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己的事自己干 教案
初中思想品德
(七年级 下册 第三课 走向自立人生)
第一框《自己的事自己干》 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思想品德课七年级下册第三课第一框题 “自己的事自己干”。本框有两目:“自立人生少年始”和“人生需自立”。第一目“自立人生少年始”介绍什么是自立,自立有哪些表现。第二目“人生需要自立”,怎样才能自立自强。【学情分析】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开始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但由于认知水平、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限,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的欠缺,仍然无法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另一方面,家长对子女全方位的“服务”,使他们严重缺乏自立能力和自立精神,初中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交错时期,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把自立自强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掌握自立自强的正确方法。【教学理念】
本课内容指向学生自身,属于对自我的探索与反思,这是青少年成长中最紧要的主题。这样的主题教师没有理由不放下架子,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重学生的需求,重学生的体验,重学生的行动,重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教学思路】
一学生处于青春初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一方面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另一方面也容易冲动,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符合他们需求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自觉接受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增强法律意识。在初一的《思想品德》课中,活动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道德意识的载体,所以研究活动的有效性很有必要。
本堂课用“美好回忆、自我评价、学生课本剧之故事新编、实践体验、凡人小语”六个活动有机串联,环环紧扣。设计的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好象就发生在他们身边,他们就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活动中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自立的含义,知道自立不局限与自我服务劳动;了解自立的表现。基本知道自立的方法和途径。
2、能力目标:提高管理自己的学习、生活的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定的基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在活动中体验自立的快乐。【教学重点】
自立的含义、表现 【教学难点】
人生需自立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活动体验法、情感体验法、讨论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资源】 黑板及多媒体。【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两只小狮子)和图片导入
视频:狮子妈妈生下了两只小狮子。
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另一只小狮子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
一棵小树问懒狮子:“你怎么不学点本领啊?”
懒狮子抬起头来,慢吞吞的说:“我才不去吃那苦头呢?” 小树说:“那你以后怎样生活呢?”
懒狮子说:“我爸爸和妈妈是林中的大王,凭着他们的地位,我会生活得很好!”
这话被狮子妈妈听到了,他对懒狮子说:“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你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
图片:小皇帝的暑假生活;今天学校做卫生;新生报到。【讲授新课】
一、自立人生少年始
多媒体放映图片(p34)星期天住在城里的萌萌、小曦和她们的家人一起去公园玩。小曦的东西自己拿,萌萌的东西让大人拿。你赞成谁的做法?为什么?
在你身边有没有类似的现象?请你说一说。
学生回答:略
教师: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人不断提高自己自立能力的过程。出示自立的含义: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立意味着要独立的安排自己的生活,意味着要离开父母和老师的庇护,自主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意味着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资料欣赏与思考
在原联邦德国的法律条文中,有一个有趣的规定。条文内容是: 6岁之前可以只玩耍,不必做家务。6-10岁偶然帮父母洗碗,扫地,买东西。10-14岁要剪草坪,洗碗扫地,给全家人擦皮鞋。14-16要洗汽车,整理花园。
16-18如父母上班,要每周给家里大扫除一次,对于不愿做家务的孩
子,父母有权利向法院申诉,以求法律督促孩子履行法律。
思考:
原联邦德国为什么要用法律条文规定孩子必须帮父母做家务?
学生回答:略
教师:用法律的形式将做家务活作为法律义务确认下来,自立应该从小培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做的许多事情,都是自立的表现。出示自立的表现有哪些?
