈州粜米》在现存无名氏作品和元代公案戏中的代表性。《陈州粜米》对权贵势要之家和人民尖锐对立的深刻揭露,作品塑造了不避艰险、决心为民除害的包公形象,在现存元代包公戏中是最真实、生动和富于个性的。封建官府昏暗和大量冤狱,使包公戏和公案戏盛行一时。
思考题:
1、元杂剧衰微的原因。
2、郑光祖《倩女离魂》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
3、《陈州粜米》的思想意义和包公形象的塑造。第六章 元代南戏(3学时)第一节 南戏及四大传奇(1学时)
(一)南戏的兴起和发展。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是用南方方言和流行的地方曲调演唱的地方性剧种。北宋末年始流行于浙江温洲一带,故称温洲杂剧或永嘉杂剧。至南宋则盛行一时,元灭南宋后曾一度衰微,至元末再度复兴,并流传到江西、安徽等地,形成各种不同的声腔,而后逐渐发展成新的地方剧种。南戏上承宋词,下开明代传奇,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南戏艺术形式的特色;在结构上没有固定的出数,长短自由,每本戏开始由副末开场,说明全剧大意,重要人物出场有定场白,每出戏完有下场诗,在演唱方面一出戏不限用一个宫调的曲子,也不限一韵到底,也不限一人主唱,可互唱、合唱,伴奏以管乐为主。
(三)宋元南戏现存状况:可以考见的宋元戏文名目共一百六十七种,其中有传本者十五种,全佚三十三种,辑得零星曲词者一百一十九种。
(四)最早的南戏戏文:只留下剧目的有《赵贞女》、《王魁》二种,现有剧本流传下来的以《永乐大曲戏文三种》中的《张协状元》为最可靠的南戏最早期剧本。早期南戏中男主角,大都是被谴责的负心汉,是对封建社会中由男子特权和科举制度所造成的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的反映。
(五)元代末期,南戏复兴,大型剧作相继问世,《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是南戏复兴之重要作品,被称为“四大传奇”,又称“古戏四大家”。艺术性虽不甚高,但故事曲折,极尽悲欢离合之情,故为歌场所重视。
第二节 高明的《琵琶记》(2学时)
(一)作品保持民间创作有积极意义的思想倾向;蔡家的遭遇说明科举取士在民间所造成的家庭悲剧;赵五娘对公婆的孝行,她的行为体现了普通平民妇女善良、勇于自我牺牲的好品质。
(二)作者从宣扬封建教化出发,改编民间创作,加强了作品的封建性;从根本上改变了蔡伯喈的形象,为他开脱罪责,硬把他写成全忠全孝的人;随着剧情的发展,赵五娘的性格越来越不真实,牛女的性格没有现实生活的根据,是作者封建概念的图解;牛相专横逼婚有典型意义,但他的转变没有根据,作者对人物的改造设置,都是为了达到一夫二妻和一门孝义受旌表的大团圆结局。这种脱离现实的虚构和封建说教没有任何说服力。其思想内容比起早期戏文《赵贞女》来,相差甚远,此剧被称为南戏复兴之祖,历来评价过高。
(三)作品的艺术特色:根据人物的地位和处境不同,有的曲辞朴素、本色,具有感人的悲剧气氛,有的华丽、典雅,具有富贵气;关目安排双线进行,起到了对比作用,突出了戏剧冲突,加强了悲剧气氛,对南戏结构的日趋完善,起了规范化的作用。
思考题:
1、南戏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
2、南戏的体制。
3、南戏复兴后有哪些大型剧作?
4、《琵琶记》的思想倾向、艺术成就和评价问题。第七章 元代散曲及诗文(4学时)
第一节 散曲――元代诗歌的新样式
(一)在宋、金民间俗俚和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元散曲的兴起。
(二)散曲的种类:以一支曲子为单位、每支独立、形式短小、使用方法方便的小令;至少以两支同宫调的曲牌相联缀,结尾处有尾声的套曲。
(三)散曲在形式上的特色:句式上增加衬字,极尽长短句之能事,使句法活泼、生动、接近口语,语意也复杂;在用韵方面平、上、去三声通押,一韵到底,可重复用韵。
第二节 元代主要散曲作家和作品
(一)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的散曲。
(二)马致远散曲的现存状况。《天净沙――秋思》用色彩暗淡的萧索秋景来衬托天涯游子的断肠之思,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效果。《般涉调·借马》用讽刺、诙谐的笔调,塑造了一个爱马如命者的形象,开拓了散曲反映生活的境界。《双调·夜行船――秋思》套曲,将咏史、叹世、归隐几种内容自然结合起来,表现有志难伸的悲哀,对争名夺利的厌倦,对人我是非的逃避,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慨叹,是他散曲创作的主导倾向。思想虽有消极的一方,但艺术性甚高。马致元为散曲中的大家,对后世影响颇大。
(三)睢景臣的“制作新奇”、立意新颖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套曲,对最高封建统治者神圣威严的虚伪面目的揭露,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是散曲中别具风格颇为少见的佳作。
(四)散曲发展到后期,许多作家的作品内容既远离现实,语言也愈来愈追求典型工丽,逐渐丧失前期散曲朴素自然的特色。张可久、乔吉的散曲创作,是这方面的代表。
第三节 诗文概况
(一)元代诗文内容贫乏,题材狭窄的总趋势。
(二)元代初期由于长期战乱和民族歧视,在个别作家作品中所表现的故国之思(刘因、赵孟)。元代中期的作家作品(虞集、萨都剌等);元末社会动荡,危机加深,少数作家所写的暴露现实和讽刺时政的作品(王冕、杨维桢)。
思考题:
1、散曲的种类和特点。
2、马致远散曲的成就和特色。
3、睢景臣《高祖还乡》套曲有何新奇?
元代文学参考书目:
明臧晋叔:《元曲选》,中华书局版
隋树森:《元曲选外编》,中华书局版
顾学颉:《元人杂剧选》,作家出版社版
《新校元杂剧三十种》,中华书局版,徐泌君校
吴晓玲:《关汉卿戏曲集》,中国戏剧出版社版
元·王实甫:《西厢记》,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吴晓铃注本,中华书局版王季思注本
金·董解元:《董解元西厢记》,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凌景廷校注本
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中国戏剧出版社版
元·钟嗣成:《录鬼薄》,上海古籍出版社版
明·无名氏:《录鬼簿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版
明·朱权:《太和正音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版
元·夏庭芝:《青楼集》,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版
严敦易:《元剧斟疑》中华书局版
谭正壁:《元曲六大家略传》,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版
孙楷第:《元曲家考略》,上海古籍出版社版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中国戏剧出版社版
(日本)盐谷温:《元曲概说》,隋树森译,商务印书馆版
(日本)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王古鲁译,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版 周贻白:《中国戏剧史长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周贻白:《中国戏剧史大纲》
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上册),中华戏剧出版社版
钱南杨校注:《永东大曲戏文三种校注》,中华书局版
钱南杨辑录:《宋元戏文辑供》,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版
冯沅君:《南戏拾遗》
赵景深:《宋元戏文本事》
元·高明:《琵琶记》,中华书局版钱南杨校注
明·毛晋编:《六十种曲》,文学古籍刊行社版
明·徐渭:《南词叙录》,中国戏剧出版社
隋树森:《全元散曲》,中华书局版
陈乃乾辑:《元人小令集》,中华书局版
章荑荪:《辽金元诗选》,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版
第二编 明代文学(24学时)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
1、明代社会的基本情况,明代社会与明代文学的密切联系,明代的总体文化概况。
2、明前期诗文作家及主要作品。
3、明中后期诗文作家及主要作品。
4、明代主要戏剧作家及主要作品。
“理解”:
1、“前七子”,“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的基本主张和各自局限。
2、《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的时代意义。
3、“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 明前期文学(4学时)
第一节 明前期政治、经济和文学概况(1学时)
1、朱元璋统一国家,建立明朝封建政权后,在经济上采取一些休养生息的措施,使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2、改革吏制,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以高压手段,残酷屠杀文臣、武将;以严酷的文网,迫使文人就范。
3、实行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钳制文人的思想,网罗组织知识分子编纂大型类书,以加强文化思想统治。
4、明前期文学突出的成就是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水浒传》,经过长期流传而加工创作成书。这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而戏曲和诗文则成就不高,出现了一些宣扬封建道德、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杂剧和诗文。
第二节 明前期诗文(3学时)
1、明初三大诗文作家:宋濂、刘基、高启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刘基:《卖柑者言》
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2、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
3、于谦和他的诗 第二章 明中叶文学(6学时)
第一节 明中叶政治、经济和文学概况(1学时)1、1435年英宗继位,明朝进入中衰时期。蒙古族入侵,英宗被俘,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加剧。农村破产,农民纷纷起义。
2、明中叶后政治腐败,皇帝昏庸荒淫,宦官专权,特务统治加强,统治阶级内部党派斗争尖锐、激烈。
3、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市民斗争的兴起。
4、明中叶诗文创作中提出许多主张,但成就不大。复古主义文风占了统治地位。戏曲和小说又有新的发展,除了历史的、神话的题材以外,还以现实斗争为题材,及时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政治斗争,对社会的黑暗,封建礼教的束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批判。
第二节 明中叶诗文(4学时)
(一)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他们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为反对“台阁体”盲目的从形式上模拟古人。
王世贞《登太白楼》、宗臣《报刘一丈书》
