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教案19美丽的西双版纳
名师设计,优质高效
19美丽的西双版纳
李舵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2、对照手法的运用。
3、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体会作者表达了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2、难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配合。[教学时数] 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
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是泰国、越南的近邻,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千米,边境线长966千米。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
西双版纳是地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一的一块绿洲,是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也是当今地球上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被誉为地球的一大自然奇观。
教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有关西双版纳的风光图片,如:景真八角亭、空中走廊、曼飞龙塔、野象谷、望天树、竹楼、泼水节等。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说说你心目中的西双版纳是怎样的?(学生交流)
三、学习课文,掌握内容
1、文章开头一段写什么?有何作用?
2、文章五个部分,具体写什么内容?作者是怎样写的?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文章开头一段是全文的引子。概括了全文的内容,点明了题目,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全文除开头一段文字外,由五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设有小标题。第一部分:高高望天树
这部分由4段文字组成。第1段简介望天树的价值及其高度。第2段描述热带雨林中的藤状植物。第3段,写作者想拍摄“完整的热带雨林照片“的一段有趣经历。第4段,是用简笔交代傣族的饮食文化。第二部分:竹楼映蓝天
这部分主要写傣族的人文景观。竹楼是傣族人民所特有的建筑,它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的价值。这部分由两段文字组成。第1段写竹楼的地理位置、构造及其作用。第2段主要写傣族人的热情好客和傣族的饮食文化。第三部分:悠悠野象谷。
这一部分由3段文字组成。第1段写热带雨林中的野象谷是一个吸引人的地方。第2段写大象表演的有趣场面。第3段写大象的最后一个表演动作。第四部分:妩媚傣寨水
这一部分着重写傣族的民俗风情,属于人文景观。这部分由3段组成。第1段写打谷子,第2段写泼水节,第3段写水中嬉戏。
节省工作时间,等于延长寿命 名师设计,优质高效
这一部分主要写傣族人民的生死观、人生观,富有浓浓的佛教意识。共有4段文字。第1段是总写,仿佛浸游在一幅民族风情的画卷里。第2段写民族风情——修行与还俗。第3段写“关门节”和“开门节”,这也是一种崇信佛教的民族风情。第4段写“生与死”,反映了傣族人民的生死观、人生观。
四、小结
西双版纳是我国的风景胜地,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融合,可写的材料实在太多太多了。但本文作者却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做到重点突出,以斑窥豹,条理清晰,给人鲜明的印象。五个片段,用五个小标题来表达。每个小标题都由五个字组成,句式整齐、结构匀称。五个小标题从五个方面突出了总标题“美丽的西双版纳”中的“美丽”二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找出文中运用对照写法的地方,并分析其作用。
第二教时
一、复习旧课
学生收集西双版纳的有关资料,小组交流。介绍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示例] 在我国美丽的西双版纳,有一个“望天树”景区。这里有种做香料的望天树,在世界上也被列为保护树种,望天树直插蓝天,高约60多米。傣族人居住在竹楼里。竹楼,顾名思义是以竹木为材料建造的房,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存放农具杂物。西双版纳还有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热带雨林中的野象谷,虽野象难得一见,但那大象表演却十分有趣。五月份,傣族收获谷子的季节,我们可以看到一幅精心创作的男女打谷子风情画,还可以看到女人嬉水的妩媚风情画。傣族人笃信佛教,每个男孩都要出家,然后还俗,这使他们成为“除苦积善,受过教化”的人。他们笑对生与死,表现了他们的乐观人生。总之,西双版纳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着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它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合的风景名胜区。如果有机会,你可一定要去西双版纳包餐那里的秀色啊!
二、品味语言
探究:从下面几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你能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吗?你能讲一讲这些词语对表达感情的作用吗?
