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案2(5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6:39: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案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案2》。

第一篇:《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案2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案2 教案设计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诵读课文,并背诵第二、三段。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诵读中感受另一种文风——质朴、平易。《滕王阁序》《阿房宫赋》与本文都是记写建筑的,前两篇写得那样华丽,而本文却写得如此朴实,这与作者写作风格有关,当然也与记写的对象有关。这些都应在诵读中感悟体会。

二、教学难点

本课教学的难点在于其巧妙的构思。其构思对思路的逐层深化,对主旨的逐步揭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不仅如此,而且蕴涵深刻,这对于涉世不深的青少年学生来说,理解有较大困难,教师可组织讨论,以突破其难点。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过程

1导入

由瑰伟绝特的滕王阁、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引出黄冈城边简陋的小竹楼。多媒体现出清代金农的《山水册》(黄州新建小竹楼)画面,出示课题。这小竹楼里住着何许人?引出“作者简介”“背景材料”。(均用多媒体展示)2作者简况及写作背景

展示资料时,教师强调王禹偁正直执著,恪守做人原则,不向权贵低头,以致“八年三黜”,一贬商州,二贬滁州,三贬黄州,就地取材建此竹楼。作者在这间竹楼中生活如何,看课文。

3范读课文

多媒体逐段展示课文,配音诵读,然后学生摹仿齐读一遍。4自学课文,并讨论

参看注释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完成练习第二题,然后按核心探究题,分四人小组讨论。

核心探究题:全文除末段记写写作时间外,其余五段都是围绕竹楼展开的,分别介绍了哪些与竹楼有关的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和情趣? 5逐段赏析

第1段:竹楼新建之因。(注意文面所示的原因和隐含的原因的分析,捕捉“竹”的影子,了解衬托作用)

第2段:竹楼视听之美。(视之美注意“吞”和“挹”的赏析,听之美结合练习第四题赏析,朗诵精彩片段)

第3段:竹楼闲居之乐。(读书之乐强调“销遣世虑”,揽胜之乐强调回归自然,朗读精彩片段)

第4段:竹楼的诗人风韵。(引天下名楼的目的——鄙夷权贵,反衬竹楼风韵、作者志向)

第5段:为竹楼祝福。(四年奔波,人不如竹的慨叹,祝福竹楼不朽的隐含之义。在教学时亦可让学生从分析“岂惧竹楼之易朽”与“庶斯楼之不朽”是否矛盾入手)(详见“板书设计”)6聚零为整

多媒体板书设计展示完后,理出文章思路,把握其巧妙构思。

由物到人,由生活到志趣,由实到虚,由乐到淡淡的忧愁。7诵读、背诵

8小结,布置作业(练习三、五、六)

二、板书设计

线索内容提要思想感情构思

楼竹楼新建之因:黄冈多竹,可代陶瓦明示就地取材

暗表爱竹之情

竹楼视听之美竹楼位置

竹楼之“视”远观

近览

竹楼之“听”宜听急雨

宜听密雪

宜弹琴

宜吟诗

宜下棋

宜投壶豁达自适的雅兴

竹楼闲居之乐

读书——消遣世虑

揽胜赏景

酒醒茶歇后送夕阳

迎素月

怡然自得的情趣

竹楼的诗人风韵天下名楼华美

吾所不取高洁不俗的志向

为竹楼祝福不惧竹楼易朽

庶斯楼不朽官场失意的淡忧实

(楼)

(生活)

(乐)虚

(人)

(志趣)

(淡忧)

第二篇: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字词总结(来自网络)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文言字词整理

一、文言实词

(一)古今异义

1、远吞山光:吞,古:眺望;今:大口吃

2、第见风帆沙鸟:第,古:只;今:用在整数的数词的前边

3、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同志,古:有相同的志愿;今:人们惯用的彼此之间的称呼

4、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江山,古:这里指山光水色;

今:泛指国家大片土地

5、小前世虑:消遣,古:这里指排除;今:指用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来度过空闲时间或消闲解闷

6、皆竹楼之所助也:助,古:给予的,带来的;今,帮助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宜鼓琴:鼓,弹

(2)宜围棋:围棋,下围棋

(3)夏宜急雨:急雨,降下骤雨;

(4)冬宜密雪:密雪,飘着大雪

2、形容词作动词

(1)竹工破之:破,砍伐

(2)宜,适宜

3、名次作状语

(1)夏宜急雨:夏,在夏天

(2)冬宜密雪:冬,在冬天

(三)一词多义

二、文言虚词

1、之

(1)黄冈之地多竹:的(2)以谪居之胜概:的

(3)竹之为瓦:取消句子独立性标志

(4)竹工破之:代词,代竹子

2、然

(1)比屋皆然:这样,代词

(2)子声丁丁然:象声词词尾,„„的声音

3、以

(1)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为

(2)吾以至道乙未岁:自从

4、而

(1)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并且,表并列

(2)嗣而葺之:表修饰

5、而已

(1)烟云竹树而已:罢了

6、其

(1)刳去其节:代竹子

(2)以其价廉而工省也:代用竹楼造(3)待其酒力醒:代自己

三、文言句式

1、省略句

(1)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之)代陶瓦

(2)子城(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予)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3)(此)皆竹楼之所助也.(4)(于)公退之暇,(予)披鹤氅,戴华阳巾,„„

