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仑定律说课(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5 06:34: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库仑定律说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库仑定律说课》。

第一篇:库仑定律说课

说课吧

www.xiexiebang.com

库仑定律说课

高中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理以及物理这一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数学的解题能力都比初中有更高的要求,学生能否在尽量短的时间适应高中的学习,顺利地跨过这个学习台阶,是影响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为了使学生容易接受、更好、更快的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时间安排五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高中物理第二册第一章第一节库仑定律

2、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单元教材的核心是库仑定律,它既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对电荷间的相互作,不仅要求学生定性知道,而且通过库仑定律的教学还要求定量了解,但对库仑定律的解题应用,则只限于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一些简单计算。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⑴点电荷的物理意义.

⑵理解库仑定律及其适用条件,并能应用解决简单问题。⑶知道静电力常量k的物理意义和数值、单位。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的能力。

4、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库仑定律及适用条件。教学难点:库仑定律的实验。

二、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贯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原则,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力求做到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启发讲练式 学习目的及达标方法选择:

三、说教学程序

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以求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使学生学有所获,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本课划分成三大部分: ㈠复习准备、引入新知

在课的开始让学生先观察2组演示实验,并通过学生对旧知识的回顾,进一步了解电学的基本知识,为学生对库仑定律及应用的学习做好知识和思路方面的准备。[演示1] 摩擦起电

提出问题:摩擦起电的原因?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演示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 两种电荷: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①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正电荷。②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电荷。③电量:带电体上所带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2. 物体的带电方式有三种:(1)摩擦起电(2)接触起电(3)感应起电

3. 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任何起电方式都是电荷的转移,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同一隔离系统中正、负电量代数和不变。4.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荷间有相互作用力。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两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说课吧

www.xiexiebang.com

㈡积极主动,探究新知

1、点电荷

⑴点电荷: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可以忽略,那么带电体可以看作一个点,所带电荷称为点电荷。

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带电体模型,当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带电体本身的大小大得多,以致于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此带电体可以看作点电荷。

⑵元电荷:任何带电粒子,所带的电荷等于电子或质子的电量的整数倍,或者与它们相等,因此一个电子或质子所带电量的绝对值称为元电荷,大小为1e=1.60×10-19C。

2、库仑定律

[演示3]让带电小球*近悬挂在丝线的带电小球,观察在不同距离时小球偏转角度。这说明什么?

启发学生回答:带电体之间的作用力的大小用跟带电体间的距离有关。

问:若以悬挂的小球作为研究对象,它受到几个力?平衡时它受到电荷间作用力跟那些因素有关? 启发学生回答:F=mg tgα。,带电体间距离越小,偏角α越大,这表明电荷间作用力越大。[演示4]带电量不同的小球*近悬挂丝线的带电小球,观察小球的偏角的变化关系。

讨论得到:带电体间作用力还跟带电体所带电量有关。⑴库仑扭秤实验:

出示库仑扭秤挂图,简单介绍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研究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跟电量和距离的关系所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设计的扭秤成功的解决了用普通测力计无法测量微小作用方法。实验结论,真空中的库仑定律。

⑵库仑定律: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库仑定律的表达式: F:库仑力 Q1Q2:点电荷的电量 r:点电荷间的距离 静电力恒量:

⑶适用条件: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真空(或特定的空气)中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⑷注意:1)使用库仑定律计算时,电量用绝对值代入,作用力的方向根据“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规律定性判定。

2)研究微观带电粒子(电子、质子、α粒子、各种离子)相互作用时,万有引力或重力可以忽略不计。3)库仑分取电量的方法: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球相碰后,带电量一定相等。(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说课吧

www.xiexiebang.com

4)系统中有多个点电荷时,任意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都遵从库仑定律,计算多个点电荷对某一电荷的作用力应分别计算每个电荷对它库仑力,再求其矢量和。

5)运用库仑定律要统一使用国际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静电力恒量:。例题:

1、已知m电=0.91×10-30Kg,m质=1.67×10-27Kg电子和质子的电量都是1.60×10-19C,试比较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

2、在真空中有两个相距0.18m的点电荷,Q1电量为十1.8×10-12C。两个点电荷间的静电力F=1.0×10-12N,求Q2所带的电量及带电性质?

3、带电小球A和B的电量分别为+Q和+4Q,它们之间的距离为1.5米,如果引进另一带电小球C,恰好使三个小球都处于平衡状态。

问:⑴C球所带的电荷应当与A、B同号还是反号?⑵C球应放在何处?⑶C球所带电量应为多少?

课后思考:如果A、B两球带异种电荷时,C的可能情况? ㈢综合练习,巩固新知

在前面讲解基本例题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练习的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判断、选择练习由浅入深,并注意从不同角度来强化知识。最后的练习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课堂练习:

l、真空中两个点电荷Q1Q2,距离为R,当Q1增大到2倍时,Q2减为原来的1/3,而距离增大到原来的3倍,电荷间的库仑力变为原来的:(D)

A、4/9 B、4/27 C、8/27 D、2/27

2、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分别带有-3×10-6C和+1×10-6C的电量,它们相距为0.1m,其相互作用力为,若它们相互接触后分开,并使它们距离用为原来的两倍,这时相互作用力为。

3、两个点电荷所带的电量分别为q和2q,相距为S,问第三个电荷放在何处时受力平衡? 解:设第三个电荷距q为x,电量为Q,据平衡条件和库仑定律

kqQ/x=k2qQ/(s-x)2 即 x2+3sx=s2(x+s)=2s2 ∴x=0.41s

㈣精练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 说课吧

www.xiexiebang.com

1、点电荷是理想模型。

2、库仑定律的应用:

(1)适用条件: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

(2)用公式计算库仑力的大小,再用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确定作用力的方向。(3)注意单位的统一。作业:

四、说板书:

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通过板书,能使学生直观地抓住线索,理清思路,体会中心,知道选材。因此,我的板书力求体现这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时间安排

1、旧知识复习、新课引入5分钟,2、新课教学20分钟,3、举例分析10分钟,4、小结练习10分钟。

第二篇:库仑定律教学设计优秀

库仑定律教学设计优秀

库仑定律教学设计优秀1

任务分析

本课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选修3-1。本课的资料是第一章和第二节库仑定律。本节的核心是库仑定律,它是静电学的第一个实验定律,是研究电场强度的基础,是电磁学的基本定律,也是物理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库仑定律阐明了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为整个电磁学奠定了基础,所以在本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本课资料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粒子梦想化模型的思维方法,并且明白两个轻而小的带电体经过相互作用而被吸引或排斥。

育才中学是一所扶贫寄宿学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宁夏南部。他们缺乏自我操作本事、合作探究意识和交流评价习惯。所以,教师应当在教学中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这节课的教学资料有两条主线。第一个是知识层面。首先,经过“演示”栏中“探索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因素”的定性实验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展示了库仑定律的历史背景。掌握真空中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即库仑定律;第二个是方法层面,即研究多个量之间关系的方法,间接测量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1)了解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掌握库仑定律的资料和应用。

(2)经过演示实验,我们首先定性地理解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然后定义库仑

法律和适用条件。

2、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观察和演示实验,总结出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本事。

(2)经过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比较,体验自然规律的多样性和统一性。(3)体验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如控制变量法、梦想模型法、类比法等。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电荷的距离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难点:应用库仑定律的'资料和适用条件。

第四,教学资源

1、视频剪辑:库仑扭转平衡

2、演示实验:探索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因素的实验

3、课件:PPT幻灯片

V.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丰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实验、分析、总结和应用自我,在参与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和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

在本课中,用《三国志吴书》中写的“琥珀不带烂芥末”和手摇静电传感器来演示放电现象,并将其引入新课,为课堂实验做必要的准备。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观察演示实验现象,猜测影响带电体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

教师适时启发和引导学生制定F与R、F与q定性探究的实验方案。经过演示实验对F与R、F与q的关系进行定性研究。然后,经过比较万有引力,结合类比法和库仑对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探索,引入库仑扭转平衡实验,得出库仑定律。

