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呼唤海权(5篇)

时间:2019-05-15 06:4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形势与政策-呼唤海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形势与政策-呼唤海权》。

第一篇:形势与政策-呼唤海权

第三课

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

课型:理论讲授课、讨论课

教学目标:了解海权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了解我国海权的现状,理解我国捍卫海权的必要性和紧迫感,构建新时期我国海洋战略。

教学重点:海权在我国政治、经济、安全中的作用,我国海权的现状。教学难点:构建新时期我国海洋战略 教学时间:4节课(2×40分钟)

教学方法:导入式、讲解式、启发式、讨论式等综合方法,穿插图片和适当音像材料。教材教具:课本、课件。主要内容: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地理单元的总称,它是由洋、海、海湾、海峡等部分组成,面积为3.62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的71%。海洋不仅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最后空间,也是国际政治博弈的重要舞台。伴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加速调整以及人类对资源需求的大幅增长,海权竞争再度成为国际焦点,态势渐趋激烈。从国土构成上看,中国是一个海陆复合型国家,不仅有数万公里的陆上边界,也有着漫长的海上边界。海洋承载着中国崛起的诸多重大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和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互为一体。中华民族的崛起,必然是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过程。

一、海权在国家政治、经济、安全中的作用 1.海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海权”与“海洋权益”是两个概念。海权属于权力政治的范畴,海洋权益属于权利政治的概念。“海权”概念最基本的内涵是国家在经济、军事等方面控制和利用海洋的力量。海权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海洋观的发展,海权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而“海洋权益”是海洋权利及有关海洋利益的总称,海洋权益包括海洋政治权益、海洋经济权益、海洋科技权益等。二者的联系在于,海权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力量基础,海洋权益是海权所要实现的目标。

受传统“陆权至上”思想的束缚,我们的海权意识还比较薄弱,海上力量建设与我国的大国地位极不匹配,与海洋强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近几年,我国“三海(黄海、东海、南海)维权”形势严峻,海洋权益的维护与拓展并不充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在国际海洋政治中的话语权还很少,影响力有限,这与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极不相称。

2.海洋是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首先,从经济角度来看,海洋为人类提供足够的空间。其含义有三:一是海洋资源空间。二是海洋生产空间。三是人类活动空间。其次,海洋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桥梁和纽带。

从传统安全意义上看,海上安全的战略重点主要是围绕海峡、航线、岛屿等兵家必争的范围,这是军事领域的角逐、国家权力的碰撞。

从非传统安全意义上看,海上安全的战略重点是围绕防范恐怖活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海盗活动和有组织跨国犯罪、沿海经济设施安全等。

二、当前国际海权竞争的新特点、新趋势

1.各国纷纷从战略高度谋划、参与海权竞争,海权在各国安全战略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首先,作为海洋超级大国的美国,始终将维护、拓展海洋霸权作为维系其全球霸权的重要内容。

其次,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区域海洋大国也纷纷将海权竞争视为拓展国家利益、实现大国抱负的重要手段。

第三,一些中小国家也将海权竞争视为国际海洋秩序重新洗牌、海洋利益重新分配的重要契机。

2.争夺焦点向公海及国际海底区域拓展,国际海权竞争更趋激烈

首先,以外大陆架划界为核心,各国纷纷加紧对海底资源的争夺,不断加大对深海科考与资源开发,并以各种方式强化主权宣示。

其次,不断强化对极地的战略争夺。在北极,美国出台北极政策文件,强化战略核潜艇巡航,加快组建北极航母编队,加紧勘测北极新航线。第三,将大片公海圈占为本国专属经济区。

3.国际海洋规约体系严重缺失,成为激化竞争的诱因

首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划界原则的规定过于笼统、模糊,使一些国家以此在划界中谋取更大权益。

其次,对各国使用专属经济区的权限没有明确界定,引发国际争端。第三,公海的使用与保护问题。

4.各国在海洋问题上的合作、斗争更趋复杂激烈,国际海洋秩序面临深刻调整

首先,主要海洋大国纷纷着眼于未来国际海洋秩序的主导权之争,加紧投棋布子,战略竞争激化。

其次,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分化日趋严重,难以再现共同争取海洋权益的局面。第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海洋问题的合作、斗争加速向纵深发展。

三、国际海权竞争下的中国安全利益

伴随国际海权竞争的新变化,中国承受的安全压力明显增大。一些周边邻海国家或伺机蚕食我传统海域,巩固既得利益,或与域外大国合作开采我油气资源,“挟洋自重”,不仅中国维护海洋权益与建设和谐周边的外交努力面临重大挑战,而且导致中国的海权环境从没像现在这样严峻。

1.中国传统海域频遭周边国家染指

在东海,日本以所谓“日中中间线”为由,争夺我东海油气资源。首先,中日所主张的划分原则不同。其次,如何认定冲绳海槽的性质。第三,中日不是“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

