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06:39: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智取生辰纲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智取生辰纲教学反思》。

第一篇:智取生辰纲教学反思

《智取生辰纲》 教学反思

《智取生辰纲》是节选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的片段。文章故事情节吸引学生,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在教学这片课文时,我紧紧抓住“智取”这个词语。让学生一划二圈三品四读。学生找出文章中反映七条好汉英勇机智的语句,体会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酒里怎么会有毒?七条好汉为什么喝酒没中毒而杨志他们为什么会中毒?对于这个问题书上本没有现成的答案。我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设计七条好汉下毒的可能性。这个环节的设计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同学们想象出许多种可能性。

1.两桶酒,一桶有毒,一桶没毒,事先作好记号。2.两桶酒都没毒,事后再下毒。

3.两桶酒事先都有毒,一条汉子没喝下去,到竹林里吐掉了。4.卖酒的好汉在扔酒瓢时下了毒„„学生的回答都有可能性。我用赞许的话语肯定他们的想象。

这堂课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问题是我们教师在课堂设计上是否安排让他们想象的空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尽力挖掘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的思维更活跃。

第二篇:《智取生辰纲》教学反思

摘要:在《智取生辰纲》一文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感受运用智慧解决问题的快乐。让学生在优美的篇章中自由翱翔。

关键词:《智取生辰纲》教学反思

《智取生辰纲》是人教版九年级上期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从我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节选出来的文章。在本期课本中是篇幅比较长的课文,并且文白参半,方言较多,这些都增加了学生阅读的难度。另一方面,文章情节跌宕起伏,饶有趣味。以前讲解这样的课文,我总是在字词上花费较多时间,担心学生会在这方面遇到很多困难。但是,我发现,这样讲授课文,会影响学生阅读的完整性,从而减弱他们对于文章的兴趣。因此,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主要的考虑是,如何在不占用很多课堂时间的情况下,让学生读懂文意。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激发学生兴趣上面,培养他们对于小说阅读的兴趣,进而更主动地学习语文。

想节省课堂时间,就必须做好预习的工作。我布置学生回家预习课文,疏通字词的读音,认真阅读课文的注释。课堂讲授的时候,我把生字词讲解的任务分配给了学生,安排语文科代表把她认为需要注意的生字词点出来。这样做的目的,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更好地达到裨补缺漏的效果。适当地点拨稍难的几个生字词后,我发现学生基本上能够弄懂文章的大意。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准备:

一、补充跟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

课前,我查阅了很多《水浒传》的资料,特别是跟这一部分有关系的,经过筛选与提炼,在讲课的时候,给学生补充了杨志的生平资料,关于花石纲的小故事,用贴近学生的语言讲给他们听。我感觉到,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对于杨志这个人,对于课文的故事都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二、运用多种素材

小说这种文体,可以容纳相当广泛的内容,讲授小说的课堂也应该丰富多彩。在课堂上,我给学生展示了描绘课文情节的邮票,杨志的画像,电视剧里相关的录象,以及电影中的相关情景场面,使学生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更加栩栩如生,更富有吸引力。

三、重点突出

由于小说围绕“智”字展开,我的教学环节也围绕“智”字进行,让学生在理清课文情节的基础上,分别概括双方的智慧所在。理解杨志言行中表现出来的的精明、能干、谨慎,明白晁盖等八人智用天时、地利、人和、计谋,最终取得生辰纲。

四、大屏幕显示

杨志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终输给晁盖、吴用等人的“智”,原因何在?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课堂上交流,最后教师点评后大屏幕显示: 一方面是吴用计策的高妙和无懈可击。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性格的另一面:急功近利(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粗暴蛮横。这种性格使得他对手下“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连老都管和虞候也不放过,彻底激化了内部矛盾。老都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候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键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主要在于自己的性格使自己失去了“人和”。最终给了吴用等人可乘之机,让吴用等人的计谋得以圆满实施。在故事中双方智慧碰撞的同时,学生的智慧也在课堂中激荡,体会到了智慧带来的乐趣。

五、拓展训练

为了给学生体会智慧的快感,我特意设计了“我是智多星”环节。假如某一天你在回家路上遇到一个强人向你敲诈钱财,你如何应对?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方法五花八门。智慧之树在学生心底蓬勃开放。最后布置作文题目——《让智慧之花绽放》

此外,针对初三学生的特点,激发兴趣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阅读方法的点拨,例如,在理清情节的时候,提醒学生学习在较长篇幅的文章中筛选信息。在寻找线索的时候,提醒学生注意明线,暗线的知识。在品读文字的时候,提醒学生注意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这样,学生容易在课堂上吸收有效信息,运用在实际阅读中,提高学习的效率。不仅有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掌握切实可行的方法。通过这节课,我感到,应该对学生更有信心,在课堂上多给他们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在优美的篇章中自由翱翔。教学是一门艺术,今天的成功并不代表明日的精彩,我会继续保持一份探求意识,在语文教学的汪洋大海里劈波斩浪,孜孜以求,祈愿语文课堂不只是教师寂寞的吟唱、孤独的咏叹、无力的哀怨,多一些合作的音符,多一些创新的乐章,多一些诗意的魅力。

语文教学论文

《智取生辰纲》教学反思

作者:尹学勇刘辅艳

工作单位:璧山县广普初中

联系电话:*** *** 时间:二0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第三篇: 《智取生辰纲》课堂教学反思

执教全市初三语文教研课《智取生辰纲》的任务终于完成,从接到通知到完成这项工作,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却让我收获颇多。

一、研读文本能力亟待加强。

就如一位语文老师所说:这法那法,文本不熟,课堂上都将没法;文本读熟读透读精了,课堂上随意而为都是好法。反观我自己,在上这堂课时,因为对文本研读不深,把握不稳,又考虑到这是一堂公开课,害怕学生“撒”开了自己“控制”不了局面,课堂上不敢放开自己的手脚和学生的手脚,一切都只能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步骤完成,感觉整个课堂多预设,少生成,仍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从根本上来说,没有脱离传统陈旧教学模式的桎梏。扪心自问:课前调查发现学生读过《水浒》的寥寥可数,我自己不也从没把这部小说看完过吗?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

尽管这几年也听了不少名师大家的讲座,观摩了不少示范课,也读了一些教育教学的书籍,但有意识地在自己的课堂上实践的时候不多,课后也缺乏及时的反思,这是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特别注意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准备利用好自己现在上两个班语文的教学优势,尽量“同课异构”,课后及时反思,促使自己更快的成长。

三、很多老师怕上公开课,示范课,我倒觉得:恰恰是这些课才能更快更好地促进一个老师的专业成长,以后,有机会,我愿意多多锻炼自己。

想说的还有很多,但自从那节课下来以后,我脑子里出现最多的还是我在《三年成长规划》中提到的那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我将以这句话自勉。

第四篇: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体会作品的叙事艺术;明确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欣赏作品的环境描写的艺术。

2.把握作品人物形象,分析并欣赏作品刻画人物的技法,学会赏析小说作品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小说叙事技巧,欣赏古典小说叙事艺术。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小说,从不同人物的角度叙述作品情节及比较影视作品交待情节的方法,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作品叙事技法,引导学生关注叙事艺术,培养他们初步鉴赏叙事作品的结构艺术的能力。

2.学习小说环境描写的艺术。

通过组织学生分析作品中所刻画的环境的特征,引导学生明确环境描写在小说作品中的多重作用。

3.通过组织学生采集《水浒》中有关杨志的故事,结合本课的内容,引导学生系统地分析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树立客观分析人物的理念,从而进一步理解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这一创作规律。【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广泛收集《水浒》的有关知识,收集施耐庵的有关信息,让学生们将收集到的资料以Powerpoint的形式整理出来,便于交流。