1、主人家里的老爷爷蹲在竹楼上抽着自制的雪茄烟,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活像一尊塑像。
2、将竹席铺在割完的地里,田地就成了打谷场。男人先用自制的农具把割下来的谷子粗粗打一遍,身着色彩鲜艳的筒裙的女人们,手中挥舞着木锤再细细地打谷子。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作者采用剪影法,雕塑式地描写了人物的固定姿势和特定姿势的轮廓,集中而突出地显示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风貌,从而使老爷爷的形象在平面上如同雕塑,在静态中呈现动态,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活像一尊塑像”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傣族老人尊敬和崇拜的感情。
2、作者浓墨重彩地勾勒了傣族人民打谷的风情画。打谷场由竹席铺成。男人“粗粗打一遍”与女人“细细地打谷子”,形成鲜明的对照。一粗一细,先粗后细,分工合作,相辅相成。女人们身着“色彩鲜艳”的筒裙,“手中挥舞着木锤”,在“青山绿水映衬下”,“那节省工作时间,等于延长寿命 名师设计,优质高效
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这个比喻贴切而生动,颇有诗情画意。这幅风情画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妩媚动人。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这幅风情画十分喜爱和赞赏的感情。
总之,本文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真正做到景美、人美、语言美。
三、学习对照手法
思考:找出文中运用对照手法的地方?并分析。
明确:
“悠悠野象谷”中野象的恐怖和大象表现的乐趣形成鲜明对照。
“妩媚傣寨水”中男人粗粗打谷子和女人细细打谷子的对照;
“打谷子”的风情画与“水中戏嬉”的风情画的对照;
最后一段中“生”与“死”的对照。
本文就是运用这种对比的艺术手法,成功地把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出来,突出其“美丽”的特征。
四、小结
本文通过亲身游览美丽的西双版纳,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三。
《小石潭记》
编写人:竹西中学戴乐
教学目标:
1.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2.能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教材分析: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教学设想: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的《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虽是游记,却不能当作一般游记来读。试想,作为一个贬官,柳宗元以“戴罪”之身遍游永州八景,其心情又当如何?恐怕是苦中作乐者多。本文最大的特点不在于景色写得多么美,技巧多么高,也不在于一般意义上的情景交融,而在于人在景中,情在心中。“闻水声”固然能使作者“心乐之”,游鱼的“往来翕忽”也能让作者获得与之相通的快乐,但是,作者的身份和处境,却造成了他外在感官的感觉与内在心灵的感受的异步和反差。越是优雅清静的环境,越让作者感觉到难以承受的冷清与孤寂。因美景而生感伤,于高潮处戛然收束。心情的猛然触动,使作者几乎要逃离刚刚还带给他快乐的小石潭,而不得不回到现实生活中去。否则,便无法解读“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的复杂内涵。当然,这不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但却是一个难点。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节省工作时间,等于延长寿命 名师设计,优质高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这位作家是谁?(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二、明确学习目标 1.(彩屏显示)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3.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声屏显示朗诵录像。要求学生认真观看画面,听准字音和语气语调。2.检查预习,落实字词。3.齐读课文。
四、引导讨论,完成目标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明确: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明确: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明确: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石上,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明确: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5.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五、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全文。2.翻译第二自然段。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和思路。本文是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名篇,历来脍炙人口。他在文中是怎样写景抒情的,他是怎样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喻自己的心情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目标。学习目标:
1.学习体会写景抒情的方法。2.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喻的心情。
二、学习讨论,完成目标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引导讨论下列问题:
(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节省工作时间,等于延长寿命 名师设计,优质高效
词? 明确: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2)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发现小潭
篁竹—一水声——小潭——青树——翠蔓 隔——闻——伐——取——见(动词准确)移步换景的写法
3.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4.点一个小组读第二自然段。5.讨论下列问题:
(1)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2)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明确: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3)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亻台然”就是呆呆的样子。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6.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7.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8.讨论以下问题:
(1)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2)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明确: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节省工作时间,等于延长寿命 名师设计,优质高效
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小潭源流溪身斗折蛇形——明灭可见 岸势 犬牙差互——参差不齐 9.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10.教师范读第四自然段。11.讨论以下问题:
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
三、总结全文
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游记里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写法,精练的语言,都值得我们借鉴。至于篇末表现出来的凄苦心情,那是作者当时所处时代和身世遭遇所造成的,那样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的陈迹,跟我们今天的伟大时代完全不合了,对这点我们必须有明确的认识。
四、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见小石潭:隔、闻、伐、取、见„„„移步换景 潭中景物„„„„„„„„„„„„„特写镜头 潭水:清澄,侧面描写 游鱼:动静结合
小潭源流„„„„„„„„„„„„„形象比喻 溪身:曲折蜿蜒 岸势:参差不齐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寓情于景
节省工作时间,等于延长寿命
第二篇:美丽的西双版1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2 学习目标:通过课文感知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学习重点:体会文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 学习难点:从文中了解版纳独特的民族文化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媒体播放音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创设情境
2、优美的音乐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那苍莽的热带雨林,神秘的宗教氛围,鲜见的少数民族情调更是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走进西双版纳。
二、第一板块,感受美
1、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你第一次读课文之后的感受。
2、浏览课文,神游版纳,结合有代表性的图片,以“《 》美在„„”说说版纳的美
三、第二板块,品味美
1、挑选你自己喜欢的画面,高声朗读
2、自主思考:你喜欢的画面是如何表现美的。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抓住标题中的关键词去欣赏,边读课文,边作圈点批注
3、小组合作交流,点击媒体显示的每个画面,让学生在想像中与作者同游同赏
4、深入探究:人文景观的美
如果说自然景观的美是大自然对版纳的恩赐,那么富有特色的傣族文化则是这个民族独特的魅力,文中多处信息向我们展示了傣族质朴意深的民风民情。
(1)、学生阅读课文,试图从文中提供的傣族的居住、服饰、饮食、宗教信仰等方面信息中去考察
(2)、语文活动:走进西双版纳傣族园 要求
a、以“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到西双版纳傣族园„„”为开头 b、注意使用第一人称
四、第三板块,表现美
播放影片,结合影片写一写版纳的美 要求:写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
五、激发探究意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启发学生说说你对版纳有了哪些了解,你还有哪些问题感兴趣?
六、结束新课:当优美的音乐再起时,你最想对神秘而又神奇的西双版纳说的是„„
七、布置作业:积累美言(1)、说说你最喜欢的词语(2)、记住你最想记住的句子
第三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卡罗纳》教案
卡罗纳
101班 苏伟杰 100511203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尝试用“感同身受”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学会在阅读中感受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
难点:通过字面了解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感情。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请同学们静静欣赏。音乐播放完,便问说说你们从这首歌听到了什么 ? 预设生:母亲是多么伟大的,有妈妈的孩子是个宝
生:有妈妈的还是多么幸福 生;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师;是啊,有妈妈的还是是多么幸福,妈妈是多么伟大,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最伟大的人。
可是,一个只有三年级的孩子,他的母亲却因病去世了。他的名字叫做-----(点击课件 卡罗那 让学生齐读)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同学们把初步把课文读一遍,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 生;卡罗纳的母亲病逝了,老师、同学及作者妈妈对的关心。
嗯,同学们都归纳的很好。
2.出示生字新词并指导学生读 遭(zāo)到
怜悯(mǐn)——怜惜.同情
号啕大哭——哭的声音很大,哭的很伤心
叮咛(níng)
嘱咐(fù)
千叮咛万嘱咐——一次又一次吩咐。
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过来
(三)走进内心感受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的痛
同学们掌握了这些字词了吗?那现在我们带着问题继续课文。师:失去母爱后的卡罗纳是怎样表现的?请同学们找出相关语句。
预设: 生: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师指导生用低沉的语气读这一句子。
生读: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上号啕大哭。
师:一幅插图也能刺激卡罗纳想起妈妈,可见他太爱妈妈了。象这样的痛苦描写,课文中还有很多,你能用——把它划出来并读一读吗?
生: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生: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师相机引导:此时的卡罗纳又想起了什么?
生预设:此时卡罗纳又想起了每天妈妈来接他,牵着他的手和他一起回家的情景。
从这些话中,我们又能感受到妈妈对卡罗纳的-------爱(学生齐读)!
卡罗纳的妈妈的多么关心他,爱他呀!可是现在别人都有妈妈,可卡罗纳再也没有妈妈了,更不用说妈妈的拥抱了,卡罗纳心里是多么悲哀,多么伤心啊!
(四)身临其境感受幸福,体会卡罗纳周围的人对他的关爱。
师:失去了母爱的卡罗纳是不是从今以后都失去了哎,孤零零的生活在痛苦中了呢?
预设 生:不是,还有很多人关心着他
师:是的,他还享受的爱,课文中讲了他还享受着来至谁的爱呢?