*我自己做作业、复习功课,从不用父母督促、陪伴。
*我自己去超市、书店,购买自己所需要的生活用品和文化用品。*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 *自主处理所遇到的社会问题,靠自己开创自己的事业。等等„„„„。
小小感悟:自立是
自立是
学会自立,学会自立,总结:从学会走路开始,我们就获得了身体的自立;当能够自己吃饭、穿衣时,我们就有了自立生活的体验;直到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了,我们就获得了基本自立的人生。
二、人生需自立
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
后的失业率、犯罪率之比分别为1:15和1:10,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后的离异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较低。
让孩子从小做些家务,可以培养她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注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还能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培养责任感。
用你的亲身经历,说一说自立对自己的成长有哪些好处。
学生:略
老师小结: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增强自信、积极融入社会,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能够自立自强的人。
多媒体放映图片
老师:在这幅新生报到的图片中大家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孩子缺乏自立,父母不放心离开。
教师:孩子的依赖,父母的不放心,使得孩子的自立能力更差。
自立的必要性:
我们永远不可能生活在摇篮和温室之中,终究要走出社会,经风雨、见世面。
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养成良好品德的过程。
教师:人生需要自立。如果我们不能从现在起,在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下,自觉的储备自立的知识,锻炼自立的能力,培养自立的精神,就难以在未来的社会中自立。
一位大学生因父亲患病,家庭经济困难,将已和父亲离婚的母亲告上法庭,要求母亲支付其大学期间的学杂费5万元。在一审中,其母表示只承担5000元,但这名大学生不服并上诉。法院终审认为,父母对未成年人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支付其接受大学教育费用的义务。法院据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对于这一判决,同学们议论纷纷。
关于父母是否应当支付子女上大学费用的问题,同学们的议论可以分为两种观点。
观点一:父母应当支付子女上大学的费用。观点二:父母不应当支付子女上大学的费用。
问题:你同意观点一还是观点二?说明理由。学生一: 学生二: 学生三: „„„„
观点分析:
在父母自愿的情况下,父母可以支付子女上大学的全部费用。上大学的子女虽然已经成人,但毕竟还没有走上工作岗位:再者,上大学的费用较高。因此,父母可以支付子女上大学的全部费用。父母也可以支付子女上大学的部分费用,另一部分则由子女通过勤工助学、家教等方式获得,以锻炼其自立的能力。
父母也可以分文不给。因为从法律上讲,子女已经是成年人了,父
母没有义务再支付其上大学的费用。
【教学小结】
学会生活自理是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况且生活不能自理、样样由别人操心代劳,也是懒惰与无能的表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希望同学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教学反思】
这次设计情景时,能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现状,学生在每个环节中都会有感而发,参与其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验深刻,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教学板书】
一、自立人生少年始
1、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2、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三个过程)
3、自立的表现
二、人生需自立
1、要作好自立的思想准备
2、自立的重要性:自立对自己各方面的成长的好处(三个方面)
3、自立的必要性:不自立,难以在社会立足。
初中思想品德
(七年级 下册 第三课 走向自立人生)
教 材 封 面
第二篇:自己的事自己干教案
《自己的事自己干》教案
格林中学 陈华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自立的表现和重要性;知道依赖的危害.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活动的能力,初步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增强学生生活、学习的自立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立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依赖的危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背景音乐《男儿当自强》)“自己的事自己干”,看到了题目,你想到了什么?有哪些事情值得你回忆的?(学生回答)
1、活动要求:
1)随机抽取4—6名学生参与活动; 2)比赛项目:叠衣服、3)评选办法:完成任务最快,质量最好的同学获胜; 4)
奖励:生活自立奖 活动评价:谁做得最好? 师:你现在的感受怎样?你能谈一下你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老师:看到别人获得成功你有何感想?你打算怎么做?(其他同学回答)
引出课题: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二、讲授新课:
2.(合作探究)给下面一个故事续编。
故事是这样的:有位学生考上了浙江某大学,父母把他送到大学,帮他登记报到,买好饭菜票,在宿舍帮他挂好蚊帐,铺好被子,整理好柜子。临走时,父母千叮嘱,万交代,孩子拉着妈妈的手哭了。傍晚,他要去洗澡了……
老师问: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找个好朋友一起编下去。(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这位大学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尽情发挥,大胆猜测,在笑声中得到进一步的启示。)
教师总结:自立的生活表现在方方面面,也从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跟学生一起大声读)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3.(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35页的题目)
问:如果你独自在家,你能够自己照顾自己吗?你上学、放学用父母接送吗?
你做作业时是独立完成还是一碰到难题就请教别人或者干脆抄别人的作业?
老师总结:这些问题说起来都是一些日常小事,但它们却是一个人自立能力最基本的体现。如果这些小事都做不好,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更不用说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了。
4.资料欣赏与思考:在原联邦德国的法律条文中,有一个有趣的规定。条文内容是:
6岁之前可以只玩耍,不必做家务。6~10岁偶然帮助父母洗碗,扫地,买东西。10~14岁要剪草坪,洗碗扫地,给全家人擦皮鞋。14~16要洗汽车,整理花园。
16~18如父母上班,要每周给家里大扫除一次,对于不愿做家务的孩子,父母有权利向法院申诉,以求法律督促孩子履行法律。
思考: 原联邦德国为什么要用法律条文规定孩子必须帮父母做家务?