本文回顾了人类探索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历史,并进行相应的人文教育。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让学生参与开发实验,验证F与R2成反比,并进行实验验证。

六,教学过程

1、教学的主要环节

这门课主要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个链接场景引入了两个电荷之间的强大交互作用。第二个环节,经过猜想、学生的定性实验进行定性探究,得出两个电荷之间的力和距离与电荷之间的关系。

在第三个环节中,作者经过比较引力并结合前人研究的历史背景,定量地探讨了库仑定律及其适用条件。

第四步是经过简单的例子巩固库仑定律的应用。

2、教学流程图

3、教学过程描述

(1)情景:《三国志吴书》写道“琥珀不带烂芥末”,手摇静电传感器演示了放电现象,并引入了新的一课

(2)活动一经过实验现象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猜测哪些因素与两个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有关,并经过讨论得出两个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距离和电荷数量有关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和组织小组实验,对上述猜想进行定性探索,并经过每个小组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交流。

(3)活动经过以往的研究历史,并与万有引力相比较,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定量研究了两个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电荷的距离和数量之间的关系。经过讨论,得出库仑定律。

(4)活动三经过常识和现有知识讨论库仑定律公式的适用条件。

(5)经过简单的例子巩固对库仑定律的理解,并根据库伦力的计算公式比较微观粒子之间的引力和库伦力的大小。

库仑定律教学设计优秀2

(1)教材分析:

库仑定律不仅仅是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定律,也是学习电场强度和电势差概念的基础。这也是本章的重点,要求学生不仅仅要定性地了解,还要定量地理解和应用。对于库仑定律,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采用定性实验,然后得出结论。库仑定律是研究电场强度和电势差概念的基础,也是本章的重点。展示库仑定律的资料和库仑发现这必须律的过程,并强调其条件和意义。

(2)学术条件分析:

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电荷的概念,带电的知识,万有引力定律和卡文迪什扭转平衡实验都是学生们学的。本节的重点是做好定性实验,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经过定性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了解库仑定律建立的过程。

(2)库仑定律的资料、公式和适用条件,掌握库仑定律。

2、过程和方法

(1)经过定性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总结的本事,理解库仑扭转平衡实验。

(2)经过建立点电荷模型,实现了梦想化模型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本事,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2)了解人类认识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欢乐。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库仑定律及其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库仑定律的实验探索

教学难点突破措施:定性实验探究与定量实验录像和理论探究相结合。

(5)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毛皮、橡胶棒、气球、玻璃棒、丝绸、易拉罐、泡沫球、铁架。

(6)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程

演示实验:当橡胶棒和玻璃棒相互摩擦并靠近罐子时会发生什么?

(罐子被橡胶棒和玻璃棒吸引并滚动。既然电荷之间有相互作用,什么因素与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有关?

新课教学:

首先,经过实验探索电荷间作用力的决定因素

(a)定性实验调查:

探索1: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

猜想: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能与距离、电荷量、带电体形状等有关。

如何在实验中进行定性研究?

(1)你认为实验中应当采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可能的因素之间的关系?

学生:控制变量法。

(2)请阅读课本。如果你想比较这个力的大小,有什么方法能够直观地显示出来?学生:比较悬挂线的偏转角

组织学生根据现有设备设计可能的实验方案。

(3)你想选择什么实验设备?

球形导体、两个自制细线泡沫球、铁架、橡胶棒、毛皮和气球。

(4)实验前,想想:如何改变带电体的电荷。

(5)实验探究步骤:

引导学生了解实验的具体步骤:

两个泡沫球A和B都很薄,其中一个与一个摩擦带电的橡胶棒接触,然后球A与球B接触,细线偏离垂直方向一个角度。

坚持电量q不变,研究相互作用力f与距离R的'关系。

逐渐将泡沫球b移离a,并观察偏转角。

坚持距离r不变,研究相互作用力f与电荷q之间的关系。

然后将橡胶棒与球A接触,增加球A的力量,观察偏转角;

(6)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记录并得出结论:

先画出力图,如果B对A的力是水平的,那么F=1

(二)定量实验探索,结合物理学史,得出库仑定律:

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带电体之间的力与距离和电荷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是什么?

根据我们的定性实验,电荷之间的力随着电荷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这使我们模糊地怀疑电荷之间的力是否具有类似于重力的形式。

事实上,很久以前,一些学者也猜到了这一点。卡文迪什和普利斯特确信“平方反比”定律适用于电荷之间的力。然而,仅有一些定性实验不能证明这一结论。

库仑证实了这一推测。当库仑探索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时,当时的定量实验遇到了三大困难:

(1)带电体之间的力很小,没有精确的测量仪器;如何确定带电体间力的定量关系?

没有电的单位,也不可能比较电荷的数量;如何确定电荷的定量关系?

带电体上的电荷分布不清楚,难以测量电荷之间的距离。如何测量电荷之间的距离?

同学们,如果是你,你能想到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困难?

引导学生经过类比得出三个难点对策:

卡文迪什扭转试验——库仑扭转试验,对称——等电荷法,粒子——的点电荷

放大思维:力很小,但力的效果(扭曲悬丝)能够很明显。

(2)变换思想:力与悬丝的扭转角成正比,能够经过测量悬丝扭转角的倍数关系得到

得到力的多重关系

等分的概念:一个带Q的金属球与一个相同的不带电荷的金属球碰撞,每个球带Q2。同样,能够得到Q4、Q8、Q16等的倍数关系(电荷在两个相同的金属球之间均匀分布)。课件演示了两个相同的金属球之间电荷的均匀分布。

梦想化模型思想:将带电金属球作为点电荷(梦想化模型),用标尺间接测量距离。

点电荷:当带电体之间的距离远大于它们自身的尺寸,从而能够忽略带电体的形状和电荷分布对它们之间作用力的影响时,这种带电体能够视为带电点,称为点电荷。这是一个梦想化的模型,事实上,点电荷并不存在。(与“粒子”比较)

接下来,引导学生观看库仑扭秤的实验视频和库仑当时的数据,并总结规律。(观看视频)。

在困难的条件下,库仑把万有引力定律和卡尔文的扭转平衡实验联系起来,并利用巧妙的库仑扭转平衡装置和方法发现了库仑定律。经过刚才的演示过程,让学生了解库仑探究的过程、思路和方法。你能用自我的语言总结这些规则吗?

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电荷之间的距离成反比,与电荷和电的乘积成正比。

引言:库仑扭摆试验只能定量测量同一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库仑扭摆试验也能够定量测量不一样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让学生体验库仑定律的完美。

第二,库仑定律:

资料:真空中两点电荷之间的力与两个电荷的乘积成正比,与电荷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方向在他们的连接上。这个定律叫做库仑定律。

电荷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称为静电力或库伦力。

公式:

解释:华氏度?kQ1Q2r2

k为静电力常数,k=9.0109nm2C2,其大小由实验方法确定。单位由公式中的f、q和r的单位决定。当使用库仑定律时,每个物理量的单位必须是:f:n,q:c,r:m。

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真空中两点电荷的相互作用。

让学生回答实际带电体可视为点电荷的条件。

思考:当R趋向于0时,F趋向于无穷大吗?

