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学生为什么不用凑十法
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怎样在低年级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是很多老师头疼的问题。下面,我把自己的一个教学案例呈现给大家,希望能给你带来一点启示。《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本节课通过创设“运动会报名”这一情境,让学生学会“9加几”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初步认识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案例1:上课开始时,我出示了情景图,让学生说说图意,提出问题。再根据问题列式,学生很快列出了“9+6=”,接着,我让学生“你能想办法计算出算式的结果吗?”生1:我把9个放在心里,往后数了6个,就是15个。生2:我是看出来的,幼儿园的时候我就会了。生3:摆小棒,先摆9根,再摆6根,数一数一共是15根。生4:我会算10+6=16,所以9+6=15。学生说出了4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却没有一个学生说出我想要的那种方法,也就是凑十法。这种算法的掌握为后面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做好准备,也就是书上提供的最基本的方法。于是我对学生说:“老师还有一种方法,你们愿意学吗?”接着讲述了这种方法的计算过程,并带领他们边动手摆小棒边口述。在巩固练习时,我出示了9+8=,叫了两个学生上台板演。我满以为学生会认为我提供的方法是最好的,会用这种方法来计算。可是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板演的两个学生说出的计算过程却是他们自己思考的方法。我问他们为什么不用老师教的方法算,他们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为了保护学生求异、创新的萌芽,我肯定了他们的算法。而且我看到这两个学生得到教师的肯定时面露喜色、非常得意。反思:为什么学生想不出凑十法?为什么学生不愿意用凑十法?这几种算法不可以吗?可以,但这不是这节课的根本目标,满足于算出得数是远远不够的,凑十法才是最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因为它是后继学习的必需,也是进一步理解十进制的关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与最优化都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在算法的优化过程中,我们不能强制性地把自己认为最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但是如何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想出多样化的算法)的基础上,又能让学生接受最优化的算法,需要我们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来引导。怎样引导呢?反思后我又在另一个班进行了《9加几》的教学。案例2:上课开始时,我首先复习了一组口算:10+6=10+2=10+5=10+9=10+7=10+4=10+1=(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意识到10加几的口算非常容易,为后面的凑十法教学做个铺垫。)接着,我出示了改动后的情景图,图上黑板上增加了9个红五星和4个黄五星,让学生说说图意,提出不同的问题。再根据问题列式,学生很快列出了“9+6=9+8=9+4=”三个算式,我提问:这三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回答:这三个算式里都有9。我板书课题:9加几。(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意识到这节课不是只解决9+6这一个算式的问题,而是要解决9加几这一类问题。)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9+6=”,立刻有学生回答出得数,我追问:你怎么这么快算出得数的?生1:我幼儿园的时候我就会了。生2:我会算10+6=16,所以9+6=15。(一年级学生学习基础差距非常大,有一部分学生在幼儿园就已经把20以内的加减法学会了,当然算理并不明白,如生1。我们一年级老师的教学重点就在算理的教学。而生2提供的这种口算的方法是非常好的。而后面摆小棒是出不来这种方法的。)虽然有两个学生回答出结果,但大多数学生还没有进行思考,所以我提出:用小棒代替运动员摆一摆,边摆边想,怎样摆能一下子看出得数?生1:先摆9根,再摆6根,数一数一共是15根。生2:先摆9根,再摆6根,从6根拿出1根给9根就变成10根,10根捆成一捆,再加5根就是15根。我追问:为什么从6根中拿出1根?学生回答:因为9加1等于10,10加几好算。(追问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之所以不愿意用凑十法,是没有明白凑十法的方法和凑十法的优势。而追问解决了这一问题。)深入探究:
1、用摆小棒的方法解决9+8=,摆完后同桌交流一下摆小棒的方法,怎样摆能一下子看出得数。(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摆小棒两种摆法的优劣。)
