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称爱抠鼻孔刺激大脑让人更聪明
研究称爱抠鼻孔刺激大脑让人更聪明
2013年09月11日10:59 中国新闻网 我有话说(412人参与)
导语:喜欢抠鼻孔的人更聪明?在公共场合抠鼻孔,时常被认为是不雅观的事情,但加拿大一项研究发现,其实抠鼻孔对人体是有益处的,研究指出,喜欢抠鼻孔的人会比不敢抠鼻孔的人更聪明。
图片来自台湾
“今日新闻网”(资料图)
根据外媒报道,奥地利科学家曾发表过关于抠鼻孔对身体有益的研究报告,而近期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Saskatchewan University)一位斯科特纳珀教授在最新研究中,也以数千人为研究对象,证实了此观点。
研究指出,因为鼻子内含有多种感受器,所以当人们用手指按摩鼻内黏膜时,可以产生刺激大脑的效果,因此,长期下来喜欢抠鼻孔或较常抠鼻孔的人,比起因害怕别人指指点点而不敢抠鼻孔的人更为聪明。
斯科特纳珀强调,一般人在正常情况下,平均每天会抠4次鼻孔,且这是一个必要的自然行为,人们不需因担心社会舆论而产生心理负担。
第二篇:爱挖鼻孔的人更聪明?研究称挖鼻孔能激活大脑
爱挖鼻孔的人更聪明?研究称挖鼻孔能激活大脑
2013年09月10日 08:34来源:中国网
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网站4日报道,奥地利科学家们曾在2009年发表过第一份关于抠鼻子的研究,称尽管抠鼻子一直被视为一个坏习惯和一件非常不雅的事情,但也是对人体有益的。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的教授斯科特纳珀在他的最新研究中,通过一场有数千人参与的科学实验,也证实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观点。抠鼻孔最大的益处在于由于鼻子内含有各种各样的感受器,因此用手指按摩鼻内黏膜时可产生刺激大脑的效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喜欢抠鼻子的人会比那些在社会舆论压力下不敢抠鼻子的人更聪明。
有趣的是,日本人为了解决人们关于抠鼻子的尴尬难题,发明了人工鼻以满足人们的抠鼻欲望。日本的这款人工鼻又叫抠鼻器,总共有小型、中型、大型和超大型四种尺寸,对应四种不同的鼻孔直径。其颜色有两种,分别是肉色和透明色,人们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此外,该人工鼻的大小也和真正的鼻子差不多,用一只手指拿起来就可以使用,在俄罗斯的售价只有70卢布,折合人民币约14元。
根据该人工鼻的开发商介绍,他们发明的人工鼻适用于所有忍不住想把手指伸进自己鼻孔的人。这样一来,人们既能满足自己的抠鼻欲望,又没有真正不雅观地把手伸进鼻孔,听起来似乎一件很不错的事情。
但科学家们却对日本这项新颖的发明提出了质疑,认为尽管人工鼻单纯地满足了人们的抠鼻愿望,但由于抠的不是自己的鼻子,因此鼻子在没有手指的有益按摩下,产生不了刺激大脑的效用。斯科特纳珀教还强调,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不抠自己鼻子的人。一个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天平均抠鼻子四次。也就是说出于某种原因,抠鼻子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个习惯,既是必要的,也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人们不需要因为抠鼻子而有任何心理负担,人们对抠鼻子的自然需求也不是人工鼻等任何东西能够代替的。
研究称爱做白日梦的人或许更聪明 能一心二用
2012年03月19日 10:01来源:中新网
据新华社电美国和德国研究人员发现,爱做白日梦的人或许头脑更聪明。他们的大脑对信息进行暂时储存和加工的工作记忆能力更强,方能一心二用。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心理学家丹尼尔·莱文森带领研究人员从校内征募年龄为18岁至65岁的志愿者,要求他们执行一些简单任务,譬如每呼吸一次按一下按钮,或者在键盘上按出计算机屏幕上显现的字母。研究人员认为,这类任务非常简单,志愿者容易走神。
结果显示,所有志愿者完成任务情况良好,执行简单任务时报告走神多的志愿者在工作记忆能力测试中得分更高。
研究人员之
一、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认知与脑科学研究所乔纳森·斯莫尔伍德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做各种规划,有时在公共汽车上,有时在骑车上班路上,有时在淋浴时,这些可能都由工作记忆支持。他们的大脑努力把资源调配给最具压力的事情。”
