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工电子技术教案 数控10级前8讲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
数控教研室
黄学先
第一讲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教学重点:
1、电路,电路模型概念
2、电流,电压,电动势及其方向 教学难点:
2、电流,电压,电动势及其方向 教学方式:理论教学
教学进程安排:
1、课程介绍
2、电路,电路模型概念
3、电流电压,电动势及其方向
4、要点总结 教学内容:
一、课程介绍 内容:《电工电子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数字电子。4 课时分配:理论56学时,实验16学时 重要性:后续课程的学习基础,如:电机拖动 6 纪律要求:
(1)课堂出勤(2)课堂纪律(3)作业(4)考核方式
二、电路与电路模型
电路的基本组成
1.什么是电路
电路是由各种元器件(或电工设备)按一定方式联接起来的总体,为电流的流通提供了路径。
图1-1 简单的直流电路
2.电路的基本组成
电路的基本组成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2)电源(供能元件):为电路提供电能的设备和器件(如电池、发电机等)。
(3)负载(耗能元件):使用(消耗)电能的设备和器件(如灯泡等用电器)。
(3)控制器件:控制电路工作状态的器件或设备(如开关等)。
(4)联接导线:将电器设备和元器件按一定方式联接起来(如各种铜、铝电缆线等)。
3.电路的状态
(1)通路(闭路):电源与负载接通,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气设备或元器件获得一定的电压和电功率,进行能量转换。
(2)开路(断路):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又称为空载状态。
(3)短路(捷路):电源两端的导线直接相连接,输出电流过大对电源来说属于严重过载,如没有保护措施,电源或电器会被烧毁或发生火灾,所以通常要在电路或电气设备中安装熔断器、保险丝等保险装置,以避免发生短路时出现不良后果。
电路模型(电路图)由理想元件构成的电路叫做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也叫做实际电路的电路原理图,简称为电路图。例如,图1-2所示的手电筒电路。
理想元件:电路是由电特性相当复杂的元器件组成的,为了便于使用数学方法对电路进行分析,可将电路实体中的各种电器设备和元器件用一些能够表征它们主要电磁特性的理想元件(模型)来代替,而对它的实际上的结构、材料、形状等非电磁特性不予考虑。
图1-1 手电筒的电路原理图
表1-1常用理想元件及符号
三、电路最基本的电路物理量
电路分析的主要任务在于解得电路物理量,其中最基本的电路物理量就是电流、电压和功率。1
电流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表示,简称电流。电流强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
参考方向a实际方向(a)i>0iba参考方向ib实际方向(b)i<0
idqdt
大写 I 表示直流电流
小写 i 表示电流的一般符号
电流的方向:用一个箭头表示。正电荷运动方向规定为电流的实际方向。任意假设的电流方向称为电流的参考方向。如果求出的电流值为正,说明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否则说明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
电压、电位和电动势
电路中a、b点两点间的电压定义为单位正电荷由a点移至b点电场力所做的功。
uabdWabdq
uabuaub
电路中某点的电位定义为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至参考点电场力所做的功。电路中a、b点两点间的电压等于a、b两点的电位差。电压的实际方向:规定由电位高处指向电位低处。与电流方向的处理方法类似,可任选一方向为电压的参考方向
a+ u1 -ba- u2 +b 例: 当ua =3V
ub = 2V时
u1 =1V
u2 =-1V 最后求得的u为正值,说明电压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否则说明两者相反。
对一个元件,电流参考方向和电压参考方向可以相互独立地任意确定,但为了方便起见,常常将其取为一致,称关联方向;如不一致,称非关联方向。
ai+ u -(a)关联方向bai- u +b
如果采用关联方向,在标示时标出一种即可。如果采用非关联方向,则必须全部标示。电动势是衡量外力即非静电力做功能力的物理量。外力克服电场力把单位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搬运到正极所做的功,称为电源的电动势。(b)非关联方向edWdq
电动势的实际方向与电压实际方向相反,规定为由负极指向正极。3
电功率
电场力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称为电功率,简称功率。
pdWdt
功率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关联方向时:
I=2A+ U=5V -(a)I=-2A+ U=5V -(b)I=-2A+ U=5V -(c)
p =ui
非关联方向时: p =-ui
p>0时吸收功率,p<0时放出功率。例:求图示各元件的功率.(a)关联方向,P=UI=5×2=10W,P>0,吸收10W功率。(b)关联方向,P=UI=5×(-2)=-10W,P<0,产生10W功率。(c)非关联方向,P=-UI=-5×(-2)=10W,P>0,吸收10W功率。
四、要点总结
(1)注意实际方向和参考方向的意义区别。实际方向是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实际的方向,对于确定的电路它们是唯一确定的,而对于参考方向是我们为了分析问题的方便认为假定的,可以任意假定对最终结果没有影响。
(2)注意电压与电动势,它们虽然单位一样,但是含义不一样,并且方向规定刚好相反。
第二讲
电路基本元件
教学重点:
1、电阻电感电容元件
2、电感电阻电容元件的特性 教学难点:
2、电感电阻电容元件的特性 教学方式:理论教学
教学进程安排:
1、上节课程介绍回顾
2、电阻电感电容元件
3、电感电阻电容元件的特性
4、要点总结 教学内容:
一、上节课程介绍回顾
(1)电路,电路模型概念(2)
电流,电压,电动势及其方向
二、常见的电路元件有电阻元件、电容元件、电感元件、电压源、电流源。电路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或者说它的性质是用其端钮的电压、电流关系即伏安关系(VAR)来决定的 电阻元件
电阻元件是一种消耗电能的元件。伏安关系(欧姆定律): 关联方向时:
iR+ u -
符号:
u =Ri
非关联方向时: u =-Ri
u2puiRiR 2功率:
电感元件
i L+ u -
电感元件是一种能够贮存磁场能量的元件,是实际电感器的理想化模型。符号:
i L+ u -
伏安关系:
diuLdt uLdidt
只有电感上的电流变化时,电感两端才有电压。在直流电路中,电感上即使有电流通过,但u=0,相当于短路
L称为电感元件的电感,单位是亨利(H)电容元件
电容元件是一种能够贮存电场能量的元件,是实际电容器的理想化模型。
i C+ u -
符号:
duiCdt
伏安关系伏安关系:
duiCdt
只有电容上的电压变化时,电容两端才有电流。在直流电路中,电容上即使有电压,但i=0,相当于开路,即 电容具有隔直作用。C称为电容元件的电容,单位是法拉(F)。
