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1+1社团活动资料(定稿)

时间:2019-05-15 07:4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数学1+1社团活动资料(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数学1+1社团活动资料(定稿)》。

第一篇:五年级数学1+1社团活动资料(定稿)

五年级数学“1+1” 社团活动资料

孙秀红

五年级数学“1+1” 社团活动计划

孙秀红

数学“1+1”活动计划

孙秀红

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根据学校的社团活动安排,为了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 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力争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特制定我们数学“1+1”社团活动计划。

一、活动的目标:

1、激发学生联合会学习数学的兴趣。

2、开放学生思维,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等。

3、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学会用最佳的方法来解题。

4、增加了实践的机会,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5、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多种能力,学生进行活动时,可以互相合作,也可以借鉴其他同学的不同想法,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二、活动重点: 增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地点: 五(1)教室

四、活动时间:每五下午的第三节课

五、活动形式:

课内辅导为主,课外自学为辅;讲解,自主学习和分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六、活动思路:

1、处理好课内和课外、基础与兴趣之间的关系。

2、精心准备,上好每一节兴趣培养课,注重知识的现实性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不能强制要求训练和辅导。

4、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合理安排各个知识的先后顺序。

5、贯彻集体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形式。

6、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切实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7、通过兴趣班的活动,切实调动学生与数学的感情,对今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有帮助。

七、活动内容安排:

周次 内容

第七周 最大和最小 第八周第九周 第十周第十二周第十三周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循环小数

小数除法

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相遇问题(求路程)1 相遇问题(求时间)相遇问题(求路程)2 一般应用题

倒推还原应用题

五年级数学“1+1” 社团活动教案

孙秀红

最大和最小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求最大最小的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关于求最大最小的问题的知识。教学难点: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新课

1、用36米的竹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采用,围成菜园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分析与解:已知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6米,即四边之和是定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因为长+宽=36÷2=18 由结论知,围成长方形的最大面积是9×9=81(平方米)说明,周长一定的长方形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2、两个自然数的积是48,这两个自然数是什么值时,它们的和最小?

分析与解:48的约数从小到大依次是 1,2,3,4,6,8,12,16,24,48。

所以,两个自然数的乘积是48,共有一有5种情况:

48=1×48,1+48=49 48=2×24,2+24=26 48=3×16,3+16=19 48=4×12,4+12=16 48=6×8,6+8=14

两个因数之和最小的是6+8=14。结论:两个自然数的积一定时,两个自然数的差越小,这两个自然数的和也越小。

3、要砌一个面积为72平方米的长方形猪圈,长方形的边长以米为单位都是自然数,这个猪圈的围墙最长是多少米?

解:将72 分解成两个自然数的乘积,这两个自然数的差最小的是9-8=1,由结论,猪圈围墙长9米、宽8米时,围墙总长最少,为:(8+9)×2=34(米)

答:围墙最长是34米。

三、练习

1、现计划用围墙围起一块面积为5544平方米的长方形地面,为节省材料,要求围起最短,那么这块长方形地的围起有多少米长?

2、把19分成几个自然数的和,怎样分才能使它们的积最大?

循环小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认识循环节,学会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2、使学生经历观察和比较循环小数特点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理解依次重复出现的意义。

(1)出示月历表。月历表中的星期几是按照怎样的规律排列的?(星期一后是星期二,直到星期天,再回到星期一,继续重复)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称它为“依次不断重复”,或者说是“循环”。

(2)观察月历,理解依次重复和循环的含义。

2、导入:生活中有这些重复现象,数学计算中也会遇到一些重复现象,这节课我们大家就一起探讨吧。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意。

师:请看屏幕,它都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独立列出算式:400÷75。

(让学生试着计算,看他们有什么发现。)

(3)前面我们发现有些除法总是除不尽,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除不尽时商有没有规律,有什么规律?

(4)全班交流。

问:在计算过程中是否遇到什么问题?

(它的商有除不尽的现象。)

(5)如果继续除下去会是什么情况?(余数的数字和商的数字还会不断重复现)

2、出示例题:28÷18

78.6÷11 男生做第一题,女生做第二题。(体验余数的数字和商的数字不断重复出现的况。)

3、讨论:怎样表示这个除不尽的商呢?讨论除不尽的现象。

4、你知道这样的小数叫什么小数吗?

循环小数有什么特点呢?在循环小数里,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什么呢?怎样表示循环小数呢?

5、看教材理解。

三、理解循环节、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1、(1)举例说明循环小数中的循环节。

(2)怎样简便表示循环小数?

(3)什么是有限小数?什么是无限小数?请举例说明。循环小数属于哪一种?

2、练习反馈。

(1)下面几个数中,是循环小数的有(),请用简便方法表示出来。

4.2

0.6666…

2.7467467…

3.08787…

5.47676

3.1415926…

5.7676…

(2)你还能给它们分一分类吗?

分类:可分成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中又可分为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

3、取近似值。

对于循环小数,有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取它的近似数。任取上面练习中的两个循环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4、试做:如果有需要请老师帮助。0.6666„≈()保留一位小数

0.6666„≈()保留两位小数

2.7467467„≈()保留一位小数

2.7467467„≈()保留两位小数

2.7467467„≈()保留三位小数

(1)你是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的?

(2)比较 0.6666„„ 和 2.7467467„ 在保留一位、两位、三位小数时有什么不同?