斯莫尔伍德说:“看来,这项研究显示的是,当任务环境并非特别困难,人们就有额外的工作记忆资源用于思考手头任务之外的其他事情。”
心理学家认为,这项研究结果的实际应用之一就是帮助想要忘却某些事情的人。心理学家建议,如果想摆脱某些思绪,最好回忆一件久远的事情;想停止某些想法,最好的办法是想想其他事情,尤其是发生在许久之前,或者文化差异大、空间距离远的事。
第三篇:大量研究实验证明运动让人更聪明
大量研究实验证明运动让人更聪明
2011-12-14 14:25:48 来源: 网易探索 有1942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为更多地研究运动对大脑的影响,爱尔兰科学家要求一组久坐的男大学生在剧烈运动后参加一个记忆测试。
首先,这些男生快速观看一连串的陌生人的脸部相片和他们的名字。休息之后,电脑屏幕上会再次播放图片,被测试者被要求回忆他们的名字。
之后,一半的男生要骑固定自行车锻炼,骑车的速度会越来越快,直到他们疲倦为止;另一半学生则安静地坐在那儿30分钟。然后两组都参加大脑灵敏度测试。
结果很明显:参加运动的志愿者的记忆测试成绩,比他们第一次测试成绩好很多;而另外一组测试者的成绩,没有什么进步。
生物学的解释:运动增加脑神经营养因子
实验过程中提取的血液样本对运动志愿者记忆力的增强也有了生物学的解释。剧烈运动之后的片刻,骑自行车运动的志愿者血液中一种称为脑(或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简称BDNF)的蛋白质水平相当高,而这种蛋白质可以增强神经细胞的健康。只是静坐的志愿者的BDNF的水平没有类似的变化。
曾有一段时间,科学研究者认为BDNF可以解释“运动改善心理功能”。然而,大脑的哪部分受到影响、这些影响又如何影响思维的,这些问题研究者尚未完全搞明白。爱尔兰的研究显示,因运动而产生的BDNF的增加,可能对改善记忆和回忆能力有特别的效果。
运动增加BDNF分子论 也得到动物实验的证明
不管实验对象是人还是动物,是年轻的还是老年的,新近的其它研究也都得到了相似的结论。上月发表的一个有趣的研究中,巴西科学家发现,不常运动的年龄大的老鼠一周内只要几天跑五分钟左右的时间,五周下来大脑中枢的记忆中心的生物化学反应会立即开启,最终记忆中心的BDNF分子会增加。对啮齿动物的记忆测试发现,年纪大的运动的老鼠的成绩几乎和年纪轻的老鼠的成绩差不多。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脑损伤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进行的另外一项动物研究结果发表在9月份的《神经科学》期刊上。研究显示如果允许成年老鼠一周内随意跑动,他们大脑记忆中心的BDNF分子会比静坐的老鼠多很多,而且他们还会产生新的大量的前驱物分子,据推测这些前驱物分子会演变成具有完整功能的BDNF分子。
《转化神经病学》实验也证明:运动增加技能操作能力
也许最近的实验中最鼓舞人心的要属斯坦福医学院的科学家对年纪大的飞行员的研究了。实验结果发表在上月的《转化精神病学》(Translational Psychiatry)期刊上,实验人员要求40至65岁的有经验的飞行员在两年的时间内独立操作飞行模拟器三次。
随着时间的流逝,所有飞行员的表现都或多或少地下降了。在我们所有人身上随着年龄的增加也都有类似的下降。
许多人发现年纪大了之后,完成一些技能型的任务就更困难了,比如说开汽车。斯坦福大学的精神病学和行为学的副教授艾哈迈德·萨利希博士如是说。他也是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
在这个案例中,有一组男性的下降特别引人注意。这些老年飞行员都携带一种常见的基因变体,人们认为它会降低大脑的BDNF活动。BDNF水平下降的含有基因变体的男性丧失完成复杂任务能力的速度是没有那种变体的男性的两倍左右。
尽管飞行员的实验不是有关运动的研究,但它的确让人们对这个问题作了思考:剧烈运动是否能真正减缓这种下降,增加BDNF的水平,拯救我们进入中年之后完成需要技能的体力任务的能力。
萨利希博士说,“很多研究显示运动能够增加BDNF的水平。”尽管他提到运动调节不了其它生长因子和体内化学物质的含量,不过他相信BDNF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反应最快的、最长的也是最大的一个因素就是BDNF”他说“它似乎不仅仅能够维持记忆水平,对需要技能方可完成的任务也很关键。”
萨利希博士下一步准备研究这些飞行员的运动记录,观察在欧洲人和亚洲人身上普遍存在的这种基因变体是否对运动有不同的反应。
存在变体且BDNF活动少的人“运动可能更重要,”他说。“但是对所有人来说,证据强而有力,体育运动将提高BDNF水平,改善认知健康。”(来源:纽约时报 编译:东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