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理教学评价论
地理教学评价论
地理教学评价是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地理教学评价,可以把握地理教学的现实状态,并在对地理教学现实状态深刻分析的基础上,获得地理教学的反馈信息;根据这种反馈信息,教师和学生可作出相应的教学对策或学习对策,促使地理教学按正确方向有序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地理教师要善于运用评价去调节和控制地理教学过程,不断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地理教学评价的内容很多。本章着重讨论地理教学评价中地理学习质量评价和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两个核心内容,以及测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评价工具——地理考试。
第一节 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
一、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目的和作用
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是指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收集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信息,衡量和判断教师教学的优劣,为教师改进地理教学提供依据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①检查地理教师的地理教育、教学思想是否端正,推动教师遵循正确的地理教育、教学思想从事地理教学。②推动地理教师探讨地理教学规律,研究地理知识传授、地理能力培养、地理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方式与途径。③给地理教师的教学质量以恰如其分的评价,记载教师教学的长处和成功经验,发现和培养地理教学骨干;给教师提供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信息,促进教师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④科学地鉴定地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为加强和改善教学管理创造条件。
对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进行评价,可起到如下主要作用:
(一)引导地理教师端正地理教学思想,形成正确的地理教学观
地理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否端正,直接影响着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方向。因此,应有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促使地理教师形成正确的地理教学思想,树立正确的地理教学观。这样的方法和手段很多,对地理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就是其中的一种。这是因为,地理教师的教学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教学思想。比如透过地理教师对地理教学目标的制订、教材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地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与调控等外显的教学行为,就可以评价其地理教学思想。评价的进行,能帮助教师端正教学思想,树立正确的地理教学观。
(二)从评价中明确地理教学的标准,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引导地理教师不断改进教学
进行地理教学评价,总要制订一系列评价的标准,这些标准都是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和地理教学目的制定出来的,一般都体现出地理教学的方向性。通过评价,可使地理教师知道地理教学的最高标准,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即具有导向作用。
通过评价,可以发现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及时纠正失误,明确改进教学的方向;通过评价,还可以使教师作横向比较,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发现他人的长处,增强教师的竞争向上意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地理教师在教学中都会表现出自己的教学特色,其中也可能有可供他人借鉴的经验。通过对一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可以概括出一些带有普遍性规律的地理教学经验,用以进行交流,指导地理教学。
(三)促进地理教师的教学研究
如前所述,地理教学的评价标准带有一定的方向性,为了达到相应的评价标准,就必须深入钻研。例如如何分析和组织地理教材,怎样选用地理教学方法,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怎样训练学生的地理技能等,都要进行研究,才可能找到最佳途径。另一方面,这些问题通过评价人员的分析、探讨,与被评价人在认识上取得较为一致的认识,就可以找到研究的起点。
二、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基本指标
(一)确定评价指标的原则
制定科学评价地理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指标,对于评价功能的有效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确定评价指标,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有:
1.导向性原则 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指标是评价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它规定地理教师的教学行为所要达到的要求,因而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导向性原则是指在评价项目的确定、评价要点的确立、权重的分配等方面,都要把教师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指明教师要努力的方向。对地理学科而言,评价指标要引导地理教师向端正教育思想,更好地遵循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体现地理教学特点,提高地理教师自身素质等方向努力,在设计评价项目、评价要点及权重分配等方面注意在上述方面起导向作用。
2.科学性原则 确定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原则,要求评价目标必须准确地反映正确的地理教育观、教学观,反映地理教学目标与地理教学特点。评价项目及要点的提法要准确,要求要合理。评价指标是科学的,才能推动地理教学向预定目标前进。
3.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在确定评价项目和要点时要从整体着眼,全面考虑。其具体要求是,既不忽视某些影响教学的因素,也不片面强调某些因素的作用;评价项目与要点的设定应多一些指标的综合考虑;在分配权重时也要从整体着眼,权衡评价项目及要点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审视教学结果时,也要着重观察整体情况的反应。
4.可行性原则 制定评价标准是为了实施与应用,因此要求评价项目及要点等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简洁、可行。这一原则要求:评价指标体系应适合地理教师的实际,能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既符合教育目标的总要求,也符合地理教学特点;评价指标体系应尽量明确、具体、详略适中,既不过于简单抽象,又不过多过细、失之繁杂;使用方法也应尽量简便易行,便于广大教师接受和使用。
(二)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原则及地理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可将地理教师授课质量的评价项目归纳为6项和16个评价要点。具体内容如下:
1.教学目标
(1)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合理。具体表现在:符合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符合教材内容特点,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2)教学目标表述明确、具体。具体要求是:教学目标陈述详细、明确,可观察、可测量。地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能力目标、思想品德教育目标必须清楚,并对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可能达到的水平有正确的估测。
2.教学内容
(1)正确理解教材,呈现的地理信息科学、准确。具体表现在:把握所讲授教材的主要观点,理解编者意图与所教部分在整个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区分知识层次与知识结构;讲授过程中,对地理事实知识、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等都能交待得清楚、准确,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没有科学性错误。
(2)突出教学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注意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手段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点,突破难点。
(3)举例恰当,理论联系实际。具体要求为:所举实例具有典型性,与所教教材联系紧密,说服力强;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所教知识与乡土实际、工农业生产实际、地理环境实际等的联系,且联系自然,体现知识的应用性。
3.教学结构与师生活动
(1)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合理。具体表现在:教学过程按地理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学生的认识规律安排,各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结构严谨,层次清楚,富于整体性。
(2)师生教与学有较高的积极性。师生之间的沟通性好,教与学双方情绪饱满、相互呼应,课堂气氛好,教师能正确处理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控得当。
4.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选择恰当。即教学方法的选择符合地理教学原则,符合课型特点,符合课堂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
(2)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善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地理学习方法,培养学习技能和习惯。
(3)教学地图、地理图表、地理教具与手段选择合理,运用恰当熟练。
(4)板图、板画、板书设计规范,运用熟练。能边讲边绘板图与板画,绘制的板图板画轮廓逼真、形象生动、设计合理,板书概括性强、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字迹工整。
5.教学语言与教态
(1)语言表达能力强。语言准确、科学、生动、形象,简洁精练,条理清楚,音量适中,语调快慢适度,富有启发性、逻辑性。
(2)教态亲切自然。仪表整洁,教态亲切、自然。6.教学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通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2)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要求。评估要点是,是否达到预定的知识、技能、能力、思想教育等目标,以及达到的程度如何。
(3)学生反应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绝大多数学生听懂、弄通、记住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生满意程度高。
三、地理教师授课质量的分析与评价
评价地理教师的教学质量,目前常采用的方式有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种。
(一)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是目前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的方法之一。它对课堂教学中的诸因素用数量加以描述,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定量评价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标准评分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分法”。
1.标准评分法 这种方法是按所拟定的评价项目及评价要点,每个项目按其重要程度拟出“标准分”,评价时按评价要点给分,然后各项相加,以总分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优劣。总体评价等第分优、良、中、差等四个等级。若以百分制衡量,优等为90~100分,良等为75~89分,中等为60~74分,差等为59分以下。这种方法标准具体,操作简单易行,是地理教学质量评价常用的方法之一。
2.模糊数学综合评分法 如前所述,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项,每项又有若干评价要点,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再者,我们所研究的事物既不是可以实测的(如长度、重量等),也不是能用作业完成的多少来测定的,而只能表明它拥有的特征的多少,如用“优”“良”“中”“差”,或“好”“较好”“一般”“较差”这类模糊的概念来表达,所以要借助模糊数学的方法来计算综合值,并用来说明教师授课质量的高低。下面举例介绍这种评分方法的运用。
由前面所述的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可绘制成评价表(见下表),按表中所列6个评价项目逐项评分。
我们以“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例,介绍一下实施步骤。
设U={教学方法选择恰当;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地图、图表、教具等选择恰当,运用合理;板图、板画、板书设计合理,运用规范熟练}。
设V是评价集合,即 V={优,良,中,差}
现假定有若干人参加评价,由于每个人的掌握标准、衡量角度不同,会出现不同的评价等级。
设评价人员对某一地理教师的教学方法选择是否恰当进行评价,认为优的占40%,良好的占50%,中的占10%,差的没有,则可得出一个数列:0.4,0.5,0.1,0。
再假设,对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评价得到的数列是:0.6,0.3,0.1,0。对教学地图、图表、教具等选择恰当,运用合理的评价得到的数列是:0.1,0.2,0.6,0.1。
对板图、板画、板书设计合理,运用规范熟练的评价是:0.1,0.2,0.5,0.2。如此可组成一个模糊矩阵。若设这一模糊矩阵为R,则可写成:
由于上述四个评价要点的重要性不同,为体现它们的差别,现假定权重分配如下:教学方法选择为0.3,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0.5,教学地图等的选用为0.1,板图、板画、板书的设计与运用为0.1,这个权重的分配用A表示,则:
A={0.3 0.5 0.1 0.1}
