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中暑事件应急预案(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5 06:45: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温中暑事件应急预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温中暑事件应急预案》。

第一篇:高温中暑事件应急预案

重庆重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重庆重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重庆重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高温中暑事件应急预案

一、总则

1、编制目的:为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以下简称高温中暑事件),指导和规范高温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保障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预案。

2、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编制。

3、预案类别:本预案属于高温中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4、工作原则: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增强防范高温中暑事件的意识,切实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等应急储备工作,积极开展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和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和预警,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和医疗救治等卫生应急措施。

5、风险分析:我公司主要从事道路沥青混合料生产与摊铺,工艺与设备均要求有较高温度,夏季气温升高时,露天作业的工人经常处于高温、高热的环境中。遇到工期紧张,较长时间作业或者工人身体状态不佳时,易发生中暑。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组织领导小组 组 长:总经理 副组长:安全负责人

组 员:部门成员及各项目负责人

(二)职责及分工

1、救援行动组:安全部、生产管理部、事故发生单位 1)迅速赶往出事现场,救助伤员,保护现场。

2)制定紧急伤亡情况的应对方案和措施并做好救护准备。3)负责现场受伤人员的紧急护理、治疗和护送。4)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和善后工作。

2、后勤保障组:行政人事部、财资部、事故发生单位

重庆重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1)迅速调配抢险物资、器材及车辆等,提供抢险人员的装备和安全防护。

2)及时提供后续的抢险物资、资金。

3)组织在受伤人员的医院联系救援工作及后勤保障工作,同时负责协调外部关系。

4)积极的参与受伤人员的护理工作。

3、保卫疏导组:安全部、事故发生单位

1)疏散引导组接到事故报警后,应立即赶到现场,做好疏散引导工作。2)维护好救援秩序,制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三、应急预防措施

(一)建立高温中暑事件预测、预警机制。项目部及时掌握高温天气变化情况并及时通报。

1、一级(红色)预警:气温达到40摄氏度及以上,原则上停止户外作业。

2、二级(橙色)预警:气温达到37摄氏度及以上,原则上禁止11时至16时之间户外作业。

3、三级(黄色)预警:气温达到35摄氏度及以上,必须采取适当防护降温措施方可开展户外作业。

(二)高温中暑的预防措施

1、组织措施

1)加强防暑降温工作的领导,在入暑前制订防暑降温计划和落实具体措施。2)要加强对全体职工防暑降温知识教育,增加自防中暑和工伤事故的能力。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3)应根据本地气温情况,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利用早晨、傍晚气温较低工作,延长休息时间等办法,减少阳光辐射热,以防中暑。还可根据施工工艺合理调整劳动组织,缩短一次性作业时间,增加施工过程中的轮换休息。

4)贯彻《劳动法》控制加班加点,加强工人集体宿舍管理;切实做到劳逸结合,保证工人吃好、睡好、休息好。

2、技术措施

1)进行技术革新,改革工艺和设备,尽量采用机械化、自动化,减轻建筑业劳动强度。

重庆重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在工人较集中的露天作业施工现场中设置休息室,室内通风良好、室温不超过30℃;工地露天作业较为固定时,也可采用活动幕布或凉棚,减少阳光辐射。

3)在室内或地下室操作时,应尽量利用自然通风天窗排气,侧窗进气,也可采用机械通风措施,向高温作业点输送凉风,或抽走热风,降低室内气温。

3、卫生保健措施

1)凡患持久性高血压、贫血、肺气肿、肾脏病、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一般不宜从事高温和高处作业工种。

2)对露天和高温作业者、应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料;供给含盐浓度0.1-0.3%的清凉饮料。暑期还可供给工人绿豆汤、茶水,但切忌暴饮,每次最好不超过300毫升。

3)加强个人防护。一般宜选用浅蓝色或灰色的工作服,颜色越浅阻率越大。对辐射强度大的工种应供给白色工作服,并根据作业需要佩戴好各种防护用具。露天作业应戴浅色安全帽或遮阳帽,防止阳光暴晒。

(三)高温中暑可能出现的症状和体症

1、先兆中暑。其症状为: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段时间后,出现大量流汗、口渴、身体感到乏力、注意力不能集中、动作不能协调等症状,一般情况此时体温正常或略微升高,但不会超过37.5摄氏度。

2、轻症中暑。其症状为:除有先兆中暑外,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血色潮红、胸闷气短、皮肤燥热而干燥,还有可能出现呼吸循环系统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潮白、恶心、呕吐、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体温上升至38.5摄氏度以上,此时如不及时救护,就会发生热晕厥或热虚脱。

3、重症中暑。一般是因为未及时适当处理出现的轻症中暑(病人),导致病情继续严重恶化,随着出现昏迷、痉挛或手脚抽筋。稍作观察会发现,此时中暑病人皮肤往往干燥无汗、体温升至40摄氏度以上,若不赶紧抢救,很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四、应急响应

(一)应急响应启动

收到高温中暑事故报告后,事发单位应立即启动本单位预案,并及时上报,当事故超出自身能力时,及时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汇报,启动公司级预案。

重庆重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二)处置措施。对于轻微中暑现场救护应立即开展现场救援,重症病人应及时送医。采取以下措施积极开展现场救援行动。

1、搬移: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甘爽的地方或空调房间,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

2、降温: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颈两侧,腋下腹股沟大动脉附近放冰袋。还可以在额头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液等。有条件的也可用降温毯给予降温。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3、补水: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4、促醒: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5、重症者,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同时迅速送医或拨打120急救。

(三)资源调度程序

当接到人员中暑事件报告后,项目部现场应急指挥部和应急领导小组成员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分级救援的预案的要求,做好物资应急准备和对外联系工作。具体由项目部配合各职能部门做好各项保障工作,生产管理部负责物质保障工作;行政人事部负责对外联系工作;安全部负责事故人员的救护以及上报和统计准备工作;财资部负责资金协助工作。

(四)医疗救护程序

当发现重症中暑病人时,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与就近的医院进行联系,与前来救护的人员保持随时的联系,为救护工作提供便利的条件,应及时把病人送到医院进行医治。

(五)应急队伍

按照高温中暑预案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的职责,开展各自相对应的工作。

(六)经费保障

由财资部配合事故发生单位负责提供救援工作所需的资金,负责跟踪事故救援的所需费用并进行评估。

重庆重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七)监测与评估程序

在执行应急预案过程中由安全部、生产管理部联合项目部对事故发展态势及影响及时进行动态的监测。必要时邀请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予以指导。

(八)应急结束

中暑事件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在处理事故的同时,应组织现场恢复工作。在事故处理完毕后,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吸取经验教训,继续完善预案内容,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情况。

第二篇: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

总则

1.1 编制目的为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以下简称高温中暑事件),指导和规范高温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保障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其他以高温气象条件为直接诱因,并直接导致社会公众身体健康明显受损,甚至危及社会公众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可参照本预案组织实施相关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1.4 事件分级

依据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将高温中暑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级。发生高温中暑事件,达不到ⅳ级标准的,原则上不列入突发公共事件范畴。

1.4.1 特别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ⅰ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300人以上(含300人),或有10例以上(含10例)死亡病例发生;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1.4.2 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ⅱ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150人至299人,或有4至9例死亡病例发生;

b.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1.4.3 较大高温中暑事件(ⅲ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100人至149人,或有1至3例死亡病例发生;

b.地市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1.4.4 一般高温中暑事件(ⅳ级),指符合下列情形的:

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30人至99人。

1.5 工作原则

1.5.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增强防范高温中暑事件的意识,切实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等应急储备工作,积极开展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和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和预警,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和医疗救治等卫生应急措施。

1.5.2 部门联动,分级响应。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建立联合预报和预警机制,一旦发现高温中暑气象条件或高温中暑事件的苗头,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高温气象条件预报或高温中暑事件预警信息,并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防控工作建议。根据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级别,各级卫生、气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同相关部门,迅速响应,做好辖区内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预警、医疗救治和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1.5.3 加强管理,规范有序。各级卫生、气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和法规,根据本地的实际工作情况,编制有针对性的高温中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高温中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规范,加强相关培训等工作,确保及时、规范、有序地处置高温中暑事件。

1.5.4 依靠科技,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鼓励开展相关领域内的科学研究,提高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健康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提高社会公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

2.1 高温中暑气象等级

根据温度、湿度等气象因子,结合地区气候背景资料,以及高温持续时间,划分为可能发生中暑、较易发生中暑、易发生中暑、极易发生中暑四个等级。具体分级办法参见中国气象局与卫生部联合发布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实施方案。

2.2 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的发布

各级气象部门根据监测预报确定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适时开展预报工作,并向社会公众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防范提示。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预警

3.1 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和报告

3.1.1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单位

a.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b.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d.其他有关单位,主要包括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单位、与群众健康和卫生保健工作密切相关的单位。

3.1.2 高温中暑事件的责任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的相关工作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报告人。

3.1.3 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时限和程序

高温中暑事件报告实行卫生行政部门分级审核、分级确认的事件报告管理制度。每年6月1日,各地卫生部门启动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每年9月30日终止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各地卫生部门可根据本地区高温气象条件的实际,适当提前本地区高温中暑事件监测、报告的启动时间,或推迟事件监测、报告的终止时间。