另外,在南海,越南向联合国提交侵占中国南沙岛礁的大陆架划界案。

2.域外大国加紧插手中国周边海洋事务 一是美国作为头号海洋强国,加紧推进海军力量东移,以维护、强化其在区域及国际事务中的主导权。

二是英国、俄罗斯、印度等国也在我周边扩充影响力。

3.海上通道安全面临严峻考验

首先,中国对维护海洋通道安全的政策准备、能力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其次,当前中国海外运输线大多经过海上冲突、危机频发地区,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第三,远洋航运能力不足,难以适应不断扩大的对外贸易需求。

4.台海两岸分治影响海上安全维护与海权拓展

其一,“台独”势力阻挠。其二,相关国家利用台急于获得“国际承认”心理,试图迫使台在海洋争端中让步。其三,美日等域外因素干扰。美将长期维持其在东亚海域的霸权视为重要战略利益,试图以两岸分立、对峙作为制约中国发展的着力点。

5.围绕公海及国际海底区域的无序争夺损害中国正当海洋权益 浩瀚而富饶的海洋,各国究竟该拥有多少?国际社会还没有统一的解决办法。不过,解决海上边界问题,既是沿海国家面临的一项历史性任务,也是全球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海洋划界不仅仅是按照自然所呈现出的界限划定有关国家的管辖区域,而是确定一条政治法律边界,是一个政治法律过程。关于海洋划界所应遵循的原则,国际社会对此还存在着不一致的主张。不过,公平原则、自然延伸原则和等距离规则是国际社会普遍遵循的原则。

1.公平原则。首先要求参与划界各方必须有协议。这是一般国际法对海洋划界规定的位于其他原则之上的“首要规则”。国家在划界时可以考虑法律、政治、经济等各种因素,只要有关国家达成协议,可以采取任何他们认为公正的边界。其次,结果必须要公平,无论采取何种划界标准和实际方法,必须保证获得公平的划界结果。最后,划界方法必须能够产生公平的结果。

2.自然延伸原则。1969年,北海大陆架划界案在国际司法实践上确立了自然延伸原则。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明确采纳了自然延伸的概念。该原则被广泛接受,深刻地影响了国际海洋划界实践的发展,成为大陆架海洋权利主张的重要依据。

3.等距离原则。“等距离”的概念是1985年《大陆架公约》第六条所确立,即在没有协议和特殊情况的前提下,国家之间等距离的方法,与测算各国领海宽度基线的最近点距离相等的方法来划分大陆架边界。然而,关于等距离原则存在一些较大的争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也没有把等距离作为一项划界原则。因为每一个海洋划界案都是独特的,如果将等距离规则作为一项普遍性或一般性规则来适用,在某些地理环境下会导致不公平。国际上主张此观点的仅30多个国家。

四、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中国海洋大战略

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深,中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倚重海洋。海洋不仅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托,也将大大拓展国家安全的内涵。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经济、政治大国,中国的海洋战略不仅要为走向海洋、利用海洋提供理论支撑,还要体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

1.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洋重要性,加快构建新时期中国海洋战略 2.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的现代海洋管理机制

3.推进海上国际合作,加大与国际海洋组织交流

4.强化全民海洋意识,加强海洋资源利用,保障发展安全 5.充实海上力量,打造综合防护体系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海权意识逐步增强,为维护南海主权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概括起来,有5次重大事件:

1.东沙两次回归。1906年,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百余名日本武士企图强行霸占东沙岛,把东沙礁改名为“西泽礁”。清政府命两广总督张人骏全权处理此亨,并向日本政府提出交涉。经过激烈的谈判,日本政府终于让步。1909年10月7日,清政府派遣“广海号”军舰到达东沙岛举行接收仪式,东沙岛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二战期间,东沙岛又被日本作为南侵的基地。抗战胜利后,东沙再次回到祖国怀抱。

2.国民政府接受南沙诸岛。1945年日本投降后,当时的国民政府于1946年派遣军舰“太干号”、“永兴号”、“中建号”、“中业号”,前往接收南海诸岛,并驻守了南沙群岛中地理条件最好、面积最大的太平岛,设立了“南沙群岛管理处”。

3.西沙保卫战。1974年1月,南越当局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派遣驱逐舰“李常杰号”、“陈庆瑜号”、“陈平重号”及护卫舰“怒涛号”侵入我西沙群岛海域,强占金银、珊瑚、甘泉等岛屿,企图以此作为侵占其他岛屿的据点。为反击入侵之敌,我海军南海舰队奉命派出扫雷艇389、596号、猎潜舰271、274、261、282号组成舰艇编队,驶往西沙海域执行巡逻任务。19日,南越海军向我舰艇编队发动进攻,我军奋起反击,经过激烈战斗,打败南越海军,并收复被占岛屿。

