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时间:2019-05-15 07:2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教学中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教学中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第一篇:在教学中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在教学中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关键词: 陶行知 教育思想 体会 借鉴 摘要: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教育家,作为教师学习他的教育思想并在教学中应用。

一、爱的教育。

二、创造教育思想。

三、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四、“行知行”的德育理论。

五、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在现代教学中的借鉴意义。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品德和为人堪称“万世师表”。他的教育理论精辟深邃,他的一生,始终进行着不懈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通过对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的学习,深受启发。

一、爱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作为教师,只有以心换心,用爱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特长,才能使每位学生有成才的可能,“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用爱的态度宽容每一位学生,建设性地接纳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即可保护他们的求知热情,又能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在现代家庭教育方面,许多家庭无法把握爱与放手的尺度,一种是过分控制,使儿童在生活中形成依赖、懦弱、缺乏自主的性情。另一种是过分溺爱,造就了任性、霸道的“小王子”、“小公主”。正是这些被宠爱有加的“抱大的一代”也是当前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环,一些青少年学生稍受批评和委屈就跳楼、出走,给予社会提出的一个引人关注的课题。因此,青少年学生进行抗挫折的教育,当应进入我们的教育议程。

二、创造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说:“真的教育必须造就能思考,能建设的人。”能“思考”,意味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建设”,意味着能承担起改造,建设国家的重任,进行创造性的社会实践。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陶行知先生提出了著名的“六大解放”:“解放眼睛,敲碎有色眼镜,教大家看事实。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布,使大家想得通。解放双手,剪去指甲,摔掉无形的手套,使大家可以执行大脑的命令,动手向前开辟。解放嘴,使大家可享受言论自由,摆龙门阵,谈天谈心,谈出真理来。解放空间,把人民与小孩从文化鸟笼里解放出来,飞进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丰富的食粮,解放时间,把人民与小孩从劳碌中解放出来,使大家有点空闲,看看书,干点与老百姓有益的事,还要有空玩玩,才算是有点做人的味道。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管发挥出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造教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使得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积累下的知识得以很好的继承和发展,而创造教育则使人类的个体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经验和智慧得到不断的创新,实现链式反应,生出新的知识,所以人类总是一代比一代强。如果人类仅仅停留在机械的继承上而缺乏创新,那么整个人类现在可能还停留在刀耕大种的蛮荒的时代。由此可见,进行创造教育,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是人类进步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江泽民同志深刻地指出:“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已经初露端倪。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技术迅速产业化。而要加快知识创新,加快高技术产业化,关键在人才,必须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这充分体现了江泽民同志的远见卓识,这与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创造教育是一致的,这正是伟大人物的伟大所在。教育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于是,发达国家近年来普遍开展“创造教育”,并在创造型学校环境、教育和学生问题、创造性的培养途径问题、创造素质和创造人才、创造能力和创造方法上都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人的创造性的张扬,人的创造性的普遍化,这是时代的要求。江泽民同志号召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时代,必须是知识不断创新、新事物新业绩的时代。”因此,中华民族要赢得21世纪的胜利,创造性的培养应当成为教育的普遍目标,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积极顺应时代潮流,从教育改革入手,为了培养和造就适合时代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在我们中间应涌现出更多的创造型学生。