(3)关于吸引或排斥的表达方法

F是Q1和Q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Q1和Q2之间的作用力,Q2和Q1之间的作用力大小,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库伦力(静电力)与重力、弹性和摩擦力并列。

任何带电体都能够看作是由许多点电荷组成的。所以,已知带电体上的电荷分布,带电体间静电力的大小和方向就能够根据库仑定律和力合成定律计算出来。

3、库仑定律与重力定律的比较

例1:众所周知,氢核(质子)的质量m2为1.6710-27千克,电子的质量m1为9.110-31千克,电子和质子的电荷为1.6010-19C,氢原子中电子和质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5.310-11米。试比较氢原子中氢核和电子之间的库伦力和引力。(课件播放问题解决过程)

摘要:

(1)应用库仑定律时,能够直接用绝对值代替电气符号,最终确定方向;计算证明,万有引力远小于库伦力。将来研究微观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力时,重力通常能够忽略不计。

当讨论:来比较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异同)时,你有什么感受?如何理解自然规律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两个或两个以上点电荷对某个点电荷施加的力等于每个点电荷单独对该电荷施加的力的矢量和。

例2真空中有三个点电荷,它们固定在边长为50厘米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每个点电荷为210-6C,计算它们各自的库伦力。

摘要:选择研究对象,绘制应力图,用库仑定律和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

整合练习:

两个相同的均匀带电球体,Q1=1,Q2=-2,彼此分开,仍然在真空中,相互作用的库仑力为f

(1)今日,Q1、Q2和r都加倍了,并且要求改变作用力。

(2)仅改变两个电荷的电学性质,作用力是什么?

(3)当R只增加两倍时,作用力是多少?

(4)在接触两个球之后,它们仍然被放回原位。作用力是什么?

(5)如果两个球接触后库伦力不变,如何放置它们?课堂总结:

你今日学到了什么?请学生总结本节资料。

作业:课本中的练习2和3。

(七)黑板设计:

第二节库仑定律

1、库仑定律

2、公式F

?kQ1Q2

r2

3、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1)点收费

(2)k的物理意义

库仑定律教学设计优秀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公式表达,知道静电力常量。

2、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库仑扭秤的实验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让学生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再得出库仑定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库仑定律

教学难点: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库仑扭秤(模型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课时相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板书】----第2节、库仑定律

提出问题: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什么因素有关?

演示:带正电的物体和带正电的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使同学通过观察分析出结论(参见课本图1.2-1)。

【板书】:

1、影响两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1.距离。2.电量。

2、库仑定律

内容表述:力的大小跟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点电荷的连线上

公式:

静电力常量k = 9.0×109N·m2/C2

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理想化模型

介绍:

(1)。关于“点电荷”,应让学生理解这是相对而言的,只要带电体本身的大小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带电体就可以看作点电荷。严格地说点电荷是一个理想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力学中的质点的概念。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只要体积小就能当点电荷,这一点在教学中应结合实例予以纠正。

(2)。要强调说明课本中表述的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真空,也可近似地用于气体介质,对其它介质对电荷间库仑力的影响不便向学生多作解释,只能简单地指出:为了排除其他介质的影响,将实验和定律约束在真空的条件下。

扩展:任何一个带电体都可以看成是由许多点电荷组成的任意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都遵守库仑定律。用矢量求和法求合力。

利用微积分计算得:带电小球可等效看成电量都集中在球心上的点电荷。

静电力同样具有力的共性,遵循牛顿第三定律,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板书】:

3、库仑扭秤实验(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

演示:库仑扭秤(模型或挂图)介绍:物理简史及库仑的实验技巧。

实验技巧:(1)。小量放大。(2)。电量的确定。

【例题1】:试比较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已知电子的'质量m1=9.10×10-31kg,质子的质量m2=1.67×10-27kg.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都是1.60×10-19C.

分析:这个问题不用分别计算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而是列公式,化简之后,再求解。

解: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分别是

可以看出,万有引力公式和库仑定律公式在表面上很相似,表述的都是力,这是相同之处;它们的实质区别是:首先万有引力公式计算出的力只能是相互吸引的

力,绝没有相排斥的力。其次,由计算结果看出,电子和质子间的万有引力比它们之间的静电引力小的很多,因此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时,主要考虑静电力,万有引力虽然存在,但相比之下非常小,所以可忽略不计。

【例题2】:详见课本P9

小结:对本节内容做简要的小结

作业:复习本节课文及阅读科学漫步

库仑定律教学设计优秀4

(一)教材分析:

库仑定律既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是库仑定律是学习电场强度和电势差概念的基础,也是本章重点,不仅要求学生定性知道,而且还要求定量了解和应用。对库仑定律的讲述,教材是从学生已有认识出发,采用了一个定性实验,进而得出结论。库仑定律是学习电场强度和电势差概念的基础,也是本章重点。展示库仑定律的内容和库仑发现这一定律的过程,并强调该定律的条件和意义。

(二)学情分析:

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起电的知识,万有引力定律和卡文迪许扭秤实验这些内容学生都已学过,本节重点是做好定性实验,使学生清楚知道实验探究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定性实验探究与理论探究库伦定律建立的过程。

(2)库伦定律的内容及公式及适用条件,掌握库仑定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定性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总结的能力,了解库伦扭秤实验。

(2)通过点电荷模型的建立,感悟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

(2)了解人类对电荷间相互作用认识的历史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喜悦。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库仑定律及其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库仑定律的实验探究

教学难点的突破措施:定性实验探究与定量实验视频及理论探究相结合。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毛皮,橡胶棒,气球,玻璃棒,丝绸,易拉罐,泡沫小球,铁架台。

(六)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让橡胶棒、玻璃棒摩擦起电,靠近易拉罐,会发生什么现象?

(易拉罐被橡胶棒、玻璃棒吸引滚动起来了。)既然电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那么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新课教学:

一、通过实验探究电荷间作用力的决定因素

(一)定性实验探究:

探究一: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

猜想:电荷间相互作用力可能与距离、电荷量、带电体的形状等。

如何做实验定性探究?

(1)你认为实验应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电荷间相互作用力与可能因素的关系?

学生:控制变量法。

(2)请阅读教材,如果要比较这种作用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直观的显示出来?学生:比较悬线偏角的大小

组织学生根据现有器材,设计出可能的实验方案。

(3)你想选取哪些实验器材?

球形导体,两个自制的带细线泡沫小球,铁架台,橡胶棒,毛皮,气球。

(4)实验前先思考:可用什么方法改变带电体的电荷量?

(5)实验探究步骤:

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的具体步骤:

细线两个泡沫小球A、B,用摩擦起电的橡胶棒接触其中一个小球A,然后把A小球与B小球接触,细线偏离竖直方向一个角度θ。

①保持电量q一定,研究相互作用力F与距离r的关系。

将泡沫小球B逐渐远离A,观察偏角。

②保持距离r一定,研究相互作用力F与电荷量Q的关系。

再把橡胶棒与小球A接触,增加小球A电量,观察偏角;

(6)学生实验、观察记录并得出结论:

先画受力图,如果B对A的力是水平的,则F电=mgtanθ,如果θ越大,则F电越大,这

样可以通过θ的变化来判断F电的变化。

定性实验结论:

电量q一定,距离r越小,偏角越大,作用力F越大。

距离r一定,电量q增加,偏角变大,作用力F越大;

实验条件:保持实验环境的干燥和无流动的空气

(二)定量实验探究,结合物理学史,得出库仑定律:

提出问题:带电体间的作用力与距离及电荷量有怎样的定量关系呢?

根据我们的定性实验,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随着电荷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这隐约使我们猜想,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是否与万有引力具有相似的形式呢?

事实上,在很早以前,一些学者也是这样猜想的,卡文迪许和普利斯特等人都确信“平方反比”规律适用于电荷间的作用力。但是仅靠一些定性的实验,不能证明这样的结论。

而这一猜想被库伦所证实,库仑在探究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时,定量实验在当时遇到的三大困难:

①带电体间作用力小,没有足够精密的测量仪器;怎样确定带电体间的作用力的数量关系?

②没有电量的单位,无法比较电荷的多少;怎样确定电荷量的数量关系?

③带电体上电荷分布不清楚,难测电荷间距离。怎样测定电荷间的距离?

同学们,如果是你,你能想到怎样的方法来解决这些困难?