2.课前指导学生阅读《水浒》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第十三回“青面兽北京斗武 急先锋东郭争功”、第十七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等回目,以对杨志的生活历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初读课文,初步梳理出本课的情节内容。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课文中一些元明时代的白话及方言,根据语境推断其含义,理解文意。

4.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水浒》电视连续剧第11节光盘(中国国际电视公司拍摄出品发行),要求学生思考:电视剧在展开故事情节时与小说的情节展开有何异同之处?造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你能说说施耐庵为什么这样写,而编导与导演为什么那样拍摄吗?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析题导入

师:课文是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中一个回目,选入课本时编辑老师省去了一些信息,你能补充一些必要的人物信息,使课文题目内容更加完整吗?(提示学生从矛盾的双方补充,引导学生得出“杨志智押生辰纲,晁盖吴用智取生辰纲”。)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用重音表示你对题目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智取”、“智押”是本文的重点。)

师:课文标题“智取生辰纲”以最简洁的语言交待了小说的什么要素?(引导学生明确课文题目是对小说情节最简洁的概括。)

二、复述故事,感知情节,明确矛盾 1.复述故事。

师:前面讲到课文题目是对小说情节最简洁的概括,你能否用自己的话将小说的主要情节复述出来?(此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初步把握作品的内容,同时能够将记叙作品内容的元明白话转换为现代汉语进行流畅的表述。)

2.感知情节。

师:通过上面的复述,我们可以知道,课文分为哪几个部分?(引导学生依据不同的描写对象、故事发生的地点及不同的叙述阶段进行梳理层次的训练,明确小说第两个部分:第1-6自然段是写杨志押送生辰纲,第7-12自然段是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其中第12自然段是补叙。)

3.明确矛盾。

师:通过对课文情节的感知,同学们能够看出小说中存在什么矛盾吗?(此问引导学生明确小说中存在两组矛盾: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健的矛盾,晁盖、吴用欲取生辰纲与杨志押送生辰纲的矛盾。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两组矛盾在作品中的作用: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促使了杨志性格与命运的改变。其中要能够分析这矛盾中的偶然性因素与必然性因素,从而为后面赏析小说的叙事技巧与人物性格做出准备。)

三、理清线索,分角度叙述 1.理线索。

师:结合课文内容,从矛盾的双方来,作品围绕什么线索展开情节的?(此问在于引导学生明确小说叙事线索:杨志智押生辰纲,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这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

2.分角度创造性地复述小说情节。

角度一:从吴用、晁盖等人的角度以他们的视角来叙述这个故事? 角度二:回忆电视剧中是如何展开情节的?请简要复述一下。

让学生先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复述训练,可以自我复述,也可以同桌间相互复述,也可以小组间复述。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各选两名学生作交流复述。

四、比较探究,鉴赏情节

师:既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情节,为什么施耐庵选用作品中的表述方式呢? 1.比较课文叙述角度与从吴用等人的视角进行叙述的优劣。

明确:以晁盖、吴用等人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情节一览无余,固然能使读者清晰地把握情节,但不能够设置悬念,会削弱小说的情节曲折性与表现力,同时也不能够细致地从正面刻画杨志这一形象,不能很好地展现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健之间的矛盾冲突。

2.比较课文叙述角度与电视连续剧《水浒》之《智取生辰纲》的叙述角度的区别。要求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并思考电视剧《智取生辰纲》的叙述角度有什么合理性。明确:课文在叙述时是先叙述杨志等人的行踪,到了黄泥冈后才引出濠州贩卖枣子的客人,最后补叙出濠州贩卖枣子的客人是晁盖、吴用等人。电视剧在叙述时则是分两条线索同时进行,一方面交待杨志等人的行踪,另一方面交待晃盖、吴用等人的进程。

电视剧的剧情的安排有其合理之处:一是影视作品倚赖画面展现情节的发展,如果只是单方面交待杨志等人的行踪,而不安排晁盖、吴用等人的行动,事后虽然也能通过闪回的方式解决,但是总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其次,电视剧中安排白胜在准备酒时与捕快何清等人擦肩而过,也为作品后面的内容作了一个铺垫。

3.体会小说安排情节的巧妙。

明确:课文(小说)题为“智取生辰纲”,但如何智取,晁盖、吴用等人如何安排的,并没有直接写,这一方面照应了小说前一情节中吴用设计,另一方面则给读者留下了悬念。随后宕开一笔,写杨志与众人的别扭、老都管的掣肘、虞候的谗言,将读者的目光始终集中在杨志与众人的矛盾上。同时写杨志如何小心翼翼,给人一种万无一失的感觉,也使读者感到如黄山观日光,如在云山雾海中一般。而黄泥冈上相遇,杨志一行被蒙汗药麻翻在地,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劫走,精明能干的杨志也不明白到底是在哪一步被下了蒙汗药。这样读者如坠在云雾里。一边写杨志如何保护,一边抢夺计划却在读者的眼皮底下偷偷进行,最后才全盘端出,造成了一种意外的效果,使读者不得不佩服吴用“果然赛过诸葛亮”。如何改从吴用等人的视角来写,则每一个细节每一处奥秘都在读者眼下,故事就平淡无奇了。

五、课堂教学小结

1.小说节选部分围绕“生辰纲”展开故事情节的,一方面是从杨志的角度进行,另一方面则是从晁盖、吴用等人的角度进行,两组人物的进程是同时进行的,是属于同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

2.小说中存在两组矛盾:杨志与都管、虞候及众军健的矛盾;杨志押送生辰纲与晁盖、吴用等人欲夺生辰纲。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逐渐深化与尖锐,导致了杨志失生辰纲、杨志上二龙山。

3.小说采用的是从杨志的角度进行叙述,对晁盖、吴用等人的行动则是采用补叙的方法加以交待,这样可以使小说的情节更加扑朔迷离,更富有艺术性,更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析题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反复推敲了课文的题目,也梳理出了小说的故事情节。我们再从题目上挖掘:这是一场双方斗智的戏,那么晁盖、吴用智取生辰的“智”究竟表现在何处?杨志智押生辰纲的“智”又表现在何处呢?

二、讨论探究,把握内容

引导并组织学生讨论上述的问题,并明确: 1.晁盖、吴用等人的智举:

①利用卖枣子的身份,在黄泥冈上“巧遇”杨志等人;

②利用夏日炎炎的时机,让白胜上山岗卖酒,激起都管、虞候与军健们的需要; ③晁盖等人先吃掉一桶酒,以示酒中无毒,麻痹杨志,更加激起众人买酒的欲望; ④借舀酒作掩护,一瓢装作占便宜,二瓢下药;

⑤白胜与平常小贩一样,争瓢夺酒,故意斗气,不卖给杨志,再一次麻痹杨志。2.杨志的智举:

①扮成普通的商人,开始乘凉行路; ②山路地带,改为天热行路; ③禁止众人买酒。

追问:写杨志处处小心,除了突出杨志的性格特征外,对刻画其他人物形象与展开故事情节有什么帮助?

