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父亲的菜园教学实录(新使用)
《父亲的菜园》教学实录
徐海燕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王树槐先生笔下的一块菜地——《父亲的菜园》,来,我请一位同学来读课题。生:父亲的菜园
师:一般在文学作品中“爸爸”被称之为“父亲”,请你深沉一些,深情一些,再读一遍。生:父亲的菜园
师:全班同学一起读一遍。
师:同学们,“父亲的菜园”是一篇略读课文,(用红色粉笔板书“*”)课前,大家都已经预习了,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请这列同学开火车读。生:狰狞 生:贫瘠 生:可怖 生:筐 生:箢箕 生:铁锨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里有三个表示农具的词,它们是——,我请一个同学来说。
生: 箢箕 筐 铁锨
师:形旁是表意的呀,猜猜看,筐和箢箕可能都是什么做的呀? 生:竹子
师:是的,筐和箢箕一般都是用竹篾或者柳条等编制成的。看,这是?(看图片)生:箢箕
师:是的,箢箕比较浅、而且一端开口。
师:从部首上看铁锨与什么有关(铁),瞧,这就是(铁锨)。(出示课件)它还叫铁锹。)师:词语预习得不错。同学们,那么你能不能来试着概括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呢?(板书: 荒凉 碧绿)师:父亲身上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力量,能使这一块荒凉的山坡变成碧绿的菜园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就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______”画出描写父亲语言的句子,用“~~~”画出描写父亲动作的句子。生:默读并勾画„„
师:哪些同学找出了描写父亲语言的句子?(指名读)
师:是的,这就是语言描写的句子(课件出示)(1)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一块新的菜地!”
(2)父亲摸着我的后脑勺,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
(3)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的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师:同学们,老舍先生说,读:“要描写一个人不要作相面式的全写在一起;可在几处关键语言中清楚有力地表现他的个性品格特点。”那么作者王树槐先生对父亲的这3处语言描写,分别想表现父亲的什么品质呢?请男同学读好父亲的话语。女同学小声地引读黑字内容。(女生:望着饭桌上总也盛不满的菜碗—— 男生: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一块新的菜地!” 女生:我质疑:这块贫瘠的土地能长出豌豆吗?—— 男生:父亲摸着我的后脑勺,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 女生:当我疑惑父亲为什么把豌豆翻到土里时——
男生: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的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师:透过这些语言描写,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父亲?请你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或标点说说你的感受。
生: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一块新的菜地!”我从“感叹号”和“新的”体会到了父亲的坚定!(板书:坚毅)师:你真会读书,能够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以及无声的语言——感叹号,来理解。请你带领大家一起用坚定的语气读这句话好不好? 生:齐读
师:我们继续交流!
生:父亲摸着我的后脑勺,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从“当然”一词我体会到了父亲的自信!
师;同学们,其实“坚毅”也好,“信心十足”也好,都是作者的感受,现在你们能通过父亲的话语和作者有了一样的感受,说明我们做到了读书与作者、与文本的合一了,真好!继续交流。
生: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的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生:我从这句话体会到了父亲眼光长远,以及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师:是的,同学们,想要读懂这句话,我们不能忽略这两个词语(难为、拼了命),找到没?在文中圈出来。我发现啊,虞大明先生和老舍先生在写文章的时候的也用到了这两个词,你来读读虞大明先生的这段话,你来读读老舍先生的这段话。不知道同学们发现没,虞大明先生和老舍先生将这两个词都是用在人身上,而王树槐先生是将这两个词用在土地身上,你读懂了什么?
师:此时的父亲已经把这块菜地当做他的(一个孩子,一块宝贝,命根子)来。虽然此时的全家人是多么希望能吃上香喷喷的炒豌豆,但是父亲为了这片土地,还是把这一季豌豆全用来肥土。把你们的理解融进你的朗读中去,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导朗读。
师:真好,让我们继续关注大屏幕(出示三处语言描写),其实在父亲开辟菜园的日子里,父亲对作者说过的话语何止千句百句,可作者为什么其他什么都不写,单单只写了这三句呢?