(二)唐宋派:以唐顺之、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反对复古文风,主张“直抒胸臆,信手写出”,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
归有光《项脊轩志》
(三)公安派:以袁宏道等“三袁”为代表的公安派与复古派针锋相对,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李贽也提了以“童心说”为核心的进步主张。
袁宏道《徐文长传》
第三节 明中叶戏剧(1学时)
(一)杂剧、明中叶后由于形式和内容上的变化而形成南杂剧。康海的《中山狼》,徐渭的《四声猿》。
(二)昆腔的兴起,传奇的大量出现。王世贞的《鸣凤记》以时事写传奇,开创了用戏剧反映当代政治斗争、政治事件的先例。
(三)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与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的戏剧理论主张。第三章 汤显祖的戏剧创作(3学时)
第一节 汤显祖的生平与创作(1学时)
(一)出生在书香之家,因不阿庾权贵而造成科场失意,因弹劾权室而遭贬降,最后弃官家居。
(二)接受泰州学派思想家的积极影响,他崇尚真性情,反对假道学,追求“有情之天下”。
(三)汤显祖的诗文和“四梦”。
第二节 《牡丹亭》(2学时)
(一)作品尖锐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热情歌颂了青年男女的叛逆精神和他们对真挚的、生死不渝的爱情的追求。
(二)杜丽娘:这是一个在严格封建教养下长大,对封建礼教不满,热烈追求爱情的具有叛逆思想的典型。她的死而复生是作者赋予她的爱情以起死回生的力量,表现了“情”的胜利。
(三)作品的浪漫主义特色,通过“梦而死”,“死而生”的幻想,表现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运用抒情诗的手法描绘的有浪漫气息的画面在表现理想和现实矛盾上所起的作用。
思考题:
《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的时代意义。
第四章 明中叶后的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5学时)
第一节 冯梦龙和“三言”(3学时)
(一)冯梦龙的生平著作和进步的文学观:强调通俗小说的社会意义和教育作用,主张文学作品通俗化,重视民间文学的搜集和整理。
(二)“三言”的成书:宋、元、明三代说话艺人的话本和文人加工整理或创作的作品,冯梦龙的汇总整理。
(三)“三言”的思想内容
1、关于爱情、婚姻题材的作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等在爱情、婚姻问题上表现出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
2、歌颂尚义任侠精神的作品:《施润泽滩阙遇友》、《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刘小官雌雄兄弟》等歌颂朋友的信义和患难相助的市民阶层的道德观。
3、反映正直官民与权奸宠臣斗争的作品:《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木绵庵郑虎臣报冤》、《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等揭露封建统治阶级贪婪、残暴的罪恶。
4、关于神仙怪异题材的作品:《灌园叟晚逢仙女》、《大树坡义虎送亲》等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5、《三言》思想的复杂性和糟粕:有的宣扬荒诞迷信、因果轮回思想,有的充满淫秽的色情描写。
(四)“三言”的艺术特色:运用巧合、悬念等创造了曲折动人的故事,注意细节和心理刻划,塑造了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
第二节 凌濛初和“二拍”(2学时)
(一)凌濛初和“二拍”的创作:以“古今杂碎事”为题材“演而畅之”,缺乏创新精神。
(二)“二拍”的基本思想是消极的,充满封建迷信、因果报应和猥亵淫秽的色情描写。
(三)少数作品如《转运汉巧遇洞庭红》、《迭居奇程客得助》等反映了城市平民的生活和思想。
思考题:
分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卖油郎独占花魁》的异同。第五章 明末文学(4学时)
第一节 明末社会情况(1学时)
(一)明神宗时战乱不断,日本和清兵屡屡侵犯,国势衰落,政治上腐败,经济上剥削的加重和严重的灾荒,促使农民大起义。
(二)继明中叶之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更加激烈,阉党魏忠贤专政,东林党反对阉党的斗争。
(三)很多作家积极参加现实斗争,对**现实的不同反映。
第二节 明末文学概况(3学时)
(一)爱国作家陈子龙、夏完淳、瞿式耜、张煌言等人的诗对现实的反映,国破家亡的感慨和抗清的决心。
(二)小品散文作家张岱、王思任等继承公安、竟陵派的风格,以诗为文,反映了明末现实的一些侧面。
第六章 明代散曲和长篇小说概况(2学时)
(一)明代散曲
王磐《咏喇叭》、陈铎《闲情》、冯惟敏《刈麦有感》、薛论道《塞上重阳》等。
(二)明代长篇小说概况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封神演义》等。
明代文学参考书目
1、清·钱谦益编:《列朝诗集小传》,1958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
2、周贻白选注:《明人杂剧选》,1958年人民文出版社版
3、明·毛晋辑:《六十种曲》,1955年人民文出版社版
4、明·王世贞著:《鸣凤记》,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社版
5、汤显祖著:《牡丹亭》,1958年古典文学出版社版
6、冯梦龙编:《古今小说》,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7、冯梦龙编:《警世通言》,195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8、冯梦龙编:《醒世恒言》,195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9、《中国古典短篇小说》,1980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版
10、蒋瑞藻编:《小说考证》,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
11、王晓传辑录:《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1958年作家出版社版
第三编 清代文学(22学时)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
1、清代社会的基本情况,清代社会与清代文学的密切联系,清代的总体文化概况。
2、清前期诗文作家及主要作品。
3、《长生殿》的基本情况。
4、桐城派古文的基本情况。
5、清代中叶诗文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
“理解”:
1、《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2、《桃花扇》的题材特色。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 清前期文学(5学时)
第一节 清前期政治、经济和文学概论(1学时)
(一)满族建立清王朝后,对汉民族进行残酷镇压,民族矛盾加剧,清初四十多年民族反抗的斗争连绵不断。
(二)满族经济带有浓厚的奴隶制残余,进入汉族地区后,把已进入后期的封建经济拉向农奴制经济,三次圈地运动,允许奴隶存在,使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遭到严重破坏。
(三)康熙时,停止圈地,实行科举,开设学校,缓和了矛盾,使封建经济得到恢复。
(四)清前期是战乱和恢复时期,文学反映了时代的特点。诗文、戏曲和小说都存在着强烈的反抗民族压迫,阶级压迫的内容。
第二节 清前期诗文(4学时)
(一)清初的文人志士亲身参加了反抗民族压迫的抗清斗争。他们所写下的诗文富有强烈的战斗和现实主义精神。
1、顾炎武的生平著作和文学主张:参加抗清的保卫战,文学上主张创作的目的为“明道救世”,反对摹拟。
讲解《精卫》
2、黄宗羲生平著作:尖锐批判封建政治,提出“工商皆本”,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
讲解《原君》
3、王夫之生平著作和文学主张:哲学上倡导唯物主义;历史观主张进化论;文学上反对复古,主张创新,反对创作上的形式主义,重视创作的思想内容。
(二)生活在民间或接触社会现实的一些作家,所写诗文反映了清初社会的真实和下层人民的苦难。
1、吴嘉纪:生活在盐民之中,他的诗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疾苦,有民歌风格。
讲解《盐场歌》
2、吴伟业:弃官归里后,接触现实,不少诗反映了社会的真实。
(三)以王士祯为代表的神韵派诗人,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西词派,以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词派及其诗词作品。思考题:
1、清代前期诗文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第二章 蒲松龄和《聊斋志异》(6学时)
第一节 蒲松龄的生平著作(1学时)
1、生于清贫的书香之家,一生贫苦不得志,深切体会到社会的罪恶和下层人民生活的痛苦,这些为他的创作打下深厚的生活和思想基础。
2、著作丰富,诗、词、文、戏剧、小说、俚曲各种形式都有创作。
3、诗、文除应酬之作外,不少揭露了封建官吏、地主豪绅盘剥、荼毒人民的罪行和科举制度的弊端。
4、俚曲韵白相间,是供民间艺人说唱的作品,思想性强,艺术上有独自的特色。
第二节 《聊斋志异》的思想(4学时)
(一)揭露权贵、豪绅欺压、凌辱下层人民的罪恶,颂扬反抗压迫、不畏强权的英勇斗争精神,表现了作者进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如《席方平》、《促织》、《梦狼》、《红玉》、《石清虚》等。
(二)抨击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和封建文人为猎取功名而不顾廉耻的丑行。如《考弊司》、《司文郎》、《于去恶》、《五子安》等。
(三)歌颂青年男女反对封建婚姻,冲破礼教束缚,追求自由、美好爱情的斗争精神。对忘恩负义,玩弄女性的劣行给予无情鞭笞。如《连城》、《鸦头》、《瑞云》、《细侯》、《窦氏》等。
(四)富有深刻意义的寓言式小说和公案小说。如《劳山道士》、《武技》、《胭脂》等。
(五)有的作品记录怪异,宣扬封建迷信、因果报应和封建伦理,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意义。
第三节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1学时)
(一)以丰富奇异的文学想象创造了一个幻想世界,借花狐鬼怪曲折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现实。
(二)人物千姿百态,性格各有不同,以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同类人写出差异,鬼狐花妖与人的思想结合塑造了独具风格的形象。
(三)委婉曲折的故事情节。作者巧于使用“关子”,运用伏笔、悬念,使每篇故事情节变化多端,出人意料,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思考题:
以《促织》、《席方平》等为例说明《聊斋志异》的思想成就。第三章 《长生殿》与《桃花扇》(4学时)
第一节 洪升的生平、著作
(一)一生贫苦,没有出仕,政治上受到两次打击后,隐居原籍,寄情山水。
(二)先后师事名家诗人,学众家之长,有诗集留世。戏剧创作现流传的有《四婵娟》和《长生殿》。
