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
一、说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选取了四篇写人的文章,这些课文很适合中学生学习,对引导他们懂得爱人和怎样爱人,很有裨益。《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散文。学好这篇文章,为本单元其他文章的学习打基础。
二、说学情: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篇幅较长的回忆性叙事散文,初步了解了写人的记叙文的基本要求,了解了写人的一些基本方法;懂得写人就要把人放到事例中写,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语言等写出人物的特点。本单元的课文大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学生会在阅读中自然地受到熏陶感染,学生要在反复朗读中领略。继续讲关于写人的记叙文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基能。
三、说教学目标:依据以上教材与学情特点,结合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理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回忆录的一般特点。
(二)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合理谋篇布局、突出主旨的结构特点。
(三)领会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对母亲的真挚的爱。根据文本(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情感特点。我设计的重、难点是: 重点: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合理谋篇布局、突出主旨的结构特点。
难点:领会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对母亲的真挚的爱。
四、说教法学法:俗话说:教有常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选择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感受文章语言朴素优美的魅力。2.启发诱导法。本文学习的难度不是太大,所以以学生的自学为主,不需要作过多的干预。以启发为主。3.归纳交流法。可以先由学生在阅读中自己归纳朱德母亲的特点,然后组织交流讨论,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认识文章选材典型的特点。4.圈点勾画法。分析细节,把握重点。
五、说教学过程
由于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我们打算利用两课时讨论学习。这里是第二课时。本节课教学大致分为两个板块: 1整体理解课文,2、整体赏析课文。
教学板块之一:同学们读课文,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母亲的品德。请同学们用‚母亲是……‛的格式为题说句子,要求在课文之中尽情搜寻、概括,从而理解课文运用不同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地立体地表现母亲优秀品质的特点。《回忆我的母亲》鲜明地表现了回忆录的特点。作者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纬线,把很多值得永远回忆的事情编织起来。请同学们读课文,以‚说说‘母亲’的好品德‛为题,每人叙述一件事,说说这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品质。理解分析文中的‚事例‛,准备进行说话。同学们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说话活动。学生代表发言。
教学板块之二:整体赏析课文。课文以平实朴素的语言表现了母亲勤劳朴实的特点。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热情洋溢的抒情,但于平静的叙说之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深沉的爱。因此,文中寓深意于平实、寄深情于质朴的特点,值得我们认真品析。请同学们读课文,对课文的语言进行赏析,每位同学准备用……写(用)得好,写出了…… ‛的句式说一句话。.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同学们准备发言。教师引导同学们进行赏析性说话活动
课堂小节:本文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的优秀品质,叙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人民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板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
宽厚仁慈的态度
任劳任怨
周济穷人
勤劳 俭朴的习惯
整日劳碌
节衣缩食
母亲对我影响之大
教育之深
朱德
坚强不屈的性格
第二篇: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选取了四篇写人的文章,有写生母的,有写养母的,有写老师的,有写著名科学家的。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一颗爱心:爱子女,爱学生,爱祖国。这些课文很适合中学生学习,对引导他们懂得爱人和怎样爱人,很有裨益。《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散文。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终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文章以十分质朴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真挚感情。
这篇课文通俗易懂,学习的难度不是太大,要以学生的自学为主,不需要作过多的分析。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感受文章语言朴素优美的魅力;可以先由学生在阅读中自己归纳朱德母亲的特点,然后组织交流讨论,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认识文章选材典型的特点。
二、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篇幅较长的回忆性叙事散文,初步了解了写人的记叙文的基本要求,了解了写人的一些基本方法,如通过外貌和语言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选取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懂得写人就要把人放到事例中写,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语言等写出人物的特点。本单元的课文大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学生会在阅读中自然地受到熏陶感染,学生要在反复朗读中领略。教师要在小学记叙文教学的基础上,继续讲关于写人的记叙文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基能。
三、说教学流程与方法:
由于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我们打算利用两课时讨论学习。
全篇文章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重要的教学板块:
1、整体感知课文
2、整体理解课文
3、整体赏析课文
1、教学板块之一:整体感知课文。同学们读课文,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母亲的品德。请同学们用“母亲是……”的格式为题说句子,要求在课文之中尽情搜寻、概括,从而理解课文运用不同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地立体地表现母亲优秀品质的特点。
2、教学板块之二:整体理解课文。《回忆我的母亲》鲜明地表现了回忆录的特点。作者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纬线,把很多值得永远回忆的事情编织起来。请同学们读课文,以“说说‘母亲’的好品德”为题,每人叙述一件事,说说这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品质。
3、教学板块之三:整体赏析课文。课文以平实朴素的语言表现了母亲勤劳朴实的特点。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热情洋溢的抒情,但于平静的叙说之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深沉的爱。因此,文中寓深意于平实、寄深情于质朴的特点,值得我们认真品析。第二课时进行第三板块的学习和训练。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2
[教学创意]
此课的教学创意是:一词经纬法。
一词经纬是一种写作、构思的.方法,指的是用一个关键词去连缀写作内容,营造文章结构,突出文章主旨,抒发文章感情等等。把“一词经纬”借用到单篇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设计上,指的是一种教学设计艺术。这种艺术就是巧妙抓住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去设计教学方案,力求用这“一词”(或这一短语)去纵横连贯全课的教学内容,带动对全篇课文的阅读品析。
“一词经纬法”表现在课堂教学上有如下优点:
1、“一词经纬法”切入的角度巧,一词既出,能给学生惊奇感、新鲜感,能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2、“一词经纬法”切入的角度新,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有创意的阅读能力。
3、“一词经纬法”以一词将零散的教学内容连为一体,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阅读能力。
4、“一词经纬法”以一词贯穿教学全过程,思路明晰单纯,方便教者把握操作。
5、“一词经纬法”以一词串起全课的教学内容,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高效。
“一词经纬法”运用之妙在于:所捕捉的关键词要的确能串起主要的教学内容,避免挂一漏万;以一词“牵”出其他教学内容时要自然顺畅,避免牵强生硬。
[平台展示]
下面请看根据此创意而设计的《回忆我的母亲》的主要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激趣:今天,我们准备抓住文中反复使用的一个词语来学习全文,同学们猜猜是哪个词?
2、学生猜测议论片刻后教师公布答案。(“还”)
二、拎出关键词语
1、请学生从文中找出带有“还”字的语句,找出一句抢答一句。
2、教师用幻灯出示分类整理好的带“还”字的句子。
第一类
①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②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床。
③因为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④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⑤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⑥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第二类
⑦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⑧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第三类
⑨他们劳动惯了,离开了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
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
三、品析母亲形象
此教学环节分为三个层次。
(一)品析文中怎样用“还”字句来直接刻画母亲形象
1、学生品析:上述①—⑥句中的“还”一词,各写出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2、学生明确:
①②句写出了母亲的勤劳,③④句写出了母亲的聪明能干,⑤句写出了母亲的宽厚仁慈,⑥句写出了母亲同情支持革命。
3、教师点拨:上述每一个句子都是一个典型的事例,是一个生动的画面,作者以此直接刻画了母亲形象。
(二)品析文中怎样用“还”字句写“我”来丰满母亲形象
1、学生体会:第⑦⑧句中的“还”的表达作用。
2、学生明确:这些“还”字写出了母亲对我的影响之大、教育之深。
3、迁移:文中还有些句子、段落写出了母亲对我影响之大、教育之深,请找出这些句段并激情朗读。
学生找出的句段可能有:
这个时期母亲教我许多生产知识。
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我应该感谢母亲……使我从来没有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4、教师点拨:文中写了母亲给我的教育和影响,用我的“行动”和感受侧面烘托,丰满了母亲形象。
(三)品析文中怎样用“还”字句写其他人来深化母亲形象。
1、抢答:⑨⑩句涉及了父亲和祖父,句中的“还”写出了他们什么共同特点?(勤劳)
2、提问:文中还有哪些人具有勤劳的品质?(大家庭中的其他人、许许多多的贫苦农民)
3、讨论:文中写许多和母亲一样具有勤劳品质的劳动人民,这样写有何好处?(由写母亲拓展到写千百万像母亲一样的劳动人民,深化了母亲形象。)
4、相机引导学生诵读文章倒数第二段。
5、学生背读文章倒数第二段。
四、体会深挚感情
1、学生体会:以上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句中的“还”字都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学生明确:上述句中的“还”表达了对母亲的尊重、爱戴、敬佩、感激之情。
3、迁移:文中还有许多朴实的词句蕴含着深情,请每人找出一个自己认为最有感情的句子。
4、进行有感情朗读比赛。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3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回忆我的母亲》,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板书六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和性质
《回忆我的母亲》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七年级语文上册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记叙文的四种体例,即记事、写人、写景、状物。本文被编排到由记事记叙文的第一单元过渡到写人记叙文的第二单元第一课,对于写人记叙文的学习具有开篇的奠基作用。课的性质属于讲读课。
2、教学目标及依据
新课程标准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基本要求,简称“三维目标”。根据本单元的教学整体规划和本课的教材特点以及七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规律,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为:
(1)知识目标
积累本课中出现的生字词;
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和特点。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本文回忆了哪些事迹;
通过课堂讨论说话活动,体会并概括母亲的好品德;
通过赏读课文,品味质朴的语言,进而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意与怀念。
(3)情感目标
学习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
感受作者对母亲的赞扬、热爱与思念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感。
3、重点与难点突破及途径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写人的记叙文,并着眼于表现人物的特点。本文侧重于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结合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1)重点:
a、学习文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b、学习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
c、学习母亲的优秀品质;
(2)难点:
领会文章质朴而又富有深情的语言特点。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标精神和本文的教材特点,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问题引导法:这种方法是所有教学中最常用也最有效的一种引导方式。如何让学生读懂课文,从哪个方面读懂课文,通过思考问题是最直接也最快捷的方式。但是问题不能随意提,必须斟酌再三,否则就会让学生产生误解,答非所问。所以教师的提问语言一定要贴近学生,不能生涩难懂。
2、自主探究法:就是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
三、说学法:
新课程改革理论告诉我们,教师是学生探求新知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教师要精讲、少讲甚至不讲;学生是探求知识活动的主体,要让学生体会到在探求新知过程中的快乐。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探求新知的学习中来。同时根据知识的建构原理,制定本课的学法为:
整体阅读法:是一种按照一定的程序对文章从整体上加以快速理解的阅读方法。这种程序是根据文体的特点并结合阅读目的而设计的一套阅读步骤运用整体阅读法,可以有步骤的对信息进行筛选,使阅读的过程变的井然有序,大大的提高阅读的效率。
此外,我还运用了读、写、说结合法、情感朗读法等。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年级的过渡阶段,对于字词还处于积累阶段,因此要认真做好生字词的解读,以及文字背后包含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作者的情感。
五、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要点:导入新课,指导预习,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段落层次,研习课文的1—7段。
第一环节:导入