生:因为这些句子有代表性,能够表现父亲的个性品格。
师:是呀,父亲的只言片语中就能体现出他的品质。(板书:只言片语显精神)文章中还有一些描写父亲动作的语句,又表现出了父亲的哪些个性品格呢?刚才我们按照先“合作引读”再“分享感悟”的方法探究了父亲的只言片语,现在我们用相同的方法在小组内自主学习描写父亲动作的句子。(课件出示四人小组合作要求)屏幕出示:
(1)合作引读动作描写的语句 男生:在菜园基地确定下来以后——
女生: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来。
男生:菜园还没来得及整理,可是暴雨说来就来了——
女生: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 男生:当父亲看到暴雨冲走了菜园表面的泥土,露出了狰狞的岩石时—— 女生:父亲没有气馁,他在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矮墙,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父亲的双肩红肿,脚板也磨起了泡。(2)交流体会
1、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来。(板书:勤劳)
2、重点讲解
a、(课件出示句子):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
b、(指名说),(你从这个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勇敢、勤劳„)你是从哪几个词语中感受到的或者说哪几个词语最触动你的心弦?(一丢,一抓,一冲)你真会读书,能够抓住句子中的动词来理解,让我们在这举手投足间感受到了父亲的勇敢以及当时着急的心情(板书:举手投足见性情)。谁能把你的理解融进你的朗读中去吗?
c、师:同学们,父亲当时就是这么毅然地冲进了暴雨中,然而作者却让镜头在这里戛然而止,来了个什么号?(省略号)师:你能透过文中的省略号,看到暴雨中父亲的一举一动吗?(课件出示写话训练)
d、练笔:请拿起笔,发挥你的想象,抓住父亲的只言片语、举手投足,把这幅感人的画面写下来。
e、反馈:指名读。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让我看到了一位坚强的、有担当的好父亲。师:同学们,我们常说:有付出就有回报!所以——(读)
生:直到现在,那一块坡地,仍是我家的菜园。春有菠菜、莴笋,夏有黄瓜、茄子,秋有辣椒、南瓜,冬有萝卜、白菜。一年四季,都是一片诱人的翠绿。师:再读第一句话,这里说是我家的菜园,而课题说是(父亲的菜园)这时你的心中会产生什么疑问?对,老师在备课时头脑中也闪现出了这个疑问:这儿明明写着是“我家的菜园”,课文为什么不以《我家的菜园》为题呢?(因为父亲为了这块菜地付出了很多很多的努力和汗水„„作者不仅仅在写菜园,而是为了表达对父亲的感激和敬佩)所以课题是《父亲的菜园》。
师:父亲的菜园带给作者的仅仅是四季的蔬菜吗,更是一种(勇敢、坚毅、坚持不懈„)。
同学们,你们的人生就像是一个菜园,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喜有悲,有风有雨,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我们也要像作者的父亲一样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地经营好自己的人生菜园!
第二篇:父亲教学实录
《父亲》教学实录
关于现代散文选读《父亲》这节新授课,依据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我拟定的教学目标是:
1、体会语句,把握其蕴含的思想感情。2、把握本文选择典型细节刻画父亲的方法。
3、体会无私、伟大的父爱,以及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怀念之情,感受蕴藏在字里行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以往我们在讲散文时往往只是分析课文内容,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收获甚微,我认为这缺少新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该学会创新,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为此,我才用了多样化的教学:学生自读、合作探究、讨论归纳,自己动笔操作等。成功的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先面试的教学实况。实录:
(大屏幕:和着刘和刚的《父亲》播放罗中立的油画《父亲》)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看一下画面,从这位老父亲身上你读出了什么?(学生看画面1-2分钟)我想大部分同学可能更多的读出的是一种沉重,沧桑的岁月,艰辛的劳动,在我们的父亲的脸上耕耘出一条条车辙似的皱纹,最让我们触目惊心的是这位老父亲的手,指关节粗大或者说是肿大,这是父亲长年累月的艰辛劳作造成的,父亲付出了他的所有,耕耘了一生,但仅仅是一个破碗盛着的一碗浑浊的大碗茶,他居然就心满意足了。那么,请同学们想一下自己的父亲在你心中是怎样一个形象?你的父亲身上是否有这位父亲的影子?你是否想过,你之所以能够坐在这明亮的教室里,就是因为家里有一个默默付出的父亲?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刘鸿伏先生的《父亲》,让我们去看一下刘鸿伏的父亲是怎样一个形象。整体感知:(合作探究)
1、在散文中那些看上去“散”而出彩的片段,构成字里行间人物的画廊。作者在文章中选取了哪三个生活片段来写自己的父亲的?