预设:他还享受着老师,同学,我和我母亲的爱。
师提出学习要求:下面请同学们进行选择学习.怎么学习呢? 就是在这些人物中选择其中一个,找到他关爱卡罗纳的有关句子,进行学习.方法是:先用﹏(波浪线)划出相关句子,再读一读,然后再想一想,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中去体会人们对卡罗纳的关爱。
学生开始学习,老师巡视学生学习情况。
1、学生汇报老师对卡罗纳的关爱。预设 生:我选的是老师的话.昨天上午,我们刚走进教室,老师就对大家说: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这个可怜的孩子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明天要来上课,孩子们,你们要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任何人都不许跟他开玩笑,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我体会到老师为了不刺激卡罗纳,让他更伤心,命令同学们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
生: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胸前,对他说:哭吧,痛痛快快地哭吧,可怜的孩子!但你要坚强!你母亲已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但她能看见你,她依然爱着你,她还生活在你身边.孩子,你要坚强哟!
读了这段话,我体会到了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关心卡罗纳,鼓励卡罗纳,让卡罗纳感觉到妈妈就在身边一样。
师适时相机指导这些语句的朗读方法,并适时导出“爱是老师亲切的话语”,同时板书。
2、学生汇报同学们对卡罗纳的关爱。
预设 生:第6自然段,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从这里看出同学们对卡罗纳的关爱。
师:是啊,同学们默默地看着他,眼睛里写满了对他的关爱。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爱是关切的目光”,同时板书。
3、学生汇报妈妈对卡罗纳的关爱。
师: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爱就是同学们对卡罗纳关切的目光,那,同学们还从谁的目光中读出了她对卡罗纳的关爱呢?
预设 生:作者的母亲。
师:那你又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预设 生:把我推开了,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
师:是啊,妈妈的目光里包含着多少深情,多少爱意啊!
4、学生汇报“我“对卡罗纳的关爱。
师:“我“对卡罗纳的关爱体现在哪儿呢?
预设
生: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这是作者我对卡罗纳的关心.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看到卡罗纳那么伤心,作者心里也很难过,想安慰他,又不知怎么说才能安慰他。
师:作者有千言万语想对他说,但却只用了两个简单的动作,那时———
预设 生:放和贴两个动作。
师:是啊,从中也让卡罗纳,甚至我们感受到了“爱是无声的举动”,同时板书。
(五)小结
师:卡罗纳是不幸了,那时因为他失去了母爱,但是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得到了更多人的关爱,这种爱让我们感动啊!同时,我们也懂得了,当别人遭遇不幸时,我们可以用亲切的——话语(生答),关切的——目光(生答),无声的——举动(生答),来表达自己对别人的关爱。
(六)扩展延时
1.同学们,大家一定也很关心卡罗纳,那请同学们回去后,写下你们想对他说的话和想为他做的事好吗?
2.同学回去阅读课外书《爱的教育》
第四篇:西安新纳公司整改方案
西安新纳机械加工有限公司
整改方案
提案人:李新成二〇一七年三月十八日
从2016年至2017年一季度,个人对公司的公司管理、产品结构、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观察。
发现公司现状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实际观察:
1.核心竞争力不突出
2.外部市场开发力度不够
3.公司人员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尤其技术、高技能人才匮乏。
4.公司内部降本增效需进一步深化 5.班子分工协作需进一步提高 补充说明:
1.公司组织架构较混乱,无明确的管理条例,以及责任到人的奖惩制度,未建立有效的交流沟通机制,管理效率低下。