(5)吾闻竹工云:“(以)竹之为瓦,仅十稔„„”

(6)(于)四年之间,(予)奔走不暇;未知(予)明年又在何处

2、定语后置

(1)因作小楼二间

应为“二间小楼”

(2)收支《周易》一卷

应为“一卷〈周易〉”

3、判断句

(1)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2)皆竹楼之所助也.(3)亦谪居之胜概也.转载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分享,仅供学习交流不做商业目的

第三篇: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熟练地翻译课文。

二、能力目标:把握山水游记散文优美景物的描写,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

三、情感目标:体会文中所寄寓的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教学方法:合作法 课时安排:一教时。教学过程:

一、预习与交流 导入:以人生遇到挫折将如何面对,引出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再引出课题。回顾与发现:了解本文文体“记”。回顾以以前学过的带有“记”字的文章内容(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然后归纳:“记”是一种形成于唐代、始于柳宗元的、用于记游且发表议论的文体。预习与交流:

(1)感知作者。对于本文的作者苏辙,通过预习,你知道了哪些内容?与同学交流。

1.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幼年与其兄苏轼从母读书,有才思。嘉祐二年(1057)中进士,官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与其父苏洵、史苏轼合称“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一生仕途坎坷,随着革新与保守派人物的交替上台执政。苏辙为官也几起几落,到崇宁元年(1102),革新派又当权,苏辙再度被贬,于是他决意退职,回颍川居住,平日或静坐禅诵,或读书著述,如此达十年之久,政和二年(1112)卒,七十四岁。苏辙一生的进退出处和政治态度,与其兄苏轼很相似。在文学方面,虽然诗文作品很多,但成就不如苏轼。其文多议论而少记叙,比较重视“养气”,所以文势奔放,笔力雄健,说理透辟。《黄州快哉亭记》是其游记文的代表作,把记事、描写、抒情和议论结合起来,就“快”与“不快”层层写来,有开有合,有眼前景,有历史回顾,写得波澜起伏,汪洋恣肆。他的诗歌创作,没有什么特色,多系生活实录,缺乏提炼,缺乏形象和美感。晚年退居颍川后写的一些诗作,较注意反映现实生活,即使是描写个人心境和情态的,也多具有真情实感。如《秋稼》、《南斋竹》和《游西湖》等。有《栾城集》传世。2.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在山东密州任上写过一篇《超然台记》,所记“超然台”台名“超然”有其弟子由所命;元丰六年(1083),苏辙谪监江西筠州监酒税时,写了一篇《黄州快哉亭记》,“快哉亭”之名却是其兄子瞻所题。“超然”出于《庄子》,“快哉”语本《楚辞》,二者皆含“自乐其乐”之意。《超然台记》是流传后世的名篇,而《黄州快哉亭记》也足可与之媲美。此文题中的黄州,别号齐安,治所在今湖北省黄冈市,张梦得曾谪居此地,于元丰年间修建快哉亭。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作于被贬期间,那时他在政治上处于逆境。但他和其兄一样,具有一种旷达的情怀,故一篇之中而“快”字七出,极写其观赏形胜与览古之快,抒发其不以个人得失为怀的思想感情,道出了人生的一条哲理;心中坦然,无往不快。文章擒住题面“快哉”二字,畅加洗发。风格雄放而雅致,笔势迂徐而畅达,叙议结合,情景交融,堪称千古快文!

(2)预习过程中,你遇到哪些难以理解的字词?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完成。小组无法解决的,大胆提出,交由全班共同完成。合作交流与积累

二、品味与鉴赏: 1 检测与积累:

① 字词过关。注重词类活用现象。

② 文化积累。了解文言文中“朔”“望”“既望”及“晦”的含义。③句子翻译。检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注意倒装句的译法。思考、表达、积累 2 整体感知:

①“快哉亭”涉及的人物有哪些,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帮助理解主旨)②理清文章脉络。找出文中含有“快”的句子,整理出本文的结构。感知、概括及理解。3 品味与评价:①从文中看,“快哉亭”命名的原因是什么?②你认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思考、品味及自由发言 体会与鉴赏:请用两三句话,就文章的某一方面进行鉴赏。(要求:①要有观点,评析简洁;②多角度思考,一方面鉴赏)自由发言、个别发言

三、语文活动: 辨析与表达:本文作者认为“不以物伤性”将无往不快。而季羡林在《幽径悲剧》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观点? 畅所欲言

四、课后学习与作业:

1. 课后再次交流预习情况及课堂笔记,整理学习卡片。

2. 学习本文借景言志写法,以学校亭榭为描写对象,写一段文字。

附:黄州快哉亭记(译文)

长江出了西陵峡,开始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南边与沅水、湘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就像是无际的海洋。清河张梦得,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时而出现,时而消失。白天,船只在亭前往来如梭;夜间,鱼龙在亭下悲鸣。景色瞬息万变,令人触目惊心,不能长久地观看。现在我能在亭中的小桌旁席上赏玩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看个够。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排列成行,烟云消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历历可数。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道理。至于沙洲的岸边,故城的废墟,是曹孟德、孙仲谋所傲视之处,是周瑜、陆逊率兵驰骋的地方,那些遗留下来的传说和痕迹也足以使一般人称快。

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 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使人快乐啊!这是我和百姓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百姓怎么能和你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风并没有雄雌的区别,而人有是否受到赏识的不同。楚王之所以感到快乐,而百姓之所以感到忧愁,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士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界的影响而妨害性情,那么,到什么地方没有欢乐呢?

