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S版全册教材分析

时间:2019-05-15 06:35: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语文S版全册教材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语文S版全册教材分析》。

第一篇:六年级语文S版全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邓神飞

本单元编排的五篇课文为中外神话和传说。其中《鲧禹治水》《嫦娥奔月》《夸父逐日》是精读课文,《天上偷来的火种》《女娲造人》是略读课文。

本单元课文既有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又有外国著名的传说。学生阅读这些优秀作品,能深刻地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是怎样大胆、丰富的想象中,来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还能感受到神话与传说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一”包括”温故知新“”口语交际“和”习作“三个栏目。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神话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从而体会远古先民是怎样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

教学时,还要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欣赏神话与传说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品味生动灵活的故事语言。本单元随课文会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二”组成,四篇课文中《商鞅南门立木》《出色的老师》是精读课文,《狄仁杰公正护法》《美丽的规则》是略读课文。

本单元围绕“人间天平”这个主题进行组元。《商鞅南门立木》课文写了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的故事,显示了他变法的意志和决心。《狄仁杰公正护法》讲了唐代名将狄仁杰公正护法的故事,讴歌了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崇高精神。《出色的老师》讲述了“我”在美国南加州法律大学读书时,一只心爱的手表失而复得故事,赞颂了那位黑人同学模范地坚持公共道德和遵守规则的优秀品德。《美丽的规则》记叙了“我们”乘车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出发,赶往南端菲律普岛看企鹅归巢的路上看到的场景,赞颂了人们自觉遵守行车规则的美德。本单元所编选的四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个公正执法、严守规则的故事,树立了一个个公平正义的人物形象。诠释了遵循规则、遵守法律的重要。课文中编排了5幅插图,生动的反映课文的重点部分的内容,有利于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语文百花园二”安排了“温故知新”“口语交际”和“习作”三个栏目。“温故知新”编排了四项内容,一是成语的运用,二是拓展与交流,三是阅读平台,四是积少成多。“口语交际”活动,安排的是以“维权守法小卫士”为主题,开一次交流会。要求学生选择一两件自己见过或经历过的与维权守法相关的事情,交流当时的情况和感受。

“习作”要求写一件有关规则的事。

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是:学习本单元课文,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用心体会人物的情感与认识,从而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教学本单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用心体会人物的情感与认识,从而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2.教学时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事例进行剖析,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3.要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搜集有关信息资料,观看影视资料,编演课本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4.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积累,体会一些词语和句子在描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精神面貌上的作用,丰富自己的积累,提高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科学与发现”为主题编排了五篇课文。其中《两小儿辩日》《种瓜得豆》《海水为什么是蓝的》是精读课文,《飞天圆梦》《童年的发现》是略读课文。

《两小儿辩日》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两个小孩儿在争论太阳离地球的远近问题。双方争执不下,孔子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儿笑话。故事体现了两个小孩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同时体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飞天圆梦》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尝试和不懈追求。《种瓜得豆》是一篇儿童科普读物,说明文。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一种现代高科技——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及应用。《海水为什么是蓝的》讲述的是印度科学家拉曼从地中海轮船上一个小男孩的好奇心中得到启示,从而研究出海水呈蓝色的原因,并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童年的发现》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渴望求知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这五篇课文涉及的范围既有古人、今人,又有儿童、科学工作者。有的讲述了人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与探索;有的展现了现代科学发展的新成就,展现了科学工作者善于观察、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启迪学生以科学的精神去学习,去探索。

本单元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介绍科学知识的,认真领会文章所表达的科学精神”为专题。单元前的导语以一连串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阅读本单元课文作了点拨和提示。课文后面的思考题都有涉及专题训练的阅读要求。精读课文都安排了朗读训练,有的还安排了背诵训练,使学生在品味课文的语言中,感悟文章揭示的道理。

“语文百花园”内容丰富,有词句的训练,有对课文表达方法的感悟;有科学家名言的积累,有提高学生动手和表达能力的语文实践活动“小产品 · 大推介”,还有以“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说明的道理,从中受到科学思想的启迪。随文识字17个,会写生字10个。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情暖人间”为题材编排了五篇课文,其中《古诗三首》《穷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精读课文,《永生的眼睛》《船长》是略读课文。

这五篇课文涉及的范围既有抒发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的古诗,又有表现人与人之间仁爱之心的小说;课文的主人公既有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穷人,又有伟人鲁迅、忠于职守的船长;课文的作者既有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又有世界著名的大文学家。学习本单元课文,可以使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去感受人间真情。

本单元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的描写,来表达人间真情的”为专题。单元前的导语以诗歌一样的语言描述了人间真情,并对学生阅读本单元课文作了点拨和提示。五篇课文都是围绕着本单元的专题选编的。课文后面的思考题都有涉及这些方面的阅读要求;篇篇课文打动人心,都安排了有感情朗读的训练,以使学生在品味课文的语言中,感悟文章所表达的人间真情。

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包括“温故知新”“口语交际”“习作”三个栏目。

“温故知新”栏目有三项内容:一项是“句式变换”,编排的是把直接转述变为间接转述的练习;一项是“拓展与交流”,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本单元课文中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的描写来表达浓浓的人间真情;一项是“积少成多”编排的是一首古诗《赠汪伦》

本次口语交际内容是“辩论会”,辩题是“是冷漠还是真爱”。教材设计的情境是:年幼的孩子摔倒了,哭喊着让妈妈抱;妈妈则让孩子自己站起来。正反双方的观点是“这个妈妈对孩子真冷漠!”“这才是真正的爱!”

习作的内容是写一个人物群体。可以写学校中与老师同学一起学习、游戏等活动,也可以写在家里和家人的生活情景,通过介绍这个群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本单元课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很好地把握编者意图,重点指导学生围绕本单元专题开展学习活动。

2.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本单元随课文识字14个,会写生字13个。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五”组成,五篇课文中,《故宫》《青花》《陆羽与〈茶经〉》是精读课外,《敦煌壁画》《编钟》是略读课文。

这是一组认识、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课文,内容涉及建筑、瓷器、饮茶、壁画、乐器等方面的文化艺术遗产。《故宫》通过对东方最大的宫殿、世界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群的介绍,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辉煌。《青花》记叙了两代青花瓷艺人创新青花瓷艺的故事。《陆羽与〈茶经〉》描写了茶叶祖师爷——陆羽的传奇经历,表现了他对中国茶文化的卓越贡献。《敦煌壁画》介绍了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编钟》介绍了现存出土最古老最完整的乐器——曾侯乙编钟。

语文百花园五中,编排了“温故知新” “口语交际” “习作”三个项目。“温故知新”有“修改病句”“拓展与交流”“阅读平台”三项内容。其中“拓展与交流”采用三人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本单元课文的认识和领悟,谈到了文章的叙述顺序:有游览的空间位置转换顺序,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有所介绍事物的各个方面的顺序……“阅读平台”选编了一篇介绍藏戏的文章让学生独立阅读,感受优秀神秘的藏族文化。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说说祖国的名胜古迹、山水风景。“习作”要求介绍自己喜欢的风味食品。

本单元要求认识生字20个,会写14个。教学本单元应注意下面两个问题:

1.品读语言,享受文化大餐。2.拓展读写,开阔文化视野。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组成。其中《窃读记》《理想的风筝》《校园交响诗》是精读课文,《我们上路了》是略读课文。

本单元主要以“校园生活”为题材,所选课文反映的都是学生童年时期生活、学习的情景,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情趣盎然。

《窃读记》以“窃读”为主线,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充满灵性,酷爱读书的小女孩在“窃读”中的独特感受与复杂的心情;《理想的风筝》以“风筝”为主线贯穿全文,通过对刘老师言谈举止和音容笑貌的回忆,特别是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怀念之情;《校园交响诗》用充满情趣的笔触描绘了校园中多姿多彩的生活,抒发了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深厚感情;《我们上路了》是一首现代诗歌,全诗紧扣诗眼“我们上路了”,展现了新时代的孩子们渴望成长,渴望独立,自信向上的情怀。

本单元以“根据文章的特点,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理解重点语句,认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为训练点。运用诗性的单元导语描绘了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校园生活,引导学生回顾朝夕相处的校园和熟悉温馨的学习生活,并对学生如何阅读本单元作了点拨与提示。课文后面的思考题都是围绕着训练点提出相应的要求,让学生在不断的品读、揣摩课文的语言之中,体验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对校园生活的热爱、留恋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的情感。

本单元的的“语文百花园六”中,编排了“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和“习作”三大板块的内容,每个版块都含有多项子内容。“语文百花园”的内容安排丰富有趣,既有对整个小学阶段的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练习,又有内涵深刻的语言材料的积累,还安排了提高学生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学习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教师能比较准确地把握编者的意图,指导学生仅仅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特点,运用已学过的阅读方法去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体验和感悟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随文识字15个,会写生字12个。

第二篇: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定稿]

