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素质教育为本 改革作文教学
以素质教育为本 改革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怎能退居二线
在教学实践中,有人说,作文教学是块橡皮泥,任意操作便成形;有人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副产品”,理应屈居其次;也有人说作文教学是无舵之舟,难以驾驭,这三种观点正是作文教学陷入误区的理论概括,而从教多年的笔者却要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主渠道。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几年来,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作文教学改革之路,以激发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进入写作之门,以开展课内外活动来丰富写作的素质,以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快速作文的能力,以加强讲评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以生活开源,激发兴趣
古人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不喜欢作文,是因为写作文枯燥无味,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无感可发。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要为学生架起生活——写作的桥梁。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热爱生活、感悟生活,学生写作才会成为有米之炊,有源之水。老师引导学生去观察、感悟,拨开那片浮云,生活原来还是五光十色,丰富多采。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有血有肉、有情有理,也就有了写作的冲动。
请看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我班学生朱洁(女生)在一次语文课时,突然呕吐不止,顿时秽物满地,一片狼籍。当学生侧身掩鼻、不知所措之时,老师一边安排朱的同桌扶她去洗漱,自己则操起撮箕、拖把进行清扫。老师的无言行动,使学生回过神来,纷纷起来帮助收拾。三分钟的“新闻插播”之后,教室重归平静,但同学们的内心却激起了涟漪,在事后的一次作文中,许多同学都不约而同地记下了那让人感动,引人思考的一幕,称那是《难忘的一节课》。这就是生活,是生活带来的感悟。
学生胡闯因不慎摔交右臂骨折,给他的学习、生活带来诸多困难。他有感而发,以《人生最珍贵的》为题写下了自己的切身体验;胡松同学留心观察周围生活中的人和事,为村长的事迹所感动,写下了《村长纪事》......这都是生活,是生活带来的切身感受。
“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校园生活,留下青春的足迹,感悟人生的况味”,我将这几句话写班报在《嫩芽》刊头上,以引导学生来观察和反映生活,并以典型引路,启发诱导,引来了生活这股活水,作文不再是闭门造车的苦恼,不再是无病呻吟的造作;而是急于和他人交流的书面表达,是不吐不快的心曲倾诉。同学们这才发现,作文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写作的兴趣和信心大增。
二、以课外阅读,积累素材
长期以来,由于语知教学的比重大大超过作文教学,因而作文训练流程的效果不佳,带来了停滞淤塞的结果。受生活阅历和活动范围所限,学生的生活素材积累毕竟有一定局限。但古人尚且能“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我们为什么不能借助高度发展的现代信息社会去了解外部的世界呢? 下面的例子对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可见一斑。
初中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一单元学习了《诗经》、《离骚》,单元“说话训练” 要求学生以《盼望与思念》和《山中女神和她的情人》为题,根据作品《君子于段》和《山鬼》说故事。如果说作文是要写(或融如)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的话,对于十三四岁的初中生来说,谁又会有那种思念热恋中的情人的爱情经历和如诗如梦、如痴如醉的感受呢?且看学生如何写来——
张旭同学构思的情节是:女神思念公子,心如火焚,公子却因在学校上课,脱身不得。公子听课走神,作业出错,被老师罚写一百遍。家长知晓,怒不可遏,将公子囚于家中闭门思过,再罚写二百遍。无奈中,公子急中生智,将床单、窗帘撕成布条,从楼上跳窗逃出,有情人终得相会„„
余存君同学构思的情节是:女神思念公子,公子违期失约。女神情思绵绵,忧愤离去,在山脚下却发现昏迷不醒,遍体鳞伤的公子„„却原来,公子在前次的约会中,得知女神为思高山雪莲不得为撼事,正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为爱情赴汤蹈火的公子三上昆仑,赴汤雪莲,历经磨难,九死一生„„
显然,张文是把自己的(或现实的)“生活”强加与于公子身上,荒诞不经;余文是受了金庸小说的影响,将“生活”移花接木,构思巧妙,读来感人。
可见,从阅读中间接感知生活,是积累写作素材、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
基于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提倡学生大量阅读,(当然是有选择的)课外书籍,首先是读好与教材配套的《课外阅读》读本。对课外阅读,我做到定期检查,让学生交流心得。阅读所得的素材与学生的生活相融合,使得学生写作左右逢源,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言之有情。
三、以课外活动,组织训练