医疗卫生机构发现高温中暑病例后填写《高温中暑病例报告卡》,于当日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无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在当日以最快方式将《高温中暑病例报告卡》报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非医疗卫生机构发现高温中暑病例,由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单位在当日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后者进行网络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日12:00时汇总辖区内前24小时报告的高温中暑病例总数,对照高温中暑事件分级标准,对符合高温中暑事件的,要立即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以归并的方式作为高温中暑事件上报,同时通知同级气象业务单位,并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收到报告后要立即对高温中暑事件进行确认,并通报同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必要时,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缩短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时限。

3.2 高温中暑事件的预测、预警

建立高温中暑事件预测、预警机制。各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开展高温中暑事件的预测分析,结合高温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确定预警发布的级别,经报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发布。

省级(含省级)以下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预警,必须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同时,及时分析汇总下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预警,并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3.2.1 一级预警(红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ⅰ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极易发生中暑”,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3.2.2 二级预警(橙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ⅱ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易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3.2.3 三级预警(黄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ⅲ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较易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3.2.4 四级预警(蓝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ⅳ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可能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3.3 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信息发布

各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联合通过有关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信息,相应提出防御措施。应急响应

4.1 应急响应启动

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后,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的各级卫生、气象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科学分析判断,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程序。

4.2 应急响应措施

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合作联动,向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人民政府提出事件的防控建议,指导、督促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卫生、气象部门积极开展相关应急工作。

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根据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级别,分别采取以下响应措施:

4.2.1 一级预警响应措施

a.积极主动地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及早发现病例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主动接受上级气象部门对事件发生地或可能发生地的天气预报、预测技术和产品的加强指导,及时发布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和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强化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组织开展防暑动员;

d.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劳动保障、安全生产、工会等有关部门单位,联合开展防暑降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

4.2.2 二级预警响应措施

a.进一步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并对夏季露天作业工地等重点场所开展主动监测,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组织加密气象观测,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进一步加大宣传防暑降温知识的力度,强化全体社会公众防控高温中暑的意识;

d.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积极会同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等部门,对高温环境作业人群的用人单位,开展联合防暑降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

4.2.3 三级预警响应措施

a.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的监测、报告,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加强气象监测分析,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开展多种形式的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或有关单位做好老年、儿童、病人等特殊人群的高温中暑防控工作的意识;

d.根据有关部门、单位的要求,对高温环境作业人群开展防暑降温咨询,并指导用人单位向高温环境作业人群提供预防性给药。

4.2.4 四级预警响应措施

a.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的监测、报告,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加强气象监测,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开展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增强高温环境下作业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

4.3 应急响应终止

应急响应终止由发布预警的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共同确定。应急响应终止主要参考依据为: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持续3天低于预警所需等级以下,并预测在短期内预报级别不会明显上升,且大部分中暑病人得到有效救治,新发中暑病例数明显下降。

省级(含省级)以下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应急响应终止,必须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同时,及时分析汇总下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应急响应终止,并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保障措施

5.1组织保障

卫生、气象部门与民政、劳动保障、教育、通讯与信息保障等部门建立、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积极做好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准备工作,确保事件发生后快速响应、科学处置,共同应对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高温中暑事件。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成立应对高温中暑事件专家组,向本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提出发布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建议,拟定相关防控工作建议内容,负责开展针对高温中暑事件的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等。

5.2物资保障

各级卫生部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高温中暑防控药品等物资的储备工作。

5.3技术保障

各级卫生、气象部门为高温中暑的防治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不断完善监测预警和评估系统。

5.4通讯与信息保障

各级卫生、气象部门结合本部门应急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公用通信基础设施和现有资源,建立健全国家、省、地市、县四级应急信息通信保障体系和医疗救治信息网络,保障和维护信息通讯的通畅,保证事件应急响应的信息能够及时上通下达。

5.5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各级卫生、气象等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利用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宣传防暑降温知识,增强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附则

6.1 名词术语

中暑:在本预案中,中暑是指由高温气象条件直接引起人员出现轻症中暑或重症中暑的临床症状,并能排除普通感冒、急性胃肠炎等疾病引起的相关症状,可以考虑诊断。

轻症中暑,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出现混合型。其中: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6.2 预案管理和更新

本预案由卫生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制定,并共同负责解释。卫生部和中国气象局根据预案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

6.3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高温中暑应急预案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1

夏季施工气候炎热,建筑工人普遍在露天和高处作业,劳动强度大,时间长,随时都有发生中暑事故的可能。因此,加强夏季的防暑降温工作是保护职工身体健康,保证完成生产任务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预防中暑事故基本安全要求

采取综合的措施,切实预防中暑事故的发生,从技术、保健、组织等多方面去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1、组织措施

加强防暑降温工作的领导,在入暑以前,制订防暑降温计划和落实具体措施。

(1)要加强对全体职工防暑降温知识教育,增加自防中暑和工伤事故的能力。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2)应根据本地气温情况,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利用早晨、傍晚气温较低时工作,延长休息时间等办法,减少阳光辐射热,以防中暑。还可根据施工工艺合理调整劳动组织,缩短一次性作业时间,增加施工过程中的轮换休息。

(3)贯彻《劳动法》,控制加班加点,加强工人集体宿舍管理;切实做到劳逸结合,保证工人吃好、睡好、休息好。

2技术措施

(1)进行技术革新,改革工艺和设备,尽量采用机械化、自动化,减轻建筑业劳动强度。

(2)在工人较集中的露天作业施工现场中设置休息室,室内通风良好,室温不超过30℃;工地露天作业较为固定时,也可采用活动幕布或凉棚,减少阳光辐射。

(3)在车间内操作时,应尽量利用自然通风天窗排气,侧窗进气,也可采用机械通风措施,向高温作业点输送凉风,或抽走热风,降低车间气温。

3卫生保健措施

(1)入暑前组织医务人员对从事高温和高处作业的人员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凡患持久性高血压、贫血、肺气肿、肾脏病、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一般不宜从事高温和高处作业工作。

(2)对露天和高温作业者,应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料;供给含盐浓度0.1~0.3%的清凉饮料。暑期还可供约工人绿豆汤、茶水,但切忌暴饮,每次最好不超过300毫升。

(3)加强个人防护。一般宜选用浅蓝色或灰色的工作服,颜色越浅阻率越大。对辐射强度大的工种应供给白色工作服,并根据作业需要配戴好各种防护用具。露天作业应戴白色安全帽,防止阳光曝晒。

二、发生中暑的表现及其应急预案

1中暑症状的表现

(1)先兆中暑。其症状为: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段时间后,出现大量流汗、口渴、身感到无力、注意力不能集中,动作不能协调等症状,一般情况此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不会超过37.5°。

(2)轻症中暑。其症状为:除有先兆中暑外,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面色潮红、胸闷气短、皮肤灼热而干燥,还有可能出现呼吸循环系统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体温上升至38.5°以上。此时如不及时救护,就会发生热晕厥或热虚脱。

(3)重症中暑。一般是因为未及时适当处理出现的轻症中暑(病人),导致病情继续严重恶化,随着出现昏迷、痉挛或手脚抽搐。稍作观察会发现,此时中暑病人皮肤往往干燥无汗,体温升至40°以上,若不赶紧抢救,很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2发生中暑事故的应急预案

(1)发生中暑事故后,应立即将病人扶(抬)至通风良好且阴凉的地方,将病人的领扣松开,以利呼吸,同时给病人服下解署药十滴水,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

(2)对重症中暑者,除按上述条件施救外,还应对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并动用工地的交通工具或拦截出租车及时将病人送往就近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治疗。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2

中暑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体内温度调节功能紊乱导致的疾病。中暑严重者可引发中风、意识丧失等严重后果,因此应急预案至关重要。以下是中暑应急预案的几个关键步骤:

1. 提前做好防暑工作:在高温天气来临之前,就要提前做好防暑工作。包括:避免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减少户外活动时间,穿着透气服装等。

2. 如果出现中暑症状,立即采取应急救助措施:如果出现头晕、头痛、面部潮红、口干、口渴、乏力、出汗或者干燥等中暑症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首先,将患者移至室内或阴凉处,尽量保持通风。其次,及时解开衣物,用凉水或湿毛巾擦拭患者的`额头、后颈、腋窝等处。同时,给患者喝些温水或含有电解质的饮品。

3. 寻求医疗帮助:在采取了应急救助措施后,如果患者的体温没有下降或症状没有改善,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及时就医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4. 预防中暑:在高温天气下,需要加强自身的预防措施,避免中暑。例如,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选择阴凉处活动,戴上帽子和太阳镜,涂抹防晒霜,适量摄入清凉的水果和蔬菜。

5. 加强宣传教育:中暑是一种常见的高温疾病,因此需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向公众传达中暑的危害性以及应急预案的重要性,提供中暑的预防和应对措施,让更多人了解并能正确应对中暑。

中暑是一种严重影响健康的高温疾病,因此中暑应急预案非常重要。只要提前做好防暑工作、及时采取救助措施、寻求医疗帮助、预防中暑,并加强宣传教育,就能有效应对中暑,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3

通过危急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以下平安风险,可能会导致发生高温中暑事故。

1.1.1高温场所内作业;

1.1.2日光曝晒环境中作业;

1.1.3工作强度过大;

1.1.4作业人员连续工作时间过长;

