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艺伴]眼部】素描头像五官及细节训练之眼睛
素描头像五官及细节训练【眼】 眼部训练
眼睛的形状因人而异,有圆、扁、宽、双眼皮、单眼皮等区别。但基本的骨骼结构和肌肉组成是一样的,万变不离其宗,只有把结构这个框架搭好,才能更好地将其不同的个体特征表现出来。
眼部由眼眶、眼睑、眼球三部分组成。眼球为圆球形状水晶体,嵌在眼眶内,外部由上下眼睑包盖着,我们所看到的眼睛只是显露在外面的半球形部分。
眼部骨骼解剖
眼部肌肉解剖
眼部结构
画眼睛的时候,脑海中一定要出现一个球体,无论眼球或者是眼珠一定要根据球体来上调子。表现眼皮时,线条的深浅、方圆和粗细等变化也要注意,这样才能表现出眼睛球体式的空间。眼睛颜色最深的部位是眼珠,眼珠的高光、反光和瞳孔等都要细致刻画。
眼部多角度体块表现
眼部明暗表现步骤详解
眼睛一般以内外眼角为连线,呈菱形,上眼睑较厚,有投影,所以一般画得浓重些。下眼睑较松弛,多为受光的地方,所以可画轻些、淡些。眼珠需在受光面留出高光点,瞳孔要画得浓重一些。上眼睑要比下眼睑厚且长。
眉毛前面的部分向上生长,尾端则向旁边生长。要注意睫毛是纤细毛发的质感。眼睛黑眼珠部分的细节非常丰富,注意其玻璃晶体的透明质感。眼皮是包着眼角的,上眼皮会在眼珠上留下投影。
步骤一:先用简单的线条画出眼睛的大形,要注意不同模特眼睛的特征是不一样的,要加以区别。用线不要太重、太实,但是关键的结构要强调出来,还要注意眼睛结构虚实关系的变化。
步骤二: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将眼睛部分的结构清晰化,明确其体面和转折关系,加以光影的辅助作用,初步表现出眼睛局部的体积感和光影感,注意要表现得生动和准确。
步骤三:这一步要明确整个眼睛局部的黑白灰素描关系,注意重的地方是在眼窝、眼角和黑眼珠的部分;控制好黑层次的变化;亮的地方可以先空着,后面再进行深入和刻画。
步骤四:深入眼睛局部的细节,要注意眉毛、睫毛和眼珠的质感表现。内、外眼角的细节也要进行细化和丰富,这样才能加强局部的画面完成感。
步骤五:调整眼睛局部黑白灰关系的同时,要继续深入细节。在调整时要注意画面节奏的变化,该减弱的地方需要减弱,该加强的地方需要加强,还要有虚实关系的变化。
眼部多角度明暗表现步骤
由于角度的不同造成眼睛所处的透视关系也不同,表现正面眼睛时要注意其左右的对称关系和眼睛结构线向上或向下弯的趋势;3/4侧面眼睛的表现重 点是体现出两个眼睛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和上下眼睑的弯曲程度;表现正侧面的眼睛时主要注意内眼角的结构转折和上下眼睑的虚实关系。
第二篇:《记叙文写作训练之细节描写》教学案例及反思
《记叙文写作训练之细节描写》教学案例及反思
【摘 要】细节是生活的放大镜,透过一叶一枝见世界本色。“细微处见精神”,一篇文章,抓住“细枝末节”进行特写,往往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让人心动不已。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运用精彩的细节描写,能够把写作对象写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写作训练;案例;反思
什么是细节?细节就是指刻画人物、展开情节的细小事物或环节,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或一种景物等等。一篇文章,有一句或一段生动的细节描写,就能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就能让人对文中的人物过目而久久不忘。
一、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唉,今天上作文课啊?”,“今天要写作文啊?”每当学生们要上作文课时,总能听到他们不情愿的声音。在很多学生的心里,对作文的感觉就是一个字:难。而对于职教的学生来说,作文更是个令人头疼的大问题。平时聊天口若悬河,一到写作文却无米下锅了。在作文训练中,学生们最熟悉的是记叙文,应该是最有把握的吧?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对记叙文写作虽不陌生,却普遍喜欢记流水账、概括叙述,导致作文出现字数不够,人物形象呆板、不生动的现象。怎样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愿意写作,克服畏难情绪,提高记叙文的写作水平,增强自信心呢?我决定从细节描写的训练入手。针对这个教学目标,我在备课时想到了“走进学生、贴近生活”八个字。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爱学乐学。
【案例描述】
片段一
上课了,我播放了两段文字,在欢快的背景音乐中让同学们看文字猜出这个人是谁。
1:有这样一个人,一双小耗子眉配一双小耗子眼,三七开的发型和女士的打扮,尤其是他那身穿偏了的苏格兰裙子。
2:小眼睛,鹰钩鼻,看起来不怎么像好人。
小眼睛透出诙谐、睿智的光芒,硕大的鹰勾鼻子显出灵敏的嗅觉,弯弯的大嘴流淌出幽默圆滑的语言。花团锦簇的皱纹间既挥洒出辛勤耕耘的印迹,又洋溢着喜庆和谐的斑斓。
对于文段1,同学们非常快速的给出了统一答案:小沈阳。我展示了小沈阳的图片,猜的确实不错;
而对于文段2,同学们则比较迟疑,有猜央视主持人“毕福剑”的,理由是小眼睛,鹰钩鼻,皱纹;
有猜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主持人“李维嘉”的,理由是鹰钩鼻,幽默圆滑;