2、不摆小棒你能很快算出9+4的得数吗?(让学生获得自己的数学体验并非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有责任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合理引导,适时抽象,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获得发展。)反思:这节课学生想出了凑十法,并且大部分学生自觉的用凑十法进行计算,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达到了最优化,达到了教学的目的。通过本课例的两次教学,我有以下体会:首先要在“备学生”上下足文章。第一次教学之所以失败,就是一开始过高的估计学生,根本没有想到全班没有一个学生用凑十法解决这个问题。其次教师要能提出目标明确、任务清晰、空间广阔的探究问题。第一次教学中教师不经过加工细化,简单的下放任务,自然会导致学生的探究感悟不到位停留在肤浅的表面了。而在第二次教学中,教师适当的放慢节奏,每个教学环节都提出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为有效的探究打下扎
第二篇:学前班数学凑十法
学前班数学凑十法
凑十法口诀
一九一九好朋友【
1、9】 二八二八手拉手【
2、8】 三七三七真亲密【
3、7】 四**六一起走【
4、6】 五五五五一双手【
5、5】
第三篇:学前班数学凑十法
学前班数学凑十法
凑十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思路。运用凑十法能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转化为学生所熟悉的10加几的题目,从而化难为易。例如9+5,将5分成1和4,因为9凑十缺1,所以要分出1。所以9+5,就分解计算9+1=
10、然后10+4=14,所以,孩子要牢记“9要1”、“8要2”、“7要3”、“6要4”、“5要5”
凑十法简便易行,思考过程有“一看(看大数),二拆(拆小数),三凑十,四连加。
凑十法口诀
一九一九好朋友【
1、9】 二八二八手拉手【
2、8】 三七三七真亲密【
3、7】 四**六一起走【
4、6】 五五五五一双手【
5、5】
第四篇:凑十法教学+教案
凑十法的初步认识
郫县实验学校 张万波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P96。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有两个重要的知识基础,一是学生学习了10的分解组成,知道9、8、7和几凑成10;二是学习了10加几等于十几的计算方法。利用这两个基础,将9加几(8加几,7加几等)利用凑十法转化成10加几,从而解决新问题。学生分析:
学生百分之六十已经会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只是熟练程度不够,方法不当,例如还有很多数手指头的,少部分孩子完全不会,两级分化比较严重。我打算利用交流分享让知道的孩子来讲述算理,通过演示、操作,叙述,让不同程度的孩子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学设计:
凑十法不仅是进位加法的重要计算方法,更是小学数学学习中凑整思想的第一次体现,所以,凑十法的学习非常重要,必须让学生从多样化中感受到它的优越性并掌握凑的方法。本课时我打算启用大量素材(观察、操作)让学生感受凑整的优越性,形成深刻印象。
建立十的模型对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都有好处,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是目前孩子们很缺乏的,所以我打算用大量的素材(观察、操作)进行训练,形成深刻印象。对于抽象思考任务,更多放在下一课时。
教材把9加几、8加几、7加几等分开来讲,我觉得这样的编排对掌握算法很有好处,各个击破,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但是我认为这样的“太容易”会削弱学生的思维活动。只有当他们发现凑十法可以解决不同的进位加问题,才会从内心欣然接受;只有从不同的分解当中才能归纳出凑十法关键:根据要凑十的对象从另一个数中分出相应的数来凑十。
本课时是对凑十法的整体感受。下一课时进行熟练化和抽象思考任务。教学目标:
1、建立凑十法中“十”的模型。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知道如何凑十。
2、经历知识转化的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方法。
3、体会数学学习中的转化思想。教学重点: 掌握凑十法。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完整叙述思维过程。教学用具:
学具盒、2行5列的大表格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10加几。为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奠定基础。
1、师出示课件卡片: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10加几的加法,有一只聪明的小猴子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小猴子),有没有信心?请看大屏幕: 10+1=()10+7=()10+3=()10+8=()
10+5=()10+6=()10+2=()10+4=()10+9=()
2、小结:10加几等于十几。
二、看盒子说数。让孩子们在头脑中将盒子建成10的模型(类似于正负数的模型是温度计,小数的模型是价格标签)。
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小猴要送大家一个礼物,(出示空盒子)这个盒子非常神奇,能帮助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想知道它的秘密吗?
1、先来仔细观察一下:一共有几个格子?
2、如果每格装一个菠萝,一共可以装多少个?
3、出示9个菠萝图:现在有几个菠萝?怎么知道的?
