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最新湘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 文明之光
第一课时
知识和能力目标:1.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
方法与过程目标:
2、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
情感与态度目标:
3、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本课重点难点分析:
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教具准备: 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 课时一: 彩陶 课堂导入 :
1.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
2.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 3.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审美趣味。
4.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
5.这个彩陶罐的装饰纹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 6.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 媒体运用: 彩陶纹盆; 船形网纹瓶 第1 页 思考练习:
1.说一说人面纹盆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2.据学者考证人面鱼纹盆是一个小孩葬具的盖。据此你能推断人面鱼纹的用意吗?
3.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
彩陶纹样有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之分,两者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 1.辨识具象纹样表现的内容。2.分析抽象纹样表现的内容(鱼纹、鸟纹)。
3.归纳:从具象纹样到抽象纹样都有哪些改变?鱼纹、鸟纹的变化都有哪些共同规律? 4.感受:谈谈具象与抽象的彩陶装饰纹样给你的不同视觉感受。尝试:以彩陶蛙纹为参照,用抽象的方式设计两个与之不同的蛙纹图形。总结: 通过学习活动我们对彩陶艺术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和认识。彩陶与我们今天的生活用品的造型装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古代工艺美术继续深入的了解,我们还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课后作业:建议按照不同时期、不同题材收集、归类整理彩陶纹样。媒体运用: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彩陶装饰;鱼纹具象、抽象变化;鸟纹具象、抽象变化。
板 书 设 计 第一课:《文明之光》
1、彩陶的联想
2、思考练习:
3、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
总结:作业安排。
教学反思:
第1课 文明之光
第二课时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够辨识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法与 过程目标:2.能够联系时代与社会生活,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赏析青铜器。
情感与态度目标:3.能够比较、归纳青铜器纹饰的特点,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本课重点、难点分析:
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
课时二: 青铜器 教学过程:
导入:依据或引用历史资料介绍青铜器。青铜是红铜加锡或铅制作的合金,色相为青,故称青铜。早在夏初,华夏先民就开始制作青铜器,进入中国历史上长达16个世纪的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体现了高度的艺术成就。媒体运用: 视频短片
二、赏析:司母戊方鼎。
用途猜想 赏析: 四羊方尊 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收集资料方法讨论
简要介绍:
司母戊方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因其腹部著有“后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所铸。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后母戊方鼎器型高大厚重,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表明商代冶金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用途:煮或盛放鱼肉用,也作为祭祀用的礼器。“鼎”的结构部位:口、腹、耳、足。造型感受:方正、厚重、庄严。装饰规律:龙纹组成的兽面纹(饕餮纹)、鼎耳双虎纹饰均为对称图形。
四羊方尊(商代)器身腹部的四羊圆雕与綫刻纹饰和谐地结为一体形成丰富精细的视觉效果。器物的造型十分生动。边缘棱脊的粗线条增强了器物造型的气势。利簋(音轨)利簋内底部4行32字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的具体时间。云雷纹为地。分别再饰兽面纹夔纹双兽头耳;夔纹组成的兽面文;方座饰兽面纹。
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1、青铜器的主要纹饰。2.尝试描述兽面纹、夔纹、龙纹、凤纹的造型特点。3.云雷纹、蟠蝙纹作为底纹使器物形成怎样的效果? 莲鹤方壶:识别蟠躏纹: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张口、卷尾、蟠曲。连续排列纹样,一般都作主纹应用,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赏析引导:壶身腹部至颈部逐渐收紧,在口部花瓣处展开,烘托立鹤;怪兽、飞龙攀缘 向上,形成轻盈升腾的势态。后母戊方鼎与莲鹤方壶比较两件器物,归纳其不同特点和感受。提示:分别从时代、器形、纹饰和对比感受几个方面人手。
收集资料方法讨论:如果你要了解青铜器风格的发展变化,需要查阅、收集青铜器的资料,你会怎么做? 提示:按时代、类型、器物名称、尺寸、出土地点、收藏者(单位)等等。
作业与课堂评价:作业及活动建议:尝试用几何形绘制或对折剪贴兽面纹图形。小组或个人为校园网站编辑介绍青铜器的网页。
总结·思考:你对青铜器有什么新的了解?青铜器的出现为社会进步带来了哪些变化? 为瓷器欣赏作课前准备,通过博物馆网站收集你喜爱的瓷器资料(图片、介绍文字),分小组按不同时代各选一件,或者发到老师的邮箱。
第三课时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中国瓷器发展的基本情况,能够大致说出瓷器的种类以及特点。方法与过程目标:
2、学习欣赏瓷器艺术的基本方法,能够从器形、袖色以及装饰等方面进行赏析和描述。情感与态度目标:
3、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青铜器,瓷器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本课重点、难点分析:
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教具准备: 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 课时三: 瓷器 导入 :
欣赏活动在学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选出要点以议论、交流为主要方式,以学生讲解为主。
同学们收集了许多关于瓷器的资料,下面请两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两个有关瓷器的基本知识: 1.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瓷器和陶器有什么不同? 2.瓷器有哪些种类?它们分别产生于什么时代? 举例对学生的发言作出评价和补充。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活动进一步了解中国瓷器,感受瓷器的美,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媒体运用: 图片欣赏 欣赏、分析与总结归纳
青花瓷: 欣赏、分析与总结归纳 斗彩 有条件的去博物馆欣赏实物。· 青轴弦纹瓷尊商代瓷器出现的时代;瓷器与陶器的区别;原始瓷给你的印象和感受。·青瓷:我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在坯体上施以青袖烧制而成。引导学生从器形、装饰、袖色等方面进行描述。·长沙窑执壶唐代
釉下彩瓷的发源;贴近百姓生活的功用和装饰;商业出口,吸收外域文化。宋代的五大名窑即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
l景德镇窑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瓶元代景德镇窑青花折枝花果,纹带盖梅瓶明代,成化斗彩三秋杯明代,青花五彩云龙纹盖罐明代。
· 青花瓷: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钻的钻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袖,经高温一次烧成。钻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斗彩、五彩在青花的基础上发展丰富。斗彩指袖下青花和轴上彩色相结合的彩瓷工艺。五彩是瓷器袖上彩的一种。五彩瓷在明清两代逐渐发展、兴盛,其配方经过不断的创新,并进行了多次重大的改革之后,才出现以红、黄、绿、蓝、黑、紫等为主的彩瓷。
总结: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权淀着丰厚的文化信息,我们在赞叹它们精美的造型和巧夺天工的技艺的同时,还能够直接感触到一个伟大民族的情感和智慧。各地的博物馆都有大量的古代瓷器,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精美的造型和温润质地的光彩,了解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情趣。
通过对工艺美术知识的广泛涉猎,我们还能够了解更多的文化现象,以此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生活。作业与课堂评价
各地的博物馆都有大量的古代瓷器,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精美的造型和温润质地的光彩,了解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情趣。
通过对工艺美术知识的广泛涉猎,我们还能够了解更多的文化现象,以此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生活。
板书设计: 第一课:《文明之光3》
1、瓷器时代:
2、赏析《青轴弦纹瓷尊》
3、赏析《青瓷莲花尊斗》 讨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权淀着丰厚的文化信息,我们在赞叹它们精美的造型和巧夺天工的技艺的同时,还能够直接感触到一个伟大民族的情感和智慧。
第2课《以形写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感受祖国文化独特的精神风貌;
学习运用水墨人物画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简单的人物。 课前准备:演示和作业用的国画工具以及欣赏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关于课题以形写神的谈话:
1.词义理解的讨论。(出处参照资料库)
2.以《藏族舞蹈》和《戏剧人物》为例展开讨论,理解形和神的概念。
小结:以形写神是传统人物画重要的审美标准,即通过足以显现人物内在本质的外形的描写,真实地展示不同人物的性格、个性与内心世界,同时也揭示其品格,反映其社会属性,并给予或尝试新的审美判断。 →《藏族舞蹈》和《戏剧人物》 →字幕
二、欣赏分析
《太白行吟图》欣赏要点:
1.画面感受:简约造型和空白的处理所营造的气氛。
2.诗人的神态:沉浸在无际的冥想之中。
3.了解写意画的特点,感受线条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以及流畅的运笔,转折顿挫;墨色随着线的流动产生浓淡干湿的变化呈现出的丰富效果。
→《太白行吟图》以及局部
三、临摹体会
教师示范,讲解要领,学生选择教材提供的人物画作品进行临摹,体会运用笔墨的感受和人物神态的表现。 →古典音乐背景
四、展示评价
展示自己的作品,交谈临摹过程中的体会和对自己的评价。 教师总结,布置下节课的准备工作,下课。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运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人物,并通过人物造型、背景和道具表现意境,传达思想感情。
五、赏析作品、讲解创作表现方法
赏析提示:(作为学生讨论的参考导向)
小孩和小乌龟描绘画题明示的事件,认真的神态表现儿童的天真幼稚;植物的点缀表现季节和院落环境;大片空白营造了凉爽活跃的氛围,留给我们想像的空间。
伯乐的眼神与相马的主题;衣着打扮与人物身份;构图:人物、马和款识的位置关系,改变它们效果会怎样?
笔墨运用特点:线条与大块水墨形成对比;墨色浓淡干湿的变化;用线自由,不拘形似。
小结。(参照教材的提示)→《学步》→《相马图》
六、尝试创作1.学生议论:画什么?怎样画? 2.创作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教学活动任务
七、作业评价 评价内容:
1.主题表现;2.人物神态;3.画面效果。总结。
教学反思:
第教学目标:
3课 画故事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用中国画形式进行故事情境描绘的基本步骤与多种方法。
2.过程与方法:情景导学法,能在作品中表现故事情节,突出主要形象的动作与表情。
3.情感与文化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画故事情节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角色造型、场景设计、构思构图的表现方法。教学准备: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布置学习欣赏《老鼠娶亲》作品:
分小组观察欣赏作品,并讨论、研究以下的问题: 1.根据命题讲讲画中表现的情节是怎样紧扣主题的。2.作品中的角色造型和场景设计有什么特点。3.画面的构图是怎样突出主体和主题的。引导学生进入状态,感受文字与画面的密切关系。
二、研究分析学生作品:
研究学生作品,分析他们创作的成功与不足。请学生代表介绍自己的选题和构思。
三、研究、学习画故事的创作方法和步骤: 让学生明确创作要领。
问题:1.作品中需不需要画剑?2.剑鞘放在何处?3.水和背景怎样表现
第二课时
四、进一步总结和归纳:
请上一节画《刻舟求剑》的同学展示草图,大家提出修改建议。
创作时,一般需要有文字脚本,可用几幅画表现一个故事,如果只限独幅,就要选择最能体现主题的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展示一组画家用宣纸创作的故事作品,并示范局部关键处,介绍用笔用墨和用色的方法。
理顺思路,激发创作欲望,提高学生的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学生实践,教师辅导: 大家结合自己的选题进行创作。教师辅导:
1.及时发现没有进入状态的同学,解决选题和取材问题。2.解决主体不突出、构图欠佳的作品。
3.及时发现场景设计不够完美的作品,协助修改和完善。六.完成作业,展示、交流与评价:
学生结合相关资料进行绘画创作。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评价,协助解决问题。课堂练习:
布置学生课后继续创作实践。1.学生互相评说他人作品的优缺点。
2.提出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请其他组和老师协助。培养严谨、认真的作风。作业布置:
1.故事表现准确完整; 2.画面的连贯性; 3.形象刻画的生动性。板书设计:第3课 画故事
1.单幅画故事; 2.多幅画故事。
第4课 视觉中的红屋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了解西方绘画的历史发展,对比传统与现代的西方绘画风格与技法。2.过程与方法:
把握一些现代派绘画 变化的基本特征,并了解现代绘画的艺术语言。3.情感与文化目标:
能够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语言,表现对物象的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能够初步建立以发展和辩证的眼光认识、品评美术作品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西方现代主义画派的特点与传统主义画派的区别。教学难点:运用不同的绘画语言,表现对物象的感受。教学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自20世纪初以来,很多现代派艺术家开始强调写实绘画中的局部因素,或侧重色彩,或侧重形体,拓宽了美术的表现形式,赋予艺术作品新的力量。
二、出示图片:
从写实风格到多种风格
第一组:《蓬图瓦兹的红屋顶》忠实于对象,逼真细腻。第二组:《红屋》形体简略,色彩饱和
第三组:《街》用点、线、面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体现韵律和节奏感,房屋有如童话。
第四组:《塔楼》用线条构成画面,用平面处理物象,几何化形体重叠,层次感、空间感增强,物体和谐共存。
第五组:《生动的风景》用线、面的几何化来概括物体,色彩使用单纯,作品有一种装饰美感,充满装饰趣味和强烈的力量感。
第六组:《秋天的山村》轻松的线条构成,绝对的平面,稚气天真
画家使用的线条、色彩不是随意的,而是和作品的主题联系在一起,充分表达画家的主观感受和对所描绘物象的理解和在认识。
三、小组比一比(分析评价现代派作品的绘画语言)思考·练习
《秋天的山村》中既有形状的归纳,又有色彩的归纳,仔细观察,哪些色块分别表现了房屋、菜畦、土地、水塘,谈谈你的看法。尝试用这几种色彩改画《街》,看看给你的感觉发生了什么变化。
创作的基本方法
运用现代派绘画方法,对客观物象进行简化、概括、提炼或变形、解构,然后重新组合,能获得新的表象形式,创作出有意味的形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在表现形式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归纳、夸张客观物象的主要特征,组织画面时要从美的方面充分研究整体比例,空间分割,点、线、面的表现性等诸多因素。
欣赏《鸟飞了》版画 徐冰
方法一:省略次要的东西后进行归纳,形体一般趋于平面化 欣赏《大明风度》油画 王怀庆怎样通过简化→变形→新的表现形式 方法二:夸张主要部分,形体往往表现出几何化和装饰化的效果 欣赏《马系列之一》(油画)现代 曹力 欣赏《老牛和小牛》(农民画)常振芳
思考·练习尝试用上面两幅图中的任何一种方式勾勒你喜欢的小动物。方法三:对客观对象进行分解和组合
欣赏:从青铜器(人面鼎)→(兽面纹斝jia)→(爵)到爵、斝(油画)庞涛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创作个性化的作品 欣赏:吉他(拼贴画)毕加索
二、思考 训练
这幅剪贴画保留了吉他的哪些特征?
尝试分析画面构图,说说画家是怎样把握画面的平衡和变化以及怎样营造深度空间的。
学习活动一
以分解和组合的方法,尝试制作一幅题为“小提琴”的拼贴或绘画作品。思考·练习
欣赏《画画中的克劳德》(油画)毕加索 《塞纳西欧》(油画)克力 以上两幅图在处理和客观物象之间的关系时,用了什么样的变形手法,给你怎么样的艺术感受?
欣赏:《鱼系列之一》(油画)王玉平
《鱼系列之一》中的鱼形状简化变形,色彩强调大面积对比,富有表现性 欣赏:照片《室内一角》与《寻找室内形状》(选自《西班牙现代绘画教程》)对比
《寻找室内形状》画家运用丙烯、粉笔进行色彩表现方法的实验。《天水桥》(摄影)现代 韦鸣
通过概括、简化、变形、分解、重新组合等手法改变实际物象,构成新的画面。
学习活动二参照《寻找室内的形状》和《天水桥》创作一幅个性化的作品。课堂练习:
1.人们为什么不满足于模仿自然的表现形式? 2.2.变形手法表现的自然景物给你什么不同的感受? 3.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去看世界呢?
