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夏夏夏 教案
十七 夏
教学目标
(一)感受夏天特点,领会作者抓住特征写景的技巧。
(二)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三)通过拓展性的比较阅读,能够区分不同作者对夏的不同感受。
(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衔接。
教学重点:
(—)揣摩富有魅力的语言。
(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一)学会运用比较、对比等手法来写景状物。
(二)揣摩富有魅力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现在这个季节呢,大家也都感觉到了秋天的一种寂寥,秋天的哪找那个清冷。特别是早上和晚上这种感觉很大。那么已经过了夏天了,大家对夏天一定回味无穷。现在呢,就请同学们谈一下对夏天的感觉,就是对才过去的夏天你有什么养的感受。我随便的抽一位同学来谈一下(学生自由说)这一堂课,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梁衡笔下的夏,看看他对夏又是怎样的态度。
(板书 夏 梁衡)出示学习目标
1、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感受语言的魅力
4、继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倾听夏天
学生齐读:诵读文章时,同学们要在脑海里想像画面,朗读时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读准字音(见幻灯)三:品读夏天
听老师朗读课文,边听边思考:
(1)作者描绘了夏天的哪些景物,来体现夏天的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
细草、林带、蝉儿、麦浪、太阳、热风、棉苗、高粱、瓜秧(2)在作者眼里,夏天有什么特点?明确:紧张,热烈,急促。
师:文章写了很多的内容来体现夏天的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下面请同学们前后四人一小组举一到两个例子讨论分析,作者是怎样通过这些内容来表现夏天的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的?(3)作者对夏天的景物有怎样的感情?喜爱 四:感悟夏天
作者在写这些自然景观、农作物、劳动场景的时候表现了强烈的喜爱之情。下面我想让同学们通过文章的具体的语句来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优美的语言
示例1.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暑气的蒸腾”与上文的“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以及“沸腾”相呼应使人感到夏之热烈.“蓬蓬勃发”、“冲刺”,形象的写出了作物迸发出的旺盛的活力。
示例2.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折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这里多用短句,读起来节奏快,确实使人感到夏天的旋律是急促的.这里语言形式与所表达的内容是一致的.
师:你觉得还有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呢?(学生可自由发挥,欣赏文中语句)归纳主旨:
本文抓住夏天热烈、紧张、急促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农民辛勤劳动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夏天、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赞美。
同学们,这么好的文章我们怎么能不带着强烈的感情再大声地朗读一遍呢?(学生大声朗读)
师:作者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从劳动人民的角度出发来感受夏天,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作者简介1946年生于山西
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
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全国记者协会常务理事
师:梁衡的官位很高
梁晓声在《静夜时分的梁衡》里对梁衡的评价:
梁衡很谦虚 梁衡待人诚恳
梁衡品格高尚得令人心颤 梁衡的百姓心不需要强调
师:作者有一颗关注百姓的心,难怪在文章的结尾要那样写了,让我们一起把第五段读一读。五.丰富夏天
同样写夏天,我们一起来看下面这首诗歌。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思考讨论:在这首诗歌中诗人描绘了夏日的哪些景物?这首诗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明确:诗人笔下,尽管赤日炎炎,可是我们丝毫没有感觉到暑气逼人,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水面涟漪,蔷薇花香,沁人心脾,这幽静的景致,鲜艳的色彩,醉人的芳香,表现悠闲自在的诗人的闲适的情趣。而课文抒发的是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可以有自己的观点)
六、描绘夏天
梁衡写了很多的内容来表现夏天的紧张、热烈、急促,除了他所写的这些内容,你还能想出其它的有夏天特点的景观和劳动场景来吗?