4.南沙保卫战。1988年2月2日,越南海军171舰队派出大批舰船窜到南沙,抢占我礁盘。5月14日,越军官兵趁夜间低潮时登上赤瓜礁,并向礁上运兵。我海军502舰抵近后,官兵也登上赤瓜礁,形成58名中国官兵与43名越南官兵对峙局面。8点20分,越南士兵率先向我开火,打伤我一战士。我军随后进行猛烈还击,重创越军,迫使越军投降。

5.竖立南沙主权碑。1989年8月2日,我国在南沙永署、赤瓜、华阳、南薰、渚碧、东门等岛礁的主权石碑全部落成。石碑上面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南沙群岛”字样,中央刻着岛礁名称。作为中国领土主权的标志,南沙主权石碑的建立是我保卫南沙的一个重要步骤。

可以预见,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的伟大复兴,必须重视和加强海洋建设,而伴随中国海上力量建设,“中国海上威胁论”也不会销声匿迹,中国所面临的海洋安全环境也将日益复杂。其中既包括“台独”势力带来的不安定因素、由海洋边界争端引发的各类冲突,也包括域外大国的海上争端参与和武装干涉。为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创新中国的海洋安全战略研究,制定新形势下的综合海洋安全战略,同时也要树立坚定的战略意志,增强随时应对海上各种挑战的心理准备。

链接资料

链接一:概念解释及相关知识资料

海:现代是指“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做“海”,如“里海”、“青海”等。但在古人的认识里,类似于海的大湖也叫洋:是海洋的主体,一般远离大陆,位于海洋中部。世界大洋的总面积约占海洋面积的89%。大洋的水深,一般在5000米以上,最深处可达1万多米。它面积广阔深度较大,盐度、水温受陆地的影响较小,比较稳定,有独自的洋流和潮汐系统。地球上有彼此相通的五个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

大陆:地球表面高出海面,由陆壳组成的面积广大的陆地。地球上大陆有6块,按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总面积约为14亿平方千米。占陆地总面积的95%。

岛屿:散布在海洋、江河或湖泊中的四面环水、高潮时露出水面、自然形成的陆地。彼此相距较近的一组岛屿称为群岛。

半岛:是指伸入海洋或湖泊,一面同大陆相连,其余三面被水包围的陆地。半岛主要受地质构造断陷作用而成。

海峡:被夹在两块陆地之间,两端连接两大海域的狭窄通道。

内水:沿海国领海基线陆地一侧的水域。包括湖泊、河流及其河口、内海、港口、港湾、海峡以及其他位于领海以内的水域。一切外国的船舶非经沿海国许可不得在其内水航行。外国商船如获准进入一国内水,可遵照该国法律和规章驶入该国指定的港口。

领海:在地理上是指与海岸平行并具有一定距离宽度的带状海洋水域。按海洋法,领海定义为:“国家主权扩展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其海岸的一带海域,称为领海。沿海国对领海及其上空和海底行使主权。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领海的宽度为12海里。

毗连区:指在领海外而又与领海毗连,由沿海国对海关、财政、移民和卫生等特定事项行使管辖权的一个海域。即在12海里宽度的领海以外,另外划出的12海里宽度的海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超过24海里。沿海国可在毗连区内,行使为下列事项所必要的管制:防止在其领土或领海内违犯其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的法律和规章;惩治在其领土或领海内违犯上述法律和规章的行为。

专属经济区:沿海国在其领海以外划定的一定宽度的经济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这—区域内沿海国对其自然资源享有主权权利和其他管辖权,而其他国家享有航行、飞越自由等,但这种自由应适当顾及沿海国的权利和义务,并应遵守沿海国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其他国际法规则所制定的法律和规章。

一般而言,海权大国或海岛国、仍保留众多属岛的前殖民大国,容易获得较大的专属经济区的宣示空间。如美国在两大洋本土两侧及太平洋、大西洋上拥有如夏威夷、阿拉斯加、关岛、塞班等属地,使其宣示的专属经济区为全球最大。法国利用其在太平洋上的属岛,也宣示了极大的专属经济区。澳洲因是四面环海的岛型大陆,专属经济区也十分庞大。公海:对所有不论其为沿海国或内陆国的国家开放的海域。不包括在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内水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内的全部海域。

公海自由包括:航行自由;飞越自由;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建造国际法所容许的人工岛屿和其他设施的自由;捕鱼自由,但受规定条件的限制;科学研究的自由。

