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和越南语名量词对比研究及汉语名量词教学建议

时间:2019-05-15 07:1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汉语和越南语名量词对比研究及汉语名量词教学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汉语和越南语名量词对比研究及汉语名量词教学建议》。

第一篇:汉语和越南语名量词对比研究及汉语名量词教学建议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1 1.2 前人研究概述.....................................................................................2 1.2.1 关于汉语名量词研究......................................................................2 1.2.2 关于汉语与其他语言的名量词对比研究.......................................2 1.2.3 关于汉越语名量词分类比较.........................................................5 2.1 汉 – 越 语量词的界定与分类...........................................................5 2.1.1 汉语量词的界定与分类...................................................................5 2.1.2 越南语量词.......................................................................................6 2.2 汉-越语名量词的分类........................................................................6 2.2.1 汉语名量词的分类...........................................................................6 2.2.2 越南语名量词的分类.......................................................................8 2.3.汉越语名量词对比研究

以往的研究都偏向于对汉语和印欧语或日韩语进行对比,汉越语言对比及其越南学生习得的偏误研究很少。到目前为止,关于汉越语名量词对比研究还很少。通过在 CNKI 网站检索,笔者发现有三位学者写了关于汉越名量词的文章。王康海《汉语和越南语名量词比较研究 – 兼谈越南学生汉语名量词的学习》(2006)主要是从语言结构角度对汉语和越南语的数量名结构进行对比,并且通过比较分析,对于具有同源关系的汉、越语量词,描述了它们在汉语中的使用情况及其被借用到越南语后的发展演变的历程;发现了它们在语义功能和语法功能上的异同之处。另外,作者还对此作了应用研究,提出了教学策略。

傅成劫《汉语和越南语名量词用法比较》 从几个方面进行汉越语名量词比较:量词前数词“一”的省略、数词和名词之间没有量词、数量词组的位置。作者进行对比的过程中主要是以个体量词为代表。

阮氏玉河《汉越语个体量词语义语法特征比较研究》(2007)主要着重对汉越语个体量词的语义和语法特征进行比较。黄氏昭鵷《越南学生汉语“数量名”结构偏误分析》(2008)主要研究越南学生学习汉语“数量名”结构常出现的偏误,并分析出现偏误的原因,同时提出教学对策。1.3 研究方法

文献检索:收集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通过所收集的资料再进一步深入研究,形成对汉-越语名量词的认识。对比分析:参考所收集的资料,结合真实语料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汉越语名量词异同点。总结归纳:本文通过所收集的资料,运用分析和总结相结合,归纳出两种语言的特点,并进行比较。

第二章:汉越语名量词的次类比较 2.3.1 共同之处

从以上的分类,我们可以看出汉-越语名量词的分类有很多共同点。两种语言都可以把名量词分为个体量词、集体量词、度量衡量词、部分量词、借用名量词、临时名量词准量词。

(一)个体量词

个体量词是指计量对象为具体可感的,可以分别数出来的,在人的意识之中呈现为有界事物的量词。个体量词的数量在汉语和越南语的名量词中相当多,它们都有区分类别、形状、等级等功能。汉语表示类别,用于人的有“个、位、名”,用于动物的有“只、头”。越南语中用于人的有“ đứa(个)、người(名)、Con(个)”,用于动物的有“Con”(只)。汉语表示形状的有比如计量平面的东西“张”、计量成卷状的事物“卷”。越南语中表示圆形的有“viên”、装订成册物的有“quyển”。区别等级的,汉语有用于人的尊称“位”,相对应越南语的“vị”。

(二)集合量词

两种语言的集合量词都表示若干人或事物的量,和个体量词相对,分为两种:

定量词和不定量词。定量词:本身包含着数量,而且数量是固定不变的:对、双(cặp,đôi)。不定量词:它所包含的人或事物的数量是不确定的:群(bọn)、批(đám)、团(đoàn)、一点儿(một chút)、一些(một số)。

(三)度量衡量词

表示度量衡单位的词。这类词一般有比较稳固而确切统一的定义。这是世界上各民族都具有的一类词,汉语和越南语也不例外。在两种语言中都存在公制单位量词和市制单位量词。

公制度量衡量词,汉语和越南语都有相对应的词语:

第二篇:浅析汉语国际教育中的量词教学及策略研究

浅析汉语国际教育中的量词教学及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开始学习中文,然而在他们的汉语学习之路上,量词则作为一座大山阻挡在无数人的面前,因为量词不仅种类多、数量大,而且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因此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难点。本文首先列举了量词误用的几种典型的例子,其次结合理论剖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后给出了一些对外汉语中的量词教学策略。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量词教学教学策略