引导讨论并明确:

①反衬出老都管、虞候与众军健的无知与草率;②突出了吴用的“计”高一筹;③写杨志的“智”与小心翼翼,使读者感到欲取生辰纲的情节陷入一种不可能地步,为后文逆转作好反面的伏笔,使情节更富有趣味性。

三、赏析形象,明确主题 1.结合文本,把握形象。师:杨志是小说节选部分的主人公,生辰纲的被夺,是否说明他是一个很愚蠢的人?为什么?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并组织讨论。(请说出他的性格特征,并从小说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加以佐证。)

杨志的性格:首先杨志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他久在江湖,知道押运生辰纲的凶险,刚一受任,屡次推托,推托不掉时,才做了精心安排:要求扮作普遍商客,悄悄赶路,避免大张旗鼓,引人注意;后又要求梁中书给自己提调众人的权利,防止内部不和,被“贼人”钻空子。后来在路上,也是根据不同的地形,更改行路时间。开始乘凉,后来到了“人家稀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天正热时赶路,而且不允许大家在黄泥岗的松林里休息,不允许兵士买酒喝。这都体现了他的精明过人。

杨志如此精明,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原因除了吴用的计策无隙可击以外,与其性格相关联的是:他急功近利、粗暴蛮横。他对手下的兵士“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激化了运送队伍内部的矛盾。

2.拓展情节,明确主题。

师:从本课阅读中,我们了解了杨志。研究人物,要结合他的生平阅历概括出人物的性格变化,才是真正地读懂了人物。同学们平时在阅读《水浒》时,也收集了杨志的许多故事,请大家交流交流,然后我们将这些故事整合起来看看,杨志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心路历程。

让学生充分交流,交流故事的时候,要说出杨志的性格与追求。

引导明确:杨志是杨令公之后,武举出身,官至殿司制使。陷花石纲丢官;遇赦求官遭高俅所阻;盘缠使尽卖祖传宝刀;无奈杀牛二;流配大名府充军;梁中书提拔为管军提辖使;受梁中书重托,杨志押送生辰纲;与鲁智深等人二龙山入伙。

杨志的经历,实际上是一个“失意——得志——幻灭”的过程。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看待杨志的“博个封妻荫子”出发点?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合理即可。

参考观点一:杨志确实有点“官儿迷心窍”。你看,为了求官,他不惜降低人格,打点钱物奔走于权贵之门;为了换取保举,他又甘当鹰犬,替梁中书押解不义之财。总之,杨志不大像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豪杰。

参考观点二:出身将门又有武举功名的杨志,希望凭自己的本事“博个封妻荫子,也为祖宗争口气”的想法,在那个时代并非什么不好的事。首先,建功立业的思想,是每一时代的人都共有的,我们赞成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赞赏李贺的“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赞赏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赞赏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为什么不能容忍杨志的“封妻荫子”?其次,水泊梁山上,并非每一个都是如李逵等人一般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如林冲、卢俊义,或有自己的一份事业,或有自己的一份产业,只是社会黑暗,才让他们走上了不归之路。所以说,杨志的初衷实在是可以理解的。

继续讨论:小说刻画杨志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用意?有何典型性?

引导学生明确:林冲走上梁山泊,是“逼上梁山”的典型,解珍、解宝走上梁上,是“官逼民反”的典型,武松的转折点在于官吏不能秉公执法,不能伸张正义,杨志走上反抗,不像其他人那样主动(林冲等人也不完全是主动的),正说明了他想为朝廷效力,却被朝廷抛弃了。是从这个角度来揭示社会的黑暗的。

四、分析环境在作品的作用

思考:小说的环境分为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请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分析其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自然环境:是指天气酷热,伏下文的众人行动困难,伏下文的军士买酒解渴;是指黄泥岗上松树林内,交待劫生辰纲的地方。

社会环境:一方面是指当时的尖锐的阶级矛盾,如白胜歌中所唱“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另一方面是指都管等人对杨志的歧视、轻视,如“量你个遭死的军人”“芥菜子大小的管职,值得恁地逞能”,揭示了内部的矛盾,交待了冲突的内因也暗示了杨志不得志于统治者的悲剧命运。

引导明确:小说的环境描写,在作品中一方面为推动情节的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则烘托人物性格与暗示人物命运。

五、小结课堂教学

1.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应当结合事件进行辩证地分析,要客观地评价杨志的行为与性格特征。

2.欣赏小说,要结合小说的故事情节开展与人物形象的刻画,探究小说的主旨。晃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反映了北宋末年的阶级对立,体现了《水浒》“劫富济贫”的主旨,而杨志理想的幻灭,则反映出那个时代中下层武士报国无门,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

3.欣赏小说的环境描写,应当将环境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统一起来分析,从而得到全面的欣赏。【资料宝藏】

1.金圣叹评《智取生辰纲》

盖我读此书面不胜三致叹焉,曰:嗟乎!古之君子,受命于内,莅事于外,竭忠尽智,以图报称,而终亦至于身败名丧,为世谬笑者,此其故,岂得不为之深痛哉!夫一夫专制,可以将千军,两人牵羊,未有不僵于路者也。独心所运,不难于造五凤楼曾无黍米之失,聚族而谋,未见其能筑室有成者也。梁中书以道路多故,人才复难,于是致详致慎,独简杨志面畀之以十万之任,谓之知人,洵无吞矣,即又如之何而必副之以一都管与两虞候乎?观其所云另有夫人礼物,送与府中宝眷,亦要杨志认领,多恐不知头路。夫十万已领,何难一担,若言不知头路,则岂有此人从贵女爱婿边来,现护生辰重宝至于如此之盛,而犹虑及府中之人猜疑顾忌,不视之为机密者也?是皆中书视十万过重,视杨志过轻。视十万过重,则意必太师也者,虽富贵双极,然见此十万,必吓然心动,太师吓然心动,而中书之宠,固于磐石,夫是故以此为献,凡以冀其心之得一动也。视杨志过轻,则京或杨志也者,本单寒之士,今见此十万,必吓然心动,杨志吓然心动,而生辰十担,险于蕉鹿,夫是故以一都管两虞候为监,凡以防其心之忽一动也。然其胸中,则又热有疑人勿用,用人勿疑之成训者,于是即又伪装夫人一担,以自盖其相疑之迹。呜呼!为杨志者,不其难哉!虽当时亦曾有早晚行住,悉听约束,戒彼三人不得别拗之教敕,然而官之所以得治万民,与将之所以得制三军者,以其惟此一人故也。今也一杨志,一都管,又二虞候,且四人矣,以四人而欲押此十一禁军,岂有得乎?《易大传》曰:阳一君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一民,小人之道也。今中书徒以重视十万,轻视杨志之故,而曲折计划,既已出于小人之道,而尚望黄泥冈上万无一失,殆必无之理矣。故我谓生辰纲之失,非晁盖八人之罪,亦非十一禁军之罪,亦韭非一都管,两虞候之罪,而实皆粱中书之罪也,又奚议焉?又奚议焉?曰:然则杨志即何为而不争之也?圣叹答曰:杨志不可得而争也。夫十万金珠,重物也,不惟大名百姓之髓脑竭,并中书相公之心血竭矣。杨志自惟起于单寒,骤蒙显擢,奉乌知彼之遇我厚者之非独为今日之用我乎?故以十万之故而授统制易,以统制之故而托十万难,此杨志之所深知也。杨志于何知之?杨志知年年根括十万以媚于丈人者,是其人必不能以国士遇我者也,不能以国士遇我,而昔者东郭斗武,一日而逾数阶者,是其心中徒望我今日之出死力以相效耳。譬诸饲鹰喂犬,非不极其思爱,然彼固断不信鹰之德为凤凰,犬之品为驺虞也。故于中书未拨都管,虞候之先,志反先告相公只须一个。人和小人去。夫一个人和小人去者,非请武阳为副,殆请朝恩为监矣。若夫杨志早知人之疑之,而终亦主于必去,则固丈夫感恩知报,凡以酬东郭骤迁之遇耳,岂得已哉!呜呼!杨志其寓言也,古之国家,以疑立监者,比比皆有,我何能遍言之。看他写杨志忽然肯去,忽然不肯去,忽然又肯去,忽然又不肯去,笔势天矫,不可捉搦。看他写天气酷热,不费笔墨,只一句两句便已焦热杀人。古称盛冬挂云汉图,满座烦闷,今读此书,乃知真有是事。

看他写一路老都管掣人肘处;真乃描摹入画。嗟乎!小人习承平之时,忽祸患之事,箕踞当路,摇舌耳人,岂不凿凿可听,而卒之变起仓猝,不可枝梧,为鼠为虎,与之俱败,岂不痛哉!