2、反复朗读父子分别的场面,品味这个场面中对父亲的细节性的描写,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将“哪三个生活片段”“ 细节性的描写”用不同的颜色着重指出,北边两排分小组讨论第一个问题,南边两排分小组讨论第二个问题,每个小组找好发言人,回答问题时本组其他同学可以适时补充)
生1:三个生活片段
(1)父亲拿我的文章在乡亲们面前炫耀。(2)我和父亲在田间劳动时接大学通知书。(3)父亲送我去上大学
师:其他组的同学是不是都是这个意见?
生2:(主动站起来)我们组不同意,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1)我和父亲在田间劳动时接到大学通知书。(2)父亲送我去上大学(3)我送父亲离开
师:还有没有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意见?(没有同学站起来)看来同学们的意见都包含在这两个同学之中了,那么同学们都认为哪个同学的更为合适一些?
生:(异口同声)第二个!(第一个同学也认同地点了点头)师:让我们一起来说一下这三个片段(师生共同说这三个片段)师:好了,解决完第一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第二个问题“父子分别这跟场面中对父亲的细节性描写,并写出你想说的话”,哪个小组的同学起来回答?
生1:老师,我认为“父亲要走了。我去送他,父亲反反复复的叮嘱着已经重复了无数遍的话语,我说我都背得出了,父亲便努力笑一笑,用他粗糙的大手抚了抚我的头,沉默了,”感动了我,(1)“反反复复”“叮嘱”,本该是母亲对儿女关心的代名词,却在这位老父亲的身上笨拙的表现着,这让我们看到的是父亲那无限的担忧和牵挂。
(2)脸上虽笑,却笑得勉强,在懂事的儿子面前,父亲故作轻松,我们却从那有些僵硬的笑容中读出了那份深深的父爱。(3)此时无声胜有声,叮嘱后的是“沉默”,父亲的话太多,父亲的爱太浓,怎能一时间全部倾吐。
生2:(主动地)老师,我觉得第19段中父亲给我钱的那个细节描写感动了我,“颤抖”一词体现了父亲此时心情的激动,而“贴肉”“撕开”“密密”以及“藏”更是体现了父亲对其中藏着的东西的珍视,原来是“五十元钱”,而就是父亲如此珍视的“五十元钱”,他却一下子抽出三十元。尽管一头等待自己的是在家艰难的生活,一头是儿子在外求学的艰难境遇,但他还是决定让儿子过的更舒心一些,他不想儿子在外被人耻笑。
这就是一个普通而又特别、平凡却又彰显着伟大的父亲,是天下父亲的共同写照。
生3:(主动地)老师,我认为19段的“我爱父亲,也怕父亲,只好从那布满老茧的大手里接过二张薄薄的纸币,那是二十元,却仿佛接过一座山,沉甸甸的。”这个细节描写打动了我,为什么沉甸甸的,后文提到了“而他曾经扛过竹木、扛过岩石也挑过生活重荷的挺直的背此时已显得佝偻了。望着黑头巾、青包袱、灰布衣的父亲的背影,我的心一阵颤栗”,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工作的艰辛,父亲生活在大山里,整天面对的是莽阔的大江和山地里崎岖的小路,就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父亲用背扛起竹木、岩石来挣钱养家户口,这50元钱是父亲用命换来的,因此当作者接过二十元时感到沉甸甸的。
师:刚才这位同学的分析很到位,正是因为这位老父亲的钱是用命搏来的,是搏命钱,所以作者接过来时觉得沉甸甸的,很好!另外,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这位同学在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是结合上下文来分析的?我们同学在做现代文阅读时也要学会结合上下文来分析句子。
生4:(主动地)我觉得19段中“就在车子启动的那一刹那,父亲猛地转过身来,深深的看了我一眼。啊,父亲,他在流泪!我分明看见两道晶亮的泪泉从父亲古铜色的脸上流过!不流泪的父亲流泪了,不是因为悲哀。”这一段细节描写也很感人,又见背影,但是这一次的背影又多了几分泥土气息,多了几分柔情,一向是“保护神”的父亲与我分别时流泪了,像山一样坚强挺立的父亲流露出了温情的一面。生5(主动地):还有我,老师,“父亲猛的转过身来,深深地看了我一眼”通过这一动作,体现了父亲的依依不舍。“父亲古铜色的脸”说明父亲劳作的艰辛与勤劳。“不流泪的父亲流泪了”,这里父亲的流泪不是因为悲哀,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儿子考上了大学终于有出息了,父亲高兴地流泪,二是前面提到“儿子还小,又是乡里人,穷,怕将来受人欺侮,想起这些,便不由得落泪。”父亲怕我被人欺负,远离家乡,担心我,通过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
师:很好,这位同学也是结合的上下文来理解文本,可以说是学以致用。父爱深深,经由作者委婉深情的款款道来,谈落读者几多感动的热泪。
师:好了,这是父子分别的场面中能够感动大家的细节,下面同学们你看一下这篇文章中还有哪些精美语段是你认为非常出彩的?