用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介绍

单元教材概貌:本单元将带领学生进行一次“童话寓言之旅”。单元中《稻草人》、《寓言两则》、《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精读课文,《刺猬汉斯》、《尼尔斯骑鹅历险记》是略读课文。其中有两则是文言文寓言,剩下的课文是童话作品。

本单元以“要注意领悟作者在童话、寓言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为专题。既编排了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作品,也有外国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格林兄弟、赛尔玛˙拉格洛芙的著名童话,还有在本套教材中首次以文言文形式出现的我国古代的著名寓言。

《稻草人》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农人亲手做的放在田里看护庄稼的稻草人,由于看到稻子长出了新穗,而为主人高兴。由于发现稻叶上有小蛾及很多子而无比惊恐。又因自己无效的警告而愁闷。最终因蛾卵变成了肉虫吃光稻叶而为白白付出辛苦的主人深感痛心。课文表达了稻草人因能力所限,而无力挽救主人命运的痛苦心情,一个忠诚、尽职、心地善良的形象跃然纸上,浮于眼前。

《寓言两则》所选编的《自相矛盾》和《画蛇添足》,都是著名的寓言故事。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作品。课文记叙了在大年夜,一个小姑娘又冷又饿,在街头卖火柴。她擦燃了火柴,眼前出现了暖和的火炉、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这些美好的幻象。最后她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街头。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让我们看到当时社会的黑暗,也感受到了作者对穷苦儿童的深切同情。

《刺猬汉斯》这篇课文是德国格林兄弟的童话。讲的是一个富有的农夫的怪儿子---刺猬汉斯的历险故事。童话表现了主人公汉斯的坚毅、勤劳、纯朴、善良,同时还告诉人们一个朴素的做人的道理:要言而有信。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展现了瑞典女作家赛尔玛˙拉格洛芙的长篇童话中的一个情节。课文写了一个名叫尼尔斯的放鹅的男孩经常捉弄鹅。一天他被小精灵变成了拇指大的小人儿,在经历了一番波折后他勇敢地从狐狸口中救下一只野鹅,最终得到野鹅们的信任。故事中我们看到尼尔斯知错改错、勇于舍己、乐于助人,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孩子。

这几篇课文生动有趣,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学生通过阅读妙趣横生的小故事,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及深奥道理,并在潜移默化间感受到童话、寓言这两种文学体裁的无穷魅力。

教师在教学前,应大体了解童话、寓言的概念及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注重引领学生欣赏童话所展现的美丽奇妙的景色,注重通过朗读帮助学生品味、积累童话的语言,从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启迪。对于首次学习《寓言两则》这篇文言文,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并在学习方法上教育恰当地指导。教师可以先行查找、归纳一些学习文言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文言语句的翻译可采用“留、换、补、删”四种具体方法。

1、保留原词。即凡人、事、物等名词性的表意词可以保留不动。

2、改换词语。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词换为相应的现代汉语双音词。

3、增补词语。即将文言文中常省略的各种句子成分补充译出来。

4、删略词语。即将文言中那些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去掉不译。当然这些内容不一定全教给学生,但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在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一”中安排了相关的训练内容:“温故知新”、“口语交际”、“习作”三个栏目。“温故知新”中的“拓展与交流”以总结交流的形式,对本单元的童话学习进行评价与交流,尤其是从学习方法上进行了总结。“阅读平台”提供的寓言诗,意在引导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哲理。“口语交际”和“习作”也是围绕寓言、童话来进行的。“大家谈:寓言和童话”是本单元课文学习的一个延续。意在使学生通过有条理、有重点、清楚明白地表达,在“童话、寓言”王国里尽情遨游、捕捉乐趣、受到启迪。“习作”是编写童话。这是一次有意思的习作实践,也是一次想象作文的训练。

教学本单元可用14课时。精读课文8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语文百花园一”4课时。单元学习目标:

1、识字写字:能够随文识字20个,会写生字23个。

2、能够结合语言环境正确理解字的意思,积累成语。

3、认识破折号,了解它的作用。

4、指导学生通过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对童话中人物进行评价,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启迪。

5、朗读并背诵寓言故事,能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6、展开想象编写故事,初步训练学生把自己的感情和要说明的道理表达出来。学习状态分析:

本单元课文内容以童话故事为主。故事生动、充满童趣,深受学生喜爱。但也正由于童话作品的生动有趣,学生们往往更容易被奇异的情节和奇特的人物外貌所吸引,而忽略对内容本身地深入理解、对主要人物的分析体会。因此教学时,不但要关注到学生兴趣,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读读感受深的地方,说说受到触动的理由,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启迪。在感知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对文中人物的评价,对作者情感的体会。从中受到感染、教育,并在学习过程中尝试了解童话、寓言的表达方法。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介绍 单元教材概貌:

本单元是一组表现华夏儿女赤热爱国之情的课文。五篇课文中,《开国大典》、《明天更辉煌》、《山海关》是精读课文,《望大陆》、《太阳与士兵》是略读课文。

本单元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认真体会课文中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训练重点,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阅读方法,教学中还要把这一训练重点贯穿于整个学期的学习中。

《开国大典》通过对新中国成立盛况的记叙,表达了全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情感。《望大陆》是国民党元老于佑任先生病重时的一首哀歌,饱含着他期望叶落归根和祖国统一的一往深情。

《明天更辉煌》是献给香港回归之日的一首赞歌,全诗充溢着为香港回归祖国而无比兴奋、鼓舞的浓浓深情。

《山海关》是一位现代作家描写的赞美山海关的散文,表达出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火热情怀。

《太阳与士兵》是描写中国边防军人的动人事迹的一则短文,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无限赤诚之心。因此,教师在教学本单元中应注意将有声之阅和无声之读结合。首先把课文生字的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做到正确流利,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课文要朗读得有感情,这是“有声阅读”。同时,要加强静心默读,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把课文读懂,这是“无声之读”。在安排教学流程时,应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去设计,提出朗读和默读的不同要求。另外要将理解内容与领悟写法结合。阅读本单元课文,要注意抓重点语句去理解内容,体会所表达的情感;同时,也要关注不同课文在表达上突出的特点,领悟写作方法,吸收课文语言,以利于在自己的口语交际、书面写作中进行迁移运用,形成较强的表达能力,达到学习语言的高层次要求。而且还要将阅读文字与观看插图结合。要让学生更多地动口、动眼、动脑、动手,去接触课文,在自主阅读中感知语言文字所表述的形象,体验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同时,要用好每篇课文中的插图,把它作为阅读材料的一部分,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把语言文字变成生动画面的能力。

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二”中编排了“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和“习作”三个栏目。“温故知新”有“理解与运用”“拓展与交流”“积少成多”三项内容。“理解与运用”练习,一是读句子体会词义,认识比喻修辞;二是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这是训练学生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的一项基本功。“拓展与交流”采用宁宁和丫丫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畅谈学习本单元各课后的感受和收获,有的从描写方法谈,有的从修辞方法谈,有的从学习方法谈,意在启发学生打开思路,各抒己见。“积少成多”选编了清代龚自珍的一首名诗《已亥杂诗》,一是让学生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二是配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的主题,让学生认识又一位“爱我中华”的古代名人。

“习作”是自由作文,不限内容范围,也不限文体样式,是学生自助写作能力的展示,也是对学生自助写作能力的测试。

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24个,会写生字26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或指定的自然段。阅读相关的“学习链接”,丰富自己的文学常识。

3、感受炽热的爱国情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认真体会课文中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

5、学习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

6、自由作文,不限内容范围,也不限文体样式,提高自助写作能力。学习状态分析:

本单元都是表现华夏儿女对祖**亲赤诚而炽热的爱的情怀的课文。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对语言生动具体,情感蕴含丰富的文章不能静心地认真品读,缺乏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写作方法的揣摩,以及对作者情感的体会。针对本单元课文的特色,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多读读感受深的地方,利用以点带面的方法,突出重点语段的品、读、练,带动学生对全文的感知。另外要加强静心默读,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把课文读懂。在反复品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启迪,进而在感知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介绍 单元内容介绍:

本单元将带领学生进行一次“爱的洗礼”。五篇课文中《永远的歌声》、《秋天的怀念》、《“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精读课文,《花边饺子里的爱》、《为了五美元的礼物》为略读课文。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紧紧围绕“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文章的精彩语句,揣摩作者是怎样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的”这个专题进行编排,课文呈现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抒发了人间真挚的亲情。课后编排了15道思考练习题,这些题目提示了学习本单元课文的要求和教学重点。课文中编排了五幅插图,形象而生动地反映了课文的重点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永远的歌声》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童年时代的“我”和二牛、二兰、石花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药的故事,表达了“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热爱之情。

《秋天的怀念》记叙了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下肢瘫痪的儿子,直至生命最后一息的故事,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真挚无私的爱,也表达了子女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与歉疚。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习作的不同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花边饺子里的爱》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妈妈的花边饺子给了他难忘的记忆,成年后,给妈妈过生日时,他也包了一个带糖馅儿的花边饺子,讨得年迈的母亲的快乐与开心。文章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的孝顺、敬爱母亲之情。

