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墙教学反思
数墙
教学目标:
1.认识标有数学的墙。
2.探索数墙的构造以及数墙的规律,会根据规律解答问题。3.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4.发展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5.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1.发现数墙的规律。
2.运用规律将数墙填完整。
教学难点:按照规律自创数墙。
教学准备:ppt课件、小练习纸、可粘贴的纸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小朋友们,知道“三只小猪”的故事吗?(出示课件)
师:猪小弟用砖造墙,造了最牢固的墙,保护了所有的小猪。猪小弟除了勤劳,还很好学呢!你们瞧,他又要劳动了。这次他要干什么呢?
(小猪:我要用这些标有数字的砖头造一面数字的墙)
师:仔细看他是怎样造数墙的?
二、新课教授:
师:(播放媒体)(先拿几块砖造第一层,再造第二层,拿这两块砖,再造第三层,拿这一块,嗯,造好了!)
师:谁能描述一下小猪造的墙是什么样的?有几层?每层有几块?
生:墙是从下往上砌的,一共有三层。第一层由三块砖组成、第二层由两块砖组成、第三层(顶层)只有一块砖。
师:请大家找找这面数墙上的数字有规律吗?
生:从下往上,数字越来越大。
第一层的3+5=第二层的8,5+6=第二层的11,第二层的8+11=顶层的19。师:我们从下往上看,用的是加法。
生:„„
师:那哪位小朋友能说说,数墙的规律到底是什么呢?
小结:上面每一块数砖必须是它底下两块数砖的和。
师:原来,小猪是按这个规律造墙的。(揭示课题:数墙)我们也来学小猪造数墙吧!
三、巩固强化: 1.试一试:
(1)()3 4 1 2 2 师:这面数墙的造法和小猪的一样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第一层„„,第二层„„师:小朋友都找到了数墙的规律了,现在我要考考大家了,看看这面数墙,有一块砖上没有数字,请问这里该填几?
生:7。
师:是怎么来的呢?
生:3+4=7(2)()()4 2 3 1 师:这一题有2块砖没有填上数字,请大家看看应该先填哪一块? s:第二层的。填5。2+3=5 师:最高层是几? s:9。
师:9是怎么来的?
生:第二层的5+4=9。
(3)()()()师:先填哪块砖?填几?再填哪块砖?
(当数墙只告诉我们最底下一层数时,我们要一层层从下往上用合的方法计算。)填好后,将“5”隐掉?问可以怎么想?还可以怎么想?
再将“2”隐掉,说想法。
(如果我们就从下往上的方法不能填出,就可以从上往下试一试。只要知道其中两个数,就可以填写出第三个数。)2.独立完成p47/2。
校对答案。
3.师:刚才我们学会了造3层的墙,4层的数墙的规律是一样的。谁来试试?()
()()
()()()0 2 1 3 4.独立完成p47/3 校对答案 5.比赛造数墙好不好?看哪个小朋友造得又快又高。(挑战3层、4层、5层)比一比,谁造的数墙又快有高?
挑2个同学的作品展示,并集体检查有没有错。
(在填数砖墙时,有的题目可以从下往上用合的方法,有的题目可以从上往下用分的方法。)
四、拓展练习: 1.补数墙。
师:刚才小朋友的练习都做得非常好,现在小猪有几面数墙缺了几块数砖,可它不知道该先填哪一块?小朋友能不能帮助他啊? a题: 18 b题: 11()8()9 7()()()1()
师:该先填哪一块?还有别的填法吗? 2.符号分别代表数字几? 3.师:在小猪的数墙最下面加一排数砖行吗?请你们小组合作,看看可以造几种不同的数砖墙?
4.造顶层是20的数墙。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生:填数墙。
师:怎么样填呢?有什么规律?