生1:(主动地)整个第2段我认为非常出彩。一系列的排比句,将大山般朴实、敦厚的父亲的形象刻画出来,其中饱含了作者对父亲无限的爱。作者完全是用爱的形式将父亲高大的形象塑造出来,让我们产生了对于父爱的共鸣。
生2:(主动地)我也认为这一段写的非常好,父亲,如山一样沉重的不可动摇,如海一样深沉的不能度量。多少个日日夜夜,为谁辛苦?还不是为那至亲至爱的人!再劳累也无怨,生3:(主动地)还有我,老师,我也觉得这一段很好,说父亲的艰苦不容易,并不直接诉出,而是用一个又一个生动的细节体现了父亲的伟大、厚重,同时使读者心中产生共鸣,从而提升了我们的思想,让我们的感悟更加深刻。
师:看来这一段,确实精彩,引起了我们这么多同学的共鸣,那就请同学们回去背过这一自然段,进一步体会浓浓的父爱。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这几位同学,在赏析这一段的时候你们为什么能赏析的这么到位呢,谁能告诉我呢?
生:(主动地)主要是因为我在读的时候,联系现实,将我的父亲同再委屈也无悔!无言的爱,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只能用心去体会,深一点,再深一点……
他的父亲相比较,从中去深深体味作者的感觉,同时想一想平常我的父亲对我的教导与启迪,使自己能够更好的理解作者,与作者产生共鸣。
师:(赞许的点点头)这位同学的分析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我们在读文章时更多的要设身处地的去理解作者,与作者产生共鸣。找一个同学谈一下你对这几个同学的分析的评价,并说一下你从中有什么收获。生:(1)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这些同学确实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作者描绘出了她心中的父亲。
(2)启示:在赏析句子时,我们可以先从句子的艺术手法入手,如文章第二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然后分析它写的内容及表达的感情,最后可以写一些自己的感受。
师:很好,说明你确实从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还有哪些同学与文中哪些语段产生共鸣了?
生4:(主动地)对于那一段我们都被深深地父爱所感动,但我觉得第十一段却最使我感动,我觉得有这样几点,第一点,父亲让我去外面买点吃食,这时我与父亲经过了长时间的出行,我们都是十分饿了,而父亲在这时首先想到的却是我,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父亲对我一种深深的爱,第二点是“回旅店时,我发现父亲两眼红红的”,“我想父亲一定是哭了,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是从来没有流过泪”。父亲是从没有流过泪,而就是从未流过泪的父亲却因为我哭了,而原因就在后面“儿子还小,又是乡里人,穷,怕将来受人欺侮”,从中进一步反映了父亲对我浓浓的爱,内容层层递进,令人感动,所以我觉得这一段最令我难忘。
生5(主动地):我认为,第20段也很好,作者通过与朱自清的父亲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了自己土生土长父亲的不易与艰辛,体现出作者对父亲的爱以及父亲对自己的影响,还有那般令人感动的朴实的爱。
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我这里还有一位同学在读完这篇文章后,对父亲有了一个整体的感悟,让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学生在做预习案时写的,我事先打在了课件上)让这位同学读一下:
无言的父爱
“父亲,他在流泪!我分明看见两道晶亮的泪泉从父亲古铜色的脸上流过!不流泪的父亲流泪了,不是因为悲哀。”读到这,我被一种强的父爱所震撼了。饱经沧桑的父亲还怕什么艰难险阻吗?不怕了,因为已经习惯。他怕的是亲人的远离,怕的是从此异地相思不能解。离别之时,听到的是父亲反反复复的叮嘱着已经重复了无数遍的话语,拿到的是沉甸甸的,像山一样的两张薄薄的纸币,看到的是青头巾,黑包袱,灰布衣的父亲的佝偻的背影,作者的心一阵战栗。
“我的父亲的背影,我永远像山一样挺立的父亲,是我生命的路碑。”作者为这,“也为自己,也为那养育过我的故土,我把所有翻开的日历都当作奋进的风帆。”
或许对现在的我们来说,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已体会不到这样深的父爱,但凡父亲都是一样的,一样的为子女的幸福着想,为子女的健康担忧,为子女的快乐高兴,不善表达的他们总在我们的背后默默付出。
这无言的父爱啊!