一引言

量词是汉语里一个独特的词类,也是留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无论是在我们日常口语交际中,还是在书面材料写作时,量词的使用都很普遍。对于母语是汉语的人来说,对量词使用的许多规则性东西早己习以为常,能自然而然地去使用。而外国人学汉语则不同,在遇到量词时,他们往往摸不着头脑,使用起来也非常别扭。现代汉语中量词不仅数量庞大,有些量词还具有褒贬色彩[1]。同一量词,可计量不同种类的事物,而同一事物又可用多个量词计量,这些量词往往都有着具体的分工。例如“人”,可以用“个、位、名、条、员”这几个量词来计量,其中“个”为中性,可以修饰所有人;“位”带有尊敬色彩;“名”用于具体某种身份的人;“条”专用于“好汉、汉子”;“员”则专用于“官员、武将”[2]。总的来说,大多数量词没有感情色彩,有些量词可归纳出一定的规则,有些量词则是约定俗成,它们跟那个名词搭配,完全是根据说话习惯,所以量词是很重要且令人头疼的一个环节。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的误用及其原因

2.1 量词的误用

(1)“个”的泛化偏误

“个”是现代汉语中运用范围比较广泛的量词,使用的频率极高,外国留学生在使用“个”时,极容易产生不顾词语搭配、句法等的滥用和误用,这种偏误严重影响了句子的准确性。如我会说两个(种)外语,一个(种)是英语,一个(种)是汉语。那个(张)脸是满脸皱纹的一个老妇人的脸他们三个人一起挖一个(口)井[3]。

(2)同音异形量词的使用偏误

现代汉语中的同音异形量词也是外国留学生常常出现偏误的地方,如“颗、棵、课”,“幅、副”等,这些偏误主要是由于留学生对量词的把握还不够到位,在书写及量词的意义理解上还不够充分。因而,同音异形量词的使用多出现在书面语的表达上,在口语交际上则不存在。如:连忙回答说:“不是”,“那为什么这幅(副)苦瓜脸了”。我在家门口种了一颗(棵)樱桃树。(3)对使用范围相近的量词上的偏误

现代汉语的量词是极为丰富的,常常会出现相近的事物却用不同的量词表达的情况,而留学生对这些具体的量词使用中出现偏误的频率较大。

2.2 产生的原因

(1)教学方面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可能是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基于认知水平的不同,他们对汉语量词的理解与接受程度也会有所差异。特别是在汉语本体的量词研究还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在解释某些量词时很容易陷入困境,只能将量词的使用归于汉语的习惯[4]。根据《汉语水平词汇及汉字等级大纲》的要求,甲级词汇里共有46个需要掌握的量词,但是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只有出现了才会进行讲解,而没有对学生进行明确的训练,以致学生无法充分地掌握量词的有关知识。

(2)教材的编写方面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共有量词136 个,分别出现在甲、乙、丙、丁级别的词汇项目里。但像《初级汉语课本》《新实用汉语课本》《桥梁》这几本比较有代表性的教材中量词达不到大纲规定的量词数量,且这些量词大多为甲级量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量词的教学任务在初级阶段就已经基本完成了,且这些教材中出现的乙级量词只占了《大纲》规定的25% 左右。丙级量词只在《新实用汉语课本》中出现了一个,在其他教材中丙级和丁级量词都未被提及,而不少的超纲词汇却出现在两本初级教材中。

词典的标注不当也是造成学生出现量词偏误的原因之一。《现代汉语八百词》把“个”解释为“‘个’,通用量词[5]。用于没有专用量词的事物”,《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个”是“用于没有专用量词的名词(有些名词除了用专用量词之外也能用‘个’)”[6]。这些模糊的解释容易造成留学生理解偏差,留学生出现量词选择困难时就会依赖性地选用量词“个”。(3)学生的学习方面

首先是母语负迁移,在第二语言学习初期母语对学习者第二语言的学习会产生较大的干扰作用。例如: 英语中“piece”可以用来形容纸、面包、好意,“a piece of paper /bread /kindness”,汉语中却说“一张纸/一片面包/一番好意”。

其次是目的语知识负迁移,量词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是中高级学生常犯的错误。量词“个”的泛化是一个很好的体现。学生发现量词“个”能与很多词语搭配,一旦不知道该选用什么量词时就用“个”代替。

最后是他们缺乏对汉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汉语的量词不仅有表示数量的意义,还具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感情色彩等特有的含义。留学生如果对这些意义不了解的话也会产生量词使用偏误。

三量词教学的策略和建议

1、合理的编排教材

教材应根据《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中为量词所做的分级来编排量词部分的教学,量词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大纲》所规定的136 个量词应在教材中得到体现,对丙级和丁级的量词要加以关注。教材的编写者应尽量把常用量词设计到课文的不同语境里,提高量词的重现率。同时应该增加课文中对量词的例释,且课本中应适当地增加量词训练题的数量。

2、运用情景化教学模式

量词的适用范围广泛,能够修饰不同种类的名词、动词,学生不仅要记忆量词的语义及使用方法,还要记住不同形式的固定搭配,对于留学生而言记忆量大,容易影响量词学习的效率。教师在量词的教学中,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作多元化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更加迅速地理解并掌握量词知识,如利用多媒体讲解量词的搭配,运用场景模拟的方法,增强学生对于量词使用的记忆。通过有针对性且生动活泼的情景化教学,在提升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也推动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量词的使用。