2.现场管理工作仍需加强,车间、仓库、办公区域均存在规划不合理现象,部份区域存在安全隐患,建议采用“6S管理”。
3.员工士气低落,工作纪律涣散;各部门人浮于事,管理成本偏高;人员招聘困难,人才培养断层,激励机制不健全,干部无危机意识,工作无激情。
4.生产订单交期急,计划性差,效率低下,生产部门被动应付,计划失控、均衡性差,直接导致产品生产成本偏高。
5.作为已有十年资历的老厂,企业文化建设滞后,管理模式落后,员工素质低下,思想观念陈旧,固步自封,未与时俱进,缺乏足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战略。
现根据个人理解及见解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建议如下整改方案:
一、公司管理方面
1.修订各部门管理体系相关文件,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
2.调整组织架构,减少管理层级,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推行部门责任制。
3.精简机构和人员,各部门定编定岗,降低人工成本。
4.加强对生产部门的工作监督和指导,督促生产流程的有效落实。大力落实记录具体化,办公自动化,上报常态化的日常报表制度。
二、战略规划方面 公司坚持以钣金产业为“体”以“配电箱、配电柜”和其他非标产业为“两翼”的战略发展原则,即“一体两翼”的战略原则。保证公司的增长型可持续发展模式。
1.始终以钣金生产为核心发展战略,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和生产管理,提升公司钣金加工竞争力,赢得钣金市场的长久支持。
2.大力发展工业钣金生产能力、生产工艺。着力对配电箱及配电柜的市场持续开发。提升此板块的产值。
3.提高公司生产能力、生产技术等资源的利用率,发展外部非标技术输出市场,继续扩大对“壳体”等非标产品的市场开发和生产力开发。
三、市场经营方面
1.加大对市场人才的招聘工作,保证市场工作的持续稳定开展。
2.建立长效可靠的与市场客户的沟通机制,保证客户市场有增无减。
3.加强对网络营销的工作力度和成本突入,将对本点着重分析。第一、利用企业网页、企业微信公众号,宣传企业自身在企业的互联网服务系统上,企业可向外宣传企业的文化、企业的概况、产品、服务品质以及新闻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推广提高项目品牌。在通过企业网页、微信公众号等宣传企业的同时,更加宣传了企业的产品,使其网页上的产品信息更加方便地传达到全球的目标客户群,从而不断提高产品的品牌形象。
第三、通过互联网寻求合作伙伴。企业在寻求合作伙伴中,可利用自身的网上形象以及在相关知名的搜索引擎上发布信息,以求目标对象获得您的信息。另外也可主动在互联网上寻找目标对象。
第四、进行行业信息收集及日常电子邮件传输,促进了信息的交流互联网在行业信息收集方面是任何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借助互联网的强大优势,可在网上随时随地查找您所要获得的行业宏观信息、同行竞争对手的发展及产品信息,还可在企业的网站上建立起自己的专门栏目,收集用户的反馈信息,保证了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最新的信息。第五、加强对目标对象的售前服务,提升企业的服务品质 “品质就是硬道理”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对目标客户进行在线产品信息查询、技术支持等服务、为客户提供了一个便于查询的服务系统,并且可以把常见的客户反馈信息,经过处理后,发布在网上,供更多的客户查阅,通过不断地为客户进行网上的在线咨询、技术支持等方式,达到渐渐提升企业服务品质之目的。
四、企业文化方面
1.更换和补充公司宣传专栏,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丰富员工文化生活。2.添置文体器材,开展文体活动,如乒乓球、篮球、象棋,并利用传统佳节组织竞赛。3.利用节日、纪念日等契机举办主题文体活动及思想宣传活动,增加员工归宿感和集体荣誉感。
4.继续深化开展岗位技能竟赛,培育操作能手,评选月度、优秀员工。5.开展职业培训,提升员工素质。
6.完善意见反馈机制,加大提案奖励程度,集思广益,让全员献计献策,参与公司管理,塑立“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全员意识。
五、人员结构优化方面
1.支持公司发展战略,集中培育共享资源和能力;强化市场应变能力,支持扩张;增强管控能力,满足业务扩张需要。
2.提高运行效率,实现有监督的授权;职责明晰、责权对等、分工协作;确保流程通畅。3.专业化管理:市场营销、生产管理系统作为企业运营和成本控制中心,其它部门做为管控与服务中心,承担服务、监控以及战略规划等职能;公司经营行为统一、战略协同、专业高效。