现在,张君不把役官当作忧患,在办完了公务之后,便任情漫游山水之间,这大概是因为他的心胸有超过一般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片做窗,都没有什么不快乐的事情,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浴,面对着西山的白云,竭尽耳目所能取得的快乐而使自己畅快呢?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会成为失意文人感到悲伤憔悴以至难以忍受的景物,怎见得这是能使人快乐的呢?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广州市真光中学 语文科

林蕴瑜

教材简析:

1.快哉亭是张梦得所建,由苏轼命名,苏辙作记。当时这三人都被贬了官,身处逆境,但都很达观。亭名很潇洒,文章很洒脱。

2.文章主旨:它从写景入手,以浩荡的长江带出快哉亭,接着写登亭观览的快意,然后转入议论,揭出文章主题:心中坦然则无往而不快。

3.艺术特点:写景气势雄浑,视野开阔,种种自然景观,尽收笔底,又各具特色。议论则层层递进。先说“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后说“其中坦然”,“将何适而非快”;再申说亭子的主人张梦得胸襟旷达,不以贬官为患,而逍遥于山水之间,故“无所不快”。文章纵横开合,淋漓尽致。前段寓情于景,夹带叙事;后段议论中带写景,借说理以抒怀。全文紧扣一个“快”字,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为一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较大致翻译课文。

二、能力目标:学会阅读和欣赏情、景、理浑然一体的亭台记文。

三、情感目标:体会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教学方法】 朗读点拨、引导赏析 【教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疏通字词文意,理清思路)

一、导入并初步感知

1. 导入:以人生遇到挫折将如何面对,引出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导出课题。2.作者:

简单了解作者。苏辙,字子由,晚年因为隐居于颖水之滨,故自号颖滨遗老,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其文平稳朴实,亦如其人,作品集名为《栾城集》,人生观深受其父兄影响,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合称三苏,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苏辙被贬官的原因是他用自己的官爵为遭贬官的苏轼赎罪,因而遭到了贬官。3.题解:快哉亭位于贬谪之地黄州,快哉亭为张怀民所建,苏轼所命名,苏辙作记,三人均遭贬官的命运,但面对挫折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处世态度。4.读课文(范读或录音),正音并注意句读。

二、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1.结合课后练习三、四掌握重点字词句,以学习小组合作形式尝试翻译,教师指导点拨。2.理清每段大意。

第一段:略述水势及命名者。

第二段:描写亭之所见及说明命名的原由,为后文议论过渡。第三段:引用历史,表明遇与不遇不在外物,而在于自得与否。第四段:以张君为例,肯定其自得、“无所不快”的人生态度。

第二课时(抓住文眼“快”,赏析全文情、景、理浑然一体的写作特色。)

一、朗读全文,找出全文文眼。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亦足以称快世俗/快哉,此风/ 将何适而非快?/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乌睹其为快也哉!(文眼“快”)。

二、品读赏析,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快哉”的感觉呢?读出来并和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教师点拨、归纳:

(一)景之“快”

1、首段连写三层水势之变,能现水势之波澜壮阔。

2、第二段昔今对比,赏景与思古交错,极写快哉亭四周所见——面积之见、上下之见、日夜之见,其景瞬息万变,令人惊心动魄;再从不同角度赏玩美景,所见之景磅礴雄伟。

(二)人之“快”

1、“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三国英雄战场杀敌之意气风发、丰功伟绩撼动人心,令人拍手称快。

2、君(张怀民)不以谪为患,自放山水之间,无往而不快。

(三)情理之“快”

“士生于世,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只要心中坦然自得,不被名利伤害本性,不受外物羁绊,心中就能永远保持畅快、宁静。

小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辙就是一个随缘自适、胸怀旷达的智者,因此境由心生,笔下才有如此气势雄伟的美景,使情景理浑然一体,全文酣畅淋漓、境界高旷。

三、感悟艺术特色

1、写景自由奔放,寓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2、先叙后议,借说理以抒怀。

3、全文紧扣一个“快”字,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为一炉。

四、结合课后练习一,对比阅读《超然台记》。附录《黄州快哉亭记》、《超然台记》译文 《黄州快哉亭记》:长江出了西陵峡,开始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南边与沅水、湘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就像是无际的海洋。清河张梦得,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时而出现,时而消失。白天,船只在亭前往来如梭;夜间,鱼龙在亭下悲鸣。景色瞬息万变,令人触目惊心,不能长久地观看。现在我能在亭中的小桌旁席上赏玩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看个够。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排列成行,烟云消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历历可数。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道理。至于沙洲的岸边,故城的废墟,是曹孟德、孙仲谋所傲视之处,是周瑜、陆逊率兵驰骋的地方,那些遗留下来的传说和痕迹也足以使一般人称快。

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使人快乐啊!这是我和百姓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百姓怎么能和你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风并没有雄雌的区别,而人有是否受到赏识的不同。楚王之所以感到快乐,而百姓之所以感到忧愁,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士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界的影响而妨害性情,那么,到什么地方没有欢乐呢?