写作水平的提高,不能靠孤立的环节,需要的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而开展语文课内外活动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以语文活动为切入点开展协作训练,如结合教材安排开展了写日记、读书笔记活动;结合课外阅读搜集整理名言警句(做卡片);结合文章修改进行错别字分类整理(写调查报告);开展“话震灾、学英雄、献爱心”演讲;校科技节办“我们爱科学”演讲比赛;均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以“课前一分钟新闻发布会”为例,由于形式新颖,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准备。开展这一活动后,大家开始留意身边的人和事,从中发现新闻。半学期后,我们把“新闻发布”改为“一分钟演讲”,取材更加广泛,诸如“学习心得交流”、“佳作欣赏”、“好书推荐”、“校园幽默小品”、“热点话题”等无所不包。每次演讲,听者练习记录,组长即时点评、打分,每周组织评比。这样,每次演讲活动,都要经过阅读——观察——思考——写作——演讲——记录——评论——积累诸多步骤,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受到了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训练,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能力。
四、与其“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
不少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就是找许多优秀作文给学生读,特别是到了高考前夕拼命印发许多优秀作文让学生读熟,说什么“熟读佳作一百篇,不会写来也会偷”,有的还美其名曰“热身念”,我们倒不是说让学生读优秀作品不好,而是认为不带“剥笋”的审美眼光去读是收效甚微的。一些作品学生也知道是佳作,但就是学不来,羡慕而已。
处理好指导和讲评的关系,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之一。我认为,作文指导固不可少,但应是在基本审题方法、一般构思技巧方面的指导。对具体作文题的指导只能限制学生的思路,束缚学生手脚,容易造成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雷同之作。而作为“后事之师”的习作修改和讲评,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讲评的方式上,还应以学生评改为主,老师指导学生掌握修改的方法。每次作文,都有一个练习写作——修改点评——切磋交流——互相观摩的过程。这一循环的每个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主进行,每个环节都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为了给学生的交流和借鉴创造条件,两年来,我指导学生编辑了班报《嫩芽》。在属于我们的报纸里,不仅在学生的交流观摩中发挥着作用,还增强了学生的写作信心和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教学的改革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两年来的中心校教研室调研中,我所教班级均取得较好成绩。学生的习作也开始见诸报端(《小学生学习报》、《内乡作文吧》报均有发表)。
推行素质教育任重道远,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作文教学的改革还刚刚起步。在作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要做的事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一颗灵动的心,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老师必须在导写流程的设计、思维情境的营造、学生情感的激发、作文技巧的点拨等方面下功夫,使写作成为学生最快乐而神往的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与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同仁并肩协力,为作文教学的改革做出不懈的努力。
以素质教育为本 改革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怎能退居二线
姓名:别冲
单位:乍曲乡乍曲小学
第二篇:作文教学以读为本
作文教学以读为本
北京大兴区兴华高级中学 / 孙金霞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 文章写得好不好 , 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连串功夫之前,还有许多功夫,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那许多功夫都是在平时做的,并不是为写东西做准备的。一到写东西的时候却成了极为重要的基础。” 我想,叶老说的 “ 基础 ” 恐怕指的就是平时的积淀 ?? 生活的积淀,阅读的积淀。大诗人杜甫的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说的不也是 “ 读书 ” 与 “ 下笔 ” 的关系吗?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把培养学生读与写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进行读写训练,真正做到以读为本,教学中我是通过以下诸方面实施的。
一、指点学生在读中学语言技巧
叶圣陶先生认为:一篇好作品,只读一遍未必能理解得透。要理解得透,必须多诵读、多揣摩。有的文章语言优美,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我就让学生将优美的语句进行圈点,熟读或者背诵,再运用这些优美的语言或好的词语而写一段文字。比如在阅读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时,在学生背诵下来的基础上,就文章的第四、第五段,我让学生仿写某一景致,并表达出自己对这种景致的情感,注意使用圈定的一些叠词和动词,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实在写不出来,默写原文或者稍作改动也可。有少数的同学是原句照搬,有一部分同学稍作改动,有个同学写了一篇《叶的随想》,其中有这样的句子: “ 拿着叶子,我观察着,正、反面颜色深浅不一,代表着它们命运的不同,深色一面自然是阳光的宠儿,浅色的一面则是失宠于阳光了。再看脉络,由粗到细,但不会忽略每一部分,使其均衡地吸收营养,茁壮生长,装点着花朵 „„,我想深入了解它,于是撕下一小片,放在嘴里细细品尝,苦苦的,涩涩的,为什么是这个味道?为什么没有甜,没有酸?它的一生是苦涩的吗?没有欢笑,没有激情,有的只是默默的奉献? „„” 我称赞他写得很好。诸如此类,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先是体会到优美语言的美感,然后加以运用,成为自己的语言。
二、引导学生在赏读文本中学会审题