《为了五美元的礼物》一文,讲的是十二岁的鲁本用将近一年的时间为母亲准备礼物的故事,表达了孩子对母亲诚挚的爱。

在这个单元中,这五篇课文把我们带入了爱的世界,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爱是无形的,它需要用心灵去感受;爱是永恒的,它使人终生难忘;爱是伟大的,它给人无穷的力量。

本单元要求认识32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在“语文百花园”中安排了“温故知新”、“口语交际”和“习作”三个栏目。在“温故知新”中编排了四项内容,一是认识修改符号,通过修改短文的实例,使学生了解和运用新出现的四种修改符号;二是拓展与交流,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领悟到的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三是阅读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国风写的一首诗歌《我有一个梦想》;四是积少成多,编排了“新三字经”中有关讲孝和悌方面的内容。“口语交际”活动,安排的话题是“人间处处有真情”,要求学生选择生活中体现人间真情、让自己感动的事情进行交流,交流时注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待清楚。“习作”练习要求以自传的形式写一篇文章,讲述自己成长中的主要经历。

进行本单元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本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是作者感受爱、奉献爱的经历的记叙和描述,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文本,与文本对话,深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故事中饱含的深情,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得到教育和启迪。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建议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体会和交流,从而树立尊老、敬老、爱老的美德。

2、加大朗读力度。这个单元的课文属于情感色彩较强的文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琉璃、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品味文章的精彩语句,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在阅读过程中主动积累语言。

3、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的,可以让学生选择生活中体现人间真情、让自己感动的事情,与同学进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并能以传记的形式讲述自己成长中的重要经历,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时间安排:

教学本单元教材可用13—16课时。其中精读课文7—8课时,略读课文 2—3课时,“语文百花园一”4—5课时。单元学习目标:

1、识字写字:能够随文识字32个,会写生字25个。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启迪与教育。

4、学习以传记的形式讲述自己成长中的重要经历,提高写作能力。

学习状态分析:本单元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易于使学生产生深刻感悟。但如何领悟到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并从自我生活中选择体现人间真情、有真实感受的事情却是难点。因此教学中,还要一边品味作者的感人故事,一边引导学生留心生活,积累和挖掘生活中那些点点滴滴的爱的琐事。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介绍

单元内容介绍:本单元的主题是“民族之魂”,围绕“注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这个专题,选编了《古诗三首》、《詹天佑》、《怒吼吧,黄河》三篇精读课文和《文天祥》、《一句话》两篇略读课文及百花园四。课文或通过著名诗人留下的诗歌,或介绍杰出人物的动人事迹,表达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向人们述说着那难忘的昨天的故事。

《古诗三首》收录了三首古诗,通过诗歌,表达了诗人崇高的志向与节操。《詹天佑》重点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干线的事迹,说明詹天佑是一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的爱国体现在科

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及出色的创新才能等方面。

《文天祥》记叙了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斗争的事迹,表现他的英雄气概和高风亮节,讴歌了他炽热的爱国精神与崇高的民族气节。

《怒吼吧,黄河》讲述了诗人光未然与作曲家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的经过及首次演出的成功,表现了他们旺盛的革命激情及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革命情怀。

《一句话》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写的诗,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四”中,编排了“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和“习作”三个栏目。“温故知新”编排了四项内容:“引用名句名言”,通过读含有名句名言的句子和选择名句名言填写句子的练习,体会引用名句、名言的好处;二是拓展、交流,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本单元一个个充满民族争气的故事后的感想;三是阅读平台;四是积少成多,诵读陈毅的《青松》。“语文大课堂”要求学生围绕“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这个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做社会用字调查,并作整理、分析和提出意见与建议,写一份关于正确、规范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研究报告。“习作”要求“以调查中的„小插曲‟为内容,记叙一件自己在调查中遇到的事情。

单元学习目标: 1.训练重点: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注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会认26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读写24个词语,理解22个词语。②注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朗读、背诵、默写三首古诗 本单元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能力: 1.查阅资料的能力:

本单元选取了三位爱国诗人的诗歌及中国历史上五位不同时期爱国人士的感人事迹,同学们要想真正读懂课文,教师应引导他们养成查阅资料的好习惯,通过联系时代背景,更好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句子的能力: 教师要以教材为例子,引导并帮助学生总结理解句子的方法,在学习中培养、提高理解句子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联系时代背景等方法理解重点语句。有些句子,要让学生体会到不仅要看字面上的意思,还要想一想句子的含义。

3.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课标》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六年级,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应该能理出文章思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应留有让学生自己概括、体会的时间,能力强的班级可以让学生预习时写一写,通过课堂逐步深入的学习,修正自己概括的主要内容,加深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感受,提高概括的能力。

学习状态分析:

在教学中,我们除了教参上给我们提示的内容,我们还要注意:

1.突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本单元教学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呈显性的目标,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在教学时,应作为重点,选择一定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受到感染与教育。

2.应重视加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重视第一课时的教学,挖掘教材的训练点,进行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第一课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功底。

3.揣摩作者写作顺序与表达方法。六年级应在五年级的基础上,以课文为例子,揣摩作者的写作顺序与表达方法,注意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介绍

单元内容介绍:本单元以“科学与发现”为主题,带领学生走进一次奇异的自然之旅。五篇课文中,《奇异的琥珀》、《自然之道》、《一个这样的老师》是精读课文,《表里的生物》、《最佳路径》是略读课文。

本单元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认真领会说明的道理”为专题,五篇课文,有的讲述了大自然中奇妙有趣的知识,有的展现了人类的科学精神,启迪学生以科学的精神去学习,去探索。

《奇异的琥珀》是一篇说明文,主要写的是人们根据一块奇异的琥珀来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怎样发现的,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但是与一般说明文不同的是,作者以讲故事的形式,按事情的发展过程组织材料,使文章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身。

《表里的生物》这篇课文写的是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自然界中发生的一个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位生物学家向导,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观察太平洋绿龟的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鹰咬啄,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送到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里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这件事使“我们”感到震惊和懊悔。这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一个这样的老师》这篇课文是美国作家大卫 · 欧文回忆少年时代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讲的是怀特森老师在第一节科学课上,给“我们”讲了一种叫凯蒂旺普斯的动物。第二天测验,每一个同学的试卷都不及格。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不及格的原因,并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逐渐地“我们”在怀特森老师的课上学会了探索,学会了“新怀疑主义”的学习方法。

《最佳路径》这篇课文讲的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就要对外开放了,但是连接各个景点之间的道路的设计方案还没有确定。这使大师大伤脑筋。他路经法国著名葡萄产区时,得知有一位老太太葡萄园里的葡萄总是先卖完,她的做法给了格罗培斯启发,半年后,乐园里的人行道铺设好了。1971年在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这篇课文告诉我们,顺应人们的需要,给人以自由选择的空间,这种做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其效果往往是最好的。

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五”中,编排了“温故知新”“口语交际”、“习作”三个大栏目。

“温故知新”有“词语辨析”“认识分号”“拓展与交流”和“阅读平台”四个小栏目。在“词语辨析”中,通过三种不同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能够辨析反义词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填空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这是训练学生把内容表述得具体一些的一项基本功。“认识分号”练习中有两项内容,一是通过读句子,了解分号的作用;二是通过给句子加标点,学会运用分号。“拓展与交流”采用交流阅读笔记的方式引导学生畅谈阅读本单元课文后的认识和收获,重在交流对课文写法上的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以及从中感悟到的道理。“阅读平台”提供的阅读材料是一篇说明文,目的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中的科学的热情,并了解一些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口语交际”安排的话题是“生活与科学”,训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使他们在交流互动中,增长知识,增强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中的应对能力。

“习作”要求以“(某物品)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简短的说明文。“习作讨论平台”从习作内容和方法上都给学生进行了提示。

本单元在在五篇课文前面编排的导语有两小段话。第一段话简要提示了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和自然科学密切相关的,并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段话明确指出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认真领会说明的道理。”

本单元要求认识生字14个,会写生字24个。要求掌握“读读写写”词语19个,“词语采集”16个。单元学习目标:

1、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了解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怎样成为最佳路径的,从中受到启示;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懂得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懂得在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科学的怀疑精神。

2、从生动形象的描写中体会表达效果;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理解“左右”“一般”在表达意思上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奇异的琥珀》最后一段。

4、认识14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掌握“读读写写”词语19个,“词语采集”16个;能够辨析和正确使用反义词。

5、了解分号的作用并能正确运用。

6、围绕“生活与科学”主题进行口语交际,在交际的过程中,能够运用实例说出自己的感受或看法,做到有条理、有重点;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注意礼貌。

7、以“(某物品)的自述”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文章不少于300字。

学习状态分析:学生对说明文的认识已有一定基础,本单元《奇异的琥珀》的说明方法又有独到之处,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旧知,进行归纳总结,并进一步提高到初步的运用层面。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这一训练重点还要引导学生注重积累阅读方法,如抓重点词、句、段,利用导读,抓课题深入课文等。