七、板书设计
夏
梁
衡
紧张 热烈
百姓心 急促
第二篇:夏 教案
《夏》 教案
姜堰市里华中学 曹剑波
教学目标:
1. 感受夏的特点,体会作者感情。2. 赏析夏的画面,品味优美语言。3. 追寻夏的足迹,感受美好夏日。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作者的感情。2. 赏析优美的语言。
教学方法:
品读,赏析,多媒体辅助。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们喜欢夏天吗?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吗?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g0MjI4MDE2.html 2.我也和你们一样,喜欢夏天,喜欢夏天的洒脱,喜欢夏天的明朗,喜欢夏天的干脆,喜欢夏天的清凉!说了这么多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当代作家梁衡写的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夏》。(板书:夏。投影)
二、初步感知,体会感情。
1.学生自由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①画出生字词;②思考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检查自读情况。
①出示生字词(投影:先词,读,再出示注音,再齐读)②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赞美)
你从哪看出来的?(第五段最后一句话或字里行间)请同学们齐读第五段(师跟读最后一句)。
问:作者所赞美的夏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文章第一段)
三、赏析画面,品味语言。
1.文中哪些段落体现了夏天的热烈、紧张、急促呢?(2、3、4)
2.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段落顺序找一找这三段中作者为我们描写了夏的哪些画面? a. 看:密密厚发 黛色长墙(齐读后赏析,提示:可从修辞、用词、情感等方面赏析)(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细草树叶从春到夏的生长变化,突出了夏的特点)
b. 听:烦人的蝉儿(投影)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2%F5&in=4092&cl=2&lm=-1&st=&pn=4&rn=1&di=86892098100&ln=2000&fr=&fm=&fmq=***71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1&-1&di5
0970175965&objURLhttp%3A%2F%2Fimage1.club.sohu.com%2Fpic%2F61%2F80%2Ff74b626bb607acd26b6e885717ca8061.jpg&fromURLhttp%3A%2F%2F&W1024&H683&T6920&S180&TPjpg
“钓过鱼儿吗?”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5%F6%D3%E3&in=6882&cl=2&lm=-1&st=-1&pn=7&rn=1&di=1***&ln=2000&fr=&fm=result&fmq=***46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7&-1&di1***&objURLhttp%3A%2F%2Fpic3.nipic.com%2F20090614%2F884421_162953066_2.jpg&fromURLhttp%3A%2F%2F&W1024&H640&T6891&S156&TPjpg
“捉过蝉儿吗?”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2%B6%B2%F5&in=15975&cl=2&lm=-1&st=-1&pn=2&rn=1&di=99961372305&ln=1985&fr=&fm=detail&fmq=***18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3419421937,3438785299&istype=2#pn4&-1&di63722236335&objURLhttp%3A%2F%2Fpic6.nipic.com%2F20100415%2F1435433_***7_2.jpg&fromURLhttp%3A%2F%2Fwww.xiexiebang.com%2Fshow%2F3%2F9%2F63cdedc6416cd785.html&W510&H510&T6774&S68&TPjpg
“见过夏夜的精灵吗?”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3%A9%BB%F0%B3%E6&in=2803&cl=2&lm=-1&st=-1&pn=8&rn=1&di=42265889100&ln=1997&fr=&fm=result&fmq=***43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7&-1&di1***&objURLhttp%3A%2F%2Fa1.att.hudong.com%2F61%2F70%2F0******88.jpg&fromURLhttp%3A%2F%2Ftupian.hudong.com%2Fs%2F%25E5%25B0%258F%25E7%25B2%25BE%25E7%2581%25B5%25E8%2590%25A4%25E7%2581%25AB%25E8%2599%25AB%25E9%25A6%2586%2Fxgtupian%2F1%2F0&W586&H440&T7499&S12&TPjpg„„
要求:请用几句话讲述自己与夏亲密接触的愉悦经历、感受,与大家共享。
五、寄语学生,布置作业。
