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文具 教学案(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06:15: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买文具 教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买文具 教学案》。

第一篇:买文具 教学案

第五单元

除法

第一课时《买文具》 教学案

导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P59~P61 导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除数时整十数除法的算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导学过程:

一、引出并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开学了,爸爸妈妈要带你们去买文具,每个书包20元,8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140元又可以买多少个书包?

二、自主学习

(1)8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你想到几种解决的方法呢?你会用竖式计算这道题吗?在竖式80÷20中,为什么“4”写在个位上?(2)140元又可以买多少个书包?你会列竖式计算吗?为什么“7”写在个位上?

三、合作交流

通过自主学习的两个问题,请你把你的想法与组员交流交流。

四、展示点拨

探究:

1、在竖式80÷20中,商“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80元是8个十元,20元时2个十元,因为8÷2=4,所以80÷20=4.小结:两位数除以整十数,商必须写在个位上。

探究:

2、在竖式140÷20中,商“7”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140元是14个十元,20元时2个十元,因为14÷2=7,所以140÷20=7.小结: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不够除,就看被除数的前三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五、自学检测、完成课本P60“试一试”第1、第2、第3题,六、当堂训练

完成课本P61“练一练”第1、第2、第3、第4题,七、课堂评价:

1、你是怎样评价这节课的效果?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篇:教案买文具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课时 买文具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2、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又是一年开学季,同学们在开学时都应该置办写哪些东西啊?同学们举手回答,老师加以引导,引出新课。

课件出示教材例题图,让学生观察后说说从图中获得的信息。

生:计算器每个22元,铅笔盒每个18元,圆珠笔每个4元,钢笔每盒24元,羽毛球拍每副35元,足球每个40元。

师:买三个计算器和一支钢笔要多少元?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内容列出算式

生:22×3=66(元)24÷4=6(元)66+6=72(元)生:22×3+24÷4=72(元)

师:两位学生的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 探索新知

1.不同点:列式的方式不同,分布列式和综合列式

相同点:运算顺序相同,都是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1)在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2)在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2.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下面绿点问题。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35+65×40÷5 12×(153-83)÷8(96-6)×(15+9)(3)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你能添上括号使9÷3×5-2=1成立吗?(检查预习效果)口述总结:中括号也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小括号和中括号都出现在同一个式子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中括号里面的。

三 巩固练习:课本48页练习题第2、4题。

四 课堂小结 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运算时,我们就按照从左往右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顺序进行计算;既有加减又有乘除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小括号,后算中括号。

五 作业布置 课本49页第3、6题 六 板书设计

买文具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1)在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2)在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3)如果有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中括号里面的。

第三篇:除法买文具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买文具(除法)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6~67页《买文具》。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除法的算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教学难点:商的定位。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学过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不知道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考一考就知道了。敢不敢挑战?

1.括号里填几?(思考一下,谁来挑战?)

36里面有()个9

90里面有()个9 180里面有()个9

125里面有()个5 你是怎么算的呢?

2.用竖式计算:(三组完成第一道。二组完成第二道。一组完成第三道。看哪个大组完成得又快又好。)(指名三位学生板演。)

72÷9

÷ 3

÷ 4

3、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师:看来同学们对旧知识掌握得不错,真是爱学习的孩子!我相信这节课你们对新知识的掌握也会很棒!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现在淘气和笑笑到了文具店里。在买文具的过程中会用到一些数学知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有关买文具的数学问题吗?(板书课题:买文具)

1.(出示主题图)

师:请认真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谁来说一说)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呢?(谁来提一提)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①书包的单价是文具盒的几倍?②1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③80元可以买多少个计算器?④计算器的单价是书包的几倍?)

三、自主探索: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我们先来解决“8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这个问题。(就是求多少里面有几个多少呢?)求8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就是求80里面有几个20。

(1)想一想,用你喜欢的方法试一试。

(2)你是怎样算呢?(80÷20,两位数÷两位数整十数,商是多少呢?你怎么想的呢?)(3)师:原来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这是同学们善于思考的结果。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解决。你会用除法竖式来计算吗?试试看。

(4)那么,“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5)小组讨论:“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6)学生汇报,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商“4”表示4个的意思,应该写在个位上;两位数80除以两位数20,商是一位数,应该写在个位上)

2.再次解决问题:

师:80元可以买4个书包,淘气有14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140里面有几个20呢?)