生:上面每一块数砖必须是它底下两块数砖的和。师:小朋友真了不起。课后,我们还可以自己拟定规则,造墙呢!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试一试。
板书: 数墙
方向 块数 数
上少 大
下多 小
教学反思
在执教《数墙》一课之前学生已能正确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这节课的教学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而设计的一种数学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低年级的孩子机体正处在成长发育的过程,特别是神经系统不够成熟,容易疲劳,经常出现注意力分散等情况。鉴于上述原因,本课“数砖墙”以“动物造房子大赛”导入,引导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要“弄懂”、“学会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欲望。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的过程的本质特点,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第二层次中,教师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组组数砖墙关卡,由难到易,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并由学生概括总结出数砖墙的规则,同时对于学生不同的思考方法给予肯定。(从下往上填写,从上往下填写,两者结合起来算)
在“运用规则,计算数墙”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并且在组内进行交流,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求异思维也得到了进一步展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理念的体现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认真听讲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探索,去操作实践,去与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在第四层次中,学生在自己进行造数墙时,充分展示他们的创造才能,使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让学生展开自评与互评,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的进步。篇二: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数墙1 篇三:数一数教学反思
一、《数一数》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于是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学生会出现紧张情绪.于是,我轻松的说:“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此处安排数手指的活动,有利于学生放松,并且让学生了解点数的方法,做好参与数数活动的准。接着为学生出示鲜艳的挂图,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按数量的多少数,并从数数的过程中抽象出数。在认读1~10各数环节,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这样可以促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此处建议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在数身边的实物环节,安排学生数身边事物的数量,“你有几枝铅笔?几把尺子?第一组有几位同学?班里有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墙上贴了几个字?”??将数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本堂课的设计还是吸引了这些刚刚走入课堂的孩子,看到孩子们意犹未尽高高举起的小手,“还有,还有”的声音,于是临时决定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让学生在脑子里数数自己家里的事物,然后在小组里说给同学听,课堂气氛活跃,看似学生都能数数了,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随后出示练习题,学生的学习情绪很不错,但数的结果让我吃了一惊,有1/3的答案是错的。这个教学结果使我要进行反思了。
许多学生没入学前就会数数,这里学生需要的是掌握数数的正确方法,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达到不重复、不遗漏的目的。这节课看似轻松、愉悦,但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是否真正提高了数数的能力呢? 很可能这节课有许多学生只是当游戏玩了一通,这节课看似以学生的需求出发了,实质是我还是被学生牵着盲目地走。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我应该适时地给与引导,把学生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的提升有机的结合,才会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二、《比多少》教学反思
《比多少》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中的一个内容,课前,我根据刚入学儿童的认知特点,运用孩子们身边的事例,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提供形象的事物,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我重点利用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情境图,采用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的形式,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并配上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多少,重点学会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欣喜的地方,如在导入新课时我让学生自己观察教材图画,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或说说书上什么意思,学生积极发言,说出是小猪在帮小兔盖房子。另外在学习“同样多”时,学生的观察能力真令人佩服,课上学生除了说“小兔和萝卜同样多,小猪和苹果同样多„„”还观察到“两棵大树和水中的鱼儿同样多,桥和房子同样多。接着学习“比多少”,学生观察图画说出小猪比木头少,也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多。当我提出图中还可以比什么?的问题时,学生活跃起来了,个个等着发言,“苹果比萝卜少,椅子比苹果多,小兔比苹果多„„。”这样不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但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学生在学了 “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时把“什么和什么同样多”说成“谁比谁同样多”,数量一样多的图片,头和尾一般对齐,容易错判断为“同样多”,动手画一画什么比什么少时,如:什么比什么少2个,有些学生就画2个,什么比什么少3个就画3个,少1个就画1个。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加强语言的正确运用,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三、《1—5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教学《1-5的认识》这节课中,主要是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本节课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学生们一开始便情绪高涨。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愿望。在游览动物园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数一数喜欢的小动物的个数,最后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通过创设的情景和摆圆片的操作过程,巩固了学生认识数1--5这一知识点。