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介绍

单元内容介绍:本单元带领学生走近名著,初识五彩缤纷的文学园地。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六”组成。五篇课文中,《将相和》《赤壁之战》《老人与海》是精读课文,《奴隶英雄》《鲁滨孙造船》是略读课文。每篇课文都是中外名家的经典之作,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

《将相和》是根据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的《史记》中的故事改写的,赞扬了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思想行为。

《奴隶英雄》是根据意大利优秀作家、历史学家乔万尼奥里的长篇历史小说《斯巴达克思》的相关片段改编成的独幕剧本,歌颂了奴隶英雄斯巴达克的反抗精神。

《赤壁之战》节选自我国元末明初杰出的作家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记叙了周瑜采用“火攻”妙计大败曹操于赤壁这一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

《老人与海》是根据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金的获得者、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改编缩写的,塑造了“桑提亚哥”这个令人敬佩的硬汉形象,赞扬了主人公无所畏惧的拼搏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

《鲁滨孙造船》节选自18世纪英国作家笛福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通过描述主人公在荒岛上造独木船的故事情节,表现了面对困境不后退、敢于依靠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战胜困难的顽强精神。

五篇课文中都编排了插图,共8幅,都是对每篇课文的一些重点文字的形象体现,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六”中编排了“温故知新”“口语交际”“习作”三个大栏目。

“温故知新”安排有“运用关联词语连句”“拓展与交流”“阅读平台”“积少成多”四项内容。“运用关联词语连句”练习,是认识具有转折、因果、递进、条件等关系的简单复句。“拓展与交流”采用了三个同学对话的方式来谈论学完本单元课文后的收获,以吸引大家参与讨论。”“阅读平台”选编了三个著名作家的三部经典作品的三个精彩片段,供学生阅读与鉴赏。“积少成多”选编了一组(16个)四字成语,都是描写人物外表神态的,意在加强学生的词汇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口语交际”安排的话题是“名家笔下的精彩语句和片段”,这是高段系列名篇赏析中的第三次口语交际活动。在前两次欣赏人物描写和情节记叙的基础上,本次的侧重点完全由学生自己去确定,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多方面鉴赏作品的能力、用普通话交流表达认识的能力和主动参与交流评价的能力。

“习作”要求写“我和书的故事”。这是话题作文,与本单元的主题内容“名著之旅”紧密配合,以引导学生从阅读到写作,从理解到表达,把自己读书的收获写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本单元在五篇课文前面编排的导语是两小段话:第一段话推出了本单元所读名著的几个主人公,简明地介绍了那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的形象特征——宽宏大度的丞相,热爱自由的“奴隶英雄”,坚韧不拔的鲁滨孙,顽强勇敢的老渔夫……;第二段话明确指出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认识名家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物,欣赏作品中精彩的语句和片断。”导语的背景图描绘了异国的风光和人物,寓意本单元的“名著之旅”将是一次奇妙的巡游,吸引学生快快踏上阅读的行程。

本单元要求认识生字23个,会写生字27个。教学本单元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从领悟到欣赏。阅读本单元课文,要在领悟主要内容、思想情感、写作特点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去赏析名家作品中的妙语佳句和精彩片断。这样,开始进行鉴赏文学作品的启蒙训练,有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2、从理解到表达。通过自我阅读,学生对经典名著有了自己的感受、领悟、欣赏和评价,吸取了一定的营养,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这些收获和认识倾吐出来、表达出来,或在名著赏析会上用口语进行交流,或在读书笔谈会上展示读书心得笔记。

3、从课内到课外。本单元课文多为名著的片断摘录,有的进行了浓缩,有的进行了改写,以最简便快捷的方式使学生领略每一名著的精华。课后,可建议、鼓励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原著、整本书(或整篇文)进行直接的阅读,深入而全面地去吸收名著的丰富营养。

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感知主人公的品质特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感受奴隶们的悲惨命运和斯巴达克的英雄形象,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感知和认识老渔夫面对庞然大物毫不畏惧、敢于搏斗的英武形象,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知戏剧作品这种文学形式的基本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欣赏和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文字。

4、认识生字23个,会写生字27个。

5、鼓励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原著、整本书(或整篇文章)进行直接的阅读,深入而全面地去吸收名著的丰富营养。

6、在语言环境中,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口语交际,在交际的过程中能够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7、回顾看过的书籍内容,把自己读书的收获写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学习状况分析:

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应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进一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记的良好学习习惯。注意根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认识名家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物,欣赏作品中精彩的语句和片断。”从课文的特点出发,精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练习朗读和默读,把握主要内容,着力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去感知人物的鲜活形象,体会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风貌,体会思想感情,主动积累语言,提高阅读能力和效率。

本单元课文是中外名家的经典之作,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其中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奴隶们的悲惨命运和斯巴达克的英雄形象,老渔夫面对庞然大物毫不畏惧、敢于搏斗的英武形象,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深深地打动着每位读者,但是这些课文都是世界级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没有基础,为了能更好的学习课文,教学时应适时地加入资料以帮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从而使学生能更好的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课后,要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中外经典名著,尤其是课内出现过的那些名家大师的相关作品,使学生从更深层次上了解和认识这些名家和名作,吸取高品味的丰富的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第三篇: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东塔三小

一、教材的编排及内容

(一)教材全貌

本册教科书共有30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2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单元课文由3篇精读课文和2篇略读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后面有识字写字教材,包括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和词语花篮;略读课文后面有要求认识的字,有思考练习和词语花篮。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学习链接”和“阅读链接”和“指南针”。

从本册教科书开始,以后各册只设置6个单元,为师生更好地开展个性化的教与学,更好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如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尽可能留下弹性的时间和空间。

本册所设专题依次是:童话世界、神奇的大自然、难忘的岁月、真诚的心、中华文化、名著之旅。这些专题有机地体现了语文教育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和母语文化的主题,以及弘扬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的要求。每个专题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爱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激发学生追求理想,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本册教科书要求认识167个字,会写201个字。要求认识的字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后面的横条里,要求会写的字排在精读课文后面的方格里。

每个“语文百花园”由三、四个栏目组成。其中有三是个固定的栏目:“温故知新”“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活动“语文大课堂”分别安排在第二、五两个单元。

本册的注音有以下几种情况: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均采用难字注音,以利于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词语中的字都需要注音的,采用词连写的形式标注在词语的后面,如,褴褛(lánlǚ)、磅礴(pángbó)等。有些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读音要发生变化,课文中标注的 是轻声,如“笸箩”的箩(本音是luó),“吆喝”的喝(本音是hè)。

(二)教材各单元专题及基础知识练习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下面具体介绍一下各单元的专题(人文素养)和基础知识(语文素养)的主要内容。【第一单元】专题:童话世界

本单元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为题材,共编排了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一。其中《小麻雀》《金奖章》《大拇指汤姆》是精读课文,《“没头脑”和“不高兴”》《坚定的锡兵》是略读课文。基础知识练习重点:

1.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1——5课)。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课),分角色朗读课文(第2课),默读课(第3、4、5课)。

3.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第1、2课)。4. 学习描写人物语言时标点符号的用法(百花园一)。【第二单元】 专题:人与自然

本单元以神奇的自然景观为题材,共编排了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二。其中《古诗三首》《海上日出》《西风胡杨》是精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我家门前的海》是略读课文。

基础知识练习:

1. 注意作者是怎样观察大自然的,并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第7、9课,百花园二)。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6、7、9、10课)。

3. 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并受到美的熏陶(第6、7、9课)。

4. 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6、9课)。5. 学会质疑。

【第三单元】

专题:难忘的岁月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百花园三组成。这个单元以“难忘的岁月”为专题安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我的战友邱少云》三篇精读课文和《小英 雄雨来》《紫桑葚》两篇略读课文。基础知识练习:

1.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第11、12、14课)。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1、12、14课),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第13、15课)。

3. 给课文拟定小标题(第14课)。

4. 了解多音字不同读音的不同意思,区别比较形近字,并组成词语。(百花园三)。

【第四单元】

专题:真诚的心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百花园四组成。这个单元以“真诚的心”为专题编排了《酿》《十年后的礼物》《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三篇精读课文和《月下桨声》《彩票》两篇略读课文。基础知识练习:

1.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第16——20课)。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6、17课)。

3.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第17课)。

4. 体会关联词语(如果……就、即使……也)的用法(百花园四)。【第五单元】

专题:中华文化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五组成。五篇课文中《孔子》《“心正笔正”柳公权》《梅兰芳》是精读课文,《黄帝》《唐玄奘西行取经》是略读课文。这是一组反映中华文化的课文,它通过历史上五位中华名人的事迹的记叙,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基础知识练习:

1.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21、22、24课)。2. 朗读课文(第21、22、24课),默读课文(第23、25课)。3. 用修改符号修改常见的病句(百花园五)。【第六单元】

专题:名著之旅

本单元是一个颇有特色的单元,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六组成的。这五篇课文全部都是名家笔下的名篇,其中《天窗》、《我是猫》、《武松打虎》 是精读课文;《杨子荣借题发挥》、《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是略读课文。