三、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强调:“真理是老师”。先生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要“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做真人”就是陶行知的德育目标。他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追求真理做真人’,不可丝毫妥协,„„决不向虚伪的社会学习或妥协。” “教人做人”,“做真人”既是陶行知一生搞教育的目标,也是其个人的人生信条。他对学生的教育就是以此作为准绳的。其实,“教人做人”,就是要教人过正常的生活,这一思想是陶行知“生活教育论”在德育目标上的具体体现。德育当然离不开生活的基础,它是为了让人们生活的更好才显得十分重要。而“做真人”的关键是多了一个“真”字。这个“真”就是指真理、民主、为人民。真人,就是追求真理、追求民主的人,就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这个观点和今天所倡导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陶行知先生“做真人”的德育目标,是面向人生,面向生活,极具实践性的。这一鲜明的德育目标,提醒学校和教师在实施德育时,必须以“真教育”来育“真人”。陶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教师只能说真话。说假话便是骗子。”其实,实现培育“真人”的德育目标,关键是要有“真德育”和“真教师”。就是教育者自身的人格力量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影响极大。陶先生说:“教职员愿意和学生共生活,共甘苦。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师生有了共甘苦的生活,就能渐渐的发生相亲相爱的关系。”在这样的师生关系面前,德育过程中的“行”才显得真实可信,而教育者讲授的“知”才更易于让学生所接纳。

四、“行知行”的德育实效论

德育的功能观与教育的功能观是完全一致的。他认为,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民族素质,还可以维护民族团结。“拿教育的精神和方法把五族的同胞都培养到一个相知,相爱,相敬的地位,都培养到一个亲兄弟的地位。”而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面对未来的种种挑战,教育看来是使人类朝着和平、自由和社会正义迈进的一张必不可少的王牌。”陶行知真不愧为国际公认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行——知——行”既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哲学思想基础,也是其德育实践的基本途径。他曾明确地指出:“我们要在行动中追求真知。行动遇着困难便不能不思想,思想贯通便取得了真知识。运用真知识以行动,便走上了创造之路。今日之学校是行以求知的地方。有行动的勇气,才有真知之收获,才有创造之可能。”道德教育当然不能脱离行动与实践。从“行动”出发,在获得“知识”之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行动”,这是道德教育的必经之路,也是确保德育能收到实效的基本途径。

陶行知先生指出:“修身伦理一类的学问,最应注意的,在乎实行”,他又说:“现今学校中所通行的修身伦理,很少实行的机会;即或有之,亦不过练习仪式而已。所以嘴里讲道德,耳朵听道德,而所行所为却不能合乎道德的标准„„”革除这种弊端的方法,最有效的莫过于让学生独立地参加社会生活实践,培养言行一致的道德行为,即“非给学生种种机会,练习道德的行为不可。”他主张在学“做人”的实际行动中教人学“做人”,才是真正的道德教育;同样,要在学“做人”的实际行动中自觉地进行道德修养,才是真正的道德修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借鉴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的思想,全面贯彻“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核心理念。

1、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从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强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态度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2、从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中转变过来。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主动地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取新知,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3、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又要注重学生的多方面发展的潜能;既要注重定量分析,又要注重定性分析;既要做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又要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时应该更加注重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实践中不断发展与提高。

4、要对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评价模式等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实验,努力探索新课程评价的新方法,创造性地开发学生评价的方法和技术,积极实行师生合作评价的方法,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与调整功能,从而使评价显现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参考书目:《陶行知教育名篇》 《陶行知教育文集》

第二篇: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泉州市丰泽实验小学 吴小萍

对于什么是学校内涵发展,很难找到一个明确的解释。在我看来,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学校是培养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场所。为此,在学校中所发生的一切活动,都应当围绕“教”和“育”这两个方面来展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应该反映了学校教育的真谛,我校在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方面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文化熏陶——用氛围润泽学校内涵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的载体,是学校精神产生的土壤。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一种文化意识和精神自觉。如何实践陶行知提出的“教整个的环境表示艺术的精神,使形式与内容一致起来”,我们的主要工作有:

优化物质景观系统,为师生提供令人赏心悦目的校园物质文化景观,使其构成一种美的氛围,成为一种特殊的物质“文化场”,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我们丰泽实小的校园绿树环抱,这里有校园山石的遒劲,这里有校史馆的激励,这里更有朗朗的书声和浓浓的学习氛围,这里勒刻着前辈学人题词勉励的巨石匾额以及精心雕琢的哪怕一个宣传牌、科室牌无不时时影响教育着每一个学生。