这样,对评价对象“教学方法与手段”,已知隶属函数矩阵R,权重集A,则对此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矩阵为B。
B=A·R,将有关数据代入公式得: 上式的结果是这样计算出来的:
0.44=0.3×0.4+0.5×0.6+0.1×0.1+0.1×0.1 0.34=0.3×0.5+0.5×0.3+0.1×0.2+0.1×0.2 0.19=0.3×0.1+0.5×0.1+0.1×0.6+0.1×0.5 0.03=0.3×0+0.5×0+0.1×0.1+0.1×0.2
B矩阵表示评价者认为被评价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优”者占44%,达到“良”者占34%,“中”者占19%,认为差者占3%。假设各等级与百分制分数的对应关系是:优=95,良=80,中=65,差=50,则得矩阵C。
再设评价结果为D,则
然后用同样方法可以计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与师生活动、教学语言与教态、教学效果等项目,并根据它们各自的权数进行计算,得出各项目的分数,接着再根据上述各项目的权重即可求出总的评价分数。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用于综合评价,缺点是计算较为繁琐。但运用计算机计算,这一缺点便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克服,因而也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二)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是在课后以集体口头评议的方式,对地理教师的授课质量进行全面而有重点的评价。定性评价可以就教师教学的某一方面展开深入的分析探讨,使被评教师了解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及其原因。
进行定性的分析评价,首先要对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全面而细致的观察,而且应当把观察到的情况一一记录下来,为课后的分析提供事实与依据。
记录有两种常见方式,一种是按教学过程的顺序进行记录,一种是按问题归类记录。前者是从教师登上讲台到打下课铃、教师宣布下课为止的全程记录,一般按教师所安排的教学结构予以记录,这样有助于看出教学过程完整而系统的全貌,适宜作全面性分析。后者是按预定的研究重点或专题进行记录,主要捕捉与预定评价重点有关的信息,以用于有针对性的评价。
由于在课堂上的观察所得往往不够全面,如学生的具体思维活动,不同类型学生接受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教师本人对这堂课的优缺点的分析与对教学效果的估计等,在课堂上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因而需要课后补充所需的材料。
积累了一定的材料,就可以展开定性的分析评价了。具体进行评价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做好评价前的准备。评价者首先要认真钻研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与要求,教材的层次、结构,教学重点与难点等,做到对所要评价的课堂上讲授的教材有深刻的理解;评价者还要了解学生和教师的一般情况,如了解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技能基础及学习兴趣等,了解地理教师的教学态度、业务素质、教学中的主要特点等。这种了解越全面、越系统,评价也就更富于针对性和客观性。
第二,评价要以教育理论为指导。掌握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地理教学论的知识及有关技能是作好分析评价的前提。不论是指出教师教学的优点,还是指出教学的不足与问题,如果不依据理论进行分析,往往只能就事论事,缺乏评价的深度,缺乏应有的说服力。例如,评价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评价者应依据有关教学目标设计与陈述的理论进行分析,指出教师的优点和不足,这样就会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但评价时也应避免空洞地谈理论,一定要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使分析评价既有“理”,也有“据”。
第三,评价应紧紧抓住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反应两个方面,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例如,评价地理教师选择和运用地理教具的合理性,既要评价教师是否选择了适宜教学任务、适宜学生认识规律的教具,以及教具使用的目的性和应用的技巧,同时也要留意学生观看教师演示的积极程度,学生是否通过教师的演示讲解理解了所学的知识等等。
第四,既作全面分析,又要突出重点。全面分析就是要对照评价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地理直观教具与手段、师生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语言、教学效果等进行综合的分析评价,作出相应的评价判断。突出重点,就是对有代表性的问题,或重点研究的专题等进行详细具体的分析。例如,一节课的教学重点不突出,就应该分析教材中哪一部分是重点,为什么是重点,应该怎样突出重点,以及教师未能突出重点的表现和原因等等。全面分析评价有助于把握教学过程的全貌;突出重点,则有助于深入研讨一些专题性的问题。
第五,要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评价。实事求是地评价,要求既充分肯定成绩,也要恰如其分地指出缺点。肯定成绩,要避免庸俗的吹捧,避免夸大和失真;指出缺点,不要避重就轻,也不要脱离教学条件过分苛求。要使教师通过评价了解到自身教学的真实情况,以利改进今后的教学。
第二篇:地理教学论
1夸美纽斯是现代教学理论的开山鼻祖,也是现代教学的创始人。编写大教学论,世界图解。2清朝政府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1904年1月13日又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我国全面举办现代学校,建立现代学制,称葵卯学制。我国的中小学地理课程设置由此开始。3中国近代地理学奠基人竺可桢发表地理教学法之商榷。4地理教学论研究地理教学,包括地理教学问题,教学活动及教学规律。教学问题分为事实问题、价值问题和技术问题。5地理教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地理教学规律,确立地理教学价值观,优化地理教学艺术。6备课概括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写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写课题教学计划,写课时计划(教案)。7教学理念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学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遵循学习的内在规律。8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简称ID,是以地理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在进行地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地理教学的目的的要求,用系统方法分析,对参与地理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目的是用最优化的观点和思想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意义在于教学设计将给地理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活动实施方案。特点为指导性,整体性,操作性,创造性,着重创设的是教与学的系统,以学习者为出发点,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功能是有助于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增强学习兴趣,有助于增强教学工作的科学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有助于科学的评价教学,有助于教师角色的自我认识。原则是整体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开放性,发展性,灵活性和艺术性原则。9中学地理教学论的学科属性是介于地理学与教育学两大学科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理论基础是地理科学理论和方法论基础,教育科学基础,心理科学基础,哲学基础。10斯金纳联结学习理论或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加涅联结认知学习理论;拉斯韦尔5W模式: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产生什么效果;布雷多克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的7W模型。11教学理论是研究教学的问题,是以教学的普遍规律为其主要研究对象。12系统论的核心是强调系统的整体性。13教学设计模式是一种规范化、系统化的分析把握规划和安排教学活动的方法体系和步骤方案。分为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分为第一代ID模式以联结学习为理论基础和第二代ID模型以联结认知为理论基础)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第三代设计模型);14地理教学设计过程包括分析设计评价三大环节。15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包括外显行为和内部心理的变化。分为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16初中地理课程总目标:知识方面的要求,技能方面的要求,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分目标。17高中地理总目标:知识与技能—基础目标,过程与方法—关键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终极目标。18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19地理教学目标功能:指向、评价、调控功能。教学目标对指导学生课堂学习的作用为提供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活动的依据,帮助教师修正教学活动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教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20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全面重点而突出,注意层次性和联系性,体现科学性和适应性,目标可操作性。21教学目标设计的特殊要求:突出情感教育功能强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2教学目标设计包括教学对象分析,课程标准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制定教学目标等基本内容。教学对象分析即分析学生,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分析、起点能力分析、心理状态分析、学习背景知识的分析等。23教学目标编制的方法:列出知识网络,确定知识点。知识点性质有事实、概念、技能、原理和问题;确定教学目标的层次。教学目标划分为认知领域、动过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形成教学目标二维表,即把学科的知识点作为纵轴,把学习水平作为横轴,然后确立某个知识点应达到哪一级学习水平;书写教学目标,分为教学对象,学生的行为,确定行为的条件,表现程度。24高中地理课程设计指导思想是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和谐统一。高中地理课程内容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论题,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25我国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部分组成。课标作用: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是编写地理教材的依据,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是教学评价的依据,是成绩考核的依据。26地理教学内容设计的核心任务是教师要对现有教材进行必要处理。必须以课标为依据,正确运用教科书的同时,应注意教学内容为教学目标服务;容量和深广度要恰当;重点要突出,难点要明确;呈现方式既要便于教,更要便于学;教学内容安排要符合知识内部系统顺序;教学内容设计要便于学生的探究和建构;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应符合学生的学习风格、心理发展的心灵特征等;还需对学校设施和教学环境进行分析和估计学校的教学硬件和教学环境是否到位,还必须符合教学实践经验以及时代的特定要求。27中学地理教学内容设计的特殊要求: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地理教学内容;突出区域性、综合性;密切联系实际,反应应用性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生存和生活能力,提高其他地理科学素养;主义与其他学科综合;教学内容设计要便于学生的探究和建构。28教学内容设计策略也称教学内容的选择策略和组织策略,是指怎样选取教学内容,有关教学内容应按何种方式组织、顺序应如何排列以及具体教学内容应如何展开的策略。期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定序、综合和总结是四个环节。29确定每一堂课的内容顺序原则是对于概念性和理论性知识,将最简单、最熟悉的内容首先安排;过程性知识应反映该过程的实施步骤;并列概念的内容应同时呈现;原理性知识应在相关的过程性知识之前先教。30总结策略指对一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或是对一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总结。包含课后总结和单元总结。31课的结构指每堂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的分配。32加涅教学程序策略包括:引起注意,激发学习动机;告知学习者目标;刺激回忆先决性的学习;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导行为,提供反馈;评定行为,评估作业;增强记忆,促进迁移。33在教学过程中,为解决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任务,为实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符合教育和认识规律的手段和方式,称为教学方法。34三种基本的教学方法为教学的组织方法、认识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指导自学法、练习法、游戏法。认识方法包括观察法、记忆方法、逻辑思维方法(比较法、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方法)、形成地理技能方法、解决地理问题方法。教学手段包括地理教科书、地图、地理形象直观教具(图片、标本、模型、仪器等)、地理示意图及统计表、地理多媒体教学手段。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讲述、讲解、讲读地理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分为描述性讲述和解释性讲述。案例教学法是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说明道理,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模式。操作流程为提出案例,以例激趣;分析案例,以例说理;拟定方案,以例导行;归纳总结,自行反思。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式。