1.1.5作业人员睡眠不足或过度疲惫。

1.2发生事故的条件

1.2.1高温场所内通风条件差;

1.2.2日光曝晒下作业且无防暑降温措施;

1.2.3在高湿度环境下作业;

1.2.4作业人员患有相关疾病;

1.2.5作业人员精神紧急或身体状况不良。

2高温中暑防治措施

2.1盛夏期间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室内应开窗使空气流通,地面常常洒水,设遮阳窗帘等,有条件的安装空调。

2.2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准时发布高温中暑大事预警及相关信息。

2.3改善高温作业条件,加强隔热、通风、遮阳等降温措施

2.4合理支配作息时间,避开高温作业时间。

2.5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对夏季露天作业工地等重点场所开展主动监测,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救治。

2.6向高温环境作业人群供应预防性给药。

2.7设置休息区域,配置供水点,发放饮水杯。

2.8开展防暑降温学问宣扬,增加作业人员的`自我爱护意识。

3应急响应

3.1作业人员感觉到头痛、心慌时应马上到阴凉处休息、饮水。

3.2中暑后的症状

3.2.1中暑先兆:在高温环境下活动一段时间后,消失乏力、大量出汗、口渴、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体温正常或略高。

3.2.2轻症中暑,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留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上升至38.5℃以上。

3.2.3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消失混合型。其中: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起病快速,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3.3中暑后的处置方法

3.3.1准时脱离高温环境,快速将病人移到阴凉、通风地方,垫高头部,解开衣扣,平卧休息,观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

3.3.2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用冰袋置于中暑者头部和大腿根部等部位,或用30%洒精擦身降温,并补充淡盐水、冷西瓜水、绿豆汤等含盐凉爽饮料,糊涂者也可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

3.3.3对日光照耀病者应严密观看意识、瞳孔等变化,头置冰供暖或冰帽,以冷水洗面及颈部,以降低体表温度,有意识障碍呈昏迷者,要留意防止因呕吐物误吸而引起窒息,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保持其呼吸道通畅。

3.3.4对重症中暑者应马上送往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4

一、目的

为了在施工中发生中暑事故时遵循“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的蔓延为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为达到控制事故、有效地抢救伤员、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扩大的目的,特制定本救援预案。

二、工程概况

仁怀市国酒新城安置房二组团一标段1#住宅楼,地下2层,地上31+跃层,总高99。75m,建筑面积40012㎡,一类建筑,一类耐火等级。地上建筑作住宅使用,±0。000标高相对高程为899。700m。结构转换层在一层,上部结构为复杂高层结构,地下设二层车库,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场地基本平整,道路畅通,可通大型车辆,水电均由建设单位接至场地内。各方主体参建单位如下:

建设单位:仁怀市城市开发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勘察单位:XX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XXX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XX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XX有限公司

三、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许可条例》。

3、《房屋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4、《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四、应急救援事故事件范围及事故特征

事故实践范围:预防中暑安全事故发生。

事故特征:中暑属于突发性安全事件。一般以暑季为高发期,或是通风条件差的高温场所。中暑前一般会出现胸闷、头晕、口渴、呼吸不畅、无力等征兆。

五、应急预案组织

成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领导组,负责应急预案的`实施。

1、应急救援指挥组:

1)由项目负责人、安全员等成立应急小组。项目负责人XXX任应急小组组长。

组员:XXX,XXX,XXX

具体分工如下:

(2)XXX:负责现场掌握了解事故情况,组织现场抢救。

(3)XXX:负责及时加强抢救现场的通风、散热。

(4)XXX:负责立即同医院联系,说明详细事故地点、事故情况,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5)XXX:负责现场物资、车辆的调度。

(6)XXX、冯榆:后勤服务。

我公司在所有工程项目及驻地均贮备足够数量的各类应急器材及药品。

在本单位或临近单位发生中暑事故,在应急救援指挥组组长发布启动要无条件地服从应急救援指挥组的安排,立即投入到应急救援的行列。

2、应急救援指挥组职责

我公司住国酒新城项目部负责该项目施工范围内的发生中暑事故应急救援的指挥、布置、实施和监督。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上级的指示精神,及时向上级汇报事故情况,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及善后处理。按照国家、行业和上级有关规定参与对事故的调查处理。

3、应急救援指挥组下设部门

应急救援办公室、安全保卫组、事故救援组、医疗救援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理组、事故调查处理组等八个专业处置组。

六、各专业组职责

1、应急救援办公室(负责人:XXX)

联系电话:XXXXXXXXXX

主要职责:负责“预案”日常的管理工作,集体负责重大事故的报告,通知指挥组全体成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在实施应急救援任务时,与其他处置组协调工作,按照组长的命令调动救援队伍,机械物资及时到位,实施应急救援工作。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5

一、目的:

1、防止作业过程发生高温中暑事故,给公司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保障分公司安全生产;

2、为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以下简称高温中暑事件),指导和规范高温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避免和减轻因高温中暑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最大限度降低员工及相关方生命安全风险。

3、为切实做好夏季高温期间安全生产工作,保障职工生命安全,提升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和应急能力,检验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水平。

4、本演练方案适用于本公司有从事生产的员工,在工作场所有人员中暑时,承担对他人中暑实施紧急救护的责任。在其他场所发现有人中暑时,承担对外人中暑实施紧急救护的义务。

二、模拟演练基本情况:

1、一线员工在货场堆垛旁作业时,因高温,装卸组一名员工发上中暑倒在地上。

三、演练时间:

演练时间定于xxx年6月日

四、预案演练组织机构及职责:

1、高温中暑事故组织机构

1总指挥:吴靖斌主要责任:

a、全面负责现场应急急救工作;

b、决定启动应急预案;

c、指挥应急急救工作。

副总指挥:傅成主要责任:

a、组织应急急救工作;

b、协调现场人员统一调度工作;

c、负责调查、监测及急救方案的确定。现场指挥:孙佑昶主要责任:

a、传达、联络各班组演练人员,负责交通救援路线的畅通及现场警戒;

b、协助总指挥做好各项后勤事务及有关演练物资准备等相关事宜;

c、负责演练资料搜集、整理等工作。

2、各组职责:

⑴、事故处理组:主要任务是确定救援方案并组织人员车辆施救,抢救中暑人员。

⑵、医疗救护组):主要任务是及时赶到事故现场抢救中暑人员,视伤情决定在现场或者就近医院急救,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⑶、警戒联络组:主要任务是上传下达领导指令和疏道路交通,对外联络告知现场发生事故的情况,并派人到路口接应记录演练全过程。

⑷、后勤保障小组:主要任务是听从领导的指令,安排救援演练使用的担架,及中暑药品保障供应。

五、演练程序:

模拟事故:由(模拟作业人员中暑。模拟事故:

1、事故发生时间,作业人员中暑倒在地上。处置过程:

1、时间同事发

2现险情后,立即通知现场指挥。

2、时间总指挥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同时通知各组成员。

3、时间现场人员将中暑员工抬至阴凉通风处,防止二次伤害,等待医疗救护组。

4、现场警戒组立即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保护事故现场。

5、救护组立即携带急救箱到演练现场,迅速判断病情;急救步骤:①搬移: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甘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头部抬高,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

②降温: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但不能直接对着病人吹风,防止造成感冒,每10—15分钟测量1次体温。

③补水:如果中暑者神志清醒,并无恶心、呕吐,可饮用一些清凉饮料、茶水、绿豆汤等,以起到既降温、又补充血容量的作用。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④促醒: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⑤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的'用冰袋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可采用头部冷敷,应在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用冰块、冰棍、水激凌等放入塑料袋内,封严密即可),并可用冷水或50%酒精擦浴直到皮肤发红。

6、中暑人员缓慢苏醒,演练结束,此次无人员受伤,重在抢救过程。

7、现场指挥人员向组长吴靖斌同志报告演练完毕,由组长作简单的演练总结,宣布结束!

六、救援设备及物资:

担架一个、医药箱(50%酒精、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各种消毒液及物品、手电筒、对讲机、),毛巾、脸盆、冷饮水瓶

七、注意事项:

1、警戒联络组要认真详细的记录演习得时间、汇报时间、人员伤情、现场人员情况。

2、后勤保障组在时间之前把所有演习人员及物资运送到演练场所,后勤相关物资安排到位。

3、施救人员要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施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听从事故应急小组的命令,开展急救工作。施救结束后将所有人员带出事故现场撤到安全区域。

4、总指挥作完演练总结宣布演练结束后,所有演习人员撤出演习地点,恢复作业秩序。

通过此次演练使我们全体作业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应急救援预案的救援程序。在应对突发事件发生时保证急救预案实施的有序进行,为抢救争取了时间,达到了演练的目的xxx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6

随着天气逐渐转为炎热,持续高温闷热天气对一线生产员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有较大影响,尤其容易使人身心疲劳,从而增多事故发生的概率。再加上生产一线劳动强度较大,人员流失严重,更对防暑降温明确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肯定要最大限度的缓解炎热高温对一线生产员工的'影响,降低暑期事故的发生率。

结合生产一线实际情况,为减少事故发生率,降低员工流失率,特制订以下防暑降温方案:

一、日常饮食

(一)建议食堂饭菜以清淡、营养、易消化为宜,多准备一些清凉爽口食物,例如凉面、凉菜、凉粉等;