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又叫“陆棚”或“大陆浅滩”。在国际法上,指邻接一国海岸但在领海以外的一定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大陆架的概念包含自然的大陆架与法律上的大陆架。自然大陆架范围自海岸线(一般取低潮线)起,向海洋方面延伸,直到海底坡度显著增加的大陆坡折处为止;法律上的大陆架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起,自然的大陆架宽度不足200海里,通常可扩展到200海里,或扩展至2500米水深处(二者取小);如果自然的大陆架宽度超过200海里而不足350海里,则自然的大陆架与法律上的大陆架重合;自然的大陆架超过350海里,则法律的大陆架最多扩展到350海里。大陆架有丰富的矿藏和海洋资源,已发现的有石油、煤、天然气、铜、铁等20多种矿产;其中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是整个地球石油储量的1/3。大陆架上的自然资源主权,归属沿海国所有,如果沿海国不勘探大陆架或开发其自然资源,任何人未经沿海国明示同意,均不得从事此种活动。但在相邻和相对沿海国间,存有具体划界问题。

对于其他国家侵犯我国大陆架权利的行为,我国政府曾多次提出抗议,申述自己的权利主张。例如,对日本和韩国1974年1月30日签订的所谓“共同开发大陆架协定”,擅自划定82000平方公里的我国东海大陆架作为“共同开发区”一事,我国先后在1974年、1977年、1978年和1980年发表声明抗议。在1980年5月7日我国政府的声明中说,“根据大陆架是陆地领土自然延伸的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东海大陆架拥有不容侵犯的主权权利。东海大陆架涉及其他国家的部分,理应由我国和有关国家通过协商加以划分。日本政府背着我国同韩国当局签订‘协定’,片面划定所谓‘共同开发区’,这是侵犯我国主权的行为”。关于南海,我国政府也持同样的态度。例如,我国外交部发言人1976年6月14日发表声明,抗议菲律宾在我国南沙群岛礼乐滩地区钻探石油;1980年7月21日发表声明,抗议苏联和越南签订所谓“在越南南方大陆架合作勘探、开发石油天然气的协定”。这些都是维护我国主权的重要声明。

我国海岸线长度为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大陆架面积位居世界第五,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为世界第十。

从单位陆地面积平均拥有的海岸线长度来看,我国只占世界第94位。如果按照可管辖的海域面积与大陆面积之比,世界沿海国家平均为0.94,我国仅为0.3,不到平均水平的1/3;而我们的邻国日本超过11,朝鲜是2.17,越南是2.19,菲律宾是6.31,都大大超过我国。至于人均海洋面积,世界沿海国家平均为0.026千方公里,而我国只有0.0029平方公里,只是世界平均数字的1/10,而与我国相邻的海洋国家的平均数都超过我国的10倍以上。

第二篇: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

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

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0%左右,在当今国际环境下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完全的脱离海洋而独立于世界之上,即便内陆国家依然如此。海权紧密的联系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海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国历史上对海权控制的最好的莫过于十四世纪初的明朝统治时期,明朝初期郑和奉命出使7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没有发动民间的商业贸易,全部的开支都依赖明朝强大的国力来支撑,没有对中国带来什么经济实惠,于是,明朝全盛时期过后,再也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来支持这项庞大的工程了,下西洋随之停止。中国的海权也随之没落。而十五世纪前后,欧洲人绘制的地图上开始显露出一些此前从未出现过的地方。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兴起的国家竞争,拉开了文明的人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注视,也互相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这个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由地处伊比利亚半岛的两个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创的,由于它们首先掌握了海权,成为了海上霸主,从而在十六世纪上半叶成为了第一代世界性大国。

从世界地图上我们不难发现,在地缘政治方面中国属于典型的陆海复合国家。而在历史上,应对陆疆的压力始终是处于农业文明的中国历代王朝的防务重心,明朝中叶以来,中国才开始面对来自陆海的双重压力,这一情况,在清朝演变成日趋严重的“塞防”与“海防”危机并存局面。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依然深受陆海复合国家双重易受伤害性的困扰,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苏联和美国对中国构成了陆海方向的双重挤压,使得国家的安全环境极其恶劣,直到冷战结束以后,中国的地缘政治处境得到了极大改观,中国海权发展的较好战略机遇期才宣告到来。

目前,世界上有一百多个濒临海洋的国家,其中、国与国的地缘政治又以海洋、海权为最终代表,对于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意义重大的海峡、海湾,哪个国家掌握了实际的控制权力,哪个国家就掌握了发言的话语权,自然而然也就提升了政治资本和政治身价,因此海洋的地缘战略就决定了一个海权国家的政治力量。西方国家及南亚部分国家对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南中国海问题的高度关注,中国在应对马六甲困境问题中的努力正体现了海权问题的深刻影响。当前,中国强调利用国际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不断强调“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从而为捕捉和利用机遇推进中国海权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海权问题在政治上的认可与重视必然实现中国海权的发展,中国海权得到发展,其国际政治地位、政治安全也必然得到提高。