(比较区别得出:保留几位小数,就看几位小数的后一位,如果大于等于5,则向前进一;反之,则舍去。)

四、实践、练习

1、判断正误,并改正。

(1)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循环小数。()

(2)9.666是循环小数。()

(3)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4)3232.32是有限小数,也是循环小数。()

(先独立判断,再交流评价。)

2、选一选。

(1)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

A、是

B、不是

C、不一定是

(2)3.223223 的循环节是()。

A、233 B、223 C、322

3、小刚练习书法,他把“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句话依次反复写,第62个字应写什么字?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交流收获,并提出问题。

小数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特殊数量关系的连除问题。

2、使学生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连除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

教学关键:认识连除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解决问题方法:从量的角度来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0.18÷9 5.2÷0.2 6.9÷0.3 1÷0。5 7.2÷0。72 8。25÷0.5 0。35÷0。5 7.4÷0.1

二、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除法的计算,那么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板书课题)

三、自主探索

(出示)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

同学们,你们见过奶牛吗?张燕家养了3头奶牛,她正在和爸爸一起挤牛奶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图),从图中,大家能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1、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尝试分析数量关系。2、问:这题能一步算出最后结果吗? 3、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4、请学生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想法。5、指名有代表性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方法一:220.5÷7=31.5(千克),31.5÷3=10.5(千克)方法二:220.5÷3=73.5(千克),73.5÷7=10.5(千克)方法三:220.5÷(3×7)=10.5(千克)请同学说一说每道算式求的是什么? 6、观察对比: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四、应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做一做。

(1)先让学生独立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2)根据小明的提示列式计算。

(因为付钱时,一种情况付到角,另一种情况付到分,由于本题的单价是2.50元,所以根据实际情况,本题要求保留两位小数。

(3)提问:每一步在求什么?乘除混合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

(4)探索一题多解。根据小红的提示,也可以先算出平均每人用了多少吨?再算出平均每人付水费多少元?

2、一只蜻蜓0.5小时飞行9.3千米,是一只蝴蝶飞行速度的2.4倍,这只蝴蝶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3、用一部收割机收大豆,5天可以收割20.5公顷,照这样计算,7天可以收割多少公顷?62.4公顷大豆需要多少天才能收完?

4、小结:一般情况下,遇到除不尽的情况通常保留一位、两位或三位小数。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

五、教学总结: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有没有问题跟老师或同学交流?

2、出一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题考考同桌。

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取近似值的不同情况,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应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取近似值的方法。教学关键:取近似值的方法。

解决问题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数四则混合计算。

0.75÷0.3+3.2

3.6÷0.4-1.2×5

4.8÷1.2+0.5×5

0.4×(3.2-0.8)÷1.2

二、学习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1、创设情境:小强妈妈前几天买来了一桶香油,重2.5千克(出示实物),因这桶过大,小强妈妈使用起来十分不方便。请你们帮她想一想该怎么办?(分装在小瓶里)

这个主意好!瞧,(出示小瓶子)我找来了一些小瓶子,每个瓶子最多可盛0.4千克香油,那小强妈妈需要准备几个瓶子呢?

出示例题

(1)独立审题,分析条件与问题,然后列式解答。

(2)引发学生思考:需要准备6.25个瓶子吗?瓶子数可以是小数吗?

如果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应是多少上瓶子?

根据实际情况,用6个瓶子能将2.5千克的香油全部装进去吗?

(3)师:从这一道题中,我们知道,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要采用“进一法”来求近似数,也就是无论这题中的十分位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往整数部分进一。

2、出示例题

(1)独立审题,分析条件与问题,然后列式解答。

(2)提问:礼盒的数量必须是整数,那这一道题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是多少个呢?25米够吗?

(3)师:在这一道题中,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要采用“去尾法”求近似数,也说是无论十分位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去掉。

3、引导学生比较(1)和(2)两题在取商的近似值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不采用“四舍五入法”。不同点:(1)是向整数部分进一;而(2)只取整数部分,小数部分舍去。)

4、小结:“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只适用于一般情况,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时,有时要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或“去尾法”来取商的近似值。

三、深化方法、巩固应用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课外请你们各自搜索一些生活中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值的例子。

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法,并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发现分数加减法也可以应用减法的性质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来简算。教学难点:

能正确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读出下面算式并计算 7/8-1/4+1/2 1—(1/6+1/3)

二、教学实施

1、出示题目:小强做作业时,碰到了两道比较大小的题目: 3/7+2/5○2/5+3/7(2/3+1/4)+3/4○2/3+(1/4+3/4)师:你能很快帮小强写出答案吗?同桌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7+3/8+5/8 3/7+5/6+4/7 5/8-(3/8+1/12)2/3-1/4-1/4 5/6+2/5+1/6+3/5 5/9+(4/5+4/9)㈠、指出:整数加法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整数减法运算性质在分数中也同样适用。

㈡、学生独立完成,六人板演。

㈢、小组交流计算方法、运用的运算定律或性质与计算结果。

(1)加法结合律;(2)加法交换律;(3)(4)减法运算性质;(5)(6)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㈣、教师介绍一个妙招: “算”有妙招 同级运算可交换 符号跟着数来跑 括号前面是减号 去掉括号要变号

3、列式计算

(1)从3里面减去5/8与1/6的和,差是多少?(2)13/4减去2的差,再加上4/3,和是多少?(3)1/2与1/3的和减去2/3的差是多少?

