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概期末复习 网络教学平台题库2014更新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D.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
A.本质
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
C.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我们已经基本实现了小康社会的目标,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哪一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C.2020年
对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包括()
A.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B.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问题
中国梦的最核心内容是()A.国家富强 C.民族振兴 D.人民幸福
中国梦的实现途径是()B.坚持中国道路 C.弘扬中国精神 D.凝聚中国力量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正确答案:
对
目前已经进入小康社会,到2020年我们就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了。正确答案:
错
当前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
A.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
C.改革的任务决定的 邓小平在我国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历史进程中,反复强调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必要前提、中国的最高利益、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
D.稳定
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
A.改革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C.改革
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立足点是()
D.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逐步形成了()
A.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A.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B.不是对抗性的矛盾
C.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D.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
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D.稳定是前提
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是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重要结合点。答案: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答案:
错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什么关系()A.政府和市场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D.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C.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对
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是()
D.公有制企业职工工资奖金收入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
B.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
B.国体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政体是()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
A.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我国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D.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D.基本方略
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A.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
B.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
C.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
D.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什么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A.保障和改善民生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包括()A.经济建设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E.生态文明建设
邓小平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表明()A.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计划与市场的多少,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E.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在计划与市场的问题上,邓小平认为()
A.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B.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包括()
A.全民所有制经济
B.集体经济
D.股份制企业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E.中外合资企业中的公有成分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A.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B.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
C.公有制经济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
D.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
E.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
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外商独资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我国现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有()
A.股份公司股票持有者的股息收入 B.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投资分红收人
D.房产出租者取得的租金收入
E.信息机构提供信息的信息收入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以下几个方面有机统一起来()A.坚持党的领导
C.人民当家作主
D.依法治国
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主要表现在()A.性质相同
B.历史使命相同
C.作用相同
E.职能相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哪些基本政治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
A.长期共存
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
D.荣辱与共
我国基层民主自治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
A.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C.农村村民委员会
E.城市居民委员会
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
D.个人品德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
C.充满活力
D.安定有序
E.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对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错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观点。
对
非有制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比重下降,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错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对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对
我国劳动者的劳动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错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最初针对()
A.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
“一国两制”的基础是()
B.一个中国
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香港澳门问题是():
A.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反分裂国家法》被审议通过的时间是()
B.2005年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两岸“三通”的是()
D.通婚
周恩来提出的 “一纲四目”,“一纲”就是()
C.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标志着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是()
A.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台湾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中国的()
C.内政问题
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将我党一系列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概括为()
A.“一纲四目”
香港、澳门问题是()
A.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发展海峡两岸关系,推动祖国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
C.《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包括()A.一个中国
B.两制并存 C.高度自治
D.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E.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根据1960年周恩来的归纳总结,为了达到“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的目标,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主张有()
A.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 B.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
C.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
D.互约不派特务
E.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2013年6月,习近平就坚定不移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的意见,内容是()
A.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 B.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
C.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