创设情境的途径包括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为目的,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全员参与为前提,以个人及小组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的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提升能力的教学方式。发现式教学法(布鲁纳)是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去发现事物的规律。问题解决式教学法是利用系统的步骤,指导学生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以达到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一般有教学对话式、提问讨论式和引导探究式(一般程序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启发式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探究式教学法(施瓦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学生的独立认知活动,通过探索、研究来获取知识,着眼于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意志。适用于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教学内容。35地理教学方法选择的要求:要遵循教学规律和原则;应服从于教学目标;应符合教学内容特点;应从学生的心智特点出发;要从教师自身条件出发。36地理教学媒体是地理教学活动中储存和传递地理教学信息的物质载体。其特点:固定性,扩散性,重复性,组合型,工具性。分类:按先进程度分传统教学媒体(主要指地球仪、地图、地理模型、地理图片、地理标本)和现代教学媒体(主要指录音机、录像机、光盘、多媒体数字资源及他们的软件);主要功能: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表象,促进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师生互动;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利于地理教学方式多样化发展。37课堂教学媒体设计的程序:确定必须有媒体来表现的教学内容;甄别可供选择的媒体类型;选定高效低耗的媒体;设计媒体出示的时机、方式、步骤和次数。38地理多媒体设计的注意事项:要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找准最佳出示时机;要从教学内容特点出发,合理利用,避免滥用;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结合起来;注意多媒体的适量使用,注重学生能力培养。39教学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CAI课件的应用,直观性和科学性并重;留出一定空间,培养学生能力;突出交互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画面简洁明快、主题突出,有利于控制;艺术性和实用性相结合;要有可调控性和可修改性;注意教学内容的精确性。40广义地理教学过程指在遵循地理教学规律,贯彻地理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实现地理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过程。狭义的指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即备课—上课—评课的过程。41教学过程实质的主要观点有特殊认识说、认识发展说、实践说、交往说。其实质是地理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觉地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以此为基础的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地理教学过程的特征: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懂得正确处理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教学内容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区域性;地图在地理教学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42正确认识地理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得知识应该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自主地、积极地从教学环境中和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对教材进行选择和加工,从而建立知识结构;地理教学过程是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三者的统一,而不是割裂。在同一个教学内容和主题下,学生既获得了地理知识,能力也有所提高,情感也得到了体验。43地理教师、学生和地理课程资源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最基本因素,三个主要因素相互之间构成了三对关系:教师--学生,教师--教材,学生--教材的关系。44中学地理教学过程具有社会性和目的性。本质特征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通过地理认知活动是学生得到发展的一种教育过程。45地理单元教学过程设计:a单元教学过程设计,首先是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其次是划分课节,确定课时教学顺序。然后是课时教学目标的确定,以及课时的安排。B地理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地理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的内容,地理课时教学过程包括:教学任务分析和起点行为分析;确定课时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策略和方法;确定教学媒体的使用;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处理方法,预计在测评后学生的反馈和教师的补救;板书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顺序;联系。46地理教学板书:纲目式板书—是学生了解教学内容的要求和条理,但对地理事物的前因后果和相互关系较难反映出来。框图流程式板书—介绍工艺流程、运输路线、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演变或循环路线。表格式板书—把相关的地理事物、区域进行比较,有利于学生在对比中掌握知识,把握事物的共同特征,发展比较思维。图解式板书—对比较抽象的地理内容,可设计板图与板书相结合的形式,使抽象的事物经图示而一目了然,能生动形象地再现原文,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分布模式板书—使用于地理分布规律的描述,这类板书不仅可以描述出分布的相对位置,还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来把握分布的情况,找出相应的规律,给于充分的理由。纲要信号图式是指教师把要讲的内容概括总结成图表、示意图和符号、关键性的语言和文字,提纲性的表示出来,给学生以简明直观的感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记忆能力。板图示板书把有关的地理事物在示意图上表示出来,有利于学生了解他们的空间分布和联系,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空间属性。填空式板书是教师在板书时将最重要的地方留空,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知道本节课所讲的重点所在;另一方面当教师回顾本节课所讲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填空,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结构式板书是将教材的内容经过分析、整理,按照地理事物的从属关系、因果联系,用箭头或括号表现出整体的知识结构体系,这种板书将无序的地理内容形成有序的框架体系,便于分析结果,找出异同,抓住特征,也便于学生学习、记忆和理解。47教学方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具体体现,简称教案。48地理教学结构模式:提出问题,阅读图像,分析归纳,巩固应用。48地理教学课堂的准备:a学期地理教学计划的制定,包括基本情况分析(班级一般学习情况和地理学习情况);本学期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校的要求);本学期教学改革重点或科研课题、教改措施等;教师的进修(包括听课、学习计划);教学进度的安排(列表写出教学章节的时间、期中及期末复习及考试的时间安排,其他教学活动安排,如参观野外考察等)b钻研地理教材c设计教学方法49写教案的意义:为教学活动提供依据;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材的钻研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展开。50写教案时应遵循的原则:科学性,创新性,差异性,艺术性,可操作性,变化性。51地理教案的内容a地理教案内容包括授课学校、班级、主讲教师和日期;课题(本课名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型(新授课,复习课);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教学提纲;作业处理及课后分析等。b教学过程的步骤: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归纳小结,作业安排。52地理教案基本格式:叙述式(详案和简案),表格式,活页式又称卡片式教案,特点是运用活页卡片编写教案,有按课时、知识点、章节等编制的资料卡,使用灵活、方便,利于更新保存。53在初中地图教学中应注意:提高认识,帮助学生客服地图认知障碍;激发兴趣、培养观察地图的积极性;注重课堂,明确地图运用要求;善于引导,提高用途综合能力。54绪论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绪论课是建立学科整体观念的开始;也是培养良好兴趣的重要环节。绪论课特点:纲要性和概括性;抽象性和浓缩性;简单性和枯燥性。策略:要依据课程标准的目的和要求备好课,加强教学对象和专业特点的针对性;要在教学中认真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史与论,观点与材料紧密结合;要注意突出教学的重点和学科的用途。55地理绪论课内容组成:对地理知识系统的概括;对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介绍地理学习的相关要求和方法。56地理复习课教学模式的要求:注意构建学生的地理知识网络;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特别注意因材施教,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复习方法;复习课不能仅仅理解为期中、期末前的复习,而要注意把经常性复习、阶段性复习和总结性复习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在各种类型的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57活动课设计的原则:实践活动原则,自主学习原则,创新精神原则,交流合作原则,开放性原则(活动时间与空间,活动内容开放,活动过程开放),适应性原则。58教学设计的评价指对教学设计进行的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的统一。分类:从价值判断观点分为行为主义的教学设计评价观和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评价观;从事实判断观点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59教学设计评价主要包括对教学设计方案的教学成效做出确切的诊断;对教学设计的成败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今后教学工作的改进做出明确的规定。60教学评价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有关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测量、衡量,并给予价值判断。61教学设计评价的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教学功能。地位:教学设计评价是教学设计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评价活动是渗透在教学设计过程之中的。一般把其作为设计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加以阐述。意义:促进当前设计的优化;帮助后继设计的完善;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62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评价的内容包括对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和调整、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以及对教学设计效果的评价。63地理教学方案的评价包括对教学设计目标、教学设计内容、教学策略与教学过程设计的评价。课堂教学的评价包括教学设计方案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情感、教学是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以及学科的思维品质等。教学设计效果的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评价,学习方法、能力的掌握情况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64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评价的原则:导向性,整体性,指导性,科学性原则。65阿布赛弗认为教学中影响评价的原因划分成三个维度:参与者(学生、教学者、管理者和社会),评价的成分(输入阶段—适应性,历史和目标(清晰性,完整性,重要性,顺序,可实现性,预想结果);操作阶段—方法和评价过程;输出阶段—效果),评价的操作(受三方面操作的控制一方面是定义,指明了评价内容的范围;二方面是分析,确定在特定的背景中评价的变量如何;三方面是建议,即价值判断的形成过程)。66教学设计评价标准的设计策略:a教学设计个环节细分策略。把教学设计分为教学设计目标、教学设计内容、实施教学设计的过程、教学设计实施效果,然后再对个部分细分。优点是脉络分明、层次清楚,而且便于操作;不足之处是有重教师教,轻学生学的倾向。B教学问题诊断策略,特点是针对性强,但系统性,完整性有些欠缺。C教学反思追问策略特点是评价中考虑了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反思结果,有利于促进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提高教研热情,有利于学生反馈学习的成功之点与失败之处,对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果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缺点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反思过度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教学实践。67教学设计评价的指标要素:与目标因素有关的指标,学生独立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如何,掌握科学方法的状况和探索性活动的水平怎样,对地理概念、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理解水平如何,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什么。