3、分阶段分层次教学

语言的学习使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尤其是对于已经熟练掌握母语语言的留学生而言,他们在语言的学习中受到的干扰因素更多,对汉语量词的掌握也更加困难,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量词使用的频率、难易,以教材为基础,对学生实行分阶段、分层次教学,如对于初级阶段的外国留学生,可以指导他们掌握“数+ 量+ 名”、“动+ 数+ 量”的基本搭配规律,并使学生熟练掌握具体事物的量词使用方法,为量词的深入学习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

四总结

在现代汉语中,量词不仅种类多、数量大,而且使用范围广泛,量词有着独特的语法及语义表现,在实际运用上也比较灵活、多变,因而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难点。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很多留学生由于对量词意义的理解不够充分,无法正确得当地使用量词,本文结合汉语本体中量词的研究成果,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的量词使用的偏误类型进行全面分析,对产生偏误的原因进行深入探索,并进一步提出增强留学生对量词掌握能力的对策。

参考文献

[1]杨阳.浅析对外汉语名量词教学策略[J].速读旬刊, 2015(6).[2]孙秋实.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的教与学的情况[J].青年文学家, 2013(4):123-123.[3]惠红军.汉语量词研究[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4]郭晓沛.浅析留学生学习汉语量词产生偏误的原因[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08, 27(1):90-93.[5]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M].商务印书馆, 1980.[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 1978.

第三篇:汉语量词与英语特别量词的比较和翻译

汉语量词与英语特别量词的比较和翻译(转)...大 | 中 | 小

[2009/04/09 | 分类:-| by ]

(一)汉语中有一类词叫做量词,位于数词和名词之间,是用以表示事物单位的词。

汉语量词分为两类:表人或事物的量词叫物量词;表动作或行径的量词叫动量词。

1.物量词汉语物量词可分为三类:

(1)表度量衡的单位,如“尺、里、吨”等。

(2)一般量词,如“个、只、本、间”等。

(3)以事物特征、状况来衡量的量词,如“头、口、杯、发、条” 等。

2.动量词汉语的动量词可分为两类:

(1)专用动量词,如“次、遍、番、阵、顿”等。

(2)借用动量词,一般借用与动作有关的名词,如“刀”(砍一刀),“笔”(写一笔),“星期”(讨论一星期)等。

汉语量词一般要与数词一齐应用,合称数量结构,如:

三斤肉,一头牛,一杯咖啡,一山树,一屋人,一架书,五匹布,两桶水,一块煤,一粒米,一剂药,两行树,一朵花,一线希望,四排房子,三堆鸡蛋

汉语偶然也有不用量词的,这不过在古汉语中出现。如:

卧室里是一桌一凳一床,床板只好两块。(《朝花夕拾.琐记》)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在一些成语中,常有不用量词的。如: ’

千言万语,九牛一毛,三人一组,七上八下,三头六臂

一心一意,三言两语,七嘴八舌,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还有表示行政区域划分的名词,如三省,五市,两县。这大概是沿袭旧时四言词组所演变成的,或受到古汉语的影响。(二)英语木油量词。数词(或不定冠词)可直接置于数名词之前表示数量。如:

a(ones)book 一本书 three Workers 三个工人

four rifles 四枝枪 six cars 六辆汽车

five tractors 五部拖沓机 seven lathes 七台车床

eight lamps 八盏灯 ten houses 十栋房屋

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由于意义上的要求,英语中的可数名 词也可与特别表示量的概念名词连用。这种特别量词,通常是借用了普通名词,具有独立词汇意义。不过在量词和名词之间要有一个介词“of”。如:

a packet of cigarettes 一包纸烟

a company of soldiers 一连士兵

two groups of children 两群小孩

a team of horses 一队马

three heaps of eggs 三堆鸡蛋

four blocks of houses 四排房子

为了方便起见,这里暂且把英语“名词+of+名词”这一形式称为英语特别“量词”。这种特别量词,常借用普通名词,具有独立词汇意义。英语这类“量词”也可以分成三类:

1.以事物特征、状况来衡量的“量词”,如:

a bar of chocolate 一条巧克力

a blanket of snow

一片白雪

a blast of wind 一阵风

a cake of soap 一块肥皂

a coat of paint 一层油漆

a cut of pork 一块肉

a drop of water 一滴水

a speck of dust 一粒灰尘

a sheet of skin 一张皮 2.用以表示抽象名词数量单位的“量词”,如:

an article of food 一种食物

an Item of news 一则新闻

a period of time 一段时间

a bout of fighting 一场战争

a chain of thought 一连串念头

a flash of hope 一线希望

a round of applause 一阵掌声

a scene of great rejoicing 一片欢腾

a shower of criticism 一阵批判

a wisp of smoke 一缕轻烟

a peal of thunder 一阵雷声

a gleam a ray of hope 一线希望

a plot of land 一小块地

3.用以表示一群、群体或集合概念的量词,如:

an army of workers 一大队工人

a batch of new cadres 一批新干部

a body of people 一大组人

a circle of friends 一群盆友

a galaxy of talents 一大批英才

a file of soldiers 一列士兵

a troop of scouts 一队童子军

a mob of gangsters 一伙歹徒

上面是有关人群方面的集体量词。下面举一些其余方面的集 体量词,这些“量词”的用法,都带有活泼的修辞色彩。如:

a bouquet of flowers 一束花

a bunch of grapes 一串葡萄

a night of doves 一群鸽子

a cluster of bees 一群蜜蜂

a little of kittens 一窝小猫

a mountain of books 一大堆书

a Series of articles 一系列文章

a sea of flags 一片旗海

a Set of tools 一套工具

a spate of jokes 一串笑语

(三)在汉英“量词”互译时务必注意:

1.词的搭配不同,如“群”字是最活跃的汉语量词之一,表示“聚在一齐的人或物”。在下列汉语词组里,都用“群”字,但在译成英语词组时,却用不同的字。如:

(1)一群人

a crowd of people 一群观众 a crowd of spectators(2)一群女学生 a group of girl students 一群旁观者 a group of onlookers

(3)一群才子 a galaxy of talents

一群美女 a galaxy of beauties(4)一群欢迎者 a troop of welcomers 一群示威者 a troop of demonstrators

(5)一群影迷 a throng of film fans

一群人 a throng of people(6)一群匪徒 a band of gangsters

一群劫匪 a gang of robbers

(7)一群羊 a flock of sheep 一群鸭 a flock of ducks(8)一群牛 a herd of cattle.

一群马 a herd of horses

(9)一群豺狼 a pack of wolves 一群猎犬 a pack of hounds

(10)一群建筑物 a cluster of buildings

一群海岛 a cluster of islands

为什么汉语的量词“群”,会翻译成那么多不同的英语单词呢?因为“群”字在汉语中是木油修辞色彩的,而在英语中,“群” 介个概念却是具有修辞色彩的。如:“crowd”通常指“无组织和无秩序的人群”;“group”通常指“有一定组织的”;“galaxy"常用于比喻“卓越或知名的人物群”;“troop”常指“正常行进中的群”;“throng”却指“为数众多的挤在一处或向前涌去的群”;“band”有显著的小看色彩,通指强盗、匪徒等的群(帮、伙);“flock”通常指飞鸟家禽、牲口的群,尤指羊群;“herd”通常指大动物的群;“pack”主要指野兽、猎犬等的群;“cluster”指集结物体的群(簇、堆)。(类似的还有swarm,如a swarm of bees等。)反过来说,英语中piece是最活跃的一个“量词”,应用粉广,可与许多不可数名词连用,但他木油什么修辞色彩。但翻译成汉语时却发生修辞色彩,在不同的词组里用不同的汉语量词。

a piece of wood 一块木头

a piece of paper 一张纸

a piece of coal 一块煤

a piece of clothing 一件衣服

a piece of furniture 一件家具

a piece of news 一条新闻

a piece of advice 一项忠告

a piece of information 一则新闻

a piece of poetry 一首诗 a piece of music 一支乐曲

a piece of prose 一篇散文

a piece of good luck 一回好运气

a piece of kindness 一番好意

a piece of folly 一桩蠢事

a piece of chalk 一枝粉笔

2.英语的“量词”还可以有复数形式,如: drops of tears 泪珠

two groups of children 两群小孩

streams of people 川流不息的人

multitudes of islands 大群大群的岛屿

myriads of stars 无数的星星

3.许多英语“量词”可以有其修饰的成分;如: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tudents,不断增加的学生;a rising flow of foreign visitors越来越多的外国来客;a large gathering of people,一大群人。

但是,英语中经常有酱紫的情况,从结构上看有些形容词(或具有形容词作用的词)是修饰“量词”的,可是从寓意上看却是修饰后面的名词,如:

a new generation 0f people一代新人

a:stagnant pool 0f water 一潭死水

a mere scrap of paper 一纸空文

a rich assortment of goods一批各式各样的货物

a new round of talks 一轮新的谈判。

a thin coat of ice 一层薄冰

翻译这类结构时,注意英汉词序的调整,切不可硬套。

4.英语“名词+of+名词”这一形式,可以表示同位、一切、修饰等关系。因此翻译时务必注意英汉词序,省得误会。如:

(1)表示同位关系 all of them他们大家

four of us我们四个

the city of Beijing北京城

在这些词组里,of可以不译。

(2)表示一切的

in the centre(heart)of Beijing在北京的中心

from the north of China从中国的北方

(3)表示修饰的

a young man of deep reflection沉思熟虑的青年

a man of uncertain temper喜怒无常的人

(4)表示组成的

a lot of trouble许多麻烦

a cup of tea一杯茶

a drop of water一滴水

但是,droplets of water(小水滴)讲的并不是水的量,而是水的模样。这里的of water起修饰droplets的作用。

5.英语在表示某些特定的量的时刻,应用表量的名词(在汉语是量词),其组合方式同汉语数量结构一样。如:

three dozen pencils 三打铅笔

ten-metre yarn 十公尺的纱线

five-kilogram packs 五公斤包装

6.应注意许多名词,从汉语角度看是可数的,在英语中却不可数。例如:news新闻,advice忠告,bread面包,furniture家具,在英语中是不可数的。如要表示“一件”、“一个”等概念,要加“a piece of”等这类短语。如:

a piece of news 一条新闻

a piece of soap 一块肥皂

如要表示“几件”、“几条”等概念时,要加“pieces of”,或者“these articles of”等这类短语。如: two pieces of soap 两块肥皂

these articles of furniture 这几件家具

7.在下列词组里,of左右两个名词从语法上剖析是同位语。因此,可以离别翻译如下:

a red bald of a sun 一轮红日

a great mountain of wave 高山似的波浪

a park of a factory 公园般的工厂

a shell of a man 骨瘦如柴的人

a saint of a man 圣人似的人物

a palace of a house 宫殿似的房屋

a fairyland of a country 仙境似的国土

a whale of a scientist 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

但of左右的两个名词,不能随意颠倒。如将a park of a factory改为a factory of a park,那就变成了“工厂似的公园”。

8.有些英语特别“量词”,在某种场地译成汉语时不一定要用量词。如:

That was a auirk of fate.

那是命运的作弄。

a sea of trouble 恨海无边

I detected a flicker of challenge in his eyes.

我觉察到他的眼神霎时间显出异议。

There was a note of pride in his voice.

他说话的口吻带有自豪感。

又如:

a store of oil 粉多石油

a whale of a difference 天壤之别 a whale of a:story 极妙的故事

have a whale of a goodtime 玩得极愉快

9.动量词中译时,需要借助副词或兼类的名词。

give a punch 打一拳

have a rest 休憩一下

have a walk 走一走

fire a shot 放一枪

eat a bite 吃一口

give a kick 踢一脚

Let me have a look. 让我看一看。

For three whole days and nights he did not have a wink of sleep.

他三天三夜没睡一觉。

汉语动量词往往可译为英语同源宾语。如:

sleep a sound sleep 睡了一大觉

dream a sweet dream 做了甜蜜的梦

fight a fight 打一仗

smile a smile 笑一笑

laugh a hearty laugh 放声大笑

die a heroic death 勇敢牺牲了

10.汉语用表示集体的量词时,英语也用相象的集体表量词,但是可数名词应有复数形式。如:

一群猴子

a host of monkeys 一行白鹭 a file of egrets 三盘饺子 three plates of dumplings

一连串问题 a volley of questions 一堆书 a heap of books 1l.汉语中有异常丰富的量词,应用普遍。他不仅是一种重大的修辞手法,而且具有十分显著的语法意义。我国古代诗人都稀饭用量词来增加语言的体现力。杜甫的绝句,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王之涣的诗:“欲穷干旱目,更上一层楼。”也是用量词作对偶的,以增加语言的声色。

现代诗人光未然的诗句:“一江离恨、一江愁”(《海边河畔》),使人感到“离愁”、“别恨”,如滔滔江水那般深,那么多。

在现代汉语中量词用得更多了。有人拿六种期刊120页,共6912个字的不同类文章,进行了一次统计,发明其中仅物量词和动量词就用了1228个。在文学作品中比例就更高了。可见,量词在汉语中应用的频率是相当高的,离开了他,我们说话写文章都会有困难。汉语量词用得恰当,会使语言显得更加活泼形象。如:“开了一树花”,“飘着一缕轻烟”,“还有一线希望”,“写得一手好字”。

但是,汉语量词却是外国学生经常用错的地方。如:“在果园里我们摘了五苹果。”“我们班上一学生病了。”把“我给你一把锄头”说成“我给你一锄头”。又如:把“一只鸟”说成“一条鸟”,把“一张纸”说成“一个纸”。

汉语英译也是中国学生感到头痛的问题。粉多英语特别量词富有修辞效果。如:a glimmer of hope,a spatter of rain,a flush of love,an agony of joy等就体现了英语的比喻(metaphor)、拟声(onomatopoeia)、着色(color scheme)、矛盾修饰法(oxymoron)等各种修辞功用。在汉语中,有相当一局部量词,往往务必用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不同的英语词来表达。上面举了一个“群”字,现在再举一个“层”字为例。

一层岩石 a layer of rock(指多层中的一层)一层泥土

a layer of clay(earth)一层(薄)云 a veil of cloud(指轻纱似的一层)一层(薄)雾 a veil of mist 一层新油漆 a new coat of paint(指涂层)一层蜡 a coat of wax 一层油 a film of oil(指薄层)一层薄塑料膜 a film of plastic 还可以再举一个“阵”字:

一阵笑声 a burst of laughter(指突然发生)一阵雷声 a burst of thunder 一阵大雨 a flood of rain(强调大批的意义)一阵眼泪 a flood of tears(指泪如泉涌)a burst of tears(指眼泪夺眶而出)一阵咳嗽 a spell of coughing(指一段延续)一阵寒流 a spell of cold Weather 一阵狂怒 a fit of rage(指感情突然发作)一阵失望 a fit of despair 一阵暴雨 a gust of rain(指猛烈而突然发作)一阵狂风 a gust of wind 一阵感冒 a bout of influenza(指疾病的发作)一阵高烧 a bout of high fever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英汉量词的互译是错综复杂的。因此,不断地探讨英汉互译中如何准确翻译“量词”,是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应重视的一个问题,也是翻译理论中应重视的一个课题.