D.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针对台湾问题,我们党和政府先后提出了()
A.“叶九条”
B.“邓六条”
C.“江泽民八项主张”
D.“胡锦涛四点意见”
E.“习近平四点意见”
2005年3月,胡锦涛提出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意见是()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绝不动摇
B.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C.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D.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力争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对
实行高度自治实际上就是完全自治。
错
蒋介石退踞台湾后,企图让台湾独立。
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 《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有关国际条约明确规定将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
对
台湾问题的核心是实行两中制度长期不变。
错
为了争取和平统一,可以承诺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
错
对于台湾的任何政党,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不设前提条件。
错
1949年以来,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
对
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对
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
对
邓小平提出的全球性战略问题是指()A.和平和发展问题
邓小平提出的全球性战略问题中的和平问题是指()
A.东西问题
邓小平提出的全球性战略问题中的发展问题是指()
C.南北问题
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外交战略是()
B.“一条线”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什么标志着存在40多年的两极格局的终结()
B.东欧剧变 C.苏联解体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
C.互不干涉内政
D.平等互利
E.和平共处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是()A.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在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的理论中()
B.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
C.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
D.亚洲(除日本)、非洲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
E.中国是第三世界
当前,冷战已经结束,世界再也不会出现新的动荡和冲突了。
错
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
对
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错
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的核心是和平问题。
错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确立了“真正的不结盟”战略。
对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对
加强同邻国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工作的基本立足点。
错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
C.根本宗旨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根本原则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其领导阶级是()A.工人阶级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其基本依靠力量是()
C.农民阶级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
A.一部分
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C.根本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属于工人阶级一部分的是()
B.知识分子
在社会主义社会,知识分子属于()D.工人阶级一部分
在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是()D.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
A.工人阶级
一切为了人民是()
A.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 B.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C.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共同富裕是()
A.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
B.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呈现出的新特点有()
A.队伍迅速壮大
B.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D.岗位流动加快
E.自主性大为增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A.工人
B.农民 C.知识分子
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是因为()
A.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国家领导阶级
B.工人阶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D.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
我国新的社会阶层包括()
A.个体户 B.私营企业主C.自由职业人员E.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A.维护祖国统一
B.反对民族分裂
C.坚持民族平等
D.民族团结
E.各民族共同繁荣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包括()
A.正确处理民族问题
B.正确处理宗教问题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统一战线的成员包括以下力量()
A.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B.有利于祖国统一
C.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
D.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E.有利于民族团结
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
A.长期共存
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
D.荣辱与共
人民解放军是()
A.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B.捍卫社会主义国家的钢铁长城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D.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
错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对
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对
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始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取向。
对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
错
农民阶级是我国的基本依靠力量。
对
工人阶级是我国的基本依靠力量。
错
在我国,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已被消灭,意味着我国已没有了民族问题。
错
统一战线工作就是维护党的执政地位。
错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
对
党的领导问题是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
对
加强党的领导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错
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是民族团结。
对
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
A.工人阶级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什么作为自己的最高原则()B.为人民服务
历史的主体是()
D.人民
历史的选择最终要通过谁的选择来实现()D.人民
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
B.改善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A.依法治国
提出把党建设成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是()
C.党的十八大
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党的()
D.宗旨的本质体现
坚持党的领导和什么是辩证统一的()B.改善党的领导
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是()
B.执政能力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原则是()C.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C.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是由()
A.党的性质决定的
党的建设面临的根本问题和时代课题是()D.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什么的先锋队()
A.中国工人阶级
B.中国人民
C.中华民族 当前改善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的问题是()
A.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B.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C.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D.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E.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目前党的建设面临的考验有()
A.执政考验
B.改革开放考验
C.市场经济考验
D.外部环境考验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始终保持党员和干部()
A.思想纯洁
B.队伍纯洁 C.作风纯洁
D.清正廉洁
党的建设面临的根本问题和时代课题是()
A.保持党的先进性
B.保持党的纯洁性 C.巩固党的执政基础D.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目前党的建设面临的危险有()
A.精神懈怠的危险 B.能力不足的危险
C.脱离群众的危险
D.消极腐败的危险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A.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B.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C.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E.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
A.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
B.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E.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和优秀品质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A.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 B.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C.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D.是人民拥护和选择的结果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推进党的()