与学生因素有关的指标,从表情上分析学生对讲课内容和速度的适应性,从课堂提问中分析学生对教学设计内容的理解程度,从课堂秩序上,分析学生对学习的注意或投入程度。与教师因素有关的指标,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经济性。与教学方法和管理因素有关的指标。68地理教学设计的评价分为教学设计的前测和教学设计的后评。69地理教学设计进行评价主要使用测验、调查和观察三种方法。70地理教学设计评价的有效性:要重视对评价的补救;重视对学生背景及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分析;重视评价指标的设计;重视对教师进行评价方法的培训。71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72开展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意义:反思代表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新观念;提供了教师发展专业能力的新方法;开辟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教学反思的内容:反思教学态度、行为;反思教学策略;反思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反思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具体说写成功之处,写不足之处,写教学机智,些学生创新,写再教设计。73教学反思形式:个体反思,实现方式是把自己作为学生来反思自己的教学;通过同行中的榜样来反思;通过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回顾进行反思;通过学生的反应反思自己的教学;通过家长对学生发展的意见反思自己的教学;通过同事的听课评价来反思自己的教学。集体反思。74写教学反思的方法:从怀疑处反思;从转换立场处反思;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处反思;转换时空处反思;从联系对比处反思;从事物本质处反思。75写教学反思时的注意事项:注意反思的落脚点;注意反思的系统化;注意反思的实践性;注意反思的发展性。76地理教学再设计过程就是教师教学思想提升的过程。在设计方案的修改或者重新设计的、学科本身,也取决于教学设计者的职业水平,还取决于资源状况。77教学再设计注意的问题:明确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树立正确的教学再设计观;注意教学再设计的规范性;重视教学再设计的情境性;注重活动设计的针对性;提高课件使用的有效性;保持教学再设计的一致性;提高教学在设计的创造性。
第三篇:地理教学论
地理教学论
第一章 绪论
一、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一)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现象和问题,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传统的地理教授法、地理教学法坚持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重视的是地理教学现象中“教”的现象。
按“素质教育”的要求,重视对地理教学现象中“学”的现象的探讨研究。以“学”为目的去“教”,这是现代地理教学论的根本宗旨。
(二)地理教学活动诸要素
八个主要因素:学生、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地理教师、地理教学方法、教学反馈、教学环境。
二、地理教学现象的8个要素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1、学生——核心因素、根本因素。是地理学习活动的主体。
2、地理教学目的——基本因素,是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地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都是为了达到地理教学目的而进行的。
3、地理课程——最实质性的因素。
4、地理教师——主导因素。
5、地理教学方法——为目的服务,为教师、学生所用。
6、教学评价——监控、监测其他因素。
7、教学环境——条件保障因素。
8、教学管理——制度保障因素。
第二章 课程论
一、地理课程的定义:“课”,指课业,就是教学内容;“程”,指程序、进程。这样,地理课程就可以定义为:地理课业及其进程。通常来说,它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或地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材(包括地理教科书、地图册、音像教材)等。课程受制于教育目标、培养目标,服务于学生。
二、课程类型:
1、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是以学科为中心编订的课程,如把学校众多课程分别独立地设计为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生物等。学科课程强调知识的纵向发展,教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它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的优点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基础知识。
2、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的特点是打乱原有学科界限,按照知识体系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客观存在及内在联系,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教学内容,形成综合性课程。例如美、英等国把历史和地理综合为“社会研究课”(日本称社会科),把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生理、实用技术等综合为“综合自然科学课”。
综合课程强调知识的横向联系。它的优点是有利于学生概要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开扩视野,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形成一个全面、完整的概念。
3、问题课程
这种课程的编制方法是围绕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为中心编写教材、设计课程。其课程设计与学科课程有明显差异,它主要以现实的社会需要和生活需要为线索,而不是以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组织教学内容。
问题课程设计不受传统学科界限的制约,具有跨学科的特点,又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对于促进知识的综合化,吸收新兴学科的基础知识,加速课程内容的更新,以及密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等都有较大优势。
4、活动课程
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作为设计课程的依据。其特点就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在于脱离开书本而亲身体验生活的现实,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
三、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综合性、地域性。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
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 “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四、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章 目的论
一、教育目的的层次
二、地理教学目标的功能
1、地理教学目标的动机功能
是指地理教学目标作为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力量,引起或推动各类地理教学活动的进行,以达到预期结果的作用。发挥目标的动机功能还需要以学生的动机作为中介。
2、地理教学目标的调控功能
调控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
3、地理教学目标的评价功能
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地理教学目标陈述 两种方式:结果性目标的方式、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 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目标的陈述方式:
“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明确表达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例如“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如“通过角色模拟讨论有关地理问题。例如扮演政府官员、热带丛林土著居民、世界环保组织成员、开发商等角色,讨论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
四、内容标准中有关结果性目标的行为动词
1、知识的了解水平: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例;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行为动词如说出、描述、举例、列举、识别、知道、了解、指认、确定等。标准中的实例: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知识的理解水平: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出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行为动词如解释、说明、比较、理解、归纳、判断、区别、预测、对比、收集、整理等。标准中的实例有: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分组准备某一大洲的资料,整理归纳后,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
3、知识的应用水平:包括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行为动词如应用、运用、设计、编辑、撰写、总结、评价等。标准中的实例有:★收集有关北京的图片,编辑以北京概况为主题的地理小报。★运用地图说出区
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组织有关人口问题的辩论会(例如,给出印度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水平的资料,就“印度人口增长是否促进了印度的经济发展”进行正反方的辩论)。
4、技能的模仿水平:包括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所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行为动词如模拟、模仿、重复、再现等。标准中的实例有:★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模拟一次暑期旅行,选择旅游路线,说出经过的主要国家和城市,描述可能见到的景观。★有条件的学校可使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演示“大陆漂移”。
5、技能的独立操作水平:包括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行为动词如绘制、测量、测定、查阅、计算、试验等。标准中的实例有:★填绘全球海陆轮廓略图。★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
6、技能的迁移水平。包括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理解同一技能在不同情境中的适用性等。行为动词如联系、灵活运用、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等。标准中的实例有:★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天气预报节目并做记录,讨论当地天气情况,并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进行一次针对某一突发性自然灾害的自救活动。★召开地理专题讨论会,对某一专题进行探讨。例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主要整治措施,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状况等。
五、内容标准中有关体验性要求的目标动词
1、经历(感受)水平。包括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行为动词如感受、体验、体会、尝试、感知、寻找、交流、参观、访问、调查、考察、接触等。标准中的实例有:★收集、交流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资料★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和文化特征★调查当地的主要自然资源,列举合理或不合理利用方面的事例,并撰写简要报告。
2、反应(认同)水平。包括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作相应的反应等。行为动词如认同、接受、反对、欣赏、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重视、尊重、爱护、珍惜、拥护、帮助等。标准中的实例有:★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3、领悟(内化)水平。包括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具有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行为动词如形成、养成、树立、建立、坚持、增强、领悟、追求等。标准中的实例有:★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第四章 方法论
一、地理教学方法的概念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地理教学目标,根据特定的地理教学内容,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动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的总和。
二、各类各种教学方法:按照教学方法外部形态结合学生认识活动特点的分类,可以将地理教学方法分为以下几类:
(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重要交际工具,它在教学过程中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认识媒体,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大量是靠语言来实现的。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板书笔记法等。
(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演示各种地理教具、地理实验和组织课外参观等,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地理事物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这类方法的特点是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真实性。
(三)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地图、地球仪、剖面图、示意图等以象征符号表征的图象,使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主要包括地图法和“纲要信号”图示法。