看他写枣子客人自一处,挑酒人自一处,酒自一处,瓢自一处,虽读者亦几忘其为东溪村中饮酒聚义之人,何况当日身在庐山者耶?耐庵妙笔,真是独有千古。

看他写卖酒人斗口处,真是绝世奇笔。盖他人叙此事至此,便欲相就,读之,满纸皆似惟恐不得卖者矣。今偏笔笔撒开,如掠弓怒马,急不可就,务欲极扳开去,乃至不可收拾,一似惟恐为其买者,真怪事也。

看他写七个枣子客人饶酒,如数鹰争雀,盘旋跳霍,读之欲迷。2.相关文章

替杨志说两句话

——关于《智取生辰纲》的对话

侯会

甲:新版语文教材高中第四册,收入《水浒传〃智取生辰纲》一文。在我的印象中,这似乎是一篇保留篇目。

乙:不错。智取生辰纲是‚水浒‛英雄反抗官府的发轫之举,这段文字又是小说中最精彩的片断之一。早在解放初期,该篇人选高中课本,算来已“年届半百”了。

甲:如此说来,当年读过这篇课文的中学生,如今已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这足以说明好的作品有着永恒的魅力,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只是半个世纪以来,社会发展迅速,无论人们的思维模式,还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今天再来学习这篇课文,是否也应与时俱进、有些不同的认识呢? 乙:的确,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文学分析‛常被‚阶级分析‛所取代。50年前的通常提法是:‚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是„水浒‟的人物描写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拿本课中押送生辰纲的杨志来说,以前的评价是:‚杨志一心想做官,„博个封妻荫子‟,结果是赔尽小心,依然落得一场空‛;‚对于杨志,我们虽可怜其遭遇,却鄙薄其为人‛。更激烈的批评,则直指杨志是‚统治阶级的„忠实奴才‟‛;‚他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效忠‟统治阶级这一中心课题‛。直至近年,语文教材对杨志的评判,也仍未脱离‚做官心重‛的窠臼。这恐怕不合小说家塑造人物的初衷。

我们知道,《水浒》作者塑造梁山一百零八将,并非平均用力,而是着力写好几个中心人物,杨志便是其中之一。早在《水浒》成书之前,南宋说话中已有题为《青面兽》的单篇话本。早期《水浒》材料《宋江三十六人画赞》和《大宋宜和遗事》中,也都有杨志的身影。到了今本《水浒传》中,杨志于第十二回出场,在以下的第十三、十六、十七诸回中,他也都是担纲主角;其‚戏份‛仅次于宋江、武松、鲁智深、林冲等少数几位好汉。此外,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小说家将其定位为民族英雄杨家将的后裔,正是要明确其正面人物身份。--作者又怎么可能去贬低他、丑化他呢? 甲:言之有理。只是用现代读者的眼光来看,这个‚智取生辰纲‛中的杨志,确实有点‚官儿迷心窍‛。你看,为了求官,他不惜降低人格,打点钱物奔走于权贵之门;为了换取保举,他又甘当鹰犬,替梁中书押解不义之财。总之,杨志不大像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豪杰。

乙:问题正在这里。读者对人物的好恶,部分取决于他们的阅读期待。读《红楼梦》者,期待欣赏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读《水浒》者,期待欣赏侠肝义胆的豪侠超人。而杨志更像是个普通人,像是我们中间的一员。他在继承英雄禀赋和气质的同时,心中又有着老百姓式的‚小算盘‛(或称之为‚人生理想‛之类);为了实现久存心中的生活目标,风尘仆仆奔走于利欲之途,甚至不惜忍辱负重、屈己从人。这或许不合某些读者寻觅超人的阅读期待,但从文学进步的角度衡量,杨志(还有林冲等)又是最接近现代文学理念的小说人物。有人曾总结说:一部西方小说史,就是一部淡化英雄的历史。此言道出文学发展的大趋势,也同样适用于对中国小说史的概括与评价。

其实细想起来,杨志的所作所为,也并不难理解。他毕竟生活在封建时代,不可能有更高的人生起点。何况设身处地想一想,杨志谋求做官又有什么不对?在古代,做官是人们择业谋生、施展抱负、实现自我的正当途径。李白、杜甫不也追求过仕途通达吗? 白居易、范仲淹、欧阳修、苏轼、陆游……也都一生未离官场。武人当中,岳飞、韩世忠、戚继光,还有杨志的父祖,哪一位不是出身行伍的军官武将?人们并未因其效忠封建王朝而否定他们,又何必单单苛求于杨志?杨志是将门虎子,习武从军正是他立身择业的首选目标。作为英雄之后,他有着强烈的家族荣誉感,‚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在那个时代,杨志的追求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以‚做官心重‛来批评杨志,显然于理难通。

甲:听您这么说,倒也不无道理。不过杨志替梁中书押解生辰纲,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乙:这个问题似乎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杨志生活在当时的社会文化氛围中,很难挣脱‚感恩遇、酬知己‛的旧式报恩思想束缚。当其落难时,梁中书荐拔他于囚徒之中,使他在失望中重新看到希望;出于报恩的目的,他自然不会拒绝‚恩相‛委派的任务。况且封建时代的上下级关系,被打上人身依附的深深烙印;在‚恩相‛的荫庇下,也很难指望杨志能保持独立的人格尊严,对上司交办的任务能明辨是非、有所选择。更何况屡遭权势者轻忽的杨志,正需要一次完成艰巨任务的机会以证明自己;当然也不排除其中搀杂着谋求保举的希冀。

另一方面,作者让杨志执此鹰犬之役,恐怕还另有深意。追寻“智取生辰纲”故事的源头,我们发现在原始《水浒》故事中,杨志与生辰纲本无关联。在宋元话本《宣和遗事》中,“北京留守梁师宝”派去押送生辰纲的爪牙人物是“县尉马安国”。而杨志的经历在书中另有交代,他身为“指使”(制使),与其他十一位指使一同“搬运花石”,独自一人被困途中,因变卖宝刀而误伤人命;在发配路上为孙立等所救,一同去梁山落草。到了今本《水浒》中,杨志取代县尉马安国,成了押送生辰纲的主角,整个故事也变得更加丰富、生动。小说家作了这样大的改动,大概不仅是为了删掉马县尉这样的赘疣人物,使小说情节更加集中;也不是单纯为了增加押送者的分量,以反衬晁盖、吴用等人的聪明智慧。作者让武艺超群、志存高远的英雄后裔来取代一个小小县尉,执此鹰犬爪牙之役,这本身就是对统治者有眼无珠、作践人才的指斥,借此抒发作者久郁胸中的英雄沦落之悲,大才难用之叹!甲:您的话,使我想起晚明思想家李贽对《水浒》主题的阐释。他在《忠义水浒传序》中称:‚《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而小说家所愤慨的,正是‚大贤处下,不肖处上‛、‚小德役(役使)大德,小贤役大贤‛的不合理社会现状。杨志的遭遇,似可作如是观。