作业布置:“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优秀的艺术作品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仔细观察与用心体会,在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语言,创造出新奇而又让人耳目一新的视觉艺术作品。
第5课《方寸之间》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够在尝试治印的动手活动中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
2、能力目标:能够初步理解和运用篆刻章法的变化原则修改或者设计印稿。
3、情感目标:通过从篆刻的学习和实践中感受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力,增
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教学难点】篆刻时如何把握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教学内容 【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组织听讲情绪。
【引入新课】
出示图片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它采用的就是咱们中国印章的形式,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篆刻艺术的方寸之间,感受篆刻艺术的魅力。板书课题: 方寸之间 【讲授新课】
早期的印章大都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为篆刻。
书法与篆刻是中国艺术的孪生姐妹。古代文人将诗、书、画、印并称四绝
一、印章的品类
名章(<<白石>>、<<文彭之印>>、<<文征明印>>)闲章(<<江山风月>>、<<乘长风破万里浪>>、<<大吉>><<玉树临风>>)
肖形章(<<虎>>、<<鹿>><<人与鸟>>)
二、印章的形式 朱文(阳文)白文(阴文)
三、治印的过程
1、写印稿
2、印稿上石 A、直接反写 B、水印上稿
3、镌刻(冲刀法、切刀法)、这一步可以课后完成
4、修改 【布置活动内容】
要求:选用宜于雕刻的材料,尝试临刻自己喜欢的篆刻作品。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作品展示】
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老师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
我喜爱的书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封面设计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去用视觉艺术语言去感受、欣赏封面艺术。
2能力目标:融美术字与图形于一体,强调字体与图形的排版设计。逐步提高设计与生活实际密切关系的认识。
3、情感目标:能够文字图形作为一种独立的设计元素,大胆设想,运用构图、色彩、图案、美术字等知识,设计自己喜爱的书的封面。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用字体设计封面的要点,即:字体、大小、位置、色彩、组合构成的视觉形象。
2、难点:运用以前学习的美术知识,将构图、色彩、图案、美术字等知识综合运用,完成自己喜爱的书的封面设计。三.教具与学具:
1、教具:各类书籍封面设计作品
2、学具:铅笔、尺子、蜡笔、水彩笔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课前一周,布置学生课余到学校附近书店调查一些封面设计具有特点的书。
(二)、导入新课
1.新学期对这学期的教材进行全面的介绍,对要用的材料做下安排。2.请学生介绍自己收集或者喜爱的书籍封面设计.(注意及时总结学生从哪些方面介绍书籍封面,积极肯定学生对封面设计美感朴素的认识与思考.)
(三)、讲授新课
1、提问导入 :书的封面丢了,对书有什么影响。(封面的作用)
总结: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书的前面就像人的脸面一样,是一本书的很重要的部分,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它起到决定性作用,引导我们进入书的内容。2.书籍的分类
a.名著类、杂志类、科教类等
b.具体的组成(文字和图画)(书名、作者、书的性质和内容相符的图像)3.封面设计的表现形式,通常运用文字、绘画、摄影和图案等作为设计元素进行设计。
4.介绍书籍封面设计的布局方式:
A.对称布局 B.均衡布局 C.不均衡布局 5.教书总结
文字、色彩和图形构成封面设计三大要素。下面我们就和大家来分别研究一下这三大要素:
A.文字。书籍的封面要有明确的表意功能,而且还有审美功能,在设计时把文字以点、线、面来进行排列,书名较大可以处理成面,一定要醒目、大方;作者名字少,也较小,所以把它处理成点;出版社字较多较长,一般排成一行,所以当成线来处理,文字的字体、大小、颜色和位置要精心设计。B.图像。让学生观察欣赏封面的图像(课本3、4、5页)教书总结:图像要与书籍内容有关,使封面更加生动、美观。
C.颜色。任何封面总有一种颜色占主导地位,要能反映出书的某些性质和特点。
(四)、封面设计步骤: a.构思立意
b.确定封面的规格和文字的位置。(利用文字进行封面设计时,要根据文字的主次、疏密、虚实,结合文字的字体、大小、颜色进行整体布局。注意:用双线,单线会减弱视觉冲击力。c.上颜色(颜色鲜明)五.学生实践
用学过的知识,利用文字作为元素,对自己喜爱的书进行封面设计。要求:文字突出,颜色鲜明 六.作品讲评,小结
1、展示学生的设计作品,同学自评互评,谈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总结:通过大家的努力和精心制作,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发挥了创造精神。学会了用艺术语言去分析作品、评价作品、感受作品,感受到了封面设计的艺术。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们初步了解书籍封面设计的布局方法。
2、学习了解书籍装订的方法与形式,尝试利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进行设计制作。
3、通过学生收集书,熟悉字体与排版、学习设计封面,激发学生爱书、爱学习、爱生活的美好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书籍封面设计的布局方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来表现自己想要表达的封面设计构思。
.难点:字体与排版都要体现书籍内容的情感,作品能体现个性,力求创新。
三、教具与学具: 1 .教具:教学课件。
.学具:包好的书、铅笔、蜡笔、水彩颜料和笔、小桶、剪刀、胶水、彩色纸。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分析一组以文字元素为主设计的中外书籍封面.(引导学生运用上课时学习的文字设计知识进行分析.)以图例说明,不同内容和类型的书,对字体,色彩、排版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二、讲授新课
1.提问:书到底有哪几部分?
封面、书脊、封底、书芯、衬页、扉页 2.介绍书籍封面设计的布局方式:
A.对称布局 B.均衡布局 C.不均衡布局
3.封面设计:封面设计时书籍装帧设计的一部分。实际装帧要对封面、书脊、封底进行整体的设计。4.了解书籍装订的形式:
A.书籍装订就是把印好的书加工成书本。
B.书籍装订的形式:a.中式装订(以线装为主要形式,线装书较费工时,现在很少应用。b.西式装订(平装、精装)
5.特殊效果的封面设计(欣赏5页中的特殊效果的封面设计)
6.封面设计步骤:A.构思立意 B.运用不同的材料的技法进行设计制作,封面设计要体现书籍内容的情感。
三、学生实践
1.学生分组练习, 以两人为一小组进行设计练习,增强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教师辅导.(教师的引导侧重强化学习活动的要求,激发学生探索封面设计.)2.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设计具有个性的书籍封面(提倡选择水彩笔,蜡笔等简便,易行的绘制工具,探索剪,贴,镂空,拓印等省时,实用的表现技巧.)
四、作业展示与评价.学生介绍分组对比原有书籍的设计,介绍本组最佳设计作品的特点,教师积极引导同学之间探讨各组设计作品的特点与不足所在.《方寸之间》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篆刻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做事细心的态度
3、情感目标:通过从篆刻的学习和实践中感受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 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诚信意识。【教学重点】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教学难点】篆刻时如何把握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教学内容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组织听讲情绪。
【引入新课】出示图片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它采用的就是咱们中国印章的形式,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篆刻艺术的方寸之间,感受篆刻艺术的魅力。板书课题: 方寸之间 【讲授新课】
早期的印章大都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为篆刻。书法与篆刻是中国艺术的孪生姐妹。古代文人将诗、书、画、印并称四绝
一、印章的品类
名章(<<白石>>、<<文彭之印>>、<<文征明印>>)闲章(<<江山风月>>、<<乘长风破万里浪>>、<<大吉>><<玉树临风>> 肖形章(<<虎>>、<<鹿>><<人与鸟>>)
二、印章的形式
朱文(阳文)白文(阴文)
三、治印的过程
1、写印稿
2、印稿上石 A、直接反写
B、水印上稿
3、镌刻(冲刀法、切刀法)、这一步可以课后完成
4、修改
【布置活动内容】临摹肖形章一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作品展示】
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老师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课后活动】
查找自己名字的篆字写法
第二篇:湘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资料
湘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 文明之光(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
2、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
3、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重点难点分析:
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课时一: 彩陶
课堂导入 :
1.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
2.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 3.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审美趣味。
4.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
5.这个彩陶罐的装饰纹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 6.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媒体运用:彩陶纹盆;船形网纹瓶。思考练习:
1.说一说人面纹盆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2.据学者考证人面鱼纹盆是一个小孩葬具的盖。据此你能推断人面鱼纹的用意吗? 3.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
彩陶纹样有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之分,两者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 1.辨识具象纹样表现的内容。
2.分析抽象纹样表现的内容(鱼纹、鸟纹)。
3.归纳:从具象纹样到抽象纹样都有哪些改变?鱼纹、鸟纹的变化都有哪些共同规律? 4.感受:谈谈具象与抽象的彩陶装饰纹样给你的不同视觉感受。尝试:以彩陶蛙纹为参照,用抽象的方式设计不同的蛙纹图形。
总结:通过学习活动我们对彩陶艺术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和认识。彩陶与我们今天的生活用品的造型装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古代工艺美术继续深入的了解,我们还会有更多新的发现。课后作业:
建议按照不同时期、不同题材收集、归类整理彩陶纹样。媒体运用: 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彩陶装饰; 鱼纹具象、抽象变化;鸟纹具象、抽象变化。总结:作业安排。
第1课 文明之光(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够辨识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2.能够联系时代与社会生活,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赏析青铜器。3.能够比较、归纳青铜器纹饰的特点,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课重点、难点分析:
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教学过程:
导入:依据或引用历史资料介绍青铜器。青铜是红铜加锡或铅制作的合金,色相为青,故称青铜。早在夏初,华夏先民就开始制作青铜器,进入中国历史上长达16个世纪的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体现了高度的艺术成就。媒体运用: 视频短片
二、赏析:后母戊方鼎。用途猜想 赏析: 四羊方尊
青铜器的主要纹饰,收集资料方法讨论。简要介绍:
后母戊方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因其腹部著有“后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所铸。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后母戊方鼎器型高大厚重,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表明商代冶金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用途:煮或盛放鱼肉用,也作为祭祀用的礼器。“鼎”的结构部位:口、腹、耳、足。造型感受:方正、厚重、庄严。装饰规律:龙纹组成的兽面纹(饕餮纹)、鼎耳双虎纹饰均为对称图形。
四羊方尊(商代)器身腹部的四羊圆雕与綫刻纹饰和谐地结为一体形成丰富精细的视觉效果。器物的造型十分生动。边缘棱脊的粗线条增强了器物造型的气势。利簋(音轨)利簋内底部4行32字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的具体时间。云雷纹为地。分别再饰兽面纹夔纹双兽头耳;夔纹组成的兽面文;方座饰兽面纹。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1、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2.尝试描述兽面纹、夔纹、龙纹、凤纹的造型特点。3.云雷纹、蟠蝙纹作为底纹使器物形成怎样的效果? 莲鹤方壶:识别蟠躏纹: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张口、卷尾、蟠曲。连续排列纹样,一般都作主纹应用,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赏析引导:壶身腹部至颈部逐渐收紧,在口部花瓣处展开,烘托立鹤;怪兽、飞龙攀缘 向上,形成轻盈升腾的势态。后母戊方鼎与莲鹤方壶比较两件器物,归纳其不同特点和感受。提示:分别从时代、器形、纹饰和对比感受几个方面人手。收集资料方法讨论:如果你要了解青铜器风格的发展变化,需要查阅、收集青铜器的资料,你会怎么做? 提示:按时代、类型、器物名称、尺寸、出土地点、收藏者(单位)等等。作业与课堂评价:作业及活动建议:尝试用几何形绘制或对折剪贴兽面纹图形。第1课 文明之光(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瓷器发展的基本情况,能够大致说出瓷器的种类以及特点。
2、学习欣赏瓷器艺术的基本方法,能够从器形、袖色以及装饰等方面进行赏析和描述。
3、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青铜器,瓷器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重点、难点分析:
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 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 课时三: 瓷器
导入 :欣赏活动在学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选出要点以议论、交流为主要方式,以学生讲解为主。同学们收集了许多关于瓷器的资料,下面请两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两个有关瓷器的基本知识: 1.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瓷器和陶器有什么不同? 2.瓷器有哪些种类?它们分别产生于什么时代? 举例对学生的发言作出评价和补充。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活动进一步了解中国瓷器,感受瓷器的美,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媒体运用: 图片欣赏 欣赏、分析与总结归纳 青花瓷: 欣赏、分析与总结归纳 斗彩 有条件的去博物馆欣赏实物。青轴弦纹瓷尊商代瓷器出现的时代;瓷器与陶器的区别;原始瓷给你的印象和感受。·青瓷:我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在坯体上施以青袖烧制而成。引导学生从器形、装饰、袖色等方面进行描述。·长沙窑执壶唐代 釉下彩瓷的发源;贴近百姓生活的功用和装饰;商业出口,吸收外域文化。宋代的五大名窑即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景德镇窑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瓶元代景德镇窑青花折枝花果,纹带盖梅瓶明代,成化斗彩三秋杯明代,青花五彩云龙纹盖罐明代。
青花瓷: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钻的钻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袖,经高温一次烧成。钻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斗彩、五彩在青花的基础上发展丰富。斗彩指袖下青花和轴上彩色相结合的彩瓷工艺。五彩是瓷器袖上彩的一种。五彩瓷在明清两代逐渐发展、兴盛,其配方经过不断的创新,并进行了多次重大的改革之后,才出现以红、黄、绿、蓝、黑、紫等为主的彩瓷。
总结: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权淀着丰厚的文化信息,我们在赞叹它们精美的造型和巧夺天工的技艺的同时,还能够直接感触到一个伟大民族的情感和智慧。各地的博物馆都有大量的古代瓷器,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精美的造型和温润质地的光彩,了解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情趣。通过对工艺美术知识的广泛涉猎,我们还能够了解更多的文化现象,以此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生活。第2课《以形写神》(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艺术特点,感受祖国文化独特的精神风貌。
2、学习运用水墨人物画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简单的人物。课前准备:演示和作业用的国画工具以及欣赏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关于课题以形写神的谈话: 1、词义理解的讨论。(出处参照资料库)