新授知识中,主要通过四个环节来进行:分别是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说一说。摆一摆,采用同桌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所摆图片的个数从学具卡片里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或根据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圆片个数,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并且由组内同学相互评价摆的是否正确。拨一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器,知道在计数器上依次从1拨到5,每拨一次,珠子的个数就增加1个,可以使学生感知1—5各数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的数序排列。写一写,先由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再让学生自己试一试,把这些数字写在自己的本子上,从1写到5。写完后小组内的小朋友相互评价,师生互评。说一说,让学生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1-5这几个数字?让大家深深体会到数字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现了数字的意义。
从课堂学生掌握情况反馈来看,学生在“说一说”一部分存在一定的困难。反思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感觉此部分课学教学中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估计不足。因此,今后课堂教学中还应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另外,在练习的设计上还要突出生活性。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真正认识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进行找“生活中的数”和“用喜欢的数说一句话”的练习,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通过表述,把知识形象化,一年级的孩子比较好动,所以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练习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摆圆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中轻轻松松巩固了1---5的数数,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教学反思 1.整节课通过设计一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2.在分类过程中,各小组的学生都把自己带来的物体先集中再分类,他们合作定标准,合作分类,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他们按大小、形状、颜色的不同标准给物体分类,体现了分类的多样性。3.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用手触摸,动口说一说,多感官的参与,充分锻炼学生观察、表达、思考等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有关的数学知识。4.让学生摸自己喜欢的物体,搭自己熟悉的东西,这些都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给学生的创造性发挥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和时间。
五、分类教学反思
“分类”这一数学思想在生活中普遍应用,但低年级学生没有接触到。但把它归纳成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掌握。整节课我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向学生提供了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在探索中去发现,明确探索的方向,从而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掌握分类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这个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同时,让学生感悟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对所开展的学习活动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并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本节课我的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结论是待定的,学生始终是积极主动的,其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被深化。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六、《10的认识》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即: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着这一思想,在教学认识10的这节课上,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并对该课做一个简单的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让数学回归生活。
让学生在广场上数出鸽子的数量和学生老师的数量后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与10有关的例子,这个活动的设计给每一个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活动平台,学生在充分的活动空间中可以举出许许多多与10有关的例子,让学生打开了思维的门锁,举出意想不到的好例子,如:人有10个手指头,左边5个脚趾加右边5个脚趾就是10个脚趾,10个同学可以组成一组,一桌酒席坐满刚好是10人等。通过让学生举例,动一动、说一说、数一数,知道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以“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
民主和谐的气氛加上分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组织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学习。爱玩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日常生活中的游戏各种各样,教师可以创造性的把游戏移植到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在数学游戏中长知识、长智慧。如在教学10的组成的时候,设计了“给鸽子找家”的游戏,改变了以往的数字的组成的教学方法,而是采取了将知识溶入到游戏中,因为我认为学生在学习2—9的认识时,已经对数的分解有一定的方法了,所以对于10的教学我就尝试的开放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学习,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在新授中,有如在练习中设计了给鸽子找朋友的游戏。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游戏中得到了学习和练习,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3、重视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本质上是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了教学相长。新课程下提倡多样化的,现实的、主动探索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获得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是具有应有价值的、终身受用的知识。
综观全课的教学,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的培养。