4、出示8个、7个菠萝图,提问同上,感受8加2和7加3的模型。
5、出示10个菠萝图,问答后小结:装满就正好是10个。
三、小动物们的问题。体会凑十的优越性,初步感受凑十需要从一个数里分出一部分和另一个数组成10。
1、小猴的桃子,9+3。引出凑十法,从多样化中初步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1)出示10个格子的盒子装有9个桃子,盒子外面有3个。师背景叙述:爱劳动的小猴帮妈妈摘桃子,昨天摘了一些放到盒子里,看一看是几个?(9个)今天又摘了几个?(3个)。
(2)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能解决什么问题(提一个数学问题)?(两天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
(3)你知道吗?怎么知道的?
可能出现点数、接着数和凑十法,对于前两种请学生上黑板演示一遍即可,凑十法做重点分析。
教师对凑十法的引导语:从外面拿一个放进去装满正好是10个(板书10),10加剩下的2等于12。
启发其它孩子理解,提问:听明白他的想法了吗?谁来再说说?/一样想法的请举手,再来说说。
引导其它孩子评价,教师定性评价语:不仅快,而且一眼就看出一共是12个。(4)教师在课件上圈出盒子,小结:将盒子装满凑齐10个,加上盒子外面剩的2,一眼就看出是12,又快又简便。这真是一个有魔力的盒子,只要你将它喂饱(装满)它就告诉你答案。
2、小乌龟的苹果,9+5。继续感受凑十的优越性。步骤同上,略简。
3、小兔子的萝卜,8+5。继续感受凑十的优越性。感受凑十的关键:根据凑十对象的不同分出相应的数来凑十。
步骤同上,追加一个问题:这个10是怎么凑出来的?
4、小孔雀的草莓,7+5。继续感受凑十的优越性。感受凑十的关键。步骤同上。
5、教师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了数数和凑十的方法进行计算,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结语:凑十是一种简便快捷的计算方法。(课件揭示课题)
四、小羊图。凑十法的学习。
1、说图意。师:说说你发现的数学信息?
2、提问。
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能解决什么问题?(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3、列式。
要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小羊”用什么方法(加法还是减法)进行计算?几加几?(板书:9+7=)
4、计算。
(1)怎么计算?先用学具摆一摆。
请在盒子里摆9个学具代表左边的9只小羊,盒子外面摆7个学具代表右边的7只小羊。
一共有多少只小羊,怎么算的?自己小声说一说。(2)汇报,完成凑十过程图。
学生可能汇报:从7里面拿一个进去凑成10,10加6等于16。(教师板书过程)教师引导提问:为什么拿1不拿2?(因为9加1等于10,所以只需要拿一个)。谁再来说说?教师根据过程图引导叙述:因为9加1等于10,所以把7分成1和6,9加1等于10,10加6等于16。(3)教师小结语:
四、糖果图。巩固凑十法。步骤同上 教师小结
五、蚂蚁图。脱离实物进行凑十。
1、说图意、提问、列式。
2、说计算过程。提问:怎么凑十?
3、教师小结:
六、全课小结
第五篇:学前班数学凑十法 日 15
学前班数学凑十法 日 15:07:17
凑十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思路。运用凑十法能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转化为学生所熟悉的10加几的题目,从而化难为易。例如9+5,将5分成1和4,因为9凑十缺1,所以要分出1。所以9+5,就分解计算9+1=
10、然后10+4=14,所以,孩子要牢记9要1、8要2、7要3、6要4、5要5凑十法简……
凑十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思路。运用凑十法能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转化为学生所熟悉的10加几的题目,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9+5,将5分成1和4,因为9凑十缺1,所以要分出1。
所以9+5,就分解计算9+1=
10、然后10+4=14,所以,孩子要牢记“9要1”、“8要2”、“7要3”、“6要4”、“5要5”凑十法简便易行,思考过程有"一看(看大数),二拆(拆小数),三凑十,四连加。
凑十法口诀一九一九好朋友【
1、9】
二八二八手拉手【
2、8】
三七三七真亲密【
3、7】
四**六一起走【
4、6】
五五五五一双手【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