努力建设人文校园,为师生生命的成长提供温馨、快乐、向上的精神家园。“爱满校园”是丰泽实小人用心打造精神家园的第一个着力点。作为福建省陶行知实验学校,学校以“用陶行知教育思想作指导,实施和谐教育”这个课题为抓手,常年开展各种“学陶师陶”活动,感受陶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学习陶先生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确立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目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情怀,“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策略,“不做人上人,不做人下人,不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的教育价值取向,铸就了老师乐教、学生乐学,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校园文化氛围。

“沐浴书香”是丰泽实小人精心打造精神家园的另一个着力点。学校要求每位教师一学期要读至少两本教育名著并且写上心得体会。学生的阅读书籍由教师帮忙推荐,从而让学生自己选择,学生的阅读量不少于一万字。在校园里掀起了“读好书、好读书”的高潮;学校还开展对经典诗歌的经典解读,从而迸发出的对经典文学的拳拳迷恋之情,深切地打动了每位师生的心灵„„爱读书的种子已撒遍了校园。2009年6月,学校结合“六。一“”儿童节,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丰泽实小师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向莅临我校参观的多位来宾展示了新经典诵读的成果,得到了专家、语文教学专家等的高度肯定。

二、民主办学——用制度保证学校内涵发展

民主是陶行知办学思想的核心,他在《新教育》中强调:“办好学校不靠一人,也不靠少数人,使每个学生,每个教员,晓得这个学校是我的学校,肯与学校同甘共苦,那才是共和国社会里的真学校。”这启示我们,学校内涵发展应该立足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和谐统一的制度体系,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清晰地表达在规则中,使师生员工在学习、工作、生活各个方面形成与学校精神相一致的思想行为,把学校倡导的价值观念变成可见的、可感的、现实的因素。

在这方面我们学校充分尊重、信任广大教职员工,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积极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参与热情,充分调动他们参政议政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学校定期召开教代会,通过教代会完善、修改、确立事前已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充分协商过了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这些程序的实施,使得学校的每一项规章制度的出台都经过被管理者头脑的充分加工和消化,成为教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竞争的起跑线和终点线,这样的规章制度才有可能成为教师的共同需要,才能在日后的管理中起作用。事实上我校近几年先后出台的有关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政策和文件等都经过了充分的民主协商和合法的程序,不是领导的“一相情愿”,而是领导和教师的“两情相悦”,所以不但没有遭到教师们的抵触,而是慢慢地成为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念,在学校的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次我校的绩效考核分配办法的制订和出台同样也是如此,因为这涉及到一笔不小的数目,涉及到每一个教师的切身利益,所以利益碰撞更加激烈,矛盾调和更加复杂,但因为我们坚持了民主的程序,体现了民主的风范,所以最后得到了一个学校、教师、学生共赢的结局。

三、高效教学——用质量诠释学校内涵发展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能够落实到课堂上的课题研究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结合着新教育构建理想课堂的研究,教师们认识到:理想的课堂一定是和谐的,而和谐的课堂也一定是理想的。在课堂上,老师们落实陶行知的“六大解放”原则,力争使孩子们在课堂上能够得到和谐的发展;老师们抛弃以往一讲到底的现象,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角,努力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老师们的教学笔记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他们在阅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中关于“活学校”和“死学校”的论述以后,纷纷反思了自己以往“只专在书本(练习册)上做功夫”的“死教育”。好多老师主动减少了孩子的作业量,在增加课堂的“效度”上动脑筋想办法,力争在不降低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为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提供坚实的保障。如今,在我们学校,清晨操场上孩子们运动时活跃的身影、中午图书馆前孩子们整齐排队借阅图书的身影成为了最打动老师和家长的美丽风景。针对上述变化,学校领导及时提出在课程改革中如何以“有效教学”为底线,追求“高效教学”,是当前我们必须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