在经济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大部分物资的输送、特别是重要的能源战略物资的运输,都要通过海洋来实现,比如海上石油交通要道、海面以下的管网输送等,都要牵扯海洋本身的资源占有,要想经济发展必须海洋发展,推动海洋的发展必然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因此海权的确立和争夺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想经济长远发展,必须确保海权的掌握。

近代以来,海权发展与海洋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缺乏良性互动,一直是

中国海洋事业发展乏力的固有弊端,并且对中国经略海洋的思维观念造成消极影响。为适应现代海洋经济发展要求,正确认识海权对经济发展的意义,中国需要转换思路,重点不应放在盘算减少本来已经非常低的海军国防投入,而是寻找思路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提高它的综合国力贡献率,进而为海军力量的发展提供动力,依靠强大的海军力量确保海权问题的稳固。

中国海权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发展不应该是一个彼此割裂、存在先后顺序的过程。无论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还是军事国防角度,中国如何加强海洋经略都应该纳入到中国的整体发展战略中,并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中国海权的发展不会走历史上海洋霸权国家建设全球性海军力量的老路,这自然决定了海权力量建设和投入的有限性,从而避免了美苏争夺包括海洋霸权在内的世界霸权、进而导致国家综合国力衰微的历史教训。

“制空权是制海权的基础,制海权是陆地安全的基础,陆地安全才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这一句话深刻反映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安全的构建是多么重要的一个环节,小的战术战役可以使制海权抗拒敌方的登陆,大的战略制海权可以消除敌方的长期威胁和构建安全、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因此可以说制海权掌握多少、国家安全就会掌握多少。国家安全实现了,局势稳定也将随之实现,一方面可以提升其国际事务影响力,另一方面为经济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和谐的环境。因此,重视海权问题,实现海权的的强大对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发展是有重大战略意义。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经济以及科技军事等都得到了较高的提升。与此同时中国的海洋权益却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挑战:台湾问题、钓鱼岛列屿问题、东海大陆架问题以及南海诸岛问题构成了中国最为棘手的几个海权问题;中国与周边海上邻国面临着极为复杂和艰巨的海上划界冲突,目前中国除与越南完成了北部湾划界外,其他不少海上疆界仍处于争议之中;中国海上国际通道由于受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因素影响有时还做不到畅通无阻;中国的海洋意识、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法律、海洋管理、海上军事力量等与海权强国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对新增加的海洋国土——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管理与保护还无法适应海洋世纪竞争的需要;中国海上周边国家的海上军事力量发展迅速,特别是一些海权大国对中国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正义主张和行动处处从中作梗,使中国海上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因此,中国海权问题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海权问题研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

有的学者在总结历史与现实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中国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利益和安全战略的需要出发,疾呼中国需要大力发展海权,并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其主要代表性的观点有:海权是历史上决定大国兴衰的重要因素;发展海权是中国应对现实威胁的需要,尤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是中国的海军问题;经济全球化不能不包含着自卫手段的全球化,保卫海外能源、自由贸易权利的能力取决于海外军事投送能力的远近;发展海权可以增强中国与大国特别是美国分享海权利益的能力。人类历史上曾经强盛和目前仍然强盛的国家和民族都拥有过或者仍然拥有着海权;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走向海洋的民族,但“海权”对于中国人,始终是一个陌生的字眼。

关于解决中日海权争端的对策研究。中日两国在东海大陆架划界、钓鱼岛列屿主权归属以及冲之鸟岛定性等问题上存在着纠纷。对此,日本的海洋发展观与中日关系有着密切联系,要想推动中日关系良性发展,和平公正地解决中日海权争端,日本政府必须迈出积极的一步。只有日本政府制定本国海洋发展战略时也考虑并尊重他国利益,符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才能避免争端;只有日本政府为解决争端营造宽松的国内氛围,才能不激化争端;最终,中日两国才能通过谈判的方式,找到双方都满意的互惠解决方法和模式。协商对话是正确解决纠纷的根本,而中国可以获得广泛的法理支持;中国的国家力量持续增强,成为保卫国家利益的重要因素;日本为其切身利益,不可能走得很远。解决中日海权争端必须服从国家战略的需要,坚持协商原则;继续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加强两国政府及民间交流和充分重视民意的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与灵活相结合的原则。中国应明确提出自己的海权观和海洋战略;积极推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海上合作,构筑有吸引力的合作平台;利用中日已有的陆地合作,分层次地延伸到海洋合作之中。应从战略高度认识中日海洋权益争端,急需成立由国家高层领导负责的跨部门的专门机构,对中日海洋权益争端进行战略应对;切实加强对解决中日东海海洋划界争端的法律研究;继续进行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一理性原则为指导的和平努力,探索和平解决中日海洋权益争端的新途径。

我觉得中华民族要想实现伟大复兴,就必须要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谁控制住了海洋,谁就等于掌握了自己的未来。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只有加强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才能够更好的为自己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障。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