乙:的确如此。杨志空有报国之志,可惜生不逢时,赶上了政治窳败、世道混沌的世道。靠着会踢两脚球而发迹的破落户子弟高俅,居然坐上殿帅府太尉的高位。他一上台就官报私仇,逼走王进、逼反林冲。--杨志进京谋官之前,先在梁山脚下遇到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林冲,这应是小说家的寓言之笔:在位的贤才尚且被高俅逼走天涯,杨志的前途,是可想而知的。

貌似识才爱才的梁中书,比高俅好不到哪儿去。他提拔杨志,不是为国求贤,而是为自己网罗爪牙。因此他对杨志压根儿谈不上尊重与信任。金圣叹在《水浒传》第十五回回前总批中反复陈说:梁中书派老都管及虞候协同杨志押送生辰纲,实则是对杨志不放心,‚视杨志过轻,视十万过重‛,生怕杨志监守自盗、半路对十万贯财宝‚动心‛。杨志的悲哀也正在这里:‚堂堂一表、凛凛一躯,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的将门之后,不仅要受制于蔡太师的奴才梁中书,更要受制于奴才的奴才‚老都管‚!虎落平阳,英雄末路,人才贬值的悲剧,至此达到了极致!在小说中,杨志是‚天暗星‛临凡;他绰号青面兽,‚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给人满面晦气的印象。可知作者是把杨志当作悲剧英雄来塑造的。读‚智取生辰纲‛至老都管喝骂‚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等语,可以感觉到作者下笔时,一定是感慨悲愤,眼噙同情之泪的。

甲:以前读‚智取生辰纲‛也曾有过疑虑:若说杨志是负面人物,作者却将其臵于核心位臵重点描摹,行文中也很难看出有何贬抑、损毁的倾向。相反,杨志才干过人,有着丰富的江湖经验,对局势判断准确无误,应对计划也周至细密、无懈可击。若非毫无见识又妄自尊大的老都管破坏他的威信、打乱他的部署,吴用的计策再高明,恐怕也奈何他不得。

乙:是啊。有人认为渲染杨志的才干,是为了反衬吴用的高明,不能排除作者确有这样的意图。不过说到底,导致杨志失败的主要因素来自内部。如你所说,杨志是久惯江湖的行家里手,老都管却是‚城市里人,生长在相府里‛。然而这位‚外行‛偏要指手画脚领导“内行”,最终导致生辰纲的失陷。不过想一想,治军外行的高俅却可以决定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林冲的命运,又可以毫无理由地将杨志赶出殿帅府;可见外行领导内行、排斥内行,原是封建体制下统治者对待人才的常态。这也就是李贽所说的‚小贤役大贤,小德役大德‛吧。因此,为怀才不遇者鸣不平,替报国无门的英雄感慨悲叹,不仅是“智取生辰纲”的主题,竟又是整部《水浒传》的主题了。

甲: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水浒》作者在创作‚智取生辰纲‛时,仅仅利用了《宣和遗事》“马县尉失陷生辰纲”的故事框架;至于人物和思想,则被作者赋予新的意义,从而大大增强了小说的社会批判力度。--若仅仅视为对杨志个人品质的讥刺与否定,则无疑是曲解了作者的用意,辜负了他的一片创作苦心。

乙:我同意你的看法。顺带提到,《宣和遗事》中的‚马县尉失落生辰纲‛关目,其实也还有其原型。南宋洪迈的《夷坚志》中,有一则《燕仆曹一》的故事,应即此段情节的最初故事原型,引录如下:舒州民燕五,在市煎货糍饵。淳熙十六年四月,一男子自通为曹一,求备舂粉使令之役,衣饭外不请工钱,燕留之为仆。小心祗恪,颐指如意。虽令干臵它事,悉皆尽力。凡四年,晓夕如一。郡人皆以为未尝见店铺众仆厮若是其谨者。一夜已寝,外有十数人敲门,称来就曹一索命:‚我辈根寻他四年于此矣,今日须将命还我!‛曹当时颤惧,亟告主人云:‚其实府差罪过,不敢有隐。昨经过连州,见有十二商客,所赍颇厚,因诈作提茶人,就山冈上倾茶与吃,而和药于中,皆困倒不醒,即杀之。而拣取金银北还。今埋在本州宿松石桥下。若蒙相救,当尽以答谢。‛燕五大骇曰:‚十二人同行,尚被汝坏了,何况我家只六口,又多幼小。早知汝行止如此,那敢相留?既冤债临门,岂能奉救?‛俄闻门外言:‚燕五哥此说极是。‛已而门自开,众鬼摔曾一去。(《夷坚三志》己卷四)你瞧,‚智取生辰纲‛故事的要点,在这段材料中全都具备了。

甲:二者的确有不少相似点。首先,被害者的身份都是携货甚丰的商人(自然,《水浒》中的商人是杨志等人假扮的)。其次,二者又都是以少敌多:《夷坚志》中是曹一独自对付十二位商客,《水浒》则是晁盖等八人对付杨志等十五人。其三,作案地点都是在便于下手的山冈荒僻处。其四,全都以贩卖饮料为下手契机,不过有提茶、卖酒的区别而已。

乙;一点不错。此外二者也有不同之处。如《夷坚志》中的曹一纯是杀人恶魔,为‚所赍颇厚‛的一宗财货残杀了十数条性命,如此罪行令人发指,在任何社会中都是十恶不赦的。“水浒”故事则对这样一段素材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将杀人越货的情节改写为夺取不义之财的正义之举,原型故事中的血腥气息也大大削弱了。尤其是到了今本《水浒》中,经过施耐庵、罗贯中大手笔的再创作,生辰纲故事被演绎得起伏跌宕、扑朔迷离,生动酣畅之余,平添了无限机趣。更重要的是,作者在叙述故事的同时,还丰富了人物形象,深化了小说的思想内涵,读者从中正可领略到《水浒》作者点石成金、化腐为奇的高超艺术才能。作为世代累积型的长篇章回之作,《水浒》就是这样通过众多作者的不断加工润色,思想、艺术水平不断提高,终于成长为文学园圃中的参天大树的。(《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1期)

3.金圣叹评《智取生辰纲》的艺术价值

第一,金圣叹认为,《智取》的情节设臵,‚花攒锦凑,龙飞凤走‛。

看他写枣子客人自一处,挑酒人自一处,酒自一处,瓢自一处,虽读者亦几忘其为东溪村中饮酒聚义之人,何况当日身在庐山者耶? ‚读者亦几忘其为东溪村中饮酒聚义之人‛,正说明情节之引人人胜,小说之移情作用。金圣叹指出,《智取》的核心情节吃酒,‚一样波折,而有两样翻涌‛。金圣叹比较众好汉吃酒和众军汉吃酒,评其叙事手法是‚故作奇波‛,横生妙趣:‚前七个人买时作此一波,实是无药好酒,故成奇趣。今十五个人买时作此一波,酒中却已有药,故又成奇趣。盖虽一样波折,而有两样翻涌也。‛金圣叹又指出,《智取》的情节设臵多用逆笔而生奇趣怪趣。状白胜和杨志斗口为‚欲极板开‛之‚绝世奇笔‛。‚奇‛在何处?白胜明明是晁盖、吴用一伙,却装作素不相识;白胜明明要卖酒与杨志一行,却口口声声‚不卖不卖‛;白胜明明知晓将于酒中下药,却高叫‚这酒里有蒙汗药‛!‚一似惟恐为其买者,真可怪也。‛金圣叹还指出,《智取》对故事的叙述‚细针密线‛而又‚不慌不忙‛。‚智取‛成功的核心一招——下药,原文如此描写:‚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便盖了桶盖,望桶里一倾,持瓢往地下一丢,口里说道……‛吴用拿瓢舀酒,白胜夺瓢倾酒,药已瞒天过海下于桶中。金圣叹于此连点五个‚妙‛字,眉批:‚此一段读者眼中有七手八脚之劳,作者腕下有细针婉线之妙,真是不慌不忙之文。‛‚花攒锦凑‛,言情节之曲折紧凑引人人胜,‚龙飞凤走‛,言情节之流畅自然衔接自如。这是对 《智取》情节设臵艺术的准确评价。