说一说自立对自己各方面的成长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1)、家庭和学校生活只是我们人生的起点。我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和温室中。总有一天,我们会走出家庭和学校,走进社会,经历风雨。(2)、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心理和道德品质的锻炼过程。
5.学生阅读材料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 学生谈阅读材料后的心理感受。思考:(1)日本的少年为什么有饭吃,而中国的孩子饿肚子?(2)你认为一个自立的人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才能赢取下一次较量的胜利?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培养自立能力的条件:独立生活;有责任心;有自主性,有主见。
方法: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从小事做起,立足于现在生活;亲自尝试,反复练习;多参加社会实践……
6.讨论:父母应当支付子女上大学的费用 : 父母不应当支付子女上大学的费用
提示:我国婚姻法第21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学生议论)7.生活过关 创设情景:
1、学校要组织鼓号队训练,可妈妈担心参加鼓号队训练会影响学习,不让小雷参加,这让小雷感到很为难。他该怎样作呢?
2、小明遇到了一个数学难题,而这时同桌恰恰做了出来,小明应该……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 课堂小结:
人生需要自立,让我们现在开始告别依赖,走向自立,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吧。
第三篇:自己的事自己干说课教案2012
《自己的事自己干》说课稿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题《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观点: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依据 :“成长中的我”中的“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培养自尊、自立、自强精神,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2、内容分析:本框内容包括“自立人生少年始”、“人生需自立”两目,旨在引领我们了解认识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自立的表现及自立的重要性、必要性。学好本课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反思自己是否自立及自立的程度,而且为后面学习“告别依赖,走向自立”做了铺垫,奠定了思想认识基础。
3、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增强学生生活、学习的自立能力。
●能力目标:初步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自立的含义、表现和重要性。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自立人生少年始。依据是因为弄清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从现在开始必须自己的事自己干,培养自立能力,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人生需自立。依据是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懂得自立,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能力,有一定难度.二、学情分析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开始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但由于认知水平、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限,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欠缺,仍然无法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另一方面,现在的中学生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全方位的“服务”,使他们严重缺乏自立能力和自立精神。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自立能力,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立能力对90后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1、教法:为了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将运用情境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自立能力,感悟体验自立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增强自立意识,培养自立能力,学会自立。
2、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会学生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才算是真正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并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这一理念我确定本课学法为,首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其次指导学生参加活动,再次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
四、教学流程(以下我将重点介绍我的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引入一段7岁小女孩会做哪些事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观看。让学生首先直观感受一个7岁小女孩她会做什么,近而联想到13岁的自己会做什么,形成一种对比,引发情感的碰撞,反思自己的自立能力,从而导入本课关于自立的学习。
2、探究明理,突出重、难点
活动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道德意识的载体;合作式学习是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它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了条件,为学生施展各种才能,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因此在突破重、难点时,我设置了三个活动,让学生以活动为载体,在合作探究、情感体验中相互碰撞,迸发出更多的新思想、新看法,进而获取知识,明确观点,达到教育目的。下面我就这三个活动做具体介绍。
活动一:自立赛场---自己的事自己做
1、自立能力小调查(请根据自己的实际做出选择,并在括号里打上√)
① 我自己做作业、复习功课,从不用父母督促、陪伴。是()否()② 我自己骑自行车上学。是()否()
③ 我是班干部,能够管理好自己负责的事情。是()否()
④ 我自己去超市、书店,购买自己所需要的生活用品和文化用品。是()否()⑤ 我的衣服我自己洗。经常()偶尔()不会()
⑥ 我家打扫卫生、饭后洗碗,由我负责。经常()偶尔()不会()⑦ 我的父母工作忙或外出时,我能够自己做饭,料理自己的生活。是()否()⑧ 我的父母病了,我能陪他们去医院,还能在家里照顾他们。是()否()⑨ 我会整理课桌。经常()偶尔()不会()⑩、我会自己乘车去荷花的外婆家。是()否()我还会: 归类: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集体生活 社会生活:
请给自己的自立能力评分()【选“是”得1分,“经常”得2分,“偶尔”得1分,“我还会什么”每写一条加1分】
2、评选:小组内得分最高者为本组“自立之星”,小组“自立之星”竞争班级“自立之星”。
3、自立之星发表获奖感言。
(设计意图:通过自立能力小调查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自立表现在方方面面,引发学生对自己自立能力和自立程度的思考,自立之星的评选可以树立身边的典型为学生的行为提供学习的榜样。)。
活动
二、神童梦波启示录(视频欣赏:《快乐星球》第33集神童梦波)片断1:厉害的梦波
设问思考:如此厉害的梦波会有美好的未来吗?
此时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有的学生可能会从梦波的高智商角度出发持肯定答案,也有的学生会考虑的更全面,不仅从智商还会从能力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不管哪种情况,都可以顺利的引入片断2的学习。
片断2:不能自立的梦波
启发思考:片中的梦波缺乏什么能力?这对他会有什么影响呢?