第二节 《长生殿》的思想
(一)《长生殿》的故事是一历史题材,见于史传,流传于民间,历代文人进行创作,思想倾向各有不同。
(二)对《长生殿》的主题思想认识不一,或说歌颂爱情,或说讽刺罪恶,或说思想混乱,众说纷纭。
(三)作品的主线是描写李隆基和杨玉环二人爱情的悲剧,作家笔下的主角既是帝王妃子,又是在传说基础上创造出的理想人物,有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
(四)作品也揭露了唐王朝政治的腐败,这是全剧的一条副线,是作为李、杨爱情的背景去描写的。一方面是李、杨二人寄情声色造成的后果,一方面又是导致他们二人悲剧的直接原因。
第三节 《长生殿》的艺术特色
(一)结构严密,两条线索交错发展,即深化了主题,又使剧情起伏跌宕,使戏中有戏。同时把悲与欢,动与静有机地结合,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曲律优美,字精句研,全剧无一曲牌相同,“宫商不差唇吻”。语言个性化,不同人物有不同的语言。
第四节 孔尚任的生平著作
(一)孔尚任的一生可分两个时期:前期对清王朝感恩戴德,怀有效忠报国的抱负;后期感受到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深重,写下不少反映现实、抒发不平的诗文。
(二)《桃花扇》演出后,遭到打击,罢官归里。
(三)诗文与戏剧创作。
第五节 《桃花扇》的思想
(一)作品“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通过李香君、侯方域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南明王朝的兴亡。
(二)作品揭露了南明王朝皇帝昏庸,奸臣专权残暴的罪恶。揭示出这一小朝廷灭亡的原因。
(三)作品悲壮地歌颂了英勇抗战、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史可法,痛斥了屈节投降的民族败类。
(四)歌颂了李、侯二人坚贞不渝的爱情和他们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分析侯方域和李香君形象。
(五)剧本没揭示出明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结尾的消极思想。
第六节 《桃花扇》的艺术特色
(一)作实地调查,搜集资料,剧中涉及的大事和人物基本上都是真人真事,但作者又“稍有点染”,进行艺术加工,做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统一。
(二)结构与构思独具匠心,以一把扇子贯穿全剧,既有象征意义,又在结构上起到巧妙的作用。
思考题:
1、结合前代有关文学作品看《长生殿》的主题思想。
2、《桃花扇》的思想和艺术特色。第四章 清中叶文学(5学时)
第一节 清中叶政治、经济和文学概况(1学时)
(一)土地高度集中,贫富悬殊严重,农民奋起夺粮、抗租,夺田斗争风起云涌,清朝由兴盛逐渐转向衰落。
(二)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有所发展,市民阶层人数增加,统治阶级压制市民阶层民主意识,大批烧毁书籍。不少文人逃避斗争,钻进故纸堆里,从事古籍整理和文学考据。
(三)创作上形式主义严重,诗文和戏剧没有出现有影响的作家。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和《红楼梦》问世,这是古代小说发展的第二个高峰。花部戏繁荣。
第二节 清中叶诗文(4学时)
(一)以沈德潜为代表的格调派,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温柔敦厚”,“怨而不怒”,为统治阶级政治服务。
(二)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派,在文学创作上主张直抒“性情”。由于缺乏现实社会内容,其诗格调不高。
(三)郑燮的诗文创作与文学主张。
(四)桐城派古文:刘大櫆、姚鼐、方苞等人的创作和理论。
讲解方苞《狱中杂记》、姚鼐《登泰山记》。第五章 清代长篇小说概况(2学时)
清代小说创作概况
《儒林外史》、《红楼梦》等。
清代文学参考书目
1、《顾亭林诗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
2、《黄梨洲诗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
3、《王船山诗文集》,中华书局1962年版
4、《蒲松龄集》,中华书局1962年版
5、蒲松龄:《聊斋志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6、洪升:《长生殿》
7、《孔尚任诗文集》,中华书局1926年版
8、孔尚任:《桃花扇》
9、郑燮:《郑板桥集》,上海书局1962年版
第四编近代文学(4学时)第一章 鸦片战争时期文学
第一节 时代背景与文学概况
(一)帝国主义侵入,中国堕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族矛盾尖锐,清政府一再退让,人民和爱国志士奋起反抗。
(二)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失去土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席卷全国,加速了清封建王朝的灭亡。
(三)思想界保守与革新的斗争十分尖锐,一些进步思想家要求改革,而封建统治阶级则顽固地死守封建阵地,维护其统治地位。
(四)这时期的文学题材扩大了,文学形式也多样化,白话小说与白话报纸繁荣。
第二节 龚自珍
(一)龚自珍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先驱,要求变法,平均财产,以改变中国的贫弱,其诗文充满爱国主义精神。
(二)在学术思想上反对抱残守缺,主张经世致用,要求解放个性,摆脱一切思想束缚。
讲解《病梅馆记》、《咏史》、《己亥杂诗》。第二章 太平天国时期文学
第一节 太平天国文学理论
(一)文学在内容上要直接为革命的政治服务,反对浮文巧言、鬼话、妖话。
(二)形式上反对因袭的华靡文风,提倡朴实、明晓、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
第二节 太平天国革命诗文
(一)洪秀全
(二)太平天国民歌
第三章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时期文学
第一节 改良主义者的思想
(一)政治上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鼓吹民权
(二)文化上反对八股取士,提倡科学,提出了“诗界革命”,“文体革命”等口号。
第二节 “诗界革命”与黄遵宪
(一)黄遵宪的生平。
(二)黄遵宪在政治上要求维新,向西方学习。
(三)文学上要求创作新派诗,反对摹拟、复古,主张创新。
(四)诗歌他作上开辟了从未有过的广阔领域和新境界。
其《哀旅顺》、《下水船歌》
第三节 “小说界革命”与李伯元等小说作家
(一)对小说认识的提高。
(二)李伯元的生平与他的《官场现形记》。
(三)吴趼人的生平与他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四)刘鹗的生平与他的《老残游记》。第四章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期文学
第一节 革命民主主义作家及作品
(一)章炳麟生平、思想及其创作。
(二)秋瑾生平、思想及其创作(《黄海舟中》)。
(三)邹容生平、思想及其创作。
(四)南社诗人:柳亚子、陈去病等革命诗人的创作。
第二节 曾朴和《孽海花》的创作。
(一)曾朴的生平和《孽海花》的创作。
(二)《孽海花》的思想评价。
近代文学参考书目
1、《龚自珍全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
2、《洪秀全选集》,中华书局1976年版
3、《人境庐诗草笺记》(钱钟联笺记),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4、《人境庐集外诗集》,中华书局1960年版
5、《康有为诗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6、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7、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8、刘鹗:《老残流记》
9、曾朴:《孽海花》
10、《章太炎诗文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三、学时分配
章节学时讲授讨论合计第一编概论1120第一章22第二章541第三章44第四章11第五章11第六章33第七章44第二编第一章4424第二章651第三章33第四章541第五章44第六章22第三编第一章5522第二章651第三章44第四章55第五章22第四编444机动学时22合计7264872
四、成绩评定
学生该课程学期成绩一般由期末考试成绩(60%),半期考试成绩(10%),平时作业成绩(20%),课堂答问(或讨论)成绩(10%)等几部分构成。其中,课堂答问(或讨论)成绩除通过课堂答问取得外,也可通过课外讨论或撰写文献综述的方式取得,但应提交学生讨论发言稿或文献综述文稿。
五、教学参考书目(如前)
中国古代文学4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4(即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至唐五代)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代码:01050101216 学 分:3 总 学 时:72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
1、中国古代文学
2、中国古代文学3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任务:就是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与发展的历史。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内容及其繁荣发展的情况和艺术规律,说明重要作家作品和当时社会的关系,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介绍、评价历史代表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活动。分析代表作品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目的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教授使学生获得有关我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认识。对我国古代文学伟大成就和基本发展线索、规律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并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重要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作出科学评价。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独立阅读、分析、评价我国古代文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提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以及审美素质,为发展中华民族新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段为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至唐五代段。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各章的基本内容与考试要求)