三、综合练习

下列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3/8+1/5+5/8 2/5+3/5-5/7 5/12-1/6-5/6+7/12 2-2/7-5/7 4/7+(17/24-4/7)12/13-(12/13-2/3)+1/3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相遇问题(求路程)教学目标

1.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特点,并能解答简单的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运动和时间变化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

掌握求路程的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遇问题中时间和路程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一)口答列式,并说明理由.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4小时行了240千米,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行驶240千米需要几小时?

教师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二)创设情境

1.录音(或录相)“有一天,张华放学回家,打开书包正准备做作业.发现没在意将同

桌李诚的作业本带回了家,她赶紧给李诚打电话通知他,两人在电话中商量了一会,如果步行的话,有几种办法可以让张华把作业本还给李诚呢?同学们你能帮助他们想出几种办法呢?”

2.小组集体讨论

(1)张华送到李诚家;

(2)李诚来张华家取走;

(3)两人同时从家出发,向对方走去,在途中相遇,交给李诚.

3.认识相遇问题

(1)找两名学生表演第三种情况,其余学生观察并说出是怎么走的?(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

(2)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变化?(越来越近,最后变为零)教师指出:当两个人的距离为零时,称为“相遇”具有“两物、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这种特点的行程问题,叫做“相遇问题”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三)出示准备题:

张华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走60米,李诚每分走70米.

思考:

1.出发3分钟后,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说明什么?(相遇)

2.两个人所走路程的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两人所走路程和=两家距离)

二、教学新课

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小强每分走65米,小丽每分走70米.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1.教师指名读题,并在例题中“同时”、“相遇”的下边用红笔做上标记.

请同学解释这两个词的含义.

2.由学生尝试解答例3

4.结合线段图订正答案.

方法一:65×4+70×4

方法二:(65+70)×4

=260+280

=135×4

=540(米)

=540(米)

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5.比较

(1)两种算法哪一种比较简便?

(2)两种算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巩固练习

(一)志明和小龙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志明每分走54米,小龙每分走52米,经过5分钟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少米?

(二)两列火车从两个车站同时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4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2千米,经过2.5小时相遇.两个车站之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讨论:行程问题在出发地点、出发时间、动动方向、运动结果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板书:

出发地点:两地

出发时间:同时

运动方向:相向(相对、对面)

运动结果:相遇

(三)两只轮船同时从上海和武汉相对开出.从武汉出发的船每小时行26千米,从上海

开出的船每小时行17千米,经过25小时两船相遇.上海到武汉的航路长多少千米?

(四)两辆汽车同时从一个地方向相反方向开出.甲车平均每小时行44.5千米,乙车平

均每小时行38.5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1.由学生用手势表述题意.

2.比较:与前面题目相比,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共同之处?

(五)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9千米.

甲车开出后1小时,乙车才开出,再经过2小时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由学生用手势语言向同组同学介绍题意.

2.由学生独立解答

3.出示四种不同解法,请同学小组讨论并做出判断.

方法一:75×1+75×2+69×2

方法二:75×(1+2)+69×2

方法三:75×1+(75+69)×2

方法四:(75+69)×(2+1)

四、课堂小结

通过上面两个例题我们可以看出,行程问题也还有许多变化,请你猜一猜,行程问题还可能有哪些变化?

(相背、同向、不同时、不相遇、相遇后返回第二次相遇,三个物体运动„„)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行程问题中最基本的一种,求路程,它需要告诉我们哪些条件?怎样求?如果要求“相遇时间”该告诉我们哪些条件?怎样求呢?请同学们在课下思考?

五、课后作业

(一)两只轮船同时从上海和武汉相对开出.从武汉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6千米,从伤害开出的船每小时行17千米,经过25小时相遇,上海到武汉的航路长多少千米?

(二)两辆汽车同时从一个地方向相反的方向开出.甲车平均每小时行44.5千米,乙车平均每小时行38.5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相遇问题(求时间)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相遇时间”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并能正确解答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找到与求路程应用题的内在联系.

2.正确分析解答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掌握求相遇时间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出示复习题

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经过3分钟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远?

1.画图,列式解答.

2.订正答案

3.小组讨论:试着改编一道求相遇时间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两地相距270米.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经过几分两人相遇?

1.讨论:复习题的线段图该怎样改一改.并试着画一画.

2.联系复习题的解法,尝试解答

3.订正思路

想法一:两人相遇时,所走的路程是270米.几分走270米,就是几分相遇.

270÷(50+40).

想法二:根据复习题“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依据乘法的因积关系可得:

相遇时间=路程÷速度和.

三、反馈调节

两人同时从相距64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一个人骑摩托车每分行600米,另一人骑自行车每分行200米,经过几分两人相遇?

1.学生独立分析解答.

2.订正答案.

3.质疑:对于“求相遇时间”应用题还有什么问题?

4.教师提问

(1)要求“相遇时间”题目中需告诉我们哪些条件?

(2)例题与复习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四、巩固练习

(一)从北京到沈阳的铁路长738千米.两列火车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北京开出的火车,平均每小时行59千米;沈阳开出的火车,平均每小时行64千米.两车开出后几小时相遇?

(二)两艘军舰同时从相距948千米的两个港口对开.一艘军舰每小时行38千米.另一艘军舰每小时行41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艘军舰可以相遇?