(二)天气炎热会增加员工的身体能量消耗,因此,建议食堂适量增多姜、醋、苦瓜、大蒜等醒脾健胃之品,减少饭菜中油腻辛辣食物的加入量,以加强员工食欲;

(三)每餐尽量提供清凉生津饮品,例如番茄汤、绿豆汤等,推荐海带南瓜汤;

(四)在饭菜的准备上,多备一些新鲜多汁的食物,例如黄瓜、西红柿、豆角、苦瓜等等。

二、高温福利

(一)定期为一线生产员工提供西瓜、西红柿等性寒水果,缓解高温压力。

(二)购入葛根、金银花、绿豆等物品,每天定时提供菊花茶、绿豆汤、淡盐开水等降火饮品,务必保证生产一线饮用水供应。

三、预防措施

(一)工作中可根据天气状况安排一线生产员工适度休息;

(二)加强员工宿舍管理,做好宿舍通风工作,搞好宿舍环境卫生,定期消毒防蚊,做好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

(三)严抓食堂卫生,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搞好食堂饭菜卫生,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四)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如:人丹、藿香正气水、十滴水、风油精等,放到仓库由车间主任根据需求领取。

(五)与当地医院建立医疗救护协议,作为医疗救护保障;公司预留司机待命,以便及时处理因天气炎热发生的事故;

四、做好员工思想工作

(一)制作防暑降温海报在公司各处张贴,对防暑降温工作进行宣传,计划制作海报、条幅、印刷A4纸张张贴于车间、宿舍等厂区各处,预计费用xx元;

(二)建议邀请公司领导进行晚间员工车间、宿舍走访;

(三)员工在工作期间,各车间主任和班组长要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员工关系专员要定时了解员工想法,把握员工思想动态,并做好宿舍走访工作。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7

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高温多湿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中暑。中暑是指因高温、高湿度或长时间暴露在热环境下,使人体因失水和电解质紊乱而发生的身体疾病。中暑的早期症状包括头晕、恶心、脑部疼痛、脸部潮红等。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意识丧失、高热、骨折等病症,还可能直接危及生命。因此,夏季中暑应急预案非常重要。

一、预防措施

1.注意饮食均衡,适当补充饮食营养。

2.保持房间通风,尽量不待在没有空调或散热机制不好的房间内。

3.适量运动,尤其是在清晨或晚上较凉爽的时候,选择室外运动,避免中午高温时段。

4.注意防晒,避免日晒,出门前要涂抹防晒霜,戴好太阳帽。

5.衣着宜轻薄、透气,不宜穿过紧的衣服,鞋子宜轻便、舒适。

6.保持水分摄入,每天应喝足够的水,多吃含水分高的水果蔬菜,适量喝运动饮料。

二、中暑应急措施

1.立即找到阴凉处或进入空调房间,让中暑的`人休息。

2.解开身上的衣服,让热量散发出去,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用湿毛巾擦拭脸部、胸部、后背等散热部位。

3.给中暑患者适量的饮用水,以渐进式补充体内水分。

4.如出现严重的中暑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就医,以免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5.应避免过快过多补水,避免引起水中毒。

三、防护人员的职责

对于公共场所,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加强气温监测,在高温天气时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预留给中暑者的防护区域,为中暑患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救治措施,尽最大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

夏季的中暑是一种常见疾病,尽管它并不总是会危及生命,但也需要被认真对待。中暑的发生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很危险的,应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认真预防,避免给开阔的身体和大脑带来不必要的损伤。应急预案的设计和实施能够将中暑的危害最小化,我们应该时刻提高自己的中暑意识,严格遵守中暑预防措施,为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8

夏季施工防暑降温应急预案,这是为了应对高温季节建筑工人工作环境可能带来的各种健康危害而制定的。为了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各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夏季施工防暑降温应急预案》的要求,制定并执行好防暑降温工作方案。

一、工作环境的'改善

1、建筑工地做好降温减暑工作

大力加强降温减暑工程,如对建筑工地低温地层压控制制冷降温,新装备新技术有力的降低了建筑工作质量受温度影响。加大工地通风及空调设备投资,提高建筑工地通风质量并适时开启空调设备。

2、建筑工地保持湿度

建筑工地保持空气湿度达到40%~70%之间,让建筑工人身体更加舒适,不会感到太过寒冷或是太过潮湿。

3、强化职业培训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让建筑工人习得一定的防暑降温知识。 每年在夏季进行防暑降温培训,让建筑工人了解需发生防暑降温的时段,学会预防和应对高温中暑等应急事件。

二、进行适宜的调整

1、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利用早晚温差,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如日出后两小时和日落前两小时进行建筑工程作业。同时,在炎热时段中增加工作休息时间,并优先安排安全员或者护工体察建筑工人每日身体状况。

2、玩跃身体

建筑工人的工作时间较长,长时间的工作也会导致身体皮肤受到伤害。所以,必要时设立体育活动场所或场地,供建筑工人在非工作时间进行适当活动。

3、进行有效的降温

建议建筑工地利用桶装冰水、速冻饮料 、高热量合理调节食谱食品等 有效降温工具,分别为建筑工人带来充足的水分以及有效帮助降温的袖扣等。

三、紧急应对事件

1、构建应急预案

建筑工地应建立完善的健康应急预案,用于应对各种健康突发状况。并设立紧急医疗急救室,并配备消防器材和应急装置等,以及及时报告和执行应急处理措施。

2、关注建筑工人常规体检

建筑工人长期在高温中工作,身体健康隐患较大,因此,应做好常规体检工作,并注意错峰作息,缓解身体疲劳。

4、加强卫生

在建筑现场不能使卫生条件落后于社会环境标准,加强生活和饮水卫生掌控等。

夏季建筑工作环境的健康危害不容忽视,建筑管理人员应始终把建筑工人的身体健康作为首要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各项防暑降温措施,确保建筑工人的身体健康、安全。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9

1危险源与危险分析

1安全风险

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以下安全风险,可能会导致发生高温中暑事故。

1.1高温场所内作业;

1.2日光曝晒环境中作业;

1.3工作强度过大;

1.4作业人员连续工作时间过长;

1.5作业人员睡眠不足或过度疲劳。

1.6发生事故的条件

1.7高温场所内通风条件差;

1.8日光曝晒下作业且无防暑降温措施;

1.9在高湿度环境下作业;

1.10作业人员患有相关疾病;

1.11作业人员精神紧张或身体状况不良。

2高温中暑防治措施

2.1盛夏期间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室内应开窗使空气流通,地面经常洒水,设遮阳窗帘等,有条件的安装空调。

2.2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2.3改善高温作业条件,加强隔热、通风、遮阳等降温措施,

2.4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开高温作业时间。

2.5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对夏季露天作业工地等重点场所开展主动监测,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救治。

2.6向高温环境作业人群提供预防性给药。

2.7设置休息区域,配置供水点,发放饮水杯。

2.8开展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增强作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3应急响应

3.1作业人员感觉到头痛、心慌时应立即到阴凉处休息、饮水。

3.2中暑后的症状

3.3中暑先兆:在高温环境下活动一段时间后,出现乏力、大量出汗、口渴、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体温正常或略高。

3.4轻症中暑,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3.5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出现混合型。其中: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中暑后的处置方法

1.及时脱离高温环境,迅速将病人移到阴凉、通风地方,垫高头部,解开衣扣,平卧休息,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

2.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用冰袋置于中暑者头部和大腿根部等部位,或用30%洒精擦身降温,并补充淡盐水、冷西瓜水、绿豆汤等含盐清凉饮料,清醒者也可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

3.对日光照射病者应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等变化,头置冰供暖或冰帽,以冷水洗面及颈部,以降低体表温度,有意识障碍呈昏迷者,要注意防止因呕吐物误吸而引起窒息,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保持其呼吸道通畅。

4.对重症中暑者应立即送往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10

为了加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工作,切实做好夏季现场防暑降温工作,保障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不断地改善劳动条件、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的工人中暑和其他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根据国务院《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以及集团总部有关落实各项防暑降温措施工作要求,特制定此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本的防暑降温工作,推动我司作业环境的改善,提升工作效率,保证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保证在20xx年内不发生一起中暑工伤事故。

二、实施日期:

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三、工作组织机构

为了更好推动防暑降温工作,成立xx公司20xx防暑降温工作小组

组长:xx副组长:xx

成员:xx

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综合管理部,负责防暑降温工作的日常开展。

四、防暑降温应对措施

(一)XX月—XX月期间,公司每天中午为全体员工供应稀饭、绿豆汤、凉茶(阴雨天气除外)。

(二)高温天气,综合部安排车接送员工就餐。

(三)发放高温补贴:公司按规定给全体在职员工发放夏季高温补贴。

(四)工会在宣传栏张贴宣传防暑降温常识以及自救与互救知识,提升公司人员防治中暑的能力。

(五)各部门,特别是生产部应利用班前、班后,对所属人员普及夏季防暑降温的基础常识以及应对高温期间的自我保护措施。

(六)生产部、综合管理部对公司的空调、通排风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维护和保养,以保证降温设施的工作效果。

(七)生产部、综合部办公室配备人丹、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预防或治疗中暑的药品,保证员工在工作当中出现不适或中暑等情况后能及时救治。