七、11——20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各数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认识,他们会数会写这些数,也知道这些数的顺序和大小。但对于数的概念和数的组成未必都清楚。让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以及数感的发展,是这节课的重点。教学目标确定为: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通过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使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应用意识。通过创设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对11—20各数意义的理解及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1.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数感。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靠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我抓住这个契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的信息。为此,我适时安排了相应的活动。新课引入时,我就先带领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数,接着让学生用我们学过的这些数来数一数我们今天来上课的有多少小朋友。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又如在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时,让学生通过同桌讨论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通过比较得出以十为计数单位,以及在出示主题图时让学生数一数图上的事物各有多少。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数去观察事物,表达和交流生活中有关数量的信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领会学习数学的意义。
2.抓住重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计数单位“十”和数位“个位”、“十位”。在学生用小棒摆出11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能不能想一个好办法,让别人一眼就看出你摆的是11根小棒?此问题为计数单位“十”的认识作了铺垫。在学生认识了
11、会写11后,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11里面的两个数字1表示的意义一样吗?学篇四: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赵张村小学 王金随
数的认识在学生学习数学时都已接触到,但六年级要对各种数进行分类和区分,在人教实验版教材中并没有对数的认识进行系统的分类,在学生复习时有一定的难度。我在进行复习时,对数的意义、数的读、写法及大小比较、数的性质、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分四个课时进行复习。
在复习数的意义时,学生对数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对自然数、整数、计数单位和数位、分率和量的问题容易混淆。教学时让学生知道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计数单位和数位学生易理解。复习时,分率和量的问题作为重点,如: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占全长的()。我在复习时,让学生先弄清题意,再选择方法。此题是对分数的意义这一知识点的考察。求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就是把“1”平均分成5段,取其中的一段。本题要区分开“率”和“量”的问题,求率是把“3米”看作单位“1”;求量是指“3米”平均分成5份。本题是求率。对此题进行分析以后,再进行规律总结。求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用“1”除以段数;求每段长多少,用“1”的具体长度除以段数。
在复习数的读、写法及大小比较时,重点复习数的改写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特别是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如:把 10.333,0.34,33.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此题是对小数、分数、1百分数的互化及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点的考察查。先把3 和33.3%化
成小数,再按照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行比较,并把其中的较大数依 1次放在左侧,中间用“﹥”连接。本题中把3 化成小数时是无限小数,在书写小数点后面3的个数要比0.33和33.3%中的3个数多,否则容易混淆。在比较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大小时,通常是把分数和百分数化成小数,把各小数的相同数位上下对齐进行比较,最后的排序结 9()果一定要排列原数。()=20 =0.25=21:()=()%,这是一道基础题,考查的是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及分数的基础知识。先从已知数0.25入手,将每个数都化成分数,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求解。总之,复习学生已学知识,像是“炒现饭”枯燥无味,怎么样在复习期间激发学生兴趣,这是我们必须正确面对的问题。篇五:《读数 写数》教学反思
执教者:谭爱珍
《读数 写数》这一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习了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为今后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打下基础,更能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做好准备
教学时,我先复习数的组成,紧接着又复习了口算和20以内的写法,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看课件用铅笔摆数,先说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2捆(即20根)应摆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4根呢?孩子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边拨珠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4个一在个位上拨4颗珠。我让学生通过感受具体的事物(小棒)到半具体半抽象的事物(计数器)到抽象的数这个过程,来学习100以内数的读、写。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加深了他们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教学读法和写法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在体验中学习,在操作中学习,逐步学会自己掌握学习规律,并从中归纳知识.没有了死记硬背,而且学生的学习会更有兴趣.教学时我注意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摆小棒、拨珠、读数,由直观到抽象,增强学生数感。在例5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直接看图写数。体会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应用“0”占位。加深了对数位意义的理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动”起来的机会,通过以“动”促思,以“说”促思,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方法,动手、动脑去读数,写数,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感知十进制记数方法,加强对计数单位“个、十、百”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积极 探索,主动发展,自主构建知识的良好学习态度和习惯。在讲解读数写数和练习题的设计上都特别突出学生容易读错,写错的地方,从而加深如何读数、写数的理解。当然在这节课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教学环节之间需要进一步联系密切,过度要自然,并且每一个知识点要充分练习,使学生深刻理解数位的顺序。另外,由于一年级年龄较小,注意力好分散,在课堂上的纪律不好,也影响了教学效果,在这方面以后要注意改善。还有在合作学习中合作效果不理想,学生参与程度不 好,这都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研究改善的地方。