从“有效教学”走向“高效教学”,我们追求的 “效”指的是“效果”、“效用”和“效率”。围绕“效果”,我们关注学生的当下成绩;围绕“效用”,我们关注学生的后续发展;围绕“效率”,我们关注学生的生活方式。总之,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全面认识“基础”二字的深刻内涵,在追求教学效果的同时,更加追求教学的效用和效率,在减负增效上做文章。按照这样的观念,近几年中我校培养的毕业生在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学习中都表现出了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总之,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建立在对教育的本质、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要把学校的教育教学与师生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要为民族的未来负责。

第三篇:浅谈在作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浅谈在作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摘要:陶行知虽然已逝多年,但他的教育思想却在校园生根发芽,很快便撑起了一片绿荫,我们生活在这棵参天大树下受益无穷。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理性地认识到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价值,用“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开发写作资源;用“教学做合一”思想打造自身形象;用创新教育思想关注学生成长。总之,在教育面临举步维艰尴尬境地的过去,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在新世纪教育梦想快速腾飞的明天,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将始终伴随着我们,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 教学做合一 创新教育 写作教学

正文:

陶行知先生指出:“要解放学生的眼睛,引导他们能看清事实,就能活跃学生的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教育者,应像陶行知那样,带着教育的幸福行走”。可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两者都认为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践行陶思想,解放学生的眼睛,让学生看清事实,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写出自己的童真童趣呢?下面浅谈几点看法:

一、用“生活即教育”开发写作资源

陶行知针对中国的旧教育太重书本,与生活没有联系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陶行知认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可以说‘生活即教育’”。它包含三层基本涵义:

(一)、生活决定教育;

(二)、教育对生活具有反作用;

(三)、生活和教育共始终。

因此,“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

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实践中我常常结合教材大胆开发写作资源,让同学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将课堂知识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如《养花》一文中,老舍先生介绍了一些养花的经验。我及时鼓励学生到图书室或在网上查阅关于养花的文字资料,还让他们去植物园听花农讲养花的知识,观察花农养花的过程。然后每人自己学着养一盆花,记录花的生长过程,积累养花的经验。举办赏花和写作比赛,交流养花经验,描绘花的特点。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人们在这个人生大舞台上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他们有各自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让学生扮演一些社会角色,可以丰富他们的人生经验,感悟人生真谛。如在指导学生写《今天我当家》的习作时,同学们高高兴兴地回家扮演父母的角色,打扫卫生,清洗衣服,买菜做饭,照顾老人„„在劳动中,体验父母劳动的艰辛和无私的爱。我还鼓励同学们去做小小法律宣传员,交通管理员,街道办事员等更多的社会角色,并且坚持写体验日记,积累写作素材。

二、用“教学做合一”思想打造自身形象

“教学做合一”理论是陶行知在批判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传统教育弊端,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逐步提出并形成的,它的内涵是:“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教学做合一”思想要求我们摒弃“死教书本知识”的传统观念,不断打造自身新形象。

(一)、更新教学理念

首先确立师生平等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改变原来高高在上的地位,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学生要由传统学习中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一个主动学习者,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占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的发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要重视师生间的“教学相长”,“要向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学生学习的人,不配做学生的先生”。小语界新锐管建刚老师在写作教学的理念上敢为人先,堪称榜样,如《我的开场白》记录了他刚从农村调入县城的第一课,课后,他收到了学生的评价文字:“我们的新老师,他姓管,是一个校长,我们叫他管校长,厉害啊,校长他也能“管”。我原以为他很凶,没想到,他上课便把自己的照片、缺点、优点全贡献出来,并且还有很多描述,我们被逗得哄堂大笑。这个“开心果”一定会让我们的语文课丰富多彩的。”管建刚老师的一堂精心设计的开场白也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写作素材,这跟他“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不无关系。

(二)、优化教学方法

陶行知一贯主张“我们要在做上教,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课堂教学和校外活动相结合,群体教学和个别谈话相结合,对一个问题,不是先生拿现成解决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解决的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联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利用这个经验的联想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强调教师“不重在教,重在引导学生怎样去学。”