A.思想建设
B.组织建设C.作风建设D.制度建设E.反腐倡廉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对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对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对
中国共产党仅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错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对
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加强党的领导。
错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的。
对
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
对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
错
第二篇:福建师范大学 协和学院 网络教学平台 毛概 题库4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网络教学平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色社会主义题库4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是在党的A.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十一届六中全会上
C.十一大上
D.十二大上 答案(1)
2.考查一个社会制度是否有优越性,从根本说是()
A.看其是否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B.看其公有制程度如何
C.看其市场化程度如何
D.看其国民素质如何 答案(1)
3.考查一个社会制度是否有优越性,从根本说是
A.看其是否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B.看其公有制程度如何
C.看其市场化程度如何
D.看其国民素质如何 答案(1)
4.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A.解放思想
B.开拓创新
C.与时俱进
D.实事求是 答案(3)
5.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
A.创新
B.改革
C.革命
D.发展 答案(1)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答案(2)
7.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实践基础上的()
A.制度创新
B.科技创新
C.理论创新
D.文化创新 答案(3)8.“实事求是”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在 A.古田会议
B.延安整风时期
C.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2)
9.首先对“实事求是”做出马克思主义解释的是()
A.邓小平
B.毛泽东
C.马克思
D.列宁 答案(2)
10.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开拓创新
D.与时俱进 答案(4)
11.下列关于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C.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
D.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有时是矛盾的 答案(4)
12.下列关于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C.解放思想就是为了实事求是
D.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有时是矛盾的 答案(4)
13.1978年,邓小平支持和领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具体针对的问题是
A.两个凡是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苏联模式
D.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1)
14.毛泽东在()对实事求是进行了科学的界定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反对本本主义》
C.《古田会议决议》
D.《实践论》 答案(1)
15.我党历来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江泽民把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到
A.重大理论问题的高度
B.重大实践问题的高度
C.重大政治问题的高度
D.重大思想认识问题的高度 答案(3)
16.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是在以下哪篇著作中
A.《矛盾论》
B.《实践论》
C.《反对本本主义》
D.《改造我们的学习》 答案(4)
17.对实事求是首先做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是
A.列宁
B.毛泽东
C.邓小平
D.江泽民 答案(2)
18.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密切联系群众
C.理论联系实际
D.批评与自我批评 答案(1)
19.江泽民对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贡献在于
A.提出实事求是
B.强调解放思想
C.提出理论联系实际
D.提出与时俱进 答案(4)
20.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在A.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
B.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1982年党的十二大
D.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 答案(1)
21.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A.坚持真理
B.与时俱进
C.解放思想
D.求真务实 答案(2)
22.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在于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答案(3)
23.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
A.提出理论联系实际
B.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C.强调解放思想
D.强调与时俱进 答案(3)
24.胡锦涛进一步深化了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提出必须大力弘扬
A.实事求是的精神
B.解放思想的精神
C.与时俱进的精神
D.求真务实的精神 答案(4)
25.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坚持改革开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答案(4)
2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唯物辩证法
B.科学社会主义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答案(4)
27.实事求是当中的“是”是指
A.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B.我们去研究
C.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D.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答案(3)
28.邓小平坚决反对“两个凡是”的观点,明确指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A.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B.毛泽东思想
C.社会实践
D.社会经验 答案(3)
29.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开拓创新 答案(1)
3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与时俱进
C.解放思想
D.实事求是 答案(4)
31.江泽民对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提出了新要求,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答案(3)
32.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是针对长期存在的A.经验主义、实用主义
B.自由主义、全盘西化
C.教条主义、思想僵化
D.宗派主义、分裂主义 答案(3)
33.解放思想意味着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是()
A.从根本上不能统一
B.可以达到绝对的统一
C.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两者不相关 答案(3)
34.在全党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党的A.七大上
B.八大上
C.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D.十二大上 答案(1)
35.毛泽东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主要文章是
A.《反对本本主义》
B.《矛盾论》
C.《实践论》
D.《整顿党的作风》 答案(1)
36.“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基本的是
A.生产力标准
B.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提高综合国力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标准 答案(1)37.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表明()
A.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可以不断变化的B.马克思主义没有需要始终坚持的原则
C.马克思主义是向实践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科学
D.马克思主义只能让理论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而不能反过来推动实践的发展 答案(3)
3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实事求是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主要思想 答案(1)
39.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
A.提出实事求是
B.强调解放思想
C.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D.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答案(2)
40.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同
A.党内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形成的
B.党内“左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形成的 C.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形成的
D.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形成的 答案(1)
4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的“解放思想”是指()
A.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B.“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C.一切出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D.排出姓“资”姓“社”的干扰 答案(1)
42.邓小平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时特别强调的是要
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答案(2)
43.解放思想意味着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是()
A.从根本上不能统一
B.可以达到绝对的统一
C.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两者不相关 答案(3)
4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C.落实“三个代表”的思想
D.坚持科教兴国的方针 答案(2)
4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A.形成阶段