教师提问:怎样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三)两个工程队合开一条670米的隧道,同时各从一端开凿.第一队每天开12.6米,第二队每天开14.2米.这个隧道要用多少天才能打通?打通时两队各开凿多少米?

(四)长沙到广州的铁路长726千米.一列货车从长沙开往广州,每小时行69千米.这列货车开出后开往广州,每小时行69千米.这列货车开出后1小时,一列客车从广州出发开往长沙,每小时行77千米.再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五、课后小结

我们今天所学的相遇问题与以前学习的行程问题有什么主要联系和区别?通过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相遇问题(求路程)2

教学目的: 1.理解相遇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这三个数量间的相依关系,以及“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的含义。

2.能根据相遇问题的题意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并说出解题步骤。3.能正确解答相遇问题中求路程的应用题。

4.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和创造精神。教学重点:

相遇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解题思路的分析。教学过程:

一、展示设疑(一)前提诊测

1.张华每分钟走65米,走了4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65×4=260米)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谁会用一个数量关系式表示?(板书:速度×时间=路程)2.李诚每分钟走70米,走了4分钟, ?(由学生补充问题再列式计算)(二)引人课题

我们以前学习的都是一个人或一个物体运动的情况,如果是两个人或两个物体同时相对运动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应用题。(板书课题:应用题)

二、引导思疑

1.创设动态情境,准确理解题意。.屏幕显示准备题: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走60米,李诚每分走70米。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张华、李诚是怎样走的?结果会怎样? 屏幕显示张华、李诚两家用太阳表示并不断闪烁,当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后,张华、李诚分别从两家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经过3分钟后两人相遇,这时又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张华走的路程用蓝色表示,李诚走过程的路程用红色表示,屏幕底色是浅黄色,色彩清晰艳丽。

学生观察后提问:有几个人在运动?出发时间怎样?从哪里出发?出发后方向怎样?结果怎样?

板书:人:两个 时间:同时 地点:两地

方向:相向(相对)结果:相遇

“两地、同时、相遇”关键词的分析和领会,形象深刻地提示了事物的发展、变化与结果,使学生准确理相遇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功能优势,为后面的例题教学扫除了障碍。

2. 观察、思考、分析、填表。

教师利用微机逐分逐分地演示两人走的时间与路程变化情况,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完成下准备题中的表格。.根据以上微机的演示让学生填写下面他们两人走的时间和路程的变化情况表。

走的时间 张华走的路程 李诚走的路程 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 现在两人的距离

填完上表后让学生讨论:

①出发3分钟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多少?

②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三、引思解疑

l.出示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小强每分走65米,小丽每分走70米,经过4分,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2.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①让学生说说小强和小丽是怎样运动的?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②根据学生的回答,微机屏幕显示线段图(标出运动方向、有关数据及问题)。

③让学生根据线段图复述题意,同时想象两人同时从家里走向学校的过程。

(3)分析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问:怎样求两家的距离?

启发学生说出两种解法:

① 求两人各自的路程,再加起来。

64×4+70×4

②求每分两人所走的路程和,再求4分两人所走路程的和。

(65+70)×4

4.比较两种算法。

让学生说说两种解法分别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再引导学生观察两种解法的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两种解法算式不同却结果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

5.做一做(投影)①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面对面走来,经过6分钟两人相遇(如图),求两地间的路程.每分60米 每分75米

a.相遇时甲行了多少米?()×()=()米

b.75×6表示()

c.两地间的路程:()×()+()×()=()米

另一种解法:

a.两人每分所走的路程的和是:()+()=()米

b.两地间的路程是[()+()]×()=()米

②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4小时相遇,一辆汽车每小时行48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2千米,求两地之间相距多少千米?(两种方法解答)

四、拓思创新

1.甲乙两个工程队同时修筑一条公路,14天修完,甲队每天修280米,乙队每天修300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2.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出发,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6小时后两车还相距30千米,求两地之间相距多少千米?

一般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我们解答过许多应用题,有一步计算的、也有两步计算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答较复杂的应用题,并归纳出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检验的方法.板书:应用题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题:

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1.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题(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意?如何分析数量关系?(3)怎样分步列式?怎样列综合算式?(4)怎样验证是否正确? 2.汇报讨论结果

(1)课件演示:一般应用题1(出示摘录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及线段图)(2)提问:要求剩下的平均每天做多少套,要先求出什么?后3天做了多少套怎么求呢?已经做的套数怎么求?(3)学生列式

(4)教师小结检验过程.

方法一:按照原来的题意,依次检验每一步列式和计算是不是对.

方法二:把最后结果当做已知数,按照题意倒着一步一步地计算,看结果是不是符合原来的一个已知条件.

3.规纳概括

(1)课件演示:一般应用题2(2)教师提问:这四步你感觉你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哪一步上?哪一步最重要?(3)小结:解答应用题时,我们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解题意上,因为解题思路是根据题意确定的.第二步是最重要的,它决定着思路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一)四年级和五年级要给500棵树浇水,四年级每天浇50棵,浇了4天;剩下的由五年级来浇,浇了5天.五年级每天浇多少棵?

(二)李小胜拿3.2元钱买文具,买了4支铅笔,每支0.6元.剩下的钱买图画纸,每张0.2元,可以买几张?

(三)新丰农具厂赶制540件农具,前10天平均每天制32件,余下的要在5天完成,平均每天要制多少件?

