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6版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使用)
前 言
康复医学是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独特治疗技术的医学学科,是应用各种措施促进伤、病、残者功能恢复的医学。本学科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促进病、伤、残者康复。
通过学习使医学生树立现代康复理念,了解现代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康复治疗,掌握临床常见病损的康复治疗方法及原则,能采用恰当的方法行床旁早期康复,选择适当的疾病、恰当的时机送诊康复,积极开展二级预防和选用矫形器等。
本课程需要医用物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人体解剖学、医学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人体发育学、运动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中医学基础相关知识作基础。
本大纲根据南登崑教授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五版编写。参考卓大宏主编《中国康复医学》第二版。
课堂讲授、实验、自学、讨论、计算机多媒体及临床示教相结合。本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必修课使用,预防医学、护理学、检验医学等专业选修课学生参照使用,内容分掌握(必须深刻理解、记忆和融会贯通)、熟悉(理解概念和意义)、了解三部分,学生要按上述要求学习掌握。本课程课堂教学51学时,临床示教3学时。
参考学时分配
内容
康复医学概论 康复医学相关基础 康复医学评定 康复治疗技术
神经系统常见病损的康复 骨关节病损的康复 内脏疾病的康复 其他常见疾病康复
临床常见问题的康复处理
合计
理论学时数 3 9 6 9 9 3 6 3
实验学时数
0 0 1 2 0 0 0 0 0
第一章 康复医学概论
目的要求
掌握康复及康复医学定义。
熟悉康复医学的组成及工作方式。
了解康复医学的发展、地位、残疾问题。教学内容
1、康复:综合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措施,对伤病后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功能障碍进行以功能训练为主的干预,尽可能改善患者的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回归社会。
2、康复医学是一个运用多种手段促进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学科。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康复医学与临床、保健、预防共同组成全面医学。
3、康复服务方式:康复机构的康复、上门康复、服务社区(基)康复。
4、康复医学的发展。
5、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的区别。
6、康复医学的组成及工作方式。
7、康复医学的地位。
8、残疾:残疾原因;残疾预防:一级、二级、三级;社区康复。
第二章 康复医学相关基础
目的要求
掌握制动对机体的影响、肌肉的收缩形式、掌握神经卡压理论。
熟悉骨与关节的生物力学;熟悉神经可塑性及临界期;熟悉神经再生。了解运动的生理基础;了解中枢神经发育机制、神经损伤反应。教学内容
1、生物力学的定义;人体杠杆的定义及特点;肌肉的力学特性;伸展性和弹性、运动单位募集、杠杆效率;肌肉的类型;肌肉的收缩形式。
2、骨骼肌收缩与负荷的关系;骨骼生物力学;应力与骨生长;制动导致骨膜下骨质的吸收,反之,亦反。骨与关节的运动。
3、神经卡压的机理、分级。
4、长期制动对机体的影响:废用性肌萎缩、关节挛缩、骨质疏松、退行性关节病、压疮。
5、神经发芽的机制:再生性发芽、侧枝发芽、旁侧发芽、终端发芽、突触性发芽。
6、突触的可塑性;神经网络功能的变通性;中枢神经的可塑性的影响因素。
7、神经移植和基因治疗。
第三章 康复医学评定 第一节 运动功能评定
目的要求
掌握康复评定概念、内容、方法;肌张力的概念、分类、肌张力增高与降低的评定法;肌张力评定的注意事项;掌握肌力概念、徒手肌力评定分级标准,掌握常见异常步态。
熟悉关节活动范围概念、主要关节的测量方法;步行周期、临床步态分析。
了解肌力器械检查;关节活动范围、关节活动的影响因素、测量的准确性与影响测量的因素;步态分析;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感觉功能评定;心肺运动试验。教学内容
1、康复评定概念、内容、方法、目的和作用。
2、肌张力的评定;改良的Ashworth量表。
3、肌力;徒手肌力检查特点、分级标准;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肌力器械检查:握力测试、捏力测试、背力测试、四肢肌力测试、等速肌力测试。
4、关节活动范围;测量方法、注意事项。
5、步态分析;步行周期、支撑相、摆动相、步态的时空参数、常见异常步态。
6、感觉功能评定;
7、心肺运动试验。
第二节 言语与吞咽功能评定
目的要求
了解言语功能评定、吞咽障碍评定。教学内容
1、言语功能评定:失语症、失写症、构音障碍、言语失用。
2、吞咽障碍评定。
第三节 心理与认知功能评定
目的要求
掌握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熟悉情绪测验及慢性疾病及残疾的心理反应特征。了解心理功能评定。教学内容
1、心理评定的意义及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2、智力测验;韦氏量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
3、精神心理测验;人格测验;情绪测验。
4、慢性疾病及残疾的心理反应特征。
第四节 电诊断
目的要求
熟悉神经源性异常肌电图与肌源性异常肌电图区别。
了解电诊断的范围、方法;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各种反射检查、诱发电位。教学内容
1、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神经反射检查。
2、诱发电位、低频电诊断。
第五节 活动能力与生存质量评定
目的要求
掌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常用评定方法及临床意义。生存质量评定的概念和常用方法。教学内容
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2、生存质量评定。
第四章 康复治疗技术 第一节 物理治疗 目的要求
了解关节活动技术、软组织牵伸技术、肌力训练技术、神经发育疗法、电疗法、光疗法、超声疗法、磁疗法、水疗法、石蜡疗法、冷疗法、西方关节松动技术、传统手法治疗。教学内容
1、运动治疗:关节活动技术、软组织牵伸技术、肌力训练技术、神经发育疗法。
2、器械治疗:电疗法、光疗法、超声疗法、磁疗法、水疗法、石蜡疗法、冷疗法。
3、手法治疗:西方关节松动技术、传统手法治疗。
第二节 作业治疗
目的要求
了解作业治疗的目的、意义、种类、作用及训练方法。教学内容
1、作业疗法的意义目的;种类;治疗作用;评定;治疗处方;
2、训练与方法:流程;功能、认知、日常生活、娱乐、工作、矫形器训练方法。
第三节 言语与吞咽治疗
目的要求
了解言语与吞咽治疗;了结构音障碍、吞咽障碍的治疗;了解失语症的治疗。教学内容
1、言语治疗的定义、适应症、治疗原则;失语症的治疗目标、时机,治疗方法、交流能力训练、训练注意事项;构音障碍治疗。
2、吞咽障碍的治疗。
第四节 心理治疗与认知康复
目的要求
了解心理治疗的定义、残疾的心理适应;了解临床神经心理康复、常用方法;熟悉慢性疾病及残疾的心理治疗,抑郁、焦虑状态的治疗。教学内容
1、心理治疗的概念;残疾的心理适应;慢性病及残疾的心理治疗。
2、抑郁、焦虑状态的心理治疗。
3、康复心理治疗常用方法。
第五节康复辅具
目的要求
了解康复工程的概念、假肢、矫形器、助行器、轮椅的分类;了解假肢、矫形器、助行器、轮椅的临床应用。教学内容
1、康复工程的概念;
2、假肢、矫形器、助行器、轮椅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第六节注射治疗
目的要求
掌握激动点注射操作方法,运动点、神经干、神经根注射方法和星状神经节阻滞方法。教学内容
1、注射治疗的常用药物。
2、激痛点注射。
3、神经阻滞。
4、交感神经阻滞。
5、关节腔内注射。
第五章 神经系统常见病损的康复
第一节 脑卒中的康复
目的要求
掌握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目标、时机选择、治疗原则及各阶段康复治疗期的具体治疗措施。熟悉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评定。了解脑卒中的定义、病因、危险因素。教学内容
1、脑卒中的康复概述:定义、分类、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并发症、受损程度分级。
2、康复评定:严重程度评定1)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2)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美国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表(NIHSS):当前国际常用标准:低分越低程度越轻,反之越重。运动能力评定: Brunnstrom运动能力评定方法(分为6期);平衡功能评定;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
3、康复治疗:康复目标与时机选择;康复治疗原则;急性期的康复治疗;恢复早期的康复;恢复中期的康复;恢复后期的康复治疗;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
第二节 颅脑损伤的康复
目的要求
掌握颅脑损伤病人的康复评定,康复治疗的目标、时机选择、治疗原则及各阶段康复治疗期的具体治疗措施。
了解颅脑损伤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教学内容
1、颅脑外伤的定义、分类、危险因素、常见临床表现类型。
2、康复评定:严重程度评定:1)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2)持续性植物状态(PVS)诊断标准;其他功能障碍评定;颅脑外伤结局评定: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定。
3、康复治疗:目标、时机选择、治疗原则;早期康复治疗;恢复期康复治疗;后遗症期康复治疗。
第三节 脊髓损伤的康复
目的要求
掌握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的目标、时机选择、治疗原则及各阶段康复治疗期的具体治疗措施及辅具的选择、应用。
熟悉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脊髓损伤病人的康复评定。了解脊髓损伤的定义、病因、病理生理、病理解剖、流行性病学。教学内容
1、脊髓损伤的定义、分类、流行病学、病理生理、临床特征;中央束综合征、半切综合征、前束综合征、后束综合征、脊髓圆锥综合征、马尾综合征、脊髓震荡。
2、康复评定:1)损伤的评定:神经平面的评定、损伤程度评定(ASIA标准)、脊髓功能部分保留区、脊髓休克的评定;2)运动功能的评定:运动评分法(MS法)、痉挛评定;
3、感觉功能评定;4)ADL能力评定。
3、康复治疗:1)急性期的康复2)恢复期的康复训练3)并发症的处理。
第四节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
目的要求
熟悉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评定;康复治疗的目标、时机选择、治疗原则及各阶段康复治疗期的具体治疗措施及辅具的选择、应用。
了解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病因、危险因素、分类; 教学内容
1、小儿脑性瘫痪的概念、主要表现、危险因素、分类;
2、康复评定:小儿发育水平测定;躯体功能评定;言语功能评定;感、知觉功能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及独立生活能力评定。
3、康复治疗:治疗原则:遵循三早原则(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手段,尽可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残疾程度,提高其生活活动自理能力。物理治疗:运动疗法,如Bobath法、Rood法、PNF法等方法;物理因子疗法;作业治疗;言语矫治;文体治疗;矫形器的使用;心理康复;其他治疗:手术矫正、药物及传统方法治疗。
第五节 周围神经病损的康复
目的要求
熟悉周围神经病损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康复评定及各阶段康复治疗期的具体治疗措施。教学内容
1、周围神经病损的概念、分类、流行病学、病理生理、临床特征。
2、康复评定:1)运动功能评定;2)感觉功能评定、反射检查、自主神经检查、日常生活能力;3)电诊断。
3、康复治疗:1)早期的康复2)恢复期的康复训练。
第六章 骨骼肌肉系统常见病损的康复
第一节 骨折的康复
目的要求
掌握骨折的定义、骨折的治疗原则。
熟悉骨折的诊断、骨折康复治疗的作用、骨折的评定、骨折康复治疗的方法。了解骨折愈合标准。教学内容
1、骨折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临床治疗原则。
2、骨折的康复评定;骨折愈后的评定标准;常见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临床愈合标准与骨性愈合标准。
3、康复治疗:作用;方法:骨折固定期、骨折愈合期。
第二节 骨关节炎的康复 目的要求
掌握骨关节炎临床诊断要点及康复治疗。熟悉骨关节炎的定义及康复评定内容。了解骨关节炎的病因及常见骨性关节炎。教学内容
1、骨关节炎的定义、病因、分类,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2、康复评定:骨节炎分期、分级。
3、康复治疗:1)运动与休息之间的平衡2)疼痛处理3)运动治疗4)支具与辅助器具5)关节保护6)能量节约技术7)预防。
第三节 手外伤的康复
目的要求
掌握手外伤诊断要点;手部骨折、肌腱修复术后、神经修复术后的康复。熟悉手的休息位与功能位、康复评定。了解手外伤定义。教学内容
1、手外伤康复的定义;诊断要点:症状、体征、辅查。
2、康复评定:手的姿势、触诊、关节活动度测量、肌力测试、感觉测试、肢体体积测量、灵巧与协调性的测试。
3、康复治疗:1)手外伤常见问题处理:疼痛与过敏、关节僵硬、肌力与耐力下降; 2)肌腱修复术后康复:固定、活动。3)周围神经修复术后康复:正中神经损伤的康复处理、尺神经损伤的康复处理、桡神经损伤的康复处理。
第四节 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康复
目的要求