(四)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教与学的方法。发现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
(五)以实际活动为主的方法。①地理调查法②地理观测法③地理实验法
(六)注重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①小组合作学习法②讨论教学法③角色扮演法
三、教学方法的教学步骤:(1)注重学生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 1)地理调查法 1>准备工作
1)选定调查课题 2)确定调查区域 3)拟定调查计划和调查提纲 4)做好组织工作 2>实施调查
3>完成调查报告,撰写小论文 4>交流调查报告,宣读小论文。2)地理实验法
1>确定实验题目,明确实验目的 2>设计实验方法
3>设计实验过程 4>评价
(2)注重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 1)发现教学法
1>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矛盾,并提出要求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2>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假设; 3>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检验假设,不同观点可以争辩; 4>对争论作出总结,得出必要的结论 2)案例教学法
1>案例呈现 2>学生体验 3>教师指导分析(问题、讨论)4>总结 3)问题解决教学法
1>提出问题 2>识别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条件 3>提出假设 4>对各种可能的答案进行求证 5>形成结论,评价结论
(3)注重学生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第五章 教师论
一、地理教师的知识结构 ⑴地理教师本体性知识。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具备的特定的地理学科知识:①地图知识②自然地理知识③人文地理知识④区域地理知识⑤地理信息技术知识⑥地理学科的方法论知识 ⑵地理教师条件性知识。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师应该能够将本体性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解决怎么教的问题。任何学科的教师必须是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武装起来的教师。①普通教育学②心理学③课程论④地理教学论⑤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⑶地理教师实践性知识。地理教师在实施教学行为过程中所要具备的教学情景知识和解决问
题的知识。(教育智慧)
自我知识: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我教学效能感 人际知识:对学生的感知和了解、热情、激情 情景知识:如何处理随机事件
批判反思知识: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总结
⑷地理教师文化知识。除地理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之外,地理教师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当代科学和人文方面的指示以及工具学科的知识。
二、说课与讲课的区别
说 课 讲 课
目的
完善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达到地理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形式
以教师为对象,是面对教师的一项单边活动 以学生为对象,是面对学生的一种双边活动 内容
运用教材及相关教育科学理论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内容为主 评价
以教师整体素质作为评价的标准
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第六章 学习论
一、地理学习动机类型 从地理学习的内驱力来看,分为三种类型 1.认知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是以求知为目标的动机因素,是指向学习任务本身的动机。
学生潜在的对地理学科的好奇心、求知欲、兴趣等心理倾向是影响地理认知内驱力的直接触发因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地理知识、技能、方法、观念等,这种学习成就本身使学生获得某种满足,原有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得以强化,进而又产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获得进一步满足的欲望,从而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学习动机。
地理认知内驱力的形成与巩固的关键因素是学生是否有正确的地理学习目的。取决于学生对地理课程价值的认识:①科学价值:如学习地理,可以了解地理学在协调人地关系,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解决全球性的资源、人口、环境问题,进行生产布局、经济区划和防御灾害等方面能发挥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②生活价值: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就会更好地适应环境、利用空间、选择位置,个人出差、旅游时就更为方便。③文化素质价值:学习地理可以扩大知识视野,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了解祖国、了解世界等等。④心理发展价值:学习地理可以开阔人的胸襟、丰富人的情感;地理知识的区域性和广阔性的特点,能使人经常进行各种地理想象活动;地理形象思维的运用,有利发展人脑的右半球。⑤交往价值:如学习地理有助于同其他地方、国家的不同民族的联系和交往。⑥审美价值:学习地理能领略多姿多彩的地理风光,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趣味和审美水平。
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心理学上把学生因自己的胜任能力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称为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地理学习中,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因自己不断取得较好的地理学习成绩,在班级中赢得了相应的地位(如在班级的名次提前,获得较高的等第,受到教师的赞赏和同学的尊重等);一定的地位又使学生体验到自尊心的满足,学生会产生进一步取得较高的地理学习成绩的需要。同时,地理学习成绩一贯突出的学生,还可能在这种学业成就的基础上,把自己的行为指向今后与地理有关的学术或职业方面的目标(如地理学习成绩突出,可能会促使学生选择报考高等院校地理专业的志愿)。3.附属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为了获得教师和家长的赞许与认可而产生的学习动力。
附属内驱力既不指向地理学习任务本身,也不把取得地理学习成绩看作是赢得地位的手段,而是为了从教师或家长那里得到赞许和认可,因此它也属于外部动机。
二、地理学习兴趣
(一)什么是兴趣
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
兴趣和爱好是积极性的来源,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动力。是形成认知内驱力的重要因素。——地理学习的诱因
地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地理学习的目标(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地理学科本身具有高度趣味性
①人们对异域的好奇心②人们对自然的神秘感③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关注
(三)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水平不高
①列举可能的原因②如何获得真实的信息
(四)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①以“奇”引趣②以“新”增趣③以“智”激趣④以“美”诱趣
第七章 评价论
一、地理教学评价概念 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或手段,系统地搜集、分析、整理信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地理课程目标,对地理教学的要素、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狭义:对学生 广义:对学生、对教师。
二、地理教学评价的类型
(一)按评价的标准分类
预先设定的标准、集体成绩、个体成绩
1、绝对性评价
是把学生个人的地理学习成绩同既定地理教学目标进行比较,以检查学生是否达到地理教学目标或达到程度的方法。
2、相对性评价
是指在评定学生的地理学习时,把个人的地理成绩与同学年或同班其他学生的地理成绩相互比较,从而确定与解释其地理成绩的方法。
3.个人内差异评价
是指在个人内部就学力和能力等进行纵向比较所作的判断。
(二)按评价的功能分类
诊断、及时反馈、最终结果 1.诊断性评价(学习前评价)
诊断性评价一般在学年、学期或单元的开始进行,因而也叫学习前评价。诊断性评定的目的是,根据评价来确定教学的对策。
2、形成性评价(学习过程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修正地理教学活动本身的轨道,使教与学获得更佳效果所进行的评价。
目的是为了了解教学的效果及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和所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地理教学。
3、终结性评价(学习结果评价)
终结性评价一般放在学期末或学年末进行,是授业全过程结束时,为把握教学成果而进行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有两项重要的功能:一是向学生提供他们达到地理教学目标程度的反馈,二是为已完成的这门课程确定成绩。
三、地理试卷的编制
(一)测验试卷编制的步骤
1、确定测验目的 如:毕业会考与中考
2、确定测验目标 所要测量的学生学习行为成果 考纲
3、编制双向细目表
4、编制试题
5、测验试卷编制
6、制定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二)常见题型的编制要求
1、选择题的编制要求。什么是选择题?选择题有何特点?选择题编制要掌握的要领。见课本P204—P205
2、填空题的编制要求。什么是填空题?填空题有何特点?填空题编制要掌握的要领。见课本P206—P207
3、问答题的编制要求。一般包括简答、论述两种类型。问答题有何特点?问答题的编制要领 见课本P207—P208
4、材料情景题的编制要求;地理试卷中的材料情景题有何特点?材料情景题的编制要领 见课本P209—P210
四、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
一、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基本指标 1.教学目标
(1)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合理。
具体表现在:符合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教材内容特点,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2)教学目标表述明确、具体。
具体要求是:教学目标陈述详细、明确,可观察、可测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必须清楚,并对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可能达到的水平有正确的估测。
2.教学内容
(1)正确理解教材,呈现的地理信息科学、准确。
具体表现在:把握所讲授教材的主要观点,理解编者意图与所教部分在整个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区分知识层次与知识结构;讲授过程中,对地理事实知识、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等都能交待得清楚、准确,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没有科学性错误。(2)突出教学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手段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点,突破难点。
(3)举例恰当,理论联系实际。
具体要求为:所举实例具有典型性,与所教教材联系紧密,说服力强;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所教知识与乡土实际、工农业生产实际、地理环境实际等的联系,且联系自然,体现知识的应用性。3.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合理。
具体表现在:教学过程按地理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学生的认识规律安排,各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结构严谨,层次清楚,富于整体性。
4、师生活动
师生教与学有较高的积极性。
师生之间的沟通性好,教与学双方情绪饱满、相互呼应,课堂气氛好,教师能正确处理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控得当。5.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选择恰当。
即教学方法的选择符合地理教学原则,符合课型特点,符合课堂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2)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善于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地理学习方法,培养学习技能和习惯。(3)教具与手段选择合理,运用恰当熟练。(4)板图、板画、板书设计规范,运用熟练。
能边讲边绘板图与板画,绘制的板图板画轮廓逼真、形象生动、设计合理,板书概括性强、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字迹工整。
6、教学语言与教态
(1)语言表达能力强。
语言准确、科学、生动、形象,简洁精练,条理清楚,音量适中,语调快慢适度,富有启发性、逻辑性。
(2)教态亲切自然。仪表整洁,教态亲切、自然。
7、教学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
通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2)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要求。
评估要点是,是否达到预定的知识、技能、能力、思想教育等目标,以及达到的程度如何。(3)学生反应好。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绝大多数学生听懂、弄通、记住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生满意程度高。
二、教师授课质量的自我反思
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分析自己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一)在自我评价中反思
成功之处——保留、积累、发扬光大
不足之处——汲取教训、改进、在修正错误中成长
(二)在他人评价中反思
同行的评价——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生的评价——以学生为中心、理性对待
(三)在评价学生中反思 根据观察结果随时反思 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反思
三、听课 如何听课?