(1)你怎样算呢?谁先来估一估,商大约是几?(买的个数应该比4个多。)(2)请你用竖式算一算。

(3)讨论:“7”为什么要与个位对齐?

(4)交流,引导(学生可能说:140元是14个十元,20元是2个十元,因为14÷2=7,所以140÷20 = 7;如果“7”写在十位上就表示70了;因为除到被除数的个位,所以“7”要与个位对齐。师要肯定学生的想法,表扬学生讲得有道理。)

3.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强,相信下面这个问题也难不倒你们。(1)出示:160元能买几个计算器呢?还剩多少元?

(2)你怎样算呢?(三位数÷两位数整十数)请你用竖式算一算。(3)全班交流算法:

引导:160里面最多有几个30呢?应该商几?由于商“5”表示5个,所以,要把5写在什么位上。

师:“160÷30”结果有余数,“10”表示什么?怎样写横式的结果?有余数的除法,要注意什么?(余数小于除数;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商小了)

四、巩固练习:

师:老师很高兴,我知道同学们都在努力。没有最好,只好更好,有信心做得更好吗?

1.打开数学书67页“练一练”第1题,请你在书上圈一圈,算一算。80÷40,一次圈40个;270÷30,一次圈30个),投影展示。

2.师:善于计算的孩子才是最聪明的孩子,请你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练一练”第2题,投影展示。

3.师:善于填空的孩子才是最能干的孩子,请你在书上的括号里填上最大的数,谁来填一填。

4、师:善于解决问题的孩子才是最棒的孩子,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淘气用140元买文具盒,可以买到几个?(商可能是几位数?)

五、全课总结。

师:善于总结的孩子才是最好的孩子,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想提醒同学们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第四篇:买文具说课稿

买文具说课稿8篇

买文具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能力目标是会用小额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情感目标是爱护人民币,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一年级学生一般对人民币都有一些认识,能大致分辨出人民币面值的大小。学生比较困难的是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及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如何付钱、找钱等。我根据学生的原有的认知基础和年龄特点,在教学时突出了以下几点: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寻找知识与经验的联系。

2、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课的设计我将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试图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3、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渗透应用性和开放性。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任何时候都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我在此基础上设计学生自主购物活动,适当渗透应用性和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学法

这节课是一年级的教材,学生的年龄小,但对人民币的有关知识并不是一片空白。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买卖活动已丰富了学生对人民币的感性认识,故在教学时,我对学生放的较开,尽量让学生多说,力图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这一教学理念。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时,我设计让学生小组活动,共同参与到购物游戏中,使学生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买文具》说课稿二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买文具》说课稿二为了落实教学目标,解决重难点问题,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创设笑笑过六一买文具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人民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在第二大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小环节:

1、认识人民币

这里,由于是学生上过的课,因此人民币的分类我没有花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只是口答了一下分类方法,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接下来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以及它们的特点。这里在交流中丰富学生的识别方法,构建学生对人民币多种特征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学中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2、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通过笑笑买文具这一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在购物过程中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人民币的功能。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认识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个环节是实践运用,拓展延伸。首先完成课本P71填一填(1)(2)小题,接下来通过模拟买水果这一购物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人民币的换算,完成教学目标。

之后,通过课件你知道吗我又同孩子一起了解了货币的产生过程,使学生对货币有了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最后,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总结全课,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交流倾听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不乱花钱的思想教育。

五、说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单位:元 角 分

1元=10角

1角=10分

这样设计简单明了,重点突出。

买文具说课稿2

今天我上课的课题是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下面把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及处理教学内容时采用的教学策略简单的说一说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

本节内容在全册书及单元的地位: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除法第一课时。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二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的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相关内容,基本掌握了除数计算的试商方法。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其基本方法与前面的相同,不同的是商的数值可能较大。在试商时又涉及商的定位。教材这里安排竖式计算是为了分散难点,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为后续的学习除数是任意的两位数及三位数打下伏笔。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个层次:一、教学两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二、教学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也是一位数,归纳计算方法。在解决第一个层次上教材安排一个教学情景,解决80 元可以买几个书包?给处理不同层次的计算方法:减法、乘法、摆一摆、竖式对于这几种方法。我是这样理解的:第一种减法其实就是除法的含义;乘法是为了后面的试商作准备;摆人民币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以及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在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的过程中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②在归纳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上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在陈述算理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用数学语言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 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体会做数学。