掌握髋、膝关节置换术各阶段的康复治疗。熟悉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评定。了解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障碍。教学内容
1、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障碍:疼痛、关节活动障碍。
2、康复评定: 1)术前评定2)术后评定:一般情况、伤口情况、关节水肿、疼痛与活动状况、上下肢肌力、活动及转移的能力、分析步态。
3、康复治疗:术前康复治疗;术后康复治疗:1)消肿、止痛2)体位的摆放3)预防并发症的练习4)增强肌力训练5)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6)转移能力的训练7)负重练习和步态训练8)功能性独立能力的训练。
第五节 截肢后的康复
目的要求
了解截肢后康复的定义、诊断要点、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教学内容
1、定义、诊断要点。
2、康复评定:1)截肢者全身状况的评定2)残肢的评定。
3、康复治疗:1)心理康复2)并发症处理3)残肢的护理及训练4)假肢训练。
第六节 脊柱侧凸的康复 目的要求
了解脊柱侧凸的定义、病因、分类、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教学内容
1、定义、病因。
2、康复评定:1)早期筛查的重要性2)临床诊断:病史、查体、影像学检查。
3、康复治疗:1)治疗性锻炼2)矫形支具3)牵引4)手法。
第七节 颈椎病的康复
目的要求
掌握颈椎病定义、分型、诊断原则、康复治疗方法。熟悉颈椎病的康复评定。
了解颈椎解剖、颈椎病发病机制。教学内容
1、定义、颈椎的功能解剖及生物力学特点、发病机制、分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混合型。
2、诊断原则: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
3、康复评定:一般情况的评定、专项评定。
4、康复治疗:卧床休息、物理治疗、注射疗法、药物治疗。
第八节 肩关节周围炎的康复
目的要求
掌握肩关节周围炎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康复治疗方法。熟悉肩关节周围炎的康复评定。教学内容
1、定义;临床表现:急性期、慢性期、功能康复期;诊断要点:疼痛、活动障碍。
2、康复评定: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3、康复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局部注射疗法、关节松动技术、治疗性锻炼、预防。
第九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
目的要求
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评定、康复治疗方法。教学内容
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
2、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评定: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
3、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卧床、腰椎牵引、推拿疗法、物理治疗、经皮阻滞疗法、手法治疗、康复训练。
第十节 软组织损伤的康复
目的要求
熟悉软组织损伤的定义、诊断要点、评定、康复治疗方法;常见软组织损伤康复要点。教学内容
1、软组织损伤的定义。
2、软组织损伤康复评定: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步行功能、心理评定。
3、软组织损伤康复治疗: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健康教育、康复训练。
4、常见软组织损伤康复要点。
第七章 内脏疾病的康复 第一节 冠心病的康复
目的要求
掌握冠心病康复治疗的康复意义、主要功能障碍、康复治疗分期、适应症、禁忌症、康复治疗原理、康复疗效及各阶段康复治疗期的具体治疗措施。
熟悉冠心病的康复评定。
了解冠心病的定义、病因、危险因素、分类; 教学内容
1、定义、临床诊断(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意义、主要功能障碍、康复治疗分期、适应症、禁忌症、康复治疗原理、康复疗效。
2、康复评定:心电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运动试验;行为类型评定。
3、康复治疗:I期康复、II期康复、III期康复。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康复
目的要求
熟悉COPD的临床表现、康复评定、康复治疗。
了解COPD的定义、病理、病理生理、流行病学、危险因素。教学内容
1、定义、病理、病理生理、流行病学、危险因素。
2、康复评定:呼吸功能评估、运动能力评估、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3、康复治疗:1)药物治疗2)呼吸训练3)排痰训练4)运动训练5)传统康复技术6)自然因子7)日常生活指导8)宣传教育。
第三节 糖尿病的康复
目的要求
掌握糖尿病的饮食、运动疗法及糖尿病足的康复治疗。熟悉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生化控制目标。
了解糖尿病的定义、流行病学、药物、健康教育、自我监测血糖、及心理治疗。教学内容
1、定义、分类、流行病学。
2、康复评定:1)诊断标准2)生化控制目标。
3、康复治疗:1)饮食控制2)运动疗法3)药物4)健康教育5)自我监测血糖6)心理治疗。
4、糖尿病足的康复:1)定义2)预防3)治疗。
第八章 其他常见疾病康复
目的要求 掌握骨质疏松症的康复治疗。
熟悉癌症的康复治疗及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了解烧伤的康复治疗。教学内容
1、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分类、分型;康复评定;康复评定及治疗。
2、癌症康复的分期:预防、恢复、支持、姑息;评定:心理、疼痛、功能;康复治疗及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
3、烧伤的定义、康复评定,后遗症的康复治疗。
第九章 临床常见问题的康复处理
目的要求
掌握痉挛的定义、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掌握压疮的定义、病因、危险因素及发生机制;评定、治疗及预防。
熟悉疼痛的定义、区分标准及治疗。熟悉神经源性膀胱的定义、分类、治疗原则及方法。了解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骨关节化脓性感染、内脏器官化脓性感染及炎症后遗症的康复处理。教学内容
1、疼痛的定义;疼痛的区分标准:1)急性疼痛:≤3个月2)慢性疼痛:>6个月3)慢性疼痛综合征;治疗:药物、物理、认知行为疗法、身体支持和支具应用、针灸推拿、神经阻滞、手术。
2、痉挛的定义。痉挛的治疗原则:基于评定的个性化的综合的。痉挛的治疗方法:1)减少不当处理和刺激2)物理治疗3)药物治疗4)手术。
3、压疮的定义、病因、危险因素及发生机制;评定、治疗及预防。
4、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骨关节化脓性感染、内脏器官化脓性感染及炎症后遗症的康复处理。
5、神经源性膀胱的定义、分类、治疗原则及方法。
附:
常用英文词汇表
康复 康复医学 残疾 物种
物理因子 康复评定
痉挛 强直
关节活动范围 日常生活活动
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 言语 语言 吞咽障碍 康复心理学
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肌电图
物理治疗 手法治疗 运动疗法 器械治疗 神经发育疗法 电疗法 作业疗法 言语治疗 言语障碍 康复心理学 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 抑郁性障碍 焦虑性神经症 矫形器 假肢 助行器 脑血管意外 颅脑损伤
持续性植物状态 脑瘫 脊髓损伤 周围神经损伤
rehabilitation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disability species
physical agent
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spasm rigidity
range of motion,ROM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 functional Independence,FIM speech language dysphagia
rehabilitation psychology MMSE
Electromyography,EMG physical therapy,PT manual therapy movement therapy modality therapy
neurodevelopment treatment electro therapy
occupational therapy,OT speech therapy,ST language disorder
rehabilitation psychology psychotherapy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depression
anxiety neurosis orthosis prosthesis walking aids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CVA traumatic brain injury
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 cerebral palsy,CP spinal cord injury,SCI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骨折
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 手外伤康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截肢后康复 脊柱侧凸症 颈椎病 冻结肩
肩关节周围炎 腰椎间盘突出症 冠心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 糖尿病 骨质疏松症 癌症 痉挛 压疮
神经源性膀胱 局部感染
fracture
rheumatoid arthritis,RA Osteoarthritis,OA
hand injury rehabilitation total hip replacement,THR 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 rehabilitation after amputation scoliosis
cervical spondylosis frozen shoulder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lumbar disc herniatio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OPD
diabetes mellitus osteoporosis cancer spasticity pressure sore
neurogenic bladder local infection
第二篇: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完整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康复医学
英文名称:Rehabilitative Medicine 课程代码:ZB32010995 课程性质:限定选修课
总学时数:34学时; 理论学时:26学时; 实训学时:8学时; 开课学期:6 课外实践: 其他学时:
考核性质:必修
学 分:2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1.课程性质
1.教学对象:公共事业管理(健康管理)专业
2.课程特点:康复医学是使功能障碍者的潜在能力和残存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医学科学体系,是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独特治疗技术的医学学科,它与临床医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学科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促进病、伤、残者康复。
2.课程目的
通过学习使医学生树立现代康复理念,了解现代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康复治疗,掌握临床常见病损的康复治疗方法及原则,能采用恰当的方法行床旁早期康复,选择适当的疾病、恰当的时机送诊康复,积极开展二级预防和选用矫形器等。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节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内容
康复医学概论 康复医学相关基础 康复医学评定 康复治疗技术
神经系统常见病损的康复 骨关节病损的康复 内脏疾病的康复 其他常见疾病康复
临床常见问题的康复处理
合计
理论学时数 2 4 4 6 5 1 2 1 26
实验学时数
0 0 1 2 4 1 0 0 0 8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康复医学概论
[讲授内容] 1.掌握:康复和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残疾的国际三级分类与我国五级分类要点 2.熟悉:康复医学的对象、内容及工作方式;残疾的三级预防
3.了解:康复医学发展简史;残疾的概念、形成
重点:1.康复与康复医学定义、内涵 2.康复医学的组成与工作方式3.康复服务的三种方式4.康复医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5.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的关系
第二章:康复医学相关基础
[讲授内容]
1.掌握:运动引起的心血管系统的主要反应、运动对肌肉、骨代谢的影响; 制动对机体的主要影响、应力对骨生长的作用
2.熟悉:神经损伤的反应、中枢神经损伤后的可塑性
3.了解:人体的力学杠杆、肌肉的收缩形式、影响神经再生的因素
重点: 1.运动引起的心血管系统的主要反应、运动对肌肉、骨代谢的影响2.制动对机体的主要影响、应力对骨生长的作用3.神经损伤的反应、中枢神经损伤后的可塑性
第三章
康复医学评定
[讲授内容] 1.掌握:康复评定的定义、目的、基本要求;关节活动范围测定时注意事项 ;手法肌力检查的分级标准及注意事项
常用的ADL评定方法:Barthel指数分级法及其意义