要有目的听课(学习、评价、研究);要了解课标、教材、学校、教师情况;要摆正位置,放好心态;要记录,多思考
听课记录有两种常见方式
按教学过程的顺序进行记录:从教师登上讲台到打下课铃、教师宣布下课为止的全程记录,一般按教师所安排的教学结构予以记录,这样有助于看出教学过程完整而系统的全貌,适宜作全面性分析。
按问题归类记录:按预定的研究重点或专题进行记录,主要捕捉与预定评价重点有关的信息,以用于有针对性的评价。
四、地理教师授课质量的评价方法
(一)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是在课后以集体口头评议的方式,对地理教师的授课质量进行全面而有重点的评价。—评课
定性评价可以就教师教学的某一方面展开深入的分析探讨,使被评教师了解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及其原因。
要对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全面而细致的观察,而且应当把观察到的情况一一记录下来,为课后的分析提供事实与依据。
(二)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是对课堂教学中的诸因素用数量加以描述的方法,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定量评价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标准评分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分法”。
1、标准评分法
这种方法是按所拟定的评价项目及评价要点,每个项目按其重要程度拟出“标准分”,评价时按评价要点给分,然后各项相加,以总分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优劣。
总体评价等级分优、良、中、差等四个等级。也可以以百分制衡量。这种方法标准具体,操作简单易行,是地理教学质量评价常用的方法之一。
2、模糊数学综合评分法
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7项,每项又有若干评价要点,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
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既不是可以实测的(如长度、重量等),也不是能用作业完成的多少来测定的,而只能表明它拥有的特征的多少,如“优”“良”“中”“差”,或“好”“较好”“一般”“较差”这类模糊的概念来表达,所以要借助模糊数学的方法来计算综合值,并用来说明教师授课质量的高低。
第四篇:地理教学论
地理教学论 第一章
地理教学论的概念: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填空)地理教学活动诸要素:学生、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地理教师、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评价、地理教学管理、地理教学环境。(简答或填空)地理教学论应隶属教育科学。
将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定位于“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实怜法、文献法、经连总结法等
第二章
地理课程:就是地理课业及其进程。(名词解解)
最常见的课程类型有: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核心课程和外围课程等。
我国地理课程有向“综合型”活动型”、“自主型”发展的趋势。(填空)论述题:世界范围内地理教育改革与发展表现出来的共同趋势是:地理课程的地位得到提高;地理课程类型及其设置多样化;地理课程的目标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的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和能力;地理课程内容采用区域学习和专题学习的构建方式,以人口、资源、环境、区域发展和人地关系为核心,关注现实社会的重大问题和学生生活实际问题,重视国际理解与合作;重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推行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学习评级机制。
1、国外地理课程对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启示
2、设置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地理课程
3、打破学科体系式的课程内容体系
4、课程标准知识点粗化,说明及教学要求细化
5、少教学内容的主题,增加单元教学时间
地理教材:广义:指由一定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的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应包括所有适用于地理教学活动的材料
狭义:就是通常所说的地理教科书,即地理课本
第三章
学校的教育目的系统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2002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地理教学目的是:
1、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了解当代中国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2、培养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作出独立的判断和适当评价
3、有助于促进形成科学的认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国策的认识,增强爱国情感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地理课程目标由三个领域构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目标被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地理教学目标的功能:动机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填空或简答
地理教学目标与地理课程目标一样: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
1、整体性原则
2、层次性原则
3、具体性原则
4、灵活性原则
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一是地理课程标准,二是地理教材,三是学生
因此设计教学目标要中和以上三要素,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能以地理课程的“内容标准“代替地理教学目标
2、在一则教学目标中尽量指出一条要求
3、要正确协调好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的关系
第四章
地理教学方法: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地理教学目的,根据特定的地理教学内容采取的教和学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动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的总和
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
1、地理教学方法的继承性
2、地理教学方法的实践性
3、地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4、地理教学方法的创造性
5、地理教学方法的“地理性“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 指导法、板书笔记法等
讲授法:讲解、讲述、讲读地理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的优点:
1、讲授法能将地理知识和地理信息,简洁、快速地传授给学生
2、讲授法适应性强,方便、灵活,课堂内或在室外、野外都可以运用
3、教师进行讲述、讲解时情感,语言的表达方式、逻辑顺序,甚至动作、姿态、风姿等,都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影响学生,激发学生学生地理知识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力。
4、讲授法还能根据地理教学内容,结合国内外时事以及当地或学校的实情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缺点:
1、教师讲授得完善,不等于学生理解得完整,知识的传递“并不像传递物理东西那样直接简单。他既不能采取手对手的交接那样简单的方式来传递,也不能采取脑对脑的直接灌注的方式进行。
2、教师的讲授假设全部为学生所领会,也不等于学生就会应用
3、过长时间的教授也不易维持学生的注意
地图法:是指教授和学生通过地图、剖面图和其他示意图,传授地理知识,培养读图用图技能,发展记忆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学生实践活动的方法:地理调查法、地理观测法地理实验法 地理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从而完成既定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
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发现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
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教学法、角色扮演法
地理教学方法的优选:地理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材编排形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实际情况、地理教师自身的素养条件
第五章
地理教师的角色:地理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地理教学的研究者
从功能出发,教师的知识结构可以分为四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
地理教师能力结构包括:与地理学科有关的能力、地理教学设计能力、地理教学实施能力和地理教学评价能力
地理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前根据地理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特点,对地理内容进行组织加工,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设计出、单元和课时教学计划,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能力
地理教学设计能力1,分析学生的特点,优化组合教学内容
2、制定恰当教学目标
3、选择教学方法
4、预测课堂情形变化 地理教学实施能力:地理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地理板书能力、绘制地理版图和版画的能力、制作、搜集教具的能力、开展地理实验的能力、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地理教案:是教师依据地理课程标准,为实施课堂教学而设计的以课时为单位的具体教学 行动计划或教学方案
教案的内容: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参考 资料、课后记等
地理学案:是地理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教学内容、沟通学和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说课:是指教师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教研人员或评委,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其依据
地理说课内容:说课程标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说教材具体包括教材内容的取舍、重点的选择及其确立依据,增加或删减的教学内容与理由
第六章 1地理学习兴趣培养的基本途径包括一“奇”引趣、以“新”增趣以“智”激趣、以”美”诱趣
2填}地理学习中读图的一般过程:观察地理、分析地图、绘制地图、默记地图。
3{填}地理学习中调整学生测试心理的测略:谈话分数观念、体现区别对待、提高命题技术。
3加强科际联系的方法有课内渗透和课外延伸。
第七章
1{名}地理教学评价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或手段,系统地搜集、分析、整理信息资料,根据一定的教育观念或地理课程目标,对地理教学的要素、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完善自我和教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2地理教学评价的类型按评价标准分类
有{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个别内差异评价}。
按评价功能分类有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3{名}相对性评价是以一个学生的地理成绩与同一群体的平均成绩或标准样组的成绩性对比较,从而确定开学生的地理成绩的水平或程度。
4{名}绝对性评价是在被评价集体之外,是与限制定的,通过与评价标准相比较,可以确定被评价对象达到目的的程度。5{简}学评价的功能有诊断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激励功能管理功能。
6{填}评价信息的收集途径有观察、访谈、问卷、测验 7[填]地理学习的评价有成长记录袋价、表现性评价、学生自评。
8地理学习测验的编制的步骤是确定测验目标、确定测验目的、编制双向细目表、编制试题、测验试卷的编制、确定评分标准。
9授质量的自我反思{填}在自我评价中反思、在他人评价中反思、在评价学生中反思。
10听课的基本要求{简}要明确听课的目的、计划和要求,要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学校和教师的基本情况,要处理听课者与被听听课者的关系、要及时了解对地理课程和教材改革的信息。
11评课的基本原则{填}促进提高原则、实事求是原则
12评课的主要内容{填}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安排、教学语言、教态、教学效果。
第八章13{名}地理教学管理是地理教学管理人员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运用一定的原理和方法,通过一系列特有的管理行为,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地理教学工作,以求实现地理课程目标的过程。
14{简}学校地理教学管理的内容是对地理教师与学生的管理、对地理教学硬件资源的管理、对地理教学资金的管理、对地理教学资源的管理、对地理教学日程的管理。
15{填}地理教学管理的基本环节是制定计划、实施管理、检查监督、总结评价。
第九章
1、{填}地理教学的软环境是由地理教学信息、地理教学组织、教学形式、课堂氛围、教学情境等构成。
2、地理教学环境的功能{简}地理教育的功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地理学习动力的功能、地理信息传播的功能、地理美育的功能。
3、地理课外教学环境:是所有课堂以外的地理教学场所及其组织的总称。
4、地理课外教学环境的功能{简}它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学习环境、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实践活动能力、它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培养的重要场所、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5、多媒体教学环境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根据地理教学目标和地理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地理教学设计,合理选择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要素,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对它们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通过多种方式的人机交互作用,呈现多媒体教学内容,完成地理教学任务的教学环境。
第五篇: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中学地理教育是运用地理知识培养中学生的教育活动,是中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学地理教育基本目的:1.地理知识与地理技能教育目的;2.培养地理能力与发展智力的目的;3.地理思想品德教育目的。
三项目的间的关系:
1.地理知识、技能教育是基础;任何能力都是以知、技为基础,在知、技的学习中逐渐发展的,同时,能力的提高也促进了智力的发展。而地理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在具体的知识技能教育上体现出来的,其过程与知、能教育过程同步。
2.培养地理能力、发展智力的教育目的既是地理知识与技能教育的指向目标,同时也对其它两项目的有促进作用;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发展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及道德知识的理解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思想品德教育是具有根本性质的保证性的目的;决定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和高尚的思想品德。三项目的是统一的整体,不可分割的、不能片面强调其中之一方面。
第二章:
课程标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用以指导地理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体现国家对地理教学的统一要求。课程标准更强调国家对地理教育的基本要求。初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与课程内容设计:
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设计思路:
课程内容的安排:7~9年级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7~9年级地理课程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为了体现地理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课程标准对学习顺序不作规定。教材编写者和地理教师可以自行选择教材编写和授课的顺序。
例如,可以先教授中国地理,也可以先教授世界地理;“地球与地图”的知识可以集中学习,也可以分散学习。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与课程内容设计:
基本理念:
1、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3、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课程设计思路
1、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2、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3、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高中地理共同必修课程共6学分,由“地理1”、“地理2”、“地理3”(各2学分,36课时)三个模块组成,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
必修课程的设计注意其结构的相对完整和教学内容的新颖、充实,使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时代性。
4、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由七个模块组成。“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各2学分,36课时)
选修模块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各个层面。高中地理选修课程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现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以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本课程标准对选修课程学习顺序不作具体规定,选修课可以在必修课之前、之后或者同时开设。部分学校因条件不具备,可暂缓开设“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但应积极创造条件,尽早开设。
5、报考普通高校相关专业(如地学、环境、农林、水利、经济、管理、新闻、旅游、军事等)的学生必须修满地理选修课程4学分。
第三章:
中学地理教材与地理科学的关系
联系
①中学地理教材内容是从地理科学知识中选择而来,反映了地理科学体系的基本结构——自然与人文的统一地理学
②中学地理教材反映地理科学的综合性与区域性特点 ③中学地理教材的水平受地理科学的发展水平制约 ④中学地理教材体现了地理科学与地图学的关系。教材中有大量的地图,有关地图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也是中学地理教材的一部分 区别
①地理科学立足于揭示地理规律,发展地理理论,研究的是人类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环境。地理教材是根据教育目的而形成的知识体系,使用地理科学知识来教育学生,发展教育事业 ②中学地理教材的内容狭小,仅是地理科学的一部分
③地理科学关心的是科学价值。而教材更关心教育价值,教材只选择教育价值大的内容 ④地理科学的研究是科学研究方法,教材的研究是教学方法 中学地理教材局部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局部分析的方法
1.划分教材的知识组成(结构分析),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及教材知识的内部联系,将章节教材划分成若干个小的组成单位。即教学中的知识单元,称教学因子 教学因子的划分 方法: ①以教材的黑字标题为依据
②根据区域的自然和经济特征的结构来划分(位置→地形→气侯等)③突出重点内容,中心问题式划分
2.分析教材的内部联系,即各教学因子间的联系—逻辑关系。弄清教材的结构。
教学因子关系类型:并列、主从、递进(含因果关系)等。
3.确定教材的外部联系,包括前后知识联系与其它学科的联系等
原则 :相关性,适应学生水平,利于知识体系形成,利于发展智力
外联类型:比较外联:用于建立新概念。加深外联:运用其它科学知识。应用外联:引导学生知识迁移。
4.确定教材的能力培养目标,每一章节都存在着多种能力培养因素。教师要弄清层次(操作及想象、观察、分析、综合、推理、记忆等),确定每一章节的重点能力培养目标 5.分析教材的教育作用——品德教育目标
6.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
新课程在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新的课程观
1、旧的的课程观:以学科为中心。课程设置与实施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入学术领域,成为学科专业人员。具体表现为学生不但要获得学科知识、求知方法,也要认同学科的专业体系,课程仅仅为学科而存在。
2、新的课程观: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强调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课程建构的主导,不是学科知识的给予,而是学生能力的发展。并非否定学科知识在教学中存在的必要,而是要给予新的内涵!