第四篇:职业汉语课程本体研究及教学实践

职业汉语课程本体研究及教学实践

摘要:职业汉语课程应与大学语文课程相互补充,职业汉语课程要更注重实用性,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上都有突破创新。

关键词:职业汉语 教学内容 方法 考核

引言

目前,各高校普遍开设的“大学语文”面临着非常尴尬的处境,它的学科存在的合理性受到质疑,部分高校甚至取消了这门课程,或者以应用文写作取而代之,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大学语文”没有给他们提供在社会中生存所需要的知识。因此“大学语文”亟需重新审视自身承载的任务,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当前,改革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引进ZHC,开设相应的职业汉语课程,与大学语文课程进行分工,或者在大学语文课程中渗透职业汉语的相关内容。职业汉语课程强调突出其工具性及应用性,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汉语能力。而大学语文课程应该立足于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应该强化大学生阅读的审美性和趣味性,教学内容必须兼顾文学性、艺术性、审美性、创新性乃至哲理性,总目标应该放在提高大学生品格素质与人文精神上,定位于对大学生进行智慧人生教育,即以审美的方式解读人生与社会。

一、教学内容的创新

建立以大学语文为基础课程,以职业汉语相关课程为渗透性、应用性课程体系,二者各有分工,互相补充。

首先,职业汉语教材要加大日常应用文的比例。授课内容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人物介绍、信息复述、倾听交谈、求职应聘);文字表述能力训练(汉字应用、词语应用、句子应用、语言运用);文献阅读能力训练(归纳理解、逻辑推理、综合分析);书面表达能力训练(日常交往、科技应用、商务交流、工作实务)。这样的内容设计,兼顾了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实际操作性和针对性都比较强。同时,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选择、组织案例作为课程内容,就目标完成情况和教学过程中展开合作等活动的质量对学生进行评估。

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大模块,其中第一部分为基础模块,主要包括语言文字运用、阅读理解及日常交流与表达。引入思维导图的理念,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思维模式。

第二部分为职业模块,是指职场中的阅读与写作,主要包括对一些职场常用应用文的书写格式、语言规范等的操练,如各种公文、求职简历及工作总结等。

第三部分为拓展模块,主要包括拓展职业汉语能力的应用,可以设置多种课内外活动项目,进行综合练习,如设置模拟招聘场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招聘方和应聘方;引入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形式,给出话题,让学生各抒己见等。

二、教学方法的突破

职业汉语是汉语的一个分支,其突出特点是实用性。它注重于现实的必需性和意识的表达。它服务于人们的职业活动,以沟通和协调为主要使用目的,最终促使职业活动获得最大的效益。在众多的职业技能中,母语的运用能力既是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须具备的一种通用能力,也是人的能力集合中一个关键性的核心能力,也叫职业汉语能力。职业汉语能力包括听说能力、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几个部分。在我国的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过于强调对语文知识的记忆而忽视对实际语言能力的训练,过于强调对少数课文掰开揉碎的“精读”而忽视开拓学生的视野。因此,在职业汉语课堂上,教师应该设法摒弃以往教学的弊端,根据学生智能发展的特点,有顺序、有阶段地进行教学。同时,鉴于大学语文课程师生互动不足,学生兴趣不高的教训,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这样做:

(1)由以老师“填鸭式”灌输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讨论、游戏、竞赛为主,把课堂的大部分空间和时间转让给学生。如让学生开展“汉字纠错”比赛,看哪一个组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最多的错别字;让学生讨论某篇阅读短文有多少种阐释方式;就某一具体案例要求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等。

(2)增加实践活动。该部分内容应采用课外形式,如让学生到校外某地方做一个问卷调查,从而加强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并比较准确地觉察到学生与人交流时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加强对不足之处的学习。

(3)采集现实中的职场片段,让学生模拟再现职场情境。把学生放在切切实实的职场环境中,观察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具体表现,从而查找不足。

三、考核方法的改革

该课程的考核方法力求避免“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弊端,做如下改革:

(一)关注学生平时学习表现及成绩。注重对学生学习素养、学习习惯等内容的考核和评定,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能激励学生培养自身汉语交际能力的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贯穿到课堂内外的语言交际活动中,该部分内容可占总成绩的30%。

(二)增加对学生聆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考核,也可弥补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中缺少对聆听和口语能力考查的缺憾。对聆听能力可以这样考核:老师(或多媒体)朗诵一段对话,让学生陈述这段对话中甲乙两方究竟讨论了一个怎样的问题或者概括一下其中一方的主要观点。对口语表达能力可以这样考核:围绕一个话题,要求学生展开论述,并把论述限定在一定时间之内,以此考核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两项考核可以分别占总成绩的30%。

(三)考核学生语言运用的综合素质,该部分可采用试卷考核方式,题目类型要与国家职业汉语能力(ZHC)保持一致,从而与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接轨,但可适当压缩题目数量,该部分内容可占总成绩的40%。