现在,张君不把役官当作忧患,在办完了公务之后,便任情漫游山水之间,这大概是因为他的心胸有超过一般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片做窗,都没有什么不快乐的事情,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浴,面对着西山的白云,竭尽耳目所能取得的快乐而使自己畅快呢?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会成为失意文人感到悲伤憔悴以至难以忍受的景物,怎见得这是能使人快乐的呢?

《超然台记》: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依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欢喜,而灾祸却使人悲伤。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恶的争辨在胸中激荡,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追求灾祸,不要幸福,难道是人们的心愿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们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驰骋在事物之外;事物本无大小之别,如果人拘于从它内部来看待它,那么没有一物不是高大的。它以高大的形象横在我们面前,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反复不定了,就象在缝隙中看人争斗,又哪里能知道谁胜谁负呢?因此,心中充满美好和丑恶的争辨,忧愁也就由此产生了;这不令人非常悲哀吗!

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县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

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面就是卢山,秦人卢敖就是在那里隐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象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向北俯视潍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跟随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米酒,煮糙米,大家一面吃一面赞叹: “多么快活的游乐啊!”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赋,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超然”,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

教学过程安排:

一、导入并初步感知

1. 导入:以人生遇到挫折将如何面对,引出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导出课题。2.文体与作者:

①.了解本文文体“记”。回顾以以前学过的带有“记”字的文章内容,然后归纳:“记”是怎样的一种文体。②.简单了解作者。

3.读课文(范读或录音),正音并注意句读。4.初步感知 ①.填空:快哉亭涉及了三个人,分别是

、以及

,三个人的共同点是

。(帮助理解主旨)

②.“快哉”一词贯穿全文,是本文的“文眼”,划出含有“快”的句子

二、再读课文,重点研讨

1、从以上七个句子入手,整理出文章的脉络、思路,了解作者的感情。

2、深入探讨 “快哉亭”命名的原因。

3、文中第三段为什么要引用宋玉《风赋》中的故事?

三、拓展与小结

本文作者认为“不以物伤性”将无往不快。而季羡林在《幽径悲剧》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观点?

四、课后学习与作业

①.请同学们把你认为精彩的语句或语段抄写与背诵。以积累语言和体会感情。②.余秋雨先生曾经在《文化苦旅》中提到“贬官文化”一词。“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这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有兴趣的同学去找找这方面的资料,深入研究下去,写篇读书笔记。

第四篇:《黄州快哉亭记》教案[模版]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较熟练地翻译课文。

2、能力目标:学会阅读和欣赏情、景、理浑然一体的亭台记文。

3、情感目标:体会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通过整理,积累文中主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品味畅达明快、平易自然的语言,培养文言语感,领悟文章的艺术表现力。教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苏洵、苏轼、苏辙;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2、已学苏轼的诗文:必修模块:第二册《赤壁赋》第三册《念奴桥.赤壁怀古》

二、作者

苏辙(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晚年隐居颍水之滨,自号颍(yǐng)滨遗老。卒,谥文定。

苏轼因为作诗讽刺新法,被人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辙上疏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张怀民,名梦得,一字偓佺(偓佺 wîquán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宋神宗元丰六年贬黄州,初时寓居承天寺。曾筑亭於住所之旁,用以观览江山形胜,抒发情怀,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

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提到他。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ãng),盖竹柏(zhú bǎi)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题解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 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小石潭记、黄州:黄冈。

这篇文章涉及了三个人:建亭的张怀民,名亭的苏轼,以及作此亭记的自己。

三个人有个共同点:都是在被贬之中,但面对挫折他们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处世态度。所以,这篇文章不仅是抒写襟怀,也是彼此共勉的文字。

《古文观止》评:“读之令人心胸旷达,宠辱俱忘。”

四、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一)朗读全文,正音

沅(yuán)沔(miǎn)子瞻(zhān)

东西一舍(shâ)风开云阖(hã)

变化倏(shū)忽

舟楫(jí)

草木行(háng)列

皆可指数(shǔ)

睥(pì)睨(nì)骋(chěng)骛(wù)飒(sà)然

而风何与(yù)焉 会(kuài)计

蓬户瓮(wâng)牖(yǒu)

揖(yī)西山之白云 濯(zhuï)长江之清流

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shēng)者

(二)简单梳理文脉

全文分四段。(本文特点:因亭景而生意,借亭名而发论,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第一段:记叙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

交代快哉亭的地理位置,从长江水势落笔,写登亭览胜,寓快哉之意。第二段:记叙快哉亭上之所见。(亭以“快哉”命名的原因。)

写景时,或就目之所见,或就思之所及,融时空于一体,变化多端,开阖自如。从俯

瞰、昼观、夜间、近睹、远眺诸角度,极言观赏亭子周围的山川胜景,足以令人称快。

第三段:展开议论,说明心中坦然,不以物伤性者,将无所不快。

就“快哉”二字的来历发表议论,说明人生之快,既不在身边景物的优劣,也不在遇

与不遇的不同,得出了“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

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的结论。

第四段:赞颂张梦得“何适而非快”的旷达胸怀。

既赞扬了张梦得,也抒发了自己不以贬谪为怀、随遇而安的思想感情,使一篇写景文

章有了更深刻的意义。

(文章委婉曲致,一波三折,充分体现了作者“汪洋澹泊,一唱三叹”的文章风格。)