借助这个片断让学生看到梦波缺乏自立能力,并就梦波缺乏自立能力会对他产生什么影响分小组展开讨论。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实时引入日本注重对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的材料让学生阅读,增强学生对自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得出人生需自立的结论,突破重难点。
(在日本,无论是旅游的时候,还是平时在马路上、公园里,都会看到孩子们(即使是正在蹒跚学步的孩子)自己拎个小包。日本的父母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要让孩子从小就习惯自己的东西自己拿。孩子从小就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的道理。
日本的学校门口见不到“家长止步”的警示牌,上学放学时也见不到一个学生家长,只有学生们三五成群地背着大书包在人行道上行走。对日本家长不开车或骑车接送孩子上学的现象,神奈川县立横滨平沼高中的教师杉本静夫这样解释:“接送孩子上学这种事情在日本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样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和自立能力。”)
片断3:振救梦波
思考:梦波怎样才能自立,你能为学校、梦波同学、梦波妈妈提出哪些建议?
为振救梦波提建议的活动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设计的。学生不仅要明白道理,还要知道怎么做,体现思品课导之以行的教育目的,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设计意图:人生需自立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看视频-----议现象-------明事理的方式让学生明白高智商低能力的人是不会获得成功的,从而体会到自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近而反思自己的行为,起到情感上的触动,自觉落实到行为当中。)
活动
三、我自立我快乐---实践体验
1、自查课桌内物品整理整洁情况,给自己打分。
2、课桌整洁的学生上台介绍整理物品的小诀窍。
3、给自己的课桌进行大扫除。
4、说一说看着自己劳动成果后的心情。
(设计意图:经常整理课桌是学生好习惯的一种体现,也是一种自立能力。借这个活动能让学生动手学会生活中一个本领——整理物品,也会让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劳动后快乐、轻松的心情。)
3、知识应用与发展 设计活动方案:春天即将到来,我们学校将组织一次野炊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拟定一份活动方案。(提示:可从所需材料及购置和人员任务分配等方面着手)
(设计意图:野炊是学生在春天到来时最喜欢参加的一个活动,提前让学生设计方案目的是将课堂内的知识引申到课外,落实到行动中去。也能培养小组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各位老师,以上是我对这节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活动的安排。谢谢大家!
第四篇:自己的事自己干教学设计
【新课教学】
自己的事自己干(板书)
一、自立人生少年始(板书)活动一:看动画分析 播放动画:去公园
(1)让学生认真观察动画所反映的人物特征、活动内容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对话。
(2)学生讨论:小曦的东西自己拿,萌萌的东西却让大人拿,你赞同谁的做法?为什么?在你身边有没有类似的现象?请你说一说。
(在引导学生思考赞同谁的做法和为什么时,启发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教师归纳:小曦的东西自己拿,这说明她有较强的自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比较关心、体贴自己的长辈;而萌萌的东西却要自己的大人们拿,这说明她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比较差,对自己长辈的关心、体贴还不够。
那么什么是自立?谈谈你对自立的理解。1.自立的含义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立意味着要独立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意味着要离开父母和老师的庇护,自主地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意味着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创造多彩的生活。所以,自立是一种人生观,是一种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师提问:怎样理解“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 教师归纳:我们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从学会走路开始,我们就获得了身体的自立;当我们能够自己吃饭、穿衣时,我们就有了自立的生活体验;直到将来我们走上工作岗位,我们就能够自谋生存、自己养活自己了,我们就获得了基本的自立人生。
教师过渡:同学们,自立的生活表现在方方面面,也从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做的哪些事情是属于自立的表现呢?
活动二:说一说“我”的自立表现
按教材的(见本课教学课件)所列步骤组织活动,先自测,后讨论。
(1)这些自立的表现,哪些属于个人生活的范围?哪些属于家庭、集体、社会生活的范围?
(2)你能做到哪几条?哪几条不容易做到?(3)你还能做到哪些?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自立的表现,自立包括生活自立,学习自立,心理自立,处理社会问题自立等方面。自立的生活表现在方方面面,也从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活动三:问问我自己
(1)如果我独自在家,我能够自己照顾自己吗?(2)我上学、放学用父母接送吗?
(3)我做作业时是独立完成还是一碰到难题就请教别人或者干脆抄别人的作业?