(四)教学评价应体现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导向和发展的功能,尤其要注重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在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进行评价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进行评价。同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逐步建立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和期末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笔答和口试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改变一张考卷定成绩的做法。

结语

大学语文课程是在中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增强文化修养。这门课程应该具有显著的人文色彩,它必须通过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内容,引导大学生吸取前人丰富而深刻的生命体验和精神营养。课程要使大学生通过体悟经典作品热爱生命、热爱自然,在真善美的体验中,培养生活的高雅情趣。语

【2012年河北省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项目编号:SZ12901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华北科技学院2013年校级科研课题,项目编号:RW2013B03)】

第五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偏误及教学建议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偏误及教学建议

内容摘要:声调是汉语的一大特色,但同时也是对外汉语“学”与“教”的一大难题,本文以外国学生的汉语声调学习为研究对象,结合汉语的声调特点,分析学习者常见的声调偏误,探讨产生的偏误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对外汉语 教学 语音 声调

汉语中的四个声调一直以来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大难题,也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教师和从事汉语教学研究的学者的重点和难点,关于对外汉语声调的教学,多年来已有不少学者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进行过研究,而本文拟从第二语言学习者“学”的角度出发,探讨语音学习中的声调偏误的原因,并结合声调习得规律研究,探讨对外汉语声调的教学策略。

一、汉语学习者的常见声调偏误

汉语母语者在听外国人讲中文的时候,时常会因为浓重的“洋腔”感到“别扭”,甚至造成一些理解障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汉语中的声调问题,因声调在汉语中具有表意功能,因而在口语中,且不论发音在美学角度的地道与否,相对准确的声调对提高实际交际的可理解度和效率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声调问题可以说是制约汉语学习者提高口语表达水平的一个重要瓶颈。

(1)第二语言学习者听辨的常见偏误

汉语声调的发音准确要以能够听辨四声为前提,但不少学生的声调意识薄弱,在四声的分辨上存在障碍,不能够把握各个声调的音高变化,在听辨过程中将不同声调混淆,尤其是阳平(调值35)和上声(调值214)。关于现代汉语中四个声调的学习难易程度,余蔼芹(1986)曾提出:“阴平最容易掌握,其次是去声(调值51),其中阳平(调值35)和上声(调值214)最难掌握”,在许多其他学者的研究中,也能几乎得出一致的结论,如胡佳敏(2015)等在实验研究中发现,在单字听力感知上,阳平和上升发生偏误的概率远高于阴平和去声。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也容易观察到,如学生无法感知并听辨出四声的差别,那发音的准确性也会受到较大影响。

(2)四声的发音偏误

首先,在阴平(调值55)的发音上,无论是欧美语言为母语背景的学生,还是亚洲语言为母语背景的学生,都普遍存在发音不够高的问题,调域普遍介于3度到4度之间,无法达到普通话阴平55调值。同时,因为学习者阴平发音较低,而发去声的时候起点同样达不到5度而无法形成明显降调,导致学习者在阴平和去声的发音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

在阳平的发音上,普遍存在起点过低或过高的问题。阳平的调值为35,学生在发音的时候如起点过低,如起点调值为2度,则无法上升到5度,导致整体音高不足;如学生在?l音的时候起点过高,如起点调值为4度,则整体发音将接近阴平,没有上升的感觉。

上声是外国学生声调发音上的一个难点,难点主要体现在先降后升让学生难以把握,因上声(214)从起点2度先下降到1度,两个调值相差不明显,学生容易找不到正确的起点,继而在上升到4度时,整体缺乏应有的曲折调感,容易与阳平混淆。此外,上声在语流当中的变调也常常使学生感到困惑。因上声在语流中,尤其是上声与非上声字结合的时候,只读半上调,即21,所以学生如缺乏足够的正确的训练,不仅难以听辨语流中的声调,而且在发音上也会感到无所适从,从而出现错误的发音或一字一顿不自然的“洋腔”,例如将“好人”完整地读为214和35。

去声相对阳平和上声来说,难度较低,学生一般可以感知降调,但发音的难度主要体现在起点不够高,达不到5度,同时下降时不能完全降到1度,导致整体下降空间不足,听起来比较平。也有也有部分学习者发音偏误出现在起点过低而落点过高,导致降调变升调,与阳平想混。

二、声调偏误原因分析

造成学生声调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是来自母语的负迁移,可将学生的母语背景大致分为声调语言和非声调语言来看。

一般认为如果学生的母语为非声调语言,例如英语等欧美语言,那么学生在声调方面的感知能力是相对较弱的,学习普通话的四个声调难度也较大。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为例,英语是语调语言,没有声调,但具备句子层面的三种基本语调:平调、升调和降调,在交际中具有一定的传情表意的功能。一方面学习者在以往的语言经验中缺乏对音高变化的感知和训练,因而在学习本质为音高变化的汉语声调时,往往找不准基调,难以控制音高跨度。另一方面,在英语句子中,一般而言平调占据主要的地位,基本调值为3(林珍华,2011),这个特征一定程度上地在外国学生学习汉语声调的过程中发挥影响。学生在说汉语的时候,容易不自觉地把母语中的语调和重音迁移到目的语当中,影响了汉语本身的声调音高。