基础知识练习:

1. 初步学习名著,欣赏名家笔下的艺术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第26—30课)。

2.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中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第27、29课)。3. 会用“也许……也许……也许……”写一句话(第26课)。

二、教学目标

使用本册教科书,通过教学活动要使学生逐步达到如下要求:

1.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了解革命前辈和战斗英雄的英勇事迹,学习他们热爱祖国、顽强不屈、遵守纪律、英勇献身的精神;教育学生对人讲诚实守信用,树立诚实守信的美德;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民族自豪;走近名著,领略文学世界的斑斓和奇妙,欣赏名家笔下的艺术形象,陶冶审美情操;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识167个字,会写201个宇,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

3. 能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4.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6.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7. 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8.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练习简要复述课文。

9. 学习浏览,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 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10.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 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11.能用普通话交谈,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12.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倡议书和活动总结。

三、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建议

在语文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认为应该掌握两个原则:一方面要在贯彻“课标” 精神的实践中,不断寻求更新和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对符合“课标” 精神的优秀传统,加以继承和发扬。

(一)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把握教学目标,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又要关注阶段目标,还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教学时,教师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掌握学生在中年级段哪些未达到目标,具体缺漏些什么,要想办法在本册教材的学习中进行补充、强化。教师还应注意到,本学期是小学高年级的起始阶段,有一些目标是需要在整个学段达到的,教学中教师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加重学生的负担。本册教材中提到的一些学习重点,可能在前面教材中也曾涉及到过,在本册出现时则增加了难度和深度,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有的一些知识点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并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的识字任务随课文安排。在精读和略读课文中都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学生经过前四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而且课文中的生字都有注音,所以识字的任务主要靠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师可在学生自学自查的基础上作适当检查,并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个性化识字,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写字的学习中,尊重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这样识字的效果会更好。本册要求学生认167个字的识字量,这是下限,教师 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其他渠道主动识字,增加识字量。要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互相合作,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大胆猜读和跳读,运用一些识字方法推知生字的大意,以便在手边没有字典、词典的情况下,不妨碍阅读。

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仍然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要引导学生与所学的生字多接触、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见面。根据高年级语文学习的特点,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运用中来巩固,也就是在读写的过程中进行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汉字。

会写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文的学习完成。要继续加强写字的指导,把写字任务妥善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内学生要有比较从容的写字时间,不要把写字的作业留到课外。教师要对那些难写字、易混字作重点指导,对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作具体提示,使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以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已经会写的字构成的新词,也可通过“词语采集”的方式让学生找一找,读一读,抄一抄,不断丰富词语的积累。还可采取听写词语的方式,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为避免学生的疲劳,每次写的字不要太多,适当分散写,不是字写得越多越好,而是要讲求写字的质量。

五年级上册仍然单独编写钢笔字和毛笔字教材,教学时要凭借这些教材,加强对学生写钢笔和毛笔字的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关于阅读

在小学各学段中,阅读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任务,在中、高段这个任务尤为重要。“课标”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读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当今在语文教学的改革中,在摆脱以教师的串讲串问、繁琐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的这种习惯势力的束缚的同时,还要警惕另一种偏差出现,那就是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这个问题在学习、落实“课标”精神的教学实 践中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下面就如何落实“课标”中有关阅读教学的理念和要求,改进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提出几点建议。

1. 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1)教师首先要对所教课文感兴趣,要读进去,要喜欢。

“课标”还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材中的每篇课文是进行语文训练,尤其是阅读能力训练的主要凭借,它们都是经过教材编者精心挑选、安排的。因此我们必须充分用好这些文质兼美的课文。要引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教师首先要对所教课文感兴趣,要读进去,要喜欢。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作者)之间,教师则是最关键的。他要理解作者的心,了解编者的心,启发引导学生的心,以达到四心相通的境界。为此,教师备课时一定要深入理解教材,与作者产生共鸣:对文章所写的景物能欣赏到它的美丽,对所写的人物能感受到心灵的高尚、童心的天真可爱,对丑恶的思想行为能产生鄙视、憎恶。同时还要琢磨编者的意图。这样才能把作者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把编者的意图落实在教学中。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关键是教师对课文的兴趣。试想,如果课文打动不了老师自己,他又怎样去用课文打动学生呢?学生没了学习兴趣,还能得到什么训练(2)要引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教师深入钻研课文,有了阅读的感受和体验,再去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就会很容易地找到切入点,就会有相应的教学发法。导入新课:要精心设计,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不要千篇一律。

抓住教学时机:要在学生接触课文后(初读预习后),最想提出疑问,最想解决疑难,最想表达感受——思想最活跃的时候开始学习。

教学设计:要抓准切入点,精当地设问,合理地安排师生、生生互动学习。

(3)用积极的评价保护学生的兴趣。

在学习活动中,老师对学生的夸奖是不可少的。但我们听到的有些评价往往是言不由衷的“好!”“不错。”“你真棒!”,甚至学生说错了也是一句不置可否的“嗯,请坐。”认为这样是爱护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提倡老师在评价学生时,要用简明精当的语言肯定他们的闪光之处,如:“你能通过查字典自学这 个词语,主动学习,精神可嘉!”“你对这句话理解得更深!”“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真会学习!”……即便学生发表的见解不恰当,理解有误,也要用婉转的、有启发性的话引导他去再思考,去补充,去修正。这样评价使学生明确“你真棒”棒在哪里,欠缺是在哪里,既体现了老师与学生真诚平等地共同探讨,又发挥了老师的导向作用。学生既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领悟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确了方向。这样才会把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向前推进。

(4)恰当地使用一些教学的辅助手段。

如实物演示、彩色挂图、实验、多媒体课件等。要明确一点:使用这些手段要有明确的目的,那就是从阅读教学的需要出发,为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服务,为了突破重点、难点,为了达到省时高效。而不能用直观代替语言的理解,用热闹、花哨的形式转移了学生对阅读本身的兴趣。

2. 引导学生直接和文本对话。

前面说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所谓“对话”这一理念,就读者与作者的关系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他们之间是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学生不再是装知识的口袋,而是阅读的主体;课本也不是过去的那种“教本”,而是“读本”。在阅读中读者(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想象,他们每个人的感受、体验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保证学生拥有认真读书的时间。在反对课堂上老师或滔滔不绝、繁琐分析,或琐碎提问的同时,也要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以小组学习讨论,查找大量课外资料,代替个人阅读思考,以形式上热热闹闹的“合作”掩盖了教学的不扎实。近年来就听到有些老师说:“这么上课,老师备课可省大事了!”这不正说明我们的语文教学从一个误区走向了另一个误区吗? 那么,怎样才能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读进去呢?这就需要教材的编者和教师在学生与文本之间很好地发挥中介的作用。我们这套教材的编写在这方面是下了大气力的。

以17课《十年后的礼物》为例。教材编排的课后第1、2、3道思考题就是有意识地在发挥这种作用。老师们要很好地利用它们来设计课堂学习活动。第1题首先要求学生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第一部阅读任务。这篇课文是采用插叙的写法来叙述的,这是学生在读过的课文中不多见的。第3题“读一读第4、5自然段,想想作者写这部分内容有哪些作用”可以在学 生把握主要内容时起了一个辅助作用,在完成这一步阅读任务时,老师不必扶得过多,只需引导学生按课后思考题去认真读懂课文。学生在“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时,可以按课文的叙述顺序,也可以按事情原本的先后顺序。在学生自读自悟把握了主要内容以后,就可以依据第2题去深入理解课文了。处理第2题“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时不要简单地、孤立地去读,去体会每句话。这道题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是深入理解感悟课文的凭借,也正是需要学生直接与文本进行“对话”的内容。老师可以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达格妮不同心情的句子读一读,并联系上下文体会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围绕“她的心情前后有哪些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通过找、读、想,学生会发现达格妮的心情随“礼物”而变化:十年前那个和气的人答应送礼物——达格妮认为是“哄我”,表示怀疑;当知道那人真的送给达格妮礼物,并知道他是一位大音乐家——达格妮无比高兴;当感觉到乐曲中充满音乐家对自己的祝福——达格妮十分激动;音乐家信守了自己的诺言——达格妮被深深地感动,并对生活更加热爱了。这样,学生在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这个过程中,就会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这位大音乐家从承诺到实践诺言经历了十年,而这一事实将会使小姑娘达格妮终生难忘,不仅使她敬佩、激动、幸福,而且对她产生了久远的影响,那就是她情不自禁地喊出的“生活啊,我爱你!”这是什么的力量?是诚信,是音乐家那颗真诚的心。此时,课文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就显而易见了。