一个人的.一生可以遇见许许多多值得亲近的人,这些人有的是同甘共苦的朋友,有的是循循善诱的良师,有的是志同道合的同志。当然,在我们身边,最亲近的人莫过于家人,父母的爱是最温暖的、最无私的。尤其是母亲十月怀胎,辛辛苦苦的哺育子女、培养子女。每一瞬间的关注都是一份浓浓的爱意,每一个动作都是一个故事。现在,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和母亲的故事。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也是有关于母亲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朱德和他母亲的世界。
第二环节:新课学习
一、明确回忆录的定义:
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回忆录的要素:回忆对象、事件、人物性格、写作手法、思想主题。
了解回忆录的定义以及回忆录的要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文章。
二、指导预习:
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做到以下几点:
1、在阅读时,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为理解课文内容扫清障碍。有侧重地指导学生做好一下字、词练习。
(1)给下列注音。
佃农(diàn) 祖籍(jí) 妯娌(zhóu l) 勉强(qing)
慰勉(wèi min) 溺死(nì) 衙门(yá)
私塾(shú) 调料(tiáo) 血溅(jiàn) 瞒着(mán zhe)
(2)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黑的字注音。
不辍劳作(chuò):不停地劳动(耕作)。
任劳任怨(rèn yuàn):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受。
宽厚仁慈(rén cí):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为富不仁(wéi fù):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节衣缩食(su shí):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支撑门户(zh chng):勉强维持家庭。
东挪西借(nuó):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聊叙(liáo xù):叙谈叙谈。聊,姑且、略;叙,谈。(姑且谈谈)
三、研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仅仅写了两句。第一句交代了写作缘由。第二句“我爱我母亲”,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作者由母亲的逝世而回忆起许多往事,这些往事都反映了母亲“勤劳一生”,母亲“勤劳一生”便成了全文叙事的线索,同时也才“值得我永远回忆”,从而点明了题旨。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总起,以“勤劳”二字总领全文。作者热爱和悲痛之情,都是由值得回忆和歌颂的母亲勤劳一生而起。
四、研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家庭环境,突出家境贫穷。在这种环境下,母亲却要花大半的时间做家务和耕种,来维持整个家庭,从而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具体表现。
五、研读课文第4~7自然段
1、(指导学生充分运用课文语言材料,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句来回答问题,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突破教学重点。)
2、段落 (母亲)性格特征 典型事例
3、好劳动 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跳水挑粪
4、整日劳碌着 做农活、干家务
5、聪明能干 做饭、纺衣
6、任劳任怨、性格和蔼、同情贫苦的人、勤劳俭朴、宽厚仁慈。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自己节省作者通过这样平凡普通的事歌颂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
六、引导同学们进行赏析性说话活动,品析课文语言。
可以设置这样一个半开放性问题“你觉得文中的哪些词、哪一句写得好?简单的说明一下理由。”这样就可以突破教学难点。
(1)品味作者在词语中渗透的情感。
例如“任劳任怨”四个字已经能够很好地评价一个人的勤劳了,但作者还在这之前加上一个“极”字,这就写出了母亲非同一般的勤劳;又如“没有同别人吵过架”已是够高的评价了,但作者说母亲“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这就写出了母亲非同一般的好性格。
(2)品味作者平静的叙述自己所见、所闻、所感。
例如文章开头“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看似平常的语言,蕴藏着作者对失去母亲的巨大悲痛和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再如“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这句对比,平静说出,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聪慧、能干、善于持家,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佩之情。
本文没有运用慷慨激昂的语句,没有过多的描写和抒情,也没有华丽词藻的着意渲染。但是,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真挚而深沉,读起来亲切而又感人。
第三环节:课堂小结
文章的第一部分即第一自然段,由母亲逝世生发出悲痛的情感,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文章的2~7自然段,通过叙述母亲日常生活的典型事例来表现母亲的性格特征,从而歌颂母亲勤劳简朴、宽厚仁慈的美好品德。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的第三题。
2、熟读课文的第8~17自然段。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有计划地写于黑板上的文字符号。内容上力求少而精;样式上要求美观、大方,令人赏心悦目。好的板书应该成为一堂课的灵魂!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特点
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是1944年去世的。享年86岁。《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原载于1944年4月5日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这是一篇朴素、优美、典范的记叙文,作者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追述了母亲感人至深的一些事迹,唱出了一曲发自肺腑的母亲颂歌。这篇文章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本文没有运用慷慨激昂的语句,没有过多的描写和抒情,也没有华丽词藻的着意渲染。但作者回忆的是自己亲历、亲见、亲闻的母亲的生活经历,在平静的叙述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真挚而深沉,读来亲切而又感人。如文章开头“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看似平常的语言,蕴藏着作者对失去母亲的巨大悲痛和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再如“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这句对比,平静说出,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聪慧、能干、善于持家,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佩之情。“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儿子做了总司令,母亲依然简朴如旧,平淡的话语中母亲那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的形象跃然纸上。“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这句话毫无溢美之词,但母亲勤劳、坚强的形象却十分生动感人。文章的结尾,作者写道:“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平白如话的语言,把一个儿子在失去母亲之后的悲痛表达的十分深切。生活中人们对亲人感情的表达都是无须多加修饰的,同时又是最感人的。这正是这篇文章的语言魅力所在。
2、选材典型,结构严谨
作者没有用完整的情节、细致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而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如“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到了晚年,还“不辍劳作,尤喜纺棉”。这些典型材料具体揭示了母亲勤劳的性格。母亲把不好吃的东西煮得“有滋味”,“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这些具体而典型的事例把母亲聪明能干、宽厚仁慈、和蔼可亲的崇高品质体现了出来。读完文章,母亲的高大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子里。
这篇文章的结构,看上去好像是随意而为、信笔写成,其实文章的结构十分严谨。全文按时间顺序记叙母亲的一生,紧扣母亲的特点选材,以母亲勤劳的一生为主线,先具体记叙和描写,最后概括叙述,集中议论和抒情。文章开头一段,先交待写作的缘由,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是全文的总纲;中间一部分以写母亲的勤劳为主,同时写母亲其他方面的特点,各层之间互相照应,衔接自然。最后一段重在抒发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了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全文思路清晰,首尾呼应,章法清楚,结构严谨。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基本要求,简称“三维目标”。根据本单元的教学整体规划和本课的教材特点以及七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规律,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为:
1、知识目标
(1)积累本课中出现的生字词;
(2)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3)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和特点。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本文回忆了哪些事迹;
(2)通过课堂讨论说话活动,体会并概括母亲的好品德;
(3)通过赏读课文,品味质朴的语言,进而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意与怀念。
3、情感目标
(1)学习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
(2)感受作者对母亲的赞扬、热爱与思念之情;
(3)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写人的记叙文,并着眼于表现人物的特点。本温侧重于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结合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1、重点:
(1)学习母亲的优秀品质;
(2)学习文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难点:
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语言特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改革理论告诉我们,教师是学生探求新知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教师要精讲、少讲甚至不讲;学生是探求知识活动的主体,要让学生体会到在探求新知过程中的快乐。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探求新知的学习中来。同时根据知识的建构原理,制定本课的教法和学法为:
(一)教法:
1、引导法
2、示范法
(二)学法:
1、整体阅读法
2、读、写、说结合法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大致可分为三个互相依存、层层递进的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
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阅读课文。体会文中选取了哪些材料表现人物。然后用“母亲是___”的格式说一句完整的话。要求在文中尽情搜索、概括,从而理解课文运用不同的材料、从不同角度、多方位、立体地表现人物的方法。
(二)整体理解课文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体会作者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纬线,把很多值得回忆的事情纺织起来。然后以“说说母亲的好品德”为话题,每人叙述一件事,并说说这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品质,以突出教学重点。
(三)整体赏析课文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对课文的语言进行赏析。品味语言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品味作者在词语中渗透的情感;品味作者在句式中表达的情感;品味作者在重要段落中抒发的情感。然后准备用“用得好。写出了”的句式说一句完整的话。这样就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有计划地写于黑板上的文字符号。内容上力求少而精;样式上要求美观、大方,令人赏心悦目。好的板书应该成为一堂课的灵魂!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5
一、学习目标
学习朱德母亲优秀品质,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敬意。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朱德年前的照片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2、字音
3、根据注释说出词语
4、写作背景
(三)整体感知
朱德母亲去世之后,党中央毛主席都赠送了挽联,这样一个母亲为什么获得如此高的评价?结合文章说一说朱德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四)结构探究
文章一共17个自然段,从哪一段开始回忆往事,到哪一段结束?所以全文的结构怎么划分?
(五)课文研习
1、齐读第一部分。在这一部分中哪句话交代了写作缘由?哪句话定下来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哪个词既是全文的主线又总领全文?
2、母亲一生可回忆的事情太多,作者选取了最能变现普通劳动妇女的哪个本质特征进行重点描写?(勤劳)
3、在文中找出能表现母亲勤劳的句子。
4、母亲除了勤劳之外还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说说表现了什么优秀品质。
5、母亲这么多的优秀品质对朱德有没有什么影响?在文中找出来。
(六)课堂小结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扬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热爱的感情,表达了自己以尽忠于民族的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三、作业
1、搜集母爱的诗文、名言、俗语。
2、朱德的母亲对他影响这么大,我们的母亲对我有怎样的影响?以此为话题写个小作文。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学习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人物活动为线索选材、组材的方法。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理解文章内容,欣赏作品朴素平实而饱含真情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朱德母亲的优秀品质,深入领悟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培养学生的亲情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选材精当、典型、合理的谋篇布局,语言朴实于平时中见深刻的特色。
三、教学时数:
一学时
四、教学过程
(一)事例导入调动情感
1、看幻灯片讲故事: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爱上一个姑娘,想要娶她为妻,姑娘说:“如果你要娶我,就带着你母亲的心来见我。”年轻人听了连忙去向他母亲要那颗心。母亲什么也没有说就挖出自己的心教给儿子,年轻人高兴的捧着母亲的心去见自己的情人。可是,路上一不小心摔了一跤。这时,那颗还滴着鲜血的母亲的心连忙问:“孩子你摔疼了吗?”这,就是母亲心。天下母亲各有各的不同,但有一点:心是相同的!我们何以为报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看作者是如何回报母亲的深恩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看作者是如何回报母亲的深恩的?
2、学生交流课一下,搜集有关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的材料。(幻灯片:作者像)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幻灯片显示生字词扫清文字障碍
2、听录音配乐范读。思考:作者着重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
3、快速浏览获取信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默读或跳读,用笔标出关键词语。
4、交流收获。交流句式:“初读课文,我读出了一位的母亲,她表现在”。小组内先交流,各小组再派代表归纳总结,运用概括中心句的方式。各代表概括一件事例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品质?