②在具体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情感与态度:

①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向学生渗透“未知”转化“已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事物间是有“联系的”,是可“变化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②通过买文具送给希望工程的情景使学生分享到关爱他人快乐,与别人共享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觉得本节课是本单元后面要学习除数是任意两位数的基础。 因此,理解算法掌握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除数是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在从教法学法上谈:

(四)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把权力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尊重差异,交流互动。如在讨论80/20为什么等于4时,因为学生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也就不同,这样的差异为数学提供了资源, 我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对不同方法的交流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在思维上发生交往,促使参与数学活动的每个人都有所思。

2把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如在理解算理上,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孩子们摆一摆,说一说去感受体验理解算理。而不是老师直接的告诉怎样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孩子们自己尝试着总结计算方法,这样有助于发展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3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找出答案。这里的给问题不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答,而是教师很巧妙的设计一个冲突,让学生主动思考。如在教学竖式的必要性时,我问:既然大家都认为口算简单为什么还要学习笔算呢?

(五)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首先会倾听,注意提醒学生要倾听他人的发言:你听懂了吗?能重复吗?其次,会合作会交流。如在讨论80/20为什么等于4?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合作在交流多种方法中互补、反思自己的方法。再有,学会用动手操作摆一摆来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六)教学程序及设想

我经常在思考: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害怕数学,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数学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了。事实

上,数学学习应该与学生的生活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并掌握数学。这既是体现横向数学化的思想又体现了纵向数学化的思想。

1、情境中探索算理发现方法

(1)由中期测试买奖品这一情景引出除法竖式

(2)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

2讨论中理解算理概括方法(正确书写商的位置)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安排独立探究、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

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竖式的书写,尝试探究。在试算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针对重难点师生进行探究验证

首先引导学生从试商上考虑:20×4=80他的商是40所以错了。在从算理上去考虑:商4为什么一定要写在个位?在从计算过程考虑第二步算什么?所以他写8对吗?得出正确的算式以后引导学生对这个算式进行整体的认识 。和前面口算的方法比较找到联系,理解学习竖式的必要性。在理解算理上如有困难,让学生通过摆人民币进行充分的感知。(因为是重点理解算理的地方,同时也是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一种思维训练。所以我会在这个地方舍得花时间)

教学例2 时,放手让学生独立作,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和例1进行比较教师制造认知冲突:那我就不明白了除数都是20 被除数一个是两位数,一个是三位数商怎么都是一位数?它应该是两位数才对啊?在交流中概括计算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挑战中升华算理掌握方法(有余数的除法)

巩固内化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学生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安排了一个是基础练习一个是有余数的除法练习,最后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机动)。

先做一道基础的90÷30,在教师挑战性的语言中激起学生向困难挑战的欲望:师:这么多同学都做对了是不是这道题太简单了阿。下面来一个稍微难一点的敢挑战吗?理解余数:还剩8元 ,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阿?

4、回顾中升华(知识的,情感的)

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对在获取新知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策略进行反思,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师:同学们不但学会了数学知识而且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了不起!知道吗?认识你

们是我今天最大的收获!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看到老师买奖品的行动,你想说些什么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的!使学生分享取得优异成绩的快乐!

整节课教学活动中我想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所以在教学时间上可能会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但我想这节课可能没多做练习,但预设的三维目标都已达到,算理理解透彻,思维活跃,认识到位,下一节课进行专门的练习,就不是没有练习,而是还没到练习的时间。

买文具说课稿3

教材分析

《买文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购物》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突出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认识人民币,解决实际问题。本节是本单元的第一节课,由于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教材中创设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情境——买文具,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人民币,理解人民币的功能。通过“买文具”、“认一认”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并对小面额人民币上的数字、图案等有初步的了解,然后进一步让学生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填一填”来了解人民币之间的兑换,以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重点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人民币的功能。

3.培养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设想

通过“买文具”这一真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理解人民币的功能。然后通过看、拿、想、说、换、比等手段,加深学生对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并且真正体会1元钱的币值,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将数学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人民币、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买过东西吗?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商店看一看,你们愿意吗?(出示商店情境图)这个商店是卖什么的?(自由发言,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准确运用数量词)在商店里你都看到了什么?(自由说)这么多的文具你想买什么呢?(让一名学生说)那你用什么买呀?(人民币)你认识钱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咱们中国通用的钱——人民币(实物人民币)。