第一编 先秦文学(18学时)第一章 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教学目的:了解上古文学的概貌
学时分配:1
第一节 文学的起源和原始歌谣
(一)文学的起源
(二)原始歌谣
第二节 古代神话
(一)神话的起源、性质、类型
根据中国古代神话的内容,可把神话分为关于自然神的故事;英雄神的故事;异人异物的故事三种类型。
神话和迷信、传说的区别。
(二)古代神话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章 诗经
教学目的:掌握《诗经》的文化精神 学时分配:3
第一节 《诗经》概貌
(一)《诗经》名称及产生的时代、地域和分类
(二)《诗经》的作者、收集、编订和流传
第二节 《诗经》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古老的民族史诗《大雅·生民》、《大雅·公刘》、《大雅·皇矣》、《大雅·皇矣》、《大雅·大明》。
第四节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章 先秦散文
教学目的:掌握春秋战国思想的发展动态 学时分配:10
第一节 文字的发明和书面文学的萌芽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散文发展的原因 第三节 叙事散文
(一)《春秋》和《左传》
《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编纂的一部编年史,但记事过于简略。
《左传》的思想观点及政治倾向:在天人关系中比较强调人的作用;在君、民关系中,比较重视民的作用;对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持“不隐恶”的态度,赞扬了有志之士,但也宣扬了迷信思想及某些宿命论观点。
《左传》的艺术性:长于描写战争,善于在矛盾斗争中表现人物思想性格;语言精练传神;善于写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左传》对后世文学有着重要影响。
(二)《国语》
(三)《战国策》
第四节 说理散文
(一)《论语》
(二)《墨子》
(三)《孟子》
(四)《庄子》
(五)《荀子》
(六)《韩非子》 第五节 先秦寓言文学
第四章 伟大诗人屈原和楚辞
教学目的:掌握楚文化的特征和楚辞的艺术特色。
学时分配:4 第一节 楚辞的名称、来源及其它
(一)楚辞,是在公元前四世纪,产生在楚的一种新诗体。其名称本义是指楚地的歌辞,有浓厚地方色彩。刘向汇集屈原、宋玉诸作和汉人仿作,编成专书,名“楚辞”。楚辞又称“骚”或“骚体”。
(二)楚辞的产生,与南部民歌有密切关系,对其产生影响最大的是楚地民间“巫歌”;其产生也受到北方《诗经》的影响;楚辞也受到当时散文的影响;更归功于屈原的创造。
(三)楚辞的产生,在我国文学史上,是具有划时代重大意义的。
第二节 屈原的时代、生平、思想
(一)屈原名平,楚贵族,约生于公元前340年死于公元前278年,他生活的时代正当战国后期,各国间兼并战争剧烈的时代,“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二)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主张改良楚国内政,明法度举贤能,对外联齐抗秦,实现统一大业。
(三)屈原的才能和革新政治主张遭到贵族旧势力的猜忌反对,楚王两次把他放逐,屈原终于自沉汩罗,以身殉志,表现了高洁人格,强烈的爱国主义。
(四)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伟大诗人。
第三节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屈原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创造了全新的诗歌样式――“骚体”。
(二)屈原的艺术影响,他的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开辟了我国文学的另一影响深远的传统;发展了《诗》的比兴;“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直接影响汉赋形成;为五、七言诗产生铺平了道路。
第五节 其他楚辞作家
思考题:
1、试述楚辞的来源和它的主要特点。
2、从《诗经》到楚辞我国诗歌表现出哪些发展变化?
3、屈原生平和思想概述。
4、《九歌》和《九章》的名称是怎样来的?《九歌》和《九章》各包括哪些作品?
5、概述屈原的《天问》、《招魂》的基本思想、艺术特点。
6、简述屈原的爱国主义和浪漫主义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影响。
先秦文学参考书目: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册,人民出版社
褚斌杰《先秦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赵明《先秦大文学史》吉林人民出版社
章培恒《中国文学史》第一册,上海艺术出版社
金开诚《屈原集校注》中华书局
程俊英《诗经注析》中华书局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
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
崔大华《庄学研究》人民出版社
梁启雄《韩子浅解》中华书局
《诸子集成》中华书局
《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
第二编 秦汉文学(12学时)第一章 汉代诗歌
教学目的:掌握汉乐府艺术精神 学时分配:2 第一节 关于乐府及乐府诗
“乐府”涵义的演变。汉代乐府机关的设立和任务,汉代乐府民歌的采集、整理、流传。《乐府诗集》的分类和对民歌的保存。
第二节 汉代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一)社会生活的实录
(二)人生问题的探索
第三节 汉代乐府民歌的影响
(一)现实主义精神。
(二)新诗形式。
(三)艺术技巧。
思考题:
1、简述这一时期的社会和文学概况。
2、简述乐府是怎样由一个官署名称变为诗体名称的。
3、举例说明汉代乐府民歌是如何广泛、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现实的。
4、汉代乐府民歌对后世文学有什么巨大影响?
第四节 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
五言诗起源于民间歌谣。五言诗进入乐府促进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东汉末年五言诗艺术进入了黄金时代。
第五节 《古诗十九首》
(一)关于《古诗十九首》的题目、作者、时代。
(二)《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三)《古诗十九首》的地位及影响。
思考题:
1、简要说明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简述在我国五言诗史中的地位。第三章 汉代的辞赋
教学目的:了解汉赋的体式及影响
学时分配:2
第一节 关于汉赋
(一)赋的起源
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赋和诗经、楚辞的关系。
(二)汉赋的发展变化
汉赋的发展经历了骚体赋、新体赋、抒情小赋。
汉赋的发展变化和当时的社会发展变化密切相关。
(三)汉赋的特征及其影响
内容贫乏,文词繁琐,极尽铺张扬厉,以歌功颂德为主旨是大赋的基本特征。大赋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逆流。
如何正确评价汉赋?
第四章 汉代的政论文
教学目的:了解汉代政论文的特征 学时分配:3 第一节 西汉东汉政论文概说 第二节 贾谊和晃错的政论文。
思考题:
1、汉代政论散文和先秦政论散文有何不同之处? 第五章 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
教学目的:掌握司马迁的人格和《史记》、《汉书》传记文学的特征。
学时分配:5
第一节 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创作
司马迁绍出游和“李陵事件”及《史记》的写作过程。
重点介绍出游和“李陵事件”及《史记》的写作过程。
第二节 《史记》的思想内容
(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某些真实情况。充分肯定了陈胜、吴广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在历史上的作用。
(二)揭露鞭挞了最高统治者的凶残暴虐、贪婪狡诈和庸俗无赖。
(三)对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中下层人物的优良品德予以热情讴歌。
(四)在一定程序上否认天命,同时也强调了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第三节 《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深远影响
《史记》在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影响。
第四节 班固与《汉书》
(一)班固生平和《汉书》的创作。
思考题:
1、在司马迁一生中,主要有哪些事件与他的《史记》创作有密切的关系?
2、举例说明《史记》表现了怎样的进步倾向?
3、举例说明《史记》传记文学的地位和影响。
4、简述《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5、简述《汉书》写作过程。
6、《汉书》体制怎样?
两汉文学参考书目:
郭茂倩《乐府诗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大中文系《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
王伯祥《史记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费振刚《全汉赋》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三编 魏晋文学(11学时)
概述(1学时)
(一)(一)社会历史概况
魏、蜀、吴三国鼎立,司马迁建立西晋。十六国混战东晋。南朝和北朝。杨坚建立隋朝。南北朝复归统一。
(二)文学概况
建安文坛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形成了“建安风骨”这一优良传统。
正始文坛的阮籍、嵇康基本继承了“建安精神”。
两晋诗坛的形式主义诗风。陶渊明的“田园诗”开辟了一代诗风。
七言诗的确立。
新体诗的产生。
南北朝乐府民歌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汉赋之后,这一时期辞赋有新的发展。
骈文的盛行。
志怪小说和记录人物轶闻锁事小说的产生。
文学批评的空前繁荣。第一章 建安文学
教学目的;掌握建安文学的特征,体会建安文人建功立业的精神。
学时分配:2
第一节 关于建安文学
介绍建安文学的盛况,建安文学的特点,建安文学兴盛的原因,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节 三曹
(一)曹操
曹操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二)曹植
曹植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三)曹丕
曹丕的诗歌创作
第三节 建安七子
(一)王粲
王粲的生平和创作
(二)陈琳
陈琳的生平
第四节 其他作家诗文
思考题:
1、简述这一时期的社会和文学概况。
2、2、建安文学有哪些特点?建安文学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3、曹操在诗中如何反映了汉末社会现实?
4、曹丕的《燕歌行》在文学史上有何地位?
5、“建安七子”是指哪些作家?他们的诗主要有哪些方面内容?