例如:我读出了一位善良的母亲,她表现在家庭贫困还救济穷人。
(三)因势利导理篇章结构
作者对这位平凡而有伟大的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文章没有用完整的故事情节、细致的描写来表现人物,而是通过典型的事例来展示人物形象的。那么回忆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优秀品质就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1、质疑: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的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2、学生思考、讨论、勾画表明时间的词语。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朱德同志得到他母亲去世的消息痛定之后,母亲一生的重要事迹和优良的品德以及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就一幕一幕的映现在作者的脑海里。
课件显示事件列表。
小结: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选材、组材。以时间为纵向顺序,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横向顺序纵横交叉、点面结合。虽然文章所记的内容时间跨度大头绪繁多,但脉络清晰有条不紊。
(四)赏读课文感悟升华
1、提问: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那些丰富的感情?
学生议论: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
2、教师肯定同学们的看法。进一步提出: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
3、学生议论。教师总结:“爱”是基本感情,是全文的感情基调。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4、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节在全文中有何作用?与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有何作用?
明确:①总领全文,点明回忆的内容。②抒发作者悲痛的感情,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5、这位伟大母亲逝世后,当时延安各界为她举行公祭。
党中央挽联:八路公助,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毛泽东同志挽联: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不愧劳动阶级完人。
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朱德同志如何报答母亲深恩的呢?请一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章最后两自然段。然后讨论、交流,作为文章的结尾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①痛悼母亲的离去
②对母亲的高度评价
③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作者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有机的结合起来写的?这给我们那些启示?
启示:我们要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解放天下劳动人民为己任的崇高思想,艰苦朴素的精神,宽广无私的胸怀,坚定的革命意志,为实现祖国的“四化”大业而奋斗。
6、总结文章中心
7、小结:谁都有自己的母亲。母亲的爱像高山,像海洋,像大地,像阳光,母亲的爱最崇高、最伟大、最无私、最宽广。我们应该像母亲爱我们一样去爱她们。谈一下自己如何回报母爱?
(五)拓展延伸培养亲情
自选题:
1、收集关于母亲的名言、诗文,做一个交流活动。
2、亲自实践:感受母爱,回报母爱。
A:给母亲写一封信,表达感激之情。
B:亲手为母亲做一个礼物。
C:为母亲做一次家务,体会母亲的辛劳。
D:为母亲洗一次脚,你想对母亲说什么?
3、在《白发亲娘》的音乐中结束本堂课。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7
教学要点
导入新课,指导预习,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段落层次,研习课文的1—7段。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们曾学过刘坚同志的《草地晚餐》。记叙的人物是谁?(学生答:朱德同志)。文章歌颂了朱德同志的哪些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学生答:艰苦朴素、坚韧不拔、以身作则、平易近人、关怀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忠诚于革命事业,等等)朱德同志的这些崇高的品质和革命精神的养成,固然与他接受马列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革命实践分不开,但也同他母亲钟太夫人的教育、影响和熏陶分不开。钟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去世。朱德同志为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与敬爱之情,于1944年母亲逝世后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叙事散文。
板书课题、作者及写作年月。
二、指导预习
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做到:
1.在阅读时,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为理解课文内容扫清障碍。有侧重地指导学生做好下列字、词练习。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1)佃农(diàn) (2)祖籍(jí) (3)妯娌(zhóulǐ) (4)勉强(qiǎng) (5)迁徙(xǐ) (6)慰勉(wèimiǎn) (7)溺死(nì) (8)衙门(yá) (9)私塾(sīshú) (10)调料(tiáo) (11)血溅(jiàn) (12)瞒着(mánzhe)
(2)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黑的字注音。
①不辍劳作(chuò):不停地劳动(耕作)。
②任劳任怨(rènyuàn):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受。
③宽厚仁慈(réncí):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④为富不仁(wéifù):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⑤节衣缩食(suōshí):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⑥支撑门户(zhīchēng):勉强维持家庭。
⑦东挪西借(nuó):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⑧聊叙(liáoxù):叙谈叙谈。聊,姑且、略;叙,谈。(姑且谈谈)
2.了解全文主要写了些什么,概括出母亲一生美德的几个方面;体会作者对母亲深切怀念的丰富感情。
3.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和段落层次的划分。
三、研习课文
1.什么叫回忆录?
学生分别查阅写作工具书,讨论。
明确: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2.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
学生议论: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等等。
教师肯定同学们的这些看法,进一步提出: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
学生议论,教师总结:“爱”是基本感情,是贯穿全文的感情。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3.文章可分几个部分?全文共有17段,从哪一段开始回忆往事,到哪一段结束?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
学生议论,教师总结:全文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从第2段开始回忆往事,至第15结束。这是文章第二部分。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
(有些同学对这样的划分可能有异议,主要在14、15段上。暂时搁下,待深入分析到具体段落层次时再研究讨论解决。)
4.研习课文第一部分。
请学生朗读或齐读这一部分。提问、思考、讨论:这一段写了几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写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写了两句。第一句交代了写作缘由。第二句“我爱我母亲”,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由母亲的逝世而忆及许多往事,这些往事都反映了母亲“勤劳一生”,母亲“勤劳一生”便成了全文叙事的线索,同时也才“值得我永远回忆”,从而点明了题旨。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总起,以“勤劳”二字总领全文。作者热爱和悲痛之情,都是由值得回忆和歌颂的母亲勤劳一生而起。(联系前面回忆录的定义)
板书: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5.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要求学生阅读这一部分,思考回答:
(1)作者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回忆了母亲两方面的事:一是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态度(2—7段);一是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对压迫者的反抗以及对作者参加革命的支持和慰勉(8—13段)。第14、15段,是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2)第一方面的事,可划作第二部分的第一大层次。这里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歌颂了母亲怎样的美德?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第2、3段先记叙了“家境贫穷”的情况,母亲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第4、5段写“母亲是个好劳动”,样样能干,“整日劳碌”。第6段写母亲“聪明能干”,勤俭持家。第7段写母亲“任劳任怨”,与家里人和睦相处以及同情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指导学生充分运用课文语言材料,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句来回答问题。)
作者通过这样平凡普通的事歌颂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
(3)作者记叙这方面的事情不仅歌颂了母亲的美德,而且还采用了议论和抒情的手法或表明这些美德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或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请将这样的语句找出来,仔细体味,并说明其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如第7段中“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留有深刻的印象”,是议论;第3段中“这在母亲心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是抒情。这种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和抒情,对记叙的内容有进一步深化的作用,能更好地揭示所写事情的内在含义,抒发作者感情,歌颂母亲的崇高品质。
板书第一层意思(2—7段):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
(4)第二方面的事,可划作第二部分的第二大层次。主要是写母亲具有朴素的阶级意识、反抗精神和对革命的同情和支持。作者是通过哪些事来说明的?
教师提示:主要写了四件事。请同学课后预习第8到第15段,考虑这个问题。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理解·分析”一和“揣摩·运用”四、五。
2.熟读课文的后四段。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回忆我的母亲》曾是一篇老课文,如今重新出现在部编八年级的教材里,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篇很有年代感的文章,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读到朱德母亲的形象,品到朱德对母亲的深情,并理解文章对劳动人民的赞颂。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了解回忆性散文的特点,典型事例、细节描写、真实内容。
【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内容,了解母亲一生的经历。
2、通过作者回忆的母亲的典型事例,通过抓住细节,展现母亲人物形象。并通过母亲对作者的影响的解读,加深对母亲形象的理解。(重点)
3、通过圈画、朗读重点词语,品味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对母亲的深情。(难点)
二、教学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通过自主阅读和主问题的设计,简化教学头绪,从而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对文章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根据本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力求通过整体感知、比较阅读(老舍《母亲》)等深入理解文章主题;通过多媒休的运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从而催生学生情感,缩短师生、生生间的心理距离,为平等对话创造条件。在学习方式上,主要通过学生预习、自主阅读、质疑、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合作能力。从而在渔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一步让学生实践“整体感知-研读赏析-拓展延伸-体验反思“的阅读模式。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本课教学分为四个步骤,即“走近母亲-认识母亲-感恩母亲-善待母亲”。
母爱是学生熟悉而又陌生的话题,说她熟悉是因为每位学生都享受过无私的母爱,说她陌生是因为许多学生很少对母爱进行过认真的咀嚼与反思。
【教学过程】
一)、挽联导入,走进母亲
1、由课本中的两对挽联导入,引出朱德及他的母亲。
学生朗读:
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提出疑问: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可以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学生带着“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的主问题阅读文本,从而完成对文中母亲的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
本文是一篇篇幅较长的回忆性散文,学生通过浏览课文,圈点勾画,初步认识母亲形象。
二)、抓典型、抠细节,认识母亲
提问:说说作者回忆了母亲的那些事情?怎样写的?
1、抓煮饭这一典型事件:
朱德的母亲是一位农村妇女,煮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请大家以跳读的方式迅速找出关于“煮饭”的句子。
学生活动:跳读文章,分享发现。
屏显:(“煮饭”相关句)
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
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板书:贤母
设计意图:《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母亲一生值得回忆的事很多,作者选择最能表现普通劳动妇女的本质特征——“勤劳”作为重点来写母亲的一生。文中所记的事情看来极为平凡,实则非常典型。诸如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纱、挑水、和气待人、周济穷人等日常小事,体现出母亲作为“中国干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的本质特征。而在这么多典型事件中,我选取了最为典型的一个事件——煮饭。
2、抠细节:
(屏显)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屏显)母亲生我前还在灶上煮饭。
在这里运用:删词法,品味细节之妙
细节的描写不仅仅是形象思维的一个展现,而且对刻画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性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在品读、鉴赏叙事性散文时候的一个关键点。
3、按照老师教的“抓典型、抠细节、悟品质”这一方法,品悟8—12节中母亲的形象。
学生活动:活学活用
【设计意图】
学生在第一环节中只是进行了快速阅读,对文章有一个大致的把握,而对于本文而言,母亲形象的探究是一个重点,这需要通过学生细读产生。因而,我给学生们更多的时间阅读,希望他们通过自己的阅读体会,抓住典型事件,建立人物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
三)、抒情议论、感恩母亲
师: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无论是家,还是国,朱德的母亲都兼顾得很好。面对母亲的逝去,朱总司令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内心的感觉?