2.熟悉:引起常见异常步态的原因与表现
3.了解:电诊断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重点:1.康复评定的目的.基本要求 2.关节活动范围测定:测量工具.主要关节活动范围测量方法、测量时注意事项3.肌力测定:手法肌力检查的分级标准及注意事项4.肌张力的定义.修订Ashworth痉挛评定标准 5.步态分析:正常行走的步行周期及引起异常步态的原因与表现
6.常用的ADL评定方法
7、平衡的概念与分类8.生存质量的概念
第四章 康复治疗技术
第一节 物理治疗 [讲授内容] 1.掌握:运动疗法基本技术及临床应用。电疗、光疗、磁疗、超声波疗法的临床应用
2.熟悉:关节活动技术、软组织牵伸技术、肌力训练技术、神经发育疗法。电疗法、光疗法、磁疗法、超声波疗法的治疗作用及治疗技术
3.了解:水疗法、冷疗法、石蜡疗法、压力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的定义与治疗作用
重点:运动疗法的基本技术及临床应用。低中频电疗、直流电离子导入的治疗作用;短波、超短波、微波的治疗作用与临床应用;红外线、紫外线的种类治疗作用与临床应用。第二节 作业疗法 [讲授内容] 1.掌握:作业疗法的定义、目的和治疗作用
2.熟悉:作业疗法的种类、常用方法
3.了解:作业疗法作用、评定
重点:作业疗法的定义、种类、基本技术、临床应用 第三节
言语与吞咽障碍的矫治 [讲授内容] 1.掌握:言语障碍的定义与分类、失语症的临床表现特征、分类及评定、言语治疗的适应症和治疗原则
2.熟悉:非言语交流的方式、构音障碍的临床表现特征.分类及评定、言语失用症的临床表现特征.分类及评定
3.了解:吞咽障碍的临床表现特征.分类及评定、言语矫治的适应症及各种治疗方法、吞咽障碍的治疗方法
重点:言语障碍的定义与分类;构音障碍、失语症的临床表现特征、分类及评定;言语治疗的适应症和治疗原则 第四节
心理治疗 [讲授内容] 1.掌握:心理评定的意义及应用注意点;康复医学中常用的几种心理测验的方法和应用范围
心理治疗的概念
2.熟悉:残疾和慢性疾病的心理适应及治疗;抑郁及焦虑状态的心理治疗 3.了解:康复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
重点:心理治疗的概念,康复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残疾和慢性疾病的心理适应及治疗,抑郁及焦虑状态的心理治疗
第五节
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 [讲授内容]
1.掌握: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
推拿疗法的种类和治疗作用
2.熟悉:推拿疗法的临床应用
3.了解:针灸疗法的种类以及主要作用
常用推拿手法的要点、具体操作
重点:1.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2.推拿疗法的种类和治疗作用 3.推拿疗法的主要特点、基本方法.4.针灸的主要作用5.针灸、拔罐的适应症、禁忌症 第七节 康复医学工程 [讲授内容]
1、掌握:康复医学工程的基本概念
2、熟悉:矫形器、助行器的分类及应用
3、了解:自助器具应用、选择轮椅的基本条件 重点:康复医学工程的基本概念
第五章
神经系统常见病损的康复 第一节
脑卒中的康复 [讲授内容] 1.掌握:脑血管意外的康复评定方法康复原则及 2.熟悉:脑血管意外各期的康复治疗方法 3.了解:脑血管意外的预后及康复时机
重点:1.脑血管意外的定义、危险因素、分类及康复的意义2.脑血管意外的康复原则、各期的康复治疗方法
第二节 脊髓损伤的康复 [讲授内容] 1.掌握:脊髓损伤康复治疗原则
2.熟悉:完全性不同节段脊髓损伤平面与运动和感觉的关系
脊髓损伤平面与预后的关系、康复评定
3.了解:脊髓损伤的不同阶段的康复治疗原则及一般康复治疗方法
重点:1.脊髓损伤平面与运动、感觉关系及与预后的关系
2.脊髓损伤的不同阶段的康复原则及方法
第三节
周围神经病损的康复
[讲授内容]
1.掌握:周围神经病损的康复治疗;周围神经病损的康复评定
2.了解:周围神经病损的解剖.病因.病理.损伤程度分类.临床表现
重点:周围神经病损早期和恢复期的康复治疗方法、病理、损伤程度分类及临床表现
第六章
骨关节病损的康复
第一节 骨折后康复 [讲授内容] 1.掌握:骨折的康复作用.固定期和愈合期的康复治疗
骨折的康复评定
2.了解:骨折的愈合过程.常见骨折的康复
重点:骨折康复机制和作用、骨折固定期和愈合期的康复治疗方法 第二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 [讲授内容]
1.掌握:类风关定义、康复治疗原则
2.熟悉:类风关的临床表现、诊断、康复评定 3.了解:各期具体康复治疗方法
重点:1.类风关定义、临床表现、诊断以及康复治疗原则
第三节
骨性关节炎的康复 [讲授内容] 1.掌握: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康复治疗
2.熟悉:骨性关节炎的概念及分型、康复评定、特殊关节的处理问题 重点: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康复治疗 第四节
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康复 [讲授内容] 1.掌握: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周围肌肉训练及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方法
2.了解:关节置换的概念、康复评定、康复治疗
重点: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周围肌肉训练及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方法 第五节
脊柱侧凸症的康复 [讲授内容]
1.掌握:脊柱侧凸的定义
2.熟悉:脊柱侧凸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3.了解: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及五点征象
重点:脊柱侧凸康复治疗原则、康复治疗方法 第六节
颈肩腰腿痛康复 [讲授内容] 1.掌握:颈椎病、肩周炎定义、分型及临床表现、康复评定、康复治疗要点
2.熟悉:腰椎间盘突出定义、临床表现与诊断、CT表现、牵引机制及应用方法、康复评定、康复治疗要点
3.了解肩周炎病理三阶段
重点:1.颈椎病分型及临床表现、康复评定及康复治疗2.肩周炎的康复评定以及运动疗法3.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表现与诊断、康复治疗
第七章
内脏疾病的康复 第一节
冠心病的康复 [讲授内容]
1.掌握:冠心病康复治疗的目标及基本方法
2.熟悉:冠心病的评定方法
3.了解:运动训练的注意事项
重点:1.冠心病康复治疗的目标及基本方法
2.冠心病康复分期、运动训练的基本实施方法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的康复 [讲授内容]
1.掌握:COPD患者呼吸训练的方法及有氧训练的方法
2.熟悉:排痰训练的方法和要点
3.了解:COP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重点: COPD患者呼吸训练的方法及有氧训练方法;COPD患者排痰训练方法和要点
第三节
糖尿病的康复 [讲授内容]
1.掌握:糖尿病的运动疗法
2.熟悉:糖尿病的其他康复治疗方法.糖尿病足的康复
3.了解:糖尿病的康复评定
重点:1.糖尿病运动疗法的作用机制.运动处方的制定.适应症和禁忌症,运动的注意事项 2.糖尿病的饮食疗法、药物治疗、康复教育3.糖尿病足的康复治疗方法4.糖尿病的康复评定
第八章
其他常见疾病的康复 第一节
骨质疏松症的康复 [讲授内容]
1.掌握:骨质疏松症的运动康复
2.熟悉:骨质疏松症的康复预防
3.了解:骨质疏松症的评定方法
重点:骨质疏松症运动疗法的方法、评定、预防 第二节 烧伤康复 [讲授内容]
1.掌握:烧伤康复评定
2.熟悉:烧伤创面治疗的常用物理治疗方法、压力治疗、功能障碍预防措施
3.了解:压力治疗原理
[教学内容]
重点:烧伤康复评定、早期功能障碍的预防措施
第九章
临床常见问题的康复处理 第一节
慢性疼痛 [讲授内容]
熟悉:1.慢性疼痛的特点以及康复治疗的主要目标
2.压疮的定义、原因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度及预防措施、康复治疗方法 3.痉挛的定义
重点:慢性疼痛的发生机制、疼痛康复评定、热疗与冷疗镇痛机制;压疮的分度及预防措施、康复治疗方法、压疮创口的物理治疗;慢性疼痛的主要治疗方法;痉挛的综合性治疗 第二节
局部感染 [讲授内容] 1.掌握: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各阶段的康复治疗方法
2.熟悉:常见炎症后遗症的康复治疗
3.了解:骨关节化脓性感染的康复
重点: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各阶段的康复治疗方法
第三节 神经源性膀胱 [讲授内容] 1.熟悉:间歇性导尿术
2.了解: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方法
重点:间歇性导尿术
四、教学方法
1.课堂讲课:授课教师课前必须认真备课,统一教学内容,讲课时要根据学生水平、接受能力,因材施教,突出学习重点,联系临床实际,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电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2.实训内容:
1.康复评定技术:肌力、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2.康复治疗技术: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低中频电疗、高频治疗、蜡疗、磁疗)、作业疗法、言语治疗、传统针灸、推拿治疗
3.神经系统常见病损的康复:脑卒中的康复、脑外伤康复、脊髓损伤的康复 4.骨关节病损的康复:骨折的康复、颈椎病、腰腿痛、肩周炎的康复
课程考核性质、形式及方式
本课程为必修科,课程结束进行考核,命题应全面反映教学大纲的要求,60分及以上者为及格,均为理论闭卷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学习掌握情况
五、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康复医学》主编 南登崑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5版
第三篇:康复医学导论-教学大纲
《康复医学导论》教学大纲
一、前言
康复医学导论是介绍康复医学的入门书籍。它的任务是通过介绍康复医学的概念、治疗对象、治疗体系、治疗手段和方法、康复治疗学所涵盖的学科内容,帮助学生确正确的专业思想,端正学习态度,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本课程是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必修课。
康复医学导论在4年制康复治疗学专业第一学年开课,共24学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1)使学生了解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2)使学生了解康复医学所涉及的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学习重点,为学好后期的康复医学相关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内容包括:康复医学概论、康复基础学、康复评定学、康复治疗学、康复医学工程等。
教学形式包括课堂讲授,病例示教和见习。理论课和实习课(包括课堂病例示教、见习)的比例暂定7∶1。
课程结束时进行一次考试(笔试,闭巻)。
二、课题及时数分配
1、康复医学概述 3学时
2、康复医学发展史 3学时
3、康复基础学 3学时
4、康复评定学 3学时
5、康复治疗学 3学时
6、康复医学生物力学和工程 3学时
7、社区康复 3学时
8、康复医学导论见习3学时
9、考试 2学时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
以下教学内容中标记“☆”为掌握内容,标记“●”为熟悉内容,标记“△”为了解内容。教学中 “掌握内容”重点阐述,“熟悉内容”适当叙述,“了解内容”只需简要说明。
(一)康复医学概述(3学时)目的:
了解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服务对象、服务内容以及工作方式,熟悉残疾的定义和分类,理解康复医学对现有医疗价值观的冲击,学会应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处理康复医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内容、时数、方法:
1、康复医学的基本定义
(30分钟)☆
2、康复医学的内容
(20分钟)△
3、残疾的定义和分类
(20分钟)●
4、医疗价值观
(20分钟)●
5、美国康复医学模式和启示
(10分钟)△
6、康复医学实践中的辩证思维
(20分钟)●
(二)康复医学发展史(3学时)目的:
熟悉国际康复医学的发展历史,掌握中国的康复医学发展史,加深理解我国现阶段康复医学的发展与国外的差距和优势,开创中国特色的康复医学发展道路。
内容、时数、方法:
1、国际康复医学的发展历史
(30分钟)
2、中国古代康复思想和方法
(30分钟)
3、中国近代康复医学的发展
(30分钟)
4、与世界的差距和潜在发展优势
(30分钟)●
△
●
☆
△
3、生物力学在康复医学中的作用及应用领域
(20分钟)●
4、运动学的意义和内容介绍(20分钟)△
5、人体发育学的意义和内容介绍(20分钟)●
6、健康教育学的意义及内容介绍(10分钟)△
7、环境改造学的意义及内容介绍
(10分钟)
(三)康复基础学(3学时)目的:
了解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及所涉及治疗技术应该掌握地的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相关知识的概况和结构特点,熟悉今后学习这些相关课程的方法和重点。
内容、时数、方法:
1、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30分钟)☆
2、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的意义
(10分钟)●
(四)康复评定学(3学时)目的:
了解康复评定的意义,熟悉康复评定的内容,为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建立学习方论。
内容、时数、方法
1、康复功能评定概述(30分钟)●
2、康复功能评定程序及意义(20分钟)☆
3、脏器层面康复评定的内容及学习方法介绍(20分钟)△
4、个体层面康复评定的内容及学习方法介绍(30分钟)●
5、社会层面康复评定的内容及学习方法介绍(20分钟)△
(五)康复治疗学(3学时)目的:
了解康复治疗学的概念,理解康复治疗与临床治疗的关系,掌握康复治疗学的具体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原则,熟悉康复治疗学的具体技术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