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得出三大困难的对策:

卡文迪许扭称实验——库仑扭称实验,对称性——等分电荷法,质点——点电荷

①、放大思想:力很小,但力的作用效果(使悬丝扭转)可以比较明显。

②、转化思想:力的大小正比于悬丝扭转角,通过测定悬丝扭转角度倍数关系即可

得到力的倍数关系

③、均分思想:带电为Q的金属小球与完全相同的不带电金属小球相碰分开,每小球带电Q/2,同理可得Q/4、Q/8、Q/16等等电量的倍数关系(电荷在两个相同金属球之间等量分配)。课件演示电荷在相同的两个金属球间的等量分配。

④理想化模型思想:把带电金属小球看作点电荷(理想化模型)利用刻度尺间接测量距离。

点电荷:当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得多,以致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分布状况对它们之间的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做带电的点,叫点电荷。它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点电荷不存在。 (与“质点”进行比较)

接下来引导学生观看库仑扭秤的实验视频与库仑当时的数据,总结规律。(观看视频)。

库伦在艰苦的条件下,联想到万有引力定律和卡文地许扭称实验,利用巧妙的库伦扭秤装置和方法,发现了库伦规律。通过刚才的展示过程让学生了解库仑探究的过程、思路、方法。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规律吗?

电荷间相互作用力与电荷间距离成平方反比关系,与电荷电量乘积成正比。

介绍:库仑扭称实验只能定量测出同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库仑还利用电单摆实验定量测出异种电荷间作用力大小。让学生体会库仑定律的完美。

二、库仑定律:

内容: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大小与两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电荷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这个规律叫做库仑定律。

电荷间这种相互作用的电力叫做静电力或库仑力。

公式:

说明: F?kQ1Q2r2

①k为静电力常量, k=9.0×109N.m2/C2,其大小是用实验方法确定的。其单位是由公式中的F、Q、r的单位确定的,使用库仑定律计算时,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是:F:N,Q:C,r:m。

②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让学生回答实际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的条件。

思考:当r趋向于0时,F趋向于无穷大吗?

③关于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是引力还是斥力的表示方法,使用公式计算时,点电荷电量用绝对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判断方向。

④F是Q1与Q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Q1对Q2的作用力,也是Q2对Q1的作用力的大小,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⑤库仑力(静电力)是与重力,弹力,摩擦力并列的。

任意带电体可以看成是由许多点电荷组成的,所以,知道带电体上的电荷分布,根据库仑定律和力的合成法则就可以求出带电体间的静电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比较

例题1已知氢核(质子)的质量m2=1.67×10-27 kg,电子的质量m1=9.1×10-31kg,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都是1.60×10-19C,在氢原子内电子与质子间的最短距离为5.3×10-11m。试比较氢原子中氢核和电子之间的库伦力和万有引力。(课件播放解题过程)

小结:

①库仑定律在应用时,可以不代入电性符号,直接代入绝对值,最后判定方向; ②计算说明万有引力远远小于库仑力,以后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力时,通常可以忽略万有引力。

讨论:比较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相似点与不同点),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如何认识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两个或两个以上点电荷对某一个点电荷的作用力,等于各点电荷单独对这个电荷的作用力的矢量和。

例题2真空中有三个点电荷,它们固定在边长50cm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每个点电荷都是+2×10-6C,求他们各自所受的库仑力。

小结:选择研究对象,画出受力图,由库伦定律和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

巩固练习:

两个相同的均匀带电小球,分别带Q1=1 C,Q2=-2C,在真空中相距r且静止,相互作用的库伦力为F。

(1)今将Q1、Q2、r都加倍,问作用力变化?

(2)只改变两电荷的电性,作用力如何?

(3)只将r增大两倍,作用力如何?。

(4)将两个球接触一下后,仍放回原处,作用力如何?

(5)使两球接触后,如果库伦力的大小不变,应如何放置两球?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总结本节的内容。

作业:课本练习2、3题。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库伦定律

1、库仑定律

2、公式F

kQ1Q2

r2

3、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1)点电荷

(2)k的物理意义

库仑定律教学设计优秀5

一、教材分析

1、库仑定律既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不仅仅要求学生定性明白,并且还要求定量了解和应用。

2、展示库仑定律的资料和库仑发现这必须律的过程,并强调该定律的条件和远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和表达式,明白静电常量。了解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学习用库仑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2、渗透梦想化思想,培养由实际问题进行简化抽象思维建立物理模型的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过认识科学家在了解自然的过程中常用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善用类比方法、梦想化方法、实验方法等物理学习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过对库仑定律探究过程的讨论,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

三、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对库仑定律的理解

(二)难点

对库仑定律发现过程的探讨。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一已经学习了万有引力的基本知识,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学生已具备了必须的探究本事、逻辑思维本事及推理演算本事。能在教师指导下经过观察、思考,发现一些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展示学案上预习的情景,教师准备必要的课件

六、教学方法

比较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异同。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1、教师演示1、1-6的实验。

2、学生注意观察小球偏角的变化以及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

3、经过对实验现象的定性分析得到: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随电荷量的增大而增大,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4、法国物理学家库仑,用实验研究了电荷间相互作用的电力,这就是库仑定律。

资料: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表达式:k叫静电力常量,k=9109Nm2C2。

5、介绍点电荷:

①不研究大小和电荷的`具体分布,可视为集中于一点的电荷。

②点电荷是一种梦想化模型。

③介绍把带电体处理为点电荷的条件: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得多,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能够忽略不计时。

6、任意带电体所受的力能够看作是多个点电荷所受力的合力。

7、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计算下题)

试比较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已知电子的质量m1=9、1010-31kg,质子的质量m2=1、6710-27kg,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都是1.6010-19C。

分析:这个问题不用分别计算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而是列公式,化简之后,再求解。

解: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分别是:

(回答思考与讨论)能够看出:万有引力公式和库仑定律公式在表面上很相似,表述的都是力,这是相同之处;它们的实质区别是:首先万有引力公式计算出的力只能是相互吸引的力,绝没有相排斥的力。其次,由计算结果看出,电子和质子间的万有引力比它们之间的静电引力小的很多,所以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时,主要研究静电力,万有引力虽然存在,但相比之下十分小,所以可忽略不计。

九、板书设计

1库仑定律

a、资料: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b、表达式:

2、点电荷

a、不研究大小和电荷的具体分布,可视为集中于一点的电荷。

b、点电荷是一种梦想化模型。

c、介绍把带电体处理为点电荷的条件: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得多,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能够忽略不计时。

十、教学反思

1、为突破重难点应讲清库仑定律及适用条件,说明库仑力贴合力的特征,遵守牛顿第三定律。

2、为定性演示库仑定律,应使带电小球表面光滑,防止尖端放电,支架应选绝缘性能好的,空气要干燥。

3、说清K的单位由公式中各量单位确定,其数值则由实验确定。

第三篇:高中英语说课优秀

Unit 1Welcome Back to School

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课是一堂对话新授课,主要通过老师带新同学加入班级时与全班同学之间的对话呈现新句型I’m fom America.让学生学习用英语表达自己是哪里人。

2.教材的地位

本课安排在新学期的第一课,内容紧扣本单元主题Wellcome back to school,既是第一册教材在知识上的延续,也是本单元部分对话学习的基础。因为本课对话发生在新学期师生共同欢迎新同学加入班级的时刻,对于已很熟悉教材中一些主人公的学生来说,Amy这一新人物的出现必将使他们欣赏。本课学习的效果将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在新学期中学英语的态度。说目标

1.教学目标

根据英语新刻标的要求,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本课对话,掌握句型I’m from…以及几个常见的国名如America,Canada, Englian, China, Japan等的表达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使用句型I’m from…表达自己是哪里人

[情感目标]使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自豪感

2.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表达自己是哪里人的句型I’m from…,并能大方地向他人做自我介绍。但是根据往常的教学体会,本课重点句型中from的尾音/m/特别容易被学生忽视或遗漏,国名America,England的发音对初学者来说也并不简单,因此语音问题是本课的难点。同时,让学生理解Class, we have a new friend today.也有一定难度,教学中通过不同情景反复呈现、积极引导、趣味操练等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说教法