学生自由发言,体会作者情感。
屏显:
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指导朗读:“永远”一词承载着作者真挚的情感:母亲的年老是生命的必然,但是爱却是永恒的力量;用近乎对称的方式述说母子间相互牵挂的情感,让人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份感激、怀念之情。(教师范读)
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男)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女)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齐读)
语言:质朴而又深情
伟大的母亲,培养了伟大的儿子,那么朱德又是如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文中是怎么说的。)
屏显: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意图,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分角色朗读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一步步到达语言的内核,通过朗读体会把握作者的情感,突破难点]
四)、情感延展,善待母亲
师:假如此时此刻你也在现场,你想对朱德母亲说。
我想对她说:_________
师:如果朱德的母亲在天有灵,听到我们同学写的,一定会非常欣慰的。不知同学们是否会想到自己平凡但也一样伟大的母亲?
意图,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谈感受更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感受母亲的恩情。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朱德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和革命家,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他小时候手的教育有分不开的联系。他的母亲教给了他很多东西,他在《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中就讲述了这些事迹,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怎样的。
二、介绍作者。
朱德,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本文是作者为纪念母亲去世而写的。
三、抄写词语,注音和解释。
迁徙溺()死和睦()衙()门妯娌()节衣缩食宽厚仁慈
四、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了解课文都写了母亲哪些方面的优秀品质并找出表现这些优秀品质的事例的语句。
2、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在文中标出,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3、掌握文中词语的意义。
五、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六、朗读分析课文。
1、教师范读第一段,这段情真意切,表达了对母亲的无限热爱和怀念。要求学生仔细聆听,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感受文章朴素优美的语言魅力,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提问: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指定几名学生朗读2——15段,要求感情充沛,尽量声情并茂。提问:这一部分以记叙为主,但其间穿插着评价母亲优秀品质的语句,请把这些句子找出来,思考他们有什么作用。“母亲是个好劳动”“聪明能干”“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强烈了”“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这些语句都是由哪些具体材料来支撑的?请加以简单的分析。
七、作业。
阅读课文,进一步熟悉内容,完成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查学生对该课词语的掌握情况。
二、共同探讨课后练习三,完成表格,了解课文内容,熟悉母亲经历的事情,体会作者在文中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答案见教师参考用书。提问: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条线索,标明事件的时间并按顺序安排记叙的内容)
三、全班有感情地齐读14——15段,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抒写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明确:一是“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二是“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三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仔细朗读这两个段落,谈谈你对这两个自然段的理解。
四、请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两个段落,思考问题:作为全文的结尾,16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有三层意思:一是悼念母亲的离去,二是对母亲的高度评价,三是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五、小结本文的布局特点。
1、以时间为顺序,点面结合,既照顾全局,又突出重点。
2、围绕中心选材恰当。
3、详略得当。
4、前后照应,过度和衔接自然。
六、小结本文的语言特色:本文语言朴实,但是更难得的是它朴实中的真情实感。(教师应结合文中句子详细讲解句子所包含的深厚感情。)
七、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和四,抄写本课词语。
【板书设计】
5、回忆我的母亲
情爱母亲交融、升华尽忠于民族和人民
爱党、爱人民尽忠于中国共产党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回忆我的母亲》是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作者是开国元勋朱德同志。文章中,作者通过自身经历的叙述勾起对母亲的回忆,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一位母亲不平凡的一生,把母亲热爱劳动,乐于奉献的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学习这篇文章,既可以感受到母子之间至纯至真之情,更能将学生的思绪拉到爱国运动时期,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和劳动人民在艰苦卓绝环境下的奋斗精神。
本文是具有代表性的回忆式纪实散文,我将从以下三个维度把握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对文章重点语段进行分析,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为散文鉴赏和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文章,找出文章的议论性语句,学习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质朴的语言风格。通过观看革命时期的照片和视频,更好地展示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培养联想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文章中的母子深情和作者的爱国之情,引领学生珍惜美好生活,感恩父母,热爱祖国。
根据新课标中对鉴赏文学作品的要求,我确定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梳理能够体现母亲勤劳品格的事例,把握母亲的人物形象,体会母亲对作者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体会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表现真挚的感情,将文章和时代背景联系起来,提升文学鉴赏能力的同时,树立高远的人生理想。
二、说学情(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授课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我来说一下学情)
初二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文学鉴赏能力,但可能还不能真正体会到作者丰富的情感层次,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另外,学生个性鲜明,但语文基础水平发展不平衡,重点难点的突破有一定的挑战。
三、说教学方法
我认为,语文教学要通过阅读来完成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不应该忽视人文性,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本节课我的教学方法是:
以朗读体会法为主,以多媒体教学法为辅。通过反复朗读,以读促悟,学生可以进一步体会文章情感。合理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视频,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背景知识,更好地感悟文章内涵。
四、教学过程(接下来是我说课中最重要得部分,教学过程)
导入:(首先是导入环节)
巧妙的导入能够营造良好得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采用音乐导入法,多媒体播放阎维文得歌曲《母亲》,要求学生边听边结合自己得生活进行思考联想,听完之后谈谈自己的感想。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得情绪调动起来,顺利进入课文情境中。
新授:
初读课文:
了解作者和背景:
作者是文章的构建者,因此在读课文之前对作者及背景的分析尤为重要,我将请学生介绍朱德的生平事迹,并播放相关纪录片,感受作者创作文章的背景。
我将以播放课文配乐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注意到文章的感情基调和技巧。之后请学生默读并思考:作者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下这篇文章?作者叙写了母亲哪些事例?学生可以很容易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是悲痛的,并概括出母亲辛勤劳作,艰苦持家,乐于助人等事例。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可以训练学生更好地把握住了文章脉络,为下一环节的深入研习做好铺垫。
研读课文
这一环节是精讲点拨文章中作者如何描写母亲的特点以及母亲对自己的影响。
在此环节我首先会请学生找到作者描绘母亲印象的语段,并谈谈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母亲的品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会发现作者通过两种方式来呈现印象中的母亲,一种是通过事例的叙述,一种是直接评论,把母亲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到作者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其次我会让学生找到印象深刻的句子进行品味,例如文章开头“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从这看似平常的语言中,品味作者对失去母亲的巨大悲痛和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再如“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这句对比,平静说出,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佩之情。本文没有运用慷慨激昂的语句,没有过多的描写和抒情,也没有华丽词藻的着意渲染。但是,学生可以体会到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母子感情真挚而深沉,感受到作者笔下的母亲热爱劳动、持家有方和同情弱者的特点。
下面我将继续引导学生,问学生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母亲对作者的人生起着怎样的作用?这个问题将对母亲个人的品格的理解过渡到母亲对作者的影响。母亲自己本身痛恨为富不仁,身体力行帮助弱者,给作者以心灵的鼓舞。第二个问题是作者将如何报答母亲的深恩?这也是文章中作者的设问,作者的回答体现了自己浓厚的爱国情怀,自然帮助学生理解母亲对作者价值观产生的深远影响。讲完这两个问题,我会通过多媒体播放开国大典的画面,引导学生体会到之所以有新中国的建立,正是因为有无数和作者一样的仁人志士舍家为国投身革命,也正是因为千百万和作者母亲一样渴望革命成功的劳动人民的坚定支持。更能够启发学生进行反思领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巩固拓展
我们常说应该走进文本,也应该走出文本,走进生活。在此环节我会请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尽情地回想,说说自己的母亲对自身有哪些影响,同时谈一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自己应该怎么向作者学习。
归纳总结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的知识的巩固,我会请一位学生以板书为线索,自主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再由其他学生补充发言,教师适时加以鼓励,这既体现了新课标“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又发挥了评价的激励性作用。
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我希望通过作业的布置能强化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帮助其实现知识从课堂到课下的迁移。基于此,我设计了开放式的作业。推荐课外阅读朱德的扁担,更好地理解作者坚定的革命意志,并写读书笔记。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即培养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同时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11
教学目标:
1、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有重点的选取材料的写法。
2、学习语言朴素,质朴中见深刻的写作特点。
3、理解回忆录的特点。
德育目标:
学习朱德同志献身革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尚品德,增强学生对党,对母亲的热爱。
教学重点:
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材料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选材和布局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回忆录的特点。
2、理清文章的结构。
一、导语:
朱德同志是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的母亲钟太夫人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平凡而伟大的女性。1944年她逝世,朱德同志怀着悲痛心情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回忆录。
二、了解回忆录的特点
三、布置学生自读阅读提示,圈划出回忆录的特点。
四、理解字词
1、要求读准的字:佃睦豌庚妯娌溺塾衙辍差役
2、要求掌握的词:
五、读课文,理清段落结构
(一)(1)痛悼母亲逝世引起对母亲一生的回忆。
(二)(2—15)追忆母亲一生的事迹。
(三)(16—17)对母亲的沉痛悼念
巡回指导、阅读,标清层次。
六、布置作业回忆录中共回忆了母亲几件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赞美了母亲哪些品德,把握选材特点
教学环节:
一、提问字、词
二、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1、本段点明主旨的句子。2、表明叙事线索的句子。3、表明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
三、讲读课文第二部分:
1、作者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对革命的支持,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2、在回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这一方面记叙了母亲哪些具体事情?
3、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者通过哪几件事说明母亲具有朴素阶级意思,反抗精神和对革命的同情与支持?
4、当作者走上革命道路,加入共产党后,母亲又是怎样支持的?作者寄予了什么感情?
四、总结:课文第二部分追忆了母亲一生的主要事迹。
指导学生读文。
指导学生找出写母亲煮饭,种田,养蚕,挑水,不打骂孩子,周济穷人等事。
指导学生概括出退佃搬家,送我读书,同情革命,坚持劳动等事。
指导学生概括出(1)母亲过着俭朴的农妇生活。(2)作者永远想念母亲。
读文并圈划。
讨论并回答阅读,讨论,概括,回答。独立总结。
五、作业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文章选材和布局,学习语言朴素而深刻的特点。
教学环节:
一、检查上节课的内容
边提问边纠正、思考回答
二、讲读课文第三部分:
提出问题:作者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与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给我们什么启示?
解决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感情的升华,由母爱推广到爱劳动人民,决心尽忠革命事业的感情上。
读课文,分小组讨论,指派代表回答。
三、概括文章主题:
1、本文围绕哪个特点写母亲的?
2、选了哪些小事?
3、这些小事体现了母亲作为“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的什么本质特征?