教师归纳:这些问题说起来都是一些日常小事,但它们却是一个人自立能力最基本的体现。如果这些小事都做不好,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更不用说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活动四:比一比——请分别说出反映自立和依赖的成语或俗语 反映自立的:自食其力、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独当一面、独辟蹊径„„ 反映依赖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坐享其成、不劳而获„„
小结: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己自立能力的过程。自立的生活表现在方方面面,也从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2.自立的表现
(1)独立地科学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2)自主地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处理自己学习中的问题。(3)自主处理自己所遇到的社会问题,靠自己开创自己的事业。教师:谈一谈你对自立的理解。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立意味着要独立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意味着要离开父母、老师的庇护,自主地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意味着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创造多彩的生活。
(穿插:齐读陶行知的名言“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目的是加深对“自立”的理解。)
活动五:听故事,谈感受 材料一:
德国一贯重视培养孩子“勤奋、正直、可靠、乐于助人、作风正派”的品格,因此,父母们从不包办孩子的事情。德国人常说,他们的首要责任就是让孩子懂得,一个人走向社会最终要靠自己、靠自立和自强。
在原联邦德国的法律条文中,有一个有趣的规定:6岁之前可以只玩耍,不必做家务;6~10岁偶尔帮助父母洗碗,扫地,买东西;10~14岁要剪草坪,洗碗扫地,给全家人擦皮鞋;14~16岁要洗汽车,整理花园;16~18岁如父母上班,要每周给家里大扫除一次。对于不愿做家务的孩子,父母有权利向法院申诉,以求法律督促孩子履行义务。
材料二:
播放动画:夏令营中的较量
教师:看了这些材料,你有何感想?
教师分析:中国孩子的娇生惯养,早已有目共睹。不仅手不能提,肩不能扛,有不少孩子因为上学放学车接车送,甚至连脚也快不能走了。草原探险夏令营里中国孩子的表现令人失望,有其必然性。平常吃不得一点苦,耐不得半点劳,难道到了探险夏令营里就会吃苦耐劳了么?就像吃苦耐劳要在天长日久中养成一样,娇生惯养也是潜移默化的。中国的孩子并非天生就吃不得一点苦,耐不得半点劳,之所以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是因为平时家长不愿孩子吃一点苦、耐半点劳。“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瓜豆效应”讲的并非只是种庄稼。
同学们,你们说我们中国的青少年再不努力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我们的民族和国家还能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吗?我们自己能有立足之地吗?
二、人生需自立(板书)
活动一:议一议——中学生是否应该做家务?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插图(见本课教学课件)的内容。
(还可从这个角度进行提问:你做过家务吗?做家务对你各个方面的成长有什么好处?如果你独自在家,你能够自己照顾自己吗?你上学、放学需要父母接送吗?你做作业时是独立完成还是一旦碰到难题就请教别人或者干脆抄别人的作业?„„这些问题说起来都是一些日常小事,但它们却是一个人自立能力最基本的体现。如果这些小事都做不好,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更不用说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了。)
让孩子做家务好处多多:(1)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物理的学习能力及语言逻辑能力的提高有极大帮助。(2)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会干的事情越多自信心就越强。(3)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通过做家务,孩子可以体谅家长的辛苦,逐渐承担自己在家庭里、社会上的责任,培养了孩子良好的品质。(4)劳动能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人在进行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时,脑子里氧气最充分。成人一次注意力只能集中50分钟,因此不能让大脑连续学习几个小时,这样效率就会降低,还会造成神经衰弱。而人在劳动和运动时,主管思维的大脑是休息的。因此,应该是学习45分钟,劳动或锻炼15分钟。每天累计劳动或运动量至少一小时,这样会使学习更有效率。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自立的重要性。1.自立的重要性
自立可以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注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的品质,并且还能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培养责任心。
2.自立的必要性
(1)我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家庭和学校这个摇篮和温室中,终究要离开家庭和学校的呵护,走进社会,经风雨、见世面。
(2)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心理和道德品质锻炼的过程。经过自立这个过程,才能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能够自立自强的人。
(3)如果不能从现在起,自觉储备自立的知识,锻炼自立的能力,培养自立的精神,将来就难以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
教师归纳:总之,自立能帮助我们走向自强,走向成功。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都靠他人,必须靠自己。所以,应自觉的储备自立的知识,锻炼自立的能力,培养自立的精神。
活动三:议一议
未来的社会需要我们必须具备哪些方面的自立能力?你认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自立需要哪些能力,引导学生探究培养自立能力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并从现在开始就有意识地培养这些能力,为将来完全自立做好准备,从而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归纳:谁能够及早具有人生需自立的紧迫感,及早地做准备,谁就能在未来的社会中争得主动。未来的社会需要我们必须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自立能力:(1)“展示自己、推销自己的能力;(2)与人沟通、善解人意、说服他人的能力;(3)运用多种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4)运用法律维护权益的能力;(5)组织与决策能力;(6)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能力„„
3.自立所需的能力、活动四:名言赏析
谁若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师归纳:我们不仅要在生活学习方面学会自理,还要在很多方面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思维去判断,能够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如果一个人不能自立,总是在外界环境的逼迫下或他人的指使下行事,不能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不能发挥自己特有的能力去做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事情,不能自己选择成长的道路,不能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模式和生活策略,不能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和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那么他的思想、情感、愿望、理想和能力也就荡然无存了。这样,作为人的自我的基本元素都没有了,自我也就没有了。所以缺乏自立性的人,把命运交给他人主宰的人,依附于他人和时尚的人,实际上正是在毁灭自我,扼杀自己。
【巩固新课】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和讨论了:
1.自立的含义: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2.自立的表现:(1)独立地科学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2)自主地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处理自己学习中的问题。(3)自主处理自己所遇到的社会问题,靠自己开创自己的事业。
3.自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人不可能一辈子依赖他人,必须依靠自己。总之,人生需要自立,而自立的人生需要从少年时代做起。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随随便便的,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不经历风雨的,让我们一起在歌声中,点燃一盏自强自立的心灯,照亮我们生命的前程吧!