第二,金圣叹认为,《智取》的人物语言,‚描摹入画‛,‚凿凿可听‛。

看他写一路老都管掣人肘处,真乃描摹入画。嗟乎!小人习承平之时,忽祸患之事,箕踞当路,摇舌骂人,岂不凿凿可听? 金圣叹十分看重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押送生辰纲路上,杨志与都管、虞候、军健的矛盾产生、发展、深化,众军健的心怀怨恨、两虞候的挑拨播弄、谢都管的‚口舌可骇‛,金圣叹多次批以‚真有此语‛,即所谓‚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至黄泥冈,在走与歇的问题上矛盾终至激化。此时,《智取》写都管骂杨志言语:‚……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取你做个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值得恁地逞能!‛金圣叹作四次夹批:‚第一句,说破杨志不是提辖,恶极。‘‚第二句,说提辖实是我家所与,恶极。‛‚第三句,说杨志即使是个提辖,亦只比之芥子,恶极。‛‚已上骂杨志……妙绝。‛谢都管是奴才,在杨志面前却又代表主子,个性化的语言反映出谢都管的独特身份、独特经历和在矛盾中的独特地位。‚金批‛准确点出了小说语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看白胜与众好汉的对白,不独符合白胜的‚卖酒人‛身份,更重要的是,‚接口成文,转笔如戏‛,看似无关紧要的笔墨,却产生了诱惑军健扩大矛盾,消释怀疑,‚罩定杨志‛的效果,为完成‚智取‛计划作了重要铺垫。

‚《水浒)和《红楼梦》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金圣叹的评点,十分注意分析这一特点。

第三,金圣叹认为,《智取》的环境描写,‚不费笔墨‛,‚分寸不失‛。看他写天气酷热,不费笔墨,只一句两句,便已焦热杀人。古称盛冬挂云汉图,满座烦闷,今读此书,乃知真有是事。

《智取》写‚天热‛约二十余处,有的通过作者的介绍直接写,有的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间接写。‚天热‛是智取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天热方须歇凉,歇凉才会饮酒,饮酒终于中计。从某种意义上说,杨志一行败于‚天热‛,而晁盖一行成于‚天热‛。金圣叹注意到典型环境和情节发展的关系,点出了《智取》在这方面的成就。首先,‚金批‛点出,《智取》对‚天热‛的描写,给读者的感觉是真有是事,也就是说,烘托了小说的气氛,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其次,‚金批‛点出,环境描写文不在多,妙在传神。‚那石头热了脚疼‛,金圣叹于此句夹批:‚只得一句七个字,而热极之苦,描画已尽。叹今人千言之无当也。‛复次,‚金批‛点出,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心理活动密不可分。众军汉思量歇凉,却被杨志藤条驱赶,小说写‚众军人看那天时……‛,金圣叹于此处夹批:‚陡然写出‘看那天时’四字,遂已抵过云汉一篇。‛天气之炎热难当,军健之怨怒怅恨,俱从四字道出。末次,‚金批‛特别注意到小说对‚天热‛这一典型环境的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白胜唱那首‚赤日炎炎似火烧‛山歌上山,金圣叹评其妙处,乃‚深喻众军身负重担‛,‚为其恰好唱人众军汉耳朵也‛。‚作书者虽一歌不欲轻下如此,如之何读书者之多忽之也?‛这就提醒读者,不要忽略歌词意象对小说场景转换和隋节发展的作用。

第四,金圣叹认为,《智取》的叙事手法,‚有宾有主‛,‚曲折夭矫‛。从来叙事之法,有宾有主,有虎有鼠。夫杨志虎也,主也;彼老都管与两虞候特宾也,鼠也。设叙事者于此不分宾主,不辨虎鼠……将何以表其为杨志哉? ‚金批‛涉及到人物之间的对比映衬关系。押送队伍,十四人和一个杨提辖,十四人糊涂,杨志清醒,十四人为‚宾‛,杨志为‚主‛。‚杨志英雄精细,超过众人万倍‛,比之晁盖、吴用,却又相形见绌。杨志一行在明处,晁盖一行在暗处,杨志一行为‚宾‛,晁盖一行为‚主‛。金圣叹看到了《智取》的‚叙事之法‛,妙在‚有宾有主‛以‚宾‛衬‚主‛。金圣叹复以杨志饮酒为例,说明《智取》运笔之‚曲折夭矫‛。众军汉请杨志饮酒,‚杨志那里肯吃‛。夹批:‚故于此处特特勒出一句‘不吃’,夫然后下文另自写来,此固史家叙事之体也。‛杨志见众人吃了无事,‚拿起来只吃了一半‛。夹批:‚另自写,写得曲折夭矫。‛‚杨志吃的酒少,便醒得快,爬将起来。‛夹批:‚前文杨志也吃酒,只吃得一半,我谓既已吃矣,何争一半?及读至此,始知前文吃少之妙,便于十五人中,先提出杨志,不与彼十四人聚头作计,烦聒不已也。‛这便是《智取》行文之‚曲折夭矫‛处。金圣叹已经看到,《智取》笔法乃‚因文生事‛,‚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故‚随手所触,皆成妙笔‛。这就涉及到形象思维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第五,金圣叹还认为,《智取》的文字照应,‚草蛇灰线‛,‚拽之俱动‛:有草蛇灰线法。如景阳冈勤叙许多‚哨棒‛字,紫石街连写若干‚帘子‛字等是也。骤看之,有如无物;及至细寻,其中便有一条线索,拽之通体俱动。

《水浒》写武松打虎,十七次写‚哨棒‛。至‚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金圣叹批云:‚勤写哨棒,只道仗他打虎,到此忽然开除,令人瞠目结舌,不敢复读下去。‛‚勤写哨棒‛,骤看不觉其妙,细寻连成一线,拽之通体俱动,这种‚隔年下种,先时伏着‛的伏笔照应之法,被金圣叹喻作‚草蛇灰线法‛。《水浒》此法多见,《智取》亦用之。开始写杨志‚又带几根藤条‛,夹批:‚以备后用。不是此处放此一句,后来一时如何生得出?‛杨志对贩枣客人消释疑心,贩枣客人请‚客官请几个枣子了去‛,夹批:‚无有一见即请吃枣之理,只为下文过酒用着枣子,故于此处先出一句,以见另有散枣也。‛‚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夹批:‚明明瓢之与酒从两处来。‛举凡‚藤‛‚枣‛‚瓢‛这类‚道具‛,布设文中,绝非闲笔。‚鞭‛,有鞭的作用,无鞭何以打人?打人,实为激化矛盾。‚枣‛,有枣的作用,无枣岂可邀饮?邀饮,乃为迷惑对方。‚瓢‛,有瓢的作用,无瓢如何舀酒?舀酒,正为相机下药。此类物事,不是凭空布设,游离情节之外,而是伏线文中‚拽之俱动‛,成为‚软取‛的有机组成部分,令情节灵动摇曳、曲折多姿。