四、总结写作特点:
1、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纬线,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2、语言朴素,简洁,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一种真挚深沉的爱。
边指导朗读边帮助学生整理
特征: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坚强不屈的性格。
讲述写作特点
感情朗读课文,分析概括。
五、布置作业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整日忙碌勤劳俭朴节衣缩食宽厚仁慈
任劳任怨周济穷人退佃搬家反抗压迫
送我读书支持革命同情革命坚持劳动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
2、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当我们呱呱坠地时,我们享受到的人间第一爱就是母爱。生活在妈妈苦心为我们营造的绿荫下,我们倍感幸福和温馨。母爱是人世间最普遍而又最广博的一种爱。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表现“母爱”的诗篇,又有多少歌唱家用歌声传唱母爱的崇高,不论是凡夫俗子,还是名家伟人,从拥有生命的那一刻起,都会拥有那份浓浓的母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赞颂母亲的散文。
【幻灯片3】《回忆我的母亲》
【幻灯片4】学习目标
检测字词:【幻灯片5】
一、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佃农(diàn)祖籍(jí)勉强(qiǎng)迁徙(xǐ)慰勉(wèimiǎn)溺死(nì)衙门(yá)私塾(sīshú)调料(tiáo)血溅(jiàn)瞒着(mánzhe)
二、解释下列词语【幻灯片6】
不辍劳作:不停地劳动(耕作)。
任劳任怨: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受。
宽厚仁慈: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节衣缩食: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支撑门户:勉强维持家庭。
东挪西借: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聊叙:叙谈叙谈。聊,姑且、略;叙,谈,姑且谈谈。
回忆录知识介绍【幻灯片7】
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整体感知【幻灯片8】
一、阅读课文,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和品德,用“母亲是”的句式谈自己的感受。
提示:抓住文中表现母亲优秀品质的句子。
归纳:【幻灯片9】
母亲是勤劳一生的人
母亲是一位有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人
母亲是个爱劳动的平凡的人
母亲是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的人
母亲是整日劳碌着的人
母亲是聪明能干的人
母亲是能将地主富豪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的人
母亲是每天天还没亮就第一个起身的人
母亲是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的人
母亲是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的人
母亲是同情贫苦人的人
母亲是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人
母亲是对穷苦农民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反感的人
母亲是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的人
母亲是期望着中华民族解放成功的人母亲是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的人……
二、文章可分几个部分?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幻灯片10】
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2--15段)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
第三篇:《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回忆我的母亲》是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作者是开国元勋朱德同志。文章中,作者通过自身经历的叙述勾起对母亲的回忆,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一位母亲不平凡的一生,把母亲热爱劳动,乐于奉献的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学习这篇文章,既可以感受到母子之间至纯至真之情,更能将学生的思绪拉到爱国运动时期,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和劳动人民在艰苦卓绝环境下的奋斗精神。
本文是具有代表性的回忆式纪实散文,我将从以下三个维度把握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对文章重点语段进行分析,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为散文鉴赏和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文章,找出文章的议论性语句,学习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质朴的语言风格。通过观看革命时期的照片和视频,更好地展示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培养联想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文章中的母子深情和作者的爱国之情,引领学生珍惜美好生活,感恩父母,热爱祖国。
根据新课标中对鉴赏文学作品的要求,我确定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梳理能够体现母亲勤劳品格的事例,把握母亲的人物形象,体会母亲对作者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体会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表现真挚的感情,将文章和时代背景联系起来,提升文学鉴赏能力的同时,树立高远的人生理想。
二、说学情(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授课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我来说一下学情)
初二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文学鉴赏能力,但可能还不能真正体会到作者丰富的情感层次,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另外,学生个性鲜明,但语文基础水平发展不平衡,重点难点的突破有一定的挑战。
三、说教学方法
我认为,语文教学要通过阅读来完成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不应该忽视人文性,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本节课我的教学方法是:
以朗读体会法为主,以多媒体教学法为辅。通过反复朗读,以读促悟,学生可以进一步体会文章情感。合理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视频,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背景知识,更好地感悟文章内涵。
四、教学过程(接下来是我说课中最重要得部分,教学过程)
导入:(首先是导入环节)
巧妙的导入能够营造良好得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采用音乐导入法,多媒体播放阎维文得歌曲《母亲》,要求学生边听边结合自己得生活进行思考联想,听完之后谈谈自己的感想。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得情绪调动起来,顺利进入课文情境中。
新授:
初读课文:
了解作者和背景:
作者是文章的构建者,因此在读课文之前对作者及背景的分析尤为重要,我将请学生介绍朱德的生平事迹,并播放相关纪录片,感受作者创作文章的背景。
我将以播放课文配乐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注意到文章的感情基调和技巧。之后请学生默读并思考:作者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下这篇文章?作者叙写了母亲哪些事例?学生可以很容易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是悲痛的,并概括出母亲辛勤劳作,艰苦持家,乐于助人等事例。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可以训练学生更好地把握住了文章脉络,为下一环节的深入研习做好铺垫。
研读课文
这一环节是精讲点拨文章中作者如何描写母亲的特点以及母亲对自己的影响。
在此环节我首先会请学生找到作者描绘母亲印象的语段,并谈谈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母亲的品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会发现作者通过两种方式来呈现印象中的母亲,一种是通过事例的叙述,一种是直接评论,把母亲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到作者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其次我会让学生找到印象深刻的句子进行品味,例如文章开头“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从这看似平常的语言中,品味作者对失去母亲的巨大悲痛和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再如“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这句对比,平静说出,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佩之情。本文没有运用慷慨激昂的语句,没有过多的描写和抒情,也没有华丽词藻的着意渲染。但是,学生可以体会到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母子感情真挚而深沉,感受到作者笔下的母亲热爱劳动、持家有方和同情弱者的特点。
下面我将继续引导学生,问学生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母亲对作者的人生起着怎样的作用?这个问题将对母亲个人的品格的理解过渡到母亲对作者的影响。母亲自己本身痛恨为富不仁,身体力行帮助弱者,给作者以心灵的鼓舞。第二个问题是作者将如何报答母亲的深恩?这也是文章中作者的设问,作者的`回答体现了自己浓厚的爱国情怀,自然帮助学生理解母亲对作者价值观产生的深远影响。讲完这两个问题,我会通过多媒体播放开国大典的画面,引导学生体会到之所以有新中国的建立,正是因为有无数和作者一样的仁人志士舍家为国投身革命,也正是因为千百万和作者母亲一样渴望革命成功的劳动人民的坚定支持。更能够启发学生进行反思领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巩固拓展
我们常说应该走进文本,也应该走出文本,走进生活。在此环节我会请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尽情地回想,说说自己的母亲对自身有哪些影响,同时谈一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自己应该怎么向作者学习。
归纳总结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的知识的巩固,我会请一位学生以板书为线索,自主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再由其他学生补充发言,教师适时加以鼓励,这既体现了新课标“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又发挥了评价的激励性作用。
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我希望通过作业的布置能强化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帮助其实现知识从课堂到课下的迁移。基于此,我设计了开放式的作业。推荐课外阅读朱德的扁担,更好地理解作者坚定的革命意志,并写读书笔记。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即培养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同时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2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主备人:
邵三群审核:
学习目标:
1、了解回忆录的一般特点,初步了解表达方式的运用。
2、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学习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人物活动为线索选材、组材的方法。
3、体会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的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
4、深入领会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
重点: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2、学会提炼归纳要点。
难点:
赏析文章质朴语言中透出的真情。
第一课时
课文导入:从前,有一个年轻人爱上一个姑娘,想要娶她为妻,姑娘说:“如果你要娶我,就带着你母亲的心来见我。”年轻人听了连忙去向他母亲要那颗心。母亲什么也没有说就挖出自己的心教给儿子,年轻人高兴的捧着母亲的心去见自己的情人。可是,路上一不小心摔了一跤。这时,那颗还滴着鲜血的母亲的心连忙问:“孩子你摔疼了吗?”这,就是母亲心。天下母亲各有各的不同,但有一点:心是相同的!我们何以为报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看作者是如何回报母亲的深恩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看作者是如何回报母亲的深恩的?
自主学习:
一、审题。
你能从标题“回忆我的母亲”中猜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哪些信息呢?
知识链接:回忆录:一种文学体裁。运用叙述和描写的方式,追述本人或所熟悉的人物的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要求真实可靠,不允许虚构。一般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表达上以叙述为主,可兼有抒情议论,它具有文献的价值。
二、初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作家作品知识:
《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
2.熟读课文,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溺爱辍学私塾劳碌
和蔼迁徙管束慰勉
祖籍妯娌衙门
3.解释下列词语:(参看书下注释或查字典)
任劳任怨:
周济:
为富不仁:
辍:
三、快速阅读,获取信息,了解文章大意。
1、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2、作者回忆了母亲的一生。文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
请用:我读出了她是一位-----------的母亲,表现在----------从第------段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
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默读或跳读,用笔标出关键词句。
3、归纳提炼要点,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母亲经历的事情表现母亲的思想品质
作者小时候
1885-19前后
19xx年
19xx年
19xx年
1924-1927年
1937年
1944年
小组探究:
从上表可以看出,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的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①总结: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母亲品质的呢?
补充: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有多种,比如直接的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比如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比如通过其他人物的对比来衬托人物;比如选择典型的事件来反映人物等等。
②作者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③理清文章脉络,给文章划分层次。
第二课时
四、赏读课文感悟升华。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节在全文中有何作用?与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有何作用?
2、读14-15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抒写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3、读文章最后两自然段。讨论、交流,作为文章的结尾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4、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那些丰富的感情?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
5、作者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有机的结合起来写的?这给我们那些启示?
6、总结本文中心。
五、语言赏析.
1、完成课本33页思考与练习第二题。
2、你能从文中找出相类似的句子进行赏析吗?
六、小结:谁都有自己的母亲。母亲的爱像高山,像海洋,像大地,像阳光,母亲的爱最崇高、最伟大、最无私、最宽广。我们应该像母亲爱我们一样去爱她们。谈一下自己如何回报母爱?
七、拓展延伸培养亲情
自选题:1、收集关于母亲的名言、诗文,做一个交流活动。
2、亲自实践:感受母爱,回报母爱。
A:给母亲写一封信,表达感激之情。
B:亲手为母亲做一个礼物。
C:为母亲做一次家务,体会母亲的辛劳。
D:为母亲洗一次脚,你想对母亲说什么?