第三讲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
教学重点:
1、电压源与电流源
2、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
教学难点:
2、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 教学方式:理论教学
教学进程安排:
1、上节课程介绍回顾
2、电压源与电流源
3、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 教学内容:
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 理想电压源:u=uS
端电压为us,与流过电压源的电流无关,由电源本身确定,电流任意,由外电路确定。理想电流源: i=iS
流过电流为is,与电源两端电压无关,由电源本身确定,电压任意,由外电路确定 特性曲线与符号 理想电压源
u UsO t
us+ - Us+ -
i IsO u 理想电流源
is
实际电压源:可用一个理想电压源E和一个电阻r0串联的电路模型表示,其输出电压U与输出电流I之间关系为
U = E r0I
电压源模型
实际电流源可以看成是理想电流源IS和一个电阻rS并联的电路模型表示,其输出电压U与输出电流I之间关系为
U = rSIS rSI
对外电路来说,实际电压源和实际电流源是相互等效的,等效变换条件是
r0 = rS,E = rSIS
或
IS = E/r0
两种实际电源模型之间的等效变换
实际电源可用一个理想电压源E和一个电阻r0串联的电路模型表示,其输出电压U与输出电流I之间关系为
U = E r0I
实际电源也可用一个理想电流源IS和一个电阻rS并联的电路模型表示,其输出电压U与输出电流I之间关系为
U = rSIS rSI
对外电路来说,实际电压源和实际电流源是相互等效的,等效变换条件是
r0 = rS,E = rSIS
或
IS = E/r0
例:如图所示的电路,已知电源电动势E = 6 V,内阻r0 = 0.2 ,当接上R = 5.8 负载时,分别用电压源模型和电流源模型计算负载消耗的功率和内阻消耗的功率。
解:(1)用电压源模型计算:
IE1Ar0R,负载消耗的功率PL = I2R = 5.8 W,内阻的功率Pr = I2r0 = 0.2 W
(2)用电流源模型计算:
电流源的电流IS = E/r0 = 30 A,内阻rS = r0 = 0.2
IrSIS1ArSR负载中的电流,负载消耗的功率
PL= I2R = 5.8 W,Ir内阻中的电流
RIS29ArSR,内阻的功率 Pr = Ir2r0 = 168.2 W 两种计算方法对负载是等效的,对电源内部是不等效的。
例:如图3-19所示的电路,已知:E1 = 12 V,E2 = 6 V,R1 = 3 ,R2 = 6 ,R3 = 10 ,试应用电源等效变换法求电阻R3中的电流。
上例中两个电压源等效成两个电流源
解:(1)先将两个电压源等效变换成两个电流源,两个电流源的电流分别为
IS1 = E1/R1 = 4 A,IS2 = E2/R2 = 1 A(2)将两个电流源合并为一个电流源,得到最简等效 电路,如图3-21所示。等效电流源的电流
IS = IS1 IS2 = 3 A
其等效内阻为
R = R1∥R2 = 2
(3)求出R3中的电流为
I3RIS0.5AR3R
第四讲基尔霍夫定律
教学重点:
1、常用电路名词
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节点电流定律)
3、基夫尔霍电压定律(回路电压定律)
教学难点:
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节点电流定律)
3、基夫尔霍电压定律(回路电压定律)
教学方式:理论教学
教学进程安排:
1、上节课程介绍回顾
2、常用电路名词
3、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节点电流定律)
4、基夫尔霍电压定律(回路电压定律 教学内容:
一、上节课程介绍回顾
1、理想电流源,理想电压源
2、实际电流源实际电压源及其等效
二、常用电路名词
以图3-1所示电路为例说明常用电路名词。
1.支路:电路中具有两个端钮且通过同一电流的无分支电路。如图3-1电路中的ED、AB、FC均为支路,该电路的支路数目为b = 3。
2.节点:电路中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联接点。如图3-1电路的节点为A、B两点,该电路的节点数目为n = 2。
3.回路:电路中任一闭合的路径。如图3-1电路中的CDEFC、AFCBA、EABDE路径均为回路,该电路的回路数目为l = 3。
4.网孔:不含有分支的闭合回路。如图3-1电路中的AFCBA、EABDE回路均为网孔,该电路的网孔数目为m = 2。
图3-1 常用电路名词的说明
5.网络:在电路分析范围内网络是指包含较多元件的电路。
三、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节点电流定律)1.电流定律(KCL)内容
电流定律的第一种表述:在任何时刻,电路中流入任一节点中的电流之和,恒等于从该节点流出的电流之和,即
I流入I流出
例如图3-2中,在节点A上:I1 I3 = I2 I4 I5
图3-2 电流定律的举例说明
电流定律的第二种表述:在任何时刻,电路中任一节点上的各支路电流代数和恒等于零,即
I0
一般可在流入节点的电流前面取“+”号,在流出节点的电流前面取“号,反之亦可。例如图3-2中,在节点A上:I1 I2 + I3 I4 I5 = 0。
在使用电流定律时,必须注意:
(1)对于含有n个节点的电路,只能列出(n 1)个独立的电流方程。
(2)列节点电流方程时,只需考虑电流的参考方向,然后再带入电流的数值。
为分析电路的方便,通常需要在所研究的一段电路中事先选定(即假定)电流流动的方向,叫做电流的参考方向,通常用“→”号表示。
电流的实际方向可根据数值的正、负来判断,当I > 0时,表明电流的实际方向与所标定的参考方向一致;当I < 0时,则表明电流的实际方向与所标定的参考方向相反
2.KCL的应用举例
(1)对于电路中任意假设的封闭面来说,电流定律仍然成立。如图3-3中,对于封闭面S来说,有I1 + I2 = I3。
(2)对于网络(电路)之间的电流关系,仍然可由电流定律判定。如图3-4中,流入电路B中的电流必等于从该电路中流出的电流。
(3)若两个网络之间只有一根导线相连,那么这根导线中一定没有电流通过。
(4)若一个网络只有一根导线与地相连,那么这根导线中一定没有电流通过
例1如图3-5所示电桥电路,已知I1 = 25 mA,I3 = 16 mA,I4 = 12 A,试求其余电阻中的电流I2、I5、I6。
解:在节点a上:
I1 = I2 + I3,则I2 = I1 I3 = 25 16 = 9 mA 在节点d上:
I1 = I4 + I5,则I5 = I1 I4 = 25 12 = 13 mA 在节点b上:
I2 = I6 + I5,则I6 = I2 I5 = 9 13 = 4 mA 电流I2与I5均为正数,表明它们的实际方向与图中所标定的参考方向相同,I6为负数,表明它的实际方向与图中所标定的参考方向相反。
三、基夫尔霍电压定律(回路电压定律)
图3-6 电压定律的举例说明
1.电压定律(KVL)内容
在任何时刻,沿着电路中的任一回路绕行方向,回路中各段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
U0
以图3-6电路说明基夫尔霍电压定律。沿着回路abcdea绕行方向,有
Uac = Uab + Ubc = R1I1 + E1,Uce = Ucd + Ude = R2I2 E2,Uea = R3I3
则
Uac + Uce + Uea = 0 即
R1I1 + E1 R2I2 E2 + R3I3 = 0 上式也可写成