1.教法分析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本课教学中,我会运用国旗图片、单词卡片、地点图片等直观形象地呈现新语言项目,并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游戏、自编数来宝等活动创设大量让学生练习语言和锻炼实践能力的机会,使学生在游戏中牢牢地掌握难点单词的读音。

2.学法指导

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模仿、猜测等,使学生懂得仔细倾听和认真思考在英语学习中的必要性,并且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大量语言交流,让学生感悟到英语学习必须亲历参与、大胆表达,并逐渐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快乐成功感。

3.教学手段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已有英语认知水平,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运用一些传统的直观手段如图片、卡片、头饰等丰富教学内容,并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使部分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另外,运用动脑筋猜一猜、趣味练一练等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说设计

1导入设计

(1)日常对话与游戏

T: Welcome back to school!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 my friends.Now listen and show me.Show me your book/ruler/bag…

(2)游戏猜猜猜

教师出示一个新布包,里面装的全是新物品。引导学生根据布包外显示的物品形状对包里的东西进行猜测,逐个拿出实物并说:“I have a new… ”最后拿出一新相片,放于实物投影仪上并介绍说:“I have a new friend.She is Xiaowanzi.”引导学生们想这位新朋友表示欢迎。

[设计思路]

这是新学期的第一堂课,教师有必要创设良好的气愤让学生充分感受英语的魅力,同时复习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Showing游戏让学生对英语指令和一些单词重新有了记忆,同时复习一些单词重新有了记忆,而猜猜游戏则强调了句型I have a new… 的运用,为新课中的句型We have a new friend.打基础。樱桃小丸子则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便于引入下一环节中表达自己是哪里人这一新句型。

2.展示新知

(1)呈现新句型

出示日本国旗,向学生们介绍:“小丸子is from Japan.” 重复一遍后,教师指点自己摇头说:“I’m not from Japan.” 又指点中国国旗肯定地说:“ I'm from China.” 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一新句型,教师体温几个一般疑问句如Are you from Japan? Is she from China?等,让学生回答Yes/No来逐个体会。

(2)学习国家单词:China Japan

(3)教师自我介绍

I’m xxx..I’m from China.Where are you from?引导学生尝试用I’m from…作自我介绍.(4)学说句型I'm from China.分步跟读:China---from China---I’m from China.教师以夸张的口型让学生看清楚I’m 中的两次/ m /音,并通过“谁是最佳模仿手”的游戏让学生积极地练习新句子的发音。

(5)Where is Sarah from?

 多媒体出示人物Sarah 以及China, Japan, Canada, America的国旗,让学生猜Sarah是哪国人,揭晓谜底后学习单词Canada, America。

单词America的练习采用重音击掌法,根据声音、速度的变换达到趣味练习的目的。

(6)接龙游戏

多媒体呈现世界地图,让学生感知已学国家的大致方位,并开展词汇操练游戏---接龙。方法: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代表一个国家名,第一个学生说两遍自己的国名,再随意叫一遍另一个国名,被叫到的同学继续重复该活动。本活动既在趣味中操练了单词的发音,又训练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

[设计思路]

新语言项目在情景中自然呈现,通过教师演示、比较,学生判断、选择等达到理解与学习的目的,充分体现了由不知到知的过程。新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趣味性的游戏,使学生快乐地学,有效的学。

3.操练巩固

(1)击鼓传花

听音乐传盒子,音乐声停时,持盒人从盒中抽出一张卡(卡上的地名为中国各省市),然后引导他大声的进行介绍:Hello, I’from…

(2)小组合作,完成表演

内容:多媒体呈现学生们熟悉的人物:Mike, Jie, John, Bai Ling,请学生四人小组活动,分别扮演屏幕上的四个人并做自我介绍,说说他们分别是哪里人。

(3)抽小组上台展示,互相交流。

(4)根据表演内容编说Chant

Hello, I’m| Mike.| I’m from |Canada|(每小节击掌一次.)Canada, Canada.(每个音节击掌一次.)

Hello, I’m |Chen Jie.| I’m from |China |(按小节击拍.)China, China.(按音节击拍.)(5)学习新句型We have a new friend today.多媒体呈现第一册中的八个人物图,然后点击屏幕出现新人物,教师自然引出导语:This is our new friend, Classs, we have a new friend today.多媒体播放Amy的话:” Hi!, I’, Amy.I’m from America.”

引导学生对新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并高呼“Welcome!”

(6)呈现课文录音,模仿跟读后进行角色朗读。

[设计思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使学生在变化的图中发现新成员-----,从而自然引出教学内容。击鼓传花游戏和自编的使学生在有节奏的拍拍说说中达到了趣味操练的目的。

4.拓展延伸

(1)小动物来自哪里?

多媒体呈现四个国家最典型的动物,并且播放录音:I’m Panda/Beaver/Kangaroo/Eagle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分别来自哪个国家。

答案交流后四人小组扮演

(2)多媒体呈现中国国地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点击屏幕呈现五个拿着家乡名胜风景图或家乡特产的中国人,请学生小组合作,说说这几个人分别来自哪里。

(3)完成个人小档案

在学生感觉中国真大真美时,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家乡的情感,并过渡到自己来自哪个居住小区的讨论,然后完成个人小档案。

My name is_________

I’M from___________

I’m in Class_________

I’m from____________

(4)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个人小档案。

[设计思路]

本环节拓展了新语言项目I’m from…的使用范围,即不仅可以讨论人,也可以将物拟人进行讨论。不仅 可以表示来自哪个国家,也可以表示来自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中的某个地点。个人小档案的填写与交流则给学生创设了真实交际的场景。

课后作业

(1)复习朗读本课对话

(2)扮演伟人

要求学生选择心目中特别钦佩的三名来自不同国家的中外伟人,制作伟人名片并且扮演伟人做自我介绍。伟人名片将在班中进行展览。

[设计思路]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读写作业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意识,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增强对伟人的钦佩之情,进而产生学习伟人的精神的思想。

说评价

本课围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理念展开设计,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以及

引导学生体会学法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本课教学在延伸拓展与作业安排上较有特色,即充分地从语言项目的意义功能出发,设计多个有意义的情景让学生进行练习实践,不断体会,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 本课教学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集高密度与多信息一体。

第四篇:优秀说课示例

各位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的空中楼阁》(板书)作者李乐薇(板书)

一、说教材:

《我的空中楼阁》,入编高中第一册第二单元散文系列,体现了新教材新的特点:《我的空中楼阁》与《荷塘月色》、《我与地坛》都属于抒情散文,主题上都兼备心灵栖息之地,都富有象征性,有利于比较阅读。教材这样编排,体现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品味散文的语言,把握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本文的语言清新明快,思想情感具有感召力,如果说《荷搪月色》是一篇借景抒情的美文,那么《我的空中楼阁》则是托物言志的典范。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鉴赏和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操。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

根据现代教育理论,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以及新大纲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入下:

1、用本文象征精神家园的“空中楼阁”来引导和熏陶学生,充分发挥散文的美育功能,从而使学生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多角度写景状物技巧。

3、学习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4、鉴赏诗化语言及精妙意境,领悟作者独特感受。

5、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从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即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教师若在处理教材上面面俱到,则会显得浅而乱,所以有相对明确的教学重点就尤为重要。本文是一篇经典美文,语言美(板书)是它的一大特色,所以我把鉴赏和品味本文的语言美当做一个重点。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散文以它特有的诗情画意的语言形式,无非就想寄予一种情感,揭示一个道理,说明一个态度等等。但这往往是文章深层的东西,需要去挖掘。本文也一样,它使用了托物言志(板书)的手法,言了一个什么“志”是本文需要突破的难点。

四、教法方法及依据

1、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所以我以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他们团队合作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本文是一篇美文,充盈意境之美,教学时着重创设一种情感与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自主地获取知识,又陶冶情感,所以整个课堂贯穿着情境陶冶法。

3、本文语言富有诗的韵律之美,从培养学生语感角度出发,故采用诵读法。在重点品位文章语言时指导学生诵读。

4、这篇文章的画面感很强,所以在上课过程中我选择了多媒体教学,出示适当的图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通过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教具与课时安排

根据直观、实用,增加课堂容量等原则制作好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入应该简洁,既要贴近学生,又要贴近文本,所以我采用的导入是:针对现在隆昌的购房热和人们对内部装潢的讲究,提问:请问同学们你们构建过自己的小屋吗?如果让你自己选择,你会把小屋造在哪里呢?