(生齐鼓掌)
师:好了,作者勾勒了几幅剪影、几幅画面,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宽厚淳朴的父亲,一系列排比句的句式,诗化的语言,正是作者对父亲由衷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一片深情,让我们再来看一个人的父亲母亲:(播放焦波的《俺爹俺娘》视频,原唱:韩磊)
师:刘鸿伏的父亲,焦波的父亲和我们的父亲有着太多的不同又有着太多的相同,就像刚才同学写的“但凡父亲都是一样的,一样的为子女的幸福着想,为子女的健康担忧,为子女的快乐高兴,不善表达的他们总在我们的背后默默付出。”让我们也拿起我们手中的笔描绘一下我们的父亲的形象,可以像刘鸿伏一样用细节描写、排比句式、诗化的语言,写完之后交流。(5分钟后)
生1:(主动地)在心灵的暗礁袭来时,总有那么一双大手在身后,温暖而有力;当命运的征途上绽开花絮时,总有那么一张脸庞在微笑,憨厚而淳朴,这就是父亲。流逝的光阴淡褪了父亲的黑发,那根根在阳光闪着银光的白发像针一样插在我心里。我还能用什么来形容呢?那份父爱,如酒浓烈,似浆般浓,不经意间,饮醉了我的一生„„
师:找一个同学对刚才这个同学写的内容作评价。
生:父亲的爱博大淳朴,父亲的背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父亲一生中最自豪的是守护„„
父亲总是守护在我们前面,唯一给我们留下的是,浓浓的发人深思的背影。
“当父亲一根根白发深深地插在我的心上时”面对父亲博大的爱,我们要去回报,面对父亲佝偻的背,我们要去搀扶,面对守护我们要同父亲去共同守护„„
生2(主动地):寒冬腊月,顶着凛冽寒风,踏上夜色工作路程的是父亲;酷暑难当,在炙热的房间工作的是父亲;出行前,一遍遍叮嘱的也是父亲。
寄宿时,父亲常来学校看我,当放下仅有的五十元,千叮万咛后,扶着自行车踏上归途,站在宿舍的窗口,父亲的背影是那样沧桑,父亲越发的苍老,父亲的背影是那么弱小与佝偻,夕阳西沉,父亲的背影在我心里越来越长,心底的角落满满的全是父亲浓浓的爱。
生3(主动地)父亲在我的印象中,话总是不多的,每次的对话总是在寥寥数语后便被他的沉默而告终,但是就是这样的我的父亲,却拥有着另一种的爱,每次放假时,催促我学习的便是妈妈,而耐心的辅导我的却是爸爸,每次在我生病时,担心我的总是妈妈,而冒雨送我的却是爸爸,每次在我失意时,安慰我的总是妈妈,而在我难过却要我仍旧坚强的却是爸爸,这就是我的爸爸,用另一种爱诠释我一生的爸爸。
师:请一位同学对他们的写作做点评。
生:父亲的爱是不善于表达的,在生活中,母亲总为我们忙这忙那,无微不至,而父亲则是无声的守护着我们,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父亲就会用他那有力的臂膀,为我们撑起一片天空,父亲的爱是沉默的,但那沉默的爱已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以父亲自己方式爱着我们。
师:这就是我们的父亲,为了我们,甘愿付出一切的父亲。齐读小结(大屏幕)
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份伟大的父爱!岁月流失中,我们忽略了多少父亲的爱,而父亲一直在身后,无怨无悔的延伸着庇佑的苍穹,用自己朴实的父爱无私地为儿女编织着美丽的衣衫。铭记父爱,我们今天的学习会更有动力,我们人生的篇章会写得更加清楚和完美。
让我们在崔京浩的《父亲》中结束我们这堂课!祝天下的父母身体健康!(播放崔京浩的《父亲》屏幕显示歌词)
师:为了父亲,也为了母亲,让我们扯起奋进的风帆,一路向前!下课!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亲身体会浓浓的父爱。
2、难点突破。教学中我注重引导与启发,重视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实现了难点的突破。如:细节描写的鉴赏、现代文阅读鉴赏中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等。
3、成功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的使用、视频、音像、歌曲、学生自读、学生齐读、学生讨论、学生抢答、讲练结合、学生自己动笔等。
4、设计问题非常具体,课堂问题的难度梯度小,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5、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量大,提问时照顾了不同层面的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足之处:
1、赏析离别场面及细节描写时没有让学生足够的阅读,课堂预设的东西较多,生成的东西还是不够。
2、学生回答问题后,对个别学生忘记及时表扬或表扬力度不够。
第三篇: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父亲的勤劳和执著。3、积累并学习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课前准备】
1、文字幻灯片。2、补充阅读材料。【教学过程】
一、读题设疑,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读一读,大胆推测一下,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
2、到底谁的推测正确呢?让我们快速读课文。
二、初步阅读,读通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生词,指导读准确:
婴儿、疑惑、坚毅、平坡、边缘、可怖、红肿、榨干、荒凉、诱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三、研读,体会人物精神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图画批注,看你能找到几条原因。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⑴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作为菜园的基地。