2、以《藏族舞蹈》和《戏剧人物》为例展开讨论,理解形和神的概念。小结:以形写神是传统人物画重要的审美标准,即通过足以显现人物内在本质的外形的貌。针对作品中人物的神情姿态的表现和水墨技法的运用,为教学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引发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关注和思考,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人物画作品的表现方法和特点。在人物画作品的欣赏感受中,对人物画的立意、造型和笔墨表现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关的提示,为尝试表现的教学活动提供指导。尝试表现从临摹开始,教材为学习提出了技法和情感两个方面的要求。临摹学习适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水平,避免了空洞的技法理论学习。围绕人物画的主题表现展开,通过作品提示,从提取素材、表现典型、环境渲染以及人物性格、内心世界的刻画等方面阐述了创作表现方法。活动二的学习任务是:以成语故事、神话 故事或历史故事中的人物为素材尝试表现,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知识的途径。
资料库:介绍传统绘画理论和有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传统人物画的历史渊源。
学习大空间:介绍工笔画知识,引发学生产生进一步完整地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
通过学习,学生对中国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有一定的了解,能够使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表现简单的人物,并通过人物造型、背景和道具表现意境,传达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感受祖国文化独特的精神风貌;学习运用水墨人物画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简单的人物,并通过人物造型、背景和道具表现意境,传达思想感情。
三、教学思路 1.教学题材
叶浅予的作品《藏族舞蹈》运用纯熟的线条,勾画出灵动的舞蹈动作。中国画表现人物要求一气呵成,所以对人物造型的准确、深刻理解便成为水墨人物画的基础。使学生理解造型基础的重要性,懂得胸有成竹在中国画表现中的意义。韩羽的作品《戏剧人物》运用泼墨技法,表现了舞台上的张飞刚毅、憨直的艺术形象,造型夸张,气势非凡。墨色浓厚苍润,用笔洒脱飞扬。墨色的变化是中国画的重要特点,注意引导学生在尝试学习中仔细观察水墨在宣纸上的变化,感受和体会墨色的不同层次。分析梁楷的作品《太白行吟图》,了解写意画的特点,感受线条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以及流畅的运笔,转折顿挫;墨色随着线的流动产生浓淡干湿的变化呈现出的丰富效果;微睁双目、喃喃吟颂的面部表情,以及简约造型中空白的处理,体会诗人沉浸在无际的冥想之中的心境。活动一设置了读画、临画的学习任务,并为此选择了其他人物画作品。这一部分的学习材料以有趣的人物造型、简洁的笔墨方法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参考。让学生通过读画细心品味人物画作品所表现的意境、人物造型方法和笔墨运用特点,通过临摹学习体会人物造型和用笔用墨的方法。活动二围绕一定主题的人物画创作而设置。教材选用了《学步》和《相马图》两幅作品作为范式,从人物刻画、环境渲染和道具安排等方面做出提示,也可以作为临摹范本使用。2.教学组织
教学准备以演示和作业用的国画工具以及欣赏图片或多媒体课件为主。多媒体课件应考虑提供放大的作品局部画面;演示和作业用的工具应保持一致,以便学生模仿。作业用纸的尺寸 应适合在课桌上使用,可以考虑选用浸染程度不大的皮纸。课堂组织形式仍旧以单独作业为主。教学过程中注意习惯的培养,对工具的摆放、使用以及卫生事项做出具体要求,如注意笔洗的摆放;用手指捏挤去除毛笔多余的水分,不要随便乱甩等等。3.教学策略
根据教材活动设置,安排两个课时教学。第一课时通过欣赏活动和临摹尝试,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学习用水墨表现简单的人物。第二课时运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人物,并通过人物造型、背景和道具表现意境,传达思想感情。欣赏导入,围绕教材提供的图片提出问题,从整体感受线条的表现特点、水墨效果、构图安排和细节刻画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逐步深入地探究人物神态的表现、情感的抒发和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尝试即兴水墨表现:在宣纸上画人物,在同学的作品中进行比较,谈一谈表现的目的;试一试将作品与题材、性格对号,进一步体会笔墨与情感的联系。在欣赏和分析作品的活动中,始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以他们的角度判断答案的合理性,并给予积极的评价。穿插笔墨的练习,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临摹,切身体验用水墨画人物的过程,并让学生交谈感受。欣赏、分析《太白行吟图》,对比其他作品,分析人物动态塑造、身份举止的表现以及关联绘画主题表现的其他问题,举一反
三、学以致用。归纳要点,对教学做出评价,结束这一课时的教学。第二课时进行人物画创作,以成语故事、神话故事或历史故事中的人物为素材,参考课本列举的不同形式的人物画作品,尝试水墨人物画的表现。首先复习上节课归纳的要点,让个别学生简短讲解自己的创作意图,了解学生的创作思路并给予必要的指导,由此启发更多的同学。通过对课本中的若干范图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画的创作过程。启迪他们在平凡而广泛的选材中开掘深意,围绕主题刻画人物。注意利用人物的衣着打扮,呈现事件中必不可少的环境、道具,省去多余的罗列。在创作过程中,随时展示学生作品并予评价和辅导。4.教学评价
评价的范围可以是理解水平和绘画技能等多方面的,这样做能够鼓励和肯定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获得。采用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方法,通过各方面的比较,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理解中国画人物的神态和意境、运用水墨工具进行人物画表现等方面对学习做出评价。熟练地掌握水墨技法非一日之功,也不是本单元的直接目标,作业不需强求形似,重在通过尝试体会感受,评价指标在这方面应该有所侧重。
四、教学选择 尝试和体验是了解传统技法的最好方法。传统人物画的学习同样讲究程式技法,人物造型、线描技法以及笔墨运用缺一不可,如果一一道来,既不可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也不可能为广大学生接受。临摹乃是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历代继承发扬国画传统的重要途径。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同时要适度把握评价标准,重在对传统绘画的认识了解。临摹的方法有多种,如局部临摹;摹写铅笔稿,再用水墨勾画;模仿笔墨画法等等,可以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五、教学建议
1.关于教材处理的建议
中国画人物的神态是通过各个方面表现的,包括人物动态、构图、笔墨以及细节的处理、环境、道具的烘托与陪衬。教材选择的图片都各有侧重,教学中可以分门别类加以使用。欣赏内容贯穿于始终,教材关于作品的描述可以视为提示,具有导向的作用,可以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挥。技法的学习以临摹为主,即使是表现主题的习作,也可以借助临摹完成,除教材提供的作品外,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2.关于教学情境创设的建议
感受人物内心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藏族舞蹈》通过动态造型表现热烈的情绪,用藏族舞蹈的影片资料可以烘托气氛;《戏剧人物》用阔笔泼墨的手法,表现张飞的憨直鲁莽,用戏剧影片资料可以帮助学生转换这一感受;可以结合诗词帮助学生感受李白吟诗的神态等等。画面效果的感受结合表现方法分析,也是帮助学生进入情境的重要途径。启发学生描述自己的感受,有助于体会作品表现的意境,理解作品传达的情感。3.关于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建议
欣赏的内容应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讲解抽象的笔墨形式时,尽可能地采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如:用什么样的笔墨方法表现张飞、李逵、钟馗等个性张扬的人物;用什么样的笔墨方法表现仕女、杨柳等等。通过不同的例证,让学生贴切地理解笔墨运用和情感表现的关系。笔墨练习重在体验和感受,如:中锋运笔和侧锋运笔所产生的效果;流畅的线条和疾涩的线条所表达的不同感受;墨色的浓、淡、干、湿在纸面上产生的层次等等,通过经验的积累加深对中国画的理解。人物画创作首先要理解所画的人物,在选择创作题材的同时,自然考虑到表现方法。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各种想法,避免公式化的表现。4.关于教学媒材和教学手段择优使用的建议
教师的直接演示是其他媒体无法替代的,在技法学习环节中至关重要。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水平,可以选择不同的演示内容。如不同的运笔产生的效果,水墨在宣纸上的变化等完全可以做到。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影响的演示,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5.关于采纳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建议 为激发学生兴趣,可以考虑采用小组分工画成语故事组画的活动形式。6.关于学习指导方法和学习小窍门的建议
教学中的细节往往对学生产生永久的影响,诸如执笔运笔的方法、毛笔中不同浓淡水墨的分配、宣纸特性的把握等等,都是演示和辅导时需要注意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某一细节有所感悟,也是很好的收获。细心揣摩作品中的人物,我们会发现,中国画为了表现主题,往往对人物神态进行夸张,如果能在一幅作品中抓住被夸张的关键所在,即能够较容易地领悟画家的表现意图和观察方法,同时,我们会发现其他人物画中也有类似手段。
六、教学资料
梁楷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原籍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为人豪宕不羁,嗜酒自乐,曾把皇帝赐给的金带挂于院内,不受而去。由于他豪放的个性和作风,故有梁风(疯)子的别号。梁楷善画人物、山水、佛道、鬼神、花鸟,绘画风格多样而有变化。他的绘画对后来元明清的文人画,甚至日本室町时代的绘画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
李可染(1907~1989)中国现代画家,以山水画著称。他的写意人物画下笔疾速,动态微妙,形象夸张但不丑化,朴质却不古拙,富于诙谐、机智特色和生活情趣。关良(1900~1986)中国现代画家、艺术教育家。擅长中国画、油画。他以中国水墨画表现中国戏剧人物,创水墨戏剧人物画,以新颖别致的笔墨,独步画坛。
叶浅予中国现代漫画家、中国画家。叶浅予的中国画熏主要靠自学熏曾一度从师张大千。画风工细,有装饰味,作品富有时代精神。
韩羽中国现代漫画家、中国画家,动画片《三个和尚》的主要作者。卢沉(1935)中国现代画家,主张融合中西之长,在现代艺术思维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造,走水墨画现代化之路。作品或取自历史题材,或将日常生活所见、所思,赋之于画,画风多变,时有新意。
周思聪(19391996)中国现代画家。中国女性画家中德艺双馨的出色代表,作品在平凡的人物中开掘更深沉的精神内涵。
第3课 画故事
教学目标:
1、了解用中国画形式进行故事情境描绘的基本步骤与多种方法。
2、情景导学法,能在作品中表现故事情节,突出主要形象的动作与表情。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了解画故事情节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角色造型、场景设计、构思构图的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布置学习欣赏《老鼠娶亲》作品:
分小组观察欣赏作品,并讨论、研究以下的问题: 1.根据命题讲讲画中表现的情节是怎样紧扣主题的。2.作品中的角色造型和场景设计有什么特点。3.画面的构图是怎样突出主体和主题的。引导学生进入状态,感受文字与画面的密切关系。
二、研究分析学生作品:作业布置: 1.故事表现准确完整; 2.画面的连贯性; 3.形象刻画的生动性。
第4课 视觉中的红屋顶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西方绘画的历史发展,对比传统与现代的西方绘画风格与技法。
2、把握一些现代派绘画 变化的基本特征,并了解现代绘画的艺术语言。
3、能够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语言,表现对物象的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能够初步建立以发展和辩证的眼光认识、品评美术作品的审美观念。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西方现代主义画派的特点与传统主义画派的区别。教学难点:运用不同的绘画语言,表现对物象的感受。教学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自20世纪初以来,很多现代派艺术家开始强调写实绘画中的局部因素,或侧重色彩,或侧重形体,拓宽了美术的表现形式,赋予艺术作品新的力量。
二、出示图片: 从写实风格到多种风格
第一组:《蓬图瓦兹的红屋顶》忠实于对象,逼真细腻。第二组:《红屋》形体简略,色彩饱和
第三组:《街》用点、线、面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体现韵律和节奏感,房屋有如童话。
第四组:《塔楼》用线条构成画面,用平面处理物象,几何化形体重叠,层次感、空间感增强,物体和谐共存。
第五组:《生动的风景》用线、面的几何化来概括物体,色彩使用单纯,作品有一种装饰美感,充满装饰趣味和强烈的力量感。
第六组:《秋天的山村》轻松的线条构成,绝对的平面,稚气天真画家使用的线条、色彩不是随意的,而是和作品的主题联系在一起,充分表达画家的主观感受和对所描绘物象的理解和在认识。
三、小组比一比(分析评价现代派作品的绘画语言)思考·练习
《秋天的山村》中既有形状的归纳,又有色彩的归纳,仔细观察,哪些色块分别表现了房屋、菜畦、土地、水塘,谈谈你的看法。尝试用这几种色彩改画《街》,看看给你的感觉发生了什么变化。创作的基本方法
运用现代派绘画方法,对客观物象进行简化、概括、提炼或变形、解构,然后重新组合,能获得新的表象形式,创作出有意味的形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在表现形式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归纳、夸张客观物象的主要特征,组织画面时要从美的方面充分研究整体比例,空间分割,点、线、面的表现性等诸多因素。欣赏《鸟飞了》版画 徐冰
方法一:省略次要的东西后进行归纳,形体一般趋于平面化 欣赏《大明风度》油画 王怀庆怎样通过简化→变形→新的表现形式 方法二:夸张主要部分,形体往往表现出几何化和装饰化的效果 欣赏《马系列之一》(油画)现代 曹力 欣赏《老牛和小牛》(农民画)常振芳 思考·练习
尝试用上面两幅图中的任何一种方式勾勒你喜欢的小动物。方法三:对客观对象进行分解和组合
欣赏:从青铜器(人面鼎)→(兽面纹斝jia)→(爵)到爵、斝(油画)庞涛
第4课 视觉中的红屋顶 第二课时
一、创作个性化的作品 欣赏:吉他(拼贴画)毕加索
二、思考 训练
这幅剪贴画保留了吉他的哪些特征?
尝试分析画面构图,说说画家是怎样把握画面的平衡和变化以及怎样营造深度空间的。学习活动一
以分解和组合的方法,尝试制作一幅题为“小提琴”的拼贴或绘画作品。思考·练习
欣赏《画画中的克劳德》(油画)毕加索 《塞纳西欧》(油画)克力
以上两幅图在处理和客观物象之间的关系时,用了什么样的变形手法,给你怎么样的艺术感受?
欣赏:《鱼系列之一》(油画)王玉平
《鱼系列之一》中的鱼形状简化变形,色彩强调大面积对比,富有表现性 欣赏:照片《室内一角》与《寻找室内形状》(选自《西班牙现代绘画教程》)对比
《寻找室内形状》画家运用丙烯、粉笔进行色彩表现方法的实验。《天水桥》(摄影)现代 韦鸣
通过概括、简化、变形、分解、重新组合等手法改变实际物象,构成新的画面。学习活动二
参照《寻找室内的形状》和《天水桥》创作一幅个性化的作品。课堂练习:
1.人们为什么不满足于模仿自然的表现形式? 2.变形手法表现的自然景物给你什么不同的感受? 3.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去看世界呢? 作业布置: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优秀的艺术作品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仔细观察与用心体会,在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语言,创造出新奇而又让人耳目一新的视觉艺术作品。
第5课《方寸之间》
教材分析
教材从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绍了篆刻这门传统艺术,目的是使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在欣赏学习和动手尝试中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力。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篆刻的历史,种类和特点。2.认识阳刻和阴刻的手法,了解朱文和白文。
3.了解篆刻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书法之间的内在关系,提高对篆刻的欣赏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
(书法作品与篆刻作品对比分析),书法与篆刻的练习问:这两种艺术形式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学生:……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篆刻艺术的独特魅力)二.新课教授
1.什么是篆刻:早期的印章大都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篆刻。2.篆刻艺术的历史:历代篆刻作品欣赏。(1)战国古印。安昌里玺
(2)秦朝古印。讲解其历史和特点。(3)汉印。讲解其历史和特点。3.篆刻艺术的特点:在较小的面积内,运用汉字独特的造型,对笔画加以虚实轻重的组织、进行丰富的艺术变化。4.阳刻作品与阴刻作品比较分析,找出不同点: ①.出示一组阳刻作品(朱文)
②.出示一组阴刻作品(白文)
(篆刻艺术在方寸之间,以刀代笔,通过不同的刀法组合来体现汉字的艺术性)
5.基本步骤介绍:
①.直接反写②.水印翻稿 ③刀刻④印
6.印章的品类欣赏:名章作品、闲章作品、肖形章 7.印面的分布与组织欣赏(艺术性的体现)8.学生作品赏析
三、作业布置
从以下作业中任选一个作业:
1、从课本中找两方印章临摹,要求一朱一白。
2、从老师提供的篆体字中集字,来设计一方印章。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作业欣赏
第六课 变废为宝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封面设计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去用视觉艺术语言去感受、欣赏封面艺术。
2、融美术字与图形于一体,强调字体与图形的排版设计。逐步提高设计与生活实际密切关系的认识。
3、能够文字图形作为一种独立的设计元素,大胆设想,运用构图、色彩、图案、美术字等知识,设计自己喜爱的书的封面。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用字体设计封面的要点,即:字体、大小、位置、色彩、组合构成的视觉形象。
2、难点:运用以前学习的美术知识,将构图、色彩、图案、美术字等知识综合运用,完成自己喜爱的书的封面设计。三.教具与学具:
1、教具:各类书籍封面设计作品
2、学具:铅笔、尺子、蜡笔、水彩笔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课前一周,布置学生课余到学校附近书店调查一些封面设计具有特点的书。
(二)、导入新课
1.新学期对这学期的教材进行全面的介绍,对要用的材料做下安排。2.请学生介绍自己收集或者喜爱的书籍封面设计.(注意及时总结学生从哪些方面介绍书籍封面,积极肯定学生对封面设计美感朴素的认识与思考.)