还有猜歌唱家“刘欢”的,因为他有弯弯的大嘴,同时他也是一位辛勤耕耘的老师……答案难以统一。大家产生了分歧,谁也说服不了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问我:“老师,到底是谁啊?快公布答案吧!”我摇摇头:“对不起,没有答案。”“什么?”同学们都不相信,这个问题连老师也回答不了!我展示了几幅人物图片,有毕福剑的,有刘欢的,看了图片仍然难以判断,同学们糊涂了,我顺势提问:“为什么第一段文字我们能又快又准猜出答案,而第二段文字却难下定论呢?”同学们纷纷发言,至此明白了外貌描写的方法:外貌描写不求面面俱到,只求突出人物的特点、性格。因此无法判断出第二段文字描写的人物也就不足为怪了。
学生们通过对两段文字的比较,描写结果孰优孰劣,一目了然。我对此给予了肯定,并再次提问:“在记叙文中,为了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除了外貌描写之外,还有哪些描写方法可用呢?”通过对知识的复习,学生们明白了今天的作文训练重点:细节描写。
片段二
在同学们弄清了细节描写的概念、作用及类型后,我展示了几篇学生习作。“请同学们欣赏下面几篇作品,说说它们的成功之处,想一想还可以修改的更好吗?”当发现同班同学的作品在屏幕上作为范文展示出来时,同学们非常兴奋,也带着好奇:
“是谁的啊?”
“你的?”
“是你同桌的?”
她们瞪大了眼睛,盯着屏幕,集中了全部的注意力。我先请同学大声朗读作品,再让习作者谈自己的写作感悟,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我的作品还可以怎样修改?同学们小组讨论,我巡视教室,发现有一位同学拿着自己的作文本有点沮丧,我走上前问她:“怎么了?有点无精打采呢!说说吧。”她抬起头鼓起勇气问:“老师,屏幕上为什么没有我的作品呢?”显然这位同学认为老师有失公平,因为她认为老师没有展示出最好的文章。面对这一问题,我不是简单的一句:“你的作品不够好。”或者“自己想想吧!”了事,而是引导小组的同学马上讨论该生的作品,比较优秀习作,让同学们自由发言,最终这名同学自己也明白了差距所在,找出了问题,明白了写作的方法。我告诉她:“反复修改才能写的更好。老师期待你的作文下一次出现在屏幕上!”通过小组讨论,同学们明白了写作方法:要写好记叙文,就要通过细节描写的方法把人物写生动,让人物活起来。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既能反思自己作品的不足,又巩固了知识点,弄清了写作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课堂气氛活跃,在热烈的讨论中大家反复修改习作,不知不觉忘记了对作文的恐惧,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成就感。
“叮―叮―叮”下课铃声响起,有同学抬起头:“怎么这么快就下课啦?”下课前,我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大家还怕写记叙文吗?”有同学大声说:“没啥好怕的,用对了方法,我也可以写出好文章!”
二、教学反思
这堂作文课虽然结束了,但是给了我很多启迪:只有想方设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让学生爱学乐学。我认为职教学校的学生们,虽然语文基础较差,但是他们思维活跃,有较强的表现欲,非常渴望获得老师的肯定。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们集中注意力,学有所获,老师就得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变被动为主动。要引导就得讲究方法,如果直接抛出细节描写的相关理论知识,虽然教师是很轻松了,可是学生却味同嚼蜡,毫无趣味可言,一堂课一开始就缺少学习兴趣,对后面的写作训练来说无疑是失败的开局。这堂课在引入时,我采用“猜谜”的形式,用学生们熟悉和比较关注的名人作为猜测对象,这就贴近学生的生活,拉近了师生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也就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情境的创设成功也让我自豪。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缺乏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课堂教学充满着变化和问题。这堂课中,小组讨论评改学生习作时,我通过启发、思考、讨论,让学生学会了反思、总结。这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解答了疑惑,也让学生明白了好作品是“磨”出来的道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随机应变的能力来源于观察,更来源于对教学工作的责任心。从这堂作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得出写作指导课也能把课堂气氛调动起来。这要求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参与,并且活用教学形式,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