内容、时数、方法:
1、康复医学治疗学定义
(10分钟)△
2、康复治疗与临床治疗的关系
(20分钟)●
3、物理治疗的定义
(20分钟)☆
4、运动疗法(20分钟)●
5、物理因子(10分钟)●
6、作业治疗(20分钟)☆
7、言语治疗(10分钟)●
8、心理治疗(5分钟)△
9、支具和辅助具治疗(5分钟)△
(六)康复医学生物力学和工程(3学时)目的:
了解生物力学的概念,熟悉人体常见的生物力学类型,理解生物力学知识对康复临床的应用价值,了解常见康复相关工程的器具的应用范围。
内容、时数、方法:
1、生物力学的概念
(20分钟)△
2、人体生物力学的种类
(20分钟)●
3、生物力学对临床康复的应用价值
(20分钟)☆
4、假肢、矫形器、辅助具的种类及其应用范围
(20分钟)●
(七)社区康复(3学时)目的:
了解社区康复的内涵和外延,熟悉开展社区康复的重要意义,了解现阶段我国社区康复的服务方式,熟悉社区简易实用康复技术的种类及其应用范围,了解社区康复的管理体系。
内容、时数、方法:
1、社区康复的概念
(20分钟)☆
2、社区康复的意义
(20分钟)●
3、社区康复的服务方式
(20分钟)●
4、社区康复治疗技术的种类及应用
(40分钟)☆
5、社区康复的管理体系
(20分钟)△
(八)康复医学导论见习(3学时)内容:
1、了解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
2、了解康复医学的日常工作内容
3、了解康复医学的组织形式
(九)社区康复中心参观及“残疾人日”社会实践活动
第四篇:《医学微生物学》(第8版)教学大纲
第一篇
细菌学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目的要求: 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及群体生长的规律,培养基的种类和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状态,消毒、灭菌、防腐、清洁、无菌和无菌操作的基本概念;熟悉细菌的营养物质、常见生化反应、合成代谢产物、常用培养基类型,常见消毒灭菌方法及应用;了解细菌的理化性状,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作用及影响因素,细菌的分类与命名。教学内容:
1.细菌的营养类型与营养物质
2.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营养、温度、pH、气体环境和渗透性
细菌个体和群体生长繁殖的规律:二分裂无性繁殖和细菌群体的生长曲线 3. 细菌的能量代谢方式:发酵、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 4.细菌的代谢产物
(1)细菌的分解代谢及有关的生化反应:糖发酵试验、VP试验、甲基红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吲哚试验、硫化氢试验、尿素酶试验、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的IMViC试验(2)细菌的合成性代谢性产物:热原质、毒素和侵袭性酶、色素、抗生素、细菌素和维生素
5.细菌的培养方法:培养基的概念、种类与主要用途,细菌在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菌落和纯培养的概念
6.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 消毒、灭菌、防腐、清洁、无菌、无菌操作、。7.消毒灭菌的方法:
(1)物理消毒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的种类、应用范围;紫外线消毒灭菌的原理、应用;滤过除菌的原理、应用;干燥与低温。(2)化学消毒灭菌法原理及常见试剂。8.物理消毒灭菌方法的应用 9.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10.细菌的分类原则
第三章
噬菌体
目的要求: 掌握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的定义;熟悉噬菌体引起的溶原性周期和溶菌周期;了解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教学内容: 1.噬菌体的定义
2.噬菌体的分布、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宿主特异性和抵抗力 3.毒性噬菌体的复制周期或溶菌过程,噬斑的定义
4.温和噬菌体的定义、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溶原性、温和噬菌体的存在形式及温和噬菌体的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其与细菌遗传物质转移的关系
第四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目的要求: 掌握质粒、转座因子、插入序列、转座子、整合子、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等概念;熟悉细菌的遗传物质,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过程,基因的突变,突变型细菌的种类,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了解细菌基因表达的调节。授课学时:理论1.5学时
教学重点:质粒、转座因子、插入序列、转座子、整合子、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概念。
教学难点: 细菌基因表达的调节、质粒、转座子的特性和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教学内容:
1.细菌的遗传物质:染色体、质粒、转座因子、整合子、噬菌体 2.细菌基因表达的调控
3.基因转移和重组: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和原生质体融合4.基因突变
5.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实际意义
第五章
细菌的耐药性
目的要求: 掌握耐药性的概念;熟悉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细菌耐药的机制及控制策略;了解细菌耐药的现实状况。教学重点:耐药性的概念
教学难点: 细菌耐药的机制 教学内容: 1.抗菌药物的种类 2.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3.细菌耐药的机制:耐药性定义、耐药机制 4.细菌耐药性的防治
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目的要求: 掌握正常菌群的概念及生理作用,菌群失调和机会感染的概念及意义。细菌的致病机制及其物质基础。内毒素、外毒素和类毒素的概念、性质及其生物学作用,细菌的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要点。全身感染的五种不同的临床类型;熟悉微生态平衡、微生态失调、超抗原和感染的概念。抗毒素的概念及其作用,吞噬细胞种类及作用,抗胞外菌感染免疫机制及功能,抗胞内菌感染免疫的特点及作用。粘膜免疫系统的抗感染作用。感染的来源,医院感染的概念。了解正常菌群的分布,人体各部位的微生态,引起机会感染的常见细菌。屏障结构组成,吞噬细胞的杀菌机制。
教学重点:正常菌群、菌群失调和机会感染、内毒素、外毒素、抗毒素、医院感染的概念,内、外毒素的区别。
教学难点: 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及感染的类型。教学内容:
1.感染、致病菌、非致病菌、条件致病菌的定义
2.正常菌群、微生态学的含义:正常菌群的定义、分布和生理学意义;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二重感染的定义;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定义 3.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毒力:侵袭力(荚膜、粘附素、侵袭性物质、细菌生物被膜)
毒素(外毒素和内毒素及其主要区别)细菌侵入的数量 细菌侵入的途径 4.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
(1)天然免疫:屏障结构(皮肤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吞噬细胞
体液因素(补体、防御素、溶菌酶等)
(1)获得性免疫机制: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黏膜免疫
(2)抗细菌免疫的特点:胞外菌感染的免疫、胞内菌感染的免疫、外毒素感染的免疫 5.感染的发生与发展(1)感染的来源(2)传播方式与途径
(3)感染的类型: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带菌状态的含义;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含义
6.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特点、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与防治原则
目的要求: 掌握细菌感染防治的主要原则、类毒素的定义;熟悉微生物感染的诊断方法。教学重点:人工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的方法。教学难点: 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 教学内容: 1.细菌学诊断(1)标本的采集原则(2)检验程序
2.血清学诊断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3.人工主动免疫:死菌苗、活菌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重组载体疫苗、DNA疫苗、类毒素
4.人工被动免疫:抗毒素、抗菌血清、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细胞免疫制剂
第八章
球菌
目的要求: 掌握葡萄球菌A蛋白的定义及生物学功能;链球菌的分型,甲型链球菌与肺炎
链球菌的鉴别要点, 抗O试验的原理及用途;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的微生物学检查;熟悉常见化脓性球菌的种类、形态染色、培养特性、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及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了解常见化脓性球菌的防治原则。授课学时:理论3学时,实验3学时
教学重点:球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导致疾病的种类。
教学难点: 常见化脓性球菌的致病物质、葡萄球菌A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抗O试验。教学内容: 1.葡萄球菌
(1)生物学特性: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抗原构造(SPA)、抵抗力及根据色素和生化反应不同的分类
(2)致病性:金色葡萄球菌毒力最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意义;致病物质有毒素(葡萄球菌溶血毒、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等)、酶类(凝固酶及其他与侵袭力有关的酶类)及特殊结构(荚膜、胞壁肽聚糖等);所致疾病分侵袭性与毒素性两种类型(3)免疫性
(4)微生物学检查法:标本采集和初步诊断、分离培养、致病株的确认、肠毒素检查(5)防治原则:医学性感染、耐药问题、自身菌苗 2.链球菌
(1)生物学特性: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抵抗力、分类
(2)致病性:A群链球菌毒力最强;致病物质包括特殊结构(LTA、M蛋白)、毒素(S与O溶血毒、致热外毒素)及侵袭酶类(透明质酸酶、链激毒、链道酶等);所致疾病以A群最多,分化脓性、中毒性和变态反应性三类(3)免疫性
(4)微生物学检查:标本采集与初步诊断,分离培养,抗“O”试验(5)防治原则 3.肺炎链球菌
(1)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与培养;抗原构造与分型(2)致病性:主要靠荚膜致病,引起大叶性肺炎(3)免疫性
(4)微生物学检查:注意与甲型链球菌相鉴别(5)防治原则:多价菌苗 4.奈瑟菌属
膜膜炎奈菌与淋病奈菌的形态染色、培养、抵抗力、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第九章
肠杆菌科
目的要求: 掌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种类及致病机理;志贺氏菌的分群、致病性;沙门氏菌的致病性、免疫性、标本采集及分离鉴定、肥达试验定义及意义;熟悉肠道菌的生化反应特点;大肠杆菌的致病条件;志贺氏菌的抵抗力、微生物学检查及耐药性;引起人类致病的主要沙门氏菌;了解大肠杆菌的防治;志贺氏菌的免疫性及防治;沙门氏菌的防治。授课学时:理论2学时,实验6学时
教学重点:肠道杆菌共性,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类,志贺氏菌的分群、致病性;沙门氏菌的致病性、免疫性、标本采集及分离鉴定、肥达试验定义及意义 教学难点:致病性肠道杆菌的种类、致病机制、肥达试验结果判断 教学内容: 1.肠道杆菌的共性 2.埃希菌属
(1)生物学性状(2)所致疾病(3)致病株主要有五种类型及其致病机理(4)微生物学检查及其防治(5)大肠埃希氏菌在卫生细菌学检查中的应用 3.志贺菌属
(1)抗原构造与分类(2)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3)病原体分离鉴定的步骤(4)耐药性问题(5)菌苗预防 4.沙门菌属
(1)抗原构造与分类、变异(2)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3)免疫性(4)病原体的分离鉴定(5)肥达反应
第十章
弧菌属
目的要求:掌握霍乱弧菌致病物质,病原学检查方法。掌握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熟悉霍乱弧菌两个生物型的形态、染色性、培养特性、抵抗力、抗原构造及分型、免疫性、防治原则。
授课学时:理论1学时
教学重点:霍乱弧菌致病物质与病原学检查方法,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教学难点: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特征。教学内容:
1.霍乱弧菌形态结构、培养、抗原构造与分型;古典生物型与EL Tor生物型;抵抗力、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 2.副溶血性弧菌所致疾病