在学生畅谈了自己理想的小屋后,结合第一单元内容小结,(也是对前一单元内容的复习):

这小屋可能在毛泽东笔下的湘江畔,在徐志摩的康桥边,也可能在舒婷浪漫的橡树林里,在狄金森充满诱惑的篱笆那边„„等等。这小屋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今天,有一位台湾作家李乐薇想给我们展示一下她的小屋,那么现在就让我们跟着导游李乐薇,一起走进课文——我的空中楼阁。

(二)整体感知

1、让学生听课文的朗读录音,并用多媒体辅之以形象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领略作品的情趣美。

2、让学生放声朗读,要求尽可能地根据自己的初步体验,融入自己的情感,进入作者描绘的意境中去。

3、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提问:为了突显小屋的美,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去写的?(因为本文层次清楚,学生基本上可以归纳、提炼出来,这样做,目的在于,快速提炼课文的要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环节主要为下面的课堂重点服务。)

(三)直击重点

针对课堂重点,我提的问题是:作者如何从各个方面突显小屋的美?你觉得哪些描写的语句特别的美,结合自身感受谈谈自己的体会?(这一问的目的是把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拥抱文本,这里我采用的是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鉴赏散文语言的能力,以提高他们概括、归纳的水平。)但是学生的概括往往不够全面和深入,这时需要再次体现老师“导”的作用,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字词替换以及修辞方法的运用等方法品味语言,教给学生鉴赏散文语言的一些基本方法。具体指导过程(略)

至此,通过对语言的品位和诵读,以及多媒体的展示,学生对文本的画面美(板书),有了一定深度的体会,这是本文重点的落实,但学生对文章仅仅认识到这个层面还是不够的,要真正理解本文,还必须了解寄予其中的情感,这样才能真正读懂文章,进入另一个层次,这就涉及到下一环节。

(四)突破难点

为了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一个讨论题:这么美的小屋,那它真正存在吗?作者把我的小屋说成是空中楼阁,是否有其它内涵呢?请结合课文内容和前面的分析进行讨论。(这一讨论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再一次拥抱文本,感受文本。也可以培养学生挖掘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这是读懂本文的关键之一,也是阅读的重要能力之一。)通过讨论,学生马上就豁然开朗了,“我的空中楼阁”寄予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对独立人格的追求(板书),体现了作者对现代文明的思考。这种写法就叫托物言志。

(五)、课堂总结:

语言和画面美的文章一旦赋予了深层的内涵(情趣美)(板书),文章也就更美了,就像一盘菜一样,现在是色、香、味俱全,令人回味无穷。想说不爱,那也难。

(六)、拓展延伸

为了巩固学生对这节课所学内容,我设计了两个练习题:

1、本文和《陋室铭》在立意和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2、本文和《荷塘月色》在语言上各有什么特点?

七、说板书设计

语言美 追求自由生活

我的空中楼阁 画面美 托物言志

李乐薇 情趣美 追求独立人格

依据:用链条式图示法,既直观、简洁,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范文:《雨霖铃》

一、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本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八课《词七首》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按新教学大纲的要求,高中语文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品位,并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二)教材分析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在不胜枚举的柳词中,《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全词以“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雨霖铃》是课内自读课文,但也可以做教读课文,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作为课内自读课文来处理,主要比较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这首写离情的词,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可叹为观止。

(三)鉴于以上两点,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领会唐诗、宋词的艺术特点;初步掌握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2)过程与方法:通过词中意象,具体领会唐代几位诗人和宋代几位著名词人的艺术风格;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以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3)情感态度: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作者当时的理想;借助多媒体和教师对作品的体验,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2.重点:学习名句鉴赏的方法:易词造意法;3.难点: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因为这是从鉴赏评价的层次来要求)。

二、说学法(一)学情分析

1.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诗词作品,因为诗词语言的优美,情感的丰富很能吸引人,不喜欢的较少。但无论哪种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具体说说它美在何处,为什么这样写,都是一些难题,更不能很好地把握。

2.学生在初中和高一已学过诗词,对诗词的一般性鉴赏方法已初步掌握。3.柳永是个著名的词作家,早已为同学们熟知。他的作品很多,但平时学生接触的不多,不知其风格如何,故而有很强的好奇心理。

4.中学教材中涉及的术语虽然不多,但学生普遍感到混乱。澄清这些相近的概念是学生准确运用这些概念的基础。(二)学法指导:

把握整体察背景品味词语反复吟 联想想象悟主旨再现意境体诗情 易词造意赏名句求同辨异见风格 熟读背诵常积累改写运用争创新

学生主要运用:快速阅读法、圈点批注法、发现法、比较法、品析法以及讨论法。例如:

1.诵读法:朗读要注意语言的节奏,体会作者的情感;2.揣摩语句法:主要是从句子所蕴藏的含义和情感入手;3.比较阅读法:将要学的内容与已知内容进行比较,求同存异,加深理解。

三、说教法

1.课型:自读、讨论、鉴赏。

教法与学法力求统一,运用多媒体演示既激趣,又能创设适宜的气氛,更能增大课堂的容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音色俱备的长处。诵读法是语文教育与学习的传统的优秀方法之一。结合诗论赏析法实际上是以前人的鉴赏理论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想象意境法和名句鉴赏法都是诗歌鉴赏和教学的重要方法。(1)诵读法。大纲要求学生能“流畅地背诵诗词”。朗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重音、语调、语速、体会作者的感情等。通过诵读,使学生得出对本词的整体印象,感觉文章的“气质”。通过诵读去发现精妙词句,体会其作用。(2)情境法。学生所获取的知识百分之八十五都是通过视觉直接获得的,情境法既有利于学生直接获得感性认识,快速进入角色,又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3)研讨法。在高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课堂内的主题式研究。它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名句鉴赏法。可选择一些名句进行具体分析。将这些名句和其他诗词进行比较,以增强学生内在的比较能力。

语文新大纲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师生互动性。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到引导和组织作用。语文教学主要是主题式探研。以上四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此外还可灵活运用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和板书图示法。

2.教学手段:幻灯片等多媒体手段,它既便于学生直观,节约时间,又能利用情境营造课堂氛围,引发学生的兴趣,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快速进入角色。

四、说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听——读——析——赏——背——创 步骤:

(一)导入:江淹有一名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别赋》)我国古代这种写离情别意的送别诗特别多,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或你自己感受很深的写离别的诗句。

教师可适当提示:《别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一面复习旧知识,另一方面为本课的教学提供比较的材料,让学生很自然的进行新旧的联系与比较。激发兴趣,创设情境。(二)读 试读:回忆过去所学词的知识,试读本词,考虑语调、语速及感情基调。将疑难之处标出。采用学生小声读的方式。“试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可使学生明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使课堂学习更具目标性。

听读:与自已刚设想的比较一下,与自己的读法有哪些不同之处,为什么? 点拔:词里的一些特殊句式的读法,本词中领字的停顿。此类知识不必过多分析与讲解,让学生通过比较而领会,然后在实践中训练掌握。

朗读:一边朗读一边想象一边理解词意。既是训练朗读,又是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在诵读中体味诗歌的意境。获得感性认识。(三)初步理解 1.推断词义

(1)“寒蝉”“初”“念”“堪”等词的意义。

(2)“留恋处兰舟催发”的“处”应做何解?与“今霄酒醒何处”的“处”相同吗?(3)“此去经年”课本注为“一年”,你认为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质疑:学生互相质疑解疑。高二学生可培养这种质疑的态度与自已通过查找书籍解疑的能力。