学生作文,偏题、离题的现象很普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若能在引导学生反复研习课文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认真研究课文题目,就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其审题能力。鲁迅的杂文《拿来主义》题目简练且耐人寻味。在多次诵读课文,理解了全文的主旨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题目作进一步研究:题目即昭示了作者的主张。看到题目,读者就会想到: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拿来?怎样拿来?拿来以后怎么样?这样即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课题与文章内容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把在阅读中学到审题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实际中,对具体的作文题目,进行具体的分析构思,这样,能帮助学生克服 “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 的现象。
三、启发学生在诵读中学立意
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的立意独具匠心,是很值得学生模仿学习的。如刘征的《庄周买水》是一篇杂文,千余字中引出 “ 官倒 ” 这样重大的社会问题,并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对这个问题深刻而敏锐的思考。教学时,教师要有机地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并授意,在作文中要有意模仿课文作者确定主题和表达中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立意能力。教完这一课,我就指导学生练笔,模仿这课的写作方法,就一件事来反映社会上、校园里的一些不良现象。学生分别写出了揭示校园内学生染发、吃穿攀比等不良风气,社会上请客送礼的腐败现象,大多数学生作文立意较为深刻。
四、授意学生在诵读中学构段谋篇
教材中的选文,大部分是名篇佳作,文质兼美。它们的构段方法和语言表达各不相同。教师要充当有心人,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各类文章的构段和表达方法,找出规律,进行形式多样的写段训练。比如苏洵的《六国论》是一片典范史论,也是学习写好议论文的范本。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按照引论提出中心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的思路逐段背诵。为了强化背诵效果,我要求学生先默写《六国论》的第一段,然后按照第一段结构方式写一段话,语言句式都可以模仿原文。学生写作热情很高,在默写完第一段后,五六分钟的工夫就写出了一段语言生动形象、句式整齐的文字;之后,我又要求学生课下按照《六国论》的谋篇方式写一篇 800 字左右的议论文。从交上来的习作看,效果很好。再如,教学《过秦论》、《阿房宫赋》《师说》等课,都可以作类似的训练。这样一课一训,一训一得,学生构思成文就会意到笔随,挥洒自如。
五、引发学生在读中巧联系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鼓励学生勇于突破思维定势,大胆求异,推陈出新,勇于实践。这样,学生才会源源不断地找到作文的材料。
如教学《孔雀东南飞》一课时,我选择了一些能反映兰芝、仲卿性格特征的重点段落,让同学反复诵读,之后,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刘兰芝、焦仲卿以死殉情,以死抗争封建家长制度,是值得歌颂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学生通过再读原作思考、讨论,大致有两种意见:一是说他们是封建社会具有叛逆精神的代表,值得歌颂;一种意见认为他们双双殉情,应该理解同情,但不值得歌颂,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死是可悲的,他们没有珍惜自己的生命。有的同学还联系到当今社会一些人因 “ 情场 ”“ 商场 ” 等失意而自杀的现象。在同学讨论意犹未尽的时候,我让学生每人动笔写一篇 500 字的短文,阐发自己的观点,只要是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即可。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内容充实,有理有据。学生在品读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联系现实,受益匪浅。
六、激发学生在读中善想象
丰富的想象能力是作文的翅膀 , 为了给学生插上作文的翅膀,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选准想象点,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教授《阿 Q 正传》时,在让学生熟悉小说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堂练笔:结合历史背景,根据鲁迅先生塑造的阿 Q 的性格特点,发挥想象,说说阿 Q 之名的含义。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跃跃欲试,发言踊跃,众说纷纭:同学 A 说: “ 阿 Q 的 ‘Q' 很像足球,被人踢来踢去,阿 Q 正是一个受人欺凌,任人打骂,被人取乐的人,他动不动就被人抓起辫子往墙上撞几个响头 ”。B 说: “Q 字像那光光的脑袋后长着一条长长的辫子。以阿 Q 为代表的旧中国国民,脑袋空空,愚昧无知!鲁迅先生就是要对这些人给予无情的鞭挞!” 一个女同学说: “‘Q' 是一面镜子,它照出了赵太爷、假洋鬼子这些封建统治阶级代表的虚伪、狡诈、凶残,是他们剥夺了阿 Q 做人的权利。同时,它照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还有的同学说 “ 阿 Q 这个名字是土洋结合,不伦不类,预示阿 Q 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产物 ”。等等,不一而足。这一练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说话和习作能力。陶行知说: “ 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 此言甚妙!