3.积累关于母爱的名言: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绌。(日本)
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3
三、说教学流程与方法:
由于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我们打算利用两课时讨论学习。全篇文章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重要的教学板块: 1、整体感知课文,2、整体理解课文,3、整体赏析课文。
1、教学板块之一:整体感知课文。同学们读课文,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母亲的品德。请同学们用“母亲是……”的格式为题说句子,要求在课文之中尽情搜寻、概括,从而理解课文运用不同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地立体地表现母亲优秀品质的特点。
2、教学板块之二:整体理解课文。《回忆我的母亲》鲜明地表现了回忆录的特点。作者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纬线,把很多值得永远回忆的事情编织起来。请同学们读课文,以“说说‘母亲’的好品德”为题,每人叙述一件事,说说这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品质。
3、教学板块之三:整体赏析课文。课文以平实朴素的语言表现了母亲勤劳朴实的`特点。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热情洋溢的抒情,但于平静的叙说之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深沉的爱。因此,文中寓深意于平实、寄深情于质朴的特点,值得我们认真品析。第二课时进行第三板块的学习和训练。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选取了四篇写人的文章,有写生母的,有写养母的,有写老师的,有写著名科学家的。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一颗爱心:爱子女,爱学生,爱祖国。这些课文很适合中学生学习,对引导他们懂得爱人和怎样爱人,很有裨益。《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散文。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终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文章以十分质朴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真挚感情。
这篇课文通俗易懂,学习的难度不是太大,要以学生的自学为主,不需要作过多的分析。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感受文章语言朴素优美的魅力;可以先由学生在阅读中自己归纳朱德母亲的特点,然后组织交流讨论,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认识文章选材典型的特点。
二、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篇幅较长的回忆性叙事散文,初步了解了写人的记叙文的基本要求,了解了写人的一些基本方法,如通过外貌和语言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选取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懂得写人就要把人放到事例中写,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语言等写出人物的特点。本单元的课文大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学生会在阅读中自然地受到熏陶感染,学生要在反复朗读中领略。教师要在小学记叙文教学的基础上,继续讲关于写人的记叙文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基能。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5
一、说教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选取了四篇写人的文章,这些课文很适合中学生学习,对引导他们懂得爱人和怎样爱人,很有裨益。《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散文。学好这篇文章,为本单元其他文章的学习打基础。
二、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篇幅较长的回忆性叙事散文,初步了解了写人的记叙文的基本要求,了解了写人的一些基本方法;懂得写人就要把人放到事例中写,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语言等写出人物的特点。本单元的`课文大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学生会在阅读中自然地受到熏陶感染,学生要在反复朗读中领略。继续讲关于写人的记叙文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基能。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以上教材与学情特点,结合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理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回忆录的一般特点。
(二)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合理谋篇布局、突出主旨的结构特点。
(三)领会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对母亲的真挚的爱。根据文本(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情感特点。我设计的重、难点是: 重点: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合理谋篇布局、突出主旨的结构特点。
难点:领会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对母亲的真挚的爱。
四、说教法学法:
俗话说:教有常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诵读法。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感受文章语言朴素优美的魅力。
2.启发诱导法。本文学习的难度不是太大,所以以学生的自学为主,不需要作过多的干预。以启发为主。
3.归纳交流法。可以先由学生在阅读中自己归纳朱德母亲的特点,然后组织交流讨论,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认识文章选材典型的特点。
4.圈点勾画法。分析细节,把握重点。
五、说教学过程
由于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我们打算利用两课时讨论学习。这里是第二课时。本节课教学大致分为两个板块:
1.整体理解课文,
2.整体赏析课文。
教学板块之一:同学们读课文,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母亲的品德。请同学们用母亲是……的格式为题说句子,要求在课文之中尽情搜寻、概括,从而理解课文运用不同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地立体地表现母亲优秀品质的特点。《回忆我的母亲》鲜明地表现了回忆录的特点。作者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纬线,把很多值得永远回忆的事情编织起来。请同学们读课文,以说说‘母亲’的好品德为题,每人叙述一件事,说说这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品质。理解分析文中的事例,准备进行说话。同学们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说话活动。学生代表发言。
教学板块之二:整体赏析课文。课文以平实朴素的语言表现了母亲勤劳朴实的特点。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热情洋溢的抒情,但于平静的叙说之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深沉的爱。因此,文中寓深意于平实、寄深情于质朴的特点,值得我们认真品析。请同学们读课文,对课文的语言进行赏析,每位同学准备用……写(用)得好,写出了…… 的句式说一句话。.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同学们准备发言。教师引导同学们进行赏析性说话活动
课堂小节:本文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的优秀品质,叙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人民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板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
宽厚仁慈的态度
任劳任怨
周济穷人
勤劳 俭朴的习惯
整日劳碌
节衣缩食
母亲对我影响之大
教育之深
朱德
坚强不屈的性格。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回忆我的母亲》曾是一篇老课文,如今重新出现在部编八年级的教材里,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篇很有年代感的文章,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读到朱德母亲的形象,品到朱德对母亲的深情,并理解文章对劳动人民的赞颂。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了解回忆性散文的特点,典型事例、细节描写、真实内容。
【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内容,了解母亲一生的经历。
2、通过作者回忆的母亲的典型事例,通过抓住细节,展现母亲人物形象。并通过母亲对作者的影响的解读,加深对母亲形象的理解。(重点)
3、通过圈画、朗读重点词语,品味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对母亲的深情。(难点)
二、教学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通过自主阅读和主问题的.设计,简化教学头绪,从而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对文章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根据本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力求通过整体感知、比较阅读(老舍《母亲》)等深入理解文章主题;通过多媒休的运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从而催生学生情感,缩短师生、生生间的心理距离,为平等对话创造条件。在学习方式上,主要通过学生预习、自主阅读、质疑、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合作能力。从而在渔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一步让学生实践“整体感知-研读赏析-拓展延伸-体验反思“的阅读模式。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本课教学分为四个步骤,即“走近母亲-认识母亲-感恩母亲-善待母亲”。
母爱是学生熟悉而又陌生的话题,说她熟悉是因为每位学生都享受过无私的母爱,说她陌生是因为许多学生很少对母爱进行过认真的咀嚼与反思。
【教学过程】
一)、挽联导入,走进母亲
1、由课本中的两对挽联导入,引出朱德及他的母亲。
学生朗读:
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提出疑问: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可以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学生带着“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的主问题阅读文本,从而完成对文中母亲的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
本文是一篇篇幅较长的回忆性散文,学生通过浏览课文,圈点勾画,初步认识母亲形象。
二)、抓典型、抠细节,认识母亲
提问:说说作者回忆了母亲的那些事情?怎样写的?
1、抓煮饭这一典型事件:
朱德的母亲是一位农村妇女,煮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请大家以跳读的方式迅速找出关于“煮饭”的句子。
学生活动:跳读文章,分享发现。
屏显:(“煮饭”相关句)
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
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板书:贤母
设计意图:《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母亲一生值得回忆的事很多,作者选择最能表现普通劳动妇女的本质特征——“勤劳”作为重点来写母亲的一生。文中所记的事情看来极为平凡,实则非常典型。诸如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纱、挑水、和气待人、周济穷人等日常小事,体现出母亲作为“中国干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的本质特征。而在这么多典型事件中,我选取了最为典型的一个事件——煮饭。
2、抠细节:
(屏显)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屏显)母亲生我前还在灶上煮饭。
在这里运用:删词法,品味细节之妙
细节的描写不仅仅是形象思维的一个展现,而且对刻画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性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在品读、鉴赏叙事性散文时候的一个关键点。
3、按照老师教的“抓典型、抠细节、悟品质”这一方法,品悟8—12节中母亲的形象。
学生活动:活学活用
【设计意图】
学生在第一环节中只是进行了快速阅读,对文章有一个大致的把握,而对于本文而言,母亲形象的探究是一个重点,这需要通过学生细读产生。因而,我给学生们更多的时间阅读,希望他们通过自己的阅读体会,抓住典型事件,建立人物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
三)、抒情议论、感恩母亲
师: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无论是家,还是国,朱德的母亲都兼顾得很好。面对母亲的逝去,朱总司令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内心的感觉?
学生自由发言,体会作者情感。
屏显:
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指导朗读:“永远”一词承载着作者真挚的情感:母亲的年老是生命的必然,但是爱却是永恒的力量;用近乎对称的方式述说母子间相互牵挂的情感,让人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份感激、怀念之情。(教师范读)
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男)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女)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齐读)
语言:质朴而又深情
伟大的母亲,培养了伟大的儿子,那么朱德又是如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文中是怎么说的。)
屏显: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意图,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分角色朗读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一步步到达语言的内核,通过朗读体会把握作者的情感,突破难点]
四)、情感延展,善待母亲
师:假如此时此刻你也在现场,你想对朱德母亲说。
我想对她说:_________
师:如果朱德的母亲在天有灵,听到我们同学写的,一定会非常欣慰的。不知同学们是否会想到自己平凡但也一样伟大的母亲?
