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吸纳传统文化精髓构建“中国式好家教”理念
吸纳传统文化精髓构建“中国式好家教”理念
钱 雨
2013-05-23 06:28: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5月22日第453期
【核心提示】中国家庭应该改变对儿童教育的乌托邦式期望,在吸纳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构建“中国式好家教”理念,放弃不适宜的家庭教育观念和行为。
2012年,网友提出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问题:“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引发搜集“中国式”现象的导火线。
“中国式”教育现象值得反思
并非所有“中国式”现象都具有贬义色彩,也有部分是褒义或相对中立的客观描述,如“中国式微笑”、“中国式礼仪”。但令教育工作者不无遗憾与感慨的是,以“中国式”冠名的教育现象都带着些许贬义色彩与反讽意味。
以“中国式放学”为例,这一现象描述了经典的中国中小学放学时的情景:傍晚时分,学校门外站着熙熙攘攘的等候人群。许多学生出校门,一见到家长,就主动把肩上的书包卸下来,往家长手里一塞。家长往往也主动伸手到孩子肩上,把书包接过来提着。
“中国式家庭作业”不只是布置给孩子的,更是给家长的作业。中国家长的作用在家庭作业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许多孩子的作业本每天都要家长签字、监督,甚至检查、代做、代教。2012年底,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了一份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报告,“棍棒”教育受追捧,父母与孩子间平等交流缺失造成家庭“冷暴力”,教育投资不惜重金但重智力轻情商等“中国式家庭教育”的三大焦点话题引发热议。
中国家教现象背后存在历史渊源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子女实施的教育。如果对中国现存的家教观作一个社会文化历史的探寻,就会发现许多偏颇的儿童观、教育观有着悠远的历史渊源。如从词源学的考证中可以发现,“童”字最初意为奴仆,且有发育未完全之意。汉唐之后才被改为用来指“童子”,即“孩童”。从词源上就能看出中国古代对儿童的认识带有一定的偏见,如“童蒙”、“童昏”或“无知小儿”。
社会等级制度和功利主义思想也对我国的传统家教观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孔子在有关“礼”与“孝”的伦理观中,提出“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树立了成人与儿童之间的等级制度。孟子则提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顺从成为成人对儿童的首要规范,“父兄长上,有所教督,但当低首听受,不可妄自议论”,为随后千百年中国儿童的地位做了铺垫。除了等级制度对儿童文化观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功利主义教育观也对家庭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儿童必须通过读书求取功名,读书成为儿童和家族体现自身价值的主要途径。“中国式”教育现象折射了许多成人主义的教育弊端,体现了对儿童教育不恰当的价值期望。
良好的中华价值观不该被抛弃
2012年,新华网提醒民众,“中国式”标签不能乱贴。如果“中国式”成为“中国病”、“中国问题”的代名词,显然是对中华民族经典文化的亵渎。部分国人或群体的不良教育方法和错误教育观念,并不能代表中国教育的全貌。中国家庭应该改变对儿童教育的乌托邦式期望,在吸纳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构建“中国式好家教”理念,放弃不适宜的家庭教育观念和行为。
第一,传递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价值观。中华民族有着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贯穿我国古代家教史的许多价值观念,如尊老爱幼、兄友弟恭、修身养性、诚实守信„„即便在今天依然有着积极的意义。随着核心家庭与独生子女现象对家庭教育的影响,今天的中国家教出现了新的特征,体现了传统家教观与现代家教观的冲突、中国家教观与西方家教观的差异。但无论时代如何发展,这些经典的中华价值观不该被抛弃。父母要通过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培养中国未来的好公民。
第二,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式好家教”的观念需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结合中国社会现状的基础上,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家教理念与实践模式。中国历史上不乏尊重儿童、提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学者。孔子虽重礼教,但他指出“少若成天性,习贯之为常”,少儿时期通过教育养成的智能,犹如天生的一样。孔子认为儿童时期的教育是非常关键的,这恐怕是我国最早对儿童教育重要性的论述。明代学者李贽以童心比真心,“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中国家长要接纳“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经典教育观,理性地传递自己对子女的关爱,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家长应当更重视儿童成长的过程,而不仅是成长的结果;更加重视儿童性格、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分数的堆砌。
第三,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东西方文化传统中,人们对家长的角色有不同认识。如果说“中国式好家教”中,好家长就如同好老师,西方的家教观则认为好妈妈就像孩子的好朋友。无论家长是承担好老师还是好朋友的角色,只要儿童能够获得发展,都是可圈可点的。“中国式好家教”,需要中国家长在重视学业成就、追求卓越的同时,先认真吸收科学的育儿知识,了解儿童发展的身心特点。鉴于孩子有不同特点,一位温和、随性、民主的母亲可能是位成功的好母亲,也可能是失败的代名词。这也就是“虎妈”之类的专制型家长有人拥护、有人批判的原因。
总之,“中国式好家教”理念是传统文化与科学知识的结合,是爱心与理性并存的家教观。中国社会期待发现更多的“中国式好家教”的案例。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