2.讨论:这首词写了什么景,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上下片各写什么内容。视学生讨论的具体情况,相机点拔。结合板书理解此词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感情和结构。从整体上初步把握词的内容和结构,相对而言,这还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并不是难点。

(四)想象画面展现场景描述意境训练:让学生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并把它描述出来。(五)赏析

1.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1)精讲:简要讲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

注重其与“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概念的联系,主要让学生明确在文学鉴赏评价中经常使用一些近义概念。

(2)教学目标:中学教材中涉及的术语虽然不多,但学生普遍感到混乱。澄清这些相近的概念是学生准确运用这些概念的基础。2.赏析名句:“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问:看似寻常的两句词,何以冠以“千古俊句”?改为“今宵酒醒何外,芳草地晓风残月”如何? 此环节需要相机点拔,学生很有可能出现“有所感却说不出”的情况。要通过诱导让其品出名句的魅力所在。

(2)教学目标:名句鉴赏是诗词鉴赏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先从语感入手,让学生按自己的感受来说。让学生理解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意境由意象组成。而意(六)背诵

学生互背互检,要求当堂能背诵。“腹有诗书语自华”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七)课堂练习讨论:

1.王国维有一句很著名的话“一切景语皆情语”,试分析此词中写景的词句以及这些词句所抒发的感情。

2.作者在写这三个场景时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3.自古以来写离愁别绪的诗非常多,大多都能注意情景的结合。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前者写别前的环境,后者写别后之景,但给人的感觉却没有此词写离别写得这么曲折详尽、缠绵细致,意境深远,试讨论此词在写作技法上有什么突出之处? 点拔:

1.抓住文中的三个场景,“别前”“别时”“别后”,进行分析。

2.如学生有困难教师可用前三句作示范分析:前三句几乎纯用典型景物刻划别前环境氛围,写景为主,而又笔笔含情。

3.引导学生从文体入手,“词”相对于“七绝”来说,篇幅较长,它要求而且允许作者拓展笔墨,大开大合,充分抒写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表现一个比较完整的过程。(八)总结:

结合板书总结:1.词的主要内容;2.艺术特色;3.名句鉴赏方法;精讲:可适当补充自己对此词的感悟与认识。从理性的高度整体归纳评价全词,为阅读欣赏提供一个范例。(九)布置作业:让学生将此词改写成现代诗

境制约着其中的每一个意象。一个成功意境中的诸意象几乎是无可置换的。

第五篇:《库仑定律》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库仑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库仑定律既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是库仑定律是学习电场强度和电势差概念的基础,也是本章重点,不仅要求学生定性知道,而且还要求定量了解和应用。对库仑定律的讲述,教材是从学生已有认识出发,采用了一个定性实验,进而得出结论。库仑定律是学习电场强度和电势差概念的基础,也是本章重点。展示库仑定律的内容和库仑发现这一定律的过程,并强调该定律的条件和意义。

(二)学情分析:

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起电的知识,万有引力定律和卡文迪许扭秤实验这些内容学生都已学过,本节重点是做好定性实验,使学生清楚知道实验探究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定性实验探究与理论探究库伦定律建立的过程。

(2)库伦定律的内容及公式及适用条件,掌握库仑定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定性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总结的能力,了解库伦扭秤实验。

(2)通过点电荷模型的建立,感悟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

(2)了解人类对电荷间相互作用认识的历史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喜悦。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库仑定律及其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库仑定律的实验探究

教学难点的突破措施:定性实验探究与定量实验视频及理论探究相结合。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毛皮,橡胶棒,气球,玻璃棒,丝绸,易拉罐,泡沫小球,铁架台。

(六)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让橡胶棒、玻璃棒摩擦起电,靠近易拉罐,会发生什么现象?

(易拉罐被橡胶棒、玻璃棒吸引滚动起来了。)既然电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那么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新课教学:

一、通过实验探究电荷间作用力的决定因素

(一)定性实验探究:

探究一: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

猜想:电荷间相互作用力可能与距离、电荷量、带电体的形状等。

如何做实验定性探究?

(1)你认为实验应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电荷间相互作用力与可能因素的关系?

学生:控制变量法。

(2)请阅读教材,如果要比较这种作用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直观的显示出来?学生:比较悬线偏角的大小

组织学生根据现有器材,设计出可能的实验方案。

(3)你想选取哪些实验器材?

球形导体,两个自制的带细线泡沫小球,铁架台,橡胶棒,毛皮,气球。

(4)实验前先思考:可用什么方法改变带电体的电荷量?

(5)实验探究步骤:

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的具体步骤:

细线两个泡沫小球A、B,用摩擦起电的橡胶棒接触其中一个小球A,然后把A小球与B小球接触,细线偏离竖直方向一个角度θ。

①保持电量q一定,研究相互作用力F与距离r的关系。

将泡沫小球B逐渐远离A,观察偏角。

②保持距离r一定,研究相互作用力F与电荷量Q的关系。

再把橡胶棒与小球A接触,增加小球A电量,观察偏角;

(6)学生实验、观察记录并得出结论:

先画受力图,如果B对A的力是水平的,则F电=mgtanθ,如果θ越大,则F电越大,这

样可以通过θ的变化来判断F电的变化。

定性实验结论:

电量q一定,距离r越小,偏角越大,作用力F越大。

距离r一定,电量q增加,偏角变大,作用力F越大;

实验条件:保持实验环境的干燥和无流动的空气

(二)定量实验探究,结合物理学史,得出库仑定律:

提出问题:带电体间的作用力与距离及电荷量有怎样的定量关系呢?

根据我们的定性实验,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随着电荷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这隐约使我们猜想,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是否与万有引力具有相似的形式呢?

事实上,在很早以前,一些学者也是这样猜想的,卡文迪许和普利斯特等人都确信“平方反比”规律适用于电荷间的作用力。但是仅靠一些定性的实验,不能证明这样的结论。

而这一猜想被库伦所证实,库仑在探究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时,定量实验在当时遇到的三大困难:

① 带电体间作用力小,没有足够精密的测量仪器;怎样确定带电体间的作用力的数量关系?

② 没有电量的单位,无法比较电荷的多少;怎样确定电荷量的数量关系?

③ 带电体上电荷分布不清楚,难测电荷间距离。怎样测定电荷间的距离?

同学们,如果是你,你能想到怎样的方法来解决这些困难?

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得出三大困难的对策:

卡文迪许扭称实验——库仑扭称实验,对称性——等分电荷法,质点——点电荷

①、放大思想:力很小,但力的作用效果(使悬丝扭转)可以比较明显。

②、转化思想:力的大小正比于悬丝扭转角,通过测定悬丝扭转角度倍数关系即可

得到力的倍数关系

③、均分思想:带电为Q的金属小球与完全相同的不带电金属小球相碰分开,每小球带电Q/2,同理可得Q/

4、Q/

8、Q/16等等电量的倍数关系(电荷在两个相同金属球之间等量分配)。课件演示电荷在相同的两个金属球间的等量分配。

④理想化模型思想:把带电金属小球看作点电荷(理想化模型)利用刻度尺间接测量距离。

点电荷:当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得多,以致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分布状况对它们之间的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做带电的点,叫点电荷。它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点电荷不存在。(与“质点”进行比较)

接下来引导学生观看库仑扭秤的实验视频与库仑当时的数据,总结规律。(观看视频)。

库伦在艰苦的条件下,联想到万有引力定律和卡文地许扭称实验,利用巧妙的库伦扭秤装置和方法,发现了库伦规律。通过刚才的展示过程让学生了解库仑探究的过程、思路、方法。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规律吗?