《读数与写数》这节课,内容比较多,在教学设计时,我先复习计数器,紧接着又复习了数的组成,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用小棒摆数,其中让学生两人一组摆出24根小棒,先说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2捆(即20根)应摆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4根呢?孩子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边拨珠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4个一在个位上拨4颗珠。教师再摆出42根小棒,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以上过程,让学生对比24与42中的“4”、“2”的意义,加深对不同数位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突出了一个“学”字。我让学生通过感受具体的事物(小棒)到半具体半抽象的事物(计数器)到抽象的数这个过程,来学习100以内数的读、写。课堂上通过个位和十位上的珠子换位子,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加深了他们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达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在例5的教学中,通过开展整十数写法的练习,学生明确了,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应用“0”占位。加深了对数位意义的理解,并且在读、写、中,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在例6的教学中,我 先让学生一个一个拨到10,再十个十个的拨到100,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
本节课教学目标完成得较好,教学设计过程合理,同时能突出学生对数位的理解,如一个数十位是几,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是几,表示几个一,学生掌握得很好。在整节课中,要求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条理清楚地回答,对有错误的学生面对面给予指出及时更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掌握的也较好(从学生完成的练习题中体现出来)。但本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在上课的过程中,如果能更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增加一些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多鼓励和表扬一些学生,学生学习情绪一定会高涨。
第二篇:墙教学反思
《 数 墙 》教学反思
花园学校 徐秋芳
《数砖墙》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成功之处:
1、低年级学生最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等游戏活动,本课利用《三只小猪》的故事导入,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境。
2、在第一层次“观察数墙,发现规则”时,教学中安排了三次观察的机会,第一次观察,让学生明白有数字的砖叫数砖,由数砖砌成的墙叫数墙。第二次观察,让学生明白数墙是从下往上造的。第三次观察,让学生明白数墙上的数字之间的规律,知道从下往上看我们用的是加法。在观察中让学生思考,在思考中让学生发现。并采用讨论交流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主体性也得以充分地体现。
3、在在第二层次“运用规则,计算数墙”时,练习由浅到深,从帮助猪大哥和二哥造完整,到猪小弟的考考你,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在交流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求异思维也得到了进一步展现。
4、在第三层次“造数墙”这一过程中,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不足之处:
由于35分钟时间有限,所以第5层次的“再造数墙”作为本课知识点的延伸在教学中没有得到体现。篇二:粉刷墙面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篇三:(数砖墙)教学反思
《 数 墙 》教学反思
花园学校 徐秋芳
《数砖墙》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成功之处:
1、低年级学生最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等游戏活动,本课利用《三只小猪》的故事导入,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境。
2、在第一层次“观察数墙,发现规则”时,教学中安排了三次观察的机会,第一次观察,让学生明白有数字的砖叫数砖,由数砖砌成的墙叫数墙。第二次观察,让学生明白数墙是从下往上造的。第三次观察,让学生明白数墙上的数字之间的规律,知道从下往上看我们用的是加法。在观察中让学生思考,在思考中让学生发现。并采用讨论交流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主体性也得以充分地体现。
3、在在第二层次“运用规则,计算数墙”时,练习由浅到深,从帮助猪大哥和二哥造完整,到猪小弟的考考你,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在交流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求异思维也得到了进一步展现。
4、在第三层次“造数墙”这一过程中,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不足之处:
由于35分钟时间有限,所以第5层次的“再造数墙”作为本课知识点的延伸在教学中没有得到体现。篇四:(数砖墙)教学反思
《 数 墙 》教学反思
花园学校 徐秋芳
《数砖墙》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成功之处:
1、低年级学生最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等游戏活动,本课利用《三只小猪》的故事导入,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境。
2、在第一层次“观察数墙,发现规则”时,教学中安排了三次观察的机会,第一次观察,让学生明白有数字的砖叫数砖,由数砖砌成的墙叫数墙。第二次观察,让学生明白数墙是从下往上造的。第三次观察,让学生明白数墙上的数字之间的规律,知道从下往上看我们用的是加法。在观察中让学生思考,在思考中让学生发现。并采用讨论交流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主体性也得以充分地体现。
3、在在第二层次“运用规则,计算数墙”时,练习由浅到深,从帮助猪大哥和二哥造完整,到猪小弟的考考你,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在交流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求异思维也得到了进一步展现。
4、在第三层次“造数墙”这一过程中,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不足之处:
由于35分钟时间有限,所以第5层次的“再造数墙”作为本课知识点的延伸在教学中没有得到体现。篇五:《环球城市风行绿墙》教后反思黄自广
中小学教学反思征文评选活动 《环球城市风行绿墙》教后反思
八里营乡初级中学 黄自广
今天上午,我们九年级语文备课组进行赛课活动,今天轮到我主演。我上的是《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这一课。现将自己的上课流程以及自己的反思总结如下: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围绕“绿”,本单元的读书方法是圈点勾画。鉴于此,我在设计学习目标时这样设计:
1、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章的空白处写批注。
2、能说说什么是“绿墙”,世界各地的“绿墙”各有什么特点?