B.发展阶段
C.成熟阶段
D.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答案(4)
46.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的基础是()
A.社会实践
B.社会意识
C.马列主义
D.改革开放 答案(1)
47.解放思想意味着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是
A.从根本上不能统一
B.可以达到绝对的统一
C.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两者不相关 答案(3)
48.“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A.政治路线
B.组织路线
C.思想路线
D.工作作风 答案(3)
49.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A.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D.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答案(1)
50.“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表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
A.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B.可以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
C.没有必要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D.E.无需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 答案(1)
5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它的前提和关键是()
A.理论创新
B.制度创新
C.科技创新
D.文化创新 答案(1)
52.解放思想就是()
A.超越前人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不受一切理论的拘束
D.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答案(4)
53.毛泽东最早阐述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的哲学著作是
A.《反对本本主义》
B.《矛盾论》
C.《实践论》
D.《改造我们的学习》 答案(3)
54.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在实践基础上的A.制度创新
B.理论创新
C.科技创新
D.文化创新 答案(2)
55.毛泽东精辟论证实事求是思想内涵的论著是()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整顿党的作风》
C.《反对党八股》
D.《反对本本主义》 答案(1)
56.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
A.阶级性
B.实践性
C.科学性
D.革命性 答案(2)
57.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它的前提和关键是
A.理论创新
B.制度创新
C.科技创新
D.文化创新 答案(1)
58.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在拨乱反正过程中首先抓住的关键环节是
A.政治路线
B.组织路线
C.思想路线
D.行动路线 答案(3)
59.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
A.创新
B.改革
C.革命
D.发展 答案(1)
60.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这段话,非常深刻地阐明了()
A.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B.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C.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D.破除迷信的重要性 答案(2)
第二题多选题(共 20 题,总分 20 分)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到与时俱进,就要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
A.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C.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D.从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中解放出来
E.从轰轰烈烈的形式主义中解放出来 答案(1,2,3,)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把现象当作入门的向导,通过()的科学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
A.由此及彼
B.由表及里
C.去伪存真
D.去粗取精
E.由浅入深 答案(1,2,3,4,)
3.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两种错误倾向()
A.教条主义
B.冒险主义
C.经验主义
D.保守主义 答案(1,3,)
4.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明确地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的决定性因素
A.坚持先进性
B.坚持革命性
C.发扬民主
D.加强纪律性
E.增强创造力 答案(1,5,)
5.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
A.首先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在拨乱反正中重新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C.给党的思想路线增添了解放思想这一新内容
D.给党的思想路线增添了与时俱进这一新内容 答案(2,3,)
6.下列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世界观前提的是()
A.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
B.客观事物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C.世界由可变的和不可变的两类事物构成
D.事物的规律乃是事物内在的稳定的关系而不是事物外在的直接表现
E.规律是事物所固有的,但不是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具有规律性
答案(1,2,4,)
7.江泽民提出的“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是指
A.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
B.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
C.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
D.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E.着眼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答案(1,2,3,4,)
8.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
A.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B.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活的灵魂
D.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前提条件
E.“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和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 答案(1,2,3,4,5,)
9.奠定了党的思想路线哲学基础的两篇文章是毛泽东著的()
A.《实践论》
B.《矛盾论》
C.《反对自由主义》
D.《<共产党人>发刊词》 答案(1,2,)
10.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群众 而尊重群众就是要()
A.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B.尊重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C.尊重群众在实践中的创造
D.把尊重群众和尊重生产力实践统一起来
E.把尊重群众与发扬民主、解放思想统一起来 答案(2,3,4,5,)
11.1978年以来的两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指()
A.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B.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提出的“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D.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E.1992年的邓小平“南方谈话” 答案(1,5,)
12.解放思想的内涵有()
A.前提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
B.内容是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
C.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
D.目的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E.是为实事求是服务的 答案(1,2,4,)
13.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看是否有利于()
A.发展生产力
B.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E.维护社会稳定 答案(1,3,4,)
14.下列哪些观点是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A.解放思想
B.与时俱进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求真务实
E.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答案(1,2,4,)
15.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以下内容()
A.解放思想
B.与时俱进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求真务实
E.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答案(1,2,3,4,5,)
16.下列表述与时俱进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关系的是
A.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思想认识与时俱进的过程
B.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C.只有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与时俱进的前提
E.解放思想”是对“与时俱进”内涵准确.全面的揭示 答案(1,3,4,)
17.胡锦涛指出,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是()
A.认识规律
B.遵循规律
C.把握规律
D.运用规律
E.改造规律 答案(1,2,3,4,)
18.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
A.体现时代性
B.把握规律性
C.富于创造性
D.尊重规律性 答案(1,2,3,)
19.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
A.体现时代性
B.忠于实践性
C.把握规律性
D.坚持群众性
E.富于创造性 答案(1,3,5,)
2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出现了若干重要转变
A.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B.从固守成规到各方面的改革
C.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
D.从“两个凡是”到否定一切社会主义原则
E.从基本上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转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答案(1,2,3,5,)
第三题判断题(共 20 题,总分 20 分)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是中共一大纲领
正确 错误 答案(0)
2.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
正确 错误 答案(1)
3.《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
正确 错误 答案(0)