电荷间相互作用力与电荷间距离成平方反比关系,与电荷电量乘积成正比。

介绍:库仑扭称实验只能定量测出同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库仑还利用电单摆实验定量测出异种电荷间作用力大小。让学生体会库仑定律的完美。

二、库仑定律:

内容: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大小与两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电荷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这个规律叫做库仑定律。

电荷间这种相互作用的电力叫做静电力或库仑力。

公式:

说明: F?kQ1Q2r

2①k为静电力常量, k=9.0×109N.m2/C2,其大小是用实验方法确定的。其单位是由公式中的F、Q、r的单位确定的,使用库仑定律计算时,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是:F:N,Q:C,r:m。.② 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让学生回答实际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的条件。

思考:当r趋向于0时,F趋向于无穷大吗?

③关于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是引力还是斥力的表示方法,使用公式计算时,点电荷电量用绝对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判断方向。

④F是Q1与Q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Q1对Q2的作用力,也是Q2对Q1的作用力的大小,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⑤库仑力(静电力)是与重力,弹力,摩擦力并列的。

任意带电体可以看成是由许多点电荷组成的,所以,知道带电体上的电荷分布,根据库仑定律和力的合成法则就可以求出带电体间的静电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比较

例题1已知氢核(质子)的质量m2=1.67×10-27 kg,电子的质量m1=9.1×10-31kg,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都是1.60×10-19C,在氢原子内电子与质子间的最短距离为5.3×10-11m。试比较氢原子中氢核和电子之间的库伦力和万有引力。(课件播放解题过程)

小结:

① 库仑定律在应用时,可以不代入电性符号,直接代入绝对值,最后判定方向; ② 计算说明万有引力远远小于库仑力,以后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力时,通常可以忽略万有引力.讨论:比较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相似点与不同点),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如何认识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两个或两个以上点电荷对某一个点电荷的作用力,等于各点电荷单独对这个电荷的作用力的矢量和。

例题2 真空中有三个点电荷,它们固定在边长50cm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每个点电荷都是+2×10-6C,求他们各自所受的库仑力。

小结:选择研究对象,画出受力图,由库伦定律和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

巩固练习:

两个相同的均匀带电小球,分别带Q1=1 C,Q2=-2C,在真空中相距r且静止,相互作用的库伦力为F。

(1)今将Q1、Q2、r都加倍,问作用力变化?

(2)只改变两电荷的电性,作用力如何?

(3)只将r增大两倍,作用力如何?.(4)将两个球接触一下后,仍放回原处,作用力如何?

(5)使两球接触后,如果库伦力的大小不变,应如何放置两球? 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总结本节的内容。.作业:课本练习2、3题.(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 库伦定律

1. 库仑定律

2. 公式 F

?kQ1Q

2r2

3. 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1)点电荷

(2)k的物理意义

篇二:库仑定律教学设计

《1.2库仑定律》教学设计方案

新疆农七师123团中学蒋磊

篇三:库仑定律教学设计(1)

第二节 库仑定律(教案

一、任务分析

本节课使用的课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选修3-1。本节课的内容是第一章第二节库仑定律。本节内容的核心是库仑定律,它是静电学的第一个实验定律,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是电磁学的基本定律,也是物理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库仑定律阐明了带电体相互作用的规律,为整个电磁学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本章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具有质点的理想化模型的思维方法,知道两轻质小带电体因相互作用而吸引或排斥。

育才中学是一所扶贫寄宿制学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宁南山区。他们缺乏自主动手能力,合作探究的意识,交流评估的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的鼓励和引导。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主线有两条,第一条为知识层面上的,首先通过“演示”栏目中“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的定性实验导入。在此基础上,展示库仑定律建立的历史背景。掌握真空中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即库仑定律;第二条为方法层面上的,即研究多个量之间关系的方法,间接测量一些不易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及研究物理问题的其他基本方法。体会控制变量法、理想模型法、类比法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规律,掌握库仑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2)通过演示实验,先定性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而明确库仑

定律及适用条件。

2.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对比,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统一性。(3)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些常用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模型法、类比法等。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电荷间相互作用力与距离、电荷量的关系。

难点:库仑定律的内容、适用条件就应用。

四、教学资源

1.视频片段:库仑扭秤

2.演示实验: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的实验

3.课件:PPT幻灯片

五、设计思路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要求重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学习过程中丰富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去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应用等,在参与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与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本节课利用《三国志·吴书》中写道“琥珀不取腐芥”和手摇静电感应器演示放电现象引入新课,同时为课堂实验做好必要的准备。

让学生通过演示实验现象的观察在教师的引导下猜想影响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因素有哪些。

教师适时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制定定性探究F与r,F与q的实验方案。利用演示实验定性探究F与r,F与q的关系。然后对比万有引力,结合类比法及库仑对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探究,介绍库仑扭秤实验,得出库仑定律。

回顾历史上人类对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探究,进行适当的人文教育。利用已有的实验器材,让学生参与制定验证F 与R2成反比的实验,并进行实验验证。

六、教学流程

1.教学主要环节

本节课主要分4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 情景引入 两电荷间有力的作用。第二个环节 定性探究 通过猜想、学生定性实验、归纳得出两电荷间作用力与距离和电荷间的关系。

第三个环节 定量探究 通过对比万有引力,结合前人的研究历史背景得出库仑定律以及适用条件。

第四个环节应用巩固 通过简单的示例巩固对库仑定律的应用。

2.教学流程图

3.教学流程说明

(1)情景:《三国志·吴书》中写道“琥珀不取腐芥”和手摇静电感应器演示放电现象引入新课

(2)活动Ⅰ 通过实验现象,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猜想两电荷间的作用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并通过讨论,归纳得到两电荷间的作用力与距离和电荷量间有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制定研究方案并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对上述猜想进行定性探究,通过各组对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交流。

(3)活动Ⅱ 通过前人的研究历史并对比万有引力,应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定量研究两电荷间相互作用力与距离和电荷量的关系,通过讨论,归纳得出库仑定律。

(4)活动III 通过生活常识和已有的知识讨论库仑定律计算式的适用条件。

(5)应用 通过简单的示例巩固对库仑定律的认识,根据库仑力的计算式比较在微观粒子间万有引力和库仑力的大小。

4.板书设计

第二节 库仑定律

1、距离

一、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

2、电量

二:库仑定律

1、内容:力的大小跟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点电荷的连线上。

2、公式:

(静电力常量(K=9.0×109

N·㎡/C2)

真空中

3点电荷

七、教学案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生活动:《三国志·吴书》中写道“琥珀不取腐芥”,意思是腐烂潮湿的草不被琥珀吸引。但是,当时社会还没有对电力的需求,因此,人们对电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定性的水平上。直到18世纪中叶人们才开始对电进行定量的研究。今天我们就借用古人的脑袋加上我们的智慧来研究电学的基础—库仑定律。

下载库仑定律说课(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库仑定律说课(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库仑定律教案

    库仑定律 教学目标:掌握库仑定律的内容,学会用库仑定理解题,了解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重点:定性与定量的描述力与距离和电量的关系,库伦定理的内容及适用条件。 教学难点:库仑......

    库仑定律练习题

    ⒈ 真空中保持一定距离的两个点电荷,若其中一个点电荷增加了1/2,但仍然保持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变,则另一点电荷的电量一定减少了 A.1/5 B.1/4 C.1/3 D.1/2 ⒉ 已知点......

    库仑定律说课稿

    《库仑定律》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 说课内容:高中物理第选修3-1第一章第二节库仑定律 2、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单元教材的核心是库仑定律,它既是电荷间相互......

    说课(优秀范文5篇)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或下午)好,我是_____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首先我来进行教材分析。本节课出自______________出版社出版的高中《________》第__册第_......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

    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语文组 号考生。(鞠躬 ) 我说课的题目是 (板书题目)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呈现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 年级 册第 单元......

    说课[优秀范文5篇]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火烧云》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课《火烧云》。这篇课文选自本教......

    初中英语优秀说课及

    初中英语说课步骤 谓"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 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 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 结合教师, 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向其他教师说明本单元或本节课的教学思想和教......

    特实用优秀说课

    关于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说课稿 开始: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_________________ 一、说教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了一些分析: 《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