金圣叹‚最恨人家子弟,凡遇读书,都不理会文字,只记得若干事迹,便算读过一部书‛。金圣叹的评点往往点在关键处、细微处、读者不易注意处,目的是‚使读者胸中添了若干文法‛。评点夹在作品当中,与作品交织一处,读者在阅读欣赏过程中,随时会听到评点家的声音。对喜欢猎取情节的读者而言,这种声音不免多少割断了故事情节的连贯性。而对希望提高审美感受能力的读者而言,这种声音则提醒读者注意欣赏一些容易忽略的东西,在欣赏心理中增加品味思索的成分。步入风光旖旎幽深曲折的山谷,游人何其赏心悦目不暇接!然山谷美景宜从何处仔细观赏?此时,倘有一块竖立的标牌引你寻幽探胜,不亦乐乎!读《智取》‚金批‛,评点家不时响起的声音,不就是阿尔卑斯山谷竖立的那些‚慢些走,欣赏‛的标语牌吗?

第五篇: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体会作品的叙事艺术;明确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欣赏作品的环境描写的艺术。

2.把握作品人物形象,分析并欣赏作品刻画人物的技法,学会赏析小说作品的人物形象。【教学重难点】

1.学习小说叙事技巧,欣赏古典小说叙事艺术。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小说,从不同人物的角度叙述作品情节及比较影视作品交待情节的方法,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作品叙事技法,引导学生关注叙事艺术,培养他们初步鉴赏叙事作品的结构艺术的能力。

2.学习小说环境描写的艺术。

通过组织学生分析作品中所刻画的环境的特征,引导学生明确环境描写在小说作品中的多重作用。

3.通过组织学生采集《水浒》中有关杨志的故事,结合本课的内容,引导学生系统地分析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树立客观分析人物的理念,从而进一步理解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这一创作规律。【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广泛收集《水浒》的有关知识,收集施耐庵的有关信息,让学生们将收集到的资料以Powerpoint的形式整理出来,便于交流。

2.课前指导学生阅读《水浒》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第十三回“青面兽北京斗武 急先锋东郭争功”、第十七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等回目,以对杨志的生活历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初读课文,初步梳理出本课的情节内容。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课文中一些元明时代的白话及方言,根据语境推断其含义,理解文意。

4.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水浒》电视连续剧第11节光盘(中国国际电视公司拍摄出品发行),要求学生思考:电视剧在展开故事情节时与小说的情节展开有何异同之处?造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你能说说施耐庵为什么这样写,而编导与导演为什么那样拍摄吗?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析题导入

师:课文是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中一个回目,选入课本时编辑老师省去了一些信息,你能补充一些必要的人物信息,使课文题目内容更加完整吗?(提示学生从矛盾的双方补充,引导学生得出“杨志智押生辰纲,晁盖吴用智取生辰纲”。)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用重音表示你对题目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智取”、“智押”是本文的重点。)

师:课文标题“智取生辰纲”以最简洁的语言交待了小说的什么要素?(引导学生明确课文题目是对小说情节最简洁的概括。)

二、复述故事,感知情节,明确矛盾 1.复述故事。

师:前面讲到课文题目是对小说情节最简洁的概括,你能否用自己的话将小说的主要情节复述出来?(此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初步把握作品的内容,同时能够将记叙作品内容的元明白话转换为现代汉语进行流畅的表述。)

2.感知情节。

师:通过上面的复述,我们可以知道,课文分为哪几个部分?(引导学生依据不同的描写对象、故事发生的地点及不同的叙述阶段进行梳理层次的训练,明确小说第两个部分:第1-6自然段是写杨志押送生辰纲,第7-12自然段是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其中第12自然段是补叙。)

3.明确矛盾。

师:通过对课文情节的感知,同学们能够看出小说中存在什么矛盾吗?(此问引导学生明确小说中存在两组矛盾: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健的矛盾,晁盖、吴用欲取生辰纲与杨志押送生辰纲的矛盾。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两组矛盾在作品中的作用: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促使了杨志性格与命运的改变。其中要能够分析这矛盾中的偶然性因素与必然性因素,从而为后面赏析小说的叙事技巧与人物性格做出准备。)

三、理清线索,分角度叙述 1.理线索。

师:结合课文内容,从矛盾的双方来,作品围绕什么线索展开情节的?(此问在于引导学生明确小说叙事线索:杨志智押生辰纲,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这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

2.分角度创造性地复述小说情节。

角度一:从吴用、晁盖等人的角度以他们的视角来叙述这个故事? 角度二:回忆电视剧中是如何展开情节的?请简要复述一下。

让学生先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复述训练,可以自我复述,也可以同桌间相互复述,也可以小组间复述。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各选两名学生作交流复述。

四、比较探究,鉴赏情节

师:既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情节,为什么施耐庵选用作品中的表述方式呢?

1.比较课文叙述角度与从吴用等人的视角进行叙述的优劣。

明确:以晁盖、吴用等人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情节一览无余,固然能使读者清晰地把握情节,但不能够设置悬念,会削弱小说的情节曲折性与表现力,同时也不能够细致地从正面刻画杨志这一形象,不能很好地展现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健之间的矛盾冲突。

2.比较课文叙述角度与电视连续剧《水浒》之《智取生辰纲》的叙述角度的区别。

要求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并思考电视剧《智取生辰纲》的叙述角度有什么合理性。

明确:课文在叙述时是先叙述杨志等人的行踪,到了黄泥冈后才引出濠州贩卖枣子的客人,最后补叙出濠州贩卖枣子的客人是晁盖、吴用等人。电视剧在叙述时则是分两条线索同时进行,一方面交待杨志等人的行踪,另一方面交待晃盖、吴用等人的进程。

电视剧的剧情的安排有其合理之处:一是影视作品倚赖画面展现情节的发展,如果只是单方面交待杨志等人的行踪,而不安排晁盖、吴用等人的行动,事后虽然也能通过闪回的方式解决,但是总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其次,电视剧中安排白胜在准备酒时与捕快何清等人擦肩而过,也为作品后面的内容作了一个铺垫。

3.体会小说安排情节的巧妙。

明确:课文(小说)题为“智取生辰纲”,但如何智取,晁盖、吴用等人如何安排的,并没有直接写,这一方面照应了小说前一情节中吴用设计,另一方面则给读者留下了悬念。随后宕开一笔,写杨志与众人的别扭、老都管的掣肘、虞候的谗言,将读者的目光始终集中在杨志与众人的矛盾上。同时写杨志如何小心翼翼,给人一种万无一失的感觉,也使读者感到如黄山观日光,如在云山雾海中一般。而黄泥冈上相遇,杨志一行被蒙汗药麻翻在地,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劫走,精明能干的杨志也不明白到底是在哪一步被下了蒙汗药。这样读者如坠在云雾里。一边写杨志如何保护,一边抢夺计划却在读者的眼皮底下偷偷进行,最后才全盘端出,造成了一种意外的效果,使读者不得不佩服吴用“果然赛过诸葛亮”。如何改从吴用等人的视角来写,则每一个细节每一处奥秘都在读者眼下,故事就平淡无奇了。

五、课堂教学小结

1.小说节选部分围绕“生辰纲”展开故事情节的,一方面是从杨志的角度进行,另一方面则是从晁盖、吴用等人的角度进行,两组人物的进程是同时进行的,是属于同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

2.小说中存在两组矛盾:杨志与都管、虞候及众军健的矛盾;杨志押送生辰纲与晁盖、吴用等人欲夺生辰纲。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逐渐深化与尖锐,导致了杨志失生辰纲、杨志上二龙山。

3.小说采用的是从杨志的角度进行叙述,对晁盖、吴用等人的行动则是采用补叙的方法加以交待,这样可以使小说的情节更加扑朔迷离,更富有艺术性,更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析题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反复推敲了课文的题目,也梳理出了小说的故事情节。我们再从题目上挖掘:这是一场双方斗智的戏,那么晁盖、吴用智取生辰的“智”究竟表现在何处?杨志智押生辰纲的“智”又表现在何处呢?