【借助文具商店这一情境,引出本节的主题——人民币,并揭示人民币的功能。】

二、小组合作,获取知识。

1.师:现在,你们想仔细去看一看吗?下面请每个小组拿出信封内的人民币,大家轮流看一看、摸一摸,你能发现什么呢?观察时小朋友们要互相谦让,有礼貌。

2.师:你都发现了什么,谁愿意说给同学们听一听?(主要引导学生从人民币的数字、面额、字样和各种图案说一说。)

3.个别发言,出示教材第68页“认一认”。

【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人民币,通过让学生亲自去看、摸,使学生对人民币有初步的了解,同时,凸现学生的个性思维及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购物活动。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人民币,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买东西,看你会不会买?(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购物活动。)

1.小组合作:组长来当售货员,其他同学用课前准备好的人民币(课本后的彩图)购买自己想买的文具。

2.师:同学们的收获都不小,你能从你买的文具中选一种介绍一下你是怎么买的吗?(指名说一次购物过程。)

3.师:小朋友们,你们看,我这里有1张1元钱,我也想去买一些文具,你们愿意帮我去买吗?下面就请同学们用1元钱去买文具,你能买些什么呢?(小组继续购物。)

4.反馈,并板书:

1元

2角 找回8角

1角 找回9角

买文具 教师说课,标签: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稿,

……

运用课件演示元和角之间的关系,以及角和分之间的关系,并板书:

1元=10角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1元=10角,也知道1元钱能买哪些文具,你能独立完成第69页这些题吗?(学生独立试做。)

5.师:大家都完成了,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实物投影反馈。)

6.师:在你的生活中,1元钱还可以买哪些物品呢?(同桌交流。)

【通过购物让学生初步理解人民币的功能,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解决简单问题。

1.请学生来当售货员,老师拿一张5元的人民币去买一支钢笔,售货员没有零钱找给老师,由此创设一个需要兑换人民币的情境,然后让售货员自己去想办法。

【让学生体会到兑换的必要性。】

2.师:你在平时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你现在想不想让同学们帮你去解决呢?你可以找一位好朋友去兑换。

3.师:哪一对好朋友想把你们的收获告诉大家。(全班交流,并板书,用实物粘贴。)

5元 能换5张1元

2元 能换2张1元

5角 能换5张1角

……

4.独立完成教材第69页“填一填”第1题。

5.师:谁想把你做的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实物投影反馈。)

【通过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人民币之间可以兑换,也让他们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此类问题应如何解决,加强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五、练一练。(卡片)

2元=( )角 30角=( )元

4元=( )角 50角=( )元

3角+6角=( )角 2元+2元+1元=( )元

六、说一说。

师:人民币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离不开的,在勤俭节约方面,爱护人民币方面,你是怎么做的?说给你身边的小朋友听。

七、实践作业。

访问或调查并记录:你对人民币还知道些什么?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评析

本节课学生是在购物情境中完成的,学生对情境非常感兴趣,本节课的任务也完成了,但是学生对人民币的感知还不够,在学生独立观察人民币后,让学生说一说时,教师的指导还不到位,学生说不出来的一些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来,比如人民币上的数字是什么意思,人民币上的图案都有什么,等等。接下来的购物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认识了人民币及元、角、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了人民币的功能,还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方式,将数学教学变成了数学活动的教学。

买文具说课稿4

大家好,我是xxx

今天很高兴能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的说课,我说课的题目是《买文具》。

结合新课标的理念以及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和学具的准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部分来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33页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的第一课时。在学习小数乘法的意义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本节课将通过类推迁移,借助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和直观模型三种方式,把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推广到小数乘法中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学生的个性特点,我希望学生学完本节课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借助面积模型,探索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进行简单小数乘整数的口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

三、说教学重难点

【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抓住重难点教学,才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定为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而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得数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具、学具的准备

本节课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所以借助铅笔,橡皮擦,直尺,卷笔刀等文具为学生提供场景,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借用面积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五、说教法与学法

由于四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所以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类推迁移法,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而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整个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从复习旧知、探索新知、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五个方面组织课堂教学。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