教师怎么做好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中介”呢?这就是我们要谈的“教法”问题。过去谈教法,今天仍然谈教法,但是理念不同,指导思想不同了。我们今天讲的不是如何把手中的“教本”教给学生,让他们学会了,记住了,考出好成绩来。今天的教学方法不是简单了省事了,而是更要花大气力,下大功夫了。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活动中的对话者之一。教师承担着双重角色,首先教师与学生应平等地以“对话者”的身份参与,不能像过去那样,老师:“你听我讲。”学生:“我等你讲。”老师不再居高临下,学生学习必然宽松了、自主了、主动了。同时老师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是高于学生的,因此,他又起到向导作用,当然决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我们应当积极倡导并且认真 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好好琢磨的。总之,教师要进快地更新观念,不断地更新知识,努力地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好教科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3. 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

(1)重视默读、朗读、背诵能力的培养。默读

本册默读训练的重点,是加快默读的速度。要继续加强默读的指导,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学会默读,逐步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教学时,要求学生默读应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学生能切实地默读课文。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要鼓励学生边读边动笔圈点,画出重点,标出疑问。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主动提出,教师可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过程,一定要把训练落在实处。为了提高学生的默读能力和速度,教师还可以选择课外的文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朗读

每篇精读课文后的练习1大多安排的是朗读、有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背诵。虽然练习安排在前,但并不意味着朗读与感悟理解完全分开进行,朗读应该贯穿在阅读过程的始终。由读得不正确到正确,不流利到流利,语气不够到有感情,是有个过程的。教师对朗读的指导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因课堂教学需要而异,不要为指导而指导,为读出感情而读出感情,这样是指导不好,也读不出感情的。朗读固然是一种技能,有读的技巧,但对初学朗读的小学生来说,过多的、单纯的强调技巧,会事与愿违的。实际上,朗读是阅读活动中很重要的一项训练。作为能力培养它是目标,作为阅读 活动它又是手段。朗读与理解是个双向活动:学生通过朗读去理解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再把理解了的东西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理解感悟到了什么程度,就表达到什么程度。对教材中安排的朗读练习我们要精心设计,很好地处理。以14课《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为例。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位为了革命利益严守纪律,英勇献身的英雄形象,十分感人。课文没有用过多的笔墨直 接写邱少云,而主要是通过“我”的观察,写出“我”心理活动,进而表现英雄形象,突出文章中心的。从文章的特点和本课的教学的出发,如果从朗读入手,进行理解、感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

例如,在教学课文的重点部分(第三部分)时,可以抓住这样几步来进行朗读与感悟的指导:第一步,“潜伏阵地着火了”这部分要通过朗读来渲染气氛。“排炮过后,敌人竟使用了燃烧弹”,联系上文,敌人使出了“看家的本领”——向潜伏阵地打炮还不放心,竟使用了比炮轰还恶毒的手段“放燃烧弹”,这一个“竟”字一方面表现出敌人的穷凶极恶,一方面表明敌人使用这一招的严重性。“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烧得枯黄的茅草毕毕剥剥地响。”大火烧得有“声”有“势”,在联系第二自然段交代的战士们全身用厚厚的茅草伪装,伏在枯黄的茅草丛中。本来就很危险的潜伏环境,此时的危险程度就更可想而知了。“哎呀!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一团烈火把他整个身子包住了。”写出邱少云已经处在烈火烧身的险境之中,一个“哎呀”两个“!”表现了“我”看到这突如其来的情况紧张、焦急的心情,也告诉人们邱少云正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考验。第二步,要通过朗读体会“我”的内心活动。面对烈火,邱少云能自救,也能他救——但是不可以去救;“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可是又忍不住不看。从“我”极度痛苦的内心,进一步体会出:邱少云的表现关系到整个战斗的成败,同时也体会到,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要忍受多么巨大的痛苦,经受怎样严峻的考验。第三步,要通过朗读突出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的表现。三个“为了”是邱少云行为的基础;“像千斤巨石一般”“没挪动”“没发出”是邱少云为了革命事业,为了战斗的胜利至死不忘严守潜伏纪律,做到“纹丝不动”的具体表现。此时,这个“伟大的战士”的光辉形象定会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来。这样通过朗读——理解这样的双向活动,学生就不难体会出为什么说邱少云是一位“伟大的战士”,从而也会更好地使学生受到课文中人物的光辉品质的熏陶感染。背诵

背诵实际上也是一种综合训练。首先对背诵的内容要理解,要“熟读”才能“成诵”背诵时还要有方法,通过背诵达到促进理解,增强记忆力,积累丰富的语汇,这是最终的目的。在这里还要强调一点的是,教材中常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这是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做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过去的“要我背诵”变成“我想背诵”。

(2)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主要任务是理解和积累。五年级正是培养学生学词学句能力打基础的阶段,因此老师的指导一定要得法。

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词典的方法学习词语。

为防止学生机械地死背词典,还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例26课《天窗》一课中有一个比较生僻又很重要的词“慰藉”,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安慰”的意思,在教学中只让学生记下这个解释是远远不够的,那只能是以词解词。“慰藉”在课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什么给了“我”唯一的慰藉?这小小的天窗给了“我”怎样的慰藉?在雨天被关在家里的时候,在晚上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是屋顶上那一方小小的空白——天窗填补了“我”童年时的寂寞时光,是它使活泼会想的孩子想象到了神奇的宇宙,想象到了比看到过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的东西。由此,“我”是那样地喜爱天窗,更感谢那些发明天窗的大人们。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可以使学生不仅具体形象地知道了词语的意思,更能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妙。所以词语训练不是孤立的去说词解字,而是要与阅读紧密地结合起来。当然这不是唯一的方法,有的词语则需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中的切身体验去理解。

对课文中的重点句、难句、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指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去理解。

要引导学生进行词句的积累,调动积极性,培养自觉性,以形成良好的习惯。在这里还要说明一下,本册教材中要求掌握的词语是由生字(会写字)组成的,这些词语写在《教学参考》每一课的“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有三个层次:一是要求都会写,二是部分词语要理解(根据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和教学需要而定),三是有的词语要会运用(后练习及“百花园”中要求造句的词语)。每课的“词语采集”都有三~四个词语和二~三个空白,所出示的词语包括由熟字组成的新词、好词、常用词等;空白是为学生积累词语而设的,老师们一定要注意空白的使用,鼓励学生积累词汇的积极性,数目不限但是要有质量。老师还要把握好尺度,这些词语不要求作为作业抄写,以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总之,在阅读中进行词句训练,一定要养成运用工具书的习惯,要结合生活积累,更重要的是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理解词句不脱离语言环境,逐步地使学生学会善于把握文章的重点词、句,进而理解课文。教材在这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提供了较大的学习空间。所以我们要注意这些编排的特点,更好地落实词、句的训练。

(3)要加强对学生整体感悟能力的培养,也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体验感受。文章本身是一个整体,它是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组成的。描写场景,作者胸有境,叙述事情,作者思有情,文章是不可以肢解的。

阅读教学(尤其是阅读精读课文),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感悟的过程。首先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感悟能力。老师们在认真研读了教材后就会发现,大部分课后思考题的设计就是出于这个目的。

还以《天窗》为例。茅盾先生在回忆起自己童年生活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天窗”时,两次用了这样一句话:“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这句话是作者的情之所在,也是文章的魂之所在,要紧紧抓住这句话(也就是从课后练习2入手),从整体上感悟课文。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屋子里的木板窗关上后,就黑得像地洞似的,只有屋顶上开一个小小的方洞——天窗;雨天、夜晚孩子们被关在“地洞”里,就只能从小小的天窗看到外面——即便有这一方小小的天窗,也会使人想到这是一种多么枯燥、无聊的时刻!可是,就是在这种时候,这小小的天窗才成为了“唯一的慰藉”,使孩子们感到了它的神奇——它唤起了孩子们的想象,它是被禁锢时可以释放自己的天地,是苦闷时的“一线天”。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学生就会与作者产生共鸣,感受到这小小的天窗的确是奇幻的,因为它可以使你对外面的世界产生无穷无尽的想象,使你沉浸在这种神奇带来的无穷的快乐之中。从而就可以使学生能更好地欣赏名家的作品,尝到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后练习编排融进了编者的匠心,为整体感悟课文起了导向性的作用。那么,合理地运用课后练习题推进学生阅读的过程,可以使语文课堂教学做到既省时又高效,而且可以更好地把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忌单打一地使用课后练习题,把朗读、词句训练与理解课文内容隔裂开来,作为作业去完成。(当然,对课后题的处理还要因文而异,因题目而异,所有 课文的处理方法不能千篇一律。)

在加强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注意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精心组织教学活动。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营造一个自学思考和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有关这方面,教材也是尽力这样去引导学生的,诸如:“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这些词语用得多好啊,我还能找出这样的词来。”“读句子,结合课文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还可以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读句子,讨论:用上带点的词语有什么好处?课文里还有哪些词语用得好?”等等。

(4)认真钻研本册教材各单元读写训练重点,钻研课后练习(包括百花园)和泡泡图的导学意图,重视“指南针”安排的内容,引导学生从中悟出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

通过阅读实践,既要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还要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方法。本册教材在第二、三、五单元分别安排了“注意作者是怎样观察大自然的,并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要认真领悟课文基本的表达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等。重点教给学生学习观察方法,领悟表达方法及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等。学习观察方法,如,按顺序观察,注意观察事物的动态,边观察边想象等;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如,按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写,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在叙述时不依时间次序插入其他情节等;“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如,通过联系上下文来体会,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会,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来体会等。