1.寄语:一年四季,风光流转,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丽日蓝天,飞鸟游鱼„„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诗情画意当中。愿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发现美,努力创造美。
2.作业:阅读高骈的《山亭夏日》,比较诗中描绘的夏与文中的夏有何不同。(探究练习三)
附 板书设计:
热烈
夏
(赞美)
紧张
急促
第三篇:夏教案
立德 践行 慎教
善导
《夏》教案
七年级语文 主备人:郭从珍 时间:11.19
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观察、描述景物的特点;了解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问题会得出不同结论的道理。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想:
《夏》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清新短小而又内涵丰富。因此,教学本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理解文章的思路和一些手法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在独自揣摩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努力做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立德 践行 慎教
善导
可是,当代作家梁衡却敢于履新涉奇,从人所寡言处言之,高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夏季,令人由衷叹服。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夏》确实能够得上是当代散文中一篇难得的精品。(板书 夏 梁衡)
二、感悟文本
1、范读课文。听读要求:
作者梁衡喜欢夏天吗?为什么?(从文中的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来?)喜欢。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夏季。
2、读准字音: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文章,划出不会读的字词和不懂的、有疑问的语句,并进行认真的思考,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实在无法解决的与就近的同学讨论解决。
迸发(bâng)澹澹(dàn dàn)
3、读出节奏:诵读文章时,读出轻重缓急,尤其是个别长句要注意停顿适当、轻重适中。
范读1、2节,要求学生认真听范读,注意老师在朗读时对语调、语速的处理,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例句: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这里的“泛泡、冒气”“终于沸腾”都应该重读,但又不能是一样的重读,而应该是由轻到重,“沸腾”一词应达到重读的顶点,以充分体现夏天的热烈。小结:准确流畅、停顿恰当、轻重适中。
4、读出感情:诵读文章时,要在脑海中想象画面,读出感情。
指名读3、4、5节,评点朗读。(注意从仪态、情感、语音、语速等几个方面评点。)评点学生要求示范朗读。
品味情韵、咀嚼情感,抓住“赞美”。
三、研读课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作者梁衡笔下的夏具有哪些特点?(紧张、热烈、急促)
②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热爱、赞美)
芊芊(qiān
qiān)
黛色(dài)磅礴(páng bó)
匍匐(pú fú)
立德 践行 慎教
善导
2.细读课文,深入思考:
①比较:
A.春夏景物比较:明确夏天的景物特征。
B.夏天的色彩与春秋天的色彩比较,比较写夏之热烈。
C.“春日融融、秋波澹澹”与“苦涩的汗水”对比,得出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歌颂劳动人民。
②抓住特征描写景物
A.(例如
立德 践行 慎教
善导
3.短句的运用。
4.叙述、议论、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5.照应。
五、总结全文。
五、比较阅读:
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唐诗描绘了一幅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而课文抒发的是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
六、作业布置。
1、课外阅读夏天的写景散文。
要求:1.注意写景方法 2.体味作者感情
2、根据自己的感受,抓住特征,写一段夏景。
3、完成《同步导学 》作业。
第四篇:夏感教案
福楼拜曾经说过:“不论描写什么事物,唯有一个动词可以使它生动。我们必须不断地苦心思索,非找到这个词不可,而绝不能为了逃避困难,用差不多的词句敷衍了事。”梁衡同志的这一段文字,精雕细刻,丰姿绰约,作者之惨淡用心昭然,同时也是对福楼拜的“一词说”的生动实践。这段文字,不仅构成全文意境的有力依托,而且也成为以金色为基调的夏的主体形象的丰满和强化。
一、紧张、热烈、急促(总领全文)
景美
二、(2—4)
人勤
三、赞美(总结全文)
师:春天百花胜开,给人一种万物苏醒的愉悦,春天绚丽多彩,让人目不暇接,心 旷神怡;秋天果实累累,给人成熟的满足,秋天落叶飘零,使人的心绪得到 淋漓的宣泄。因此,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描写夏天的 风情,(板书:夏)这是为什么?(板书:?)
生:炎热的天气,知了很厌烦,忙碌„„
师:夏天有哪些好处呢?