R1I1 R2I2 + R3I3 = E1 + E2
对于电阻电路来说,任何时刻,在任一闭合回路中,各段电阻上的电压降代数和等于各电源电动势的代数和,即。
RIE
2.利用RI = E 列回路电压方程的原则
(3)标出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并选择回路绕行方向(既可沿着顺时针方向绕行,也可沿着反时针方向绕行);
(4)电阻元件的端电压为±RI,当电流I的参考方向与回路绕行方向一致时,选取“+”号;反之,选取“号;
(5)电源电动势为 E,当电源电动势的标定方向与回路绕行方向一致时,选取“+”号,反之应选取“号。
第五讲
支路电流法
教学重点:
1、支路电流法
2、支路电流法接地步骤 教学难点:
2、支路电流法接地步骤 教学方式:理论教学
教学进程安排:
1、上节课程介绍回顾
2、支路电流法
3.支路电流法接地步骤
4.举例
5.要点总结 教学内容:
一、上节课程介绍回顾
1、常用电路名词(支路,节点,回路,网孔,网络)
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节点电流定律)
3、基夫尔霍电压定律(回路电压定律)
二、支路电流法
支路电流法是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直接应用KCL和KVL,分别对节点和回路列出所需的方程式,然后联立求解出各未知电流。
三、支路电流法解题步骤
一个具有b条支路、n个节点的电路,根据KCL可列出(n-1)个独立的节点电流方程式,根据KVL可列出b-(n-1)个独立的回路电压方程式。图示电路
1)电路的支路数b=3,支路电流有i1、i2、i3三个。
i2i1aR1 +us1 -Ⅰi3R3ⅡR2+ us2-
(2)节点数n=2,可列出2-1=1个独立的KCL方程。bi1+ i2= i3
(3)独立的KVL方程数为3-(2-1)=2个。回路I i1R1+ i3 R3=us1
回路Ⅱ
i2R2+ i3 R3=us2
(4)联立方程求解
四、例题:
如图3-7所示电路,已知E1 = 42 V,E2 = 21 V,R1 = 12 ,R2 = 3 ,R3 = 6 ,试求:各
支路电流I1、I2、I3。
解:该电路支路数b =
3、节点数n = 2,所以应列出1 个节点电流方程和2个回路电压方程,并按照 RI = E 列回路电压方程的方法:
(1)
I1 = I2 + I(任一节点)(2)
R1I1 + R2I2 = E1 + E(网孔1)(3)
R3I3 R2I2 = E2
(网孔2)代入已知数据,解得:I1 = 4 A,I2 = 5 A,I3 = 1 A。
电流I1与I2均为正数,表明它们的实际方向与 图中所标定的参考方向相同,I3为负数,表明它们 的实际方向与图中所标定的参考方向相反。
五、要点总结:(1)步骤要清晰
(2)支路要数清,支路数为未知量的数目(3)列回路电压方程时注意各元件前电压的符号,如果元件电压降的方向与回路绕行方向一致,则此电压降前符号为正,否则为负。
第六讲
叠加原理
教学重点:
1、叠加原理的内容
2、利用叠加原理分析复杂直流电路思路解析
教学难点:
2、利用叠加原理分析复杂直流电路 教学方式:理论教学
教学进程安排:
1、叠加原理的内容
2、利用叠加原理分析复杂直流电路思路解析
3、例题
4、要点总结 教学内容:
一、叠加定理的内容
当线性电路中有几个电源共同作用时,各支路的电流(或电压)等于各个电源分别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叠加)。
在使用叠加定理分析计算电路应注意以下几点:(1)叠加定理只能用于计算线性电路(即电路中的元件均为线性元件)的支路电流或电压(不能直接进行功率的叠加计算);
(2)电压源不作用时应视为短路,电流源不作用时应视为开路;
(3)叠加时要注意电流或电压的参考方向,正确选取各分量的正负号。
二、利用叠加原理分析复杂直流电路思路解析
根据叠加原理,对由多个独立电源共同作用的复杂直流电路分析,求支路电流或电压,可以将复杂电路拆分成若干个单独电源作用的简单电路,计算出单个电源作用产生的量,然后将这些量进行叠加,得到多个电源共同作用产生的电压和电流。
三、应用举例
例:如图3-8(a)所示电路,已知E1 = 17 V,E2 = 17 V,R1 = 2 ,R2 = 1 ,R3 = 5 ,试应用叠加定理求各支路电流I1、I2、I3。
例图
解:(1)当电源E1单独作用时,将E2视为短路,设
R23 = R2∥R3 = 0.83
E117I1'6AR1R232.83R3则
I2'I1'5A
R2R3R2I3'I1'1AR2R3(2)当电源E2单独作用时,将E1视为短路,设
R13 =R1∥R3 = 1.43
E217I2''7AR2R132.43R3则
I1''I2''5A
R1R3R1I3''I2''2AR1R3(3)当电源E1、E2共同作用时(叠加),若各电流分量与原电路电流参考方向相同时,在电流分量前面选取“+”号,反之,则选取“”号:
I1 = I1′ I1″ = 1 A,I2 = I2′ + I2″ = 1 A,I3 = I3′ + I3″ = 3 A
四、要点总结
(1)叠加原理只适用于多个电源共同作用的线性电路。
(2)支路上的电路和电压可以叠加,但是功率不能叠加。求电流电压用叠加原理,但是求功率注意先求出总的电流或电压,然后再求。
第七讲 戴维宁定理
教学重点:
1、戴维宁定理的内容
2、利用戴维宁定理分析复杂直流电路思路解析
教学难点:
2、利用戴维宁定理分析复杂直流电路 教学方式:理论教学
教学进程安排:
1、戴维宁定理的内容
2、利用戴维宁定理分析复杂直流电路思路解析
3、例题
4、要点总结 教学内容: 一、二端网络的有关概念
1.二端网络:具有两个引出端与外电路相联的网络。又叫做一端口网络。
2.无源二端网络:内部不含有电源的二端网络。3.有源二端网络:内部含有电源的二端网络。
二端网络
二、戴维宁定理
任何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电阻网络,对外电路来说,总可以用一个电压源E0与一个电阻r0相串联的模型来替代。电压源的电动势E0等于该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电阻r0等于该二端网络中所有电源不作用时(即令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的等效电阻(叫做该二端网络的等效内阻)。该定理又叫做等效电压源定理。
三、利用戴维宁定理分析复杂直流电路思路解析
求复杂直流电路某条支路上的电流或者电压,我们可以根据戴维南定理将待求支路拆开,然后将留下的有源二端网络等效成一个实际电压源,然后将待求支路接到这个实际电压源上形成一个简单电路,再在这个简单电路中求有关的量。
四、例题
例题:如图3-10所示电路,已知E1 = 7 V,E2 = 6.2 V,R1 = R2 = 0.2 ,R = 3.2 ,试应用戴维宁定理求电阻R中的电流I。
图3-11 求开路电压Ua
解:
(1)将R所在支路开路去掉,如图3-11所示,求开路电压Uab:
EE20.8I112A,Uab = E2 + R2I1 = 6.2 + 0.4 = 6.6 V = E0
R1R20.4(2)将电压源短路去掉,如图3-12所示,求等效电阻Rab:
图3-12 求等效电阻Rab
图3-13 求电阻R中的电流I
Rab = R1∥R2 = 0.1 = r0
(3)画出戴维宁等效电路,如图3-13所示,求电阻R中的电流I :
IE06.62A
r0R3.3例题:如图3-14所示的电路,已知E = 8 V,R1= 3 ,R2 = 5 ,R3 = R4 = 4 ,R5 = 0.125 ,试应用戴维宁定理求电阻R5中的电流I。
图3-1图3-15 求开路电压Uab
解:(1)将R5所在支路开路去掉,如图3-15所示,求开路电压Uab:
EEI1I21A,I3I41A
R1R2R3R4Uab = R2I2 R4I4 = 5 4 = 1 V = E0