4.对公司各项资源的集中管理,便于最高管理层对企业的统一控制,主要为预算管控、运营管控和人力资源管控。
第五篇:六年级语文西墙教案
谢宗玉的《西墙》学习参考
【学习目标】
1.培养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与习惯。
2.感受文章中的社会情趣,学会思考生活中的问题。
3.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科学,在生活中发现美,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正音正字】
绺liǔ
黏nián
盎àng
腻nì 【词语积累】
披头散发 遍体鳞伤 纷纷扬扬 大惊小怪 绿草如茵 焕然一新 绿意盎然 骤然而来 一劳永逸 【课堂训练】
全文可以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在一场风雨中,新屋的东墙与西墙遍体鳞伤,全家人担心受怕。
第二部分(第2-3段),主要写东墙得以保护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4-8段),描写保护西墙的过程。
第四部分(第9-10段),整个村庄经历了历史风雨,但西墙依旧,西墙是“我”情感的体验与生命的记忆。【课文分析】
本文是一篇说明性散文,说明新屋西墙受风雨侵凌,“我”的父母撒下草籽、种上爬山虎,使西墙得救。通过展现西墙的生命过程,表现了在贫苦生活条件下,人的顽强、善感。这是一段珍贵的记忆,在生活中发现科学,在生活中发现美,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一部分,主要写新屋落成后西墙的命运,这是全文的起笔,也可以说是西墙故事的开端,为下文西墙的“命运”埋下伏笔。
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心。第4段,西墙岌岌可危,令人不知所措。风雨的肆虐使西墙不堪忍受,受墙荫庇的一家人恐惧不安。粉刷墙壁只能使石灰一块块大面积地剥离,使西墙变丑、变老;用草帘遮住,也一样不能免受欺凌。怎么办?文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第5、6两段,西墙迎来了美丽的春天。曾经支撑不住的西墙,竟然“绿草如茵,焕然一新”,竟然“出落得像个美少女”,“雨滴打过来就被弹射出去”。
第7段,秋天的西墙带给我们的竟是让“我”种上了诗心,让“妹妹”有了许多逃避贫
穷的幻想!此时西墙带给我们的,除了惊奇与欣喜外,还会平添几分赞赏的情怀。【思维训练】
1.父亲为什么要帮二狗家砌新屋?
二狗家的新屋砌好后,可以保护“我”家的东墙 〈东墙不被雨淋坏〉。
2.为了保护“我”家的西墙,父亲曾想过哪三个办法?
⑴给西墙刷石灰;
⑵给西墙挂草帘;
⑶在西墙上种草。
3.“湿润的西墙上居然也生了几根小草。”“居然”的含义是什么?
出乎意料之外,突出“我们”一家人的惊喜。
4.爬山虎为什么能保护西墙?
⑴无数草叶就像无数只伸出的手,雨滴打过来就被弹射回去。
⑵草根牢牢地抱紧土墙,再不让泥土流失。
⑶一劳永逸〈生命力强〉。
5.“有一墙的耳朵守着我们睡觉,从此梦也香多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有了爬山虎的保护,西墙不会受到损伤,家也就安全了,睡觉也就安稳了。
6.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怀念家乡,感激爬山虎。
7.文中哪些句子含义深刻?它们有什么作用?
“村庄里的时间就这么在西墙边凝固了”、“生命也掂不出个轻重”等句子,含义深刻。
它们升华了主题,引发读者对人生、对理想的深层次思考。
8.本文的语言朴素而又形象。朴素,是指本文说明过程和描写情状没有过分的藻饰,感情朴实。形象,是指文章中新奇的比喻和出人意料的拟人、拟物。文中哪些句子具有这种特点?它们有什么作用?
“风夹着雨像个披头散发的泼妇,一头一头往东墙上撞”;
“西墙突然像个一个披着蓑衣的老农的背影,一下子老了许多”;
“草籽发芽了,西墙上顿时绿草如茵,焕然一新。过完春天,西墙就出落得像个美少女”。
这些把西墙不同时间的面貌比作人的不同时间的不同状态,生动形象,联想丰富。它们是作者情感表达的元素,让人感觉,风雨的侵袭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故意和人恶作剧,表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使文章充满温情。
9.《西墙》有什么象征意义?
为了说明西墙前后所经历的一切,作者匠心独运,使西墙已经在某种意义上摆脱了“墙壁”的特征,而具备了人的性格特征,把它作为思考的结晶,呈现出某种象征的意义。而且
不止于此,西墙的生存还负载着关于人生,关于理想,甚至是关系到更深层次的生命意义的思考,这就使得西墙成了一种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