五、学习第一段

1、集体朗读第一段,注意字词的读音、朗读的节奏。

2、疏通句意

江出西陵(líng),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江出西陵:江:长江。出:流出。西陵:西陵峡,又名夷陵峡,长江三峡:瞿(qú)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始:才。得:进入。“更千年不得一售其伎”,得:可以,能够。(Dé、děi、de)

其流:那江流。

奔放肆大:奔放,水势疾迅。肆大,水流阔大。肆,极,甚。译文:长江出了西陵峡,开始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

南合湘、沅,北合汉、沔(miǎn),其势益张。

南、北:名词作状语,在南,在北。合:合流、汇聚。

益张:更加盛大。张,大。其势:那水势。

译文:南边与沅水、湘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jìn)灌,与海相若。至于:到达。

赤壁:赤鼻矶,现湖北黄冈城外,苏辙误以为周瑜破曹操处。浸(jìn)灌:浸,灌,意思都是“注”。此处指水势浩大。译文: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就像是无际的海洋。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清河:县名,现在河北清河。张君梦得:张梦得,齐安:宋代黄冈为黄州齐按郡,因称。谪,贬官。居,居住。

即:就着,依着。为:建造。

以:表目的。胜:胜景,美景。

而:并且。名:名,名词作动词,取名。

译文:清河张梦得,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3、概括段意:记叙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

4、内容分析

(1)本文第一段是从什幺事物写起的?其目的何在? 明确:

江水。由自西陵至赤壁的江流写起。目的在交代“快哉亭”的地理位置及造亭的目的。(2)自西陵至赤壁的江流景象、眼界与心境、视角的变化如何? 明确:

“奔放肆大”

“其势益张”

“波流浸灌” 始宽

渐宽

全开

(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千里江流图。)

六、学习第二段

1、集体朗读第二段,注意字词的读音、朗读的节奏

2、疏通句意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盖:gài、gě、hã。

读“hã”时同“盍”,文言虚词,何不;读“gě”时,姓。

读“gài”时,义项很多,作文言虚词时,有三种解释:①发语词,如“~闻”;②表大概如此,如“~近之矣”;③连词,表示原因,如“有所不知,~未学也”

亭之所见:在亭上能够看到的(范围)。之:助词,无义。一舍(shè):三十里。古代行军每天走三十里宿营,叫做“一舍”。

风云开阖(hé):风云变化。意思是风云有时出现,有时消失。开,显现。阖,闭藏、消失。译文: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时而出现,时而消失。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昼、夜:名词作状语,在白天、在晚上。

于其前、于其下:状语后置。则:就。

译文:白天,船只在亭前往来如梭;夜间,鱼龙在亭下悲声嚎叫。

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于)几席 之上,举目而足(赏)。倏忽:顷刻之间,指时间短。动心骇目:犹言“惊心骇目”。这是说景色变化万端,能使见者心惊,并不是说景色可怕。动、骇:使动用法,使„„动,使„„骇。

不可久视:这是说,以前没有亭子,无休息之地,不能长久地欣赏。(若理解为“不敢长时间看”是否可以?)

乃:却,竟然。得:可以,能够,玩:赏玩,之:代景色。几,小桌。

举目而足:抬起眼来就看个够。

译文:景物变化万端,惊心动魄,不能长久地欣赏。现在我能在亭中的小桌旁席上赏玩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足够看了。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háng)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qiáo fù)之舍(shè),皆可指数。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诸山:群山。

草木行列:草木成行成列。行列:名词作动词,排成行列。

指数:用手指点着数清数目。指:名作状,用手去指。

译文: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烟云消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可以一一指点。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所以:原因,缘故。者也:判断。译文: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 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于)世俗。

长洲:江中长条形的沙洲或江岸。

故城之墟:旧日城郭的遗址。故城,指隋朝以前的黄州城(唐朝把县城迁移了)。墟,旧有的建筑物已被毁平而尚留有遗迹的空地。

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曹操(字孟德)、孙权(字仲谋)。之:主谓之间。所:…..的地方。睥睨,斜视的样子,引申为傲视。赤壁之战时,曹操、孙权都有气吞对方的气概。

周瑜、陆逊之所骋骛(chěngwù):骋骛:犹言“驰马”,形容驰骋疆场。

称快世俗:称快:使动用法,使„„称快

译文:至于沙洲的岸边,古城的废墟,是曹操、孙权所傲视之处,是周瑜、陆逊率兵驰骋的地方,那些流传下来的风范和事迹也足够用来使世俗之人称快。

3、概括段意:记叙快哉亭上之所见。(亭以“快哉”命名的原因。)

4、内容分析

(1)从第二段里,你可以感受到什么景象? 明确:

使人快意的江景。(有远近、昼夜之别)

前半讲地理——即空间,后半谈历史——即时间;前半的地理风景之中。(2)快哉亭之所以为快的原因何在? 明确:

江山风物足以观赏(观览江山形胜之快)。古人流风足以怀想(凭吊历史遗迹之快)。

(3)作者凭吊了哪些历史遗迹?你能说说他们为世人所乐道的故事吗?