意图,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谈感受更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感受母亲的恩情。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7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回忆我的母亲》,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板书六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和性质
《回忆我的母亲》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七年级语文上册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记叙文的四种体例,即记事、写人、写景、状物。本文被编排到由记事记叙文的第一单元过渡到写人记叙文的第二单元第一课,对于写人记叙文的学习具有开篇的奠基作用。课的性质属于讲读课。
2、教学目标及依据
新课程标准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基本要求,简称“三维目标”。根据本单元的教学整体规划和本课的教材特点以及七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规律,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为:
(1)知识目标
积累本课中出现的生字词;
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和特点。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本文回忆了哪些事迹;
通过课堂讨论说话活动,体会并概括母亲的好品德;
通过赏读课文,品味质朴的语言,进而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意与怀念。
(3)情感目标
学习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
感受作者对母亲的赞扬、热爱与思念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感。
3、重点与难点突破及途径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写人的记叙文,并着眼于表现人物的特点。本文侧重于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结合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1)重点:
a、学习文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b、学习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
c、学习母亲的优秀品质;
(2)难点:
领会文章质朴而又富有深情的语言特点。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标精神和本文的教材特点,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问题引导法:这种方法是所有教学中最常用也最有效的一种引导方式。如何让学生读懂课文,从哪个方面读懂课文,通过思考问题是最直接也最快捷的方式。但是问题不能随意提,必须斟酌再三,否则就会让学生产生误解,答非所问。所以教师的提问语言一定要贴近学生,不能生涩难懂。
2、自主探究法:就是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
三、说学法:
新课程改革理论告诉我们,教师是学生探求新知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教师要精讲、少讲甚至不讲;学生是探求知识活动的主体,要让学生体会到在探求新知过程中的快乐。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探求新知的学习中来。同时根据知识的建构原理,制定本课的学法为:
整体阅读法:是一种按照一定的程序对文章从整体上加以快速理解的阅读方法。这种程序是根据文体的特点并结合阅读目的而设计的一套阅读步骤运用整体阅读法,可以有步骤的对信息进行筛选,使阅读的过程变的井然有序,大大的提高阅读的效率。
此外,我还运用了读、写、说结合法、情感朗读法等。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年级的过渡阶段,对于字词还处于积累阶段,因此要认真做好生字词的解读,以及文字背后包含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作者的情感。
五、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要点:导入新课,指导预习,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段落层次,研习课文的1—7段。
第一环节:导入
一个人的.一生可以遇见许许多多值得亲近的人,这些人有的是同甘共苦的朋友,有的是循循善诱的良师,有的是志同道合的同志。当然,在我们身边,最亲近的人莫过于家人,父母的爱是最温暖的、最无私的。尤其是母亲十月怀胎,辛辛苦苦的哺育子女、培养子女。每一瞬间的关注都是一份浓浓的爱意,每一个动作都是一个故事。现在,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和母亲的故事。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也是有关于母亲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朱德和他母亲的世界。
第二环节:新课学习
一、明确回忆录的定义:
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回忆录的要素:回忆对象、事件、人物性格、写作手法、思想主题。
了解回忆录的定义以及回忆录的要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文章。
二、指导预习:
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做到以下几点:
1、在阅读时,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为理解课文内容扫清障碍。有侧重地指导学生做好一下字、词练习。
(1)给下列注音。
佃农(diàn) 祖籍(jí) 妯娌(zhóu l) 勉强(qing)
慰勉(wèi min) 溺死(nì) 衙门(yá)
私塾(shú) 调料(tiáo) 血溅(jiàn) 瞒着(mán zhe)
(2)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黑的字注音。
不辍劳作(chuò):不停地劳动(耕作)。
任劳任怨(rèn yuàn):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受。
宽厚仁慈(rén cí):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为富不仁(wéi fù):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节衣缩食(su shí):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支撑门户(zh chng):勉强维持家庭。
东挪西借(nuó):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聊叙(liáo xù):叙谈叙谈。聊,姑且、略;叙,谈。(姑且谈谈)
三、研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仅仅写了两句。第一句交代了写作缘由。第二句“我爱我母亲”,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作者由母亲的逝世而回忆起许多往事,这些往事都反映了母亲“勤劳一生”,母亲“勤劳一生”便成了全文叙事的线索,同时也才“值得我永远回忆”,从而点明了题旨。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总起,以“勤劳”二字总领全文。作者热爱和悲痛之情,都是由值得回忆和歌颂的母亲勤劳一生而起。
四、研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家庭环境,突出家境贫穷。在这种环境下,母亲却要花大半的时间做家务和耕种,来维持整个家庭,从而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具体表现。
五、研读课文第4~7自然段
1、(指导学生充分运用课文语言材料,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句来回答问题,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突破教学重点。)
2、段落 (母亲)性格特征 典型事例
3、好劳动 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跳水挑粪
4、整日劳碌着 做农活、干家务
5、聪明能干 做饭、纺衣
6、任劳任怨、性格和蔼、同情贫苦的人、勤劳俭朴、宽厚仁慈。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自己节省作者通过这样平凡普通的事歌颂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
六、引导同学们进行赏析性说话活动,品析课文语言。
可以设置这样一个半开放性问题“你觉得文中的哪些词、哪一句写得好?简单的说明一下理由。”这样就可以突破教学难点。
(1)品味作者在词语中渗透的情感。
例如“任劳任怨”四个字已经能够很好地评价一个人的勤劳了,但作者还在这之前加上一个“极”字,这就写出了母亲非同一般的勤劳;又如“没有同别人吵过架”已是够高的评价了,但作者说母亲“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这就写出了母亲非同一般的好性格。
(2)品味作者平静的叙述自己所见、所闻、所感。
例如文章开头“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看似平常的语言,蕴藏着作者对失去母亲的巨大悲痛和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再如“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这句对比,平静说出,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聪慧、能干、善于持家,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佩之情。
本文没有运用慷慨激昂的语句,没有过多的描写和抒情,也没有华丽词藻的着意渲染。但是,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真挚而深沉,读起来亲切而又感人。
第三环节:课堂小结
文章的第一部分即第一自然段,由母亲逝世生发出悲痛的情感,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文章的2~7自然段,通过叙述母亲日常生活的典型事例来表现母亲的性格特征,从而歌颂母亲勤劳简朴、宽厚仁慈的美好品德。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的第三题。
2、熟读课文的第8~17自然段。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有计划地写于黑板上的文字符号。内容上力求少而精;样式上要求美观、大方,令人赏心悦目。好的板书应该成为一堂课的灵魂!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8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特点
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是1944年去世的。享年86岁。《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原载于1944年4月5日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这是一篇朴素、优美、典范的记叙文,作者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追述了母亲感人至深的一些事迹,唱出了一曲发自肺腑的母亲颂歌。这篇文章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本文没有运用慷慨激昂的语句,没有过多的描写和抒情,也没有华丽词藻的着意渲染。但作者回忆的是自己亲历、亲见、亲闻的母亲的生活经历,在平静的叙述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真挚而深沉,读来亲切而又感人。如文章开头“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看似平常的语言,蕴藏着作者对失去母亲的巨大悲痛和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再如“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这句对比,平静说出,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聪慧、能干、善于持家,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佩之情。“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儿子做了总司令,母亲依然简朴如旧,平淡的话语中母亲那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的形象跃然纸上。“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这句话毫无溢美之词,但母亲勤劳、坚强的形象却十分生动感人。文章的结尾,作者写道:“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平白如话的语言,把一个儿子在失去母亲之后的悲痛表达的十分深切。生活中人们对亲人感情的表达都是无须多加修饰的,同时又是最感人的。这正是这篇文章的语言魅力所在。
2、选材典型,结构严谨
作者没有用完整的情节、细致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而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如“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到了晚年,还“不辍劳作,尤喜纺棉”。这些典型材料具体揭示了母亲勤劳的性格。母亲把不好吃的东西煮得“有滋味”,“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这些具体而典型的事例把母亲聪明能干、宽厚仁慈、和蔼可亲的崇高品质体现了出来。读完文章,母亲的高大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子里。
这篇文章的结构,看上去好像是随意而为、信笔写成,其实文章的结构十分严谨。全文按时间顺序记叙母亲的一生,紧扣母亲的特点选材,以母亲勤劳的一生为主线,先具体记叙和描写,最后概括叙述,集中议论和抒情。文章开头一段,先交待写作的缘由,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是全文的总纲;中间一部分以写母亲的勤劳为主,同时写母亲其他方面的特点,各层之间互相照应,衔接自然。最后一段重在抒发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了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全文思路清晰,首尾呼应,章法清楚,结构严谨。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基本要求,简称“三维目标”。根据本单元的教学整体规划和本课的教材特点以及七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规律,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为:
1、知识目标
(1)积累本课中出现的生字词;
(2)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3)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和特点。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本文回忆了哪些事迹;
(2)通过课堂讨论说话活动,体会并概括母亲的好品德;
(3)通过赏读课文,品味质朴的语言,进而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意与怀念。
3、情感目标
(1)学习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
(2)感受作者对母亲的赞扬、热爱与思念之情;
(3)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写人的记叙文,并着眼于表现人物的特点。本温侧重于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结合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1、重点:
(1)学习母亲的优秀品质;
(2)学习文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难点:
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语言特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改革理论告诉我们,教师是学生探求新知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教师要精讲、少讲甚至不讲;学生是探求知识活动的主体,要让学生体会到在探求新知过程中的快乐。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探求新知的学习中来。同时根据知识的建构原理,制定本课的教法和学法为:
(一)教法:
1、引导法
2、示范法
(二)学法:
1、整体阅读法
2、读、写、说结合法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大致可分为三个互相依存、层层递进的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
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阅读课文。体会文中选取了哪些材料表现人物。然后用“母亲是___”的格式说一句完整的话。要求在文中尽情搜索、概括,从而理解课文运用不同的材料、从不同角度、多方位、立体地表现人物的方法。
(二)整体理解课文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体会作者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纬线,把很多值得回忆的事情纺织起来。然后以“说说母亲的好品德”为话题,每人叙述一件事,并说说这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品质,以突出教学重点。
(三)整体赏析课文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对课文的语言进行赏析。品味语言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品味作者在词语中渗透的情感;品味作者在句式中表达的情感;品味作者在重要段落中抒发的情感。然后准备用“用得好。写出了”的句式说一句完整的话。这样就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有计划地写于黑板上的文字符号。内容上力求少而精;样式上要求美观、大方,令人赏心悦目。好的板书应该成为一堂课的灵魂!
第四篇:回忆我的母亲 说课稿
《回忆我的母亲》
朱 德
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和学法
四、说教学过
五、说板书设计
2011
城步三中 杨婷 年10月31日
《回忆我的母亲》
朱 德
一、说教材
1、本课的地位和性质
《回忆我的母亲》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记叙文的四种体例,即记事、写人、写景、状物。本文被编排到由记事记叙文的第一单元过渡到写人记叙文的第二单元第一课,对于写人记叙文的学习具有开篇的奠基作用。
课的性质属于讲读课。
2、说教材特点
本文是朱德于1944年母亲去世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回忆录。这是一篇朴素、优美、典范的记叙文,作者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追述了母亲勤劳的一生,体现了母亲优秀的品德,是一首发自肺腑的母亲颂歌。这篇文章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的特点:(1)、语言朴素 感情真挚
本文没有运用慷慨激昂的语句,也没有华丽词藻的着意渲染。但
作者回忆的是自己亲历、亲见、亲闻的母亲的生活经历,在平静的叙述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真挚而深沉,读来亲切而又感人。(2)、选材典型 结构严谨
《回忆我的母亲》以时间顺序为经线,母亲勤劳的一生为纬线。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抒发了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尽忠于党、报答母亲的决心。全文思路清晰,首尾呼应,章法清楚,结构十分严谨。
二、说教学目标
1、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篇幅较长的回忆性叙事散文,初步了解了写人记叙文的基本要求,了解了写人的一些基本方法。教师要在小学记叙文教学的基础上,继续讲关于写人的记叙文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基能。
2、说教学目标
新课改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基本要求,简称“三维目标”。根据本单元的教学整体规划和本课的教材特点以及教学对象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规律,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为:
(1)、知识目标(1)积累生字词;(2)理解词义;
(3)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和特点。(2)、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本文回忆了哪些事迹;(2)通过课堂讨论说话活动,体会并概括母亲的好品德;(3)通过赏读课文,品味质朴的语言,进而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意与怀念。(3)、情感目标
(1)学习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2)感受作者对母亲的赞扬、热爱与思念之情;(3)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感。
3、说教学重点难点
《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侧重于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结合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为:(1)、重点:
(1)学习母亲的优秀品质;
(2)学习文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2)、难点:
体味文章质朴、感情真挚的语言特点。
三、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改革理论告诉我们,教师是学生探求新知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教师要精讲、少讲甚至不讲;学生是探求知识活动的主体,要让学生体会到在探求新知过程中的快乐。根据知识的建构原理,制定本课的教法和学法为:
1、教法:(1)、引导法(2)、示范法
2、学法:
(1)、整体阅读法(2)、相互讨论法(3)、读、写、说结合法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大致可分为三个互相依存、层层递进的教学过程:
1、整体感知课文
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1)、充分利用书本提供的信息,把握生字词,了解重要词句的含义。
(2)、体会文中选取了哪些材料表现人物。然后用“母亲是___”的格式说一句完整的话。要求在文中尽情搜索、概括,从而理解课文运用不同的材料、从不同角度、多方位、立体地表现人物的方法。
2、整体理解课文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体会作者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纬线,把很多值得回忆的事情纺织起来的架构方式。然后以“说说母亲的好品德”为话题,每人叙述一件事,并说说这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品质,以突出教学重点。
3、整体赏析课文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对课文的语言进行赏析。
品味语言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品味作者在词语中渗透的情感;品味作者在句式中表达的情感;品味作者在重要段落中抒发的情感。然后准备用“__用得好。写出了__”的句式说一句完整的话。通过赏析板块以突破教学难点。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有计划地写于黑板上的文字符号。内容上力求少而精;样式上要求美观、大方,令人赏心悦目。好的板书应该成为一堂课的灵魂!我把本课的板书设计为:
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一、爱母亲、“寄其哀”。
勤俭简朴
二、“述其德”
宽厚仁慈
坚强不屈
三、报恩母亲、尽忠中国共产党。
请各位老师、专家多多批评指教!