(三)、讲授新课
1、提问导入 :书的封面丢了,对书有什么影响。(封面的作用)总结: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书的前面就像人的脸面一样,是一本书的很重要的部分,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它起到决定性作用,引导我们进入书的内容。2.书籍的分类
a.名著类、杂志类、科教类等 b.具体的组成(文字和图画)(书名、作者、书的性质和内容相符的图像)
3.封面设计的表现形式,通常运用文字、绘画、摄影和图案等作为设计元素进行设计。4.介绍书籍封面设计的布局方式:
A.对称布局 B.均衡布局 C.不均衡布局 5.教书总结 文字、色彩和图形构成封面设计三大要素。下面我们就和大家来分别研究一下这三大要素: A.文字。书籍的封面要有明确的表意功能,而且还有审美功能,在设计时把文字以点、线、面来进行排列,书名较大可以处理成面,一定要醒目、大方;作者名字少,也较小,所以把它处理成点;出版社字较多较长,一般排成一行,所以当成线来处理,文字的字体、大小、颜色和位置要精心设计。
B.图像。让学生观察欣赏封面的图像(课本3、4、5页)教书 总结:图像要与书籍内容有关,使封面更加生动、美观。
C.颜色。任何封面总有一种颜色占主导地位,要能反映出书的某些性质和特点。
(四)、封面设计步骤: a.构思立意
b.确定封面的规格和文字的位置。(利用文字进行封面设计时,要根据文字的主次、疏密、虚实,结合文字的字体、大小、颜色进行整体布局。注意:用双线,单线会减弱视觉冲击力。c.上颜色(颜色鲜明)五.学生实践
用学过的知识,利用文字作为元素,对自己喜爱的书进行封面设计。要求:文字突出,颜色鲜明 六.作品讲评,小结
1、展示学生的设计作品,同学自评互评,谈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总结:通过大家的努力和精心制作,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发挥了创造精神。学会了用艺术语言去分析作品、评价作品、感受作品,感受到了封面设计的艺术。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们初步了解书籍封面设计的布局方法。
2、学习了解书籍装订的方法与形式,尝试利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进行设计制作。
3、通过学生收集书,熟悉字体与排版、学习设计封面,激发学生爱书、爱学习、爱生活的美好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书籍封面设计的布局方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来表现自己想要表达的封面设计构思。难点:字体与排版都要体现书籍内容的情感,作品能体现个性,力求创新。
三、教具与学具: 1 .教具:教学课件。.学具:包好的书、铅笔、蜡笔、水彩颜料和笔、小桶、剪刀、胶水、彩色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分析一组以文字元素为主设计的中外书籍封面.(引导学生运用上课时学习的文字设计知识进行分析.)以图例说明,不同内容和类型的书,对字体,色彩、排版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二、讲授新课
1.提问:书到底有哪几部分?
封面、书脊、封底、书芯、衬页、扉页 2.介绍书籍封面设计的布局方式: A.对称布局 B.均衡布局 C.不均衡布局
3.封面设计:封面设计时书籍装帧设计的一部分。实际装帧要对封面、书脊、封底进行整体的设计。4.了解书籍装订的形式:
A.书籍装订就是把印好的书加工成书本。
B.书籍装订的形式:a.中式装订(以线装为主要形式,线装书较费工时,现在很少应用。b.西式装订(平装、精装)
5.特殊效果的封面设计(欣赏5页中的特殊效果的封面设计)
6.封面设计步骤:A.构思立意 B.运用不同的材料的技法进行设计制作,封面设计要体现书籍内容的情感。
三、学生实践
1.学生分组练习, 以两人为一小组进行设计练习,增强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教师辅导.2.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设计具有个性的书籍封面(提倡选择水彩笔,蜡笔等简便,易行的绘制工具,探索剪,贴,镂空,拓印等省时,实用的表现技巧.)
四、作业展示与评价.学生介绍分组对比原有书籍的设计,介绍本组最佳设计作品的特点,教师积极引导同学之间探讨各组设计作品的特点与不足所在.第七课我喜爱的书
教 教学目标
:
1、了解封面设计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语言去感受、欣赏封面艺术。
2、融美术字与图形于一体,强调字体与图形的排版设计。逐步提高设计与生活实际密切关系的认识。大胆设想,运用构图、色彩、图案等知识,设计出比较完美、体现个性的封面。
3、通过学生收集书,熟悉字体与排版、学习设计封面,激发学生爱书、爱学习、爱生活的美好道德情操。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运用以前学习的美术知识,将构图、色彩、图案、美术字等知识综合运用构成的视觉形象。
2、难点:字体与排版都要体现书籍内容的情感,作品能体现个性,力求创新。
教具与学具:
1、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实物投影仪、各类书籍(古籍书、儿童读物、杂志、画集)、封面设计作品
2、学具:铅笔、蜡笔、水彩颜料和笔、剪刀、胶水、彩色纸。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去书店买书、图书馆借书时,首先注意书的什么?为什么?
2、出示几册书籍(古籍书、儿童读物、杂志、画集),并在实物投影上展示。
提问:这些书的封面各有什么特点?你喜欢哪本书?为什么? 由此引出:一本书不仅仅有好看的内容,还要有好看的封面设计,这样才能给读者有较深的印象,那么怎样来设计一本好的封面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我喜爱的书——封面设计》
(二)讲授新课
1、结合课本24页图例提问:除了教科书,你们还了解哪些内容的书籍?请同学回答书籍的大致分类,教师归纳总结:书籍的内容很多一般分为社会科学类、科学技术类、文学艺术类、休闲百科类、儿童读物类、期刊杂志类等。
2、实物投影一本较厚的书,进行观察分析,你看到了书的哪几个部分?(封面、书脊、封底、书芯、衬页、扉页)
提问:[1]书籍的封面有什么作用?(保护书页,宣传作用,欣赏收藏价值)
[2] 封面设计时应设计哪几部分?为什么?(封面、书脊、封底)
3、电脑出示书籍封面的画面,让学生观察书的封面上有些什么?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封面,犹如人的脸面各不相同,究竟封面上有些什么呢?(文字和图画)(书名、作者、出版社、书的性质和内容相符的图像)教师总结:文字、色彩和图形构成封面设计三大要素。下面我们就和大家来分别研究一下这三大要素:A、文字。书籍的封面要有明确的表意功能,而且还有审美功能,在设计时把文字以点、线、面来进行排列,书名较大可以处理成面,一定要醒目、大方;作者名字少,也较小,所以把它处理成点;出版社字较多较长,一般排成一行,所以当成线来处理,文字的字体、大小、颜色和位置要精心设计。
B、图像。让学生观察欣赏封面的图像,分析是用什么技法绘制的。
(多媒体展示欣赏《日记本封面设计》作品)
教师总结:图像要与书籍内容有关,使封面更加生动、美观。C、颜色。任何封面总有一种颜色占主导地位,要能反映出书的某些性质和特点。
4、封面设计步骤:(1)构思立意
(2)确定封面的规格、定位图形及文字的位置
(3)图形的设色或制作,可以用笔直接画和设色,也可以运用学过的镂刻版画的技法上色,甚至可用有色纸剪贴
(4)上颜色
5、学生创作练习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设计练习,增强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作业要求:(1)用你学过的知识设计一本你们共同喜爱的书的封面。
(2)图形装饰、文字突出、颜色鲜明。(教师作巡回指导)
四、作品讲评、小结
1、实物展示学生设计的作品,同学自评、互评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
2、教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和精心制作,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发挥了创造精神。学会了用艺术语言去分析作品、评价作品、创造作品,感受到了封面设计的艺术。
第三篇: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01课 五角星
第一课时
一、《五角星》教材分析
教材从认识质感的表现与主题表达的关系入手,展示了两幅作品:《五角星》和《钢水·汗水》。《五角星》中碎铁皮拼接的逼真描绘,火迹斑斑、弹痕累累的细腻刻画,不仅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更使人联想到中国人民军队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钢水·汗水》中对于汗珠的细喊表现突出了工人劳动的辛苦.突出了“民族脊梁”的主题。
作品赏析主要试图体现两个作用:一是帮助学生理解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物体质感的表现越逼真,其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就越强;二是培养学生关注材质的意识,激发学生研究肌理与材质表现的学习欲望。教材着重围绕不同材质的表现与同一材质的不同表现展开,通过讨论与交流,开展描绘材质的肌理效果和针对实物质感进行写生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技巧,培养细致观察和耐心描绘的良好习惯,提高其感受与表现质感美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能够运用压印或拓印等方法制作肌理效果,并运用制作的不同肌理效果组拼成画。
◆能够运用一些表现物体质感的造型技巧,选择表现出器物某一局部质感的基本特点。
◆能够初步体验绘画作品中肌理、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
第二课时
一、教学思路
首先,设置欣赏活动导入。以多媒体手段展示《钢水·汗水》和《五角星》两幅画。也可用其他质感强烈的优秀作品如《父亲》等,gl导学生欣赏讨论。欣赏所选图片应清晰,特别要有精彩的质感描绘的局部重点展示,考虑学生的充分参与交流,着重观察画面中质感是如何表现的。这一环节主要是了解质感表现的重要性.激起学习的兴趣。然后,进入对材质美的观察、感受阶段,以获得初步的材质美感体验。引导学生对课前准备好的各种材质进行观察、比较、触摸、搓捏等,感受不同材质在轻重、刚柔、光涩、明暗等方面的差异,交流绘画表现的想法。这一环节要特别注意所选材质的典型性、多样化,可作压印或拓印之用,为下一环节做好准备。
接下来是学生制作肌理的创作活动,“活动一”的最终任务是加工,画出材质的肌理效果。
这里有一点值得注意:不是所有制作的肌理都需要用笔绘制出来,只要各种制作方式制作的肌理效果好,就可以直接作为拼接画面的组成部分,不需要再去另外绘制加工。只有用笔绘制才能表现出比较明显的肌理效果时,才需要模仿肌理的造型特点动手绘制,或者在肌理制作的基础上再加工、补充效果。
从平面到平面,易于学生掌握,关键是探索制作肌理的各种方法。教师可先示范各种压印与拓印的方法,注意纸张的厚薄、铅笔的软硬、所选材质纹理的清晰度、用墨的多少等问题。
学生可以在尝试实践后,及时归纳拓印与压印的技术要点,并尝试总结:一种制作技巧可以通过什么变化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然后,老师再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其他制作肌理效果的技巧,并就如何选材、如何制作肌理、画出肌理等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为作业做准备。
作业的形式可多样化。第一课时制作肌理效果,以铅笔工具为主,既可参照肌理描画,也可在制作的肌理效果上直接加工,并将各组制作的材质效果有机组合,剪贴拼接成画。
第二课时对某一实物写生,教师可准备金属器皿、玻璃杯等质感特点强烈的物体,分几大组摆放。强调表现质感而不限工具材料和表现手法,并可提供相关绘制步骤图及各对应物体质感描绘的大幅范画供学生参考与学习。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根据作业情况,积极引导学生借鉴范画中的表现技巧,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绘制表现器物的质感。作业评价可参照教材上的建议,一般采用互评、自评与教师点评的方法。作业展示在整个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建议
可在下列程序中选择实施本单元的教学:
①观察材质——交流感受——技法介绍——创作活动——赏析。②赏析——交流感受——制作肌理——画肌理、表现质感。⑧制作肌理——画肌理——交流感受——赏析——创作活动。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还有更好的单元教学设计和更为灵活的教学形式。课前可准备一定数量的各种材质压印、拓印用的工具。
教师如有自己或学生的表现质感的美术作品展示,教学效果会更佳。
运用多媒体手段或其他手段尽可能提供有关表现质感的图片、作品。甚至可以多展示一些质感局部的特写图片
02课 黑白世界
第一课时
教材《黑白世界》分析
本课《黑白世界》是以“造型·表现”为主,并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型。主要学习《黑白世界》版画的基本制作方法及表现技巧,并试图结合木刻形式的文学作品插图来深化教学活动,将木刻技巧与情感主题的艺术表现有机结合《黑白世界》。
木刻是一个极其需要动手亲自实践才能有所收获的学习内容。考虑到与《方寸之间》篆刻艺术学习的内在联系与教学支持,教材首先就突出了学生动手实践的学习活动。
首先通过展示不同刀法效果的黑白木刻作品,让学生初步认识黑白木刻作品的形式特点与艺术魅力;结合作品展示对应的刀法效果,引发学生对木刻不同刀法的更多关注。
在学生对刀法尝试的基础上,教材设置了配合体验刀法的学习活动一。从提倡临摹优秀作品,到允许选择作品局部,编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尽量降低学生体验刀法时遇到的难度,“活动一”的学习指导强调的也是尝试制造疏密相间的黑白点线效果,把握不同刀法组织的韵律与节奏,没有对刻制的图形提出特定难度要求,懂得这个编写意图,教师可以在实践中选择更加适合此种特定学习情况的图形。
第二课时
教材以黑白木刻为教学内容,重点突出了木刻刀法及画面黑白处理的赏析,更强调了学生要在动手制作实践中不断加深对木刻版画艺术的认识与体验。
通过“活动一”刀法实践活动的学习,学生体验木刻黑白关系转化的“活动二”主要是对黑白木刻形式技巧的认识与学习的过程。可以不再依托木刻工具、材料,直接用毛笔、黑色记号笔甚至铅笔工具在画纸上实践。教材上呈现了一组不同木刻黑白转化效果的木刻小品,提示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体验对同一图形或者画面进行不同黑白处理的技巧,这是“活动二”帮助学生掌握木刻黑白转化技巧的关键设计。
教材中加入了文学插图的内容作为“活动三”,主要是借木刻版画的艺术表现形式让学生初步尝试文学插图的创作,丰富插图艺术的表现方法与技巧。关键是引导学生探索运用黑白处理的手法对应表达不同文学作品的情感与内容。
强化黑白对比与互衬,弱化中间明暗层次,注意黑白体块的衔接与组合变化,等等,这些包含在插图艺术作品中的技术要点,在欣赏优秀木刻插图艺术时应作为教师观察提示的要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有目的地观察、体会作品的形式表现技巧,初步形成运用黑白木刻版画表现技巧进行插图创作的能力。
“资料库”中关于黑白木刻版画刻制工序及相关印制技巧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木刻版画刻版、印制的基本程序和技巧。
“学习大空间”中一方面强调了与九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对应及学科综合,另一方面提倡学生运用学习的木刻版画知识,加深对各种版画艺术的了解及体验。
二、教学目标
◆能够从临摹中初步学会木刻的一种刀法,进行基本的黑白木刻艺术实践。
◆能够运用木刻版画的黑白表现形式,有意识地进行画面不同的黑白处理。
◆尝试运用黑白木刻的表现技巧尝试绘制文学作品的简单插图。
三、教学思路
实际教学中,第一课时可从把彩色的摄影作品转化成黑白木刻效果的方式入手,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黑白木刻的形式特点和艺术魅力,注意具有引导作用的摄影作品应该体块关系较为清晰整体。然后出示一些相似表现题材的绘画作品,通过这些不同形式艺术作品的反复对比,加强学生对黑白版画特定形式的认识与感受。
教师结合教材上演示刻版的示范图片,当场演示木刻圆刀的使用方法与要领,再让学生自己尝试利用圆刀工具练习单纯木刻线条的组织,构成一件独立的木刻小品。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不要考虑造型问题,只要刻制的线条具有一定组织与变化规律即可。
教师统一拓印并展示学生的练习作业。
请学生自己谈谈圆刀使用的技巧体会,师生一起总结不同形状、长短、粗细的线条刻制的感受及把握工具使用特点的要领。
教师结合具体木刻作品及局部放大的图片,提示木刻线条的基本组织方法,建议学生依托尽可能简单的具象图形,运用圆刀进行刻制练习。然后,再请部分学生谈使用圆刀刻制的体会,教师总结归纳、补充木刻工具使用的基本技巧。
基于学生在两次木刻实践中积累了一些体会与感受,在接下来引导学生体验与感受圆刀和其他刀具刻制线条时,教师可以制造机会让学生更多谈及自己的感受。
教师结合拓印步骤,讲解拓印要点,示范拓印一幅优秀的学生木刻练习作业。
学生尝试按照拓印步骤,拓印并展示自己的木刻作品,学生评价自己作品的成败。
总结教学,并布置学生在课外使用圆刀工具,临摹刻制,独立完成一幅自己喜爱的优秀黑白木刻小品或作品的局部。
第三课时
先结合教材展现运用不同黑白处理方式刻制的木刻作品,师生共同分析总结木刻黑白处理的特点。注意充分利用教材上董克俊的作品,还可以利用电脑图形软件,尝试改变原作中的黑、白、灰关系,更加直观地比较黑白版画中黑、白、灰关系不同处理后的效果差异,提示学生注意对比观察其中线条、疏密、节奏、明暗层次、线条组织的差异,以点带面地在教学交流中加深学生对版画黑白处理技巧的认识与体验。
布置学生根据文学作品绘制一幅造型比较简洁概括的插图。然后要求学生根据黑白木刻黑白处理的形式特点,整理加工这幅文学作品的画稿。为了适应黑白木刻的形式特点与制作需要,教师应提示学生:在修改画稿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构图中的形体关系,力求简练与概括。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不断针对黑白木刻的特点修整作品的黑白效果与造型处理,更关键的是有利于学生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较为从容地完成一件小作品的刻制与印稿。
在教师提示木刻作品基本的制作步骤后,学生就可以动手刻制自己的作业了。提示学生可以在动手刻制过程中灵活调整画面上黑、白、灰的处理与木刻线条的组织。
学生制作进程中,教师应注意及时结合教学中的知识与技巧,对作业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对应的巩固与提示,灵活评价学生作业进展的具体情况,帮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师此时应当特别强调学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鼓励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不断巩固与学习知识。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印制他们完成的木刻作业并展示。