【布置作业】
1.以“假如爸妈今天不在家”为题,完成一篇课后感悟。
2.“今天我当家”。当家要求:①收拾房间;②买菜烧饭。(任选一件)记录自己当家后的感受,记录父母对你的评价。
(设计意图:巩固反馈,拓展延伸所学知识,并为下一框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五篇: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一、教材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的第一课时。
研究的问题和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研究《思想品德》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初一学生处于青春初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一方面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另一方面也容易冲动,产生逆反心理。尤其是学困生在这方面更为严重。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符合他们需求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自觉接受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增强法律意识。在初一的《思想品德》课中,活动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道德意识的载体,所以研究活动的有效性很有必要。
本堂课用“美好回忆、自我评价、学生课本剧之故事新编、实践体验、凡人小语”六个活动有机串联,环环紧扣。设计的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好象就发生在他们身边,他们就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活动中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自立的含义,知道自立不局限与自我服务劳动;了解自立的表现,基本知道自立的方法和途径。
2、能力目标:提高管理自己的学习、生活的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定的基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在活动中体验自立的快乐。
三、教学准备:了解同学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方面的优秀事迹,反思自己在这方面的行为。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重点:自立的重要性、过于依赖产生的危害。
六、教学方法:教师讲课、点拨、引导、启发学生看书、思考、讨论分析、归纳相结合,努力做到教法与学法相统一。
七、教学过程:
话题导入并展示春游图:2分钟
教师:大家喜欢春游吗?又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终于可以脱下厚重的冬装去野外郊游了,想去的学生请举手示意,“如果你去野外郊游,会带上什么?”
学生:(2-3人)大包零食、游戏机、野外用品、MP3、照相机、衣服„„
教师:那就要背一个又大又重的包了,你会怎么办?
学生:自己背、找老爸老妈帮着背„„
教师:看来大家都有不少办法?下面我们看看我们的同龄人盟盟和小曦是怎样做的?我们应该赞成谁的做法?为什么不赞成盟盟的做法?
学生:小曦体贴父母,关心老人,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而盟盟就不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也不懂得关心和体贴老人, 奶奶帮她背者那么大的包,他就不知道问问奶奶累不累,渴不渴啊!她做事情只想着自己,不想别人„„
教师:(教师适当赞赏学生精彩的回答)看似一件小小的事情,却从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讨论一下为什么我们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一)、<板书>自己的事情自己干(3分钟)
1.美好回忆:看到这个题目,我们会想到些什么?想想自己曾经在家里、在学校有哪些值得你回忆的事情?(设计这个环节,目的是结合学生已知,引导到说出自立的表现。学生可以回忆反思家庭生活中让父母为自己洗衣做饭而发生的争执,让父母陪做作业,在学校抄作业的故事;也可以回忆父母的谆谆教诲,甚至是一个曾经听过的童话故事。教师注重引导鼓励学生)
学生:思考,交流。
2、自测:究竟会做多少事?(2分钟)
(学生打开课文35页,做自测题,在会的项目上打星。自己还有什么的表现补在下面空白处;并判断哪些属于个人生活的范围,哪些属于家庭、集体、社会生活的范围)
(目的在于自我评价,这个练习设计力图让学生了解,现在的“自立”“自己的事”已经扩大了范围,它的意义更深了。)
教师:(随机提问):你能做到哪几条?哪几条不容易做到?你还能做到哪些?