(四)一个装订小组要装订2640本书,3小时装订了240本.照这样计算,剩下的书还需要多少小时能装订完?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出示不同算法,请同学讨论是否正确.

四、质疑调节

1.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审题除了以上方法外,还有什么方法检验呢?解答应用题为什么要检验?(讨论)

五、课后作业

(一)学校买来280千克大米,计划吃7天,实际每天比计划少吃5千克,这批大米实际吃了多少天?

(二)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大车从甲地到乙地计划行6小时,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行10千米,实际几小时到达?

(三)装订小组计划装订一批书,每小时装订180本,10小时可以装订完.如果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装订20本,几小时可以装订完?

倒推还原应用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倒退方法

2、会利用线段图解决复杂的倒推

3、学会利用表格同时解决多个东西的倒退 教学过程:

一、基础概念

有些应用题解题的思考,是从应用题所叙述事情的最后结果出发,利用已知条件一步一步倒着分析推理。追根究底,逐步靠拢所求,直到解决问题。这种从结论出发找答案的方法,通常我们把它叫做还原法,也叫推倒法。如“一个数加上5,再乘以5,再减去5,最后除以5,结果还是5,那么原来这个数是多少?”

二、例题教学

例1 小明说:“用我的年龄数减8,乘以7,加上6,除以5,正好等于4.请你算一算,我今年几岁?”

例2 一捆电线,第一次用去全长的一半多3米,第二次用去余下的一半少10米,第三次用去15米,最后剩下7米,这捆电线原来有多少米?

例3 货场原有煤若干吨。第一次运出原有煤的一半,第二次运进450吨,第三次又运出现有煤的一半又50吨,结果剩余煤的2倍是1200吨。货场原有煤多少吨?

例4一班,二班,三班各有不同数目的图书。如果一班拿出本班一部分图书分给二班、三班,使这两个班的图书各增加一倍;然后二班也拿出一部分图书分给一班,三班,使这两个班的图书各增加一倍;接着三班也拿出一部分图书分给一班,二班,使这两个班的图书各增加一倍。这时,三个班的图书数目都是48本。求三个班原来各有图书多少本?

例5 某月底,甲、乙、丙三人领取了数额不同的奖金之后,甲把自己的一部分奖金分给乙、丙二人,使他们的奖金各增加了一倍;然后乙又拿出一部分奖金分给甲、丙二人,使他们的奖金额各增加一倍,接着,丙再拿出一部分奖金分给甲、乙两人,使他们的奖金额各增加一倍。这时三人的奖金金额都是24元。问甲、乙、丙三人原来各领奖金多少元?

三、总结

四、练习

1、有一捆电线,第一次用去2米,又用去余下的一半;第二次用去2米,又用去余下的一半,还剩12米。这捆电线原有()米。

2、小明和小英在玩弹球。小英问小明:“你现在有多个小弹球?”小明说:“把我的弹球数乘以3,再减去22,再加上7,再除以3,正好是7。”小明有()个弹球。

3、一根长木棒,第一次截去木棒的一半又0.5米;第二次截去余下的一半又一米,还剩下0.5米。原来这根木棒有()米。

4、小宇在做一道减法题的时候,由于粗心,把被减数个位上的3写成了8,十位上的0写成了9,结果差是185。这道题的正确结果是()

五年级数学“1+1” 社团活动总结

孙秀红

“数学1+1” 社团总结

孙秀红

按照本学期初制定的数学社团活动计划,在本学期我们组织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通过数学社团的学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展,能力得到加强,我自己也得到了再学习的机会。下面就这学期数学社团的活动所得作一次小结:

一、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我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入手,让同学们逐步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参加社团的同学都有这么一个感受:就是以前做数学或许只是应付老师的作业,有时甚至是为了向爸爸妈妈“交差”。但通过学习他们意识到他们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变成主动的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够自觉完成了而且还能头头是道地向同学介绍他所学习到的知识。

二、拓展学生知识并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这次的社团活动中,我让学生不但加深了课堂数学知识而且更多的是让学生讲述一些与数学相关的知识,很多同学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丰富了语文的功底,对其他学科的知识也有不同程度的理解,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同时我也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在辅导的过程中进行了各种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

三、增加了实践锻炼的机会。

由于社团活动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所以给很多同学以动手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并不是仅仅用在“无聊”的计算上,而更大的就是“从实践中来,服务于实践”,使他们意识到学习数学的用处。

当然,这项工作还存在不足,下一学期如有可能我相信能够将得到更快的完善,得到更好的发展。当然我更期待着学校领导的支持,使我们的数学社团活动越办越好。

第二篇:小学五年级数学思维社团活动总结

小学五年级数学思维社团活动总结

活动组织者:顾红萍

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按照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它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 知识,技能还应当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那么思维训练过程式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

思维训练是训练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尽快正确作出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的过程,小学数学思维训练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维活动,培养学生思维兴趣、品质和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一般包括训练准备、训练实施、效果测评三个过程。

1、训练准备过程

教师要想上好思维训练课,开展好思维训练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这样,才能确保训练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有序高效在这一过程有两项主要任务:

第一:拟定好思维计划,这时搞好思维训练的前提,在定计划要依据“大纲”或“课标”要求紧扣教材知识和内容、训练目的和要求、训练形式和方法。

第二: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引起学生主动思考、敢想敢说。如果学生不愿意思考问题,不敢发表意见,则思维训练难于进行,怎样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呢?一是建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伙伴关系;二是说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三是让学生从新旧知识矛盾中发现问题;四是创设争辩氛围;五是利用游戏、演示、操作等激发思维兴趣。