七、鼓励学生博览中拓视野
古人云: “ 博览群书,启智慧之眼,开智慧之窗 ”。人一生书读的越多,知识容量也就越大,他的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写作能力也就越高。由于电视的普及,电脑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许多学生已不喜欢阅读文字性的长篇作品,特别是有深刻意义的文学名著,认为费时间、难理解。而是喜欢阅读迎合他们心理的言情小说,观赏刺激他们大脑神经的武侠影片。如有的同学在看鲁迅的《阿 Q 正传》、托尔斯泰的《复活》等小说时就认为太单调,太没有情趣,但看《倚天屠龙记》、《吕布与貂婵》等影视作品时却激动得手舞足蹈,忘乎所以。这种现象长期发展下去,后果将是严重的。
由此看来,高度重视学生的有益阅读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我实施了 “ 三个一工程 ”?? 每天大声朗读一篇美文;抄写一个精彩片段;背诵一段典范文字(或一首诗)。我利用早读或课前 5 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轮流介绍自己最崇拜的伟人、科学家,最喜欢的作家、诗人,最喜欢的名言警句,最喜欢的作品或作品片断,最喜欢的科普读物,最喜欢探索的课外知识等等,并说明崇拜、喜欢的理由。这样,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各种有益书籍的兴趣,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必修课。学生的阅读量与日俱增,认识、胆识、素质也一天天得到了提高。学生从有益的书中获取了生活的真知,吸纳了精美的语言,增强了思辨能力。学生的作文,时常冒出些闪烁着思想火花的名言警句,语言有了光彩,内容有了深度,题材也大大地拓宽了。
在实施 “ 作文教学,以读为本 ” 的理念中,上述做法,较好地做到了读与写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加深了理解,加强了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的习作能力逐渐提高。鲁迅先生在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时说: “ 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获方法。” 因此,要使学生致力于读书,教师必须抓住 “ 读 ” 这个根本。以读为本,读中学写,以写促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三篇:以课程改革为契机 强力推进素质教育
以课程改革为契机 强力推进素质教育
河南省罗山县第一实验小学
自2002年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我校在上级教育部门、教科研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抓住机遇、大胆尝试、勇于实践,素质教育结出累累硕果。我校获得市级“文明学校”、河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校”等30余项殊荣;2000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2年获得全国少儿计算机表演大赛组委会授予的“先进学校”称号,秋季被确定为省首批“新课程改革实验学校”;2006年9月省课改经验现场交流会在我校成功举办,其中,我校学生在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的现场展示,赢得入会省市领导专家的高度赞誉。几年来,我校教师共承担国家及省、市级科研课题20多项,100多篇教改论文在国家及省级正规刊物上发表或获奖,30余人次教师在全国、全省、全市教学研讨会上作示范课,45名教师成长为国家及省市级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涌现出一大批如方思安、赵志新、沈慧、刘明义等学者型、专家型的名师。语文教师方思安指导学生发表作文318篇;美术教师赵志新的《大别山之春》等300余幅作品被刊登或收藏;音乐教师刘明义作词作曲的《纪检干部廉政歌》、《珍贵的教科书》等28首歌曲获国家、省级金奖或被杂志刊登。2007年4月,我校学生杨柳、万智文参加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的才艺展示。新课程改革使师生面貌焕然一新,学生素质得到了发展, 教师水平得到了提高 ,我校品位得到了提升。
我校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科学管理,促使实验有序开展。
加强组织领导。为了搞好课改实验,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课程改革的规划、设计、师资的选择和培训,宏观把握、统筹规划学校的课程改革工作。
确立课改目标。我校在课改实验过程中,坚定一个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实现两个转变:教与学方式的转变;确定三个目标: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目标;实施四项工程:名师工程、课改工程、促进教学反思。我们要求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思想,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已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把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做到“课前反思,从设计入手;课中反思,从学生入手;课后反思,从问题入手”。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我们提倡教师平时把教学中的点滴收获记在教案后,在常规教学检查的过程中也把教后记的检查作为教案检查的内容之一,每月要求教师上交教学反思1篇,促使教师在反思中成长,探索有效的教学。