城步三中
杨婷 2011年10月31日
第五篇:_回忆我的母亲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案-5
回忆我的母亲
5.回忆我的母亲
教学目标
1.了解回忆录的一般特点:写真人真事,记叙中可穿插议论、抒情。2.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和运用朴 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3.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 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
目标 2
教学难点
对文章后四段的准确理解。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与老师引导结合。
课时安排 课时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案-5
回忆我的母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曾学过刘坚同志的《草地晚餐》。记叙的人物是谁?(学生答:朱德同 志)文章歌颂了朱德同志的哪些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学生答:艰苦朴素、坚 忍不拔、以身作则、平易近人、关怀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忠诚于革命事业,等等)朱德同志的这些崇高的品质和革命精神的养成,固然与他接受马列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革命实践分不开,但也同他母亲钟太夫人的教育、影 响和熏陶分不开。忠厚仁慈、坚忍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 革命事业。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 86 个春秋,于 1944 年去世。朱德同志为了 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与敬爱之情,于 1944 年母亲逝世后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 的叙事散文。
本文最早发表在 1944 年 5 月 4 日延安《解放日报》上。延安《解放日报》曾于 1944 年 5 月 4 日刊登《朱母钟太夫人传略》一文。延安的《解放日报》是 当时中共中央的机关报。
二、简介作者
朱德同志(1886~1976)是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 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朱德同志早年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 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5 年在云南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复辟的起义。1922 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在党的领导下,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27 年参加了八 一南昌起义;次年,他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部队,开赴井冈山,与毛泽东同志 所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军长。1930 年起任中国工 农红军总司令,中华苏维埃军事委员会主席。1934 年 10 月,参加了二万五千里 长征。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指挥、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解放 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同志当选为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5
回忆我的母亲
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1954 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二 届人大后,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朱德同志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 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
三、默读课文
同学默读课文,在生字词处标上记号,思考课文的段落层次和主要内容。
四、指导学生做好下列字、词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佃农(di3n)
.
(2)祖籍(jí)
.
(3)妯娌(zh5u l@)
..
(6)慰勉(w-i mi2n)
..
(9)私塾(s~ sh%)
..
(12)瞒着(m1n zhe)
..(4)勉强(qi2ng)(5)迁徙(x@)
..(7)溺死(n#)
.
(10)调料(ti1o)
.
(8)衙门(y1)
.
(11)血溅(ji3n)
.
2.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横线的字注音。① 不辍劳作(chu7):不停地劳动(耕作)。
: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受。② 任劳任怨(r-n yuàn)③ 宽厚仁慈(r9n c!):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④ 为富不仁(w9i f&):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⑤ 节衣缩食(su4 sh!):尽量节省。节,俭省;缩,缩减。⑥ 支撑门户(zh~ ch8ng):勉强维持家庭。⑦ 东挪西借(nu5):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⑧ 聊叙(li1o x&):叙谈叙谈。聊,姑且、略;叙,谈。(姑且谈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案-5
回忆我的母亲
五、小组交流,全班研讨: 课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段),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 2~15 段),叙述家庭情况,着重写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 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这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 2~8 段),概述家庭情况,着重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 高贵品质和坚强不屈的性格。
第二层(第 9~13 段),母亲理解儿子,鼓励支持他投身革命。
第三层(第 14~15 段),从三个方面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深刻的影响。(这两节也可归人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第 16~17 段),写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 和人民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崇高的思想感情。
对上面的分法,学生可能会有不同意见,分歧主要是第 14、15 两节到底归 到第二大部分还是最后,从文章内容的前后呼应看,这两节应是紧承上文作总结,从表达方式的运用看,应和最后两节组合在一起,两种意见都有道理,不必强求 一致。
五、朗读分析课文
这篇课文是训练朗读的好材料,通过朗读可以细细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感受文章朴素优美的语言魅力,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
1.老师范读第一节,此段情深意切,要求学生认真体会。提问:这一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开篇点题,怀着对母亲深沉的爱,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引导学 生把握“我爱我母亲”这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勤劳”是母亲的本质 特征,起总领全文的作用;“永远回忆”,既直接呼应题目,又自然地引出下 文。
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深情地朗读第一节。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案-5
回忆我的母亲
2.指定一两位学生朗读 2~15 节。要求感情充沛,以情带声,尽量声情并 茂。读后教师可请学生加以评论,要求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然后教师再略 作评点。
提问:这一部分以记叙为主,但其间穿插着评价母亲优秀品质的语句,请把这些关键性语句找出来。
明确:此类语句有:“母亲是个好劳动”“聪明能干”“母亲在家庭里极能 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 强烈了”“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母亲知道我所 做的事业,她期待着中华民族解放的成功”。这些语句分别从一个侧面表现了 母亲的优秀品质,把它们联系起来看,就形成了母亲的完整形象。教者可指 明,这种阅读方法就是筛选并整合信息。
3.讨论:以上提取的语句都是由哪些具体材料来支撑的?并加以简单分析。如:“母亲是个好劳动”——“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还能挑水挑粪”,这表明母亲的勤劳能干。
母亲同情贫苦的人——她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 戚” 这是母亲性格中所特有的宽厚仁慈,宁可自己吃苦受难,也要帮助别人。然而,她对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蛮横更加反感了。爱憎又何等分明。
“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母亲曾经以节 衣缩食的办法培养作者去读书,想靠儿子成为读书人来“支撑门户”,不受或 少受压迫。在作者求学期间,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二百多块钱”,直到后来“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投身于进步事业,这些都足以表 明母亲识大体、顾大局,支持儿子走上革命道路。
“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华民族解放的成功”——母亲更 加支持儿子从事革命,“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生活”“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这又充分表明了,作为一个劳动 妇女,母亲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的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美德。
六、布置作业
1.熟读最后四节,为下节课完成背诵任务做好准备。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案-5
回忆我的母亲
2.完成“思考与练习三”,用铅笔直接做在书上。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探究后四段内容
探究问题 1: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抒写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明确:一是“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二是“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
勤劳的习惯”,三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探究问题 2:请你谈谈对这两节深刻含义的理解。
明确:作者用了两个段落,两次强调“我应该感激母亲”,是因为母亲给了作者
受用一生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使作者懂得了做人,走上了革命道路,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锤炼了革命意志。这些精神财富是他几十年革命征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作者深情地写道:“这使我在三十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 难,没被困难吓倒。“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 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中国革命的成功,是和这些平凡而伟大 母亲分不开的,作者对母亲的赞颂,就是对劳动人民的感激;对母亲的感激,就是对劳动人民的赞颂。
探究问题 3:作为全文的结尾,第 16 节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有三层意思。一是痛悼母亲的离去,二是对母亲的高度评价,三是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二、探究课文在选材、组材、详略安排等方面的特点
探究问题 1:文章先后选取了那些材料,为什么选取这些材料?
明确:全文紧扣开头的中心句——“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选材和组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案-5
回忆我的母亲
材。重点详写了母亲“吃苦耐劳”“持家有方”“善良俭朴”“身传言教” 以照应和突出“特别”;又用一定篇幅写母亲的其他优秀品质以照应“很 多事情” “值得我永远回忆”,这便是中心统率材料,材料为表现中心服 务。
探究问题 2:作者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明确: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标明事件的时间并按顺序安排记叙 的内容。如课文第二部分中,记叙了庚子年(1900)受灾农民吃大户,乙末 年(1895)除夕被迫分家,光绪三十一年(1905)母亲送子读书等,甚至引用 侄儿、外甥的来信,也标明时间。这样,虽然文章所记的内容时间跨度大,事件多,但脉络清晰,有条不紊。同时注意时间的纵向发展和事件的横向 联系合理交叉,以及母亲各种优秀品质的相互渗透和对“我”的深刻影响 等方面,把“回忆”的内容同“我”的感受和谐地统一成整体,使全文中 心突出,文气贯通。
探究问题 3:文中哪些事情详写?哪些事情略写?为什么?
明确:回忆母亲优秀品质部分写得详尽,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突出母亲的平凡
和伟大。分析母亲优秀品质对“我”的深刻影响和“我”对母亲的感思、怀念、哀悼写得略。以议为主,结合抒情。详略得当,多角度、全方位地 表现了母亲勤劳的一生,并突出了母亲的各种优秀品质及其对“我”的深 刻教育和影响,从而使报答母亲的深恩升华到尽忠于祖**亲的高度。
探究问题 4:本文的语言给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明确:本文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华丽辞藻的着意渲染,但总司令回
忆的是自己亲历亲见亲闻的母亲的生活经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真挚 而深沉,读来亲切而感人。“我爱我母亲”“我应该感谢母亲”“愿母亲、、在地下安息”这些平常文字由于发自心底,浸透了对母亲的挚爱之情。“母 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我从 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案-5
回忆我的母亲
放牛去了……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些写亲身经历、切身感受的最朴实不过的文字,使我们看到了母亲“整日劳碌”“汗流满、面”的高大身影。“很自然地”“就悄悄”“便整日……跟着”这些词语,、、说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母亲身教的巨大力量,使总司令从小养成 了劳动的习惯,学会了许多生产知识。85 岁高龄,精神、饮食俱不如前 的母亲甚望见儿子一面,“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 望”,在这样的语境中,准确地用上一个“竟”字,含义非常深刻,既寄 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深情怀念与终生遗憾,又寄寓了作者把民族、人 民、党的事业放在首位的崇高品质。
这篇纪念性的文章,在记叙中有机地结合抒情和议论。文中没有用华丽的辞 藻和慷慨激昂的词句去叙写、赞颂母亲。但是,在那平实的叙写中,在那简洁、朴素的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母亲的真挚深沉的爱。如,“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思呢”,这些都是发自肺腑之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文中,深情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俭朴的特点,同情劳苦人民、憎恶为富 不仁者的朴素阶级意识,支持革命、期望革命成功的思想品质。作者还在两处写 到“我应该感谢母亲”,表达了对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和“教给 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的感激赞颂之情。
三、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与练习二、四”。2.背诵 14~17 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