如本学期《语文》书上练习题里有两首诗歌,一首是《风儿在哪里?》,一首是《幸福》。通过解读文本让学生明白: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奉献,方使心灵丰满充实。我灵机一动,立即发动孩子们回家动手操作,第二天他们把自己的手工作品都带到学校交流,哇,10张课桌上10件作品!有做成牧羊犬形状的;有做成太阳花形状的;有红五星形的„„置身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我看到了孩子们成功的制作,看到了孩子们自豪的目光!打开一件件作品,一段段稚嫩的话语充满了激情:妈妈的爱就在那浓浓的菜香里!奶奶的爱就在她手中的雨伞里!爸爸爸的爱就在那丁丁当当的车铃里!妈妈的幸福,在于用自己的青春来培育自己的孩子。爸爸的幸福,在于每天早上骑车出去上班,每天很晚才回来休息,他给我做了榜样,鼓励我好好学习。”„„

当同学们带着感恩的心在晨会课上朗诵这些诗句的时候,教室里掌声如潮,看到这般情景谁会不兴奋异常呢?

三、用创新教育思想关注学生成长。

陶行知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在教育中做到六大解放:“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双眼;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生的空间;解放学生的时间。”根据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明确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没有为他们提供进行探究的渠道。学生创造力的提高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和体验得来的,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达成的。因而,我们应该重视在创造教育中的“六给予”:“给予学生观察的条件;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给予学生练习的机会;给予学生说的权利;给予学生适当的宽容;给予学生创造的激励。”写作教学也要关注学生成长,要让学生从陈旧的知识里解放出来,从僵化的教学里解放出来,从枯燥的分数里解放出来,“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如在开学的第一次作文课上,我这样引导孩子写作: 同学们,暑期生活丰富多彩,快快把你的暑期经历告诉我们吧!

小东:我游玩了清水岩,看到了青山绿水、古树参天、寺庙香烟缭绕、游人络绎不绝,美!

小刚:我在家自制冰激凌了,失败了好几次,最后终于做出来了,我请大家到我家吃冰激凌。

小洁:我读了日本作家写的《窗边的小豆豆》,书中的小豆豆给我带来了乐趣,我从小林校长身上学到了:无论何时何事,都要有一颗善待别人的心,那将会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小华:我从冰箱里拿出茶鸡蛋,剥开后刚咬了一口,又发现了更奇怪的现象:蛋白不是整整的一个整体包住蛋黄,而是变成了一层一层的,我数了数,共有六层,像是

蛋娃娃从里到外穿了一件又一件的小褂子,这是我的新发现!

听到同学们的介绍,老师嘴也痒痒了,也介绍介绍我的暑期生活怎么样?

老师每天读两三个小时的读物,一个暑假读完了《儒林外史》、《围城》、《飘》,还在博客上写了读后感呢!老师还每天写一篇博文,其中修改、发表了同学们的好多篇写作。

总之,在教育面临举步维艰尴尬境地的过去,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在新世纪教育梦想快速腾飞的明天,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将始终伴随着我们,指导着我们的教学实践。

第四篇:陶行知教育思想

陶行知,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爱国者。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

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可见,“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2)“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统治阶级、士大夫为何不承认此,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学校给他们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陶行知反对这种特殊的不平等的教育,提出“社会即学校”,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他指出:“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和“生活即教育”一样,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相隔离。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象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而且这种教育在“学校与社会中间造成了一道高墙”,把学校与社会生活隔开了。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任意翱翔”,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里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

(3)“教学做合一”

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割裂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即‘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这些见解在认识论上具有唯物主义因素,因而“教学做合一”和主观唯心主义的”从保重中学"就有了区别。但是陶行知所说的“行”与我们现在所讲的实践还不同,他所说的“行”还只是个人狭隘的琐碎的活动。