去年沸沸扬扬的杭州80后飙车撞人事件,让社会对80后的信任和期望降低到谷底。最近25岁的旅日留学生在要钱无果的情况下向母亲连刺9刀,又让人们唏嘘不已。诸如此类80后的不良信息暴露在大众面前时,当一幕幕惨剧不断上演时,社会对这个年轻的群体似乎更多的是质疑、不信任和失望。所以当29岁的周森锋担任湖北宜城市委副书记、市长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关注的背后,更多的则是来自社会舆论的“习惯性质疑”。

诚然,80后多为独生子女,一面享受着改革春风带来的丰硕物质成果,一面又存有与父辈们差异很大的价值观、人生观,往往被冠以“垮掉的一代”。加之社会上的确有一批80后的行为令世人失望,所以,种种质疑和不信任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党的年轻干部,特别是一批批逐渐走上台前、进入领导行列的80后年轻干部,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业绩来回应社会上类似“周森锋事件”的质疑、改变社会的“偏见”,如何担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重任,肩负起人民群众的期望。笔者认为中组部的培训班固然能帮助年轻干部锻炼能力、提升素质,但是凡事都由内因起关键作用,所以年轻干部只有自我加压,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才能不断提升综合素养,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毛主席曾经说过: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这充分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在如今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如果不在日常加强学习,往往就不能顺利开展工作。虽然很多年轻干部具有较高学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但是走出校门,迈向社

会,知识更新太快,新情况层出不穷,原有储备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需要,更重要的是新的知识还亟待拓展学习。例如如何探索创新新形势下社会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就是一门在大学里学不到的知识,亟待工作中摸索学习。所以对年轻干部而言,一方面要巩固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更要学习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仅仅靠书本上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工作需要,社会实践中有更多鲜活的、有益的知识需要年轻干部去发现、去挖掘。现在大多数年轻干部是“三门干部”(从家门到校门,毕业后进入机关门的年轻干部),他们朝气蓬勃,他们信心满怀,但缺乏的是群众工作经验,特别是一些一直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干部,缺乏对基层最基本的了解,往往干事情出发点是好的,但实际上却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适得其反。所以,年轻干部应该多到基层实践,多到农村锻炼,听群众的迫切愿望,看基层的百姓疾苦,建立与群众的深厚感情,并将这种感情内化为工作动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应该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放心”,让舆论另眼相看,才能担负起国家的重任,才能不辜负人民的期盼

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青年去建设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青年去奋斗。青年一代要承担起这个历史责任 ,就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 ,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 ,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建树的人。希望青年们树立远大理想。青年富有理想 ,而真正远大的理想 ,必须与祖国的命运和人民的意愿紧密结合。当代青年应该具有的远大理想 ,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在为远大理想的奋斗中 ,青年的人生抱负才能真正实现。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 ,当一个人在年轻时就把自己的人生与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连 ,他所创造的就是永恒的青春。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就应树立远大志向 ,并且要为实现这个志向而顽强努力 ,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 ,都不改初衷 ,矢志不渝。希望青年们坚持发奋学习。当今时代 ,信息交流日益广泛 ,知识更新大大加快。形势逼人自强、催人奋进。青年要跟上时代和社会前进的步伐 ,就......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特区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改革开放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特区大学生价值观念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一直得到广泛的关注。一方面 ,出现了许多冲破传统樊篱、切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 ,价值观问题也相伴而生 ,由此价值观教育呼声骤起。纵观这些年的相关研究 ,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新” ,肯定与褒扬多于否定与批评。有些调查报告流于对现状的描述 ,不愿作应有的价值判断;有些调查报告在设计问卷时 ,对价值观的内涵和外延要么作过于狭窄的理解 ,要么作漫无边际的扩张;有些研究对那些明明存在的问题避而不谈 ,或者采取“自有历史评判”、“自有客观评说”之类的态度待之。这些倾向对正确把握大学生价值观的是与非、良与莠、进步与倒退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价值观教育是不利的。一些对特区大学生价值观问题的研究也存在这种倾向。价值观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 ,它包括人们对人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及其特定事物的定义(价值)的评价、态度和选择行为取向时所依据的一系列最基本的准则或尺度 ,核心问题乃是以什么为本位(或出发点)来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由此......缅怀烈士 继承遗志 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今天我们来到这里,缅怀和纪念革命先烈!这里长眠着几十年前用自己的生命最直接、最激进也最令人感动,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人。他们牺牲在新中国的朝阳已经升起的清晨。就义的他们或许还末能表达最后的理想,还末能在枪声中留下最后的纪念。他们遵循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道德准则。先烈们虽然离我们远去近半个多世纪了,但是,先烈精神,殷殷在怀,不敢忘怀。为了我们今天这样的时代,先烈们用自己的行动,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他们用自己的热血,浇灌着人民的幸福之花;他们用自己宝贵生命铺就了通往胜利的革命道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同样是在这块土地上,从历史的风尘中又走来一代奋发有为的青少年,我们要学习烈士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永远跟党走。我们要学习烈士艰苦奋斗、顽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我们要学习烈士勤于学习、不倦探索的求知精神。我们要以这种精神来求得最先进的知识、最先进的生产力,为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永远跟党走,就要求我们青少年强化责任意识。从前人手中接过接力棒的青年一代,应清醒地认识到,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旧是任重而道远,面对21世纪更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肩上的压力更大、责任更重。我们一定要立志成为有责任感的一代青年,成为无愧于先辈的嘱托、无愧于党的关怀、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的一代。永远跟党走,就要求我们刻苦学习,力求有所作为。面对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要不断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练就报效祖国和人民的真才实学,并在实践中不断经受磨炼,提高自身技能,从而把爱国情、报国志真正落到实处,成为一代有作为的青年。我们相信,历史也将会把今天所发生的一切连同它的创造者