(2)将电压源短路去掉,如图3-16所示,求等效电阻Rab:
图3-16 求等效电阻Rab
图3-17 求电阻R中的电流I
Rab =(R1∥R2)+(R3∥R4)= 1.875 + 2 = 3.875 = r0
(3)根据戴维宁定理画出等效电路,如图3-17所示,求电阻R5中的电流
I5E010.25A
r0R54
四、要点总结
(1)用戴维南定理时,注意将待求支路拆开后,是对剩下的一个有源二端网络进行分析等效,这个有缘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与原电路中这两点的电压不一样。(2)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是对外电路等效,其内部不一定等效。
第二篇:电工电子技术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教案(1)
【课题编号】
1-01-01 【课题名称】电路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
1.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理解电动势、电位、电功率的概念;
3.掌握电压、电流的概念;理解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电压、电流和电功率的定义、方向的理解和掌握 【难点分析】
难点: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学情分析】
电路的组成比较简单,学生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接触较多,选择实际画面进行多媒体投影讲解,但电压和电动势的形成、方向等比较抽象,单纯从理论上讲解学生不易理解,从实验入手,以多媒体动画进行模拟,能降低其理论难度,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从而解决其关键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比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直流电源、电阻、开关、导线若干 【课时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同学们说出电路的组成,利用多媒体课件投影实际电路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 电路的基本结构
(一)电路的组成和功能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出实际生活中的电路例子,多媒体演示实际电路; 学生活动: 联系实际总结一般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能力培养: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二)电路的状态和电路图
教师活动:实验演示照明电路的各种状态后多媒体动画分析;
学生活动: 联系实际和实验总结电路的三种状态,练习画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环节2: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一)电流
教师活动:实验演示,辅助投影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分析;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电流的形成和参考方向,总结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二)电压
教师活动:实验演示,辅助投影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分析;
学生活动:启发学生采用类比法对比电流,分组讨论、总结电压定义和参考方向的意义。
(三)电动势
教师活动:多媒体动画演示电源的作用本质,引出电动势的概念; 学生活动: 参考多媒体演示分析、总结电动势的定义、公式和方向。
(四)电位
教师活动:用高度类比,借助与电压的联系讲解; 学生活动: 分析总结电位的定义和电位与电压的关系。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知识横向联系的能力。
(五)电功率和电能
教师活动: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说出衡量用电器耗能的物理量,辅助投影多媒体动画分析;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后总结电功率、电能的的定义和单位。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棵的知识,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为便于学生记忆,教师总结出顺口溜,用多媒体投影,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掌握知识。
电压电位电动势,单位相同意不同 电压电位有联系,电压就是电位差 电压电流因和果,参考方向很重要 电功率名牌上标,度是电能的单位
四、课堂练习
有一“220V、40W”的白炽灯,接在220V的供电线路上,求取用的电流。若平均每天使用5h(小时),电价是每千瓦时0.4元,求每月(以30天计)应付的电费。
五、课后作业
1.教材中复习思考题第1、3题; 2.“学习指导与练习”第五题1、2、3。【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教案(2)
【课题编号】
2-01-02 【课题名称】电阻元件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
1.了解电阻的外形、标识和计算方法; 2.掌握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全电路欧姆定律;
3.会应用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全电路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的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部分欧姆定律和全电路欧姆定律 【难点分析】
难点:理解部分欧姆定律和全电路欧姆定律,会应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电阻元件学生在初中接触较多,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较容易。加之电阻元件的实物直观性强,所以借助实物、多媒体分析讲解,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全电路欧姆定律比较抽象,单纯从理论上讲解学生不易理解,选用直观的实物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总结,能变枯燥讲解为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具资源】
