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贾芸谋差》教案[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5 06:13: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11课《贾芸谋差》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11课《贾芸谋差》教案》。

第一篇:第11课《贾芸谋差》教案

第11课《贾芸谋差》教案

【学习目标】1.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相关内容。2.通过体会本文精彩语言描写,揣摩人物性格。3.激发对文学名著《红楼梦》的兴趣。【导入】“假不假,白玉为床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找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几句顺口溜,是《红楼梦》中对金陵四大家族:贾、史、王、薛的描绘,作者以自己的笔,描绘了他们由盛而衰的经过。我们今天就来阅读其中的一小部分《贾芸谋差》。【作者及作品简介】1.曹雪芹:中国清代小说家,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生于1715年,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曹雪芹白旗包衣(家奴)。他从小是富贵荣华锦衣玉食,直到雍正即位之后,曹府被抄家之后是一落千丈之后,在贫寒中写下了不朽之作《红楼梦》。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章回体长篇小说。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为清曹雪芹作,后四十回多人为由高鹗续成。小说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全面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及种种不调和的矛盾。【阅读】1.初读,识别字音词意。2.再读:将自己认为有意思的段落读出来,让同学欣赏评议。(目的:让学生有重点地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语段,同时,也可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3.对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全班探讨解决。【讲解】1.你能给划分一下层次吗?答:第一部分:打探消息(1-4)贾芸在贾链处打探消息,为后文谋差做准备。第二部分:筹钱买礼(5-10)○1在舅舅家受训、受辱。偶遇倪二,受资助。第三部分:送礼奉承(10-17)给王熙凤送礼,为谋差铺路。第四部分:得差遂愿贾芸得到了园中种花的差事,达到了自己的目的。2.卜世仁在回绝贾芸的请求后,就是对他的责怪,怪外甥不干正经事,从中可以看出卜世仁什么性格?答:冷漠、为富不仁、吝啬。3.卜世仁与娘子的对话,有什么含义?答:表面上看是想留外甥吃饭,实际是在赶走他。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冷漠无情。4.本文主要刻画了凤姐和贾芸这两个人物,试着找出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语言来。凤姐:你竟有胆子在我的跟前弄鬼。早告诉我一声儿,有什么不成的,多大点子事,耽误到这会子。贾芸:早知这样,我竟一起头求婶子,这会子也早完了。如今婶子既知道了,我倒要把叔叔丢下,少不得求婶子好歹疼我一点儿。(本题答案为开放试题,只要符合人物性格的语言均可。)5.文中写了四个人物,请选其中一人,分析其性格。如:王熙凤:语言甜蜜,办事精明,独揽大权,性格泼辣。贾芸:聪明乖巧,很有心计,善于逢迎。卜世仁:冷漠、为富不仁、吝啬。倪二:为人豪爽、热心、重情义。【小结】贾芸思维灵活,说话圆滑、为人孝顺。他在贾琏、凤姐之间穿插的游刃有余,从舅舅那里碰了一鼻子灰后“恐他母亲生气,便不说起卜世仁的事来”,脂砚斋评“芸哥亦善谈,井井有理”、“孝子可敬”。【延伸】课外阅读《红楼梦》。

第二篇:贾芸谋差教案+说课

《贾芸谋差》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读课文 贾芸谋差(1课时)

预习积累:

1.通读课文3遍,给文段标上序号,书写生字词1遍,完成《语文助学》“预习积累”第1、2题。

2.上网查找、记录、积累《红楼梦》及作者曹雪芹的有关知识。

3.划出精彩的人物对话描写。

相关课程标准:

1.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3.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划出精彩的人物对话描写,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2.探讨人物在对话中的交流技巧,分析其话中之话。

3.感悟小说体现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社会问题。

评价任务:

1.展示我所知道的《红楼梦》和曹雪芹。

2.划出精彩的人物对话描写,分析其性格特点。

3.探讨人物在对话中的交流技巧,分析其话里有话。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前播放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进入情境氛围。

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的是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红楼梦》,走进《贾芸谋差》,打开课本第177页,我们共同书写题目和作者曹雪芹。

说一说你知道的《红楼梦》和曹雪芹。(生自主展示上网查找的学习成果)

课件归纳展示: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又名《石头记》, 章回体长篇小说,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为清代曹雪芹作,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全面地描写了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情世态及种种不调和的矛盾,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堪称“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其艺术成就达到了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现实主义的巅峰。课文《贾芸谋差》节选自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

曹雪芹(约1715-1764):中国清代著名文学家,名霑zhān,字梦阮ruǎn,号雪芹、芹圃、芹溪,祖籍辽阳。曹雪芹的家庭是一个百年望族的贵族世家,从曾祖父曹玺xǐ起,到他父亲都任江宁织造要职。曹雪芹的童年,正当曹家极盛时期,在南京过着锦衣玉食富贵荣华的生活。雍正五年曹雪芹13岁,他的父亲获罪革职,全部家产被查抄,全家由南京迁到北京,他的青壮年是在家境由盛而衰的过程中度过的,这一转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更清醒地认识了封建社会制度的实质。40岁后,他进入了凄苦的晚年,家迁到北京西郊,生活日渐贫困,竟然到了食粥赊酒、围毡御寒、卖画谋生的境地,在贫寒中写下了不朽之作《红楼梦》,这部巨著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但全书尚未完稿,约在1764年除夕,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泪尽而逝,终年还不到五十岁。作者曾“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其开头有一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今天我们就解一解《贾芸谋差》里人物的话中之话。