生:可以吃冰棍儿,荷花盛开,可以„„游泳
师:是啊,夏天有它的烦恼,但也有它的快乐,对待遇事物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 观点.那么在当代作家梁衡的眼中,夏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欣赏梁衡的《夏》。(教师板书:梁衡)
师:齐读课文,完成黑板上的问题:
夏天是一个()的旺季。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的旋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生: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紧张、热烈、急促。
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调查导入: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一季?引入:喜欢夏天的人寥寥无几,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梁衡的《夏感》,看看作者对夏天有何独特的感受。
二、解题。
文章的题眼是什么?什么意思?(教师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说出“感”的意思,如:感受、感动、感激、感染、感觉、感想、感知、感情、感触等等)
三、听读课文,扫除字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贮满(zhù):储存、积存
澹澹(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 芊芊(qiān qiān):草木茂盛 磅礴(páng)(bó):气势盛大
黛色(dài):青黑色 匍匐(pú)(fú):爬行
四、讲解赏析课文内容
1、齐读第一段,问:这是写夏感中的哪个词?(感受)夏天的总体感受是什么?(紧张、热烈、急促)
2、快速默看课文2—4段,看看这三段各是写夏感中的那个词?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归纳:三段分别感知了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依据归纳,板书夏之景,夏之色,夏之韵或夏之人)
3、看看第一段和2—4段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说明理由。
讨论归纳:2—4段作者具体感知了夏天的景物,夏天的颜色,感受夏天里农民紧张的劳动,正好说明了第一段中的三个特点,所以是总分的特点。
4、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找出本段中写夏天天气的句子用笔画起来。(学生读画,然后说说天气的特点:炎热或者火热)
5、请用你的语气读出天气的变化。(指名读,教师提示:可按天气的变化过程把握语气,先可慢读,天气热起来后就要读出热的气势)
6、在炎热的天气里,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草,树,蝉,阳光,远处的山,天上的云,麦浪)
7、学生探究:在作者所写景物的句子里,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学生讨论、归纳发言,教师适当点拨。(可从修辞、关键词、感受器官的感受等方面进行分析)
分析示例:“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再看拟人句: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8、挑出文章中“火红的太阳„„夏天到了”训练朗读。
9、过渡:作者捕捉了夏天里有特色的景物,突出了夏天热烈的气势,还以显微镜的效果观察了夏天的颜色。提示学生默看课文第三段,找出具体描绘夏之色的句子。这种颜色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是一种金黄的颜色,更是一种透出旺盛的生命力的颜色。)
10、为了写这种颜色,作者用了什么写法?(对比)找出对比的句子,根据作者对夏天的描写也仿照它的形式写一句话。示例:
夏之色为热的白,如沙滩,如船帆,充满烈日豪情。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11、分析第四段。本段主要以朗读带分析(提示学生朗读的处理:语速要快,语气要段,要读出农民的紧张的心情)。
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后评价,有时间的话应该全体朗读。读后说说你会想到以前学过的哪首诗歌?(悯农:锄禾日当午——)
12、过渡:作者感知了夏天如此热烈、成熟的景物,感受到农民的紧张、繁忙,那么作者对夏天有什么样的感情?(赞美和喜爱之情)
13、朗读最后一段,说说本段有什么作用?(点明中心、总结全文)全文的结构:总——分——总。
四、总结全文。本文紧扣“夏感”,先总写对夏天的感受,然后具体感知夏天的景、色、人,抒写了作者对夏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感主要有三层含义:感受、感知、感情,写出了自己对夏天的独特认识。
五、拓展。比较阅读:
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唐诗描绘了一幅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而课文抒发的是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作者眼中夏天有什么特点? 紧张、热烈、急促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
景物、色彩、旋律(人们劳作的旋律)
三、文章的标题是“夏感”,何为“夏感”?解释为对夏天的感受。夏天带给作者一种怎样的感受?(或者说夏天在作者的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季节?)
-填空 的夏天。
四、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物?