新的教材观:
1、更加强调教材的工具性。教材具有辅助教学的功能,有助于引导教学,有利于培养能力,有益于实践活动。成功的教学是借助教材,但不依赖教材的活动!
2、新教材的调整要点(表达方式上的调整)
旧教材:直白地表达概念、观点、结论等各种信息。新教材:注重表达形成概念、观点、结论和事实的过程。旧教材:活动与案例同概念、观点、结论的陈述相分离,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呈现同情境无关。新教材:采取案例分析方式,在特定的情境中,把引发思考、鼓励 动手和体验探究价值的设计,在课文中一并呈现。旧教材:在没有对问题的产生进行解释时,就对有关问题给出答案;以提供标准化的结论,作为探究性学习过程的终结 新教材:展示对问题的解释,运用证据和共同探究的策略,并提供答辩及修改解释的机会。新的教学观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四章:
地理感性知识:反映地理事物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地理事实知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对地理事物直接感知而获得的。
地理理性知识:反映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和联系的知识,对地理感性知识经过思维加工而形成的,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地理概念:反映地理事物一般的、本质特征的知识,在感性知识基础上经抽象概括而成。分为:单独地理(地名)概念、一般(普通)地理概念和集合地理概念
地理规律:反映地理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的知识,是人们在地理现象、地理景观等地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而得到的知识。包括:地理联系的规律、地理演变规律和地理分布规律
地理理论:反映广阔地域中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及其规律的地理知识,是由概念和规律组成的知识体系。
地理记忆表象:是在观察的基础上经大脑记忆的过程而形成的地理事物形象。
地理想象表象: 是对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综合加工而成的从未感知过的地理事物形象。地理技能是顺利完成地理活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动作或智力活动方式。地理智力技能是认识地理事物或地理实践活动中,学生头脑里遵循的合理、完善的活动方式 地理动作技能是在地理实验活动中,学生以一定的完善、合理的方式组成的操作动作。地理能力是顺利完成各种地理活动所必须具有的能力,属特殊能力。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特点
一、人地关系理论对地理教学过程的重大指导作用 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观
人与环境都是物质的,是可以认识的 人地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人类与环境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2.以辩证唯物主义人地观指导地理教学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地理环境以及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自觉性和能力。教学内容:以人地关系为线索的新型教学内容体系。
二、地理教学内容的广泛性、综合性和区域性
1.广泛性:地域范围:乡土—国家—地球—宇宙。认识范围:自然、社会
2.综合性:地理教学内容是反映客观世界的整体——地理环境,反映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与统一,自然与人文的综合。
分析—综合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3.区域性:
地理教学内容以具体空间区域为认识研究单位,重在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重视空间概念的建立、比较法是常用的方法
三、地图广泛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
任何有效的地理教学都要充分利用地图。因为地图既是地理教材的一种表现形式,又是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用具,利用地图进行教学已成为地理教学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因而也成为地理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
四、中学地理教学过程是一个广泛联系实际的过程:联系生活,联系时事,联系其它学科 地理技能及其分类
地理技能是顺利完成地理活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动作或智力活动方式。分类:
地理智力技能:地理观察调查技能,地理分析技能,地图、图表的识认技能
地理动作技能:地图图表的绘制技能,地理仪器的使用技能,地理统计、计算技能 地理智力技能是认识地理事物或地理实践活动中,学生头脑里遵循的合理、完善的活动方式 地理动作技能是在地理实验活动中,学生以一定的完善、合理的方式组成的操作动作。学生学习掌握地理技能的过程 1.认识地理技能阶段:
教师讲解 并提供示范(明确目的,提供示范)目标:在学生头脑中进行活动定向,形成活动映像,这是形成地理技能的起点和基础。映像的清晰度是关键。
2.重复实践,自我体验阶段:(练习阶段)地理技能是依靠学生多次有效的练习,才能使学生掌握动作或心理活动方式并趋于自动化,从而形成技能。
两种技能练习的过程不同:
智力技能:练习的过程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地理思维方式和方法
动作技能:练习的过程是练习中的活动映像与头脑中已经建立起来的动作表象(教师教学中形成的)不断对比,协调的过程。
3.活动自动化阶段(形成地理技能阶段)地理技能形成的明显特征是“活动自动化” ——不需要由意识对活动进行一一调节和控制,而能自动实现,即“运用自如”。两种地理技能达到自动化的标志是不同的 :
地理智力技能的自动化标志:内部语言控制。地理动作技能的的自动化标志:动觉控制
4、两者在教学上应注意的要点
以掌握地理知识为前提,以反复练习为途径。地理智力技能应注意概括其步骤。地理动作技能在于动觉控制的练习发展地理能力的途径
1、重视非智力因素在地理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1)根据学生先天素质不同,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拓展学生能力(2)激发兴趣与动机:浓厚的兴趣和正确的动机利于能力的发展
(3)培养良好的意志、性格等,良好的意志、性格等品质利于能力的发展
2、搞好双基教学是发展地理能力的基础
①地理知识与地理技能的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也能发展学生地理能力。但只有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活动才能发展学生的地理能力。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进行启发式教学 加强地理技能的系统训练
②促进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是形成地理能力的关键,知识、技能的迁移过程就是地理能力的形成过程。
发挥重点地理概念和规律的作用 使教学的知识结构趋于合理—促进知、能的顺利迁移 道德要素间的联系
1、道德观念是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2、道德行为是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关键,任何道德观念与情感只有在持久表现出道德行为时,思想品德才得到真正的发展和形成。
3、道德情感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中起调节作用,是道德观念向道德行为转化的驱动力。地理道德观念的形成
在学习地理科学知识的过程中,经过地理知识向道德知识的转化,再被学生接受,成为学生的信念,而形成学生的道德观念。例:“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的形成
地理知识:自然资源的性质、分布、开发利用现状等。道德知识: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珍惜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合理开发应该成为社会公德。道德观念的形成:学生对上述知识中珍惜自然资源等道德知识的认识还是一个学习知识的过程。能否成为学生的道德观念,还需要一个接受观念的过程即“信服”的过程。这与学生的原有道德基础及教师的讲解是否生动有说服力有关,也与教师的观念有关。
第五章:
功能分类法:按地理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性质,即功能的不同,分为三大类基本教学方法:
①组织教学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指导自学、程序法、发现法、纲要信号法等 ②认识活动的方法:观察方法、逻辑思维方法、记忆方法、问题解决法等
③提供认识对象的方法(教学手段):教科书、地图、直观教具、电化手段、计算机多媒体等
④组织教学的方法是教师与学生发生直接行为联系的活动方法,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外在形式,其优劣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状态与过程。讲授法特点及运用
定义:教师通过讲述、讲解地理知识,达到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目的的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 特点:
①教师控制学生学习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组织教学与知识的传递过程结合在一起。
②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组织方法。时间短、知识传递效率高。
③通过讲授法,教师可以示范地理技能、地理问题的分析方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④学生一般缺少学习地理技能的自我体验与实践的机会。讲授法的运用要求
①教师要熟练掌握教材,讲授中要脱稿。
②讲授语言要清晰、准确、生动形象,音量与速度适中,要用普通话。
③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④应用直观教具:如地图、图片、模型 ⑤注意学生的状态与情绪。谈话法特点及运用
定义:教师通过与学生相互谈话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方法,由于谈话法的形式大多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故又称地理问答法。特点:
①也是一种教师直接控制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方法。但和讲授法不同,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过思考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②谈话法利于教师控制教学进程,又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新旧知识的结合。
③一般只适用于从已知到未知的学习活动中,对于与学生已知知识联系不大的新内容,存在局限性。
谈话法的运用要求 ①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对谈话的中心问题有周密的准备,拟定谈话提纲。②教师的提问应明确、具体、难易适当,问题要有逻辑关系。③认真听取学生的回答,不得任意打断。④面向全班提问。⑤及时结论,对学生的答案给以肯定、否定或补充等评价。讨论法特点及运用
定义: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学生或分小组进行,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方法。
特点