三、注重科研、典型引路,推动课改深入发展。
我校坚持走“科研兴课、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课改之路,先后进行了多种教材和几十个课题的改革实验。实验课题有:优化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整体改革实验;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施素质教育及十多个子课题的教法改革实验;《选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课题实验;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的实验;省、市级小学语文、数学学习能力等级评价实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其中,我校承担的国家课题《在小学数学的学与教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实验研究》,省级语文课题《在小学语文学与教的过程中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4年的实验,于2005年9月申报国家级、省级结题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罗山实小的课题实验选题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设计的教学结构符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针对性强,优化了每个教学环节,把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学生有机地融为一体,取得了明显的实验成效,值得推广。课题研究鼓舞了全校教师从事教科研的信心,进一步增强了教师队伍的科研意识;课题研究给学校的教学教研注入了新的活力,融化了传统教学模式这块坚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了课堂教学水平;课题研究让教育科学研究充满新课程改革的方方面面,使校本教研流淌着时代的活水,使新课程与教师结伴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
四、立足课堂、突出转变, 打造绿色精品课堂。
课改伊始,我校对课堂教学评估办法,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估,学生操行评语的评定都进行了系统地改革。
优化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要注重学法指导,体现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把生动直观、和谐民主、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作为优质课评比和达标课评估的基本标准,学生敢于质疑、鼓励教师创新。把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和效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承担活动课的能力和效果等作为对教师进行考核和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改变了用考试分数评估教师的单一做法,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素质化的进程。
改革操行评语,实行多元评价。实行“优点+特长+鼓励”的评价方法,坚持多元评价,让学生先写出自我评价意见,再由小组讨论,最后由老师结合自己平时的考察为学生写出操行评语,以正面的激励为主要方式,鼓励学生发展特长,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感受进步、体验成功。学生有欠缺的地方,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提出希望或建议。评价的方式多元化.及时评价、口头评价、书面评价、档案评价、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随时都让学生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喜悦。取消了期中考试。各科作业及每学期一次期末测试,注重考察学生地学习方法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行优、良、中、待及格的四项等级评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特长兴趣的发展。
教学评价工作做到“三个结合、三个为主”。做到定期与不定期结合,以定期为主;定性与定量结合,以定量为主;执行情况与评价结果结合,以评价结果为主。并把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效果与职能评定、考核、晋级、评先挂钩,激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突出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六、研发校本、提升素质, 彰显新课改的魅力。