第二章 正始文学
教学目的:了解正始文人的苦闷情怀。
学时分配:1 第一节 关于正始文学
第二节 阮籍、嵇康
(一)阮籍与稽康政治态度及文学创作
第三章 西晋文学
教学目的:了解西晋文学的概貌,掌握西晋文学雕琢的特点。
学时分配:1 第一节 西晋文学概说
第二节 陆机 第三节 左思 第四章 东晋文学
学时分配:1
教学目的:了解东晋文学玄言的特征。第二节 东晋文学概说
第一节 郭璞及其《游仙诗》 第五章 陶渊明
教学目的:掌握陶渊明淡泊情怀和诗歌淳厚平淡的特征。
学时分配:5 第一节 陶渊明的时代、生平和思想
(一)陶渊明生在晋宋易代时期,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斗争剧烈,门阀制度森严。
(二)在黑暗动荡时代,陶渊明怀着济世壮志,从二十九岁步入官场,之后十三年仕隐无常,四十岁时彻底归隐,之后亲自参加农业劳动,表现了厌恶官场,不与统治者合作的高洁人格,六十三岁病逝于家中。
第二节 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诗作主要写于归隐之后。
(二)田园诗多方面地描绘了农村景色和归隐后的生活,主要反映了诗人鄙弃官场、怡然自乐的思想感情。也以幻想“乐土”表示了对战乱贫困的封建社会的抗议;反映出希望用劳动创造和平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三)陶渊明的咏怀、咏史诗,围绕出仕与归隐矛盾,表现了壮志未遂的苦闷和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也曲折暴露了黑暗。
(四)陶诗也表现了一定的消极思想。第三节 陶渊明的地位和影响
(一)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
(二)陶渊明蔑视权贵、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品德给后代作家树立了榜样。
(三)“田园诗”成为一个影响深远的诗歌流派。
思考题:
1、简述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简述陶渊明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四编 南北朝文学(5学时)第一章 刘宋文学与永明文学 教学目的:掌握刘宋文学孤傲的情怀和山水诗风格特点;了解永明文人重亲友之情的特点和永明诗风
学时分配:1 第一节 晋宋之际诗文风气的嬗变 第二节 谢灵运和他的山水诗 第三节 永明体的兴起 第四节 谢眺和他的新体诗 第二章 梁陈宫体诗
教学目的:了解宫体的特点,理解宫体的文化内涵。学时分配:1 第一节 宫体诗的出现 第二节 宫体诗代表作家 第三节 徐陵和《玉台新咏》 第四节 宫体诗的评价
第三章 南北朝乐府民歌
教学目的:了解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的风格及其差异 学时分配:1
(一)南朝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南朝乐府民歌多是情歌,反映了青年男女纯洁的爱情生活,反映了恋爱和婚姻的不自由。
(二)北朝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广泛反映了社会现实,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生活,揭露社会矛盾,反映人民疾苦,歌咏北方民族尚武精神,反映爱情生活,描写北国风光和游牧生活。
(三)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地位和影响
形式主义的对立面,五言绝句的源头,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南朝情歌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第四章 南北朝的骈赋、骈文、散文
教学目的:了解南北朝骈赋、骈文、散文的特点。学时分配:1
(一)南北朝的骈赋、骈文
(二)南北朝的散文
思考题:
1.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怎样?什么原因造成了南朝乐府民歌内容单一化? 2.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怎样?它在风格上和南朝乐府民歌有何不同?
3.简述南北朝乐府民歌对后世的影响?
4.简述南北朝文人诗文创作概况。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
教学目的:了解魏晋南北朝小说的概况。
学时分配:1
第一节 中国古代小说溯源
(一)中国古代小说的萌芽。
(二)历史传说向小说的过渡。
第二节 志怪小说
(一)产生的社会基础
(二)干宝的《搜神记》
(三)其它志怪小说
第三节 轶事小说
(一)产生的社会基础
(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三)其它轶事小说
第四节 魏晋小说对后世的影响
为唐宋传奇的出现准备了条件,开导了笔记小说的先路,为后世戏剧、小说提供了丰富素材。
思考题:
1.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产生这些小说的社会基础是什么?
2.简述这一时期小说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参考书目:
逐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两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
刘义庆《世说新语》中华书局
颜之推《颜氏家训》(王利器集解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
陆保如《中古文学系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曹道衡《南北朝文学编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乐府诗选》、《三曹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葛晓音《八代诗史》陕西人民出版社
徐公持《魏晋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曹道衡《南北朝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大《中国小说略》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五编 隋唐五代文学(26学时)
概论
隋唐王朝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特别是唐高祖李渊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帝国。唐太宗李世民,继而在经济上、政治上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对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稳固政权起很大作用,是为唐代文学繁荣的外因。从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文学经历了一个长远的发展过程。诗歌、散文、小说等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对唐代文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是为唐代文学繁荣的内因。第一章 初唐四杰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学时分配:2
四杰生平:“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之浪漫,遭遇悲惨。”(闻一多语)
重点介绍王勃生平
四杰诗作虽未能脱尽六朝绮靡文风,然而,能初步突破诗歌只描写宫庭、贵族生活的局限,一定程度上开拓了诗歌的领域,开始具有唐诗的气派,五律的形式在他们手中已初步定型。
思考题:结合四杰诗作在唐诗发展史上的地位,研读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一:“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第二章 陈子昂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陈子昂的创作和理论主张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学时分配:1
四杰之后,正式举起诗歌革新的旗帜,以坚决的态度反对齐梁诗风,在理论和创作上都表现了创造革新精神的诗人,是陈子昂。
陈子昂的生平:早年“任侠使气”,中进士后,上书论事,曾两次随军出塞,因受主将压抑而去职还乡,后遭政敌迫害死于狱中。
陈子昂的思想:政治上的远大抱负。“请息兵”,“请措刑”的政治主张。
思考题:陈子昂的诗作为什么写得质朴、苍劲、平实、无华?从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上简述之。
第三章 山水田园诗派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审美价值。
学时分配:3
山水田园诗盛行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盛唐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给诗人提供了优闲生活的物质条件。统治阶级提倡佛老,也造成了一种特殊的政治局面。山水田园诗应运而生。
孟浩然生平:早年在家隐居读书,四十岁后到京求仕,未如愿,经过一段漫游后又回乡,一生清淡寡居。
王维的生平:早年关心社会现实,向往开明政治,由于张九龄的罢相,李林甫擅权,他在40岁以后就过上半官半隐、亦官亦隐的生活,安史之乱后更加消极。“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是其处世哲学。
王维的创作:以40岁为分界线,划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有政治抒情诗、游侠边塞诗、爱情友谊诗、山水田园诗等题材类型。诗作富于画意、禅意、音乐感强,风格淡泊自然。
思考题:
如何认识山水诗的思想性? 第四章 边塞诗派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特点。
学时分配:2
边塞诗兴盛的原因:盛唐社会,由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也愈加频繁,新的局面吸引着有志之士,跃马边疆建功立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反映了在新的历史情况下一般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以军旅生活和边塞风光为题材的边塞诗,应运而生。第五章 李白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学时分配:5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生平:李白出身富而不贵。学习从方术入门,博涉百家,未受过正规的儒学教育,习辞赋,好剑术,慕神仙。二十六岁离乡远游。胸怀“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其生活理想是“功成身退”。