⑵当暴雨冲走泥土后,父亲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块新菜园。
⑶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豌豆翻进土里,精心侍候,使土地变得肥沃,让全家人拥有了一个四季常青的菜园。
4、在同大自然搏斗中,占有愚公移山,今天,这位普通的农民以同样的精神在荒凉的山坡上创造了一块菜园。请你用自己的话夸夸这位父亲。(如,您的身上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没有土,没有肥,您都想办法解决,真了不起。做任何事如果都像您一样,不达目的不罢休,肯定会取得成功。您下定了决心就不辞劳苦地付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您虽然平凡,却有一种伟大的精神,才创造了荒凉中的奇迹)
5、父亲虽然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但他身上那种执著、坚持不懈的精神却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下面就请同学们任选一段你认为最能体现父亲这种精神的段路,练习有感情朗读,并读给大家听。
四、探究写法
1、作者是如何写出父亲的这种精神的?(典型事例,具体描写人物的言行)
2、拓展阅读《两根指头的声音》。
第四篇: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28*《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了父亲在荒凉的山坡上开垦一块土地,并精心呵护,使它成为“我家”菜园的事,表现了父亲勤劳、坚毅的品质以及对土地深厚的感情。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依次写了“失去菜园、决定开垦、开垦荒地、垒上石墙、种上豌豆、豌豆肥土、拾粪肥土、菜园丰收”这几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父亲言行的具体描写来表现父亲的精神和品质是本文的一个特点。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加强学生自主阅读实践,加强对记事写人这一类文章特点的感悟,进一步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从父亲坚忍不拔的品质中受到教育。[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通过看图认识“箢箕、铁锨”这两种农具;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坚毅、狰狞”等词语。
2.设置大问题“父亲是怎样把荒凉的坡地精心伺候成碧绿的翡翠”,培养学生凭借跳读、浏览、扫读等方法,抓住描写父亲言和行的句子,感受父亲“坚毅、坚持不懈、勤劳”的品质。
3.凭借语句归类,了解课文抓住“言行”刻画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预设及流程]
一、开门见山,引出课题 1.揭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王树槐先生笔下的——父亲的菜园.2.读题
师:一起读。(生齐读:父亲的菜园)
二、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父亲是怎样在山坡上开辟菜园的。在这篇课文中有这几个词比较难读,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 1.重点字词指导
(1)课件出示:
盛不满
豌豆
伺候 狰狞 可怖 贫瘠 箢箕 铁锨(2)借助图片,理解词意
师:知道什么是“箢箕”,什么是“铁锨”吗?你从这俩字儿的部首上猜测一下,它应该是什么做的?(指名说)你说——是的,它是用竹篾编织而成的一种农具。
师:“铁锨”,它应该是——(指名说)应该是铁做的,看一下。
师:这篇课文是父亲的菜园,同学们也预习了课文,老师想检测一下同学们看谁的反应最快?出示短语,2.课件出示短语:
荒凉的山坡
狰狞的岩石
绿绿的豌豆
碧绿的翡翠
可怖的岩石
诱人的翠绿
贫瘠的土地(课件按着顺序,竖排)
(1)师:现在我们来挑战一个任务,既然大家都预习了课文,对课文已经很熟悉了,那么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在课文里圈画出这些短语,找到的告诉我它在第几自然段。(2)学生回答
师:接着来看课文中的这些短语,请同学们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短语都是描写这块菜地的。(2)请看这幅图,你会用哪些短语来形容 和他一样看法的请举手,都很会学习。再看这幅,你会用哪些短语来形容 同意的请举手,很棒!课件出示:
荒凉的山坡
绿绿的豌豆 狰狞的岩石
碧绿的翡翠 可怖的岩石
诱人的翠绿 贫瘠的土地 师:同学们,咱们把它分成两类之后,你就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块菜地变化可真大啊!为什么变化会这么大?咱们选出一个词用来代表原来的菜地,板书:(荒凉),再选出一个词代表现在的菜园(板书:诱人)你看,“荒凉的山坡居然变成了“诱人的翠绿”,你说这个变化大不大?(大)
(3)师:那么,这块菜地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归功于谁?(父亲)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父亲对这块菜地的付出和辛劳?(精心伺候)
师:究竟归功于父亲的什么呢?这是很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老师觉得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都承载着这个人的精神和品质。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这位父亲,看看这位(课件出示:父亲是怎样把“荒凉的山坡”精心伺候成“诱人的翠绿”?)