3、能为自己生活的学校设计“绿墙”。我们知道,新教育要求我们将课堂教学中的一切元素有机结合,进而产生互相激发、共同参与。不知不觉中实现共同发展、和谐发展。所以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关注每一个小组,关注每一个学生。我将九年级二班的学生划分为八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前一天的晚自习,我布置了预习任务: 第一块: 了解绿墙
大声朗读课文,圈点批注,什么是绿墙?绿墙风行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块:介绍绿墙
默读课文:圈点批注。各国绿墙各有千秋,选出你最感兴趣的一种,评价一下这种墙,说说你为什么对它感兴趣。(可从创意、造型、价值等方面考虑)。
第三块:创设绿墙
假如你所在的学校想建绿色围墙,你认为应该怎样建才好呢?(请结合课文及学校地理位置、周围环境谈谈你的设想。)
上课了,本来让语文课代表导课的,可是自己又受了老课件的影响,她导入课之后我又让学生看绿墙图片又重了一遍,一点也不简洁。其实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课件上的那几幅绿墙图片完全可以删去的,这样课件简洁,导课也简洁,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真是一举三得。
在检查预习部分,只是单一地检查了字的读音。字的书写及词语的意义没有很好地考查。我觉得非常片面。且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而对于说明文知识点一点也没检查与重现。我觉得更游离于学生知识之外。
第一板块 了解绿墙 学生读书的时间太长,本来这个问题只在文本的第4自然段。没有必要让学生读了5分钟的书。任务简单完全可以让学生跳读课文,就问题找问题即可。学生的展示也不好,只知道拿着课本宣读,没有一点自己的独创。好,精彩的第二板块我让语文课代表和班长做主持人,分小组进行展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欣慰的是两位主持人导入、过渡、总结语言组织的可以说 优美得体,无可挑剔。可能学生准备的不是很充足,也可能我没有提前将各国绿墙与小组间相照应,也可能是学生的懒惰思想作怪。在展示各国绿墙特点时也只能照本宣科,一字不漏来读课文。完全不会自己组织语言。我觉得这里还是自己的引导不到位,没有向学生举例演示。如:按以下模式:我喜欢 国的绿墙,这是因为: 我的评价是: 这样学生就会去用自己的语言去总结,且回答问题时又能有条理的回答。在学生小组展示时组与组之间气氛不活跃,很有必要开展小组间的比赛:口头奖励或者加积分或评最优秀小组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也没能很好的把握。学生读书的时间少,学生没有自主学习,比如没能让学生自己概括各国绿墙的特点和写自己对学校绿墙的创意。而学生的小组合作也流于形式,没有深入的拿出自己的个人意见小组交流形成最佳的设计方案。且读书方法没指导到位,文章作批注的时候应指导这四个要点:
1、符号得当。
2、对象准确。
3、有感而发。
4、语言简明。略读文教学中教师依然要做适时的点拨与矫正,让学生在反复训练中得到巩固。进入第三板块,我预设的让学生创设学校的绿墙。学生准备不足,只有两个小组的学生发言。学生的语言组织不简明,发言时没有条理。而自己总结发言时也随意,设计不到位,语言啰嗦。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训练自己和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语言的优美和条理性。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在今后的教学中,尽可能每课都写自己的教后反思,且教且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帮助自己不断成长。
第三篇:数墙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认识标有数字的砖叫数砖,由数砖砌成的墙叫数字的墙。
2、探索数字的墙的构造以及数字的墙的规则。
3、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4、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1、发现数字的墙的规则。
2、运用规则将数字的墙填完整。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小花代表数字几? 生:13 8 4 3
师:对,其实这就是我们以前学习的数的分与合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1、师:青青草原上的羊村里,小羊们在干什么呢? 伙伴们要为自己的家园修建围墙。小羊们准备了很多带有数字的砖块
师:喜羊羊准备开始工作了。仔细观察,喜羊羊先放了8,为什么放8?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放在心里,暂时不要说。再放11,为什么?最后放19„„ 现在这堵墙已经完成了.喜羊羊说:“小朋友,我造的墙里藏着一个小秘密,看谁聪明,能把它找出来?”
请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
2、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造墙的规律到底是怎样的?
小结: 有这样的规律存在:3和5合成8,5和6合成11,8和11合成19。上面一个数字是它底下两个数字的和。像这样用数字造的有规律的墙就叫数字的墙。
3、师:讨论:如果改变砖上的一个数字,观察一下,墙上哪几个数字也要变了?为什么?
师:按照这样的规律,美羊羊把数字6放成了4,想想墙上哪几个数字也要换了?
生:11和19都要换了 师:为什么8不用换? 生:因为3和5没有变。
师:那么如果把8换掉,把8换成7呢,如果5固定不变,你认为墙上哪些数字可能会变?
生:3要变成2,17要变成16 小结:在这样有规律的数字墙上,如果换掉一个数字,另外两个和它相邻的数字就会改变,但造墙的规律不会变。仍然用底下两个相邻的数字相加等于它们上面的这块数砖上的数。2加5是7,还能这样想7减5等于2。数墙上有加法题还能做减法题。
4、跟进练习:
师:好了,知道了数墙的小秘密了,喜羊羊想来考考大家。出示
师:小朋友,这里墙上的数字是有规律的。你能用刚才发现的规律来解决问题吗?你是怎样想的?