直流电源、固定电阻、可变电阻、导线若干、电压表、电流表、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知识(重点是电流、电压这两个与本节课关系教密切的物理量),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同学们说出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负载有哪一些,利用多媒体课件投影各种不同的负载的画面,学生讨论那些负载实际是一种类型,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电阻
(一)电阻的定义和阻值的计算
教师活动: 实物演示各种不同的电阻(多多益善)对照实物讲解电阻的定义分类、阻值大小的计算; 学生活动: 观察各种不同电阻的外观,掌握的电阻的分类,总结电阻的阻值不同的原因。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
(二)色环电阻阻值的标法
教师活动: 实物演示色环电阻,借助多媒体投影色环电阻和色环的读法;
学生活动: 观察色环电阻的外观,掌握的色环电阻的读法,会读不同色环电阻的阻值。教学环节2:欧姆定律
(一)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
教师活动:多媒体说明实验的要求和目的,学生作完实验后教师总结、说明; 学生活动:分小组动手操作实验,记录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二)全电路的欧姆定律
教师活动:多媒体说明实验的要求和目的,学生作完实验后教师总结、说明; 学生活动:分小组动手操作实验,记录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电阻的知识和两个欧姆定律,引导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为便于学生记忆,教师总结出本节课的重点,用多媒体投影。
1、电阻阻值的计算 R
2、色环电阻阻值的读法:
色环电阻很漂亮,环环颜色不一样。四环两环表数字,第三环是零个数。最后一环表误差,要知阻值三者加。
3、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和全电路的欧姆定律(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在一段电路中,电路中的电流I与电阻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与电阻R成反比,这个关系称为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其公式为
U Rl AURI或I(2)全电路的欧姆定律
一个由电源和负载组成的闭合电路,叫做全电路,如图1-6所示。闭合电路中的电流与电源电动势成正比,与电路的总电阻(负载电阻和电源内阻之和)成反比,这就是全电路欧姆定律。公式为
IE Rr
四、课堂练习【例题1-2】如图1-6所示,电源电动势E24V,负载两端电压U114V,电源内阻r1,求电流I,负载电阻R及电源内电压U2。
五、课后作业
1.教材中复习思考题第2、4、8题; 2.“学习指导与练习”第一题第9小题。【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教案(3)
【课题编号】
3-01-03 【课题名称】电阻的连接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
1.掌握电阻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应用;
2.了解电阻混联电路的分析方法,能化简混联电路。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
重点:电阻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应用。【难点分析】
难点:了解电阻混联电路的分析方法能化简简单混联电路。【学情分析】
电阻串并联的初步知识学生在初中物理课已有所了解,单纯从理论上讲解学生易产生厌烦情绪,借助于实验让学生亲自自动手操作、测量、总结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借助与多媒体的演示形象讲解串并联的实际应用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电阻的混联电路学生掌握的难度较大,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效果步步深入地演示等效电路,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练法、实验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直流电源、电阻若干、电流表、电压表、万用表 【课时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同学们说出电阻的串并联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多媒体课件投影实际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电阻的串联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初中物理课掌握的知识,亲自动手操作、测量,总结电阻串联电路的特点,并理论联系实际借助多媒体讲解电阻串联的实际应用;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实验,根据实验测量的结果总结实验结论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环节2:电阻的并联
教师活动:同上 学生活动:同上 教学环节3:电阻的混联
教师活动: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解决混联电路的方法;
学生活动:跟随多媒体的动画演示画等效电路图,理解解决混联电路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电阻串并联的特点、应用和电阻混联的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类比记忆,并把重点内容用多媒体投影。
1、通过各电阻的电流为同一电流;外加电压等于各电阻电压之和;总电阻为各个电阻之和,在上述电路中;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与它们的阻值成正比;各个电阻消耗的功率跟阻值成正比。
两个电阻串联时分压公式为
U1R1R2U U2U
R1R2R1R22、各并联电阻承受同一电压;各电阻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通过各电阻的电流与其阻值成反比;各个电阻消耗的功率跟它的阻值成反比。
两个电阻并联时分流公式为
I1R1R2I I2I
R1R2R1R
2四、课堂练习
一个110V/8W的指示灯,欲接到220V的电源上使用。为使该灯泡安全工作,应串联多大的分压电阻?该电阻的功率应为多大?
五、课后作业
1.教材中复习思考题第5、9题;
2.“学习指导与练习”第五题第7小题、第六题第2小题。【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教案(4)
【课题编号】
4-01-04 【课题名称】基尔霍夫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