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设计,注意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略读课文一般只设计1——2道富有启发性的练习题。精读课文一般设计3——4题课后练习,其设计思路是:第1题一般为或朗读或背诵或默读课文,意在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第2题意在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表达思路或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第3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加强学生对词语理解与运用的能力;第4题读读写写旨在加强词语的学习,增加语言积累。有的还设计了带☆号的拓展选做题,一般结合课文内容,或联系学生经验世界与想象世界,或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强化学生发散思维 的训练。这些思考题的设计重视给学生提供较大的学习空间,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鼓励他们勇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逐步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前面很多方面的问题举例时都涉及到这些编排的内容,在这里指强调一下,具体例子就不再重复了。

(5)向课外扩展延伸。

为了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也为了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教材在扩展延伸方面也作了适当引导。从具体课文的实际出发,有的引导课外拓展阅读、搜集资料,如,《七律•长征》一课要求“阅读或观看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书与电影电视片。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上网点击关键词„长征‟查找,阅读有关长征故事的文章。”《狼牙山五壮士》一课要求“阅读赞颂抗日英雄的故事书,有条件的同学观看同类的影视片,谈谈自己的感受。”《孔子》一课安排了选做题“孔子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呢,它们都能给人不少启发,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找有关孔子的书来读一读。”《武松打虎》一课也安排了选做题“小说《水浒传》里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呢,像真假李逵、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读读。”有的引向课外进行观察,如,《海上日出》一课提出了具体要求“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景象的变化吗?可以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有的安排了读写结合的小练笔,如,《金奖章》一课要求“你认为地球环境保护组织还应该把金奖章发给那种动物,为什么?你能帮地球环境保护组织写一段颁奖词吗?”《大自然的语言》一课的课后提出“大自然中的景物每天都发生着变化,它们在告诉我们,秋天已经到来。你能把它们的语言纪录下来吗?请你仿照课文的写法,试着写一小节。”还有的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进行思考和交流,如,《麻雀》一课要求“你和爸爸妈妈难免会争执。你愿意向老师和同学说说争执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吗?”《西风胡杨》一课提出“如果你是文中提到的„上游的人们‟,会怎样做呢?跟同学们交流交流。”教学时,对这些要求教师要加以引导,并进行落实、检查。

(四)关于口语交际

本册口语交际安排了4次,另有两次口语交际融合在语文大课堂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这4次口语交际内容大都与单元专题一致,有讲童话故事,有 介绍自己喜欢的红色经典影视片或自己知道的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感人故事,有要求围绕“诚信”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有举办名著赏析会,欣赏名家笔下的人物。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明确教学要求。

教师首先要明确本册教材在口语交际方面的训练内容和要求,根据相应的口语交际内容,从启发兴趣、激发交际的欲望入手,使学生明确围绕什么话题进行交流、讨论,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要通过口语交际课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2.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要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要根据话题内容,巧妙设计导入方式,精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练习,做到有话可说,有话爱说。让学生畅快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要依据教材的要求和“活动建议”,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认真做好准备,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人人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在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中活跃思维,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要求口述的,一定要人人练说,或同桌互说,或指名说,或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扩大口语交际的“面”与“量”。

3.把口语交际训练和日常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除了上好口语交际课以外,还要注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回答问题、讨论交流的过程中,随时关注学生的口语表达情况,随时纠正口语交际中出现的问题。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别人交流,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4.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

对口语交际进行评价,能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质量。学生参与评价,会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并判断正误、优劣,或肯定赞扬,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对别人提出建议。课堂上这种积极交流、双向互动的局面,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进一步端正 学生听说态度,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课堂上,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注意观察和倾听,要善于发现学生口语交际的不足,及时予以点拨纠正,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本册口语交际增设了“活动评价”方面的要求,对评价的内容和要求给予适当的提示,比如,第一单元对如何评价“童话故事会”活动,就提出了3点提示:(1)故事内容是否完整,故事中的角色、角色的身份和事情的来龙去脉是否清楚。(2)能否用普通话表述,吐字清楚,语句通顺,动作和表情使用恰当。(3)评议时意见要准确,并能使用例子加以说明。在引导学生进行活动评价时,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每次评价要求应有所侧重,不可要求过高。

(五)关于习作教学

本册安排6次习作,另有2次习作练习融合在“语文大课堂”综合性练习学习之中。这些习作练习大都与单元学习的内容紧密结合,与本单元的“口语交际”的内容相联系。在呈现方式上比中年级又有较大改进。每次习作练习除了对有关本次习作内容和要求的提示和说明以外,还增设了“习作讨论平台”,提出具体的启发性建议,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顺利进入写作情境。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

高年级的习作教学要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入手,让学生不受文体束缚,不受篇章限制,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要引导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对习作的畏难情绪。教师要提供和创造更多的习作机会,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

2.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本册教材对习作作了两条线的安排。一是在每单元安排一次或两次习作,多数是与口语交际紧密联系安排。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小练笔。要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要注意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安排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中不要机械地把它们割裂开来。有些话题,如“编童话故事”可以先习作,后交际;也可以先交际,后习作。有的话题要事先引导学生开展有关的语文活动。在“语文大课堂”综合性学习中有许多可以动笔的机会,要利用这样的机全,指导学生的习作。在教学时,也可以 对教材中习作内容的安排灵活处理,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如果有更适合学生练习表达的内容,可以修改教材里习作的内容。

本册习作练习主要是写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写实为主,如写一次游览活动,写倡议书,写答应别人的事情,写我喜欢的人等,都是练习写实;自己编童话故事,写二十年后再相会等,都是练习写想象文。在指导时一定要让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培养学生能够再现生活,这是很重要的表达能力。不要瞎编,不要说假话。

3.要重视习作后的交流和展示,引导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修改习作的能力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对自己的习作负责任的态度。课程标准在高年级的习作要求中提到:“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主要是指别人看不明白的,或与事实明显不符的,也包括一些错字和明显的用词不妥当的地方等。

4.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主要方法是多写多练。每学期的8次习作,应切实抓好,使学生练得确有成效。结合课文阅读进行的练笔和写日记,都是有效的形式,教学中老师应充分运用教材,为学生的多写多练提供更多的机会。

(六)关于语文百花园的教学

语文百花园中“口语交际”和“习作”两部分的教学,前面已经分别作了说明,这里就“温故知新”和“语文大课堂”两部分在教学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作些说明。

“温故知新”栏目中包括“语文基础知识”“回顾与拓展”“积少成多”“阅读平台”几个内容。“温故知新”重在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交流心得和收获为主。教学中可以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增强学生识字、学词、学句、学段的乐趣。“回顾与拓展”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主动交流收获、体会,特别侧重就阅读、习作、习惯养成的某一方面,进行交流小结,以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材中“回顾与拓展”里的点示,仅供教师和学生参考。交流总结的内容可以不受其限制。“积少成 多”和“阅读平台”重在扩展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继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学中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做到熟读成诵。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交流。对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大家讨论。有的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有的可让学生说说自己读后的感想和体会。“积少成多”中的内容,教师不必讲。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文化是目的。

“语文大课堂”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开展活动。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确定具体内容,选择学习伙伴,自己制定活动计划,按计划开展活动。活动中,教师要参与其中,进行督促和检查。活动后,要通过不同的方式组织学生展示活动的成果。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到语文很有用,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教学时间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规定,五年级语文每周上课时间为7课时。全学期复习考试2周,机动1周除外,实际上课时数按18周计算,共126课时。为了使教师有计划地安排教学时间,建议:

精读课文 18课 59课时左右

略读课文 12课 24课时左右

语文百花园 6次 24课时左右

写字 每周1课时 18课时

总计 125课时左右

上述课时计划中,精读课文每篇按2—3课时计算;略读课文每篇按1—2课时计算。语文百花园每次平均按4课时计算。剩余课时,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针对薄弱环节进行补充练习。课后习题和语文百花园中的练习题(扩展延伸练习除外)应在课内完成。课外应少布置书面作业,以保证学生有时间阅读《语文同步读本》和其他阅读材料。

第四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

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六年级第二学期使用。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六年级下册教材,既注意落实整体性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目标。

为了落实整体性目标,对课文严格筛选,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本册教材保留了一些优秀篇目,如,《匆匆》《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材还增选了新文章,如,《手指》《北京的春节》《藏戏》《跨越百年的美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最好的老师》。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中选编的阅读材料,有一些是回忆小学生活的文章,还有儿童诗、书信、演讲稿、建议书等,在拓宽教材的题材、体裁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第三学段的语文学习目标,则作为本册教材的学习重点,加以妥善安排。本册涉及到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详写和略写;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浏览。当然,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六年级下册特别重视将小学阶段所积累和习得的各种学习方法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二)在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上,体现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首先是在专题设置方面的继承与发展。如第一组“人生感悟”单元。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二两组,都是“感悟人生”的单元。主题相近,但难易不同,衔接有些难度。为此,我们在六年级下册设置了“人生感悟”单元,希望能够通过本组的学习,加强学生对自身、对生活、对世界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一些感悟。学生通过学习这一单元,有了一定的基础,到初中再学习相关单元时,就不会感觉有太大的落差。