展示“学习目标”:

①划出精彩的人物对话描写,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②探讨人物在对话中的交流技巧,分析其话中之话。

③感悟小说体现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社会问题。

二、整体感知:

1.请把题目补充得更加详细完整:

讨论后明确:贾芸向凤姐谋取种树种花的差事。主要人物就是:贾芸、凤姐(贾府的女管家);还有几个次要人物:倪二(泼皮)、卜世仁(贾芸的舅舅)、贾琏(凤姐的男人)、宝玉等。

2.简述故事情节:

小组讨论

开端:见贾琏谋差无果

发展:舅舅薄情拒赊欠

倪二慷慨借银两

高潮:送礼巧言谋差事

结局:领钱还钱买花树

三、合作探究:

1.贾芸和凤姐是怎样的一个人?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贾芸是一个伶俐乖巧的人;凤姐是一个喜奉承爱排场的人。(板书)

2.“语言是人物心灵的表象,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可以洞察人物的性格和心灵。”

在贾芸谋差的情节里,哪些精彩的对话体现了人物的这种性格特征?划出来,体会一下对话中的话中之话。

师范读第13-15段,生自读第16-17段。

第1-5小组分别讨论第13-17段,其他小组依次同时讨论:

第13段一谎、二谎:贾芸言母亲身体不好,替母亲夸凤姐。

话里有话:表面夸凤姐有能力、有精力料理贾府的事务,目的是讨好谋差

第14段三谎:香料是朋友送的。

话中之话:香料不是特意买的,减轻凤姐接受的心理压力;抬高凤姐的品味,卖了可惜,他人不配使,只有孝敬婶娘;显示凤姐在其心里的地位高;好像不另有所图,减弱了送礼谋差的成分。

第15段:贾芸说得有枝有叶的甜蜜的谎话消除了凤姐的戒备心理,便夸他知好歹、心里有见识,以致凤姐差点把“派他种花木的事”漏出来,也足见凤姐深藏不漏,城府极深。

③第16段四谎:为谋差给凤姐送礼败漏后贬贾琏抬凤姐。话中之话:贾芸的利嘴巧舌灵活应变,消除了即将出现的尴尬处境,投其所好,使凤姐炫耀权利的虚荣心得到满足。

④第17段谋到差事:

凤姐:到这里,双方的话语就不再转弯抹角,凤姐的自豪感被贾芸一系列谎言激发出来,进入到推心置腹的层面,施恩于人却冷言冷语,足见其大权在握,其擅权的欲望达到满足。

动机:显示权威,让人感恩,满足虚荣心。

技巧:先打后拉,拖延战术,话中带骨,借批评为名,行炫耀权利之实。

性格:擅权,虚荣。

贾芸:谋到差事还得寸进尺,贾芸的机灵跃然纸上;凤姐又把面子给了贾琏,充分显示了凤姐当家的身份和爱虚荣的心理。

3.⑤贾芸的冰片、麝香是哪里来的呢?

用倪二借的银两买的。倪二虽是一个泼皮,但粗犷豪爽、慷慨率直,与他舅舅卜世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板书:慷慨率直)

4.⑥卜世仁存心不把钱借给贾芸,大可三言两语打发他走,却说了一大通话,细细品味,看说话的动机是什么,技巧在哪里,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学生自读5-6段,小组交流回答。

动机:不是不借,而是不能借、无法借,让贾芸死心不来打搅。

技巧:举例不能借——釜底抽薪;货短、唠叨不堪——知难而退;借无正经事不如干正事——以攻为守。

性格:刻薄、虚伪、吝啬,富有心机。(板书:刻薄吝啬)

⑦贾芸和他舅舅的对话为什么听起来不像口舌交锋?“舅舅说得有理”换成“舅舅说得倒干净”可以吗?