陶行知也非常重视儿童和儿童教育问题。他认为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是人生的基础,要把基础趁早打好。所以,对于儿童我们就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所以我们应该给孩子有动手的机会。当然小孩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从问题解答里可以增加他们的知识。小孩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要让小孩子去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中的一切,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而一般学校把儿童全部时间都占据了,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年时,即使有时间,也不知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所以对儿童的教育就应该从小教育,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发展自己。

现代教育就应该让学生解脱读死书,死读书的枷锁和困境,能够很好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让学生在学习中会思考,会学习,会观察,会提问等等。解放学生的时间,不要把学生的时间全部安排在功课上,学习固然重要,但要学会怎么学,不能死学。要让他有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只有真正解放学生,放手学生,才可以培养具有开拓型和创造型的人才,这样对于教与学之间也是一件好事。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只要善于发现观察,去挖掘、放大学生的闪光点,使之在这一点上得到成功,获得宝贵的自信心,从而促使学生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使其成为学生前进的不竭动力。这样我们的学习效果会更加显著。

更使我懂得学生要想学到真本领,不仅学校教学内容必须尽可能体现“实用性”,而且学生自己一定要坚持手脑并用,把学知识与动手操作贯穿于学习全过程。如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电子信息技术已普遍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时代前沿,不断接受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探索新的学习方法。在知识爆炸,高度信息化的今天,社会需要的已不再是那些“高分低能儿”,而是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我们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不断了解当今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们也需要有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鼓励多样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敢于标新立异,展示自己的个性。

第五篇: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2009-01-10 13:14:16 来自: Mr.K(愛,是永恆的信念。)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一个由生活教育的目的、原理、原则和基本途径构成的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表现为一个目的、三大原理,七条原则,七项措施。

(一)生活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为“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 是“教民造富”、“教民均富”、“教民用富”、“教民知富”,“教民拿民权以遂民生而保民族”;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是对学生进行“心、脑、手并用”、“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相结合”的“全面教育”。

所以说:生活教育的目的首先是指向社会的、民族的、整体的、为人民生活向前、向上需要的、为民族、为大众求解放、谋幸福、培养“生活力”的教育;

其次是指向社会个体的,即培养人的多方面的人格道德素质的教育:

总之,生活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同时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与教育对象的不同规定了具体培养目标,其核心就是启发儿童、青年、人民大众改造社会生活的觉悟、手脑结合的实践创造能力,去改造生活,创造新的人生,创造新的中国、新的世界。

(二)生活教育三大原理

陶行知生活教育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

何谓“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有目的生活是有目的教育,无目的生活是无目的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又改造生活。

所以说“生活教育”包含主要精神有:

1〉是生活有教育的意义,具有教育的作用;

2〉是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

3〉是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4〉是“生活即教育”主张是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批判

2.“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第二基本原理

何谓“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认为:“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为什么主张“社会即学校”呢? 陶行知认为:

“„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面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他说,“社会即学校”这一原则,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而“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

所以说“社会即学校”反映了:

1〉学校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即社会决定学校,学校为社会服务。

2〉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为了改革学校脱离社会实际的弊病,把学校办成促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力量

3〉陶行知把整个社会、整个人生都列入生活教育范畴,从而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终身教育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大教育体系即当今讲社会终身教育体系。

3.“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也是陶行知先生最早提出生活教育中基本原理和校训、什么是“教学做合一”呢?

陶行知认为: “教学做合一有两种涵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

“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所谓„做‟是包含了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的意思” “教学本质是学习,而„学习‟也就是实践,学而后能教人。这一点,就是说教学做合一。”

所以说“教学做合一”实质是:

1〉“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为要避去瞎做、瞎学、瞎教,所以指出„在劳力上劳心‟,以期理论与实践之统一。”

2〉这一原理将“做”放在第一位、是完全符合“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认识论思想的。

3〉陶行知提倡“教学做合一”意图之一是改变旧传统教育脱离实际弊端,又是为了把学生从视为“字纸篓,死读书,死教书”的教学转到重培养学生能运用„活的知识‟、有“行动能力”、有“生活力”“有创造力”的轨道上来。