1.掌握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及应用。2.掌握支路电流法的应用。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重点:基尔霍夫定律 【难点分析】
难点:支路电流法的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物理课和前几节接触的都是简单直流电路的知识,相对而言难度较小,从本节开始就深入到复杂直流电路,除了知识难度的增大外,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切入点也需要完成的质的飞跃,这对学生提出较大的挑战。借助实验和多媒体的投影,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导学生较快地掌握复杂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具资源】
基尔霍夫定律演示仪、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投影几种复杂直流电路,设计几个小问题(例如求某电阻中的电流)让学生们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当学生分析时遇到难题时,自然由简单直流电路过渡到复杂直流电路,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复杂直流电路
教师活动: 通过多媒体投影几种复杂直流电路,讲解支路、节点、回路、网孔的定义。学生活动: 对照复杂直流电路的电路图,理解四个名词的含义。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环节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一)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内容 演示:演示基尔霍夫定律演示仪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仪中各支路电流的数值关系,引出并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学生活动: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并练习应用。
(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推论
教师活动: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引导、启发学生得出推论;
学生活动:通过观察多媒体动画,讨论总结推论。教学环节3: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演示:演示基尔霍夫定律演示仪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仪中各元件两端电压的数值关系,引出并验证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学生活动: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并练习应用 教学环节4:支路电流法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重新回到导入时的问题上,启发学生应用刚学习的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求解,导出支路电流法的定义和解题步骤;
学生活动: 在教师的的启发下总结、理解支路电流法的含义和应用。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知识,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为便于学生记忆,教师总结出教学重点,用多媒体投影。
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简称KCL,又称节点电流定律。它反映了电路中各个支路电流之间的关系,其内容为:在任意瞬间,流入任一节点的电流总和等于从这个节点流出的电流总和。其表达式为
I入I出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简称KVL,又称回路电压定律。它反映了电路中各个元件电压之间的关系。其内容为:在任意瞬间,沿电路中任一回路,各段电压的代数和恒为零,即
U0
3、支路电流法是以各条支路电流为未知量,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列出联立方程组求解支路电流的方法。
四、课堂练习
1、电路如图1-12所示,试计算电流I1。
图1-12 例1-4图
2、电路如图1-15所示,应用基尔霍夫定律计算未知电压U。
3、电路如图1-17图,试求Uab。
图1-17 例1-6图
五、课后作业
1.教材中复习思考题第6题;
2.“学习指导与练习”第五题第4、6小题。【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教案(5)
【课题编号】
5-01-01 【课题名称】戴维宁定理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
1.理解戴维宁定理的内容。
2.会灵活应用戴维宁定理解决实际电路 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戴维宁定理的内容 【难点分析】
难点:理解戴维宁定理的内容并灵活应用戴维宁定理解决实际电路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基尔霍夫定律,接触了复杂直流电路,这对于继续学习戴维宁定理有很大帮助,但刚开始学习戴维宁定理,对于学生来说难度比学习基尔霍夫定律要大,借助与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将讲解过程设计成连续动画,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最大程度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下不知不觉地将枯燥、难懂的理论理解消化,从而解决其关键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干电池 【课时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基尔霍夫定律后,借助于多媒体投影一个有四条支路的复杂电路,提出问题是:只要求某一条支路电流,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当学生列出基尔霍夫定律的方程组后引导学生观察方程组,解此方程组难度如何,从而引出当只要求一条支路电流时的好方法---戴维宁定理。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二端网络
教师活动: 多媒体投影有源和无源二端网络教师对比讲解; 学生活动: 在教师的引导下区别掌握有源和无源二端网络的知识。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能力。教学环节2:戴维宁定理的内容
演示1:多媒体动画演示戴维宁定理的内容
教师活动: 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效果,一步步动画演示、讲解定理的内容; 学生活动:将动画演示与文字讲解配合理解,深入地学习掌握定理的内容。教学环节3:开路电压和等效电阻的计算