2、训练实施过程: 在这一过程,首先是训练指导,即结合某单元或章节的新知识内容,说明重点训练项目、程序和方法、使学生明确训练目的和要求,从而自觉参与思维训练。其次是按计划分课时开展训练,注意排除学生的思维障碍。在新课学习阶段以归纳推理训练为主,在练习巩固阶段以演绎推理训练为主;但是,要注意求异思维训练。

数学课堂教学是思维训练的主阵地,如何搞好课堂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呢?(1)创设思维情景激发思维。

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首先要创设一定的思维情景,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将学生的思维需要转化为思维活动

(2)安排适当活动,激活思维。

在学生的思维被激发后,他们会主动参与思维活动,在次基础上,还应安排适当活动激活思维,使思维优质高效。

①让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问,是激活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质疑问难的学习活动可以活跃气氛,促使全体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展开思维、交流信息、教师正好因势利导参与研讨。

②让学生自学尝试。自学尝试是一种自主探究新知的过程,不仅可以激活思维,而且可以培养自学能力。

③让学生探究研讨。例如:教学运算定律让学生通过题组计算自己找规律,做结论。④让学生判断推理。应用判断推理辩析和强化概念的本质属性,也是激活思维的有效方法。例如:让学生运用除法算式判断哪个数能被哪个数整除,并说明理由,可以激活学生的演绎推理。

(3)多种形式鼓励激励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积极性需要不断被激励,如何激励学生思维呢? ①、报告结果,自我激励。即让学生当众报告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如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把自己得的结论说给大家听。

②、留下悬念,设问激励。如在数学课结尾时留下学生想解决但未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

问题去探究。

③、因人评价,分层激励。学生的思维水平是有差异的,评价是一定要因人而异,借助各自思维的“闪光点”进行激励,不使任何一个学生的思维火花因评价不当而熄灭。④、效果评价过程。

在思维训练进行一段时间后,要对训练效果进行测评,以此检验训练效果如何,方法是否科学,以便适时修订计划,优化训练过程,促进训练深入进行。

测评的内容大致包括计划执行情况,学生思维心理变化(主要包括思维积极程度,坚持程度和独立程度等方面的变化)思维品质变化(主要包括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敏捷性、独创性等方面的变化)思维能力变化(主要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能力变化)四个方面。

测评方法一般有出题考试、调查问卷、平时观察等,测评前,要确定方法和步骤,准备好测评工具,测评中,要选择同龄的适当多人数的两组为对象,其中一组未进行训练,这样便于分析比较,测评后,要表彰和奖励训练成效好的师生。

总之,小学数学思维训练是一个由训练准备到训练实施,再通过训练测评,又回到新一轮训练的循环往复过程,每经过一个循环,教师组织训练的能力和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将得到一定的培养和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第三篇:2015五年级趣味数学社团活动计划

五年级趣味数学社团活动计划

李国美

刘春花

一、活动意义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认识有价值的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学好数学的勇气。

2.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应用意识。3.培养优秀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数学探索与创新精神。

二、活动目标

1.能在现实情境中主动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2.能积极参加各项数学活动,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联系生活用数学,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三、活动措施

1.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注意把辅导内容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2.以兴趣为老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数学能力。3.以竞赛为抓手,形成强势效应,让学生了解数学,喜欢数学。

四、活动内容

1.理解题意,走出惯性思维 2.趣味问题

(一)3.排列问题

4.趣味问题

(二)5.逻辑推理

6.找规律填数

(一)7.推理能力训练

8.找规律填数

(二)9.解决实际问题

五、活动时间

每周三周四下午课外活动时间

六、活动地点 五

(一)班教室。

第四篇:学生社团活动资料

富王小学学生社团活动2018年春季工作计划

为了更好的落实县局文件精神,为了更好的配合学校搞好素质教育, 进一步展示我校的艺术风采和文化底蕴,丰富学生的校外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及表现能力,弘扬学生个性发展。课外活动站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有力补充,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为了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站的职能,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以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紧紧围绕县局文件、蒲城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文件精神,充分利用校外活动时间,开展针对性的兴趣培养、特长延伸等活动,使学生在探究和实践过程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能力、愉悦身心、健康成长。学校组建了绘画、乒乓球、羽毛球三个兴趣小组,由富有经验的老师担任兴趣班的训练事宜,力求整个活动能顺利、高效地开展。

二、工作思路

我们的工作思路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坚持”,两个“加强”,三个 “提升”。

一个“坚持”:即坚持把培养学生“体艺2+1”技能放在首位。两个“加强”:一是加强活动站师资力量,二是加强活动站管理,确保学生在好的环境下得到个人能力的提高。三个“提升”:一是提升活动站的地位,广泛宣传国家建设小学生活动中心的重大意义,解读有关校外教育政策,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活动站的广泛关注及大力支持;二是提升培训质量,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发展;三是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广大小学生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中健康成长。

三、工作要点

1、搞好特长培训活动。重点抓好乒乓球和羽毛球等专业的培训工作,满足广大小学生特长的提升。

2、开展绘画和球类竞赛等活动。通过大型活动的开展,促进我辅导区素质教育的大力发展。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