(三)生活教育七大原则

根据陶行知在《生活教育之物质》一文提出的生活有六大特质即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人们给出生活教育的七大原则:

1.实践性原则

陶行知说“人类和个人的知识的妈妈都是行动。行动产生理论,发展理论。行动所产生发生理论,还是为的要指导行动。引着整个生活冲入更高的境界”。陶行知在这里明确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的认识规律,他明确指出“学习”就是实践,“教学做合一”的“做”则是更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

2.科学性原则: 陶行知说“教育必须科学……教育的内容也必须包含并着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否则不能前进。”“任何教师必须擅长一门自然科学,没有自然科学训练的,不配做现代的教师。” “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

3.前进性原则 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与时俱进”的,“要随时随地的拿些活的东西去教那些活的学生,养成活的人生”。抗战时期,陶行知提出:“拿抗战的生活来克服妥协的生活” 抗战胜利后生活教育陶行知提出“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

4.全民性原则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大众的教育,大众自己办的教育,大众为生活解放办的教育。”陶行知提出“冲开校门、冲开村门、冲开城门、冲开国门”,实现“不论宗教信仰、种族、财富及所属阶级有何不同,男孩与女孩机会均等,男子与女子机会均等成人与儿童机会均等”的全民教育。

5.终生性原则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生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是毕业;学习为生活,生活为学习。只要活着就要学习。” 陶行知提出终生教育的主张,要求人们活到老学到老,是难能可贵的,也符合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即终身教育学习趋势。

6.创造性原则

陶行知说:“我们要打倒传统的教育,同时要提倡创造的教育。”“创造的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我们的教育非但要教,并且要学要做,教而不学、学而不做、叫做“忘三”。我们要能够做,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 陶行知一贯反对死读书,死教书的旧教育,提倡活学活用的创造教育。他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7.全面性原则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叫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

表明生活教育的目的是根据社会人生的需要,促进身心手脑的全面发展,陶行知乡村教育五目标(“康健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造社会的精神”)到民主教育目的,(“民主教育应该是整个生活的教育……他应该是健康、科学、艺术、劳动与民主积成的和谐的生活,即和谐的教育”)及实践,都充分体现了体劳智美德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因为“生活教育”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四)生活教育七项措施

为实施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曾提出过各种各样措施,采取过多种方法。并躬行实践,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具体措施有:

1.要改造城乡教育,以培养学生“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活本领,使每一个乡村有充分的新生命

2.要普及全民教育,以达到个个识字,人人明理。

3.提倡普及科学教育,推广现代科学技术。

4.要改革旧的传统教育内容和方法,“教人发明生活工具,创造生活用具,运用生活工具。”

5.创办新型的试验学校,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子创办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

6.要培养大批立志改造社会,改造乡村的新型教师队伍,这一教师应该是“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是一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满天下”,“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人。

7.创造适合国情,适合生活需要的大教育体系,使社会与学校打成一片,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打成一片,社会大学是这一主张体现。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特点及现实意义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对教育历史遗产批判和继承

1.陶行知反对旧中国的教育许多弊端,反对洋化教育;但不是全盘否定教育的历史遗产,也不是盲目排外。他的生活教育论是批判地继承了教育历史上的优秀遗产,即反映了世界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向,又充分体现了本民族的特色。

陶行知在总结生活教育12周年讲话时说:

“反对洋化教育的用意并不是反对外来的知识,我们对于外洋输入的真知识是竭诚的欢迎”;

“反传统教育也不是反对固有的优点,我们对于中国固有之美德是竭诚的拥护。”

“我们之所以反对洋化教育和传统教育,是要开辟出一条大路,让这半殖民地争取自由平等的教育可以出来。”