双方口气缓和,表现在贾芸的恭维话和舅舅的体贴话上,避开正面交锋和表面对抗,实际上是舅舅假仁假义、贾芸话里藏针,暗地交锋。正体现了小说反映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社会问题。

不可以,有短兵相接、正面交锋之嫌。

5.主题归纳:反映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社会问题。(板书)

四、达标练习:

1.谈学习收获,切“学习目标”:

①划出精彩的人物对话描写,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②探讨人物在对话中的交流技巧,分析其话中之话。

③感悟小说体现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社会问题。

2.读写积累字词:

害臊(sào)

麝(shâ)香

笤帚(tiáo· zhou)

簇(cù)拥

家眷(juàn)

绮(qǐ)散斋

勾(ɡòu)当:事情

半晌(shǎnɡ):半天

赊(shē)欠:买货延期交款。

趔趄(liâ·qie):身体歪斜,走路不稳。

伶俐:形容人机灵,做事干脆利落。

乖巧:合人心意,讨人喜欢。

喜不自禁:抑制不住内心喜悦,形容极其高兴。

五、拓展作业:

“开谈不说《红楼梦》,谈尽诗书也枉然。”请课下通读古典长篇巨著《红楼梦》。

板书设计:

贾芸谋差

曹雪芹

伶俐乖巧:贾芸 → 凤姐:喜奉承爱排场

慷慨率直:倪二← →卜世仁:刻薄吝啬

人情冷暖

世态炎凉

教学反思:

1.《贾芸谋差》篇幅较长,《红楼梦》精深的社会思想渗透在人物的对话里,人物语言话里有话,语言艺术高超精湛,是很难利用较短的时间让学生预习、学习并达到学习目标的,需要取舍,需要以学定教,需要即成答案而非预设答案,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做到全面、完整、有深度的挖掘与研讨,深感时间与效率的矛盾。课堂上我的取舍还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节课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了预定教学目标。遗憾的是个别处探讨“话里有话”的深度不够,人物说话的技巧和策略挖掘得还不够完整,学生读和悟的时间欠充分。

2.对于阅读与探究的处理还是仅仅依靠学生,自由朗读、默读、听读、分角色对话朗读、听读,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形成小组统一意见,分享给大家,水到渠成的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3.关于对教材的处理,首先抓住“贾芸巧言谋差事”主要情节,合作探究贾芸和凤姐的对话技巧,然后过渡到“倪二慷慨借银两”“卜世仁薄情拒赊欠”的鲜明对比部分,从重要人物到次要人物,把课文前后情节顺序做了一个颠倒,在课堂结构上显出非平铺直叙的巧妙性。

4.课堂上能够注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逐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思维状态,做到全面关注学生,态度亲和,平等对话,有较强的调控和应变能力。总体来看课上学生和听课老师的反映以及自我感觉,还是比较满意的。当然,在多学少教方面还是有很大空间可以提升的。

《贾芸谋差》说课稿

各位领导,评委和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第六单元《贾芸谋差》。

一、《贾芸谋差》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的单元题目是“话里有话”,在单元后“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活动中,教材设计的活动为“对话·评论”。这提示本文教学的基本思路。《贾芸谋差》是这个单元的主读篇目之一,选自《红楼梦》第二十四回(电视剧是11集)《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红楼梦》被评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全书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所以通过学习《贾芸谋差》,可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巩固小说鉴赏知识,提高阅读欣赏小说的能力,为学习本单元《李逵见宋江》,《山地回忆》等小说和评论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鉴赏古典小说可以从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等方面着手。但依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作品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核心是“语言”,围绕核心,涉及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性格、作品主题和口语交际活动。因此为综合达成目标,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1)了解曹雪芹及小说《红楼梦》。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析小说的情节,概括小说主题。

2、能力目标:

体会“话里有话”的无穷意味,由此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人物的精神世界,在听说读写中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德育目标:

说话要讲究方式方法。

4、课时安排:以上目标分两课时达成。

三、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侧重于对小说语言的赏析品味,感受“话里有话”的巧妙之处与无穷意味。所以,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的鉴赏,评价贾芸这样一个聪明乖巧,很有心计,善于逢迎的复杂人物,既是本课重点,也是本文的难点。

四:学情分析及对策

本班学生在课外通过名著阅读等活动,对本文已有粗浅的了解,但还不够细致深入,《贾芸谋差》这颗梨子,那么究竟是酸还是甜,经过他们自己亲口去咀嚼、品味,才会尝出滋味。

五、关于教法与学法

鉴于学生已在名著阅读中接触过该文,对文章内容有大体的了解。故我将本文的教学模式定格为:经典段落指导品读——争议问题学生讨论——疑难问题教师点拨的教学思路。

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质疑、发现、创新”,在授课中我借鉴“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融跳摘法,点拨法为一体,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师生共同遵循“启、读、练、知、结”相结合的原则,把教法和学法融为一体,创设情境,形成共同研讨的氛围,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养成他们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细细品读的习惯。

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我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等,以求增大知识容量。

六、教学程序

本课共设二课时,说课内容侧重第一课时。具体的教学步骤是这样的:

【课前预习】

1、让学生运用手头的工具书自己解决课文中的有关字词。

2、阅读课文,进行初步的质疑活动。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介绍曹雪芹曹雪芹和《红楼梦》,导入《贾芸谋差》的学习。

<二>、教师展标:利用投影仪展示本节教学目标,由学生读标,通过展标读标把教师心目中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心目中的目标,从而确立师生达标方向。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初读文章,识别字音词意。在每段文字前加序号。

2、抓住“谋差”这一核心,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努力做到恰如其分地表达出贾芸与其他人物语言情调和个性特色,提出朗读讨论题。