4.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辛亥革命
正确 错误 答案(1)
5.民主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第一个也是最凶恶的敌人是封建主义
正确 错误 答案(0)
6.领导权问题是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
正确 错误 答案(1)
7.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
正确 错误 答案(1)
8.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指它本身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正确 错误 答案(1)
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正确 错误 答案(1)
10.新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资本主义
正确 错误 答案(0)
11.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著名论断的领导人是刘少奇
正确 错误 答案(0)
12.毛泽东首次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正确 错误 答案(0)
13.中共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正确 错误 答案(1)
14.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正确 错误 答案(1)
15.江泽民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正确 错误 答案(1)
16.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根本体现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正确 错误 答案(0)
17.中共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思想
正确 错误 答案(1)
18.四大家族是指以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
正确 错误 答案(1)
1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正确 错误 答案(1)
20.工农联盟是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
正确 错误 答案(1)
第三篇:毛概期末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这会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4)政策和战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和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是什么?如何理解其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含义是什么?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2)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5)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8)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的理论成果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2)其次,实事求是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3)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原则
6.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7.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总结了三大法宝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史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史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史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8.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9.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10.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健全民主集中制和集体 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政治保证。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 会主义。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1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1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 和发展成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 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主为重点,解决好 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 相处的局面。
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 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生 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4.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科学内涵
(1)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重要意义
(1)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
(1)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3)坚持科学发展
16.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
显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7.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是什么?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发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 化。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第三步战略的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 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 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家经济更 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 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18.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1)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2)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9.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1)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它们三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休戚相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2)必须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 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 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20.怎样理解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价值取向。反应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2.中国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依据是什么?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24.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应从哪些方面努力?
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1)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2)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3)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4)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5)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和途径是什么? 内涵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经济更加发达,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力更加强劲,政治更加民主,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美好。
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并将其传递给全世界,从而影响世界、改变世界,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中国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已经证明,民族不独立、国家不富强,人民的生存根本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人民幸福。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都要以人民的权利得到保障、利益得到实现、幸福得到满足为条件,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是为了中国的发展,而且也是为了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
途径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自信就是凝聚力,自信就是精气神。有了坚定的自信才有自觉,有了坚定的自信才有自强,才能矢志不渝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凝聚了强大的民族精神,其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改革开放30多年的理论和实践,铸造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改革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必须永远保持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并为之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努力,涓流汇海、聚沙成塔,中国力量就是13亿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脚踏实地依靠全体人民的创造性劳动,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表达的不仅是一种未来的美好前景,而且它又要求现实的行动。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
26.谈谈自己家乡(县、区、乡、村)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现科学发展的典型事例。
27.西部开发过程中有哪些成就和问题,有什么对策建议?
28.举出5个新中国诞生以来重要的科学技术创新成果或产品,并做出评价。
29.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人人有责,大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
30.结合自己专业,谈谈应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什么贡献?