进行作业完成后的整体评价活动是必要的,应当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又一高潮。教师应尽量鼓励学生自己来谈,让学生针对最后的作业效果来谈刀具使用及黑白处理上的具体感受。但是,教师应当积极承担帮助学生提升认识水平与实践能力的责任。
师生共同评价与总结可以重点围绕这样的问题:如果需要进一步改进与提高现在作业的水平,还应当在各个具体环节注意什么问题与要领.四、教学选择
利用电脑,可以轻松完成从生活中五彩的形象向黑白木刻版画效果转化的过程。虽然不能完全体现版画的效果,尤其是“刀味”的效果,但能给学生画面体块对比鲜明的感受。至于谈到版画的不同黑白处理时,则必须针对具体的木刻作品进行探讨,就不宜再简单依赖电脑软件的处理了。
虽然在理论上应当让学生尽量接触更多的刻刀工具,但是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仅仅几个课时的木刻教学还是有限的。由于圆刀是木刻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刀具,更由于圆刀是较易掌握的一种木刻刀具,建议教师优先选择圆刀作为学生体验基本刻制效果的工具。
选择尽可能简单的画面,甚至只是一个很简单的画面局部让学生进行刀具的尝试与临摹,这是课堂教学获得成功的一个关键。从教学的角度看,由于木刻的制作时间较长,对于初次涉及的学生来讲,画面制作难度越小,越能使学生及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初次体验刀具使用性能与刻制效果前,教师可提供给学生一些可供选择的线条组合图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一些选择或加工。对于那些坚持自己绘制具象画稿的学生,教师应当提示学生画稿时要尽量简洁。
03课 方寸之间
第一课时
一、教材《方寸之间》分析
教材《方寸之间》从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绍了篆刻这门传统艺术,《方寸之间》目的是使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在欣赏学习和动手尝试中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力。
本课的学习内容与编写方式和《黑白世界》一课有差异也有相似之处,可以相互借鉴、拓展。从教材呈现的编写思路分析,两课都是从强调对工具使用特性的把握入手,再强调形式美感处理的技巧运用。形式上与第二课《黑白世界》具有颇多内在的联系,尤其是木刻刀具与篆刻刀具的使用技巧上,即在篆刻艺术中,由于汉字独特的造型结构而有了字形、笔画及其间架结构的千变万化,干方寸之间便可演绎出许多形式与内涵的精彩,表现出艺术家们别具一格的情趣爱好与审美追求。通过比较印面呈现的不同风格,我们可以体会到其中文字内容与表现形式之间的内在关系,感受艺术家的性情、胸怀与人格修养。
教材从介绍朱文、白文与边款等篆刻表现形式和名章、闲章、肖形印等印章品类入手,再介绍打磨石料、印石上稿、镌刻刀法以及治印的步骤。教材版面在呈现印章品类的位置编排秩序上与这个内在的编写线索可能有一点阅读习惯上的差异。
在教材引入部分,安排的是欣赏三方印章审美意境的小活动,在教学中,可以优先考虑让学生动手尝试肖形印的刻制,在对篆刻工具性能有所了解与把握的基础上,再来欣赏这三方篆刻作品,这样可以增强对作品艺术处理的感受,同时也为“活动一”动手临刻自己喜爱的篆刻作品起到铺垫作用。
“活动一”的设置主要目的是体验篆刻的工具特性,并掌握篆刻治印与钤印基本步骤及其技术要领。为了让学生了解得比较清楚,教材呈现了几组直接体现每个步骤技术要领的演示图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仔细观察,对照模仿,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在对篆刻工具、步骤有所把握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篆刻艺术,教材列举了四组有代表性的章法知识——平正端倪、虚实相间、刚柔巧拙、穿插离合,可以作为欣赏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篆刻艺术的表现方法,也可以作为学生模仿学习的摹本。
在此基础上设置的“活动二”,侧重帮助学生理解与运用篆刻布局章法的基本原则,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与加深对篆刻工具性能及步骤要领的掌握程度。
教材设置了欣赏分析作品、临摹、识篆、做印稿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尝试和知识理解中了解、认识、体验篆刻艺术。以格言、警句、成语或姓名为内容的治印作业为教学提出了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艺术表现的较高要求。根据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提倡重点从对知识的综合了解与灵活运用的角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学生理论水平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是本课教学评价的核心,不可偏废。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能够在尝试治印的动手活动中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
◆能够初步理解和运用篆刻章法的变化原则修改或者设计印稿。
◆能够从篆刻的学习和实践中尝试体会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艺术共性。
二、教学思路
教学活动是围绕尝试治印的技能学习展开的,安排两个课时,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学生对篆刻艺术的体验和了解。
第一课时的教学引入首先可从强化学生的动手体验入手,让学生在动手篆刻过程中体验篆刻的魅力,提高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
为了降低学习难度,首先从肖形印的刻制入手是一种积极可行的教学选择。因为肖形印对比文字印而言,不必过于在乎形的整齐与规范,更不必借助文字工具书去查找那些对中学生来讲比较艰深的篆刻文字,而且生肖图形比起文字而言,更加易于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每个学生的生肖年份都有对应的生肖图像。试想一下,学生如果能够亲手刻出一枚属于自己生肖的印章,会有一种怎样的满足与成就呀!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前先刻出一方属于自己生肖的肖形印章,然后印在自己的书籍上,或者印在自己制作的精美小书签上。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展示书籍,把这些自己制作的小书签作为奖励学生的小礼物,告诉学生:谁的作业完成得好,老师就把自己的书签给谁留作纪念。
篆刻是一门讲究步骤的艺术,为了避免学生学习治印时感到枯燥无味,教学在刻制肖形印的环节可强化治印基本步骤的知识。
教材在印稿上石这个步骤中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教学实践证明:“直接反写”的效果较好。肖形印没有正反的明显区别,为学生练习直接上稿的方式提供了便利。
教材上镌刻的方式有两种选择,实践证明:切刀的方式更加易于掌握,也更加具有安全保证。在学生初次尝试镌刻肖形印的练习中,提倡首先统一使用切刀法。为了保证刻制的安全与简便,尝试刻制活动中使用的篆刻材料可先选择石膏材料。
本课时的第一个学习内容是欣赏篆刻作品。引导学生在尝试和体验的基础上分析教材提供的篆刻作品,结合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交谈感受。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印面文字内容所表达的意境体会笔画线条产生的视觉效果,形容自己的感受。
在欣赏与体验环节后,学生根据自己喜好自由选择名章、闲章威者肖形章进行正式的临刻。因为有了刻制肖形印的尝试作为铺垫,“活动一”的可行性大大增强。在石膏材料的使用基础上,此时可以考虑选择石材作为雕刻的材料,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体验篆刻工具与材料的特性。
第二课时
在章法举例的环节中,应把重点放在感受不同章法的虚实疏密对比所产生的效果上。根据教材归类,体会章法变化的规律。用讲解和提问的方法,借助优劣作品的直观对比,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印面的布局原则。篆刻的章法贵在气、势、情、韵皆备,而最终落实在“和谐”二字上。
“活动二”的开展有必要注意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学生独立查找格言、警句、成语或者姓名的篆字,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工具书籍不易准备不讲,查找枯燥艰深不讲,许多字在一般的篆刻工具书中还不易查到。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先规定学生根据篆刻章法布局的基本原则,修改教材上篆刻作品的文字布局,这样就免去了临时查找篆字的麻烦,甚至可以只提供一两个篆刻文字统一作为学生课堂练习使用的参考篆字,同样也能达到“活动二”的设置目的。
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及时给予技术示范和辅导,随时展示制作过程中的学生作业,及时做出评价,对学生作业的不同步骤的表现进行纠正或鼓励。
教学选择
利用篆刻教学的影像资料辅助教学或邀请当地篆刻名家来学校表演和讲学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能有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注意:教师对于整个教学活动方向的把握与设计才是最重要的。
“活动二”对教学对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艺术表现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完成的难度较大。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在理解活动设置目的的基础上,可以采取降低难度的处理。
篆刻的文字内容以姓名或成语为主,鼓励学生课外通过多种渠道查找所需的篆字,或推荐有关字典,利用课外时间查找,从中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字演化的过程与变化的魅力。由于篆刻艺术与传统的书法艺术息息相关,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结合篆刻艺术的学习了解书法艺术的魅力。
第三课时
在第一课时的学习活动中,可以欣赏活动为主体,穿插识篆、写印稿的练习,以及进行不同刀法刻石效果的尝试体验。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也可以先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不同刀法刻石效果的尝试体验,再穿插欣赏活动,进行识篆、写印稿的练习,再进行篆刻作品临刻的实践活动。治印材料应以方便刻印为原则,尽可能地就地取材。刻制肖形印时,建议先使用比石材更加易于雕刻的材料,比如石膏、粉笔、黏泥或者橡皮等。这样可以增加安全性,降低技术难度,材料的来源更便利,材料成本也更低。
在学习冲刀与切刀的镌刻方法时,提倡优先选择学习切刀的方法。首先因为切刀本身就是一种独立的镌刻表现方法,另外,切刀的用力方式比起冲刀而言更加便于控制,不易出现滑刀的现象,具有较大的安全系数。即使学生对切刀的使用有所体会后再学习冲刀技法。教师还要提醒学生注意正确的用力技巧与辅助方式,强调安全问题。
尝试篆刻工具刻石活动不宜安排在课堂教学之前,因为没有教师的技法指导,锋利的篆刻刀具在小小的硬质石材上刻画很容易引发安全问题。
04课 清晨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清晨》
“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清晨学生每天清晨都要离开家赶往学校上课,一路上每天都会看到一些清晨户外常见的活动场景,目睹一些发生在身边平凡生活故事中的人物造型。教学希望引导我们的学生留心观察这些或许只是擦肩而过的人物与习以为常的场景,增强感受生活的能力。
教材选择“清晨”为主题,从美术知识的角度来讲,是试图通过学生利用陶泥这种易于塑造的材料来表现清晨人物的行为活动,提高学生立体造型与表现的能力。
教材首先展示的是齐程翔的油画《都市早安》和一组反映清晨人物户外活动的摄影作品。这些作品以清晨特有的情景入画,如晨练、升旗、朝阳、晨曦„„引导学生发现经常发生而又容易被人们忽略的生活细节中蕴涵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洞察力。
“活动一”设置的核心目标是制作雕塑作品,其中包含了两个教学组成部分,一个是模拟表演,另一个才是制作作品。其中表演环节的主要目的一是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二是提高学生把握造型动态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造型动态的表现,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欣赏教材穿插在几个版面中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雕塑作品。既有于庆成的粗浑、质朴的泥塑作品《庄头》,又有亨利·摩尔具有抽象意味的雕塑作品《家庭群组》,还有动态、表情惟妙惟肖的东汉陶俑作品等。这些作品充分发挥了雕塑不同的表现力,或静或动、或繁或简、或诙谐或庄严。通过不同风格作品的有机组合,引导学生的思维往返于生活和艺术之间。在欣赏的基础上,教材重点介绍了泥塑的工具、方法和步骤。教材提供的运用支架进行雕塑的方法比较适合制作较大的雕塑作品,在操作中工具材料的准备比较复杂,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实际教学中,表现清晨人物的造型更加适合,且不宜制作太大,直接运用把陶泥捏制成形的手法,通过一定的加工整理,就可以达到展现动态特征的教学要求。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能够提高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和对生活美的感受能力。
◆能够模仿优秀雕塑作品,提高立体造型能力与表现技巧。
◆能够初步掌握特定雕塑主题与表现形式语言选择之间的组织关系。
二、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以“清晨的活动”为主题,引导学生对清晨的所见所闻展开讨论。在常见的起床、晨练、环卫等常见人物活动之后,可能会有短暂的停顿,此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引导,开启学生的想像力,去发现那些平常得我们可能都注意不到的活动。注意到别人注意不到的,这是创作的第一步。比如关注川流不息的上班人群、变无序为有序的交警等等。通过讨论过程中学生的竞争,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引导学生去积极地观察生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在适当的时机进入第一个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将刚才的语言叙述通过各种肢体语言加以表现,既可表现个体活动,也可表现群体场景。这种想像加表现的方式可以强化学生对生活有意识的理解、分析,培养良好的观察意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教师首先拿出几件圆雕作品实物给学生欣赏,并加入到学生当中讨论圆雕的特点,结合复习《与米罗游戏》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再次认识到圆雕是适于多角度欣赏、完全的空间造型实体。泥塑只是雕塑的一种方式,通过一组投影演示,师生可以共同欣赏并分析古今中外一些优秀的圆雕作品。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过程中,教师除了让学生尝试、了解一些必要的泥性特点与泥塑技艺外,还需要启发和诱导他们观察作品中人物的形态、动作、神情,学会发现雕塑中特有的美感和生命力。在欣赏之后,教师开始传授泥塑的制作方法及步骤。教师可以示范或播放录像带以提高教学效果。第一课时的作业主要是完成大体造型,确定人物的比例结构和大体形态,在此基础上,提倡学生进一步塑造作品。
上大泥时,教师需重点介绍立体雕塑的常用方法——几何体块分割法。这种方法将加快对泥塑技能的掌握,并帮助学生创造出表现力强、美感更加丰富的作品。最后一步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比较分析造型的变化,逐步完成一些细部刻画与调整加工。
学生作业的评价可参照教材上的建议,采用互评和自评的方法,还可启发学生把各自的泥塑作品进行组合展示,一定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05课 大提琴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大提琴》
本课《大提琴》以“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为主要学习内容。通过学习《大提琴》活动使学生对抽象绘画有初步的认识,从而丰富学生的造型表现语言,提高运用绘画表达个性的能力。
教材《大提琴》以介绍大提琴的音色、造型特点入手,进而把对乐器造型之美的分析作为学习侧重点,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教材从多角度,有层次地引导学生感受新奇的视觉效果,尝试不同的方法,逐步引入到抽象绘画的创作,体会抽象绘画的特点与魅力。
教材从大提琴的完整外形图片欣赏到局部特写,再到毕加索抓住吉他局部独特造型特点进行创作的拼贴画,通过感受、欣赏、表达等活动方式,有利于学生初步形成抽象绘画的审美心理结构。
“活动一”安排了拼贴画的形式,并限制一定条件,易于学生操作完成。教材提供了方法指导,让学生一目了然,利于面向全体的基础学习。但是这个活动只是一个小练习,难以支撑一个独立的课时。接着教材展示以线条组织画面的范图,提示了另一种艺术创作的思路,对学生从多角度予以创作启示,培养学生积极发散的思维品质。另外教材还展示了自行车的系列变体绘画作为知识的补充,提供绘画从具象到抽象的多种变化思路与表现技巧。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下:05课 大提琴
在此基础上设置的“活动二”,主要是帮助学生实践运用一定的造型表现方法获得新奇的视觉形象,对抽象绘画的形式特点与表现技巧产生初步的认识。从教材呈现的侧重来看,编者更加希望学生先用以线条为主的方式组织表现抽象的艺术形象。同时,从几幅教材的示范作品来看,编者希望学生打破对乐器造型原有的线形感受,通过造型秩序的重新组合呈现一种新的线形感受,使作品在体现抽象意味的同时,保留一些具象绘画的视觉感受。
最后教材设置了创作一幅具有音乐性的抽象画作为“活动三”,活动围绕综合乐器造型、音乐感受与美术表现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开。