通过几道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元、角、分与小数”以及“小数加法”有关知识的练习,为接下来新知识的讲授做好类推迁移的准备。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

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将创设文具店一角情境,在文具架上摆好标有价格的铅笔、橡皮、直尺、卷笔刀等文具。

教师引导后进生提取数学信息,给予他们自信,同时教育学生要爱惜文具。继而让学生各抒己见,提出数学问题。

接下来将从学生提出的众多问题中,挑炼出几个问题进行解决。

买4块橡皮擦需要多少钱?此题引导学生列出式子:0.2×4,那它的结果等于多少呢?由学生小组内展开讨论,并合作探索,找到解决此题结果的方法。

在学生找到解决方法后,由组与组PK,汇报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连加:0.2+0.2+0.2+0.2=0.8(元)(根据乘法意义化乘为加,用小数加法的知识解答,为后面讲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提供知识基础)

(2)转化法:(把元转化成角,变成整数乘法)

0.2元=2角

2×4=8(角)

8角=0.8元

也就是说0.2×4=0.8(元)

【以上两种方法都能算出0.2×4=0.8,接下来课件出示课本中笑笑的方法,鼓励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小数的意义来解说0.2×4的意义】

【借助面积模型,让我们更直观地看到,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继续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计算买3把尺子需要多少钱?【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孩子们感受到算法的多样化,并将前面学习的方法加以运用。】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考虑到大班教学的特点,学生程度的差异,我有针对性的选择习题,由浅及深,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的尾声,我将抛出“这节课你们学到什么?”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温故而知新,让孩子们回家复习,通过适当的练习学以致用。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不仅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直观艺术表达。以上是我的板书,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教学重难点,便于学生复习整理。

以上是我本次说课的全部内容,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买文具说课稿5

《买文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一年级第二册第六单元“购物”的第一课。这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根据这些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练”,完成了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这节课一共设计了三个紧密联系的活动。

一、说教材

(一)情境引入,整体认识人民币。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没有束缚学生的手脚,而是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背景,组织学生进行的主体探索性学习,大胆地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相互补充,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和主动性,满足了学生遥表现欲和探究欲,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二)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在这个活动中笑笑为了给淘气送生日礼物来到机灵狗的文具店发生的买卖活动。由此引出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活动中,我努力挖掘教学的“应用性”对教材进行重组、整合,设计模拟换钱活动,打破了传统封闭式的教学过程,构建了生生互动的“开放式”教学空间,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应用创新,体验生活。

笑笑买完圆珠笔后,想起还要买尺子,尺子的价钱是8角。人民币中有1角、2角和5角的,没有8角的,怎么办呢?学生各抒己见,说出很多种8角钱的拿法。笑笑还有一元钱,你帮她想想,1元钱可以买些什么呢?学生说出可以买10块橡皮、5本本子……在这一环节中,使学生真正体会一元钱的币值。

二、说教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动力。导入时创设了机灵狗的小小文具店开张了,欢迎小朋友们光临。并让学生说出购物需要用到钱,对于钱小朋友们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这些问题学生喜欢并且容易接受。这些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起学习的强烈欲望。

2、注重操作感知,注重与生活联系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在现实情境中,认识无、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因此我设计了笑笑想买一支一元钱的圆珠笔,请小朋友帮她付钱这一环节,通过多媒体演示及学生的拿、数、想、比等手段,富有趣味地得出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3、提供形式多样的练习活动,加深学生的体验

我们知道了1元钱可以换10个1角的,1角钱可以换10个1分的,老师有几张人民币,你能帮老师换成零钱吗?让学生在玩中练,练中玩,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的体验,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学法

1、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拿、数、想、比等多种方式对人民币进行自主探究。看、拿、数、想、比都由学生自己动手感受体验人民币。教师在这些活动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树立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2、实践操作

新课程理念非常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特别是数学科,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在操作实践中学会学习。本课设计了帮笑笑买文具、购物等活动,让学生有充足的空间实践操作。

3、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也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本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这一点,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合作交流机会。如:小组交流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小组讨论如何帮笑笑买文具以及换钱游戏、购物游戏。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有很大的空间进行合作,学会与人交流。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总之在这节课中我主要通过“买文具”这一真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理解人民币的功能,然后通过看、想、说、换、比等手段,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在此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并且真正体会1元钱的币值,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也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将数学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