(八)一旦发现员工有中暑现象,部门主管应迅速将中暑者移至通风阴凉处解开中暑者领口等束缚,并立即送往附近医院抢救,切不可将患者移至空调房间内。

(九)易挥发性原料、产品存储仓库,必要时开启空调降温,或将货品转移至阴凉仓库暂存。

五、费用预算

(一)供应凉茶:xx月每天食堂供应稀饭、绿豆汤、凉茶,费用预算每人x元/每天,预计费用:x元(各公司按就餐人次分摊)

(二)高温补贴:x元。

(二)购买防暑医药用品:x月费用预算约x元。

预计总预算:x元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11

夏季是中暑的高发季节,由于气温高、湿度大,人们容易出现耐暑能力不足、失水、虚弱和头晕等现象。尤其是进入七月份,气温更是节节攀升,各大媒体频繁发布气温预警信息,提醒人们加强防暑降温工作。因此,制定一份夏季中暑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1.中暑识别

首先,在夏季进行户外活动时,要做好中暑识别工作,及时发现中暑者。中暑者常表现为口渴、头晕、心跳加快、出汗减少或皮肤干燥等症状,个别病人甚至出现昏迷、抽搐、散瞳等情况,这些都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如果发现有人中暑,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紧急救助。

2.中暑紧急处理

在处理中暑者时,应先将患者转移到阴凉处,并尽快解开其衣物,让其获得清凉空气,防止继续晒伤。其次,应及时补充水分,并给予一定量的盐分、糖分等,以保持电解质平衡和体力恢复。同时,可以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患者头部、颈项等部位,从而加速体温降低,防止脱水等现象。如果病情严重,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3.防止中暑发生

在应对中暑时,防止中暑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在阳光直射下工作的人,要注意防晒,避免暴晒。其次,要多饮水,并适当添加一些酸性饮品或多汁水果,以保持人体的水分。此外,还应注意清洁卫生,并避免摄取过多的油炸食品、烤肉、酒精、烈性饮料等食品,以减少对人体的伤害。在外出活动时,还应适时休息,减少户外时间,避免中暑的发生。

4.中暑应急预案

对于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而言,制定一份夏季中暑应急预案,可快速、有效地减少中暑危险。正常情况下,夏季中暑应急预案应包含以下内容:

1)设立应急救护站,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药品和饮料等,以快速处理突发情况。

2)安排专业人员负责中暑救助工作,并对应急救护站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急救水平。

3)在需要的场所安装遮阳伞、空调和电扇等设备,为人员提供良好的劳动环境。

4)现场安排专人提供凉水、饮料和防暑药品等,为人员提供及时救助。

5)通过足够的热线电话号码、微信公众号等宣传渠道,为人员提供及时预警信息和防暑降温的知识,以减少中暑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夏季中暑应急预案的制定及实施,为我们及时处理中暑事件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每个人在夏天的生活和工作中,也要时刻关注防暑降温工作,加强自我保护和预防,减少中暑的风险。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12

中暑是一种常见的急症,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身体失去控制体温的能力而导致的。在高温天气里,中暑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情况,如果不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可能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建立一套中暑应急预案非常重要。

预防中暑的最好方法是尽量避免在高温天气下长时间暴露在户外。然而,有些时候我们无法避免户外活动,比如工作、运动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采取以下紧急措施:

1.寻找阴凉地方:尽量找到阴凉的地方,避免暴露在太阳下。可以寻找遮阳的树荫或者有遮挡物的建筑物。如果没有阴凉地方,可以使用遮阳伞或帽子等遮阳工具。

2.补充水分:中暑时,身体会大量失去水分,因此及时补充水分非常重要。可以喝水、饮用运动饮料或食用含水分丰富的水果,如西瓜等。

3.解除紧束衣物:紧束的衣物会限制身体的散热,导致体温过高。应立即解开紧束的领带、腰带和鞋带等,保持身体部位的通风散热。

4.降低体温:可以采取擦拭或冷敷的'方式降低体温。使用湿毛巾或冷水冲凉可以有效地降低体温。

5.寻求医疗帮助:如果中暑症状严重,比如出现昏迷、呕吐、高热等情况,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中暑是一种严重的急症,需要专业人士的救治。

以上措施只是应急预案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加强对中暑的预防和宣传。在高温天气下,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同时,要注意保持室内空调或风扇的正常工作状态,保持室内环境凉爽。此外,要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含水分丰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总之,中暑是一种严重的急症,需要我们建立应急预案,并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在高温天气下,要加强对中暑的预防和宣传,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13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以下简称高温中暑事件),指导和规范高温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保障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其他以高温气象条件为直接诱因,并直接导致社会公众身体健康明显受损,甚至危及社会公众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可参照本预案组织实施相关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1.4 事件分级

依据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将高温中暑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级。发生高温中暑事件,达不到ⅳ级标准的,原则上不列入突发公共事件范畴。

1.4.1 特别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ⅰ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 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300人以上(含300人),或有10例以上(含10例)死亡病例发生;

b.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1.4.2 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ⅱ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 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150人至299人,或有4至9例死亡病例发生;

b.省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1.4.3 较大高温中暑事件(ⅲ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 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100人至149人,或有1至3例死亡病例发生;

b.地市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1.4.4 一般高温中暑事件(ⅳ级),指符合下列情形的:

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30人至99人。

1.5 工作原则

1.5.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增强防范高温中暑事件的意识,切实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等应急储备工作,积极开展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和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和预警,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和医疗救治等卫生应急措施。

1.5.2 部门联动,分级响应。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建立联合预报和预警机制,一旦发现高温中暑气象条件或高温中暑事件的苗头,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高温气象条件预报或高温中暑事件预警信息,并向当地提出防控工作建议。根据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级别,各级卫生、气象部门在本级的统一领导下,协同相关部门,迅速响应,做好辖区内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预警、医疗救治和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1.5.3 加强管理,规范有序。各级卫生、气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和法规,根据本地的实际工作情况,编制有针对性的高温中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高温中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规范,加强相关培训等工作,确保及时、规范、有序地处置高温中暑事件。

1.5.4 依靠科技,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鼓励开展相关领域内的科学研究,提高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健康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提高社会公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2 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

2.1 高温中暑气象等级

根据温度、湿度等气象因子,结合地区气候背景资料,以及高温持续时间,划分为可能发生中暑、较易发生中暑、易发生中暑、极易发生中暑四个等级。具体分级办法参见中国气象局与卫生部联合发布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实施方案。

2.2 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的发布

各级气象部门根据监测预报确定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适时开展预报工作,并向社会公众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防范提示。

3 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预警

3.1 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和报告

3.1.1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单位

a.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b.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d. 其他有关单位,主要包括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单位、与群众健康和卫生保健工作密切相关的单位。

3.1.2 高温中暑事件的责任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的相关工作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报告人。

3.1.3 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时限和程序

高温中暑事件报告实行卫生行政部门分级审核、分级确认的事件报告管理制度。每年6月1日,各地卫生部门启动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每年9月30日终止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各地卫生部门可根据本地区高温气象条件的实际,适当提前本地区高温中暑事件监测、报告的启动时间,或推迟事件监测、报告的终止时间。

医疗卫生机构发现高温中暑病例后填写(高温中暑病例报告卡),于当日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无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在当日以最快方式将(高温中暑病例报告卡)报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非医疗卫生机构发现高温中暑病例,由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单位在当日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后者进行网络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日12:00时汇总辖区内前24小时报告的高温中暑病例总数,对照高温中暑事件分级标准,对符合高温中暑事件的,要立即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以归并的方式作为高温中暑事件上报,同时通知同级气象业务单位,并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收到报告后要立即对高温中暑事件进行确认,并通报同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必要时,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缩短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时限。

3.2 高温中暑事件的预测、预警

建立高温中暑事件预测、预警机制。各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开展高温中暑事件的预测分析,结合高温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确定预警发布的级别,经报本级同意后发布。

省级(含省级)以下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预警,必须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同时,及时分析汇总下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预警,并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3.2.1 一级预警(红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ⅰ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极易发生中暑”,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3.2.2 二级预警(橙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ⅱ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易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3.2.3 三级预警(黄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ⅲ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较易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3.2.4 四级预警(蓝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ⅳ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可能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3.3 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信息发布

各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联合通过有关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信息,相应提出防御措施。

4 应急响应

4.1 应急响应启动

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后,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的各级卫生、气象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科学分析判断,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程序。

4.2 应急响应措施

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合作联动,向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提出事件的防控建议,指导、督促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卫生、气象部门积极开展相关应急工作。

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根据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级别,分别采取以下响应措施:

4.2.1 一级预警响应措施

a.积极主动地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及早发现病例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主动接受上级气象部门对事件发生地或可能发生地的天气预报、预测技术和产品的加强指导,及时发布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和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强化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组织开展防暑动员;

d.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劳动保障、安全生产、工会等有关部门单位,联合开展防暑降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

4.2.2 二级预警响应措施

a.进一步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并对夏季露天作业工地等重点场所开展主动监测,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组织加密气象观测,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进一步加大宣传防暑降温知识的力度,强化全体社会公众防控高温中暑的意识;

d.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积极会同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等部门,对高温环境作业人群的用人单位,开展联合防暑降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