教材有意识对比安排了两幅表达不同音乐情境的大师绘画作品。学生易于在对比欣赏中了解不同的抽象表现语言,编者在“活动二”突出线形表现的基础上,在“活动三”的版面中安排了一组图例,深化了不同线形对表达音乐感受的不同作用。同时,在“活动三”的学习指导文字中,还强调了色彩这个重要的表现元素。在针对性的欣赏、分析的基础上,配合一些动手小练习,可以加强学生对点、线、面、色等基本造型要素在抽象绘画表现中具体组织、运用的认识。
应把造型要素的运用始终作为教学关注的重点,引导学生综合所学,尝试用视觉形象的符号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将艺术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艺术成品的能力。
“资料库”中提供了一些绘画大师的生平资料。介绍了康定斯基自传中提到的一次重要经历,有助干加强学生对画家创作构思与表现的认识,同时还选择了蒙德里安的作品——《树的变体系列》,使学生感受绘画创作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学习大空间”的图文提示学生从其他造型艺术中寻找与音乐相通之处,引导学生对规律性认识的升华,拓展了进一步学习的空间。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能够把握乐器造型的特点,领悟造型的独特魅力。
◆能够运用一定的造型表现方法绘制新奇的视觉形象,对抽象绘画技巧产生初步的认识。
◆能够尝试运用抽象的绘画造型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
二、教学思路
教学拟用两个课时完成。“活动一”与“活动二”结合构成一个课时,“活动三”独立构成一个课时。三个学习活动既反映了教学的多个层面,又前后联系,相互交融,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加深体验、认识抽象绘画艺术的造型语言与表现技巧。
教学可以从欣赏大提琴入手,播放一段大提琴演奏的音乐渲染气氛,并结合大提琴的相关文化与制作艺术的讲解入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比吉他、琵琶、小提琴等造型相似的乐器图片,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大提琴造型的优美与独特之处,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接着是对抽象绘画作品的欣赏,进入到“活动一”。教材呈现了毕加索以打散重构形式创作的拼贴画,通过分析作品使学生认识这种打破物体造型原有完整性,进行局部重新拼接组合、变化的表现方法,教学中可以展示另一幅毕加索的抽象拼贴画,帮助学生在类比中加深理解画家的创作意图与表现技巧。学生练习可以用色彩各异的色纸或者挂历纸等,先画出大提琴外形,再根据自己的感受自由分割成几个局部,注‘意不可把大提琴形分割得太碎,强调切割后的部分尽量保留有大提琴造型的一些特点。然后剪下重新组合搭配,构成拼接画面。
这个小练习中,教师可以先提供一些样式并示范拼摆,重点强调构图均衡、疏密有致。学生作业建议用几张不同大小的色纸剪切,这样原有造型剪切组合后,色彩、大小的差异会产生更多组合变化的可能。
第三课时
主要内容:通过第一个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一种认识,即打破物体常规的写实造型方式解构造型,可形成新颖有趣的视觉效果。在这种认识基础上进入“活动二”,用简洁流畅的线条把一种或多种乐器的造型特点表现出来,组织成一幅完整的画。这一学习活动较前一活动对形的认识更主动,且能根据自己对乐器造型的感受进行更多的造型夸张、变形,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更大。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学生作业的优劣,应更注重学生参与的过程,引导学生努力表现自己的造型感受。激励学生主观的感受与个性的表现,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畅谈、交流自己的想法。
“活动二”加深了学生对抽象绘画中线性造型要素运用的认识,为“活动三”的展开打下基础。“活动三”旨在引导学生体会乐器造型、音乐感受与美术表现三者之间的联系,并尝试综合运用抽象的造型语言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首先比较欣赏并分析几幅表现音乐的抽象绘画,帮助学生感悟绘画作品中的不同音乐精神,分析画家在创作时造型要素的不同运用,感受点、线、面、形、色的特定组合传达出的音乐信息。结合动手练习让学生体会不同组合、形状的点、线、面给人的不同感受。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音乐情境,让学生上台即兴创作与自我评价,在学生评价时,教师可适当引导后,再正式布置“活动三”的活动要求:即聆听或回忆一段音乐,以演奏这种音乐的乐器造型为素材,把对这段音乐的感受表现出来。教学重在学生个性表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为了引导学生作业中大胆创新,努力尝试运用不同工具材料和表现技法,体验求新求变的创作乐趣,除教材提供的欣赏作品外,教师还可以展示其他更多相关的抽象绘画作品,让学生获得更多关于表现音乐的视觉印象。
教学评价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06课 驶向未来
一、教材分析 《驶向未来》
本课《驶向未来》属于“设计·应用”领域为主的课目。
面对我们即将到来的一个汽车时代,现代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比我们想像大得多的兴趣,他们积极关注各种新式汽车的造型、性能,《驶向未来》他们经常在自己文化作业本上反复勾画着自己心目中未来城市的终极时尚赛车、海底来去自如的深水潜艇、太空世界超越光速的巨型飞船。如何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资源,这是美术教学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教材《驶向未来》列举了交通事业中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最新观念和设想,启发学生通过相互交流,畅想未来交通工具的发展。从陆地、海洋到太空,结合功能、造型和制造,以及交通工具的发展历史等方面,引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憧憬人类未来的生活图景。同时教材通过设置的学习活动围绕对交通工具的调查了解、设计想像和模型设计的制作,培养学生面向现实、展望未来的设计意识。
教材的第一个活动就是通过交流信息,谈谈你对未来具有某种功能的交通工具的设想。这种活动一般不宜支撑一个课时的教学,主要的目的还是一种教学情境的建立,并积极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为后面的学习活动做铺垫。
教材接着设置了一个课前考察某种交通工具的功用和造型特点的活动,目的是希望学生根据亲身的产品调查资料来着手设计。实际教学中可以考虑在“活动一”的前面布置,效果或许更好,更能提高“活动一”的信息交流质量。
在这个活动中,还提出了绘制草图表现自己的想像,并制定制作计划的要求。教材上对应提供的教学范例图片可以帮助教师引导学生把握设计草图的基本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教材强调了个性化的设计倾向。这是教学中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关键,也是指导学生设计思路的一种引导方向,更是体现现代设计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
教材最后的一个学习活动定位在选择简易、适合的材料和工具以及现实可行的制作方法,尝试制作交通工具的模型。这样的设计,突出了编者希望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提高设计意识的考虑。
与前一个学习活动相区别,模型制作的活动更加突出了造型设计与功能实用之间的统一问题。教师强化这点,可以引导学生具有更加理性的设计思想,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科学地思考设计问题。尤其是在设计中积极提倡学生关注能源、环保等直接关系到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关照,符合积极推动社会进步的宗旨。
设计模型从设计到制作完成,是一个比较艰难的工作过程。为此,编者在活动设置中提出了分组制作的要求。活动本身的难度要求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积极地分工协作,才能较好地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一件交通工具的设计与制作。
教材上分别针对学习活动中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设计制作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个性特点等设置了评价指标。
“资料库”介绍了工业设计的有关知识,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兴趣提供了学习途径。“学习大空间”列举了仿生学的有关资料,一方面提示人类的创造与生存环境的关系,男一方面开阔视野,拓展学生横向思维的空间。
07课 心灵的关爱
教材《心灵的关爱》分析
本课《心灵的关爱》是以“设计·应用”为主的综合课。以系列贺卡的设计与制作为教学主体,《心灵的关爱》着重引导学生珍视亲情、友情,关注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爱的情感,《心灵的关爱》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突出以美术的方式,培养学生成为充满爱心的人。
亲情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不应淡忘的一种情感。现代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自我意识就容易膨胀。教材从与学生最为密切的亲情入手,引入教学,既靠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又具有较大现实教育意义。
“活动一”是给亲人与朋友设计制作表达关爱的系列贺卡。教材从书签卡这种设计与制作都较为简单的卡片入手,通过展示一组学生作品,结合对应文字的提示,引发学生对卡片情感意义及对应表现手法的关注。单张贺卡的设计与制作是学生并不陌生的内容,为了拓展学生的设计能力,教材借此作为教学基点引入系列化设计的内容。
为了让学生更快掌握系列化设计的方法,教材从学习指导文字到呈现对应图片,都提示教学中可以尝试先从一张卡片的设计思路出发,积极借鉴、发展原有设计,进行系列化的设计。无论是让学生更快体验到系列化设计的艺术魅力,还是充分展现系列化设计提高制作的效能,这种方式都是值得教师在教学中优先尝试的。
为了帮助学生在文字与画面结合的版面设计上有所突破,教材在活动中间加入了版式设计的学习内容,试图通过展示同样形象与文字的几种不同版面处理方式,提高学生对卡片版式设计的处理能力。
教材特地安排了一组鼓励他人的网页卡。一是考虑到网络时代的卡片特点,另一个是考虑到增加鼓励同龄人成长的学习活动内容。
“活动一”设置了一条情感发展线索,从珍视父母亲情 到珍惜朋友与同学的友情,再到珍惜师生之情,最后升华到关爱社会中普通的同龄人。突出了编者希望逐步引导学生从单纯关注自己走向更多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意图。
“活动二”是一个具有较大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是中学美术教学结合相关美术学习内容,指向实际生活的灵活运用与积极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的招贴设计知识、手工制作技能等美术知识与技能直接进行设计与制作,师生也可以在互动探讨中借鉴相关美术知识尝试花艺、布艺、纸艺等的学习与制作等。当然,教材上只是提供了很有限的一些表达形式。更多的作用是借此强化一种积极拓展的学习方式,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更大空间。
“资料库”中关于卡片折叠与裁切的要点介绍,可以直接帮助学生在“活动一”的制作工艺学习中,体验手工卡片制作中的基本程序和技术要求,形成精益求精的设计意识,让学生制作出更加精美的手工卡片。
“学习大空间”展示了对社会弱势群体关注与帮助的方向,拓展了教材主体对爱心关注的主题内容。
第二课时
可先从对亲情的关注入手,通过引导学生用心体验或许平时一度忽视了的亲情,唤起学生对爱的回报与表达之情。接着,引导学生谈谈自己一份珍视的友情,引导学生好好珍惜与同学、朋友之间的友情。然后,在强调本课设计与制作精美的卡片是一种对亲人、朋友、同学传达爱心的表达方式与积极行动后,再进入到本课主体知识内容的学习。
教师与学生一起,在互动中探讨教材上作品的成功之处,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及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运用卡片的形式来表达同样的一份情感,你会有怎样与众不同的巧妙设计呢? 在学生构思进入到体现真挚爱心的主题情感与卡片设计的独特表达有机结合的学习情境后,学生普遍会在创意表达上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障碍,需要一些知识上的帮助。比较集中在材料选择与运用、折叠方式及裁切、剪贴组合与粘贴、色彩的搭配与涂绘等方面。
教师此时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制作出一张精致的手工贺卡的制作过程。教师利用设问或选择的方式,可以更加迅速地与学生在制作要求上建立较为统一的标准。学生自己在探讨交流中总结获得的技巧与心得,往往可以更加直接指导自己的动手制作。
在部分学生制作完成一张卡片后,教师就可以考虑进行一次集体的教学评价活动。充分利用学生已完成的作业,一方面引导学生向优秀作业学习;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向系列化卡片设计的要求靠拢。第三课时
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系列化的卡片设计。教师可以侧重引导学生从一张卡片的设计思路出发,借鉴、发展原有设计。教材提供了一组对应的图片范例,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作业进行更加直观的探讨。
教学应注意利用图片或卡片实例,强调每张卡片之间的图形与相关文字是难以分割的整体。同时,引导学生把图文有机结合在一起,讨论如何能够更加完整地展现设计创意。结合教材图片,引入版式设计的内容,运用同样形象与文字的几个不同版面处理,强化学生对卡片版式设计的处理能力。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不断调整、优化设计思路与制作技术,鼓励学生在互相学习借鉴的同时,注意追求表现方式和技巧的新颖与独特。
从关爱他人的线索继续延伸,教学自然进入到利用美术的知识关爱他人与社会的主题上来。
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哪些抚慰心灵的活动需要借助美术知识?怎样运用美术知识更好地表达一份真挚的抚慰呢?教师此时再针对性地与学生回顾相关美术知识的要点。然后,教师就其中一种大家普遍喜爱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展开设计与制作。这时的内容不一定是教师预定的,教师可能会要与学生一样去尝试探索问题,与学生一起去解决问题,更多是引导学生尝试探究性学习的方式。
“活动二”部分教学目标或许考虑延伸到课外进行深化,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多得到美术自主学习的方法与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对学生课外自觉深化相关知识与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有重大意义。
08课 红屋顶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红屋顶》
本课《红屋顶》主要是通过将表现相似题材的现代绘画作品进行相关比较,从中寻找多种绘画表现手法,初步了解一些现代派绘画的面貌特征。《红屋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生应《红屋顶》“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以现代派绘画作为介绍点,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说,西方绘画自现代派以后开始变得空前地形式多样起来,艺术家特别强调把主观感受纳入到艺术创作中,在此之前,西方绘画多以描绘客观对象为主,用照相式的方法去表现物象的客观存在。了解、认识现代派绘画的发生时段、历史背景、发展情况、形式特点等,可以从多维度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及文化记忆,有助于学生建立多元化的审美感、文明感和历史感。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本课是以题材的个案——红屋顶来搭建认识、分析、综合的桥梁。现代派艺术家对同一艺术表现题材独具慧眼、苦心经营的创造,产生风格迥异的视觉形象,是教学互动中最重要的依托。学生能从一个具体的视觉形象入手,能够在不同艺术作品的直观对比欣赏活动中,触摸到20世纪这一重要艺术思潮的脉搏,而不是停留在词语上的概念。
教材的第30、31页展示了三类有关红屋顶的作品。一类是当代中国画家的,一类是法国印象派画家的,再一类是西方现代派画家的。前两类都是写实性的,’后一类在表现形式上有明显的变化。每幅作品造型的变化手法与形式特征在教材文字上分别做了简单扼要的介绍。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比较、分析,可以引发学生对现代派绘画的兴趣,对其风格特点获得较为明晰的印象,丰富视觉信息的储存,拓展联想思维。
第32页呈现的是当代中国画家运用现代派绘画理念创作的作品和展示《大明风度》形式变化过程的图例,使学生在欣赏中学会运用联系、发展的观点,了解艺术创作中形式变化的过程,也是探究艺术家的视觉思维的过程,能帮助学生丰富审美感受与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感性和理性有机地交融,形、色、线、面从具体的客观物象发展而来,又逐渐脱离具体物象原有的造型特征,获得独立的造型意义,张扬了个性审美感受,表达了一定的历史内涵和民族审美精神。以此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艺术形式与人文内涵的内在联系。
第二课时
首先从强化作品视觉感受入手,可以直接展现教材上几张描绘红屋顶的不同作品,对比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作品形式处理的差异。
在“活动一”中,可以采用教学分组的方式展开学习竞赛,教师组织每组同学重点研究讨论教材上某一幅现代派作品的形式特点及与传统绘画的差异,通过比较哪组学生的看法更为合理的评价活动调控课堂的学习气氛。每组可选派一名中心发言人阐释本组的基本看法,提倡本组其他同学积极补充,鼓励其他组的同学提出补充意见或者不同看法。
教师的评价要重视引导学生直观感受作品,不要无视他们个性的体验和剥夺他们理解作品的权利。为了促进讨论的展开,教师应注意教学提问设疑的角度及方式来引导各组学生尽快进入研究状态。提出的问题要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造型处理的手段上。比如:①《工厂》一画中,光线是不是从同一个角度射过来的?②在《秋天的山村》中,你能找出几个较为完整的房屋形状吗?③找找《街》是以哪几种主要色彩构成的?这些问题最好具有一定的游戏性,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在线、形、色上得到审美体验。