①是教师间接控制学生活动的组织方法。教师只向学生提供讨论的内容和方法指导,控制讨论的进程,但一般不参与或少量参与讨论。
②培养学生的兴趣,语言表达能力,探索问题实事求是的精神。③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准备知识及论证阐述问题的能力。④“时耗”较大,知识获取速度较慢。讨论法的运用要求
①明确问题和方法,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②鼓励学生发言,注意普遍性。③注意控制讨论进程,不要跑题。④讨论结束后,要及时总结。
指导自学法特点及运用
定义: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和其它参考书,地图册,观察各种地理图象、模型等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并培养学生独立获得地理知识的能力的组织方法。
特点
①教师间接控制学生,只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讲清学习方法,全部过程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②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认真读书、独立思考的优良品质。
③适于各种地理知识的学习。④相对削弱教师的示范作用,应与讲授法相结合。指导自学法的运用要求
①明确学习目的、内容、方法、要求。②教师巡回指导,共同问题,集体辅导。③培养良好的学风,指导学生形成自学地理知识的技能。④要及时检查学习效果。认识方法是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与技能,发展地理能力的心理活动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不易被觉察而又决定教学过程实质的基本方法。
分析法:把地理事物整体分解成部分,或是从整体中区分出个别的特点、个别的方面的思维方法。综合法:把地理事物的各组成部分或不同特性、不同方面联系起来的思维方法。空间分析—综合的一般步骤
a.分析地理事物的范围和地理位置,这是起点
b.根据地理事物的结构划分地理事物的组成部分
c.分析各组成部分的特点及各部分在构成地理事物整体中的作用 d.分析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结构联系
e.综合各部分的特点及联系——要素特点的联合,是综合,不是拼合
观察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觉活动认识地理事物的方法。是学习地理感性知识,建立地理表象的最重要的方法。比较法
定义:确定事物(2种以上)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适用于同类事物或具有相似特点的地理事物间进行异同比较。比较法常用于帮助学生建立新概念,区别地理事物的特征等。
比较法的类型
并列比较法:把分别独立的几个地理事物并列起来进行比较的方法。凸聚比较法:把某一地理事物与其它几个地理事物同时进行比较的方法。
综合比较法:对区域地理要素进行多方面比较,以获得总体特征的方法。
归纳法:从具有相同属性的地理事物特征中,概括出该类地理事物一般特征的思维方法。是一种推理方法。称归纳推理。归纳的一般步骤
a.确定被概括的地理事物的范围。应是同类或具有同种属性的。b.概括各地理事物的共同点,采用分析、比较、综合的方法。
c.推出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征。
演绎法:运用一般地理规律或理论认识具体地理事物的思维方法。也是一种推理方法,称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的一般步骤 :
a.根据地理事物的特点、性质,选择必须的地理规律。
b.运用规律推理具体地理事物的特点
教学手段:指地理教学用具及其使用方法,是组成地理教学方法的要素之一。
中学地理教学地图:也称学校地图,分教学挂图、地图集、教材附图和插图、暗射地图、地球仪(立体地图等)。
课堂教学方法的横向结构:三种不同功能的教学方法亦即认识方法、组织方法、教学手段在组成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方法时的联系方式,构成课堂教学方法的横向结构。
同一功能的各具体教学方法在组成课堂教学方法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教学方法序列,构成了课堂教学方法的纵向结构。包括认识方法结构、教学手段结构、教学组织方法结构。观察的教学组织方式
①教师讲、学生看—讲授法
②教师先讲,学生再独立观察—讲授+练习③学生独立观察,教师指导—指导自学法 挂图的使用
1、指图规则
教师的站位,不能挡住学生视线
指图的位置要准,忌空指图
图上的点、线、面状地理事物要区分指法
指图杆的运动方向应与教师的语言相符合
速度要慢,并与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相符
2、师生共同观察和分析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忌教师独白
3、与其它手段配合,如略图、桌面图等
4、可以使用辅助标记和符号突出某一内容
横向结构中认识方法、教学手段、组织方法的关系 ①认识方法决定教学手段和组织方法
②教学手段提供学生认识活动的对象,是认识活动的物质基础,影响认识方法的效果。③组织方法是使学生按照教师事先设计好的认识方法进行学习的保证措施,影响教学手段的使用效率和认识方法的效果
纵向结构中各具体教学方法间的关系
①纵向结构反映的是与学生的认识活动阶段相对应的认识方法序列,以及与认识方法序列相对应的教学手段和组织方法序列。是教学过程中各具体教学方法使用的先后顺序。②纵向结构中,同一功能的各具体方法间相对独立,每一个具体教学方法是由认识阶段的需要决定的,不是由前面的方法决定的。地理课堂教学方法设计的基本步骤
1、先确定认识方法
2、再根据认识方法确定教学手段
3、最后根据认识方法和教学手段确定教学组织方法
4、整体的平衡与调整
第六章:
地理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地理教学结构、教学程序以及实施地理教学方法的教学策略体系。
探究式学习通过设计和创造恰当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充分而必要的实践活动,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最后再得出共同的结论。
研究性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并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目标评价是以教学目的为标准,通过检查学生对教材的掌握程度、地理能力的发展等情况,确定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地理教学进行评测的过程,通常的期中或期末测验就属于这种评价工作。
标准化考试: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起来,具有统一的标准,并对误差作了严格控制的考试。
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评价:对组成课堂教学过程各项要素的状况及各环节的活动水平进行评定测量的工作。
课堂教学模式的分类
1、按照教师对课程内容和学生学习活动的控制程度分为: 封闭型:教学内容与过程完全由教师决定
引导型:师生共同明确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探索和多种解释 开放型:师生共同讨论决定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2、王民(地理新课程教学论)的分类: 探究式教学模式,讨论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讲解接受式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
3、袁书琪(地理教育学)的分类:讲解——接受式教学模式,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引导——发现式教学模式,咨询——研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及基本程序与特点
基本程序
第一阶段,给学生提供需要调查、探究的问题范围及所要使用的方法 第二阶段,引导学生确定调查、探究中的困难,并把困难转化为问题 第三阶段,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尝试提出解决问题思路和方案
第四阶段,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分析和整理资料,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得出一致的结论,并加以验证 特点
①适应于多种教学内容
②可以较好的把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与培养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综合在一起,较全面的达到各方面的教学目标。③要求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而且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活动,探究过程中也需要教师插入必要的讲解。研究性教学模式及基本程序与特点
基本程序 第一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选择并确定研究的课题 第二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案和组织分工 第三阶段,学生自主进行研究
第四阶段,学生讨论,教师解疑,学生提出研究成果 第五阶段,各组学生交流研究的方法、体会等
特点
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完全开放的教学模式。适宜于学生按照类似科学研究方式进行学习与实践活动,可以得出全新的结论和观点,制造出新的产品。
②研究性学习重在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体验和创新,利于培养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③耗时多,实施难度大是其明显的局限性 课前备课步骤
①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划分教学因子,列出提纲
②研究学生实际,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思想认识等
③拟定课时教学目标(目的),a.知识与技能目标b.过程与方法目标c.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
④设计教学方法,针对教学因子,按认识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方法的顺序来设计(采用表格)⑤设计板书提纲 教案的格式
基本项目:课题、教学目的(目标)、重点及难点、课型、课时、教学方法(结构)教学过程(环节)安排,其中,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有关。如:讲解——接受模式的教学过程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巩固、布置作业等 课后分析
目标评价的基本工作
1、确定目的(测试要达到的目的。如诊断)2.、制定目标(三维目标或识记、理解、应用等)
3、明确内容(测试所覆盖的内容)
4、试题的编选(定题型、设计题目与评分标准、组卷)
5、测试成绩的评定(判卷、计分)
6、试卷的分析(学生答卷情况分析、试卷质量分析)
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的主要内容 ①教师的活动
教学态度:课的准备、对学生的态度、教学责任心
教材处理 :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处理、教学因子的关系处理、教材的外部联系 教学方法 :认识方法的准确度、教学手段的恰当、灵活、先进性等、组织方法的灵活与恰当性
教学基本功 :口语表达、板书、板画(图)、教学姿态:
课堂结构 :教学环节搭配、各环节时间分配 ②学生活动
学习态度 :目的、兴趣、对教师的态度
学习习惯和方法:纪律、用具、技能、思维活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教学效果:知识的掌握、技能训练、能力特长、思想教育 ④其它:教具质量、室内环境、对环境的态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