“阅读链接”的呈现方式和用途与以往相比,有所继承和发展。

“外国名篇名著”单元的设计,与以往所有单元都不同,不仅更加强化了“阅读整本书”的观念,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小学向初中教材的过渡。本册安排了两篇文言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这样,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了四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样式和学习方法有了一点认识和了解,为初中学习文言文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另外,与本套的其他各册教材不同,古诗词并没有根据内容安排在相应的专题中,而是在六个单元之后,集中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这10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中没有太多生字,意思也不艰深,适合小学生读读背背。这样的编排也体现了向初中教材过渡的编写意图,在初中教材中,古诗词背诵也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安排在教材后部的。

(三)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进一步加强整合。每一个专题从单元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总结、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教材在编排上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只要教师准确理解教材内容,用教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学生学习完整组教材,单元学习目标是不难实现的。

(四)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自主学习

本册导学系统的安排大致思路。主要体现在:一是导语提示单元学习内容;二是精读课文的课后题,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注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独立思考;三是每组课文后的“词语盘点”便于学生自查自测;四是“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为学生讨论问题、交流认识提供了平台。

(五)“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本册教材的第六组是一个单独的综合性学习单元──“难忘小学生活”。这次综合性学习,首先在导语中提出学习任务──围绕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向母校、师友告别。而后分成两大板块──“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按两个阶段开展综合性学习。教材在这两大板块中,分别提出活动建议,提供若干阅读材料。

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二)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8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对于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鼓励学生勤查字词典,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独立识字和理解词语的能力。

(三)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

本册的默读要求,重点是加快默读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训练。(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题等,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教学要注意提示阅读思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并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册教材每个专题都安排了读写方法方面的内容。

(3)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加深理解。教学精读课文,还要注意抓关键词句。

(4)积累语言,鼓励运用。

关于语言积累,本册教材课后练习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有的要求比较宽泛,如,“背诵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抄下来”“抄写你认为需要积累的词语”,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权;有的要求比较明确,如,“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加强学习的指导性。

2.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一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四)口语交际教学

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有的专题中口语交际提供了多个角度,注意拓宽话题范围。

交际目标要明确。教材安排的交际话题类型不一,每堂口语交际课的交际目标也应各有侧重。在口语交际课上,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五)习作教学

本册教材的习作安排有两种形式,一是“口语交际.习作”中安排了5次习作,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6次小练笔。

对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

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教材没有在每一组中对习作修改给予提示,并不意味着某次习作可以忽视修改。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习惯。

(六)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第六组的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与前几册教材相同。关于本组教材,请注意以下两点:

把握阅读材料的学习要求。阅读材料后都有提示语,提示阅读要求、方法或提供相关信息。如“我们班的同学都很有特点,我要把他们写下来”,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在写人的时候要突出人物的特点;“让我们也试着用演讲的方式,和母校告别吧”,提示学生注意写演讲稿的方式,并试着作一次演讲。教学中要落实要求,有计划地开展活动,用各种语文形式来回忆小学生活,与母校告别。

本单元有一些活动必须在课外完成,例如,制作成长记录袋、班级纪念册,策划毕业联欢会。教师要安排好时间,课堂上主要是布置学习内容、交流活动情况、展示活动成果,课外则要根据活动计划,一步一步地开展学习活动。最后的联欢会,先布置学生去策划、准备,汇报演出则要等到离校之前再进行。

第五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82334

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六年级第二学期使用。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六年级下册教材,既注意落实整体性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目标。

为了落实整体性目标,对课文严格筛选,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本册教材保留了一些优秀篇目,如,《匆匆》《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材还增选了新文章,如,《手指》《北京的春节》《藏戏》《跨越百年的美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最好的老师》。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中选编的阅读材料,有一些是回忆小学生活的文章,还有儿童诗、书信、演讲稿、建议书等,在拓宽教材的题材、体裁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第三学段的语文学习目标,则作为本册教材的学习重点,加以妥善安排。本册涉及到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详写和略写;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浏览。当然,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六年级下册特别重视将小学阶段所积累和习得的各种学习方法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二)在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上,体现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首先是在专题设置方面的继承与发展。如第一组“人生感悟”单元。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二两组,都是“感悟人生”的单元。主题相近,但难易不同,衔接有些难度。为此,我们在六年级下册设置了“人生感悟”单元,希望能够通过本组的学习,加强学生对自身、对生活、对世界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一些感悟。学生通过学习这一单元,有了一定的基础,到初中再学习相关单元时,就不会感觉有太大的落差。

“阅读链接”的呈现方式和用途与以往相比,有所继承和发展。

“外国名篇名著”单元的设计,与以往所有单元都不同,不仅更加强化了“阅读整本书”的观念,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小学向初中教材的过渡。

本册安排了两篇文言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这样,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了四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样式和学习方法有了一点认识和了解,为初中学习文言文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另外,与本套的其他各册教材不同,古诗词并没有根据内容安排在相应的专题中,而是在六个单元之后,集中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这10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中没有太多生字,意思也不艰深,适合小学生读读背背。这样的编排也体现了向初中教材过渡的编写意图,在初中教材中,古诗词背诵也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安排在教材后部的。

(三)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进一步加强整合。每一个专题从单元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总结、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教材在编排上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只要教师准确理解教材内容,用教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学生学习完整组教材,单元学习目标是不难实现的。

(四)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自主学习

本册导学系统的安排大致思路。主要体现在:一是导语提示单元学习内容;二是精读课文的课后题,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注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独立思考;三是每组课文后的“词语盘点”便于学生自查自测;四是“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为学生讨论问题、交流认识提供了平台。

(五)“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本册教材的第六组是一个单独的综合性学习单元──“难忘小学生活”。这次综合性学习,首先在导语中提出学习任务──围绕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向母校、师友告别。而后分成两大板块──“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按两个阶段开展综合性学习。教材在这两大板块中,分别提出活动建议,提供若干阅读材料。

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二)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8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对于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鼓励学生勤查字词典,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独立识字和理解词语的能力。

(三)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

本册的默读要求,重点是加快默读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训练。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题等,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教学要注意提示阅读思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并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册教材每个专题都安排了读写方法方面的内容。

(3)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加深理解。

教学精读课文,还要注意抓关键词句。

(4)积累语言,鼓励运用。

关于语言积累,本册教材课后练习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有的要求比较宽泛,如,“背诵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抄下来”“抄写你认为需要积累的词语”,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权;有的要求比较明确,如,“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加强学习的指导性。

2.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一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四)口语交际教学

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有的专题中口语交际提供了多个角度,注意拓宽话题范围。

交际目标要明确。教材安排的交际话题类型不一,每堂口语交际课的交际目标也应各有侧重。在口语交际课上,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五)习作教学

本册教材的习作安排有两种形式,一是“口语交际.习作”中安排了5次习作,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6次小练笔。

对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教材没有在每一组中对习作修改给予提示,并不意味着某次习作可以忽视修改。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习惯。

(六)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第六组的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与前几册教材相同。关于本组教材,请注意以下两点:

把握阅读材料的学习要求。阅读材料后都有提示语,提示阅读要求、方法或提供相关信息。如“我们班的同学都很有特点,我要把他们写下来”,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在写人的时候要突出人物的特点;“让我们也试着用演讲的方式,和母校告别吧”,提示学生注意写演讲稿的方式,并试着作一次演讲。教学中要落实要求,有计划地开展活动,用各种语文形式来回忆小学生活,与母校告别。

本单元有一些活动必须在课外完成,例如,制作成长记录袋、班级纪念册,策划毕业联欢会。教师要安排好时间,课堂上主要是布置学习内容、交流活动情况、展示活动成果,课外则要根据活动计划,一步一步地开展学习活动。最后的联欢会,先布置学生去策划、准备,汇报演出则要等到离校之前再进行。

下载六年级语文S版全册教材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语文S版全册教材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语文上期全册教材分析5篇范文

    六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材分析 汝南县金铺镇金铺小学李宏伟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

    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一、本册教学内容:本册教学内容包括:负数、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1)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主备人:王超 日期:8.27 一﹑ 教材分析 1﹑内容及编排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

    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及编排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S版上册教案 湖南衡阳常宁市兰江完小 陈玲玲 第一单元 1.稻草人(单一课) 教材简介: 《稻草人》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农人亲手做的放在田里看护庄稼的稻草人,由于看......

    二下全册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

    安全教育全册教材分析

    三年级《安全》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教学目标 小学《安全》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帮助儿童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

    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一)数与代数 1.数论初步:因数和倍数 九义:六年制十册“约数和倍数” 实验:进行适当精简。 例如:删去“整除”、“分解质因数”等概念,把“最大公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