(学生交流时教师尽量鼓励和引导,发现闪光点并及时点给予赞赏。)
下面我们看看盟盟后来的生活中又遇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课本剧《盟盟的幸福生活》(学困生表演)(5分钟)
(故事梗概:(解说):盟盟每天都过着衣来生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今天仍同往常一样每天都由妈妈再三催促才能起床。“盟盟啊!起床了,到时间了。” 盟盟打者呼噜,没动劲„„“盟盟快起床了,不然又要迟到了”妈妈再一次催促.“哎呀,再让我睡会嘛!烦死了。”又过了一会儿,妈妈见盟盟还没有任何动静,放下手中的活连哄带拖的把盟盟懒洋洋的从床上拉了起来。盟盟起床后,眯着眼第一句话:“妈,我的衣服呢?”妈妈拿过来了。“袜子”“鞋子”“头花”„„妈妈都应着声无奈的一一拿了过来.盟盟穿戴好衣服后,妈妈也到上班时间了,对盟盟说:“宝贝,牙膏挤好了,早餐在桌子上,吃完快点上学啊!盟盟应了声,突然转过身追上已经出门的妈妈:“妈,我上学来不及了,给我点钱我在路上吃”妈妈回头说:“抽屉里有十元钱省着点花啊。” 盟盟迫不及待的来开抽屉:“哇,有二十,可以美美花一顿了.”之后拿着钱高高兴兴的走了。
(解说:中午放学回家后盟盟一进门便喊):“妈,衣服脏了,给我洗洗,”说完,随手仍给了正在做饭的妈妈。妈妈说:“你这么大了,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谁让你是我妈呢?肚子好饿,中午吃什么啊!”“汤饭”“又是汤饭,我最讨厌吃了,给我钱,我出去吃”“早上的钱呢”“花完了”“我和你爸都下岗了,找个工作多不容易„„”还没等妈妈说完盟盟就生气地说:“不给就算,真罗嗦”说完摔上门走了,“这孩子„„”妈妈欲言又止.无奈的摇摇头.(解说:下午放学后,盟盟在街上逛了一阵后,觉得肚子饿了才回家,一进门发现父母都不在,于是拨手机,可是爸爸不在服务区,妈妈手机关机。等了一会饿极了,无奈的去冰箱找吃的,却发现冰箱里只有生菜,于是就开始边抱怨边试着自己做饭)„„接下来请大家猜一猜盟盟做饭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4、学生续编故事:(5分钟)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尽情发挥,大胆猜测,在笑声中得到进一步的启示。)
学生:切菜时切破了手指,油锅起火了,哭了,饭做糊了„„
教师:盟盟为什么会碰到这样的事情呢?
学生:”(积极思考并踊跃回答)因为她缺乏自立能力,不懂得自立,是过分依赖父母所造成的.教师:看来不懂得自立会给我们的成长带来一些不利的因素.那么不懂得自立, 过分依赖他人会给我们的成长带来哪些危害呢?
学生:难以生存和适应社会,不能够独立自主的生活,在以后的生活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他自己无法去解决„„(学生回答可能并不全面,这一设计主要是为后面告别依赖走向自立做铺垫)
教师:是啊!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就慢慢的应证了这一切,经过几年的努力后, 盟盟考上了外地一所高中,她就要离开父母独自料理自己的生活了,她又会碰到哪些困难呢?他又该如何面对和处理呢?
(展示投影:)几年后,盟盟考上了浙江某大学,父母把他送到大学,帮他登记报到,买好饭菜票,在宿舍帮他挂好蚊帐,铺好被子,整理好柜子。临走时,父母千叮嘱,万交代,盟盟拉着妈妈的手哭了。傍晚,她要去洗澡了„„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找个好朋友一起编下去。
学生:进错了浴室,洗洁精当沐浴露,被洗澡水烫了,还忘记带干净衣物,干净衣服掉水里了,(学生兴致勃勃,答案五花八门,其实好多都是他们在寄宿生活中的遭遇。)
教师:盟盟再次遇到困难会怎样?(生:给父母打电话。)父母放心不下就和父亲大老远跑来看她,安顿好一切,可是到了晚上又发现什么呢?
4、图片:《新生集体宿舍》(3分钟)
教师:1.是什么原因让盟盟的父母为什么还不走?
2.你对这件事情如何看待?后来他会怎样反思自己的行为?如果不改正可能会产生什么结果?