在学生有一定体验的基础上,比较、分析,紧扣主题和造型手段的关系。不同的造型手段展示不同的艺术美感,造型手段的个性处理丰富了美术的表现方法。将现代派绘画与印象派绘画、古典写实绘画进行对比,可以就某些问题展开讨论。比如:哪些作品造型处理接近我们现实中所见到的房屋?哪些作品相差较远?哪些作品给你的感受最深?作品哪些处理让你感受深刻?尝试分析一下作品使人产生不同视觉感受的原因等。
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要加入一些知识的相关链接,使学生认识到某个艺术事件发生在哪个时段,有哪些主要画家参与;懂得画家使用线条、色彩不是随意的,而是和作品主题联系在一起的;体会到现代派绘画拓展了人们审美的想像空间和联想思维。
随后进入第32页的内容,这既是上一环节的延伸,又是“活动二”的酝酿准备。教材展示的是中国当代画家的作品,在时间和空间上与现代派绘画相距都很大。仍然用分组讨论的教学形式,重点放在寻找两者之间的联系。找到这种联系了,感受到这种联系了,学生的思路也就开阔了。当他们欣赏到为“活动二”准备的两幅作品时,也就会。有想法。在教师的辅导下,提示学生写好美术欣赏论文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怎样查找资料,鼓励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的认识。
第三课时
本课以完成作业为主要内容。作业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感受的学生,可写欣赏小论文;喜欢用绘画表达自己感受的学生,可以绘画的形式改画静物参考图片或者自己喜爱的图片。后者在教材上是摆在“学习大空间”,可灵活运用。其评价可注意参照以下几个方面:
参考图片给你感受最强烈的是什么? 在改画中你选择的表现方法能够表现自己最强烈的感受吗? 你怎样看待同学对你改画后作品的评价? 教师评价学生欣赏小论文中的看法与观点,帮助学生在已有的审美认识基础上,积极巩固与深化对现代派其他艺术形式的认识。这样的延伸与教学拓展,往往可以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全面地感受现代派艺术,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选择。
在把握本课时的核心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欣赏体验现代派绘画艺术的特点与魅力之后,教师可以参考借鉴教材的呈现方式,在更多形式变化多样的现代绘画艺术中寻找一组类似作品作为补充的教学题材。
第四篇: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八年级
课题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参意蕴和审美价值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欣赏、评述活动,能够在感受、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发现与描绘美术作品某些层次的深层意蕴。第 周 教学重点
初步学习运用直觉感受和形象思维来发现和认识在各种美术形象和艺术形式及艺术语言
授课时间
教学难点以审美感受为基础并结合理性分析与综合的研究方法进行欣赏。
课型新授课课类欣赏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课本、教参学具课本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参意蕴和审美价值
教学环节
一、意蕴:是指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或意味。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1、艺术作品意蕴的第一个层次寓于各门类艺术的物质材料之中,如文学的语言文字、舞蹈的形体动作、音乐的音响节律、绘画的笔墨色彩、雕塑的泥土木石等等。
2、艺术作品意蕴的第二个层次包含在作品的形式构成之中。
3、是作品中的物象、事件、情节等的指称含义和表现意义,相当于潘诺夫斯基所说的艺术作品中第一方面的意义。
4、相当于潘诺夫斯基所说的艺术作品中第二和第三方面的意义,即约定俗成的意义和本质的意义。
二、意境:中国传统美术思想的重要范畴,在传统绘画中是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境高度融汇或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情与景是构成意境的基本因素。但意境中的情须是蕴理之情,是特定时代精神的折射;而景也不仅仅是一般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包括着能够触动人们情怀,引起生活回忆的场合、环境、人物和事件、这样才能使作品的意境在欣赏过程中的认同和感情上的共鸣。
三、审美价值:指人对现实的关系中能满足审美需要,引起审美感受的客体对象。价值概念本身必须以具有价值的对象对某种东西的关系为前提。审美价值作为审美关系的客体,是对象和现象对人类社会和社会的人有客观意义的实物---物质方面。所以审美价值既包括天然---自然的“成分”,又包括社会---人的“成分”,任何自然规律,如果它对于社会的人和人类社会不具有意义的话,都不可能成为审美价值。
四、理解:艺术作品不仅是视听知觉的接受对象,而且也是理解的对象。理解的循环 导入并讲解内容
课堂练习选择经典或优秀作品一至两件,就其艺术表现形式,语言与深层意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组讨论。
课后小结鼓励学生扩大自己的美术欣赏领域和视野,不局限于课本和课堂,要关心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各种美术表现形式和视觉传达形象。课后作业根据分组讨论的材料或论点,课后写一篇美术作品评论短文。课后记
八年级
课题第二单元 装点我的居室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和评述,认知和感受不同表现形式和人文特色的美术作品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2、了解学习写意花鸟画的基本表现技法第 周 教学重点
认识居室装饰与写意花鸟画小品。
授课时间
教学难点写意花鸟画练习。课型新授课课类绘画 教学方法讲授法
学具居室装饰资料、写意水墨画所需的工具教具课本、教参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活动一 居室装饰、欣赏与感受 活动二 写意花鸟画小品、创作与表现
教学环节
一、室内装饰:为满足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生活需要,合理、完美的组织和塑造具有美感而又舒适、方便的室内环境的一种综合性艺术。是环境艺术的一个门类。
室内装饰一词始于欧洲17世纪的巴洛克式和18世纪的洛克克式建筑艺术。它不单纯是满足人们审美需要的、多余和附加的装饰,而是从环境艺术设计的角度出发,考虑不同的人在不同时间、场合下在心理、生理上对室内环境的要求,把握空间,设定其形状、大小、设置用具,综合处理艺术陈设,为人们提供一个既舒适、方便,又科学、美观的生活环境。
室内装饰的内容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依附与建筑实体的,如空间造型、绿化、装饰、壁画、灯光照明以及各种建筑设施的艺术处理等,统称为室内装修;另一类是依托与建筑实体的,如家具、灯具、装饰织物,家用电器、日用器皿、卫生洁具、炊具、文具和各种陈设品,统称为室内陈设。后一类相对独立性,可以移动或更换。
二、想象与装饰:二者不可分割,想象是创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装饰艺术中想象尤其重要。有无意识想象力是装饰艺术创造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装饰正是艺术想象的结晶。
三、花鸟画: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又可细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鳞介等支科。
早在工艺、雕刻与绘画尚无明确分工的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发展到两汉六朝则初具规模。导入并讲解内容
课堂练习总结花鸟画的章法,用你现在掌握的素材画一幅花鸟画。课后小结
1、展示优秀学生作业。
2、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
3、提出改进办法。
课后作业收集不同风格,不同功能的居室饰资料,观赏居室中张挂的不同美术作品。课后记
八年级
课题第二单元 装点我的居室课时1 教学目标
1、结合一种版画制作,了解学习版画的基本表现技法.2、结合运用自己能收集到的废旧材料,以拼贴的形式进行装饰画创作,学习拼贴装饰画的基本表现技法.第 周 教学重点
认识版画与装饰画.授课时间
教学难点版画与装饰画的绘制方法。课型新授课课类绘画 教学方法讲授法
学具制作一种版画所需工具或用于拼帖装饰画的废旧材料。教具课本、教参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活动三 版画.创作与表现 活动四 装饰画.创作与表现
教学环节
一、版画:用刀子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版、石版、麻胶版、铜版、锌版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
二、种类与技法:从类型上分版画有四种:凹版、凸版、平版和孔版画。
三、装饰版画:版画创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十分繁荣的局面。版画艺术的进一步提高,不仅要求我们在深化题材内容、反映时代精神方面作出新的努力;而且在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的创新上也需要不断开拓,不断突破旧有的程式。近几年来,致力与探索新颖艺术风格的版画日臻涌现。其中“装饰风格”、“装饰性”或称为“装饰版画”的作品日益增多,形成了追求装饰形式美感的趋势。
综观当前装饰性版画创作的实践,可以看出在构图、造型、色彩以及各种表现手法上形成了某些特有的艺术规律。大略表现在四个方面:
1、构图结构新颖化。
2、造型特征变形美化。
3、色彩归纳意象化。
4、表现手法平面化。
四、沿革:版画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这两个发展阶段。早期的版画是为印刷与出版而制作,画者、刻者、印者分工,刻者只照画者的画稿刻板,称作复制版者。后来版画在艺术上赢得独立的地位,画者、刻者、印者都有版画家一人自任,版画家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性,这种版画称作创作版画。导入并讲解内容
课堂练习尝试用拼贴的方法制作一幅装饰画。也可以画一幅有新意的装饰画。
课后小结
1、展示优秀学生作业。
2、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
3、提出改进办法。
课后作业将你喜欢的事物、你想表达的情感等,用你能够找到的材料制版,完成一幅版画 课后记
八年级
课题第二单元 装点我的起居室课时1 教学目标
1、结合运用铅笔淡彩画画自己喜欢的景或物,了解铅笔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2、认识和体会美术作品装框托裱和悬挂的方法、位置在居室装饰中的作用。第 周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铅笔淡彩画。
授课时间
教学难点铅笔淡彩画的绘制过程。课型新授课课类绘画 教学方法讲授法
学具收集的中外铅笔淡彩画作品图片。创造铅笔淡彩画所需的工具。教具课本、教参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活动五 铅笔淡彩画 创造与表现 活动六 展览.展示与交流
教学环节
一、铅笔画:用铅笔绘制的图画。铅蕊用石墨或加颜料的黏土做成有黑色和各种颜色之分,并以H和B划分硬软度,各有6个型号。H型铅笔多用于制图,绘画则根据需要分别采用B至6B型号。
二、铅笔画主要通过线条和由线条组织成的明暗调子表现物象,易于掌握和修改,因此是初学者掌握基本的造型能力、进行素描练习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艺术家搜集素材、记录形象、进行生活速写和创作构思时最常用的艺术形式。但铅笔画的艺术价值并不仅仅限于此,富于变化的线条和细腻的明暗层次,不但使铅笔画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而且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在中、外美术史上不少艺术家绘制的大量铅笔画,其本身就是优秀的艺术作品,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伦伯郎、门采尔、安格尔、列宾、毕加索、王室廓等人的精美的铅笔画都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极为珍贵的艺术瑰宝。
三、铅笔画中适当的施以水彩,称之为铅笔淡彩画,可以收到素典雅、厚重滋润的艺术效果,也成为不少艺术家所采取的绘画形式。
四、水彩画:以水调和水彩颜料绘成的画。水彩颜料一般都透明,用胶水调制而成,有干块状和锡管状两种。导入并讲解内容
课堂练习分析铅笔淡彩画的作画方法及步骤,画自己喜欢的景或物。课后小结
1、展示优秀学生作业。
2、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
3、提出改进办法。
课后作业配置画框或自制画框。课后记
八年级
课题第三单元 增一分活泼 添一分情趣课时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利用平时收集的不同形状、色彩的材料,围绕小摆设的命题进行设计与制作,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动手能力。第 周 教学重点
基本掌握纸盒动物造型的一般规律和设计制作的方法步骤。
授课时间
教学难点描述自己作品创意和制作过程。课型新授课课类手工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课本、教参学具剪刀、胶水、纸盒、彩色纸、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活动一 小摆设 纸盒动物造型
教学环节
1、结合纸盒的形状,色彩与相关动物产生联想,如:黄色为主体的纸盒可设计猫、虎、狮、马、牛。
2、纸盒的开启与某些动物的嘴部接近,由此引发创意。
3、已确定名题,由此选择适合的材料。
4、参考动物图案资料、工艺品、寓言、神话故事进行创作。
5、想想与自己、家庭相关的动物,如:属相、生肖年、朋友喜爱的动物,确定制作命题。
6、构思并查找资料,画设计草图。
7、制作纸盒动物造型,要求:造型概括、夸张、色彩鲜艳。导入并讲解内容
课堂练习制作新颖、有趣的动物造型。课后小结
1、展示优秀学生作业。
2、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
3、提出改进办法。
课后作业进一步完成课堂练习。课后记
八年级
课题第三单元 增一分活泼 添一分情趣 活动二 小摆设 瓦楞纸动物造型课时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利用平时收集的废纸箱,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富有个性的作品,利用面材进行立体构成制作练习。第 周 教学重点
学习用瓦楞纸制作动物。
授课时间
教学难点以口头或文字方式描述自己作品的创意和制作过程。课型新授课课类手工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课本、教参学具瓦楞纸板、美工刀、剪刀、直尺、垫板、乳胶、铅笔、图画等。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第三单元 增一分活泼 添一分情趣 活动二 小摆设 瓦楞纸动物造型
教学环节
1、生活中许多商品的外包装都要用到纸箱,仔细研究纸箱会发现它的厚度随商品的体积和重量也有薄、厚之分,材质也略有不同,用瓦楞纸板可以制作各种上室内装饰品。
2、欣赏课本中瓦楞纸动物造型作品及资料图片或课件由学生分组探究瓦楞纸动物作品设计、制作要点。
(1)造型----抓住特征、概括、夸张、变形。(2)色彩----可单纯、淡雅;也可浓重、艳丽。
(3)结构----可采用插接法以虚代实;也可用叠加法由面成体。
3、裁切要领:
(1)裁切时必须使用垫板。(2)切割直线用尺比好,垂直切下。
(3)注意下刀要稳,可分几次用力,一定要注意安全。
4、设计、制作。
提示:选择适合的装饰品或实用性强的工艺品,结合资料图片画设计草图。导入并讲解内容
课堂练习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图案,按比例分解画在瓦楞纸上。剪好后插接完善作品。
课后小结
1、展示优秀学生作业。
2、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
3、提出改进办法。
课后作业进一步完成课堂练习。课后记
八年级
课题第三单元 增一分活泼 添一分情趣 活动三 小摆设 线材人物、动物造型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利用可弯、折、卷曲的线材的造型创作,体验线材人物、动物造型设计要素和制作方法。
2、通过案头小摆设的设计制作练习,发展和感知生活中的美,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设计意识。第 周 教学重点
线材造型创造的一般规律。
授课时间
教学难点掌握制作的方法和步骤。课型新授课课类手工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课本、教参学具2.5米长铜电线两根、钳子一把、图画纸、铅笔、动物图案资料。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第三单元 增一分活泼 添一分情趣 活动三 小摆设 线材人物、动物造型
教学环节
1、研究课本中的动物、人物线材作品,发现并找出作品的创作思路和制作方法。
2、用一笔画的方法,抓动物、人物的形象和动态,在图画纸上绘图。
3、可参考用线描绘的动物、人物图案资料,按立体造型表现加以改进。
4、完成绘图,用电线进行创作时先要考虑的首、尾如何处置的更巧妙。
5、未成功的作品,拉直后再重复使用。
6、设计和制作时,要考虑重心问题,作品完成时能平稳站立,有教好的稳定性。
7、暂时没想好制作内容的同学,可临摹书中作品。导入并讲解内容
课堂练习
1、用一笔画的方法,画出要制作的形象。
2、用电线和钳子完成作品。课后小结
1、展示优秀学生作业。
2、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
3、提出改进办法。
课后作业进一步完成课堂练习。课后记
八年级
课题第三单元 增一分活泼 添一分情趣 活动四 小摆设 快餐盒、小塑料瓶造型课时1 教学目标通过对社会周围塑料制品的关注,学会利用以有材料进行加工、组合创造新形象,进一步提高设计意识和动手能力。第 周 教学重点
遵循最基本的组合原理和形式法则,使作品产生节奏与韵律,达到多样统一的效果。
授课时间
教学难点树立利用身边材料创造富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品的意识。课型新授课课类手工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课本、教参学具塑料瓶、快餐盒若干、剪刀、美工刀、胶水、其他相关资料等。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第三单元 增一分活泼 添一分情趣 教学环节
1、塑料瓶---可切割、可组合、可添加。