1、建立健全活动站有关制度。实现制度管理,人本管理,做到“有制必依、执行必严”,促进各项制度规范化、有序化。

2、建立安全长效管理机制。

(二)搞好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专兼职教师培训力度。一是组织学习相关校外教育法律、法规、政策精神;二是通过网络资源,了解先进活动中心的有益经验;

(三)不断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通过争取资金,加快活动站基础设施建设,活动站的教学条件。

(四)组织学员参加各级各类校外教育活动大赛,以“比赛促发展,以活动造影响”,提高原任活动站的关注度,推动我活动站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五、计划开班及招生人数、培训安排

1、学习社团计划开设绘画班、乒乓球班和羽毛球班三个班。计划学校全员参与,招生72人。

2、全部学员均进行免费培训。

3、培训时间:每周一、三下午(雨天临时安排)

六、培训计划

【1】羽毛球社团培训工作

1、讲解并学习基本步法、基本执拍、基本身法。

2、学习接发球技巧,进行吊拉球训练。

3、学习基本拉球、吊球、扣球技巧,进行相应训练。

4、进行基本的对抗性训练。【2】乒乓球社团培训工作

1、讲解并学习基本步法、基本执拍和基本身法。

2、学习接发球技巧,进行相应训练。

3、学习基本吊球、扣球技巧,进行相应训练。

4、进行基本的对抗性训练。【3】绘画班培训工作

1、讲解基本的绘画知识。

2、学习绘画执笔的方法,并进行相应的练习。

3、进行完整的绘画训练。富王小学社团活动站将以素质培养为己任,以培训活动为载体,切实建立面向全县小学生的校内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的活动合作机制,着力推进小学生素质教育。同时,担当起校外教育活动的重任,力争使活动站成为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窗口,张扬个性的乐园,展示才华的舞台,启迪智慧的摇篮。

2017

年9月

富王小学社团活动站

学生课外活动管理制度

1、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各活动班必须重视组织学生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个性。

2、初期由学校办公室制定各类课外兴趣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兴趣小组,自愿报名参加,由班主任协助组织报名。

3、各类课外兴趣小组必须做到有计划,有教学内容,有活动记录,有考勤记录,有总结。

4、学生应按时参加活动,遵守活动纪律,注意安全。

5、课外活动期间,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场地的整洁,活动结束后,由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做好活动班清洁工作。

6、活动期间,由组长检查各课外兴趣小组开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期末由学校对各类课外兴趣小组的开展情况进行验收。评选出兴趣小组优秀学员,一般占10%,学校将给予奖励。

富王小学活动站 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一、加强安全教育。教师在课外活动和运动竞赛中,对学生进行思想、运动常识、生理卫生和运动安全教育,使学生了解造成运动伤害的原因、后果和预防措施,要求学生在体育活动时遵守纪律、思想集中、严肃认真、掌握科学锻炼方法。

二、加强运动技术指导和安全保护工作。要使学生知道每一项运动动作的技术要领,懂得锻炼和保护的方法以及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和应该注意的事项。教师应耐心地指导学生练习,并多做示范动作。要加强运动安全保护,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和互相保护的能力。

三、加强教学组织。严格活动纪律,严格规定运动程序,克服体育活动中打闹、涣散的现象。

四、活动班负责教师要与班主任密切合作,了解班级学生体格情况。对特殊学生作出记录,对于有病与体弱的学生,指导他们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

五、场地和器材等设施应符合活动安全和卫生标准要求,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活动管理人员必须合理划分运动场地,并根据具体情况规定运动秩序和规则。场地、设备应注意经常检查,及时修理,消除隐患。

六、进行大运动量运动时,特别要加强组织、严格 纪律、认真保护。

七、学生参加活动的衣着应符合安全要求,衣服要宽松,不应穿带有口袋的制服,身上不要佩带金属徽章、别针、小刀和其他尖利或硬质物体等。

八、课内外体育活动要严密组织,严格纪律。体育设施必须安装牢固。学生不得攀爬有关体育设施,如:蓝球架等。

2017-2018上学期活动站培训安排

课外活动站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有力补充,为了更好的落实县局文件精神,为了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站的职能,开展针对性的兴趣培养、特长延伸等活动,对培训工作做出如下安排:

1、富王小学活动站计划开设羽毛球训练班、乒乓球班和绘画班共三个班。

2、全体学生均为活动站学员,人数72人。全部学员均进行免费培训。

3、培训班教师安排:

张立升 做好活动的组织管理和考勤检查等工作 屈颖 负责羽毛球训练班培训工作 石婉珍 负责绘画训练班培训工作 孙保明 负责乒乓球训练班培训工作

4、培训时间:每周一、三下午。

5、培训要求:

按照活动站各活动班培训计划进行,并严格遵守活动站各类培训制度。各老师要确保每名学生按时参加培训,并全程跟踪辅导,确保安全。

富王小学活动站

2017年9月

2018年富王小学活动站组织机构

组 长:张立升 全面负责活动站工作 副组长:石婉珍 课外活动组织管理 组 员:

李瑛

负责羽毛球班活动开展

孙保明

负责乒乓球班活动开展

石婉珍

负责绘画班活动开展

职责:

1、组长副组长做好活动站管理和材料的整理工作;