教师活动: 借助于干电池,提出如何测它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教师总结求开路电压和等效电阻的计算方法;
学生活动: 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问题,掌握求开路电压和等效电阻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戴维宁定理的内容及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为便于学生记忆,教师总结出教学重点,用多媒体投影。
1、戴维宁定理的内容:对外电路来说,任何线性有源二端网络,都可以用一个理想电压源和一个电阻的串联组合代替。理想电压源的电压等于原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用UOC表示;电阻则等于原二端网络除源后的等效电阻,用RO表示,这就是戴维宁定理。
2、开路电压和等效电阻的计算
开路电压的计算方法:开路电压Uab等于从a点到b点所经路径上全部电压的代数和。
等效电阻常用网络除源法计算:将有源二端网络的电源短路仅保留电源内阻,使其变为无源二端网络,然后求其等效电阻。
四、课堂练习
试用戴维宁定理化简图1-19a所示有源二端网络。
图1-19 例1-8图
五、课后作业
1.教材中复习思考题第7题;
2.“学习指导与练习”第五题第6小题、第六题第1小题。【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教案(6)
【课题编号】
6-01-06 【课题名称】叠加定理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
了解叠加定理的内容和应用。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知识的横向联系的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 叠加定理的内容 【难点分析】
难点: 叠加定理的应用 【学情分析】
上两节课学生学习了基尔霍夫定律和戴维宁定理这两种解决复杂直流电路的方法,初步掌握了分析复杂直流电路的切入点,这节课再来学习结合了欧姆定律和复杂直流电路特点叠加定理,难度不大,而且更能体会到知识的连贯性和“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话知识上的含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叠加定理演示仪 【课时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基尔霍夫定律和戴维宁定理,设定问题:前一章我们学习过欧姆定律,那么解决复杂直流电路能否应用它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叠加定理的内容 演示:叠加定理演示仪
教师活动:针对导入时提出的问题,借助于叠加定理演示仪,演示、分析、归纳叠加定理的内容; 学生活动: 观察叠加定理演示仪各仪表的示数,分组讨论,归纳、理解叠加定理的内容。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教学环节2:叠加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教师活动: 针对具体例题讲解、归纳应用叠加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学生活动:跟随教师的讲解理解、掌握应用叠加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内容,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为便于学生记忆,教师最后将总结出本节重点,用多媒体投影。
1、叠加定理的内容
叠加定理的内容为:在线性电路中,任何一条支路的电流(或电压),都是各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 12 支路中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2、叠加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1).分别作出一个电源单独作用的分图,而其余电源只保留其内阻。
(2).按电阻串、并联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出分图中每一支路中电流分量的大小和方向。(3).求出各电动势在每个支路中产生的电流的代数和,这些电流就是各电动势共同作用时,在各支路中产生的电流。
四、课堂练习
例题【1-9】电路如图1-20a示,已知E1E217V,R12,R21,R35,用叠加定理求各支路电流。
五、课后作业
1.教材中复习思考题第7题;
2.“学习指导与练习”第一题第4小题。【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三篇:《电工电子技术》教案
讲授内容:支路电流法
知识目标:
1.了解支路电流法解题适用范围;
2.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分析电路的方法; 3.培养用支路电流法来分析基本电路能力,通过学生对支路电流法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的能力及其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并能运用支路电流法来分析基本电路 教学难点:
1.利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u=0)列回路电压方程时各段电压的正、负号的确定;
2.熟练掌握并能运用支路电流法来分析基本电路。教学方法:启发法,举例法,讲解法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 新课引入:
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之一。不论是在简单的或复杂的电路中,基本霍夫定律所阐明的各支路电流之间和回路中各 电压之间的基本关系都是普遍适用的。下面介绍一种应用基尔霍夫定律来求解复杂电路的方法。教学内容:
支路电流是以支路电流作为未知量直接应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电流定律列出必要的、数目足够的的独立方程后,联立求解未知电流(列出的独立电压方程或独立电流方程是不能由其他电流或电压方程导出的方程)。
对于一个具有n个节点、b条支路的电路可以写出(n-1)个独立的结点电流方程和b-(n-1)个独立的回路电压方程(为保证电压方程式独立的,可按电路中的网孔去列写回路电压方程)。
例1 如图2所示电路,已知Us1=130V,Us2=117V,R1=1Ω,R2=0.6Ω,R3=24Ω,求各支路电流。
解:此电路有三条支路,即有三个未知电流,需要写出三个独立方程,首先给定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根据KCL列电流方程。对于结点A有
I1+I2-I3=0(1)再根据KVL列电压方程,按图示运行方向列出回路电压方程为
R1I1-R2I2+Us2-Us1=0(2)和
R2I2+R3I3-Us2=0(3)将R1、R2、R3和Us1、Us2数值代入式(2)、(3),由式(1)、(2)、(3)联立求解,得
I1=10A,I2=-5A, I3=5A 电源Us2的电流I1=-5A,负号表示电流I2的实际方向与图中所示的I2的正方向相反,电源Us2被充电。