第四篇:毛概 重点 期末 复习
1938年 毛泽东 六届六中全会 【论新阶段】最先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刘少奇 七大【中国共产党章程】确定 毛思为工作指针2党的早期领导人 李大钊提出过要把马克思 列宁主义应用中国实践3 13届4中以来 党和人民的摸索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实践基础4贯彻三个代表 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 16大写进党章 2004写进宪法5 1992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 十四大 得到确认7 2006 16届6中 提出到2020年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8党的建设抓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9 15大提出基本经济制度
简答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就是运用马思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 提升为理论3是把马思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思中化重要意义:引导不断胜利,提供了精神支柱,开拓马思在中国发展新境界。中国进步与发展的原因:高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毛思:形成:是马思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原则与 经验总结,是中国的集体结晶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公主和文化公主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马思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3邓小平理论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是形成的背景 内容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背景;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变化时代背景 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3加强和改进当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5科学发展观 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我国在新世纪的阶段特征是提出的现实基础,当代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的重要借鉴
内容;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导意义:它是马思毛思邓小平三代及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它是马思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和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基本特征:1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确立依据:1 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2 为了适应生产力3 符“三个有利于”标准进一步完善的原则:是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发展,公有制与 非公有制 发展统一
3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中共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培育四有青年:原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以马思毛思邓理三代重思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必要性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理想是核心和精神支柱道德是行为的规范和理想的体现纪律是实现理想维护道德的重要保证 文化是基础是形成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纪律观念的重要条件)是提高全公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坚持马思的指导地位,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5构建和谐社会 理论意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实践意义:1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重要组成部分2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3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4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基本原则: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5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发展
6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促进2把改革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意义:1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于解决国家和平统一问题2发展了马思的国家学说3体系了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4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与国内环境5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新思路
论述:1深化分配制度的改革:1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2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及分化(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求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制度。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内容有: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化教育方针优化教育结构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教育公益性)2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建设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安定团结
第五篇:毛概期末复习重点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质、本质或根本原则)。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答: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质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首要前提。
指导意义:①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②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③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什么?
答: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答: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理论联系实际; ③实事求是;
④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5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①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②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③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6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是什么及其相互关系?
答:三大法宝:①统一战线。②武装斗争。③党的建设。
相互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建设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原因?
答:①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不能离开对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造而孤立的进行,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证明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可能的。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②一方面,就当时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却又分散、脆弱的个体经济来说在土地改革以后,由于摆脱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有过相当大的发展,但受小农经济的局限,增产潜力有限,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市场。
③另一方面,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难以推进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同时,在私营经济和国家各项经济政策之间,在私营经济和国营经济之间,以及私营企业内部资本家与职工,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只有加快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才能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要求,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
8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是什么?
答: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答:①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②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③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答: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①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②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的发展程度。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的历史阶段(空间概念);初级阶段是指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21世纪中叶建成中等发达国家(时间概念)
11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是什么?
答:十七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 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友好又快发展。
②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③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④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⑤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意义: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既与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精神一致,又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它将引领我们在未来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并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答: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原则: ①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②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③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答:①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经济手段,不具备制度属性; ②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的调节各有利弊 ③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制度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答:⑴必然性:① 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相对落后性; ② 政策导向: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③ 具体原因:
a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不同; b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作用下的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产生差距; d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⑵合理性:收入差距现象的出现是“先富”的条件和落脚点;
⑶如何缩短收入差距:①切实增加老百姓的劳动报酬——提升劳动者素质,充分就业。②提高群众的财产性增长——保证财产不贬值。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学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①“三农”地位和作用:a经济角度:国民经济的基础; b政治角度:国家自立的保证; c社会角度:社会安定的需要;
②现状:城乡差距不断扩大,问题凸显(收入、教育、医疗、消费、就业、公共投入)③条件: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④总要求
⑤措施:a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市场化)b城乡一体化
c培养有文化、会经营、懂法律的新型农民 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答:科学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得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改变而改变。
重要意义:①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民主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 ③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④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①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③ 人民民主专政; ④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⑤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④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⑤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基本方针: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并重。①发挥市场在文化市场中资源配置的作用;
②充分利用政府对外交流的渠道,为文化“走出去“提供服务; ③重视文化人才的培养; ④加强国际营销渠道的建设。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②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③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①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②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③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④必须坚持民主法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⑤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⑥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如何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答:①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②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③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④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⑤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团结;.23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重要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照顾各方面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的科学构想,“一国两制”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政治文明的独特贡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a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c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
d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e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