3、课文情节梳理:小说通过哪些情节展示了贾芸谋差时的性格特征?试做分析阐述。(多媒体投影仪展示)

<四>、重点难点的突破(多媒体投影仪展示):

为此特设计以下理读板块,进行朗读、讨论、交流:

重点读课文中贾芸送礼奉承、得差遂愿过程中与王熙凤几次对话,1、探讨凤姐在欲给贾芸派活过程中,所说一通话所包含的动机、表现的技巧和品性。

2、探讨贾芸所说的话所包含的动机、表现的技巧和品性。

3、两人中,请选其中一人,结合文章其他情节分析其语言特点。

至此,第一课时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达标结束。

<五>延伸拓展(多媒体投影仪展示)

下面是《红楼梦》第三回中林黛玉谢绝邀请的一段话。请仔细揣摩黛玉的回话,从委婉、得体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邢夫人听说,笑道:“这倒是了。”于是黛玉告辞。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鉴于时间原因本次说课略。

七、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4)

打探消息。

第二部分:(5-10)筹钱买礼。

第三部分:(10-17)送礼奉承。

第四部分:(18)

得差遂愿。

八、参考资料: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第六单元《贾芸谋差》。

九、反思

第三篇:九上《贾芸谋差》公开课教案

(二课时)

课前预习:阅读曹雪芹及《红楼梦》的有关资料。相关陈述:1.学生由于年龄、条件所限,对名著不是很熟悉。据此向学生简要介绍《红楼梦》,利用学生对该书故事有所耳闻的兴趣,引导到对课文的学习上,把握小说人物的性格; 2.以前已经学过了一些名著,学生对小说文体知识有一定了解,据此安排相应的自主和探究式学习;

3.学生已学习通过各种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突出中心,在此基础上拓展延伸、迁移借鉴,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红楼梦》的有关内容。

3、感受《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吸收古典文化的精华。感悟文中所体现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社会现实。

学习重点、难点:即目标2、3。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结束部分,贾芸倒卖凤姐独生女巧姐并落井下石的画面。

(设置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导入:贾芸偷卖巧姐是贾家败落、人心不古的生动写照。但先前的贾芸是如何说话、做事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曹雪芹流传千古的名著《红楼梦》中贾芸谋差的故事。

二、作者曹雪芹及《红楼梦》的常识

1、你了解曹雪芹吗?(学生说一说自己收集的相关材料)

曹雪芹,中国清代小说家,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曹雪芹白旗包衣(家奴)。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辈的曹颙和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60余年之久,颇受康熙帝宠信。曹雪芹在富贵荣华中长大。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多次打击,曹頫被革职入狱,家产抄没,举家迁回北京,家道从此日渐衰微。这一转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更清醒地认识了封建社会制度的实质。从此他生活一贫如洗,他能诗会画,擅长写作,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著。

2、你读过《红楼梦》这部书吗?(学生自由讨论)

《红楼梦》以其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深刻的思想认识,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由曹雪芹作,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由高鹗所作。内容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国府和宁国府由盛到衰的全过程。作品语言优美生动,善于刻画人物,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尤三姐等个性鲜明的人物。本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三、感知课文

1、老师把时间交给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让同学欣赏评议。目的:(1)自学生字新词,扫除字词障碍。

(2)学生阅读感兴趣的语段,可提高欣赏水平。

2、再次快速浏览课文

(1)用一两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根据课文的题目,明确主要人物和事件。)(2)课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学生弄清人物间的关系

四、品读课文

1、(1)贾芸做了几件事?做每件事时说了哪些话?

(2)对方是怎样应答的,他们心里怎么想的,而嘴上又怎么说的?

2、列表概括贾芸、王熙凤、卜世仁的说话技巧、思想性格等。并用“这是一个()的人。”句式提炼概括。(说出相关语句并加以评点、品味。)明确:贾芸:聪明乖巧,很有心计,善于逢迎。王熙凤:办事精明,独揽大权,性格泼辣。卜世仁:冷漠,吝啬,为富不仁。

3、想一想:本文在口语表达上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你从课文中看出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深入文本,探究内容。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互动合作,讨论交流,如有小组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可以提出来,全班共同商讨解决。)

五、文学名著鉴赏

由导演李少红担纲的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可能有的同学已经观看了,这无疑会有助于我们理解原著。建议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红楼梦》中典型故事,比如林黛玉进贾府、宝玉挨打、晴雯撕扇、黛玉葬花等等。

六、作业布置

完成相关的助学题。

板书设计: 贾芸谋差

贾芸:聪明乖巧,很有心计,善于逢迎。王熙凤:办事精明,独揽大权,性格泼辣。卜世仁:冷漠,吝啬,为富不仁。教学反思: 这节课觉得学生学得很轻松愉快,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边读边谈,不但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方法,还认识了《红楼梦》中的一些重要人物,了解了他们的性格。达到了一课一得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人物性格总结不是很到位,究其原因在于对文本解读不透,有时引导的不是很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的预习,我本人还应加强自身业务学习。