4.2.3 三级预警响应措施

a.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的监测、报告,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加强气象监测分析,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开展多种形式的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或有关单位做好老年、儿童、病人等特殊人群的高温中暑防控工作的意识;

d.根据有关部门、单位的要求,对高温环境作业人群开展防暑降温咨询,并指导用人单位向高温环境作业人群提供预防性给药。

4.2.4 四级预警响应措施

a.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的监测、报告,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加强气象监测,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开展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增强高温环境下作业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

4.3 应急响应终止

应急响应终止由发布预警的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共同确定。应急响应终止主要参考依据为: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持续3天低于预警所需等级以下,并预测在短期内预报级别不会明显上升,且大部分中暑病人得到有效救治,新发中暑病例数明显下降。

省级(含省级)以下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应急响应终止,必须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同时,及时分析汇总下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应急响应终止,并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5 保障措施

5.1组织保障

卫生、气象部门与民政、劳动保障、教育、通讯与信息保障等部门建立、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在本级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积极做好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准备工作,确保事件发生后快速响应、科学处置,共同应对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高温中暑事件。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成立应对高温中暑事件专家组,向本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提出发布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建议,拟定相关防控工作建议内容,负责开展针对高温中暑事件的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等。

5.2物资保障

各级卫生部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高温中暑防控药品等物资的储备工作。

5.3技术保障

各级卫生、气象部门为高温中暑的防治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不断完善监测预警和评估系统。

5.4通讯与信息保障

各级卫生、气象部门结合本部门应急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公用通信基础设施和现有资源,建立健全国家、盛地市、县四级应急信息通信保障体系和医疗救治信息网络,保障和维护信息通讯的通畅,保证事件应急响应的信息能够及时上通下达。

5.5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各级卫生、气象等部门在本级的统一领导下,利用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宣传防暑降温知识,增强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6 附则

6.1 名词术语

中暑:在本预案中,中暑是指由高温气象条件直接引起人员出现轻症中暑或重症中暑的临床症状,并能排除普通感冒、急性胃肠炎等疾病引起的相关症状,可以考虑诊断。

轻症中暑,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包括热射并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出现混合型。其中: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6.2 预案管理和更新

本预案由卫生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制定,并共同负责解释。卫生部和中国气象局根据预案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

6.3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14

高温中暑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方案高温中暑是在高温天气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事故。从中暑者的最终伤害程度来看,当中暑者抢救及时、方法正确是极有可能获救的。编制高温中暑事故应急预案的目的是尽最大努力把中暑者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把事故的人员伤亡减少到最小程度。

一、预案适用范围本应急预案适用本项目所有从事生产的员工,在工作场所有人员中暑时,承担对他人中暑实施紧急救护的责任。在其他场所发现有人中暑时,承担对外人中暑实施紧急救护的义务。

二、模拟演练情况项目部浇筑立柱砼时,因常期高温,砼班组的一名施工人员发生中暑倒在地上。

三、演习的时间演习时间定于XXXX年XX月XX日。

四、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

1、高温中暑事故组织机构(总指挥)

总指挥:

主要责任:

a、全面负责现场应急急救工作;

b、决定启动应急预案;

c、指挥应急急救工作。

副总指挥:

主要责任:

a、组织应急急救工作;

b、协调各部门统一调度工作;

c、负责调查、监测及急救方案的确定。

现场指挥:何雪峰宋其余吴云峰主要责任:

a、传达、联络各部门演练人员,负责交通救援线路的畅通及现场警戒;

b、协助总指挥做好各项后勤事务及有关演练物资准备等相关事宜;

c、协调与当地医院、公安的沟通,负责演练资料搜集、整理等工作。

2、各组职责:

(1)事故处理组:主要任务是确定救援方案并组织人员车辆施救,抢救中暑人员;

(2)医疗救护组:主要任务是及时赶到事故现场抢救中暑人员,视伤情决定在现场或就近医院急救,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3)警戒联络组:主要任务是上传下达领导指令和疏导交通线路,对外联络告知现场发生的事故情况,并派人到路口接应并记录演练全过程。

(4)后勤保障组:主要任务是听从指挥部领导的指令,安排救援演练车辆的调派以及应急资金的及时供应。

五、演练程序:

模拟事故:由赵胜宜模拟施工人员中暑。

1、事故发生XX点整,施工人员中暑,倒在地上。

3、处置过程1、XX时XX分砼班组带班发现险情后,立即通知项目经理徐建。

2、XX时XX分项目经理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向相关部门报告情况,安全负责人何乾拨打“120”急救电话,安排就近的医院准备救援。

3、XX时XX分现场人员将中暑员工抬至阴凉通风处,防止二次伤害,并等待医疗救护组施救。

4、XX时XX分现场警戒组立即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保护事故现场。

5、XX时XX分现场救护组立即携带急救药箱演习现场,迅速判断病情。现场采用人工急救法,用冷毛巾轻擦中暑人员的额头和所冒出的汗滴。并解开中暑人员上衣,以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

6、XX时XX分用清凉通气药品通入中暑人员的鼻孔,使其能通风、气顺。轻度中暑者,给予适量清凉含盐饮料,并选服相应药品。中度中暑者立即送往医院。

7、XX时XX分中暑人员缓慢苏醒。

8、XX时XX分演练结束。此次无人员受伤,重在抢救过程。

9、XX时XX副总指挥何乾向总指挥徐建报告演练完毕,由总指挥徐建作简单的演练总结。

六、救援设备及物质项目救护用车一辆、担架一床、医药箱一只

七、注意事项

1、警戒联络组要认真详细记录演习的时间、汇报时间、人员伤情、现场人员情况等。

2、后勤保障组在演练的当天必须保证在10点之前把所有演习人员及物质运送到演练场所,应急资金和后勤相关物质安排到位。

3、施救人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施救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听从指挥部的命令,开展急救工作。施救结束后将所有人员带出事故现场撤到安全区域。

4、总指挥徐建作完演练总结宣布演练结束后,所有演习人员撤出演习地点,恢复施工秩序。

通过此次演练使我们全体施工作业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应急救援预案的救援程序。在应对突发事件发生时保证应急预案实施的有序进行,为救援争取了时间,达到了演练目的.。

防高温中暑的应急预案3

1危险源与危险分析

1.1安全风险

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以下安全风险,可能会导致发生高温中暑事故。

1.1.1高温场所内作业;

1.1.2日光曝晒环境中作业;

1.1.3工作强度过大;

1.1.4作业人员连续工作时间过长;

1.1.5作业人员睡眠不足或过度疲劳。

1.2发生事故的条件

1.2.1高温场所内通风条件差;

1.2.2日光曝晒下作业且无防暑降温措施;

1.2.3在高湿度环境下作业;

1.2.4作业人员患有相关疾病;

1.2.5作业人员精神紧张或身体状况不良。

2高温中暑防治措施

2.1盛夏期间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室内应开窗使空气流通,地面经常洒水,设遮阳窗帘等,有条件的安装空调。

2.2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2.3改善高温作业条件,加强隔热、通风、遮阳等降温措施,2.4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开高温作业时间。

2.5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对夏季露天作业工地等重点场所开展主动监测,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救治。

2.6向高温环境作业人群提供预防性给药。

2.7设置休息区域,配置供水点,发放饮水杯。

2.8开展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增强作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3应急响应

3.1作业人员感觉到头痛、心慌时应立即到阴凉处休息、饮水。

3.2中暑后的症状

3.2.1中暑先兆:在高温环境下活动一段时间后,出现乏力、大量出汗、口渴、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体温正常或略高。

3.2.2轻症中暑,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3.2.3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出现混合型。其中: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3.3中暑后的处置方法

3.3.1及时脱离高温环境,迅速将病人移到阴凉、通风地方,垫高头部,解开衣扣,平卧休息,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

3.3.2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用冰袋置于中暑者头部和大腿根部等部位,或用30%洒精擦身降温,并补充淡盐水、冷西瓜水、绿豆汤等含盐清凉饮料,清醒者也可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

3.3.3对日光照射病者应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等变化,头置冰供暖或冰帽,以冷水洗面及颈部,以降低体表温度,有意识障碍呈昏迷者,要注意防止因呕吐物误吸而引起窒息,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保持其呼吸道通畅。

3.3.4对重症中暑者应立即送往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15

一、背景概述

中暑是指人体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体内水分过多蒸发,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出现热衰竭症状的一种疾病。中暑可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身体损害,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建立一份中暑应急预案十分必要。

二、应急预案

1. 预防措施

- 保持室内通风,及时关闭阳光直射的窗户和门,避免室内温度过高。

- 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时间,特别是在炎热的中午时段。

- 避免在高温炎热的环境下长时间工作,必要时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 在户外工作时,佩戴透气轻便的衣物,戴上帽子和太阳镜,涂抹防晒霜。

- 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每天饮用足够的'水或其他含水量较高的饮料。

- 避免大量饮用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饮料,因其对身体的排尿功能有影响。

2. 中暑症状

中暑的常见症状包括出汗减少或停止、皮肤干燥发热、头晕、疲劳、乏力、恶心、呕吐、脸色苍白、心跳加快等。

3. 应急处理

- 第一时间停止所处的活动,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

- 解开患者的衣物,为其降温,可以用湿毛巾敷在患者的额头、颈部和腋窝处。

- 给患者足够的饮水,最好是含有电解质的饮料,但要避免使用咖啡因和酒精含量较高的饮料。

- 如果患者无法饮水,可以将冷水轻轻滴入患者的嘴里,并适当提高头部,但不要迫使他们喝水。

- 如果患者症状严重,如持续低血压、昏迷等,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协助救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