生平的三个重点:1.李白的籍贯、家世等问题;2.供奉翰林与赐金还山;3.从永王李璘东巡。
思想:由于李白的家世,所受教育及生活经历的特殊性形成了他的庞杂的思想。1.封建市民的思想。2.儒家入世与道家出世的思想。“功成身退”将二者统一起来了。3.虚无主义思想。这是李白思想中的糟粕。4.李白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而非政治家。
第二节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李白的创作继承了屈原以来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丰富发展了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对浪漫主义这一流派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第六章 杜甫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学时分配:5
第一节 杜甫生平和思想
杜甫生平的四个时期:1.读书与漫游时期(35岁以前)。2.长安十年(35-44岁)。3.陷贼与为官时期(44-48岁)。4.“漂泊西南天地间”(49-59岁)。
重点讲述杜甫的生活道路对其创作的影响。杜甫的创作,植根于社会现实的土壤之中,艰难坎坷的生活,玉成了杜甫,使其成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第二节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杜甫的创作,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广度”从略,参见文学史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的概述部分。深度:剖析社会现实的尖锐性;对时局的敏感与预见;对战争的清醒认识。
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杜甫继承自《诗经》汉乐府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把唐代诗歌的现实主义创作,推向一个比较自觉、更加成熟的阶段,对中晚唐的新乐府运动具有直接的启迪作用,其现实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技巧,一直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思考题:简评古今李、杜优劣论。第七章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新乐府运动的形成宗旨及创作实际。
学时分配:1
第一节 白居易的诗论与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形成的历史过程,白居易关于诗歌创作的理论、原则,新乐府运动的其他参加者。
概言之:乐府诗,自汉乐府的“缘事而发”一变而为文人的摹拟创作,再变而为曹操诸人的借古题写时事,三变而为杜甫的“因事立题”,其间,经元结、顾况等人一脉相承,到白居易更成为一种有意识的创作,他与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人,共创新乐府,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
第二节 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
白居易把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一曰讽谕诗,二曰闲适诗,三曰感伤诗,四曰杂律诗。以白居易44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划分前后两期,前期“志在兼济”,写了大量的讽谕诗,后期志转消沉,“独善其身”,写了大量的闲适诗、感伤诗。其中,白居易最重视的是讽谕诗。
串讲《卖炭翁》、《上阳白发人》、《钱塘湖春行》。第八章 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古文运动的内容及韩愈、柳宗元在古文运动中的作用。
学时分配:2
第一节 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产生的原因:中唐社会中一部分地主知识分子为挽救社会危机,巩固唐王朝统治,积极从事政治改革,要求文学自觉地为它服务。
古文运动形成的一般历史过程:由秦汉的古文到魏晋南北朝的骈体,再到韩柳的古文,走了一个由散到骈再到骈散结合的过程,恰巧走了一个“之”字。古文运动不是重复秦汉古文而是一种新的发展。
韩柳古文运动的理论:“惟陈言之务去”,“文从字顺各识职”。
古文运动的成就及影响
第九章 杜牧、李商隐及晚唐现实主义诗派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晚唐现实主义诗派的创作实际。
学时分配:1
第一节 杜牧生平
第二节 李商隐生平
第三节 唐末社会概况及现实主义诗派 第十一章 唐传奇与唐五代词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唐传奇及唐五代词的作品特色。
学时分配:2
第一节 唐传奇繁荣的原因及思想、艺术简介
兴盛原因:1.都市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生活丰富为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2.科举考试“温卷”之风的盛行。3.唐代各种文学形式的普遍繁荣,诗、文、小说出现了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倾向。4.魏晋南北朝以来志怪及轶事小说的传统。
传奇的发展,大体分三个阶段。初盛唐是兴起时期,中唐为鼎盛时期,晚唐时传奇创作仍很丰富,但开始脱离现实,艺术上趋于粗俗。
传奇中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是爱情主题的作品,如《李娃传》、《霍小玉传》、《柳毅传》等;描写仕途坎坷、官场黑暗的作品如《枕中记》、《南河太守传》;反映政治历史题材的作品如《高力士传》、《长恨歌传》;描写侠义刺客的《聂隐娘》、《无双传》、《谢小娥传》等,还有描写鬼怪、神仙的《古镜记》等。
唐传奇作家摆脱了六朝小说粗陈梗概的写法,对现实生活精细描绘,注重人物性格、心理描写,细节真实,结构严谨,情节曲折,语言采用散文古体,也吸收民间口语及骈文的技巧,并插入大量诗词。
第二节 唐、五代词
敦煌曲子词和中唐文人词。
温庭筠与花间词派:
温庭筠生平。怀才不遇,生活放浪。其词内容狭窄,多写妇女,寄寓自己失意情怀。
花间词派:晚唐五代时,西蜀少蒙战乱,统治者淫乐成风。西蜀的一批词人,主要写男女相思、离别,绮罗香泽,内容空虚,追求词藻,形成唯美主义词风,形成花间词派。
李煜和南唐词:
李煜是南唐后主,是一个屈辱图存、苟安享乐的风流天子。前期词作,近花间派;亡国被俘,有故国之思,写了一系列感情真挚、沉痛的词,如《虞美人》、《乌夜啼》、《浪淘沙》等。
隋唐文学参考书目: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三、四册
岑仲勉《隋唐史》
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唐宋文举要》
马茂元《唐诗选》
余冠英等《唐诗选》
萧涤非《杜甫研究》
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
施鸿葆《读杜诗说》
复旦大学《李白诗选》
詹瑛《李白诗文系年》
王琦注《李太白全集》
顾肇时、周汝昌《白居易诗选》
苏仲翔《元白诗选》
苏寅属《元白诗笺证稿》
白居易《白香山集》
《唐诗研究论集》
《杜甫研究论文集》
《李白研究论文集》
黄云眉《韩愈柳宗元文学评价》
蒋之翘《柳河东集》
《刘禹锡集》
《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
缪铖《杜牧诗选》
安徽大学《杜牧诗选》
辛文房《唐才子传》
三、学时分配
比例计一个学期,教学18周,周学时4,共72学时。
四、成绩评定
学生该课程学期成绩一般由期末考试成绩(60%),半期考试成绩(10%),平时作业成绩(20%),课堂答问(或讨论)成绩(10%)等几部分构成。其中,课堂答问(或讨论)成绩除通过课堂答问取得外,也可通过课外讨论或撰写文献综述的方式取得,但应提交学生讨论发言稿或文献综述文稿。
五、教学参考书籍(见各编之后)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5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5 课程性质:专业课
课程代码:01050101217 学 分:3学分 总 学 时:72学时
适用专业: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本科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1、2、3、4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中国古代文学5(宋元明清文学史)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学生必修专业课。
本课程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在宋元明清时期的创作与发展的历史;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在该历史时期的主要内容及其繁荣发展的情况和艺术规律,说明重要作家作品和当时社会的关系,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介绍、评价历史代表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活动,分析代表作品思想内容、艺术特色。通过本门课程的教授使学生获得有关我国古代文学在宋元明清时期发展的基本认识,使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学在该时期的伟大成就和基本发展线索、规律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并对代表作家、重要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作出科学评价。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独立阅读、分析、评价我国古代文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提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以及审美素质,为发展中华民族新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第五编 宋代文学(18学时)
概说(1学时)
1.教学内容:宋代社会历史概况;宋代文学发展概况。
2.教学要求:了解宋代社会历史状况及其对宋代文学发展的影响。第一章 北宋初期文学(2学时)
1.教学内容:北宋初期诗歌的三大流派;北宋初期的词;北宋初期的散文理论与创作。
2.教学要求:了解宋初文学概况;了解西昆派和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掌握王禹偁的诗歌特色。