买文具说课稿6

一、说教材

《买文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一年级第二册第六单元购物的第一课。这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一年级学生一般对人民币都有了一点认识,能大致分辨出人民币面值的大小.学生比较困难的是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及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如何付钱、找钱等。我根据学生的原有的认知基础和年龄特点,在教学时突出了以下几点: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寻找知识与经验的联系。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导入中谈话内容的设计,不仅很自然的将学生引入新课中,更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2、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本课的设计我将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路径的引导者、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试图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在认识人民币这一环节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3、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渗透应用性和开放性。

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任何时候都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此基础上再适当渗透应用性和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本课的教学设想之一。本课中的购物和小小银行活动的设计正是源于这种构想。

三、说学法

这节课是一年级的教材,学生的年龄小,但对人民币的有关知识并不是一片空白。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买卖活动已丰富了学生对人民币的感性认识,故在教学时,我对学生放的放开,尽量让学生多说,力图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这一教学理念。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时,我设计让学生每4人一组,小组活动讨论将人民币进行分类和共同参与到购物、兑换活动游戏中,使学生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

四、说教学流程

(一) 导入新课。

师:你们陪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买东西需要什么?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钱?(生自由发言)看来钱的用处非常大,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钱。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吗?(人民币)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借助谈话,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民币,并初步揭示人民币的功能。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二) 人民币的认识。

1、认识人民币。

(1) 出示几张大面额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

(2) 利用CAI出示常用的小面值的人民币,提问:你们认识哪些?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和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3) 向学生介绍盲点,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

[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人民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先独立认识,再同桌交流,在交流中丰富学生的识别方法,构建学生对人民币多种特征的了解。教学中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2、分一分。

师: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分类吗?假如要把全班同学进行分类,该怎么分?现在你们能把盒子里的人民币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一分吗?在组内分一分。分好后小组汇报交流。教师小结各种分法后,教育学生要养成用完人民币及时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3、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结合学生的分法,引出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并板书。说明:在人民币中,元是最大的单位,分是最小的单位。

[这两个环节,我是放在一起处理的。一年级的学生对知识内容容易遗忘,所以我先复习了一下如何分类,以至学生很快的就能将人民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了分类。在分类中又很自然的引出人民币的单位,使学生更深层次的认识人民币。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了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三) 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1、创设商店购物的情境,问:一本数学本2角钱、一把尺子1元钱,你们可以怎样付钱呢?小组讨论后付钱。在活动中明确1元=10角。问:我这儿有张卡片5分钱,但是我要两张一起卖,你该付给我多少钱呢?小组讨论后付钱。在活动中明确1角=10分。(板书:1元=10角,1角=10分)

2、结合歌曲《一分钱》教育学生拾金不昧,养成不乱花钱、节约的好习惯。

[通过购物这一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在购物过程中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人民币的功能。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认识了人民币及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将数学教学变成数学活动的教学。歌曲《一分钱》的设计不仅让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休息、活跃了课堂,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合理用钱的意识。]

(四) 巩固练习。

1、填空: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设计成小小银行的游戏。)

[把问题设计成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更乐于接受。通过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人民币之间可以兑换,让他们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此类问题如何解决,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开放性和应用性,并将所学的知识经验生活化、数学化、系统化。]

2、抢答。

[这一题的设计,旨在进一步巩固深化,拓展思维,确保学习任务的圆满完成。]

(五) 全课总结。

[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必要的梳理。]

买文具说课稿7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周长。是一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的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五册P100~P10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新课标里提到“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针对这一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生活实际,本课时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分别为:

1、结合具体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并能指出具体图形的周长。

2、结合具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能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贯穿全局、带动全局的核心内容,它是由各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周长的概念以及周长的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知识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今后学习的各种图形的周长计算。我给这个课时的教学重点定为两个:

1、周长的认识。

2、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树叶图片。

引导学生学习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方法:

遵循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选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是直观演示为主,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思维、自学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

教学过程:

一、探索对比,引入概念。

在生活中,学生更多的遇到的是具体图形,而特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会出现得比较少,所以在第一个层次我采取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教学模式。以常见的树叶为例抽象出周长的概念。首先创设一个具体情境:为了迎接五城会的到来,小瓢虫星星积极开始了体育锻炼,每天都会到青叶操场上跑步。用多媒体演示小瓢虫星星在青叶操场上两次不同的跑步路线,让学生观察跑步路线是否相同,分小组讨论不同在哪里,在矛盾形成的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势而涨,当学生观察得出结果:一次沿着青叶的边沿从树根出发最后跑到终点刚好跑完一周,另一次还是沿着树叶的边沿从树根出发但是最后没有跑回树根,离一周还差一点。在此同时教师揭示周长的概念:刚才星星第一次跑的是树叶一周的长度,也就是树叶的周长,我们把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通过两次不同爬行过程的比较,学生的脑中形成了周长完整的表象。在这一教学层次中不是把周长的概念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比较,合作交流,为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提供感性材料,最后再水到渠成的揭示周长的概念。

二、动手操作,落实概念。

在学生的具体观察,比较后,教师揭示了周长的概念,学生对周长有初步认识之后,出示多种具体图形,让学生动手自己在手中的卡片上描一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从而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类化使学生体会到概念是对具有共同特征的许多具体内容的概括:

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周长了之后,通过描一描周长这一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进一步认识了周长的意义。

三、因势利导,探索发现。

探索发现,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重讲轻练为边讲边练,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实现两次飞跃:一次是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一次从理性到实践的飞跃。

在学生对周长有感性的认识之后,让学生理性的思考,分小组讨论要求出这些图形的周长怎么办?讨论估计有三种情况:

①用绳子量套在图形上,在把绳子拉直用直尺量绳子的长度

②把图形简下来在直尺上滚动

③量出各条边,再把各条边相加。我们可以发现各种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用绳子量不方便,存在误差;滚动剪下来的小实物可以,大实物、画在黑板上或是固定的图形就不行;最好的方法是先量出组成该图形各条边的长度,把各条边相加得出该图形的周长。但是量几条边呢?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图形没有必要把所有的边都量出来,相同长度的边只需要量一次就够了。

学生在自身的探索讨论下求出了这些图形的周长,这时再出示图形中较特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2厘米

3厘米

让学生求出他们的周长,这对于计算出以上具体图形的学生来说简直就是信手拈来的简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有以下几种做法:

长方形的周长:

①4+2+4+2=12(厘米)

②4×2+2×2=12(厘米)

③(4+2)×2=12(厘米)

正方形的周长:

①3+3+3+3=12(厘米)

②3×4=12(厘米)

在学生展示出不同算法之后,进行讨论,让学生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方法,新课标提倡算法的多样法,而现实生活中正正规规给出长宽求周长的例子少之又少,为了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运用与生活实际,学生讨论出的方法不唯一,不总结公式。

四、解决实际问题。

1、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图形,并通过测量移动等方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教师结合多媒体展示边线移动的过程,直观地说明每组题中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让学生直观的感觉到图形的周长和图形大小无关,只和组成图形的边长有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2、伍校长想在咱们学校周围修上一堵新围墙,你能帮伍校长算算围墙要修多长吗?

新课标里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学生掌握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让学生求出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买文具说课稿8

学生分析:

本课从三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组织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有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我们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加、减法以及学习了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并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

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让我们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的大小,在探究中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的学习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买文具的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重点:

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具准备:

第2页的情境图;第2页试一试。

学生准备:

剪下课本附页中的人民币图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以前买过东西吗?

生:买过。

师:都买过些什么?

生1:买过盐。

生2:买过铅笔。

生3:买过瓜子。……

师:那么你能说出它们的价格吗?

生1:铅笔1角钱一支。

生2:一包瓜子5角钱。

生3:本子3角钱一个。……

师:可见,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那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文具商店买文具好吗?

生:好!

(师板书课题,出示情境图:文具商店里:铅笔0.5元,尺子1.06元,笔记本3.50元,水彩笔16.85元)

二、学习新知

1、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图,你能从图中了解到些什么呢?

(生观察后回答)

师:你们知道每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吗?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把你的想法互相说一说。

(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生:铅笔0.50元,也就是5角;尺子1.06元,也就是1元零6分……

2、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想一下 ,价格标牌上的数与元角分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1)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2)小组汇报。

(3)教师小结。

3、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0.5、1.06、3.06、16.85、8.00这些数与以前学过的数一样吗?为什么?