析: 此题意在训练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要学会归类,避免举例的杂乱。
1.乡野的景物。2.农民的劳动生活。3.夏天的旋律。4.夏天的色彩。5.古人对季节的描写。
五、找出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几个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析:此题意在品味语言,巩固前面所学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先看比喻句: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再看拟人句: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以学定教】
一、写作背景
梁衡先生笔端的《夏》是他作为中央报纸的记者多年驻节在黄河流域所亲密接触的夏。这凝重厚实的黄土地,哺育了我们的民族,润泽了中华数千年的灿烂文明,所以,他把黄土地之夏,作为自己纵情礼赞的典型观照物,就不仅有其熟悉生活的意味在,而且也具有更深层次的象征和形而上的寓义在。
二、感情饱满地大声朗读课文。
朗读本文要大声,要有“磅礴之势”,倾吐“升腾”之气,表达出“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的情调、语调,读出梁衡散文语言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
【互动探究】
1.文章首段和末段在文章中各起什么作用?
归纳:首段仅一句,是全文内容和情调的总概括,“旋律”前的三个修饰词“紧张、热烈、急促”,既表明作者意想中的夏天的特点,又对下文起着提领作用。由于是独句,显得更加突出而重要。末段既总结上文,又顺承上文的写景进到这里的抒情。对比而言,前四段都偏重写景,此段偏重抒情,景写足了,情自然生出,写景和抒情组合融洽,成为有机整体。
2.文章以“夏”这题,为什么只写自然之夏和农人之夏?
归纳: 夏季之来,暑气炎热无所不在。繁华都市何曾不有炎炎夏季?但作者写作的视野只在乡野,一看乡野外景,二看乡野农人。或许是作者以为乡野景象更有季节特征,以为农人的夏季劳作更为紧张、繁忙。
3.文章语言有什么特点?
归纳:梁衡散文以思想性、议论性见长,其散文语言多叙述和议论,但本文有点特别:①以描写居多。许多描写细致生动,富有韵致,如第二段描写乡野景物,诉诸人的各种感官,以形象性见长。如“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有动作,有形象,②有节奏感;“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而夏呢,总是在苦涩的汗水里“,非常简朴,又形象生动。③有书卷气,常常是文白相间,显出语言之美。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语句具有对称性、旋律感,近似于文言,显得雅致。
④语言显出刚性气质。梁衡散文的语言都有男性化风格,不显造作,风格气质自然表现出来。如第二段在描写乡野的几处景物之后,写道:“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由具体描写进到概括性描述,伴随着写景视野的逐渐开阔,语言中的大气也张露出来,“磅礴”“滚动”“升腾”等词用在这里都显出大气,“夏天到了”,四字单独成句,斩截,响亮。文章末尾说“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情感态度明朗,语调高亢,也显出梁氏散文语言的男性化风格。
【达标训练】
1、认真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请你发挥想像,写几笔“冬之色”。
析: 此题意在品味语言,又学以致用,训练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对这个学段的学生来说,或许仿句难了点,不必要求太高,只要句式大致相同就可以了。
这两个描写春和秋的句子,概括性强,又生动形象。它们句式相同,字数也差不多,语句错落有致,琅琅上口。
仿句可以丰富多样,如: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2、引导学生吟诵描写夏季的古诗词。
作者说历代文人极少写夏季,事实上还是有一些的。学生在小学学过唐代李绅《悯农二首》,其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就是描写农民夏天劳作情景的。
还有白居易的《观刈麦》。杨万里的《小 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在作者的笔下,我们感受到了夏独特的魅力。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新闻出版署副署长
•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全国记者协会常务理事
师:梁衡的官位很高
补充:梁晓声在《静夜时分的梁衡》里对梁衡的评价:
•梁衡很谦虚
•梁衡待人诚恳 •梁衡品格高尚得令人心颤 •梁衡的百姓心不需要强调
师: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关注百姓的人,作者赞美夏天其实是在赞美人类伟大的劳动,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
梁衡: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 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主要从事散文 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 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 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
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 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点?(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景?