2、快餐盒---可切割、可折叠、可综合利用。
3、其他辅助材料---可编结(塑料绳)、可切割组合(苯板)。
4、设计是可先设定命题。在确定的题目下选择材料,再组合、加工、制作。
5、、设计时可根据材料的形状、质地、色彩确定制作内容。
6、想一想作品完成后的用途,若是装饰墙面就可做一件挂饰,若摆放在书桌、书架、窗台上,则要考虑作品的大小。导入并讲解内容
课堂练习用身边的材料,做一个造型新颖的动物。课后小结
1、展示优秀学生作业。
2、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
3、提出改进办法。课后作业进一步完成课堂练习。课后记
八年级
课题第三单元 增一分活泼 添一分情趣 活动五 小摆设 蛋壳人造型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蛋壳人造型设计、制作,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2、进一步丰富学生美化生的能力,体验设计和制作的一般规律。第 周 教学重点
掌握弹壳人造型设计的制作方法。
授课时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进行设计的理念与技术意识的探索。课型新授课课类手工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课本、教参学具空蛋壳两至三个、彩色纸、乳胶、剪刀、毛笔、水粉色、资料、图画纸、铅笔等。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第三单元 增一分活泼 添一分情趣 活动五 小摆设 蛋壳人造型
教学环节
1、蛋壳人偶类型---用蛋壳制作人物头型,用布料制作服装,组合后可用来演偶戏。
2、蛋壳人摆设---用蛋壳与圆筒组合,制作成各种人物造型。
3、蛋壳不倒翁---把蛋壳内部放入融化的腊及重物,制成不倒翁。
4、京剧脸谱造型---用蛋壳做京剧人物的头部,取硬纸剪出造型人物的髯口和部分躯体,再制作一顶帽子,按谱式画好脸谱及服饰、头饰着色。导入并讲解内容
课堂练习用蛋壳和纸筒、彩纸等材料,制作人物。课后小结
1、展示优秀学生作业。
2、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
3、提出改进办法。
课后作业进一步完成课堂练习。课后记
八年级
课题第三单元 增一分活泼 添一分情趣 活动六 小摆设 小泥塑造型课时1 教学目标通过用胶泥对基本形体的把握及加法、减法的捏塑,初步了解雕塑的创作规律,尝试操、搓、粘、压、划、刻、抹等具体技法,提高设计意识、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第 周 教学重点
对小泥塑造型产生兴趣,并能用雕塑作品表现校园生活。
授课时间
教学难点对身边的雕塑作品评述优缺点和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课型新授课课类手工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课本、教参学具胶泥、湿毛巾、雕塑工具、15cm纤维板、资料图片、图画纸、、铅笔等。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第三单元 增一分活泼 添一分情趣 活动六 小摆设 小泥塑造型
教学环节
1、雕塑就在我们身边、古往今来,中外雕塑作品美化了人们的生活,丰富了人类文化艺术的宝库,在今天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一起动手实践。
2、说说在生活中(社区、街道、学校、商店、居室)所见到的感受最深的雕塑作品和自己收集的雕塑资料图片,讨论自己准备的形式。
3、结合中外雕塑作品和自己收集的雕塑资料图片,讨论自己准备创作的选题。
4、用绘画的形式画出雕塑小摆设的草图。
5、讨论草图稿及雕塑要领。
6、进行小泥塑造型创作。导入并讲解内容
课堂练习试用胶泥捏一件立体小泥塑。课后小结
1、展示优秀学生作业。
2、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
3、提出改进办法。
课后作业进一步完成课堂练习。课后记
八年级
课题第三单元 增一分活泼 添一分情趣 活动七 小摆设 折纸动物造型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动物造型,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能力、动手制作能力及创造能力。
2、通过案头小摆设的设计制作练习,了解纸造型的艺术特点、构成原理、基本技法,在动手实践中,发现和感知生活中的美。第 周 教学重点
对纸造型动物的一般规律和技法的了解和掌握。
授课时间
教学难点纸造型创作与设计意识培养的探索。课型新授课课类手工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课本、教参学具彩色纸、胶水、剪刀、图片资料。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第三单元 增一分活泼 添一分情趣 活动七 小摆设 折纸动物造型
教学环节
1、直线折---在需要折痕处用直尺比较好,用硬物划痕再折。
2、曲线折---在需要折痕处,用硬物划曲线痕,再轻轻折出。
3、曲线---借助圆杆笔,左手握纸,右手握笔并压住纸后,左手抽纸使纸张呈弧线弯曲。
4、剪---右手握剪,来回开合,左手配合握纸比好要剪开的线,剪出需要的形状。导入并讲解内容
课堂练习结合教材中纸造型----马的步骤图,模仿制作。课后小结
1、展示优秀学生作业。
2、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
3、提出改进办法。
课后作业
1、收集相关资料,为今后的创作创造条件。
2、尝试使用身边的多种可利用的资料进行艺术创作和探索。课后记
八年级
课题第四单元 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 活动一 装饰风格 欣赏 交流 策划 活动二 织物 设计 实践 体验 活动三 色彩 设计 实践 体验课时1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们和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时期的人们生活空间的风格特点。
2、感受不同材质、不同色彩的织物产生的不同装饰效果。
3、认识色彩在生活空间装饰和产生和谐温馨效果所起的作用。第 周 教学重点
能否以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对一个特定的生活空间装饰进行策划。
授课时间
教学难点能否与同学们相互配合勾画装饰效果图的草图。课型新授课课类工艺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课本、教参学具笔、纸、颜料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 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
教学环节
一、艺术陈设的整体要素:现代艺术陈设,是在现代工业技术的物质基础上,致力于功能与美的协调为目的造型活动。整体性的要素是形、色、光和材质。
形是陈设环境和各种物质的一种空间结合体,它借助体、面、线的组合和穿插,构成了围与透、虚与实、分与聚、动与静的实体空间和视感空间。
面总是依附与一定的形而存在,但它在视感印象中比形更具感染力。由于色的明度、纯度和色相的变化,能产生使人感到冷暖、轻重、强弱、进退的视感效果。
光不仅是唤起我们色感的关键,而且能使陈设环境产生微妙的光照效果。
材质是色和光呈现的基体。它表面的精、粗、光、毛常常影响到色光的寒暖感和深浅变化;质地的松软与挺阔、柔韧与坚硬、往往使人产生含蓄与明快的联想。
二、纺织品美术设计:美化日用纺织品的艺术创作活动,又称染织美术设计。
三、纺织品的色彩:对织物外观上的要求是纺织美术设计的基础,其中色彩要求尤为突出。
四、纺织品的图案纹样:来源不外乎自然形象和几何纹样。
五、居室色彩设计:家庭居室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人生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家庭居室中度过的。因此,居室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居住者的生活,其中色彩的设计是整个居室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创造一个舒适合理的生活空间,色彩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导入并讲解内容
课堂练习根据自己的喜好等因素,确定居室的大体风格,并设计初步的装饰效果图。
课后小结
1、展示优秀学生作业。
2、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
3、提出改进办法。
课后作业尝试从装饰变化的角度,对自己或家人、朋友的生活空间的织物进行再设计,以产生或加强装饰感。课后记
八年级
课题第四单元 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 活动四 陈设物 设计、实践、体验 活动五 装饰效果图 设计、实践、体验 活动六 展览 展示、评述、总结课时1 教学目标
1、感受陈设物的造型特点、材质特点、色彩效果及实用性的不同对营造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所产生的效果。
2、认识和了解室内装饰效果图的绘制特点。
3、以文字的形式总结自己的体会和收获。第 周 教学重点
感受不同造型特点、材质特点、色彩效果及实用性的陈设物所产生的不同实用和装饰效果。
授课时间
教学难点认识和体会陈设物在生活空间中的实用及美化的双重作用。课型新授课课类手工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课本、教参学具各种相关图片、影视资料。设计或制作室内装饰效果图的材料。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 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
教学环节
一、室内陈设品的选择与布置:室内环境中的陈设品可以加强室内间的视觉效果,增强生活环境的文化意识,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含有创造表现和潜移默化的功能。
二、设计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1、展示设计是有别于生活与工作环境的展示空间环境艺术设计,让人在其中接受信息、增长见识、受到教育与启迪。
2、展示艺术是一种最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时空艺术表现形式,观众在展示空间里,是以“流动---停留---流动”的方式,接受信息、观赏展品。
3、展示艺术必须体现观众的参与性。
4、展示艺术是多维的空间与关系处理。
1、展示设计艺术应用美学之一,它和其他造型艺术一样,必须做到艺术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
2、展示艺术是特殊的舞台美术设计。
3、展示艺术是特殊的舞台美术设计。
4、展示设计艺术是以趣味性和幽默性来吸引观众的。
5、展示艺术必须简明扼要,主题突出,让人过目不忘。
6、展示设计艺术是集体智慧与劳动的结晶。导入并讲解内容
课堂练习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为自己的生活空间进行多种类型和效果的装饰设计。如热烈活泼的生活空间、冷静严肃的生活空间等。课后小结
1、展示优秀学生作业。
2、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
3、提出改进办法。
课后作业进一步完成课堂练习。课后记 八年级
课题第五单元 环境艺术设计 活动一 二 室内设计、陈设艺术设计 活动三 景关设计 观察与设计课时1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了解室内设计和陈设艺术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
2、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了解对自己周围的室内环境和相应的陈设用品进行思考设计。
3、认识和了解景观设计在城市生活空间中的地位,及其与城市总体规划之间的关系。第 周 教学重点
能否认识和了解景观设计在城市生活空间中的地位,及其与城市总体规划之间的关系
授课时间
教学难点能否对某个城市生活空间内景观艺术的设计的特点或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课型新授课课类工艺 教学方法讲授法
学具图片、资料可以制作景观设计的模型和简单制作材料。教具课本、教参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第五单元 环境艺术设计
教学环节
一、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的组成部分,旨在创造合理、舒适、优美的室内环境,以满足使用和审美要求。
二、平面设计和空间组织:室内设计是以人在室内空间的行为活动为基础的。
三、光照设计:通过光可以表现空间的形体、色彩和质感以创造室内不同功能需要的环境气氛。
四、色彩设计:色彩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作用的研究,以成为一个专门知识领域。
五、材料选择:室内材料除了过去常用的竹、木、砖、石、陶瓷、玻璃、水泥、金属、涂料、编制物以外,近年来涌现出大量美观的轻质材料,如矿棉制品、合金、人工合成材料等。
六、家具布置:家具包括固定家具和可移动家具。
七、装饰和陈设:在室内常利用壁纸、地毯、窗帘的图案作装饰,在有些公共建筑内还往往用符号、文字、图形来引人注目和诱导人流。
八、植物配置:中国的盆景、日本的插花,君能平添室内生气。
九、家具设计:用图形和文字说明等方法,表达家具的造型、功能、尺度与尺寸、色彩、材料和结构。
十、造型设计:对家具形体的塑造。组成家具造型设计的3大基本要素为功能、材料和工艺特性、造型形象。
十一、结构设计:家具零部件的结合方式和装配关系。
十二、工艺设计:工艺是制作家具的重要手段。
十三、环境艺术:工艺美术的一个门类。
十四、壁画:装饰壁面的画。导入并讲解内容
课堂练习
1、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分析某个室内空间及其陈设艺术的设计。
2、设计一个你所喜欢的家具或灯具。
课后小结
1、展示优秀学生作业。
2、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
3、提出改进办法。
课后作业进一步完成课堂练习。课后记
第五篇:湘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本单元以欧洲音乐为切入点,试图通过重点浏览东欧、西欧、南欧九个国家与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让学生初步领略、体验欧洲 国家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扩大音乐视野,为学生理解和尊敬世界各国的音乐文化,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奠定基础。
1.能认真听赏《桑塔•露琪亚》、《美丽的西班牙女郎》、《夜歌》、《小杜鹃》等欧洲民间歌曲;课前能主动搜集相关国家的历史、地理以及民俗风情资料在小组或全班交流,让大家一起分享。
2.能对歌曲的情绪与风格进行简单评述。
3.能独立或与他人一起参与《欧洲某个之旅》的表演,分享表演乐趣。
能认真听赏《桑塔•露琪亚》、《美丽的西 班牙女郎》、《夜歌》、《小杜鹃》等欧洲民间歌曲。
难点 能独立或与他人一起参与《欧洲某个之旅》的表演,分享表演乐趣。准备 电子琴
光盘
歌曲相关背景资料
本单元是以感受与鉴赏为中心的音乐欣赏课,根据教材的容量,本科一般可安排一课时。本课的教学设计,可以精听作品为中心,再进行拓展。器乐曲可重点聆听《云雀》、《我可爱的小女生》、《利里亚是个好地方》。声乐作品可重点聆听与跟唱《小杜鹃》、《桑塔•露琪亚》和这两首歌曲。
在听赏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对聆听的乐曲进行简单评述,这是“感受与鉴赏”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参与音乐体验,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形成正确价值观必不可少的过程,紧紧围绕音乐表现要素——乐曲的旋律、节奏、音色、速度、力度以及音乐的情绪等,进行简明扼要的评述,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帮助他们了解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 织 教 学
二、作 业
一、情景导入
1.1.导入(以导游的方式导入课题)
师:大家好,欢迎参加欧洲民间歌曲旅行团!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到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和波兰四国,共同去领略那里优美的民间歌曲和风俗民情。2.接龙游戏
在前往“意大利”的途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有关欧洲知识的接龙游戏。
二、听赏与表现
1.1.意大利民歌(1)导入
师:意大利就像是“伸入地中海的一致靴子”,美丽的海滩、绽放的礼花以及唱着小夜曲的意大利人„„
(2)听赏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
(3)让学生选择出与歌曲意境最为符合的一种美。2.2.西班牙民歌(1)谈到西班牙你想到了什么?(2)导入本环节情景。
(3)听赏《美丽的西班牙女郎》
(4)让学生选择出最贴近与歌曲风格的一种美。3.俄罗斯民歌
(1)导入俄罗斯的旅行
师:俄罗斯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国家„„(2)在“前往柴可夫斯基博物馆的途中”唱一唱俄罗斯的民歌,并听赏俄罗斯民歌《夜歌》。(3)让学生选择出与歌曲风格最贴近的一种美。4.波兰民歌(1)导入
师:波兰民间音乐是欧洲最古老、最丰富的音乐文化之一,素有“钢琴诗人”美誉的肖邦就是波兰人。
(2)听赏《小杜鹃》
(3)让学生选择出与歌曲风格最贴近的一种美。
三、结束活动 1.直接
老师总结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2.交流
3.继续游览欧洲各国,了解其独特的音乐风格特点和韵味。
明确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目的共同领略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和波兰四国优美的民间歌曲和风俗民情。
进一步明确游戏规则和学习方法。
聆听老师的介绍,了解意大利,的民俗风情和音乐特色。听赏《桑塔•露琪亚》 浪漫的美)学生自由发言
听赏《美丽的西班牙女郎》(热情奔放的美)
聆听老师的介绍,了解俄罗斯,的民俗风情和音乐特色。听赏《夜歌》(淡淡的忧郁美)聆听老师的介绍,了解波兰的民俗风情和音乐特色。听赏《小杜鹃》(欢快、活泼的美)
表述听赏各国民歌的感受,每一个国家用一个形容词来概括。明确作业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下面学习做好铺垫。活跃课堂气氛,进入欧洲之旅的情景之中。激发学生对意大利的兴趣,为听 赏音乐做基础。
激发学生对西班牙的兴趣,为听赏音乐做基础。激发学生对俄罗斯的兴趣,为听赏音乐做基础。激发学生对波兰的兴趣,为听赏音乐做基础。加深学生印象,深化学生情感。继续深入了解欧洲各国。作业 设计 继续游览欧洲各国,了解其独特的音乐风格特点和韵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