4. 后续处理

- 中暑后,患者需要休息和平稳的环境。避免参加剧烈活动,尽量避免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 患者需要补充水和电解质以恢复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可适量摄入含钠的饮料、食物或药物,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 如果症状不好转或持续恶化,应尽快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中暑情况。

三、总结

中暑是一种需要重视的健康问题,因此建立一份中暑应急预案非常重要。通过预防措施的落实,及时应对中暑症状,并提供合理的后续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中暑给人体带来的危害,并尽早恢复身体健康。

第四篇:疾控中心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模版]

疾控中心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目的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以下简称高温中暑事件),指导和规范高温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保障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在县卫生局的领导和指挥下,按照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能,积极做好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准备工作,确保事件发生后快速响应、科学处置,及时、有效地应对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高温中暑事件。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增强防范高温中暑事件的意识,切实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等应急储备工作,积极开展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应急措施。

2.部门联动,分级响应。加强与气象局的信息沟通,一旦发现高温中暑气象条件或高温中暑事件的苗头,及时向卫生局和气象局报告,并提出防控建议。根据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级别,中心在县卫生局的领导下,协同相关部门,迅速响应,做好辖区内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预警和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3.加强管理,规范有序。本单位实行24小时网络监测和电话值班,所有应急队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组织纪律性,电话必须24小时保持畅通;加强应急队员高温中暑相关防治知识培训,确保及时、规范、有序地处置高温中暑事件。

4.依靠群众,依靠基层。通过电视滚动字幕和网络传媒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健康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提高社会公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加强乡村卫生医疗机构督导,提高高温中暑事件监测灵敏度,提高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制定依据

《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卫生部、中国气象局)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其他以高温气象条件为直接诱因,并直接导致社会公众身体健康明显受损,甚至危及社会公众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可参照本预案组织实施相关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五)事件分级

依据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将高温中暑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级。发生高温中暑事件,达不到Ⅳ级标准的,原则上不列入突发公共事件范畴。

1.特别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Ⅰ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全县报告中暑患者300人以上(含300人),或有10例以上(含10例)死亡病例发生;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2.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Ⅱ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全县报告中暑患者150人至299人,或有4至9例死亡病例发生;

b.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3.较大高温中暑事件(Ⅲ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全县报告中暑患者100人至149人,或有1至3例死亡病例发生;

b.地市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4.一般高温中暑事件(Ⅳ级),指符合下列情形的:

24小时内,全县报告中暑患者30人至99人。

二、高温中暑事件应急领导组织及队伍建设

为有效提高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能力,中心成立高温中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由中心主任杨建红任组长,负责贯彻落实县政府和县卫生局的工作指令,指挥和协调中心各应急小队行为,做好部门沟通。下设信息监测报告组、调查处置组、健康教育组、后勤保障组。

长: 副队长:(1)第一梯队: 组

长:

责:负责现场的流行病学调查、消毒、检验工作全面开展,向现场指挥(应急队长)及时汇报。

副组长:

责:协助组长具体完成现场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消毒等现场工作。成员:

职责:当疫情、灾情发生后,造成电子通讯联系中断时,联络员立即赶赴县卫生局设置的指挥部所在地,负责将指挥部的工作安排部署传递到我单位,并及时将本单位各方面的工作情况、信息等传递到指挥部,为卫生局的安排部署工作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

(2)第二梯队 组

长:

责:负责现场的流行病学调查、消毒、检验工作全面开展,向现场指挥(应急队长)及时汇报。

责:协助组长具体完成现场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消毒等现场工作。成员:

(3)后勤保障及卫生宣教信息组 组

长:

责:组织全组人员做好通讯联络,卫生知识宣传、信息报送和反馈,保证一线疫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副组长: 成员:

三、高温中暑事件监测、报告、预测、预警

1、高温中暑事件监测、报告时限和程序

高温中暑事件报告实行卫生行政部门分级审核、分级确认的事件报告管理制度。每年6月1日,全县启动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每年9月31 日终止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可根据我县高温气象条件的实际,适当提前高温中暑事件监测、报告的启动时间,或推迟事件监测、报告的终止时间。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发现高温中暑病例后填写《高温中暑病例报告卡》,于当日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报告。非医疗卫生机构发现高温中暑病例,由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单位在当日报至我中心,我中心进行网络报告。中心每日12:00时汇总辖区内前24小时报告的高温中暑病例总数,对照高温中暑事件分级标准,对符合高温中暑事件的,要立即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以归并的方式作为高温中暑事件上报,一旦发生一般以上高温中暑事件,立即报县卫生局,并通知县气象局。

2、高温中暑事件预测预警

中心信息报告组每日将收集到中暑事件数据分析汇总,经调查处置组调查核实后报县卫生局和县气象局,县卫生局和县气象局结合高温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确定预警发布的级别,经报县人民政府同意后发布。预警分四个级别:即一级预警(红色预警),二级预警(橙色预警),三级预警(黄色预警),四级预警(蓝色预警)。

四、应急响应

(一)应急响应启动

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后,根据县卫生、气象部门或省市卫生、气象部门发布的高温中暑事件预警级别,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程序。

(二)应急响应措施

1、一级预警响应措施

a.积极主动地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监测与报告(信息报告组会同各责任报告单位);

b.强化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组织开展防暑动员(健康教育组负责);

c.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劳动保障、安全生产、工会、卫生监督所等有关部门单位,联合开展防暑降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与指导(应急办、流调处置组、后勤保障组共同参与)。

2、二级预警响应措施

a.进一步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并对夏季露天作业工地等重点场所开展主动监测(信息报告组会同各责任报告单位);

b.进一步加大宣传防暑降温知识的力度,强化全体社会公众防控高温中暑的意识(健康教育组负责);

c.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会同劳动保障、安全生产、卫生监督所等部门,对高温环境作业人群的用人单位,开展联合防暑降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与指导(应急办、流调处置组、后勤保障组共同参与)。

3、三级预警响应措施

a.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的监测、报告(信息报告组会同各责任报告单位);

b.开展多种形式的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或有关单位做好老年、儿童、病人等特殊人群的高温中暑防控工作的意识(健康教育组负责);

c.根据有关部门、单位的要求,对高温环境作业人群开展防暑降温咨询,并指导用人单位向高温环境作业人群提供预防性给药(应急办、流调处置组、后勤保障组共同参与)。

4、四级预警响应措施

a.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的监测、报告(信息报告组会同各责任报告单位);

b.开展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增强高温环境下作业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健康教育组负责)。

(三)应急响应终止

县疾控中心根据气象部门和卫生局共同发布的终止应急响应而终止相应的应急响应。应急响应终止主要参考依据为: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持续3天低于预警所需等级以下,并预测在短期内预报级别不会明显上升,且大部分中暑病人得到有效救治,新发中暑病例数明显下降。

五、应急响应终止后

在应急响应终止后,中心应急办对应急响应事件做出总结报告;信息报告组继续加强网络监测,密切关注气象变化,直到监测期结束。

六、附则

(一)名词术语

中暑:在本预案中,中暑是指由高温气象条件直接引起人员出现轻症中暑或重症中暑的临床症状,并能排除普通感冒、急性胃肠炎等疾病引起的相关症状,可以考虑诊断。

轻症中暑,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出现混合型。其中: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第五篇: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

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

发布单位:卫生部

文 号:深农[2005]127号 发布日期:2007年07月19日 生效日期:2007年07月19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置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以下简称高温中暑事件),指导和规范高温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卫生部与中国气象局联合编制了《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经报请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请按照预案要求做好以下工作:

一、各地要认真学习贯彻该预案,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关预案或工作方案,做好辖区内高温中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二、各地气象部门要根据上级气象部门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指导产品,结合本地实际,确定高温中暑气象等级,并适时向社会发布预报和高温中暑防范提示。

三、各地卫生部门要自2007年8月1日起认真做好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并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子系统中的“其它公共卫生事件”一项报告高温中暑病例。

四、各地卫生部门要认真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医疗救治工作和各类因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五、各地卫生、气象部门要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高温中暑以及其它与高温中暑气象条件密切相关疾病的防治知识。一旦发生高温中暑事件,要及时、有效地落实各项应急响应措施。

二○○七年七月十九日

目 录 1.1 总则 编制目的 2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1.4 事件分级 1.5 工作原则 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 2.1 高温中暑气象等级

2.2 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的发布 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预警3.1 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和报告 3.2 高温中暑事件的预测、预警 3.3 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信息发布 4 应急响应 4.1 应急响应启动 4.2 应急响应措施 4.3 应急响应终止 5 保障措施 5.1 组织保障 5.2 物资保障 5.3 技术保障 5.4 通讯与信息保障 5.5 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6 附则 6.1 名词术语

6.2 预案管理和更新 6.3 预案实施时间 附: 高温中暑病例报告卡 2 2 3 4 4 4 4 4 6 6 7 7 7 9 9 9 9 9 10 10 10 10 11 12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臵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以下简称高温中暑事件),指导和规范高温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保障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制定本预案。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臵工作。其他以高温气象条件为直接诱因,并直接导致社会公众身体健康明显受损,甚至危及社会公众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可参照本预案组织实施相关卫生应急处臵工作。1.4 事件分级