第十一章
螺杆菌属
目的要求:掌握幽门螺杆菌的形态染色、生化反应、、致病性 授课学时:理论0.5学时
教学重点:幽门螺杆菌的形态染色、生化反应、、致病性 教学内容:幽门螺杆菌形态染色、生化反应、致病性
第十二章
厌氧性细菌
目的要求:掌握引起人类疾病的常见梭菌;破伤风梭菌的形态染色、致病性(条件破伤风外毒素作用机制及所致疾病特点)及特异性防治原则;产气荚膜梭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及所致疾病;肉毒梭菌的形态及致病性;熟悉产气荚膜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常见的厌氧菌培养方法;艰难梭菌所致疾病;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条件、感染特征、所致疾病种类;临床最常见的无芽胞厌氧菌的种类;了解厌氧菌的种类及分布;梭状芽胞杆菌的通性;破伤风杆菌的培养特性;肉毒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无
芽胞厌氧菌的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授课学时:理论2学时,实验3学时
教学重点:破伤风梭菌的形态染色、致病性(条件破伤风外毒素作用机制及所致疾病特点)及特异性防治原则;产气荚膜梭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及所致疾病;肉毒梭菌的形态及致病性。
教学难点:厌氧性芽胞梭菌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教学内容: 1.破伤风梭菌
(1)生物学特性:形态(突出典型特征)、染色及抵抗力
(2)致病性:致病条件、致病物质(神经痉挛毒素及其致病机制)、所致疾病
(3)防治原则:特异性预防(类毒素、抗毒素紧急预防)和治疗(伤口处理、特异性抗毒素、抗生素)2.产气荚膜梭菌
(1)生物学特性:形态、染色(有荚膜的G+大杆菌)、培养(双层溶血环、Nagler反应)和生化反应(汹涌发酵)
(2)致病性:致病物质(种类多、既是外毒素又具有侵袭性酶功能)、所致疾病(气体坏疽━产气荚膜梭菌与气性坏疽的关系及临床特点, 食物中毒, 坏死性肠炎)(3)微生物学检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及动物实验(4)防治原则 3.肉毒梭菌
(1)生物学特性:形态、染色(芽胞与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比较)(2)致病性:致病物质(肉毒毒素)、所致疾病(食物中毒、婴儿肉毒病)4.艰难梭菌 5.无芽胞厌氧菌
(1)种类、性状及在感染中的作用(2)致病性:致病条件、细菌毒力、感染特征、所致疾病(3)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第十三章
分枝杆菌属
目的要求:掌握结核杆菌形态结构、染色性、培养特性、抵抗力、变异性、致病性及所致疾病。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及意义,病原生物学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熟悉麻风杆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了解非结核分枝杆菌。
教学重点:结核杆菌形态结构、染色性、培养特性、抵抗力、变异性、致病性及所致疾病。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及意义。
教学难点: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物质;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判断 教学内容: 1.结核分枝杆菌
(1)生物学特性:形态染色、培养及抵抗力(围绕菌体组成含有大量脂质展开)、变异性(BCG及耐药性变异)(2)致病性:致病物质及其致病机制(菌体成份简介;Koch现象;人原发感染和原发后感染;感染、免疫、变态反应三者关系)(3)免疫性:细胞免疫为主、属有菌免疫、OT试验(原理、方法、结果判断及应用)(4)微生物学检查(5)防治原则 2.麻风分枝杆菌
麻风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
第十四章
嗜血杆菌属
目的要求:掌握卫星现象;流感嗜血杆菌的致病性。教学重点:卫星现象;流感嗜血杆菌的致病性 教学难点:卫星现象 教学内容:
1.流感嗜血杆菌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及所致疾病
第十五章
动物源性细菌
目的要求:掌握动物源性细菌的种类;布氏杆菌、鼠疫耶氏菌、炭疽芽胞杆菌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熟悉布氏杆菌、鼠疫杆菌、炭疽芽胞杆菌的生物学特性;了解布氏杆菌、鼠疫杆菌、炭疽芽胞杆菌的免疫性及微生物学检查。
教学重点:动物源性细菌的种类;布氏杆菌、鼠疫耶氏菌、炭疽芽胞杆菌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教学难点:布鲁菌、鼠疫杆菌、炭疽芽胞杆菌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教学内容:
1.人畜共患病、动物源性疾病的概念
2.布鲁菌属种类、形态染色、培养特性、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免疫性、防治原则 3.炭疽芽胞杆菌形态特征、培养特性、抵抗力、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防治原则 4.鼠疫耶氏菌鼠疫杆菌的形态和染色特征、变异、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临床类型、免疫性与预防。
第十六章
其他细菌
目的要求:掌握白喉杆菌的形态染色、致病物质(白喉毒素)及特异性防治原则;熟悉白喉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原则及Shick试验原理及应用;卫星现象;铜绿假单胞菌的培养特性;了解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杆菌、军团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性。教学重点:白喉杆菌的形态染色、致病物质(白喉毒素)及特异性防治原则。教学难点:白喉外毒素作用机制。教学内容: 1.白喉棒状杆菌
(1)生物学特性:形态染色(菌体形态、Neisser染色、异染颗粒)、培养特性(吕氏培养基、亚碲酸钾培养基)、抵抗力及变异性。
(2)致病性:致病物质(白喉外毒素作用机制)、所致疾病。(3)免疫性:Shick试验。
(4)微生物学检查:形态学检查、培养及毒力鉴定。
(5)防治原则:预防(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治疗(抗毒素、抗生素)。2.百日咳鲍特菌形态、所致疾病、免疫性与预防 3.嗜肺军团菌形态、所致疾病、诊断与防治
4.铜绿假单胞菌培养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诊断与防治
5.空肠弯曲菌空肠亚种培养特性及致病性
6.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生化特征及致病性(院内感染源之一)
第十七章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
目的要求:掌握放线菌和诺卡菌的概念;硫磺样颗粒的本质和临床意义;熟悉放线菌和诺卡菌的致病性;了解放线菌和诺卡菌的生物学性状、免疫性、诊断与防治。授课学时:理论1学时
教学重点:放线菌和诺卡菌的概念;硫磺样颗粒的本质和临床意义 教学难点:硫磺样颗粒 教学内容:
1.放线菌的定义、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的比较。
2.主要致病性放线菌及其致病性;硫磺颗粒的本质及检出意义。
第十八章
支原体
目的要求:掌握支原体的概念、主要生物学性状形态特点、培养特性;主要致病性支原体的种类与所致疾病;熟悉支原体与L型细菌的区别;解脲脲原体的生化反应;了解支原体的生化反应、抗原构造、抵抗力。授课学时:理论1学时
教学重点:支原体的概念、主要生物学性状形态特点、培养特性;主要致病性支原体的种类与所致疾病。
教学难点:支原体概念、与细菌L型的区别。教学内容:
1.概述:支原体定义、生物学性状:形态与结构、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分解葡萄糖、精氨酸、尿素)、抗原构造、抵抗力、对人致病支原体的种类、与细菌L型的区别 2.肺炎支原体:生物学性状;致病性(感染途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
3.解脲脲原体:生物学性状(T株、分解尿素)、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分离培
养、血清学试验、PCR技术), 及防治原则。
第十九章
立克次体
目的要求:掌握立克次体的概念与生物学特性;外斐氏反应原理及应用;主要致病性立克次体的传播媒介、所致疾病;熟悉常见立克次体的种类,共同特征;主要致病性立克次体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了解立克次体的分类、抵抗力、微生物血检查及防治原则。教学重点:立克次体的概念与生物学特性;外斐氏反应原理及应用;主要致病性立克次体的传播媒介、所致疾病。
教学难点:外斐反应;主要病原性立克次体的传播媒介、所致疾病。教学内容:
1.概述: 立克次体定义、共同特点与分类(常见致病的立克次体种类), 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血清学诊断。
2.普氏立克次体:所致疾病及其传播方式,外斐反应; 3.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所致疾病及其传播方式;
4.恙虫病东方体:所致疾病及其传播方式;血清学诊断
5.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形态结构及致病性(所致疾病及传播方式);诊断与防治 6.查菲埃立克体:致病性(所致疾病及传播方式);诊断与防治
第二十章
衣原体
目的要求:掌握衣原体的概念、发育周期与形态染色;引起人类疾病的主要衣原体及所致疾病;熟悉衣原体的培养特性;主要致病性衣原体的种类: 沙眼衣原体的致病性;肺炎衣原体所致疾病特点;了解衣原体的共同特征、分类、抵抗力及免疫性;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的微生物学检查。授课学时:理论1学时
教学重点:衣原体的概念、发育周期与形态染色;引起人类疾病的主要衣原体及所致疾病。教学难点:衣原体的概念、独特发育周期 教学内容:
1.概述:衣原体定义、共同特征、致病性衣原体的种类 2.衣原体的发育周期、培养特性
3.沙眼衣原体:三个生物变种;生物学性状(发育周期、原体与始体的区别)沙眼衣原体所致疾病、传播方式、血清型与所致疾病关系、微生物学检查方法;性病淋巴肉芽肿亚种所致疾病
4.肺炎嗜衣原体:致病性及防治 5.鹦鹉热嗜衣原体:致病性及防治
第二十一章
螺旋体
目的要求:掌握螺旋体的概念;病原性螺旋体的种类;钩端螺旋体的形态结构与染色、培养特性、致病性;熟悉钩端螺旋体的抵抗力、免疫性、防治原则、微生物学检查;梅毒螺旋体的形态染色、防治原则及微生物学检查;伯氏疏螺旋体的形态染色及致病性;了解雅司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奋森螺旋体。
教学重点:螺旋体的概念;病原性螺旋体的种类;钩端螺旋体的形态结构与染色、培养特性、致病性,梅毒螺旋体的形态染色、防治原则及微生物学检查;伯氏疏螺旋体的形态染色及致病性。
教学难点:主要病原性螺旋体的形态染色特点、致病性及微生物学检查法。教学内容:
1.概述:螺旋体定义, 分布、种类(常见致病性螺旋体的种类)
2.钩端螺旋体:形态与染色、培养特性、抵抗力、抗原构造与分类;传播途径及中间宿主;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 免疫性;检查方法;疫苗预防
3.梅毒螺旋体:形态、培养特性、抵抗力;所致疾病;传播方式;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疫苗预防
4.伯道疏螺旋体:生物学性状、流行环节、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5.回归热螺旋体与奋森疏螺旋体所致疾病。
第二篇
病毒学
第二十二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目的要求: 掌握病毒的概念,病毒大小,病毒的结构,衣壳、核衣壳、壳粒、包膜和包膜子粒的概念。病毒的增殖方式,复制周期与主要步骤,缺陷病毒和顿挫感染的概念。温度敏感突变株、重组的概念。病毒灭活的概念;熟悉病毒的化学组成和功能。病毒复制过程,六类不同基因型病毒生物合成的机制,干扰现象的概念。基因产物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了解病毒的不同形态,其它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病毒核酸分类原则。教学内容:
1.病毒的大小(nm)与形态。
2.病毒的结构:裸露病毒(核衣壳:核酸+衣壳)或 包膜病毒(核衣壳+包膜)。3.病毒的核酸与蛋白质:(1)病毒的核酸(2)病毒的蛋白质
4.病毒的增殖:(1)病毒增殖周期(2)病毒的异常增殖(3)干扰现象(interference)5.病毒的遗传与变异:(1)传统遗传学(2)分子遗传学 6.病毒的分类: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粒的基本概念。
第二十三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目的要求: 掌握病毒的传播方式;病毒的感染类型;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熟悉机体抗病毒的主要机制;了解病毒转化细胞的特征和途径。教学内容:
1.病毒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垂直传播 2.病毒的致病机制 3.病毒性感染:(1)整体水平的病毒感染(2)细胞水平的病毒感染 4.病毒的感染类型: 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急性感染
持续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病毒感染)
5.抗病毒免疫(1)干扰素与NK细胞(2)特异性免疫
第二十四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目的要求: 熟悉检测病毒抗原及抗体的方法、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了解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与防治原则;病毒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感染的常见疫苗及用途。教学内容: 1.病毒的诊断:
(1)标本的采集与送检(2)检测病毒抗原与抗体的方法(3)检测病毒核酸的方法(4)病毒的分离培养及鉴定。2.抗病毒治疗:抗病毒药物或制剂。3.病毒感染的预防,病毒疫苗的种类。4.病毒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第二十五章
呼吸道病毒
目的要求: 掌握流感病毒基因组特征,病毒分型、分亚型的物质基础,抗原性漂移、抗原性转换的概念。SARS病毒的致病性和风疹病毒的垂直感染;熟悉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流感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副粘病毒的共同特点,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致病性及各自所致疾病。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呼肠病毒所致疾病。了解流感病毒病原生物学检查原则, 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所致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原则。教学内容: 1.流行性感冒病毒
形态结构,表面抗原(HA,NA)及其功能;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2.副粘病毒
(1)麻疹病毒: 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2)腮腺炎病毒: 致病性(3)呼吸道合胞病毒: 致病性 3.冠状病毒
SARS-CoV的传染源,传播途径,致病性与免疫性及防治原则 4.风疹病毒 5.腺病毒
第二十六章
肠道病毒
目的要求: 掌握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型别,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熟悉人类肠道病毒的种类及共同特性;了解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新肠道病毒的致病性。教学内容:
1.肠道病毒的共同特征
2.脊髓灰质炎病毒: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3.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致病性
4.新型肠道病毒:肠道病毒68、69、70、71型的致病性
第二十七章
急性胃肠炎病毒
目的要求: 掌握轮状病毒的型别,致病性;熟悉轮状病毒的免疫性及防治原则;了解肠道腺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教学内容:
轮状病毒: 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第二十八章
肝炎病毒
目的要求: 掌握HBV形态结构,基因结构,抵抗力及抗原抗体系统组成、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熟悉五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征及签别要点;HBV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了解HBV的免疫力及致病机制。教学内容:
1.甲型肝炎病毒: 生物学特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2.乙型肝炎病毒: 生物学特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3.丙型肝炎病毒: 生物学特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3.丙型肝炎病毒生物学特点和致病性 4.丁型肝炎病毒生物学特点和致病性
5.戊型肝炎病毒: 生物学特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6.GBV-C/HGV和TTV:传染源、传播途径 7.五型主要肝炎病毒的鉴别要点。
第二十九章
虫媒病毒
目的要求: 掌握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致病性与免疫性。掌握登革病毒的传播媒介及其所致疾病的特点。熟悉虫媒病毒的主要特征及临床类型。乙脑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了解登革病毒的致病性,森林脑炎病毒的流行特点,致病性。教学内容:
1.虫媒病毒的共同特征
2.乙脑病毒:生物学性状、传播途径、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3.登革病毒致病性
第三十章
出血热病毒
目的要求: 掌握汉坦病毒致病性,流行环节;熟悉汉坦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及微生物学检查;了解其他出血热病毒。教学内容:
汉坦病毒:生物学性状、传播途径、致病性与免疫性、防治原则
第三十一章
疱疹病毒
目的要求: 掌握疱疹病毒的致病性;熟悉疱疹病毒的种类,共同特征;了解疱疹病毒的防 教学内容:
1.疱疹病毒的种类及共同特点。
2.单纯疱疹病毒: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3.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4.人巨细胞病毒与EB病毒: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第三十二章
逆转录病毒
目的要求: 掌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传染源、传播途径、致病过程;熟悉HIV的结构,复制过程、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了解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所致疾病。教学内容: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第三十三章
其它病毒
目的要求: 掌握内基小体的定义;熟悉狂犬病病毒的致病性和防治原则;人乳头瘤病毒(HPV)的致病性;了解其他病毒的生物学特点。
教学重点:内基小体的定义;狂犬病病毒的致病性和防治原则。教学难点: 狂犬病病毒的传播方式,临床表现及防治原则。教学内容:
1.狂犬病病毒: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2.人乳头瘤病毒: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第三十四章
朊粒
目的要求: 掌握朊粒的概念;熟悉朊粒的生物学特性及与之有关的疾病。
教学内容:
1.朊粒的概念2.生物学特性3.致病性与免疫性4.诊断与治疗
第三篇
真菌学
第三十五章
真菌学总论
目的要求: 掌握真菌的概念及结构,真菌繁殖方式,真菌培养要求,真菌的致病方式;熟悉
真菌检测。
教学内容:
1.真菌的概念及分类2.生物学性状:形态结构:单细胞、多细胞、孢子、菌丝; 培养特性(培养条件、菌落类型与特点);3.真菌的致病性与免疫4.微生物检测与防治原则
第三十六章
主要致病性真菌
目的要求: 掌握皮肤癣真菌常见的种类和致病性;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熟悉表面感染真菌,皮下组织真菌感染;了解其他真菌特点。教学内容:
1.皮肤癣真菌:种类、形态、培养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 2.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着色真菌;申克孢子丝菌
3.机会致病性真菌:白假丝酵母菌的形态、培养特性,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法; 新型隐球菌的形态、培养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
第五篇:第7版-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五年制使用)前 言
课程编码:071005 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
课程英文名称:MEDICAL MICROBIOLOGY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必修课
授课对象:临床医学本科生、成人教育本科生及专升本 学 时 数:总学时48 学时
课程教学目的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医学微生物学是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与医学相关的微生物(细菌、病毒为主)的基本生物学性状、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都是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必须掌握和熟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这些内容,主要是通过课堂讲授或自学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课程考核方法为理论考核。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学性状,以及病原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与人体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有关基础医学和临 床医学课程及从事由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教学内容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与机体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是基础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为学习临床各科的感染性疾病、传染病、超敏反应性疾病和肿瘤等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可运用所学的知识直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医学微生物学分为基本原理、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四篇。在基本原理中主要叙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生物学特征、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遗传变异的规律、微生物与人体的相互关系,以及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等内容。在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中主要介绍几种引起较为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性状、致病因子、抗感染免疫机理以及所致疾病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
本大纲所列内容为医学本科学生所应掌握、熟悉和了解的内容。为适应现代微生物学发 展的需要,本大纲在第6版大纲的基础上对讲授内容进行了精选与调整,力求重点突出,反 映进展,如总论中重点对正常菌群、基因结构、致病物质基础、微生物学检查方法新进展、疫苗的发展等增加了相应内容。各论中对以往重点讲解但目前已少见的疾病如白喉、脊髓灰 质炎等的内容做了必要的删减,并对性病的病原、军团苗、弯曲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增 加了要求,实验教学中增开了新实验内容,以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操作的训练。
教学内容的程序按三段分述,顺序是细菌学、病毒学及真菌学。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化教学,配合投影片、实物模型等;实验课可配合幻灯 片、录相教学。
教材及参考书选用:
教材:《医学微生物学》(第7版)李凡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参考书:
1.Outline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山医大微生物室1998 2.《现代医学微生物学》闻玉梅主编,1998 3.Medical Microbiology, David Greenwood,(15th Edition),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0
理论教学部分
绪 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定义。2.掌握微生物按细胞结构特点的分类。
3.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及发展简史, 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新进展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教学内容]
微生物和的定义、分类(三大类微生物的分类依据及种类)。病原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新进展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教学学时] 0.5学时。
第一篇 细菌学 第1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细胞壁的功能、主要成分、G+菌与G-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其医学意义。掌握细菌L型的概念及其医学意义。了解细菌胞膜及胞质内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结构与功能。2.掌握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熟悉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意义(实验课内容)。3.熟悉细菌的大小(测量单位)与形态。[教学内容]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菌的不规则形态(衰退型)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的功能、主要成分,G+菌与G-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意义。细菌L型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意义。细胞膜与细胞质及其内含物的组成与功能。