2、组员做好各自负责的活动班的教学和常规管理。、社团学生分组

绘画班

汪瑾萱 王怡宁 王靖博 王佳怡 王志远 董梦洁 吴兆鹏 吴昊哲

冯柯欣 蒋航彤 赵静依 赵国豪 赵舒航 党智杰 王鑫苑 刘宇强

李可欣 陈思宇 赵张成 吴晨阳 韩陆阳 王怡菲 赵紫婧 乒乓球班

孙子涵 王圳星 屈婷婷 王紫璇 赵宇轩 王卓浪 王可心 赵子慷

周世博 王旭泽 冯柯霆 吴晨臻 王欣怡 王浩轩 王嘉欣 王丽雪

曲思瞳 王嘉伟 何妩迪 王懿轩 樊紫彤 羽毛球班

王珞凡 王秉辰 蒋杭晨 冯妤婷 吴雷瑶 刘夏麟 王皓轩 王晨诺

王晓蕾 吴若安 王宁馨 党佳琪 周雪航 赵亚婷 王旭豪 王世博

赵晨蕊 赵圆圆 王峻帆 潘飞科 王梦媛 赵瑾瑜

第五篇:数学社团活动

数学社团活动

数学社团是我们上好数学活动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数学教学工作中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彰显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

一、组织灵活多样的兴趣小组

现在学科教学是自主互助、小组合作,教学面对全体学生。但实际上,学生由于学前教育不同,性格特征不同,个人天赋不同,对数学学习的需要程度和能力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为解决统一要求与实际差异之间的矛盾,在活动课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爱好在兴趣小组中有自己的见解,不需要像正常上课那样拘谨。

二、打破统一的课堂教学要求,选择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兴趣就是要唤起和保持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好奇心,充分利用好社团活动让学生产生学习动机。

选择活动内容应紧密联系课堂教学内容 组织社团活动如果局限于课本内容,学生会感到乏味;如果脱离课本内容太远,学生会高度厌烦,正常的激励水平应在上述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因此选择内容应体现综合应用学科知识的水平。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基本数量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解答简单的一般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可以应用基本数量关系,采用灵活的解题方法解答有趣的应用题。小组的活动内容来自课本、高于课本,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开展活动,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行动起来,如“数学知识调查活动”、“故事会”、“数学园地设计”等,人人带着任务参加,从筹备策划到具体实施,从查找资料到总结成果,从头至尾参与,能得到全面锻炼。比如,趣味小组在年级里举行“有问必答”活动,搜集和编辑趣味题,发信给外班同学请求答复。同时自己也准备回答别人的问题。在有问必答活动中学生学会查资料、学会编题,学会写信和发信。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开展活动,可以使客观事物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感觉形象,并依赖感知觉进行思维,形成抽象概念,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物,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自我表现和发展的机会。因此,组织兴趣小组要在“动”字上下功夫。

四、组织兴趣小组要挖掘内部因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长久 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只停留在表面上,是不能持久的,只有转向内部动力才能长久保持。

(一)加强思想教育,引发内部动力 在社团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活动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号召学生学习杨乐、华罗庚等数学家追求真理、报孝祖国的高尚品质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教育学生在活动中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竞赛中如何正确对待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如何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等。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勇于克服困难,在集体中健康发展。

(二)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树立自信 在社团活动中,教师应创设情境使学生全方位“动”起来,并使同学感觉:“只要我努力一定能成功”。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使他们更乐于参加活动。

(三)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兴趣小组活

动中,学生拓宽了知识视野,适当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渗透集合的思想、对应的思想、统计的思想,可以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学生接触一些解答方法,如“假设法”、“图解法”、“穷举法”、“代数法”等可以使学生思维更灵活。学生如果逐步学会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社团小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陶冶情感、磨炼意志、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数学爱好者和特长生的队伍扩大。实践性和综合性,在“趣”字上下功夫。使社团活动可以使学生乐学、会学、健康发展。

下载五年级数学1+1社团活动资料(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数学1+1社团活动资料(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团活动文字资料1

    社团活动文字资料(1) 7-9周的乒协单打比赛是完全由高一干部组织的一场活动。由于缺乏经验,活动前的准备搞得手忙脚乱。召集开会,来参加的寥若晨星;比赛前一天裁判仍未招够,只好让......

    数学社团活动总结

    数学社团活动总结 数学社团活动总结1 在我们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中,我们通过丰富多彩的趣味数学活动,将教材知识与学校主题活动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些数学绘本活动内容,让学......

    数学社团活动总结

    数学社团活动总结以前,每当看到其他学科的社团活动搞的有声有色,效果显著时,我的内心都会涌动着一丝羡慕。说实话,数学社团活动的开展确实难度很大,特别对我们农村高中学校来说,......

    数学社团活动计划

    数学社团活动计划小阵小学 五年级 2014.2数学社团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每周三下午第三节 活动形式:课内辅导为主,课外自学为辅;讲解,自主学习和分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指导思想:......

    数学社团活动总结

    数学社团活动总结 数学社团活动总结1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数学的......

    数学社团活动方案

    数学频道社团汇报材料 一、指导思想: 教育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

    数学社团活动方案

    趣味数学社团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神奇的世界,我们的日常生活无时无刻都会和数学打交道。课标要求我们要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力争实现:人人......

    数学社团活动计划

    数学社团活动计划 xxx小学 数学社团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每周四下午第二节 活动形式:课内辅导为主,课外自学为辅;讲解,自主学习和分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指导思想: 教育学生掌握......