“我的生活教育思想,大半都是从资产阶级、大地主以及老百姓中的启发而来的。……有的是不能想出来的,是要群众动手才能看到。”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杜威的教育学说有联系却又有本质区别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学是儿童从做中学过程”

陶行知师从杜威,但对杜威教育思想有根本突破,将其思想翻半个筋头,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使教育得到解放扩大“教学做合一”中的做是“在劳力上劳心”。

3.陶行知对中国教育史优点鲜明继承

“教学做合一”是对“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学说批判吸收;大学目标“在明民德”是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改造;他批判继承提出了“集体主义的自我教育”及“集体生活自觉教育”教育原则;他提倡“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达者不意”

“富贵不能谣、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情操作为办学准则,体现陶行知为新教育矢志不渝的道德风范。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与现代“素质教育”关系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素质教育”相通之处。

1.教育目的相通:

“生活教育”是“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是“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是“遂民生保民族”的全面教育”

“素质教育”则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2.以人为本教育观相通:共同批判应试教育,传统教育的弊端。陶行知把“传统教育”称作“吃人教育”,“应试教育”带有传统教育的许多弊端,脱离实际,重书本,轻实践,忽视手脑结合的能力培养,违背了人的全面发展规律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生活教育”“他反对杀人的各种考试、他只要创造的考试,也就是他不教人赶考赶人死。”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指出“加快改革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变一次考试定终身”的状况。

3.从教育内容看二者有一致相通性

“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做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以营造具有“健康之堡垒,艺术之环境,生活之园地,学术之气候,真善美之人格”的“和谐教育”

《纲要》所讲素质教育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从教育方法看二者符合认识论思想

“生活教育”提倡教学做合一,“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是奋斗、是探寻出路。”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指出教师“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三)生活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陶行知倡导“生活教育”是一份宝贵的教育财富,对现代各类教育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特别是对贯彻落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宏伟目标,中华民族教育事业伟大振兴更具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以陶为师”、认真学习和借鉴“生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锐意教育改革,不断探索创新。

首先学习“生活教育”创造和试验精神,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也需要一个创造和试验过程。发扬陶行知“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发现出来”的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其次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大教育观、“生活教育”不是教育界或任何团体单独办得成功的,除了需要大联合,还要把人的“心墙”拆去,才能与社会沟通,才能使人们的感情和态度,“从以前传统教育那边改变过来,解放出来”,今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也有一个“拆墙”的问题,否则影响教育改革深入开展。

再次“生活教育”提倡“为民族,为大众求解放,谋幸福,培养生活力。与今天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农村教育,终生教育息息相关,其内容博大精深,影响广泛。“生活教育”主张“现代人”要过现代的生活、就要受现代教育,联系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远程开放教育提上日程,学习“生活教育”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具有深刻指导意义。改革开放为中国教育创造有利条件,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先进教育理论和思想,先进科技和教育技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作为教师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就应该学习陶行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陶行知爱满天下,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我们教师的座右铭。

下载在教学中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教学中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徽州歙县人,祖籍绍兴。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陶行......

    陶行知教育思想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思想读书笔记 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通过初读,我觉得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

    传承陶行知教育思想

    传承陶行知教育思想 构建研究型的学校文化 铁西区 肇工三校 肇工三校是区内一所学习研究传承陶行知教育思想为特色的学校。多年来,学校以陶行知教育理论为核心,努力践行素质教......

    陶行知教育思想论述

    陶行知教育思想论述 陶行知是我国众所皆知的伟大教育家, 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他的一生百折不挠地“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他把全部身心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

    陶行知教育思想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思想读后感(一)南通市沿河桥小学 仇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渗透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题目: 浅谈如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渗透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作者姓名: 秦 诚 学 校: 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初中部 地 址: 江苏省睢宁县东升街宁海外国语学校 邮 编: 221200 联系电话......

    陶行知思想践行论文5篇范文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践行 生活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核心与精华的体现,而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命题“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更是......

    陶行知思想论文

    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大新镇李王小学王锋 内容摘要:“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