第二章 北宋中期的文学变革与苏轼(4学时)
1.教学内容:道统文学观的盛张;梅尧臣、苏舜钦的诗;欧阳修与诗文变革的完成;王安石;北宋中期的词;苏轼。
2.教学要求:了解北宋中期的文艺理论,了解梅、苏之诗,了解王安石的诗文主张及创作特色;理解欧阳修与诗文革新的关系;掌握苏轼的生平、思想及文学成就。第三章 北宋后期文学(2学时)
1.教学内容:黄庭坚与江西诗派;北宋后期的词。
2.教学要求:了解江西诗派及北宋后期词的大致状况;理解黄庭坚诗作特色的形成原因;掌握黄庭坚诗的艺术特色。
第四章 南宋初期文学(3学时)
1.教学内容:陈与义、曾幾等人的诗歌;南宋初期的词;李清照。
2.教学要求:了解陈与义、曾幾等人的诗歌创作特色及南宋初词坛的大致状况;理解李清照的论词主张;掌握李清照的生平、思想及词作成就。第五章 南宋中期文学(3学时)
1.教学内容:杨万里与范成大的文学创作;陆游的文学成就;辛弃疾的生平与创作及其影响;朱熹的文论。
2.教学要求:了解杨万里与范成大的创作特色,了解朱熹的文论主张及影响;理解辛弃疾的生平与其词作的关系;掌握陆游的生平、思想及其创作成就。第六章 南宋后期文学(2学时)
1.教学内容:南宋后期词人;江湖诗人;严羽的《沧浪诗话》;文天祥及宋元之际的诗人。
2.教学要求:了解南宋后期词坛概况;理解文天祥前后期诗歌变化的原因;掌握江湖诗人创作特色与严羽的诗论主张。第七章 辽金文学的发展(1学时)
1. 教学内容:辽的文学;金诗词与元好问;《西厢记诸宫调》。
2.教学要求:了解辽金文学发展概况;掌握元好问的诗歌主张与创作特色,掌握《西厢记诸宫调》的成就及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
第六编 元代文学(18学时)
概说(1学时)
1.教学内容:元代社会历史概况;元代文学发展概况。
2.教学要求:了解元代社会历史状况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第一章 关汉卿与元代前期杂剧(4学时)
1.教学内容:元杂剧的兴起;关汉卿和他的杂剧创作;王实甫与《西厢记》;白朴的杂剧;马致远的杂剧;《赵氏孤儿》、《李逵负荆》及其他。
2.教学要求:了解白朴、马致远杂剧的创作特色;理解元杂剧的兴盛原因及体制特色;掌握关汉卿、王实甫的生平与思想,掌握《窦娥冤》的悲剧冲突、主题、形象、艺术及关汉卿戏剧的艺术成就,掌握《西厢记》的戏剧冲突与主题思想,莺莺、张生、红娘的性格特征,老夫人的形象,艺术成就。第二章 元后期杂剧(1学时)
1.教学内容:郑光祖的杂剧;秦简夫的杂剧;其他作家与作品。
2.教学要求:了解郑光祖、秦简夫等后期杂剧作家的创作概况。第三章 元代散曲(2学时)
1.教学内容:散曲的兴起和特点;元代前期;元代后期。
2.教学要求:了解杂剧作家、书会才人提高了散曲的艺术境界及关汉卿、王和卿、白朴、马致远、张可久、乔吉、张养浩、睢景臣的代表作;掌握曲的概念及散曲的体制。第四章 元代诗文(2学时)
1.教学内容:元代前期;元代中期;元代后期。
2.教学要求:了解元诗的分期及特点,了解刘因、戴表元、赵孟頫、萨都剌、王冕等人的创作;掌握“元诗四大家”及其创作特色,掌握杨维桢生平与与创作及“铁崖体”的特色。第五章 元代南戏(2学时)
1.教学内容:南戏的形成和发展;高明的《琵琶记》;四大南戏。
2.教学要求:了解南戏的源流,了解四大南戏的大致内容;掌握南戏的体制:结构、音乐、角色,掌握高明的生平和思想,《琵琶记》的故事源流,赵五娘的性格特征,艺术成就。第六章 宋元的中短篇小说(2学时)
1.教学内容:宋、元说话及其话本的时代;宋、元话本的特色;宋、元的文言小说。
2.教学要求:了解“说话”与宋、元话本概况,了解宋、元文言小说的代表作;掌握宋、元话本的特色,掌握《娇红记》出现的意义。第七章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4学时)1. 教学内容:《三国演义》;《水浒传》。
2.教学要求:了解《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版本情况,了解三国故事与水浒故事的传播;理解并掌握《三国演义》的“拥刘反曹”及对市井意识的反映与《水浒传》的“忠义”思想,掌握《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第七编 明代文学(18学时)
概说(1学时)
1.教学内容:明代社会历史概况;明代文学发展概况。
2.教学要求:了解明代社会历史状况及其对明代文学发展的影响。第一章 明代前期文学(2学时)
1.教学内容:高启与吴中诗风的转变;宋濂、刘基;台阁体;明代前期的戏剧;明代前期的文言短篇小说。
2.教学要求:了解明代前期文学概况;掌握高启、宋濂、刘基的生平与创作特色,掌握台阁体的概念及代表人物、创作特色。第二章 明代中期诗文(3学时)
1.前七子;吴中四才子;唐宋派及归有光;后七子;徐渭。
2.理解明中期诗文流派纷呈的针对性;掌握前七子、吴中四才子、唐宋派、后七子等概念、文学主张及评价;掌握归有光的创作特色,掌握徐渭的生平、思想、文学主张及文学创作特色。
第三章 明中期戏剧与《西游记》等小说(2学时)
1.教学内容:明中期杂剧;明中期传奇;《西游记》;明中期的历史小说。
2.教学要求:了解明中期杂剧、传奇、历史小说的发展概况,掌握其代表作家作品;掌握西游故事源流、作者论争、《西游记》的思想与形象、《西游记》的艺术成就。第四章 明代后期诗文(2学时)
1.教学内容:公安派的文学理论;公安派与竟陵派的诗歌;明后期其他诗人;晚明小品散文。
2.教学要求:了解明后期诗文概况;掌握公安派的文学理论与创作特色、竟陵派的诗歌特点、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作品。
第五章 《金瓶梅词话》与明后期长篇小说(2学时)
1.教学内容:《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封神演义》及其他神魔小说。
2.教学要求:了解《醒世姻缘传》、《封神演义》概况;掌握《金瓶梅词话》出现的意义。第六章 明代后期短篇小说(2学时)
1.教学内容:明后期的文言短篇小说;冯梦龙与“三言”;凌濛初和“二拍”;其他白话短篇小说。
2.教学要求:了解明后期短篇小说主要作家作品;掌握拟话本的产生及特点、冯梦龙与凌濛初的生平与文学创作、“三言”与“二拍”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第七章 汤显祖与明后期戏剧(3学时)
1.教学内容:汤显祖的戏剧;沈璟和吴江派;吴炳等其他剧作家。
2.教学要求:了解明后期剧坛概况;掌握汤显祖的生平、文学思想及其与吴江派的对立,掌握杜丽娘的形象意义及《牡丹亭》的艺术成就。第八章 明代散曲与民歌(1学时)
1. 教学内容:明代的散曲;明代的民歌。
2. 教学要求:了解明代散曲与民歌概况;掌握明代散曲与民歌代表作家作品。
第八编 清代文学(18学时)
概说(1学时)
1.教学内容:清代社会历史概况;清代文学发展概况。
2.教学要求:了解清代社会历史特点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第一章 清代前期的诗词文(2学时)
1.教学内容:清代前期的诗歌;清代前期的词;清代前期的散文。
2.教学要求:了解清前期文坛传统诗文概况,掌握钱谦益、吴伟业、王士禛、赵执信等人的诗歌主张与创作、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等人词作特点、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
第二篇:文正学院 2009届 汉语言文学 专业
文正学院 2009届汉语言文学专业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会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名单:
主任:汤哲声
委员: 张修龄、陈子平、蒋连杰
答辩小组教师及学生名单:
第一组:教师:D106
张修龄、赵杏根、薛玉坤、杨旭辉、陈桂声、马亚中 学生:
以上老师所指导的学生
第二组:教师:D107
陈子平、陈小明、汪卫东、汤哲声、刘祥安
学生:
以上老师所指导的学生
第三组:教师:D108
蒋连杰、朱建刚、李敏明、季进
学生:
以上老师所指导的学生
答辩时间: 2009年5月 23 日(周 六)上午:9:00开始
答辩地点:D楼,共3组:D106—D108
文学院文正学院
2009-5-7
第三篇:汉语言文学专业
重庆市高教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试论曾树生的人生困境
姓名: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考生单位:重庆师范大学邮 编:400047电 话: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提交日期:年月日 答辩日期:年月日 主考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2012年月日
目录
一、社会与现实环境之困„„„„„„„„„„„„„„„„3
二、家庭关系之困„„„„„„„„„„„„„„„„„„„4
三、自我精神之困„„„„„„„„„„„„„„„„„„„5
四、结语„„„„„„„„„„„„„„„„„„„„„„6
试论曾树生的人生困境
重庆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2010级XXX
指导教师XXX
摘要:曾树生的形象是巴金四十年代小说《寒夜》中的女性形象,也是巴金小说中非常成功的女性形象之一。这个人物具有复杂的内涵,她在冲突和选择中,面临着现实和精神的困惑与茫然。她是受一个五四时期新思想思潮影响的新女性,但在现实生活的重压下, 对面去与留两难的矛盾,面临着精神家园与尘世喧嚣的困惑与茫然 ,失去了皈依与稳定感,她逐渐走向沉沦。曾树生是“五四”之后代表着许多知识女性生存状况的形象,通过她,作者向我们显示出了“五四”启蒙后的知识女性的尴尬命运。
关键词:《寒夜》;曾树生;形象;矛盾;沉沦
在巴金小说的人物中,《寒夜》中曾树生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女性。曾树生是一个纠结的人物,她因为性格的多元化,使她一直在理想与现实,自由与责任之间挣扎。她崇尚物欲、逃避现实,但也有可贵的向往自由的精神。在面临总总的人生困境时,她无所适从,不知如何选择。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煎熬、挣扎,直到最走走向沉沦,家破人亡。
一、社会与现实环境之困
战场失利、物价飞涨、人心浮动、谣言四起,“陪都”人民整天地躲警报、喝酒、吵架、死亡„„在这样的社会中没有人会顾及曾树生、汪文宣他们 “为教育事业奉献”的理想,严酷的现实树生理想格格不入。在这种社会制度下没有人会理会这些小知识分子、这些普通老百姓。我们看到的是一幅血淋淋的、老百姓已被推入到苦难深渊里,正在挣扎呼号的画面。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曾树生还面临着一个最大的诱惑就是陈经理的诱惑,因为能够帮助曾树生摆脱生活的困苦、实现自由的人只有陈经理。陈经理的外貌从汪文宣口中描述出来是这样的:男人似乎是银行里的同事,有一张不算难看的面孔,没有戴帽子,头
发梳得光光。他的身材比曾树生高半个头,身上一件崭新的秋大衣,一看就知道是刚从加尔各答带来的。那时陈经理和曾树生走进了一家漂亮的咖啡店,而汪文宣那一点薪水是不可能常去咖啡店的。只是陈经理在背后的诱惑实在太.他在曾树生面前总是提她最痛心的事.让她的决定一直在飘摇,他说:“你不应该为你家里的人牺料,他们都不关心你,你何必管他们的事,你不能这样白白浪费你自己啊。”曾树生跟他在一起时看到的都是一些淑女贵族们的生活。而她自己呢?在战争中消失了的青春,自己追求幸福的努力,灰色的前途,更何况曾树生才三十四岁,还有着旺盛的精力。她为什么不应该过得好?