明确:

曹操:建安元年,迎汉献帝于洛阳,又奉帝迁都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五年,官渡一战,击败袁绍,结束中原二十年之久的战乱。

孙权:继其兄孙策据江东六郡。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与刘备合力破曹操于赤壁,从此西联蜀汉、北抗曹魏,形成三分的局面。周瑜: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兵南下,瑜与刘备合兵,大败操兵于赤壁。

陆逊:孙策之婿,曾佐吕蒙败关羽,占荆州,用火攻破刘备四十余营。黄武七年,与魏将曹休战于皖,大败魏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段

1、集体朗读第三段,注意字词的读音、朗读的节奏

2、疏通词句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jīn)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宋玉有《风赋》,讽楚襄王之骄奢。楚襄王,即楚顷襄王,名横,楚怀王之子。宋玉、景差都是楚襄王之侍臣。兰台宫,遗址在现在湖北钟祥东。从,使……

从。

有风飒然至者:定语后置(有飒然至者风)。

披襟:敞开衣襟。当:迎接

快哉此风:特殊句式,主谓倒装,应为“此风快哉”,解释为这风多么让人感到畅快啊!

盖有讽焉:大概有讽谏的意味在里头。讽,讽喻。宋玉作《风赋》,讽楚襄王之骄奢。焉,兼词“于之”:在那里。盖:大概。

译文: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使人快乐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百姓怎么能和你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在这儿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

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人有遇不遇之变:人有遇时和不遇时的不同时候。遇,指机遇好,被重用。

风何与焉:“何”是动词“与”的宾语。

与(yù):参与,引申为有何关系。

使其中不自得:使,假使。

中:内心,心中。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自在。

何往而非病:“何”是动词“往”的宾语。

病:忧愁,怨恨。

以物伤性:因外物(指环境)而伤害天性(本性)。

何适而非快:“何”是动词“适”的宾语。

适:往,去。

译文:风并没有雄雌的区别,而人有生得逢时,生不逢时的不同。楚王感到快乐的原因,而百姓感到忧愁的原因,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物而伤害天性(本性),那么,在什么地方会不感到快乐呢?

3、概括段意

明确:说明心中坦然,不以物伤性者,将无所不快。赞梦得“何适而非快”的旷达胸怀。

4、找出中心句:

明确:“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5、内容分析:

(1)第三段作者引用楚襄王问宋玉关于风的故事,与“快哉”有何关系?

明确:说明人之忧、人之乐与风无关,以此否定前述称快的两项原因。(2)由此,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或:士的自得之道是什么?)

明确: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二、学习第四段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于)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窃会(kuài)计之余功:窃,偷得,这里即“利用”之意。会计,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余功,公事之余。

自放:自适,放情。放,纵。“自”是动词“放”的宾语。有以:固定结构,有用来„„办法、地方

译文:现在,张梦得不因为被贬官而感到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蓬户瓮牖:蓬户,用蓬草编门。瓮牖,用破瓮做窗。蓬、瓮,名词作动词。濯:洗涤。揖:拱手行礼。这里的意思是面对(西山白云)。自适:自求安适。适,闲适。(比较:将何适而非快)穷:使动用法,使„„穷尽。

译文: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呢?

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用)清风,照之以(用)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此,指“连山绝壑,长林古木”等快哉亭上所见景物。骚人思士,指心中有忧思的人。胜,承受,禁(jīn)得起。

乌睹其为快也哉: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乌……哉,固定句式:哪里……呢。

赵郡:苏辙先世为赵郡栾城(今河北赵县)人

朔:夏历每月初一。

望:每月月圆时,即十五。

晦:夏历每月最后一天。

译文:如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会成为

3、内容分析:

(1)作者对张梦得有何评价? 明确:

从张梦得遭贬谪之后的行为——自放山水之间来推论:张君已是能够“自得”之人,故能无所不快。何况风景能辅之以成快?——对他的赞赏与肯定。

(2)从中可见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自我排忧后的豁达、乐观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内容探究

1、在文章开头你可以感受到什么景象?作者以江水入手的目的何在?

明确:

作者先从江水着笔,写黄州附近长江的浩渺的水面和壮阔气势,突出描绘江流之三变,让人感

受到江流之盛。作者以江流的开展象征眼界与心境的渐次开阔,也为下文写造亭的目的和题意作铺垫。

2、文章结尾又回到写景,有何作用?

明确:

再次说明:若不自得,则风景适足以辅之而成悲。这里,作者彻底推翻风景使人快。

二、深入感悟文章主旨

(一)朗读全文,在文中找出可以读出“快哉”感觉的语句,找出全文文眼。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亦足以称快世俗

快哉,此风

将何适而非快?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 乌睹其为快也哉!