第四篇:《谋攻》教案

陈少平教学目的:

一、学习紧扣中心,恰当地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述方法。

二、掌握有关虚词的用法及词类活用等古汉语的有关知识。教学要求:

理解“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一著名军事思想的积极意义。教学重点:

学习紧扣中心,恰当地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述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有关虚词的用法及词类活用等古汉语的有关知识。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者、作品简介:

板书课题、请同学读课文注解,教师补充。

二、解释词句(边读边讲解,补充课本所未涉及的,重在句意。)

第一段:凡:大凡,副词,用在句首,表示对一般情况的总括,常出现在总结经验、概括规律的用语中。全:完全、使„„整个降服,用作使动,全国:即“使全国”,意思是“使敌国整个降服”。下文“全军”“全旅”“全卒”“全伍”中的“全”用法同此。如何识别某个形容词在句中用作动词,并且是使动词呢?这要从具体的上下文来分析。假如一个句子的谓语是形容词,这个形容词后面还有一个名词,它们的关系不能解释为修饰关系时,应该考虑到可能是动宾关系,即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了,然后再分析它们之间是否是使动关系。“全国为上”,是用动词“为”表示判断的判断句,译为“„„是„„”形式。“破国次之”,是用动宾短语“破国”作主语,用名词“次”直接作谓语的判断句,译时相当于“„„是„„”。善之善者:是名词性的“者”字结构,这里指代情况或办法,译作“„„的”。“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是用名词性的短语直接作谓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的判断句,构成“„„非„„”的形式,译成“„„不是„„”。

屈人之兵:动词的使动用法。如何识别某个动词在句中的用法是使动词用法呢?最重要的依据是具体的上下文。假如一个句子里的谓语动词及其所带宾语之间的关系不能用一般的支配关系来解释,或者虽然能这样解释,却不符合文意,这时我们就该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使动关系,那么这个动词就是致使性动词。其次:其,用在表示顺序的词前,表示顺序,可根据上下文适当译出,或不译,不得已:实为“不得(不)已”的省略,意即“不能不这样”,也可译为“无可奈何”。蚁附之:蚁,像蚂蚁那样,名词作状语。此攻之灾也:是用指示代词作主语,名词性短语“攻之灾”直接作谓语的判断句,“也”帮助判断,译为“„„是„„”。下面“此谋攻之法也”与此句类同,于天下:介词结构后置,译时移到动词“争”前。

第二段:十:即“十倍”,由于古汉语中量词不发达,数词常常单独运用,来表示数量,译时应补出适当的量词。十则围之:即“(吾)十(于敌),则围之”的省略,这是个表示条件的紧缩复句。“(吾)十(于敌)”表示必要的条件,“围之”表示在前面条件下产生的结果,中间用连词“则”连接,所以译成“(我军)十倍于敌人就包围他们。”下文的五个紧缩句同此。倍:两倍于敌。

第三段:夫将者国之辅也:是用名词性短语“国之辅”直接作谓语,句中用“者”表提顿,句尾用“也”帮助判断,构成“„„者„„也”式的判断句。夫:发语词,无实义。故君之所以患于军:“之”字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此处可以不译。“所以患于军者”,“所字短语”作主语,“所以„„者”,表示“患于军”的情况。由特殊指示代词“所”,加上介词“以”,加上动补短语“患于军”,再加上特殊指示代词“者”,组成一个名词性短语。其中,“所”字指示,“者”字称代。患,祸患,这里是造成祸患的意思,动词,“于军”,介宾短语,作“患”的补语。“君”,作定语,修饰以患于军者。三军既感且疑:并列关系的紧缩句,“既„„且”,“既„„又”的意思。三军:古时大国多设三军,称中军、上军(左军)、下军(右军)。这里是军队的统称。

第四段:“知可以战„„不御者胜”,几个分句结构相同,都是“者”字短语作主语,“胜”作谓语,只是“者”字短语的内部结构有所不同。五者:意即“五种情况”。“者”附在数词后面,组成名词性的“者”字结构,指代有关的事,可译为“„„种情况”。一胜一负:“一”副词,“一„„一„„”的格式,表示两个行为并列关系,可译为“有时„„有时„„”或“或„„或„„”等。

三、范读

教师读,使学生体会句子之间意思的连接或间断。

四、作业

反复熟读,能背诵,完成三、四题,思考一、二题。

第二课时

一、全文要领(结合检查作业,按段提问,适当议论,逐步归纳,扣住原句,整体认识)

第一段:论述谋攻的原则和方法。

文章首先提出“以全为上”的作战原则,文章把“全”与“破”对照,“上”与“次”对比,连用五个排比句,层层深入地阐明求“全”的原则,自然地引出“不战而屈人之兵”即“伐谋”的中心论点,然后作者运用典型事例,极言攻城之弊,以反证“伐谋”之利,在此基础上,作者又加上正面论证:古今优秀将领“屈人之兵”“拔人之城”“毁人之国”都“非战”“非攻”“非久”,不采用“攻城之法”。通过正反论证“伐谋”的重要性之后,进而得出结论:“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