依据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将高温中暑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级。发生高温中暑事件,达不到Ⅳ级标准的,原则上不列入突发公共事件范畴。1.4.1 特别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Ⅰ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300人以上(含300人),或有10例以上(含10例)死亡病例发生;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1.4.2 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Ⅱ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150人至299人,或有4至9例死亡病例发生;

b.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1.4.3 较大高温中暑事件(Ⅲ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100人至149人,或有1至3例死亡病例发生;

b.地市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1.4.4 一般高温中暑事件(Ⅳ级),指符合下列情形的:

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30人至99人。1.5 工作原则

1.5.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增强防范高温中暑事件的意识,切实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等应急储备工作,积极开展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和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和预警,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和医疗救治等卫生应急措施。

1.5.2 部门联动,分级响应。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建立联合预报和预警机制,一旦发现高温中暑气象条件或高温中暑事件的苗头,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高温气象条件预报或高温中暑事件预警信息,并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防控工作建议。根据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级别,各级卫生、气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同相关部门,迅速响应,做好辖区内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预警、医疗救治和相关应急处臵工作。

1.5.3 加强管理,规范有序。各级卫生、气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和法规,根据本地的实际工作情况,编制有针对性的高温中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高温中暑事件应急处臵工作规范,加强相关培训等工作,确保及时、规范、有序地处臵高温中暑事件。

1.5.4 依靠科技,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鼓励开展相关领域内的科学研究,提高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处臵能力。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健康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提高社会公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2 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 2.1 高温中暑气象等级

根据温度、湿度等气象因子,结合地区气候背景资料,以及高温持续时间,划分为可能发生中暑、较易发生中暑、易发生中暑、极易发生中暑四个等级。具体分级办法参见中国气象局与卫生部联合发布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实施方案。

2.2 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的发布

各级气象部门根据监测预报确定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适时开展预报工作,并向社会公众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防范提示。3 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预警 3.1 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和报告 3.1.1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单位

a.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b.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d.其他有关单位,主要包括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单位、与群众健康和卫生保健工作密切相关的单位。

3.1.2 高温中暑事件的责任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的相关工作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报告人。

3.1.3 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时限和程序

高温中暑事件报告实行卫生行政部门分级审核、分级确认的事件报告管理制度。每年6月1日,各地卫生部门启动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每年9月30日终止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各地卫生部门可根据本地区高温气象条件的实际,适当提前本地区高温中暑事件监测、报告的启动时间,或推迟事件监测、报告的终止时间。

医疗卫生机构发现高温中暑病例后填写《高温中暑病例报告卡》,于当日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无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在当日以最快方式将《高温中暑病例报告卡》报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非医疗卫生机构发现高温中暑病例,由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单位在当日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后者进行网络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日12:00时汇总辖区内前24小时报告的高温中暑病例总数,对照高温中暑事件分级标准,对符合高温中暑事件的,要立即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以归并的方式作为高温中暑事件上报,同时通知同级气象业务单位,并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收到报告后要立即对高温中暑事件进行确认,并通报同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必要时,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缩短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时限。3.2 高温中暑事件的预测、预警

建立高温中暑事件预测、预警机制。各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开展高温中暑事件的预测分析,结合高温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确定预警发布的级别,经报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发布。

省级(含省级)以下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预警,必须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同时,及时分析汇总下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预警,并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3.2.1 一级预警(红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Ⅰ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极易发生中暑”,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3.2.2 二级预警(橙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Ⅱ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易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3.2.3 三级预警(黄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Ⅲ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较易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3.2.4 四级预警(蓝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Ⅳ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可能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3.3 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信息发布

各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联合通过有关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信息,相应提出防御措施。4 应急响应 4.1 应急响应启动 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后,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的各级卫生、气象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科学分析判断,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程序。4.2 应急响应措施

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合作联动,向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人民政府提出事件的防控建议,指导、督促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卫生、气象部门积极开展相关应急工作。

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根据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级别,分别采取以下响应措施: 4.2.1 一级预警响应措施

a.积极主动地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及早发现病例并采取应急处臵措施,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b.主动接受上级气象部门对事件发生地或可能发生地的天气预报、预测技术和产品的加强指导,及时发布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和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c.强化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组织开展防暑动员;

d.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劳动保障、安全生产、工会等有关部门单位,联合开展防暑降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4.2.2 二级预警响应措施

a.进一步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并对夏季露天作业工地等重点场所开展主动监测,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组织加密气象观测,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进一步加大宣传防暑降温知识的力度,强化全体社会公众防控高温中暑的意识;

d.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积极会同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等部门,对高温环境作业人群的用人单位,开展联合防暑降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4.2.3 三级预警响应措施 a.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的监测、报告,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加强气象监测分析,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开展多种形式的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或有关单位做好老年、儿童、病人等特殊人群的高温中暑防控工作的意识;

d.根据有关部门、单位的要求,对高温环境作业人群开展防暑降温咨询,并指导用人单位向高温环境作业人群提供预防性给药。4.2.4 四级预警响应措施

a.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的监测、报告,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加强气象监测,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开展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增强高温环境下作业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4.3 应急响应终止

应急响应终止由发布预警的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共同确定。应急响应终止主要参考依据为: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持续3天低于预警所需等级以下,并预测在短期内预报级别不会明显上升,且大部分中暑病人得到有效救治,新发中暑病例数明显下降。

省级(含省级)以下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应急响应终止,必须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同时,及时分析汇总下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应急响应终止,并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5 保障措施 5.1组织保障

卫生、气象部门与民政、劳动保障、教育、通讯与信息保障等部门建立、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积极做好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准备工作,确保事件发生后快速响应、科学处臵,共同应对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高温中暑事件。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成立应对高温中暑事件专家组,向本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提出发布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建议,拟定相关防控工作建议内容,负责开展针对高温中暑事件的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等。5.2物资保障

各级卫生部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高温中暑防控药品等物资的储备工作。5.3技术保障

各级卫生、气象部门为高温中暑的防治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不断完善监测预警和评估系统。5.4通讯与信息保障

各级卫生、气象部门结合本部门应急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公用通信基础设施和现有资源,建立健全国家、省、地市、县四级应急信息通信保障体系和医疗救治信息网络,保障和维护信息通讯的通畅,保证事件应急响应的信息能够及时上通下达。

5.5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各级卫生、气象等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利用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宣传防暑降温知识,增强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6 附则 6.1 名词术语

中暑:在本预案中,中暑是指由高温气象条件直接引起人员出现轻症中暑或重症中暑的临床症状,并能排除普通感冒、急性胃肠炎等疾病引起的相关症状,可以考虑诊断。

轻症中暑,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出现混合型。其中: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6.2 预案管理和更新

本预案由卫生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制定,并共同负责解释。卫生部和中国气象局根据预案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6.3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高温中暑病例报告卡

初次报告□ 订正报告□

省 姓名:

地(市)

性别:男□ 女□

区(县)年龄:

居住住址: 中暑诊断: ①轻症中暑 □

②重症中暑:热射病□ 热痉挛□ 热衰竭□ 混合型□

患者情况:①治疗中 □ ②治愈□ ③死亡□ 中暑日期: 年 月 日 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填卡说明:

1.初次报告为病人诊断后的首次报告;订正报告指初次报告后患者被治愈,或出现死亡时的报告。

2.患者居住地址以现状为准。3.中暑诊断标准:

轻症中暑,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出现混合型。其中:

诊疗单位: 报告人: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

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下载高温中暑事件应急预案(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温中暑事件应急预案(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温中暑应急处置预案

    高温中暑应急处置预案推荐 高温中暑应急处置预案推荐1 一、背景概述中暑是指人体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体内水分过多蒸发,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出现热衰竭症状的一种疾病。中......

    防高温中暑应急预案

    防高温中暑应急预案 防高温中暑应急预案1 一、目的:为预防公司员工在高温气候环境下作业出现中暑现象,保证公司生产顺利进行,确保员工出现中暑等紧急情况时,能迅速有效的启动应......

    夏季高温中暑应急预案

    夏季高温中暑应急预案 夏季高温中暑应急预案1 为贯彻落实教育局有关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精神,确保我校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本着“防范重于泰山......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最新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最新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最新1 一、应急事项:为了使中毒、中暑人员尽快地摆脱头痛、头晕、乏力、胸闷心悸、虚脱以及休克、热痉挛等病情的折磨,尽早康复身体全......

    企业高温防中暑应急预案

    企业高温防中暑应急预案 篇一:高温中暑应急预案 仁怀国酒新城二组团一标段高温中暑应急救援预案 贵 州 建 工 集 团 有 限 公 司编制:审核:审批: 一、目的 .........................

    高温天气防中暑应急预案

    高温天气防中暑应急预案 一、目的: 为预防教职工在高温气候环境下工作出现中暑现象,确保教职工出现中暑等紧急情况时,能迅速有效的启动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员工的身体和......

    加油站高温防中暑应急预案

    加油站高温防中暑应急预案 加油站高温防中暑应急预案1 为了加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工作,切实做好夏季现场防暑降温工作,保障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不断地改善劳动条件......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演练方案1 高温中暑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方案高温中暑是在高温天气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事故。从中暑者的最终伤害程度来看,当中暑者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