文眼:“快”

景之“快”:

1、首段连写三层水势之变,能现水势之波澜壮阔。

2、第二段昔今对比,赏景与思古交错,极写快哉亭四周所见——面积之见、上下之见、日夜之见,其景瞬息万变,令人惊心动魄;再从不同角度赏玩美景,所见之景磅礴雄伟。

人之“快”:

1、“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三国英雄战场杀敌之意气风发、丰功伟绩撼动人心,令人拍手称快。

2、君(张怀民)不以谪为患,自放山水之间,无往而不快。情理之“快”:

“士生于世,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只要心中坦然自得,不被名利伤害本性,不受外物羁绊,心中就能永远保持畅快、宁静。

(二)文中作者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快哉?

明确:

“自得”是快之与否的主因。若能“自得”,则风景能辅之以成快;若不自得,则风景反而成其悲。

(三)说说苏轼为亭题名“快哉”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

劝解宽慰、自勉励人之意

三、小结:

1、前两段叙事写景自由奔放,寓情于景;后一段因景抒情、抒发议论,先叙后议,借说理以抒怀——叙议结合,情景交融。

2、通篇围绕“快哉”二字,文中共出现7次,极写其观赏形胜与览古之快,抒发其不以个人得失为怀的思想感情,道出了人生的一条哲理:心中坦然,无往不快。人游子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原因,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

元丰六年十一月初一,赵郡苏辙记。

——结构紧凑完整,紧扣一个“快”字,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为一炉。

四、拓展

建亭者、命名者、作记者都是遭贬政治上不得意之人,然而他们却偏偏在“快哉”上做文章,不仅因为快哉亭所处地理位置的景象使人心旷神怡,而且因为宦途失意之人如果“不以物伤性”,则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能“自放山水之间”而独得其快。文章清新开阔,气势奔逸,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于一炉,借用典故并加以发挥,把快意之情写得淋漓尽致。作者借物抒怀,本意并不在提倡士人远离尘世、自寻其乐,而在以旷达之情来慰藉不得意的士人,希望他们能胸中坦然,生于世而无往不自得。此外也应注意到,作者的快意之情中含有不平之气。各自或齐读全文,感受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

苏辙的散文《黄州快哉亭记》。最能体现苏辙为文纡徐(从容缓慢)条畅(通畅而有条理)、汪洋(气度宽宏)澹泊(不追求名利)的风格,就同他的为人一样。这篇文章由写景叙事入手,而后转入议论。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过渡自然,不露痕迹。写景,能曲肖其景,但又不实不死,做到情景俱出,境界深远,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叙事,能于简要之中插入闲情,磊落跌宕,分外远致。这篇文章最杰出的地方,还在于它的议论。文章就同样的“风”,因帝王、庶人生活、思想之不同而感觉殊异的事实,得出“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的结论。立论正确,论证有力,结论无可辩驳,令人信服。“论如析薪,贵能破理”。(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要能破理,立论首先要正确,要“贵是而不务华”。(汉·王充《论衡·自纪》)《黄州快哉亭记》以人对外物的感受是千差万别、因人而异的事实立论,这无疑是正确的。立论“贵是”,就要贵在正确揭示事物的本质。要能破理,在论证过程中还应做到,所“考引事实”必须“不使差忒”。(宋·洪迈《容斋随笔》)苏辙在文章中征引楚襄王兰台披襟当风故事,作为论证的例子,故事的出处在宋玉的《风赋》(见·梁·萧统《昭明文选》),确凿无误,足可传信。最难能的是,这篇文章的议论始终带着情韵,故虽有一股愤懑不平之气贯注其间,却不显出伧父面目。“风无雄雌之异„„而风何与焉?”“连山绝壑„„乌睹其为快也哉!”等等议论就是。这些议论都近乎于言情,近乎于绘景,显得情韵十足,无丝毫议论常有的逼人气势。唯其如此,文章纡徐条畅,汪洋澹泊的总体风格,也就不致因这些议论而遭受贬斥。

本文通过记叙取名为“快哉亭”的原因,借题发挥,劝慰在谪居生活的张梦得和苏轼,“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当时苏辙也在贬中,写作此文,亦有自慰之意。

五、练习

1、古今异义

(1)窃会计之余功:古义:征收钱粮等公务;今义:财务工作人员

(2)将何往而非病:古义:心情悲伤;今义:疾病。

(3)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古义:心情舒畅;今义:心里平静,无顾虑。

(4)其中:古义他的心中;今义:在中间。

2、词类活用

(1)南合沅、湘,北合汉沔 :南、北,名词作状语,在南;在北。

(2)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名,名词作动词,取名。

(3)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昼,名词作状语,在白天。

(4)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5)动心骇目:动,骇,使动用法,使„„动,使„„骇。

(6)西望武昌诸山: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7)草木行列:行列,名词作动词,排成行列。

(8)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从,使动用法,使„„从。

(9)将蓬户瓮牖:蓬,瓮,名词作状语,用蓬草,用破瓮;户,牖,名词作动词,编门,做窗。

(10)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穷,使动用法,使„„穷尽。

(11)皆可指数 :指,名作状,用手去指。

3、特殊句式 判断句

① 此独大王之雄风耳

②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③ 此则人之变也

④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宾语前置句

① 而风何与焉?:“何”是动词“与”的宾语。② 将何往而非病?:“何”是动词“往”的宾语。

③ 将何适而非快?:“何”是动词“适”的宾语。④ 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自”是动词“放”的宾语。定语后置句