二、讨论探究,把握内容

引导并组织学生讨论上述的问题,并明确: 1.晁盖、吴用等人的智举:

①利用卖枣子的身份,在黄泥冈上“巧遇”杨志等人;

②利用夏日炎炎的时机,让白胜上山岗卖酒,激起都管、虞候与军健们的需要;

③晁盖等人先吃掉一桶酒,以示酒中无毒,麻痹杨志,更加激起众人买酒的欲望; ④借舀酒作掩护,一瓢装作占便宜,二瓢下药;

⑤白胜与平常小贩一样,争瓢夺酒,故意斗气,不卖给杨志,再一次麻痹杨志。

2.杨志的智举:

①扮成普通的商人,开始乘凉行路; ②山路地带,改为天热行路; ③禁止众人买酒。

追问:写杨志处处小心,除了突出杨志的性格特征外,对刻画其他人物形象与展开故事情节有什么帮助?

引导讨论并明确:

①反衬出老都管、虞候与众军健的无知与草率;②突出了吴用的“计”高一筹;③写杨志的“智”与小心翼翼,使读者感到欲取生辰纲的情节陷入一种不可能地步,为后文逆转作好反面的伏笔,使情节更富有趣味性。

三、赏析形象,明确主题 1.结合文本,把握形象。

师:杨志是小说节选部分的主人公,生辰纲的被夺,是否说明他是一个很愚蠢的人?为什么?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并组织讨论。(请说出他的性格特征,并从小说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加以佐证。)

杨志的性格:首先杨志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他久在江湖,知道押运生辰纲的凶险,刚一受任,屡次推托,推托不掉时,才做了精心安排:要求扮作普遍商客,悄悄赶路,避免大张旗鼓,引人注意;后又要求梁中书给自己提调众人的权利,防止内部不和,被“贼人”钻空子。后来在路上,也是根据不同的地形,更改行路时间。开始乘凉,后来到了“人家稀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天正热时赶路,而且不允许大家在黄泥岗的松林里休息,不允许兵士买酒喝。这都体现了他的精明过人。

杨志如此精明,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原因除了吴用的计策无隙可击以外,与其性格相关联的是:他急功近利、粗暴蛮横。他对手下的兵士“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激化了运送队伍内部的矛盾。

2.拓展情节,明确主题。

师:从本课阅读中,我们了解了杨志。研究人物,要结合他的生平阅历概括出人物的性格变化,才是真正地读懂了人物。同学们平时在阅读《水浒》时,也收集了杨志的许多故事,请大家交流交流,然后我们将这些故事整合起来看看,杨志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心路历程。

让学生充分交流,交流故事的时候,要说出杨志的性格与追求。

引导明确:杨志是杨令公之后,武举出身,官至殿司制使。陷花石纲丢官;遇赦求官遭高俅所阻;盘缠使尽卖祖传宝刀;无奈杀牛二;流配大名府充军;梁中书提拔为管军提辖使;受梁中书重托,杨志押送生辰纲;与鲁智深等人二龙山入伙。

杨志的经历,实际上是一个“失意——得志——幻灭”的过程。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看待杨志的“博个封妻荫子”出发点?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合理即可。参考观点一:杨志确实有点“官儿迷心窍”。你看,为了求官,他不惜降低人格,打点钱物奔走于权贵之门;为了换取保举,他又甘当鹰犬,替梁中书押解不义之财。总之,杨志不大像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豪杰。

参考观点二:出身将门又有武举功名的杨志,希望凭自己的本事“博个封妻荫子,也为祖宗争口气”的想法,在那个时代并非什么不好的事。首先,建功立业的思想,是每一时代的人都共有的,我们赞成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赞赏李贺的“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赞赏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赞赏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为什么不能容忍杨志的“封妻荫子”?其次,水泊梁山上,并非每一个都是如李逵等人一般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如林冲、卢俊义,或有自己的一份事业,或有自己的一份产业,只是社会黑暗,才让他们走上了不归之路。所以说,杨志的初衷实在是可以理解的。

继续讨论:小说刻画杨志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用意?有何典型性?

引导学生明确:林冲走上梁山泊,是“逼上梁山”的典型,解珍、解宝走上梁上,是“官逼民反”的典型,武松的转折点在于官吏不能秉公执法,不能伸张正义,杨志走上反抗,不像其他人那样主动(林冲等人也不完全是主动的),正说明了他想为朝廷效力,却被朝廷抛弃了。是从这个角度来揭示社会的黑暗的。

四、分析环境在作品的作用

思考:小说的环境分为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请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分析其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自然环境:是指天气酷热,伏下文的众人行动困难,伏下文的军士买酒解渴;是指黄泥岗上松树林内,交待劫生辰纲的地方。

社会环境:一方面是指当时的尖锐的阶级矛盾,如白胜歌中所唱“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另一方面是指都管等人对杨志的歧视、轻视,如“量你个遭死的军人”“芥菜子大小的管职,值得恁地逞能”,揭示了内部的矛盾,交待了冲突的内因也暗示了杨志不得志于统治者的悲剧命运。

引导明确:小说的环境描写,在作品中一方面为推动情节的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则烘托人物性格与暗示人物命运。

五、小结课堂教学

1.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应当结合事件进行辩证地分析,要客观地评价杨志的行为与性格特征。

2.欣赏小说,要结合小说的故事情节开展与人物形象的刻画,探究小说的主旨。晃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反映了北宋末年的阶级对立,体现了《水浒》“劫富济贫”的主旨,而杨志理想的幻灭,则反映出那个时代中下层武士报国无门,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

3.欣赏小说的环境描写,应当将环境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统一起来分析,从而得到全面的欣赏。

下载智取生辰纲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智取生辰纲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安徽桐城范岗初中 王文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巩固小说的有关知识:小说的概念及三要素。 (2)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过程......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17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简介作者及《水浒传》。2.理清课文思路,明确线索及人物关系。 3.具体分析“智押”及“智取”。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小说叙事技巧,欣......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 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学习本文环境描写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贵州省望谟县边饶镇九年制学校 李虎 教材分析 《智取生辰纲》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的有名片段,目......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1.具体分析“智押”及“智取”。 2.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3.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我们周围许......

    《智取生辰纲》教学实录

    《智取生辰纲》教学实录 师:各位同学,今天我们研究一下《智》,根据我们在课前的布置,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自主提问,自由讨论;第二环节重点探讨杨志押送生辰纲失败的原因,下面开始。......

    智取生辰纲教学案例

    《智取生辰纲练习》 【同步达纲练习】 1.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剜(wān)口 舀(yǎo)水 忒(tuī)认真 絮烦(xù)B.趱(zǎn)行 聒(guō)噪 窥望(kuī) 逞能(chěng)C.晌午......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巩固小说的有关知识:小说的概念及三要素。 2. 了解《水浒》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倾向。 能力目标 1. 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