然而,对于以声调语言为母语背景的学生来说,汉语的四声学习掌握却也不见得容易许多。相比非声调语言为母语的学生,他们可能具备更强的声调感知能力,但在实际发音的时,却同样出现偏误。

例如泰语和越南语,这两种语言属于声调语言,但在韩明(2005)、李红印(1995)的研究中发现以泰语和越南语为母语的学生在学习汉语四声时,也会发生声调混淆。偏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将母语中的声调不自觉地迁移到汉语中,或将看似相似实则不同的两种声调进行不恰当类比。越南语的六个声调中没有全降的声调,而其中以高起点发音的为平声(调值44)和锐声(45),这两个声调在越南学习者学习汉语去声时最为容易发生负迁移。因去声是由高音位5为起点下降到1度,学习者在发音时容易拿母语中同样高起点发音的锐声或平声做类比,因而出现去声无法下降到位或是发成了类似锐声的上升调。

三、汉语声调教学建议

(1)通过母语和汉语对比,强化汉语声调认知

在声调教学策略的探讨中,有部分学者提出“淡化声调教学”的新思路,如董宁(2013)提出应该引导学习者将汉语词汇的音、型、义作为一个整体来识记。这类设想确有其可取之出,但对于多数外国学习者来说,尤其是非声调语言为母语的学生,考虑到这类学生本身缺乏对语言中声调的感知和经验,需要在教师引导下逐渐竖立对声调的基本认识,提高对不同调值不同音高的敏感程度,因而单独的声调教学笔者认为仍然有其必要性。

在声调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学生母语语调或声调和汉语声调的对比,让学生感知母语和汉语两者的差异,从而有针对性的发现声调的偏误点。同时,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偏误纠正过程中,逐渐加深对汉语四声的发音特征的认识和掌握。

(2)声调教学及训练顺序

针对声调教学顺序,余蔼芹(1988)认为阴平应最先教,接下来是去声和阳平,最后是上升,这与他提出的四声难易程度顺序相符。其他学者如王韫佳(1995)和沈晓楠(1989)等,都提出了相似的声调教学顺序:阴平――去声――阳平――上声。

总体来说学界关于汉语声调的教学顺序有三种主流认识,针对日韩学生:一、四、二、三;针对欧美学生:一、四、三、二;根据声带松紧的生理排序:

一、半三、四、二、三。(金枚,2014)在四个声调的教学顺序上,应采用先易后难的原则,但因不同母语背景的学生母语迁移的表现不尽相同,如高玉娟、李宝贵(2006)在实验研究中发现,韩国学生学习去声最为容易,阴平、阳平次之,最难的是上声,因而教师在教学时间中需要结合学生不同的母语背景,进行有针对性教学策略调整,做到共性基础上关注个体差异。

(3)上声变调的教学

根据大量的偏误研究和教学实践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上声是汉语四个声调中声调偏误率最高的一个,也是教学中最难把握的一个。上声学习的一大难点就是单字发音和在词组及语流中的发音有一定差异,单字发音为214,但在实际语流中往往发为21,即半上调,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听辨难度,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一般的教法是先教四个声调的单字发音,再针对上声变调给学生总结规律。但基于上声的特殊性,以及实际的日常交际语流中变调频率,笔者认为应该“淡化上声的单字教学”,先将上声放在词组及语流中让学生进行感知体会,将半上调作为重点教学,学生掌握半上调后,再加入上升调,引导学习三声的单字214全调。

其实关于半上调的教学,赵元任先生就曾提出将半上调作为一个单独声调进行教学,赵金铭先生也主张先教半上,后教全上。这些教学主张和思路无不是考虑到了上声在实际交际中的特殊性,从实用的角度调整策略。然而纵观目前的对外汉语教材,其中绝大多数并没有将半上调独立出来,相对于半上调,上声全调在教学顺序上仍然占据优先位置,而半上调作为补充知识来学习,这也是造成学生理解和交际使用上困难的一个原因。

总体来看,对外汉语的声调仍是汉语语音教学中的难题,需要我们加强对声调的本质特征的研究,结合学习者个体差异,综合偏误分析理论、教学法理论与实践,进行更多的探索和挖掘。

参考文献:

1.高玉娟,李宝贵.韩国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偏误的声学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4(1):31-35.2.韩明.越南留学生声调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5,26(2):121-123.3.金枚.也谈对外?h语声调教学顺序[J].汉字文化,2014(6):94-94.4.李红印.泰国学生汉语学习的语音偏误[J].世界汉语教学,1995(2):66-71.5.林珍华.从英语语调与汉语声调对比中看对外汉语声调教学[J].知识经济,2011(16):174-175.6.沈晓楠.关于美国人学习汉语声调[J].世界汉语教学,1989(3):158-168.7.王韫佳.也谈美国人学习汉语声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3):126-140.8.余霭芹.声调教法的商榷[C]// 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1985.(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外文系)

下载汉语和越南语名量词对比研究及汉语名量词教学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汉语和越南语名量词对比研究及汉语名量词教学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