有风飒然至者:有飒然至者风。

5、一词多义

(1)以览观江流之胜(美景)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自胜者(承受)(2)盖亭之所见(句首语气词)

玉之言盖有讽焉(大概)

(3)将何适而非快(往,去)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闲适)

(4)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参与,引申为有何关系)

与庶人之所以为忧(和)(5)不以物伤性(因为)

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有以”固定结构,有用来„„办法、地方)

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用)

第五篇:绿色的竹楼教案

2.绿色的竹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会写7个一类生字,会认9个二类生字。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绿色的竹楼的特点。了解傣族人民的楼房与我们所住楼房的区别,简单了解傣族人民的生活习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书写本课应掌握的7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2.难点:理解“绿色的竹楼,我可爱的家”的含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ppt幻灯片、绘画纸、铅笔 教学方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向学生传授学法,教学生学会学习。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用肢体语言表演,“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谁来说说你们家的小房子是什么样子的?

2.(师放ppt)小朋友们,我们来观看一些漂亮的楼房,你们能说说这些楼房是什么样子的吗?

3.(师放ppt)说说你在图上所看到的傣族人的楼房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要具体去看看傣族人的楼房到底是什么样子?又有什么样的作用?

4.今天,有一位小朋友要带领我们去他的家乡参观,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绿色的竹楼)

二、授新

(一)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一边听录音,一边圈出一、二类生字。2.再读全文,标记出课文中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二)指导学习生字 1.师教授生字

(1)指导读:边音:姥、凉

后鼻音:双、凉

前鼻音:饭、建 小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2)指导写: 双

写“双”字时,要注意把左边“又”的一捺变形写成一点。建

“建”字的部首是“廴”(建之旁),不是“辶”。姥

“姥”它的偏旁是”女”(女字旁)。第三笔一提右半部分不要出头。要注意把左边“女”的一捺写成一点。鞋

“鞋„它的偏旁是”革”(革字旁)。脱

“脱”是左右结构的字。

在田字格里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凉

注意:“凉”是三拼音节,声母是边音l,又是后鼻音。饭

“食之旁+反=饭” 第二笔是竖提,不要写成竖钩(3)口头组词

2.书写生字,指导学生写字的姿势。

三、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巩固旧知

1.指名听写上节课的生字。2.指名认读生字。

二、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指导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我”家在哪里?为什么把这房子叫竹楼?傣族的竹楼与我们所住的楼房有什么不同?

(重点了解:“西双版纳”是我国云南省的一个地方,那里以拥有一片原始森林而闻名,有不少游客到那儿观光。)

3.请女同学读第二自然段,男同学读第三自然段。根据课文所描写的,简单画出傣族竹楼的样子,从而理解“悬空”一词的含义。

4.找出傣族竹楼的作用:

(1)防潮(2)养牛羊(3)住人 介绍: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有名的军事家

5.1-2大组的同学朗读第四自然段,简单了解傣族人的饮食习惯。

3-4大组的同学朗读第五自然段,从“满眼”可以体会到什么? 6.学习第六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说“绿色竹楼,我可爱的家”?

绿色的竹楼是作者可爱的家,表达了作者对竹楼对家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7.我们每个小朋友也有自己的家,你的家可爱吗?它有什么特点?

三、课堂拓展延伸

家里来了客人,你是怎样介绍你的家呢?(1)按方位顺序介绍

(2)应该说出家的特点

四、总结全文

1.应读出对家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欣赏图片 板书设计

建造

绿色的竹楼 好处 我可爱的家

吃饭

环境

下载《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案2(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案2(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黄州快哉亭记(公开课)

    黄州快哉亭记 一 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疏通了字词,翻译了课文,现在以做练习的形式来回顾复习这一课的知识点。 2回顾以前学过的带有“记”字的文章内容: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苏轼在黄州教案

    东坡与黄州 一、导入 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选了1000年的12位英雄,包括神圣的古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的皇帝,其中唯一入选的中国人是苏轼。《世界报》用两个整版的篇幅详细......

    黄州快哉亭记读后感700字

    张梦得虽然遭贬,并不终日痛楚悲伤,而是闲暇时坐亭观景,游山玩水,别有悠然、得意之乐。观长江之清流洗濯心灵,望白云之清逸涵养情操,振清风之爽快心旷神怡,照明月之洁白清虚自若,尽情......

    《黄州快哉亭记》教学设计115篇范文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组 肖杨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大致翻译课文。 2、能力目标:学会阅读和欣赏情、景......

    《黄州快哉亭记》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以下教师简称为T,学生简称为S) 一、导入: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亭台楼阁是音乐里靓丽的音符。这些亭台楼阁往往蕴涵着动人的故事和感人的情思。比如我们刚刚学过的《阿房宫赋》,阿房......

    小石潭记教案

    《小石潭记》教案 一、教材分析 《小石潭记》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本单元入选的课文历来都是被传诵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 《小石潭......

    小石潭记教案

    小石潭记 教学构思:从某种意义上说,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很能反映他的性格和身世遭遇的。《小石潭记》也是如此。在诗情画意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一个寄情山水、纵情游览然而......

    《小石潭记》教案

    《小石潭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2)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