三、品读文本,走进父亲
1、再读全文,划句子,写旁注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想想你从中感受到父亲的什么品质?我们做这个题就能解决归功于父亲的什么?就能解决荒凉的山坡为什么变成诱人的翠绿?(生默读全文,找划句子,教师巡视)
2、品读感悟,交流反馈我们来交流交流 指名学生说句子和感受 描写动作的句子:
①父亲没有气馁,他在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矮墙,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父亲的双肩红肿,脚板也磨起了泡。生:我感受到了父亲的(坚持不懈)
②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生:感受到了父亲的(勤劳)描写语言的句子:
③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辟一块新的菜地!”
父亲摸摸我的后脑勺,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 生:我从这两句话中感受到了父亲的(坚毅)
④同学们,来看看父亲说的这一番话,课件出示:
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师:轻轻读一读。你感受到什么?生:我感受到父亲对这块菜地的关心 师:在父亲的眼里,这还仅仅是一块菜地吗?(不是)在父亲的眼里,它是一个人,所以这块菜地之所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还得归功于父亲对它的(板书:呵护)
师:同学们想象父亲是怎样说这番话的? 课件出示:
父亲
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语重心长、满怀期待、意味深长)
师:还有什么地方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一处描写父亲动作的句子,有哪位同学画出来了,指名学生说。问:你读出来什么?
⑤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 师:我把这个句子呈现在大屏幕上。课件出示:
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 师:请你们自己好好读读,你从这个句子当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读;指名学生谈感受)
师:你感受到什么?(生:父亲的着急,生:父亲不顾自己冒雨去菜地)(随机调控)
师:这句话连续刻画了父亲的动作,来,圈一圈,哪几个动作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圈)咱们一起说出来,哪几个?(生说丢、抓、冲)
师:如果父亲不这样做的话,他辛辛苦苦、一个星期的劳动成果就会——就会怎么样?你说。(指名说)对,就会“化为乌有”、就会“化为泡影”。所以,同学们一定知道,如果是拍电影的话,这里的“丢”、“抓”、“冲”,你认为是快动作还是慢动作? 师:我们把它读好。读出着急(指名读;齐读)师:同学们,这样三个快动作之后所发生的事儿,作者却什么都没有写了,只用了一个什么标点?(„„)透过省略号,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请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你仿佛看到父亲在做什么?一句话就行 课件出示:
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 中。
师:拿起笔,接着写下去。生:父亲直奔菜地。生:父亲像闪电般冲进菜地想保护那块菜地。(学生写,师适当点拨)师:同学们写得很精彩。我也写了几句。课件出示:
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父亲不顾满身的泥水,呆呆地望着在暴雨中流失的泥土。突然,父亲“啊”的一声,整个身子趴倒在菜地上。他伸展开双臂,想拦住那些泥土。
师:(深情朗读)这就是父亲,为了这块菜地,可以不顾一切,为了这块菜地,可以付出一切。所以这块荒凉的山坡变得诱人,还归功于父亲艰辛的付出。同学们我们一起说说,正是因为父亲的坚毅、坚持不懈、勤劳呵护、艰辛,所以我家的菜地 课件出示:
直到现在,那一块坡地,仍是我家的菜园。春有菠菜、莴笋,夏有黄瓜、茄子,秋有辣椒、南瓜,冬有萝卜、白菜。一年四季,都是一片诱人的翠绿。
师:读了这样的结尾,你心里有什么疑问?提示学生看看课题是:“父亲的菜园”而这句中却说是“我家的菜园”学生提问:为什么课题是父亲的菜园,而文中写的是我家的菜园?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答案?指名学生回答 生:因为父亲爱这块菜园,他付出的最多。
师:所以王树槐先生用父亲的菜园为题,也表达了对父亲的一种感激、敬佩、对父亲的怀念。
师:所以如果你就是作者,当你漫步在这样的菜园,眼前还仅仅是那满园的蔬菜吗?(不是)我相信父亲曾说过的话、曾做过的事会一幕幕浮现在你的眼前。课件出示: 直到现在,那一块坡地,仍是我家的菜园,走在园里,我思绪万千,似乎又看(听)到了-----------------------。指名学生回答
生:我仿佛看到了父亲手中的锄头挥舞个不停。生:我仿佛看到了父亲一筐一筐的抬着土。
师:直到现在,那一块菜地,仍是我家的菜园,走在园里,我思绪万千,似乎又听到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四、总结感悟,学习写作特点
1、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要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就要怎么样?课件出示,引导学生齐读。
2、师:我相信父亲的一言一行,都给王树槐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我们在座的各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啊,我们要写一件事,要写一个人,就要抓住这个人的言和行,这样,这个人才会饱满,这个人物才会清晰地留在读者心里。所以今后咱们自己在写文章的时候,也可以学着用这种方法,去刻画人物,写出人物的特点。(板书:语言