生:不同,因为有个点。

师:非常好,所以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小数,中间的点叫小数点。

4、师:小数该怎样读、怎样写呢?

(1)自学课本。

(2)指明回答,师适当补充。

5、师:有位售货员叔叔不小心把笔记本标价牌上的小数点位置点错了,3.50元写成了0.35元,这样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1)小组讨论。

(2)指名说一说,教师小结,特别强调小数点的重要性。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相信你能行。

2、出示投影

(1)学生独立解答。

(2)指名说,师总结。

3、说一说

统计年本学期教科书的年价格,并与同伴说一说。

例如:数学7.40元,也就是7元4角。

4、游戏

用附页1中的人民币游戏,同桌一组,一个说元角分,一个用小数表示。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小数。

生2:我学习会了小数的读法、写法。

生3:……

板书设计:

买文具

像3.50、1.06、16.85……这样的数叫小数。

16.85

小数点 读作:十六点八五

第五篇:买文具教案

《买文具》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第三册第二单元《购物》第10、11页:买文具。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购物过程,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积累购物经验。

3、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实用价值,懂得要爱护人民币。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准确进行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四、教学准备:

课件、人民币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钱包,从钱包里拿出一些不同小面额的钱来)“钱”是我们国家进行购物时使用的货币,统称为“人民币”。这一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并学习用人民币来购买文具。(板书:买文具)

(二)学习新课

1、认识人民币。

(1)(出示不同小面额的人民币)你认识哪些人民币?把你认识的人民币从老师手中拿出来吧!

①你是怎么知道它是5元、2元、1元、5角、2角、1角„„(这里根据学生所拿的、自己认识的每一张人民币进行提问)?

②你是通过什么来判断、来辨认的?除了这些,你还认识哪些面额的人民币?你是怎么知道的?

(2)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提及或直接出示不同面额的硬币:1元、5角、1角、5分,让学生进行辨认。然后进行总结这一类是纸币,这一类是硬币。

(3)看课本“认一认”:图中有哪些人民币?给他们进行分类。说说哪些是纸币,哪些是硬币?

(4)同学们,你们知道1元可以换几张1角呢? 几个1分可换1张1角呢?(5)练习:

① 练一练的第1题 换一换,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② 练一练的第2题 填一填,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强调:计算钱数时,相同单位的钱数可以直接相加减。

2、学习付款。

(1)创设情境:(出示钢笔)1支钢笔1元钱,要买这支钢笔你都可以怎样去付钱呢?老师做售货员,让学生来付钱购买钢笔,展示学生的付钱方式。

(2)课件出示文具情境图,同学交流说一说购买每一种文具都可以怎样付钱。老师选其中2-3种让学生交流付钱方式。

(3)小结:在用人民币付款时,相同的钱数可以有不同的付款方式。3、1把尺子8角,淘气想用1元买1把尺子,如果你是售货员,你应找回多少钱呢?你如何列式解决呢?

学生交流并列式解答(见板书)

4、学生活动:小组成员之间说一说,1元正好可以买图中的哪些文具?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第3题,先让学生认真读题,独立解决,最后全班交流。

(四)本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我们应该如何爱护人民币 ?

六、板书设计:

买文具

———认识小面额人民币

1元=10角

1角=10分 10-8=2(角)

1元=100分 答:应找回2角。

下载买文具 教学案(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买文具 教学案(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买文具》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3.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能认、读、写简单的小......

    《买文具》教案

    买文具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70—71页。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元、角、分等小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

    买文具教案

    5、买文具 ——西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必须掌握的字。 3、初步了解量词的运用,逐步积累量词。 教学重点: 会......

    庄周买水教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寓言的文体特点。了解文中的典故“庄周梦蝶”“濠梁观鱼”“仓颉造字”“涸辙之鲋”及《秋水》等。 2.领悟这篇寓言式杂文所蕴含的道理。......

    《买文具》(推荐5篇)

    《买文具》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1、结合“买文具”问题解决的过程,体会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顺序的合理性,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在计算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认......

    《买文具》教学设计

    《买文具》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买文具》第一课时内容。 二、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回忆和巩固含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

    买文具教学设计

    《买文具》教学设计 双阳区鹿乡镇中心小学 李莹莹 一、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

    买文具教学设计

    买文具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活动,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理解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和兑换。 2、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体会1元钱的价值,感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