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的定义、化学组成、抗原性及致病性。鞭毛的的定义、化学组成,抗原性及其功能。菌毛的定义、化学组成、种类及其与致病力的关系。芽胞的定义、形成、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及其与医学的关系。[教学学时] 3学时。
第2章 细菌的生理
[目的要求]
1.掌握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掌握细菌生化反应的概念及其意义掌握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2.熟悉细菌的营养类型及细菌的营养物质,熟悉细菌的人工培养(实验课内容),熟悉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熟悉细菌生长繁殖速度及生长曲线。
3.了解细菌的理化性状。了解细菌的分类。了解细菌摄取营养物质的机制。
[教学内容] 细菌的理化性状:细菌的化学组成,细菌的物理性状。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细菌的营养类型,细菌的营养物质,细菌摄取营养物质的机制,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细菌的生长繁殖。
细菌新陈代谢和能量转换:细菌的能量代谢,细菌的代谢产物
细菌的人工培养: 培养细菌的方法、培养基、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实验课内容)、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细菌的分类 [教学学时] 2学时
第3章 消毒与灭菌与病原微生物试验室生物安全
[目的要求]
1.掌握消毒、灭菌、防腐和无菌的基本概念。
2.熟悉热力灭菌的种类、原理及应用范围,掌握高压蒸气灭菌的用途与机理,掌握紫外线杀菌法、滤过除菌法的特点及机理。熟悉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熟悉病原微生物试验时生物安全。
3.了解常用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理及应用。
[教学内容] 消毒、灭菌、防腐和无菌的基本概念。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灭菌:机理、湿热法较干热法的优越性。干热灭菌法:焚烧和热空气。湿热灭菌法:巴氏消毒法,煮沸法,流通蒸气法,间歇灭菌法,高压蒸气灭菌法及其应用范围。日光与紫外光的杀菌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滤过除菌法的原理及应用。化学消毒灭菌法: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杀菌机理及其应用。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教学学时] 1.5学时。
第4章 噬菌体
[目的要求] 掌握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的概念。掌握噬菌体的复制特点。[教学内容]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形态结构、化学组成、抗原性、抵抗力 毒性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 [教学学时] 1学时
第5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目的要求] 1.掌握转化、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概念及机理。掌握F质粒、R质粒的功能。2.熟悉结构基因、非结构基因的概念。熟悉突变的概念,了解基因突变的规律。
3.了解细菌染色体的主要性质。掌握质粒的概念及其特征;熟悉转座子、插入序列的概念。了解DNA的结构与功能。了解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实际意义。
[教学内容] 细菌的遗传物质基础:细菌的染色体,质粒。细菌基因的转移与重组:转化、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的概念与实例。基因突变:突变的概念,规律及分子基础。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意义。[自学内容] 细菌基因表达的调节 [教学学时] 2.5学时。
第6章 细菌的耐药性 [目的要求]
1.掌握耐药性、固有耐药性及获得耐药性的概念。
2.掌握R质粒的功能。熟悉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机制:遗传机制;生化机制。3.了解抗菌药物的种类,细菌耐药性的防治。[教学内容]
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
细菌耐药的机制:细菌耐药性的概念。固有耐药性,获得耐药性的概念及机制。R质粒。抗菌药物的种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等。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机制:遗传机制;生化机制。
细菌耐药性的防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教学学时] 1学时。
第7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目的要求]
1.掌握正常菌群的概念,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微生态平衡、微生态失调的概念。熟悉微生态失调的原因及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症的概念。
2.掌握病原菌、毒力的概念。掌握细菌侵袭力的构成因素(荚膜、细菌生物被膜、黏附素、侵袭性物质)。掌握细菌外毒素、内毒素的性质及其作用,外毒素的种类,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掌握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的概念。掌握以下概念: 隐性感染、显性感染, 毒血症、脓毒血症、败血症、菌血症、内毒素血症。掌握医院感染的概念。3.熟悉感染的传播途径。
4.了解医院感染的特点、分类、微生物的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及预防和控制。了解感染的类型。了解宿主免疫防御机制: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教学内容] 正常菌群。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的影响因素。微生态失调的主要原因。微生态失调的防治原则。微生物的毒力。
细菌的致病机制:侵袭力:荚膜、细菌生物被膜、黏附素、侵袭性物质。毒素:外毒素的性质、种类及其作用;内毒素的性质、作用;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细菌感染的发生发展:感染来源、传播途径。
细菌感染的类型:隐性感染、显性感染 , 局部感染、全身感染。
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特点、分类、微生物的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及预防和控制。[自学内容] 宿主免疫防御机制: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教学学时] 3学时。
第8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目的要求]
1.熟悉细菌感染的诊断:病原菌检测与血清学诊断。2.了解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了解细菌感染的治疗。
[教学内容] 细菌感染的诊断诊断:标本采集与运送、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病原菌抗原的检测、病原菌核酸的检测。血清学诊断的方法。[自学内容] 人工主动免疫:概念、疫苗、类毒素、预防接种。人工被动免疫:概念、抗毒素、两种球蛋白等制剂。细菌感染的治疗。病毒感染的治疗。真菌的治疗。[教学学时] 0.5学时。
第9章 球菌
[目的要求]
1.掌握各种化脓性球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掌握葡萄球菌、链球菌的抗原构造及分类。
2.熟悉化脓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了解其防治原则。[教学内容] 概述
葡萄球菌:分布,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构造(葡萄球菌A蛋白)、分类、抵抗力。致病性:致病物质(凝固酶、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表皮溶解毒素)、所致疾病。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脓、血等标本的分离鉴定,食物中毒检查,防治原则。链球菌属:链球菌分类与溶血现象。A族链球菌: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构造、分类。致病性: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
肺炎球菌:形态培养、抗原构造与分型、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柰瑟菌属:
脑膜炎球菌:形态染色、培养、抗原构造、抵抗力、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淋球菌:形态染色、培养、抗原构造、抵抗力、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授课学时] 3学时。
第10章 肠杆菌科
[目的要求]
1.掌握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
2.掌握埃希菌、志贺菌、沙门菌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3.熟悉肠杆菌科的生化反应特点、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教学内容] 概述
共性:形态染色、结构、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构造、抵抗力、变异。
埃希菌: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水及食品卫生学检查标准、防治原则。
志贺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沙门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伤寒的病程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肥达氏反应),防治原则,特异性预防。霍乱弧菌:形态染色、动力、培养、生化反应、抗原构造与分型、抵抗力。致病性:肠毒素及其致病机理,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幽门螺杆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教学学时] 3学时。
第11章 弧菌属
[目的要求]
掌握霍乱弧菌的形态、培养特点、致病性(肠毒素及其致病机理)、微生物学检查及快速诊断方法。熟悉副溶血性弧菌 [教学内容] 霍乱弧菌:形态染色、动力、培养、生化反应、抗原构造与分型、抵抗力。致病性:肠毒素及其致病机理,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副溶血性弧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诊断与防治 [教学学时] 1学时。
第12章 螺杆菌属
[目的要求] 熟悉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熟悉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和胃癌的关系。[教学内容] 幽门螺杆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教学学时] 0.5学时。
第13章 厌氧性细菌
[目的要求] 1.掌握厌氧芽胞梭菌的致病性(致病条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防治原则。3.了解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机体条件及所致疾病。[教学内容]
厌氧菌概述:种类与分布、感染、培养。厌氧芽胞梭菌菌:
破伤风梭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
产气荚膜梭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肉毒梭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无芽胞厌氧菌: 概述
革兰氏阴性无芽胞厌氧菌:脆弱类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教学学时] 2学时。
第14章 分枝杆菌属
[目的要求]
1.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2.熟悉结核分枝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与特异性预防。
3了解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及意义。了解牛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 [教学内容]
结核分枝杆菌:形态、染色、培养、抵抗力、变异性、菌体成分及其作用。致病性、免疫性、结核菌素试验、微生物学检查、特异性预防。[自学内容] 牛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教学学时] 1.5学时。
第15章 嗜血杆菌属
[目的要求]
了解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自学内容] 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教学学时]0.5
第16章 动物源性细菌
[目的要求]
熟悉鼠疫耶氏菌、炭疽芽胞杆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了解布鲁菌属、柯克斯体属、巴通体属、弗朗西斯菌属、巴斯德菌属。[教学内容] 概述