动作)我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大家一定会记住这位父亲,记住父亲的菜地。
六、作业设计
参考本文写法,写写自己的父亲。板书设计:
28*父亲的菜园 荒凉------诱人
坚毅 坚持不懈 勤劳呵护
艰辛
第五篇:《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自学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感悟父亲的品质,并学习父亲执著、勤劳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难点】
能抓住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感悟父亲的品质。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阅读资料《拾馒头的父亲》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揭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7课,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字词反馈
孩子们都已经预习过课文,生字词都学会了吗?我来考考大家。
(一)出示词语:
豌豆 莴笋 辣椒 菠菜 箢箕 锄头 铁锨
狰狞 可怖 贫瘠 荒凉 诱人 翠绿 翡翠 碧绿
(二)同桌互读:
请每个同学读给同桌听听,同桌认真听,当好小老师。
(三)仔细观察第二行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以前的坡地,现在的菜园变化大)出示图片坡地,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就是这样贫瘠、荒凉的坡地变成了诱人的翠绿,变化之大让人惊叹,是谁创造了这一奇迹?他是怎样创造的呢?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
三、自学课文,主抓人物言行
(1)自由读课文,想想父亲是怎样精心伺候这片贫瘠的坡地。
(2)用“――”划出相关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批注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并在小组内交流。
四、品读课文,感悟人物品质
说说文中哪些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让你感受到父亲在精心伺候着这片贫瘠的坡地。(师随机出示句子)
(一)“每天天还没亮……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
(1)圈出句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每天天还没亮、直到傍晚),你能用一??成语来概括吗?
(2)从这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二)“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
(1)圈出动词,读一读,你读出了什么?指导朗读,哪一个动作最让你感到惊讶?为什么?本身不富裕的父亲,为什么连饭碗都舍得丢弃?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2)小练笔。为了他宝贝的菜园,父亲当时就是这么毅然决然的冲进了暴雨中,然而雨中所有的故事都消失在这个省略号里,你能透过文中的省略号,看到暴雨中父亲的一举一动吗?发挥你的想象,把这幅感人的画面写下来,写好父亲的动作。
(三)“父亲没有气馁,……一筐一筐挑上去,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
(1)圈出数量词。
对比句子:他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
他再从山脚下把土挑上去。
他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筐挑上去。
通过朗读感受一筐一筐很累,一筐筐很轻松。
指导朗读,读出累的感觉!
(2)父亲就是这样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哪怕他的双肩红肿了,脚板也磨起了泡。也不停歇。从这“一筐一筐”里,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四)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就用来肥土吧。”
从“难为”、“拼了命”里读出了什么?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五、总结全文,升华人物品质
(1)正是在父亲这样精心的伺候下,这片贫瘠、荒凉的坡地变成了――诱人的翠绿。孩子们,这一片诱人的翠绿归功于什么呢?
(2)理解课题。
“直到现在,那一块坡地,仍是我家的菜园。”
看这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吗?课文换成《我家的菜园》为题,好吗?为什么?
六、拓展延伸,总结课堂
父亲的言行给王树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写一件事情,刻画一个人,就要抓住这个人的言行,这样这个人物才会饱满。
请同学们自由阅读《拾馒头的父亲》,划出相关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并批注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同学们,只要比别人多一点执著,多一分勤劳,你就会创造奇迹!希望你们像文中的父亲一样用自己的执著、勤劳创造自己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