第二段:阐明谋攻原则在战术上的具体运用。

作者用排比句列举六种情况,旨在说明:在战役中,是“围”,是“攻”,还是“分”“战”“逃”“避”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作出决定。总之,要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而不要以劣势兵力死守硬拼,不然就会被动挨打,乃至造成被“擒”的严重后果。作者在这段谈的虽然是战术问题,却是“谋攻”原则的具体化,从另一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深化了“谋攻”的内容,强调了“谋攻”的作用。

第三段:论述将帅在谋攻中的作用。

这段论述了将帅在谋攻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将帅应善于辅国,将帅的作用不应受到削弱或抑制,否则就会给国家带来危难。这也就是说明只有充分信任和发挥将帅的作用,才能夺取全胜。

第四段:列举“知胜”之道,强调“知彼知已”,说明“知”是谋攻的基础。

作者列举可以预见胜利的五种情况,同时与第2、3段的内容相呼应。然后谈战术问题、谈内部关系问题。意在阐明“知”与“不知”决定着战争的胜负。这样文章很自然地得出传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二、小结

这篇课文围绕“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中心论点,阐述了进攻敌人的战略和战术。作者认为军事是为政治斗争服务的,要求把政治斗争、外交斗争和武装斗争统一起来。他的用兵之法就是集中兵力,攻敌弱点,打歼灭战。在战略战术上,孙子主张灵活运用,将帅要做好国君的助手;充分发挥作用;国君要了解情况,正确指挥。他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著名论断,集中反映了他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军事思想。

三、复习和练习

(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其用法。

1.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形容词作动词,使„„整个降服。2.毁人之国而非之也。久:形容词作动词,长久作战。3.必以全争于天下,全:形容词作名词,全胜的策略。4.十则围之。十:数词作动词,有十倍。

5.识众寡之用者胜。众:形容词作名词,众多的士兵。寡:形容词作名词,极少的士兵。用:动词作名词,运用方法。

6.以虞待不虞者胜。虞:动词作名词,准备。7.将能而君不御者胜。能:名词作动词,有才能。

(二)解释下列各句画线的虚词。

1.凡用兵之法 的(助词)2.不战而屈人之兵 却(连词)3.敌则能战之 就(连词)4.以虞待不虞者胜 用(介词)5.三军既惑且疑 又(连词)6.必以全争于天下 在(介词)

四、作业。

完成练习一、二

预习下一课

作者邮箱:

第五篇:平差教案

测量平差 绪论

说在学习前面的话:

测量平差是测绘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主要讲授数据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今后专业学习打基础。

测量过程是由我们测量人员使用测量仪器在野外完成的,测量不可避免存在误差。为了检验测量成果的准确性和提高可靠性,还需要进行多余观测。

一、平差的任务和内容

任务:处理有观测误差的数据,估计带求量的最佳估值并评定精度。内容:建立观测误差的统计理论,研究误差的统计分布;

研究衡量观测成果质量的精度指标;

建立观测值和待求值的函数模型;

结合实践研究平差的各种方法;

研究预报和质量控制问题。

二、平差的理论支撑和学好的方法

理论支撑:数理统计,线性代数,高等数学。

方法:上课认真听讲,理解老师讲解的内容,做笔记,做习题。

三、误差的来源

水准测量中架设偶数站是为了消除什么误差?水准尺零点误差

水准测量中前后视距相等是为了消除什么误差?i角误差、大气折光差、地球曲率影响

1、测量仪器:由于每一种仪器都具有一定限度的精密度,因而使观测值的精密度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例如,在用只刻有厘米分划的普通水准尺进行水准测量时,就难以保证在估读厘米以下的尾数时完全正确无误;同时,仪器本受制造工艺的限制也有一定的误差,因此,使用这样的水准仪和水准尺进行观测,就会使水准测量的结果产生误差。同样,经纬仪、测距仪、接收机等仪器的观测结果也会有误差的存在。

2、观测者:由于观测者的感觉器官的鉴别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仪器的安置、照准、读数方面都会产生误差。同时,观测者的工作态度和技术水平,也是对观测成果质量有直接影响的重要因素。

3、外界环境:观测时所处的外界条件,如温度、湿度、压强、风力、大气折光、电离层等因素都会对观测结果直接产生影响;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它们对观测结果的影响也随之不同,因此观测结果产生误差是必然的。反之,观测条件差一些,观测成果的质量就会相对低一些。如果观测条件相同,观测成果的质量也就可以说是相同的。但是,不管观测条件如何,观测的结果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误差,测量中产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当然,在客观条件允许的限度内,我们可以而且必须确保观测成果具有较高的质量。

通常把仪器、人、自然环境和观测对象的误差称为测量条件。

四、测量误差及分类

1、真值和真误差

真值:反映一个量真正大小的绝对准确的数值。

估计值:与真值相对,以一定的精度反映一个量的数值。观测值:通过量测,直接或间接得到的一个量的大小。真误差:观测值与真值之差。公式表示为⊿=L-X.等精度观测:测量需要进行多余观测。在测量条件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的观测称为等精度观测。我们主要学习等精度观测。(插入为什么要进行多余观察)较差:对同一个量两次观测值的差值。关于真值的一点说明:一个量的真值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往往通过一次或有限次观测不可能绝对消除,从未获得一个量的真值。怎么办?