• 本文突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说说作者在描写夏天的景色时,出现了哪些景物?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公式:手法的确定+手法的具体化+总体作用 +表现对象+表达情感)
(三)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在听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读书的过程就是初步与文本对话并了解文章内容的过程
2.默读课文,思考以下二个问题:
①作者对夏天的总体感受是怎样的?或:夏天有着怎样的特点?(先在书上勾画,然后用课文中现成的词语来回答)
【明确】:夏天的特点是“紧张、热烈”而又“急促”的。
【设计意图】:文章着力表现的是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学生抓住这一特点,就抓住了理解全文内容的“纲”。同时,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勾画,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
②请在文中分别勾画出表现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特点的语句,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景致的。
【明确】:作者是从“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和夏天的旋律”三个方面来描写夏天景致的。通过对这三个方面景致的描写,生动细腻地表现了夏天的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第一段的总领句去找相关句子,轻而易举地让学生明白文章的结构关系,同时领会文章内容,并让学生进一步靠近文本。
3.齐读文章最后一段,说说它有何作用,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最后一段与历代文人多写春花秋月作比较,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无比喜爱及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齐读最后一段,找出文章的“点睛”之笔,让学生领会文章主旨,同时对学生的写作也会有所启迪与帮助。
(四)品味语言
根据示例,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词或一句话,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例1:我喜欢“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这个句子,它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由春到夏的酝酿过程。例2:我喜欢“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这个句子,它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并用一个“替”字写出了夏天的炎热。
比喻句: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拟人句: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象,生动形象。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象,’用了拟人写法,想象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细致生动,富有韵致的句子:
“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有动作,有形象,还有节奏感;
“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而夏呢,总是在苦涩的汗水里“,非常简朴,又形象生动。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语句具有对称性、旋律感,近似于文言,显得雅致,琅琅上口。
【设计意图】:品味语言既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二,又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鉴赏与写作能力。同时,对于刚入中学校门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从何入手品味语言,多少会感到有些茫然,由教师给出一二示例,他们做起来就驾轻就熟了。
(五)拓展延伸
1.你知道哪些关于四季的古诗?请写出来。
描写春天的古诗: 1)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2)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描写夏天的古诗: 1)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2)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描写秋天的古诗: 1)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描写冬天的古诗: 1)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幕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积累名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仿句:
仿照以下句式,结合课文或发挥想像,写一写“夏之色”。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夏之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之色为晶莹的蓝,如蓝天,如海浪,充盈着清凉。
夏之色为热之白,如沙滩,如船帆,充满烈日豪情;
夏之色为亮的蓝,如蓝天,如夜空,展现魅力之神,冬之色为炫的白,如雪花,如冰天,昭示着春的临近;
冬之色为静的白,如雪原,如雾凇,蕴涵万物的静谧
冬之色为甜的白,如雪花,如树挂,掩盖了世界的美丑;
【设计意图】:品味语言之后,热炒热卖,仿写心中的夏,学生会觉得很容易,同时也达到了讲练结合的目的。)
(六)总结全文
作者梁衡以多情的笔调,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着力表现出了夏天的紧张、热烈和急促,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绚烂的夏之图画,真正让我们感受到了夏天的自然景色之美、色彩之美和劳动者的勤劳之美。同学们,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和品味,我们就会发现“美”就在四季的更替,“美”就在我们身边!
(七)结语、寄语:
在你身上,我仿佛看到了翻滚升腾的麦浪。
在你身上,我仿佛闻到了夏日涌动着的成熟了的麦香。
在你身上,我才发现,生命里的夏天到了。这正是一个“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的生命季节,这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生命旺季。
来吧,朋友,勇敢挑起肩上的两季,用我们的活力大声赞美这个生命里的黄金的夏季吧!