2、这里第一层有数,最顶层也有数?从哪里算起呢? 生1:先算中间层是4。再算最上层是7 生2:先算中间层是10和7,再算最上层是17 探究二:
师:喜羊羊说有些数字不见了?
刚才小朋友的练习都做的非常好,我们刚才说到,要从下往上做比较简便,现在第一层缺数字怎么办呢?这里要先填哪一块呢?喜羊羊不知道该先填哪一块?小朋友能不能帮助他啊? 师:第1题你先填哪块砖? 生:先填中间层的5,15-10=5 师:为什么不先填最下层呢?
师:填数墙,要知道其中的两个数,就能确定另一个数,只知道一个数,是不能确定另两个数的。
三、课内练习: 练习一:
师:最关键是哪里呢?你是怎样想的? 生1: 先填中间层8 8 再填最上层16 生:先填6和1 再填11 练习二:摘星比赛
师:这里有四层的数墙,关键是哪个呢?你是怎样想的? 生1:先填第二层的8,因为知道13和5,就可以求出下面是8,生2:先可填最下层的2,因为知道5和3,就可以求出2 生3:其余的都只知道一个数,无法求 练习三:
师:用0到20的数字卡片造数墙。看哪组造得又多又快。
拿出空白数墙,自己造数墙。在规定的时间里,看谁造得又对又多?
课堂小结
四、课内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数墙,找到了其中的规律。是怎样的规律?上面一个数是它底下两个数的和,也可以看成上面一个数减去底下一个数等于另一个数。
课后习题
五、课后作业:
1、书本P47—1、2、3
第四篇:《数墙》教学设计说明
《数墙》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材分析:
《数字的墙》是二期课改新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后的一节练习课,它依据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用学生喜爱这种新型练习以较少的笔墨获得大量的计算训练,因而安排在第三单元的尾声起到了一个复习计算的作用,同时利用由数层层累加而成的数墙来培养学生探索数与数之间规律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课之前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涉及到了找规律填数,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三、教学设计思路:
第一环节:
我利用“讲故事”这一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灰太郎造墙,引出“数墙”这一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的浓厚的兴趣,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环节: 知识新授。观察数墙,同桌讨论数墙藏着什么秘密,通过学生一次一次地说,师生共同小结数墙的规律。
第三环节:
巩固练习,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我通过练习形式,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并且通过同桌讨论,突破难点,数墙从哪里入手。这里第一层练习时最简单的从底层用合的方法进行模仿计算。
第二层练习是要选择从哪里入手,主要先考虑是不是三个数已经知道了两个,有的要用合的方法,有的要用分的方法。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满足要求的算法有多种。在互相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促进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习惯的培养。我也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用多媒体展示,这样一方面是用足例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第三层练习是拓展提高,这里的数墙如果没有一定的方法要用不断尝试的方法进行,我让孩子们自己试一试,给他们感受有的时候数学是要不要尝试,不断就行调整的。然后再介绍方法,让他们再用这种方法来试一试,让他们更加喜欢数学。同时也为下半学期的计算三角做好铺垫。
沈燕华 2010-12-1
第五篇:《分数墙》教学反思
在本单元的前两节,学生已经掌握了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和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的方法,已经能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对于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从其他资料看来,教材安排这节课,其意图是想利用分数墙对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进行整理,直观建立起分数大小比较和加减法计算的统一模型。但我个人认为在此安排这节课,有牵强附会自闲,其一,学生已掌握了分数比大小和分数加减法,而本节课再利用分数墙来探究分数比大小和分数加减法的规律,其实质却是伪探究,而且对课本上学生不感兴趣,没有挑战性。因此,我考虑创设了猪八戒吃西瓜故事的情境,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及相关专家的意见拓展了部分内容,把教学重点放在找相等分数上,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基础,增加了约简分数、异分母分数的相加减。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对学生已掌握的有关分数的知识进行了巩固,而且以分数墙为依托,通过分数大小比较、分数加减计算、相等的分数的探究这三个知识点的串联,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前面的知识。而在教学重点环节上:相等的分数中分子、分母变化规律的探究和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与此同时,体现了对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归纳能力的培养,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共同讨论,共同探究,使他们的好奇之心得以激发,好学之心得以激励,最终也使好胜之心得以满足,增加学习成功的经验和信心,同样也带动学习伙伴积极思维。最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给出简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