由例1可总结出支路电流法的解题步骤:
1.确定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
2.对独立节点列出(n-1)个独立的KCL方程; 3.对独立回路列出b-(n-1)个以支路电流为变量的KVL方程; 4.联立求解上述b个独立方程解得各支路电流及其他未知量。验算:用非独立结点电流方程验算各支路电流。优点:对未知支路电流可直接求解 缺点:联立求解的方程数目较多 适用范围:支路较少的电路分析 课堂小结:
1.了解支路电流法解题适用范围;
2.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分析电路的方法; 3.运用支路电流法来分析基本电路。板书设计:
1.支路电流法概念
支路电流法是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列 出与支路电流数目相等的独立方程式,再联立求解。
2.用支路电流法的步骤
步骤1:假设各支路电流的方向和回路方向 步骤2: 根据节点数列写独立的节点电流方程式(应用 KCL 可列出(n-1)个方程)步骤3:根据网孔(内部不含有支路的回路),利用 KVL列 b-(n-1)回路电压方程
步骤4:代入已知数,解联立方程式,求出各支路的电流。3.例题分析
如图2所示电路,已知Us1=130V,Us2=117V,R1=1Ω,R2=0.6Ω,R3=24Ω,求各支路电流。
解:此电路有三条支路,即有三个未知电流,需要写出三个独立方程,首先给定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根据KCL列电流方程。对于结点A有
I1+I2-I3=0(1)再根据KVL列电压方程,按图示运行方向列出回路电压方程为
R1I1-R2I2+Us2-Us1=0(2)和
R2I2+R3I3-Us2=0(3)将R1、R2、R3和Us1、Us2数值代入式(2)、(3),由式(1)、(2)、(3)联立求解,得
I1=10A,I2=-5A, I3=5A 电源Us2的电流I1=-5A,负号表示电流I2的实际方向与图中所示的I2的正方向相反,电源Us2被充电。
4.课堂巩固 5.课堂小结 6.作业布置
第四篇:最新电工电子技术机考真题8
最新电工电子技术机考真题8
单选题
1.题图所示电路中,电压Uab的数值是—
C.10V
Uab
aº
º
8Ω
+
10V
2Ω
+
10V
b
º
2.在电容元件上,电压与电流的关系为Uc
B、(1/Jwc)*ic
3.变压器初级绕组的输入功率()次级绕组的输入功率
C大于
4.一台4极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磁场的同步转速是()r/min。D.1500
5.有一只用三极管构成的放大器,测得管子的三个极对地电压如图5所示,则管脚2为(C)。
C.基极
6.理想集成运放Ui=U-U=0,说明运放输入端()
C、相当于短路
7.比较下列数值,最大数是------。(A)
A.(157)16;
8.某二进制计数器的计数长度为16,利用置数功能,可将其设置成长度()的其他进制计数器。
B.小于16
判断题
9.基尔霍夫定律即适用于线性电路,也适用于含非线性元件的电路。(对)
10.当XL=XC时,Q=0,表明电压U与电流相同,电路等效为一个纯电阻(错)
11.异步电动机的转速可以大于或等于旋转磁场的转速(错)
12.稳压二极管的反向击穿特性曲线越陡,说明它的动态电阻r7越小,它的稳压性能越好。(对)
13.运放非线性运用,是指运放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无线性关系,输出电压只有高电平和低电平两种状态(错)
14.利用集成计数器芯片的预置数功能可以获得任意进制的计数器(对)
计算分析题
1、一台三相4极异步电动机,工作额定电压为380V,额定频率50HZ,额定转速为1450r/min。
解:1.若要计算该电动机的同步转速,计算公式是(A)A.n1=
60f1/p
2.若要计算该电动机的额定转差率,计算公式是(A)A.SN=(n1-nN)
/
n1;
3.根据已知条件和计算公式,该异步电动机的同步转速和额定转差率近似等于(B)
B.1500
r/min
0,033;
2、分析题图所示电路,判断它能否不失真地放大交流信号,并说明理由。
(1).题图所示电路属于(A)。
A.基本共射放大电路
B
.射极输出器
C.直流放大电路
(2).该电路(C)。
A.能正常放大交流信号
B.能正常放大直流信号
C.不能放大交、直流信号
(3).原因是(A)。
A
.静态工作点设置合理
B.缺少基极偏置电阻
C.缺少集电极偏置电阻
第五篇: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2018.9)
机电组
丁学忠
【课题名称】
电路 【教学目标】
应知: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了解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应会:会组装简单闭合电路。【学情分析】
电路的组成比较简单,学生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接触比较多,又有一定的初中物理知识做基础,学习起来比较轻松。
【教学方法】
现场教学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对比法。【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小灯泡1只,开关1只,电池盒一个,5号电池两节,导线若干。
【课时安排】 1学时(45分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同学们说出电路的组成,利用实际电路的连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 电路的组成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出实际生活中的电路例子。教师连接简单电路引导学生观察总结讨论得出电路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学生活动: 联系实际电路,讨论总结一般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能力培养: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环节2:电路的状态
教师活动:演示照明电路的各种状态后分析断路和短路。
学生活动:联系实际,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电路的三种状态,分析开关和熔断器的作用。
教学环节3:电路中常用的电气符号
教师活动:师生一起学习表1.1.1,练习各种元件的画法。观看多媒体演示认识、学习各种常用电气元件。
学生活动:分组练习,画出电路中常用的电气符号。教学环节4:分组实训
组装简单电路 教师活动:为各组准备实训所需器材。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连接电路。进一步理解短路、断路。能力培养: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知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在理解中记忆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电路状态、电气符号。
四、课堂练习
五、课后作业
教材中复习思考题第1、2、3题。【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