【设计意图】利用寄语的形式,在优美的音乐情境中呈现文字,既是课堂情感酝酿的最终爆发,又能在教学结尾处推波助澜,再掀一个情感高潮,达到师生共鸣效果。同时,对文章的情感和主题进行迁移,赋予现实意义,揭示生活真谛。
(八)作业
请用一段优美的文字对你家乡的夏天作一番描绘(300字以上)。
【设计意图】带着品味赏析课文的余温,热情洋溢地描绘自己家乡的夏天,投学生之所好,加大平常练笔的力度。
附板书:
夏感
梁衡
一、夏天的特点:紧张、热烈、急促
夏天的自然景色
二 夏感
夏天的色彩
夏天的旋律
三、赞美夏天,热爱夏天
第五篇:《夏感》教案
《夏 感》教 案
南京市永丰中学 解生梅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结构。
2.通过诵读、品味理解夏天的主要特点,把握作者的内心情感,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3、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夏的钟爱及对劳动的歌颂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品味文章充满活力的语言,赏析优美的句子。
2.难点:体会作者对劳动的歌颂,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赞美。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配乐朗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有人钟爱春日之明媚,有人独喜秋日之丰硕,有人醉心冬日之沉默„„但是夏天,好象总是寂寞的时候多。有位文人这样说过:
“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他是谁呢?(梁衡)
这段话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当代著名作家梁衡的散文《夏感》中的最后一段话,从这段话中,作者直接抒发了自己对夏天的强烈感情,这种感情是什么?(对夏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作者仅仅是在赞美夏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夏感》,去感受作者的情感。(投影:——《夏感》梁衡)
二、检查预习,字词教学。
芊芊细草 qiān qiān 草木茂盛 黛色 dài 青黑色
磅礴 páng bó 气势盛大 贮满 zhù 储存满,积蓄满
匍匐 pú fú爬行 秋波澹澹 dàn dàn 水波荡漾的样子
三、听读课文,感知夏。
1、学生听课文配乐朗读,在脑海里想象画面。
2、感知夏:用“这是一个____的夏,因为。”说出你对夏的感受及理由。
教师小结:这是一个具有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夏,这是一个生机蓬勃的夏,这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夏,这是一个属于劳动人民的夏。
3、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对夏天作具体描绘的? 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
四、研读课文,品味夏。
(一)精读课文,品味夏。
1、这篇散文选词精致,描写生动细腻,句子蕴含哲理。
请同学们精读课文2、3段,揣摩语言,圈点勾画,挑选语段中你最喜欢的词语或者句子,感受一下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美,能打动你的心,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赏析句子范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示范:“沸腾”二字让人体会到夏天的热烈,此句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并且虚实结合,形象地写出从春到夏的过程。
(二)探究主题,赞颂夏:
1、质疑探究:
作者要大声的赞美夏天,而“夏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既然如此,作者为什么还要大声的赞美夏呢?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解。(理解“浸”、“苦涩”的含义。)
明确:因为夏天意味着要在田野里洒下汗水,进行辛勤紧张的劳作,没有休闲的时间。
对夏天的赞美,其实是对劳动的歌颂,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赞美。
2、材料补充(便于了解本文作者和他在本文中体现的思想感情)(1)、作者简介:(2)、梁晓声在《静夜时分的梁衡》里对梁衡的评价: “梁衡品格高尚得令人心颤;梁衡的百姓心不需要强调。” ——梁晓声《静夜时分的梁衡》 “(梁衡)他是一位肯动脑,很刻苦,又满怀忧国之情的人。„„难得他总能将这一种政治抱负,化作美好的文学意境。在并世散文家中,能追求、肯追求这样一种境界的人,除梁衡以外,尚无第二人。”
——季羡林
3、感情饱满的朗读最后一段。
4、教师小结:正是因为梁衡有着一颗不需要强调的百姓心,所以他关注百姓的生活和生存,同情百姓的疾苦,讴歌百姓的辛勤。也只有这样,他才能为我们描绘一幅八百里秦川火热的夏季劳作。这真是文如其人啊。
五、拓展延伸,倾听夏。
欣赏《悯农二首》和白居易的《观刈麦》。
六、结束语:
夏,是积蓄沉淀酿成磅礴之势的季节,是承上启下的季节; 是托起金秋的臂膀; 在四季更迭中,夏是不可或缺的。
没有夏,春之萌发便坠入虚无; 没有夏,秋之喜悦便水月镜花。所以,拥抱热爱夏吧。拥抱夏,热爱夏,就是拥抱我们的生命,热爱我们的生命。
七、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骆驼祥子》
七、板书设计:
夏 感
梁 衡
自然景物 紧张、热烈、急促的夏 色彩
旋律
(热爱 赞美 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