再一次塑在纪念碑上,我们将以此告慰烈士的在天之灵!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现代化成为社会发展的时代主题。

而只要头脑清醒,敢于正视现实,我们就不难发现自己与世界的差距,特别是和发达国家比较,我们就更清楚自己的落后——如今中国GDP仅占世界总量的3.28%,只占世界头号强国美国GDP的11.38%;而正是差距让我们被动挨打,差距令我们蒙受巨大屈辱: 1996年台海危机、1999年中国驻南使馆被炸事件、2001年南海撞机事件等……

是啊!生产力水平不提高,经济不足够发达,综合国力不足够强,我们就不可能真正言强,就不可能理直气壮地和压制我们的国家说“不”,中华民族脸上就不可能露出真正自信的笑容。

正是基于此,在十六大报告的第三部分,江泽民同志充满危机感和忧患意识的字里行间给我们一个震耳发聩的告诫:“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联想当今世界格局以及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晚发型现代化国家所处劣势让我们感受到切肤之痛,进而体会到江泽民同志“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的深意,对于曾经有着灿烂文明史的中国人来说,促进民族复兴的强烈愿望和历史使命难道还不能引发我们强烈的危机意识和赶超意识吗?

奋起!赶超!在危机四伏的国际环境,“不进则退”当代中国青年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与历史责任不亚于在枪林弹雨里出生入死打江山的革命前辈;所面临的挑战也不亚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建设者们。

面对历史,展望未来,为中华之崛起、民族之复兴,为不负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青年的庄严使命,我们须与时俱进,勇敢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用青年人特有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走出封闭、单

一、狭隘、僵化,走向开放、多样、宽容、活跃,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

我们继往开来,任重道远!

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青年去建设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青年去奋斗。青年一代要承担起这个历史责任 ,就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 ,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 ,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建树的人。希望青年们树立远大理想。青年富有理想 ,而真正远大的理想 ,必须与祖国的命运和人民的意愿紧密结合。当代青年应该具有的远大理想 ,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在为远大理想的奋斗中 ,青年的人生抱负才能真正实现。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 ,当一个人在年轻时就把自己的人生与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连 ,他所创造的就是永恒的青春。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就应树立远大

志向 ,并且要为实现这个志向而顽强努力 ,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 ,都不改初衷 ,矢志不渝。希望青年们坚持发奋学习。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

青春的步履匆匆,或许从未想过下一步的转向。然而,在感慨时光飞逝的今天,你是否真的在意青春的色彩,是否真的诠释青春的内涵,是否真的发自内心为青春喝彩?

习主席在五四青年节之际去了北京大学,在这所承载中华文化兴衰、历史流变的百年学府中,习主席的到访为青年的成长再次指引了新的风向。他表达了作为青年一代的当代大学生,应“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可见青春的壮美、可听青春的赞歌、可感青春的风采!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京大学是这段光荣历史的见证者。长期以来,北京大学广大师生始终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前进,在各条战线上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也坚信,在这样富有影响的高等学府带动下,更多的有识之士将肩负重任、开拓创新、引领未来!