学生:因为父母担心盟盟不懂得自己照顾自己„„盟盟的行为即苦了自己也苦了父母,盟盟应该学会自立,不能在事事依赖父母了,同时父母也不应该过
分溺爱孩子,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设计这个活动,让学生尽情发挥,大胆猜测,在反思中得到进一步的启示。从教学效果看,非常棒!从而得出第二个结论)
(二)、人生需自立:(4分钟)
1.说一说:
教师:.请大家结合盟盟身上发生的故事,说一说过于依赖他人对自己的成长会带来哪些危害?自立给人的成长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好处?(注意调动和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和分析,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结论.并帮助学生在教材P38上找到相关知识点)答案略。
教师:既然大家已得出结论,那我们应该怎样做?用一句话总结概括就是(根据回答展示投影)学会自立,告别依赖
教师:和大家一样,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出示投影并跟学生一起大声读)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教师:我们应该告别依赖,走向自立.可是这时有些同学会说:我们现在年龄还小,也没有社会经验,无法脱离父母完全独立的生活.所以就有了以下的争论.2.辩一辩: 正方:父母应当支付子女上大学的费用.(3分钟)
反方: 父母不应当支付子女上大学的费用.(这一活动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感悟和运用所学知识点.学生的精彩辩论中有闪光点,拓展和延伸了本课的内容,对此教师及时给以掌声鼓励和赞赏,同时,这一活动增强了大家的竞争与合作的意识.这一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投影):父母在子女未成年时有责任支付子女上学的费用,但如今有些成年子女上大学、找工作,甚至结婚、买房子、都要父母来操办,这说明什么问题?
你能合理的分析一下这些现象吗?(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这些现象说明中国的小朋友从小就缺乏自立能力和意识,长大后仍旧习惯性的依赖父母,而中国的父母们也比较缺乏从小对子女自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那么国外的父母和国外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呢?
3.看一看:国外的自立教育
(投影展示材料)(4分钟)
(1)、美国:自谋生路
(2)、日本:不要给别人添麻烦
(3)、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在夏令营中的对比和较量: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与30名中国孩子曾经引起全国范围的大讨论。当时,这107名儿童在内蒙古举行草原探险夏令营。上路时,日本孩子背包鼓鼓囊囊,装满食品和野营用具;中国孩子只是装装样子,背包几乎是零食、玩具、甚至有的是空的。探险之路才走一半,中国儿童因将水喝光、干粮吃尽而向日本孩子求援。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目的地。日本家长乘车而去,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
教师:结合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和外国孩子的自立教育,思考:
(1)日本的少年有饭吃,而中国的孩子饿肚子?
(2).你认为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才能赢取下一次较量的胜利?写一篇政治小论文。
教师:刚才大家说的非常好,可是现在我看见大部分同学的桌子上、抽屉里却乱七八糟,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做一做看谁整理的物品又快又好。
4、比一比。(板书:实践体验)(3分钟)
投影:(1)、自查课桌椅内物品整理整洁情况,给自己打分。
(2)、打十分的学生上台介绍整理物品的小诀窍。
(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让学生动手学会寄宿生活中关键的一个本领——整理物品,另一方面,要让他们体验到劳动后的心情是轻松的。从效果看,大部分学生能按照分类整理的方法尝试改变自己的习惯,也体会到了那种劳动后的快感。)
八、总结(3分钟)
教师:劳动是快乐的,自立是自豪的,我们要用我们的双手证明自己“我能行!”通过这堂课,你对自立有哪些认识呢?说说你的凡人小语。(板书:凡人小语)
学生:思考后交流。以下是几位学生的大作:
自立乃人生之根本也。——林夕雅
自强的人生需要自立。——马跃
学会自立,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毛文军
附板书: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美好回忆、自我评价、故事续编、实践体验、凡人小语
九、作业:《中日夏令营中的较量,我想说„„》政治小论文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教后反思:
这一堂课我整体感觉极佳。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同学生融为一体的感觉。值得总结的是:
1、我充分了解学生,了解他们在中学阶段的学习内容。《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在小学一年级就有一堂思想品德课,但主要着力点在培养学生自我服务的意识,减少对父母长辈的依赖。所以当学生们回忆到小学老师教的歌《劳动最光荣》时,我带头唱了起来:“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听着听着,他们居然鼓起掌来,课堂气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我仿佛是学生的一员,感受着童年的快乐。
2、这次设计的活动内容不落俗套,饶有兴趣,和学生们的生活非常贴近。最精彩和有价值的活动有两个:一是故事新编,二是凡人小语。第一个活动让学生在笑声中接受教育,通过小品反思现实生活中的自己,以提高认识,让学困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第二个活动也符合初一学生具有一定的理性思考能力的特点,通过活动,说说启发。而在形式上模仿了名人名言的格式,使学生更有成就感。
3、这次设计学案时,能充分考虑学困生的特点和现状,每一个环节能考虑学生可能会说些什么,自己该引导什么,学困生的思维状况。所以,整节课,教师没有大段的发言,只是精练的几句点拨,效果很好。在活动中,教师也参与
其中,同学生同乐同忧。教师感受到课堂也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成长是教师快乐的源泉,教师也向学生学习到了不少新鲜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