统计学理论:一个仅受偶然误差影响的量,称为随机变量。如果一个观测值仅受偶然误差的影响,那么此观测值的所有可取值的平均值就是这个观测值的数学期望E(X),也是这个观测量的真值。所以,测量里面,测得值的数学期望E(X)就是这个观测量的真值。

2、测量误差的分类

(1)粗差:作业人员粗心大意或仪器故障造成的差错。例:读错,听错,记错,算错等。处理方式:更正,舍弃,重新观测。

(2)系统误差:测量条件中的某些特定因素的系统性影响产生的误差。

特征:相同观测条件下,做一系列观测,系统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保持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来源:①人差;②仪器差;③外界条件。

消除措施:对观测结果进行改正;制定科学的观测方法和操作程序;综合分析资料,发现系统误差,在计算中消除。

(3)偶然误差:指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作一系列的多余观测时,从单个误差看,该列误差的大小和符号表现出偶然性,无规律,但就大量误差的总体而言,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也称随机误差。

处理方法:采用多余观测,本课程就是研究如何有具有偶然误差的观测值求出最或然值并进行精度评定。

需要知道的是:一切测量中,偶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五、关于数学期望E(X)的一些说明

前面说过,一个观测值的真值是客观存在的,在这个量仅受偶然因数的影响下,这个观测量的数学期望就是这个量的真值。下面简单介绍下数学期望。

(1)产生的背景

赌局问题:

A,B两人赌技相同,各出赌金100元,并约定先胜三局者为胜,取得全部200元由于出现意外情况,在A胜2局B胜1局时,不得不终止赌博,如果要分赌金,该如何分配才算公平? 分析:两人在A胜2局B胜1局时,有两种可能,比赛四局结束或五局结束。两种情况出现的概率相同,各占一半。

四局结束,A肯定胜。

五局结束,A,B各有一半的胜率.综合上述两种情况,A胜的概率为1/2*1+1/2*1/2=3/4; B胜的概率为0*1/2+1/2*1/2=1/4;

A=200*3/4=150元 B=200*1/4=50元。

举例:射击问题

设某射击手在同样的条件下,瞄准靶子相继射击100次,(命中的环数是一个随机变量),如下,就此人命中的数学期望,或者这个人的真实水平。环数 0 1 4 8 9 10 次数 5 5 10 60 10 10(2)数学期望再解读

从上面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来,所谓数学期望就是求一系列离散数据的平均值,而且是加权平均值(后面重点讲)。所以,测量里面的观测值的真值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观测,通过对观测值进行求加权平均值来得到待观测量的真值。

简单地说,数学期望即是一种平均值——加权平均值。

六、评判精度,对观测值进行改正。

测量平差是测绘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它是运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来消除它们之间的不符值,求出未知量的最可靠值。用概率和数理统计方法来分析观测数据,为观测数据的处理提供理论基础;以最小二乘法作为处理观测数据的基本准则;论述近代测量平差的基本数据处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前面讲述的数学期望主要进行数据处理,处理数据后还要对观测值进行改正,依据的基本准则就是准则就是最小二乘法原理。(1)最小二乘原理简介:

而这就是我们这门课程:平差,如何进行平差,有什么原则,是我们学习习近平差的主要内容。

测量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处理大量的观测数据。比如你去做控制测量,用全站仪测导线,用水准仪测高差,或者用GPS做静态测量。回去之后是不是都要进行数据处理?以GPS为例,你觉得是把观测数据导到GPS数据软件里解算一会儿就出来了,但是软件怎么来的,代码是不是人写的?只要是测量数据处理,总会有平差,而我们测量平差所依据的原则就是最小二乘原理。

美国统计学家斯蒂格勒曾经说过:“最小二乘法之于数理统计学犹如微积分之于数学”。大家知道,微积分是高等数学的主要内容,很多学校里高等数学课程就叫微积分。那么最小二乘法在数理统计学中的地位就不言而喻了。

现在一般认为德国数学家高斯和法国数学家勒让德二人分别独立的发明了最小二乘原理。高斯宣称自己自1795年就一直使用最小二乘原理解决问题,但是他最早见刊是1809年《天体运动理论》,勒让德1805年发表的著作《计算彗星轨道的新方法》上就介绍了最小二乘原理。但高斯较勒让德把最小二乘原理推进的更远。

好,现在我们来看什么是平差。

大家知道,在测量中,误差可以避免吗?不可以,还记得误差分为哪几类吗?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粗差;仪器误差、外界环境的影响、人为误差。