习主席在讲话中还对广大青年寄予希望,希望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大学阶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

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人们付出的辛劳才能结出果实。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心浮气躁,朝

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从习主席深入浅出的讲话中不难看出,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应脚踏实地、着眼未来、立足自身、报效国家,在当代新时期下绽放最美的光彩,让我们为青春喝彩。在整个会议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中国整个社会的发展历程,也说明了青年朋友所发挥的重大作用。每个时期的领导人都对青年朋友寄托着深切的希望,毛泽东赞扬青年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邓小平指出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要发达的希望之所在;江泽明同志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要求全党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从此可以看出,广大的青年朋友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在面对重大的抉择中,青年朋友都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广大青年确实是我国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一支力量,确实是值得信赖的。

作为一名青年,一名大学生,更应该学会学习,学会进取。首先我们应该坚持学习,同时要和其他同学一起交流,取长补短。其次,要会学习。学生不同于一般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继承着和传递者,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

无论是各行各业的青年,在祖国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让我们一起为祖国美好的明天一起努力。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

读《马克思传记》有感

最近读了《马克思传记》后,有了很多的感想,当然也对马克思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

马克思的一生也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思想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性格,爱情,生活,事业,等等。这些是可以被认为是偶然因素,终归也将是必然因素.童年时代的马克思就可以看出来是带有极强的个性,由于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自然而然在和女孩们的相处中处于领导地位,这也导致在和朋友的交往中显得高傲,他成年后强势的作风应该也源于此。马克思也有很多缺点,他不善于理财, 对生活安排的没有条理,房间里十分杂乱,有关马克思大学生后的最后一份资料宣称他曾几次求债,并表明他在学校的五年中至少改了十次地址。而他后半生的经济来源,也大都来自于恩格斯的帮助,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思想方面也是有很大差异的。谁也不能否认马克思是一个伟人, 但谁也不能否认他只是一个凡夫俗子。我们不能太注重“伟人”这个光环而忽视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世上无完人,有瑕疵才会 显得真实,才会让人有兴趣去深入了解。

一直以来,马克思作为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和缔造者为全世界人民所敬仰和崇拜,尤其整个19世纪是在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即使是在中国,他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他之所以伟大,归咎其理,莫过于思想的伟大。在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受资本家的压迫和剥削,面对这样的社会状况,马克思深感同情,为解放受压迫的无产阶级,他树立了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的理想和抱负,所以更加的努力学习。他通过深入工人阶级了解工人疾苦,以深厚的文学功底,写出了厚厚的《资本论》。《资本论》剖析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揭露了资本家发家致富的来源于相对或绝对延长工人劳动时间从而榨取工人的剩余劳动力,这就是闻名全世界的利润率和剩余价值论。马克思以他的毕生精力创作了马克思主义,为全世界的革命发展指明了方向。马克思思想的伟大的地方就在于他的不断创造,创造才能产生价值。

我们作为新一代大学生,必须把实现人生价值与祖国的发展联系起来。马克思从小就非常勤奋,经常不分昼夜地工作。在动荡的日子里,如果白天被打扰了,他就在夜里工作,很多时候几乎通宵达旦直到身体实在不能支撑的时候才停下来稍事休息。等到稍微恢复了,他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他对于工作的热情和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把科学与社会实践二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得理论更加能够指引人们的行动,这是马克斯成功的重要原因。理论是来指导实践的,实践是来修正补充理论,使得理论更加的完美。我们要正确认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我们的学习同样也需要理论和实践。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学习,而忽略了学以致用,就像一个仓库,如果我们只是把它塞得满满的,不拿出去用,那么一切都是无用。大学时代实践更加重要,因为我们很快就要面临找工作的问题,绝大多数的用人单位看重的是能力。能力怎样体现,当然是通过不断的实践来丰富和沉淀的。从马克思的身上我们学会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生,用正确的方法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只要不断努力,不断奋斗终有一天我们会达到成功的彼岸。

下载形势与政策-呼唤海权(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形势与政策-呼唤海权(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形势与政策

    我国城镇化建设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摘要:城镇化是十八大部署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决策之一,也是我国未来发展最大的增长引擎之一。城镇化是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

    形势与政策

    民以食为天,食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关系到人的生存和身体健康。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食品供给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品种丰富, 数量充足,供给有余。在满足食品数量需求的同时......

    形势与政策

    成绩: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及其对策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 授课教师:潘启娇院系:英语学院 年级:2011级 姓名:韩紫姗 学号:110110101我相信对于中国人来说,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

    形势与政策

    2010年~2011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科目考查论文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电子08-1 指导老师:周汉杰 姓名:蔺张全 学号:08034040120 成绩:回眸十一五,憧憬十二五 【摘要】......

    形势与政策

    3.试述中国梦的主要蕴涵和实现路径。 中国梦的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梦想照进现实,关键在于行动、在于实干。只有行动第一、实干第一,才能为“中国梦”照......

    形势与政策

    二、简述当今大国关系的变化趋势,并谈谈大国关系的调整对世界格局影响的体现。 答:回顾一年来的形势发展,可以看到世界格局呈现了明显可见的变化。一方面,美国由于深陷伊拉克战......

    形势与政策

    会议召开 2014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将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会议前瞻 中共历次四中全会多聚焦于党风建设,而即将召开的十八届......

    形势与政策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2016-2017 学年秋季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学习小结 姓名:田风强学号:20144820757 班级:14通信A2成绩: 对南海问题的看法 南海,众所周知,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