开发校本课程对促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及充分挖掘学校和社区课程资源的价值有重要的意义。我校成立了以严国贤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项目组,制定了《罗山县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提出了将自主开发与集体攻关相互补充,将项目研究与课改整体工作融为一体的工作思路。在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坚持了“一个指导”(课改指导实践)、“两个
第四篇:以奋斗者为本
《以奋斗者为本》读后感
读了《以奋斗者为本》一书,不由得感叹:华为真是一个伟大的企业!该书能让我充分感悟到华为文化的积极向上和华为机制的催人奋进。它向我们传递了两种正能量:一是“奋斗成大业”;二是“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团队打天下,管理定江山”。
华为为什么倡导“以奋斗者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通过认真阅读,我逐渐感知了华为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华为人的共同奋斗史,也明白了辉煌企业的缔造必然需要一批能坚持为之艰辛付出与努力的奋斗者。华为的成功归根结底就是经营人、造就人的成功,它通过不断挖掘人的潜在能力、资源、优势,并充分运用特有的文化宣导和有效的激励方法,促使所有员工都在不断批判和创新的路上努力前行、贡献智慧、以奋斗为荣。
华为“以奋斗者为本”的六大基本要点:第一,企业人力资源和干部管理的制度、政策都是以奋斗者来定位的,各项工作都紧紧围绕和聚焦在奋斗者群体上;第二,只有奋斗者才是企业的真正财富,华为推崇的就是以奋斗者为本的文化体系;第三,员工奋斗的动力是为了他和家人过体面的生活,主观上为自己,客观上为国家为人民;第四,以奋斗者为本一定要有制度保障,必须用“不让雷锋吃亏”的理念夯实企业文化的基石;第五,以奋斗者为本在分配激励上要向奋斗者倾斜,提倡拉大差距,奖励无上限;第六,干部提拔更要向奋斗者倾斜,突出贡献者可以破格晋升。华为确定的奋斗是什么呢?在华为,奋斗不是用工作时长来衡量,奋斗的关键不是员工做什么而是为什么而做,奋斗是否紧贴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奋斗有无创造价值、提高自己等。华为认为,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任何微小活动,以及在劳动的准备过程中,为充实提高自己而做的努力,均叫奋斗。华为的员工归类为三个层次:普通劳动者、一般的奋斗者、有成效的奋斗者。在华为,只要员工输出贡献,大于公司支付给他们的成本,他就可以在公司生存,或许他的报酬甚至比社会稍微高一点。通过对《以奋斗者为本》一书的学习,我认识到“奋斗者”,除了包含勤勉、涉新、斗志、贡献等基本要素外,还要具备忠诚企业核心价值观、责任为先、尽心尽力、无私无畏、敢担风险、坚持开放与包容、善于解剖与批判、甘于寂寞与委屈、敢打大仗恶仗苦仗等许许多多的特质。作为锻造公司的一名职工,我愿意通过努力做一名有成效的奋斗者。
以上是我阅读《以奋斗者为本》的心得体会,请领导审阅。
第五篇:以奋斗者为本读后感作文
以奋斗者为本读后感作文
读了张总写的《以奋斗者为本》后,我感受颇多,作为易流新员工的一员。我想我的路还有很长很远,但要想为公司创造更大的利润,为我个人职场生活添彩,就必须努力再努力,奋斗再奋斗。
作为新员工的我们都很年轻,有一定的冲劲,由于工作经验不是太多,工作思路也比较单一,在工作中会常走弯路,有时也会因为一点小困难或有些小的不适应,而困惑。其实这在我看来再正常不过,说明我们已经在前进的路上了,而这些小困难也就成为我们在奋斗路上的小插曲了。我想易流的“奋斗者”应该是那种有工作激情,并不断接受挑战,通过不断地挑战去重新打造自己,进而继续向前赶,让自己逐渐强大起来。
易流的“奋斗者”首先应该是对易流事业的绝对认同与忠诚,并践行易流的七条价值观;易流事业的“奋斗者”必须对工作充满激情,并对于易流的发展富有责任感、使命感;易流事业的“奋斗者”应该将本职岗位价值最大化,并坚持以“结果为导向”的行事风格;易流事业的“奋斗者”应该时刻具备危机意识,并在工作中持续改进;易流事业的“奋斗者”应该具有钻研、学习、不断创新的精神。这是张总对易流“奋斗者”的要求,这五条要求即全面又精辟,话不多但要做到却不容易,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易流人要有责任感、有使命感,以主人公的心态为公司的利益着想,同时还要有“危机意识”。
用心用智慧,给力给机会。我想我们每个人对“奋斗者”的理解,可能会有一些小不同吧,但是有了张总给我们提出的方向性要求,相信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风向标,它指使着我们在奋斗的路上向前迈进。易流给予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平等的,只要你肯奋斗肯挑战,相信定会有更宽广的舞台去等着你。
最后,我们必须将“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坚持“转变、创新、服务”的经营理念,全面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的经营方针做为我们奋斗前进的指导思想。以公司的长远发展为目标,而团结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