所以说,在测量工作中,受到这么多影响,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虽然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可以采用一定的手段对带有误差的观测数据进行必要的数学处理并评定其精度。

还是这个例子,大家在进行导线测量的时候,水平角观测要测几个测回?2个,测距的时候测几次?3次,为什么?为了结果取平均值从而减小误差。比如大家观测一个三角形,是不是只要测出其中任意两个内角,第三个角可以由180°减去另外两角得出。但是实际操作中通常是三个内角都进行观测。这必须进行的观测是必要观测,剩下的就叫多余观测。

由于测量中不可避免的有误差,因此多余观测就必然产生不符值,像是三角形三个内角观测值之和,不等于180°。wL1L2L3180°这个w就叫做三角形闭合差,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将w分配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观测值L1、L2、L3中去,从而得到改正值,并评定结果的质量,这一过程就叫做平差。

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简单的看一下最小二乘估计的原理,从而理解最小二乘的应用:

现在有一组观测数据x1,y1,x2,y2,x3,y3...我们要求一个函数,使这些点最接近于这个函数,也就是用一个函数来最佳拟合这些点。

通过观察,这些点连接起来是不是接近一条直线。那么我们就假设这个函数为线性函数,形式为:

y=ax+b

(1)

x、y为未知数,a、b为待求参数。

根据我们学过的代数知识,如果已知有两组已知数,a、b就可以确定出来了,那么这条直线也就确定出来了。

但是现在我们要求通过这么多点的最佳拟合直线,怎么办?

由于实验数据总是存在着误差,所以,把各组数据代入(1)式中,两边并不相等。相应的作图时,数据点也并不能准确地落在公式对应的直线上,如图所示。第i个数据点与直线的偏差为vixi2yi2

如果测量时,使x较之y的偏差很小,以致可以忽略(即xi很小)时,我们可以认为x的测量是准确的,而数据的偏差,主要是y的偏差,因而有:viyiyiabxi

我们的目的是使所有点与直线尽量靠近,所以是使各个v的绝对值尽量小,但是因为v有正有负,所以我们只要使各个v的平方和最小就可以了。

首先,求偏差的平方和,得vi1n2i(yiabx)2。

i1n按最小二乘法,当a、b选择合适,能使最小时,y=ax+b才是最佳曲线。那么怎么求的最小值呢?高等数学上讲了,先求导,令导数等于0,求出极小值,最小的极小值,就是最小值。这个可能大家没有接触过,咱们先用,以后再说。

对a、b分别求偏导数 vi2i1navi2i1n2yiabxi

b2yiabxixi

令上式等于0,就求出极值了,然后再对偏导数求二次导,根据二次导的正负来判断是极大值还是极小值,这个求出来是极小值,只有一个,所以也是最小值。咱们就不推导了。

这就是最小二乘估计的原理。

(2)测量上的应用

设L1,L2,L3,„Ln表示n个独立的观测量,为消除矛盾而赋予的对应改正数为v1,v2„.vn,观测值L1,L2,L3,„Ln在可信赖程度相等的情况下,最小二乘原理要求这些改正数的平方和为最小,即

vi2min

i1n

下载第11课《贾芸谋差》教案[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11课《贾芸谋差》教案[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标找差抓提升 合力攻坚谋福祉

    对标找差抓提升合力攻坚出形象中共***委员会***人民政府(2020年2月日)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去年今春以来,我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结合冬春水利工作,以***渠、**路、**路为轴心,全......

    宁晋县贾家口镇小河庄村党委:创先争优 为民谋福

    宁晋县贾家口镇小河庄村党委: 创先争优 为民谋福 核心提示 一进宁晋县贾家口镇小河庄村,迎面就是一块5米高的牌子,上面写着“中国电线电缆第一庄”。近日,邢台市第十批村支书......

    徐连芸醉花阴教案

    《醉花阴》教案 高密市实验中学 徐连芸 一、教案背景: 1、高中语文 2、一课时 二、教学课题: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 三、教材分析: 《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词的代表,本词主要抒写了......

    和差问题教案

    和差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判断什么样的应用题属于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以及两个数的差,要分别求这两个数就属和差问题,并掌握和差问题的特性,为以后继续学习和倍、差倍问题......

    差倍问题教案

    第八讲 差倍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掌握运用画图线的方法表示差倍关系中的两个量。 2 比较和倍问题的阶梯方法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解答差倍问题的方法,理解和倍问题中各个量......

    差倍问题教案

    Abc暑期奥数班课程安排 第三讲 差倍问题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掌握运用画图线的方法表示差倍关系中的两个量。 2 比较和倍问题的阶梯方法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解答差倍问题的方法,理......

    作差法教案

    用作差比较法证明不等式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比较法证明不等式. 2.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的严谨性、灵活性、深刻性).教学重点与难点: 求差比较法证明......

    和差问题教案

    和差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判断什么样的应用题属于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以及两个数的差,要分别求这两个数就属和差问题,并掌握和差问题的特性,为以后继续学习和倍、差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