炭疽芽胞杆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鼠疫耶氏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自学内容] 布鲁菌属、柯克斯体属、巴通体属、弗朗西斯菌属、巴斯德菌属。[教学学时] 0.5学时
第17章 其他细菌
[目的要求]
1.熟悉白喉棒状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熟悉军团菌属的致病性。
2.了解白喉棒状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了解鲍特菌属、假单胞菌属、弯曲菌属、窄食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莫拉菌属、气单胞菌属、李斯特菌属。[教学内容]
熟悉白喉棒状杆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团菌属: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自学内容] 鲍特菌属、假单胞菌属、弯曲菌属、窄食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莫拉菌属、气单胞菌属、李斯特菌属。[教学学时] 0.5学时
第18章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
[目的要求]
熟悉放线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放线菌属和诺卡菌属的形态特点及致病性。[教学内容]
放线菌的主要特性、分布及对人致病的种类。
放线菌属和诺卡菌属的形态特点及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硫磺样颗粒。[教学学时] 0.5学时。
第19章 支原体
[目的要求] 1.掌握支原体和脲原体的致病性。2.熟悉支原休主要种类及主要特性,[教学内容]
概述:主要种类及主要特性、形态、结构、培养特性、抗原结构、抵抗力、与细菌L型的区别。
支原体和脲原体:致病作用和微生物学检查。[教学学时] 0.5学时。
第20章 立克次体
[目的要求]
熟悉立克次氏体的共同特性,普氏及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的传播方式与致病特点、血清学试验(外裴氏试验)。[教学内容]
概述:主要种类及主要特点: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抗原结构、抵抗力、致病性与免疫性。主要普氏及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传播方式与致病特点、微生物学检查。[教学学时] 0.5学时。
第21章 衣原体
[目的要求]
1.掌握沙眼衣原体的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
2.熟悉衣原体的主要种类及主要特性,肺炎衣原体致病性。[教学内容]
概述:主要种类及主要特点:发育周期与形态染色、培养特征、抗原构造、抵抗力。
沙眼衣原体:生物学特征,亚种,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变种的致病性。
肺炎衣原体:生物学特征,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
[教学学时] 0.5学时。
第22章 螺旋体
[目的要求]
1.掌握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形态培养特点、抵抗力、致病性及微生物学检查方法。2.熟悉螺旋体的主要特点及分类。[教学内容] 主要特点及分类
钩端螺旋体:形态染色、培养、抗原构造与分类。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梅毒螺旋体: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抗原构造。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教学学时] 0.5学时。
第23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目的要求]
1.掌握病毒的基本特点,掌握病毒体的概念和病毒的测量单位。掌握朊粒的概念。2.掌握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与功能。
3.掌握病毒复制周期各步骤的要点。缺损病毒、顿挫感染、干扰现象的概念。4.熟悉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5.了解病毒在医学的重要性。了解病毒的大小与形态。了解病毒的分类原则。了解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 [教学内容] 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核酸、衣壳、包膜的化学组成与生物学功能。病毒的非结构蛋白。病毒的增殖:病毒的复制周期: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dsDNA病毒,单正链、单负链RNA病毒,逆转录病毒的特点)、成熟与释放(包膜病毒与无包膜的不同)。病毒的异常增殖。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病毒灭活的概念,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病毒的分类原则。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粒。[教学学时] 2学时。
第24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目的要求]
1.掌握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与人类恶性肿瘤密切相关的病毒。掌握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垂直传播),常见的先天性感染的病毒。掌握持续性感染的种类,潜伏感染和慢发病毒感染的特点和举例。2.熟悉病毒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干扰素定义、种类,抗病毒机制和特点,3.了解病毒感染的类型。了解抗病毒免疫的持续时间。了解干扰素的免疫调节活性和抗肿瘤活性。抗病毒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教学内容]
1.病毒的致病机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杀细胞效应, 稳定状态感染,包涵体形成,细胞凋亡、整合作用。病毒与肿瘤。免疫病理反应: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免疫抑制作用。
2.病毒的传播方式: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垂直传播。传播途径。
3.病毒感染的类型: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
4.非特异性免疫:干扰素的定义、产生、种类与性质、抗病毒活性、免疫调节活性和抗肿瘤活性。NK细胞抗病毒感染的特点。
6.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即中和抗体、血凝抑制抗体和补体结合抗体的作用。细胞免疫在抗病毒感染中的重要性。7.抗病毒免疫的持续时间的特点 [教学学时] 1.5学时。
第25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目的要求]
1.掌握标本的采集和送检要求,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2.熟悉各种新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重组载体疫苗,合成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的概念。
3.了解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了解抗病毒药物的类型及作用机制。
[教学内容] 病毒学诊断:标本采集,检验程序和方法,细胞培养。血清学诊断的常用方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人工主动免疫:疫苗;预防接种。人工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等制剂。病毒感染的治疗。
[教学学时] 1学时。
第26章 呼吸道病毒
[目的要求] 1.掌握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形态结构、抗原变异与流行的关系。2.熟悉流行性感冒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疫苗的制备及使用现状;熟悉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的形态结构、SARS冠状病毒致病性(传播规律)、SARS冠状病毒微生物学检查原则及防治原则。
3.了解其它常见呼吸道病毒的种类、致病特点。[教学内容] 流行性感冒病毒:形态结构、抗原变异与流行的关系;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
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的形态结构;SARS冠状病毒致病性(传播规律);SARS冠状病毒微生物检查原则及防治原则。
其它常见呼吸道病毒:麻疹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腮腺炎病毒、腺病毒、风疹病毒一般特性。[教学学时] 2学时。
第27章 肠道病毒
[目的要求] 1.掌握肠道病毒的分类、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及各类肠道病毒的相关疾病。掌握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特异性防治。[教学内容] 概述:肠道病毒的分类及其共同特性。
脊髓灰质炎病毒:形态结构,致病性与预防措施(疫苗)。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及新型肠道病毒:致病性 [教学学时] 0.5学时。
第28章 急性胃肠炎病毒
[目的要求] 熟悉轮状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点及致病性。[教学内容] 轮状病毒:主要生物学特点及致病性。[教学学时] 0.5学时。
第29章 肝炎病毒
[目的要求] 1.掌握甲、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致病性及特异性预防。2.熟悉丙、丁、戊行肝炎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点及致病性。[教学内容] 概述:人类肝炎病毒的种类及其重要性。
甲型肝炎病毒: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免疫性,特异性预防。
乙型肝炎病毒:形态结构、基因结构与功能、复制特点、抵抗力、传染源、传播途径、致病机理、免疫性、HBV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基因工程疫苗)。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及戊型肝炎病毒: 致病性及流行病学特点。[教学学时] 3学时。
第30章 虫媒病毒
[目的要求] 1.掌握虫媒病毒的概念及共同特性。
2.熟悉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流行环节、致病性及防治原则。[教学内容] 概述:虫媒病毒的种类及共同特性。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流行环节、致病性及防治原则。[教学学时]0.5学时。
第31章 出血热病毒
[目的要求] 掌握汉坦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点、传染源、流行环节、致病性、及防治原则。[教学内容] 汉坦病毒:主要生物学特点传染源、流行环节、致病性、及防治原则。[教学学时]0.5学时。
第32章 人类疱疹病毒
[目的要求] 掌握人类疱疹病毒的分类、共同特点及常见人类疱疹病毒的致病性。[教学内容] 概述:人类疱疹病毒的分类及共同特点。
单纯疱疹病毒:致病性及HSV-II与宫颈癌的关系。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致病性。
巨细胞病毒:致病性(与先天性畸形的关系)。EB病毒致病性。[教学学时] 0.5学时。
第33章 反转录病毒
[目的要求] 1.掌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2.熟悉人类嗜T细胞病毒的致病性。[教学内容] 命名与分类。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人类嗜T细胞病毒:主要特性及致病性。[教学学时] 2学时。
第34章 其它病毒
[目的要求] 1掌握狂犬病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传播环节、致病特点及防治原则。2.熟悉人乳头瘤病毒主要生物学特点、掌握其致病性。[教学内容] 狂犬病病毒:主要生物学特性、传播环节、致病特点及防治原则。人乳头瘤病毒:主要生物学特点及致病性。[教学学时] 1学时。
第35章 朊粒
[目的要求] 1.掌握朊粒、PrP、PrP的定义。
2.掌握朊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防治原则。[教学内容] 朊粒的定义、生物学性状、致病性(Prion病的共同特点、主要的人和动物的Prion病有哪些)及防治原则。[教学学时] 1学时。SC
C
第36章 真菌学总论
[目的要求]
1.熟悉真菌(单细胞、多细胞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真菌的繁殖方式与培养特点。2.了解真菌的定义。真菌的变异性与抵抗力。[教学内容] 真菌的定义。真菌的形态结构:单细胞真菌、多细胞真菌(菌丝、孢子)。真菌的繁殖方式与培养:繁殖方式,培养特点。真菌的变异性与抵抗力: [教学学时] 1学时。
第37章 主要病原性真菌
[目的要求] 1.掌握浅、深部真菌的概念及种类,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2.熟悉浅、深部真菌的生物学性状、浅部真菌的致病性。3.了解其他真菌。
[教学内容] 浅、深部真菌的概念及种类,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浅、深部真菌的生物学性状、浅部真菌的致病性。[教学学时] 1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