二、家庭关系之困
汪文宣这个忠厚老实的知识分子在旧社会里工作了这么多年,地位越来越低、生活越来越苦、意气越来越消沉,他后来竟变成了一个胆小怕事、见人低头、懦弱安分、甘受欺悔的小公务员。他为了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位置,为了那不死不活的生活,不惜牺牲了自己年轻时候所宝贵的一切,甚至自己的意志;汪文宣老实怯懦,虽然心里还存有反抗精神,但从不把想法与别人分享,只是把所有苦闷都憋在自己心里,一个人默默的忍受所有不公平的待遇和不顺心的遭遇。每次曾树生向他倾诉,他心里虽然开心,但嘴上只是淡淡地一句安慰。这对于一个充满激情、正值青春的女人来说太过于冷淡和沉闷了。作为丈夫,汪文宣并不能给予曾树生生活上乃至于心理上的依靠和支持,所以曾树生才在外面“交男朋友”来寻求家中得不到的心理安慰。
曾树生的不幸最大的导火索无疑源于这个自私、善妒的婆婆。婆婆是封建的典型代表,她扼杀着新事物,竭力打压。她嫉妒曾树生的自由恋爱,而且这个“姘头”分享了她的儿子的爱,在她心里,儿子是她的,她也嫉妒曾树生的美丽年轻。因此在这个濒临破碎家庭里,这个刁蛮婆婆处处刁难儿媳,骂她是儿子的“姘头”,曾树生当然不甘示弱,她厌恶这个婆婆,可她还算尊敬婆婆,很多时候都是在忍让,有时甚至会同情这个可怜的“二等老妈子”,文中曾有这样的描写:半掩的房门突然大开了,母亲捧着饭锅子进来。“她也在吃苦啊,”她看见母亲那种吃力的样子,不禁这样想道。可她不是弱者,也不是封建时代下的唯命是从的“好儿媳”,她敢正视婆婆的恶语,她选择还击。这样一个不讲理的老妇让她守着她的宝贝儿子吧,曾树生潇洒的离开了。她离开了,这个故事却没有结束,汪对她的痴情更是引发了婆婆的醋意,这一种“双面胶”的夹缝求
生终于让这支残烛血尽人亡。至此,家破人亡。
曾树生在对儿子方面是亏欠的,她没有给予她母亲的温情,她对儿子可谓没有感情她做的一切只是在尽自己的责任,她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她以为用金钱弥补,让儿子上所谓“贵族学校”念书就是对他全部的爱了。她不象一般母亲关心儿子那样地关心他,他对她也并不亲热。文中有这样的描写是婆婆质问她 “可是小宣呢?可是小宣呢?我跟宣两个人你可以不管,小宣是你亲生的儿子,你不能丢开他啊!”母亲挣红脸,大声说······“小宣有学校照顾他,用不着你们操心,”曾树生冷冷地说。“好的,这样你可以跟着男朋友到处跑了。我从没有见过象你这样的妈!”母亲咬牙切齿地骂道。“对不起,我不是你那样的人,我也不想活到你那样的年纪,”曾树生开始变脸色,大声回答。她在享受她所谓“自由”的时候,头脑里连儿子的影子也没有。最后在小说的“尾声”里,“死的死了,走的走了。就是到了明天,她至多也不过找到一个人的坟墓。可是她能够找回她的小宣吗?她能够改变眼前的一切吗?她应该怎样办呢?走遍天涯地角去作那明知无益的找寻吗?还是回到兰州去答应另一个男人的要求呢?”她将找儿子称作“明知无益的找寻”她到最后心里还是只有自己的一个自私的母亲。
三、自我精神之困
曾树生的女性形象是复杂而丰满的,是随着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她既有理想、有抱负,又要做出违背理想的选择;既心地善良,疼爱丈夫,又要冲出牢笼,寻找新的幸福;既果断坚决,又在生活中痛苦挣扎;既自尊自强负担起全家人的生计,又爱慕虚荣,沉醉于上流社会的社交;既向往独立自由,又摆脱不了享乐主义的诱惑。
小说中处处都是无法实现幸福的矛盾,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身处社会,痛苦的两难选择之下,却无一能够带来好的结局。一方面,曾树生渴望一个家,作为女性都希望的温馨的家庭生活,而她的家庭却无法令她美满;另一方面,她又不得不在社会中获得生活的满足,而这依然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在这个家里,婆媳有矛盾,但丈夫终究是她自己选择的。因此,她倒也“我在外面,常常想到家里”。有时想到儿子,也写信给他,汪母缝好了儿子的衣服,曾树生也为此
“对她含笑地说过几句感谢的话”。可是这个家里是阴黑、单调、沉闷而无半点生气。作为一个男性,汪文宣毫无能力带给她幸福。他只会对着她哭,她已经厌恶了他哀求的眼光,陈主任一句“我想你在家里一定很寂寞”,她就“觉得末一句话挠着了她的痒处”。
社会给了她另外一个喧嚣的世界。她也是矛盾的,银行的工作使她感到的是委屈与无奈的愤懑。因她是学教育的,却在银行当花瓶。为了生存,她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精神追求,在浮华的社会上艰难地谋生,使她茫然无措。
四、结语
曾树生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女性,接受过高等教育。曾树生经也满怀梦想,但是社会时局的动荡不安、现实的残酷,让她的梦想毁灭。她追求追求物质生活,爱慕虚荣,加之淡漠的家庭关系动摇了曾树生了内心,最终还是决定放弃家庭。同时她也是善良的,为了家庭,她甘愿在银行做花瓶,她爱丈夫、渴望温暖的家庭,因此在出走时内心十分的挣扎,矛盾。从始至终曾树生在一种两难的选择之中,难舍难分,可不安定之感与虚伪之惧困着她,最后在一种精神困顿中走向毁灭。
参考文献
[1]巴金.巴金文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2]巴金.寒夜,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3]所静.天津大学学报,津大学学报编辑部,1999(02).
第四篇: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财经文秘方向)培养方案
PROGRAMM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FOR FINANCIAL AND ECONOMICAL USE)
学科门类文学专业代码05010
1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在财经领域各部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等从事文秘、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和经济学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财经文秘方向的技能训练,具备从事文秘、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当具备以下知识、能力与素养:
1.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知识,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2.掌握经济学基本知识,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与法规;
3.掌握文秘工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
4.掌握计算机操作与应用技能,具备熟练运用现代办公设备的能力;
5.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满足文秘工作的基本要求;
6.具有健全的心智、健康的体魄。
三、课程设置
课程按性质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两类。其中必修课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学科共同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包括通识教育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课程按内容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和通识教育选修课)、学科共同基础课、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与实践教学环节四大类。
(一)通识教育课程设置
1.通识教育必修课程设置
通课教育必修课是指教育部或学校规定全校各专业均需修读的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外语、体育、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等,共计42学分。
2.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设置
通识教育选修课分为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人文艺术类和跨学科类四个领域,学生在每个领域至少分别选修2学分,总共最低修满15学分。学生选修与本专业重复或相近的课程,不计入通识教育学分。
(二)学科共同基础课程设置
本专业主要的学科共同基础课包括:文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 325
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共计46学分。
(三)专业课程设置
1.专业必修课设置
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包括:秘书学、基础写作、应用写作、办公自动化、行政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交礼仪等,共计20学分。
2.专业选修课设置
本专业主要的专业选修课包括:书法、摄影、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美学概论、逻辑学、中国文学批评史、《论语》选读、《诗经》选读、演讲与口才、档案管理学、社会学、广告学、文化产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商务沟通与谈判、电子商务等,学生应至少修满25学分。
(四)实践教学环节
本专业独立设置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如下:
1.军训:新生入学后,集中1-2周进行。军训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知识,学会军事操练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体验军队生活,培养其良好的纪律观念和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计1学分。
2.读书活动:学生在第一学年至第三学年,须完成“读书活动”。学生可在100部经典著作推荐书目中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著作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应做好读书笔记,每学期须撰写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读书心得,并于每学年第一学期的12月底和第二学期的5月底,分别将当学期的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交学院,由所在学院组织评判,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制计分。其中,优秀读书心得由学院选送至学校,参加由学校组织的校级“优秀读书心得”的评选。计1.5学分。
3.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中去,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能力,以深化课堂教学效果。计2学分。
4.社会实践(调查):主要包括社会服务类、社会调查类、劳务类、重大社团活动、科技创新等方面。实践结束后提交实践报告。计1.5分。
5.大学英语课程实践:主要包括课外听力练习、自主学习、参加英语角、大学生英语竞赛和演讲比赛等。课外听力练习通过早晚收听外语广播台(频率:调频80MHz)的英语节目完成,要求每周至少收听2学时;自主学习是指在自主学习教室开展的英语学习,要求学生每周至少上机学习1学时。学习情况将由任课教师掌握并记入学生平时成绩。参加大学生英语竞赛和演讲比赛并获奖的同学将得到相应的创新学分,可抵通识教育选修课学分。
6.实践:包括课程实践和实践课程。课程实践随各门课程合理地安排在授课过程中;实践课程单独设立,包括办公自动化等,总计1学分。
7.学年论文: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自行选择本专业的研究课题,提交学年论文。计1学分。
8.专业实习:包括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安排在校内实验室或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计1学分。
9.毕业实习:结合专业要求,原则上第七学期前的暑假进行不少于4周的毕业实习,实习结
束后,根据各专业要求和实习内容填写毕业实习报告。计2学分。
10.毕业论文: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严格遵守学术研究规范,提交合乎学位授予要求的研究论文(报告)。计6学分。
(五)第二课堂教育
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教学,建立本科生客座教授制度,将党政机关、“财、税、银、企”等部门和行业的兼职教师请进课堂,扩大第二课堂教学规模。学院每学期开设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不少于两次,如演讲比赛、辩论赛、书法、绘画、摄影比赛等;开设讲座不少于三次,并定期举办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学生在第二课堂取得的创新学分可抵通识教育选修课学分。
四、学分及学分分配
本专业要求学生修满165学分。
1.通识教育课程57学分,占总学分的35%,其中,通识教育必修课42学分,选修课15学分。
2.学科共同基础课程46学分,占总学分的28%。
3.专业课程45学分,占总学分的27%,其中,专业必修课20学分,专业选修课25学分。
4.实践教学环节共计19学分,占总学分的12%。其中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17学分,随课程设置的实践环节2学分。
五、修业年限
四年。
六、授予学位
修满规定的学分,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测试成绩合格或通过学校大学英语水平测试,按要求完成学业,并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第五篇: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新闻、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3.具有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4.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6.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史、汉语史、语言学史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论文写作等,-般安排8周左右。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相近专业: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 对外汉语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古典文献 中国语言文化 应用语言学 华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